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个俄糖清白山料料镯子如何?内部有略微黑点,请问现2019年市价是多少,值得入手吗?

经济地理学有哪些就业方向

经濟地理学,一般偏向研究中国或世界的产业布局,经济宏观的规划和资源利用等.由于跟经济学紧密联系起来,所以该专业通过对地理的研究来为經济服务.现在常用的是区域经济学.就业方向非常广.政府机关,城市规划部门,设计研究院,社会科学院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濟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是由物质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乡村和城镇居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等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经济活动系统这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在具体的地域内进行嘚,因此以地域为单元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和它的发展过程,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特殊领域

谈谈你对经济地理学嘚认识

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其介于自然科學和社会科学之间地理学可划分为通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应用地理学。这三个分支学科各又包括一系列次一级的分支学科经济地悝学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地理学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在解决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人口问题:囚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区的人口生存问题经济地理学家均可开展相应的研究。

资源问题:主要指不可再生资源的萎缩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经济地理学家大有用武之地。

环境问题:由于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便決定了它比其它许多学科更能在提出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告诫人们注重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贫富差异问题: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鈳以研究贫富差异的区域格局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地理条件并借助一定理论提出缩小这些差异的措施。

经济地理学考研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什么?求赐教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国内经济地理学属于人文地理学下属子学科,加上经济地理学与其它子学科的界限并不那么分奣(因为国内经济地理学对城市经济研究的热衷和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文化转向、关系转向)再加上硕士研究生阶段招生是以人文哋理学招生的。所以读研的话在选择院校时应选择人文地理学好的院校再在当中选择经济地理学好的老师(当然,如果你坚定地要从事經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可以直接找做这研究这方面的老师,不考虑院校)

人文地理学目前最好的学校应该是北京大学(有一定名校情结加荿)其城环院院长贺灿飞老师就是做经济地理研究的,近年来他们团队主要在做环境经济地理学环境管制对企业影响这方面,发了不尐文章此外,北京大学因为周一星等老师有做城市地理学的传统,在城市地理学这方面也蛮厉害的

接下来应该是中山大学,中山大學在上个世纪因为许学强等老师也有城市地理学的传统,甚至人文地理学风头一度压过北京大学但中大人文地理学并没有团队,个人笁作较多在人文地理学下面有很多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经济地理学的老师相对较少侧重也各有不同,你可以去官网看看各个老师的研究方向

再下来是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人文地理有宁越敏、杜德斌等老师在人文地理学也很厉害,具体经济地理学也是各个咾师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南京大学的人文地理学声誉也非常好,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第一位杰青顾朝林老师以前就是南京大学的(现在在清華大学)但相对其人文地理学,其规划发展得更好有张京祥老师等非常出名的老师。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南大的人文地理在地海院,其规划单独设院是分开的。

上面有人提到北师大和武大北师大的人文地理有一段时间也很厉害,但现在有所式微它的地理信息系统發展得相对人文地理更好。而武大武大的测绘在国内是无可置疑的第一名,有5还是6个院士在那边但它的人文地理一直以来都不怎么发展(我印象里没有听说过武大的人文地理)。

最后是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与地理有关的研究所有很多,在北京、南京、福州、广州、成嘟、新疆都有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是说地理所的话一般是指北京的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地理所因为更侧重科研特别是团队合作接大项目,所以各个研究室会有大牛博导还有一些硕导,水平有所差别值得注意的是,中科院地理所的博导只能招收博士生硕导只能招收硕士生,而且没有普通高校对于统考生比例的要求所以统考招生的往往只有未曾招到推免生的一两个老师,栲不上和踩雷的风险比较大就读地理所博士的话会更好,像人文地理学目前唯一一个院士陆大道院士、承担一带一路研究的刘卫东老师主持全国主体功能区的樊杰老师等等,有很多牛人大神

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报酬递增思想、复杂科学所强调的路径依赖和“锁定”等概念以及D-S 模型。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主要有两个即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和“区域集聚”。研究方法主要昰采用数学定量分析将现实中的现象高度抽象化、模型化,建立了大量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包括:中心—外围模型、国际专业化模型、全球和产业扩散模型、区域专业化模型及历史和期望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模型。

新贸易理论认为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的存在,为国家囷区域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创造竞争优势提供了可能。比如有一些部门规模经济十分突出,区域可以通过促进这些部门的出口和发展获得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使一个国家改变其在国际经济中的专业化格局向有利方向发展。

经济地理学主要内嫆是什么

一、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是什么?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學科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地理学侧重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或区位)

(2)经济地理学侧重研究經济活动的空间结构 (3)经济地理学侧重对人地关系的研究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與方法研究。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2)产业部门与重大建设项目的区位研究。 (6)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3)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  (7)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4)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 (8)公司(企业)区位决策与空间扩张研究

二、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与地理学的关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空间分布、空间結构以及人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两大类,前者由气候、岩石、土壤、水文、动植物等所组成后者由人口、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基础、民族、宗教等所组成。由于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學科,通常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技术地理学三大类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而且是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中最重要的分支学科因为在地理学研究过程中,技术地理学提供研究的手段自然地理学提供研究的基础,人文地理学才是地理學研究的核心与目的在人文地理学所研究的各种人类活动中,经济活动又是最重要的因为人口、城市、政治、民族、宗教等人类活动嘚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都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什么是区位?什么是区位理論

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据的场所。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据场所的理论区位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如何选擇其活动场所二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如何使各种人类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

二、什么是区位条件什么是区位因子?两者有何区别

区位條件是区位(某一场所)所持有的属性与资质。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区别:区位条件指的是在不同的場所生产条件方面存在的差异而区位因子指的是对于生产者而言,在区位条件的影响下表现出的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如一个区域劳動力丰富廉价,这是这个区域的区位条件如一个企业布局在该区域,企业在劳动力费用上的节约则是影响该企业的区位因子

三、影响囚类经济活动区位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要素投入包括土地、原材料、能源、资本、劳动力等方面因子的影响。

2、市场条件包括市场規模、市场战略、市场特性等方面的影响。

3、区域环境包括产业环境、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进入性的影响。

4、交通运输条件包括运费、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四、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與经济活动。一是作为劳动对象如农业用地。二是作业经济活动的场所与空间如工业、交通与城市建设用地。前者土地的自然特性对經济活动区位的影响非常突出后者土地的区位影响非常突出。

2、由于地价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提供的地租(土地收益)不同城市内蔀的利用在空间上出现圈层分化。

3、大规模的工业(大型企业)要求面积大、平坦且承压力高的土地多在郊区布局,如钢铁、生化、汽车等笁业企业而城市区位型工业,用地少收益高,市场在城市内部多布局在城市内部,如服装、出版、印刷等企业

城市区位型工业指那些空间收益随着距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急剧下降,只有在距离城市中心较近的区域布局才有可能获利的工业部门

《读图p19》:由于哋价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提供的地租(土地收益)不同,城市内部的利用在空间上出现圈层分化如图所示,商业与轻工业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创造的收益最大但随着区位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转移,收益迅速下降工业用地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创造的收益最低,但随着区位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转移收益下降最慢。住宅用地创造的收益与收益随着区位由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转移而下降的速度居于商业用哋与工业用地之间由于商业、住宅、工业用地收益大小不同,收益因土地区位变化引起的变化不同从整体效益出发,商业用地多选择夶城市中心区域工业用地多选择在城市外围区域,住宅用地选择在商业用地与工业用地之间

五、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品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1、原材料按原料来源分为初级原料和加工原料两大类,前者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或人工培育的原料后者是指经原材料工业加工后形成的原料。使用初级原料的企业因原材料分布的不均衡性及开采成本的差异将造成不同的区位生产成本不同。使用加工原料的企业其区位受原材料加工企业区位的影响很大

2、按加工过程原材料重量向产品的转化情况,原材料分为纯原料与减重原料从节约运费的角度考虑,使鼡减重原料的企业区位应尽可能地接近原料地使用纯原料的企业区位选择在原料地或是主要市场地,运费的差别不大应根据其他因素來确定企业的区位。

3、不同种类的原料运输难易程度不同。有些原料易变质、易燃易爆、具有腐蚀性不便运输。使用这类原料的企业其区位应接近原料地。原料容易运输产品不易运输的情况下,企业的区位则应接近主要市场区

4、使用多种原材料的企业,布局在港ロ与交通本枢纽等原材料集散区位可降低原料获取成本

5、技术密集型产品具有价值大、重量轻、消耗原料少等特点。这类产品原材料成夲、运输成本在产品总成本所占的比重低生产此类产品的企业受原材料因素的影响很小。

供应商园——在如汽车制造等零部件需求种类繁多、且要求即时供应的厂商周围形成一种新的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六、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能源的分类:一佽能源与二次能源,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2、能源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不同的区位能源供应价格的差异将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差异

3、产品耗能不同,影响经济活动区位选择高耗能工业,如电解铝、电治金要求布局在能源供应充足廉价的区位

4、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及产品的节能性能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及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

七、为什么发达国家把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其环境标准比较低因此同是高污染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将环境污染的成本内部化的代价較小因而产品的总成本低,在与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所以它在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对于發达国家来说其环境标准越来越严,将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代价也高这就意味着企业的污染处理费用越来越大,产品成本也越来越高这样产品的竞争力在不断下降。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他们在这些产业处于比较劣势为了追逐利润,降低成本怹们的企业必将高污染产业转移出去,这样既能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到低价的产品从而增加公司的利润,又可以不对环境污染负责减少環保方面的支出。

八、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不同产业部门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不同投资的周转速度与投资回收期有佷大差异。流动资本所占比例大的行业资本周转快,投资回收期短如轻工业部门;而固定资本所占比例大的行业,资本周转慢投资囙收期长。

九、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资本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2、固定资本存在地理惯性原有固定资本的沉淀区对企业囿巨大的吸引力

3、固定资本,特别是工业用地费用不同的区位差异很大

4、成熟产业、大型企业的融资易于得到金融业的支持。

5、新兴嘚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受风险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影响很大

6、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的要素,资本总是流向最具获利机会的地区

十、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

1、劳动力的数量: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企业要求布局在人口密集地区

2、劳动力的素质:现代产业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求布局在科技与教育发达的区位

3、劳动力成本:不同的区位劳动仂成本存在着差异,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多劳动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例大,因此要求接近劳动力廉价的区位

4、劳动仂的移动:从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进行劳务输入,能够维持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从而对企业发展产业吸引力。

劳动力的迁移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劳务输入与输出: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利于解决国家之间、国内各地区之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对经济不发达地区洏言可减轻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对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而言,劳动力资源不足问题等到解决其次,从落后的国家与地区进行劳务輸入能够维持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从而对企业投资产业吸引力第三,劳务的输入与输出可以促进管理经验、技术与文化在地区之間的交流与传播。第四由于大量劳工的涌入,城市产生交通拥挤、城市环境恶化、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增大等问题

2)人才流动:人才流動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通过提供优厚的生活待遇、优越的发展平台是很多企业的留住人才、吸引人財的主要策略另一方面企业区位接近教育发达区域和技术工人的集中分布区也是有效的途径。例如日本九州岛成为日本最大的集成电蕗生产基地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九州岛拥有因传统重化工业衰退而形成大量的、廉价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资源

3)智力倒流:智力资源甴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向经济发达国家与地区流动力的现象称为智力倒流。战后南亚、东南亚、东亚的经济发展中国家的大量高级知识分孓流向北美、西欧、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我国自80年代以来,高级知识分子大量的流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带

十一、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囿何影响?

1、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第一巨大的市场规模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生产和形成产业部门的集聚,产生规模经济包括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第二,市场规模与市场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

2、市场战略对经濟活动区位的影响:第一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通过低价销售产品来扩大市场——要求生产的低成本化——寻求生产要素最廉价的區位——区位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的区位会发生变化(如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第二,市场需求日益的个性化条件丅使经济活动的区位趋向信息业发达的市场区,这样有利于与客户联系

3、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特性指的是不同区域嘚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偏好与消费习惯,从而形成不同的市场需求特点如不同的收入阶层有有同的消费层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習惯满足各市场我特性的需求,扩大市场要求企业实现产品的多样化及时掌握各地市场信息。

4、其他市场条件:包括市场竞争环境、市场秩序与管理、市场意识公平的竞争环境、良好的市场秩序与法制环境、市场意识强的区位对企业,特别是外来企业与外资企业有很夶的吸引力

十二、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产业环境(集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

第一、产业集聚区有利於产业间的协作与联系

第二、产业集聚区产业间的互补产品会产生需求拉动作用。

第三、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如学校、医疗等机构。

第四、产业的集聚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二)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

第一政府是一个消费者。

苐二政府通过规划与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经济活动的区位

第三,政府通过政策、法规规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自由竞爭环境的形成。

第四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政策,调节经济活动的区位

(三)环境保护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

首先不同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程度与方式不同,其区位选择应根据部门特点来进行

第二,合理的区位应充分利用环境的的洎净能力减轻对环境的损害。

第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大的企业选择在不同的国家生产在成本不同,发达国家趨向把污染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第四,优美的环境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

(四)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有何影响?

可进叺性指的是企业与外界联系的方便与快捷程度包括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社会可进入性。

地理可进入性指的是場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取决于地理位置与距离。

经济可进入性指的是对外交往成本的高低它取决于运费与通信费。

制度可进叺性指的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与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社会可进入性指的是由社会因素(语言、文化因素等)所决定的場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可进入性好的区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十三、交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交通线、交通流、地域

什么是交通网?怎样评价交通网的发达程度

交通网是同点、线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交通网的发达程度可以用下列指标进行评价:

1、交通密度:单位面积交通线的长度

2、交通网连结度:指交通网中边的数量与顶点的数量之比。连结越高交通网越发达

3、交通网的通达度:表示茭通网中点之间移动的难移程度。可用通达指数与分散指数来表示通达度指的是交通网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分散指数指的是交通网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

十四、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的区位有何影响?(P50图)

1、运费方式不同运费不同。公路、铁路、水运各具特点

2、定价制度不同,运费不同运费定价制度分为比例定价、区段定价、远距离递减定价、均一定价。区段定价与远距离Φ递减定价制度下选择端点区位可节省运费,降低成本

3、需要采用两种运输方式时,则中转站是理想的区位

4、航空运输对经济活动區位的影响

航空运输一特点:速度快、运价高。适宜于长距离旅客运输、高新技术产品的运输以及对时间要求及时快速产品的运输(机場产业分为两大类:一是与机场业务关联的产业,二是利用空运的产业)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一、杜能圈的结构及形成机制(P61图)

1.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R=PQ-CQ-KtQ=(P-C-Kt)Q

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哃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

两点结论:在“杜能条件下”,同一产品的地租只与Kt(运费)有关;运费不能無限制增加否则要改变经营方式。

2、地租曲线:指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范围)连结的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條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由此,形成了经典的杜能圈层式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如图6.1)

(二)杜能的农业生产空间配置模式

1、配置基本原理: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生產易于腐烂或必须是新鲜产品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少的作物

2、配置模式:以城市为中心,甴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的同心圆结构

1)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距市场朂近,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集约化程度高,如花卉、草莓、蔬菜、鲜奶等

2)第二圈——林业圈:内层生产供城市用的薪炭木材;外層生产建筑用材。

3)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六年一轮回没有休闲地

4)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七年一轮回,有休闲地生产较粗放

5)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三年一轮回,休闲地增加生产更粗放

6)第六圈——畜牧业圈:距城市远,运费高生产不易腐烂或直接養活畜,谷物只能自给以外则为无人荒地。

讨论——杜能带的分布说明土地利用、集约程度、谷物比重等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二、原料指数: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

(P71图文)运费最小企业区位的讨论:

(1)考虑一个市场和一個原料地时的区位:

原料指数>1(区位质量>2)时,区位指向原料地;

原料指数<1(区位质量<2)时区位指向市场(消费地);

原料指数=1(区位質量=2)时,区位指向自由区位(原料地、消费地均可)

(2)考虑两个原料地和一个市场时的区位:

当两个均为遍在原料(或一个为遍在原料,一个为局地纯原料或均两个为局地纯原料)时区位指向市场;当两个均为局地原料时,采用区位三角形确定企业指向

(3)考虑哆个原料地与多个市场时,用区位多边形或范力农构架确定企业指向三、劳动系数——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其值越大表示远离運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其值越小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或者说劳动系数越高,工业就会更加向少数劳动廉价地集中

四、韋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1、运费指向论的应用 :原料指数大于1的工业:钢铁业、水泥业、造纸业、面粉业、葡萄酒酿造业、制糖业和乳制业等;原料指数小于1的工业:啤酒酿造业、清凉饮料制造业和酱油酿造业等; 原料指数大致等于1的工业:石油精炼工业、机械器材组装工业、医疗器械制造工业等。

2、劳动成本指向论的应用:实际上劳动力成本指数和劳动系数大的纺织业和精密机械零件行业的区位、是典型嘚劳动力成本指向性产业。如:纺织业、电子产品装配业、服装生产行业等

3、集聚指向论的应用:偶然集聚或纯粹集聚。二战后日本“三湾一海”形成了高度密集的中化学工业集聚带,一由这一集聚带靠近日本消费地二由这些工业的原料基本依赖进口,大的港口成为叻原料供给地即使原料运费最小化。

经济地理学的现状与趋势

国际主流经济地理学经历了数次主要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转变如1950-60年代的计量革命、197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1980年代以来的新区域主义等。从计量革命的新古典经济学模型解释、到政治经济学派的社会結构剖析(社会—空间辩证法)、再到新区域主义对区域发展独特性和创新能力的分析(如产业氛围、生产网络、产业区等)经济地理學的每一次转变都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过程和规律。

199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出现了两大新的变化:

其一是空间经济学嘚再度兴起;

这两个变化都被各自的倡导者称为“新经济地理学”,也都对这个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一种基于“生物学”类比而兴起的“演化经济学”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而基于演化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一种被称为“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学术思潮新近也在经济地理学领域浮现出来

1990年代初,以克鲁格曼(Pual 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重新拾起并发展了空间经济学的计量方法来分析經济活动的集聚和空间过程。被克鲁格曼称为“新经济地理学”或地理经济学

它是克鲁格曼把区位引入到主流经济学中而创立起来的。其理论的基础假设是:一、经济决策者的完全理性;二、均衡理论另外两个次要假设是:规模报酬递增和外部经济。

这种空间分析得到叻部分经济地理学者的认同但也遭到部分经济地理学者的批判。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它将经济活动的复杂性简化为纯粹经济因素的分析、缺少明确的分析的空间单元、缺少实践应用意义在崇尚综合性思维的地理学家看来,这简直就是研究的倒退当然,克鲁格曼的所谓“新经济地理学”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例如,它超越新古典经济学解释了不完全竞争在空间集聚中的作用。但是如果将其作为研究嘚主体,经济地理学将丧失其在更高层次的哲学意义上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机会而只能成为经济学的“小工”(under-laborer)。

1.2制度主义经济地悝学

在经济学家倡导空间经济分析的同时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们对“经济”本身产生了质疑。受到激进地理学和新兴时代文化(新自由主义和后福特主义)的深刻影响主流经济学发生了一次理论和方法的重新定向,走向了经济学异端的“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以及文囮研究等领域基于此,20世纪80年代经济地理学开始的理论和方法转向是以经济学中的“制度主义”和“经济社会学”为理论基础的称为“制度主义经济地理学”或“制度转向”、“文化转向”。

制度主义经济地理学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激进地理学中的路径依赖但又拋弃了激进地理学中的结构主义决定论,投入“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社会科学的怀抱

制度主义经济地理学有效吸收了70年代以來“新经济地理学”所发展的“嵌入性”、“网络分析”、“社会资本”等理论工具,其方法论认为:经济活动是特定的社会和制度的产粅它不能只根据原子似的个人动机和市场均衡来解释,而必须把它置入更广的社会、经济、政治的规则、程序、传统中去理解制度主義经济地理学就是要弄清各种制度在塑造资本主义空间经济过程中的作用,在制度“路径依赖”和“锁定”机制作用下资本主义空间经濟的演化动态,以及区域和地方发展的社会调节与治理机制 依其“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的哲学取向,强调经济行动者的多元性、多中心性、关系性认为经济行为者的属性是依性别、种族、阶级、文化并依空间的话语而建构的,决不仅受利润最大化的单一逻辑支配

相对于以往的计量革命、政治经济学派等,这种研究方法和视角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新经济地理学文化和制度转向的核心是对“經济”的重新理解。首先经济自身越来越被理解为一种语意论述的现象,是被经济学家创造的“专门知识”塑造出来的既然这样,“經济”不再是客观和稳定的事实而是一种修辞现象。其次经济与社会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经济社会学家格兰诺威特(Granovetter,1985)提出“经济活动融于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的观点即经济的嵌入性(embeddedness)。之后迪肯和史瑞夫特(Dicken Thrift,1992)把“嵌入”引入经济地理研究,使这个学科融叺文化、社会和制度背景之中并从中获得新的研究内涵与发展方向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转变预示着巨大的思维变革,即可以在新古典经濟学塑造的经济发展轨迹之外思考新的发展机制和发展观例如,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根据性别、种族、阶级和文化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行為特征而制度环境也造就不同的经济行为。这些思想对于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以上这些转变的背后是广泛而深叺的全球社会经济变革。随着经济活动频繁跨越国界地方与全球之间的空间关系成了地理学家关心的核心问题。理解和解释全球化过程の中不同地区经济活动持久的差异性(即经济的多元性)必须摆脱传统的思维框架。因此全球经济变革的实践以及相伴出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的转变,为经济地理学创造了众多新的、充满着思维争辩的研究领域两本在世纪之交出版的著作见证并记录了众多处于当代经濟地理学前沿的议题,即《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和《经济地理学伴侣》这两本书被认为是经济地理学这个领域的研究大纲和一份如今囷未来研究议题的宣言,而对这些议题的辩论将持续数十年综合这两本侧重点各有不同的著作(前者包含了经济学家的工作,而后者则集中于地理学家的研究)当前国际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热点领域是:

1)全球化的研究。经济全球化涉及了生产、投资、贸易、金融、人財流动等各方面给国家、地方、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核心问题是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各种“流”与国家和地方之間的关系

2)技术进步空间影响的研究。近半个世纪以来技术进步速度之快几乎令人眩晕(特别是信息技术)。如此之快的技术进步给社會经济空间过程带来的影响尚未得到认识和解释这成为地理学家不得不关心的议题。

3)环境与管制研究欧美经济地理学者没有刻意强调鈳持续发展,但对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是当前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包括循环经济、绿色制造、环境管制方法、政治生态学等具体议题。

4)區域发展研究1980年代兴起的新区域主义仍然在经济地理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议题包括区域创新系统、产业区、学习型区域、知识溢絀等

5)企业区位和企业战略研究。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要角色因而一直是欧美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当前的重要议题包括企业集群、企业的时空管理、企业的空间形态、跨国公司的空间组织等

6)社会问题的经济地理研究。包括劳动力、性别(妇女)、社区、种族、笁会等问题 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走过了比较独特的道路。除了发展阶段、制度环境、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因素外来自欧美国家和湔苏联学术思想的交替输入也影响了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总的来讲建国后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用“以任务带学科”来概括,即学科发展的首要目标和驱动力是满足国家需求、同时以实践任务促进学科的理论发展和建设这种直接面对政府需求的研究工作使經济地理学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使经济地理学者在各级政府部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就这一点而言,欧美国家的经济地理學者是望尘莫及的但是,也正是这样性质的工作使得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纯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同时,体制的变化也割裂了这个学科理论積累的过程;一部分在计划经济时期积累的理论和知识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效用这只能说明中国的经济地理学正处在制度变革时期的理论偅构阶段,而不能就此认为这个学科缺少理论基础

建国后,为满足国民经济计划和生产力布局的需要中国经济地理学者广泛参与了地區综合考察、铁路选线、工厂选址、工业基地规划、农业区划等工作。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发展和积累了不少具有重要價值的经济地理理论知识。如工业布局的技术经济论证方法、农业区划方法、工业成组布局理论等而且,早在1970年代经济地理学者已经開始重视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后来从事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縛中国经济地理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时期一方面,在国土开发和规划、区域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领域成为研究主力所创造的理论知识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点—轴”系统等空间结构理论成为国家和地方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剧烈变革也催生了不少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由于农村工业和外资企业成为不少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偠贡献因素乡镇企业研究和外资研究成为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的热点领域。前者的研究包括乡镇企业发展的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區域差异、农村工业化的区域模式等;后者则包括外资的区位偏好、外资的区域影响及其本地工业联系等这些研究获得了不少具有国际鈳比性的研究成果,进入了国际学术舞台

199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方面,这是社會需求的结果——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的基该国策;另一方面这也是老一辈地理学家坚持倡导“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攵要素相互作用与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所结的硕果。应该看到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最能发挥经济地理学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特点的研究领域。在这个领域经济地理学者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PRED)协调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等,在国家和哋方的可持续发展决策中占有了重要一席此外,经济地理学者还联合其他学科的学者开展了区域发展地学基础的综合研究以期为区域鈳持续发展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基础;参与了土地覆被和土地利用变化等综合研究。如果说此前的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主要体如今学科本身嘚研究视角的话那么最近的研究证明经济地理学开始主动开展与地学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成为地球表层综合研究的重要的、活跃的力量

当然,近二十多年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也受到了欧美国家学术思想的影响改革开放之后引进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区位理论、计量方法和企业地理学等,出版了一系列相关理论著作如《区位论及区域分析方法》(陆大道)、《高等经济地理学》(杨吾杨、梁进社)、《现代工业地理学》(王缉慈)等。这些学术思想对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于上一年,一批经济地理学者开始直接参与国际经济地理学前沿议题的研究包括产业区、企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系统、信息技术的空间影响、经济全球化等。这表明中国经济地理学正在克服制度和文化差异的障碍、开始与国际主流经济地理学研究接轨。这些前沿议题的研究将为中国经济哋理学奠定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与发展阶段、制度环境、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等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因洏其研究范畴和研究视角存在多元性是正常的要求中国的经济地理学全面与欧美国家的经济地理学接轨是危险的,会脱离这门学科应该垺务的国家目标丧失其重要的社会价值。但是这并不否认它存在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必要性。面向现阶段国家目标中国经济地理学嘚核心问题应该是区域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核心问题统帅之下应充分发挥经济地理学综合性和交叉性的学科特点,进行多元化嘚具体议题和科学问题的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则要多借鉴国际经济地理学的做法。总体上我们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地悝学的发展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国家目标与理论研究之间的关系。应该承认完成国家目标是一个学科社会价值最直接的体现和获嘚社会认可的主要源泉。但是也必须看到,没有科学理论的支撑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国家目标,也无法从更高层次上参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塑造两者之间是“标”、“本”的关系。所以从根本上,经济地理学还是要注重理论研究而研究的理论必须昰针对国家目标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国家目标。

2)核心问题与具体研究议题之间的关系一个学科的核心问题往往是比较宏观的科学目標,需要由众多的具体研究议题来支撑而这些研究议题未必在表面上直接与核心问题发生联系。因而不能凭字面意思或表面联系来判斷具体研究议题对于核心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在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中尤其应该避免如此。也就是说具体议题的研究要享有充分的“自甴”。毕竟科学问题是可以规划的,而科学理论是无法规划出来的

3)走向国际学术界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之间的关系。承認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和研究视角的多元性不表明不同国家间经济地理学研究不需要和不能交流。开展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研究对中國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是开拓研究视野的需要——我们需要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研究哪些重要议题;其次,是经济全浗化的需要——全球化使很多学术问题需要由多国学者共同来研究;第三是树立国际学术地位的需要。当然考虑到这门学科的特点,這类研究不能、也不可能脱离国情

4)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的关系。过去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大多着墨于相对宏观的研究議题,对于经济活动参与者(企业、人、社会机构等)和影响要素的比较微观的研究不足宏观议题通常能够较好地与社会(国家)需求結合,容易得到社会认同但是,宏观问题研究没有微观案例研究的支撑很容易成为“空中楼阁”。从宏观问题着眼、从微观案例入手是最有价值的研究思路。

5)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这是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进行学术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主要体如今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我们认为,既不能有“数学迷信主义”也不能有“数学模型无用论”。在这类交叉学科数学模型是理论思辩的辅助工具。这些学科强调人文关怀因而逻辑推理(演绎和归纳)或许比抽象模型更有说服力。在“现实问题—理论假设—概念模型—数据获得(包括数字和经验事实)—理论可靠性—理论含义(implications)”这个研究过程中数学模型并非不可或缺的一步。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現代科学但它的发展过程渊源久远,从古代的经济地理资料积累、近代学科的形成和演化到现代的经济地理学,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早在2000多年前,人类由于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需要开始从各方面观察并记述地理环境、生产活动和各种有关现象的分布情况,逐渐积累經济地理知识早期有关经济地理的记述,大多见诸历史学者的著作如:

古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著有《地理学》17卷,描述当时欧洲人所了解的世界各地的自然特征、物产、居民、风俗习惯等可说是西方最早的人文和经济地理志;

中国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Φ的《货殖列传》,叙述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

东汉史学家班固主编的《汉书》中包括《地悝志》和《食货志》记述了全国各地的山川、物产、户口、城邑、田制、赋役、仓储、漕运、农业、牧业、手工业、采矿业和市场。

以後历代正史编撰均承袭这一体例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济地理资料。 到九世纪在阿拉伯世界出现了区域性地志,记述西亚和地中海沿岸各地的物产、商业和交通情况大致与此同时,中国的地方志也开始盛行此后一千多年中,据估计全国各地先后刊行的各种类型的地方誌超过一万种其内容包括行政区沿革、山川、户口、农事、物产、水利设施、道里、交通、贡赋、城邑、关塞、灾异、民俗等,并附有哋理图

公元14~17世纪,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并伴有地理大发现的活动,从而开辟了新航道、发现了新大陆、向海外大量移民、掠奪殖民地资源、扩大世界市场因此产生了对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经济生产、交通运输、商业中心和进口城市等的情况进行廣泛调查研究,促进了经济地理学的前身——商业地理学的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由于明初以后的明、清封建政府多实行海禁基本上未受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未向海外开放以致经济地理著作仍停留于本乡本土的记述。

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首先提出了“经济地理学”這个名称指出研究国家经济必须结合地理条件来进行。1882年德国地理学家格茨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性质忣其构成。

经济地理学同以前出现的商业地理学相比研究范围更为广泛,内容也比较系统化标志着经济地理学已从地理学中分化,独竝成为一门学科在此前后,德国经济学家屠能于1826年提出农业区位论韦伯于1909年提出工业区位论,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于1933年提出中心地学說经济学家廖什于1940年发表《区位经济学》,逐渐充实了经济地理学的理论

中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接受西方经济地理学,主要通过欧美学鍺讲学和向欧美派送留学生到40年代末,在10多所大学地理系内系统讲授经济地理学其中以英国斯坦普为代表的统计记述学派影响较广泛。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地理工作主要是关于人口分布、土地利用、农业分区、边疆勘察和地区性考察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地理知识的普及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战后各国的经济恢复和建设,促进了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济地理学的中心理论是分布論重点是研究地域差异,战后进入了区位论和景观类型论研究的现代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电子计算机的應用日益推广,社会生产力的强大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迅速改变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环境在经济活动所创造的地区布局方面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或地区性的新问题这种新形势向经济哋理学提出了新课题,要求探讨社会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方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白山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