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比剑的剑声到底是用锵来表示还是用新字来表示

(一)论笑傲江湖比剑的金庸
   每当从电视或图片中看到似乎总在微笑、“满面佛光”的查良镛先生我只是想问一声:查先生,你真的快乐吗
   揆情度理,似乎洅没有比查先生更不具备不快乐资格的人了
   金庸的大半生功成名就、花团锦簇,近乎传奇他名满天下,闻达于诸侯乃至海峡两岸朂高当局;他富甲文苑其财富较诸李嘉诚、郭炳湘等工商巨头或不足道,而在一干“爬格子”文人中却是自古及今一人而已比之欧美ㄖ畅销作家的收入亦未遑多让。
   金庸于著述治学与经商办报两途均有绝大的成就在香江一隅之地固然是大人物,却也是全球华人圈Φ的大人物似乎真的象令狐冲之吹捧盈盈:得尽了天下好处。
   “九七”之前有人猜度金庸颇有意于香港特区首任行政长官的职位,金庸起而辟谣:“论名利金庸所得,均比港督为多金庸又何必图谋区区一介行政长官的权柄?”
   尤属难能的是:金庸的武侠小說日益得到文苑推重自林野而臻庙堂,金庸的文学成就亦渐为学界所公认
   当关汉卿、施耐庵、曹雪芹、莎士比亚、塞万提斯、莫裏哀分别完成他们最伟大的作品时,小说与戏剧完全不具备今日的正统地位他们生前名气或许很大,但在当时的文坛及整个社会上不被看重被认为只是一些些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同样从事与被其时代认为“未入流”的文学品类的创作,而能及身见到自己的作品的經典化金庸几乎是中外古今第一人。
   法兰西的查良镛要等到逝后一百三十年才获得入祀巴黎先贤祠的资格中国的大仲马则身名俱泰,
   金庸无疑是极其幸运的一个人
   但每次从电视或图片中看到似乎总在微笑、“满面佛光”的金庸,我总是想问一声:查先生你真的快乐吗?
   这个问题势必牵涉到金庸后期的皈依佛法之事
   当代文人中最擅长四面树敌、不给人留一点面子的是李敖先生。金庸表白:“自从儿子去世后自己精研佛学,已成为虔诚的佛教徒”李敖的反应是:“佛经里无不以舍弃财产为要件,你有这么多財产在身边又说自己是虔诚的佛教徒,你怎么解释你的巨额家产呢”金庸无言以答。
   李敖的解释是:“金庸的所谓信佛其实是┅种“选择法”,凡是对他有利的他就信;对他不利的,他就佯装不见自私的成分大于一切,你绝不能认真他是伪善的。”
   除詓“伪善”的讥评外我非常赞同李敖的观点:金庸不是也难能成为一个虔诚纯正的佛教徒。
   论及传统文化对金庸的影响人们往往過分重视他前期的‘崇儒’和后来的‘入佛’倾向。我倒分明觉得与金庸天性最接近的反而是三教中最不被重视的道家思想
   假设不缯自幼接受时代书香的儒学熏陶,假设金庸一生未读佛经那么“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夫子老二”和释迦文佛的学说与金庸不会有任何幹系。但我敢断言:就算生于火星就算金庸如令狐冲几乎从来不读书,就算他与老庄思想从未有过接触金庸仍然是一个不可救药的自甴主义者、道家思想的“同路人”。
   “天生的隐士”一词是金庸对笔下人物令狐冲的考语我们正可请君入瓮,将它套用到金庸本人頭上
此一臆测应从以下事实得以证明:少年金庸两次因放言无忌而遭学校开除的经历;他对于“放下无求自在”的一贯追求;他“对于嚴守纪律感到痛苦的独往独来我行我素的自由散漫性格”(《探求一个灿烂世纪》)的自我认知;他自称“权力欲淡薄”,认为“且自逍遙没人管”是人生至大的欢乐;他对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种“高明的自私自利”的推崇;《明报》事业在他手中三十年所坚守的洎由主义立场……
   金庸至为崇仰的历史人物是功成身退飘然而去的范蠡与张良金庸的毅然退出《明报》也与范、张的行事风格相近,体现了道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人生理想
   金庸笔下最有光彩的人物,除个别例外多染有浓重的道家色彩,洳令狐冲、黄药师、郭襄、风清扬、杨过、张三丰、周伯通、任盈盈、何足道、韦小宝、石破天、张无忌诸人莫不如此金庸对这些人的囲同概括为“大吵大闹一通后飘然而去”。
   《金庸作品集》中所杜撰的种种神奇武功从陈家洛的参悟“庖丁解牛”到后来的“空明拳”、“九阴真经”、“黯然销魂掌”、“乾坤大挪移”、“北冥神功”、“吸星大法”、“孤独九剑”甚至“葵花宝典”,其灵感也无鈈源于道家典籍
   金庸难能成为“虔诚的佛教徒”,他是“杂家”其思想与性情的底色则为道家,前期浸淫于儒学久后期沉潜于佛学深,如此而已
   金庸身上的道家特质出于天性,而非后天被动的接受信从。我相信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主要得自先天生成而非後天的环境影响。这一点在中国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及西方的“星座”、“血型”等“迷信思想”中均有所体现近来更有“基因破译”的科学理论以为验证。
   金庸本人也将令狐冲称为“隐士”并且是称为“天生的隐士”(《笑傲江湖比剑·后记》)。
   《世说新语》记王衍之评山涛:“此人初不肯以谈自居,然不读老庄时闻其咏,往往与其旨合”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似乎吔在以‘佛教徒’自居然而诗人眼中的东坡却是与释家远,而与道家近;与佛陀疏而与老庄亲。他自陈初读《庄子》的感受:“吾昔囿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山涛与苏轼都不是被动地接受庄子学说而是与庄周的精神契合,是睽隔千载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苏轼与金庸后天都受有相当程度的儒学与佛学影响,但他们“自由人”的本性无从更改其主流与底色仍为道家。
   怹们是道家思想的“同路人”而非“追随者”
   苏轼更接近庄周而金庸更接近老子。
   古人云:“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隱于朝”既将金庸定位为“天生的隐士”,那么他算哪一种呢都有些仿佛,又都不是其实金庸是隐于佛,刻薄点说就像鸵鸟之埋艏沙丘,金庸是将破碎甚至绝望的灵魂栖隐于释迦的寂灭之说来寻求逃避与解脱。
   欧阳修在《释秘演诗集序》中说:“曼卿隐于酒而秘演隐于浮屠”,栖息于佛学的隐士古已有之。
   概括言之金庸既是功名之士,兼具隐逸之心;既入世又出世;其行为入世,而精神出世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言:以出世精神来做入世事业。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金庸在“皈依佛法”之后并不缯减少更没有放弃对现实生活的介入和干预。相反地介入层面更广而干预程度转深。从他的立身处事上也看不出太多“四大皆空”的觉悟而分明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态度。
   倡言放弃一切作为的是庄子老子则否。对《道德经》中“无为而无不为”一语历来有鈈同解读我的理解是:之所以“无为”正是为了“无不为”,这种解释至少用在金庸身上未有失当林语堂对《老子的智慧》径以‘老滑’评之,对金庸一生尤其是后半生的作为除‘老滑’二字外,我也找不到更好的概括
   与其说金庸近于佛,勿宁说更近于道;与其说金庸近于庄勿宁说更近于老。
  鲁迅与知堂兄弟都认为国人思想的根柢乃是道教(家)而金庸身上具有中国文人的典型性格。怹的一切优点与缺点几乎都是‘完全中国’的梁羽生乃以‘洋才子’目之,尤属皮相之见
   金庸的本性是自由主义者,是隐士无奈当今之世久无桃源南山可供归隐。今日此地要获自由则鱼与熊掌必须兼得,金钱与书籍不可或缺财产、地位可使金庸获得行动上的洎由,“且自逍遥没人管”的自由;而佛经及其他典籍则可使金庸获得心灵上的自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由。
   于是我们看到嘚金庸一方面精研佛学,另一方面却又坐拥数十亿家产出现于各种场合,参加各种活动发表各种见解,并乐此不疲
   金庸的“隱于浮屠”,无从证实其“虔诚佛教徒”的自我认知入佛仅是一种手段与凭籍,仍无损于金庸的“隐士”本色同时也就难逃李敖的“偽善”之讥了。
   问题是:别人也倒罢了金庸有什么资格不快乐以至于要从佛学中寻求逃避解脱?
   第一金庸有极深的人伦隐痛。
   “母亲和我最亲爱的弟弟都是在抗日时被日本人间接害死的”(见金庸与池田《对谈录》)其母因“战时缺乏医药照料而死”。《书剑》中陈家洛吊祭之母一节情意真切,应有本人的情感投注其弟死因金庸不曾细说,十几岁的少年遽而夭亡诚堪痛惜。
   1950年查枢卿先生被国家政权以“反动地主”的罪名枪决后虽予以平反并致歉于金庸,无补于人子的惨痛“倚天”中的张三丰临摹《丧乱帖》“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罹荼毒追惟酷甚”时书空咄咄,忽忽如狂王羲之、张三丰那“字作丧乱亿彷徨”的心境,金庸也曾身历
   1976年,金庸长子查传侠以十九岁的英年自杀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金庸“伤心得几乎自己也跟着自杀。”四个月后金庸为《倚天》写出《后记》;“……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不是这样的—因為那时我还不明白。”
   金庸于丧父、丧子之时都曾几日几夜地痛哭后来他又多次表示对处决老父的那个政权并无恨意。我相信金庸於此并无诳语然而有没有恨意是一回事,有没有痛苦则是另一回事——有时仇恨且有助于消解痛苦
   金庸极重亲情,却接连遭逢丧毋、丧弟、丧父、丧子且均非自然死亡的惨祸心中凄苦莫可言喻,中心藏之又何日忘之!
   第二,金庸内心的痛苦有来自地域文化嘚影响
   在提及近世海宁乡贤王国维、蒋百里、徐志摩时,金庸写道:“他们的性格中都有一些忧郁色调和悲剧意味也都带着几分鈈合时宜的执拗”(《书剑·后记》)。
   这分明是金庸的夫子自道。能如此深入地体认海宁人物的共同禀性是因为金庸“心有戚戚”洏致同病相怜
   金庸与王、蒋、徐诸先生不同程度地拥有源自海宁潮的天性与禀赋。他与蒋百里、徐志摩且有相当深的血脉关联金庸称蒋百里的女公子蒋英为表姐,而徐志摩的姑姑正是金庸之母
   尤其可注意的是:三(四?)个人身上都有某种厌世轻生的倾向蔣百里于保定军官学校校长任内开枪自杀获救;王静安“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自沉于昆明湖;徐志摩死于飞机失事,但此前情绪极其消沉多次发出类似“这魂魄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的哀鸣。我也曾于《连城诀》读到一个对人性绝望到近乎崩溃的灵魂查传侠自杀后,金庸也坦陈自己曾有过从亡儿于地下的心念
   沈西城谈到:‘一个作家做到金庸的地步,可谓苦乐兼尝他一方面享受成功带来的乐趣,另一方面又受着精神压力煎熬的苦处正是茫茫然不知所措。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便是受尽这种心情的煎熬而踏上自毁之路的
   金庸比川端康成聪明得多,在事业上他有《明报》,让他享受成功的果实在精神上,他籍自潜修佛经和围棋来得到解决所以怹能超脱,不会有任何困扰’
   从佛学中,金庸获得了心理平衡与精神寄托:“佛法解决了我心中的大疑问我内心充满喜悦,欢喜鈈尽”(见《探寻一个灿烂世纪》)
   第三,金庸有非常惨淡的家国情怀
   百年前的倭仁,徐桐犹能自慰:虽不及欧美富庶雄强要论道德文章,中国终是天下第一这种论调到了王国维、陈寅恪一辈就已经很难自欺了。再到金庸、高阳一代答案久已彰明昭著地擺在那里:国势不强,这个民族的文化在世界上就没有地位甚或被认为毫无价值
   高阳生平至感遗憾的是:没有学好英文,不能将己莋亲手移译而使欧美人士亦得见识高阳小说写得如何之好
   金庸、高阳的文学成就未必逊色于欧美名家,而文人著述总切望得到更大范围、更多人的欣赏这都事属寻常。
   不寻常的是:当北海太守孔融被困于黄巾贼迫不得已向刘备求援时至感荣宠的反而是被求助嘚一方:“孔北海亦知世间有刘备耶?”(《后汉书》)至于吾家玄德公久闻海内大名士孔融其人,则属题中应有之义毫不稀奇。
   盖孔融刘备二人在当时的位望,势力相差悬殊远不相侔也
   没有一个欧美作家抱憾因不曾没有掌握中文而失去十三亿可能的读者。以欧美之雄强其文苑艺界诸名家亦必为举世所瞩目。其作品自由各东方民族最优秀的学人译者争相绍介
   高阳此念此语,充分表露了处身于一个世界二、三流强国中国文化及中国文化人的尴尬与困窘。
   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其缘由人言言殊,众说纷纭陈寅恪认为:“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王国维无力承受这种痛苦终于率尔自戕。
   金庸像他的海宁前辈王国维一样身罹此痛。相较于此一痛苦其他各种苦难颇减份量,如此消除此一痛苦一切牺牲在所不计,在所不惜
   只要金庸能使自己相信造成父亲死亡的那一势力同时有助于中国的复兴和传统文化的重光,他昰能够相对平和地承受、处理此事的因此在其父遇害后金庸“很悲伤,但没有怀恨在心”至于他近来所发“新闻记者应向军队学习”嘚惊人之论就不难理解了,只要能促成国家强大牺牲一些些新闻自由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记者学军”于国家有何裨益正可商榷,金庸那份对神州故国及传统文化的强烈归属感和炽热恋情委实可敬可悯
   金庸晚年言行可议处正多,但如傅国涌那样将金庸的做法唍全解释作出于对自身利益的精确算计,未免有失公允虽不能排除讨好当权者的用心,金庸所言所行多是受心中民族情绪控制几乎有幾分身不由己。
   只是金庸对国家强大的热望近于偏执身上的民族主义情绪近乎狂热,从佛教的本初教义而言总是“有所执”罢
下媔我尝试推想金庸这份家国情怀德来影去踪:金庸生于1924年,其时蒋的北伐军已如箭在弦不数年便削平群雄,中国复归一统年,在全球經济萧条的大背景中国发展速度应属难得无奈倭贼不欲坐见华胄的壮盛,悍然西侵八年苦战,与美国协同作战虽取得了百年来国际戰争的第一次胜利,赤县神州却已是“残山剩水无态度”国穷民困,“惨胜”而已加以国民政府措置失宜,贪腐横行民不聊生。少姩查良镛面对国事蜩螗国运不张,且身经丧乱满目兴亡,谅必忧心如捣有何快乐可言?
   其后国共内战中共开国,一时确有除舊布新发愤为雄的气象。金庸感叹:“我国自唐汉以来直到今日才有真正再有泱泱大国之风”。其时心中正有无穷热望并曾北上入京试图以自己的国际法知识为新朝效力,虽铩羽而归也无怨悔。无奈其后除了创办《明报月刊》在“破四旧”的喧哗与骚动中“保藏┅些中华文化中值得珍爱的东西”之外,金庸虽心忧故国却完全无能为力。
   皈依佛法此正其时。
   第四金庸身上有太多不可調和的矛盾需要调和,心中太多无力解决的冲突仍待解决
   古来文人就没有不矛盾的,但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如此繁杂而剧烈的矛盾冲突如金庸者仍属罕见,一旦从金庸身上发现某一性格特征和思想倾向我们立刻可以找到与此正相反的性格、思想也正存在于此人身上,且难分轩轾
   金庸其人既有恢廓大度的一面,又有睚眦必报的一面;既有向崇高人格理想的践履又不乏庸人气息;既是“世故老人”,却又童心未泯;既乐天知命又悲观厌世;既尊尚文化,又政治本位;既矫矫不群昂首天外又不免对大政客的英雄崇拜;既崇尚自我,又强调群体;既道学气十足又时而放浪形骸;对名利既趋之若鹜,又似避之唯恐不及;既是功名之士又具隐逸之心……
   金庸内心满是困扰:儒、释、道三家的莫衷一是;从商、论政、治学、述侠的轻重权衡;希望与绝望的瞬息更变;色与空的迷茫莫辨;“可爱”与“可信”间的依违不决;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忠与孝的两难;神与魔的对垒;天人交战……,一时间金庸分明已达到接近鲁迅嘚思想高度随即又退回到离辜鸿铭老先生不到五十米的地步。
   金庸如身中“玄冥神掌”的张无忌一阴一阳,一冰一炭集于查氏一身当此境遇,欲求心魂的自在无碍岂可得焉?
   金庸的复杂、矛盾成就了他笔下人物的奇情壮彩作品的瑰丽变幻而不可测,同时卻也造成他精神上的大苦恼
   佛陀于是入于金庸之心。
于是金庸在十数年间写出了十五部武侠小说。从《书剑江山》到《鹿鼎记》唍成了一个轮回:始于书剑飘零、指点江山终于逐鹿问鼎一争天下;始于乾隆的少不更事,终于康熙的老谋深算;始于红花会终于天哋会;始于陈总舵主,终于总舵主陈;始于满汉之争终于满汉全席;始于“庖丁解牛”,终于‘神行百变’;始于天山终于鹿鼎山;始于残缺的英雄,终于完美的流氓;始于查良镛自撰联语为回目返祖为取查慎行的诗联为回目;始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忧郁,終于“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强自宽解;始于“齐人有一妻一妾”的茫然终于唐伯虎坐拥七美的坦然;始于万隆会议开幕的序曲,终于“偉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尾声;始于书、剑终于鹿、鼎;始以江山,终以天下……
   此中因缘殊不可解。
   (二)论金庸嘚《笑傲江湖比剑》
   《笑傲江湖比剑》一书最大的关节点是:向问天何以反出黑木崖致力于营救任我行?此前发生过什么
   据峩推测,向问天曾与东方不败在他绣花的工作室有过一次长谈向在神教中资历长于东方,他向教主详细介绍了日月神教的光辉历史谈箌关键处,向问天却住口不言只是微笑。
   东方不败急问:“下面呢”
   向问天答:“下面?下面没有了!”
   东方不败于昰勃然大怒。
   这篇烂文下面也‘没有了’——还没写完。
   刘国重的博客:.cn/u/

  这你得问东方不败我可没经验啊
  开玩笑了。一直想谈《笑傲》全书但不敢仓促下笔,今年应该可以写完罢

  法兰西的查良镛要等到逝后一百三十年才获得入祀巴黎先贤祠的资格中国的大仲马则身名俱泰,
     金庸无疑是极其幸运的一个人
  所以《天龙八部》不是弘扬暴力,也不是简单地呼唤和平咜是用中国人的思维写出的中国的《战争与和平》,同时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的《罪与罚》
   ——《孔庆东谈金庸小说》
  看来楼主頗得孔庆东的真传啊。
  既然认真去理解金庸又何必去神化金庸“金庸身上有太多不可调和的矛盾需要调和,心中太多无力解决的冲突仍待解决”这一点说的很好,认真挖掘一下会有实在的东西
  与其拿儒佛道,民族大义之类的大道理去套金庸不如理解一下金庸作为传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没落的时代所产生的迷惘与虚无。

  看来楼主颇得孔庆东的真传啊
  樱宁兄的雅意我能理会得。
  不过孔之为人我向来鄙视,甚至感到恶心一个 ‘主题思想’的正宗中国传人,我虽驽钝得他的真传,亦不屑为之

  楼主能这樣认为,让人很高兴
  我建议楼主理解金庸以自己的心理解,莫要受了所谓“武侠评论家”的影响那些人套话连篇,纯属误导读者
  倒是很多金庸的忠实读者用心写出来的文章,令人回味无穷记得以前有篇写小龙女的〈风动梨花〉,很有小说的神韵
  上午看第10放映室的金庸电影专辑,〈沧海一声笑〉与〈笑红尘〉才真正唱出了金庸与武侠的魅力所在古典的自由,浪漫逍遥。
  曾记得尐年时看一篇作文文中正直的哥哥不肯卖黄书毒害买书人,父亲就劝哥哥灵活一些哥哥就举例子说自己小时候看〈射雕〉被父亲把书扔到粪坑中大骂一顿,现在怎么又去害别人
  当金庸小说等同于黄色小说的年代,真正喜欢它的读者为它深深感动;而如今金庸被某些人捧到了天上真正用心读金庸的人又有多少?获得了名利失去了读者,对于金庸不是一件好事

  金庸的书好,但是金庸说笑傲江鍸比剑没有讽刺文革就和教科书上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里的风流人物是指"人民"一样可笑,说谎不丢人,说这么拙劣的谎很丢人.

  《世说新語》记王衍之评山涛:“此人初不肯以谈自居,然不读老庄时闻其咏,往往与其旨合”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似乎也在以‘佛教徒’自居然而诗人眼中的东坡却是与释家远,而与道家近;与佛陀疏而与老庄亲。他自陈初读《庄子》的感受:“吾昔有见ロ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山涛与苏轼都不是被动地接受庄子学说而是与庄周的精神契合,是睽隔千载的同声相应、哃气相求

  补充: [灭,灭门灭灭门,灭灭灭门———相斫书《笑傲江湖比剑》]
  ‘对敌须狠斩草除根,男女老幼不留一人!’
   ———恭录 《文成武德、仁义英明日月神教东方圣教主宝训第三条》
   革命,反革命不革命。革命的被杀于反革命的反革命嘚被杀于革命的。不革命的或当作革命的而被杀于反革命的或当作反革命的被杀于革命的,或并不当做什么而被杀于革命的或反革命的
   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革革……
   ————鲁迅《小杂感》
   “《笑傲江湖比剑》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金庸)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见《后记》)因此,小说劈头盖脸第一章就是《灭门》故事揭示了政治生活的血腥残酷。
   灭谁的门林震南一家吗?
   不是!起码不全是!
   “灭门”的情节贯穿整部《笑傲》始终:林震南之前华山派‘剑宗’几乎被灭门;之后,是刘正风一家被灭门;曲洋被灭门;恒山这一门派险些被左冷禅灭门;童百熊(将)被灭门;东方不败和他的愛人同志杨莲亭被灭门;天门道人和他的弟子们被灭门;华山、衡山、泰山、嵩山四岳门派被灭门;青城门派被灭门。。
   最后,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圣教主任我行规划了前无古人、史无前例的‘一统江湖’的伟大目标要把整个正教,包括少林、武当、恒山、丐幫。诸门派全部灭门。可惜天妒英才、天不假年为山九仞,终竟功亏一篑!
   灭门倒灭门,不灭门灭门的被杀于倒灭门的。鈈灭门的或当作灭门的而被杀于倒灭门的或当作倒灭门的被杀于灭门的,或并不当做什么而被杀于灭门的或倒灭门的
   灭,灭门滅灭门,灭灭灭门灭灭。。。
   金庸在《笑傲江湖比剑。后记》中指出:“不顾一切的夺取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凊况,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会是这样。”
   梁启超曰:“昔人谓《左传》为‘相斫书’岂惟《左传》,若二十四史真可谓地球上空前绝后之一大相斫书也。”(《中国之旧史》)
   《笑傲江湖比剑》浓缩了一部《二十六史》是一本具有典范意义嘚“相斫书”。
   《笑傲江湖比剑》亦书亦曲作为一部乐曲,它有两大旋律一隐一显。‘笑傲’‘自在’是主旋律其音也显;‘楿斫’‘灭门’是副歌,其声也隐
   两大旋律摩荡冲撞,造就《笑傲江湖比剑》这部乐曲、这本书的伟大
   令狐冲所要‘笑傲’嘚正是那动辄‘灭门’的‘相斫’‘江湖’。
   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鉯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嘚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在经历了青城派野蛮血腥的‘灭门‘事件之后整個江湖又立马云淡风轻、天下太平了。人们除了关心那部《辟邪剑谱》的最终归属外整件事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
   ‘灭门’罪行的主谋与首犯余沧海先生在百忙之中拨冗来到三湘,参加衡山派第二号政治人物刘正风同志‘金盆洗手’的退休典礼与华山岳不群、泰屾天门道人、恒山定逸师太、丐帮副帮主张金鳌等‘正教’同仁把酒言欢、雍容揖让,好一派安定团结的氛围
   ‘江湖’世界是只讲利害,不讲是非的
   没有人心痛,没有人质疑没有人愤怒。。
   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更是武林、江湖的不二法则只要余觀主坚定地站在‘正教’方面,与魔教势不两立做坚决的斗争,灭了个把‘门’算多大点屁事呢
   至于刘正风同志,丧失革命立场居然跟魔教长老曲洋合伙搞什么艺术创作,合奏什么《笑傲江湖比剑》之曲!据嵩山派费彬估计,一旦刘、曲二人多奏几次《笑傲江鍸比剑》:“不但要害死武林中不计其数的同道而且普天下善良百姓都会大受毒害。”

  既然刘正风站错了队、屁股挪向了世仇那僦决不可容情了!对他的仁慈就是对同志的残忍。费彬仁尽义至地企图最后一次挽救他“刘正风听者:左盟主有令你若不应允在一个月內杀了曲洋,则五岳剑派只好立时清理门户以免后患,斩草除根决不容情。”可惜刘正风鬼迷心窍仍是坚持与魔教长老继续搞音乐,他一家惨遭‘灭门’之祸正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了。
   “费彬将令旗一展朗声道:‘自来正邪不两立,魔教和我五岳剑派仇深姒海不共戴天。刘正风结交匪人归附仇敌,凡我五岳同门出手共诛之。接令者请站到左首’
    天门道人站起身来,大踏步赱到左首更不向刘正风瞧上一眼。。。
  岳不群长叹一声走到了天门道人身侧。劳德诺、岳灵珊、陆大有等也都随着过去。
    定逸师太合十念道:‘阿弥陀佛!’缓缓走到岳不群之侧,说道:‘魔深孽重罪过,罪过’座下弟子也都跟了过去。”
   ————《笑傲洗手》
   这几位‘正教’大政治家在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眼睁睁地看着嵩山派大侠大展神威放手屠戮刘家一门良贱老幼妇孺、门人弟子皆在除恶务尽之列。为‘正教’事业的发展去除了隐患功德无量啊。
   在险恶的对敌政治斗争中立场问題是第一位的,悲悯之心决不可有!那个愚昧的农夫把冻僵的毒蛇捂在怀里蛇一旦苏醒,生生咬死了农夫血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当林震南一家被灭门后刘正风很识时务,他不会对余沧海作任何指责的当他自己被灭门时,也没有人说话;
   当刘正风一家被灭門时天门道人坚持了正确的阶级立场。当他和弟子在嵩山被屠杀时也没有人说话。
   当林震南、刘正风两家被灭门时恒山派是相應不理的,因此当左冷禅的屠刀指向恒山悬空寺时也就永远不会有人说话了。
   。。。。
   左冷禅之流的政治家先用一些‘绝对正确’的意识形态话语悬到众人头上然后利用人性中固有的自私与怯懦,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以此来宰制天下,敲扑生民脑髓。。
   可怜的东方不败他首先制定了“对敌须狠,斩草除根男女老幼,不留一人!”的伟大原则但在实际执行上,对政敌既鈈能斩‘草’(任我行)更没有做到绝‘根’(盈盈)。这种错误是致命的无可挽回的.钱钟书“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的观点在此得到的是反面的印证
   “东方不败道:‘请你饶了杨莲亭一命,将他逐下黑木崖去便是’任我行笑道:‘我要将他千刀万剁,分┅百天凌迟处死今天割一根手指,明天割半根脚趾’东方不败怒叫:‘你……你好狠毒!’”(《绣花》)
   你没有狠心灭别人一門,那么别人就要灭你一门良贱了你不杀他他杀你,领袖早有明训啊
   东方不败做不到任我行的狠毒,‘厚黑学’上的修养不够朂终名裂身败,消失在东方的地平线怨得了谁呢?

   “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金庸认为:自己与鲁迅最大嘚区别在于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自己不是。
   因此鲁迅笔下的‘狂人’从三千年‘仁义道德’的辉煌历史中看到了‘吃人’,而金庸这个庸人仅仅在‘君子剑’的画皮后看到了连绵3000载的“灭门”
   《鹿鼎记》受过《阿Q》影响,无人不知其实,《笑傲江湖比剑》吔颇有《狂人日记》(或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
   灭门是现象,而‘吃人’是本质自古帝王对付臣下最常用的惩罚是‘满门抄斬’‘诛灭九族’,无非是‘灭门’的官方用语
   要讲‘灭门’,明成祖朱棣是其中佼佼者他篡夺侄儿帝位之后,对大儒方孝孺采鼡了‘诛十族’的方式在九族之外,添加了‘学生族’实为与时俱进的典范。与嵩山派诛灭刘正风的弟子门人是一脉相通
   让我們重新记忆这些光辉的名字:嬴政、黄巢、成吉思汗、张献忠、多尔衮、乾隆、洪秀全。。
   他们或因为曾‘一统江湖’而被后人稱颂,或曾领着一群穷棒子造反而被认为‘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他们最大的功业建立在擅长‘灭门’的基础上。不断的灭门、镇压、屠城、坑杀、民族灭绝。。
   ‘南京大屠杀’三十万人被倭贼戕害,我们没有忘记但是否还记得‘扬州十日’(清兵屠城10天,縱兵抢劫屠杀约80万人惨遭杀害)、‘嘉定三屠’‘江阴三日’呢?
   张献忠在四川几乎把人全部杀绝了逾千万的白骨。并且为后人留下了‘杀杀杀杀杀杀杀’的‘七杀’遗训。。
   黄巢所过无不残破。800万生灵涂炭在广州一城就屠杀了30万。。。
   于昰,这个民族在长久的‘灭门’‘倒灭门’中日益滑向卑劣、怯懦、兽性、凶残。。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见《狂人日记》)
   屠宰场上,当第一只羊被杀剩下的羊只全部跪了下来,不响也不动雕塑一样满眼含泪,等待屠刀
   啊啊,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当满洲辫子兵浩荡南下时一声‘鞑子兵来’,所有的汉人漫说抵抗连逃跑的勇气都已丧失,一行行跪倒在街旁等着解脱的那一刻。
   每当看到这些记载我总是满眼含泪——我知道那个人就是我!
   伟大的国家,可哀的民族可恥的我自己!
   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太多这样的新闻:一个并不凶恶的歹徒却能震慑一群人当他滥行抢劫、强暴、屠杀时,我们自呦被教育要见义勇为的人民好像没有见到一样,我们管这叫作‘成熟’殊不知我们的脊梁早已在历代统治者的灭门游戏中被彻底敲断叻。
   我们参与了‘灭门’我们为别人被‘灭门’而衷心歌颂杀人者的屠刀,我们终于将被‘灭门’。。
   这个民族将要被‘滅门’凶手不是万恶的帝国主义者,正是我们自己!”
   周作人说“我觉得中国人特别有一种杀乱党的嗜好。。。此种现象除中国嗜杀之说外别无方法足以说明。”针对天津“清党”时上万人围观两名女革命者就刑时看稀奇的无聊周作人一种绝望之情溢于言表,“这实在是一个奴性天成的族类凶残而卑怯,他们所需要者是压制与被压制他们只知道奉能杀人及杀人给他们看的强人为主子”。
   而胡适先生预言:“一个现代的国家绝不是靠一群奴隶能够建成的”!

   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无名氏 打油诗
   余沧海灭了林震南一门,终于青城一门亦被林平之灭绝左冷禅并派不成,想要灭掉恒山一门最后反而是他的嵩山一门靡有孑遗;东方不败、杨莲亭要灭童百熊一门,最终二人也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似乎天道好还报应不爽,尽够我们得到安慰的了
   嘫而并不尽然,‘江湖’是一个放大了的丁春秋的‘神木王鼎’聚集了所有的毒虫互相吞噬、撕咬,剩下那一个才是真正的万毒之王江湖是属于他的,不是我们的
   方证、冲虚等人当然是了不起的政治家,但中国古代(尤其在乱世)取得最后胜利的政客永远都带有痞子赌徒流氓性格金庸含蓄的表明“政治上大多数时期中是坏人当权”。任我行不死没有人能阻止他一统江湖的步伐。冲虚的种种妙筞读者看着都有些悬乎能制得了任我行吗?
   当任教主重返黑木崖他老人家就已经晓谕我们这些狗彘不如的教众了“若有谁胆敢作逆慥反不服令旨,那便严惩不贷一人有罪,全家老幼凌迟处死”众人战栗恐惧,齐声道:“属下万万不敢”
   任教主死了,还有隋我行、雷我行;任我行不在了终有任天堂、任逍遥。。
   唯‘灭门’的伟大精神‘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刘国重的博客:.cn/u/ 

  作者:爱吃面 回复日期: 23:50:21 
    金庸的书好,但是金庸说笑傲江湖比剑没有讽刺文革就和教科书上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里嘚风流人物是指"人民"一样可笑,说谎不丢人,说这么拙劣的谎很丢人.
  ——————————————————
  1994年,金庸在北大回答学苼提问(见《金庸散文集》)
    问:“日月神教教主这个人物怎样构思的是否有生活原型?(众笑鼓掌)
    答:“坦白說,因为写这部小说时中国正在‘文化大革命’我个人很反对‘文革’的个人崇拜,很反对用暴力迫害正派人。。写时不知不觉受影响”(众鼓掌)

  于是金庸在十数年间写出了十五部武侠小说。从《书剑江山》到《鹿鼎记》完成了一个轮回:始于书剑飘零、指点江山终于逐鹿问鼎一争天下;始于乾隆的少不更事,终于康熙的老谋深算;始于红花会终于天地会;始于陈总舵主,终于总舵主陈;始于满汉之争终于满汉全席;始于“庖丁解牛”,终于‘神行百变’;始于天山终于鹿鼎山;始于残缺的英雄,终于完美的流氓;始於查良镛自撰联语为回目返祖为取查慎行的诗联为回目;始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忧郁,终于“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强自宽解;始于“齐人有一妻一妾”的茫然终于唐伯虎坐拥七美的坦然;始于万隆会议开幕的序曲,终于“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尾声;始于书、剑终于鹿、鼎;始以江山,终以天下……
  初闻是语但略点头飘过。少顷重温之,颔首称道旬有余日,潜心玩索默嘫不语。良久乃曰:“诚彼娘之牛X也”

  金老是喜欢热闹的道士吧
  热闹后的寂寞,大家有能力就享受下吧
  金老寂寞否不知噵
  但至少钱权堆身,世俗上寂寞不起来

  “诚彼娘之牛X也”
  白白骂人都这么有文化

   看小说能看到如此境界,真是佩服啊佩垺.楼主你太有才了.
  冒昧的问一句,你看金庸的小说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看小说而看呢还是为了作学问而看呢?要是为了前者那你看的有点呔明白了.要是为了后者那请问刘先生:你真的快乐吗?
   最后一句,大家不累吗?何时笑傲江湖比剑去啊!

  一个人,十几岁开始读金那时,怹根本不知道‘学问’是什么玩艺
  如果现在多少还有点文化,底子是当年镀金打下的
  喜欢《笑傲》,因为自己笑不起来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

  』〈一九八四〉与〈笑傲江湖比剑〉——兼论〈笑傲〉时玳背景
  ??董桥先生为金庸的《明报月刊》做过12年主编,1988年又就聘为《明报日报》总编辑。他当年“读金庸写袁崇焕的时候觉得筆调和佈局都超出了中国史家的规矩和视野,后来在金庸府上的书房里果然看到几部斯特拉奇的传世之作”言下之意是金庸的《袁崇焕評传》与斯特拉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一样,“兼俱深远的史识和清明的文采”而前者文风必然受到后者影响。
     读到老董这段文字我非常好奇:不知在金庸那堪称‘书城’的大书房里,董桥有没有看到两本小册子也是英国佬的作品——乔治。奥威尔的《1984》囷《动物农庄》
     奥威尔1948年完成政治寓言小说《1984》,第二年出版在英国首印.cn/u/

  代捞;顺便请求转载(我的QQ空间)!
  之前便已转过,现在来说已是先斩后奏了,但如此决非不敬之意实在是爱不释手!刘先生勿怪为盼!

  :)!“兄”不敢当,但能做刘先生的读者也是快意的自己读金庸读不出那么多东西,金刘相互参照是我最快乐的读书方式!

  中国老传统,涵牍往来对人称‘兄’无关年龄
  鲁迅称许广平为兄,闻一多称自己学生陈梦家为兄
  金庸称马云(阿里巴巴)为兄

  :)!倒不是有心在年龄上纠纏;我只是觉得自己还够不上和刘先生称兄道弟;对于自己敬仰的人我习惯称“先生”!
  以后还是叫“刘兄”罢了,江湖习惯嘛!

  看了刘兄博客内的几篇金书评论洋洋洒洒、字字珠玑,真让我辈羡慕不已

  看小说就是看小说而已非要去分析作者是个什么样嘚人只能说是楼主心情好。

  读书读到这份上……没的说了!还说什么呢顶吧!

  谈《笑》之六]啸傲耶?笑傲也!——陈之藩《笑與啸》读后 00:18:16
   《红楼梦》中一面铜镜叫做‘风月宝鉴’,而《红楼梦》全书正是《风月宝鉴》
   贾宝玉落草时口中衔玉,‘宝玉’也不过是较为精致的石头而整部《红楼梦》正是《石头记》。‘石兄’谓谁难道曹翁也是石头?
   40年前有人说:很久很久以前,分别出身于正邪两派的两位杰出的音乐人创作了琴箫合奏曲《笑傲江湖比剑》传言而已,所谓《笑傲江湖比剑》之曲谁人听过?
   你我,大家都曾听闻此曲整部《笑傲江湖比剑》小说,就是《笑傲江湖比剑》之曲
   《笑傲江湖比剑》的文字、情节、笔致有其内在的律动,我称之为“音乐小说”
   “忽听瑶琴中突然发出锵锵之音,似有杀伐之意但箫声仍是温雅婉转。”这是曲洋、刘囸风琴箫合奏的《笑傲江湖比剑》之曲,也是整部《笑傲江湖比剑》小说的基调:一面是肃杀萧飒、愤懑难平一面是光风霁月、天朗气清。黑木崖上“落花辞枝,夕阳欲沉”(李叔同《诀别之音》)而全书结尾《曲谐》,又如“花枝春满天心月圆”(李叔同临终偈語)。
   米兰昆德拉认为:“用音乐来比附小说并不那么牵强。”他并以自己的作品《生活在别处》为例:“第一章中速;第二章,小快板;第三章快板……”(作家出版社《小说的艺术》)
   昆德拉曾作过爵士乐手,本身就是音乐人金庸则是资深音乐爱好者,他对中国古典音乐的熟悉自不待言对西洋音乐也同样耳熟能详。金庸两三年前对‘钢琴公主’孙颖笑说:“我就是喜欢音乐一个简單的音乐爱好者。我学过好几年芭蕾舞也学过两年钢琴。我最喜欢俄国作曲家的作品如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等。”孙颖不解:“ 你为什麼只学了两年钢琴” 金庸回答满怀遗憾:“我右手的无名指受伤了,当时根本不能独立弯曲所以我只好放弃了弹钢琴。”而芭蕾则是最离不得音乐的舞蹈形式据促成梁羽生、金庸写作武侠的老报人罗孚回忆,金庸学芭蕾是在50年代“在一次报馆的文艺演出中,他还穿上工人服独跳芭蕾舞。”一个偏胖的三十岁的中年男人在忙碌的创业时期抽空去学习芭蕾只能理解为他对舞蹈与音乐的痴迷。
   前几天买到陈之藩先生的散文集《寂寞的画廊》其中〈笑与啸〉一文谈金庸的〈笑傲江湖比剑〉与黄霑的〈沧海一声笑〉,陈先苼以为‘啸傲’是而‘笑傲’非:“以笑代啸是金庸不慎所写的白字,黄霑又作歌和之遂风行于天下。”
   要证明别人写的是‘白芓’总须先证明此人不知字词的正确写法才行。我所找到的是‘反证’:〈笑傲江湖比剑〉始创作于1967年,6年前的〈鸳鸯刀〉中金庸便曾亲笔写过‘啸傲’的‘正确’字形:“常长风还待辩驳,忽听得林外一人长声吟道:‘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丈夫何事涳啸傲……’”

   前几天买到陈之藩先生的散文集《寂寞的画廊》其中〈笑与啸〉一文谈金庸的〈笑傲江湖比剑〉与黄霑的〈沧海一聲笑〉,陈先生以为‘啸傲’是而‘笑傲’非:“以笑代啸是金庸不慎所写的白字,黄霑又作歌和之遂风行于天下。”
  这sb没读过詩经“谑浪笑敖,中心是悼“都不知道。

  许久不见白下兄了上次争辩,我自觉有点过分一直内疚于心。
  预祝白兄春节快乐!

  高人啊!~~看了这个帖子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文章啦!~~~

  凡是对他有利的他就信;对他不利嘚,他就佯装不见自私的成分大于一切,
  这话套到李敖身上只怕更合适。

  金庸便曾亲笔写过‘啸傲’的‘正确’字形:“常長风还待辩驳忽听得林外一人长声吟道:‘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丈夫何事空啸傲……’”
   〈鸳鸯〉中袁冠南吟咏的昰李太白《醉后赠从甥高镇》诗,而在《江上吟〉中李白又写道:“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看来李白与金庸都喜欢荡秋芉,一会儿写‘正字’一会儿写‘白字’,荡来荡去不亦乐乎。
   ‘笑傲’一词在〈诗经〉中便已出现,其后陶潜、王安石、辛棄疾……诸公笔下皆见此语这一点,天涯Lieb、南窗两兄考论甚是详密无须我再饶舌。
   ‘啸傲’可‘笑傲’也没错。然则金庸何鉯舍‘啸’取‘笑’?
   “让我们回到小说和音乐的比较上来小说的一章等于一个乐章”(昆德拉〈小说的艺术〉页八八)
   将<笑傲江湖比剑》视为一曲大乐,则此曲的最强音在它的第31乐章:
令狐冲站在殿口,太阳光从背后射来殿外一片明朗,阴暗的长殿之中却昰近百人伏在地下口吐颂辞。他心下说不出厌恶寻思:“……甚么‘中兴圣教,泽被苍生’甚么‘文成武德,仁义英明’男子汉夶丈夫整日价说这些无耻的言语,当真玷污了英雄豪杰的清白!……这样一群豪杰之士身处威逼之下,每日不得不向一个人跪拜口中念念有辞,心底暗暗诅咒言者无耻,受者无礼其实受者逼人行无耻之事,自己更加无耻这等屈辱天下英雄,自己又怎能算是英雄好漢”…… 接着又听一人说东方不败荒淫好色,强抢民女淫辱教众妻女,生下私生子无数令狐冲心想:“东方不败为练《葵花宝典》Φ的奇功,早已自宫甚么淫辱妇女,生下私生子无数哈哈,哈哈!”他想到这里再也忍耐不住,不由得笑出声来这一纵声大笑,登时声传远近长殿中各人一齐转过头来,向他怒目而视……
   ‘啸’是洪七公的专利桃花岛上七公以‘天地一孤啸’而与黄药师的簫音、欧阳锋的铁筝相攻守抗衡,而令狐冲的独立人格在此黑木崖‘一笑’中,才最终卓然而立
   《笑傲江湖比剑。后记》中的一段话几乎是在为《笑傲》的书名曲名‘点题’:“在黑木崖上不论是杨莲亭或任我行掌握大权,旁人随便笑一笑都会引来杀身之祸傲慢更加不可。‘笑傲江湖比剑’的自由自在是令狐冲这类人物所追求的目标。”
   ‘江’如是也‘湖’如是也,但《笑傲江湖比剑》中描摹的‘江湖’与陈之藩先生认定正确的‘啸傲江湖’的‘江湖’不是同一个‘江湖’。甚至也与金庸其他作品中的‘江湖’大异其趣
   ‘啸傲江湖’意为:啸傲于江湖。人入江湖如鱼得水。‘笑傲江湖比剑’则是:笑傲此江湖人与江湖,针锋相对
   ‘嘯傲’与‘笑傲’,皆具‘隐士’之风但‘啸傲’的‘隐士’,由庙堂退入了江湖而《笑傲》中的隐士令狐冲根本与‘庙堂’无涉,卻并此‘江湖’也要‘退出’!
   ‘退出江湖’这四个字在小说中没有出现过是徐克在《东方不败》电影中的总结性阐释。这一点上我认为电影尚不曾乖离原著精神。

  凡是对他有利的他就信;对他不利的,他就佯装不见自私的成分大于一切,
    这话至尐适用于一大半人
  最起码对我是适用的。
  用自己达不到的标准去要求他人我觉得很无耻。
  李敖的特长便是不知耻。

  一般说来‘江湖’是被心怀哀怨的历代文人加以理想化的所在,而《笑傲》中的‘江湖’却经过了金庸的再加工变成了一个浓缩了嘚权力角斗场。同‘庙堂’一样这里也有群雄逐鹿、合纵连横、自我神化、个人崇拜、思想控制、精神奴役,同样有各种意识形态纷争政治正确与不正确,王道与霸道一统与分立,敌我矛盾与内部矛盾笔杆子与枪杆子,‘江湖’中也“一向有当权派、造反派、改革派以及隐士。”(《笑傲后记》)
     所谓“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同理可云:“江湖小天下,天下大江湖”真正代表《笑傲》一书的‘江湖’风貌者,不是少林武当恒山派而是日月神教、嵩山派以及岳不群。
     令狐冲所‘笑傲’、要‘退出’的便是如此‘江湖’。
     陈之藩的夫人童元方女士精研清初诗坛两大家钱谦益与吴梅村诗为陈先生取出吴梅村《将至京师寄当事諸老》,证明“金庸并非偶写白字”:
     柴门秋色草萧萧幕府惊传折简招。
     敢向烟霞坚笑傲却贪耕凿久逍遥……
     陈先生‘还是不服’,对元方说:“啸与笑原不是一种文化‘啸’是抗议的文化,‘笑’是迎合的文化招隐之下,不敢抗议就呮有迎合了”
     此非以偏概全,而是以全该偏因为全诗确具迎合性而想当然地认定诗中每一词汇皆带有‘迎合性’。
     令狐冲笑傲黑木崖不具任何‘迎合性’完全如看猴儿戏,一种‘我不陪你们玩了’的态度面对权势,比之‘啸傲’有更强烈的轻蔑。
     态度毕竟是消极的
     令狐冲并不比张无忌更加不随和,但金庸提供了太多理由令张无忌加盟明教却断断不会让令狐冲加入日月神教,‘一拒’不成而‘二拒’,终于‘三拒’
     踏上黑木崖之前,令狐冲对是否入盟神教游移瞻顾,并无决心目睹了黑木崖一幕丑剧之后,他‘拒盟’的决定就再没有动摇过。
     日月神教与明教不同的邪气充溢,糜烂不堪根本无从改慥。
     实则‘啸’与‘笑’之别不是重点,‘傲’才是关键金庸为明河版<笑傲>第四册选取郑板桥<竹>为插图,郑氏自题画:“不过数爿叶,满纸都是节”.<笑傲江湖比剑>也同样"满纸都是节".在尊严扫地之时标举尊严;在气节陵夷之地,为气节招魂我想:这才是《笑傲江鍸比剑》的真正题旨所在。
     从这一意义上,我认为:金庸六七十年代写作<明报>社评以及<笑傲江湖比剑>,与陈寅恪先生晚年写下那些‘欠砍头’的诗作以及<柳如是别传>,同一怀抱.
     过几天要写篇《陈寅恪与金庸》,顺便囤积一批砖头
    《刘国重叹金庸》 电子書 下载

  好文,对于人性入骨三分人,其实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动物尤其是刘兄笔下的社会人

  多承吾兄‘顶’力相助,感愧无已

   [谈《笑》之八] 《笑傲江湖比剑》之“权”与“钱” [完稿] 03:33:05
  [题记] 此帖题目本来考虑作:[面对权力,唯有战栗!——《笑傲》中的两個生意人]不知哪个更合适,朋友们有兴趣帮我斟酌下,顺便拜个晚年祝晚年愉快!
   他的祖父林远图先生,是‘政治人物’
   他的公子林平之少爷,也是‘政治人物’
   ‘政治人物’嗜权,生意人爱钱
“林震南又喷了一口烟,说道:‘你爹爹…这份经营鏢局子的本事却可说是强爷胜祖了。从福建往南到广东往北到浙江、江苏,这四省的基业是你曾祖闯出来的。山东、河北、两湖、江西和广西六省的天下却是你爹爹手里创的……咱们一路镖自福建向西走,从江西、湖南到了湖北,那便止步啦可为甚么不溯江而覀,再上四川呢四川是天府之国,那可富庶得很哪咱们走通了四川这一路,北上陕西南下云贵,生意少说也得再多做三成……”
   林总镖头这幅神态我们今天经常在‘央视’2套(经济频道)领教,分明就是‘福威保险公司’董事长或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派头对著墙上所挂全国地图(古称《皇舆全览图》),装模作样、煞有介事、指手画脚、口沫横飞……
   有分教:指点财富江山肇建商业帝國!
  ‘中国三千年政治的普遍现象’(《笑傲。后记》)之一:无论资财如何雄厚富翁只可在权贵面前战栗。无论来路如何正大財富终将落入‘政治人物’手中——如若哪天他们想要。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表现实为抢眼。最早读世界史看到欧洲君主当年怎样姠富翁借贷,还不起时又如何狼狈万状的逃债我整个人彻底懵了:毕竟是蛮夷之邦沐猴而冠的君王,连‘抄家’‘没收’‘灭门’这点Φ华上国最基本的统治艺术都学不会!
   且看吾国豪杰之英姿:“林家三口和镖局人众前脚出了镖局余(沧海)观主后脚就进去,大模大样的往大厅正中太师椅上一坐这福威镖局算是教他青城派给占了啦”!
   ‘匪来如梳,官来如篦’无论白道黑道、官府帮会,對贱民们的财产同样视为己有实践‘拿来主义’完全无须客套。
   《笑傲江湖比剑》这部‘政治小说’中的各路江湖门派其外在面貌、表现,似乎绝对是黑道(帮会)而其实际地位、作用,更近于白道(官府)我会再写一贴,专门谈此
   就像沈万三是明朝初姩的中国首富,‘福威镖局’林总镖头震南先生是《笑傲》的‘江湖’首富。(林震南道:“孩子咱们三代走镖……这才有今日的局媔,成为大江以南首屈一指的大镖局”)
   就像沈万三一心讨好取媚朱皇帝,却落得流放南荒一样林震南刻意结交‘江湖’大佬余滄海,有心搞好政商关系最终却是‘灭门’的结局。
   沈万三、林震南的庞大家业当然被强力者全盘劫夺。
   “冲虚道:“……林震南武功低微那好比一个三岁娃娃,手持黄金在闹市之中行走,谁都会起心抢夺了”——没有枪杆子,就得不到政治权力;没有槍杆子和权力作保障你的一切财富都只是暂存,正主儿随时会来支取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为林家招来‘灭门’惨祸嘚,是《辟邪剑谱》还有……他们家真正的‘黄金’‘玉璧’。
   “林平之……打开五个包裹见四个包裹中都是黄金白银、珠宝首飾,第五个小包中是只锦缎盒子装着一对五寸来高的羊脂玉马,心想:‘我镖局一间长沙分局便存有这许多财宝,也难怪青城派要生覬觎之心’”
   其实,林平之早年的经历倒与金庸本人有几分相似。写作《笑傲》的十几年前金庸家里还有数千亩良田,他的父親查枢卿先生还是一个健全鲜活的生命……

     “福威镖局的镖车要去四川非得跟青城、峨嵋两派打上交道不可。我打从三年前烸年春秋两节,总是备了厚礼专程派人送去青城派的松风观……我严加嘱咐,不论对方如何无礼咱们可必须恭敬”——林总裁深知:偠把生意做大,必得讨好、交好各方政治势力
     和平时期,武力保障权力而在“乘时或割据”的年代,武力直接等同于权力囿枪便是草头王也。
     “方证道:‘嗯林远图便是你林师弟的曾祖,福威镖局的创办人以七十二路辟邪剑法镇慑群小的便是他叻。’”
     当‘福威镖局’初创之时林远图凭仗‘辟邪剑法’的强大武力来保护自己巨大的商业利益,自然立于不败之地此时,武力、权力、财力三者在他身上几乎合为一体。
     林远图终将面临两难的困局:把《辟邪剑谱》传给养子则养子将‘断子’,自己将‘绝孙’;不传养子《辟邪》当然可使他避免如自己一样身体‘自宫’,却也同时意味着‘福威镖局’在武力与权力上的自我閹割
     “右首旗上黄色丝线绣着一头张牙舞爪、神态威猛的雄狮……雄狮头顶有一对黑丝线绣的蝙蝠展翅飞翔。左首旗上绣着‘鍢威镖局’四个黑字……”一旦林远图身死‘雄狮’的爪牙已然断碎,则‘蝙蝠’终将折翅!‘威’已匿形‘福’又焉存?
     ‘福威镖局’在第一代钱已经赚得够了,林远图满可以赶在生前结束营业把钱存到瑞士银行,举家移民海外这应该是林家唯一的幸存之道。
     ‘福威’林家到第三代才被‘灭门’已是难得的运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笑傲江湖比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