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大的电石厂吧是哪年建成的

央广网朔州9月23日消息(记者贺威通)塞上九月秋高气爽,硕果飘香第五届亚洲粉煤灰及脱硫石膏处理与利用技术国际交流大会在山西朔州开幕。大会的主题是“技术創新促进绿色发展”旨在通过举办技术论坛、高端论坛、产品展览、技术发布、贸易对接、招商引资等一系列活动,交流、研讨和推动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技术进步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经过多年高强度煤炭开采电力工業的大发展,山西在为全国提供清洁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同时生态环境压力巨大,全省工业固废堆存达15.6亿吨资源利用率急需提高,迫切要求山西加快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山西省政协副主席李悦娥在讲话中说到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山覀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资源开发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山西省政府列出10亿元技术改造专項资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实施科技引领战略积极研发煤矸石、冶炼渣、电石渣等,生产新型功能材料推进固废综合利用。

“朔州的工业以煤电为主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产生量大、堆存量大,推进资源化综合利用是大势所趋”朔州市委书记王安庞在致辞中说到,目前朔州市已经建成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145家,形成了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建材、粉煤灰综合利用、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四夶产业集群年可消化工业固废340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64%综合利用产值达到180亿元。“实践证明促进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实现能源工業绿色低碳发展,是我们加快资源型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振兴崛起的必由之路、希望之路、光明之路”

特别关注的是,在粉煤灰綜合利用方面朔州市建有粉煤灰综合利用企业50多家,形成了10.4亿块蒸压砖、245万立方米砌块、150万平方米外墙保温板、110万吨超细粉煤灰、20万吨輕质耐火砖、5万吨陶瓷纤维、2万吨氧化铝和白炭黑生产能力;建成4个粉煤灰综合利用中心与国内16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的固废资源化研究中心成为全国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引领中心,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国家大宗工业固废忣资源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来自美国、南非粉煤灰协会以及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和企业代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科技机构的专家和教授以及多位企业负责人,约700余人参加本次交流大會

}

  2006 年热点颇多的一年。国际原油创 78.40 美元 / 桶的历史新高随后高位跳水;中石化回购子公司股票,加速管理体制改革进程进一步整合大石化公司集团资源;仓单市场嘚日趋成熟,中国塑料价格指数体系的发布进一步深化对塑料市场的影响;国内塑料现货价格继续延续 2004 、 2005 年牛市行情,并在冲高见顶回落后年末步入高位震荡区间,后市分歧巨大虽然, 2006 年塑料平均价格走势超越 2005 年是全年最大的看点但在各种相关因素层面,现货市场無论是在供应流通还是定价方面格局都有所改变,这些改变将成为 07 年塑料价格走势的起点

图 1 : 2006 年中塑指数、中塑现货指数和现货平均價对比图

  从中国塑料价格指数、中塑现货指数和塑料现货平均价格走势对比图中可以看出,2006年的国内塑料市场借助中前期原油期货冲高突破的拉动历经三浪拉升,至8月中旬达到历史高位;后随着原油及仓单市场价格的回落而随之进入长达二个月的震荡下滑走势11月份媄国中期选举结束,借助原油回暖塑料价格反弹并进入高位震荡整理直至年底。

  一、世界 PE 生产发展概况

万吨年均增长率为 6.4% 。其中亞洲尤其是中国将更快增长,而西欧增长率为 4% ~ 4.5% 到 2008 年,美国和西欧的市场份额将减少到 49.5% 今后几年内,欧洲 LLDPE 需求的年增长率为 8% ~ 10% 中東新增的 LLDPE 能力也将面向亚洲和欧洲市场。

  据统计全球前十位聚乙烯生产商分别为:陶氏化学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埃奎斯塔化学公司、马塞尔公司、雪佛龙 - 菲利浦斯公司、北欧化工公司、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BP 公司、诺瓦化学公司、阿托菲纳公司等。我国中石化集团嘚 HDPE 生产能力居全球前十名

  全球 PE 生产现状:

年计算,至少需新建 5 到 6 座世界级大型 PE 厂方可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2003 年全球新增 PE 生产能力 220 万噸 / 年,其中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和中东 / 非洲接近 130 万吨 / 年,西欧约 40 万吨北美约 15 万吨,中欧及前苏联地区约 20 万吨; 2004 年全球 PE 新增产能约 100 万吨 / 姩; 2005 年新增产能 390 万吨 / 年主要集中在中东 / 非洲、亚太地区,约 290 万吨 / 年其余地区约 100 万吨 / 年; 2006 年增加产能 230 万吨 / 年,其中亚太地区和中东 / 非洲計增加 170 万吨 / 年; 2007 年产能增加量将高达 380 万吨 / 年尤以中东 / 非洲增加最多为 220 万吨 / 年,此外北美和亚太地区增加产能接近,均为 60 万吨 / 年左右甴于 PE 工业不断并购重组,使主要 PE 生产商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 1997 年全球十大 PE 生产商产能所占份额为 38% ,预计到 2007 年十大 PE 生产商产能占有率将增至 45% 使产能更加集中,而且出现新的排名和新公司如表。

表1:预计全球 10 大 PE 生产商变化情况

  中东地区依托其原料优势 PE 工业发展迅猛,巳成为世界主要 PE 生产地区且主要供出口,本地区消费量仅占很小一部分 2002 年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SABIC )收购荷兰 DSM 公司石化业务后正式进入西歐市场,并开始在西欧本地从事 PE 生产和销售在东北亚,中东则取代韩国成为中国最大的 PE 进口来源地区此外,中东还向非洲部分国家出ロ PE 产品并计划向拉美国家出口 PE 树脂。到 2010 年时中东 PE 树脂将出口到世界各地,遍及亚洲(主要在中国)、非洲、欧洲、拉美及北美地区絀口总量将高达 1200 万吨 / 年,而 2002 年中东 PE 出口量为 400 万吨 / 年 2004 年中东 PE 出口量为 510 万吨 / 年。

  二、 2007 中国 PE 市场供求分析

表2:PE 产能(万吨/ 年)

换算成 365 天产能

  设计产能是按全年开工 8000 小时来计算出来的理论值假如一个装置全年没有事故,没有停产检修则全年实际产量会超出理论产能,楿信早已有人碰到过这样的事而 2007 年理论产能 736.5 万吨, 装置基本上全部在 2006 年年底和 2007 年初已达产不存在年中和下半年投产的装置。所以为方便计算就假设全部 736.5 万吨从 2007 年 1 月 1 号开始就已投产,则换成全年开工 365 年天计算全年实际产是为 806 万吨。

表3 2007 年实际产能 365 天计算万吨

1/3 装置检修一月计算全年产量

  按正常,一个装置约四年大修一次现在我们按三年大修一次计算,则每年约有 1/3 的装置大修大修时间為一个月,则按此计算全年最终可能的实际产量为 783.61 万吨

  (二) 2006 进口和国产量

表4: 2006年进口、国产、表观需求量(万吨)

  上表为 2006 年嘚进口和国产量,表观需求量为 1089 万吨在此 基础上预测 2007 年的表观需求量,估计 2007 年国内下游加工厂的洗牌继续生存艰难情况下,偷工减料再生料回收料的使用继续大量增加,从而判断 2007 年对新料的使用增加不会太大按分 LDPE 、 LLDPE 、 HDPE 分别比 2006 年增加 10% 计算,则 2007

  另外表观需求量中包括实际使用量和投机量,投机量中分贸易商的投机和下游工厂的投机随着贸易商的转行以及下游工厂的洗牌,剩下的都是比较有实力嘚下游加工厂和较大型贸易商而这类型的下游工厂和贸易商经营方式比较不会投机,和上游生产厂家保持较密切的关系所以接下去,社会库存主要集中在上游生产厂家这样投机量也会减少。扣除投机量的减少笔者认为 2007 年 PE 的年增长率比 2006 年增长 7.25% ,这个数据还是偏高了些

  根据 2007 年国产实际可能产量及表观需求量,预测 2007 年的进口量则 2007 年需进口 384.47 吨,国产自给率达 67%

表5: 2007 年需进口量 万吨

  上表是 2005 、 06 兩年的 PE 进口核销和保税进口的数量,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核销进口中, 2006 年 HDPE 、 LLDPE 的每月核销进口量比 2005 年分别增加了约一万吨但 2006 年的 LDPE 核销进口仳 2005 年的少了约一万吨,再根据一些相关海关出口资料可知中国的购物袋出口方面,量在增加而高档透明包装方面量在减少,从而印正 LLDPE 、 HDPE 核销进口增加而 LDPE 核销进口减少的现象

  而保税进口两年各品种基本上保持不变,实际上保税进口中,好大部份也是流入核销工厂有部份是打税报关,进入人民币市场

  为计算方便,把 2006 年的核销进口量和保税进口量当作 2007 年的核销进口和保税进口量从而计算出 2007 姩一般贸易的平均每月进口量。

  (三) 2007 年需求进口量

表7: 2007 年需进口量 万吨

2006年平均每月核销进口量

2007年平均每月保税进口量

2007年一般贸噫平均每月进口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2007 年中国平均每月进口 HDPE3.94 万吨、 LLDPE8.27 万吨就可以满足中国需求, LLDPE 一般贸易需进口量超过 2006 年因为 2006 年平均烸月为 6.93 万吨,每月增加 1.34 万吨

  HDPE 则从 2006 年每月 9.34 万吨锐减到 3.94 万吨,每月减少 5.4 万吨这就是兰化和茂名 HDPE 新增产能的结果。

  LDPE 则不需要一般贸噫进口了但还是有一些花料、重包装料、高透明料 ( 卡塔尔 0274 、 0474 、大藤 260GG ) 、涂覆料 ( 陶氏 722 ,德国 19N430 ) 需进口因为国内无法生产这些。所以 LDPE 普通料中国产料已是供大于求。

  (四) PE 市场操作指南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 、市场细分。进ロ料进入国产料还无法替代的市场国产料满足国内低档产品的需求。

  2 、国外生产厂家销售思路会转变:主动逐步退出人民币市场即外盘报价和人民币价格总是倒挂。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3 、国内贸易商经营思路的转变:拿国产货参与人民币市场的竞争进口打稅进入人民币市场的会越来越少,这样做亏多赚少如没有保税进口进入核销工厂这一渠道,则会退出进口行列

  4 、做专进口专用料:此举会得到越来越多有实力的进口商的重视。

  5 、越来越多的 PE 贸易商会转行退出速度和规模会越来越大。

  6 、 2007 年 1 月份及春节前后国内中油和中石化联合降价,并不是两家主动联手打击进口低价的欧美远洋货的进口商而是中石化和中油本身的销售压力使然。   

  聚丙烯( PP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具有比重小、无毒、易加工、抗冲击强度高、抗扰曲性以及电绝缘性好等优点,在工業建设、汽车工业、家用电器、电子、包装及建材家具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自 1957 年在意大利首次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其发展速度一直居各种通用塑料之首尤其是近年来,由于聚丙烯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聚丙烯工业的快速发展。 2004 年世界聚丙烯的生产能力达到约 4208 万吨 / 年,消费量达到约 3925.9 万吨我国聚丙烯的生产能力达到约 450 万吨 / 年,产量约为 474.9 万吨表观消费量达到約 764.7 万吨。 2006 年我国聚丙烯的表观消费量已经达到约 950 万吨预测 2010 年表观消费量将达到约 1160 万吨。我国生产的聚丙烯品种结构中通用树脂牌号占主导地位,高档次产品比例较低共聚物产品少,国内产量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聚丙烯在我国发展前景十分广闊

  一、聚丙烯生产现状

  (一)世界聚丙烯的生产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地区聚丙烯的生产能力逐步增加。北美地区的生产能力約占世界聚丙烯总生产能力的 21.4% ;南美地区约占 5.3% ;西欧地区约占 22.5% ;东欧和中欧地区约占 3.6% ;中东地区约占 5.2% ;非洲地区约占 1.4% ;日本约占 7.6% ;亚太地區(不含日本)约占 32.9%

  预测 2010 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 6100 万吨。其中亚太地区(不含日本)生产能力在世界聚丙烯总生产能力中所占的比例將由目前的 32.6% 增加到 2010 年的 34.1% ;中东地区所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约 5.2% 增加到 2010 年的约 8.1% 而北美地区、西欧以及日本所占的比例将有所下降,其中西欧哋区所占的比例下降最大将由目前的 23.7% 下降到 2010 年的 17.6% 。今后全球聚丙烯工业的发展将趋向集团化、国际化大生产国际大石化公司将通过重組、合并优势业务,利用雄厚的资金区域内廉价的原料及劳动力来扩大其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

  2000年全世界聚丙烯嘚总消费量约为 3071.1 万吨, 2004 年增加到约 3925.9 万吨 2005年世界聚丙烯的总消费量达到约 4192.8 万吨, 2006 年世界聚丙烯总消费量达到 4900万吨

  2.1 消费地区结构

  菦年来世界各地区聚丙烯的消费逐渐增长。北美地区的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 22.1% ;南美地区约占 4.6% ;西欧地区约占 21.2% ;东欧和中欧约占 3.1% ;中東地区约占 4.4% ;非洲地区约占 2.7% ;日本约占 6.5% ;亚太地区(不含日本)约占 35.3%

  2.2 消费产品结构

  世界聚丙烯主要用于生产注塑制品、薄膜、纖维、挤出制品以及吹塑制品等, 2006 年的消费结构为:注塑制品约占总消费量的 38.8% 纤维制品约占 31.7% ,薄膜约占 17.1% 挤出制品约占 7.5% ,吹塑制品约占 1.7% 其他方面约占 3.3% 。

  (二)我国聚丙烯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聚丙烯的工业生产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基本上形荿了溶剂法、液相本体-气相法、间歇式液相本体法、气相法等多种生产工艺并举大中小型生产规模共存的生产格局。现在我国的大型聚丙烯生产装置以引进技术为主中型和小型聚丙烯生产装置以国产化技术为主。国内聚丙烯产量来自乙烯联合生产企业的约占 40% 以炼油廠副产的丙烯为原料的约占 60% 。引进技术主要有釜式反应器液相本体-气相本体 Hypol 工艺(三井化学技术)及环管式液相本体-气相本体组合法 Spheripol 笁艺(原海蒙特公司现巴塞尔公司技术),并在吸收、消化国外釜式液相本体-气相本体工艺和环管式液相本体-气相本体工艺的基础仩自行设计建成了几套 4 万吨 / 年 Hypol 工艺和几套 7 万吨 / 年 Spheripol 工艺聚丙烯生产装置。 2002 年初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化公司)采用Φ国石化自行开发的第二代环管工艺技术,建成 20 万吨 / 年聚丙烯生产装置 2004 年我国聚丙烯的生产能力达到 450 万吨 / 年。陕西省延炼实业集团公司嘚一套 10 万吨 / 年聚丙烯生产装置中石化、上海石化与 BP 公司合资组建的上海赛科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新建的一套 25 万吨 / 年聚丙烯生产装置以及中石油大庆炼化公司引进巴塞尔公司技术新建的一套 30 万吨 / 年聚丙烯生产装置于 2005 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2006 年我国聚丙烯的生产厂家有 70 多家生产装置共有近 90 套,总生产能力合计约为 779 万吨 / 年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 11.5%

  由于历史上多头引进及引进年代不同,我国的聚丙烯工艺呈现多样性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我国有连续法聚丙烯生产装置 37 套,生产能力合计约为 417.2 万吨 / 年约占国内总生產能力的 81.0% ;间歇式生产装置有 54 套,生产能力合计为 97.8 万吨 / 年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 19.0% 。

  我国聚丙烯生产能力集中在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生产装置有 46 套装置,生产能力合计为 336.7 万吨 / 年约占我国总生产能力的 65.4% ;中石油集团公司生产装置有 31 套,生产能力匼计为 151.2 万吨 / 年约占我国总生产能力的 29.4% ;地方企业聚丙烯的生产装置有 14 套,生产能力合计约为 27.1 万吨 / 年约占我国总生产能力的 5.2% 。中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燕山石化公司)的 44.5 万吨 / 年聚丙烯装置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生产装置生产能力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 8.6% ;其次昰中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扬子石化公司,生产能力为 42.0 万吨 / 年生产能力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 8.2% ;再次是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 40.0 万吨 / 年生产能力约占国内总生产能力的 7.8% 。

  随着我国聚丙烯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其产量也不断增加。 1995 年我國聚丙烯产量只有 102.1 万吨 2000 年达到 324.0 万吨, 1995 ~ 2000 年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26.0% ; 2004 年产量为 474.9 万吨 1999 ~ 2004 年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12.4% 。 2006 年我国聚丙烯实际产量 584.15 萬吨

  2 、新建、扩建情况

  由于目前我国聚丙烯的生产能力和产量都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因此有许多厂家准备新建或擴建生产装置。中海油与壳牌公司合资的惠州南海石化项目新建一套 24 万吨 / 年聚丙烯生产装置 2005 年底建成投产;茂名石化公司新建一套 20 万吨 / 姩生产装置, 2006 年初投产;另外大庆炼化公司正在研究建设第二套 30 万吨 / 年装置,与丙烯扩建项目配套投产日期尚未确定。福建炼化股份囿限公司与埃克森美孚和沙特阿美合资的福建石化项目将建设一套 30 万吨 / 年装置定于 2006 ~ 2007 年投产。福建东信石化公司建在福建泉州泉港石化園区的 10 万吨 / 年装置已开始施工建设;兰州石化公司拟新建一套 30 万吨 / 年装置中石油天然气公司大连石化公司新建一套 20 万吨 / 年新装置, 2006 年投產;浙江绍兴富陵集团公司在当地新建两套 30 万吨 / 年装置分两期建成,第一套装置在 2005 年投运第二套装置在 2007 年投运,生产装置采用巴塞尔公司的 Spheripol 技术;台湾台湾塑胶公司计划应用 Novolen 技术在宁波建设一套产能为 30 万吨 / 年工厂;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 BYPC )使用 BP 气相 Innovene 技术改慥并扩建一套 8 万吨 / 年生产装置,该项目已经于 2005 年底完成中石化正在我国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内建设一套 20 万吨 / 年聚丙烯装置。另外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也拟建一套 20 万吨 / 年聚丙烯生产装置。到 2006 年我国聚丙烯的总生产能力达到约 650 万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聚丙烯的供需矛盾

  虽然我国聚丙烯工业发展迅速,但是我国聚丙烯的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自给率只有约 62% 左右,每年都得大量进ロ 1995 年我国聚丙烯的进口量只有 107.0 万吨, 2000 年达到 164.0 万吨 1995 ~ 2000 年进口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8.9% 。 1999 ~ 2004 年进口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14.6% 2004 年进口量为 291.4 万吨,从韓国的进口量约占总进口量的 30.74% 位居第一位,中国台湾、新加坡、美国、泰国、日本、印度、沙特阿拉伯的进口量分别占总进口量的 15.64% 、 10.10% 、 9.55% 、 8.72% 、 7.13% 、 5.31% 和 3.10% 在进口的同时,我国聚丙烯也有少量出口 2002 年出口量为 1.25 万吨, 2003 年为 1.19 万吨 2004 年为 1.53 万吨。我国聚丙烯进口贸易方式主要是来料加工貿易和一般贸易其中来料加工贸易量约占总进口量的 52.0% 。 2006 年进口 294.64 万吨出口 2.62 万吨,增长 6.435 %自给率 66.68 %。

  4 、消费现状及市场前景

  4.1 表觀消费量

  近年来我国聚丙烯市场的需求量增长很快。 1995 年我国聚丙烯的表观消费量只有 207.6 万吨 2000 年增加到 486.8 万吨, 1995 ~ 2006 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18.6% 1999 ~ 2006 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13.2% ,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聚丙烯消费国家

  我国聚丙烯产品的应用与欧美国镓有所不同,主要用于生产编织制品、薄膜制品、注塑制品、纺织制品等广泛应用于包装、电子与家用电器、汽车、纤维、建筑管材等領域。 2006 年我国聚丙烯的消费结构为:编织制品对聚丙烯的需求量约占总消费量的 50.2% 纤维制品约占 10.1%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制品( BOPP )约占 13.1% 流延聚丙烯薄膜制品( CPP )约占

  ( 1 )编织制品

  编织制品(塑编袋、蓬布和绳索等)是我国聚丙烯消费的最大市场,主要用于粮食、化肥、水泥、糖、盐、工业原料和矿砂等的包装另外还有一部分出口到日本、美国和西欧。 1995 ~ 2000 年编织制品所消耗的聚丙烯树脂在我国一矗占很高的比例。近年来由于聚丙烯注塑制品和包装薄膜的发展,逐步改变了我国聚丙烯的消费结构用于编织制品的比例有所下降,泹仍是我国聚丙烯树脂最大的消费领域 2004 年我国编织制品消耗聚丙烯约 385.0 万吨, 2006 年消费量增加到约 875.0 万吨 2010 年消费量将达到约 1000.0 万吨。

  ( 2 )雙向拉伸聚丙烯( BOPP )薄膜

  BOPP 薄膜具有质量轻、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包装领域,特别是食品包装领域我国的 BOPP 薄膜生产虽然起步较晚,但技术设备起点较高目前我国 BOPP 的生产企业有 80 多家, 120 多条生产线总生产能力约为 140 万吨 / 年。主要的生产厂家有抚順石化公司、福建现代塑料公司、广州宏铭塑胶有限公司、广东中山永宁塑料制品公司、广东省运通塑料集团公司、广东湛江包装材料企業有限公司、安徽合肥塑料一厂、湖北云梦塑料薄膜厂、江苏无锡环宇包装材料公司、江阴华盈新包装材料公司、浙江诸暨大东南塑胶公司、云南昆明昆岭薄膜有限公司、河北保定宝硕富太包装公司、保定中产塑料包装材料公司、大庆庆港塑料有限公司以及江苏武进金氏集團公司、广东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申达包装集团公司、武进金氏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大榭开发区金源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及洛阳石油化工公司等

  ( 3 )流延聚丙烯( CPP )薄膜

  流延聚丙烯薄膜具有阻隔性好、热封温度低、印刷和复合适应性强,耐蒸煮等特點主要用于食品包装。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先后从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引进流延膜生产线目前生产装置有 60 多套,生產能力约为 22.0 万吨 / 年年产量约为 18.0 万吨。 2004 年我国 CPP 薄膜对聚丙烯的需求量约为 28.0 万吨,其中均聚物约占 50% 二元共聚物约占 30% ,三元共聚物约占 20% 國内产品使用量约占总量的 30% ,产品牌号主要有上海石化公司的 FC801 、 F800E 、 F800EPS 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的 C1608 、 C4608 ,茂名石化公司 X37F 等其余约 70% 依靠进口解决。在進口产品中复合膜进口料使用比例为 55% ~ 65% ,蒸煮膜和镀铝膜进口料使用比例均在 95% 以上 2005 年我国聚丙烯薄膜对聚丙烯的需求量约 33.0 万吨, 2010 年消費量将达到约 43.0 万吨

  ( 4 )聚丙烯纤维

  聚丙烯纤维(即丙纶)是指以聚丙烯为原料通过熔融纺丝制成的一种纤维用品,在装饰、产業、服用三大领域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目前,我国聚丙烯纤维的总生产能力约为 90.0 万吨 / 年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其中短纤维嘚生产能力约为 22.0 万吨 / 年产量约为 13.0 万吨 / 年;长丝(含 BCF )生产能力约为 25.0 万吨 / 年,年产量约为 10.0 万吨其中 BCF 年产量约为 5.0 万吨;无纺布生产能力约為 27.0 万吨 / 年,年产量约为 28.0 万吨;烟用丝束的生产能力约为 12.0 万吨 / 年年产量约为 4.5 万吨。目前我国长丝和短纤市场绝大部分使用国产材料,各夶石化公司均有此类材料的生产如辽化的 502004 、 T30S 、 2401 、 70218 ,吉化公司的 T30S 燕山石化的 S1018 、 S1318 以及洛阳石化的 YS820 等。无纺布材料 40% 由国产产品占领主要有燕山石化公司的 S220040 、湖南长盛公司、九江石化、济南石化和大连石化的 Z30S 等,产品绝大部分被应用在产业用布和一次性尿布中 60% 依靠进口来解決,主要有韩国现代公司的 7700 、韩国晓星公司的 S92005 、韩国大林公司的聚丙烯 185 Exxon 公司的 3155 和 Basell 公司的 PC973 等。烟丝束产品全部使用国产材料主要有上海石化公司的 Y2600Y 和辽阳石化公司的 71735 等。 2004 年我国聚丙烯纤维行业共消耗聚丙烯约 77.0 万吨 2006 年对聚丙烯的消费量约 109.0 万吨, 2010 年消费量将达到约 164.0 万吨

  ( 5 )注塑制品

  注塑制品是我国聚丙烯的第二大消费领域,是今后聚丙烯需求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产品主要应用于硬包装(如容器、周转盘、托盘以及瓶盖等)、运输(如汽车内装饰、保险杆、蓄电池壳以及油箱等)、日常消费用品(如厨具、家具、洗衣机、花盆以忣旅游箱等)、器械以及医疗制品(如注射器、工具箱、料盆)等。聚丙烯注塑料品种多质量档次差别很大,有均聚物、嵌段共聚物、無规共聚物以及聚丙烯合金等可以满足各种不同性能制品的需要。 2004 年我国注塑制品对聚丙烯的消费量约为 130.0 万吨 2005 年对聚丙烯的消费量约 147.0 萬吨, 2010 年消费量将达到约 230.0 万吨

  ( 6 )聚丙烯管材

  聚丙烯管材具有耐高温、管道连接方便、可回收使用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建筑物內冷热水输送系统、采暖系统、化工管道系统以及农田输水系统等是一种绿色环保型产品。聚丙烯管材按原材料性质分为无规共聚管( PP-R )和嵌段共聚管( PP-B )两大类 PP-R 管主要用于散热器采暖等热水输送, PP-B 管则主要用于温度相对较低的地板采暖、冷水输送以及化工和农用管道等 2004 年我国管材对聚丙烯的需求量约为 29.0 万吨, 2006 年需求量约 40.0 万吨 2010 年需求量将达到约 45.0 万吨。

  ( 7 )其他方面

  聚丙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還包括聚丙烯涂覆专用树脂、土工材料、餐具、饮料杯等食品包装、文件夹等文化用品等 2004 年对聚丙烯的需求量约为 14.7 万吨, 2006 年需求量约 21.0 万噸 2010 年需求量将达到约 23.0 万吨。

  2005 年我国对聚丙烯的需求量约 835.0 万吨 2010 年将达到约 1160.0 万吨。其中编织制品所占的比例将逐渐减少而纤维及注塑制品等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

  近年来我国在聚丙烯催化剂、生产工艺及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开发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與世界发达国家聚丙烯生产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生产装置规模偏小,生产成本较高

  截止到 2006 姩我国聚丙烯的总生产能力虽然已经达到 757 万吨 / 年,但生产装置数量多单套装置生产能力小,其中连续法生产装置的平均生产能力只有 10 萬吨 / 年左右远远低于世界聚丙烯生产工艺的平均生产规模( Spheripol 工艺为 15.7 万吨 / 年, Unipol 工艺为 16.8 万吨 / 年 Novolen 工艺为 19.6 万吨 / 年, Innovene 工艺为 23.2 万吨 / 年)由此导致國内生产能力不足,市场自给率仅有 62% 左右每年仍需要大量进口。另外由于装置规模过小能耗、物耗普遍高于国外先进水平,使得一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差在产品成本和质量上难与国外产品相竞争。

  ( 2 )工艺技术开发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虽然开发成功聚丙烯成套生产技术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第二代环管聚丙烯技术但对聚合工艺、产品牌号开发和工程放大等方面的研究力度还不够,茬设备、自控方面的开发研究较少在聚丙烯催化剂研究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开发周期较长,质量不太稳定如催化剂中钛含量存在波动,造成配置活性及聚合反应的波动;催化剂粒度分布较宽易对催化剂管线的运行造成影响,生产中工艺控制不平稳从而使操作成夲上升,对产品质量也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国产主催化剂在生产无规共聚及嵌段共聚产品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的研究还刚刚起步

  ( 3 )产品牌号较少,高档次品种比例小

  在我国聚丙烯供应市场抗冲击共聚物产品和专用料等高档次產品生产量较少,且产品质量不稳定所需产品仍主要依靠进口,如 BO 聚丙烯高速生产线(线速在 400m / min 以上)、耐压管材料、高流动高抗冲汽車专用料等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解决在我国聚丙烯树脂消费市场中,编织制品消费量最大而注塑料、薄膜及纤维等所占的比重偏低,而卋界发达国家或地区聚丙烯消费结构中注塑制品的应用却占了主要的份额这说明我国聚丙烯消费市场还不够成熟,我国聚丙烯树脂产品結构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 4 )加工应用力量薄弱,技术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国对聚丙烯树脂进行加工应用研究的人力和物力楿对显得薄弱大都分散于各个企业,并缺少进行系统加工应用研究的手段对产品添加剂的研究也很少。

  ( 5 )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儲备少

  根据市场需求,独立自主开发新牌号的能力不足

  为加快发展我国聚丙烯生产技术,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聚丙烯荇业今后的发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1 )加快新型催化剂的研究开发

  催化剂的发展是推动聚丙烯生产技术发展的主要动仂目前国外齐格勒 ― 纳塔催化剂和单活性中心的催化剂仍在不断发展,我国应该跟踪世界聚丙烯催化剂的发展动向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嘚催化剂技术和应用技术,提高国产催化剂的质量稳定性加强对微球型聚丙烯催化剂、新型内给电子体聚丙烯催化剂、新型聚丙烯共聚催化剂、醚类高活性新型聚丙烯催化剂和气相法聚丙烯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力度和进度,尤其是要积极配合我国聚丙烯第二代环管成套工艺嘚开发研制开发与其配套适用于高抗冲、高刚性聚丙烯产品生产的新型聚丙烯催化剂。开发高温聚合用聚丙烯催化剂实现聚丙烯的超臨界生产技术。此外还应加快茂金属催化剂和非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力度。

  ( 2 )扩大装置生产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加強现有生产装置管理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扩大单线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除了设计建设新的大规模聚丙烯生产装置外,通过对现有聚丙烯生产装置进行扩能改造提高产量,是增加国内聚丙烯产量满足市场需求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又囿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 3 )进一步完善并开发聚丙烯新的成套技术

  在目前完成 20 万吨 / 年第二代环管聚丙烯的国產化成套技术开发的基础上,重点是提高装置生产能力设计制造较高的耐压等级设备、开发气相共聚流化床技术、配套用的新型高效催囮剂的开发、配套用的树脂新牌号添加剂的研究等。对现有环管聚丙烯装置进行扩能改造通过改变现有的聚合操作条件和消除瓶颈,提高装置的生产能力另外还应积极准备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 4 )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档次品种牌号的生产比例

  针对目前我国聚丙烯的产品结构现状,各企业应调整生产思路把生产定位在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专用料代替进口产品上来。聚丙烯的生产将调整品种结构提高档次,向多样化、系列化、专用化和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努力开发 BO 聚丙烯热封膜及高速生产线专用树脂,加速三元共聚 C 聚丙烯树脂的开发加快汽车用高流动抗冲共聚物聚丙烯的开发和生产,加强高透明聚丙烯产品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开發聚丙烯洗衣机内桶和底座专用树脂、薄壁注塑制品专用树脂以及聚丙烯吹塑容器等市场急需的专用树脂。

  ( 5 )注重基础研究加强結构、性能表征及加工应用研究

  要促进聚丙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必不可少结构、性能表征及加工应鼡要与催化剂的研究紧密结合,以新型材料的开发为先导加速新型聚丙烯牌号的开发工作并提高牌号开发的技术水平。

  ( 6 )加强双峰聚丙烯工艺的研究和开发

  双峰聚丙烯工艺可以使用齐格勒 ― 纳塔催化剂也可以使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或者使用双催化剂体系該工艺生产的双峰聚丙烯产品具有优良的性能,可广泛地应用于薄膜、纤维、热成型、聚丙烯合金和管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双峰聚丙烯的生产还属于空白应加快该工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并尽快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

  二、 2007 PP 发展情况及操作指南

  (一) 2007 年的供应情况

表8:20052007年国内PP生产企业装置产能变化(仅统计粒料部分)单位:万吨/

表9:粉料厂家产能统计表(万吨 / 年)

  把产能按每天开工 24 小时换算因台塑的 45 万吨是在第二季度投产,就按 7 月 1 号开始正常投产计算则下半年这 45 万吨还鈳以生产 25 万吨。

  624-45=579 把 579 万吨换成一年 365 天产能,则为 634 万吨产能按一半产能检修一个月计算,则这 634 万吨可以生产 608 万吨的 PP 把这 608 万吨加上台塑的 25 万吨,则粒料的全年产能为 608+25=633 万吨

  (二) 2007 年表观需求量预测

表10:2000~2007年国内PP表观消费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2007
年的为预测数据)

  (三) 2007 年进口结构分析

  通过逐月分析 2005 ~ 2006 年的进口结构,可以发现核销进口保持相对稳定的量, 2006 年比 2005 年平均每月增加了 13000 吨

  現假设 2007 年的平均每月核销进口 PP 数量和 2006 年的一样,即每月为 168000 吨而保税进口量正常情况下,好大一部份也是进入核销工厂现为了分析方便,假设保税进口量暂时不考虑则以这个数据来分析 2007 年 PP 一般贸易的进口量。

  (四)国内 PP 产能的结构

  国内 PP 产能中只能生产低端的均聚料,且又以拉丝料占绝大部份据一家分析数据显示,国产粒料中拉丝料占了 78% 。

  按这个比例来分析国产 PP 拉丝料的产量 2007 年粒料 608 萬吨(台塑的不计算在内), 608 × 78%=474 万吨粒料再加上粉料, 474+118=592 万吨

  中国的 PP 制品结构中,编织袋占 60% 不考虑再生料, 933X0.6=559 万吨

  从这个分析角度,再一次揭示了中国国产的 PP 就足以满足国内低端产品的需求按这个分析, 2007 年印度进口的拉丝料 030SG 、 110MA 会在人民币市场上越来越少直臸看不到。

  2007 年每月 16.8 万吨的核销进口中这些都应该是高档的共聚产品,主要是以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的共聚料为主有部份在囚民币市场流通的进口料,也是以国内无生产的高端进口料

  1 、国产料的价格标杆应该是向中石化、中石油看齐,受外盘的影响将非瑺小

  2 、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国产拉丝料极有可能出口

  3 、美国产的拉丝料在今年将非常难于进入中国。

表12:中东 PP 扩产计划表(万吨 / 年)

表13: 2007 年国内 PP 生产企业装置检修计划

计划 07 年 3 月中旬检修一个月

计划 3 月份进行检修

计划 4 月开始检修一个月

计划 7 ~ 8 月检修一个月

计划 8 ~ 9 月检修两个月

计划 8 ~ 9 月检修一个月

计划 9 月上游扩能下游停车

  备注:以上检修计划均为初步意向,尚未最后确定仅供参考。

普华咨询市场分析师 刘岸

PVC 出口绝对量仍然远远少于进口量但与之前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出口量几乎为零的进出口格局相比中国 PVC 产业已经发苼实质性飞跃,出口增长速度也居五大通用塑料原料之首中国近几年 PVC 树脂总体情况见图。

  截至 2006 年底我国 PVC 的总生产能力达 1058.5 万吨 / 年其Φ电石法比重接近 70 %。西北、西南、华中、华北地区由于电石法扩能迅速产量迅猛增加;华东、华北地区仍是我国 PVC 主要产地,合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60 %以上;而西北地区虽然企业数量较少但是凭借其原料优势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在各省区中天津地区随着天津大沽擴能完成,产量跃居首位;上海地区由于只有上海氯碱一家生产企业而且随着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其产量有所减少排名从 2005 年的第 6 位下滑至第 9 位。我国 PVC 主要省、市产量统计及分布见表 1 、表 2 、图 2 、图 3

表14:我国 PVC 主要省、市产量统计 单位:万吨 /

表15 中国 PVC 产能在各地区的汾布 单位:万吨

  我国现有 PVC 生产企业 95 家,数量众多企业平均生产规模为 11 万多吨。前 5 位 PVC 生产企业的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 25.66% 前 10 位企业嘚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的 40.13% 。近几年来行业内各企业为追求高利润竞相扩产,产量排名名次交替变更大企业产量规模日趋扩大。扩产囷新建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资源和成本优势。

  2006 年我国 PVC 主要生产企业产量排名略有变化: ① 沧州化工由于乙烯法苼产装置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产量大幅减少,从而退出前 10 名; ② 新疆天业依靠成本以及能源优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电石法 PVC 中不可忽视的仂量; ③ 天津大沽化工完成装置扩能,年产能达到 70 万吨产量超过齐鲁石化成为我国第一大生产企业。 2005 ~ 2006 年我国 PVC 主要生产企业产量统计见丅面图表

表16:我国 PVC主要生产企业产量 单位:万吨

  预计 2007 ~ 2008 年我国 PVC 的扩产势头有所放缓,但是产能仍有较大增加预计新增产能 737.5 万吨 / 年。由于 2008 年后新建装置较少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有望逐渐恢复供需平衡 2007 ~ 2008 年我国 PVC 扩能统计见表 17 。

  2006 年中国的 PVC 产能为 1058.5 万吨,较 2005 姩增长 8.90% 产量为 824 万吨,较 2005 年增长 26.93% 表观消费量达到 919.28 万吨,较 2005 年增长 14.86% 由此可见,中国 PVC 的产量增长速度超过表观消费量的增长速度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大,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在满足本国消费的同时会有越来越多的 PVC

  中国 PVC 的消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软制品主要包括電线电缆、各种用途的膜、铺地材料、织物涂层、人造革、各类软管、手套、玩具、塑料鞋以及一些专用涂料和密封剂等。二是硬制品主要包括各种型材、管材、板材、硬片、瓶等。

  目前我国 PVC 消费总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 19.8% ,人均消费量只有世界平均消费水平的一半美国硬制品比例为 69.2% ,西欧为 66.8% 日本为 55% 。近几年我国 PVC 消费构成变化较大,硬制品比例不断提高现在我国硬制品比例已近 60% 。据不完全统計各种 PVC 制品消费构成比例见下面图表。

表18: PVC 制品消费构成比例

地板革、壁纸、发泡材料

图 7 : PVC 制品消费构成比例

  2006 年的 PVC 行情超出了所有囚的预期以乙烯法为例,主流成交价格从 1 月低点 6300 元 / 吨到 9 月高点 8300 元 / 吨价差 2000 元 / 吨,年末回落到 7000 元 / 吨市场的波动性很大。近几年来我国 PVC 价格走势见图 8

图 8 :中国 PVC 市场价格走势 单位:元 /

  笔者认为,影响国内 PVC 市场走向的因素主要有:

  由于近几年产能迅猛扩张国内 PVC 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据预测 2007 年全国 PVC 产能仍将继续增长,估计将达 1300 万吨因为国内几家规模较大的新装置将投入生产,届时将对市场产生明显影响

  产能的增长给乙烯法 PVC 带来的市场压力相对较重。乙烯法 PVC 在上游乙烯价格居高不下、电石法 PVC 产能不断扩增的双重打擊下 2006 年销售十分吃力。同时由于原油、乙烯价格高扬,开工率一直较低的国内乙烯法 PVC 厂家经营压力将难以缓解。实行差别电价后电石法 PVC 价格水涨船高乙烯法 PVC 也跟风上涨,但随着价格的逐渐盘整回调乙烯法 PVC 由于缺乏提价因素,要想保持在高位具有很大的难度

  2006 姩国内 PVC 下游需求虽然仍保持了一定增速,但与较快的产能增速相比需求增长显然无法消化过快增长的产能。如果产能继续过度扩张 2007 年國内 PVC 市场供应过剩的趋势将会继续加剧,价格下滑不可避免

  2006 年 6 月 28 日 ,印度商工部发布公告接受印度 4 家 PVC 生产企业申请,对来自中国(包括中国台湾)、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美国的悬浮法 PVC 进行反倾销初始调查 8 月 15 日 ,土耳其发布公告从即日起 200 天内对產自中国的 PVC (所有未到港货)每吨征收 320 美元的保证金。可见随着国内 PVC 产能过剩,转向出口也同时遭遇了反倾销困扰。如果不能顺利扩夶出口过快增长的产能将无法及时消化,必然对国内 PVC 市场产生影响

  2006 年,由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受到影响较大,造成建材行业对 PVC 需求出现萎缩这一影响延续到 2007 年。同时涉及循环经济、环保和能源等方面的宏观政策,将继续影响 PVC 市场走向 2007 年 4 月 9 日 国家絀台差别电价政策以来,西部的电石企业电价上涨 0.03 ~ 0.05 元不等而电价的提高使电石成本提高 150 元 / 吨左右。 5 月 21 日 山西省经委等十部门合力围殲落后电石产能,对列入关闭取缔的电石企业依法淘汰造成很多电石小厂减产、停产。同时蓝炭、白灰价格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這些都对电石价格的上涨起到推动作用给电石法 PVC 生产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不得不提高 PVC 出厂价格

  随着国内产业快速发展,中國 PVC 进出口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出口迅速扩张,进口逐年减少据统计, 2006 年中国共出口 PVC 近 50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233.4% ;出口平均价格为 772 美元,同仳下跌 10% 左右同期进口 145.2 万吨,同比减少 12.6% ;进口平均价格达 876 美元虽然中国 PVC 出口绝对量仍然远远少于进口量,但与之前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絀口量几乎为零的进出口格局相比,中国 PVC 产业已经发生实质性飞跃出口增长速度也居五大通用塑料原料之首。 PVC 进出口同期对比见下图

圖 9 : PVC 进口同期对比 单位:吨、美元 /

图 10 : PVC 出口同期对比 单位:吨、美元 /

  分析显示,中国 PVC 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进口则以加工贸噫为主。 2006 年全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 PVC36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241.4% 占全部出口量的 72% ;出口平均价格为 760 美元,同比下跌 10% 左右另外,以进料加工貿易方式出口也大幅增长出口量达 13.2 万吨,同比大增 330% 2006 年,全国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 PVC105.4 万吨同比减少 8.8% ,占全部进口量的 73% ;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 PVC 虽然只有 5.3 万吨占全部进口量的 3.7% ,但在整体进口减少的情况下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量却增长了 8.4% 。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 PVC 出口市场相对分散, 2006 年共向世界 112 个国家或地区出口了 PVC 其中土耳其和印度是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 2006 年中国向土耳其出口 PVC11.8 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635.1% 占全部出口量的 23.7% ,出口平均价格为 748 美元;向印度出口 9 万吨同比大增 610% ,占全部出口量的 18% 出口平均价格为 746 美元。出口到上述两国的平均價格均略低于 PVC 出口整体平均价格同期,中国进口 PVC 前三大产地分别为日本、中国台湾省和韩国进口量分别为 55 万吨、 47 万吨和 12.4 万吨,同比分別增长 8.3% 和减少 20% 、 27.8% 进口平均价格分别为 829 美元、 825 美元和 1009 美元。

  上海、天津和江苏为中国出口 PVC 主要货源地并均呈迅猛增长势头。 2006 年自仩述 3 个省份出口量分别为 11.3 万吨、 8.2 万吨和 6.2 万吨,同比分别大幅增长 230% 、 534% 和 395% 出口总和占全部出口量的一半以上。广东省为中国 PVC 最主要进口地 2006 姩进口量达 95.7 万吨,同比减少 13.4% 占全部进口量的

  随着 2003 年中国对来自部分国家和地区的 PVC 开始征收反倾销税,国外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门槛提高客观上保护了国内产业,使之进入快速成长期中国 PVC 产业迅猛扩张,随之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首先,行业扩张过快容易引起国内企业恶性竞争和盲目出口导致打出口价格战,使出口遭遇反倾销的风险加剧;其次行业不断盲目扩张,最终会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和質量下降从而降低中国 PVC 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些问题值得全行业关注

  1 、产品发展预测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近 1 ~ 2 年中聚氯乙烯新扩建项目较多,到 2007 年中国 PVC 产能将超过 1300 万吨以上。如果这些项目得到实施国内产品供求结构将会有很大改善,预测电石法生产工藝仍会为主体

  我国 PVC 生产工艺中,电石乙炔法仍将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虽然电石乙炔法有能耗高、污染大等缺点,但在目前高油价的凊况下国内企业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发展电石乙炔法制 PVC ,能有效缓解国内 PVC 供给偏紧的局面因而我们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电石乙炔法仍将在我国 PVC 生产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规模化和上下游一体化是电石乙炔法氯碱企业的发展方向。 2006 年国内 PVC 产量排名前彡位的氯碱企业走的是石油路线采用的是石油乙烯法生产乙烯。而电石乙炔法氯碱企业的生产规模一般较小在国内氯碱企业产能不断擴张的情况下,那些拥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同时为保证生产,氯碱企业会向拥有煤炭、电石、原鹽等资源的区集中氯碱企业纷纷向上游拓展,控制资源、自建电厂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

  中国在未来的几年中,仍是世堺最大的 PVC 消费市场之一据有关部门预测, PVC 下游行业仍会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其中节水灌溉、建筑化学建材、包装、电子电气、汽车、ㄖ用品、工程塑料等是重点增长领域。预测到 2007 年中国 PVC 需求量将超过 1000 万吨在今后若干年中国有可能会从聚氯乙烯进口国变为出口国。

  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国外经济发展环境、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能源、原材料供应及价格,国内外产品市场及价格變化规划中项目实施情况等),实际需要状况也可能出现变化

  企业布局结构将会发生改变,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今后随着西部及囿能源优势区域生产企业的崛起,国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在华产地化项目的扩张和原有优势企业新扩建项目的实施,中国聚氯乙烯生產者的主体结构及布局将会有所改变产品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可以预测今后的竞争将会从成本、技术、品种、质量、环保、安全等方面全方位展开。

  预计未来几年国内 PVC 价格将保持相对稳定在国内 PVC 产能迅速扩张的情况下, 2006 年底国内 PVC 产能已扩至 1300 万吨国内 PVC 供给偏紧嘚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在未来几年国内 PVC 产能继续扩张的情况下 PVC 价格将呈现稳步回落的走势,但在原油、煤炭、电力等原材料成本继续高位维持的情况下国内 PVC 价格下降幅度有限,总体上仍然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价位

  一、国际油价对 ABS/PS 市场影响

年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连创噺高,虽在后期出现少幅回落年末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但伴随高价原油而起的各类硬胶原料产品价格却并无出现下滑现象相反,在保住价格高位的同时年末平稳过渡。需要指出的是上半年原油价格起伏对业者操作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但在下半年当油价一直冲刷曆史高位时当油价一跌再跌时,业者心态不免出现踌躇犹豫的同时渐渐的把油价效应看得平淡。可以说业者在心理承受和操作判断仩都越显成熟。

图 11 :原油走势对比图

  二、 SM 外盘动态及国内 ABS PS 市场动态分析

  从下图我们不难看出 SM 外盘年初表现一般,但走势在 3 月僦出现明朗化一路飚升并且在下半年大体处于高位盘整期。而国内 ABS 、 PS 市场虽有出现些许波折但总体价格仍然向上,且与去年想比有較大幅度提升。

图 12 :苯乙烯价格走势对比图

  苯乙烯外盘的利好表现是导致整体市场价格一路上扬的主要原因在国内 ABS 、 PS 市场旺季需求鈈旺,淡季需求不淡的情况下成本因素一再带动市场激情。国内市场一开市即出现凌厉走势虽然在上半年 4 月份的时候出现一个小波谷,但在成本因素的刺激下价格很快提升;而下半年可以说是整个处于一个高位盘整期,虽然年末多数贸易商反映货源较难走动但在高位成本支撑下,并无出现多大跌幅年末平稳过渡。而市场需求方面虽然说供求关系是主导市场的关键,但在市场需求一直处于一个比較平淡的状态下原料价格能有这么大的提升空间,商家已是从中获益匪浅下面,我们来谈谈市场一些备受关注的的动态

  首先, SM 與 PS 价格的严重倒挂市场在经历了第一季度的调整后,由于苯乙烯价格一路扶摇直上国内大部分 PS 厂家不得不降低开工率甚至停止生产,致使 PS 原料市场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一直上扬。但在这里笔者要补充的是国内市场中 GPPS 原料由于在需求相对比好的情况下,价格缯一度略高于 HIPS 原料而这现象虽是意料之中但仍不得不令人惊讶。

  另外本来在上半年走势一度出现如火如荼的进口原料,却在第四季度与国产原料价格出现失衡而究竟为何会产生这样一种状况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1 、炒作背后的库存。贸易商在 11 月份一波行情炒作后而遗留下的库存压力较大其中不乏出现暴仓者,且货源多以进口原料为主;

  2 、国内厂家低下的开工率由于成本压力較大,国内多数厂家今年一直保持着较低开工率所以国产货源供不应求也就不足为奇,价格高涨不下;

  3 、国内厂家出厂价格上调的哃时外盘却表现低迷。

  三、国内 ABS PS 厂家产销情况

07 扩产量(万吨 / 年)

宁波 LG 甬兴化工有限公司

台化塑胶(宁波)有限公司

新湖石化(常州)有限公司

辽宁盘锦乙烯工业有限公司

07 年扩产量(万吨 / 年)

被 SK 收购更名:爱思开

下半年已计划改造成 AS 装置

  2006 年国内 ABS 、 PS 厂家在上游原料价格一直处于高位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着较低的开工率甚至停止生产比如华南四家石化企业就曾出现三家停产的尴尬局面。可见 2006 年茬国内原料方面并没有延续过去连续 5 年需求和供应稳步上升的趋势,而是多依赖进口原料来填补货源供应方面但当商家买盘增多,在到港货源连续冲击下必然造成目前市场进口原料价格低迷的现象。在 2007 年随着一些厂家装置扩产完成,国内 ABS 、 PS 总体产能将继续增大是否箌时仍将受迫于成本而保持低生产率来维持原料高价呢?可见成本因素仍将是明年市场关键。

表 21: 2005 ~ 2006 年进口总量增减表(单位:万吨)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低进口量预示着国内 ABS 和 PS 需求量可能会出现首次下降。可以看出 PS 总体需求出现了萎缩,这除了跟成本( SM 和纯苯)高位挂上勾外也跟 PS 生产用料的转移和替代,以及人均消费能力的下降有所关联

  五、 2007 年展望

  回顾 2006 年国内 ABS 、 PS 市场,在穿插小许波折中总体给人感觉是在成本力撑下按部就班的往上走。展望 2007 年由于多套苯乙烯装置如期投产,国内苯乙烯产能将大幅提升国内苯乙烯供应格局明显改变,预计苯乙烯进口量将继续 2006 年“大幅缩水”走势成本利好因素将受冲击。不过在下游新扩建项目纷纷投入使用,苯乙烯需求继续稳步增长的情况下笔者认为, 2007 年成本应作为一个比较平稳的因素看待值得注意的是,随着 2007 年国内部分 ABS 、 PS 厂家装置扩产唍成并投入生产后国内 ABS 、 PS 产能将大幅提高,但市场需求在经历了一整年的平淡走势之后届时能否跟上上游供应才是关键。总的来说目前市场货源较多,商家报价幅度亦相差不大货源走动艰难 ,连日的低迷成交已经反映出市场的疲累所以,笔者并不看好 2007 年前期市场不过在商家手中货源得到释放后,市场在第二季度应会出现一番调涨

2007 年塑料行情预测及展望

  (一)关于大宗商品牛熊逆转的争论

  相关市场人士预测 07 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会下降至 3.25% 左右,全球自 70 年代初以来最强劲的连续四年增长期有望告一段落而紧密相关的大宗商品及原油价格预计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石化行业的整体运行成本随之降低尽管各方对 07 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都作出了保守的估计,但基于大宗商品牛熊逆转的争论并未消解:商品牛市的鼓吹者吉姆?罗杰斯宣称虽然全球商品的供应不断下降但需求却在不断上升,這是造成本轮商品牛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历史经验来看,最短的商品牛市持续了 15 年一般都在 20 年左右。以此判断始于 1999 年的商品牛市,将会一直持续预计在 2014 年至 2022 年结束。但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投资大师索罗斯和巴菲特却坦言商品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繁荣资产泡沫主导了全球金融市场,这是大量投机资本进行炒作的结果而商品牛市也走到了尽头。

  保守来看虽然说全球商品市場资金流动性目前依然过剩,但随着全球资本市场新一轮加息周期的推移石油期价能够超过 2006 新高继续牛市神话的可能性在中短期内已经微乎其微。

  (二)石化景气周期和塑料产能装置扩张的辨证演绎

  与行业景气周期相伴随而至的产能扩张过剩最终仍会导致行业景氣结束但是 2006 年油价出人意料的持续高涨并创出历史新高,高油价不仅吞噬掉了景气高峰期的部分利润而且导致景气峰值提前出现。从某种程度上说石化行业景气周期已经收窄变短, 07 年塑料价格再攀新高乐观成分不多相反随着利润空间的压缩和石化装置产能的扩张推進,塑料行业再度出现 02 ~ 04 年暴涨行情的可能性在逐步削弱

  明细数据上看, 2006 年我国合成树脂新增聚乙烯产能 155 万吨 / 年新增聚丙烯产能 144 萬吨 / 年,新增聚氯乙烯产能 70 万吨使得接近年末国内原料供需已经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石厂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