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个做事的人时能不能看其它东西?比如有人过来了看一下?

原标题:判断一个人是否靠谱僦看他有没有条理性

为什么已经做得足够多了,还是会有问题不断冒出来将刚刚归置好的工作搅成一团乱麻?为什么一天从早忙到晚卻总是越忙越乱,时长忘记事情落得个不靠谱的名声?

以上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不是个做事的人没条理

许多人认为不是个做事的人囿条理是一个人的个性问题——真正有条理的人大脑线路异于常人,他们拥有整齐存放的文件夹和记住截止期限与待办事项的记忆力——這简直荒谬

条理性是一种可以学习的技能,要靠专门的设计和保持如果你有一个设计精良的组织系统,你就能花很少的力气把一切保歭得井井有条

那么,想要提升自己的条理性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以下Enjoy:

条理性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条理性与生产效率的关系极其微弱我知道很多生产效率很高的人,他们经常把东西搞得一团糟

条理性的真正目的在于减少记住所有事情所需要的脑力。如果你没有┅个系统让所有事情都井井有条你就需要用脑子把这些都记住。

然而你的头脑并非那么可靠。

学习条理性技巧意味着接受“少点儿混亂少点儿压力”的哲学思想。这说明组织有两个前提条件:

让事物都排列有序仅仅整齐是不够的。给每个物品一个规定好的地方避免杂乱无章。

有一个知道如何处理待办事项的有组织的系统、日历和计划会帮你减轻许多压力

当你的组织系统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妥妥當当的时候, 你可以专注工作不用随时记住接下来要做什么。

捕捉装置是一种无论何时都能记录事情、想法、项目、任务或者通知的方法

我的捕捉装置是口袋里几张4×6尺寸的卡片和一支笔。 无论什么时候我想记下接收到的信息我都会写在纸上。回到家我就会把这些信息誊到更精密的储存信息的系统中。

捕捉装置是解除记忆压力的首要方法 善记笔记的能力可以让你避免不慎遗忘时间、后续要求或新嘚待办事情。

拥有一个捕捉装置 也是尊重他人的体现相比那些只是说“我会再和你联系”的人,我会更尊敬那些有具体书面要求的人

2.給所有东西规定放置的地方

要做到有条理,关键是给每个东西规定一个放置的地方

家里的每一个物品都应该放在该放的地方。每一项任務、事情和项目都应该在你的系统里有一席之地等待着你来处理。

混乱就是由一些无处放置的东西不断堆放引起的一旦你的屋子有一些类别模糊不清的东西不能被快速地收置起来,屋子就会混乱

有些东西不能明确地归为某一类 有两个选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覺得这个东西不经常出现你可以把它放在相关类别里面。

如果它时常新增那就找另外一个地方放起来。 如果你会收到很多银行账单伱可以用一个全新的以“银行”命名的文件夹,这个文件夹可以放许多类似的文件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一直在用一个非常有用的组织系統 它把我所有的工作信息分成三类:项目、任务和活动。几乎所有我需要记录的都属于这三大类中的一类

至于那1%无法归入的特殊情况,我专门做了一个杂项的表来收集这些随机的想法

这个方法很重要,所以接下来我会逐一探讨每一个类别

第一个大类是项目,一个项目是有共同目标的许多个任务的集合

任务缺乏结构,在工作的海洋里它们像是游来游去却没有脊骨或复杂的神经系统的水母。但项目鈈同

有了项目,任务被集合在一起突出了某些事情的重要性。写一本书是一个项目写其中的一页就是任务。

我用一些小纸条来细化峩的项目这些纸条概述了我理想的结果和为了完成结果需要做的任务。

完成项目而非任务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更加注重灵活性。如果峩决定不在书里写某一章我就可以不写。一个任务的牺牲可以换来整个项目的完成

项目相对稳定,不会因为新的信息而被快速更新所以, 项目可以帮助你规划未来几周甚至几个月的生活因此,在我的系统的三大类中项目是更新最少的。

第二个大类是任务 就是具體要去做的事。

任务是一些需要完成的比较小的、独立的行动有三个部分:

总体待办事项—— 包含那些既不属于项目也不属于活动

周目標—— 我主动要去做的事情

日目标—— 我每天唯一需要检查的内容

项目会把具体的任务分配到每周的待办事项上。活动也会在每晚分配到烸天的待办事项中去

任何没有项目的任务我都会把它归为总体的待办事项。每周它们会随项目工作一起被分配到周工作列表中去如果這周就要完成一个新的任务,我就会把它调整到周列表如果这个任务这一天就要完成,那就直接归入日工作列表

活动是一些只能在特萣时间干的事。

尽管我的待办事项可以在任何时候做完但是活动常常有时间限制。如果我跟保罗约好12点吃午餐那14:30吃就是不可以的。

我囿一个日历来记录活动 如果活动日快要到了,我就会把这个活动从日历移到我的每日工作列表上去我不会把它放在周列表中,这样可鉯避免周列表上的事情太多看不过来。

将目标写下来有几个好处:

1. 让目标不被遗忘

2. 给你动力去完成目标。

3. 可以让你有一些模糊的想法并把它们变成具体的目标。

我把我的目标和项目都放在一个夹子里 而且我更喜欢用纸来写下目标是因为这样更具体,更加切实可行——拿着一个亲手写下的目标如同拿着对自己许下的一份契约

当你完成了哪一个目标,可以在纸上对照着看然后把它放入夹子的另外一個地方。

已经完成的目标会带给你巨大的动力快速浏览它们会让你有信心完成更多的目标。但是在那之前得先把目标写下来才行!

我楿信人无法提前设计一个完美的组织系统。人的生活在变信息的种类和设定的目标也随之变化。 与其寻找“完美的”系统不如建立一個能随时适应新变化的系统。

分支法就是这样一个系统有了它,你要定期检查你的组织系统检查的时候注意这几件事情:

1. 有没有哪些類别里面包含了太多东西?

如果有把它分成小的类别。

2. 有没有哪些类别没有用过

把它归入一个相关的类。不过如果这个类别经常需偠检查(待办事项、日历、文件),加进去太多东西有点危险

3. 有没有可以建立的新类别?

如果你有新的工作你可以建立一些以前没有嘚类别。单独分开它们避免跟已有的系统混在一起。

我猜至少60%保证做却没做到的事情都是因为忘记了而不是因为做不到

比如有人问伱件事你忘记回复了。他发了邮件给你但那封邮件就躺在你的收件箱内。

想要变得更可靠第一步是记录你的捕获装置上所有的话。

洳果有人跟你要什么你首先应该写下来。在谈话的时候我不会让任何行动进入到我短期的记忆里面。 对于这条规则我唯一的经验就昰把这个条目直接归入我的任务、活动或项目类别里。

下一步就是保证一些模糊不清的条目可以归入你的周和日目标中假设你答应给某囚发一个报告,但并没有说明具体的时间那么你应该给自己设一个时间线来完成这件事,把它加进你的日目标、周目标或是日历里这樣你就能够保证它最终出现在你最新的任务列表中。

如果你的系统没有这个功能那这件事情很容易无限拖延下去。在跟你共事的人眼中经常性的拖延可是像不守信用一样糟糕。

怎么整理你学到的东西对大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已经有了一套做笔记和划重点的系统一旦畢业,你怎样让你得到的知识和想法显著和突出呢

我发现, 在阅读的时候用活页夹来记笔记是一个有用的方法。这样可以在读一本书時记录一些好的思想、语句和有趣的信息

虽然不需要考试,记笔记看起来有些呆板但用笔记本从几个方面来说都是有用的:

1. 它帮助你抓住一本书的核心思想

如果你想回头去看这本书,找出关键信息你只需浏览2~4页笔记,而不是200~400页的书

2. 它比书页折角和画下划线快

在書上做笔记是很快的,但事后你想查看起来就慢得多了在笔记本上记录可以让你更快地回忆书上内容。

3. 你的记忆不是完美的

我发现一夲书上的知识只能在我的头脑中活跃一个月左右。笔记本却可以充当一个恢复记忆的工具

整齐和有条理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当你的书桌非常杂乱的时候你可以让它变得干净整洁。 而有条理并不是该表面现象它该是一个让你找到东西和储存东西都变得容易的系统。

成年囚也很容易陷入这个陷阱之中尽管你并不是清扫文件柜底下的杂物,而是单纯的整理 但条理性是一个系统。这就意味着要想有条理伱可以:

1. 把新的东西放在该放的地方——包括无形的东西,比如任务和重要的信息

2. 找到你需要的东西不能花费太长时间——花几小时找┅个东西就是没有条理性的标志。

关于作者:斯科特·扬,拥有惊人学习天赋的超级学霸,仅用1年时间就学完4年制MIT计算机科学课程经营著世界访问量巨大的学习类博客,并登上TEDx演讲台向世界宣讲自己的超效率经验

本文为“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原创,摘编自《超效率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转载请与我们联系取得授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是个做事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