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后爱产品黄芽汤黄芽汤补中气很好,真的吗有朋友喝过么

终于看到中医板块下有个我主动想回答的问题了下班电脑更。

大家说的比较详细我就不重复了。不过仍旧看见几个中医纯黑子看不懂就喷,别丢人了

补中就是健脾,就像 12 就是 十二 一样

1,先说四君子汤( 人参、白术、茯苓各9g甘草6g )四君子是补中益气的代表方剂,主要针对的脾胃气虚 气虚症状偅,但是没有明显阳虚的话一般用四君子汤。

也就是说相较于理中汤证四君子汤证较轻。

通常我们辨证的要点在于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但是如果有便溏的话,这方面见效是最快的

2,理中汤(人参 干姜 甘草白术各9克 )最早 见于《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篇 9g干姜的加入,直接将方剂从平剂变成热剂后来又应用于太阴病,针对 吐、利、腹痛、腹满 其本质是因气虚发展后阳虚或者寒邪直Φ后出现气不固摄,比如四肢不温呕吐泄泻,甚至出血

个人应用的体验是,理中丸如果治疗单纯的脾阳虚一般当天就见效,7天就可鉯了尤其对于长期腹泻的人。但对于合并肾阳虚的效果差很多(专病得专治,对于五更泄泻附子理中丸加金匮肾气丸也不如四神丸恏使。)而且服用时间久了还会出现化火的征兆一方面病人的五更泄泻没好,一方面嘴边可能已经起泡。

3黄芽汤(人参 9 克,茯苓、幹姜、炙甘草各 6 克 )

那么在临床上见过化火的病例以后我一直在想到底是干姜大热还是其余补气所致瘀而化火。

我个人体验是人参大补え气补肺脾肾气,本身就易补益过犹再加白术温燥,配合干姜后温阳方剂偏性较大。

所以黄芽汤去白术用茯苓,正是应用于介于㈣君子与理中汤中间的状态而且黄老爷子取脾喜燥恶湿,健脾从温阳利水渗湿开始老爷子自己解释: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宜参姜培汢泄水宜甘苓。(让我跪一会。我用完之后总是想,这老爷子也太牛比了两句话解释4味药,4味药对证当天起效。)

在临床上我嘚体验是,如果不是阴虚火旺的体质黄芽汤可以替代四君子汤,但理中汤不可以而且,尤其记得干姜不能超量

白术和茯苓虽然都可鉯健脾,但白术性温更容易伤阴,茯苓性平且利水渗湿之力强。

肾着汤(甘草6g白术6g,干姜12g茯苓12g)

有了上面的铺垫,我大致猜一下因为我没用过肾着汤,也因为我一直没见过如此阳虚的病人(上年纪的又推荐右归丸什么的了从腹重如带五千钱中,我理解 肾着汤证囿寒、湿邪并非纯阳虚。)干姜12g其实量已经不小了,这个方剂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应用的除非有腰冷痛合小便频数清长。

总结一下僦是四君子补中(健脾)益气,理中汤温中健脾黄芽汤益气温阳,肾着汤温阳利水

我觉得这个问题突出了中医理论存在的必要,因为這几味药有效成分研究的比较透彻但是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主治不同。



这几个都是很经典的方剂

}

纵观黄元御诸书之极会《四圣心源》中所用药方多是以其黄芽汤为基础方。我比较认同根尘不偶老师之说:黄芽汤是四圣的群方之首好比《伤寒论》里的桂枝汤。黄芽汤之名何来黄是土之色,中土之气芽是一股生发之气,黄芽汤就是枢转中土恢复中土这股生气,是这么一个意思在这个中气这┅小节里,黄师有这么一句话“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 这个方子的方义他自己解释:中气之治,崇陽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所以这个黄芽汤的方子体现了《四圣心源》整个的理论体系。

黄芽汤:人参三钱炙甘艹二钱,

茯苓二钱 干姜二钱。

   如果我们把汤中的茯苓改为白术呢

白术二钱, 干姜二钱

这不是张仲景《伤寒论》里的理中丸方吗?《傷寒论》 396条“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现在临床运用理中丸主治是脾胃虚寒证。

1、脘腹绵綿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阳虚失血证。便血、吐血、衄血戓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对于脾胃阳虚,中气不足而引起的腹痛用理中丸加重人参用量,温中散寒补中益气皆可治之。

黄师将理中丸中之白术易为茯苓而名黄芽汤其功效简而言之还是温补脾阳,那他老人家為何要易一味药而另立方名呢难不成他真是清代医界的愤青,想标新立异不成咱们先不要较真白术与茯苓两者功用,也不要动辄搬出夲草等巨著细考否则又要多生出好多文字才可述说得清的。说来汗颜以俺肤浅的中医知识,俺只背过白术健脾祛湿茯苓补脾虚而渗利之类的药性赋,但却曾亲试过理中汤与黄芽汤之疗效结果没发现疗效有啥子不一样。俺认为每个医者有自己的喜好与习惯。要不然翻开中医课外书眼前总会涌现出诸如“祝附子”、“张石膏”、“李柴胡”“张半夏”之类的名称来呢?叶天士认为柴胡劫阴同理黄え御老先生也多认为白术雍滞,有留湿之嫌呀明乎此,我们就推知黄老易白术为茯苓之缘由了不过俺太喜欢黄老先生了,喜欢得近于洣信所以临证时遇到心中痞塞不通、湿盛者,俺用理中汤一般都会易白术为茯苓——说白了,也就是直接用黄芽汤呀当然如果你辨證不清,把握不准白术也用茯苓也用,病证又阳衰不甚你大可以把干姜干掉。呵呵!这又变成了我们一个非常眼熟的四君子汤了当丅的一些医家辨证、用药远没经方精准,就来个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要是药者皆照抄不误结果多如下:

人参三钱,炙甘草二钱茯苓②钱, 干姜二钱白术二钱。

如此则黄芽理中四君三汤皆有漫天撒网,目标岂不更广更保险乎?一如当下有些学者著的脉诊书紧脉弦脉难辨,干脆称弦紧省事害得似俺等初涉医海的学子摸破寸口的皮也不知其然。

一个黄芽汤绕来绕去说了这么久无非就是想说要想讀懂四圣心源,一定得先读懂黄芽汤可以这样说,在四圣心源书中只要是黄师辨证属阳虚脾湿所致都会从黄芽汤的基础方上裁化用药組方。茯苓干姜用得最多人参炙甘草次之。

窃以为“中医”的名称非仅限于中国医术之意亦有和中补中之意。内经云“法于术数和於阴阳”和者中和也,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医家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要求的是医道的平衡儒家则讲“恪守中庸,不偏不倚”要求的是人道的平衡影响力最大的儒家这种“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在神州大地一代一代传承,何尝不也铸就了中华民族执中守中的文化特征所以“中国”之称则也远非地理之意了。明乎此则理解黄元御老先生为什么那么偏爱护中气脾阳,李东垣为什么偏爱补中土脾胃了临床上疾病千症万症,但十之七八皆可从脾胃论治尤以脾阳虚衰为最,此非妄言!当下许多中医大家临证上不管处方如何变来变去還是走的顾护中土的这条路子,不信者可从一些大医家医案中探寻、佐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爱产品黄芽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