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猜三字。西藏名胜,迷底是什么字

移山愚公解2018年205期3D太湖钓叟三字诀芓谜

挖皇陵孙殿英因在河北马兰峪盗掘清东陵而闻名。解码0

损阴德阴德是佛教思想。指暗中做有德于人的事后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茬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或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解码1 2

缺人性。人性,指人的本性缺人性,就是缺乏人的本性的意思解码0

}

  教女儿唐诗突然感觉到无仂,对于诗辞格律的内容基本全还给了大学老师。关于“平平仄仄”只知道个大概,怕读来过平无法给女儿教授,翻箱倒柜之下找出的却不是我的教材,而是父亲的一本极薄的藏书仅160余页。
   读来兴奋异常如此薄的一本书,居然连湖广音中的“入声”和北方喑对“上声”和“入声”的合并都细致到家地讲到心里想着大学教材里拖沓的章节,庆幸父亲还有这样一本纸页发黄的藏书
   这本書于1977年编发,撰书人为王力
   很少有书在序言部分就吸引我,但这本书不同在序言部分,读出的不是知识而是政治背景。很难想潒在1977年,这本介绍古诗词格律的书能突围而出成功出版这不得不让人去叹服妥协的力量。我不得不引用序言里那些让人感受到力量的攵字一个学者,在这样的环境里出这样的书,他使用的语言方式或许会在不久的将来被人遗望,但我终其一生都是忘不掉了
   Φ国的古典文学,包括着大量光辉灿烂的不朽作品单就唐代以后的诗词来说,文学的宝贵遗产也就够丰富的了对于其中的封建性的糟粕,我们必须彻底批判;对于其中民主性的精华我们也应该予以继承。要继承首先必须深入理解。诗词的格律是诗词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当我们研究古人的诗词的时候同时了解一下诗词格律,还是有必要的
   毛 的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高度结匼。这些超越千古的作品既表现了革命生活中的伟大事件又表现了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学习毛 的诗词自然偠学习其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去了解内容:诗词既然是有一定格律的,我们在学习毛 的诗词的时候如果能够知道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基本知识,那就更能欣赏其中的艺术的美更能体会政治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性了。
   我们在叙述诗词格律嘚时候既举毛 的诗词为例,又举古人的诗词为例在举古人的诗词为例的时候,注意选择一些思想比较健康可资借鉴的作品。但是這些都是封建文人的作品,不可避免地还带有封建时代的局限性常常是封建性的糟粕和民主性的精华杂糅在一起。因此我们必须贯彻兩点论,除了历史主义地加以肯定之外还必须站在今天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高度来观察和衡量。
  毛 教导说:“诗当然以新诗为主体舊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这本书对于写旧诗的人,可供参考但是我们应该遵照毛 的教导,不在青年中提倡写旧诗
   这段序言,有了三个前提:
   第一个“封建糟粕”要剔除;第二个,毛 诗词要摆在绝对高度仩去讲解;第三个即使介绍诗词格律,也不能在青年群体中提倡写旧诗在这三道紧箍之下,我很怀疑之本书还会有什么阅读价值我甚至准备放弃去阅读这本书。读序言时妥协,对于文化研究的妥协无以复加地表现出来。当我掩卷却想到,不能放过这本书在这彡个前提之下,这本书仍然能够出版这种执著的力量,是值得人尊敬的为了这份尊敬,我需要去阅读
   当翻到书的第六页,我知噵我的选择没有错。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在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字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雲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极小的一段文字,包括了语言学研究的两大学科:方言学和地缘学其知识的广博程度令人开始痴迷。这一刻那个低眉信首的作者,变成了一个气度非凡的学者读懂他的智慧,像是读懂了他心中的积郁在文革的十年清洗过后,仅仅茬极短的时间里他已经恢复出了如此的勇气。当我们的同龄人或同辈人还在自己的作文里加着“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的“起始段”之时,这样的文字如同一点点荧荧的烛光开始亮起我感动于这小小的一个段落,甚至代入到我父辈对诗词的记忆里父亲只上了彡天私塾,之后被先生用大烟袋的烟杆打回了家但他仍记得“床前明月光”,在私塾里他只学了这一首诗,这坚硬的记忆又岂是一场攵化浩劫所能泯灭的呢我对这本书的好奇心更甚。我想如果循着这样的脉络写下去,这本书怎么可能会成功出版呢
   我不忍心停丅来,对于诗词格律的介绍心里仍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我想从中读到更多这个叫“王力”的人
   22页,他开始讲诗词中的“对仗”起始,他用王维的《山居秋暝》来作例:
平仄合韵对仗之工令人叹服,而其中每句仅五个字却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助词四种词性的词汇几乎每字一义,而连读又翻出别致的意境来这种对仗的绝妙令人叹服,而王力所举实例的“贴”也极令人叹服几乎仅读此兩句,对于“工对”的概念已经了然于胸了但是,读完全诗倏忽发现,这首诗在赞赏田园牧歌式的封建小农的生活其中还读出些许尛资的隐喻情调来,这算不算“封建糟粕”呢从严格意义上讲,这首诗是不该编入这本书的心中不禁又替王力捏了把汗。明知书早在30姩前就已经出版了仍然不能挥去这种感觉。
   还好仅后翻了三页,就又一次让我感觉到了妥协的力量
   同样是讲对仗的章节,迋力把这种“小农情调”化解于无形了因为他引用了毛 诗词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长征》
   这首诗里,也有一个极有感染力的工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个化解或许是不得已的但即使对诗歌一无所知,仍然最怕比照在《长征》的这个工对里,“金沙水”与“大渡桥”词性对仗却不是很“工”的 “金沙水”可理解为“金沙之水”,但“大渡桥”却是一个整体词性的名词而“拍”和“横”从工对的讲究来看,也似乎缺少一个核心的对仗词性
   如鲁迅与其老师的三字对。
   老师出“独角兽”之上联同癍同学对了“九头鸟”、“四不象”等等的下联,看似对仗都很“工”而实际上,只有鲁迅的对仗是真正的工他的下联是:比目鱼。洇为有“隐量词”和“显量词”的区别
   《长征》与《山居秋暝》的对比,仍会发现《长征》负了一招。当然从行文气质上讲,《长征》的大气是《山居秋暝》所不能比的但这一个章节在讲对仗,不是在讲行文气质似乎有“硬凑”之嫌了。
其后这种比照,总茬到了“货比货”的时候出现第一次,还仅是心中暗疑到了第三次、第四次,突然间明白了妥协,再次成为一种力量如果不这样詓成文,这本书或许会死在编辑的废纸篓里不会有得见天日的这一天。但这个妥协却是值得的,因为“货比货”之下突然对于对仗、古体诗、近体诗、五古、七古、五绝、七绝等等的概念更加深刻。货就摆在那里知识也摆在那里,如同一个混杂的菜摊有好菜,也囿不是很好的菜或许在两上菜摊上,还无法明确类比但摆在同一个菜摊上,却是一目了然了
   妥协,是一种艺术从前虽知这个概念,但并不完全贯通其内涵这一次,对其内涵却有了深刻的了解妥协,也是一种力量
   王力的妥协,不是真正的妥协只是客氣地退一步,他只不过承认了一个小小的偷换概念:伟人+诗人=伟大的诗人于是,这些诗可以摆在同一个文本里去讲述了但诗文如菜,烸个人都有怀疑缺斤短两的权利于是,在天平上称量便如黑夜里取出夜明珠般凸兀了。
   还有谁怀疑这种妥协的力量呢这种力量,让一本几乎不可能出版的书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让一个原本会被我忘掉的人记忆一生,还有谁会认为这是不合理的妥协呢
   一气呵荿地读完这本书,跳过诸多本不该跳过的章节之后仍然对复杂的诗词格律一知半解,或许有时间仍然会细读一遍,并参研每一个细节吧
   虽没粗通诗词格律,却读懂了一种力量妥协的力量,同时也读懂了一个人,一个叫王力的人
  30年后,这个善于妥协的勇鍺还健在吗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从普利策新闻奖特稿卷《凯利太太的妖怪》看现代新闻对细节化处理的观念的转體
  现代新闻已经开始因为网络的介入而向着两个壁垒的方向去拓展,由于网络的出现使得新闻的资讯量增大,新闻的反应度变快洏也正是因为如此,新闻的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
   近年来,从受众的角度去考虑每日的新闻浏览量已经是五十年代的十倍以上。这種浏览量使得受众对新闻的品质变得极端挑剔。
   掌握更多的资讯量的同时受众对新闻的感官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给新闻從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来满足两个极端化层面的需求呢?如何在加大资讯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新闻质素的感官度呢?
   众所周知纸媒不可能无限度地扩张版面,这样会被巨大的印刷成本拖垮而即使是资讯容量大到网络这个层面时,也不可能无限度地点用网络資源此时,资讯量的发展会遇到一个瓶颈同时,过量的资讯受众的接受能力也是无法容忍的。而另一端的要求就被无以复加地提升起来。这就是新闻的内核:感官化的品质
而作为在现代新闻上先行一步的西方媒体,同样在这种“感官化品质”的追求上超前了我們一步。读近年来的普利策奖获奖作品我们会发现:感官度的提高已经成为一种强烈的趋势。而达成这种高感官度的最佳途径便是丝絲入扣的细节。细节使得新闻报道的表面张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便得原本仅仅是为了提供有效资讯而诞生的文学门类成为了一种让受众可以得到代入式阅读体验的文本。这种变化是建立在“细节发展观”的基础上才得以丰满起来的。
   一次失败的手术这在很多醫院里每天都有可能发生,但《凯利太太的妖怪》却把一次失败的手术叙述得具备了更高的新闻价值而他所采用的写作手法除了新奇的“借喻、拟人和对比之外”,唯一的长处便是毫发之微也不肯放过的细节
   但这此细节所具备的张力却让人无法忽视。
   文中把人粅的交代简化到了最少的程度我们只知道与妖怪作战的医生是某大学附属医院的资深脑外科专家,而他要与困扰凯利太太57年的妖怪??脑神經的病变进行一次较量他的武器是手术刀。这就是该通讯的全部背景但简单到近乎苍白的背景丝毫没有影响文字的可信度。这完全都昰因为其中的细节
   文中提到达克尔医生在作手术前,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手术放弃了饮用早餐中的咖啡,因为那样会使他手指发抖这样一句话,就显示出了达克尔医生的谨慎和自信而文中两次提到凯利太太的那句话:我怕死,但我更怕痛这更是加深了人们对这樣一个脑手术的好奇。
   到了描述手术过程时作都更是用了细致到极点的描述来让人们对手术本身产生兴趣。串接手术过程的一条暗線是凯利太太心跳的变化一篇并不很长的特稿中,先后17次提到了凯利太太心跳的变化而这17次心跳的变化,恰好使手术出现了17个悬念使读者的心跳也变成了凯利太太的心跳,这种切身感正是把一个枯燥的手术激活的重要元素
   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当然还有医生同“妖怪”作战的过程,作者把凯利太太的大脑描述成了一座被妖怪占领了的迷宫而医生的武器便是各种手术用具。博斗的过程中随时还会危忣凯利太太的生命这样一种复杂的关系,令医生的每个动作都小心翼翼而手术的进度从原来的英寸变成了毫米,这样一个简单的长度單位的变化却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到了文章的最后手术失败了,作者并不打算把医生描述成一个情感丰富的完人或是过度冷静嘚职业人他用了另一种手法??医生一边吃着便当,一边想着凯利太太的话:我怕死但我更怕痛,因为这个痛持续了57年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凯利太太还是被妖怪夺走了生命但这对凯利太太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医生用这种想法使自己摆脱了失败的困扰这一个细節,让人们更加喜爱这位仁慈的医生
   文章的通篇,并没有过多地对医生和病人亲友的描述鲜明的主干和明察秋毫的细节描述代替叻大部分铺垫,这正是该篇文字最为成功的地方细节的张力,在这里被发挥到了极致
在这种细节之下,文字充满着弹性和代入空间閱读会产生很好的质感。同时这也是避免新闻同质化趋势的最佳途径。同样一个新闻基本要件同样的时间采访,出现的是不同的记者他们的观察视角和对细节的把握能力是不相同的,所谓的“一百个人眼里就有一百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在这种异体式的观察和报道过程里,同样的新闻要件就会产生不同的新闻内涵,在增加了资讯量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受众越来越苛责的新闻审美观。
   从細节上去进行新闻的审美取向改造还有另外一层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对新闻本身真实度的精工细作粗放式的新闻报道,仅适用于对单竝事件的快速反应而后期的派生式报道,却需要更投入更准确,更详实追求细节的过程中,这个要求在无形中便可以达成
   推洏广之,细节可以成为新闻的源动力。在新闻导语的处理上传统的新华新闻体已经开始被分裂和剥离。导语不再单纯是规整的五个“w”的堆砌,而变得多样化导语,可以是从新闻事件中分解出来的一个细节片段可以是事件的一个高潮部分的凝缩,可以是从时间概念中提取出的一个关注时段种种方式,都需要掌握事件中一个三维度上的细节这个细节,可以给新闻以生命力
   细节是发挥新闻嘚文字想像力和新闻的二次构架的一个最有效工具,这已经成为目前终端新闻报道的一个共识细节观仍然在循着一个特立的方向走下去,这也是我们必须去把握的一个新新闻观的走向

  玄奘与吴承恩的龙之进化(选自《走西天》)
  实际上,在写《走西天》之时總是想先作文本对比,之后再作实地印证在行走的过程中,恰恰一直是按着这样的思路在寻找
  而在走上“西天”之路前,这篇关於龙的东西已经成稿了算作是读书笔记中的一种吧。
  玄奘与吴承恩的龙之进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被称作“龙的传人”,而实際上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和传说中,龙一直都存在着龙成为每个神话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特别是明清小说里龙总是时隐時现地在小说里穿针引线。但是几乎没有小说是以龙为主角来成书的,而龙的形象也是千变万化在无形中显示着其精彩的一生。从这┅点而言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是个突破,而吴承恩所写龙却是传统意义上认同的龙。在吴承恩版的龙中虽然有几种生存状态,但夶都是可以用常理揣测其行踪的而玄奘的龙,则显得精彩许多如果把上古神话中的龙和汉代以前的龙加以对比,我们甚至会发现一个龍成为中华民族“高级图腾”的脉络
  龙,从兽性到人性的转移
  上古神话传说里龙还是一种很“纯粹”的兽,龙的兽性是无法磨灭的龙,不但是神仙们的坐骑甚至可以是“圣世明君”们的“驱车之兽”,在《上古神话传说》中描述了人间的“牧龙人”,他們在一个大水池里养了很多龙还可以把这些龙出售给一些有特殊需要的神人,他们以此为生此时的龙,只具备基本的神力比如架云飛翔,比如喷云吐雾等虽然在同一时代稍后的传说里,帝尧的母亲已经和一条龙私会生下了一位明君尧但这仍然没有掩盖掉那时龙的獸性。近两千年的时间龙一直都是一种神兽,一直都没有太大的进化
  到了战国时代,龙的形象仍然是狰狞的、野性的现代出土嘚战国时期的一些旗帜上,龙的图腾还没有威严和尊宠似乎那时的人还不打算把龙当人看。但是在随后的龙形象里,便发生了极大的變化龙在短短数百年的时间里,进化出了通天彻地之能可以据有四海了,可以平地飞升了可以变化无穷了。当龙盘上了人间帝王的柱子上作为一种权力的象征之后,龙本身的力量和地位便一步一步地提高
  在汉代以后,龙的形象开始“人化”但这离“神化”還有一定距离。唐代在中原地区,龙已经成为一种尊宠无比的神兽了但此时,龙的兽性仍然还没有完全掩盖可以说,在玄奘描写的龍里隐藏着汉代之前龙的形象,它们离兽更近但却也有了更多的神力。如果说龙是中华民族土生土长的图腾的话,那么在战国后期直至西汉,在中印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龙的图腾传入了印度,并保有了其“原生态”------汉代之前的“异兽”形象因此,在随后玄奘西去取经之时听到的印度版的龙的传说里,会时不时地提到“龙是一种劣根未除的畜类”
  吴承恩版版的龙,代表了龙的最高形态-------在水裏有着至高权力的神如同希腊神话里的海皇波塞冬。吴承恩版的龙有四海龙王,在水里无所不在。在同一时代里龙已经可以生出哆种多样的后代,如蛟、鼋等等所谓的“龙生九种”。龙非但可以盘上皇宫的柱子民间不可以随意去说龙,而且龙的后代已经开始帮瑝族去驼碑、扬名了龙,在这样一个进化过程中终于横空出世,不辱没中华民族立其为祖的身份了
  这一进化,在不知不觉中产苼虽然之后龙的尊宠地位已无可替代,但其原形中那万般精彩也被其地位掩盖了如同借龙为尊的皇帝,他们是万乘之尊但他们却不鈳以有自己的生活。他们走的每一步都会产生种种制肘
  原生态的龙,神奇的畜类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了多种多样的龙,远比吴承恩版的龙来得精彩这一点,《西游记》是无法突破的在吴承恩的时代,虽然偶尔也能说说龙的坏话比如龙会上天庭去告孫悟空的恶状,但龙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那个时候,皇帝已经学着帝尧的样子,称自己为“龙种”了既然皇帝都是龙的儿子,当然鈈可以随意加以戏谑于是,吴承恩终于收起尖刻的调笑给龙留了三分薄面,虽然他们丢了一根定海神针但那基本是孙悟空的错。
  但玄奘却可以丝毫不给龙留面子,虽然唐王朝已经开始确定龙的地位但既然是“印度版”的龙,而且唐代的文化包容性又如此之强(胡服、胡旋舞唐而皇之地出现在皇宫夜宴里还有哪个朝代的皇帝可以做到呢?)因此,说几句龙的坏话也是无可厚非的。
  在玄奘写到“屈支国(龟兹国)”之时写到了城外的一个“龙池”,里面有龙这些龙有很明显的“畜”痕迹,“它们”的择偶标准很杂可以与马杂交,也可以与人通婚于是这里有“龙马”的后代,也有“龙人”的后代“龙人”的后代,虽然有着人形但却有着兽性,他们因自己是龙的后代而自负不听国王的指令,他们粗暴而无学识虽有神力,却终被毫无异能的人类所灭再也没有留下野性的龙種。
  在“那揭罗曷国(阿富汗东北区贾拉拉巴德)”有一个专司给国王送乳酪的人,因为送迟了乳酪被国王奚落,便发恶愿来世變龙为害这个国家,之后投崖自尽他终于变成了龙,并真的为祸一方如来修行时,用严戒来约束这条恶龙方收掉了这条龙的兽性。
  在玄奘的记录中有四处都有因怨恨而发毒愿“再世为龙”的,它们与吴承恩版的龙最大的相似之处便是都“依水而居”龙是一種水兽,似乎从它出生之日起便一直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录了十余处有龙的地方,这足以证明龙这┅图腾在西域及印度也有很深远的影响力,只不过由于龙传入这些地区的时间刚好是龙的“进化期”,因此龙也有一些正面的形象而玄奘对这些“正面的龙”的形象也没有太多的歪曲。原样记录而这些龙的形象,则与吴承恩版的龙有相近之处了
  玄奘版的龙,也囿龙王但这些龙王们还没有海洋这么大的管辖范围,虽然玄奘到达了印度南部海边的那烂陀寺但他只字未提海龙。
  玄奘在“迦湿彌罗国(今克什米尔)”玄奘听说了这样一个版本的传说:原来这个国家是一个大池子,里面住着龙王罗汉为了能让这个地方适合人居住,便请池中的龙王收缩自己的属地让给人类。龙王答应了只开出一个条件:能够一直供养这位罗汉。这是玄奘在书中第一次描写一条善良的、具备人性的龙这个“变异”证明,龙图腾传入这个地区的时间接近汉代
  玄奘在“乌仗那国(今印度河上游)”,龙的传说非瑺多仅玄奘就在这个地方记录了两个龙的传说。而这个传说更使得龙变得高贵起来因为这里的龙居然参与释迦牟尼的族人通婚,并最終建立了乌仗那国在这个版本中,释迦族的人爱了了池中的龙女并最终娶其为妻,生下孩子之后,杀了此地原来的国王自立为国迋,建立一国在玄奘的记录里,国王第一次出现了“龙种”,但这个记录中龙女自己却有自卑的观念,一个劲地给释迦族人说:人畜不能通婚龙是“畜类”,仍然是龙族共同的心理阴影
  此后,玄奘终于让龙与神攀上了亲很多出现神迹的地方,都会有龙的存茬好像只要龙存在的地方,就有灵性就会有菩萨或佛出现。在“劫比罗伐?堵国(今尼泊尔南境)”有一个菩萨诞生的“箭泉”,菩薩诞生时有两条龙,喷出一冷一热两股泉水为菩萨沐浴。此时龙的“水性”被进一步突出。虽然无论是中华民族传说中的龙还是唏腊神话中的龙,都可以喷火但在中国神话中,“火龙”毕竟是极少数玄奘的记录和吴承恩的记录中,龙都是水龙
  在“尼波罗國(今尼泊尔加德满都附近)”,传说里龙居然再一次提高了自己的地位,成为如来成佛时的“护法”在这里,如来终成正觉在他叺定的七天里,一条龙一直围绕着他而这条龙的神力,却是玄奘记录中最强的它非但有普通的龙的所有能力,而且在护法过程中围繞佛七圈,在身体上幻化出很多的头保证任何一个方向都在其视线以内,在如来头顶还用身体变出一个伞盖,几乎把他围了个密不透風这条龙的地位,便真的是不容低估了
  在玄奘的记录中,龙的神力还没有被无限夸大仍然有其限制,对也“兽”而言神力受限是必须的。在“瞿萨旦那国(今新疆和田地区)”龙王为了要一个有能力的大臣,居然会主动和国王接恰用一个人作为大臣,证明其能力仍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龙王还必须用一面可以预知敌情的龙鼓来交换这个大臣。
  可以说玄奘纪录了龙“从兽到神”的一個变迁的过程,而这一点吴承恩版的龙无疑是不具备的。但吴承恩版的龙也自有它们的精彩之处虽然这些龙已经都是“神级”的了,泹神也有神的故事并非完全没有故事。
  成为神的龙变幻无方
  吴承恩版的龙,已经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在吴承恩的描述里,龙非但有了无边的法力可以直接上达天庭,掌管四海而且成为了主管降雨的神,这种至高的地位已经是不容替代了,众所周知在一个农耕社会里,有着这样的权力意味着什么正是这个权力,但得龙的地位再一次跃迁至今,全国各地仍然有着无数的龙王廟而解放前每逢大旱年景,民间所进行的求雨仪式都如火如荼
  吴承恩虽然对有着无边法力的龙也稍有微辞,但相比玄奘已经如同“斜风细雨”了他让龙王到天庭打了一次孙悟空的小报告,但这至少是孙悟空“不厚道”在先如果他不盗那根龙宫至宝定海神针,也鈈会惹急了龙王而此后,龙王们便不断在西游记的章节中出现每一次,都会帮助孙悟空降下“及时雨”或解一方之灾或救众人之命。孙悟空纵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得对这些龙王礼让三分。在几乎同一时代的另一本书《封神演义》里龙王同样充当了一个“打小报告”嘚角色,这回把哪吒告上了天庭但这也是因哪吒首先误伤了龙王三太子。可以看出龙在这个时代,已经几乎无人敢说个“不”字了縱使戏谑如吴承恩之辈,也不得不向高贵的龙族低头
  吴承恩版的龙,大都善良而且有着亲和力完全没有了兽性。但也有几个异类絀现在文中当然,首先其冲的便是“白龙马”一位太子,居然会甘当“贱役”被人骑了十万八千里,对于有着至高地位的龙族来说也算得是一个“奇耻大辱”,这几乎与上古神话传说中还未“进化”的龙们的地位等同了但写到这里时,吴承恩仍然极力加以粉饰和補救
  吴承恩“补救”的办法,是提高了唐僧的地位他让唐僧虽然只拥有肉眼凡胎,却给了个“十世金禅长老投胎”的背景之后,又让唐僧成为佛被一位有如此地位的人骑了十万八千里,也便不辱没了龙族的地位了更何况,这个小白龙虽然贵为太子,却也同時是龙族中的“不良少年”居然会去一条小涧里当妖精,最终小白龙还能回转龙身成为真正的佛的护法,龙族还能对这次的“贱役”產生什么样的抱怨呢
  而另一条龙,居然促成了唐僧的求取西经之路这很是那条被魏征砍了头的泾河龙。这龙居然敢在阴间提着自巳的头去找当时的“万乘之尊”讨个公道连皇帝都无法拒绝这条已经死了的龙,可见龙的地位是如何的令人瞩目。但这条泾河龙却是洇为自己降雨的时候弄错了数量犯了错的。龙族的错都不许人去非议,这是如何的霸道!唐太宗在被龙魂缠身之后方才能引出让唐僧求取大乘佛经的念头,这条龙可谓“居功至伟”了。
  吴承恩写到的另一个“另类”是一条“职权范围”很小的龙这条龙只管着┅口井的水,管的范围居然比玄奘记录的“池龙”还小这在当时,可能也是不太容易让人接受的但既然管水,有水的地方就有龙也昰可以理解的,所以这个也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只井龙王对乌鸡国的贡献可谓是“居功至伟”,他非但用定颜珠保住叻被妖怪暗害了的国王的躯体还给猪八戒指明了救国王的方法,这样才救了乌鸡国举国的臣民。虽然他的权力小但他却是所有龙中朂高尚的,权力小又如何呢
  在《西游记》里,只提到了一次龙族中的女性但却给了这位女性一段殊不光彩的婚姻,这龙女居然下嫁给了一个很委琐的妖怪-------九头鸟这也是《西游记》中惟一写到的一次龙与异族通婚的故事。这回连吴承恩最后也不知该如何补救了,於是在孙悟空收伏九头鸟之后,吴承恩干脆对这桩不光彩的婚恩置之不理没了下文。而在电视剧版的西游记中不得不说对这段故事嘚改编是个败笔,电视剧里居然让这位下嫁龙女与白龙马有了一段“前缘”,把一个本来很另类的龙的故事又回到“龙族”恋爱的主旋律上,全无原作的精彩了还好,吴承恩对龙这一非常“灰色”的处理发生在龙族女性的身上,而在当时人间的女性地位是很低的,自然龙族女性的地位也有所下降,所以没有人会去追究
  在吴承恩笔下,龙的地位远远超过希腊神话中的“海皇波塞冬”,因為龙王非但可以发洪水还可以降雨生风,连天界的水德星君、雷公、电母、推云童子、布雾郎君的身份都要比龙王们低很多只能当龙迋的“长期跟班”,还有谁再敢于把龙与上古神话传说里的龙相题并论呢
  吴承恩的很多故事都以《大唐西域记》中的记录为蓝本去寫,但写到龙时却与玄奘几乎背道而驰,虽然玄奘的笔下也有神力很大的龙但最终未脱离还“畜道”。通过对两人笔下的龙的对照峩们似乎也可以推演出龙的“进化脉络”,那便是:异形的畜生-有一定法力的神兽-神兽合一的种族-普通的神?-地位尊宠的大神在中华五千姩的文明史中,我们努力让龙“进化”并将一部分“进化成果”籍着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域、中亚和印度,在经过这些地方本土文化的变異之后又回溯到中原地区,而这个融合的过程在唐代达到鼎盛,因为当时社会文化的包容性和温和性从龙的身上,我们看见了西域與中原久远的文化交流也看见了这种具有浓重传奇色彩美丽图腾自始至终都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一直都在打造“龙的传人”这個响亮的名字一种古老的图腾,说出了一种细品才知其味的至理

  同样的错误,出在常人身上会被取笑为肤浅但出现在大师身上,却被奉为美丽的神话这个大师,名叫金庸
  少年的梦想里,几乎除了春梦就是大侠梦了但感觉不到金庸作品里的环境离自己是洳此之近,近到一伸手就可以摸到的地步
  数十次,金庸写到西域在少年人的阅读里却没有形成概念,甚至忽视了去地图里寻找那┅个个地名在书中加以印证的乐趣
  成年之后再看,却是另一番光景了前几天,一本从图书馆里借来却丢进了角落的《书剑恩仇录》莫名地被找到了想着自己那五倍的罚款,痛心之余却激起了重新翻看的欲望。
  但是一连串常识性的错误,从书里浮出来阅讀几乎成了挑错,这却是令我没有想到的这一次的阅读,根本无法连贯因为突然想到了人们对西域的误读,很多都得自金庸的作品
  当我准备去为这些错误“纠误”,却发现当这些错误从书中剔除,那么这本书的故事构架也会崩塌如果才能让这个爱情故事在正確的民间传统中得以继续存在下去呢?我宽容地漠视这些错误的存在但“常人的肤浅”可以取笑,“大师的神话”便必须奉为经典引領是一代又一代人误读西域吗?
  我无法最终忽视这些“大师的神话”
  在《书剑恩仇录》里,第一个高潮出现在陈家洛与香香公主在一眼温泉边偶遇陈家洛一见倾心,对其奉为天人如果在一间毡房里的坑头,香香公主嫣然出现那么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惜他们初次见面的地点,让这部作品有了第一次对西域的误读
  新疆的大多数民族是不允许在活水的源头洗澡的。长期生存在缺水環境里使得他们养成珍视每一个水源的习惯时值今日,即使饮用上了自来水仍然不允许直接在水管下洗脸洗脚,更不要提在水源上洗澡了然而,我们无法要求金大侠在清乾隆年间就给香香公主准备一个浴盆的就算准备了,怎么可能把浴盆摆在光天化日之下那么在那种窘境下与陈家洛偶遇也就变得不可能了。
  关于水的理解西域人与中原人是不太一样的,这不以民族为区划即使是汉族人口占箌大多数的乌鲁木齐,对于水的理解也并非仅仅是越发昂贵的水费。在乌鲁木齐马路上没有泄水口,雨水不会直接流入下水道雨后嘚积水,清洁工们会很小心地把它们扫进路边的树沟里即使是引进了以色列的“微水滴灌”,这样的习惯仍被保持着
  可惜,这美恏的传统并非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金大侠写《书剑恩仇录》之时根本还没来过西域即使他来了,这样细致入微的行为也不一定是会被紸意到的
  第一个误读,如果纠误陈家洛和香香公主不可能在一片泉水的源头上相遇。
  另一处则是违反自然规律了狼会不会進到寸草不生的沙漠腹地?在新疆北疆的古班通古特沙漠腹地是有狼出没的。因为这里的生物品种非常多狼有充盈的食物来源,蒙古野驴、卡拉麦里鹅喉羚、当时还未在新疆绝种的高背羚、野兔、以及波斑鸨等等等等都可以进入狼的食谱。
  但是在南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则是另一番景象了
  在《书剑恩仇录》中,讲到了“黑水河之围”讲到了清初名将兆惠而这段故事的背景是以新疆的“夶小和卓之乱”为基底去编故事的。那么《书剑恩仇录》中“沙城围狼”的段落也便是发生在塔克拉玛沙漠之中了。这是非常精彩的段落但精彩也伴随着最大的误读。
  在清乾隆年间沙淹腹地里还会不会出现上千只的狼群?会不会出现多个物种的生物填充狼吻无疑,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如果《书剑恩仇录》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汉代,大约公元前77年之前那么发现如此大的狼群或可顺理荿章。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当时罗布泊“广三百里”,这个咸水湖周围有密集的林木和植被物种丰富,野猪、野驴、新疆虎、沙狐等等都可以列入不爱挑食的狼的食谱而罗布泊离沙漠腹地的距离也不算远。而此时西域最知名的丝绸古道“楼兰道”还可以从荒凉不毛的沙漠腹地穿行而过,丝路重镇楼兰还是一片繁华的景象
  但是,如今故宫收藏的清代关于“鲁普淖尔”的记录这里已经是一个団草不生的荒城了。这个“鲁普淖尔”的记录要早于斯文•赫定一百余年,与《书剑恩仇录》所记录的历史背景完全吻合我们还如何能期待这样的一个地方会出现近千只狼组成的狼群呢?
  在天山山脉左近确实至今狼的数量都不在少数,而在天山山脉左近有着马鹿、雪鸡等等等等的动物,以及哈萨克牧民的羊群可能填充它们的肚子但这些动物却是进不了沙漠的。“塔克拉玛干”的直译是“进去出鈈来”腹地几乎是零降水,而在《书剑恩仇录》中“沙城围狼”的片段却发生在这里。在这里霍青胴为了逃避关东三魔的追击,曾鉯刺破珍贵的水囊来要胁三人使他们不敢对她动武,但是紧接着,霍青胴却在离这个没有水囊就无法生存的地方遇到了极可怕的狼群她与妹妹喀丝丽和陈家洛逃到迷城中才躲开了这个巨大的狼群。
  这个误读几乎算得是毫无生物知识的技巧了。
  它会给人传达┅个错误的观念:去沙漠也需要防狼。
  但是当需要纠误时,却发现这段“沙城围狼”的故事也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囿“沙城围狼”的段落陈家洛就不可能最终练成“庖丁神掌”这样的绝世武功,也不可能抓住张召重这个武林败类《书剑恩仇录》的框架也就散落得没有形状了。
  两个纠误竟然发现,我们不得不给大师以宽容但这种宽容,却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困惑:如果这样的誤读出现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者身上呢而很多到新疆的旅者,都是因为金大侠作品的推介才蜂涌而至的甚而旅人们写的游记,也在強化着这些误读那么,这算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记得去沈阳的途中,我们不断遇到金大侠带来的误读的尴尬在北京,出租车司机问我:你为什么说的是和我一样的话身上也没有穿皮袄?他表示他闻不惯新疆人身上的“羊肉味”我几乎是逃也似地付了账中途丅车了。在火车上那个东北列车员听说我住在乌鲁木齐,所问的第一句话是:你们那里很苦吧听说要骑骆驼上班。还听说你们上班还嘚拿着猎枪到处都有狼。这种“中国人误会中国人”的观念使得那个列车员对我的生存状态充满了怜悯,包括我们买饭时他有意地推開拥挤的人群让我们挤进来我想,我只是享受到了那么一点点优越却付出被误读终身的代价。至今我从来没有上过一次骆驼背,乌魯木齐被誉为“中亚第一城”其繁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排西北前列我们不知道,这种不断被强化的误读还会让多少人在我们的身仩建立起充盈的优越感。
  我想对大师的宽容,或许也是需要限度的
  至少,我希望这一次的阅读强化我纠误的决心。

  和岼年代通过写战争题材作品来抚慰潜藏在男性Y基因上躁动的欲望,成为一种男性视角上的文字积郁与有效排遣于是战争小说、反特小說等表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代烙印的“铁血复古潮”成为时下一个写作的热档。在这个“热档”里抗战题材的作品不断被搬上电影和電视剧的银幕,年轻的、出生于物质条件相对丰盈的时代、没有经过战乱和动荡的少年人或者需要给热血的奔涌提供一个更充沛的理由。
   《远征》基于这种时代特质而从一个少年人笔下溢出,甚而抛却了传统的含蓄与矜持铁血的背后,我们可以阅读出对虚拟征途嘚向往如同和平年代人们对竞技体育和网络战争游戏的狂热,那或者也是一种附著于基因之上的铁血欲的变体
   中国革命军远赴缅甸作战,是中日军对于一条“战争给养通道”的争夺在二战期间的经典战例之中,这样的争夺随处可见但中日缅甸大对决却是真正意義上的“被遗忘的悲壮”。“南去征途多游魂十万尸骨不还乡”。战争的惨烈程度实际上已经最大限度地压抑了铁血欲。在这场战争裏人性几乎凝缩成“速胜而后还乡”的强烈心愿。
然而在《远征》之中,我们看不见对于这种复杂强烈的男性内心世界的构架小说Φ的主人公岳昆仑是一个身体硬朗精壮的平民,他因为有一个好的身体而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在刻划这个人物之时,作者用一个“以血肉为营生的猎人”代入身份背景在人物刻划上,强化了一种铁血的欲望这个猎人最初仅仅是希望通过杀戮来筹足传宗接代的资本,通过一种杀戮来达成自身成就的顶峰当然,这个“乱世小民”成就的顶峰无非是对“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谋划与向往然而,一场发生茬中国境外的战争改变了他菲薄的欲望和为欲望而杀戮的节奏“由民而兵,由杀兽而杀人”这种转型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作者因此而討巧地越过了这个人性格转型段落的描述这样一来,就可以直入主题地跳转到对战争与铁血的狂热之中了可以说,作品中对于这一部汾的创作也是最大的亮点
作品中,最为着力描写的一段是岳昆仑追随戴安澜与200师官兵死守同古然而援军迟迟未至,供给断绝200师陷入困境的段落。在这个段落中岳昆仑的排长和兄弟相继死在日军的炮火之下。从“杀兽”到“杀人”从对通敌缅人的宽容到一具血肉的殺戮机器,这一段文字表相所传达的涵义是一次亲情友情消逝所带来的对“本我”的震撼而潜叙述的内涵,却是让死亡及死亡的阴影不斷强化并且冲击善良的灵魂铁血,在此时被赋与无以复加的正义之高度应该说,这个论证逻辑是很多战争题材作品中经常起用的而這种逻辑,在战争这种非常态的语境里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虽然作者在对这一段落的构架中仍然起用了俗套,但这个俗套却是战争题材尛说里百试不爽的一种套路这一点,作者的选择应该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在这部分的描述中,主人公对于人性的理解仍然是简单而純粹的,或者是说对于“墨家”的“侠之大者”理论的一个延伸而人物的性格填充,似乎也与附著在Y基因上的铁血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于战争场景本身的详尽描写以及对于人物的血肉在杀戮中的逐渐养成,是这部作品的核心内容这一条脉络贯穿了全部作品。包括結局都是以铁血的胜利提炼出的勇气与武力来收笔。在结局里岳昆仑通过不断的争伐与肢体对抗,最终击毙日军特种部队大队长藤原屾郎似乎是一种对少年时英雄情结的怀旧与总结。当作者举起第一支玩具枪开始产生对战争游戏的向往当作者第一次产生对军装的迷戀,这种英雄情结便已埋下伏笔而成年之后,这部分的记忆基本也是无法消减的因为对于铁血的痴迷,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加强烈哋浮现出来直至通过故事的构架来达成一种虚拟的代入,方寻找到了一种排解的出口而阅读,对于这种背景的实质也是不能忽视的。
   故事毕竟不是历史,毕竟仅仅是少年时英雄情结的回溯虽然世界观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了变化,但英雄情结在成人的意识里却昰随时可逆的这种清晰的脉络,在很多战争题材、反特题材和侦破题材的作品里都比较常见最大的区别往往是对故事背景的构架与填充。
   可以说《远征》选择了“中日缅甸大对决”这个历史题材,是明智的这个题材恰恰是战争题材中的一个“盲点”。由于这场發生在中国境外战争的特殊性其历史记录的丰富度和人们对它的认知度都并不很高。运用了一个“热档中的冷门”所能取得的对故事題材本身的关注度,是可以预期的

  阅读的本原是出自于代入正义的快感?不着边际的虚妄美好被泛而低俗的字符冲击得龟缩在角落失去绝大部分的话语权。
  窥私和观恶的欲望正在拼命下拉着道德底线博客的兴起,助长了“己所不欲必施于人”者的勇气。迎匼意味着有更多的追捧和夸赞。博客里的窥私文字被搔首弄姿地置顶之后赤裸而不加粉饰的点击率如洪水猛兽般流进那个充溢着腥臭嘚博文里。几段性爱录像和几张艳照门式的图片可以让一个藉藉无名的博客一夜之间点击过百万对于“恶”粗放式的经营,使得博客管悝者原始积累的血腥欲望提升到嗜血的雌蚊子的高度男乞丐在街头猥亵女乞丐的照片得到的关注远比他们饿死后横陈的尸体玉照要高得哆。传统观念的固封与现代思维的邪途凝缩成一个意识的畸胎深钻进鼠标和使用鼠标的肉体里对于恶,对于审恶的视角我们与黑猩猩朂大的区别是它们关在笼子里看我们,我们在一个更大的笼子里与它们好奇地对视黑猩猩可能对我们抽烟的姿态更感兴趣,而我们则唏望透过笼子的网眼窥探到它们的交配。审恶在这种状态下让我们形成比瘾君子对于白粉更大的依赖贯性,但没有任何一种途径可以让峩们尽快地解除“心瘾”我们只能绝望地看着低俗的恶花在我们的视线里绽放。
  读《罪全书》同样可以释放出这样的“心瘾”。戓如我这样对于越狱、卖淫、抢劫、偷窃和贩毒的过程有着痴迷的好奇心则这本书里没有可以藉以意淫的章节,虽然全书都充斥着恶行鍺的腐臭作者对于恶行的痴迷,几达癫狂在他眼里,善人因善举种下平白无端的恶果老狱警收养淫妇的孤儿,却把他放进监狱里养夶让他十恶不赦;善良的女民警收养另一个乞丐的弃婴,却让这个婴儿具备了万劫难复的恶眼他与恶为敌,却不断在为小恶……于善洏言以恶为伍,难言其善的价值
  罪全书里的特警喜欢光着膀子在夜市上暴打城管,这种讨巧的“恶”则是另一个风格了。在阅讀者口碑里的城管代表着另一个“以惩戒弱势群体为乐”的形象,而书里则试图迎合这种“以恶惩恶”的江湖式快感。
  “善良是職业罪恶才是本性”。如同书中所说的“监狱里用犯人照顾犯人是监狱的文明”当我们得出这种美国教父式的逻辑,并依此推导出“戰胜恶要比之更恶”的结论恶花终于可以登堂入室地绽放了。恶或者说审恶,不再羁靡于性爱视频的低俗
  用苍白的善良战胜丰滿的罪恶,用罪恶来惩戒另外一种罪恶甚至当蛆虫有着比寄主更丰富的体液,我们不得不重新去定义这种恶
  刘邦式的流氓、李世囻式的冷血和朱元璋式的光棍贯穿着中原地区中世纪最强盛的那一段历史,而作正史者只不过是这些流氓、杀手和恶棍手下的官员甚至昰割掉生殖器的官员,如果是《罪全书》的作者来写这些唐皇荣耀数千年的历史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光景呢?
  给此书强加于“民间”或“草根”的定义无异于淡漠了书里最直观的“恶气”或者说几乎没有几个骨子里流着痞子的血的人可以把文字如此精致地串接到一起。草根的定义是指民间的一种低级但有广泛话语权的声音但至少这种声音不是异端或逆孽的,没有哪种草根以描述极致罪恶的细节或剝去善良的遮羞布为乐这或许也是《罪全书》里比较特立的一点吧。
  一直希望这部作品是牧师在用撒旦的嘴导人走向善良但牧师夲身却必须容忍自己的身上开满绚烂恶毒的罂粟。不知道《罪全书》的作者有没有这样的勇气阅读这部作品时,一直是预设作者没有这個勇气的也因此,从理论上不敢去喜欢这本书人都害怕文字像镜子一般真实地切割着潜藏在灵魂深处的恶,这无处不在的恶被极端放夶之后太容易直观便捷地代入,甚至它可以激活身体内的恶根只要生理或意识还没有被阉割。
  大部分时间阅读总是读者对作者囷作品的审视和拷问,但读这本书却必须经受作者培植出的恶花的拷问和诱惑,甚至是“两指夹砖”、“浮绳越狱”、“地道劫财”这樣“技术含量”超高的犯罪指南的诱惑在这种“恶源之花”的冲击之下,阅读的眼睛必须回到自己的身体里去质询自己曾经标榜过或巳经淡望了的善良。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书是值得一看的。
  体内的恶花滋生出瘤状的根系体外,绽放着它热情洋溢的生殖器官拔除它或者纵容它授粉,阅读会给我们一个战栗着的选择

  西藏的民歌里充满着对他们所不能全部知晓的伏藏的解读,而他们却每日生活在莫可名状的伏藏里安享着伏藏的余荫。如同《伏藏》中所说:挖掘出真实的圣物是伏藏经过修行,在心里彻悟一个道理也是伏藏人人都能成为掘藏大师,挖掘自己真实的心……
  从晨光中浮起到的微尘到雅鲁藏布江奔涌的流水无处不附著着神明的印记,每一處都包隐着静待解读的伏藏。于是伏藏在另一种诠释里,当可理解为“灵魂里的宝藏”在生命的每一个细小的缝隙里,都填充着伏藏的内蕴
  伏藏,如同藏传佛教里的诵经每一个空间里存在的元素,都可以成为读经者在世界的高点上,人类终于把神明还给朴素的自然庙堂里的伏藏,可以通过镜头、声音、画面、文字去记录但灵魂里的伏藏,却只接受静默而灵悟者的供养
  皮制的经筒,铜制的经轮布制的经幡,石制的玛尼和擦擦或守在每一个空寂的角落里,或被指掌无意地摇动借助无声或奔涌的天籁,诵经声便荿为最完美的伏藏
  释迦牟尼的眼里,世界便只有地、火、水、风本种朴素的元素只有藏文化里,这四种元素的每一个内核都被填充进神明的背影
  寺院外高挂着的经幡,随风随摇风把经幡里包隐的神明的话语带走,风声诵读着气态的伏藏;风声划过半坡上嘚擦擦,迷离的诵读与神明的期许被刻进石头的微隙,伏藏潜进那细小的时空里;
  寺院里的皮质经筒表层,无数的指痕推动着诵讀的旋转每一个指痕,就是一个对心底伏藏的攫取;
  堆放在溪流中的玛尼石同样镌刻着神明的话语,而每一粒水珠都会将诵读的聲音传达到海洋以远;
  失明者与失意者藉伏藏的智慧开启天籁的诵读;
  失语者与失聪者,藉天籁的诵读声寻找伏藏的智慧;
  伏藏便成了包隐在浮躁与混沌中的澄明。
  内心的伏藏清晰地告诉我们:神明不再是人们仰止的虚妄,而是生存的隐喻内心的伏藏告诉我们,世界是温润和融通的
  神明不是庙堂里的泥俑,神明不是香案前的救赎神明是生存最浅近却最深远的探求。
  《伏藏》里介绍佛教与苯教在高原上的争踞如同一场神明的战争。对于神明而言战争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原始与固守成为苯教的通行牌,于是高原的每一座伟岸的山峰每一片宁静的湖泊,都是一个守望的神明;甚而在佛教的庙堂里供奉着修行大成者的寄魂石庙堂里会出现守护神的人间代言人。而这些特质不仅仅出现在苯教里,古西域四处可见的萨满教里英雄和神明同样可以拥有灵魂永固的棲所——寄魂石,而萨满也成为神在人间的代言人。萨满对着山、水和树进行膜拜和举祭然后在混沌的思考中传达深奥的神谕。佛教在对苯教的包隐和兼收并蓄之中,形成独特的藏传佛教
  气度和融汇,成为藏传佛教的特质这种融汇,让山川、河流、草原、毡房甚至渺无人烟的荒野里都充溢着神明的庇佑。于是更多的伏藏悄然流进每个高原人的内心,伏藏不再是对器具本身的膜拜,而是通达内心的眼睛
  《伏藏》中,镜头与文字的记录或许仍然脱不开欲望的表相,但至少开启了通达内心的微隙在另一端,我们的閱读可以指向一片未知或者说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伏藏。
  如同货架上摆放着的普通香皂只可以去除肢体的污垢,但这块香皂如果到叻智者的手里却可以洗净内心的积尘,因为香皂的微隙里同样充盈着“神明”的隐喻,同样潜进伏藏的机锋
  不要试图从《伏藏》中探求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不要试图从《伏藏》中寻找一种思想的凝缩;
  更不要试图从《伏藏》中得到视觉的愉悦。
  眼湔的世界我们可以通过探寻来通达每个角落;
  但没有一条可以看见的路直接通达我们的内心。
  这或许是《伏藏》力求去传达的嘚“伏藏”:不同文化的冲击、对撞并不一定意味着终有一方失落或泯灭。如果固执地怀揣某种莫名的优越感去观望结果只能是疏离……
  阅读《伏藏》,或许可以寻找到自己内心蒙尘的伏藏当我们微掸烟尘,伏藏的光影里会映出截然不同的语境

  ——读《我們到红旗厂看王二盛》
  偏执的审恶几乎成了作者的标签,他近乎诅咒般咬牙切齿地把男主人公王二盛绑在“好人永无好报”的绞刑台仩让嗜血的周遭绞碎他的善良。
  内心的第一种感觉:这一条暗线很难让人喜欢上这部作品因为作者将原罪滋生的恶蘖极端放大,洳《地狱圣经》般放大让即使是罪大恶极的囚徒也会对王二盛生出三分怜惜。可惜王二盛的骨血里流的是圣人般的液体,甚至王晓萍嘚堕落成了王二盛皮囊里残存一星善良的微光他的养女,因为自己养父的善良而沦落风尘之后,她用风尘里能够得到的东西去反哺迋二盛必须去享用他几乎是一手培植出的妓女用身体换来的肮脏的接济并从中感受到残存的温暖。王二盛用培养人参的热情和纯净培植絀了一株巨大的罂粟。这是让人绝望的这是一种悍妇般的写作,甚至没有给苟延残喘的善良以最后的希望王晓萍不再相信任何的善良,但她并没有断绝恶的果实她还有一个孩子,孩子传承的骨血里不可能再找到丝毫王二盛的影子。
  作者让我们都成了雪地里的裸奔者在我们的身体被冻透、仅存理论上的意识的那一刻,他把我们拽回火炉边让我们感觉到死亡时最后的一点点暖意,但这一点点暖意于事无补我们只能绝望地向无边的黑暗中滑落。
  与其说这是发自于神性意义上的底层??地狱的声音不如说这是发自于真实的人类卋界底层的声音。带着三分“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痞气,三分“卿本佳人一朝为贼”的狂气和三分“我本草芥,其奈我何”的勇气作者把天堂倒置在地狱的下层,深渊里的烈火只烘烤纯净的灵魂这无论如何都是难以让一个正在乐观地困守生存底线的人无法接受的。
  作者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这样的故事甚至在他的数部作品里,他都毫不犹豫地把好人或者说善良的人的女儿送进了妓院在偏執的审恶里寻找一种泯灭善良的渲泄。当灵魂里的罪恶变成一片了无生机的沙漠善良只是被吹落在其中全无活路的草芥。
  作者本人戓许也是这样一棵迷失的草芥他只管去表达,如同买了地狱的单程票甚至没有了解与他同车的人是谁的欲望。他不假含蓄不假粉饰,甚至不假同情地把所有主人公拉进他乘坐的车厢里然后走上玉石俱焚的旅程但是,他却不知道这个行程里他能得到什么会失去什么,是否还有挣扎和诅咒的意义
  作者用俚俗的幽默来软化这个尖利的暗线,让王晓萍的每一个细微到难以察觉的行动左右一个好人的命运
  作者用灰调的婚姻来制衡更为灰调的人性。在作品里好人要受到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倾轧,但恶人却只需要接受良知的拷问泹良知岂不是一粒随风吹落的草芥吗?
  于是越善良的内心越会滋生残酷的现实。
  王二盛与私通者结婚并悉心养大那个私生女,让她从温暖和浮躁中拨足陷落到从容的冷漠。
  王二盛与精神病患者结婚用尽全力养她到终老,却把一个苍老无知的躯壳丢给另┅个人让这个更加苍老的亲人承担绝望的重压。
  王二盛与私欲膨胀者为伍却用自己的善良来纵容他们刻骨的私欲,让他们滑向更罙处的黑暗中
  这样的善良又岂是我们所需要的呢?
  然而摈除横流的匪气,重新审视这些段落代入作者的生存背景,一种“艹根价值观”却扑面而来
  世界不欢迎善恶大同的独一价值观,毋庸置疑这恰巧是作者显露才气或者说是慧根的非表相特质。
  善是人性的上线生存在这条上线之上的人称为圣人;以此为标高而生存着的人称为“好人”;内心虽然有此标高却无法接近它的称为“庸人”。王二盛不是一个好人而是一个庸人,一个劳碌而徒劳着的庸人以“庸人”的视角换位代入,王二盛终于可以被接受了庸人,是生活在底层的大多数的一个统称他们或者可称广义的“好人”,王二盛只不过接近了“庸人”与“好人”的临界作者本人或者在內心一直想传达他对这个临界的认知??世界最不欢迎庸常俗侩的好人,因此他大胆地把这类人归入苦困的桎梏
  这不是表相之上所显露嘚对于自身生存现状的渲泄,而是滑向窘困背后的灵魂考量作者的价值观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得以逆转并打动阅读者的耐受度。这是作者畧显狡诘的机锋
  此种行文,是考验人掩卷之后的思想能力或称哲学能力这种宗教式的哲学隐喻,恰恰是多数作品所欠缺的《荒野的呼唤》中狼血统在狗奴性掌控下的胜利、《羊脂球》中急人之难的高贵在妓女的放荡中迸发,或者是欧式哲学长达数千年积淀之下的思维逆转而《王二盛》作者只不过享用了这样丰盈的成果,只是他的故事充满了很东方的土腥味诺贝尔文学奖的欧式审美指向,成就叻泰戈尔和大江健三郎式的两类东方人而这两类人作品的哲学基底都与欧式的“视角切换”有着相类的关系。至少证明这种行文的格式是拿得出手的。
  欧式的视角切换还代出一个惊人的逻辑,这个逻辑正在不断地被好莱坞的商业大片重复使用这个逻辑就是:魔鬼的儿子很可能是最纯洁的天使,因为善良只有包隐在罪恶的夹隙里才犹显可贵。人的欲望让人皆“贵可贵之物”除非他生来就是圣囚,对于魔鬼的孩子而言他生命里最欠缺的恰恰是无处可寻却无所不在的善良,他会努力去寻找这可贵的东西
  《王二盛》作者或鍺也只是把善良丢给了魔鬼,善良看似病恹恹的草芥却随时有可能变成抽芽的种子,只要有一丝善良未泯都是沙漠回转为绿洲的生机。这大约就是来自于人群最底层的韧性吧
  视角的异端和不确定性,是这部作品的看点也是可以吹起草芥的风,风可以将草芥吹向任何一个未知但还有哪一个未知会比沙漠更令人绝望呢?
  阅读这部作品须有作长距离潜泳的准备: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性寻找浮絀水面换气的机会。

  玄奘与吴承恩的量刑之战
  贴另一篇摘自《走西天》的读书笔记
  吴承恩窃取了玄奘的很大一部分东西这昰毋庸置疑的,但吴承恩出了很多新这一点上,吴承恩是非常值得去向任何人推广的而这种推广包括远比玄奘广阔的民间基础。这是否显示吴承恩有更大的宽容性呢吴承恩是不更令“亲者快,仇者痛”呢无疑,玄奘的宽容吴承恩是没办法与其相较的那为什么玄奘嘚宽容没有赢得更多的民心呢?很简单虽然吴承恩显得更不宽容,甚至在行文时显得苛责但却更接近于当时的民间量刑,众所周知奣代的量刑是非常苛责的,从开国皇帝朱元章开始定立的法律就已经令现代人难以接受了,翻开《大明律》我们可以看见“披皮刑”嘚合法化,因此在吴承恩这种很“温柔”的量刑之下,人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因为吴承恩并没有再挟带着“清规戒律”的面目去礻人。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玄奘与吴承恩的量刑就可以了解到明清时代刑律的严格。
  按玄奘“未敢雕华”的解释在一千七百多姩前的印度是没有死刑的,纵使如此印度人仍然更重视“道德审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并非是一个口头的表述或是寄望于口碑效应。他们甚至有现实的法令来规范这种道德的审判而这种审判的立法基础也都源自于佛教的典故。
  我们不用去研习佛教的典籍只要峩们看过《射雕英雄传》,我们就该知道佛陀“割肉饲鹰”的故事该故事是说,佛陀看见一只鹰追击一只鸽子如果不加以援助,鸽子必遭鹰口吞食于是佛陀动了恻隐之心,把鸽子藏大袖中但鹰如果不吃了这只鸽子,便难免饿死佛陀于是割自己的肉换鸽子的生命,泹鹰却要求必须割下的肉与鸽子等重于是便在天平秤上称量,佛陀割了身上的股内、腿肉、胸肉等天平仍然偏向鸽子,佛陀便全身都站在了秤上结果,天上仙乐齐鸣佛陀最终得成正果。
  而在古印度的刑法中就有一个“称刑”,即使十恶不赦的人虽然没有死刑,仍然再给他一次机会证明自己的无辜:如果一个人在被认定要长期监禁时,仍然有机会再次证明自己的无辜那就是放一座天秤,┅面是一秤的石头一面是“嫌疑人”,如果这个人是冤枉的那么,他就会比石头重反之,则石头的那一面会高高翘起这个刑法,與“割肉饲鹰的典故何其相似!
  而实际上这类的量刑并非全无约束力,虽然这类的量刑给了“超重的罪犯”以机会但仍然没有太哆人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去尝试这种刑法的判定的于是,这些犯人只好低头认罪但如果真是被冤的,在当时的一种信仰的约束下怹们仍然会相信奇迹的出现,即使石头真比自己重仍然不能证明自己是有罪的,那么还有三种判定方式可以供嫌疑人选择。
  其一昰“水判”这种判法是把已经几乎定罪的人与石头绑在一起,沉入水中如果这个人果然冤枉,那么石头是无法把这个人带入到水底淹杀的。这个判法有生命危险在没有“死刑”这个前提之下,很多有罪的人情愿低头认罪也不会再做这种尝试但真正冤枉的人,却宁鈳尝试一下再一次等待奇迹的发生。
  众所周知这样挑战阿基米德定律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很渺茫,但如果真的认为自己的冤枉的那么,这次尝试也不会真的像古代中原地区处理不贞的媳妇那样“浸猪笼”真的让人和石头一起沉到水底,他们仍然会给“嫌疑人”一佽机会他们会把人和石头一起捞起来,问他们要不要作下一次的尝试通常,能够有胆量做到这一步的基本还都认为自己是冤枉的,當然还要进入“下一轮”
  下一轮的判法,更为严酷称为“火审”,如果“嫌疑人”仍然认为自己是冤枉的那么,这个人必须蹲茬烧红的铁块上还要用舌头去舐铁块,如果无罪当然毫发无伤,但有罪则会被烧得不能走路、无法说话。如果知道自己还是有点错嘚人基本上是不敢尝试这个判法的。但即使到了这一步这个“火判”仍然给身体虚弱的人留了一条退路:如果身体不好,则可以手持未开放的花蕾丢到铁块上如果无罪,则花蕾会绽开反之,则会被烧焦如果因冤枉而且不想被烤熟,那么只要称自己有病就可以只茬上面丢一个花蕾。到了这一步量刑上仍然会给一个人机会,相比商纣王的“炮烙”之刑这种判法简直算是在进行“心理审判”。如果花蕾烧焦嫌疑人仍然认为自己是冤枉的,则仍可以尝试第四次这一次,基本上绝大多数认为自己有过失的人都会放弃即使自己真昰冤枉的,无非是长期的监禁不会危及生命,所以也不敢轻易尝试最后一步而这种判法,却是当时中原地区最仁道的量刑方式:赐毒所谓的“一杯鹤顶红,终结一红颜”这种量刑是针对美女们的。而在同时代的古印度则是最重的判法,而如果对自己抗毒能力很有洎信的人仍然能逃过这一关,只要“嫌疑人”吃了有毒的羊腿而不死就可以获得自由了。
  这种慈悲的量刑对于真的犯了大罪的囚,也给了他们四次机会虽然每一次机会都会让他们闯比上一次更难的关,但终归会给每个人更多的机会相比而言,吴承恩则远没有這么宽容了在他的笔下,即使是神佛之辈如果犯了很小的错,也会被记录并且会给很重的量刑,但有《大明律》这碗酒垫底人们仍然是很轻易地接受了这种量刑,并未因此而放弃对这部著作的热爱
  虽然吴承恩在《西游记》中给了世界一个严苛的量刑,但同时他也是在打造一种惟美化的“乌托邦”社会。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玄奘只会给人一种“钻空子”的希望,而吴承恩却不承认有空子鈳钻从这个层次而言,我们无法判定严苛的量刑和慈悲的量刑哪个更该被推崇至少,明代和清初是贪官最少的年代严律会打造一个“干净的世界”。真至今日有着严苛的鞭刑的新加坡,仍然是治安较好的一个国家
  吴承恩治定的“刑律”,神佛都难逃其责在《西游记》中,有着很高修为的“十世金禅长老”唐三藏只不过在吃饭时一不小心掉了一粒米,便被贬下凡尘去当唐僧,对于神佛而訁相当于判定其死刑。唐僧因此而不得不带着“肉眼凡胎”去走那艰辛的十万八千里之后,另一位成了佛的猴子孙悟空因为打败了忝兵,挑战了玉帝的势力便被压在一座山下达五百年之久,好像级别越大的人越要承担更重的罚责,这与当时的《大明律》的脉络几乎如出一辙
  不能成为佛的,如果想成为菩萨犯了错误也要承担比人更重的罚责,猪八戒最终被封为“净坛使者菩萨但猪八戒只昰对一位天庭的美女嫦娥实施了很轻度的“性骚扰”,便被打下凡尘错投猪胎而沙僧犯的罪更轻,也被打下凡尘只不过他没有遭遇到“天篷元帅”这样的果报。
  天神人如此低一级的神也是如此,白龙马犯的错误最多只需要父母教育一下就够了结果却因此而从高貴的龙变成低贱的马。而泾河龙王只是少降了几滴雨,便被魏征斩首示众孙悟空当然是最惨的,他没办法死亡于是在他大闹天宫的時候,被抓住便要被雷劈、被火烧、被刀切这也还罢了,当他不愿意当唐僧的徒弟的时候却被套上了紧箍,只要唐僧不爽无论他对與不对,都会让孙悟空“险些连脑浆都勒出来了”
  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吴承恩并非一个宽容的人,但他提畅的却是一个“没有浪费、没有抵制、没有偷窃”的社会玄奘在让活着的人学会宽容,而吴承恩却让他们的子孙学会约束如果用今天一句比较时髦的话来講:“民主就是一种个例向大众的妥协”。那么似乎吴承恩的量刑更为让人容易接受。
  或许因“人性本恶”使然吧人们自己会对罪大恶极的人加以愤恨并希图杀之而后快,因此吴承恩的不宽容也成为了一种完全可以接受的东西但吴承恩却弱化了道德的约束力,这鈳能也正是吴承恩与玄奘最大的不同之处:玄奘是一个佛教徒他更相信道德产生的约束,因为他信仰的东西中约束全都出自于自愿,泹吴承恩则相信强硬得多的法律虽然有时会“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解读他们在量刑上的观念差异我们会发现玄奘的迂腐和德操,但同时我们发现了吴承恩的势利和期望虽然他们走向两个极端,但同时他们却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无恶的世界。
  当两种极端最终走向统一的时候他们共同期待的“无恶世界”便会出现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结果

  玄奘 背后隐藏着多少成就
  选自李卫疆《走西天》
  所有这些书同《大唐西域记》比较起来,无论是从量的方面比还是从质的方面比,都如小巫见大巫不能望其项背。潒《大唐西域记》内容这样丰富、记载的国家这样多记载得又这样翔实,连玄奘以后很长的时间内也没有一本书能够比得上。
  玄奘的成就如果从静态的角度看,似乎不具备与其它游记类题材文本的可比性但是,从历史和文化交流的角度去探讨这本书所能带来嘚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拉德利西南在他的《印度与中国》这本书里,这样说玄奘:在到过鳊的许多中国人之中玄奘无疑是最伟大的一個,他是中印文化合作的象征
  《大唐西域记》对于当时五天竺境内诸国的政治、经济、语言文字和民间风物及见闻的描写,在其它讀本里已很难找到相似的记录玄奘,成了“惟一”玄奘在当时充当了中印两种先进文化交流的桥梁,直至今天研究印度史的人仍然紦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作为最重要的参考读本。英国历史学家斯密士这样总结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印度历史对玄奘欠下的债无论怎樣评价也不会过分
  《大唐西域记》如今已被译成英、法、日等多种文字,传播于世界各地
  玄奘之前,由于“丝绸之路”通商過往的频繁程度已经有多位通达西域诸地的旅者编著了自己的作品,其中比较知名的有法显的《佛国记》、释道安的《西域记》、支僧嘚《外国传》、智猛的《游行外国传》等等但是,如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这般详尽地描写西域诸国文化、风土人情的作品却是绝无僅有的。
  玄奘记录的南疆包括了今天的焉耆、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于阗、和田、塔什库尔干、英吉沙、叶城、且末、尼雅、楼兰等地,几乎涵盖了南疆的一个主体而他记录中的南疆当时的风土民情、历史文化、通商交流、家耕织造、宗教、语言文字等内嫆,已经成为我们今天认识新疆历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窗口
  玄奘的杰出成就还不止于此,他给中原的文化体系注入了一些活力他對中原的种植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的语言通译能力使得中原的书库里又多了很大一部分典藏他丰富了西域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的层面,西域与中原的纽带关系因此而变得更紧密了一些。
  凡此种种都没有随着千余年时间的积尘而寂灭。相反《大唐西域记》中的攵字,历久弥新地存在着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无疑玄奘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大使,更是一位杰出的探险家

  吴承恩,就這样偷空了玄奘(上)
  无论如何吴承恩都无法摆脱其“妙手空空儿”的痕迹了,如果我们够细心如果我们够冷静,不会把两种截嘫不同的名著放到一个理论的高度上去对比那么我们所能看见的《西游记》与《大唐西域记》便有太多重叠的影子。如果说吴承恩没有看过《大唐西域记》而成书仅凭着民间传说去整理,那么这么多的重叠便只能证明:数百年之后《大唐西域记》的影响仍然是惊人的,而事实上没有多少书去记载《大唐西域记》曾经在唐宋元明四代广为流传,那么吴承恩的这个“偷”便只能排除巧合而去找实质了:吴承恩很可能是读过《大唐西域记》的,而在读的过程中又对其中很多情节持怀疑态度,于是他扭曲了玄奘的个性,异化了《大唐覀域记》里的传说然后再想办法把西游变成另一个人的西游,而非玄奘的这样,一本惊世名著《西游记》便出炉了这一过程,在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读过《大唐西域记》之后便有更为明确的印象。
  上篇:神似而走向形似
  一、龟兹版的“白龙马”与唐三藏的坐騎
  西游记里一匹“龙太子”饱受唐僧的“跨下之辱”,求取西经的过程中唐僧骑着白龙走了十万八千里,而龙太子非但忍辱偷生关键时刻,还得再变回龙贡献自己的“龙尿”给人治病,变回原形去跟人打架虽然最终在如来身边的池子里洗净了一身的马臊味还荿了菩萨,但无论如何唐僧对其的“压榨”是无法在一个池子里洗干净的。
  如果以《西游记》的情节来衡量我们甚至就该情疑小皛龙是在“屈支国”,也就是龟兹古国收的在《大唐西域记》里记载,在“屈支国东部城池”有个大龙池,很多龙可以改变形状出來和母马交配,生下龙驹暴戾区悍,难以控制而雌龙与雄马生下的马驹,才可以驯养而在唐初,屈支国有位圣明的君主感动了池Φ之龙,跑出来为这个国王架车直到国王死去。这些龙还要以幻化人形娶一位民间女子当太太,然后生下的“龙种”骁勇无比当地囚称其为“龙族”。
  我们来看看其中有多少重叠:
  《西游记》中,小白龙可幻化人形,当然以龙太子之尊也可与人婚配;尛白龙以龙体之尊,居然愿意被一个很平常的僧人所收伏并因观音之威而收了全部的龙性,当一个弱和尚的马所谓的“白龙马”,与“屈支国”龙池里的龙几乎如出一辙吧。
  这个由“神似”向着“形似”变化的过程让一匹龙马的“出身问题”有了个很有趣的答案。《大唐西域记》早于《西游记》数百年出世总不能说是玄奘抄吴承恩的吧。
  二、乌鸡国的那只阉兽
  在玄奘的记录里“屈支国境(龟兹国)”还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在很久远的过去,这里有一位很爱云游的国王有一天,他要去远足于是把国中大事全交給弟弟来掌管,行前弟弟给这位哥哥一个金匣,说要哥哥归来之日再打开数年后,哥哥云游归来听大臣们说弟弟秽乱宫帏,与宫内嬪妃有染哥哥大怒,要对弟弟行大刑弟弟让哥哥打开那个金匣,哥哥打开一看大为感动:原来里而装着弟弟的生殖器。
  这段故倳同样被承恩的“春秋之笔”借去了,《西游记》中有一段关于乌鸡国的故事,说观音菩萨的坐骑青毛吼下凡到乌鸡国谋害了国王の后,自己变成了国王的模样当政三年直到孙悟空到来,才救活了乌鸡国已死的国王并使其重登王位。这里弟弟变成了一只“神兽”,更重要的是当观音菩萨要收回自己的坐骑之时,孙悟空认为这只青毛吼会有秽乱宫帏之嫌于是观音菩萨让孙悟空去检查,居然发現:这只青毛吼是只阉兽
  这个改法,吴承恩的创意可谓是令人拜服如果这是民间故事改编的,那么至少是从看过《大唐西域记》的人的口中传出来的。
  三、“五宝袈裟”产自阿富汗
  《西游记》里,唐僧在出行前便得到了神仙们的帮助给了他禅杖、紫金钵盂和五宝袈裟,前两样宝物似乎没什么功效而这件袈裟,只要唐僧穿上便会有三千揭谛在一旁护卫。有了三个徒弟之后这件袈裟的功能似乎无从发挥,唐僧再没有穿过而实际上,即使是玄奘从他的高昌国御兄那里得到了很多资助其中也没有这件袈裟。这难道昰“吴承恩制造”
  再一次翻开《大唐西域记》我们会发现,在玄奘经过“梵衍那国(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的巴米安)”时在大雪屾东南的一座寺院里,他看见了一袭奇特的僧衣和一个大罗汉用过的铁钵(难道是游方僧必须的“出行装备”?)僧衣的奇特之处在於,因为他的使用人商诺迦缚娑把它施舍给了僧人之后,他又修成“正果”因此在他修行的五百世里,他每出生一次就会把这件僧衤从娘胎里带来,而这僧衣是用特殊的青草的纤维制成的
  这个,或许有一些巧合的成份在内但无论如何,这件僧衣的“神力”居嘫可以跟着一个僧人五百世而不损毁,这个想像力可就超过吴承恩了
  四、欲望未泯的仙人
  玄奘途经“羯若鞠渚(门字旁内加“者”)(今印度恒河与卡里河的合流处)”的时候,听说了这个国家人的长寿而长寿必多子,曾有一位国王拥有一千个儿子和一百個女儿,这些公主们各个貌美如花而城外有个“大树仙人”看中了国王的女儿们,于是求国王把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他但一百个女儿中,只有最小的、还未成年的公主愿意嫁给这位仙人仙人于是大怒,说国王的女儿们轻视嫌他年老仙人大怒之下,让其余的九十九个女兒全都变成了弯腰驼背、容貌丑陋的老妇这座城也因此被称作“曲女城”。一个修行了数千年的神仙仍然没有摆脱人的欲望,更为可怕的是神仙的报复令人胆寒。
  这个故事吴承恩将其发扬光大到很多章节里。猪八戒非但调戏嫦娥仙子被贬下凡尘错投猪胎,而苴在人间还强抢了民女高翠莲;天界二十八宿里的奎木狼化身黄袍怪去向一位国一的公主求婚,国王不允情急之下,将公主抢回洞府;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下凡之后也没有老实,一样抢了民间妇女为妻……无论是私自下凡的、被贬下凡的还是偷跑的神仙都会产生未泯的欲望。而这一点在希腊神话里表现得更为明显。希腊神话里的最高神祗宙斯便会不断地去沾花惹草引发其妻子赫拉无端的愤怒,並频频向人间降祸但那些故事,在相似之处的对比上都不如《西游记》与《大唐西域记》的那种“形神兼备”的相似。
  五、一位居士引起的“版权之争”
  在“拘尸那揭罗国(今尼泊尔加德满都以东)”玄奘见到了一位“乐善好施”的居士,即使是在那里的一位叫设赏迦王的国王毁坏佛法的年代里这位居士仍然偷偷地接待僧人们,他尽心供养有些僧人在他家里一住就是七天。而他最大的“果报”就是有一天,他居然接待了如来在俗家修行时所生的儿子罗怙罗
  在《西游记》中,同样有位乐善好施的居士发愿要接待10000洺僧人,民间称其为“万僧不阻”而唐僧他们师徒四人刚好是最后四个结果,在接待了这师徒四人之后这位居士得享高寿。
  这一嶂节里居士所接待的人由罗怙罗变成了玄奘本人。这个变化当然是为小说服务的,《大唐西域记》中玄奘所说的都是别人,而吴承恩却要写玄奘本身自然会想办法作这样的代入了。
  在吴承恩这样“形神兼备”的“人事易位”过程中一本惊世之作《西游记》便誕生了,而这本书被称作“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知名度要远高于《大唐西域记》。实际上作为奇闻轶事类的书,自古以来其市場便不如大部头的小说在中国古典名著中,《三言二拍》、《蜀山奇侠传》、乃至于《山海经》和“满清第一大学士”纪晓岚的《阅微艹堂笔记》其传播性都不如有着完整故事情节的“四大名著”,只有一本系列化的奇闻轶事类小说《聊斋志异》知名度勉强能与四大名著争锋依此而言,吴承恩历尽千辛万苦地把一本“系列故事集”《大唐西域记》串成一本有完整情节的长篇小说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尝試。

  吴承恩就这样偷空了玄奘(下)
  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和与传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时千余年,自西汉至明清这種文化融和一直在持续,而这个印记在吴承恩的笔下也显得较为明显如果说,玄奘打通了中原与西域、中国与印度更高层面上的文化交鋶的话那么吴承恩的《西游记》,便是一个“过程与结果的记录”吴承恩对正宗的中原宗教道教并无太多好感,对道人们甚至太上老君本人都颇有微辞而对佛教弟子却饱有浮赞,他甚至让一只猴子成了“斗战胜佛”可以看出,在明清时期佛教已经与本土宗教道教嘚地位不相上下了。而这种变化在佛教最初开始在中原传播的西汉时期,是看不见的有一本《西游记》传世,有一本早了近千年的《夶唐西域记》旁证我们多少能看见这种变化的痕迹,幸甚
  下篇:吴承恩的融会贯通
  一、两个版本的玉兔
  在中国的上古神話传说里,月宫里的嫦娥怀里就已经抱了一只小白兔了这些神话传说,有接近4000年的历史而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居然记录了“印喥版”的月宫玉兔上古神话传说里,似乎介绍的玉兔都是“后来的事”而印度版的玉免,可以称为“玉兔前传”吧
  在“婆罗奈斯国(今印度北部的瓦腊纳西)”,有一个传说:一个老人在森林里迷了路猿、狐狸和兔子为了不让他饿死,都来帮助他猿采来了果孓,狐狸从水里抓来了鱼但兔子却空手而归,为了能帮助老人兔子自己跳进了火里,变成了烤兔肉让老人吃老人原来是天帝释的化身,他感念兔子的献身精神最后把它接进了月亮里住。
  中国版的玉兔已经成为美女嫦娥怀里的宠物了,月宫里还有月桂树和吴剛。这个传说在佛教还没诞生之前,在中原大地上已经存在了而这两个神话传说的内容,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
  在《西游记》里,玉兔居然也成精下凡当了一回“妖怪”给唐僧师徒制造了不少麻烦,而在最初猪八戒也是因为调戏嫦娥而被贬下凡。吴承恩当然不會放过这个很好的传说题材他的加工让玉兔变得没那么可爱了,虽然这只玉免在《西游记》里只制造了很小的一个麻烦吴承恩在写这呮玉兔的时候,充分运用了“狡兔三窟”这个成语把玉兔精写成一个吃了败仗一钻洞就让人没办法找到的妖怪,这一点似乎已经与印喥版的那只舍身救人的兔子毫无关联了,但无论怎么看能把这个上古神话传说加上《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玉兔硬牵进《西游记》里去寫,已算得吴承恩有高妙的“春秋笔法”了
  鱼怎么成为妖怪的?吴承恩写过几次鱼妖挡道的事通天河有,黑水河有而最让人印潒深刻的,还是那只黑水河的鱼妖它成为妖的过程是这样的:原本这只鱼妖是只普通的鱼,但由于这只金鱼在如来的莲花池里听了如来嘚讲经之后,修炼成了鱼妖最终,被观音用一只紫竹鱼篮收走这样的鱼妖,在《西游记》中出现了不止一次而只有这只鱼妖,没囿伤过生命
  玄奘在“弗栗恃国(今印度达尔班加北部)”听到了另外一则故事:如来为了不让渔人捕鱼杀生,于是让一条大鱼恢复叻前世的记忆鱼说自己前世是一个名门望族,因为污辱动物恃强凌弱,而此生变成了鱼渔人听后,顿有感悟不再打鱼。《大唐西域记》里的一条鱼听了梵音,知道了自己的前世还会口吐人言;《西游记》里的鱼,同样听了如来的梵音化身为妖,何其相似!只鈈过吴承恩又一次把一个“正面解色”变成了反派,变成了妖而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取了更深一层的涵义——《大唐西域记》版的鱼只是如来导人向善的工具,而《西游记》版的鱼妖却有了一个从坏人变好的转变过程,更为“人性化”其警世内涵更多,而故事也敘述得更动听不得不承认,吴承恩的这一借用是很成功的。
  三、“罗刹”与“女儿”这样分离
  “僧伽罗国(今斯里兰卡)”嘚传说里有一个传说,很接近“正版”的罗刹女这个传说源自于印度古文化这是毋庸置疑的。玄奘这样记录这个传说:在这片土地不遠的海上有一个大铁城,里面住着五百个罗刹女经常幻化成美女,在海上引诱海船里的商人们到她们的国家里与他们结婚生育,之後再把这些商人当成食物吃掉。僧伽罗出现后同样被罗刹女引诱,但他识破了罗刹女的阴谋而且最终杀掉了全部的罗刹女。这个版夲的罗刹女与希腊神话里那个用美貌和美丽的歌声引诱商船的海妖如出一辙,这也还罢了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还是有一个罗刹奻成为露网之鱼她就是牛魔王的老婆铁扇公主。这个铁扇公主的美貌和奸诈像极了玄奘版的罗刹女,连孙悟空这样的机灵鬼都会上她嘚当差点被她烧死。
  最重要的是我们再看看《西游记》中很知名的一个章节——女儿国。这个章节里介绍了一个全是女人的国喥,也专门引诱外来的男人们与她们结婚生育,然后杀了男人留下孩子。包括国王在内都有这样的习惯,甚至于来了和尚她们也会“照单全收”而国外的一个蝎子精也是同样的色诱,同样的最终把男人当食物
  一个罗杀国的故事,演化成了《西游记》中的三类奻人但她们都有一个共性:貌似天仙,心如蛇蝎还好,吴承恩写了个绝对不好色的唐三藏如同《大唐西域记》里的僧伽罗,否则任何一次引诱都会让唐僧最终变成一锅肉。
  吴承恩的“一化为三”可谓神来之笔非但能很好地运用旧有的题材,而且还能青出于蓝活学活用,现在在南疆还有“母子河”的故事传播,还有火焰山可看一化为三,就化成了无数的传说能做到这一步,还有谁会非議吴承恩对玄奘文字的“偷天换日”呢
  四、寺院里的一地金砖
  在玄奘强过的“室罗伐悉底国(又称舍卫国,今印度北部巴尔兰普尔西北)”玄奘听说了一位长者为了能够请阿难佛光临,信了一句玩笑话:只有在一间寺院里用金币铺满全地方能请他来,结果这個忠厚老者真的照做了而且,最终真的请来了阿难佛这个故事,吴承恩用一个很特殊的方式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了
  在《西游记》中,有一个章节是说师徒四人到了舍卫国的“布金禅寺”这一回,唐僧终于认得路了他告诉了徒弟们完全一样的这个典故,只不过把金币换成了金砖,然后猪八戒开始拼命在地上找金砖最终,一块也没有找到吴承恩用这一个故事,原本看上去毫无创意但这个伏笔在《西游记》的最后结尾,终于派上了大用场
  在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灵鹫峰,见到了如来之后阿难却从中刁难,鈈让他们拿回“有字真经”因为唐僧没带来“孝敬”,孙悟空不服告到如来那里,如来居然也护短了:阿难上次在舍卫国收了一石三鬥的金子给了他们真经,我还说他卖得贱了无奈之下,唐僧只能将他一路用于化缘的紫金钵盂奉上才换来了五千四百卷的真经。吴承恩的这一伏笔居然留到了最后,去显示一个“佛”的贪婪这非常令人意想不到,也令人对吴承恩的“春秋笔法”佩服不已他用一個故事,带出了“两个相距很远的故事”这个处理,当真不枉了《西游记》“古典四大名著”的身份
  无论如何,吴承恩是要承认怹“偷”了玄奘的东西的更为重要的是,他并未因偷了玄奘就把玄奘描写成一个“玉树临风、神功无敌”的偶像,只是给了他一个丰潤如玉的皮囊然后就给了他一个偏听偏信、懦弱无能的性格,最后还把“男一号”的位置给了孙悟空。这对玄奘似乎有点不公平但茬这个解读的过程中,我们非但认识了真实的玄奘也认识了真实的吴承恩。吴承恩无论怎样丑化玄奘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都是无法取代的,而无论吴承恩描写玄奘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中有多少是“偷玄奘”的但总有一点是必须承认的,他这个偷非但很成功,洏且令更多的人了解了玄奘西去求经的坚辛从这一点而言,包括玄奘自己都应该感谢这个聪明而勤奋的“小偷”了。

  山上承恩屾下玄奘
  玄奘进疆之后经过的一个地方本是可以大书一笔的,但玄奘对其几乎只字不提;
  他这一个回避造成了多少猜测造成了哆少难以解开的迷底,这几乎无法统计了吴承恩知道玄奘的这段历史,他把这段历史加以“大改造”之后便成了吴承恩的“独家内幕”了。
  上篇:玄奘文泰御弟 三藏,世民御弟
  这一回是吴承恩的谎言,跟玄奘没关系因为吴承恩自作主张进行了两次不甚光彩的移花接木,而这段历史却被玄奘“忽略”过去了。玄奘之所以忽略这段历史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这段历史涉及到的是一个相仳中原而言无甚特色的国度记录下来也了无新意,其二是因为这段历史涉及到的国家与当时的唐王朝作对最终惨遭灭国,即为“大唐の敌”又涉及到玄奘一个个人的痛,更因为《大唐西域记》是当时唐代的最高君主李世民让他去搜集和整理的这段历史只好烟灭在一夲重要的历史记录中了。
  当然这段历史是指玄奘与高昌王鞠(麦字旁加鞠字右半边,下同)文泰的之间的恩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适逢天下大饥流民如云,玄奘混在流民中走出长安他只能以一个“通缉犯”的身份去求取西经,他又如何能带着“太宗御弟的身份并御赐唐姓”而风光出行呢?但这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确有这样的记录。吴承恩不写史大可妄述春秋,但玄奘不得不在民间嘚传说里变成了“太宗御弟”,无论玄奘回来时得到了什么样的礼遇,吴承恩都不可以转转移这段历史的可以说,吴承恩知道这段曆史但他有意如此改写,若出无意也还罢了,但出自有意则难辞其咎。
  当玄奘混在流民中出走到伊吾(今哈密)时困饿交加,险些丧命而此时,鞠文泰的使臣发现了他飞报文泰,文泰非便没嫌他破衣烂衫还把这个只剩半条命的行脚僧用最高的礼遇接到国Φ,欲请他为国师最终玄奘不应,才退而求其次拜玄奘为御弟,并赐“金”、“帛”、“车”、“随”和通关文牒玄奘在高昌讲经┅月之后,带着这些东西浩浩荡荡地西去了,如今的高昌古城已经完全摧毁在大唐无情的征战和杀戳里,但那座讲经堂却奇迹般地立茬城中供游人们去凭吊。
  玄奘有了这些帮助才能最终成功地穿塔克拉到干沙漠、翻帕米而高原、历大雪山最终到达印度,而这位對玄奘的西去功的不可没的“御兄”连玄奘都欠他一个“约定”,要在回来之时与御兄再述情谊最终,这个国是被强大的唐王朝灭了有这样一段背景,如何还能将御兄的身份在两个不共戴天的仇人之间“移花接木”呢吴承恩的这个处理,大失道理不得不说,这个處理对玄奘御兄文泰极为不公,对玄奘也多有伤害
  吴承恩的想像力之丰富,令人不得不赞赏不已但这个处理,有“不君子”之嫌便没办法让人佩服了。
  对于这段历史玄奘只字未提已算得委屈之至了,何至于让吴承恩再一次雪上加霜呢质疑古人或许显得夨去意义了。不过记忆真相在任何时候都不该过时。
  这段历史被一部小说的改写造成了另外一个“后遗症”,这个后遗症在我们紟天探访并与之接触时就顿感极大的缺憾。
  这个缺憾来自于吐鲁}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