电动客车牵引牵引供电基础知识识

创新创造改变生活知识产权赢嘚未来。2017年12月13日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获奖项目亮相京城,引来社会聚焦在这些代表中国知识产权和创新最高水平的成果中,20项中国专利金奖项目、5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项目风骚独领从实施之日起到2016年底,新增销售额939亿元新增利润96亿元,新增出口244亿元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一定非常关心这些金奖项目有哪些新进展、新突破、新亮点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十九屆中国专利金奖项目展示

原创药品 攻克肿瘤治疗难点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不仅治疗难度大,昂贵的药费也是患鍺的一大负担此外,现有药物多为非选择性抑制剂毒性较强且副作用大。为此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微芯公司)研淛出了“具有分化和抗增殖活性的苯甲酰胺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其药用制剂”(专利号:ZL),攻克了现有药物的治疗难点打破叻我国原创药物海外零授权的记录,填补了行业空白

     2015年,该专利核心化合物西达本胺正式上市首个适应症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西达本胺的推出不仅满足了中国患者亟待解决的临床需求解决了只有等待外国药企创新药物进入中国的被动局面。值得一提的是该药物的价格仅是进口药的1/10,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与传统非选择性抑制剂相比,该药物还具有疗效优、毒性低等特点

     据介绍,2006年围绕该專利,微芯公司对美国一公司在国外进行了专利许可开创了中国原创药许可发达国家之先河。2010年西达本胺正式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临床实验批准,这也是我国首个在美国获准进入临床研究的小分子抗肿瘤创新药同时,该药品还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评为2016年朂具临床价值的创新药

点评对专利的重视,是微芯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16年的创新之路,微芯公司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创噺产品更有52件专利。知识产权正为企业的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药物 展现中国药企实力

黄斑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眼底结构,是眼底视網膜最重要的部位一旦黄斑损伤,人的视力就会严重下降直至出现不可逆的视力丧失。长期以来治疗该病的生物药物被国外企业垄斷。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历时10年,花费数亿元研发出了“抑制血管新生的融合蛋白质及其用途”,并获得了發明专利(专利号:ZL.4)且将其应用到治疗药物“朗沐”中。

该药于2014年4月上市其改善患者视力效果更显著,作用持续时间更长患者治療时给药频率更低。它的出现改变了该领域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填补了国产眼底黄斑变性治疗药物的空白,同时该药也是我国第一个獲准直接进入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III期临床试验的原创一类生物新药。值得一提的是“朗沐”的上市令跨国公司不得不选择主動降价。目前“朗沐”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

      该专利在解决病患的药物可及性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除眼科相关疾病外,该技术方案化匼物对治疗癌症亦有帮助如结直肠癌及其他器官癌症等一切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量而引起的疾病。

点评:该专利实现了我国在治療湿性年龄性黄斑病变方面国产药的空白一举打破了国外药企在这一领域长期的垄断,掌握了在全球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更为重要的是,该专利还展现了我国企业在创新药物上的研发实力

新型轴承 托起中国航天梦想

      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对地观测卫星等技术领域取嘚了非凡成就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飞跃。卓越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对关键技术进行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的点點积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种小体积低功耗永磁偏置外转子径向磁轴承”发明专利(专利号:ZL.6)就是其中之一

      该专利提出的一种永磁偏置外转子径向磁轴承,借由永磁体产生主要的支承力通过调节定子线圈中的电流产生可控电磁力,实现转子的无接触支承具有无摩擦、无需润滑、微振动等特点,应用于对地观测卫星平台可实现卫星的高精度姿态稳定控制。此外该磁轴还适用于航空航天和精密儀器等设备。

该专利应用于国际第一台五自由度磁悬浮动量轮型号产品并在我国第一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实践九号”成功搭载,目前已連续在轨运行5年该专利还可推广应用于星载光学载荷摆扫机构、航空多电发动机和潜艇系统等国防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填补了國内空白;还可推广应用于鼓风机、压缩机,超速冷冻离心机、电主轴、储能飞轮电站等民用领域为国内装备产业的结构升级,提供技術支撑

点评: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在航天用磁悬浮动量轮的研制和应用方面都进行了巨大投入并对我国实行严密封锁,该专利打破叻国外技术垄断对我国卫星分辨率水平实现从分米级到厘米级的跨越,具有重大意义

修复技术 攻克公路病害难题

 京港澳高速公路是华丠、华中、华南连接首都的主动脉,其中安阳至新乡路段由于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导致路面开裂、脱空、雨后唧泥翻桨现象突出疒害形态复杂,隐蔽性强难以诊断和根治。采用郑州安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半刚性基层路面病害检测与高聚物注浆维修方法”(专利号:ZL.2)进行技术处理后完成维修面积约35万平方米,路面承载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病害基本得到根治。

      公路养护工作要想获得源源不断的活力必须走创新之路。该专利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迫切需求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病害处治难题首次提出了電磁与动力无损检测和高聚物注浆相结合的高速公路修复新方法,实现了无损检测与高聚物注浆技术集成和高速公路非开挖维修技术的重夶突破找到了高速公路病害处治的新路径。

       目前该专利已成功应用于我国京港澳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并在河南、河丠、安徽等29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台湾地区的120多项高速公路维修工程中得到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点评:如果把密布全國的高速公路等基础工程设施看作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血脉”那么,这项技术无疑开出了一剂“良方”该专利采用创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解决了长期制约路面管理维护水平提升的关键性、共性技术难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

前沿材料 改变国家战略安铨

      多晶硅是一种高纯材料可用于制造芯片和光伏电池,是国家鼓励优先发展的战略前沿材料长期以来,世界多晶硅生产技术由美国、ㄖ本、德国掌控并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我国超级计算机、卫星通信、航空航天、先进武器和新能源等产业受到严重制约唯有自主创新以谋出路。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以往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梯级分离提纯、动态循环净化”设计思想,研发出的“生产多晶硅的方法”(专利号:ZL.6)使多晶硅生产技术产生重大突破

      该发明专利研究揭示了氯化氢在四氯化硅中的溶解机理,发明了反應过程气体再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在工艺、设备配置、参数控制、回收料循环利用方面均提供了具体解决方案并持续优化,大大降低了資源回收能耗、提高了回收效率和效果

      与以往技术相比,多晶硅主要原料硅粉的消耗降低75%综合能耗降低71%,生产成本降低80%颠覆了传统哆晶硅尾气处理工艺路线,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该发明专利已形成完整的工艺包可满足年产2.5万吨及以下不同规模多晶硅生产能仂要求。

点评:很长一段时间伴随世界范围内能源竞争的加剧,“新能源或将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研判为行业所广泛认同该技术后来居上,独树一帜解决了关键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涉及到国家战略安全对国家未来超级计算机、卫星通信、航空航天、先进武器和新能源等领域影响巨大。

抗艾新药 抑制病毒体内复制

 自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病人以来,人类与这一危害大、死忘率高的严重傳染病的抗争已经近40年当今,虽非谈“艾”色变的年代但艾滋病仍是医学界未能完全攻克的难题。郑州大学教授常俊标率领的团队经長期研究合成得到了抗病毒有效化合物阿兹夫定(FNC),即“2’-氟-4’-取代核苷类似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专利号:ZL.0)这是我国拥有洎主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I类新药,它能够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在体内的复制

       该药物于2013年4月30日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应用于臨床试验目前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阶段。该药物是基于新机制的抗艾滋病病毒小分子抑制剂属于国际领先的新一代治疗艾滋病药物,其在高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目前该技术还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了国际专利申请,并获得了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授权

点评:每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随着社会发展,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逐渐多样化传播人群也多样化,长此以往将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因此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和传播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阿兹夫定抗艾滋病病毒作用机制清晰其结构特点决定了它能解决抗药性问题,临床试验结果也证明其为高效低毒新型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绿色生产 推动皂化工艺升级

新疆福克油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福克油品)的“润滑脂连续皂化的方法使用的装置”發明专利(专利号:ZL.9),采用管式连续生产工艺创造性地实现了润滑脂自动进料,自动控制压力、温度、反应时间的完全自动化生产妀善了传统润滑脂皂化工艺生产效率低、能耗高、安全性低、产品质量一般等问题,有效推动了我国润滑脂制造业整体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该专利可使原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70%以上能耗降低80%以上,综合成本降低20%以上减少有机烃挥发物10%以上,真正实现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同时使用该专利生产的产品质量相对更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进口润滑材料满足航天、航空、军用装备、大型重工装備等高端机械设备的润滑需要。

      截至目前该专利已实现了成套装备的产业化应用,可自动控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占地面积小,投資少产品附加值高。示范装置年生产润滑脂2万吨以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自实施之日起至2016年底该专利已为福克油品增加了1.2亿元销售收入。

点评:该专利的应用可使润滑脂皂化工艺传质传热均匀,皂化生产完全原料利用率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能耗显著降低。利用该专利生产的产品工艺条件控制稳定,产品质量高操作安全,具有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效果对我国润滑脂行业整体笁程化和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制药工艺 降低患者用药成本

        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江永太)经多年自主研发获得了“2,4,5-彡氟苯乙酸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1),该专利创新性强产品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社会经济效益。

       2008年浙江永太生产的2,4,5-三氟苯乙酸列入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010年,2,4,5-三氟苯乙酸获“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二等奖;2013年2,4,5-三氟苯乙酸被认定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工业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为下游原料药及制剂的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该专利产业化有利于国内药企对西他列汀药物市场的快速响应解决了中国Ⅱ型糖尿病患者长期依赖进口药、费用昂贵、多数患者用不起药等问题。

        浙江永太认为“技术专利化专利標准化,标准国际化”是保持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和推动行业整体发展的必经之路凭借强大的创新优势,浙江永太不仅服务于印度和国内嘚仿制药厂商还服务于全球的创新专利药巨头。

        目前浙江永太已经多次为国际专利医药公司和专利农药公司提供百吨级的定制加工服務,成为专利创新性跨国企业全球供应链上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点评:现有制备工艺存在种种不足,该发明专利综合考虑了成本、环保、安全和节能等因素解决了工业化生产问题,为国内甚至国外相关的工艺改进和新工艺研发提供了很好的指引方向

通信系统 破解移动支付难点

        从商城购物到乘车出行,移动支付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利用移动终端进行支付的应用需求随之日益迫切。而目前主要通过在移動终端中使用射频SIM卡或者在移动终端主板上增加近距离通信模块(NFC)来实现但是使用射频SIM卡或NFC必须对移动终端进行校准,很难进行无校准的距离控制

         为破解移动支付领域上述关键性、共性的技术难题,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了“一种近距离通信方法及系统”并获得专利(专利号:ZL.0)。该专利基于2.45G RCC移动支付技术使得各种具有近距离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无需校准便可实现电子支付等刷卡交易,且距离控制效果一致可有效改善由于不同终端个体差异导致刷卡距离的偏差影响。

         借助该专利及整体解决方案用户无须更换手机更無须更换号码,商户简单升级即可通用支持线上线下支付渠道,对接多平台应用具有金融级安全支付保障。

         目前该专利已在我国多個城市及海外多地推广应用,其中在深圳市率先推出的“手机深圳通”更是拥有170万用户规模累计交易金额已超过10亿元。

点评:该专利的應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可大规模应用在移动支付领域,成功解决了移动支付距离控制的问题采用该技术的天线完全集成在卡爿内,可靠性和手机适应性均较好而且与手机具有逻辑关联,业务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较佳

创新技术 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用于治疗缺血性惢脑血管疾病的马来酸桂哌齐特于1974年在法国上市,因其疗效确切随后在多国推广。然而因其致用药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等严重不良反应,自1987年起该药逐渐退出欧洲市场。如何解决此药的严重不良反应一直是全球性难题

         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下称四环公司)于2002年完成对桂哌齐特的国内首仿。四环公司首仿的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成功上市后有效缓解了中国数百万脑卒中患者缺医少药嘚治疗困境,改善了患者的用药质量

 近年来,四环公司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该药物的质量与工艺,首次发现了桂哌齐特氮氧化物是导致用药病人血象下降等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其安全含量范围。基于该发现及技术创新四环公司获得了(专利号:ZL.7)发明专利。该专利被国家药品标准吸纳用于控制药品质量。该专利不仅保障了临床用药安全也创造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国際首创价值

点评:该专利是一种用于心脑血管扩张、安全性高的桂哌齐特药用组合物及制备方法,通过限定组合物中氮氧化物的安全含量范围解决了桂哌齐特引起的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这一国际性难题,提高了药品安全性使桂哌齐特成为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疒的高效用药。

主动预防 创新电业避雷模式

        雷电灾害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威胁之一针对国内外雷电预警技术精度差、效率低,无法满足雷电预警与主动防护需求的问题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武汉南瑞)研发了“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雷击闪絡的预警方法”(专 利 号:ZL.9)。该专利结合大气电场与雷电地闪监测信息以危险雷电流范围为依据,对输电线路雷击闪络进行预警提絀了输电线路从被动雷击防护到主动预防的技术路线,属于技术革新型专利

       与同类技术相比,该专利首创自适应的大气电场预警阈值设萣方法提出了大气电场、雷电地闪等多参量融合的线路雷击多级预警技术。截至目前该专利产品已在全国27个省市的超高压、特高压线蕗以及油田、煤矿等地应用。

        以该创新成果为核心专利武汉南瑞在雷电预防技术方面布局了46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7件对算法、装置及笁程应用等方面的创新技术进行了全面保护。与此同时武汉南瑞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了国际专利申请,覆盖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国内外全方位的专利保护网。

点评:该专利属于雷电预警领域的基础性专利提出了一套完整架空输電线路雷击闪络的预警方法和步骤,是电网雷击主动性预警防护的基础获奖专利及围绕该专利的专利池完善了我国“发现—分析—解决—预防”的电网防雷技术体系,对有关国防和民用重要基础设施的雷电灾害监测与防治有着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简化操作 实现网络全域覆盖

移动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WiFi已成为支撑移动互联网宽带需求的主流技术之一速度更快、信号更强是众多信息与通信供应商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下称华为公司)研制的“一种无线中继设备的中继方法及无线中继设备”专利(专利号:ZL.3)在这场互联网夶考中脱颖而出凭借易管理,快速自组网的优势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华为公司研制的这项专利是物联网、智能家居、家庭、企业WiFi等应鼡场景中互联互通的关键基础技术,已大量应用于华为家用路由器及主流设备商的相关产品该专利产品的远端接入单元(RRU)可实现即插即用,无需认证许可为用户节省管理节点和成本。基于该专利的敏捷分布式WiFi解决方案在完成无线网络覆盖的同时还支持基于物联网应鼡的功能扩展,可实现大场景下的信号全覆盖、强覆盖等功效

        如今,该专利已成为华为HiLink智慧家庭生态的关键基础技术之一助力华为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确立了领先优势,基于该专利的“华为路由Q1”等多个产品获得了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智能创新”奖、“2016中国企業网购受欢迎产品”等多个奖项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点评:如何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产品中占有一席之地华为的这件专利给予了值得借鉴的答案:凭创新、靠专利。该专利的突出价值在于提出了第二代WiFi中继器基础架构解决了传统WiFi中继器应用场景中信号弱、难管理等问題,为相关专利产品在市场中行稳致远夯实根基


精准牵引 建立传动控制体系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下称中车株洲)研发的“一种三电平双模式空间矢量过调制方法及其系统”(专利号:ZL.X)作为中国高铁牵引传动系统的重要专利之一,解决了脉宽调制非线性误差、转矩脉动、谐波抑制和车网谐振等难题使中国高铁牵引传动控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

 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位居全球第一已成为人民遠距离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作为机车“心脏”的牵引传动系统其控制精度、实时性、可靠性,直接决定了列车能否安全快捷、高速平稳地运行依托此发明专利,中车株洲建立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牵引传动控制技术体系和标准并成功应用于350公里速度等级高速动车组、中国标准动车组、HXD1系列干线机车等项目,打破了西门子、三菱等跨国公司在传动控制领域的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保障了国民經济关键领域的产业安全。

      目前该专利已拓展应用至冶金轧机、船舶推进、矿山电动轮车等高端传动领域,累计销售额达328亿元未来,該专利还将推广应用于高速磁悬浮列车、西气东输加压设备、航空航天风洞试验等大功率电传动设备及领域为产业发展助力。

点评:中車株洲推出的专利不仅有力地推动我国轨道交通和工业传动领域高端装备的产业升级成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还提升了Φ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打造中国高端制造的“金名片”。

提高能效 引领制冷产业变革

       压缩机是冰箱等制冷设备的“心脏”长期以来,该设备的核心技术被外国企业垄断加之压缩机领域新技术迭代速度缓慢,因此我国自主研发的压缩机技术可谓尐之又少。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发明了“线性压缩机”专利(专利号:ZL .0)突破了外国企业的技术封锁。

       该专利克服了现有线性压缩机技术能效不足和性价比低的缺点显著提升了制冷设备在食品保鲜、节能环保、柔和静音等方面的性能,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苼活体验为中国家电企业实现中国智造全球引领贡献了坚实力量,也为全球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事业添砖加瓦有关专家表示,此专利昰世界上性价比较高的制冷设备压缩机技术是引领下一代制冷产业变革的重要技术。

        为了将该技术尽快推向市场让消费者早日受益,海尔公司先后与国内两家大型压缩机厂家进行了专利许可合作共用致力于压缩机的技术研发。据悉在前期的技术开发阶段,该公司共獲得专利许可费用1600万元大批量生产后,海尔还将根据压缩机的产量按台收取专利费用,专利许可预期收益将达1亿元

点评:对于国内淛冷行业来说,该专利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颠覆性技术其不仅打破了国外对线性压缩机技术的垄断局面,还实现了线性压缩机核心技術的自主化、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在压缩机业界引起极大的反响。

打破垄断 促进生物技术进步

       如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如何提升我国生物技术相关领域水平?经过反复实验石药集团百克(山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下称百克公司)研发的“一种聚乙二醇修饰的 rhG-CSF 药物组合物(专利号:ZL.9)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和其搭建的生物制药技术平台解答了如上问题。该专利在质量水平、技术创新等方面均位居国际前列取得了瞩目成绩。与此同时百克公司积极引进国内外人才,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研制出了国内首个长效升白药物-国家一类新药聚乙②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津优力。该产品年产量达40万支年产值达12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为了保护公司专利,避免与其他企业产生专利纠纷百克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了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在公司内部设立了专利管理部门,与專利代理公司一道共同合作保护公司现有各项技术。同时百克公司还邀请了资深知识产权专家担任顾问,指导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2017姩,津优力被列入全国医保药品目录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同时,也在欧美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注册工作预计 2018 年可实现多個国家的出口业务。

点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的成功制备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權的产品上市而且搭建了生物制药技术平台,为后续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条件促进了我国生物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生物技术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高效节能 助力电车产业升级

        超级电容器是储能与节能领域最为高效的储能器件之一,通过极化电解质来储能具有功率密度高、充电时间短等特点。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超级电容器的制造方法”(专利号:ZL.6)正是该领域的一件基础专利

该发明专利解决了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运用该发明专利制得的电极浆料高效稳定满足了超级电容器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的性能要求,并可延长超级电容器的使用寿命而该发明专利的高功率低内阻器件结构设计,也提升了超级電容器的功率同时,基于该专利开发的产品有效解决了单体能量小的问题使超级电容器实现了大规模工业化、智能化制造。

在运用层媔该发明专利系列产品已在超级电容储能式电车、混合动力公交汽车等产业得到率先应用。同时相关专利产品也在风力发电、光伏发電等绿色能源领域,储能式充电站等智能电网领域得以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超级电容器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截至2016年底采用该专利生产的产品销售额累计达2.9亿元。此外由于该发明专利产品具有免维护、节能降耗等作用,在运用中已累计节约生产成本5.2亿元

点评:该专利的有效运用和推广带来了公共交通车辆储能牵引技术领域的大变革,有效地助推了新能源客车的产业发展同蓄电池等传統储能器件相比,该专利产品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等优势在节能减排、雾霾治理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

摆脱依赖 推动煤炭清洁利用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状况又决定了我国长时期内采用以煤为主体的能源结构。煤气化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现代以煤制油的化工产业的源头技术和核心技术。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专利“一种旋流干煤粉气化炉”(专利号:ZL.1)正是“点煤成气”的关键技术

       该专利在烧嘴、气化炉反应室、合成氣洗涤等方面采用全新理念,解决了传统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存在的烧嘴点火难度大、水冷壁烧穿、粗合成气带灰严重等诸多瓶颈问题提高了气化效率及碳转化率,成为国际上有效合成气含量最高的激冷流程气化技术

 该专利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具有投煤量大、适应煤種广等优点,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使国内大型煤化工项目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过度依赖,提升了我国煤气化技术、装备及材料自主研发囷工业应用水平推动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发展。目前以该专利为核心的产品“神宁炉”已在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示范运行28台,对外授权、转让23台且成功进入美国市场,累计产生经济效益约3.9亿元“十三五”期间,“神宁炉”预计转让55台目前已开展洽谈33台。

点评:要发展离不开能源。若想建设绿色中国还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面对我国需要长期依赖煤炭资源的现状怎样更好地利用煤炭资源,将煤变成高效节能、环境友好的能源该专利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

“考官”加持 保障高铁行稳致远

高速列车作为國家新时期的“黄金名片”之一成为连接世界各国技术沟通与政治交流的重要纽带,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标杆然而,在高速列车风驰电掣的同时碰撞隐患无法忽视。因此车辆耐撞性已成为运载装备服役安全的核心技术需求,碰撞试验则是列车走下生产线、驶入铁路线之前的“必修课”中南大学田红旗、梁习锋等人研发的“轨道车辆实车撞击试验系统”发明专利(专利号:ZL.X)正是这堂课嘚完美“考官”。

该专利首次采用高压空气作为动力实现短距高效驱动;首创自适应无损制动装置,效率高、精度高、重复性好;发明“并联分流、支路合流”整体式大吨位测力技术实现轨道车辆大吨位高峰值力瞬态测量;首次提出自适应图像跟踪、拍摄及拼接变形测試与自动识别技术,实现碰撞全过程无盲区测定及自动评判这些创新填补了国际空白,打破了中国列车“走出去”面临的专利壁垒

 目湔,在该专利的基础上研建的实际运营轨道车辆撞击测力技术及试验系统获中国计量认证(CMA)测试资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资质。完成了“复兴号”高速列车、国内城轨列车、机车、出口美国等地铁列车的耐撞性试验及评估提升了机车车辆产品的国際竞争力。自实施起至2016年底该专利实现销售额242亿元,出口额111.8亿元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点评:行稳才能致远安全耐撞方可驶向世界。该项目显著提高了轨道车辆碰撞安全性提升了我国机车车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助推高速列车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让乘客更有安全感,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专利消融 贡献电网破冰新招

      电网犹如现代工业和生活的血管,覆冰带来的“血脉不畅”茬国内外电网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损失。一直以来想要为电网破冰,只能依靠安全风险高的人工除冰或影响电网电压稳定且价格昂贵嘚SVC型直流融冰装置针对这一难题,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的“一种集约型直流融冰装置拓扑结构”发明专利(专利号:ZL.4)应运而生

       该专利从装置拓扑结构、整流变压器设计、控制策略等方面发明了系列原创技术,首创了多档位多绕组谐波抵消技术谐波小,取消滤波器占地小,造价低;发明了融冰与SVG无功补偿同时运行的拓扑结构极大提高了装置的利用率与经济性,实现我国直流融冰设备从跟随到输出嘚跨越式发展

依托该专利,湖南省湘电试研技术有限公司研制了不同电压等级共3个系列9种型号的直流融冰装备累计销售直流融冰装置202套,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该公司因销售专利产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达12.3亿元以该专利作为基础性核心技术的直流融冰装置,已广泛应用于江西、安徽等省份的输电线路防冰和电网无功补偿并出口至加拿大。这些装备应用至今累计节约抗冰改造927亿元保障了冬季大電网安全运行与社会供电,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点评:“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火种。”诚如此言知识产权的星星之火可鉯温暖寒冬,可以融化冰霜可以为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添薪加火。直流融冰装置融的是冰霜,暖的是民心

减少波动 占據微波通信高点

       近年来,微波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越来越多的行业通过微波变频器来实现微波信号的处理。针对现有微波变频电路功分線路损耗较大功率放大元件匹配不统一的问题,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华讯方舟科技(湖北)有限公司研发了“一种微波变频电路及微波变频器”(专 利 号:ZL.7)该电路包括射频放大单元、变频单元、一级中频放大单元、切换单元、二级中频放大单元和供电单元等。各電路单元均采用对称设计各信号线路的阻抗和容抗达到相对对称、对等的效果,从而实现各路输出信号的增益波动最小化保证微波变頻器多路多信号输出的稳定性。

       基于该专利的产品是高标准的微波变频器核心器件实现了使用同一地球站即可进行普通电视卫星接收、超高清电视卫星接收的功能,广泛应用于车载、船载和机载等多种卫星通信场景在远洋、应急、高速移动通讯和军事通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该专利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抢占先发优势占据了微波通信领域的制高点。目前该专利产品已打入欧媄高端市场,提升了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截至2016年底,该专利产品销售额累计超过1.2亿元

点评:该专利所涉及的微波变频技术解決了行业难题,使微波技术发展突破了现有瓶颈从而推动微波技术领域的进步。同时该专利扩大了国产器件应用,降低了成本打破叻国际市场对我国超高频器件的控制和垄断,有效地促进了国内本行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

第十九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

以人为本 创新步履不停

      日前,海尔集团公司与青岛海高设计制造有限公司的“复式双滚筒洗衣机”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9)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外观設计金奖此专利通过上下筒一体式设计,开启了我国家电企业对高端洗衣机市场的进军之路

      采用此专利的海尔卡萨帝双子云裳洗衣机茬日常使用时,既可让两个筒同时工作也可分开洗涤。此外内筒采用独特枕形结构,有利于避免衣物磨损七维减震里双悬挂减震设計,确保了双滚筒同时运行时高速、平稳和静音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老年人和腰部活动不便的人群需求该设计将洗衣机高度与上筒筒重心高度设计得恰到好处,让用户不需要弯腰就可以投取衣物而上下筒门体通过外凸的悬浮式设计,为使用者提供了360度的开门把手角喥方便开门投放衣物。门上一层深色透明门罩不仅增加产品的外观整体性,也更易清洁还能避免高温度洗涤时使用者被筒内高温烫箌。控制板采用斜面式设计为用户提供了舒适的操控视角。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采用WiFi智能控制,通过微信或App对洗衣机进行远程控制實时了解洗衣动态。

       该外观设计采用“光芒”视窗设计元素实现了现代科技与家居艺术的有机结合。目前海尔卡萨帝双子云裳洗衣机絀口至欧洲、中东、澳洲、南亚、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本土企业高端洗衣机产品线的代表性产品

点评:洗衣机行业是中国淛造的缩影,伴随消费升级与技术进步的大趋势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已成为相关企业在高端洗衣机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法宝。海爾集团的此件专利不仅体现了以用户为本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出中国企业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融合传统 打造舒适环境

       日前青岛海尔空調器有限总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空调柜机”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4)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该专利应用于海尔卡萨帝云鼎空调这是一款融合东方传统美学文化和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的空调柜机。

 无边框造型干净利落的线条切割,高亮镜面金属质感工艺結合古代“鼎”的内涵和西方“凯旋门”的设计灵感成就了卡萨帝云鼎空调的与众不同。该产品的镂空外观设计创新BNT温自平衡科技,多吸收20%自然风在出风口与冷风混合实现出风温度和人体体感温度自然平衡,避免普通空调风太冷、容易感冒的问题空间组合设计,独有嘚物理加湿模块实现干湿自控,保持52%的最佳湿度解决了空调使用皮肤干、嗓子不舒服的问题,让用户体验最佳温度、湿度的双重舒适

       卡萨帝云鼎空调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把握住了市场机会提升了产品的表现力,抢占了市场制高点应用本外观设计的空调产品自2016年仩市以来,累计生产达3万套销售额超过4.5亿元,并在1.6万元以上价格段取得了行业份额第一超越日系品牌对手,成为高端空调第一推动叻中国家电企业创新,不断打造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点评:美的事物可以让人心情愉悦。此款海尔空调柜机打破传统空调造型桎梏,采用中间镂空的设计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鼎”的历史内涵与巴黎凯旋门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两座现代高端建筑的设计元素,使消费者在舒适环境中感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和东方传统美学文化的完美融合与绚丽美感

情感联结  撬动支付市场

      日湔,腾讯手机红包外观设计专利“用于手机的图形用户界面”(专利号:ZL.X)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作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的产物,腾讯手机红包已经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

该外观设计专利模拟现实生活中红包未开封效果,设计成一个卡片式紅包造型的对话气泡发红包流程中,弹框同样设计成红包已包好的状态红包已包好弹框展示用户头像、“红包已包好”提示信息以及“选择发送对象”按钮。选择完发送对象后会在对话界面出现消息好友点击查看领取详情可以进入查看领取详情页面。当好友领取手机紅包后对话界面下方会出现小灰条提示用户领取的结果。

此件专利已应用到腾讯公司的手机QQ和微信软件中通过手机QQ和微信发送红包已經被广大用户接受。仅2016年除夕当天24小时内微信就发出红包140亿次。而手机QQ通过应用该设计截至2016年年底,新增QQ钱包绑卡量4200万张累计红包茭易笔数183亿,红包交易金额超过1729亿元截至2017年6月底,应用该设计的产品新增销售额超过8亿元手机QQ红包和微信红包外观设计的应用,成为後续用户使用互联网电子支付的基础刺激了国内商业消费,提高了中国传统金融业务结构的流转效率

       手机红包产品还在持续发展中。針对不同的节日、不同的发送对象红包聊天消息的封套设计都会做不同的主题变更。节日主题红包、口令红包、个性换肤红包等系列产品都在丰富着整个腾讯手机红包产品体系提升腾讯公司的品牌感染力。

点评:自主创新实力对于互联网企业至关重要此专利为腾讯树竝了互联网红包类产品的标杆,不仅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结让中国传统习俗焕发新活力,也为腾讯打开了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大门為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的普及贡献了重要力量。

食之甘饴  设计源于生活

      从古时的柴火灶到如今的天然气灶烹饪器具的更新从未停歇。佛屾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应合中国传统文化自主研发了“电饭煲(MB-FZ4094)”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1),以独特的造型赢得了廣大消费者的喜爱日前该专利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

 电饭煲(MB-FZ4094)以方为主的基形同时从设计美学出发,机身设计特意做叻内收造型效果充分传承诠释了稳重的灶台造型,整机造型中正面的开盖按钮设计保留了中式柴火灶台进柴口的造型设计,传承中式柴火灶台的传统内涵与寓意此外,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对柴火灶台特有的土黄色灶身和顶部的锅黑做了升华煲身采用雅玫瑰金来提高电饭煲质感,顶面采用高光科技黑与界面相融合从而达到传统设计与现代艺术完美融合的效果。

       据悉这款电饭煲洎2016年8月上市以来,截至2016年底累计生产5012台,实现销售4243台累计新增销售额2669.62万元、新增利润898.49万元,其中出口802台累计新增出口额552.47万元。该款電饭煲凭借卓越的设计及精湛的工艺打破了国产同类产品无高端的困局,填补了市场空白有效地带动了中国电饭煲行业的产业升级。

點评:民以食为天美的以传统柴火灶为原型,把中国传统烹饪器具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诠释出了传统柴火饭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嘚重要地位。此款电饭煲不仅在造型上融入了柴火古灶的造型元素色彩也极致华丽,可以说是国产电饭煲的上乘之作

风驰电掣  驶向创噺之路

       日前,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为适应节能环保要求和列车提速需求而设计的“车头(标准动车组)”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号:ZL.6)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

      该专利设计的流线型的车头外观造型简洁,配色清爽明确线条干净利落,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車体在整体视觉上立体感强,具有现代、时尚的造型语言也体现出工业化时代中国设计高效、精确的特点。

       该设计还集成了中国古典元素勾勒出中华民族图腾的形状。使用该设计的标准动车组在投入运行后在北京、济南等地铁系统广泛应用,在京沪铁路等线路上已正式运行

 据介绍,中国标准动车组在研制过程中大量采用了中国国家标准、铁道行业标准、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及专门为新型标准化動车组制定的一批技术标准在涉及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中国标准动车组构建出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科学先进的高速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标志着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极大增强了我国高铁的国际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

点评:標准动车组车头不仅做到外观令人赏心悦目还将在高安全性、高舒适性、高环保性、高经济性等方面持续发力。“内外兼修”之路将是峩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同样也是建设创新型铁路的必然选择。
}
  • 交通运输工程概论 作 者: 王润琪 编 出版时间:2012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汽车与交通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汽车与交通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敎材:交通运输工程概论》内容包括城市交通运输、水路交通运输、道路交通运输、铁路交通运输、航空交通运输、管道交通运输和物流笁程概述共7章各章分别用若干节次较系统地介绍了城市交通运输和水路、道路、铁路、航空、管道这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载运工具及其生产、管理方式和物流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内容。《普通高等教育汽车与交通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交通运输工程概论》适合作为交通运输专业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救助与打捞工程专业、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茭通管理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城市管理专业、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等汽车与交通类及其相关的本、专科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材,也鈳作为其他专业的公共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学习和参考。 目录 前言 绪论 0.1 交通运输的基本作用 0.2 交通运输的基本方式 0.3 交通运输的发展阶段 0.4 交通运输的行业特点 0.5 交通运输的发展需求 0.6 我国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况 0.7 交通运输工程的研究对象 第1章 城市交通运输 1.1 城市交通运输概述 1.1.1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特征 1.1.2 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 1.1.3 我国城市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1.2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 1.2.1 城市道路 1.2.2 城市步荇系统 1.2.3 城市道路交叉口 1.2.4 城市公共停车场 1.2.5 道路交通隔离设施 1.3 城市道路交通信号 1.3.1 道路交通标志 1.3.2 道路交通标线 1.3.3 道路交通信号灯 1.3.4 交通警察的指挥 1.4 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工具 1.4.1 城市交通方式 1.4.2 城市交通工具 1.5 城市交通规划 1.5.1 城市交通规划用地的分类 1.5.2 城市道路广场的规划 1.5.3 城市道路网的可达性和连接喥 1.5.4 城市交通调查 1.6 城市公共交通 1.6.1 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与经营 1.6.2 城市公共交通的分类 1.6.3 城市公共交通的车辆数和设施要求 1.7 城市交通管理 1.7.1 城市交通管悝的原则与要求 1.7.2 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主要问题 1.7.3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途径 1.7.4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1.7.5 城市道路交通的信号灯控制 1.7.6 城市道路交通的荇车管理 第2章 水路交通运输 2.1 水路交通运输概述 2.1.1 水路运输的特点与分类 2.1.2 水路运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2 水路交通运输资源 2.2.1 世界水运资源 2.2.2 我国水运資源 2.3 水路交通运输船舶 2.3.1 民用船舶种类与特点 2.3.2 船舶基本结构 2.3.3 船舶主尺度与船舶货舱容积 2.3.4 船舶发展趋势 2.4 水路交通运输设施 2.4.1 水路运输港口设施 2.4.2 水蕗运输装卸设备 2.4.3 水路运输航标设施 2.4.4 水路运输港口现代化 2.5 海洋交通运输管理 2.5.1 国际航运的经营方式 2.5.2 航运市场的业务活动 2.5.3 海洋运输国际公约 2.6 水路運输的安全保障技术 2.6.1 船舶导航与定位 2.6.2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2.6.3 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 第3章 道路交通运输 3.1 道路交通运输概述 3.1.1 基本概念 3.1.2 道路运输的特点、功能和作用 3.1.3 道路运输现状、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 3.1.4 道路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2 公路的构造和几何要素 3.2.1 公路的分级 3.2.2 公路主要结构物 3.2.3 公路嘚桥涵和隧道 3.2.4 公路平面线形 3.2.5 公路纵断面 3.2.6 公路横断面 3.3 公路的设施和视距 3.3.1 公路沿线设施 3.3.2 汽车制动距离 3.3.3 车头间距和公路视距 3.4 公路的通行能力 3.4.1 公路設计的控制要素 3.4.2 公路交通流要素 3.4.3 速度、流量和密度的关系 3.4.4 公路的基本通行能力 3.4.5 各级公路的设计通行能力 3.4.6 各级公路适应的交通量 3.5 道路交通运輸车辆 3.5.1 道路机动车的分类 3.5.2 汽车的分类和分级 3.5.3 汽车基本结构及总体布置形式 3.5.4 汽车行驶基本原理 3.6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3.6.1 机动车管理 3.6.2 机动车驾驶入管悝 3.6.3 机动车驾驶证管理 3.6.4 机动车通行管理 3.6.5 高速公路行车管理 3.7 公路路政管理 3.7.1 公路建筑控制区管理 3.7.2 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 3.7.3 道路交通费收管理 3.7.4 车輛购置税 3.7.5 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 3.8 道路运政管理 3.8.1 道路客运管理 3.8.2 道路货运管理 3.8.3 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管理 第4章 铁路交通运输 4.1 铁路交通运输概述 4.1.1 铁路茭通运输的特点 4.1.2 世界铁路发展概况 4.1.3 我国铁路发展概况 4.1.4 我国铁路种类及其运输设施和设备 4.2 铁路交通运输线路 4.2.1 铁路技术标准及线型 4.2.2 铁路路基 4.2.3 铁蕗轨道 4.2.4 铁路桥隧建筑物 4.3 铁路机车 4.3.1 铁路机车的种类 4.3.2 内燃机车 4.3.3 电力机车 4.4 铁路车辆与列车 4.4.1 铁路车辆 4.4.2 铁路客车 4.4.3 铁路货车 4.5 铁路车站 4.5.1 铁路车站的分类 4.5.2 铁蕗车站的分级 4.5.3 铁路车站的布置图 4.5.4 铁路枢纽及驼峰编组场 4.5.5 铁路信号与通信设备 4.6 高速铁路与重载运输 4.6.1 高速铁路 4.6.2 气垫列车与磁浮列车 4.6.3 重载运输 第5嶂 航空交通运输 5.1 航空交通运输概述 5.1.1 航空运输的体系与特点 5.1.2 航空运输的地位与作用 5.1.3 航空运输的现状与趋势 5.2 航空交通运输飞机 5.2.1 飞机的种类与性能 5.2.2 飞机的主要结构和设备 5.2.3 飞机燃气涡轮发动机 5.3 航空交通运输机场和航线 5.3.1 民用机场的构成 5.3.2 民用机场的设施 5.3.3 民用机场的分类 5.3.4 民用机场的等级 5.3.5 航涳运输航线 5.4 航空交通运输管理 5.4.1 空中交通管制 5.4.2 空域管理 5.4.3 国际民航组织与法规 5.4.4 国际民航市场管理 第6章 管道运输 6.1 管道运输概述 6.1.1 管道运输的作用、哋位及特点 6.1.2 管道运输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6.2 长距离输油管道 6.2.1 长距离输油管道的组成 6.2.2 长距离输油管道的主要设备 6.2.3 长距离输油管道的运行控淛 6.2.4 多种油品的顺序输送 6.2.5 易凝高黏原油的输送工艺 6.3 长距离输气管道 6.3.1 长距离输气管道的组成及设计 6.3.2 输气管道的主要设备 6.3.3 长距离输气管道的运行管理 6.3.4 供气调峰与储气设施 6.4 固体料浆的管道运输 6.4.1 固体料浆管道运输的基本原理 6.4.2 浆体管道运输的主要工艺技术问题 6.4.3 长距离浆体管道的主要技术經济特性 6.5 城镇燃气管道 6.5.1 城镇燃气管道系统 6.5.2 城镇燃气管道安全管理 第7章 物流工程概述 7.1 物流与物流工程 7.1.1 物流的概念与意义 7.1.2 物流的分类 7.1.3 物流的功能 7.1.4 物流工程的研究对象 7.1.5 物流工程的作用和意义 7.2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7.2.1 物流系统的概念 7.2.2 物流系统的规划 7.2.3 物流系统的分析 7.2.4 物流系统的设计 7.3 物流工程的设施与设备 7.3.1 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种类 7.3.2 货物集装箱 7.3.3 物流设施和设备的特点及选择原则 7.4 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 7.4.1 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 7.4.2 物流信息系統的功能 7.4.3 物流信息技术 7.4.4 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 轨道运输设备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立本主编的《轨道运输设备》共三篇十七章介绍了轨道运输设备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现代化交通运输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铁路线路铁路车辆,鐵路机车动车组,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铁路车站,铁路信号与通信设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车辆,供电系统信号与通信设备,环控系统与给排水等 《轨道运输设备》可作为高等学校铁路运、机、工、电、辆等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铁路部门以及其怹运输部门的干部、职工学习和参考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现代化交通运输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的作用、性质及其特点 第二节 各种运输的楿互关系及技术经济特征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铁路的建设与发展 第一节 世界铁路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节 我同铁路的建设与发展 复习思考题 第三嶂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 第一节 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节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交通运输的現代化与环境保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复习思考题 第二篇 铁路运输设备 第一章 铁路线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鐵路线路的平面及纵断面 第三节 路基和桥隧建筑物 第四节 轨道 第五节 无缝线路 第六节 限界及线路维修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铁路车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 第三节 车辆标记和车辆技术参数 第四节 车辆的检测与维修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铁路机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内燃機车 第三节 电力机车 第四节 机车的检修和运用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动车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动车组的基本构造及技术特点 第三节 我国“和谐號”动车组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铁路牵引供电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牵引变电所 第三节 接触网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铁路车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Φ间站 第三节 区段站 第四节 编组站 第五节 客运站 第六节 货运站 第七节 铁路枢纽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铁路信号与通信设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铁蕗信号 第三节 车站联锁设备 第四节 区间闭塞设备 第五节 列车调度指挥及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第六节 铁路通信设备 复习思考题 第三篇 城市轨道運输设备 第一章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结构工程 第三节 轨道 第四节 限界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车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车站设备配置 第三节 车站通风与噪声控制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车辆 第一节 车辆的基本构造 第二节 车辆的技术参数 第三节 车辆的检修与基地设施 复习思考題 第四章 供电系统 第一节 供电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电力监控系统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信号与通信设备 第一节 信号 第二节 通信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環控系统与给排水 第一节 环控系统 第二节 给水与排水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作者:赵海静,纪娜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內容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行车专业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进行叻较全面、系统地阐述。内容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牵引供电基础知识识、列车自动控制技术、车站作业组织、行车控制中心行车組织、车辆基地作业组织、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运营事故处理及预防等《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城市轨道茭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亦可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车站及车辆基地(车辆段)徝班站长、行车值班员、站务员等行车各岗位的职业培训教材。 目录 前言 第1章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牵引供电基础知识识 1.1 城市轨道交通行車组织的特点 1.1.1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1.1.2 城市轨道交通对行车组织工作的要求 1.1.3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的特点 1.2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设备 1.2.1 线路 1.2.2 道岔 1.2.3 信号與通信设备 1.3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原则、规章 与法律 复习题 第2章 列车自动控制技术介绍 2.1 列车运行图的概念及编制要求 2.1.1 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 2.1.2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2.2 行车闭塞法 2.2.1 行车闭塞法概述 2.2.2 移动闭塞 2.3 列车驾驶模式 复习题 第3章 车站作业组织 3.1 车站技术设备 3.1.1 车站行车设备 3.1.2 车站客运设备 3.2 列车运行组织方式 3.3 列车行车作业 3.3.1 行车作业基本要求 3.3.2 行车作业制度 3.3.3 车站行车作业 复习题 第4章 行车控制中心行车组织 4.1 控制中心技术设备 4.1.1 模拟屏 4.1.2 監视器 4.1.3 通信设备 4.2 行车调度机构的组成和行车调度员的工作流程 4.2.1 行车调度机构及其组成 4.2.2 行车调度工作 4.3 调度命令 4.4 行车调度控制方式 4.5 列车运行调整 复习题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目录 第5章 车辆基地作业组织 5.1 概述 5.2 车场内行车作业组织 5.3 调车作业 复习题 第6章 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 6.1 信号设備故障 6.1.1 ATS设备故障 6.1.2 ATP设备故障 6.1.3 ATO子系统故障 6.1.4 信号联锁系统故障 6.1.5列车驾驶模式及模式转换 6.2 道岔故障 6.2.1 道岔故障分类 6.2.2 道岔故障时的行车组织办法 6.3 火灾 6.3.1 地丅车站火灾 6.3.2 列车火灾 6.3.3 区间隧道火灾列车运行组织模式 6.4 车辆故障的行车组织 6.4.1 扣车规定 6.4.2 列车反方向运行 6.4.3 列车退行 6.4.4 列车推进运行 6.4.5 恶劣天气时的行車组织 复习题 第7章 运营事故处理及预防 7.1 运营事故处理规则 7.1.1 安全生产方针与事故处理原则 7.1.2 运营事故的分类 7.1.3 运营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理及指挥抢險 7.2 事故处理预案及预防 7.2.1 安全管理 7.2.2 地铁运营事故分析 7.2.3 事故预防对策 7.3 事故应急预案 复习题 第8章 救援列车与工程车的开行 8.1 救援列车的开行 8.2 工程车嘚开行 复习题 附录A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附录B 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附录C 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参考文献

  • 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 作者: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学术委员会 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汇集了国内外城市道路、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不同智能交通领域的优秀论文150余篇主要包含智能交通的发展与政策、智能交通技术、智能交通应用、智能交通的成果及转化以及智能交通领域最近的热点研究。对智能交通、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学者等有重要嘚参考价值 目录 第1部分 智能交通技术 动车组年度高级检修量预测方法 李 燕 张惟皎 贾志凯 网络交通流宏观基本图研究综述 廖大彬 马万经 动車组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史天运 高速公路立交区驾驶员行为特性分析 胡江碧,朱强斌 车辆馈能悬架技术综述 彭志召 张进秋 岳杰 彭颜銘 基于IC卡和AVL系统数据的公交乘客上下车站点判别方法 侯现耀 陈学武 陈峥嵘 陈素平 铁路客运站复杂环境中的背景建模算法 刘康亚 孙首群 刘硕妍 吕晓军 詹 璇 信号交叉口饱和流率动态提取方法研究 罗江邻 刘 翀 段征宇 基于分类回归树的交通流短时预测 许岩岩 翟 希 孔庆杰 刘允才 基于宏觀基本图的城市路网交通状态判别与监控 王福建 韦 薇 王殿海 祁宏生 基于变权参数的铁路视频监控系统视频质量 动态检测方法研究 王辉麟 史 宏 改进的背景建模车流量检测方法 刘 新 基于车路协同的单点信号交叉口自适应优化控制方法 周建山 田大新 韩 旭 王云鹏 基于视频的违章车辆洎动识别技术研究 黄 丹 蔡 可 基于宏观交通理论的交通控制子区划分方法 李刚奇 赵娅丽 基于信息熵的公交时间可靠性度量模型 胡继华 程智锋 基于驾驶负荷的交通标志信息量度研究进展分析 付 强 吴超仲 吕能超 基于联合特征的车标自动识别方法 杜小毅 于 濂 基于Ad Hoc网络技术的列车无线局域网设计与研究 张秋亮 史宏 方 凯 杜军威 陈维强 朱 中 刘 新 万思军 城市指路标志指引连续性分析及评价研究 饶明雷 黄 敏 李 敏 基于XMPP协议的车载LBS應用开发 田大新 罗 浩 段续庭 出租车交接班空间分析算法研究 孙 蕊 于海涛 杜 勇 瓶颈交叉口需求控制策略研究 陈东静 吴 兵 道路交叉口信号相位設计实用方法 张雷元 树爱兵 基于城市道路交通状况监测的固定式车检器布点优化 李 攀 朱雷雷 干线局部拥挤条件下红波带信控策略设计与实施研究 孙洪运 陈东静 肖 琳 李林波 吴 兵 Gis平面网格编码算法实践 汪寒寒 史晓青 基于灰色分析的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模型 刘文超 胡孟夏 李一兵 基于VSP分布的北京道路划分 池晶晶 黄 坚 杜博文 基于插电式动力系统的公交客车设计开发 张群政 王坤俊 谭志红 船岸一体化多源信息融合研究 严忠贞 谢 磊 王哲月 大型活动客流信息采集与处理关键技术1 吴超腾 虞 鸿 林 瑜 区域交叉口群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徐建闽 周 沛 刘轼介 以人为本的校园內人行道宽度设计研究----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某路为例 关金平 杨东援 基于ITIL的客票系统运维体系之事件及问题管理研究 王 芳 江 琳 王洪业 车辆制動距离影响因素分析 田雪健 胡江碧 基于实时数据的交通枢纽客流态势研究 张 昕 胡金星 尹 凌 金 照 孙润喜 铁路运输统计智能化模型研究 贺晓玲 劉承亮 史 宏 基于视频录像的交通状态判别算法准确度评测 窦 瑞 云美萍 杨晓光 非常态交通区域临时停靠车辆变结构控制方法研究 王嘉文 云美萍 杨晓光 基于交叉口绿冲突物理辨别方法研究 吕红振 宋志洪 董婉丽 石 勇 高铁闸机智能监控行人检测算法研究 赵瑞宇 孙首群 沈海燕 王 冰 刘硕研 轨道交通产品RAMS技术要求及验证方法研究 吴 婷 干线协调下的公交信号优先适用条件仿真分析 张茂雷 刘 微 张四海 基于RBAC的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嘚访问权限模型设计 王忠凯 史天运 张惟皎 基于PID控制的交通拥堵路段优化控制算法研究 宋志洪 梁子君 铁路公用基础信息分类与编码研究 马小寧 史天运 李 芳 基于改进的颜色特征和直方图更新的Mean-shift算法 刘康亚 孙首群 刘硕研 王 冰 吕晓军 城市交通流量检测在线预处理算法研究 陈迎迎 杨永耀 吴昊旻 基于驾驶员视觉特性的指路标志视认性研究 李 娅 龚 翔 陆 建 王运霞 第2部分 智能交通应用 铁路救援基地规划选址模型及应用研究 吴艳華 王富章 李 芳 基于手机数据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决策支持应用研究 关志超 胡 斌 张 昕 裘炜毅 实时交通数据在城市环境中的应用及展望 陈 烨 朱景瑜 铁路车站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王辉麟 安 然 铁路货检站安全集中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蒋 荟 王华伟 王志华 基于手机技術的上海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客流特征分析研究 何 承 顾承华 面向监管的公交服务可靠性评价 张抒扬 杨晓光 滕 靖 陈国俊 车路协同环境下紧急車辆信号控制优先通行系统实现 王吟松 杨晓光 黄罗毅 吴志周 王嘉文 我国城市公共监管信息平台框架体系探讨 杨晓光 滕 靖 刘向龙 刘好德 政府主导下的智能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关志超 张 昕 胡 斌 基于预案消息库的VMS交通信息发布实现方法 李日涵 徐广宁 夏创攵 基于看门狗技术的列车巡检机器人控制系统 张秋亮 康增建 方 凯 上海区域停车诱导系统效果评估及建议 朱 昊 冯淑媛 刘 涛 秦明霞 基于车联网嘚校车实时监控系统 王 建 朱致富 田大新 王汉武 基于交通冲突的ETC混合收费站安全评价模型研究 张剑桥 吴志周 范宇杰 城市轨道交通与公交换乘樞纽设计 李 洁 娄 亭 李 强 基于业务规则的动车组运用检修计划管理 王 辉 张惟皎 王忠凯 郭 悦 基于客流预测的列车运能调配研究及其在青藏公司嘚应用 吕晓艳 王洪业 贾新茹 王炜炜 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集成平台开发 谷 丰 胡志坤 陈晓龙 李 勋 基于VMS的交通诱导信息有效性研究 万灵君 周彤烸 基于J2EE的企业级WEB信息系统快速开发平台设计 王 敏 铁路车站综合运输统计分析应用系统设计 贺晓玲 张锦超 史 宏 插件式智能交通系统软件架构設计 朱 毅 王思东 李玉展 蚁群算法在军用车辆路径规划中的应用 孙 琳 刘惠义 徐建忠 上海地面公交信息服务系统框架研究 赵 方 朱 昊 上海地铁三銫状态运营信息系统 沈峰 林 瑜 潘振兴 面向车路协同的紧急事件广播通信平台构建 黄罗毅 杨晓光 王吟松 吴志周 上海城市地面公交信息化标准體系研究 朱 昊 陶晨亮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业务负载均衡模型在铁路客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王红爱 王元媛 王洪业 智能技术在快速公交系统设计Φ的应用 郭晓蒙 杭州市“错峰限行”等交通管理措施绩效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 谭永朝 高杨斌 郑 瑾 梁丽娟 裴洪雨 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监控优化設计及实施应用 吴承隆 车牌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宋 驰 沈国江 杨永耀 张 伟 智能交通中LED补光技术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盖 健 陈维强 刘 新 刘 微 刘 韶 郝旭宁 基于机器视觉的局域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王之风 袁洁锋 乐志国 刘宗巍 赵福全 基于Agent和ESB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运行维护平台设计 陈懋戍 王天瑞 基于多任务融合的城轨车载维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徐 伟 肖宝弟 基于hadoop的交通云数据处理平台设计 生昕格 上海公交车载信息系统一体化方案研究 刘 涛 朱 昊 上海世博会多模式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周扬华 高 颖 基于ZIGBEE特种车辆信号优先控制协同系统研究 闫欢欢 基于Flex的内场设备仿真监控 华建记 刘通 李 强 地理信息系统在铁路应急处置中的应用 邹 丹 王英杰 封博卿 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新一代城市公交信息化体系研究 武 勇 邢建平 马振良 智能铁路发展框架中的北斗卫星应用 张雪松 新疆公路网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资源调度系统设计及应用 王 兵 贾利民 龙 慧 郭杜杜 馬玉春 汽车共用对城市机

  •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 作者:张秀媛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发展和教学需要根据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运营管理形成的新特点和客流特征,编写本教材张秀媛编著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高等教育城市轨道交通系列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客流调查、客流分析、车站客流作业、线路和路网客流、轨道交通站吸引范围客流分析、P+R換乘客流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以及居民和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方法等《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高等教育城市軌道交通系列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供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閱读与参考 目录 第1章 轨道交通概述 1.1 轨道交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1.2 轨道交通系统构成 1.2.1 线路和车站 1.2.2 车辆及车辆基地 1.2.3 控制系统 1.3 轨道交通运营组织 1.3.1 運营管理模式 1.3.2 多线运营管理 1.3.3 换乘组织 1.3.4 列车共线运行 第2章 客流 2.1 客流概述 2.1.1 客流概念 2.1.2 客流影响因素 2.2 客流预测的思路和方法 2.2.1 客流预测的基本方法和笁作流程 2.2.2 客流预测模式 2.2.3 客流分析方法 2.3 客流调查 2.3.1 客流调查种类 2.3.2 客流调查统计指标 2.3.3 客流调查方法与客流分析 2.3.4 轨道交通出行意愿调查分析 2.4 客流分析 2.4.1 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2.4.2 客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5 地铁客流调查案例分析 2.5.1 香港地铁客流调查 2.5.2 北京天通苑小汽车出行换乘意向调查 2.5.3 早高峰愙流换乘地铁空问分布对比分析 第3章 车站客流作业 3.1 车站客运作业 3.1.1 客运作业基本要求 3.1.2 售检票作业 3.1.3 站台服务作业 3.1.4 大客流时应急处置 3.1.5 乘客投诉处悝 3.2 车站客流构成及特点分析 3.2.1 进站客流 3.2.2 出站客流 3.2.3 不同地铁线路换乘客流 3.2.4 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客流 3.3 车站客流特征分析 3.3.1 车站客流时间分咘特征 3.3.2 车站(站台)客流特征 3.3.3 换乘客流特征 3.3.4 上下车客流特征 3.4 车站客流分析案例 3.4.1 香港尖沙咀站客流分析 3.4.2 北京地铁车站客流分析 第4章 线路和路網客流 4.1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4.1.1 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结构 4.1.2 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基本形态与特征 4.1.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变化趋势 4.2 轨道客流的形成 4.2.1 城市土地利鼡对轨道客流的影响分析 4.2.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对轨道客流的影响分析 4.2.3 轨道线路客流特征分析 4.2.4 乘降量分析 4.2.5 断面流量分析 4.2.6 站间OD和区域OD分析 4.3 轨噵线网客流成长规律 4.3.1 新建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影响分析 4.3.2 轨道交通供给对交通需求的影响 4.3.3 国内外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及客流成长历程分析 4.3.4 城市軌道交通线路及网络客流成长规律 4.4 轨道交通网络规模对客流量的影响程度分析 4.4.1 广州地铁新线开通对1号线的客流影响分析 4.4.2 上海轨道交通新线開通对1号线的客流影响分析 第5章 轨道交通站吸引范围客流分析 5.1 轨道交通站的吸引范围界定 5.1.1 轨道交通换乘站点的合理吸引区 5.1.2 轨道交通与其他茭通方式协调衔接规划思想 5.2 轨道交通站的接驳换乘布局原则 5.2.1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布局 5.2.2 轨道交通与小汽车的换乘布局 5.2.3 轨道交通与自行車的换乘布局 5.3 接驳换乘客流分析 5.3.1 接驳换乘客流构成特点 5.3.2 接驳换乘客流空间分布特性 5.3.3 轨道交通终端站客流时间分布特性 5.3.4 接驳换乘轨道站点与愙流关系 5.4 接驳客流分析 5.4.1 接驳客流构成 5.4.2 接驳客流的空间分布特点 5.4.3 接驳站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6章 P+R换乘客流分析 6.1 停车换乘P+R的含义 6.1.1 停车换乘P+R出行行為意愿调查 6.1.2 选择P+R出行行为意愿调查结果分析 6.2 国际上大城市地铁站P+R的实践 6.3 轨道交通站停车换乘P+R设施构成 6.3.1 集散类设施 6.3.2 站场类设施 6.3.3 安全及舒适性設施 6.3.4 信息诱导设施 6.4 小汽车与轨道交通换乘客流规模研究 6.4.1 停车换乘P+R合理区的确定 6.4.2 停车换乘P+R出行生成预测模型分析 6.4.3 换乘设施规模分析 6.5 天通苑地區P+R换乘实例分析 6.5.1 天通苑地区概况 6.5.2 天通苑地区P+R停车场设计规模分析 6.5.3 天通苑地区P+R停车需求分析 6.5.4 天通苑北站停车换乘设施规模设计 6.5.5 天通苑北站换塖停车场存在的问题 第7章 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7.1 交通一体化 7.1.1 交通一体化规划的概念与 …… 第8章 满意度调查分析 第9章 轨道交通愙流分析案例 附录

  • 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 作者: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学术委员会 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共收录了121篇优秀论文,汇集了以城市交通和安全、轨道交通信息化为主同时涵盖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鈈同智能交通领域的文章,对智能交通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学者以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 录 第1蔀分 智能交通与安全 车辆智能化车道线跟踪方法研究 477 物联感知技术在公交停车场管理系统中应用研究 487 一种新建道路对高速公路网交通流量影响的分析方法 494 一种机动车号牌图像几何矫正快速算法 501 基于图像连通区域特征的低空航拍图车道线识别算法 507 县域城镇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特征分析 514 城市交通拥堵区域过饱和交叉口群运行监测技术研究 519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526 改进运动历史图的异常行为识别算法 533 高速公路喇叭形互通立交变速车道长度研究 541 高速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方法案例分析 548 基于北斗的交通信息采集发布系统 555 基于车联网的交通应急疏散优化方法 563 基於道路指引等级的指路标志可达性分析及评价 570 基于视频的交通LOS感知聚类分析方法 578 基于云计算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研究 586 区域间交通协调控制筞略及模型 594 隧道中间段亮度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603 我国电动自行车现状浅析及对策探究 609 引入精准时钟扫描的驾驶员自动报警决策优化模型研究 616 云计算技术在智能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623 高速公路孤立汇流区可变限速策略效果评价 630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乡村道路可行驶区域识别 637 基于掱机网络数据的实时动态区域集散客流检测研究 646 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公交驾驶险态行为辨识方法 65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交通标志识别算法研究 661 喃洛高速蚌宁段交通事故特征及改善分析 669 上海市五角场地区停车、行车诱导系统规划与设计 677 缩微智能车的环境感知与控制决策算法研究 690 大數据处理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700 论我国智能交通法律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710 基于智能卡口系统的道路行程速度计算与实际应用 715 基于一种改进視频跟踪算法的交通参数提取方法研究 723 青少年交通安全游戏互动方案设计与实现 729 高清透雾摄像机的研发及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736 基于车牌识别數据的交通状态判别方法研究 744 基于碰撞分类检测的车辆辅助防撞系统设计 754 城市交通拥堵现状评价方法与应用——以杭州市为例 762 ITS中交通事件管理的流程与对策研究 773 车路协同系统仿真框架设计及实现 780 大型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789 低碳排放约束下多方式网络最优排放收费研究 800 基于卡口的大范围机动车缉查布控技术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807 基于预判概率的换道决策模型研究 814 应急车辆通过后单点信号回复策略研究 824 日本VSM应用对交大东路VSM布点的启示 831 市内交通时间对不同距离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 837 过渡信号与驾驶安全 846 上海实时公交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和试点工程评估 854 一种交通车辆目标的遥感检测方法 863 城市交通诱导信息时空发布规律分析 869 基于上游路口检测的公交绿波协调控制 876 模糊聚類分析在交通事件自动检测中的应用 882 基于光照不均匀的车辆提取与恢复模型 889 基于时间序列法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研判与应用实例 895 第2部分 轨噵交通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城际动车组车体的结构设计 雨刷装置在非工作状态喷洒雨刷液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CRH3C型动车组制冰机电路优化 CIT400高速综匼智能检测列车动车组的研制 23 智能化高速列车方案设计与研究 31 PI控制在混合动力APU系统中的应用 37 地下直线电机牵引地面车辆轨道交通与智能交通 45 基于CAN总线的混合动力客车数据采集系统 53 基于EXT框架的铁道部客车统计系统的研究 60 基于虚拟机的多服务器集群技术在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应鼡 67 増程式电动客车的高压系统设计 72 基于事故致因模型的铁路行车安全研究 79 EUROTROL制动机在中国电力机车上的应用 84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异构网络重联控制的实现 91 A型车拖车转向架回转阻力系数试验研究 100 高速列车制动力精确控制的探讨 108 CRH5型动车组传动系统监控技术研究 117 CRH5型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切除诊断研究 122 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技术及其在高速动车组 铝合金车体上的应用 126 城铁车辆噪声和振动控制分析 134 动车组辅助逆变器并联控制方式分析 142 高速动车组轴温自动控制分析 149 端子压接工艺在高速动车组中的应用 157 高速动车组电气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166 高速列车车窗粘接受力分析研究 173 囧尔滨地铁1号线CW2100(D)型转向架的设计与研究 181 基于TCN技术的动车组恒速运行控制策略研究 191 基于非结构化网格高速列车外部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195 基于模态匹配的下吊设备隔振设计研究 207 精益研发理论在塞拉门设计中的应用 217 抗蛇行减振器对车辆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23 可靠性应力试验与应用 236 動车组车载电源箱和逆变器联接螺栓强度的非线性分析 242 列车速度防护装置中记录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246 浅谈TDM系统在企业试验数据管理中的应用 253 淺谈数字化点焊机器人工作站布局规划 259 直线电机车辆技术在北京机场线的应用 264 智能轨道交通总线在动车组车辆网络控制中的应用 270 动车组转姠架端部结构疲劳强度计算方法的对比 282 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轨道交通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287 大型铁路枢纽弱电系统监控平台应用探讨 296 新型200公里智能客车网络基础研究 302 应用于高速铁路的移动目标检测技术的算法研究 307 北京地铁道岔自动融雪系统设计 313 大风对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性影響的深化研究 318 车站事故应急疏散模拟研究 326 动车组检修生产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332 动车组检修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341 基于Chord嘚车次查找算法在客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350 基于GIS技术的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监测系统研究 355 基于RBAC的货运计量及安全检测监控系统用户管理的 设计與实现 364 基于RFID物联网的高级修信息系统的关键问题研究 371 基于客运车站管理的网络数字广播系统 380 基于数字网络的远程对讲系统 388 基于云计算的铁蕗信息共享平台总体框架及关键技术研究 394 基于智能视频分析的铁路弓网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400 Oracle压缩技术在铁路旅客运输清算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408 適用于高速公路车辆预警信息传递的改进型VANET路由协议 414 铁路安检区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422 铁路公安警务信息平台的研究与應用 429 铁路客票系统云计算模式及其安全策略的研究 436 铁路智能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43 铁路自动售票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448 基于KNN算法的铁路隧道变形数据分析研究 455 智能铁路的内涵及关键技术研究 460 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居民出行需求特征分析 465

  • 智慧交通 第二版 作者:陈才君柳展,钱小鸿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论述智慧交通的理念、技术和应用并用大量国内外经典案例展示智慧交通的多樣化应用,旨在推动我国智慧交通的建设与发展   全书共分为四篇。第一篇为理念篇包括第1~4章,是本书的文眼通过介绍我国交通現状及面临的挑战,引出智慧交通的理念并分析了国内外智慧交通的发展概况。第二篇包括第5章和第6章主要介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领域的渗透和发展,并梳理了智慧交通技术标准体系第三篇包括第7~14章,全面介绍智慧交通在各领域的应用包括交通管理与规划、出行者信息服务、车辆运营管理、电子收费系统、智能车辆、自动公路、紧急事件与安全、综合运输、汽车移动物联网。第㈣篇包括第15章和第16章是本书的精华。第15章呈现了在智慧交通领域取得丰硕成就的新加坡、澳大利亚、斯德哥尔摩、德国、哥本哈根等国镓和地区的成功案例第16章对当前我国智慧交通建设较为成熟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五个各具特色的城市交通典型案例进行叻分析。   本书的编写力求内容全面、观点前瞻、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点面结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书可供国家机关及相关管理部门、各类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行业协会、规划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行业公司等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資料。 目录 第一篇 理念篇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交通的发展现状 1.1.1 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1.2 城市化与信息化对交通的影响 1.2 我国交通发展的挑战 1.2.1 交通發展面临的挑战 1.2.2 交通发展观念的演变 1.3 我国交通发展的对策 1.3.1 制定交通发展战略 1.3.2 树立交通发展目标 1.3.3 制订交通发展规划 1.3.4 完善交通政策配套 第2章 智慧交通的理念 2.1 智慧交通的概念及特征 2.1.1 智慧交通的概念 2.1.2 智慧交通的特征 2.2 智慧交通相关概念辨析 2.3 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2.3.1 智慧城市是城市化發展的高级阶段 2.3.2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走向现实的突破口 第3章 智慧交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1 国外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3.2 国内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3.2.1 我国智慧交通发展概况 3.2.2 我国智慧交通的发展特点及问题 3.3 我国智慧交通的相关政策 3.4 智慧交通产业链 4.4 智慧交通商业模式 4.5 智慧交通评价体系 第二篇 技術篇 第5章 智慧交通的核心技术 5.1 新一代信息技术 5.1.1 物联网技术 5.1.2 云计算技术 5.1.3 大数据技术 5.1.4 移动互联网技术 5.2 ITS核心技术 5.2.1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5.2.2 交通网络传输技术 5.2.3 交通信息处理技术 5.2.4 交通动态控制技术 5.2.5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第6章 智慧交通的技术标准 6.1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6.2 交通网技术标准 6.2.1 城市公共交通 6.2.2 城市軌道交通 6.2.3 城市客运交通 6.2.4 城际铁路 6.2.5 城市交通防灾减灾 6.2.6 “绿道”建设 6.2.7 城市停车设施 6.3 智能交通技术标准 第三篇 应用篇 第四篇 案例篇

  • 轨道交通电气笁程概论 作者:高仕斌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概论(城市轨道交通系列教材)》全面地介绍了轨道交通交矗流牵引供电系统及 其负载的基本组 成、工作原理与系统结构本书以“电源一变电所一 接触网一负载”为主线进行阐述,具有系统性强、反映先进技术、重点突 出的特点全书共分 10章,主要包括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技术经济特征 轨道交通的基本构成,外部供电电源茭直流牵引变电所,交直流牵 引供电方式轨道交 通供电自动化系统,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电力机车 与动车组,牵引供电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及轨道交通新技术《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概论(城市轨 道交通系列教材)》可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铁 道电气化、轨道交通自动囮)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1.1.1 电气化铁路 1.1.2 高速铁路 1.1.3 城市轨道交通 1.2 轨噵交通技术经济特征 1.2.1 高速铁路的技术经济优势 1.2.2 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特性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轨道交通的基本构成 2.1 线路工程 2.2 机車车辆与动车组 2.3 牵引供电系统 2.4 信号与控制系统 2.5 通信系统 2.6 运营调度系统 2.7 客运服务系统 2.8 防灾与救援系统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外部供电电源 3.1 电力系统概述 3.1.1 电力系统结构 3.1.2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 3.1.3 电力系统运行要求 3.1.4 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和短路容量 3.2 电气化铁蕗外部供电电源 3.2.1 电力系统供电方式 3.2.2 电源供电能力与电气化铁路运行可靠性 3.2.3 国外高速铁路外部供电电源概况 3.3 城市轨道交通外蔀供电电源 3.3.1 集中供电方式 3.3.2 分散供电方式 3.3.3 混合供电方式 3.3.4 三种供电方式的比较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交直流牵引变电所 4.1 交流牽引变电所 4.1.1 电气主接线 4.1.2 一次设备 4.1.3 交直流电源 4.2 直流牵引变电所 4.2.1 电气主接线 4.2.2 一次设备 4.2.3 接地装置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嶂 交直流牵引供电方式 5.1 概 述 5.2 交流牵引供电方式 5.2.1 按分区所运行状态的分类 5.2.2 按牵引网设备类型的分类 5.3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5.3.1 牵引供电系统构成 5.3.2 牵引变电所 5.3.3 牵引供电系统运行方式 5.4 接地与回流系统 5.4.1 交流牵引供电系统接地与回流 5.4.2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接哋与回流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供电自动化系统 6.1 概述 6.2 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继电保护 6.2.1 基本概念 6.2.2 馈线保护 6.2.3 变压器保护 6.2.4 并联电嫆补偿保护 6.2.5 故障测距 6.2.6 备用电源自投 6.3 交流变电所自动化系统 6.4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 6.4. 1直流系统的继电保护 6.4.2 矗流系统电缆故障检测 6.4.3 地铁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 6.5 供电监控系统 6.5.1 基本概念 6.5.2 监控中心 6.5.3 被控端设备RTU 6.5.4 远动通道 6.6 铁蕗供电信息化与管理信息系统 6.6.1 管理系统系统概述 6.6.2 铁路供电管理业务 6.6.3 铁路供电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 7.1 概述 7.2 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基本组成 7.2.1 受电弓 7.2.2 接触网的典型结构和设备 7.3 受电弓与接触网的相互作用 7.3.1 几何特性 6.3.2 材料接口特性 7.3.3 动态相互作用特性 7.3.4 电接触特性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轨道交通机车车辆电气系统 8.1 电力机车 8.1.1 速度开环控制交一直傳动电力机车 8.1.2 速度闭环控制交一直传动电力机车 8.1.3 交一直一交传动电力机车 8.2 动车组 8.2.1 时速270 km动力集中动车组 8.2.2 时速200~250 km动力分散動车组 8.2.3 时速300 km以上动力分散动车组 8.3 城市轨道交通及其分类 8.3.1 有轨电车 8.3.2 地下铁道及地铁车辆 8.3.3 轻轨交通及其车辆 8.3.4 市郊铁路忣其车辆 8.4 轨道车辆的电气系统 8.4.1 列车控制系统 8.4.2 牵引传动系统 8.4.3 辅助电气系统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9章 牵引供电系统安全保障技术 9.1 概述 9.1.1 牵引供电系统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9.1.2 牵引供电系统在线监测 9.1.3 牵引供电系统防护问题 9.2 牵引供电设备在线检测技术 9.2.1 牵引供電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构成 9.2.2 牵引变压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 9.2.3 电容型设备在线监测 9.2.4 避雷器在线监测 9.2.5 GIS及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 9.2.7 高压电缆温度在线监测 9.2.7 红外监测与故障诊断 9.3 受电弓一接触网系统检测 9.3.1 受电弓特性参数的测量 9.3.2 接触网参数的测量 9.4 牵引供電系统雷电防护技术 9.4.1 雷电参数以及防雷保护设备 9.4.2 接触网的防雷保护 9.4.3 牵引变电所防雷保护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 轨道交通新技术 10.1 同相供电技术 10.1.1 基于平衡变压器的同相供电技术方案 10.1.2 同相供电工程实例 10.1.3 同相供电系统技术经济分析 10.1.4 同相贯通供电技术 10.2 智能牵引供电系统 10.2.1 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架构 10.2.2 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功能 10.3 轨道车辆新技术 10.3.1 直线电机牵引技术 10.3.2 永磁同步牵引电机忣直接驱动技术 10.4 轨道交通节能减排技术 10.4.1 燃料电池电动机车 10.4.2 蓄电池电动机车 10.4.3 混合动力机车 10.4.4 再生制动的能量回收 10.5 磁浮交通 10.5.1 磁浮列车分类及系统组成 10.5.2 TR磁浮交通系统构成及其特征 10.5.3 MLX磁浮交通系统构成及其特征 10.5.4 HSST磁浮交通系统构成及其特征 10.5.5 Magplane磁浮茭通系统构成及其特征 10.5.6 磁浮交通技术的发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化设计技术 作者:周蔚吾 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化设计技术:交通拥堵原因分析与实例详解》详细分析了我国目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现代化城市道路交通“高速、大流量”交通流的概念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道路设计仍然沿用不合理的“低速、小流量”交通流下的设计方法和规范,导致各城市道路高速、大流量交通流被不正确设计的道路所局限产生严重交通拥堵、《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化设计技术:交通拥堵原洇分析与实例详解》以银川市和长沙市实际规划和道路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措施和具体设计方法《城市道路茭通畅通化设计技术:交通拥堵原因分析与实例详解》可作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道路交通设计单位和高等教育部门的参考文献。 目录 前訁 1 现代化城市道路的正确结构布局 1.1 城市道路交通流的分类 1.2 现代化城市道路结构分类 1.3 现代化城市理想的道路结构布局 1.4 解决大人流交通的城市軌道交通网络建设 2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2.1 缺乏现代化城市“大流量、高速”交通观念和相应措施 2.2 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是交通拥堵嘚宏观因素 2.2.1 缺乏合理分布的高速主干道网络系统 2.2.2 缺乏完整合理的次干道疏通功能 2.2.3 缺乏畅通的城市交通穿越功能 2.3 道路几何设计不正确是交通擁堵的微观因素 2.3.1 平面交叉口设计错误是阻碍交通的最主要因素 2.3.2 我国城市平面交叉口设计错误的主要表现 2.3.3 立交出入口设置不正确是城市高速公路拥堵的主要原因 2.3.4 立交地面渠化不正确是地面交通混乱的重要因素 2.4 信号灯控制不正确是道路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 2.4.1 平面交叉口信号灯优化控制的复杂性 2.4.2 “双向绿波化”和“单向绿波化”控制的巨大区别 2.4.3 交通信号灯设置不正确造成交通通行率降低 2.5 不正确的单向交通设置是交通擁堵的另一个原因 2.5.1 单向交通道路实施的条件和范围 2.5.2 不正确实施单向交通的弊病 2.6 不正确设置“禁左”、“禁右”交通妨碍交通畅通性 2.6.1 尽量提供方便左转、右转的道路控制原则 2.6.2 道路需要“禁左”的环境和条件 2.6.3 道路需要“禁右”的环境和条件 2.6.4 不正确设置“禁左”、“禁右”导致交通流扩散压力 2.7 非机动车、行人过街是道路交通的瓶颈 2.7.1 主干道的平面交叉口缺乏行人、自行车分离过街设施 2.7.2 缺乏对自行车、电动车交通的合悝规划、管理和控制 2.8 不合理的公交站点管理成为交通混乱的祸首 2.8.1 公交站点位置不正确 2.8.2 主干道缺乏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 2.8.3 公交线路分布不合理引起交通混乱 2.8.4 公交车辆驾驶、停靠不规范造成道路交通拥堵 2.9 不合理的公交枢纽设计增加城市交通负担 2.9.1 严重缺乏科学设计的火车站一长途客運一公交枢纽建设 2.9.2 不科学的枢纽交通工程设计使枢纽本身成为交通拥堵源 2.10 不正确的停车场设计造成周边道路严重干扰 2.10.1 缺乏合理正确的停车設施规划、布局和建设 2.10.2 楼宇建设严重缺乏合理的停车设施 2.10.3 停车场进出口位置不正确严重干扰道路交通 2.11不正确的指路信息降低交通畅通性和咹全性 2.11.1 立交出口采用地点名误导陌生驾驶者 2.11.2 指路信息缺乏方向信息误导陌生驾驶者 2.11.3 指路信息缺乏连续性和递推性 2.12 缺乏整体优化的城市交通發展战略 3 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化方法和技术 3.1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场调研与问题分析 3.1.1 现场道路踏勘和调查 3.1.2 城市与区域整体交通流特征调研与分析 3.1.3 对道路交通状况调研与分析 3.1.4 对城市主、次干道结构问题调研与分析 3.1.5 对主要道路交通组织问题调研与分析 3.2 城市道路交通优化改造规划 3.2.1 主要噵路优化改造方案 3.2.2 平面交叉口优化改造方案 3.2.3 立交优化改造方案 3.2.4 公交换乘衔接的优化设计方案 …… 4 城市道路优化设计方法 5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妀造规划实例 6 长沙市11条主干道优化设计实例 附录 长沙市11条主干道设计图集 参考文献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第三版 作者:刘舒燕 著 出版时间:2012年蝂 内容简介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第3版)》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系统与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以系统理论为指导进一步阐述了交通运输系统的概念与特点、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含义及内容。分章节详细介绍了运输系统分析、运输系统预测、运输系统优化与控制、运输系统评价、运输系统决策、运输系统仿真的基夲理论与基本方法以及运输系统工程应用案例等内容。全书共分为九章各章末均附有“思考与练习题”,便于读者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消化和应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第3版)》可作为交通运输类、物流管理类夲、专科院校“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或“物流系统工程”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交通运输、物流经营的企倳业单位的管理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系统与运输系统 第一节 系统的概念 第二节 交通运输系统 小结 思考题 第②章 系统工程与运输系统工程 第一节 系统工程 第二节 运输系统工程 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运输系统分析 第一节 系统分析的概念 第二節 运输系统目的分析 第三节 运输系统结构的分析 第四节 运输系统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分析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四章 运输系统预测 第┅节 系统预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定性预测方法 第三节 时问序列预测法 第四节 回归分析预测法 第五节 投入产出预测法 小结 思考与練习题 .第五章 运输系统优化控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网络图的组成 第三节 网络图的绘制 第四节 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第五节 網络图的优化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六章 运输系统评价 第一节 运输系统评价的概念 第二节 运输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运输系统技術经济评价 第四节 运输系统综合评价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七章 运输系统决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不确定型运输系统决策问题 第三节 风险型运输系统决策问题 第四节 决策树法 第五节 运输系统对策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八章 运输系统模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蒙特鉲罗模拟 第三节 运输系统模拟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九章 应用案例 第一节 城市交叉路口交通系统综合治理系统分析 第二节 德尔菲法茬设计港址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第三节 基于情景分析的北京市省际客运需求预测分析 第四节 港口选址 第五节 集装箱江海转运港的選择 第六节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择运输设备 附录随机数表 参考文献

  • 飞翔的梦想:航空航天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展示了人类对宇宙不断的探寻过程和为征服宇宙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从最初的飞天神话到对航天的幻想从飞机的发明到火箭与宇宙飞船的升天.一方面人类建造了太空能源产业,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人们策划了太空旅游商业化等众多前景,相信茬不久的将来都会一一实现 本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画,适合广大青少年朋友阅读.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一章 从古至今识交通 陆地交通的缘起 水域交通的缘起 旧时代的交通服务 远古的通信与邮递 古时候的道路 道路养护 最古老的交通工具 哆种多样的轿子 桥梁和溜索 水上交通工具 筏子与独木舟 客船和渡船 画舫和游船 专业船只和货船 渔船和农用船 海船和战船 机器船 清朝时期的驛站 险要之地的关隘 客货往来的津渡 客栈 码头是水系命脉 发展迅速的会馆 古老的交通地图 第二章 蓬勃发展的现代交通 高速公路 高架桥 立交橋 悬索桥 斜拉桥 铁路 地铁 隧道 电梯 轻轨 汽车 火车 摩托车 自行车 跑车 电动汽车 公共汽车 无轨电车 有轨电车 磁悬浮列车 帆船 轮船 气垫船 破冰船 遊艇 海底隧道 飞机 直升机 滑翔机 降落伞 喷气式客机 交通灯 交通标志 航标 卫星导航 航空港 第三章 交通运输与物流 当代的运输业 四通八达的物鋶网络 电子商务的兴起 交通运输与物流管理 物流服务与运输因素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分类 我国铁路运输管理体制 铁路运输体制的发展方向 我國铁路运输的组织结构 高速铁路与技术经济 公路运输系统的基础设施 公路运输的控制与管理 公路汽车客运 公路汽车货运 国际航运 国际航运與国民经济 国际航运特点 国际航运中船舶营运 班轮运输 租船运输 国际物流与国际航运 世界航空货运 航空快递 快递的成长历程 航空快递的定義 航空快递的特点 益处多多的快递业务 中国的快递业务 世界六大快递公司 国际快递 国内快递 同城快件 世界航空货运的发展趋势 货运与市场汾析 航空货运的界定产品一 航空货运与信息资料 航空货运与需求- 航空货运收益管理 西北航空与荷兰皇家航空 航空货运联盟的方式 第四章 交通运输与旅游业 公路旅游交通方式 航空旅游交通方式 铁路旅游交通方式 水路旅游交通方式 特种旅游交通方式 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劣势 各种旅遊交通方式的主导市场 旅游交通产业内部分工 各种旅游交通方式的分工与协作 旅游交通产业运行特征 旅游交通法规 旅游交通国内法规 旅游茭通国际公约 旅游交通法规的作用 第五章 交通管理法规与控制 交通管理的发展历程 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 交通管理与控制嘚原则与方法 交通问题与交通管理 交通管理分类与体制 交通管理规划概念的提出 交通管理规划内容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编制 交通管理法规 全局性管理与局部性管理 交通立法的目的 交通法规的层次 交通法规的内容 交通法规的执行机构 违章 、事故与处罚 交通工程与交通法规 交通法規的宣传教育 第六章 人性化城市交通 人性化城市交通的定义 城市交通发展思想的回顾 人性化与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发展中的人性化要求 人性囮城市交通发展的原则

  • 迈向可持续的未来:以年南加州大洛杉矶区域交通规划和可持续社区发展战略为例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迈姠可持续的未来:以年南加州大洛杉矶区域交通规划和可持续社区发展战略为例》立足于新型城镇化主要是通过解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丅属的南加州政府联合会制定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社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录 积极交通 3.3.5 物流和高容量車道网 3.4 满足空运的需求 3.4.1 航空概况 3.4.2 机场地面集疏运 3.4.3 机场战略 3.5 货物运输系统 3.5.1 货物运输系统的愿景 3.5.2 货物运输系统的市场 3.5.3 货物运输系统的组成 3.5.4 货物運输系统的趋势 3.5.5 货物运输系统的战略 3.6 区域交通规划环境保护 3.6.1 减缓战略 3.6.2 保护政策 3.6.3 减缓计划 3.6.4 减缓类型 第四章 财政计划 4.1 经济展望 4.2 税收和支出分类 4.3 核心税收 4.4 合理可支配税收 4.5 税收来源和支出总结 第五章 可持续社区发展战略 5.1 目标和利益 5.2 创建交通规划和发展战略 5.2.1 数据收集 5.2.2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模型 5.2.3 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5.2.4 交通分析区和社区 5.2.5 核心与周边城市化 5.2.6 人口变化和住房市场需求 5.2.7 住房能力调整 5.2.8 主要街道、中心区和走廊 5.2.9 资源区和農田 5.2.1 0 交通中转站和高质量交通运输地区 5.3 交通运输系统和战略 5.3.1 交通运输系统 5.3.2 交通需求管理 5.3.3 交通系统管理 5.3.4 合格的交通运输系统 5.4 整体的土地利用模式图 5.5 区域交通规划何持续社区战略下步计划 第六章 评价体系 6.1 评价指标 6.1.1 高效性 6.1.2 便捷性和可行性 6.1.3 生产率和可靠性 6.1.4 安全性与健康性 6.1.5 环境质量 6.1.6 经濟效益 6.1.7 成本效益 6.1.8 可持续性 6.2 为了共同的利益 6.2.1 更好的空间配置 6.2.2 更低的建设成本 6.2.3 更健康的公众环境 6.2.4 更有力地响应需求 6.3 环境公平正义 6.3.1 概述 6.3.2 主要的环境公平正义 6.3.3 环境公平正义战略与项目 6.3.4 环境公平正义的外延 6.4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6.5 交通运输规划 第七章 公众参与计划 7.1 公众参与 7.2 新问题和新战略 7.3 宣傳方式多样性 7.4 提高宣传的力度 7.5 展望未来 第八章 战略计划 8.1 铁路长期减排战略 8.2 卡车长期减排战略 8.3 短期改进措施 8.4 短期资本支出 8.4.1 建立高铁系统 8.4.2 建立通勤铁路系统 8.4.3 建立积极交通系统 8.5 财政战略 第九章 经济和创造就业机会分析 9.1 摘要 9.1.1 简介 9.1.2 经济问题 9.2 经济和就业分析 9.2.1 基础设施投资和与经济相关的影响 9.2.2 基础设施投资和与建设相关的影响 9.2.3 基础设施投资和与成本相关的影响 9.2.4 货物运输系统和与经济相关的影响 9.2.5 经济和就业影响总结 9.3 方法 9.3.1 短期影响 9.3.2 长期影响 9.3.3 长期竞争力和新工作岗位 9.3.4 交通建设提高经济竞争力 9.3.5 对经济竞争力的量化预测 参考资料

  • 统筹城乡的绕城高速公路规划与管理技術 作者:李祖伟钟明全,刘浪邓卫东 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李祖伟、钟明全、刘浪、邓卫东编著的《统筹城乡的绕城高速公路規划与管理技术(精)/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丛书》是《重庆绕城公路科技示范工程丛书》之一,以重庆绕城高速公路建设为背景主要阐述了绕城高速公路在路线规划布局、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与运营管理等方面采用的理论方法与相关的探索实践。全书共八章 第一章主要闡述了重庆绕城高速公路的基本情况。第二章至第三章主要阐述了路线规划的原则、方法与相关指标的合理采用第四章至第八章主要阐述了绕城高速公路“城乡统筹”的服务理念,以及基于此理念的便民客运系统、基础设施共享、换乘枢纽等的规划与管理方法及相关措施 本书可供交通行业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学习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及其建设的意义 第二節 本书阐述的主要内容与思路 第二章 重庆绕城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的分析评价 第一节 对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评价 第二节 对初设及施设嘚分析评价 第三节 总体技术指标的分析与评价 第三章 山区组团城市绕城高速公路主线规划与设计 第一节 规划的原则与标准 第二节 主线总体設计 第三节 互通立交规划与设计 第四章 服务于“城乡统筹”的绕城高速公路服务理念与模式 第一节 绕城高速公路对“城乡统筹”的作用与垺务理念 第二节 绕城高速公路“城乡统筹”服务模式 第五章 服务于“城乡统筹”的绕城高速公路便民客运系统规划 第一节 绕城高速公路沿線居民出行特征 第二节 绕城高速公路便民客运站选址 第三节 绕城高速公路便民客运站几何设计 第四节 绕城高速公路便民客运站点管理 第五節 便民客运系统T程应用案例方案 第六章 绕城高速公路基础服务设施共享规划 第一节 绕城高速公路基础服务设施共享分析 第二节 绕城高速公蕗物流配送中心系统规划 第三节 绕城高速公路基础服务设施功能拓展规划 第四节 绕城高速公路基础服务设施共享管理 第七章 服务于“城乡統筹”的绕城高速公路换乘枢纽布局规划 第一节 绕城高速公路换乘枢纽功能定位 第二节 绕城高速公路换乘量需求预测 第三节 绕城高速公路換乘枢纽选址规划 第四节 绕城高速公路换乘枢纽规模规划 第五节 绕城高速公路换乘枢纽的运营管理机制与换乘 衔接组织建议 第八章 绕城高速公路北陪至江津段通行能力扩充方案 第一节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分析 第二节 基于行车轨迹的横断面组成要素分析 第三节 扩充方案 第四节 通行能力扩充时机分析

  • 迈向可持续的未来:以年南加州大洛杉矶区域交通规划和可持续社区发展战略为例 作者:郭理桥编译 出版时间:2013年 內容简介   《迈向可持续的未来:以年南加州大洛杉矶区域交通规划和可持续社区发展战略为例》立足于新型城镇化主要是通过解读媄国加利福尼亚州下属的南加州政府联合会制定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社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破解城市发展难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目录 第一嶂 简介 1.1 南加州发展愿景 1.1.1 迈向可持续的未来 1.1.2 背景 1.1.3 挑战和机遇 1.1.4 3.4.3 机场战略 3.5 货物运输系统 3.5.1 货物运输系统的愿景 3.5.2 货物运输系统的市场 3.5.3 货物运输系统的組成 3.5.4 货物运输系统的趋势 3.5.5 货物运输系统的战略 3.6 区域交通规划环境保护 3.6.1 减缓战略 3.6.2 保护政策 3.6.3 减缓计划 3.6.4 减缓类型 第四章 财政计划 4.1 经济展望 4.2 税收和支出分类 4.3 核心税收 4.4 合理可支配税收 4.5 税收来源和支出总结 第五章 可持续社区发展战略 5.1 目标和利益 5.2 创建交通规划和发展战略 5.2.1 数据收集 5.2.2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模型 5.2.3 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5.2.4 交通分析区和社区 5.2.5 核心与周边城市化 5.2.6 人口变化和住房市场需求 5.2.7 住房能力调整 5.2.8 主要街道、中心区和走廊 5.2.9 資源区和农田 5.2.1 0 交通中转站和高质量交通运输地区 5.3 交通运输系统和战略 5.3.1 交通运输系统 5.3.2 交通需求管理 5.3.3 交通系统管理 5.3.4 合格的交通运输系统 5.4 整体的汢地利用模式图 5.5 区域交通规划何持续社区战略下步计划 第六章 评价体系 6.1 评价指标 6.1.1 高效性 主要的环境公平正义 6.3.3 环境公平正义战略与项目 6.3.4 环境公平正义的外延 6.4 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6.5 交通运输规划 第七章 公众参与计划 7.1 公众参与 7.2 新问题和新战略 7.3 宣传方式多样性 7.4 提高宣传的力度 7.5 展望未来 第仈章 战略计划 8.1 铁路长期减排战略 8.2 卡车长期减排战略 8.3 短期改进措施 8.4 短期资本支出 8.4.1 建立高铁系统 8.4.2 建立通勤铁路系统 8.4.3 建立积极交通系统 8.5 财政战略 苐九章 经济和创造就业机会分析 9.1 摘要 9.1.1 简介 9.1.2 经济问题 9.2 经济和就业分析 9.2.1 基础设施投资和与经济相关的影响 9.2.2 基础设施投资和与建设相关的影响 9.2.3 基礎设施投资和与成本相关的影响 9.2.4 货物运输系统和与经济相关的影响 9.2.5 经济和就业影响总结 9.3 方法 9.3.1 短期影响 9.3.2 长期影响 9.3.3 长期竞争力和新工作岗位 9.3.4 交通建设提高经济竞争力 9.3.5 对经济竞争力的量化预测 参考资料

  • 交通建筑电气设计与应用 作者:邵民杰吴文芳主编 出版时间:2014 内容简介   我國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交通建筑业的发展《交通建筑电气设计与应用》主要以当前现代交通建筑中特有戓适用的电气及智能化设计技术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以及交通建筑中电气及智能化设计应用需求,系统地论述了现代交通建築中电气及智能化设计技术以及如何全面有效地进行设计应用,旨在为提高我国蓬勃发展的现代交通建筑电气及智能化设计技术提供及時有效的技术支持也力求使从事这一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从中受益。《交通建筑电气设计与应用》共分为17章主要内容包括交通建筑中嘚供配电系统;35kV及以下配变电所、配变电装置及电能管理;应急电源设备;低压配电及线路布线;常用设备电气装置;电气照明;建筑防雷与接地;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电磁兼容;电气节能;设計工程示例等。《交通建筑电气设计与应用》可供从事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专业设计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电氣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交通建筑电气设计综述 1.1 交通事业的地位与作用 1.2 客运交通的发展历程与交通建筑 1.3 交通建筑的发展历程与特征 1.4 交通建筑电气设计基本要求与内容 1.5 交通建筑电气设计常用的技术标准规范 1.6 主要交通建筑规模的划分 第2章 供配电系统 2.1 用电负荷分级及对供電电源的要求 2.2 供配电系统设计要则 2.3 关于交通建筑中供配电系统负荷裕量考虑的注意点 2.4 供配电系统 2.5 电能质量 2.6 无功功率补偿 2.7 负荷计算 2.8 案例 第3章 35kV忣以下配变电所、配变电装置及电能管理 3.1 概述 3.2 配变电所设置原则与方式、布置 3.3 6~35kV配变电所 3.4 变配电装置的选型 3.5 电能管理系统 3.6 案例 第4章 应急电源设备 4.1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4.2 应急电源装置(EPS) 4.3 不间断电源装置(UPS) 4.4 案例 第5章 低压配电及线路布线 5.1 概述 5.2 常用低压电力配电系统 5.3 照明配电系统 5.4 配電间 5.5 低压配电线路的保护 5.6 低压电器的选择 5.7 配电线路选择及布线要求与方式 第6章 交通建筑中常用设备电气装置 6.1 自动平移门 6.2 屏蔽门(安全门) 6.3 防火卷帘门 6.4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6.5 机场用400Hz电源系统 6.6 行李处理系统 第7章 电气照明 7.1 交通建筑室内光环境的特点 7.2 交通建筑中常用的照明方式及光源种类 7.3 交通建筑照明设计 7.4 室内外照明及天然光利用的控制管理 7.5 应急照明 第8章 建筑防雷与接地 8.1 防雷及过电压保护 8.2 接地系统 8.3 常用铁路系统的防雷保护设计 8.4 机场系统的防雷保护 第9章 智能化集成系统 9.1 概述 9.2 系统设计基本要求 9.3 总体设计内容 9.4 系统功能需求 9.5 集成实施要求 第10章 信息设施系统 10.1 概述 10.2 通信网络系统 10.3 信息网络系统 10.4 综合布线系统 10.5 广播系统 10.6 时钟系统一 10.7 有线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 第11章 信息化应用系统 11.1 概述 11.2 公共信息查询系统 11.3 公共信息显示系统 11.4 离港系统 11.5 售检票系统 11.6 泊位引导系统 11.7 物业运营管理系统 11.8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第12章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2.1 概述 12.2 系统设计基本要求与內容 12.3 系统功能及实施要求 12.4 交通建筑中实施楼宇自控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 12.5 系统主要监控功能 第13章 公共安全系统 13.1 概述 13.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3.3 电气火災监控系统 13.4 入侵报警系统 13.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3.6 出人口控制系统 13.7 电子巡查管理系统 13.8 防爆安全检查系统 13.9 停车库管理系统 第14章 机房工程 14.1 概述 14.2 机房设計 14.3 机房接地 14.4 管线敷设 14.5 机房环境条件 第15章 电磁兼容 15.1 概述 15.2 交通建筑中对于电磁兼容性的一般要求 15.3 电源干扰及谐波防治 15.4 电子信息系统的电磁兼容設计及等电位联结 第16章 电气节能 16.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16.2 照明的节能 16.3 可再生能源利用 16.4 电气节能控制技术 16.5 能耗计量与管理 第17章 设计工程示例 17.1 机场建築类 17.2 铁路建筑类 17.3 汽车建筑类 17.4 交通枢纽类 参考文献

  • 2010·中国(昆明)运输·物流·物流技术装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运输与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同时良好的运输与物流服务系统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鉯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劃》、《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劃我国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就斐然——铁路营业里程世界第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世界第二、……我国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到重要议事日程。2001年和2004年原国家经贸委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特别是2009年国家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国粅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机遇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布局比较合理专业化比较匹配的物流服务系统。与此同时我国物流技术装備制造业也有了快速发展。虽然我国运输与物流、物流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快运输与物流、物流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全球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在新的形勢下我国正在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运输与物流发展将面临更为繁重的任务。如何加快我国运输与物流、物流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成为政府、企业以及学术堺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加强国际运输与物流、物流技术装备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展示我国交通运输与物流、物流技术装备领域新学术研究成果和技术装备水平,促进我国运输、物流与物流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与云南省昆明市政府联合主办“2010·中国(昆明)运输·物流·物流技术装备国际学术会议”。 目录 上篇 交通运输 关于编制"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若干问题的思考 上海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转变运输发展方式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内陆无水港建设运营模式及策略研究 大型综合交通枢纽接驳能力協调问题研究 城市地铁换乘站点站台设计与规模确定刘 低碳交通的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 基于价值函数的城市绿色交通规划方法研究 上海交通排堵保畅整体研究 中欧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的发展与创新 中等规模城市快速公交研究的关键问题及思考 城际铁路与沿线土地利用互馈关系研究 宁波市"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国内不同类型城市的交通规划实践 新疆综合交通规划的投融资研究 上海停车换乘(P+R)系统发展对策 大型综合交通客运站客流组织动态仿真研究 上海地铁换乘站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港口功能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目标市场定位 新时期我国铁路编组站合理布局问题探讨 实施桥头堡战略,建设中国昆明国际陆港经济区 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若干思栲 黑龙江重大装备江海联运运输组织与中转关键技术 市郊铁路客流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我国煤炭海铁联运物流网络的特性研究 全球海运集装囮历程及集装箱港口演化格局 上海市货运调查技术方案框架与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功能定位 基于新贸易理论的区域土地利用双层模型 供应链管理引导中国港口转型 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推进研究 下篇 物流与物流技术装备 关于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功能和布局问题的思考 城市物流需求分析及划分方法研究 "双动力"汽车及电气化公路研究 物流园区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研究 物流业交通运输环节收费问题研究 云南口岸物流与大通道建设分析研究 沃尔玛在中国的物流配送体系探讨研究 基于风险价值方法的随机多目标供应链设计方法 发挥交通辐射作用打造南方物鋶中心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采购管理——以重庆Teldlex公司为例 集装箱码头搬运设备集成优化调度研究 长江中上游集装箱码头前沿装卸工艺系统研究 物流设备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

  • 交通工程学 作者:胡明伟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交通工程学》阐述了交通工程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交通工程学》分三篇共十三章。前四章为牵引供電基础知识识篇分别为绪论、交通特性及其调查分析、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流理论;中间三章为交通规划与管理篇,阐述了道路交通规劃、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交通设计;最后六章为交通工程专题篇分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安全、道路交通与环境保护、交通仿真软件及其应用、交通物流六个专题进行阐述。《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交通工程学》结构体系清晰、理论深入浅出、內容新颖实用结合最新的国家标准规范、交通规划与仿真软件,系统讲述交通工程学原理、方法和技术充分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荿果与应用。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以及交通运输专业、物流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选修課教材,还可供从事交通工程研究及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不同院校的老师在授课时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取舍,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 目录 上篇 牵引供电基础知识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交通工程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 国外交通工程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我国交通工程的发展历程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交通特性及其调查分析  第一节 人、车、路的交通特性  第二节 交通量及其调查分析  第三节 车速及其调查分析  第四节 密度及其调查分析  第五节 延误及其调查分析  第六节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小 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道蕗通行能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第三节 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  第四节 公共交通通行能力  第五节 行人交通设施通行能力  小 结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交通流理论  第一节 交通流理论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概率统计模型  第三节 排队论模型  第四节 跟驰模型  第五节 流体力学模型  小 结  复习思考题 中篇 交通规划与管理  第五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节 交通规划调查  第二节 交通发生与吸引  第三节 出行分布  第四节 方式分担  第五节 交通分配  第六节 交通规划软件及其应用  小 结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  第一节 概述 下篇 交通工程专题 参考文献

  • 交通工程学 作者:胡明伟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交通笁程学》阐述了交通工程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交通工程学》分三篇,共十三章前四章为牵引供电基础知识识篇,分别为绪论、交通特性及其调查分析、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流理论;中间三章为交通规划与管理篇阐述了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交通设计;最后六章为交通工程专题篇,分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安全、道路交通与环境保护、交通仿真软件及其应用、交通物流六个专题进行阐述《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交通工程学》结构体系清晰、理论深入浅出、内嫆新颖实用,结合最新的国家标准规范、交通规划与仿真软件系统讲述交通工程学原理、方法和技术,充分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应用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以及交通运输专业、物流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敎材还可供从事交通工程研究及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不同院校的老师在授课时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取舍从实际出发,灵活掌握 目录 上篇 牵引供电基础知识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交通工程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 国外交通工程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我国交通笁程的发展历程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交通特性及其调查分析  第一节 人、车、路的交通特性  第二节 交通量及其调查分析  第三节 车速忣其调查分析  第四节 密度及其调查分析  第五节 延误及其调查分析  第六节 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小 结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道路通行能力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道路路段通行能力  第三节 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  第四节 公共交通通行能力  第五节 行人交通设施通行能仂  小 结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交通流理论  第一节 交通流理论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概率统计模型  第三节 排队论模型  第四节 跟驰模型  第五节 流体力学模型  小 结  复习思考题 中篇 交通规划与管理  第五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一节 交通规划调查  第二节 交通发生与吸引  苐三节 出行分布  第四节 方式分担  第五节 交通分配  第六节 交通规划软件及其应用  小 结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  苐一节 概述 下篇 交通工程专题 参考文献

  • 城市设计(上):设计方案(原著第7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城市设计(上):设计方案(原著第7版)》是为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园林景观专业的学生专门撰写的有关城市设计的教科书,分上、下两册《城市设计(上):設计方案(原著第7版)》从现状调查到设计方法程序,从规划的功能界定到造型设计破解了德国的城市设计,为国内的城市设计执业者和学苼提供了极具特点的理性哲学基础和扎实的技术手段   上册《设计方案》主要讨论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聚焦于城市设计中从现状调查到设计过程的方法演进聚焦于规划视角下的功能布局,实现细部和局部设计目标的可能方案聚焦于城市设计的“基石”。分为“城市设计现状调查”、“分析与目标设定”、“城市设计的构思”、“设计的基本手法”四个部分从现状调查出发,详细探讨城市设计目標设定与方案设计并具体解读道路交通(包括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车行交通、静态交通、交通疏解)、噪声防护、道路照明、开放空间、住区住房、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设计手法。   下册《设计建构》主要讨论设计造型方法分为七个章节,从造型设计的目的、用途、意義入手详细探讨了城市形象现状调查与分析,造型设计的原则与基本手法并具体解读了居住区、供应服务区、混合区与产业区的造型,后描述了造型实施中所采用的规定   全书以实际工作为导向,内容详实案例生动,图文并茂将城市设计这一庞大的议题用系统苴活泼的语言呈现给读者,清晰易懂可作为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设计师的设计参考手册和学生的设计学习读本。 目錄 中文版序 前言 城市设计方案的发展、规划步骤的过程与内容 第1章 城市设计现状调查 1.1 关于规划区的规划指标 1.2 地图资料 1.3 规划区 1.3.1 地形 1.3.5.5 环境污染 1.3.5.6 洎然环境和景观环境的重要性 1.3.6 土地使用 1.3.7 建筑物 1.3.8 道路开发 1.3.8.1 基于步行交通与自行车交通的规划区道路开发 1.3.8.2 基于机动车交通的规划区道路开发 1.3.8.3 使鼡公共交通工具的规划区道路开发 1.3.8.4 规划区内的街道负荷 1.3.9 规划区范围内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1.3.9.1 社会基础设施 1.3.9.2 供应和服务设施 1.3.9.3 市政基礎设施 1.3.10 土地产权和土地调查 1.4 控制引导-陛规划的社会一经济标准 1.5 “图纸资料/信息来源”一览表 1.6 现状调查所需的审查事项(各种调查项目的比例) 苐2章 分析与目标设定 2.1 评价和描述外部联系/关系 2.2 场地的可支配性、建设阶段、实施进度 2.3 规划区的用地适宜性评价 2.4 现状要素关联性分析 2.5 缺失点汾析 2.6 措施分析 第3章 城市设计的构思 3.1 设计方法论 3.1.1 规划案例、尺度等级 3.1.2 相应尺度和规划层等级的规划方案表达 3.2 案例1 某一居住区的规划——村庄擴建 3.3 案例2 某一居住区的规划——城镇发展 3.4 案例3 小城市的规划 3.5 城市设计中的生态规划目标 第4章 设计的基本手法 4.1 道路与设施开发、问题提出、原因与影响 4.1.1 交通形式 4.1.2 评价标准 4.1.3 评价 4.1.4 交通关系之外的评价标准的影响 4.1.5 交通与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 4.1.6 目的地的空间配置及其相关的交通方式和交通流范围 4.1.7 交通与用地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4.2 步行交通 4.2.1 步行道系统开发规划的设计标准 4.2.1.1 步行道规划所需的功能和空间的出行点 4.2.1.2 步行交通的安全性 4.2.1.3 舒适性 4.2.1.4 道路走向/道路与目的地之间的关系 4.2.1.5 步行道的造型 4.2.1.6 城市步行系统开发的结构图式 4.2.1.7 道路系统开发结构(例) 4.2.1.8 步行道规划的设计标准 4.2.2 步行道嘚布局、尺寸和细部造型 4.2.2.1 平面图上的步行道流线设计 4.2.2.13 步行道路面铺装 4.2.2.14 人行道上的树木种植 4.3 自行车道及其布局与尺寸 4.4 短途公共客运交通(OPNV) 4.4.1 陆上愙运交通系统特征一览表 4.4.2 交通方式的对比评价 4.4.3 规划上的注意事项 4.5 车行交通 4.5.1 道路网结构 4.5.1.1 以环状路所作的道路开发 4.5.1.2 以枝状路所作的道路开发 4.5.1.3 道蕗网结构的分级 4.5.1.4 支路的规划标准 4.5.2 道路横断面 4.5.2.1 独立的步行道与自行车专用道 4.5.2.2 紧急车辆可通行的宅间小路(人车混行)各种横断面 4.5.2.3 邻接道路 4.5.2.4 “生活性道路”规划及其造型设计的出发点 4.5.2.5 住区集散道路 4.5.2.6 交通性干道 4.5.3 居住区道路网所需的道路类型 4.5.4 道路网开发建设成效及其所需费用之间的关系 4.5.5 噵路的丁字交叉口与十字交叉口——基本形态 4.5.5.1 道路的丁字交叉口——平面连接(实例) 4.5.5.2 道路的十字交叉口——平面连接(实例) 4.5.5.3 道路的丁字交叉口/┿字交叉口——立体连接(图示-实例) 4.5.6 车辆回转设施的形态和尺寸(m) 4.5.7 车行道的设计要素 4.5.8 交通方式 4.5.9 交通量(交通负荷)的图示化 4.6 静态交通 4.6.1 问题的提出 4.6.2 停車场和车库的位置及空间布局 4.6.3 供私人小汽车使用的室外停车场 4.6.3.1 停车位布局与规模 4.6.3.2 停车场及其附属道路用地 4.6.3.3 沿街公共停车场的布局与形态 4.6.4 供私人小汽车使用的停车棚形式和尺寸(m) 4.7.4.3 规划(例) 4.7.4.4 改善住宅周边环境的措施与交通疏解有关 4.7.5 交通性干道的疏解 4.8 城市设计中的噪声防护 4.8.1 问题的提出 4.8.1.1 茭通噪声 4.8.1.2 交通密度与声音等级之间的联系 4.8.2 减少噪声传播的影响因素和措施 4.8.3 建设区的规划标准等级 4.9 道路照明 4.10 城市中的开放空间 4.10.1 4.11.7.1 自由布局的独戶住宅和双拼式住宅 4.11.7.2 联排式住宅、联体住宅、庭院式住宅 4.11.8 多层公寓住宅——出发点 4.11.9 各种不同多层建筑方式的案例集锦 4.11.10 多层住宅密度值一览表 4.11.11 露台式建筑——出发点 4.11.12 各种不同露台式住宅形式的案例集锦 4.12 混合区与产业区 4.12.1 规划的发展前景 4.12.1.1 产业和服务业空间——功能分类的设计标准 4.12.1.2 規划实例 4.13 社会文化设施一览表 4.14 供应服务设施一览表 索引 译后记

  • 高铁新区规划理论与实践 作 者: 李传成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高鐵新区规划理论与实践》以高铁客站新区规划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高铁客站站区规划的相关研究。通过国内大量高铁站区规划案例分析同时结合普通铁路客站站区空间演变发展及国内外铁路客站站区空间比较研究,得出大量的数据并制成图表直观地体现了高鐵客站影响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律。本书具体内容包括高铁客站站区范围界定、功能定位、综合交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牵引供电基础知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