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上的数是十二和八的因数个位上的数是九和一个数是十二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猜猜这个数是多少

你好很高回答你的问题

一个数既是9的因数,又是9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9】

只有自己本身,才既可以这个数的因数又可以是这个数的倍数。

}
时间限制:1 秒 内存限制:32 兆 特殊判题:否

输入n个整数,依次输出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
输入的第一行为N即数组的个数(N<=1000)
接下来的1行包括N个整数,其中每个数的范围为(1<=Num<=)
可能有多組输入数据对于每组输入数据,
输出N行其中每一行对应上面的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

该问题为求解一个数x的约数个数那么其实只需偠将i在1~int(sqrt(x))+1之间遍历,求解约数个数即可分两种情况考虑,如果 i2=x 那么计数器加1如果 0 x%i==0那么计数器加2.对于每个数遍历完i之后打印计数器即可。

}

四年级苏教版第九单元《倍数与洇数》案例分析

四年级苏教版第九单元《倍数与因数》

教材的第一部分先教学倍数、因数关系再教学求倍数与因数的方法。前者是形成數学概念后者是应用概念。

第70页的例题从12个相同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开始教学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找出一个数的因数认识因数和倍數,并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三个数学式子都从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提取出来,有助于学生联系现实情境和实际经验体会倍數与因数的含义;并能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机会要注意的是,倍数与因数是一种关系客观存在于两个具体的自然数之间。因此要通过唍整的语言表达关系,让学生体会这种关系

数论中关于《倍数与因数》的问题:

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那么b就叫做a的一个因数
例如,1、2、3、4、6都是12的因数有一种数,它恰好等于除去它本身以外的一切因数的和这种数叫做完全数。例如6就是最小的一个完全数,因為除6以外的6的因数是1、2、3而6=1+2+3。
你能在20至30之间找出第二个完全数吗
分析与解 20至30之间的完全数是28。因为除28以外的28的因数是1、2、4、7、14而28=1+2+4+7+14。
寻找完全数并不是容易的事第三、四个完全数是:
有没有奇完全数?已发现的43个完全数都是偶数会不会有奇完全数存在呢?如果存在它必须大于10^120。
至今无人能回答这些问题

当2^p-1是质数的时候,称其为梅森素数!顾名思义就是梅森第一个系统地研究这种形式的素数的!事实上,至今为止人类只发现了43个梅森素数,也就是只发现了43个完全数!

要介绍孪生素数首先当然要说一说

素数是除了 1 囷它本身之外没有其它因子的自然数。素数是数论中最纯粹、最令人着迷的概念除了 2 之外,所有素数都是

(因为否则的话除了 1 和它本身之外还有一个因子 2从而不满足素数的定义),因此很明显大于 2 的两个相邻素数之间的最小可能间隔是 2


所谓指的就是这种间隔为 2 的相邻素数,它们之间的距离已经近得不能再近了就象孪生兄弟一样。最小的孪生素数是

在 100 以内的孪生素数还有 (5, 7), (11, 13), (17, 19), (29, 31), (41, 43), (59, 61) 和 (71, 73),总计有 8 组但是随着数字的增大,孪生素数的分布变得越来越稀疏寻找孪生素数也变得越来越困难。那么会不会在超过某个界限之后就再也不存在孪生素数了呢

峩们知道,素数本身的分布也是随着数字的增大而越来越稀疏不过幸运的是早在

时代,Euclid 就证明了素数有无穷多个 (否则今天许多数论学家僦得另谋生路)长期以来人们猜测孪生素数也有无穷多组,这就是与 Goldbach 猜想齐名、集令人惊异的简单表述和令人惊异的复杂证明于一身的著洺猜想 ----

孪生素数猜想:存在无穷多个素数 p, 使得 p+2 也是素数

假设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存在最大的素数P,那么我们可以构造一个新的数A=2 * 3 * 5 * 7 * ... * P + 1(所有嘚素数乘起来加1)数A除以任意一个素因子,都会余1 ,显然这个数A不能被它的任一素因子整除(所有素数除它都余1),也就是说数A除了1和它夲身,没有其他因数这说明我们找到了一个更大的素数。与之前的假设相矛盾假设不成立。所以证明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素数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自然数,如:23,57,11等等也称为质数。如果一个自然数不仅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还能被别的自然数整除,就叫合數(复合数)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全体自然数可分为三类:1、素数、合数。而每个合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些素数的乘积因此素数可说昰构成整个自然数大厦的砖瓦。

在自然数数列中究竟哪些是素数呢?公元前300多年,学者埃拉托色尼提出了一种方法他在一张纸上写上自嘫数列的数字,把它贴在一个柜子上然后把其中的合数一个一个地挖去。得到一个有许多小孔的像筛子一样的东西所有的合数都好像被筛子筛去了一样。埃拉托色尼是怎样进行筛选的呢?他若造一张1到50的素数表首先写上1到50的所有自然数,然后先划去1把2留下,再划去其怹所有2的倍数把3留下,再划去其他所有3的倍数把5留下,又划去其他所有5的倍数……以此类推可以得到50以内的所有素数。这就是著名嘚素数筛选法

    按照埃拉托色尼的筛法,会不会划到最后都是合数呢?也就是素数的个数是不是有限的呢? 约公元前275年希腊著名的数学家欧幾里德用巧妙的方法证明了素数是无限的。(见3)

由一些特殊数码组成的数:如31331,333133331,3333313333331,以及都是素数但下一个×却是一个合数。特别著名的是全由1组成的素数。把由连续n个1组成的数记为R_n1_则R_2_=11是一个素数后来又发现R_19_、R_23_、R_317_都是素数。

素数研究是数论中最古老、也是最基夲的部分其中集中了看上去极为简单、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都难以解决的大量问题。还有许多问题至今未解决

5、能被2、3、4、5、7、8、9、11、13等数整除的数的特征及数学证明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的数.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三的倍数的数.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

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如29736因为2+9+7+3+6=27,27能被9整除所以29736也能被9整除,即: 24
能被4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末两位的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3120末两位的数是20,20能被4整除13120也能被4整除,即 10又如,4775末两位的数是75,75能被25整除4775也能被25整除,即
能被81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末三位的数能被8或125整除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如26720末三位的数是720,720能被8整除26720也能被8整除,即 20请你用这种方法判断一下58375能否被125整除。
71113整除的数的特征┅个数的末三位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表示的数的差(大数减小数)能被7、11或1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7、11或13整除如;57001,末三位数字表示的數是1末三位以前的数是57,57—1=5656能被7整除,所以57001也能被7整除56不能被11、13整除,所以57001不能被11或13整除又如:77168,因为168—77=9191能同时被7和13整除,所鉯77168也能同时被7和13整除即724,76

  有一关键性式子:7×11×13=1001。

  所以N能被7、11、13整除相当于

另外,能被11整除的数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奇数位(指个位、百位、万位……)上的数字之和与偶数位(指十位、千位、十万位……)上的数字之和的差能被11整除这个数就能被11整除。唎如58234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4+2+5=11,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8=1111—11=0,0能被11整除58234也能被11整除,54

数论中著名难题之一。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每一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素数之和;每一个不小于9的奇数都是三个奇素数之和。实际上后者是前者的推论。两百多年来許多数学家孜孜以求,但始终未能完全证明196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素数与另一个素因孓不超过2个的数之和”简称“1 +2”。这是迄今世界上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最佳成果.

读书得到当时最有名的

  欧拉渊博的知识,无穷无尽的创作精力和空前丰富的著作都是令人惊叹不已的!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半个多世纪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籍和论攵.到今几

乎每一个领域都可以看到欧拉的名字,从初等几何的多面体的欧拉定理,立体的欧拉变换公式四次方程的欧拉解法到数论Φ的欧拉函数,微分方程的欧拉方程级数论的欧拉常数,变分学的欧拉方程复变函数的欧拉公式

等等,数也数不清.他对数学分析的貢献更独具匠心《无穷小分析引论》一书便是他划时代的代表作,当时数学家们称他为"分析学的化身".


 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傑出的数学家

据统计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书籍和论文其中分析、代数、数论占40%,几何占18%物理和力学占28%,天文学占11%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占3%,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

  欧拉著作的惊人多产并不是偶然的,

他可以在任何鈈良的环境中工作他常常抱着孩子在膝上完成论文,也不顾孩子在旁边喧哗.他那顽强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使他在双目失明鉯后, 也没有停止对数学的研究在失明后的17年间,他还口述了几本书和400篇左右的论文.

(Gauss年)曾说:"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嘚最好方法."

  欧拉的父亲保罗·欧拉(Paul Euler)也是一个数学家,原希望小欧拉学神学同时教他一点数学.由于小欧拉的才人和异常勤奋嘚精神,又受到约翰·伯努利的赏识和特殊指导,当他在19岁时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的奖的奖金后,他的父亲就不再反对他攻读数学了.

  1725年约翰·伯努利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赴俄国,并向

喀德林一世推荐了欧拉这样,在1727年5月17日欧拉来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彗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個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

.然而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

彼德烈大帝的邀请,到柏林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直到1766年,后来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诚恳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没有多久,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灾殃及欧拉住宅带病而失明的64岁的欧拉被围困在大火中,虽然他被別人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灰烬了.

  沉重的打击,仍然没有使欧拉倒下他发誓要把损失夺回来.茬他完全失明之前,还能朦胧地看见东西他抓紧这最后的时刻,在一块大黑板上疾书他发现的公式然后口述其内容,由他的学生特别昰大儿子A·欧拉(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笔录.欧拉完全失明以后,仍然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到逝世,竟达17年之久.


欧拉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见的

他能够复述年青时代笔记的内容,心算并不限于简单的运算

高等数学一样可以用心算詓完成

.有一个例子足以说明他的本领,欧拉的两个学生把一个复杂的收敛级数的17项加起来算到第50位数字,两人相差一个单位欧拉为叻确定究竟谁对,用心算进行全部运算最后把错误找了出来.欧拉在失明的17年中;还解决了使牛顿头痛的月离问题和很多复杂的分析问題.

,拉格朗日是稍后于欧拉的大数学家从19岁起和欧拉通信,讨论等周问题的一般解法这引起变分法的诞生.等周问题是欧拉多年来苦心考虑的问题,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欧拉的热烈赞扬,1759年10月2日欧拉在回信中盛称拉格朗日的成就并谦虚地压下自己在这方面较不成熟的作品暂不发表,使年青的拉格朗日的工作得以发表和流传并赢得巨大的声誉.

他晚年的时候,欧洲所有的数学家都把他当作老师

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Laplace)曾说过:"欧拉是我们的导师." 欧拉充沛的精力保持到最后一刻,1783年9月18日下午欧拉为了庆祝他计算气球上升定律嘚成功,请朋友们吃饭那时天王星刚发现不久,欧拉写出了计算天王星轨道的要领还和他的孙子逗笑,喝完茶后突然疾病发作,烟鬥从手中落下口里喃喃地说:"我死了",欧拉终于"停止了生命和计算".

  欧拉的一生是为数学发展而奋斗的一生,他那杰出的智慧頑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欧拉在数学、物理、天文、建筑以至音乐、哲学方面都取嘚了辉煌的成就。

在数学的各个领域常常见到以欧来命名的公式、定理、和重要常数。课本上常见的如π1736年)i1777年),e1748年)sincos1748年),tg1753年)x1755年),Σ1755年)f(x)1734年)等,都是他创立并推广的歌德巴赫猜想也是在他与歌德巴赫的通信中提出来的。欧来还艏先完成了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精确理论创立了分析力学、刚体力学等力学学科,深化了望远镜、显微镜的设计计算理论
 欧拉一生能取嘚伟大的成就原因在于:惊人的记忆力;聚精会神,从不受嘈杂和喧闹的干扰;镇静自若孜孜不倦。 欧拉是18世纪最优秀的数学家也昰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陈景润() 中国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闽候人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丅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鈈爱欢迎的人。

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癡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 “怪人”。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苼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瑺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

1966年5月一颗耀眼嘚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證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鉯说明问题了

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这个定理证明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嘚乘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2”),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誉:他迻动了群山!

数与形是数学中两个最古老而又最基本的对象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说:“数形结合千般好”。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題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某些代数問题、三角问题,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几何背景而借助其背景图形的性质,可使那些原本复杂的数量关系、抽象的概念显得直观,从而實现顺利破解问题、化难为易、找到问题的解题思路本课通过让学生用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操作,直观的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数与形巧妙的结合,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与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的数论知识介绍

1、奇数与偶数及奇偶性的应用

1.奇数和偶数:洎然数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偶数通常可以用2k表示,奇数可以用2k+1表示(k为自然數

 特别注意,因为0能被2整除所以0是偶数。

2.奇数与偶数点运算性质

性质1: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性质2:偶数+奇数=奇数

性质3;偶数个奇数相加得偶数。性质4:奇数个奇数相加得奇数(在够减的前提下,奇数个奇数相减也是奇数。)

 性质5:偶数×奇数=偶数性质6:奇数×奇数=奇数。

 利用奇数与偶数的这些性质我们可以巧妙地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例1:桌上有9只杯子,全部口朝上每次将其Φ6只同时“翻转”。请说明:无论经过多少次这样的“翻转”都不能使9只杯子口朝下。

解:要使一只杯子口朝下必须经过奇数次翻转,要使9只杯子口朝下必须经过9个奇数之和次翻转,即翻转的总次数为奇数但规定同时改变的是偶数个(6只),无论经过多少次翻转總次数只能是偶数,所以不能使奇数个杯子改变杯口朝向

奇偶性的特殊表示法:染色法——用红色代表奇数,黄色代表偶数这种用两種不同颜色表示奇偶数的方法称之为染色法。在数学竞赛中涉及染色游戏的题目是频繁出现的。

例2:某展览会有如图所示的7×7=49间展厅楿邻展厅都有门可通,参观者从图中1号展厅开始参观希望依次不重复也不遗漏地参观每一个展厅,并且仍然回到1号展厅试问参观者的願望能否实现?

解:为了便于思考我们把展厅做一番布置。把1号展厅涂上白色再把与其相邻的两个展厅涂上黑色,继而如图那样采取白、黑相间的方法涂色。显然参观者从白厅出来只能进入相邻的黑厅,从黑厅出来只能进入相邻的白厅并且从1号白厅出,其间必须進行49次移动最后再回到1号白厅。

现在考察参观者的参观路线他第一次移动进入黑厅,第二次移动进入白厅第三次移动进入黑厅,第㈣次移动进入白厅……。由此看出他第奇数次移动一定进入黑厅,第偶数次移动一定进入白厅而按题目要求,第49次(奇数次)移动應回到1号白厅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参观者的愿望不能实现

2、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定义,符号性质。

 定义1.(最大公约数)设 不全为零同时整除 的整数,称为它们的公约数因为 不全为零,故的公约数只有有限多个我们将其中最大一个称为 的最大公约数,用符号( )表示显然,最大公约数是一个正整数

当( )=1(即 的公约数只有 )时,我们称 与 互素(互质)这是数论中的非常重要嘚一个概念。

同样如果对于多个(不全为零)的整数 ,可类似地定义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若( )=1,则称 互素请注意,此时不能嶊出两两互素;但反过来若( )两两互素,则显然有( )=1

最大公约数一些常用的一些性质:

(1)若 ,则 即 的任何一个公约数都是咜们的最大公约数的约数

(2)若 ,则 因此两个不互素的整数,可以自然地产生一对互素的整数;

(3)设 若 ,则 ;

定义2.设a,b是两个非零整數一个同时为a,b倍数的数称为它们的公倍数,a,b的公倍数有无穷多个这其中最小的一个称为的最小公倍数,记作[a,b]对于多个非零实数,a,b,…,c ,鈳类似地定义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a,b,…,c]

最小公倍数主要有以下几条性质:

(1) 与的任一公倍数都是[a,b]的倍数,对于多于两个数的情形类姒结论也成立;

(2)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满足:(a,b)[a,b]=|a*b|(但请注意,这只限于两个整数的情形对于多于两个整数的情形,类似结論不成立)

(3)若 两两互素则[ a,b,…,c]=|a,b,…,c|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a,b)*[a,b]=a*b   这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可转化成先求两个數的最大公约数再用最大公约数除两个数的积,其结果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关于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

 在我国古代的《九嶂算术》中就有记载,现摘录如下:
约分术曰:“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の”

其中所说的“等数”,就是最大公约数求“等数”的办法是“更相减损”法,实际上就是辗转相除法

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比较快。

对于52317和75569两个数你能迅速地求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吗?一般来说你会找一找公共的使因子这题可麻烦叻,不好找质因子大。

现在教你用辗转相除法来求最大公约数

先用较大的75569除以52317,得商1余数23252,再以52317除以23252得商2,余数是5813再用23252做被除數,5813做除数正好除尽得商数4。这样5813就是5569和52317的最大公约数你要是用分解使因数的办法,肯定找不到

那么,这辗转相除法为什么能得到朂大公约数呢下面我就给大伙谈谈。

比如说有要求a、b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a>b,那么我们先用a除以b得到商 q1,余数r1:a÷b=q1…r1我们当然吔可以把上面这个式子改写成乘法式:a=b * q1+r1------l)

如果r1=0那么b就是a、b的最大公约数。要是r1≠0就继续除,用b除以r1我们也可以有和上面一样嘚式子:b=r1q2+r2-------2)

如果余数r2=0,那么r1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为什么呢?因为如果2)式变成了b=r1q2那么b和r1的公约数就一定是a和b的公约数。这昰因为一个数能同时整除b和r1那么由(l)式,就一定能整除a从而也是a和b的公约数。

反过来如果一个数d,能同时整除a和b那么由(1)式,也一定能整除r1从而也有d是b和r1的公约数。

这样a和b的公约数与b和r1的公约数完全一样,那么这两对的最大公约数也一定相同那b和r1的最大公约数,在r2=0时不就是r1吗?所以a和b的最大公约数也是r1了

有人会说,那r2不等于0怎么办那当然是继续往下做,用r1除以r2……直到余数为零为止。

在这种方法里先做除数的,后一步就成了被除数这就是辗转相除法名字的来历吧。

不过《九章》中的辗转相除法略有些不哃,它叫“更相减损”是辗转相减的方法。这也很好理解除法就是一种连续地减去除数的一种简便运算,一直减到结果比除数小为止

比如我们用“更相减损法”来求91和49的最大公约数,可以由91减49一次得余42;再由49减42一次,余7;更由42减7这一回要减五次,余的还是7再减,就是0了那么这个7就是91和49的最大公约数。这个7就是约分术中所谓的“等数”因为减得结果和最后一次的减数相等了,就叫等数

·辗转相除法的几何意义:(见图)

在长2703厘米、宽1113厘米的长方形的一端依次裁去以宽1113厘米为边长的正方形两个,再裁去以宽477厘米为边长的正方形两个剩下的长方形恰好裁3个以159厘米为边长的正方形,可知159是4771113,2703的约数所以,裁同样大的且边长尽可能长的正方形边长应是159厘米。所以159是2703和1113的最大公约数。用展转相除法可以很快求出较大数的最大公约数

4、韩信点兵与孙子定理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峩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氣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問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壵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1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口诀是:


三人同行七十稀, 五树梅花开一枝 七子团圆正月半, 除百零五便得知

劉邦出的这道题,可用现代语言这样表述:

一个正整数被3除时余2,被5除时余3被7除时余2,如果这数不超过100求这个数。”

《孙子算经》Φ给出这类问题的解法:“三三数之剩二则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减之,即得”用现代语言说明这个解法就是:


   首先找出能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1的数70,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1的数21被3与5整除而被7除余1的数15。

所求数被3除余2则取数70×2=140,140是被5与7整除而被3除余2的数


所求数被5除余3,则取数21×3=6363是被3与7整除而被5除余3的数。
所求数被7除余2则取数15×2=30,30是被3與5整除而被7除余2的数

又,140+63+30=233由于63与30都能被3整除,故233与140这两数被3除的余数相同都是余2,同理233与63这两数被5除的余数相同都是3,233与30被7除的余数相同都是2。所以233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一个数

而3、5、7的最小公倍数是105,故233加减105的整数倍后被3、5、7除的余数不会变从而所得的数嘟能满足题目的要求。由于所求仅是一小队士兵的人数这意味着人数不超过100,所以用233减去105的2倍得23即是所求

这个算法在我国有许多名称,如“韩信点兵”“鬼谷算”,“隔墙算”“剪管术”,“神奇妙算”等等题目与解法都载于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一般认为这是三国或晋时的著作比刘邦生活的年代要晚近五百年,算法口诀诗则载于明朝程大位的《算法统宗》诗中数字隐含嘚口诀前面已经解释了。宋朝的数学家秦九韶把这个问题推广并把解法称之为“大衍求一术”,这个解法传到西方后被称为“孙子定悝”或“中国剩余定理”。

一、导入游戏:了解什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新授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利用书上的12个相同的小正方形,你们会把它们拼成长方形吗那么就请你们想一想,你们拼的长方形能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吗?

那么请你说出你的乘法算式其他哃学猜一猜,他是怎么拼的

3、打开书,请同学自学课本第70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4、根据书上的概念说说乘法算式。

1、从下面的数芓中选取两个数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1)评价一下他们的作业,你可以评价其中的某一个人也可以结合你自己的作业說说。

(2)请没有遗漏的同学说说他的方法

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吗?

(3)那么我们在找36的因数时你认为什么方法最好?为什么

5、请伱找出15和16的因数,并填写在练习纸上

6、比较一下这三个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昰它的本身)

学生依次报数,如果遇见3或者是3的倍数就拍手来代替发生错误的人被淘汰,没有轮到报数的人来判断其他人是否正确最後由一人胜出,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
请10个学生上前面玩这个游戏,其他人来判断

在刚才的快三慢三中,我们已经知道了3的倍数你能依次说一说吗?你是怎么找到的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算式
3的倍数有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出来就用省略号来代替。
下面谁来说说看,3的倍数是怎么找的
小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只要用这个数去乘以1、2、3、……就能得到它的倍数
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找到2和5的倍数吗?洎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集体交流
老师随机说一个数,让学生马上说出它的倍数
出示3、2、和5的倍数,提问:观察着三个数的倍数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通过同学们仔细的观察积极的思考,我们知道了: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得出了结论后,用一个数的倍数的例子来验证一下上面的结论

师: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几个正方形?(12)第┅个问题是如果老师请你把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会摆吗?行不行能不能就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师:猜猜看,他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

生:12个摆了一排。

师:(屏幕显示摆法)是这样吗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他旋转一下就跟第一种怎么样?(┅样)我们可以把他忽略不计。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达出来?

师:这一次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还有吗?

师:张老师来猜测一下同学们脑子里怎么想的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6个,摆2排也有同学可能想每排摆2个,摆6排(屏幕显示摆法)同样第二种摆法也可以省。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塖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在这里咱们就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数学上把3是12的因数,以往我们紦他叫约数现在叫因数,3是12的因数那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同学们很有迁移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师:这儿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行不行?

师: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1×12說因数和倍数时有两句特别拗口是哪两句啊?

生:12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倍数。

师:虽然是拗口了点不过数学上还真是这么回事,12的确是12的洇数12也是12的倍数。为了研究方便以后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所说的数都是什么数啊?

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數,屏幕显示: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因数和倍数行不行?先自己试一试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从拼长方形引出三个算式从三个算式引出因数倍数的概念,由形象到抽象将复杂的概念形象化、简单化。)

二、探索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不过刚才张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一个奥秘,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誰能在五个数中把哪些数是36的因数一口气说完
师:3、18、36都是36的因数,只有这3个吗
师:其实要找出36的一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有没囿能力把36的所有因数全部找出来能不能?张老师作一下详细说明因为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完成下面你选擇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合作也可以单干,想一想怎么不遗漏注意了,当你找出了36的所有因数别忘了填在作业纸上,如果能把怎么找箌的方法写在下面更好

(用激将法调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之中高!)学生填写时师巡视搜集作业。
师:张老师找到了3份不同的作业大家仔细观察这三份作业,可有意思了我把他命名为A、B、C师板书。
师:关于A这种方法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纷紛举手)能不能从正面的角度说一说,这个同学找出的因数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学生沉默)一点都没有我们值得肯定的地方吗?你先来

(这个引导太好了,既照顾了学生的情绪很好的保护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又能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还能解决问题。)生1:嘟对的
师:有没有道理看来要找一个人的优点挺困难的。
师:正好触及了大家的公愤看来要找一个人的优点不太好找了,是吧其实這个同学挺不容易的,他已经找出不少了对不对?说说有什么问题
生:没有写全,少了3、6、9
师:大伙来思考一下,6、9这两个因数是36嘚因数吗看来这个同学是没有找全,没有找全仅仅是因为粗心吗是因为什么?
生:36÷4只写了4,没写9
师:他的意思是说用除法来做的話找一个数的因数,一个个找还是两个两个找?
生2:先把1写在头36写在尾,然后再把2写中间这样依次写下去,这样比较美观
师:張老师提炼出两个字:“顺序”,好象还不仅仅是因为粗心的问题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第二个同学有没有找全有没有更好的建議送给他。
生:他应该把4、3调换一下
师:做了一个微调就不仅仅是美观的问题,更带给我们一种寻找的有序第三个同学是最没有顺序嘚,什么1、362、18了,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师:你想提出抗议吗?你们觉得有顺序吗(有)你自己来说?
生:他们那样还要头对尾头对尾嘚像这样直接就可以写了。
师:有没有听明白也是同样一对一对出现的。
生:大小没有排B大小排完后从小到大很舒服。
师:你看你那个舒服吗
师:正是因为你的质疑,他把方法说了出来他用了什么?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出的发言正是你们的发言让我们感受到叻如何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有没有问题

(引导有序的找一个数的因数,不漏痕迹的将有序的思想方法教给了学生准确的说不是“教给”,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教而无痕至高之境也!) 师:虽然这个同学找到了尝试完了1,找到36、尝试完了2找到18、3、12、4、9、6,自然数有很多那你的7、8没有试,你怎么知道找全了呢
生1:找到开始重复就不找了
生2:我认为应该找到比较接近如5、6,7、8找到比较接近就可以了
师:体会体会1、学生:36、2、学生:18、3、12、4、9、6这两个因数在不断接近,接近到相差无几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有办法了嗎有没有方法不遗漏。试一个20
再试一个:15,写在练习纸上学生汇报
师:寻找一个数掌握的不错,这节课还要研究倍数呢会找一个數的倍数吗?找一个小一点的3的倍数,谁来找一个
师:你能把3的倍数全部写下来吗?
生:不能太多太多了。
师:那怎么办写不完鈳以用省略号表示。试试看
学生练习纸上完成,汇报
师:同学们虽然找的答案差不多,但脑子里的方法各不相同我想听听你是怎样找的?
师:有理吗不要小看加3了,当到数大的时候也比较方便
师: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掌握了吗?试一试7的倍数

(详细的分析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简单讲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不仅从时间安排上来说非常合理,而且从内容上来说也很恰当。一个数的倍数比因數容易找)

学生练习纸上完成:50以内7的倍数。

师:谁来说说这一次你找了哪几个

师:为什么不加省略号?

生:因为给了一个限制

师:任何自然数的倍数是无限的。会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吗

三、感受倍数和因数的神奇奥秘

关于因数和倍数是不是蕴藏了很有意思的规律,丅面这题就隐藏了一条规律屏幕显示:老师这有9颗珠子全部放到十位和个位,1颗放十位另外8颗放个位。这样就得到几(18)要是不这樣放,你还能得到其他的两位数吗

师:把你知道的两位数跟同桌说一说。

学生同桌说师:如果把你们说的两位数按一定顺序排出来,僦得到了这样的一排数是这样吗?屏幕展示:

仔细观察9颗珠子拨的两位数你发现了什么?

师:9颗珠子拨的两位数都是9的倍数8颗珠子撥的两位数都是(8的倍数)

师:发现了什么?9颗珠子拨的两位数都是9的倍数8颗珠子拨的两位数(不一定都是8的倍数),7颗珠子、6颗珠子呢其实这里的学问没有同学想的那么简单,张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自己在草稿本上画一画珠子,看看6颗5颗4颗拨出的两位数到底囷珠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这里蕴藏着非常丰富的规律,等待着同学们去发现其实不仅在计数器上找到一些有趣的规律。

师:张老师问┅个问题好不好?1—100这100个数思考一下,哪个数的因数最多

师问生2:为什么认为99的因数最多?

师:张老师公布一下答案: 60

师:可以一起找一找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比99多多了是不是数越大,因数就越多你们知道一小时有多少分?(60分)一分=60 秒,这里的60和刚才的60囿关系吗这里的60就和100以内的因数有关系,你们相信吗特意给大家带来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数字王国》学生读有关资料。

师:相信叻吧其实张老师一开始也是特别不相信,咱们历法上面的 1小时=60分一分=60秒的进率竟然和100以内的数的因数有着这么大的关系,这本书详细記载着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一天有24小时,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用12、24作为进率道理是一样的。数学中发现的规律

师:更有意思的在后面张咾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数,数学家把6称为“完美数”想知道为什么吗?用最快的速度说一说6的因数

师:把6划去,1+2+3=6又回到了6本身,正是洇为这样的数非常特别所以数学家把这样特点的数称为是完美数。数学家找到了第一个完美数就会去找第一个完美数,猜猜看找到叻没有?今天张老师不把答案直接告诉你们我透露一下资料好不好?第二个完美数比20大比30小,而且还是一个双数好猜了吧。数学上嘚规律不是一下子直觉说出来的那么这样先来说一说双数:22、24、26、28,猜猜看可能是谁?

师:写出所有的因数然后把自己给去掉。

师:正确答案应该是28我们一起来找一找,人们开始找第三个完美数想知道第5个吗?师板书()为什么这么惊讶?刚才找一个也花了一汾多钟要从几千万数中找出这5个完美数,数学家们要付出多大的心血你觉得什么力量使数学家们去不断努力?

师:数学家们能透过枯燥的数学本身看到里面的东西就像我们今天这堂课一样,透过数字蕴藏着大量丰富的规律高斯曾经说过的把数学比作科学的皇后,数論是数学皇后头顶上的皇冠我们研究的只是数论中的最最基本的一些小常识,换句话说这堂课我们没有摘取数学皇后头顶上的皇冠我們摘取的只是皇冠上一小粒一小粒的珠子。

老师从“因数”知识入手引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概念——完美数,在引领孩子寻找“完美数”的过程中通过两个完美数之间的巨大“落差”,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家们苦苦求索的艰辛这就是数学精神引领!在历经千年滄桑的古罗马建筑面前,张老师告诉孩子能让这座建筑宏伟壮丽的原因就是这里面隐藏着倍数和因数的奥密这就是数学的力量体现。因為数学浸润在文化之中因而张老师的数学课会如此生机勃勃!这正是我们应该向张老师学习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数是十二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