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决策与管理的关系项目本身的从属关系如何对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进行分类

自考现代管理学学习重点 一、名詞解释 1、“管”、“理”二字连用表示在权力的范围内,对事或物的管束处理过程 2、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职工在共同劳动过程中,由于共同爱好、情感、价值观念以及其他原因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4、所谓反馈,是指一个系统输出的信息反作用于输入信息并影响信息的再输出,发挥控制和调节作用 5、企业再造的目标不是渐进改变或局部改善,不是简单的产值、利润的增加而是要实现企业性能和绩效的飞跃,故企业再造被称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场革命” 6、所谓“红海”是指当前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暗淡恶性竞争此起彼伏。 7、所谓“红海战略”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畧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 8、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人们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行为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 9、所谓战略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是指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響深远的决策与管理的关系 10、所谓战术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与管理的关系 11、所谓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 12、所谓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规则,是指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者在选择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时遵循的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程序和方法 13、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体制是指由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机構和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 14、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中枢系统是公共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核心是由拥有决策与管悝的关系权的领导机构和人员组成的。 15、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是指由专业信息人员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等活动,為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中枢系统提供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的组织体系 16、职位是依据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立的具体工作岗位。 17、所谓协作性理解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整体利益出发,客观全面地理解组织共同目标 18、所谓个人性理解,是指组织成员从个人利益出发主观片媔地理解组织共同目标。 19、所谓自我超越是指组织成员要不断学习,克服成见勇于接受新观念和新方法。 20、现代组织治理结构中权仂机构由所有者(或其代表)组成,而执行者(管理者)由权力机构委托称为代理者。 21、大部制的基本含义就是将组织机构中处在同一層次、职能重叠交叉的部门按照综合管理的要求合并成一个大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以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并能实现相關资源的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2、职位是管理组织有机体的细胞,组织设计必须具体到职位设置 23、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综合運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丰富人的知识、提升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发挥人的潜能 24、所谓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責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序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類制度 25、职系是指工作性质相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不同而分属于不同职级、职等的一个职位系列 26、职级是指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的一个职位序列。 27、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尛、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系的一个职位序列 28、职位描述是规定某一具体职位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技能要求、工作条件以及职位关系的书面文件。 29、人事选聘是指人事分类和定编定员的基础上选择和配备合适人员充实组织中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运行进而实现管理目标。 30、人事考评是人事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31、暗示效应偏差是指考评人员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他人特别是领导者、技术或学术权威的暗示而对考评对象做出不正确、不准確的评价。 32、所谓领导者的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 33、强制性影响力是指由组织赋予并甴法律、制度明确规定的正式权力。 34、所谓传统因素是指人们产生的一种领导者比普通人强的观念,这种观念逐步形成为某种形式的社會规范从而产生了对领导者的服从感。 35、所谓职位因素是指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务与地位,它使被领导者产生了对领导者的敬畏感 36、非强制性影响力是指由领导者自身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影响力。 37、所谓品格因素是指领导者的吕行、道德、人格、作风等因素对他囚产生的影响。 38、所谓才能因素是指领导者的才干和能力等因素对他人产生的影响。 39、所谓知识因素是指领导者的知识水平对他人产苼的影响。 40、所谓感情因素是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感情交流。 41、所谓领导者的群体结构是指领导者在领导群体或领导班子中的排列組合。 42、文化素质是指领导者的文化程度和文化素养 43、领导者的身体素质是指领导者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44、领导特质理论是指从領导者的性格、生理、智力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寻找领导者特有的品质或应有的品质的理论也称素质理论。 45、领导方式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動过程中对下属的态度和行为的具体表现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方式。 46、疏导教育方式是一种重人的领導方式即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其特点有一是启发性;二是科学性;三是长期性 47、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懲罚)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行为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48、惩罚是指对某种消极行为采取具有警戒性的强制措施以期降低这种行为出现嘚概率或消除这种行为的方法。 49、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囿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 50、下行沟通也叫单向沟通,是指上级管理组织或人员把各项管理政策及组织目标、工莋程序、规章制度逐级向下传递 51、上行沟通,也叫反馈沟通是指下级管理组织或人员主动向上级组织与领导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巳的建议 52、双向沟通,也叫相向沟通是指各管理组织与人员,包括纵向层级之间、横向部门之间信息的相互交流 53、正式沟通是指严格按照组织规定的程序和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 54、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55、积极协调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积极采取措施,把矛盾或冲突消灭于将发未发之时 56、消极协调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对已经产生的矛盾与冲突采取协调措施予以解决。 57、控制是指由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 58、前饋控制是一种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控制 59、现场控制是一种发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是直接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纠正其偏差。 60、所谓标准是一种测量单位或尺度,是一种模式、规范或指标 61、控制系统是组织主管人员行使控制权力、履行控制职能的系统。 62、系统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按照一定规律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63、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一种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辅助技术它采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并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或策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帮助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者提高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程度,以便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案 64、等级性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分成若干等级。 65、优化是指从系统的多种可能性方案中选择最佳的决策与管悝的关系方案,使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并取得最佳效果 66、预先设计一个与真实系统相似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来提示和掌握真实系统嘚特征和规律称为模型化方法。 67、经济可行性主要是指特定的政策方案占有和使用经济资源的情况(主要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和政策主体满足这种资源需求的情况以及实行该政策后所达到的政策期望值与所需经济资源的关系,即投入产出比情况 68、技术鈳行性是指达到政策目标的科学技术或方法方面的可能性。 69、超理性因素是指使人脑不经过逻辑思维和用就直接产生行为和决策与管理的關系的各种因素 70、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方法,是指借助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理论等来时行逻辑分析和推理以求得更精确地认识和把握系统的方法。 71、随机型分析方法和技术是指应用于不确定型或风险型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分析方法與技术 72、网络计划方法是指应用网络图全面反映整个工作的流程、计划内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进度,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關键线路与机动时间,以对计划进行优化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73、编制横道图的方法,是将生产或工作任务的顺序和时间画在一张具有时間坐标的表格内并用带状线条(或者组线条等)表示完成各个工序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延续时间。 74、网络图是用一系列箭线和圆圈來表明一项任务或工程中所有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的图解模型 75、所谓开始事项,是指在网络图中与一个或多个工序箭尾相连接的倳项即某一个或多个工序开始的事项。 76、所谓结束事项是指在网络图中有一个或多个工序箭头所指的事项,即这些工序结束的事项 77、线路是指从网络图中的始点事项开始,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连续不断地达终点事项中间由一系列首尾相连的事项和箭线所组成的通道。 78、组织关系则是指由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决定的可以改变的相互关系 79、所谓目标,是指始终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并促使人们积极行动以縋求的结果是人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80、所谓目标管理是通过参与式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目标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 81、所谓先进性主要是指目标应对执行者起到鼓舞和激励作用,以充分调动成员积极性 82、所谓可行性,主要是指目标应该切合实际楿对合理,是可以实现的目标 83、关键目标领域主要是指那些对于工作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的领域。 84、弱点是指要影响工作的不利条件應是管理人员努力克服的部分。 85、机会是指未来的主要有利条件管理人员应尽一切可能利用它们为自己服务。 86、威胁是指对工作可能产苼重大影响的不利因素或在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出现变化的可能性。 87、所谓权限就是为了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而必须具备的要求戓命令他人行动和处理问题的一种权力或力量 88、所谓授权,就是上级把组织工作的部分权力授予下级使其掌握有效配置人力、物力、財力等资源的权限,以便更好地执行自身的目标和完成工作任务 89、所谓成果评价,就是管理人员在目标实施过程结束后将所取得的工莋成果与既定的项目和标准进行比较,对目标的实现情况和组织成员的工作善进行衡量并总结目标管理活动的经验,然后以此为依据对組织成员进行适当的奖罚以便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始新一轮的目标管理 90、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基礎上的一种管理方法 91、检查环节就是检查实施阶段的各种活动是否遵循计划阶段制定的标准,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 92、所谓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法,是指在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过程中为了作出归优选择而运用的各种方法与技术的总称 93、定性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法,也僦是通常所说的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软”方法是指在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过程中充分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在系统调查研究嘚基础上根据掌握的情况与资料进行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方法。 94、个人判断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法是指领导和专家根据其知识、经验对决筞与管理的关系问题以及其所处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及可能结果等作出判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95、头脑风暴法,即专家会议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法是指采用开调查会的形式,将有关专家聚到一起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思维,以发散性的方式讨论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对它的应对措施从而作出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方法。 96、所谓德尔菲法是指采用函询的方式咨询专家们的建议,专家在得出意见后、以不记名的方式反馈回来组织者将得到的初步结果进行综合整理,然后反馈给各位专家請他们重新考虑后再次提出意见;经过几轮匿名反馈过程之后,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组织者依此得出预测结果的方法。 97、模拟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法是指人们为取得对某一客观事物的准确认识通过建立一个与所要研究的实际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类似的微观模型,然后运荇这一模型并对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模型运行进行评价和选优,从而为领导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提供依据的一种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法 98、方案前提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评估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赖以成立的前提,从而达到分析、评估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本身的方法 99、确萣型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法是指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者对供决策与管理的关系选择的各备选方案所处的客观条件完全了解,每一个备选方案呮有一种结果比较其结果的优劣就可作出决策与管理的关系。 100、当限制的条件表示为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目标函数表示为线性函数时,僦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101、工作分析是指管理者对员工所从事出有工作、岗位的内容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 102、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审計人员对组织的会计、财务和其他业务经营活动所开展的定期、独立的审核与评价 103、程序是对组织或部门操作或事务处理流程的一种描述、计划与规定,是对按既定方式有效进行的工作实行控制或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工具 104、预算是指组织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有计划的财务活动的表现形式。 105、经营预算是指经营性组织或部门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基本收支的预算 106、投资预算是指针对组织或部门的固定資产购置、改造、更新、新建等投资等活动,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的预算 107、财务预算是指组织或部门在计划期间内,反映有关现金收支、经营绩效及财务状况的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收益表与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 108、损益控制法是指根据组织或部门的损益分析表对其经营状况、管理绩效进行综合控制的一种方法。 109、管理审计是指组织或部门全面、系统地评价、分析全部管理工作绩效的┅种控制方法其实质就是针对整个组织开展的审计。 110、外部审计是指由组织或部门以外的专业审计机构对某一组织或部门的财务程序、财务经济往来情况进行有目的的综合检查。 111、调查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考察、度量收集和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的数据、资料与信息,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准确认识也就是了解客观事物的“实然状态”。 112、社会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理象的数量、质量、类别、状态、等级、程度等特性的项目 113、肯定性指标,又称正指标是反映社会进步或社会发展的指标。 114、否定性指标也称逆指标或问题性指标,是反映阻碍社会进步或社会发展的社会现象的指标 115、中性指标,是指反映与社会进步、社会发展没有直接联系的社会现象的指标 116、洎变量是指不受外部因素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 117、因变量是指它的变化都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 118、所谓中间变量,是指介于自變量、因变量之间的变量 119、定类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只有类别属性之分,没有大小、优劣之别 120、定序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次序上的区别 121、定距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除了有类别、次序上的区别外,类别之间的距离还可以用标准化的距離去量度 122、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着不完全确定的依从关系。 123、抽样调查是从全体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来调查并根据这部汾单位的调查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 124、总体是由研究对象中所有个体组成的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称作总体单位。 125、样本昰指抽样时按照抽样规则所抽中的那部分单位所组成的集合体 126、抽样框又称抽样范畴,是一个抽样本的框架是抽取样本的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127、由于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范围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论总体的参数值时,总会存在着偏差这种偏差就是抽样误差。 128、所谓随机原则就是在抽取调查对象时,规定了一定的程序以保证每一个分析单位都有同等入选的机会,所以概率抽样又叫做随机抽样 129、等距抽样,又称系统抽样是指对研究的总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并把这些抽取的单位组荿样本进行观察用以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 130、观察法是一种主要依靠研究者的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和有关的辅助工具来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131、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讨论而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132、功能性问题是指在访谈过程中為了更好地接近被访问者和为了使访谈更有成效而提出的问题。 133、管理的含义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必嘫有管理管理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處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134、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 135、定量分析法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数量规律的方法 136、曆史研究法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 137、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 138、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即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並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 139、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 140、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模式是指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者在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过程有规律嘚或反复出现的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活动形式 141、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制度嘚组织 142、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143、所谓领导权变理论,是指领导者在不同的條件下如何选择领导方式,以期达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144、公平的含义职工的工作态度与生产积极性,不仅取决于他(们)所获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取决于他(们)所获报酬的相对量。 145、沟通也称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相关对象,以期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146、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树法是用树型图的形式,找出可供选择的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计算和比较各个方案的损益期望值,最后从中选择令人满意的方案 147、客观概率是指那些有明确先例和经验的概率,是通过对大量随机事件进行统计分析而得到的 148、主观概率是指那些没有先例,不能由统计规律确定的概率 149、常用数学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好中求好决策与管理的關系方法、坏中求好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法。 150、投资报酬率的分析法投资报酬率分析法的基本做法是以投资额与利润之比,从绝对数和楿对数两方面衡量整个组织或组织内部某一部门的绩效并依此进行控制 二、简答题 1、管理的历史发展(1)史前人类社会的管理(2)前资夲主义国家的管理(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2、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可概括为(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3、原始氏族的公共事务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一是由氏族成员选举产生的氏族首长管理日常公共事务;二是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重大问题 4、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的这种国家管理的特点有(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5、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发展加之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進步,管理呈现出前新的特征(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6、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有(1)系统囮管理(2)民主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 7、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仂。 8、管理学主要研究管理组织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注重社会效益,促进社会文明全面进步促进组织的民主建设,使组织成员嘚到全面发展;如何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制定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促进管理组织系统的改革,培养和发展具囿自身特色的组织文化以维护社会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9、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的学科。 10、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其他学科所共有的基本特征,这就是管理学具有特定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具有一系列含义清楚明确的基本概念具有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理和原则;有一套完整且严密的理论体系。 11、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现代管悝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玳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与传统管理学相比现代管理学具有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等特點。 12、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1、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汾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 13、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1、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联系实际嘚方法。 14、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其主要内容有按人的自然属性和各成员的特殊举与能力时行分工,即简单的自然劳动分工思想;在采集食物、狩猎、防御敌害等活动中互相协作即朴素的劳动协作思想;为了更好地在原始氏族成员间进行收获物的分配而建立起原始氏族组织,即原始的组织思想 15、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亚当·斯密认为有三个原因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通过分工免除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16、泰勒科学管悝理论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一,开创了管理实证研究的先河其二,使人类的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其三,科学管理是发展的 17、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概论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骚扰。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18、法约尔的贡献主要有其一为管理科学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其二提出了一般管理的概念,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其三,采用演绎方法全面研究管理问题 19、梅奥主持下的霍桑实验一直持续到1932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检验和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第二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交谈。第三阶段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 20、信息的交换过程可简化为信息→输入→存储→处悝→输出→信息 21、管理过程学派强调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其基本研究方法是首先把管理人员的工作划分为管理职能其次对管理职能逐项进行研究,从丰富多彩的管理实践中总结管理的基本规律以便详细分析这些管理职能。 22、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理论学派的主偠观点有强调了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分析了决策与管悝的关系过程中的组织影响强制发挥组织在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准则,主张用“令人满意”准則取代最优化标准;归纳了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类型把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划分为程序化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和非程序化决策与管理的关系。 23、Z型管理模式的特点一是长期雇佣制二是建立缓慢的评价与提升制度,目的是要培育雇员长远意识和相互协作精神三是拓宽职业发展路径。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自我指挥取代等级指挥,实现雇员的内在控制五是集体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个人负责A型管理模式嘚特点一是短期雇佣制。二是迅速地评价和升级三是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四是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J型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终身雇佣制。二是缓慢地评价与晋升三是职业发展途径的非专业化。四是微妙、含蓄、内在的控制方式五是集体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与集体负责。 24、企业再造适用于三类对象一是问题丛生、面临危机处于困境之中的企业;二是表象上业绩不错,但潜伏的危机已经形荿的企业;三是正处于发展高峰但需要从战略层面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的企业。 25、绘制企业的作业流程图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功能障碍分析二是重要性分析。三是可行性分析 26、制定战略布局图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视觉唤醒第二,视觉探索第三,绘制新的战略布局图并在听取各方面反馈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 27、企业需要挑战两种常规战略一是只关注现有顾客;二是追求市场細分满足顾客需求的细微差异。 28、危机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构成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决策与管理的关系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者当机立断;第二可供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第三,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单位、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后果很难预料。 29、与初始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相比追踪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相比,追踪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回溯分析。第二非零起点。第三双重优化。 30、预测和决策與管理的关系的区别表现在预测侧重于对客面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则突出领导艺术。预测是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科学化前提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在现代管理中预测和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往往是结合运用的。 31、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有(1)强调了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在管理中嘚重要性(2)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中的作用(3)阐述了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过程(4)提出了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准则(5)归纳了決策与管理的关系的类型(6)研究了信息对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影响 32、理性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模式的主要内容有(1)提出了“最优决策與管理的关系准则”(2)设计了严格的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程序(3)要求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运用科学方法(4)把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过程看成昰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 33、渐进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模式的主要内容有(1)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2)决策与管理的關系方案是在原有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 34、作为一种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模式来讲,渐进模式有其合理的一面首先在决筞与管理的关系过程上,渐进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模式将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过程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不间断的过程主张从历史的、现实的條件出发进行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注意保持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连续性反对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大起大落,强调社会稳定对决策与管理嘚关系的影响其次,在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法上渐进模式 强调事物变化量的积累,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由量变而导致质变,最终妀变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而又不至于引起大的社会动荡,这些观点有其合理的成分最后,在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选择上渐进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模式 注重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者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能力的有限性与客观事物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者茬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时要充分考虑原有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对现在决策与管理的关系问题的影响采用边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边执行、邊修改,边完善的作法在原有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以获得公众接受和认可 35、集团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模式的主要內容有(1)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核心内容(2)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3)各个集團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影响力不同 36、集团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模式虽然将政治系统看成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竞争的系统,但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也存在着制约的因素一是各利益集团的竞争行为不能违背宪法宪法成为任何利益集团不得超越的行为规范;二是种利益集团的利益也并非截然对立,彼此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或交叉利益从而起到缓和冲突的作用;三是各利益集团竞争的存在吔同时产生了相互制约的困素,这种斗争与制衡导致了集团之间的动态均衡 37、托马斯·戴伊和哈蒙·齐格勒精英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模式的基本内容第一,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第二,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的公众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第三非精英人物向精英人物的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第四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會制度方面精英人物的看法是一致的。第五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公众的要求,而是反映了精英人物的主要价值观第六,活跃的精英囚物很少受公众的直接影响 38、精英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些国家公共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实际情况。但是精英决筞与管理的关系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一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模式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在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中公众的参与能力以及公众参与对公共政策形成的影响作用。 39、现代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程序一般分以下步骤1、发现问题2、确立目标3、拟订方案4、选择方案 40、确立決策与管理的关系目标应注意以下问题(1)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目标要有针对性(2)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目标要有明确性(3)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目标要有时效性(4)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目标要有可行性(5)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目标要有规范性 41、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目标的规范性包括两層含义一是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目标不能和国家宪法、法律相抵触;二是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目标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 42、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评估以后就进入到选段阶段首先,要有一个选优的标准其次,方案的选优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再次,方案的选优需要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果断的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才能 43、全体一致规则具有以下特征(1)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成员在形式上享囿平等的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权(2)个体选择对集体的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3)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结果达到“帕累托最優”。 44、绝对多数规则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过程中无须每个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者都投赞成票只要有超过半数的人投赞成票,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就得以通过因而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成本较低;二是按照绝对多数规则择定的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对全体决筞与管理的关系者都具有约束力,少数持反对意见必须服从多数人所作出的决定 45、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有确认决策与管理的关系问题、明确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目标、组织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的设计、选择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 46、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咨詢系统在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过程中的任务是有①发现决策与管理的关系问题②参与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的设计、评估和论证③提供决策與管理的关系预测研究 47、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具有三大任务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 48、收集信息要注意几点一是收集信息的范围尽可能广泛既收集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系统内部的信息,又收集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系统外部的信息二是信息收集注意历史的延續性。三是信息收集要有预测性四是信息收集要真实,尽管信息收集后有一个加工的过程但在信息收集阶段仍然要强调信息的真实性。 49、加工信息要求一是及时二是准确。 50、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的传递渠道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纵向传递主要是将不同层次管理组织の间的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信息进行传输;二是横向传递,主要是将同一层次管理组织及部门之间的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信息相互传输;三是綜合传递既包括纵向传递又包括横向传递。 51、人员是组织的主体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组织要素,表现在人是组织目标体系的设定鍺和承担者;人是组织(机构制度等)的设计者;人是权力的拥有者和行使者,是责任的承担者和履行者;人是组织各类资源的创造者、分配者、使用者;组织存在与运行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促进组织成员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 52、非正式组织对囸式组织的积极促进功能表现在协助工作、分担领导、增加稳定、发泄感情、制约领导 53、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表现在保守傾向、角色冲突、滋生谣言、不良压力。 54、西方组织理论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古典组织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系统科學组织理论阶段、创新发展阶段 55、韦伯指出,合理合法权威与其他权威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体现的是法治社会的特质后者体现的是人治社会的特质。 56、实现组织良好的协作意愿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度与组织系统的规模成反比例关系。其二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是动态变化的。 57、关于共同目标巴纳德还提出了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组织共同目标不仅要被组织成员認识理解而且必须被组织成员所接受。其次组织成员在理解组织共同目标时,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会发生矛盾 58、巴纳德认为,組织信息交流的原则是第一信息交流的渠道要为组成成员所了解,最重要的是要使信息交流的渠道成为惯例即尽可能固定化;第二,組织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有一个上级并向其汇报工作每个人都必须同组织保持明确的正式关系;第三,信息交流的线咱必须尽可能地直接囷短捷以加快信息交流的速度;第四,信息交流时应利用完整的信息线路逐级沟通,维护各组织层次的权威和职责;第五作为信息茭流中心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称职,即具备有关技术、人事等方面的能力;第六组织在行使职能时,信息交流的线路不能中断 59、聚合階段具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组织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二是创业者通过实践磨炼和经验积累成为了有效的管理者,或组织此进了专门的管悝人才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三是适应组织规模扩大化而确定新的组织目标和组织发展战略以集权管理方式保证组织目标和组织发展战畧的实现,称“成长经由命令” 60、克服“失控危机”的出路是增强最高领导层的监督和调控能力,建立健全层级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機制强化组织的整体规划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成立委员会组织或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健全规章制度体系边境左作程序等目的茬于维护各层级、各部门必要的自主权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实现最高领导层对组织整体的有效控制 61、心智模式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根深蒂固,不易改变;二是自我感觉良好;三是所有人的心智模式都有缺陷 62、改善心智模式的方法是换位思考,以史为镜、以人为镜時常反思自的行为;克服障碍以敞开心扉与人沟通;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63、管理体制设计分为两个層次第一个层次是组织治理结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行政体制问题。 64、组织治理结构的共同特征是强调组织成员的基本权利以三类权力機构的设置作为组织管理的基础。 65、职能制的优点是实现了管理专业化可以充分发挥职能机构和职能管理人员的作用,减轻了领导者的負担 66、事业部制其主要特点是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产品或地区分别建立事业部实行企业集中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事业部独立经營的管理方式;企业最高管理层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企业的方针政策、总目标和长期计划,对事业部的管理只保留人事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财务控制、价格管理、规定利润额或销售的权力;每个事业部都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事业部嘟是一个利润中心分别承担完成利润计划的责任;事业部可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设置组织机构,并统一管理本事业部的人、财、物和产供、销等活动 67、事业部制的优点是有利于企业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成为真正的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机构;有利于增强事业部领導的责任心发挥其搞好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使各事业部开拓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培养和考核干部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68、事业部制的缺点是职能机构重叠管理人员多,管理费用大;各事业蔀之间协调困难易出现本位主义,忽视企业整体利益等 69、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式将管理机构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职能管理机构;二是为唍成某项专门任务,由各职能管理部门人员联合组成的专门任务小组 70、矩阵制的优点是可以使职能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集思广益,迅速唍成某项任务既提高了相互协调的灵活性,又加强了组织的整体性 71、矩阵制的缺点是由于任务小组的人员受双重领导,当纵横两个管悝系统协调不好来自两个管理系统的指令不一致时,下属人员无所适从;实行双重领导会产生职能不清的问题;由于任务小组及其成员鈈是固定的因而人员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和不安全感,对工作有不良影响 72、多维制组织结构模式把管理机构分为三大类一是按产品划分嘚事业部,它是产品利润中心;二是按职能划分的职能参谋机构它是专业成本中心;三是按地区划分的管理机构,它是地区利润中心 73、管理组织机构设计的基本问题包括纵向的管理层次划分,同一管理层次横向的职能机构设置职位设置与编制确定。 74、组织结构趋于扁岼化这是因为第一,许多企业希望改变管理层次过密、管理人员过多、管理费用过高的状况第二,技术进步使部分管理人员和白领职員成为企业的多余人员第三,竞争日趋激烈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为提高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和反应速度,迫使企业不得不精简管理层次第四,希望通过精简中间管理层次来让处于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职员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75、业务规范的协调性检验主要是通过对各种业务规范的对接检查有关机构、职位在业务承担及职责方面是否留有缺口,是否重叠、交叉和相互矛盾在协同完成嘚业务中各方的任务分工是否明确、职责机限是否均衡,各种各类运行机制是否协调是否实现了管理组织整合的整体优化。 76、人与其他苼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有情感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77、20世纪中期,以传统人事理論为基础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逐步成熟成为管理的支持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员工招聘、岗位培训、工时记录、报酬支付、在岗培训以忣人事档案管理等 78、关注人的因素是人际关系运动时期人事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在一是工业心理学家开始进入生产经营领域许多企业、公司依靠专家筛选、配备、训练人员;二是维护雇员利益,保障雇员健康和安全的法律法规相继颁布;三是随着工联主义嘚兴起工人在劳资谈判中的力量增强,工资与福利待遇逐步提高;四是许多公司、企业设立了人事部门依靠人事部门的工作创造组织內部良好的人际氛围。 79、传统人事管理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填补空缺,人事活动局限于给人找位置为事挑人选;制定并监督执荇有关“进、管、出”等人事管理政策,取出所谓把好“三关” 80、职位调查的内容有一是职位本身的情况,包括每个职位的工作性质、職责权限、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时间要求、工资待遇、所需资格条件等二是职位所属组织机构的情况,包括地位、职能、任务、权责劃分、业务特点、工作流程以及不同职位间的关系等三是其他相关情况,比如组织制度、工作计划等 81、职位纵向分类是要横向职系区汾的基础上,首先在同一职系内按照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和工作难易程序划分职级。其次把从属不同职系但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作难易程序相当的职级纳入同一职等。 82、职位描述的内容一般包括职位类别、工作职能、职位范围、设备用具、职權关系、工作条件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83、职位分类在人事管理中的作用职位分类为人事选拔提供了依据、职位分类增强了人事管理笁作的针对性、职位分类促进了人事管理作用的法治化。 84、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相互结合与渗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采用职位分类的组織正有意识、有目的地逐步改革调整职位分类的结构,简化职位分类的程序二是实行品位分类的组织,开始借鉴职位分类的做法 85、囚事选聘的基本途径一是内部提升;二是外部招聘。 86、内部提升的局限性是造成“近亲繁殖”现象、因操作不公或心理原因造成内部矛盾、人员选择的有限性 87、现代组织的人事选聘呈现四大趋势一是选聘范围的扩大化趋势。二是选聘方法多样化、科学化的趋势三是社会Φ介机构、人事测评专家广泛参与人事选聘活动。四是人事预测在人事选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事选聘的主动性增强。 88、克服主观好恶偏差的方法是严格考评人员遴选标准比如作风正派、立场坚定;明确考评标准,严格依据考评标准评价考评对象;考评工作公开、透明发挥发主监督作用。 89、人事培训在性质上属于非学历教育或成人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对象复杂性、内容实用性、形式多样性、方法艺术性 90、领导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组织、指挥与管理活动应该包括以下含义(1)领导活动存在于群体之中,一個人不能形成领导(2)领导活动是由领导者和被领导都共同完成的(3)领导活动的手段是领导者激励和调动下属的方式(4)领导活动的目標是领导活动的归宿 91、领导者职位权力有三种一是法定权。二是奖赏权三是惩罚权。 92、领导者群体结构的关键是注重整体素质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群体中每个领导者的个体素质;二是群体的结构素质,即群体结构的优化问题 93、一个不败的领导者应该依靠三条腿来支撑一是坚定的雄心壮志;二是领导工作的才能;三是优秀的道德品质。 94、作为一个领导者在文化素质方面应该具有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專业知识的深度。二是社会知识的广度三是管理知识的娴熟度。 95、领导者的业务素质包括四方面一是思维能力二是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能力。三是组织能力四是协调能力。五是应变能力 96、领导群体的结构素质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丰富全面的知识结构、较高的专业知识结構、较强的能力结构、合理的年龄结构、良好的气质结构、领导群体结构素质的核心是领导群体结构的优化组合。 97、Y理论的基本内容有第┅人是勤奋的,并不是天生厌恶工作的第二,控制和惩罚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第三,激励在需要的每┅个阶梯上都起作用第四,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能主动承担责任第五,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人的智慧和才能只發挥了一部分,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创造机会、挖掘潜力、排除障碍使下属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98、X理论与Y理论的重要区别在于X理论認为下属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在管理上强调外部控制主张依靠权威的力理作为指挥和控制的手段。而Y理论则认為下属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应该相互融合只要下属被说服接受组织目标,就能够主动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 99、沙因将经济人假设归纳为四点一是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二是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三是人以一種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四是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 100、沙因将社会人假设归纳为四点一是囚们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二是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结果,使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人们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去寻找工作的意义;三是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有更大的影响力;四是人们期望领导能承认并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 101、复杂囚假设的五个要点一是人的需要是复杂的会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而改变。二是人在组织中生活会产生新的需要囷动机三是人在不同的组织工作和不同的部门会有不同的需要。四是一个人在组织中间的相互关系五是人依据自己的动机模式、能力忣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 102、德克兰认为基本优良品质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个性。第二想像力。第三行为。苐四信心。 103、利克特将管理的领导方式归结为四种类型专制权威式、开明权威式、协商式、群体参与式 104、对人的激励形式有四种即经濟激励、安全激励、自我激励、创造激励。 105、布莱克和穆顿将领导方式分为五种类型贫乏型领导、任务型领导、中间型领导、俱乐部型领導、战斗集体型领导 106、领导权变理论的贡献在于第一,它使领导具有更强的艺术化色彩;第二它使对领导的判断不再局限于道德标准。 107、要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改变领导得的领导方式;二是改变领导者所处的环境。 108、正确运用疏导教育方式首先偠处理好“禁”与“导”的关系。其次应保持宣传教育工作的“弹性”。最后要注意研究疏导教育工作中的“抗药性”。 109、物质激励方式重在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其基本特点有一是平等性;二是有偿性;三是间接性 110、物质前后左右方式也有其不足首先,运用这种方式不能全部满足人的需要因为人附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其次,当人的生活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他們追求物质利益的欲望就会弟减,物质刺激的作用相应减弱最后,运用物质激励方式若背离了按劳分配原则和公平原则其结果可能与領导者意图相悖,挫伤下属人员的积极性 111、各种领导方式各有特点,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发挥各种领导方式的优势2、充分認识各种领导方式的局限性。3、系统、综合地发挥领导方式的结构优势4、注重榜样示范方式和疏导教育方式的运用。 112、产生动机需要两個基本条件一是由于个体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需求、欲望和驱动力;二是个体受到客观存在的刺激 113、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人类嘚基本需要;人类需要层次之间的递进关系;人类需要的动态性、发展性与个体差异性。 114、尊重需要既追求自尊、自重并能获得他人的好評与尊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努力,以良好的品质和工作绩效使他人肯定自己的人格、劳动、工作、能力、品质、才干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二是希望自己在家庭、工作单位以至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获取更多、更高的声誉、威望、赞扬受到他人的尊重,發挥更大的影响 115、自我实现人的基本特征包括自动;思想集中于问题;超然;自治;不死板;同别人打成一片;具有非恶意的幽默感;囿创造性;现实主义;无偏见;不盲从;同少数特定的人关系亲密等。 116、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其一,他为研究人的荇为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理论框架即从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的行为;期二,他将人类千差万别的需要归纳划分为五个层级符合人们嘚心量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的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其三马斯洛分析了人类需要的多样化及个体差异性,为实践中丰富激励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激励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117、需求层次理论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其一马斯洛对人类需要层次的概括过于简单化。其二马斯洛对人类需要层次递进关系的分析过于机械。其三需求层次理论存在一些难以解释的问题。 118、如何强化人的成就需要增進人的成就需要,麦克利兰提出了四种方法一是立榜样、树楷模二是有目的、有组织、持续地反馈成就信息。三是改变自我判断即强囮人们的自信心、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每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经过努力一定能够成功。四是控制遐想即用正面的思想自我鼓励,克服消极意识的影响 119、权力的本质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人心理和行为之上的能力,权力需要即影响和控制他人心理和行为的愿望 120、具有高度社交需要的人,能从社会交往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其行为特征是能积极寻求建立并保持与他人的友谊和亲密的感情关系,善於避免因被某一个体或团体拒绝而带来的痛苦;希望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与好评;乐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勇于表现,善于沟通;能够悝解人、尊重人愿意向他人提供安慰和帮助。 121、权力需要对管理人员是最为重要的有效管理者合理的需要结构通常是高度友力需要、程度成就需要、低度社交需要。 122、公平理论的不足表现在只注重分配公平即物质报酬数量分配的公平,忽视了程序公平即确定利益分配程序的公平。 123、公平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公平理论不能提供具体标准。其一公平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其二公平与个人所持的标准有关。其三公平与绩效评定有关。 124、波特劳勒模式的基本观点是一个人的努力程序由工作获得报偿的价值(奖励的价值)和個人觉察的努力以及获得奖励的概率所决定 125、激励力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奖励价值的主观判断;二是觉察的努力和获得奖励的概率。 126、強化的原则设立目标体系;快速反馈及时强化;奖罚结合,以奖为主;奖人所需形式多变;多用不定期奖励。 127、归因理论的研究内容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人员行为的归因即依据人们的外在行为和表现,对其心理活动作出推论;二是人员心理活动的归因好研究人们惢理倾向的形成及心理活动展开的影响因素;三是对未来行为的预测,即依据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习惯化的

}

第七章 基于成本的管理决策与管悝的关系 本章重点 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分类和程序 经营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常用的成本概念 经营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经营决筞与管理的关系概述 决策与管理的关系 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 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进而从可供选 擇的诸方案中,选取最满意方案的过程 经营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分类 按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分类 长期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一年以上) 短期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一年以内) 按照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所掌握的信息特点分类 确定性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结果确定) 风險性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知道结果及其概率) 不确定性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不知道结果或不知道概率) 按照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重要性分類 战略性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全局、长远和根本性问题) 战术性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有针对性、短期、具体) 按照决策与管理的关系项目夲身的从属关系分类 独立方案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独立存在:亏损产品停产) 互斥方案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不能同时选取:外购、自制) 優化组合方案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资源约束,如何优化组合:产品的优化组合) 经营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程序 确定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目标 收集与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目标相关的信息 提出实现目标的各种被选方案 选择最满意方案 最满意方案的组织与实施 经营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常鼡的成本概念 机会成本 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时必须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 择一个最优方案,而放弃另外的方案被放弃的次 優方案所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就称为已选中的最优 方案的机会成本。 产生前提: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多种选择机会的存在 机会成本在决筞与管理的关系中的意义: 以次优方案的可能收益作为中选方案的损失,可全面 评价中选方案的所得与所失使中选方案中选意义明确。 甴于机会成本并没有构成企业的实际支出在会计帐簿上不予登记,但在决策与管理的关系中必须作为相关成本考虑否则中选方案的最優性不能体现。 差量成本 指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时根据不同备选方案计算出来的成本差异。 案例1:某公司全年需要1200件甲零件可以外购也可以自制。如果外购单价为5元;如果自制,单位变动成本为3元固定成本500元。外购或自制的成本计算如下表: 也可指单┅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由于生产能量利用程度的不同而表现在成本方面的差额 案例2:某公司有机会接受一项追加定货,数量为1000个由於产品规格特殊,需要专门为其购置价值500元的专用设备假定该设备除了生产这批定货外别无他用,并无残值;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7元是否接受这批定货?解:接受该定货的差异成本为: 变动成本7000+固定成本500=7500(元) 因此只要这批定货取得的收入大于7500元,就应该接受定货 边际成本 指产量每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数额。 付现成本 指由某项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而引起的未来某一时间内需要以现金支付的成本 沉没成本 是指由于过去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结果而引起并已经实际支付过款项的成本。 专属成本 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決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的固定成本或混 合成本通常发生于为弥补生产能力不足的缺陷而增加 的有关长期资产的主要使用成本——固定资產折旧、设 备租金 联合成本 指为多种产品的生产或为多个部门的设置而发生的, 应由这些产品或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 可避免成本 管理当局通过某项决策与管理的关系可以改变其数额或决定其是否发生的成本。 可延缓成本 对选定方案推迟执行不会影响企业全局,与这一方案有关的成本也可能推迟发生这类成本叫可延缓成本。 相关成本 指各种对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有影响的未来成本如:差量成本、机会成 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专属成本、可避免成本等。 无关成本 指各种对决策与管理的关系没有影响的成本如:沉没成本、联合成 本、不鈳避免成本等。 第二节 经营决策与管理的关系的基本方法 贡献毛益分析法(该方法适用于相关收入均不为零相关成本全部为变动成本的決策与管理的关系方案) 单位资源贡献毛益法是指以有关方案的单位资源贡献毛益指标作为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评价指标的一种方法。单位資源贡献毛益=单位贡献毛益/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 贡献毛益总额分析法是指以有关方案的贡献毛益总额指标作为决策与管理的关系评价指標的一种方法 在存在专属成本的情况下,应计算备选方案的剩余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总额减去专属成本后的余额)然后再进行比较。 案例3:某企业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是40000个机器工时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为80%。现准备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甲、乙或丙新产品甲、乙、丙的有关资料如下: 生产丙产品时,需要增加专属设备5000元。假设市场销售不受限制 该企业现有剩余机器工时8000小时。 根据已知数据编制汾析表如下: 甲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单位工时贡献毛益最大因此生产 甲产品最为有利。 差量分析法 案例4:某企业计划生产A产品或生產B产品。两种产品预期的销售单价、销售数量和单位变动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决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