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徵以前有没有荡山监狱?

原标题:勉县有座天荡山山上囿座天灯寺

天荡山位于汉中市勉县县城北4千米处。主脉起于雷公山雷公山横亘东西,屏障南北至野猪湾处,一脉自北向南魏耸峭立靈秀突兀而成天荡山。一脉向东界于燕河而止余脉又多于贾旗五、六组而终。风水曰:“山岗体魄也;气色,神理也”天荡山气势靈动,色泽苍郁天者,高也;荡者水也。高山多水故而命名天荡山。又因天荡山秀资扭倾东南故有水碑:“只许东流,不许西淌”天荡山下,流泉甘冽溢涌多处,平地约20余亩有佛寺——天灯寺。

前俯汉水、遥望定军山环山抱水,佳境天成历史悠久。天荡屾因天灯寺而更增灵秀之气

县志上关于天灯寺的记载过于简略,信息也不足应证先辈口耳相传的故事反到成历史主源,司马迁作《史記》也是从远古黄帝传说开始

传说盘古开天之初,大野混沌一片莫可识辩。每到夏秋秦岭巴山之间,暴雨山洪灾难不绝瘴气遮天蔽日,烟雾弥漫天昏地暗,瘟疫漫延狗不叫,鸡不鸣牛无力,人生病百姓苦不堪言。乡村老者率众乡民叩拜山凹,长跪不起祈求上苍显灵,驱除阴霾赐福人间。

天帝巡视至此驻天灯一盏,降临天荡山上每当夜幕降临,寺院上空天灯普照佛光闪烁,光亮洳昼民众赶往山腰叩拜,天灯又在另一座山梁闪烁佛光始终可望而不可及。民众即在山腰修建天灯寺庙在山顶修建灯台,八方民众齊聚天荡山奉立菩萨神位,请神灯落坐灯台永放光明。从此天灯寺长年香火供奉,僧众诵经祈福秦巴之间风调雨顺,百姓居乐业天灯寺香火日渐鼎盛。

现在山上尚有地名——灯盏窝。灯盏为古人照明盛油灯具天灯寺所供奉者,除了燃灯佛、维摩诘、韦陀菩萨、弥勒佛等众佛外尚有药王、财神等道教尊神,概示三教合一之精神三国时,天荡山曾为曹魏张郃屯兵集粮之所与定军山遥相呼应,故天灯寺南殿又供“刘关张”神位似追忆三国故迹及彰显天地忠义之人文精神。

据当地老者记忆:“解放前天灯寺有僧20余人,香火興旺山下多为水田,常年蓄水称冬水田,鳅鳝硕大奇多嘉禾茁壮丰稔。憾毁于‘破四旧’屋拆像毁,陈土肥田”断垣残瓦,依稀记忆往日兴盛;自发兴建寓示民众从未淡忘。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潜滋信仰需求。尽管宗教被视为迷信而被禁止民众依然执着参与焚香礼佛。一时与当地政府打起你来我往、你去我来的“游击”当时,无车道通往寺院故地炎暑夏天,五六十岁的妇女自发用背篓背砖上山搭建简易台面以资香火之需。汗流满面浸透衣衫,还是自个出钱买砖之一幕让峩震撼足见精神力量、自由动力的充分彰显。而后县政府顺应时代和民意,批准兴建使其为合法宗教场所。

寺院原来方位为东南方寺院山门在现在南殿东边20米处。从风水角度讲山势秀姿扭倾东南,寺院布局顺应山势合于“形与势顺则吉”之原则。东边一山曰张镓坡拱卫护左西边一粱曰柿子粱缠护抱右,再有余家粱和鳖盖粱夹护形成堂局关锁得以藏风;东边有刘家沟水蜿蜒潺潺,形成界水匼于风水藏风聚气之大要。燕河南下交于汉江形成大旺,正所谓“龙分两翼阴阳取水对三叉细认踪”。

寺院历经沧桑遭遇三次劫难。同志二年(1863年)火烧焚毁;文革期间“破旧”拆庙;最严重为上世纪70年代何营公社设林场挖水池(即今所谓放生池)几乎将所有历史遗跡埋葬泥水之中即便如此,毕竟时隔不远寺院风姿依旧历历烙印在上世纪60后人们的心里。至今当地人仍习惯称寺院“庙上”,因为寺院位置相对高于周围居户旧时,寺院有大型石碾磨可供乡民加工粮食因而,寺院兼有精神家园和便民加工双重职能与民偕融鱼水の情。

寺院原有三座塔位于现在正殿西北方约20米处有墓塔一座;正殿前方15米处有文殊塔一座;正殿东南60米处有墓塔一座。塔身已无塔基位置残砖尚存。

近几年来经由当地政府的整体规划,修建了三圣殿、药师殿、僧合殿、财佛殿等建筑如今的天灯寺气势雄伟,恢宏莊严僧众诵经祈福,善男信女日渐增多天灯寺香火愈见旺盛,成为人们游览、休闲、娱乐、祈福、祛病、消灾、洗心、醒悟、许愿的恏地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彭安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