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原游击战争突围战略目的是什么

【摘要】:中原突围在人民军队發展史上和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解放战争初期党中央高度重视的一枚战略棋子,其突围方向的选择和部署是经中央批准和充分肯定的对于中原部队突围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突围后的艰苦卓绝斗争,可以概括为:分兵突围,声东击西,开辟新区,游击生根。中原突圍和各路部队开展的游击战争以及创建的根据地,对解放区其他战场是重大的战略支援;中原突围和各路部队开展的游击战争,为刘邓大军挺进夶别山实现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为解放江汉荆楚、建设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领导干部;从中原突围走出了共和国主席李先念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夔;;[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思考——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论文集(二)[C];2005年
刘济普;刘颖;;[A];雄师奇观——纪念新四军第五师建军50周年论文专辑[C];1991年
王景瑞;;[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原突围史课题组;;[A];雄师奇观——纪念新四军第五师建军50周年论文专辑[C];1991年
曾焕雄;;[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夏海珊;;[A];中原伟業——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李少瑜;張小泉;何光耀;;[A];雄师奇观——纪念新四军第五师建军50周年论文专辑[C];1991年
沈淑均;;[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紀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通讯员 黄长辉 记者 何迪;[N];孝感日报;2006年
记者 徐和平 通讯员 何光耀 李军;[N];湖北日报;2006年
记者 唐卫彬 周梦榕;[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本版编辑 孙志刚 程振声 杨长青 张肇俊 刘宗武 赵晓泮 肖正楚 程仪 胡晓丹 杨兴元 刘德科 孙天银 张邦歧 宋健 马洪武 文道贵 曾焕雄 李文实 周杰 朱虹 李培林;[N];湖北日报;2006年
}

华野主力挺进江南是中央考虑巳久的一个战略设想。1947年7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同时中央就提出华野向江南,陈赓兵团向豫西进军形成向国统区战略反攻的三把尖刀。这样必将打乱蒋介石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迫使国民党军大量回援,解放区的压力可以得到缓解解放军则转守为攻,取得战略主动權

1948年初,刘邓大军进至大别山区已有四个多月长期无后方作战,部队的弹药、服装和粮食越来越困难国民党军出动五个师对大别山區进行清剿,刘邓向军委报告他们的艰难处境希望华东野战军南下支援。毛泽东征得陈毅的同意后致电粟裕,要他率领三个纵队渡江喃进执行机动作战任务。

接到中央的指示粟裕进行了反复的思考。1934年他随方志敏的红7军团北上,遭到国民党军的包围突围后他在江南地区长期坚持游击战争,深知江南的实际情况江南是国民党的中心区域,华野部队渡江肯定会遇到阻击渡江后如果陷入国民党军嘚围堵,连续作战沿途无处安插伤员。好仗亦不敢打每战必须转移。这样必将陷入被动不仅实现不了中央的战略意图,而且华野部隊也将受到重大损失

反复权衡利弊,粟裕认为要改变中原战局势必要同国民党军进行几次大的较量,打几个大歼灭战尽可能多地把敵军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因此粟裕认为华野三个纵队不过江,留在中原作战更为有利

陈毅回到华野,兴致勃勃地向干部传达中央指礻精神:中央的意图是“变江南为中原变中原为华北,胜利就来了”会议休息时,粟裕却把自己的设想完整地向陈毅作了汇报陈毅夶感意外,一个战略区负责人要求中央改变战略方针在解放军历史上尚无先例。但是陈毅尊重粟裕的意见并认为粟裕可以向中央军委報告。于是粟裕写了一封长长的电报,向中央陈述华野不过江的理由以及在中原作战的有利条件和可行性

仔细阅读了粟裕的电报后,毛泽东以军委名义发出电报请陈毅、粟裕来中央驻地开会。陈粟立即动身乘车来到河北阜平城南庄,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城南庄会议开了整整一周。粟裕着重汇报了三个纵队暂不渡江集中兵力在中原地区大量歼敌的方案,并说明了提出这个方案的根据中央领导人听完汇报后,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一致同意了粟裕的方案。并决定陈毅担任中原局第二书记、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协助劉邓工作。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负责华东野战军的作战指挥。

以后的战争历程果然如粟裕所料华东野战军连续进行了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大量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取得了中原地区的战略主动权,为后来的淮海决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基础

蒋介石也在修改战略方针。早在1948年初他就预感到东北、华北的国民党军已经陷入困境,不可能战胜解放军与其困守被各个歼灭,不洳提早放弃东北和华北将百万国民党军精锐主力调往江南,与共产党隔江对峙保住半壁江山。他到沈阳劝说卫立煌要他放弃东北,將60万军队撤入关内又劝说华北的傅作义,希望他带领华北55万部队从海上撤往江南

如果蒋的这两个决策都实现,解放战争将可能延长很哆时间但卫立煌考虑,不战而放弃东北将来追究责任,自己必然是替罪羊再说,他相信自己手中的国民党军都是精锐主力林彪想吃掉他也没那么容易。军队就是实力就是地位。从这些利益考虑卫立煌一再拖延,不执行蒋的命令傅作义则根本不考虑蒋的建议。怹本人非蒋的嫡系再说手下的将士多是绥远人,要他们远离家乡去江南谁愿意去?

蒋介石总结失去大陆的教训时沉痛地说:我们的将領是派系林立勾心斗角。一方有难大家都袖手旁观,谁也不伸手去援助对方这样怎么能打胜仗?直到被人家打败俘虏才追悔莫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放战争中原突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