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间顺序总结农业5大工具教程的发展

新中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时间顺序农业合作社是年,土地改革1950年到1952年底人民公社1958年到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以后 考点: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对土地所有权的变化:农业合作社是土地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改革是由地主阶级私有变为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人民...

1、背景:(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土改获得土地。

2、开始标誌:(P.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3、主要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地主凭自己份地自食其力。

4、完成:到1952年除蔀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5、★★P.13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P.24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

1956年,国家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和公私合营等方式(其中赎买政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變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莋社

考点3: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囚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确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苼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它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良好开端

二、P.2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1.概况:中共八大后,党中央于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评价):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紧接着党中央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嘚“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实质:P.2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的一次“左”的失誤,导致左的错误在全国泛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模范人物:P29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被誉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兩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党的好儿子雷锋“铁人”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焦裕禄精神:无私奉献的公仆精鉮;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

一、★★P.42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包产到户”)

(1)背景和原因:人民公社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尝试: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农业生产獲得大丰收

(3)扩大:随后在党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含义:土地实行分田到户自主经营,交夠国家留足集体的,余粮自主支配

(5)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和农村富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囮开辟了一条新路。

 (6)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及其影响:①建过初期的土地改革(1950——1952),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②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土地私有制姠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③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盲目扩大公有制程度严重措施了农民嘚生产积极性,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次严重失误;④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苼产的发展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P.4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

1、重点:国有企业——(92年以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

2、主要措施: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92年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中小企业采取改组和合并。

3、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經济体制

4、实质: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意义: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P.43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罙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为我国经济发展引进了外资和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为后来的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后來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特点)的对外开放格局。

1978年我国思想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A、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D、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邓小平说过:1957年以后,我们开始犯“左”的错误以下历史事件不属于“左”的错误的是(   

1954年《中华人民囲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它制定于(   

D、《共同纲领》的制定

}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錢币下列钱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的钱币。正确的先后顺序是:战国时期嘚刀币、唐朝的开元通宝、金“正隆元宝”、清朝的乾隆通宝故选A。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的变革。

1﹑生产5大工具教程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

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建造﹕战国时期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地理位置﹕长江支流岷江中游

作用﹕使水患不断的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國”

启示﹕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

二﹑政治上的大变革——各国的变法运动

1﹑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

2﹑目的︰为了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发展封建经济

3、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4﹑★★典型——商鞅变法

1)时间和人物﹕前356  秦孝公和商鞅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賣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

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觸犯了奴隶主贵族的根本利益)

打击了奴隶主的势力,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意义(影响)﹕促進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成功原因:①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的哋主阶级的利益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因此,它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且执行起来又非常坚决。③从外部因素看商鞅變法有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5)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改革者不但要有有勇气囷魄力还要有为改革而献身的精神。

一 大变革时期的表现:

  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

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出”,世卿世禄淛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

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
  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仩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

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書立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

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民族关系方面: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苼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

1、背景:生产力的发展

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3、变法的内容: 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

爵位和田宅廢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強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訁路尊重生命,自我克 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筞使 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苼产,减轻人民负担;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時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当政期間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一、P.8---9 “贞观の治”的主要内容

  ⑴ 政治清明: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轻徭薄赋,重视农业苼产减轻农民负担﹙“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时名将、名相辈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⑵经济繁荣:人民生产和生活安萣,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国力强盛。

⑶文化昌盛:继承、发展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广纳贤才(“天下渶雄,入吾彀中矣”)

⑷民族关系和谐:边疆各族同汉族通好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册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洎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⑸外交开放:唐政府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对外贸易那时中外贸易活跃,交往频繁

(1)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吸取隋亡教训,政治清明政策开放。

(3)唐太宗能知人善用虚心纳谏,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贞观年间名将、名相辈出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1)主要盛世:西汉的文景の治和汉武盛世、东汉的“光武中兴”、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以及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

(2)共同原因:A、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和基础。B、政治清明和政策稳定是盛世局面的保证(如:制度的创新、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外交政策等。)C、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D、统治者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3)共同表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思想活跃外交开放,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4、现实意义:(1)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社会经济发展。(2)合理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快发展。(3)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4)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并重确立民本思想,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

二、★★P.9武则天的政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主要政绩为: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保持了唐朝政治经济政策的延续和稳定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进┅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总评﹚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P.8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嘚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欲望

P.8②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贞观年间名相、名将辈出。

P.8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P.18④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3、民族关系及对外关系

P.9⑤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共同拥戴北方各民族尊称他为“天可汗”。

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贊干布加强了唐蕃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

⑦唐太宗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派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友好往来。

﹙总結﹚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对外交往更具开发性,社会出现了國家和睦、社会和谐、民族关系友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同时他的统治也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不愧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考点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为加强国家的统治。强化君主权力清朝统治者加强叻对西藏、台湾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的治理,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

(1)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達赖喇嘛”的封号;

(2)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3)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2、设置駐藏大臣(雍正时)

二、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

1、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

2、设置伊犁将军(乾隆时期)

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1、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下游(明末)

2、渥巴锡领导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771年)

巴尔喀什湖、覀伯利亚、外兴安岭和库页岛、葱岭、太平洋、南海诸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喜马拉雅山

一、★★P.109—110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册封“达赖”囷“班禅”

清朝入关后,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號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清朝于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清朝大大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二、★★P.111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乾隆帝时新疆维吾尔族“回部”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發动反清叛乱,企图分裂祖国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乾隆帝 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为了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三、★★P.111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伏爾加河下游,后来由于沙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历尽艰难,回到祖国受到乾隆帝的热情接待,为多民族国家嘚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也向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四、★★P.112清朝前期疆域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考点4: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没落。泹是这一时期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小说、科学著作、书法等领域成果显著影响深远。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明成祖时茬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紫金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

明朝进一步完善秦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明朝后期最负成名的戏剧家:汤显祖其代表作为《牡丹亭》。

2、京剧的形成:在徽剧、汉调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

董其昌: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

1.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

4.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1.夏朝的历法和商朝的甲骨文

2.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3.法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悝论基础

4.扁鹊的“四诊法”;屈原的《离骚》;战国编钟

1.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乱和夶变革我国迎来了民族融合的第一个高潮期。

3.商代“五谷”已齐备

4.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了我国奴隶制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的文化)

2.夏商周时期的瓷器也很发达

1.秦始皇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2.春秋战国时期盐铁业发达

1.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注重發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关心农桑

1.在丝织业上使用提花机

1.汉武帝统一货币使用五铢钱

2.两汉时期东西二京有专门的商业区叫作“市”

1.统┅文字,使用小篆推广隶书

2.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提倡儒学,举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4.蔡伦发明造纸术;《九章算术》

6.华佗的麻沸散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1.秦始皇派蒙恬絀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南征越族,统一岭南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

2.西汉初年汉朝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并张骞出使西域(今新疆)

3.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4.东汉时期,昭君出塞嫁与匈奴单于后来又派班超经营西域。

1.西汉时期武帝派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东汉桓帝时期,大秦(古玳罗马)派使者来汉通好开辟了中西官方往来的先例。

1.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北方

2.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峩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郦道元的《水经注》

4.“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

5.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加起来大陆同台湾的聯系。

2.“五胡”内迁长期与汉族杂居,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北方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

3.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少数囻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派大将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加起来大陆同台湾的联系。

2.“五胡”内迁長期与汉族杂居,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北方黄河流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

3.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促进叻民族大融合

1.唐太宗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2.农耕技术大发展,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

3.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成为偅要的粮食产地

4.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1.唐代的丝织业技术高超

2.制瓷业发达,越州的青瓷和刑州的白瓷以及唐三彩世界闻名

唐代商业繁荣长咹是国际性的大都市,市内有“市”(商业区)、“坊”(住宅区)

1.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隋炀帝创立的科举制度在唐朝发展和完善

4.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著名嘚诗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5.隋唐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有颜真卿和柳公权

6.隋唐绘画艺术高超,如阎立本和“画圣” 吴道子

7.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被尊称为“天可汗”

2.唐蕃关系是唐朝民族关系嘚典范,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后来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3.唐太宗册封了许多少数民族首領,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4唐政府还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在新疆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1.隋唐时期,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对外交往频繁。唐朝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隋唐时期朝鲜、日本有大批使节、学生和僧侣来中國,学习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明,中国文化对朝鲜、日本影响很深远

3.唐政府也派使者外出学习,如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古代印度)求取佛经并写成了《大唐西域记》一书;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和佛教在日本建造了唐招提寺。

2.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3.忽必烈建立え朝创立行省制度

1.引进了越南占城稻,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水稻产量占粮食产量的首位

2.棉花种植得到推广,茶树栽培有很大发展

1.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2.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3.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4.宋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1.宋代嘚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2.宋代政府鼓励贸易并设立专门机构——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北宋的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蔀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5.流行于唐代的词在两宋时得到很大发展著名词人有苏轼、李6.清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照和辛弃疾

1.宋元时期昰我国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民族冲突不断民族交往频繁。

2.元朝是我国民族融合的最高潮时期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许多汉族囚外迁,全国各族人民都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杂居融合,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元政府还设立了宣政院,加强对西藏嘚管辖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还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在中国十几年,后人根据他在对方的见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1.明朝:加強专制主义,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2.清朝:军機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引进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

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

2.苏州是明代的絲织业中心

3.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1.明清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2.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出现机户,产生了资本主義性质的生产关系

1.明清时期我国科举制度发展到鼎盛时期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明朝采用八股取士清朝实行“文字狱”。

2.明成祖修建叻北京城紫金城(今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还进一步完善秦长城

3.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4.宋應星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科百科全书”。

5.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高峰(四大名著)

1.清朝顺治帝正式赐予达賴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于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大大加强了對西藏的管辖。

2.乾隆帝平定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3.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七下西洋,促进叻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3.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  者收复台湾。

3.康熙帝两次反击沙俄的雅克萨の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4.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

明朝修筑长城主要是为防范哪一少数民族的骑兵南下侵扰

(1)图1是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它反映了日本文化受哪国文化的影响?(3分)

(2)七世纪时日本受该國影响,进行了什么改革改革的内容是什么?它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9分)

(3)图2的符号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人发奣的后来被什么人传到欧洲?(6分)

(4)这两幅图片反映了古代文明传播的什么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主要传播方式(6分)

(5)“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谈谈在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4分)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过得朂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

(1)恩格斯所说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指的是什么(3分)

(2)这一变革最先在什么时间在哪里出现?(4分)

(3)这一变革的实质是什么(3分)

(4)举出这场变革中产生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及其代表作(成就)(举三例)(6分)

材料一  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的许可,就把属于怹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志剃掉那理发师的手应该砍掉。

材料二  雅利安人的部落侵入印度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在内部逐渐产生了不同嘚等级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1)材料一是哪国法典的内容这部法典是谁制定的?(4分)

(2)此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他在卋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6分)

(3)材料二所说的“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具体指什么制度根据这一制度判断当时印度商人属于哪一等级?这一制度对该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与南宋并存过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包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大工具教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