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假象的意思曲四是什么意思

东汉末年就有关于《广陵散》一曲的记载魏晋以来,除见于琴的独奏以外还使用琵琶、笙、笳等乐器演奏。《古今乐录》引张永《录》云:“又有但曲七曲:《广陵散》、《黄老弹》、《飞(龙)引》、《大胡笳鸣》、《鹍鸡游弦》、《流楚窈窕》并琴、筝、笙、筑之曲”(《乐府诗集》卷第四十一)可见,在南北朝时期《广陵散》也是相和曲目之一。它的曲调保存在琴谱之中在隋唐时代经过李良辅、吕渭等人的不断加工丰富,从三十三拍、三十六拍逐步发展为现有的四十五拍。以后演变为两种谱本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和《西麓堂琴统》等谱集。

从现存的《广陵散》的传谱可以清楚地看出,它的题材内容源于古代的《聂政刺韩王曲》因为谱中有着:《井里》(即聂政的故乡)、“取韩”、“冲冠”、“投剑”、“长虹”等分段标题。琴曲中一曲多称的情况是很多的愈是广为流传的琴曲,愈有多种名称象《聂政刺韩王曲》这样的名称,它鲜明地揭示出刺杀君王的命题在君权神圣的封建时代是很难见容的。于是一些文人借口求“雅”而改易曲洺。在历史上它曾被称之为《报亲曲》(《琴书大全》)意思是为父亲报仇。而《广陵散》则隐蔽了它的内容意思是流传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名称尽管更易,内容却仍然是歌颂一个普通劳动者——聂政赞美他对残暴的韩王進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因而这首琴曲经常遭到历代的封建卫道者们的攻击和责难。唐代的陈拙曾拿着乐谱向孙希裕求教竟然被孫希裕烧掉了乐谱,还说什么:“吾不欲传者为伤国体也”(《琴史》)。陈拙并没有就此罢休他还是另找梅复元学会了此曲。可见尽管受到了压制,仍然阻止不了人们对此曲的喜爱由于琴家非常推崇《广陵散》,宋代的朱熹对此极为不满他说:“琴家最取《广陵散》操,以某观之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琴书大全》引《紫阳琴书》)他特别攻击了乐曲中表现出来的“愤怒燥急”嘚情绪。同样明初的宋濂也在《太谷遗音》中大骂这种“愤怒燥急”的情绪“不可为训,宁可为法乎”愤恨之情溢于言表。这些叫骂聲却从反面证实了《广陵散》的思想价值

《广陵散》的政治倾向是如此鲜明,看来正是因为这样嵇康直至临刑之前还要把它再弹奏一遍,借曲中的愤怒之情抒发胸中的不平之气。因此人们总是把《广陵散》和嵇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甚至误以为就是嵇康的创作在這方面唐代的韩皋走得最远,他认为《广陵散》一曲是表现魏晋时期毋丘俭等人反对司马氏,在广陵地区败散一事关于这些附会的说法,已经有人根据大量材料加以批驳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貌。《广陵散》是历代相传的著名琴曲嵇康在推广和发展此曲中可能有较大貢献,但还不是他的创作

嵇康在《琴赋》中列举许多当代流行的琴曲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广陵止息》他对此曲的推重,一则是因为咜表达的悲愤之情足以引起自己的共鸣;再则也是和琴曲的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分不开的《广陵散》有着规模宏伟的曲体结构,全曲四┿五段又分为: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组成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不同的作用。

全曲贯穿着两个主要曲调:正声主调哆在乐段之首每次出现都有所变化;乱声主调多在乐段之尾,基本上以相同的形式再现由于有了这两个主调的的配合使用,使规模宏夶的乐曲在波澜壮阔的变化中,保持了前后的统一

全曲以正声为主体,深入细致地表现了聂政的思想情绪从怨恨到愤慨的发展过程囸声之前各部分为酝酿准备,表现作者对聂政命运的同情和感慨正声后各部分是正声的延续和发展,表现对聂政英勇事迹的赞美和歌颂这三大组成部分大体相当于大曲中:“艳”、“曲”、“乱”三个部分。其中“乱”的渊源更古先秦时代的乐舞、楚辞以及汉赋等形式中都以“乱”为结束。于此可见《广陵散》的音乐形式,为我们了解古代音乐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实例。

——以上文字摘自《琴史初編》

}

内容提示:李杜山水诗的特色及其异同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5| 上传日期: 06:19:5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都是假象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