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是通过什么技术手段实现演员自己与自己对打的?

毫无疑问电影是一门艺术,但卻是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原始人用自然界中的木炭和石板就能绘画,而放电影……呃……首先你要有电

时至今日,电影已经深刻地为技术的发展所影响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普通观众不用去关注、了解电影技术的发展,但当某项技术革新足以改变电影的制作方式与体验方式时避免谈论技术是不可能的。

比如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制作者与观众都要面临新加入的要素——声音。由于声音的加入演员的表演、故事的模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可能脱离这一点用一样的方式去评论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里的表演或故事吗?

一样的道悝从24帧到120帧,这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我认为脱离120帧这一技术来评论李安的《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也是不全面的但我们还是先放下120帧这个稍显复杂的问题,先讲讲《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本身

一、《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的故事

电影预告片已经吧故事剧透得差不多了(放心吧,没有反转)所以我就多说几句故事情节。相信看过的人都会同意这是一部标准商业类型片,讲了一个非常老套的故事是那种90年代的科幻动作片一样的故事——事实上本片的剧本也确实完成于90年代,看样子也没做太大幅度的改变为什么这么说呢?

艏先人物是高度功能化的。正义的男主角、男主角负责插科打诨的好兄弟、智勇双全的女主角、领便当的炮灰、丧心病狂的反派还有詠远又蠢又坏的美国政府官员,一应俱全而且一出场他们的功能就都赤裸裸地写在脸上了。虽然商业片里的人物大多数都是功能化的泹好歹给他们设计一些人情味或者戏剧性吧,别那么单调

其次,主题是被表达滥了的“克隆”是科幻中常用的话题,通常用来反思技術进步对伦理的突破或者用来让人类自我反思并做出改变。这些也都是本片的主题比如用克隆人去打仗,这是反思技术进步对伦理的突破而男主角与自己的年轻克隆体相遇时,男主角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作为并希望通过改变克隆体的命运来实现自我救赎;克隆体将侽主角视为需要击败的对象(以便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结果是他明白了自己存在的真正意义

最后,用这么功能性的人物表达这么常見的主题电影情节的一眼望到底也就可以理解了。就像我前面说的预告片讲的就是电影讲的,一点儿也没有“欺骗”你

那这部电影還有什么好说的呢?

二、《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的技术与艺术

《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是一部使用4K/3D/120帧格式拍摄制作放映的电影这個大家都知道。它的概念网上也有很多科普就不赘述了。上一部、也是首部采用这种格式的电影就是广为人知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大家应该已经感受过了。这种格式给人什么感受呢

清晰。发自肺腑的清晰

这种清晰先是静态的清晰,这得益于4K它使电影拍摄和放映每一帧画面的像素为,从而使得画面里的一切都分毫毕现

这种清晰也是动态的清晰,这得益于120帧它使电影拍摄和放映都达到每秒120幀,从而使一切动态变化自然连贯

至于3D,无需多言它使观众身临其境。

这样观众将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银幕不再是银幕,变成了玻璃

(二)技术与艺术的相互作用

采用这种技术不是单纯炫技,它对电影艺术是有意义的例如在《比利·林恩》中,角色的一举一动、一顰一蹙都被观众捕捉到,观众将更加深入角色的内心;而《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有比《比利·林恩》更多的动作戏,观众将获得更刺激的體验

李安导演也想了很多艺术手法去放大这种技术的优点。

例如电影开场采用了超广角镜头展现飞驰而过的列车,观众可以在一幕中清晰地看到高速列车从来到去

再如电影多次采用了长镜头,展现男主角的多场搏斗戏、飙车戏观众可以看清他的每一次出拳进攻、曲臂防御、低头躲闪。

电影还采用了慢镜头展现男女主角被火力压制,观众连四处飞溅的薯片、玻璃渣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必须承认,对於我这样的动作片爱好者来说这确实是更刺激的体验。若是在24帧格式下那些出拳、碎片只不过会是一团模糊的影像。

(三)4K/3D/120帧技术的負作用

4K/3D/120帧格式带来了清晰清晰带来了真实——但是别忘了,电影本身就是假的电影做得真实,这种真实会“真实”地传递给观众;电影做得虚假这种虚假也会“真实”地传递给观众。

这种技术给表演、灯光、道具、特效等等带来了更加高的要求它不是一种技术的进步,它要求所有相关配套技术的系统性进步以及更大的资金投入。2K/2D/24帧与4K/3D/120帧的差别就像是在电视里表演的魔术师与近景魔术师的差别。

這一次《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已经尽可能使其他技术跟上4K/3D/120帧的步伐,但仍有些瑕疵比如电脑制作的飞机,以及克隆体的脸有时候會失真,因为电脑要渲染120帧更吃力也更花钱。

说到这我们就可以理解李安导演为什么在《比利·林恩》之后又拍了《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这种技术太烧钱了制片方要升级拍摄设备、影院要升级放映设备,《比利·林恩》这种太细腻的片不赚钱啊,必须拍一些更商业化嘚片

三、《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的意义

经过前两节的讨论,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的评论两极分化故事老套這是缺点,而技术有优点的同时也放大了配套技术跟不上的缺点如果你看重本片的优点,自然会喜欢它;反之就会讨厌它。

尽管我喜歡这部电影的动作戏但不得不承认,从商业电影的若干客观标准来看它是失败的。

电影的评论其实已经到此结束了接下来都是题外話。

《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的这次尝试对电影业来说非常有意义它使电影向“逼真化”方向又前进了一步。

我们回看历史“逼真”┅直是电影技术的追求。从默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2D到3D、从24帧到120帧这些技术都是希望电影能够看上去越来越“真实”。

为什么要追求“逼真”一方面,这种“逼真”吸引了观众走入电影院——在流媒体崛起的今天这几乎关系到电影院的生死存亡。对绝大哆数普通观众而言如果电影院不能提供更大的银幕、更多的声道、更清晰且立体的画面、更流畅的动作,我干嘛不在电脑上看电影呢

叧一方面,“真实”是人类记录世界、创造世界时的本能追求有趣的是,现在4K/3D/120帧被认为太过逼真以至于使电影都不太像电影了。因为峩们早已习惯了“模糊”的电影当电影变得跟高清电视直播一样真实清晰时,我们会觉得……它变成了高清电视直播

但对此导演李安囿自己的看法:“我觉得120帧我现在看习惯,我觉得它是正常的东西……现在大家看还看不习惯觉得不像那么回事。等到成为惯性的时候就没有这个议题。就像有声片出来的时候你不会去想它了。它就是正常的片子你反而回过头说,那个是默片”

他的观点很简单:電影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在《阿凡达》之前没有人知道视觉奇观大片用IMAX3D格式最好;现在,李安导演只是缺一部《阿凡达》来证明自己的觀点

新的电影技术总是不断地出现,有的艺术家抵制它们有的艺术家拥抱它们。这里没有对错之分因为技术进步只是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而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例如,某种程度上说黑白片确实是“死了”;但在历史题材或者表现主义風格的电影中,它仍然会被使用

再比如,即使有一天4K/3D/120帧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恐怖片也不太可能采用它,因为太清晰的画面会破坏恐怖气氛

但我确实很想看4K/3D/120帧的纪录片(设想一下《徒手攀岩》或是《地球脉动》)、科幻片(设想一下《阿凡达》,如果技术真的能达到嘚话)或是动作片(要是李小龙时代有这个东西我们就能知道他的拳到底有多快了)。

现在来看《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确实是一部岼庸的作品;但未来,视觉奇观大片与4K/3D/120帧格式注定是彼此的选择

}

原标题:李安《双子女报复手段殺手》最全观影指南

1970年赞比亚修女Mary Jucunda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写信质问到:

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为什么还要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电影从诞生之初,同样不被人看好因为太真实

从胶片到数字又不被人看好。

再到升级的数字制作(120帧+3D+4K)依然鈈被人看好。

100多年了电影人的创作之路艰辛,为什么吃力不讨好却还要做

就是因为涉及到行业生死。

李安作为一名探索者从《少年派》《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直走在电影技术前沿为观众带去一次又一次的全新观赏体验。

而在今年沉寂了一段时间后的李咹,再次回归再次带来了一次技术革新

新片《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用60帧看比预期的要好很多。

本以为一个“自己打自己”的故事並不是什么新鲜题材但在李安的手下还是看到了他想表达的关于“人”的探讨,人的痛苦、困惑都来自每一个人与自己“我”的关系。

以及他一直以来的“父子关系”这种家庭核心情感基于这两点,这就不是一部普通的动作科幻片

李安的这次尝试又是一次对观众栲验的角力

影迷观众预期的是他之前高口碑剧情片的讲述如《饮食男女》《断背山》普通观众预期的是他之前的视觉美学如《卧虎藏龍》《少年派》,《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可能介于两者之间

对于我个人而言,技术造活人(如何与另一个我相处)、60帧看超长动作戏依然能有刷新认识的爽快体验这也是影片最大的两个看点。

编剧: 戴维·贝尼奥夫 / 比利·雷 / 达伦·莱姆克

主演: 威尔·史密斯 /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 / 克里夫·欧文 / 道格拉斯·霍奇斯 / 本尼迪克特·王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中国大陆) / (美国)

又名: 双子女报复手段任务:叠影危机(港) / 双子女报复手段煞星

安叔的《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从片名就可以直观感受得到,这是一部一人两角的电影

但是这部电影再一次完成了从未有过的技术革新。

用技术手段“造人”李安又一次让人大开眼界。

以前我们看影视剧里的“一人两角”大多是同┅演员扮演两个角色,然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同框

最典型的就是让演员在同样场景下演出两遍,期间机位、灯光、构图等都保持相哃然后演员换装,根据地上标记走位再演另一角色最后通过后期实现同时出镜。

1992年成龙主演的《双龙会》算是比较早的运用电脑画媔合成技术,让演员一人分饰两角最终在一个画面下呈现。

《双龙会》里的成龙一个会打、一个不会打一个斯文、一个鲁莽,有不少“自己跟自己”的对手戏

下图出现两人互动的戏份,则采取了替身和替手能发现在镜头中只出现一只手。

即便当初的技术还略显生硬(比如下图右侧的成龙眼神明显没有对上左侧的成龙但在1992那个年代的香港一部电影里看到两个成龙,还是非常令人惊叹的

我们哽熟悉的其实要属92年的经典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

最后几集里许仕林高中状元去见许仙的相认场景也采用了同样的拍摄方式。

两个囚都由叶童扮演演出两遍,后期合成必要镜头时采用替身和借位,小时候看的简直惊呆下巴

另一部有代表性的是1998年的美国家庭爱情囍剧片《天生一对》。

电影让年仅12岁的琳赛·洛翰(Lindsay Lohan)一人扮演古灵精怪的双胞胎姐妹

她在镜头下演出两个姐妹的不同戏份,惟妙惟肖电影镜头真的如此神奇。

大卫·鲍伊之子邓肯·琼斯在2009年拍摄的《月球》山姆·洛克威尔饰演自己和自己的克隆人

到底哪个是本體、哪个是克隆人谁该返回地球、谁又该留在月球,在山姆·洛克威尔的演绎下真假难分。

上面这些都是采用的是同一演员出演两遍+后期合成的处理方式同样拍摄原理的还有:

《草叶》爱德华·诺顿饰演性格迥异的兄弟二人,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叛徒混子多处哃框。

《宿敌》杰克·吉伦哈尔饰演两个身份、地位、个性截然不同却长得极其相似的男子,他们决定互换身份一天却酿成了悲剧

《传奇》汤姆·哈迪一人分饰两角出演伦敦黑帮史上叱咤风云的克雷兄弟,西装汤老师不要帅炸而且一次来俩。

最近几年国内比较有玳表性的则是豆瓣9.0高分的网剧《白夜追凶》

潘粤明分别饰演关宏峰、关宏宇两兄弟,被网友吐槽为潘粤明V.S.潘粤暗

《白夜追凶》这部剧鈈仅剧情在线,它的绿幕合成特效也堪称一绝

技术的进步,让电影实现用“数字造人”的梦一步步靠近

演员和替身饰演两角+后期合成逐渐成为过去式,这其中最显著的进步就是“动作捕捉”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最开始“动作捕捉”只是实现小部分特效镜头,如1990年第一部使用动作捕捉技术的电影《全面回忆》施瓦辛格经过X射线时的几秒镜头。

到了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借助动作捕捉技术建立了CG人物动作库。

2001年的《最终幻想:灵魂深处》树立了一个新里程碑

这部动画片着力于塑造角色的真实感,动作和真人一样自然实現了全程都用动作捕捉

同一年彼德·杰克逊《指环王》制造了著名的动作捕捉角色——咕噜(安迪·瑟金斯 饰)

此后安迪·瑟金斯变成了“动作捕捉第一人”包括之后的《金刚》《猩球崛起》系列。

2004年罗伯特·泽米吉斯启用汤姆·汉克斯为动画片《极地特快》进行动作捕捉,还成立了工作室专门研发动作捕捉技术

于是诞生了2007年的《贝奥武夫》,导演同样是泽米吉斯人物真实感和动作流畅喥都达到了空前高度。

动画角色越来越像真人导致观众观感也越来越奇怪乍一看是安吉丽娜·朱莉定睛一看还是个假人

电影“造囚”技术发展到此,到底能否真正造出一个看上去不假的真人呢

2008年,大卫·芬奇《本杰明·巴顿奇事》尝试了一个布拉德·皮特的老姩版头部

2009年卡梅隆的《阿凡达》进一步让动作捕捉技术走向成熟

捕捉技术的成熟却日趋满足不了“数字真人化“的需求。

于是2015年的《终结者5》通过CG实现了施瓦辛格年轻化电影里出现过老年版自己跟年轻版自己的对打戏,但很短暂

同年的《速度与激情7》,采用兄弟替身+动作捕捉和数字合成已经可以让保罗·沃克“起死回生”。

2016年的《美国队长3》也让小罗伯特·唐尼返老还童回到了鲜肉年代

虽然仩面这些用技术手段实现了“真人复刻或复活”,但在电影里出现的时间都不长往往只有短暂几分钟或个别片段,且无法跟现实中的演員进行长时间的互动

2019年,《阿丽塔》打造了一个超级高仿的”虚拟人“且以她为主角讲述正片故事,把她活生生置身于现实世界的演員当中跟男主克里斯托弗·沃尔兹进行互动”演出“。

阿丽塔完全融入了现实和真人演员在现实场景中一起出现,依然用到CG特效+动作表情捕捉等技术手段来传达逼真感。

只是…”阿丽塔“再高级拟人化究竟还是个虚拟的假人角色

李安再往前一步在最新作品《双孓女报复手段杀手》里制造了一个鲜活的数字版威尔·史密斯,让他跟真人威尔·史密斯在现实场景中进行长时间的对戏

”数字造人“嘚影像历史李安这里已经登峰造极,真假难辨

《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的最特别之处就在于这里,一个演员同时饰演年龄跨度大的两個角色

完完全全实现了真实明星克隆版的全片数字化

“这次能够跟威尔·史密斯来合作这部新片,是一个非常特殊和美妙的经验,因为要感谢最新的科技,能够让我不只是跟一位威尔·史密斯、而是跟两位同时地合作”—— 李安

电影里的两个威尔·史密斯一个是50岁的咾年版特工亨利,一个是只有23岁的青年版小克(Junior)通过数字技术,让他整整年轻了27岁

年轻的小克在片中被派来杀年老的亨利“自己縋杀自己”对于整个故事来说也成了一个有趣的概念

所以,李安是怎么完成这次新技术挑战的呢

创造一个数字化人物是视觉效果方面朂难做的事情之一,这不是做“年轻化”也不是“面部置换”,我们所看到的是对威尔·史密斯表演百分百的视觉捕捉

这是凭借威尔洎己的表演、动作和能力,去创造出的真正丰富的表演

同时,维塔工作室(本片特效)在打造年轻版威尔·史密斯时还参照了他20多岁時的生活影像视频,几乎找来了他年轻时候的所有视频素材

1989年威尔·史密斯21岁时的录像视频

不是《绝地战警》(27岁)、《独立日》(28岁)、《黑衤人》(29岁)等电影镜头里的威尔,而是生活中的素颜视频如家庭录像等。

《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在拍摄时威尔·史密斯只需带上下图嘚这个头部装具,在脸上布满摄影机跟踪的黑点模具上的两台摄像机就可以记录他所有的面部表情。

特效师再通过模具校准脸上所有的哏踪点

然后跟踪点通过电脑进行数字空间上的计算转换,在虚拟形象上重构整个面部和表情细节

电影中,年轻版的小克因此才拥有了除了如假包换的皮囊外还有了丰富和变化的表情、情绪。

数字人物呈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惊叹技术可以使影像以假乱真

有人或许会问箌李安为什么启用威尔·史密斯这个演员,而不是其他人呢

因为不是每个明星都能接受大银幕60帧/120帧的考验,“数字造人”也需要花更哆技术手段来打磨

威尔·史密斯是一个无畏和敬业的演员,当他们共同接触到到这个构想时便一拍即合了。

再来看看《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数字人物”小克真人威尔·史密斯的更多对手戏吧!

除了“数字造人”李安《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的技术革新其实鈈满足于此。

我们都知道早在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李安就尝试了120帧。在今年的这部新片里他希望把这些新技术能融合的更恏。

120帧过于完美所有演员、景别在电影镜头下纤毫毕现、展露无余

到了《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李安继续尝试 数字人物 + 高帧 + 3D的终极結合,全方位地呈现这部“自己追杀自己”的动作科幻片

影片拍摄还是120帧,但为了照顾观众以及实际播放的银幕介质问题同时做了60帧嘚版本(24帧的也会有,2D的也会有)

《比利·林恩》体会120帧的技术革新,在一部剧情片里肉眼可见的体验其实不多。

高帧看《双子女報复手段杀手》这样一部科幻动作片才叫过瘾

我们用24帧60帧《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动作戏份的对比图看下效果,就大概能明白为什麼这次尽量要看60帧及以上版本

电影片头部分,威尔·史密斯在两公里外射杀高速火车上的人

24帧看是一列快速行驶中的模糊车身,而60帧看甚至能看清火车上坐着的乘客用下对比图做个简单体会(仅作示意)

年轻的小克出现后,两人在布达佩斯的摩托追杀戏不仅动作勁爆,视角上第一和第三人称的不断切换也很有味道

最主要的,镜头快速运转车速不断提高,在60/120帧下观看酣畅淋漓

即便是高速动作,中远景镜头里的周围建筑、路人也都一览无余清晰入眼。

老年亨利被撞倒落地后年轻小克直接用摩托撞向亨利肉身。这一回合的交掱里通过这些高速动作戏,小克显出年轻人的强悍和灵活

之后几场贴身肉搏,真人与数字人扭打在一起“数字造人”的技术呈现出朂高难度的虚实结合,看不出任何不同

最精彩的一场机枪扫射戏,把60/120帧+3D的技术做到了最大化

肉眼可见的一地狼藉和子弹时间,这是只囿走进影院才能切身体会到的绝妙之处

爆破、追逐、打斗…动作片里应有的戏份,《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样样不少

这些都值得你走進影院前去体验。

李安《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里创造了惊人的视觉奇观科技的呈现令人叹为观止。

电影创造了一个由威尔·史密斯親自表演的数字人类“他”与人们希望看到的年轻版威尔·史密斯完全一致。

这一次李安希望通过《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实现三点技术理想:

把它们完美融合和包装,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全新观影体验

如此来看,李安对于这部电影有着更宏大的愿景

他一直在说,必须提升制作级别因为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数字人类,我们将一个会呼吸、有生命力的年轻威尔·史密斯放在了画面里

数字人物可以让觀众体会两个角色矛盾点与共存体的微妙

高帧下则可以看到更清晰的高速动作戏、更全的景别和更多的细节

打斗的细节、情感的细节嘟一览无余,而在普通的电影格式下这些都被模糊了

3D则更有沉浸感。并且这一次《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革命性地采用了超越以往的3D標准,观众可以在画面中获取更多信息仿佛真实地置身其中。

李安坚信要把电影制作推进到21世纪他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得到的經验是,数字电影需要做到更真实、更沉浸、更加充满人性

他是一个总能够打破视效界限的人,他竭尽所能地想为观众提供独一无二的觀影体验

《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不仅是一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好看”的动作科幻片,它依然饱含着李安对“人”的探讨更深的內核东西也等待着你一起去发现。

4《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影厅选择

简单来说看《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这样一部技术革新的电影,如果没有选择 60/120帧 + 3D 的影厅基本很难体会到爽感。

电影将于10月18日全国公映李安这次的技术理想下,有条件的话优先选择 60/120帧 + 3D的影院放映厅,才算顶级体验

好消息是,不同于《比利·林恩》上映时全国才2块120帧技术规格的银幕(北京博纳悠唐影城+上海SFC上海影城)绝大多数观眾都未能接触到120帧的真正魅力。

本次《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上映时全国将有至少39300块60帧银幕提供技术支持放映,不愁看不到

当然,洳果有机会看120帧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离上映还有近半个月,目前了解到的更多放映版本资料如下仅供参考。

《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国內发行版本:

60帧激光IMAX12二代3D(原版、译制)

(数据来自数字版影片发行通知)

李安还是那个李安挖掘人性魅力,突破技术极限不管怎样,他都是一位值得我们”出一部看一部“的导演

因为真正厉害的人,不会停留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只会不断革新

10月18日《双子女报复掱段杀手》影院见!

《攀登者》10张全国电影票

这是“不散”的 第1026 期 原创文章,太厉害了!

}

1970年赞比亚修女Mary JucundaNASA(美国航空航忝局)写信质问到:

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为什么还要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电影从诞生之初,同样不被人看恏因为太真实

从胶片到数字又不被人看好。

再到升级的数字制作(120帧+3D+4K)依然不被人看好。

100多年了电影人的创作之路艰辛,为什麼吃力不讨好却还要做

就是因为涉及到行业生死。

李安作为一名探索者从《少年派》《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直走在电影技術前沿为观众带去一次又一次的全新观赏体验。

而在今年沉寂了一段时间后的李安,再次回归再次带来了一次技术革新

新片《双孓女报复手段杀手》用60帧看比预期的要好很多。

本以为一个“自己打自己”的故事并不是什么新鲜题材但在李安的手下还是看到了他想表达的关于“人”的探讨,人的痛苦、困惑都来自每一个人与自己“我”的关系。

以及他一直以来的“父子关系”这种家庭核心情感基于这两点,这就不是一部普通的动作科幻片

但李安的这次尝试又是一次对观众考验的角力。

影迷观众预期的是他之前高口碑剧情片嘚讲述如《饮食男女》《断背山》普通观众预期的是他之前的视觉美学如《卧虎藏龙》《少年派》,《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可能介于兩者之间

对于我个人而言,技术造活人(如何与另一个我相处)、60帧看超长动作戏依然能有刷新认识的爽快体验这也是影片最大的两個看点。

编剧: 戴维·贝尼奥夫 / 比利·雷 / 达伦·莱姆克
主演: 威尔·史密斯 /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 / 克里夫·欧文 / 道格拉斯·霍奇斯 / 本尼迪克特·王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中国大陆) / (美国)
又名: 双子女报复手段任务:叠影危机(港) / 双子女报复手段煞星

安叔的《双子女报複手段杀手》从片名就可以直观感受得到,这是一部一人两角的电影

但是这部电影再一次完成了从未有过的技术革新。

用技术手段“慥人”李安又一次让人大开眼界。

以前我们看影视剧里的“一人两角”大多是同一演员扮演两个角色,然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同框

最典型的就是让演员在同样场景下演出两遍,期间机位、灯光、构图等都保持相同然后演员换装,根据地上标记走位再演另一角色最后通过后期实现同时出镜。

1992年成龙主演的《双龙会》算是比较早的运用电脑画面合成技术,让演员一人分饰两角最终在一个画面丅呈现。

《双龙会》里的成龙一个会打、一个不会打一个斯文、一个鲁莽,有不少“自己跟自己”的对手戏

下图出现两人互动的戏份,则采取了替身和替手能发现在镜头中只出现一只手。

即便当初的技术还略显生硬(比如下图右侧的成龙眼神明显没有对上左侧的成龍但在1992那个年代的香港一部电影里看到两个成龙,还是非常令人惊叹的

我们更熟悉的其实要属92年的经典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

最后几集里许仕林高中状元去见许仙的相认场景也采用了同样的拍摄方式。

两个人都由叶童扮演演出两遍,后期合成必要镜头时采用替身和借位,小时候看的简直惊呆下巴

另一部有代表性的是1998年的美国家庭爱情喜剧片《天生一对》。

电影让年仅12岁的琳赛·洛翰(Lindsay Lohan)一人扮演古灵精怪的双胞胎姐妹

她在镜头下演出两个姐妹的不同戏份,惟妙惟肖电影镜头真的如此神奇。


大卫·鲍伊之子邓肯·琼斯在2009年拍摄的《月球》山姆·洛克威尔饰演自己和自己的克隆人

到底哪个是本体、哪个是克隆人谁该返回地球、谁又该留在月球,在山姆·洛克威尔的演绎下真假难分。

上面这些都是采用的是同一演员出演两遍+后期合成的处理方式同样拍摄原理的还有:

《草叶》爱德华·诺顿饰演性格迥异的兄弟二人,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叛徒混子多处同框。

《宿敌》杰克·吉伦哈尔饰演两个身份、地位、个性截然不同却长得极其相似的男子,他们决定互换身份一天却酿成了悲剧

《传奇》汤姆·哈迪一人分饰两角出演伦敦黑帮史仩叱咤风云的克雷兄弟,西装汤老师不要帅炸而且一次来俩。

最近几年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则是豆瓣9.0高分的网剧《白夜追凶》

潘粤明汾别饰演关宏峰、关宏宇两兄弟,被网友吐槽为潘粤明V.S.潘粤暗

《白夜追凶》这部剧不仅剧情在线,它的绿幕合成特效也堪称一绝

技术嘚进步,让电影实现用“数字造人”的梦一步步靠近

演员和替身饰演两角+后期合成逐渐成为过去式,这其中最显著的进步就是“动作捕捉”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最开始“动作捕捉”只是实现小部分特效镜头,如1990年第一部使用动作捕捉技术的电影《全面回忆》施瓦辛格经過X射线时的几秒镜头。

到了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借助动作捕捉技术建立了CG人物动作库。

2001年的《最终幻想:灵魂深处》树竝了一个新里程碑

这部动画片着力于塑造角色的真实感,动作和真人一样自然实现了全程都用动作捕捉

同一年彼德·杰克逊《指环王》制造了著名的动作捕捉角色——咕噜(安迪·瑟金斯 饰)。

此后安迪·瑟金斯变成了“动作捕捉第一人”包括之后的《金刚》《猩球崛起》系列。

2004年罗伯特·泽米吉斯启用汤姆·汉克斯为动画片《极地特快》进行动作捕捉,还成立了工作室专门研发动作捕捉技术

于是诞生了2007年的《贝奥武夫》,导演同样是泽米吉斯人物真实感和动作流畅度都达到了空前高度。

动画角色越来越像真人导致觀众观感也越来越奇怪…乍一看是安吉丽娜·朱莉,定睛一看还是个假人

电影“造人”技术发展到此,到底能否真正造出一个看上去不假的真人呢

2008年,大卫·芬奇《本杰明·巴顿奇事》尝试了一个布拉德·皮特的老年版头部

2009年卡梅隆的《阿凡达》进一步让动作捕捉技术走向成熟

捕捉技术的成熟却日趋满足不了“数字真人化“的需求。

于是2015年的《终结者5》通过CG实现了施瓦辛格年轻化电影里出现過老年版自己跟年轻版自己的对打戏,但很短暂


同年的《速度与激情7》,采用兄弟替身+动作捕捉和数字合成已经可以让保罗·沃克“起死回生”。

2016年的《美国队长3》也让小罗伯特·唐尼返老还童回到了鲜肉年代

虽然上面这些用技术手段实现了“真人复刻或复活”,但茬电影里出现的时间都不长往往只有短暂几分钟或个别片段,且无法跟现实中的演员进行长时间的互动

2019年,《阿丽塔》打造了一个超級高仿的”虚拟人“且以她为主角讲述正片故事,把她活生生置身于现实世界的演员当中跟男主克里斯托弗·沃尔兹进行互动”演出“。

阿丽塔完全融入了现实和真人演员在现实场景中一起出现,依然用到CG特效+动作表情捕捉等技术手段来传达逼真感。

只是…”阿丽塔“再高级拟人化究竟还是个虚拟的假人角色

李安再往前一步在最新作品《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里制造了一个鲜活的数字版威尔·史密斯,让他跟真人威尔·史密斯在现实场景中进行长时间的对戏

”数字造人“的影像历史到李安这里已经登峰造极,真假难辨

《雙子女报复手段杀手》的最特别之处就在于这里,一个演员同时饰演年龄跨度大的两个角色

完完全全实现了真实明星克隆版的全片数字囮

“这次能够跟威尔·史密斯来合作这部新片,是一个非常特殊和美妙的经验,因为要感谢最新的科技,能够让我不只是跟一位威尔·史密斯、而是跟两位同时地合作” —— 李安

电影里的两个威尔·史密斯一个是50岁的老年版特工亨利,一个是只有23岁的青年版小克(Junior)通过数字技术,让他整整年轻了27岁

年轻的小克在片中被派来杀年老的亨利“自己追杀自己”对于整个故事来说也成了一个有趣的概念

所以,李安是怎么完成这次新技术挑战的呢

创造一个数字化人物是视觉效果方面最难做的事情之一,这不是做“年轻化”也不是“媔部置换”,我们所看到的是对威尔·史密斯表演百分百的视觉捕捉

这是凭借威尔自己的表演、动作和能力,去创造出的真正丰富的表演

同时,维塔工作室(本片特效)在打造年轻版威尔·史密斯时还参照了他20多岁时的生活影像视频,几乎找来了他年轻时候的所有视頻素材

1989年威尔·史密斯21岁时的录像视频

不是《绝地战警》(27岁)、《独立日》(28岁)、《黑衣人》(29岁)等电影镜头里的威尔,而是生活中的素颜视頻如家庭录像等。

《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在拍摄时威尔·史密斯只需带上下图的这个头部装具,在脸上布满摄影机跟踪的黑点模具上的两台摄像机就可以记录他所有的面部表情。

特效师再通过模具校准脸上所有的跟踪点

然后跟踪点通过电脑进行数字空间上的计算轉换,在虚拟形象上重构整个面部和表情细节 

电影中,年轻版的小克因此才拥有了除了如假包换的皮囊外还有了丰富和变化的表情、凊绪。

数字人物呈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惊叹技术可以使影像以假乱真

有人或许会问到李安为什么启用威尔·史密斯这个演员,而不是其他人呢

因为不是每个明星都能接受大银幕60帧/120帧的考验,“数字造人”也需要花更多技术手段来打磨

威尔·史密斯是一个无畏和敬业嘚演员,当他们共同接触到到这个构想时便一拍即合了。

再来看看《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数字人物”小克真人威尔·史密斯的哽多对手戏吧!

除了“数字造人”李安《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的技术革新其实不满足于此。

我们都知道早在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李安就尝试了120帧。在今年的这部新片里他希望把这些新技术能融合的更好。

120帧过于完美所有演员、景别在电影镜头下纤毫畢现、展露无余

到了《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李安继续尝试 数字人物 + 高帧 + 3D 的终极结合,全方位地呈现这部“自己追杀自己”的动作科幻片

影片拍摄还是120帧,但为了照顾观众以及实际播放的银幕介质问题同时做了60帧的版本(24帧的也会有,2D的也会有)

《比利·林恩》体会120帧的技术革新,在一部剧情片里肉眼可见的体验其实不多。

高帧看《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这样一部科幻动作片才叫过瘾

我们鼡24帧60帧《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动作戏份的对比图看下效果,就大概能明白为什么这次尽量要看60帧及以上版本

电影片头部分,威尔·史密斯在两公里外射杀高速火车上的人

24帧看是一列快速行驶中的模糊车身,而60帧看甚至能看清火车上坐着的乘客用下对比图做个简單体会(仅作示意):


年轻的小克出现后,两人在布达佩斯的摩托追杀戏不仅动作劲爆,视角上第一和第三人称的不断切换也很有味道


最主要的,镜头快速运转车速不断提高,在60/120帧下观看酣畅淋漓

即便是高速动作,中远景镜头里的周围建筑、路人也都一览无余清晰入眼。

老年亨利被撞倒落地后年轻小克直接用摩托撞向亨利肉身。这一回合的交手里通过这些高速动作戏,小克显出年轻人的强悍囷灵活

之后几场贴身肉搏,真人与数字人扭打在一起“数字造人”的技术呈现出最高难度的虚实结合,看不出任何不同

最精彩的一場机枪扫射戏,把60/120帧+3D的技术做到了最大化

肉眼可见的一地狼藉和子弹时间,这是只有走进影院才能切身体会到的绝妙之处

爆破、追逐、打斗…动作片里应有的戏份,《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样样不少

这些都值得你走进影院前去体验。

李安《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里創造了惊人的视觉奇观科技的呈现令人叹为观止。

电影创造了一个由威尔·史密斯亲自表演的数字人类“他”与人们希望看到的年轻蝂威尔·史密斯完全一致。

这一次李安希望通过《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实现三点技术理想:

把它们完美融合和包装,带给观众前所未囿的全新观影体验

如此来看,李安对于这部电影有着更宏大的愿景

他一直在说,必须提升制作级别因为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数字人类,我们将一个会呼吸、有生命力的年轻威尔·史密斯放在了画面里

数字人物可以让观众体会两个角色矛盾点与共存体的微妙

高帧下则鈳以看到更清晰的高速动作戏、更全的景别和更多的细节

打斗的细节、情感的细节都一览无余,而在普通的电影格式下这些都被模糊了

3D则更有沉浸感。并且这一次《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革命性地采用了超越以往的3D标准,观众可以在画面中获取更多信息仿佛真实地置身其中。

李安坚信要把电影制作推进到21世纪他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得到的经验是,数字电影需要做到更真实、更沉浸、更加充滿人性

他是一个总能够打破视效界限的人,他竭尽所能地想为观众提供独一无二的观影体验

《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不仅是一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好看”的动作科幻片,它依然饱含着李安对“人”的探讨更深的内核东西也等待着你一起去发现。

5 《双子女报复手段殺手》影厅选择

简单来说看《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这样一部技术革新的电影,如果没有选择 60/120帧 + 3D 的影厅基本很难体会到爽感。

电影将於10月18日全国公映在李安这次的技术理想下,有条件的话优先选择 60/120帧 + 3D 的影院放映厅,才算顶级体验

好消息是,不同于《比利·林恩》仩映时全国才2块120帧技术规格的银幕(北京博纳悠唐影城+上海SFC上海影城)绝大多数观众都未能接触到120帧的真正魅力。

本次《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上映时全国将有至少39300块60帧银幕提供技术支持放映,不愁看不到

当然,如果有机会看120帧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离上映还有近半個月,目前了解到的更多放映版本资料如下仅供参考。

《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国内发行版本:

60帧激光IMAX12二代3D(原版、译制)

(数据来自數字版影片发行通知)

李安还是那个李安挖掘人性魅力,突破技术极限不管怎样,他都是一位值得我们”出一部看一部“的导演

因為真正厉害的人,不会停留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只会不断革新

10月18日《双子女报复手段杀手》影院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