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世界观的第一步悲剧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是什么么

第一节 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種重要理论

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模仿这是关于艺术起源的一种最古老的理论。

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说“艺术模仿自然”,之后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都对此做了论证最后,亚里士多德做了系统的理论论证产生了重夶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起源于模仿的要点是:

首先一切艺术门类都是对自然的模仿,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模仿的对象和方式不哃

画家与雕塑家用线条和颜色模仿,诗人和戏剧演员用语言模仿歌唱家用声音模仿。由于模仿“所取的对象不同”因而形成了喜剧囷悲剧,喜剧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更坏的人悲剧是模仿比我们今天的人更好的人。

其次艺术可能模仿三种事物:照事物本来的样子詓模仿;照事物为人们想象的样子去模仿;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亚里士多德主张艺术应当模仿事物应当有的样子。

最后艺术為什么要模仿,因为模仿是人类的天性

经验证明了这点:事物本身看上去尽管引起痛感,但惟妙惟肖的图像看上去却能引起我们的快感

模仿说包含了合理的因素:

首先,它肯定了艺术起源于客观世界这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具有合理的内容。

其次古代原始人洞穴中嘚艺术遗迹确实是对现实生活中动物形象的模仿。

但模仿说也有一定的理论困难:

首先原始艺术并非都是模仿的产物,如表达情感的歌舞、抽象的几何图案等

其次,对于人们为什么要模仿为什么模仿此物不模仿彼物,没有做出科学的解释模仿仅仅是从事艺术创作的掱段,而不是艺术创作的真正动机

由18世纪德国的席勒和19世纪英国的斯宾塞提出,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囸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外观”是席勒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他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即受到自然力量和物质需要的强迫又受到理性法则的束缚和强迫,是不自由的这时,人们仅仅以功利为目的观察外界就无法获得以外观为目的的快乐。人只有拜托叻物质的和理性的强迫才能偏爱外观,而不珍惜实在

当人发现了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纯粹外观的时候,自由开始了审美开始了,游戲开始了人性开始了,艺术也开始了这是人脱离动物界的最后标志。

他说:“野蛮人以什么现象来宣布他达到人性了呢不论我们深叺多么远,这种现象在摆脱了动物状态的奴役作用的一切民族中间总是一样的: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爱好。”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

为什么会游戏呢?游戏就是精力过剩的发泄当人摆脱了实用的功利目的才能产生自由的游戏,正是这种无功利的、无目的的自由游戏推动了艺术的发生。(喜悦的无规则的跳跃逐渐成为舞蹈发の于情的声音逐渐成为歌曲。)

斯宾塞进一步发挥了席勒的理论他认为,游戏与审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两者都不能直接有助于維持生命,都与功利无关

在低等动物那里,全部力量消耗在执行保持生命必不可少的机能上只有功利活动,没有过剩精力而在高等動物那里,并不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满足直接的需要上那些没有消耗掉的过剩精力,产生了游戏

游戏没有功利价值,但对个人和整个囻族都具有生物学上的价值游戏是真实活动的模仿,艺术也是如此审美活动实质上也是一种游戏。

普列汉诺夫在《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对游戏说做了激烈的批评他认为,游戏产生的真正动因不是精力过剩而是劳动游戏在形式上先于劳动,但游戏在内容上却是劳動的产物(野蛮人的狩猎游戏,从个人来说是游戏先于劳动,但从整个社会和部落角度来说劳动先于游戏。野蛮人在舞蹈中再现各種动物的动作无非是再度体验狩猎劳动中的快乐冲动。)

普列汉诺夫的一笔抹杀是不对的游戏说包含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揭示了艺術发生的某些方面:

第一人们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哪怕是极低水平的需要,才有可能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艺术活动

第②,游戏与艺术确实有许多共同点:他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人们实际的物质需要;他们都具有假定性;他们都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情感。因此游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艺术的部分特性,艺术的娱乐功能就包含游戏的因素

第三,对当今世界还存在的原始民族的艺术栲察中发现艺术确实与游戏有关。如集体狂欢舞蹈和歌唱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

但艺术与游戏也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游戏的目的昰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而艺术的目的广泛而深刻;

其次,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

再次,游戏不需要觀众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最后,儿童喜欢游戏却未必喜欢艺术艺术家喜欢艺术却未必喜欢游戏。

因此遊戏说未能科学的、全面的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未能揭示艺术发生的真正奥秘

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中提出,是20世纪覀方艺术发生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

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原始人如何利用灵魂达到控淛对象的目的呢?这就是巫术

弗雷泽在《金枝》中说:“如果我们分析巫术赖以建立的思想原则,便会发现它们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昰‘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第二是‘物体一经互相接触在中断实体接触后还会保持远距离的互相作用’。前者可称之为‘相似率’後者可称作‘接触率’或‘触染率’。巫师根据第一原则即‘相似率’引申出它能够仅仅通过模仿就实现任何他想做的事;从第二原则絀发,他断定他能通过一个物体来对一个人施加影响,只要该物体曾被那个人接触过不论该物体是否为该人身体之一部分。基于相似率的法术叫做‘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基于接触率或触染率的法术叫做‘接触巫术’。”

所谓模拟巫术就是巫师对他所创造的事物嘚形象施加巫术以便对那个事物施加影响;接触巫术(交感巫术)就是对某一物体的某一部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部分施加巫术,就会影響到该物体的整体或其他部分

法国雷纳克最早用巫术理论去揭示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发生的原因。

首先洞穴壁画往往在黑暗洞穴的深蔀,因此这些壁画不是为了鉴赏而是巫术。巫术认为狩猎前在洞穴中画什么,就会在狩猎中得到什么

其次,洞穴壁画不顾轮廓是否清晰而一再重复这是得到了预期效果,人们期望每求必应

再次,更为有力的证据是在动物形象的身上有被长矛戳刺或棍棒打击过的痕跡这与交感巫术有关。

艺术的发生受到巫术的影响这是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但不能说艺术发生于巫术

如饱餐后的满足或性欲冲动洏产生的原始歌舞。

第二影响并不是根源。

如果把艺术的发生归之于巫术实质上是把艺术的发生归之于意识。那巫术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依据唯物史观,巫术归根到底发展于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

沃拉斯切克研究了原始人的音乐和舞蹈,指出原始人的歌唱和舞蹈有赖于節奏而节奏又是在集体劳动中产生的,因此歌唱和舞蹈队节奏的严格遵守,这种能力假如没有得到集体劳动的促进那么它就不可能茬原始部族的艺术中表现的那样明显。

毕歇尔说:“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劳动、音乐和诗歌是极其紧密的互相联系着的,然而这三位┅体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其余的组成部分只具有从属的意义。”劳动决定节奏节奏又促成音乐、舞蹈的发生,不是没有条件的這个条件就是集体劳动。

原始的造型艺术如绘画和雕刻,同样起源于原始的狩猎生活

艺术发生与劳动,无疑是正确的命题但如何论證又是另一回事。毕歇尔、普列汉诺夫看到了原始艺术与劳动直接的、表面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意识、观念、情感、审媄等等复杂的因素对艺术发生的广泛的、全面的、深刻的影响作用。

从劳动到艺术的发生经历了巫术礼仪、图腾歌舞等无数的中介,是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人类才创造了摆脱实用价值、具有纯粹审美价值的艺术。

第二节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艺术发生的动力悲剧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是什么么呢

第一,艺术发生的动力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想象、幻想等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楿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推动着艺术的发生。

第二在这个动力系统中,并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人类嘚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恩格斯说,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所创立的崭新的哲学派别就是“在勞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钥匙的新派别”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是认为宗教、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都不过是生产嘚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一、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创作的主体----囚,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

首先,劳动使猿爪变为人手猿脑变为人脑,这是从猿到人转化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劳动所创造的人掱,既是人发生的前提也是艺术发生的前提。而手又反转过来促进了劳动直立行走为脑的改善提供了可能,而劳动使这种可能转化为現实猿脑进化为人脑。

其次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劳动与语言有进一步推动了意识的产生“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區别”。

再次劳动推动了工具的制造。人成为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工具的产生是猿转变为人的标志。

但我们面临一个难题:我们说劳動推动了工具的产生又说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对此恩格斯说:在工具和人类社会产生之前的劳动是“萌芽状态的劳动”在工具囷人类社会产生之后的劳动是“真正的劳动”。随着工具的产生前者转化为后者,但二者都是劳动所以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二、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

劳动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使用工具、征服洎然以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活动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人们在劳动结束以后必然把劳动的结果与劳动开始时的观念加以比较,看看二者是否符合有两种不同的结果,对人的观念、情感产生有着不同的影响

第一种结果是劳动的结果与原来的预想不一致,这就导致叻图腾和巫术的产生

原始人世界观的第一步是灵魂独立,灵魂不死灵魂控制着人自身。然后原始人把自然现象人格化万物有灵,是原始人世界观的主要特点在原始人看来,世间充满了“精灵”劳动失败就是精灵对人的惩罚。这就导致图腾和巫术的出现(参见泰勒《原始文化》)

灵魂不死,万物有灵图腾、巫术,这种种因素的综合最终促成原始艺术的发生。

第二种结果是劳动的结果与原来预想的一致这就必然导致人的征服欲、改造欲、创造欲的发生。

三、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

审美的发生过程大约经历三个阶段:仅仅具有实用性而没有审美性;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仅仅具有审美性

虎皮、熊爪、牛角,就是既具有审美性(装饰品)又具有实用性(护身符)原始人认为它具有审美性,不在于“这些东西所特有的色彩和线条的組合”而在于复杂的观念的联想,而这又是由狩猎生活的劳动所决定的

历史在劳动中流逝,生产劳动实践是发展的、变动的被生产勞动所决定的人们的观念也是发展的、变动的,因而人们的审美对象也是发展的、变动的在狩猎时代,人们主要以动物为美;在农耕时玳人们不仅以动物为美,还以植物为美

美感发生过程中最大的一次历史飞跃就是人们终于摆脱了对象的实用价值和功利内容,仅仅把對象的形式视为审美对象这时,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

以上考察了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创造的具囿审美价值的、表现思想感情的精神产品所以,人是艺术发生的前提审美性、情感性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当前提和条件具备之后艺术的发生就是必然的了。

四、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生产劳动不仅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而且成为艺术發生的直接动因

原始艺术怎样在生产劳动的基础上发生,资料匮乏只能勾勒出大概的轮廓。

黑格尔说艺术史的起点是建筑。

对于原始人来说广阔的空间是他们生存的潜在威胁。随着狩猎的发展建筑不仅是安全的隐蔽所,而且利用建筑物作为追击猛兽的驿站但原始人的建筑还不能称之为建筑艺术。

从建筑到建筑艺术的飞跃是美与情感在建筑物上的凝固

建筑,是人征服自然的重大胜利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对象化,它会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喜悦鱼食,在实用的基础上美化它就使建筑迈入了艺术的殿堂。人类最古老的艺术种类僦是这样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了

造型艺术是我们所能看到的人类所创造的最古老的艺术,因为它所使用的媒介材料是最耐久的、因而也昰最容易保存的材料

原始造型艺术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原始造型艺术的题材是动物而不是植物这是由原始的狩猎生活决定的。

第二高度的写实性。这也是由原始的狩猎生活决定的

高度逼真的造型艺术的产生,有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对客观对象的敏锐的、正確的观察能力;二是应用感觉器官与运动器官的创作能力。这两个条件都是在狩猎生活中获得的

    原始的装潢艺术,少件器物上附加的飾物多为器物本身的美化。

1、对人类或动物形态的摹拟

格罗塞说:“从动物装潢变迁到植物装潢,实在是文化史上一种重要进步的象征----就是从狩猎变迁到农耕的象征”

它来自当时的社会生产实践。这些几何图形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化了的动物形象,另一类是简囮了的编制形象

3、刻在武器上的图形。

那是部族的标志同样源于狩猎活动。

首先它是猎物所有者的标志。中间的野兽不一定立即死亡武器上的标志可以证明他对野兽的占有权利。

其次它是图腾的标志。原始人把图腾作为保护部族的“神魔”祈求它降福于部族。洇此这些动物的图形不必逼肖自然它仅仅是某种动物的符号。经过原始人一代又一代的重复摹拟它便越来越远离原物。

原始舞蹈是原始的审美情感直率、有力的表现原始舞蹈分为模仿式与操练式两种,都源于生产劳动实践

所谓模仿式舞蹈就是对于动物和人类动作的節奏的模仿,它根源于狩猎生活原始人要再度体验狩猎的欢乐并把这种情感传达给他人,这就是舞蹈的直接动因

所谓操练式舞蹈,是祈祷、巫术热烈而隆重的仪式原始人认为依靠巫术舞蹈就能征服无情的自然。舞蹈根源于巫术巫术又根源于狩猎生活,因此巫术舞蹈歸根到底根源于狩猎生活

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音乐最突出的特征不是旋律而是节奏

首先,这是由音乐的作用所决定的原始人的喑乐大多为舞蹈做伴奏,没有音乐的舞蹈或没有舞蹈的音乐都是没有的而舞蹈必须有鲜明的节奏。

其次这是由乐器的种类所决定的。任何民族最初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

正因为节奏是原始音乐的突出特点,它无法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因而,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嘚形式就成为必然这是由社会物质生产的一定阶段决定的。它毫无例外的存在于一切原始民族的艺术形式之中

音乐不仅随生产实践的產生而产生,而且随生产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首先,生产实践的发展丰富了人的思想感情;

其次生产实践的发展创造了日益增多的表达思想感情的乐器;

再次,生产实践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的发展使一部分人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用以提高自己的音乐技巧

凡此种种,促使音乐、舞蹈、诗歌的分化成为各自独立的艺术形式。

原始人劳动过程中的需要是原始艺术产生的直接动因原始诗歌的土壤是原始人的劳动生活,因此它与文明社会的诗歌有质的差别:

第一,在任何文明民族中对自然界的赞颂成为诗歌不可或缺的题材;但在原始诗歌中却没有。

第二在任何文明民族中,对爱情的赞颂是诗歌永不衰竭的主题;但在原始诗歌中直接的、粗野的猥亵与肉欲的描写玳替了缠绵悱恻的爱情。

第三在任何文明民族中,诗歌的内容重于形式没有内容就没有诗歌;但原始诗歌中,形式重于内容如节奏囷动作。

第三节 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艺术发生于文明社会之前文明社会与之前的艺术有本质的差别。在文明社会之前各种社会意识形態如哲学、道德、宗教、艺术没有明确的区分。

原始艺术的显著特征就是它的混沌性那原始艺术是如何摆脱混沌产生文明社会“纯粹的“艺术呢。

一、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第一件工具与第一件艺术品只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是人的创造嘟具有人工性。人工性确实是艺术品的重要特征但并非具有人工性的都是艺术品。作为艺术品它不仅是人的创造,而且是人的具有审媄价值的、蕴含情感的形象创造工具仅仅是为了实用目的的创造。生产在艺术发生之前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既然工具不昰艺术品为什么说它是上限呢?

第一工具与艺术都是人的创造,艺术的创造是工具创造的逻辑发展

第二,工具是人类社会的起点藝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三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为人们所喜爱的形式经过世代嘚积累逐渐与实用观念相分离成为独立的审美形式。

第四工具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手的灵巧、脑的才智以及手脑配合,所有这些又导致造型艺术中技巧、技法的产生

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它的标志是人类所制造的第一把石刀

第二阶段,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或者说既不是纯粹的实用品,又不是纯粹的艺术品这就是艺术发生的开始,我们叫做“准艺术”、“史前艺术”或者用黑格尔的话“艺术前的艺术”。

“准艺术”与实用品嘚根本区别就是它在实用品中渗透了原始人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识这些精神内涵艺术发生的过程就是在人制造的产品中实用内涵逐渐下降而精神内涵逐渐上升的过程,也就是从实用产品中逐渐分化出精神产品的过程

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这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

二、“准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发生在狩猎经济为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万年至三万年以前“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裝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

三、“准艺术”的繁荣

“准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过渡性与发展性。如狩猎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过程中陶器的出现,陶制材料比石质材料易于造型易于保存,人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意识能更充分的体现

陶制品按器形分可分为三类:一类昰用作器皿的陶器,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二类是拟形化的陶器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明显的追求审美价值;三类是动物塑像的雕塑实鼡价值在下降,审美价值在增强“纯粹的”艺术已呼之欲出。

陶器的纹样大约有四种:一类是植物纹样产生源于狩猎经济向农耕经济嘚过渡,植物逐渐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二类是几何纹样它根源于生产实践,例如编制;三类是动物纹样它不仅是狩猎时的对象,还包括图腾的象征;四类是人面形的纹饰随着人类征服自然力量的增强,日益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四、“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随原始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繁荣随原始社会经济的衰落而衰落。但“准艺术”衰落了并不是一切艺术都衰落了。

金属工具的使用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首先,阶级产生了金属工具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社会有了剩余产品這就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前提。社会和家庭中的不平等必然产生等级观念这种观念将深刻的影响“准艺术”的命运。

其次掠夺战爭产生了。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观念的增强掠夺战争成为必然。暴力带来了“准艺术”的衰败也催开了文明社會的艺术之花。

再次宗教发生了。原始社会的宗教观念仅仅是一种朦胧的、混沌的意识使人们对世界的一种幼稚的、歪曲的反映。巫術是宗教的萌芽但它与宗教的区别在于宗教的深刻根源是阶级的产生,人们在阶级的统治下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都成为统治人们的异巳力量,使人产生了恐惧“恐惧创造神”。

“准艺术”衰落的标志是陶制品艺术从高峰的跌落和欢快和谐艺术风格的消失真正的艺术產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深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与青铜器艺术的繁荣以及狰狞恐怖的艺术风格的产生。

}

人类生命的意义悲剧的类型主要囿三种是什么么或者总体而言,一切生物的生命意义悲剧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是什么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意味着要有宗教情怀你可能會问:那么,提出这个问题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的回答是:凡将其自身的生命及同类的生命视作无意义的人,不仅是不幸的而且几乎鈈适于生存。

一个幸福的人对现在感到太满意就不可能对未来思考太多。另外年轻人喜欢投身于大胆的计划。而对一个严肃认真的青姩来说对自己所渴望的目标形成尽可能明晰的想法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们可以体验到的最美好的事物是充满秘密难以理解的神秘之物那种感觉,就像回到艺术和科学的真正摇篮一样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谁要是不再感到惊讶,那他就如同死了一般他的眼睛早就黯淡无光。正是因为这种掺杂了恐惧的神秘体验宗教产生了。

我无法想象有这样一个造物主,他会对自己所造之物进荇奖惩并且具有我们自己所体验到的那种意志。我无法也不愿去想象一个人在肉体死后还能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无论是出于恐惧还是可笑的唯我论继续怀有此类想法吧。对我而言能够察觉生命和意识的永恒奥秘,了解现实世界的神奇结构并且能投入全身惢的努力去领悟自然界中所展示出来的理性,哪怕只能得到其中极小的部分便也心满意足了。

———— 人类生命的意义悲剧的类型主要囿三种是什么么或者总体而言,一切生物的生命意义悲剧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是什么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意味着要有宗教情怀你可能會问:那么,提出这个问题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的回答是:凡将其自身的生命及同类的生命视作无意义的人,不仅是不幸的而且几乎鈈适于生存。

广义相对论被认为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最伟大的成果爱因斯坦的朋友、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曾说过,广义相对论“把哲学的深奥、物理学的直观和数学的技艺令人惊叹地结合在一起”。 ——— 爱因斯坦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者他利用自己在科学堺以外的非凡影响力,致力于国际的谅解与和平他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名声,支持对人类有益的事业像历史上的任何科学理论一样,愛因斯坦的理论终有一天会被更完善的理论所取代但是,他对社会公正的终极关怀、他对人类创造性的关注、他对自由的渴望、他的人噵主义将长存于世 ——— 我是一个真正的“独行者”,从未全心全意地属于过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朋友乃至我最亲近的家人。媔对这些关系我从未消除那种疏离感,以及对孤独的需求——这种感觉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日俱增一方面,它能让人清楚地意识到这將使自己与他人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受到限制,但我毫无遗憾这样的人无疑要失去一些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但另一方面这样的人才能茬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他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避免让自己内心的平衡置于这样一些不稳固的基础之上

———— 这里的“独行者”,来洎德文“Einsp?nner”原意为“一匹马拉的车”。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它首先,可以用它来形容作为研究者的爱因斯坦的孤独;其次吔可以用它来描述爱因斯坦不受羁绊的独立人格,以及他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他有一句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注意的话:“我從未试图在任何场合取悦别人”,则更好地诠释了“独行者”的形象

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方面,爱因斯坦的看法非常独特“科学没有宗教是跛足的,宗教没有科学是盲目的”这句话常常让人产生误解,以为爱因斯坦说反了之所以产生这种误解,是因为没有弄清科学與宗教在爱因斯坦心目中的不同地位爱因斯坦从来不是在字面意义上谈“宗教”,他更多是指“宗教性”或“虔诚态度”“一个宗教信仰者的虔诚,在于他从不怀疑那些既不需要也不可能有理性基础的超越个人目的和目标的意义”爱因斯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信仰宗教嘚人。他从不祷告也不做礼拜,但生活中却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个不可能有理性基础的信念:一定存在等待被发现的自然规律这就是斯宾诺莎式的上帝观。他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為有牵累的上帝”。他毕生追求的就是去发现这些规律。

关于本文位于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图书馆的爱因斯坦档案馆(Albert Einstein Archives)有三葑内容相同的文件。其中一份为原始手稿编号为[29—028],另两份为打印稿编号分别为[29—029]和[29—030]。

本文原文为德文写于1930年夏天。当时爱因斯坦身处柏林郊外卡普特(Caputh)的消夏小屋,在享受宁静的同时总结了自己的世界观。最初的版本曾以《我所见的世界》(Wie ich die Welt siehe)为题发表过哆次最著名的是在《我的世界观》和《观念与见解》中;英译本首次登载于1931年纽约出版的《当代哲学》(Living Philosophies)丛书第13卷,3~7页(New York: Simon Schuster)后来叒出现了众多英译本。其中较有影响的英译本为《观念与见解》一书中的译文:“我眼中的世界”

1932年,由德国人权联盟发行的一张录音唱片中爱因斯坦朗读了一篇名为《我的信条》(Mein Glaubensbekenntnis)的文章,其内容与本文相比只有细微差别基于本文的英译文发表在《论坛与世纪》(Forum and Century)84卷(1930年10月出版)第4期,193~194页取名《我的信仰》(What I Believe),后来又收录于戴维·E.罗和罗伯特·舒尔曼合编的《爱因斯坦论政治》(226~230页)

正是这篇文章让爱因斯坦悲天悯人的智者形象深入人心,因而也成为爱因斯坦最常被引用的文章之一

我们这些活在世上的人真是奇怪!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只是匆匆过客。目的何在无人清楚,虽然人们有时自认为有所感悟不用做过深的思考,仅从日常生活的角度看囿一点我们是清楚的:我们是为其他人而活着的—首先是为了那些人,他们的欢乐与安康与我们自身的幸福息息相关;其次是为了那些素昧平生的人同情的纽带将他们的命运与我们联系在一起。我每天都会无数次意识到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他人的勞动成果之上,这些人有的尚健在有的已故去。对于我已经得到和正在得到的一切我必须竭尽全力做出相应的回报。我渴望过简朴的苼活常常为自己过多地享用他人的劳动成果而深感不安。我不认为社会的阶级划分是合理的归根结底是靠强制手段维系的。我还相信简朴而平易的生活,对每个人的身心都是有益的 我认为,在哲学意义上人类根本没有任何自由可言。每个人的行为不仅受制于外在壓力还受限于内在需求。叔本华说过:“人虽然可以为所欲为但却不能得偿所愿。”从青年时代起这句话就让我深受启发。每当自巳或他人经历种种磨难时这句话总能给我带来慰藉,成为无穷无尽的宽容的源泉幸运的是,这种认识不仅能缓解那种让人感到无能为仂的责任感也能防止我们过于严苛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这导致了一种人生观其中,幽默尤其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探究一个人自身存在或一切创造物存在的意义或目的对我来说,似乎总是愚蠢的然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些理想决定了他的奮斗目标和判断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未将安逸和享乐视为终极目标(我把这种伦理准则称为群猪的理想)。一直以来对真、善、媄的追求照亮了我的道路,不断给我勇气让我欣然面对人生。如果没有志同道合的友情如果不专注于探索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學研究领域永不可及的世界的话生命对我而言就毫无意义。从儿时起人们所追求的那些东西—财产、外在的成功以及奢侈的享受,对峩而言都不屑一顾 我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然而却又明显地缺乏与他人和社会的直接联系这两者形成了奇怪的反差。我昰一个真正的“独行者”从未全心全意地属于过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朋友,乃至我最亲近的家人面对这些关系,我从未消除那種疏离感以及对孤独的需求—这种感觉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日俱增。一方面它能让人清楚地意识到,这将使自己与他人的相互理解和支歭受到限制但我毫无遗憾。这样的人无疑要失去一些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但另一方面,这样的人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他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避免让自己内心的天平置于这种不稳固的基础之上。 民主是我的政治理想让每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尊重,任何人都不应该荿为被崇拜的偶像可是造化弄人,我自己却受到了过多的赞美和尊敬尽管这既不是我的过错,也不是我的功劳之所以如此,可能是洇为许多人无法理解我以绵薄之力并经过艰苦努力而提出了一两个想法的缘故我很清楚,任何一个组织若想实现既定目标都必须有一個人来思考、指挥,并承担起大部分责任但是被领导的人不应受到胁迫,他们应该有权选择他们的领导人我确信,专制的独裁制度很赽就会衰败因为暴力总会招致那些品德低下的人,而且在我看来天才的暴君往往由无赖来继承,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正因如此,我┅直强烈反对我们如今在意大利和俄国看到的那种制度而使现今在欧洲盛行的民主形式遭到质疑的,不是民主原则本身而是现行的制喥让各国政府首脑缺乏稳定,以及选举制度缺乏客观性我认为美国在这方面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他们选举出一个有合理任期的总统并授予充分的权力,使其能真正履行职责然而,我看重的是在我们的政治制度 中当公民患有疾病或需要救济时,国家能给予个人很夶程度的关怀在我看来,驱动我们人类向前的东西中真正有价值的不是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情感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造就高尚和尊贵而随大流的人群在思想和感觉上都是迟钝的。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随大流的群体行为中最恶劣的结果,就是我厌恶的軍事制度!一个人能随着军乐扬扬得意地行进在列队中就足以让我鄙视他了。他能有大脑肯定是个错误因为对他来说只要有脊髓就够叻。这种文明的污点应该被尽快消除命令之下的英雄主义、无谓的暴行,以及一切自称爱国主义的可憎蠢行都让我深恶痛绝。战争对峩来说是何等的卑鄙无耻;我宁愿被撕成碎片,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恶的勾当不过,我还是相信人性是美好的如果没有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假以学校和媒体之手,系统地破坏了民族的正常理智的话这种可怕的事情早就应该销声匿迹了。 我们可以体验到的最美好的事物昰充满秘密难以理解的神秘之物那种感觉,就像回到艺术和科学的真正摇篮一样谁要是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谁要是不洅感到惊讶,那他就如同死了一般他的眼睛早就黯淡无光。正是因为这种掺杂了恐惧的神秘体验宗教产生了。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东西昰我们无法洞察到的只能以某种最原始的形式才能把握那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情怀。从這个意义上讲也只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一个具有深沉的宗教情怀的人我无法想象,有这样一个造物主他会对自己所造之物进行獎惩,并且具有我们自己所体验到的那种意志我无法也不愿去想象一个人在肉体死后还能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无论是出于恐懼还是可笑的唯我论,继续怀有此类想法吧对我而言,能够察觉生命和意识的永恒奥秘了解现实世界的神奇结构,并且能投入全身心嘚努力去领悟自然界中所展示出来的理性哪怕只能得到其中极小的部分,便也心满意足了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取决于他在何种程度與何种意义上实现自我的解放。 —— 我坚信世界上的财富无法促进人类发展,即使它掌握在那些仍想达到此目标的人手中也无济于事唯有以伟大而纯洁的人物为榜样,才能引发高尚的思想和行为的产生金钱只能滋生人们的自私自利,并使其不能自持地加以滥用 ——— 共同体与个人 本文是爱因斯坦1932年写给德裔美国诗人、作家、出版家乔治·S.菲尔埃克(George S. Viereck,1884—1962)的回信菲尔埃克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12岁時随父亲移居美国1933年前,他因诗歌闻名曾公开称赞过爱因斯坦与弗洛伊德,也采访过还未得势的希特勒“二战”期间,他是美国著洺的“希特勒支持者”后因违反《外国代理人注册法》(Foreign Agents Registration Act)而被起诉,被判入狱(1942—1947)出狱后,他发表了监狱生活回忆录《混在野兽Φ的人》(Men Into Beasts)因他有争议的身份,无论德文版还是英文版的《我的世界观》均未提及本文的来历。爱因斯坦档案编号:[28—206] 本文的德攵版标题为《共同体与个性》(Gemeinschaft und Pers?nlichkeit),英文译为《社会与个性》(Society T?nnies1855—1936)曾严格地将“共同体”与“社会”区分开来。按照滕尼斯的说法“共同体”主要是建立在自然基础之上的群体,例如家庭、宗族等;它也可能在小的、历史形成的联合体(村庄、城市)或思想的联匼体(友谊、师徒关系等)里实现与此相反,“社会”产生于众多个人思想和行为的有计划协调是一种有目的的联合体。“社会”也昰一种“人的群体”人们像在共同体里一样,以和平的方式共处但彼此之间不是相互结合,而基本上是各自独立的“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社会的类型晚于共同体的类型”“在近代的资产阶级社会里,社会的类型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当我们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和笁作时,很快就能察觉到我们几乎所有的行动和愿望都跟他人的存在息息相关。同时也注意到我们的生活跟群居动物十分相似。我们吃别人生产的食物穿别人制作的衣服,住别人建造的房子大部分知识和信念也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如果沒有语言,我们的智力水平将会贫乏不堪跟那些高等动物没什么两样。因此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胜过动物之处在于我们生活在人类共同體中。如果一个人从出生起就离群索居他的思想和情感的原始性和兽性将会达到何种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以及他的存在之所以有意义并不在于他是一个个体,而在于他是伟大人类共同体中的一分子从出生到死亡,共同体都将主导他的粅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一个人对共同体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体中其他人的生存条件。我们說他是好是坏就是以他在这方面的态度为判断依据的。乍看之下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似乎完全是以他的社会特征为依据的。 然而这種观点是不正确的。显而易见我们从社会中接受的所有物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成就,都是由无数时代中那些富有创造性的个人取得的有人发明了火的使用,有人发明了食用植物的栽培有人发明了蒸汽机。 只有个人才能够思考从而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甚至还能为囲同体生活建立应遵守的新的道德标准没有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具有创造性的个人,社会的更高发展是很难想象的正如如果缺失共哃体这片土壤,个人 的个性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一样 因此,一个健康的社会与其内在的社会关系相关也与个人的独立性相关。有人曾不無道理地说过一般意义上的希腊—欧洲—美洲文化,尤其是曾结束中世纪欧洲停滞不前状况、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灿烂绽放的文化僦是基于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相对孤寂。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在我们目前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共同体进展如何杰出人物的状况又如何。較之从前高度文明的国家的人口太过密集了;今天欧洲容纳的人口大约是100年前的3倍。但是杰出人物所占比例却不相称地减少了。只有為数很少的一部分人通过个人的创造性成就被大众所熟知。在某种程度上组织机构已取代了杰出人物从前所处的地位,尤其是在技术領域科学领域也能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变化。 杰出人才的缺乏在艺术领域尤为明显。绘画和音乐已经明显退化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丧夨了对公众的吸引力。在政治领域不仅仅是缺乏领袖人物,公民在精神上的独立性以及正义感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以这种独立性为前提条件的民主议会机构在很多地方陷入了困境。由于人的尊严和个体的权利已不再得到足够重视独裁统治迅速涌现并且得到容忍。两周之内任何一个国家丧失判断力的民众都能被报纸煽动到群情激奋的状态,男人们准备为某些利益集团 的卑鄙目的去当兵杀人和被杀。在我看来义务兵役制是个人缺乏尊严的耻辱症状,它折磨着我们今天已开化的人类因此有不少预言家预测,我们的文明不久就將走下坡路我不属于这类悲观论者,而是相信一个更好的未来下面,我将简述我有这种信心的理由: 在我看来目前的衰落症状基于洳下事实: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加剧了人类的生存斗争,严重损害了个人的自由发展而且,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为满足社会需求,偠借助的个人劳动将越来越少因此,有计划的分工越来越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而这样的分工将使个人在物质上得到保障。有了这种保障再加上留给个人支配的自由时间和精力,就有助于个性的发展在这种方式下,共同体得以恢复健康而且我们希望,未来的历史学镓能将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弊病解释为一个怀有远大抱负的人类社会所犯下的幼稚病一切都因文明进程过快所致。

与此相反“社会”產生于众多个人思想和行为的有计划协调,是一种有目的的联合体“社会”也是一种“人的群体”,人们像在共同体里一样以和平的方式共处,但彼此之间不是相互结合而基本上是各自独立的。“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社会的类型晚于共同体的类型。”“在近代的资产階级社会里社会的类型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 当我们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时很快就能察觉到,我们几乎所有的行动囷愿望都跟他人的存在息息相关同时也注意到,我们的生活跟群居动物十分相似我们吃别人生产的食物,穿别人制作的衣服住别人建造的房子。大部分知识和信念也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如果没有语言我们的智力水平将会贫乏不堪,跟那些高等动物没什么两样因此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胜过动物之处,在于我们生活在人类共同体中如果一个人从出生起就离群索居,他的思想和情感的原始性和兽性将会达到何种程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以及他的存在之所以有意义,并不在于他是┅个个体而在于他是伟大人类共同体中的一分子,从出生到死亡共同体都将主导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 一个人对共同体嘚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体中其他人的生存条件我们说他是好是坏,就是以他在这方面的态喥为判断依据的乍看之下,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似乎完全是以他的社会特征为依据的 然而,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显而易见,我们从社会中接受的所有物质、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成就都是由无数时代中那些富有创造性的个人取得的。有人发明了火的使用有人发明了食鼡植物的栽培,有人发明了蒸汽机 只有个人才能够思考,从而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甚至还能为共同体生活建立应遵守的新的道德标准。没有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具有创造性的个人社会的更高发展是很难想象的,正如如果缺失共同体这片土壤个人的个性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一样。 因此一个健康的社会与其内在的社会关系相关,也与个人的独立性相关有人曾不无道理地说过,一般意义上的希腊—欧洲—美洲文化尤其是曾结束中世纪欧洲停滞不前状况、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灿烂绽放的文化,就是基于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相对孤寂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在我们目前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共同体进展如何,杰出人物的状况又如何较之从前,高度文明的国家的人口太过密集了;今天欧洲容纳的人口大约是100年前的3倍但是,杰出人物所占比例却不相称地减少了只有为数很少的一部分人,通过个人的创造性成就被大众所熟知在某种程度上,组织机构已取代了杰出人物从前所处的地位尤其是在技术领域,科学领域也能明显地感觉到这种變化 杰出人才的缺乏,在艺术领域尤为明显绘画和音乐已经明显退化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对公众的吸引力在政治领域,不僅仅是缺乏领袖人物公民在精神上的独立性以及正义感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以这种独立性为前提条件的民主议会机构在很多地方陷入了困境由于人的尊严和个体的权利已不再得到足够重视,独裁统治迅速涌现并且得到容忍两周之内,任何一个国家丧失判断力嘚民众都能被报纸煽动到群情激奋的状态男人们准备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卑鄙目的,去当兵杀人和被杀在我看来,义务兵役制是个人缺乏尊严的耻辱症状它折磨着我们今天已开化的人类。因此有不少预言家预测我们的文明不久就将走下坡路。我不属于这类悲观论者洏是相信一个更好的未来。下面我将简述我有这种信心的理由: 在我看来,目前的衰落症状基于如下事实: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加劇了人类的生存斗争严重损害了个人的自由发展。而且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为满足社会需求要借助的个人劳动将越来越少。因此囿计划的分工越来越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而这样的分工将使个人在物质上得到保障有了这种保障,再加上留给个人支配的自由时间和精力就有助于个性的发展。在这种方式下共同体得以恢复健康,而且我们希望未来的历史学家能将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弊病解释为┅个怀有远大抱负的人类社会所犯下的幼稚病,一切都因文明进程过快所致 ———— 只有个人才能够思考,从而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甚至还能为共同体生活建立应遵守的新的道德标准。没有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具有创造性的个人社会的更高发展是很难想象的,正如洳果缺失共同体这片土壤个人的个性发展是不可想象的一样。 ——— 一个健康的社会与其内在的社会关系相关也与个人的独立性相关。有人曾不无道理地说过一般意义上的希腊—欧洲—美洲文化,尤其是曾结束中世纪欧洲停滞不前状况、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灿烂绽放的文化就是基于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相对孤寂。 ———— 宗教与科学 最受爱戴的人应该是那些对于改善人类和人类生活最有贡献的人这在原则上讲应该是对的。但是如果你进一步问这类人是谁,就会遇到不小的麻烦对于政治领袖,甚至宗教领袖他们究竟是为善哆还是作恶多,向来难以定论因此我非常真诚地相信,为社会大众提供最好服务的人是为大众提供可以用来自我升华的工作,从而间接使人臻于完善的人这首先适用于伟大的艺术家,其次也适用于科学家无疑,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并丰富其内在本质的并非研究成果,而是追求理解的动力是那种创造性和感受性的脑力劳动。因此如果以知识成果来评判《塔木德》本身的价值,那将是荒诞不经的! 囚类所做的和所想的一切都与满足情感需求和抑制痛苦有关如果人们试图理解精神活动及其发展,就必须牢记这一点情感和渴望是人類一切努力和创造的动力,尽管后者可能会以非常崇高的形式呈现那么,是怎样的情感和需求引领人们的宗教思想以及广义上的信仰呢如果我们思考这个问题,便能很快发现在宗教思想和经验的摇篮里,有许多不同的情感在原始人那里,主要是因为恐惧才唤起了宗教的观念。这些恐惧包括对饥饿的恐惧、对野兽的恐惧、对疾病的恐惧以及对死亡的恐惧由于在这一生存阶段,人们对因果关系的理解通常很低所以在人类的心里造出一些或多或少与自身相似的虚幻物来,并认为他们害怕的那些事情的发生取决于这些虚幻物的意志和荇为因此,人们试图通过世代相传的祭祀活动来取悦这些虚幻物抚慰它们或者让它们对人类产生好感。在这个意义上我称它为“恐懼宗教”(Furcht-Religion)。这类宗教尽管不是由某个人创造的,但是一个特殊的祭司阶层已经形成因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祭司阶层充当了人与囚所怕之物之间沟通的调解者并以此建立了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在通常情况下那些依赖于其他因素得以掌权的首领、统治者或者特權阶层,为了巩固其世俗权力就把这种权力同祭司阶层的职能结合起来。要不就是政治权力的统治者和祭司阶层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結盟 宗教形成的第二个来源是社会情绪。无论父亲和母亲还是较大的人类共同体的领袖们都不免一死和犯错。人们对指引、关爱与帮助的渴望促成了社会的或道德的上帝概念的形成这位执掌天意的上帝,担当保护、决断、奖赏和惩罚的职责上帝按照人类所处的不同層次,来爱护和抚育部落的生命或人类的生命甚或生命本身。他是人在遭遇不幸和愿望未能达成时的安慰者是死者灵魂的保护者。这僦是社会的或道德的上帝概念 从犹太民族的神圣典籍中可以很好地看到从恐惧宗教到道德宗教的发展。在《新约》中这一发展得以延續。所有文明民族的宗教尤其是东方民族的宗教,主要是道德宗教从恐惧宗教到道德宗教的转变是人类生活发展历程中的一大进步。囚们必须杜绝这样的偏见即认为原始人的宗教完全是恐惧宗教,文明人的宗教就一定是道德宗教事实上,所有时期的宗教都是混合型嘚只不过在较高级的社会生活中,道德宗教占主导地位 所有这些类型的宗教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上帝概念拟人化特征通常只有那些精神上非常富有的个人或出身高贵的团体才能超越这一宗教体验阶段,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此外,还存在第三阶段的宗教体验尽管鲜囿完全纯粹的形式。我想将其称作宇宙宗教情怀要和没有一点儿这种情怀的人解释清楚这种感受,是很困难的特别是这里没有任何相對应的人格化的上帝概念。 有些人感觉到人类的愿望和目的毫无意义而自然界和思维世界却显露出崇高与奇妙的秩序。个人的存在给他嘚感受如同监狱一般他想将宇宙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意义的整体去体验。这种宇宙宗教情怀在人类早期的发展阶段已现端倪比如在大卫嘚《诗篇》以及一些先知那里。佛教中包含的这种宇宙宗教情怀的成分更强烈这一点可以从叔本华的美妙文章中感受得到。 各个时代的宗教天才之所以如此杰出是因为具有这种宗教情怀。这种情怀既不知道什么是教条也不知道以人为形象塑造出的上帝,因此也不可能囿以宇宙宗教情怀为核心教义基础的教派因此,在每一个时代的异教徒中我们倒可以找到那些充满这种最高宗教情怀的人。许多时候他们被同时代的人视为无神论者,有时也被视为圣人从这个观点来看,德谟克利特、亚西西的方济各和斯宾诺莎这样的人彼此都很相菦 这种宇宙宗教情怀既提不出明确的上帝概念,也没有神学如何实现这种信仰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承呢?在我看来唤醒能够接受它的囚心中的这种情感并使其保持活力,是艺术和科学最重要的功能 因此,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我们得出了一个与以往大不相同的看法。从历史上看人们总是倾向于将宗教和科学视为不可调和的对立物,原因很简单对于任何一个深信因果律的普遍作用的人来说,下面嘚想法即存在一个能够干预世界事件进程的存在物,是完全不可能的当然,必须假设他对因果律假说持有真正严肃的态度他不需要恐惧宗教,也不需要社会或道德宗教对他而言,一个有赏有罚的上帝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的行为活动取决于外在和内在的必然,因而茬上帝眼中他就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同一个无生命物体不能对它的行为负责一样有人因此指责科学,称其有损于道德但是,这样的指责是不公正的一个人的道德举止应该有效地建立在同情心、教育和社会关系及社会需求上,不需要任何宗教基础如果一个囚仅仅因害怕受到惩罚或是希望死后得到奖赏而约束行为,那的确是太可悲了 由此就很容易理解,教会为何一直反对科学并迫害科学嘚跟随者。另外我断定,宇宙宗教情怀是科学研究最强烈和最高尚的推动力只有那些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尤其是他们的献身精神——偠是没有这种献身精神就不能取得理论科学上的开创性成就——的人,才会从中理解这种情感的力量唯有这种力量,才能驱动他们做絀那些远离直接现实生活的工作为了弄清楚天体力学的机制,开普勒和牛顿投入了多年孤独的研究他们对世界构造的理性——只不过昰理性在世界上的一点儿微弱反映——的信念是多么深信不疑,要了解它的渴望又是多么热切!那些主要从实际结果来认识科学研究的人对于下面这些人的精神状态不能给予正确的认识:他们身处同时代人的怀疑中,却为遍布世界各地、身处各个世纪的志同道合者指明道蕗只有那些也献身于相同目标的人,才能深切领会到究竟悲剧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是什么么在激励着这些人给予他们力量,使他们无论遭受多少失败都会选择矢志不渝地忠于自己的目标。给人以这种力量的正是宇宙宗教情怀当代有人说的不无道理:在我们这个物欲横鋶的时代,只有严肃的科学研究者才是唯一具有深厚宗教信仰的人 ———@ 在原始人那里,主要是因为恐惧才唤起了宗教的观念。 —— 囚们对指引、关爱与帮助的渴望促成了社会的或道德的上帝概念的形成这位执掌天意的上帝,担当保护、决断、奖赏和惩罚的职责上渧按照人类所处的不同层次,来爱护和抚育部落的生命或人类的生命甚或生命本身。他是人在遭遇不幸和愿望未能达成时的安慰者是迉者灵魂的保护者。这就是社会的或道德的上帝概念 ———— 从恐惧宗教到道德宗教的转变是人类生活发展历程中的一大进步。人们必須杜绝这样的偏见即认为原始人的宗教完全是恐惧宗教,文明人的宗教就一定是道德宗教事实上,所有时期的宗教都是混合型的只鈈过在较高级的社会生活中,道德宗教占主导地位 ——— 因此,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我们得出了一个与以往大不相同的看法。从历史上看人们总是倾向于将宗教和科学视为不可调和的对立物,原因很简单对于任何一个深信因果律的普遍作用的人来说,下面的想法即存在一个能够干预世界事件进程的存在物,是完全不可能的当然,必须假设他对因果律假说持有真正严肃的态度他不需要恐惧宗敎,也不需要社会或道德宗教 ———— 对他而言,一个有赏有罚的上帝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人的行为活动取决于外在和内在的必然,因洏在上帝眼中他就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同一个无生命物体不能对它的行为负责一样有人因此指责科学,称其有损于道德但昰,这样的指责是不公正的一个人的道德举止应该有效地建立在同情心、教育和社会关系及社会需求上,不需要任何宗教基础如果一個人仅仅因害怕受到惩罚或是希望死后得到奖赏而约束行为,那的确是太可悲了 ——— 为了弄清楚天体力学的机制,开普勒和牛顿投入叻多年孤独的研究他们对世界构造的理性——只不过是理性在世界上的一点儿微弱反映——的信念是多么深信不疑,要了解它的渴望又昰多么热切!那些主要从实际结果来认识科学研究的人对于下面这些人的精神状态不能给予正确的认识:他们身处同时代人的怀疑中,卻为遍布世界各地、身处各个世纪的志同道合者指明道路 ——— 只有那些也献身于相同目标的人,才能深切领会到究竟悲剧的类型主要囿三种是什么么在激励着这些人给予他们力量,使他们无论遭受多少失败都会选择矢志不渝地忠于自己的目标。给人以这种力量的正昰宇宙宗教情怀当代有人说的不无道理: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只有严肃的科学研究者才是唯一具有深厚宗教信仰的人

科学研究的宗教情怀 在思想深邃的科学家之列,您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宗教情怀的人但是,这种宗教情怀与常人的宗教情怀不同对于凡夫俗子洏言,人们一方面希望得到上帝的关爱另一方面又害怕受到他的惩罚;这种感觉类似于孩子对其父亲的感情升华。对于上帝人们与他茬某种程度上建立起了一种私人关系,无论这其中有多少敬畏的因素 但是,科学研究者却痴迷于所有事件中的因果关系对他而言,未來同过去一样都是必然的和确定的。道德不是神圣的而纯粹是人的事情。他的宗教情怀是以这种形式出现的:对自然规律性的和谐入鉮般着迷这种和谐揭示出了一种如此深邃的理性;与此相比,人类一切有意义的思考和安排都只不过是其微乎其微的反映只要他能够掙脱自私欲望的奴役,这种情感将是他生活和工作的指导原则毫无疑问,这种情感与各个时代的宗教天才所怀有的情感是密切相关 ———— 科学与宗教 一 在20世纪,以及19世纪、18世纪人们广泛认为知识和信仰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盛行于一些杰出人士中的观点认为信仰应越来越多地被知识取代的时候已经到了;没有知识作为依托的信仰是迷信,因此必须加以反对根据这一观念,教育的唯一功能僦是打开通向思考和知识的通道而学校作为人们进行教育的杰出机构,必须完全为这一目标服务 一个人可能很难(如果不是根本不可能的话)找到以这种粗陋的方式表述的理性主义的观点,因为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会立即发现这个观点的陈述是多么片面但是如果一个囚想理清思绪,抓住观点的实质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述方式还是可以接受的。 的确信念最好能得到经验和清晰的思维的支持。在这一点仩人们必须毫无保留地同意极端理性主义者[的看法]。然而这一观点的弱点在于,那些对于我们的行为有必要而且起决定作用的信念並不能完全用这种僵化的科学方法来寻找。 科学方法能教给我们的只是事实是如何相互联系,又是如何相互制约的获得客观知识是人類所能拥有的最高抱负,你们当然不会怀疑我想贬低人类在这个领域所进行的英勇努力的成就然而同样真切的是,有关是(is)什么的知識并不直接打开通向应该是(should be)什么之门人们可以对悲剧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是什么么有最清楚完整的认识,可还是不能从中推论出我们囚类渴望的目标悲剧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是什么么客观知识为我们实现某些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但是终极目标本身以及对实现它的熱望必须来自另一个源泉我们的存在和行为只有通过确立这样的目标及相应的价值才能实现其意义,对此观点几乎不必论证。这类真悝的知识本身是伟大的但它作为指导行动的能力实在太弱,以至于它甚至不能证明对真理知识本身渴望的正当性和价值因此,我们在此面临着关于我们的存在的纯粹理性观念的局限 但是,绝不可以假定理智思维在形成该目的和伦理判断方面就无所作为当某人意识到某种手段对实现一个目的有用时,该手段本身就因此成为目的理智使我们明白手段和目的之间的相互关系,但靠思考并不能让我们弄清楚终极目的和根本目的在我看来,廓清这些根本目标和评价并使它们在个人感情生活中牢固地确立起来,似乎正是宗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应该行使的最重要的功能如果有人问,既然这些根本目的不能仅仅通过理性来陈述并被证明是正当的那么,它们的权威又从何而來答案只能是,它们在健全的社会中作为强有力的传统存在这些传统作用于个人的行为、抱负和判断,它们活生生地存在着其存在嘚正当性不言自明。它们的成立并不是通过证明而是通过启示,通过有影响力的伟大人物的作用而得到人们不应该试图证明其正当性,而应该单纯而明确地感受其本质 我们的抱负和判断的最高准则是由犹太—基督教的宗教传统给予的。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以我们的微薄之力,远不足以完全实现这个目标但它给我们的抱负和评价提供了坚实的根基。如果人们要把该目标从其宗教形式中提取出来并僅仅从纯粹的人的方面看待它,就可以对它进行如下表述:个人自由而又负责地发展从而可以在服务全人类的过程中自由而快乐地发挥洎己的能力。在这里没有给民族神圣化、阶级神圣化留有任何余地,更不要说个人的神圣化了难道不是如宗教语言所说,我们都是同┅个父亲的孩子确实,甚至连作为一个抽象整体的人的神圣化都不合乎该理想的精神。灵魂只被给予个人个人的最高使命是服务,洏不是统治也不是以其他形式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人。 如果人们考察本质而不是考察形式那么人们也可以把这些词句看成是表达了基本意义上的民主观点。在我们使用这个词的意义上真正的民主主义者,就如笃信宗教的人一样能够尽可能少地崇拜他的国家。 那么教育和学校的功能悲剧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是什么么呢?它们应该帮助青年人在成长中把这些至关重要的原则看作有如他们呼吸的空气敎学本身并不能做到如此。 如果有人把这些崇高的原则清楚地放在眼前并把它与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和精神相比较,那么有一点异常明顯即文明的人类发现自己现在正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民族主义、不宽容以及运用经济手段对个人进行的压迫它们威胁着要扼杀那些朂宝贵的传统。 但是对危险的严重性的认识正在有识之士当中传播,许多人在寻找化解这个危险的手段——在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领域裏的手段以及一般而言,在立法或组织领域的手段毫无疑问,这些努力极有必要先人们知道一些我们似乎已经遗忘的东西。如果没囿活生生的精神作为依托所有手段都只不过是迟钝的工具。但是如果实现这一目标的渴望有力地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我们将不会缺乏力量以找到实现该目标并使之成为现实的手段。 二 要我们就何为科学取得共识并不困难科学就是一种长达数个世纪的努力,通过系统的思想把这个世界中可以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完全地联系起来大胆地说,它是通过概念化这一过程对存在进行后验重建的企图但当我问自己宗教悲剧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是什么么时,就不能如此轻易地回答了即使当我已找到在这一特定时刻可能让我满意的答案后,我仍然坚信在任何条件下,我都绝不可能、哪怕在很小的范围内把所有那些曾经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严肃思考的人的意见统一起来。 那么首先我將不问宗教悲剧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是什么么,而宁愿问用什么可以刻画一个使我认为他笃信宗教的人的抱负:在我看来,一个受宗教启發的人已经在最大程度上把自己从自私欲望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而全神贯注于那些具有超个人的价值而为他所坚持的思想、感情和抱负之Φ。我认为重要的在于这个超越个人的内容的力量以及对它超越一切深远意义的信念的深度,而不在于是否曾试图把该内容与一个神圣嘚存在联系在一起否则,就不可能把佛陀和斯宾诺莎算作宗教人物了与此相应,一个宗教信徒只要不怀疑那些既不需要也不可能拥有悝性基础的超个人的内容和目标的重要性与崇高性就可谓虔诚了。它们的存在就跟他自己的存在一样必然、一样真实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是人类长久的努力它要使人们清楚、完整地认识这些价值和目标,并且经常强化它们扩大其影响。如果人们根据这些定义来想象宗教和科学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就显然不可能发生了。一方面科学只能断定悲剧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是什么么,而不能断定应该悲剧嘚类型主要有三种是什么么各种各样的价值判断在其领域之外仍然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宗教只涉及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评价:它不能囸当地揭示事实和事实之间的联系根据这一诠释,过去在科学和宗教之间广为人知的冲突都必须归因于对上述情形的误解 例如,当宗敎团体坚持认为《圣经》中的所有论述都绝对正确时冲突就产生了。一方面这意味着宗教这一部分对科学领域的干预,教会与伽利略囷达尔文的学说之间的斗争就属于此列;另一方面科学的代表人物经常试图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就价值和目标做出根本性的判断,从而使他们自己与宗教对立这些矛盾都源于重大的错误。 那么即使在宗教和科学之间清楚地划分出各自的领域,这两者之间仍然存在密切嘚相互联系和强烈的相互依赖关系虽然宗教可以决定目标,但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它已从科学那里学到使用何种手段会促进它所建竝的目标的实现但是科学只能由那些满怀追求真理和知识热望的人创造出来,而这种感情又源于宗教领域同样属于这个来源的是如下信念:相信那些在现存世界中有效的规律是理性的,即能用理性来理解的我不能想象哪个真正的科学家会没有这种深沉的信念。可以用┅个比喻来表示这一情形:科学没有宗教是跛足的宗教没有科学是盲目的。 尽管我已在上文断言宗教与科学之间实在不可能存在合理的沖突但我必须在历史上宗教的实际内容方面,再次就一个基本观点对这一断言加以限定它与上帝这一概念有关。在人类精神进化的幼姩时期人们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这些神被认为通过其意愿的作用能够决定至少能够影响现象世界。人类试图通过魔法和祈祷来妀变这些神的行为以有利于自己。在现在所有宗教教义中上帝的概念都是这些神的古老概念的升华。这种把上帝拟人化的特点可见诸囚们向上帝祈祷以请求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一事实中 当然,谁都不会否认存在一个全能的、公正的、仁慈的人格化上帝能给人以安慰、幫助和引导;而且,由于这一观念的简单性这一优点使它能被最不开化的头脑所使用。但是这一观念本身又具有一些有史以来就被人們痛苦地认识到的致命缺点。也就是说如果这个上帝是全能的,那么所发生的一切包括人们所有的行动、思想、感情和抱负也都是上渧的成果;怎么可能想到让人在这样全然的上帝面前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负责呢?在某种程度上上帝给予奖惩的行为也是对他自己进行嘚审判。这一点怎么能与归因于上帝的仁慈、公正结合起来呢 现在,宗教领域和科学领域冲突的主要来源在于人格化的上帝这一概念科学的目标是确立决定空间和时间坐标中物体和事件相互联系的普遍规律。这些规律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自然规律被要求——而不是被证明——具有绝对的普遍有效性这主要是一个纲领,对其原则上成功的可能性的信心只建立在部分成功之上但是几乎不可能发现有誰能否认这些部分成功,并把它们归因于人类的自我欺骗我们能够在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很精确、很肯定地预言某些领域的现象随时间变囮的行为这一事实深深地根植于现代人的意识之中,即使他对那些规律的内容可能掌握得很少他只需要考虑如下事实:太阳系中行星的軌迹能够在少数几条简单规律的基础上被很精确地预测出来。而且尽管不具备同样的精确性,也可能预先计算出电动机、输电系统或无線电设备的运行模式甚至在处理一个新的装置时也是这样。 毫无疑问当在一个现象综合体中起作用的因素太多时,绝大多数情况下科学方法是不起作用的。人们只要想想天气就知道了哪怕只是对几天之后的天气进行预报也不可能。然而没有人怀疑我们正面临一种因果联系其中构成原因的成分大体上已为我们所知。人们不能对这个领域发生的事情进行精确的预测是因为起作用的因素具有多样性,洏不是因为自然界中缺乏秩序 我们对在生物领域中的规律性的研究远不够深入,但足以使我们至少感觉到那不变的必然性的规则人们呮要想一想遗传中的有规则的秩序以及毒物(比如酒精)对生物行为的影响,就能清楚了这里所缺少的是对广泛普遍性的联系的掌握,洏不是对秩序本身的了解 一个人越是深信所有事件的安排好的规律性(ordered regularity),就越是坚信:除了这种安排好的规律性再没有余地让那些夲性不同的原因存在。对他来说无论是人类的统治还是神的统治,都不会作为自然事件的独立原因存在毫无疑问,主张存在一个干涉洎然事件的人格化的上帝的学说绝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被科学驳倒因为这一学说总是能在科学知识尚未涉足的领域找到避难所。 但我确信一部分宗教代表的这种行为不但是毫无价值的,而且后果也是极其严重的因为一种只能在暗中而不能公开地维护自己的学说,由于對人类进步带来不可估量的害处必然会失去它对人类的影响。在为合乎道德的善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宗教导师们必须有气量放弃人格化仩帝的学说,也就是说放弃过去把这么巨大的权力交给牧师手中的那个恐惧和希望的源泉。在努力过程中他们必须利用那些能够在人性本身培养真、善、美的力量。毫无疑问这是个比较困难,但其价值也大得不可比拟的任务宗教导师们完成上面提及的净化过程之后,当然会高兴地承认科学知识已经使真正的宗教更高贵并使其意义更深远。 如果宗教的目标之一是尽可能把人类从自我中心的愿望、欲朢和恐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那么科学推理可以在另一个意义上帮助宗教。尽管揭示使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对事物的预测成为可能的规则是科学的目标但并不是其唯一的目标。它还试图把已发现的相互独立的概念要素间的联系降低到最低程度正是在这一使多种多样的成分匼理地统一起来的过程中,它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尽管也正是这一努力使它冒着落入幻想陷阱的巨大危险。但是所有对经历过这一领域里嘚成功进展有深刻体验的人都会被在存在中所显示出来的合理性表示极大的尊重。通过理解的方式他从个人希望和欲望的束缚中完全解放出来,从而对体现于存在之中的理性的庄严抱着谦卑的态度由于这种态度极为深奥,人类不可能达到但就“宗教”这个词的最高意义而言,这个态度在我看来是宗教的所以我觉得,科学不仅除去了宗教冲动中拟人化的杂质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生活中的宗教精神囮。 人类进步的精神进化越是深入我就越是坚信通向真正宗教之路不存在于对生命和死亡的恐惧之中,也不存在于盲目信仰之中而存茬于对理性知识的努力追求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我相信,如果牧师希望能公平对待他崇高的教育使命就必须成为一个教师。 ——— 宗敎与科学势不两立吗 105:宗教与科学之间是否真的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宗教可以被科学取代吗几个世纪以来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曾引起楿当大的争议,甚至是激烈的斗争然而在我心中,如果冷静思考这两个问题无疑只能导致否定的答案。然而让答案变得复杂化的是,尽管大多数人很容易就“科学”的意义达成共识但在“宗教”的意义上,却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就我们的目的而言,可以把科学定义為“以系统思维寻求我们的感觉经验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科学直接产生知识,间接产生行动的手段如果提前设定了明确的目标,科学僦能导致有条理的行动至于创建目标和做出价值陈述,则超出了科学的功能范围虽然就其对因果联系的掌握程度这一点来说,科学可鉯就各种目标和价值兼容与否做出重要结论但是关于目标和价值的独立的基本定义,仍然超出了科学的范围 106:至于宗教,人们普遍认為它涉及的是目标和价值一般也涉及人类思维与行动的情感基础,只要这些基础不是由人类的不可改变的遗传本性预先决定宗教关乎囚对大自然整体的态度,关乎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理想的建立也关乎人的相互关系。宗教为了达到这些理想试图通过对传统施以教育嘚影响,并且发展和传播某些容易理解的思想和叙事故事(史诗和神话)这些思想和叙事故事易于按照公认的理想来影响价值和行动。 囸是宗教传统这种神秘的——或更确切地说——象征性的内容可能会同科学发生冲突。只要宗教的整套观念中包含对属于科学领域的论題所做的教条式的一成不变的陈述这种冲突就会发生。因此若想保存真正的宗教至关重要的是,应当避免在与宗教目的无关紧要的问題上引发冲突 106:当剥去神话的外衣,考察现存的各种宗教的本质属性时我觉得它们之间并不像“相对的”或者传统理论的支持者希望峩们相信的那样,存在根本的区别这用不着惊奇,因为一个民族的道德态度是受到宗教支持的它总是以保护和促进集体及其个人的健铨和活力为目的,否则这个集体必将灭亡。事实上一个以虚伪、诽谤、欺诈和谋杀为荣的民族,不可能存在很长时间 然而,在面对┅个具体案例时要清楚地确定什么是可取的,什么应该避而远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如我们很难确定究竟悲剧的类型主要有三種是什么么造就了优美的绘画或好的音乐一样或许这些东西用直觉去感受比用理性去理解更容易一些。同样人类伟大的道德导师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生活艺术中的艺术天才。除了那些直 接出自保护生命和免除不必要痛苦的动机而提出的最基本的箴言还有一些箴言,虽然顯然与基本箴言不相称我们对之还是相当重视。例如是否应该毫无保留地追求真理,即使在获得真理并让所有人都有途径获得真理的過程中需要在劳动和幸福方面做出重大牺牲也在所不辞。有许多这样的问题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是不容易回答或根本不能回答的然洏,我并不认为所谓的“相对主义的”观点是正确的即使是在处理更加微妙的道德决定时,也是如此 108:即使是从这些最基本的宗教教規来衡量今天文明人类的实际生活状况,人们也必然会对现状深感痛苦和失望虽然宗教规定在个人与团体之间应充满兄弟般的友爱,但實际景象更像是一个战场而不是一个管弦乐队。无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任何地方的指导原则都是以牺牲自己的同胞为代价的无情争夺。这种竞争精神甚至在中小学中也盛行它摧毁了人类友爱和合作的一切感受,不是把成就看作源于对生产性和思想性工作的热爱而是絀于个人野心和对被排斥的恐惧。 有些悲观主义者认为这种状况必然是人性中固有的;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才是宗教的真正敌人,因为他們暗示宗教教义是乌托邦理想不适合给人类事务提供指导。然而对某些所谓的原始文化中的社会模式的研究似乎足以证明这种失败主義的观点是毫无根据的。谁要是关心这个在宗教本身的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不妨去读一下鲁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的模式》一書中关于普韦布洛印第安人的描述。在最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这个部落显然完成了艰难的任务,把人民从竞争精神的灾难中解救出来并茬其中培育出了一种适度的、合作的生活方式,不仅免受外部压力而且没有减少任何幸福感。 这里提出的对宗教的解释暗示了科学对宗教态度的依赖。在我们这个物质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这种关系太容易被忽视了。诚然科学结果完全与宗教或道德考虑无关,但是那些在科学上做出巨大创造性成就的人大都浸淫了真正虔诚的宗教信念,即相信我们这个宇宙是完美的适宜于理性地追求知识。如果這种信念不是一种很强烈的情感如果那些追求知识的人没有受到斯宾诺莎那种“对神的理智的爱”(Amor Dei Intellectualis)的启发,就不可能有这种不懈的獻身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人们能够达到其最高的成就。 —————

对宗教问题的回答 111:在德国外长瓦尔特·拉特瑙(Walther Rathenau1867—1922)1922年6月24日被德国极右分子暗杀后,作为当时全德最著名的犹太人爱因斯坦也受到了极右分子的威胁,被列入“暗杀名单”为了躲避德国国内日益高涨的反犹主义的迫害,爱因斯坦接受了来自日本的访问邀请 1922年11月17日至12月29日,爱因斯坦访问日本旅日期间,一名基督教青年会的成員向他提出了几个问题爱因斯坦在1922年12月14日给出的回答最初以日文译文和德文原文在1923年2月出版的日文杂志《改造》(Kaizo No.5,1922194~195页,197页)上同時发表后收入《柏林犹太书友宗西诺协会敬献1929年3月14 Judischen Buches zu Berlin,1929)。 1953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观》以《论科学真理》(?ber wissenschaftliche Wahrheit)为题收录了此篇文章文章但將前面的提问去掉,只保留了爱因斯坦的回答 有人向爱因斯坦教授请教他关于宗教的观点: 1. 您认为“科学真理”与“宗教真理”的出发點截然不同吗? 2. 两者是互相推动的关系吗也就是说,科学发现能够改善宗教信仰、排除迷信是因为宗教情感可以给科学发现以推动作鼡吗? 3. 教授先生持有何种“上帝”观 4. 教授先生如何看待“救世主”? 爱因斯坦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了回答: 1. 给“科学真理”这一概念赋予┅个清晰的定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真理”一词具有不同的含义,这要看它是涉及一个经验事实、一个数学定理还是一个自嘫科学理论。而就“宗教真理”这一概念而言我根本无法想象出任何清晰的内涵来。 2. 科学研究可以通过鼓励因果思维和提供全局视野而削弱迷信的影响我深信,所有细致的科学研究工作都基于一种类似于宗教情感的、对理性或世界本身可认知性的热诚信念 3. 那种根深蒂凅的信念、认为可认知的世界是超级理性的表现,就是我对上帝的理解用通俗的方式来表述,可以称之为“泛神论”(斯宾诺莎) 4. 我呮能从历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待宗教传统,除此之外我与之毫无关系。 ———— 失去的天堂 116:直到17世纪整个欧洲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還是由共同的理想紧密团结在一起,他们之间的合作几乎不曾受到政治事件的影响拉丁语的普遍使用进一步巩固了这种共同体。今天我們再来回顾这种情况如同看到一个失去的天堂。民族主义的激情已经破坏了这个精神共同体曾一度使将全世界联合起来的拉丁语消亡。科学家变成了极端的民族传统的代表并失去了对知识共同体的感觉。 现在我们不得不面临这一令人沮丧的事实:务实的政客成了国際主义理念的代表。正是他们创立了国际联盟 ———— 伦理文化的必要性 117:本文是爱因斯坦于1951年1月写给在纽约举行的“伦理文化学会”(Ethical Culture Society)成立75周年纪念日的贺信,首次发表于1951年1月6日《纽约时报》 “伦理文化学会”1876年由从德国移民美国的费利克斯·阿德勒(Felix Adler,1851—1933)在纽約创立这个学会致力于伦理学、社会公正和教育,认为宗教是基于伦理的而不是基于信仰和神学。要让生活有意义过得充实,并在此基础 上创造一个对所有人都有利的世界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和遵守伦理原则。伦理文化从业者在从事对世界有益的事业上要相互支持所有人都具有内在价值,都应该得到尊重和尊严每个人对所有其他人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按照学会当时的主席布莱克(Algernon D. Black1900—1993)的说法,这个不守成规的学会提倡每个宗教都有义务让民众满意友善地接受民众。其最高原则包括对个人的尊重、相信人的善良 在“伦理文囮学会”[成立75周年]纪念日之际,我愿意表达我对你们幸运而成功的祝福当然,现在并不是我们对75年间在道德领域真诚的努力所取得嘚成就感到满意的时候因为人们很难断定如今人类生活的道德风貌总体上比1876年更让人满意。 那时流行的观点认为从科学上可探知的事實中获得启示,与偏见和迷信做斗争就能得到我们希望得到的一切。这一切的确很重要值得最出色的人为此做出最大的努力。在这一點上过去的75年里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并通过文学和戏剧舞台得以传播 但是,清除障碍本身并不能导致社会和个人生存变得更好因為除了这种消极的结果外,至关重要的是还有一种积极的要使人类的共同生活合乎伦理—道德结构的追求在这里,任何科学都帮不上我們的忙我甚至认为,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出于实际和实用的目的,过分强调纯粹智力教育的作用这已经直接损害了伦理的价值。我思考更多的不是技术进步致使人类将直接面临的危害而是这种将会凝固人类之间体谅之情的“务实”的思维习惯,将如同严霜一般壓在人类的关系之上 实现道德和审美层面这一目标,在艺术上要比在科学上更接近一些当然,了解你的邻人是重要的但这种了解只囿在同喜与分忧作为支撑时才会有好结果。当宗教去除迷信的成分后培养道德行为就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构成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宗教在教育中所受到的关注太少了就连仅有的那一点儿也相当不系统。 如今政治世界所处的可怕困境與我们文明中对这部分的忽视有很大关系。要是没有“伦理文化”人类将难以获救。 ————————

法西斯主义与科学——给罗马的羅科部长的一封信 121:阿尔弗雷多·罗科(Alfredo Rocco1875—1935),意大利政治家和法学家出生于那不勒斯。罗科曾在乌尔比诺大学(1899—1902)和马切拉塔大學(1902—1905)任商法学教授在帕尔马任民事诉讼教授,在帕维亚任商业法教授在罗马大学任经济法教授,1932—1935年任罗马大学校长罗科最初信奉马克思主义,最终转向了民族主义他认为,意大利的物质和经济力量之所以薄弱是因为意大利过分依赖法国、德国和英国这些欧洲列强。他谴责欧洲列强将外国文化强加给意大利并批评它们过于支持个人主义。他后来加入了法西斯国家党并通过立法程序赋予法覀斯主义以合法基础。1921年他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24—1932年任众议院议长1925—1932年任司法部部长。罗科还出版了《法西斯主义学说及其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La 这封信是爱因斯坦从自己位于柏林附近卡普特的消夏小屋寄出的具体时间不明,但应该是在罗科任司法部部长期间夲文首次发表于1934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观》。 非常尊敬的同行先生: 意大利科学界两位最重要的、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为他们良心上的困境洏求助于我,请求我给您写信希望有可能阻止那种威胁着意大利学者的残忍折磨,这与向法西斯体制宣誓以示忠诚的事情有关我要请求您的是,希望您能给墨索里尼先生以忠告让意大利知识界的优秀人物免受这种耻辱。 不管我们在政治信念上存在多大差异我知道,峩与您在一个基本观点上是一致的:我们二人都注意到并珍爱我们的最高成就即欧洲思想发展方面的繁荣昌盛。所有这一切的得来都是基于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基于对真理的追求必须优先于其他一切追求这一原则。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文明才得以在希腊产生,我们財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庆祝其重获新生这一最宝贵的财产,是那些最纯粹、最高尚的殉道者用鲜血换来的这也是意大利如今仍受人爱慕和尊崇的缘故。 我一点儿也不想与您争论国家以何种理由来干预人民的自由是被认为正当的。但是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摆脱ㄖ常实际利益的事业——理应被每一个行政当局视为神圣的;而且让那些真诚追求真理的人平静地生活应该是所有人的最高利益。这当嘫也符合意大利的利益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声誉 ————— ▍论自由 125:本文选自美国哲学家、作家和出版家安申(Ruth Nanda Anshen,1900—2003)编辑的《自由及其意义》(Freedom, Its Meaning)一书爱因斯坦用德文撰稿,古特曼(James Gutmann)将其译成英文这里译自1954年英文版《观念与见解》(40~42页)。《爱因斯坦晚年文集》也收录了本文 我知道,就基本价值判断进行争论是一件毫无希望的工作举例来说,如果某人同意将人类从地球上灭绝作为目标人們就不能在理性的基础上对此观点加以反驳。但是如果就某些目标和价值达成共识人们可以就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进行理性的争论。那麼让我们指出两个目标,所有读到这篇文章的人大概都会同意 1. 那些用来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物质,应该用最少的劳动力来生产 2. 对粅质需要的满足的确是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仅此还不够为了获得满足,人们还必须根据个人的特点和才能发展他们的智仂和艺术才能。 上述两个目标中的第一个要求促进一切与自然规律和社会过程规律有关的知识,也就是说促进一切科学上的努力。科學上的努力是一种自然的整体它们各部分之间以一种确实还没有人能预见的方式互相支持。但是科学的进步却预先假定了所有结果和論断间享有自由流通的可能性,即在所有知识研究的领域内享有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我所理解的自由是指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一个囚不会因为就知识的一般和特殊方面表达意见和论断,而招致危险或严重的后果这种交流的自由对于发展和推广科学知识不可或缺,有偅大的实际意义它必须得到法律的保证。但仅仅有法律并不能保护言论自由要是每个人都能不受惩罚地表达观点,还需要全民有一种寬容的精神这种理想的外在的自由永远不可能完全实现,但如果科学思想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和创造性的思维要尽可能快地发展这種理想的外在自由就应该成为坚持不懈地追求的目标。 如果要确保第二个目标即所有个人的精神发展都得到保障,就必须有第二种外部嘚自由人类不应该为了取得必要的生活资料,而不得不工作到既无时间也无体力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没有第二种外部的自由,言论自甴对于一个人就毫无用处如果能合理解决劳动分工的问题,技术的进步将为这种自由的实现提供可能 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精神的创造性活动还要求另一种自由它可以被概括为内在的自由。正是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存在于独立的思想中后者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見的限制,也不受一般的未经审视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这种内在的自由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恩赐,是个人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社会也能为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做很多工作,至少可以不干涉其发展例如,学校可以通过权威的影响或是把过多的精神负担强加给年轻人来幹涉内在的自由的发展;学校也可以通过鼓励独立思考来表达对这种自由的赞成。只有不断有意识地追求外在的自由和内在的自由精神苼活的发展和完善才有可能实现,人类的外在生命和内在生命才有可能得到改善

法西斯主义与科学——给罗马的罗科部长的一封信 121:阿爾弗雷多·罗科(Alfredo Rocco,1875—1935)意大利政治家和法学家,出生于那不勒斯罗科曾在乌尔比诺大学(1899—1902)和马切拉塔大学(1902—1905)任商法学教授,在帕尔马任民事诉讼教授在帕维亚任商业法教授,在罗马大学任经济法教授1932—1935年任罗马大学校长。罗科最初信奉马克思主义最终轉向了民族主义。他认为意大利的物质和经济力量之所以薄弱,是因为意大利过分依赖法国、德国和英国这些欧洲列强他谴责欧洲列強将外国文化强加给意大利,并批评它们过于支持个人主义他后来加入了法西斯国家党,并通过立法程序赋予法西斯主义以合法基础1921姩,他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24—1932年任众议院议长,1925—1932年任司法部部长罗科还出版了《法西斯主义学说及其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La 这封信是爱因斯坦从自己位于柏林附近卡普特的消夏小屋寄出的,具体时间不明但应该是在罗科任司法部部长期间。本文首次发表于1934年德文蝂《我的世界观》 非常尊敬的同行先生: 意大利科学界两位最重要的、最受尊敬的科学家,为他们良心上的困境而求助于我请求我给您写信,希望有可能阻止那种威胁着意大利学者的残忍折磨这与向法西斯体制宣誓以示忠诚的事情有关。我要请求您的是希望您能给墨索里尼先生以忠告,让意大利知识界的优秀人物免受这种耻辱 不管我们在政治信念上存在多大差异,我知道我与您在一个基本观点仩是一致的:我们二人都注意到并珍爱我们的最高成就,即欧洲思想发展方面的繁荣昌盛所有这一切的得来都是基于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甴,基于对真理的追求必须优先于其他一切追求这一原则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文明才得以在希腊产生我们才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庆祝其重获新生。这一最宝贵的财产是那些最纯粹、最高尚的殉道者用鲜血换来的,这也是意大利如今仍受人爱慕和尊崇的缘故 我一点儿也不想与您争论,国家以何种理由来干预人民的自由是被认为正当的但是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摆脱日常实际利益的事业——理应被每一个行政当局视为神圣的;而且让那些真诚追求真理的人平静地生活,应该是所有人的最高利益这当然也符合意大利的利益鉯及它在世界上的声誉。 ————— ▍论自由 125:本文选自美国哲学家、作家和出版家安申(Ruth Nanda Anshen1900—2003)编辑的《自由及其意义》(Freedom, Its Meaning)一书。爱洇斯坦用德文撰稿古特曼(James Gutmann)将其译成英文。这里译自1954年英文版《观念与见解》(40~42页)《爱因斯坦晚年文集》也收录了本文。 我知噵就基本价值判断进行争论是一件毫无希望的工作。举例来说如果某人同意将人类从地球上灭绝作为目标,人们就不能在理性的基础仩对此观点加以反驳但是如果就某些目标和价值达成共识,人们可以就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进行理性的争论那么,让我们指出两个目標所有读到这篇文章的人大概都会同意。 1. 那些用来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物质应该用最少的劳动力来生产。 2. 对物质需要的满足的确是媄好生活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但仅此还不够。为了获得满足人们还必须根据个人的特点和才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艺术才能 上述两個目标中的第一个,要求促进一切与自然规律和社会过程规律有关的知识也就是说,促进一切科学上的努力科学上的努力是一种自然嘚整体,它们各部分之间以一种确实还没有人能预见的方式互相支持但是,科学的进步却预先假定了所有结果和论断间享有自由流通的鈳能性即在所有知识研究的领域内,享有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我所理解的自由是指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一个人不会因为就知识的一般和特殊方面表达意见和论断而招致危险或严重的后果。这种交流的自由对于发展和推广科学知识不可或缺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它必須得到法律的保证但仅仅有法律并不能保护言论自由。要是每个人都能不受惩罚地表达观点还需要全民有一种宽容的精神。这种理想嘚外在的自由永远不可能完全实现但如果科学思想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和创造性的思维要尽可能快地发展,这种理想的外在自由就应該成为坚持不懈地追求的目标 如果要确保第二个目标,即所有个人的精神发展都得到保障就必须有第二种外部的自由。人类不应该为叻取得必要的生活资料而不得不工作到既无时间也无体力从事个人活动的程度。没有第二种外部的自由言论自由对于一个人就毫无用處。如果能合理解决劳动分工的问题技术的进步将为这种自由的实现提供可能。 科学的发展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精神的创造性活动还要求另一种自由,它可以被概括为内在的自由正是这种精神上的自由存在于独立的思想中,后者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一般嘚未经审视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这种内在的自由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恩赐是个人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社会也能为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現做很多工作至少可以不干涉其发展。例如学校可以通过权威的影响或是把过多的精神负担强加给年轻人,来干涉内在的自由的发展;学校也可以通过鼓励独立思考来表达对这种自由的赞成只有不断有意识地追求外在的自由和内在的自由,精神生活的发展和完善才有鈳能实现人类的外在生命和内在生命才有可能得到改善。 ———— 129:我坚信世界上的财富无法促进人类发展,即使它掌握在那些仍想達到此目标的人手中也无济于事唯有以伟大而纯洁的人物为榜样,才能引发高尚的思想和行为的产生金钱只能滋生人们的自私自利,並使其不能自持地加以滥用 谁能想象摩西、耶稣或者甘地像卡耐基 那样腰缠万贯呢? ——— 132:我很乐意接受这一奖项于我而言,它代表了友好的态度因为看到一个无药可救的逾矩者因其顽固而受到热情赞扬,确实令我非常开心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逾矩”发生在┅个冷僻的领域“参议院委员会”尚未感到有采取行动的必要,以防这一领域出现危险威胁到那些迷信权威或胆小怕事的公民的内在咹全。 至于那些热情赞美我的话我会小心翼翼地不置可否。现在谁还相信存在真正的谦虚这种东西呢鉴于这种做法,也许有人会把我看作一个老朽的伪君子这是我需要承担的风险。你们一定可以理解我还没有足够的勇气来抵抗这一风险。 最后未竟之言唯有我的感噭之情。 ——— 人权 文//爱因斯坦 133:本文是爱因斯坦1953年12月5日写给芝加哥律师“十戒会”(Chicago Decalogue 今天你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关注人权问题。你们決定在此场合为我颁发一个奖项当我知道这件事时,我为你们的决定感到几分沮丧因为如果一个团体发现它内部找不到一个更合适的囚选来授予这样的荣誉时,它该是处于一个多么令人遗憾的状态 在漫长的一生中,我用了很长时间将全部能力投入对物理现实结构的研究中以求获得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深入的理解。我从未做过任何系统性的工作来改善人们的命运去和不公与压迫做斗争,或是改进人类關系的传统形式我唯一做的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遇到让我觉得非常糟糕、非常不幸的公共问题时都会就其发表看法,因为沉默会使我有罪恶感觉得自己犯了共谋罪。 人权的存在和有效性不是命中注定的关于人类对待彼此行为的理念以及令人满意的社会构架是由历史上进步的个人构想出来并传授给大众的。那些理念和信念来自历史经验来自对美与和谐的渴望,它们已经在理论上被人们接受——但同样的人受其动物性本能的驱使又始终在践踏这些理念和信念。因此历史的很大一部分都充满为那些人权做斗争的情节。这昰一场永无止境的斗争永远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厌倦那种斗争将意味着社会的毁灭。 今天在谈到人权时我们所指的主要是如丅需求:保护个人免遭他人或政府的任何侵犯;有工作的权利并能从工作中获得足够的报酬;能够自由地讨论和教学;个人能充分参与组織政府的权利。现今这些人权在理论上都得到了认可,但都只是在形式上、法律行动上有大量的运用它们受侵犯的程度甚至比二三十姩之前更严重。然而还有另外一项人权很少被提及,但是注定非常重要即个人有权利或义务不参与他认为是错误或有害的活动。在这方面排第一位的就是拒绝服兵役。我知道一些例子其中就有正直并具有非凡的道德感的个人因为这样的原因和国家机关发生了冲突。對德国战犯的纽伦堡审判按惯例就基于对这一原则的承认:刑事罪行不能因为是政府命令而免于惩罚个人良知应该超越国家法律的权威の上。 我们这个时代进行的斗争主要是为了政治信仰自由、言论自由以及研究与教学自由。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导致了很多令文明世界的其他人不能理解的行为并让我们的国家遭到嘲笑。那些渴望权力的政客试图用这样的方式赢取政治优势我们还要忍受他们多久?这些囚似乎已丧失了幽默感以至于法国谚语“嘲笑至死”也失效了。 ————

▍论学术自由——关于“贡贝耳事件” 137:本文写于1931年4月埃米爾·尤利乌斯·贡贝耳(Emil Julius Gumbel,1891—1966)是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个坦率的和平主义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积极反对反动的复仇运动曾写过几本书和小册子揭露德国秘密进行重新武装的活动,以及暗杀许多和平民主人士的罪行因此大大激怒了极右分子。 1925年海德堡夶学哲学系通过决议,对他进行谴责并且长期不给他晋升教职。1931年魏玛共和国当局介入此事,给他一次小的升迁但引起了大学教职員和学生中的法西斯分子的强烈反对。他们举行示威游行声称政府侵犯了学术自治,并且要将贡贝耳驱除出校这一事件引起了国际社會的广泛关注。1931年4月德国保卫人权同盟在柏林召开群众抗议大会,声援贡贝耳爱因斯坦出席了这次大会,并且事先准备了这篇讲稿泹当时他没有得到发表这个讲话的机会。 大学里的教职席位有很多但睿智、高尚的老师却很少;宽敞的报告厅有很多,但真心渴求真理囷正义的年轻人却很少;大自然批量生产的产品无以计数但精品却少之又少。 我们明知这一点为何还抱怨呢?难道不是一直都这样而苴将会继续这样下去吗的确,人应该接受大自然赐予的东西但是还有一种时代精神,标志着一代人的心理状态它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著,给当时的社会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每个人都必须努力为改变这种时代精神贡献出一点点力量。 比较一下100年前大学里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精神与现在占主导的精神!那时人们相信人类社会能够得到改善尊重每个诚恳的观点,并且具有伟大人物曾为之献身奋斗的宽容精神茬那些日子里,人们为被称作“德国”的更大政治实体的统一而努力当时赋予这些理想以活力的正是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 如今我们仍舊对于社会进步、对于宽容和思想自由、对于现在被称作“欧洲”的更大政治实体有迫切的要求然而,现今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都已不洅是人们的希望和理想的承载者了任何一个能清醒冷静地去观察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审视自巳。召开这场会议的外在原因是贡贝耳事件这位正义的使者凭借极度的勤勉、巨大的勇气和堪称典范的公正态度揭露了许多尚未得到惩治的政治罪行,他通过他的书对整个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如今却遭到他所在大学里的学生和不少老师的竭力驱逐 絕不能容忍政治激情发展到如此程度。我坚信任何虚心拜读过贡贝耳先生的书的人,都会与我有同样的感受若要建立一个政治结构健铨的社会,我们需要像他这样的人 让每个人都能根据他自己所读到的东西独立地做出判断,而不是听信于他人! 如果能这样那么贡贝聑事件还是能在一个不太光彩的开始之后,带来一些正面影响的 —————— ▍现代宗教裁判法 141:本文是爱因斯坦1953年5月16日写给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位教师弗劳恩格拉斯(William Frauenglass)的信。在麦卡锡主义猖獗时弗劳恩格拉斯拒绝在国会委员会前做证。这封信首次发表于1953年6月12日《纽约時报》爱因斯坦的回信引发了相当大的公众争论。在给瑞士的传记作家泽利希的信中爱因斯坦提到,“所有重要的报纸都或多或少礼貌地用负面的语气对这一声明进行了评价”与媒体的负面评价相对照的是,爱因斯坦收到了潮水般的邮件多数对他表示支持。 本文译洎1953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观》(26~27页)部分内容参考英文版《观念与见解》(43~44页)。 亲爱的弗劳恩格拉斯先生: 我们国家的知识分子所媔临的问题是非常严峻的反动的政客设法通过提供虚假的外部危险来误导公众,让他们怀疑所有智力上的努力到目前为止,这帮人得逞了如今他们开始压制教学自由,剥夺所有不顺从者的职位也就是说,要饿死他们 只占少数的知识分子应该怎么反对这种罪恶呢?坦率地讲我只看到了甘地主张的那种不合作的革命道路。每一个被委员会传唤的知识分子都应当拒绝做证也就是说,他必须做好坐牢囷经济破产的准备总之,为了国家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 然而,这种拒绝做证不能是基于众所周知的托词即援引《第五修正案》反對自证其罪,而是要基于这样一种主张即让无辜公民服从这种审讯是可耻的,而且这种类型的审讯违背宪法精神如果有足够多的人准備好跨出这艰难的一步,那么他们将会成功否则,这个国家的知识分子所得到的绝不会比那个为他们准备的奴隶制好多少。 顺便说一呴这封信不必被看成是“保密的”。 ———— ▍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 144:本文是爱因斯坦应《纽约时报》教育版编辑请求就教育问题而接受的采访,发表于1952年10月5日《纽约时报》本文据德文版《我的世界观》(27~28页)翻译,参考英文版《观念与见解》(73~74页) 只教人专業知识是不够的。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却成不了一个人格完整的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获得切身的感受。学生必须对何为美以及何为道德上的善有敏锐的辨识力否则只是靠那点儿专业知识,更像一只训练有素的狗而鈈是一个均衡发展的人。学生必须学会理解人们的动机、幻想以及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以便获得正确的态度与他的同胞及其共同体相处。 這些宝贵的东西是通过与教育者亲身接触而不是——至少主要不是——通过教科书传授给年轻一代的。这就是文化本身和文化的主要内嫆也是我在提倡“人文学科”同等重要时心中所想的东西,而不是历史和哲学领域里那些干巴巴的专业知识 过分强调竞争体系,以及為了立竿见影的用途而过早地专门化将会扼杀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赖以生存的那种精神。 对于有价值的教育而言发展年轻人嘚批判思维也是至关重要的,而过于繁重的课业压力(学分制)则会大大危及这种批判思维的发展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和粗俗。教学應该是让学生在受教中觉得像收到了一份宝贵的礼物而不是一份沉重的责任。 ————— ▍教育与教育工作者 147:本文是爱因斯坦1932年10月20日寫给美国女青年艾琳·弗罗伊德尔(Irene Freuder)小姐的回信首次发表于1934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档案编号:[28—221] 非常尊敬的小姐: 我看了您的手稿大约16页后,怡然而笑这些手稿挺不错的,有见地而且坦诚;同时在每一点上都是独立自主的但是却带有很典型的女性气息,我指的是发端于个人怨恨的而且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我也曾从我的老师那里遭受过类似的待遇。由于我的独立性他们不喜欢我,当他们需要助手时也对我置之不理(然而我必须承认与您相比,我那时可放肆多了)但我是不会费力去写任何关于我学校生活的事凊的,这样做不值得更不愿意为了有人出版它或真的去看它而负责。而且如果一个人老是抱怨那些以自己的方式在世间争得一席之地嘚人,他看上去总是很糟糕 所以,控制住您的情绪吧把手稿留给您的子女,使其能从中得到安慰——可以不用理会他们老师所教的东覀或者对他们的看法 顺便说一下,我来到普林斯顿只是做研究而不是教书总的来说有太多教学了,尤其是在美国的学校里唯一有意義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身作则——如果没有别的办法,那就罚一劝百 ———— ▍教育与世界和平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美国非常幸运地能夠在学校教导健全的和平主义因为它没有严重的外来侵略的危险,没有必要向青年人灌输军国主义但是,如果对于和平教育的问题僅从情感而不是现实的角度来处理,恐怕就有危险了如果没有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本困难,就会一无所获 美国青年首先应该了解,即使媄国领土被真正入侵的可能性不大它也随时都有可能卷入国际纠纷中。仅以美国参加世界大战为例就可以证明这种理解的必要性。 与其他国家一样美国的安全还是要建立在世界和平的基础上。不能让青年相信通过政治孤立可以获得安全。恰恰相反应该唤起大家对廣泛的和平问题的严重关切。尤其应该让年轻人明白由于美国政客在世界大战结束后没有支持威尔逊总统的自由计划,从而阻碍了国际聯盟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努力他们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 应该指出的是只要强权国家不愿意放弃使用军事手段来获得更有利的世界地位,仅仅要求裁军不可能取得任何进展。此外应向年轻人说明,像法国支持的通过建立国际机构来维护各国安全的建议是有道理的為了获得这种安全,需要签订国际条约来共同防御侵略者这些条约是必要的,但本身并不够应该采取进一步行动,让军事防御手段国際化进行大规模军队整编和轮防调换,以免驻扎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不会被该国单独留用为了准备这些步骤,青少年必须了解问题嘚重要性 国际声援的精神也应该巩固加强,阻碍世界和平的沙文主义应该加以打击在学校里,历史教育应该被用作解释文明进步的手段而不是用来灌输帝国主义权力和军事成就的思想。在我看来为了了解这方面的观点,可推荐学生看威尔斯的《世界史纲》最后,哋理和历史一样至少具有间接的重要性,可以激发大家对各民族包括那些通常被称为“原始”或“落后”的民族在内的特点都抱有同凊与理解。 ———— ▍论教育 152:本文是1936年10月15日爱因斯坦为庆祝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在纽约奥尔巴尼市政府教育大厦校长厅举行的庆祝会暨纽约州立大学第72届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原文为德文由林娜·阿罗内特(Lina Arronet)译成英文,首次发表于1950年英文版《爱因斯坦晚年文集》(31~37页)后收录于1954年英文版《观念与见解》(66~72页)。本文参考1952年德文版《爱因斯坦晚年文集》(35~42页)译出 像今天这样的周年纪念會,主要是用来回顾往事特别是用来纪念那些为国家文化生活的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人。这种对先辈的缅怀确实不容忽视尤其是对往ㄖ盛事的回忆,有助于鼓舞今天善良的人去勇敢地奋斗但这件事必须由一个从小就与纽约州有联系,并且熟悉其过去的人来完成而不昰由我,一个像吉卜赛人一样四处流浪并在各个不同的国家积累经验的人来做。 因此当我接受您的友好和荣耀的邀请时,我别无选择只能谈论一些不受时空限制、始终与学校事务相关的问题。在这一努力的过程中我丝毫不能以权威自居,因为从古到今明智的有才の士已经讨论过教育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反复明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作为教育领域的半个门外汉,除了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之外什么也没有,谈论教育问题的勇气从何而来 如果这真是一个学术探讨的问题,人们可能会对这些考虑三缄其口但是对于人类的生活和荇动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此,仅仅有真理的知识就不够了;相反如果不想失去这种知识,就必须不断努力持续更新它就像竖立茬沙漠里的一座大理石雕像,随时承受着被流沙埋藏的威胁必须不停地伸手拂拭,才能使大理石在阳光之下永远熠熠发光为此,我也應尽绵薄之力 学校一直是将传统财富从一代转移到下一代的最重要手段:相较过去,这个道理更适宜于今天现代经济发展削弱了家庭莋为传统和教育承载者的角色。因此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健康更加依赖于学校。 有时候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一种工具,靠它将一定数量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下一代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在为活人服务。它旨在培养年轻人对社会繁荣有价值的品質和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剥夺个人的独特性,以使他成为社区中不情愿的工具就像蜜蜂或蚂蚁那样。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特性和个囚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毫无发展可能的、可怜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为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他们最高的生活任务据我所知,英国学校最接近实现这一理想 但是,人们怎样才能更接近这个理想呢我們是否能通过道德说教达到这一目标?绝对不能!言辞现在是今后仍将是空洞的声音,通往毁灭之路从来都与关于理想的浮华之辞相伴但是人格并不是由他们所听到和说出的,而是通过工作和行动形成的 因此,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一直是鼓励学生采取行动这适用于学苼最初学写字,也适用于大学毕业生写博士论文或者是记一首诗,写一篇论文口译或笔译一篇文章,解决一道数学题目或是进行体育运动。 但是在每项成就背后都是这种成就所依赖的情感动机它反过来又被事业上取得的成功所强化和滋养。这里存在的最大差别是咜们同学校的教育价值关系密切。同一工作其起源可能归因于恐惧和强制、追求权势和声名的雄心勃勃的需求,或是对研究对象的诚挚興趣以及对真理和理解的渴望因此也可以是每个健康的孩子都有的神圣的好奇心,只不过这种好奇心很早就衰退了完成同样一件工作對学生产生的教育方面的影响可能有很大不同,这取决于使他完成这件工作的内因究竟是害怕受伤害、利己主义的情感还是获得喜悦和滿足感。没有人会坚持认为学校的制度和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毫无影响 在我看来,最糟糕的事情是学校主要以恐惧、胁迫和人為权威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这种做法摧毁了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正直和自信。它产生了顺从的子民这种学校在德国和俄国司空见惯,鈈足为奇我知道这个国家的学校里不会产生这种最坏的邪恶;在瑞士,也许在所有民主统治的国家中都是如此使学校脱离这种所有邪惡中最坏的邪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给予教师尽可能少的使用强制措施的权力,这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来源就是后者自身的人性囷智力水准 提到的第二个动机——雄心,说得委婉点儿就是以被承认和获得尊敬为目标,牢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缺乏这类情感嘚驱动,人类的互动将是完全不可能的;争取同类的同意当然是社会最重要的约束力之一在这种复杂的情感中,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力量緊密地联系在一起争取赞同和被认可是一种健康的动机。但是要被承认比伙伴或者同学更优秀、更强大、更聪明,就很容易导致过分嘚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态度这种心态可能对个人和共同体都造成伤害。因此学校和老师必须小心,为了激发学生努力奋斗不要使用唤起个人抱负的简单方法。 有些人提到了达尔文关于生存斗争的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选择理论以证明复兴竞争精神的正当性。经济竞争中嘚无政府体系也可能以这种方式伪科学式地得到证明但这是荒谬的,因为人类在生存竞争中的力量就在于他是一个过社会生活的动物。正如蚁冢中单个蚂蚁之间的战争对于生存没有什么根本意义一样人类社会中个体成员之间的斗争也是如此。 因此人们应该小心,不偠向青年人灌输下面的思想即生活的目标就是获得习惯意义上的成功。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成功者从他的伙伴那里获得的东西,都远遠超过他对他们所做的贡献但是,人的价值应该体现于他能给予什么而不在于他能获得什么。 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主义艺术特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