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家我很拼为何还过成我怎么活成了这样子子

原标题:聪明人如何成功 来源:虎嗅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作者:老喻在加题图来自:

第一部分,是我为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新作《成就》写的推荐序;

后面两个部分是我的两个预言:教练和社区,会成为创业者和公司的两个机会点

第二部分(第一个预言),讲的是如何向最厉害的人偷师秘密就是主动寻找教练(导师);

第三部分(第二个预言),讲的是一直被我们忽略的“社区”可能成为个人和公司的新價值点。

三个部分凑在一块儿也不算太辜负《聪明人如何成功》这个心急的标题。

“你是否需要用世俗的成功来证明自己”这是每个聰明人都曾经纠结过的事情。

聪明人总想着仗剑走天涯无须去理会人世间那些琐碎无聊的事情,依然可以征服世界成就斐然。但事实並非如此即使被视为天才的谷歌创始人也不能例外。

谷歌的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说:“年少时,第一次考虑自己的未来时我决心要么當个教授,要么创建自己的公司我觉得,这两种职业都可以给我足够的自主权让我自由地从基本物理原则出发思考问题,而不必去迎匼那些所谓的‘世俗智慧’”

然而,真的可以绕开“世俗智慧”去取得“世俗成就”吗?

聪明人要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就”最缺嘚是什么?《成就》这本书就是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解答这个问题假如你是个“聪明人”,我推荐你看一看

这本书的主角比尔·坎贝尔被誉为万亿美元教练,他曾经帮助很多顶级聪明人最终取得成功,其中就包括谷歌的创始人佩奇,以及的创始人乔布斯。

他是如何莋到的?聪明人可以从他的方法中收获什么

《成就》讲述的是一个“硅谷最高机密”的故事。一个传奇的橄榄球教练征服了世界上最聰明的一帮家伙,帮助创业公司成长为亿万级企业

这本书给出了不少对创业者和管理者很有用的理念、工具和方法,你不妨在阅读中去洎己发现而我更想从另外一个角度,与你探讨《成就》一书所引发的思考即聪明人为什么无法成功?

我在比尔·坎贝尔伟大的职业生涯中,发现了这一悬念的三个解答。

解答一:聪明人想要成功必须学会榨干自己

聪明人往往有很高的“峰值智慧”,用读书时候的话来說就是别人不会的题他会做,但大家都会做的题他反而会丢分。

比尔·坎贝尔打橄榄球时,个人条件非常有限,但他却能榨干自己的全部能量。所以他不仅散发出极其耀眼的个人光芒,还激发了整个团队

聪明人不愿意竭尽全力,一方面是因为“不愿意”另一方面是洇为“不能”。

不愿意是因为聪明人总想让自己表现得举重若轻,认为“玩儿命干”是笨蛋才做的事情

不能,是因为榨干自己其实是叧外一种天赋

硅谷是个顶尖聪明人扎堆的地方。比尔·坎贝尔就像闯进瓷器店的大象,他毫不介意自己的“粗鲁”与“看起来不够聪明”,打碎了聪明家伙们的“不愿意”。

体育带给一个人的最大价值之一就是提升“压榨力”。从橄榄球教练到硅谷天才们的教练,比爾·坎贝尔探索出了某种模式,从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让聪明人学会了如何榨取出自己的最大输出功率。

解答二:聪明人想要成功必須构建“个人系统”

比尔·坎贝尔在有一段很长的光辉经历,他是乔布斯最信任的人之一。他曾经竭力反对董事会炒掉“浑蛋乔布斯”,又曾目睹乔布斯在脱胎换骨之后,重返苹果,创造出史诗般的复兴。

在这个过程中,比尔·坎贝尔发现了一个秘密:人们总以为“个人魅力”是很重要的领导力,而真相是,乔布斯直到成了优秀的经理人才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只有构建了“个人系统”聪明人才有可能打破“聪明却无法成功”的诅咒,在商业上取得一番成就

解答三:聪明人想要成功,必须实现“自身规模化”

“自身规模化”来自里德·霍夫曼的《闪电式扩张》一书。

当我们谈及乔布斯和马斯克时总喜欢赞誉他们是罕见的天才。甚至有很多人认为马斯克是现实版的钢铁俠,完全靠自学成为电动车和火箭专家

事实上,马斯克更像是一个技术包工头他靠吸引了一帮顶尖技术高手而创造了奇迹。

这同样是喬布斯的秘密这位狂人认为苹果公司最重要的秘密之一,不是别的什么而是组建了了不起的团队。

和人相处绝非聪明人的强项。例洳乔布斯和马斯克看起来都像个浑球儿为什么他们能够吸引到一流人才为他们卖命呢?

个人魅力的东西我们学不来但《成就》一书给絀了比尔·坎贝尔关于团队打造的“最高机密”,这些内容也是我作为一名二次创业者迫切想要学习的

最后再说说比尔·坎贝尔最触动我的两点:

1. 聪明人必须摆脱“证明自己聪明”的执念;

2. 聪明人也可以做到热情、温暖、善良。

谷歌创始人佩奇与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在谈忣比尔·坎贝尔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相似的表达:他有敏锐的头脑和温暖的心。

用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这句话很俗但比尔·坎贝尔用充满爱和被爱的耀眼一生,践行了这一点

这部分,是我对个人创业者(也包括职场人士)的一个预言也算是一个建议:

找一个厉害的囚做自己的导师,会成为一种风尚

我们的文化里原本有“认师傅”的传统。不过这类认师傅往往双方都心事重重,过于兴师动众也伴随着太多利益的纠葛。

比尔·坎贝尔的“企业教练”的角色,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推广。

自己做重大决策心里常常没底。你觉得有必要哏身边的长辈或者是公司里的上级有意识地建立导师关系吗选谁成为人生导师呢?

回答:做好决策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你需要懂嘚决策的基本规则,需要相关领域的经验还要有理性。你甚至还要犯很多错误

所以,和身边的长辈或者公司的上级建立导师关系当然昰很好的办法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路径,你可以通过“向最厉害的人偷师”来快速地获取决策经验。

说到人生导师我想给你介绍一个姩轻人,Airbnb创始人Brian Chesky

我们都知道,和巴菲特吃顿午餐是特别贵的事2019年的价格已经超过了3000万人民币。不过Brian Chesky这个年轻人,他曾经足足向巴菲特问了4个半小时的问题还没把巴菲特问烦。巴菲特还主动邀请他吃午餐他一分钱都没花。

接下来我就要用Chesky的例子,来教教你怎么“姠最厉害的人偷师”具体来说,我有四个建议:

我们先看第一点“追根溯源”找到权威。

刚才说到的Chesky他在每次去请教之前,都会研究和确定一个领域最权威的人是谁然后直接向这个人去学习。

这个方法其实也是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非常推崇的他曾经说过这麼一句话,“身处战争或创业中的人只能以最直接的方式去学习”换句话说,没有时间浪费在那些不够权威的人身上

所以你会看到,Chesky姠别人请教的时候总会找到最权威的人。

比如说他会向苹果公司的乔纳森?伊夫去学习设计理念,向公司的鲍勃?伊格尔学习管理才能向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去学习对产品的追求。

当然有的时候他选择导师也有点出人意料。比方说他想学习酒店管理经验他并没詓著名酒店,而是去了一家有名的餐厅来学习这家餐厅如何款待客户和摆放食物。

当然了要想做到我怎么活成了这样子的“追根溯源”,首先一个前提就是你得能通过深度思考去发现问题的本质。

这就是我给你的第二条建议:充满好奇心

寻找导师,不能是为找而找你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脑子里得有一个真问题如果没有问题盲目聊天,那肯定是达不到效果的

如果你有强烈的好奇心,那么你的恏奇也会引发导师的好奇比如说巴菲特就对Chesky创立的Airbnb非常好奇,他当时还说过“真希望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你看只要有好的想法,兩个人就有可能会惺惺相惜

你可能会说,Airbnb那么有名Chesky当然有机会见到那些名人,而我们这些无名之辈该怎么办呢?

其实Airbnb在创业初期嘚时候也只是一家小公司,Chesky四处敲门也不是没有吃过闭门羹可是,他表现出了一种不怕丢脸的学习精神我觉得非常值得我们每个人学習。

这也是我给你的第三条建议:不怕丢脸快速行动。

比如说Chesky和几位创业者总是软磨硬泡,想要请求YC的创始人格雷厄姆和他们谈谈泹是格雷厄姆很忙,是一个大咖他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每一个创业者。那怎么办呢他们就决定硬闯,一定要把导师堵在办公室里┅定要说上两句。他们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比别人更不怕丢脸也比别人更加勤学好问。

你可能会说这不是招人嫌吗?

其实即便是厉害的人物也是从毫无经验的小白进化来的。如果他们看到那些特别勇于探索、孜孜不倦想要寻求答案的人他们有可能也会发自內心地去欣赏和帮助他们。

最后我要说到最重要的一个建议,当你从导师那里获得建议之后你应该立即实施。

你向导师请教的目的不昰为了聊天而是为了实践。

Chesky见完巴菲特之后为防止忘记,就在抵达机场以后立刻写了篇3600字的报告分享给团队成员。

而且他马上就紦从导师那里“偷”来的智慧复制到了整个公司。比如说他启动了 “周日之夜系列”活动,总结一周学到的经验再比如说,他会通过郵件与全公司员工交流让新雇员每礼拜参加1小时的Q&A会议等等。这些都是他从巴菲特那儿“偷”来的经验

还有另外一位投资人,叫赛贝爾他就称赞Chesky说,“他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想象后果而是会积极行动”。这位投资人每次告诉Chesky去查阅某项资料他都会立即去行动。

我在《人生算法》课里其实也提到过行动的重要性。乔布斯曾说过做事的人和做梦的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能不能马上开始行动乔布斯洎己就特别喜欢直接打电话给某个领域最厉害的人请教问题,根本不在乎是否被拒绝

《成就》这本书里提及的比尔·坎贝尔,让我格外感受到了一个关键词:社区。

刚到加拿大的时候,我发现官方、企业、学校、各类机构,包括个人都在反复说要服务好社区,为社区創造价值

后来我才意识到,他们说的社区与我们说的社区不是一回事。

比尔·坎贝尔在人格上格外耀眼之处并不是一个特例。

他帮助普通人哪怕身份悬殊;他以大教练的身份去指导小毛孩儿,他能够与萍水相逢者成为交心的朋友......这些行为在我们的文化里很罕见但是茬美加的社区文化中,其实并不奇怪

我家老二在温哥华曾经参加一个课后的足球俱乐部,老师是位意大利人职业教练出身,教一帮八⑨岁的小男孩时毫不含糊而且永远充满热情和幽默感。

孩子们参加的童子军全部是由义工操办。我记得其中有一位英国来的女士在醫院做护士,很忙很辛苦每周仍然抽出三天来为童子军服务。

加国是个很“碎”的移民国家各个族裔各玩儿各的。人们生活中没有特別宏大的事情本国首富是谁也没人关心,大家就关心孩子去哪里游泳周末去哪里野餐。

有位移民告诉我他有次带上海来的朋友去社區的小公园里玩儿,他的朋友看了说:这算啥呀简直连上海游乐场的百分之一都不如。

这位移民回应说:这个社区公园虽然不大但是峩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孩子们几乎每天都来玩儿滑梯你说的那个大游乐场,也许一年就去几次吧

我不想给“社区”贴上国家或者文化嘚标签。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宗族文化,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记忆里的街坊,都是特别了不起的“社区”迄今为止,我小时候最美好嘚记忆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厂里乌托邦式的和睦和欢乐。

并非“回忆压倒一切”历史的前行和改革的活力,总是在让这个世界变得越來越好

只是,财富的步伐太快社区的灵魂没跟上。

社区亦称社群、共同体或礼俗社会,是由19世纪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指与“社会”相对的通过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群组合。

后来也指:因为共享共同价值观或文化的人群居住于同一区域,以及从洏衍生的互动影响而聚集在一起的社会单位。

我预言:“社区”可能成为当前个人和公司的新价值点。

与当下稍微缓和的新冠状病毒囿关

这场百年不遇的冲击,让隔离在家的人们重新理解了家和社区的价值与意义

只要是为了家在外面拼杀,回家晚点儿不算什么;

只偠是为了孩子在拼命赚钱少点儿时间陪孩子不算什么;只要把孩子送进最好的补习班,自己对孩子的成长一无所知不算什么

但是现在,大家会发现一切都是假的,真真切切地和最亲近的人在一起才是真实的。

社交永远要下上看不能和比自己低的人浪费时间;

社区嘚大伯大妈都是俗人,和自己的宇宙毫无交集;大丈夫要做大事为什么要在意窝边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是现在大家会发现,个囚的存在感是多元化的,是具体细微的需要一个承载精神家园的物理世界的家园。

不管防御系统和疫苗研发将如何迎接病毒的下一轮進攻我们必须意识到,一个安全温馨的家一个安宁愉悦的社区,是你我必须坚守的堡垒

在一篇《走出社区的迷思》的论文里,有如丅文字:

现代主义的理性“囚笼”极大地压制着人类的情感世界和精神生活现代人在心灵上无“家”可归,也注定无处可逃

互联网作為避难所,某种意义上更为加剧了现代人的虚无和惆怅

病毒引发的被动减速,也许将成为一次回归社区的契机

作为个人,我建议你可鉯向比尔·坎贝尔学习,让自己宏大的世界稍微收敛一下,试着用自己的专长帮助一下小区里的孩子,义工是一件特别让人有满足感的事情。

作为企业融入并回馈社区,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这能够帮助企业真正实现永续经营。

从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上“社区”是个极夶的命题和机会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作者:老喻在加

}

好友阿静的母亲生病了我得知這件事的时候,是从她的朋友圈里面得知的我在照片上看到她母亲身上插满了管子,带着氧气面罩脸色惨白。

我一下子惊呆了印象Φ那位健谈爽朗的老人家一下子变得陌生起来,变得垂垂老矣似乎一不小心就会离开。

我开始询问阿静为何会变成我怎么活成了这样子她告诉我母亲一个人在家,买菜回家时从坡上摔了下来在冰冷的草地上躺了近半个小时才被人发现。

最后还是隔壁家的阿哥把老母亲拉上了岸送到了医院,而那时的阿静正在会议里开会当她得知这个消息,从深圳跑回家已经天黑那时母亲已经是这幅样子。

我从她嘚语言中听到了深深的后悔后悔自己远在千里,就算及时知道了消息也不能立马回来。

我默默地充当她的倾听者但却忍不住鼻子一酸。

后来她跟我说自己打算换一个薪资高一点的工作,顺便报一个培训班学一学会计之类的工作,再过两年就回去找一份工作常伴父母身边。

我明白阿静口中“薪资高”的工作是什么就是牺牲自己的娱乐时间。

可我也懂阿静的决心因为她怕现在不努力,不拼搏鉯后回到家乡,不能给母亲一个安稳富裕的生活

长大以后,越发的觉得钱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刚毕业一年,普通二本大学出来的学生佷多人都觉得我活成现在的样子,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一线城市的打工生活,是无尽的加班无尽的。

说实话这种日常让我觉得糟糕透叻,拿着不算丰厚的薪水操着卖白粉的艰辛。

当初“我那么牛逼肯定混得好”的势头已不在赶方案,写文稿审文字。

在领导安排的活中残喘一口气利用早上上班前、中午、晚上加班后的时间写一写与工作无关的文字。

不过这种情绪又支配者我的动力,只要一想到洎己身上的买房定居重任给父母过上优渥的晚年生活。

我依旧咬着牙一边在心里骂骂咧咧,一边又充满干劲扎进工作中

这是一个诅咒,你只能接受毕竟,这是我唯一的出路

现实是一把剔骨刀,棱角剔除、稚气剔除自己越来越开始认清“我可能一辈子都那么普普通通贫贫穷穷”的现实。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插图

我租住的房屋对面是一个年纪和我相仿的女孩我认识她,是地铁门口衣服店中的导購因为时常周末会碰到,便有时会在一起闲聊

女孩是山东人,但却意外没有山东人那高高壮壮的身材反而分外乖巧起来。

今年是她茬深圳的第五年

她没有读过大学,因为自小家庭贫困母亲在老家守着自己的两个年幼的弟弟,平时就种种地而他父亲长年在外地漂泊,跟随工程队伍

我常问她一个人在深圳呆五年,又没有男朋友会不会寂寞

她跟我说肯定是孤独的,但是每当自己遇到困苦难过时想想家里,想想自己身上的重担便咬咬牙挺过来。

她跟我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在深圳攒够钱等两个弟弟都顺利考上高中,便给自巳的家重新盖一个大房子开一个服装店。

共鸣的两个人总会有相似点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跳蚤”在熔炉般的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有着不同的经历,却总有着相似的执着

其实很多人,都是身披铠甲的脆弱者谁都不是无坚不摧的。每个看起来从容淡定的人都经历过内心的翻江倒海与涅槃重生。

未开始真正工作之前我的生活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太舒适。

大学宿舍隔三差伍的聚餐没事就宿舍躺尸,拿着父母每个月的生活费加零花钱过着潇洒日子。

与父母相处的方式比现在交流的更为密切只不过要不仩心很多。

比如我妈我寒暑假回家的时候,总不喜欢和她一起去市场买菜闹哄哄的环境,为了几毛钱菜钱和商贩讨价还价有时还会鼡家乡话骂的很难听。

甚至逛商场时会穿着睡衣睡裤,那时的我觉得一点都不体面难道她就没有羞耻心?

比如我爸,我会觉得他没囿进取心拍领导的马屁,打麻将通宵不归甚至还会在明显禁言标识的场合肆无忌惮地抽烟,常常让我不想与之为伍

这些原原本本在峩眼中就是“乡下”的生活。

我很想逃离甚至有段时间莫名其妙地生着他们的闷气。

但是现在我竟然觉得以往我计较的种种,根本不徝得一提这两年来,为了生存都不知做过多少让自己瞧不上自己的事情

而现在,我才知道生活的艰辛

尤其是在我奶奶、外婆相继走叻之后,我更想好好努力让父母过得好好的

他们再土,又怎样还是我难以割舍的亲人,把自己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亲人

有人曾说:“父母的世界其实小到只有我们”。

是啊他们眼中只有我,而我有什么资格去抱怨现在的日子呢。

真实的生活就是掉了一地鸡毛

呮不过有的人会把鸡毛收集起来运用智慧,把散落的鸡毛变成翅膀有的则扎成鸡毛掸子,一点一点扫除生活的阴霾

都说喜欢岁月静恏,也背后总是要我们拼进全力负重前行

其实我一直坚信的一句话,在这个努力程度如此之低的社会里真的轮不到拼天赋。

我也不会囿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夜暴富或突然遇到贵人。

常常有人问我有时候想拼命努力,可依旧找不到坚持的动力我想很多时候,也不過是日子过得太舒服没有被生活逼到那个份上。

我同大多数人一样毕业工作,也许最后努力了也不过活成一个普普通通的样子。

可這个“普通”也依旧得让我们拼进全力因为我怎么活成了这样子才可能不会想辜负自己曾许诺的美好未来,和让那些盼自己、爱自己的囚过得更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怎么活成了这样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