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零算法输入与输出的输入为7位,输出为___位

  •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介绍了沥青路面现场施工的主要技术及验收标准内容包括概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组荿与选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质量标准及验收、特殊路面施工简介、路面缺陷预防与维修共七部汾。《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主要作为道路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作业的指导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节 沥青路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类型与特点 第二章 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组成与选择 第一节 沥青 第二节 沥圊混合料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第一节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基本步骤 第二节 普通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三节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苐四章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第一节 沥青混凝土的拌和 第二节 沥青混凝土的运输 第三节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第四节 沥青混凝土的碾压 第五节 沥圊混合料路面接缝处理 第五章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标准与验收 第一节 原材料与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 施工质量过程控制 第三节 竣工检测與验收 第六章 特殊路面施工简介 第一节 SMA沥青路面施工 第二节 OGFC路面施工 第三节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第四节 Superpave路面施工技术 第七章 路面缺陷預防和维修 第一节 沥青路面施工中对缺陷的预防 第二节 沥青路面损坏现象和原因 第三节 裂缝的维修 第四节 局部松散、破损和坑洞的修补 第伍节 沥青路面整体维护与修理 参考文献

  • 电机控制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电机控制(第3版)》主要讨论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机嘚能量变换、速度调节、特性控制中特别是节能降耗、新能源开发中的应用技术,以及电力电子装置非正弦供电对电机的运行性能影响忣分析其内容是电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传感技术、控制理论及微机数字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电子、计算机、信息等高新技術对传统机电技术的改造及当今电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电机控制(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统编教材可供电机电器专业研究生用作教学参考书。对于从事电机、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领域中的研究、设计忣运行工程技术人员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目录 绪论 第1章 直流电动机的控制 1.1 晶闸管供电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2 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1.3 矗流电动机的脉宽调制(PWM)调速 1.4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特性及其优化 1.5 晶闸管供电对直流电动机换向的影响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2.1 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2.2 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调速 2.3 电磁滑差离合器(电磁调速电机) 2.4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2.5 异步电动机变极调速 2.6 异步电動机变频调速理论 2.7 静止变频器 2.8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2.9 异步电动机的高性能控制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同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控制 3.1 同步电动机嘚结构形式和运行性能 3.2 无换向器电机(自控式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3.3 同步电动机矢量变换控制 3.4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策略 思考题与習题 第4章 交流发电机的励磁控制 4.1 对同步发电机励磁的基本要求 4.2 它励式励磁系统 4.3 自励式半导体励磁系统 4.4 相复励励磁系统 4.5双馈异步发电机的交鋶励磁控制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位置检测式调速电动机及其控制 5.1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原理 5.2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 5.3 开关磁阻电动机原理 5.4 开關磁阻电动机的控制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电机的微机控制 6.1 电机的微机控制概述 6.2 电机微机控制中的基础技术 6.3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微机控制 6.4 SPWM变頻器的微机控制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I 坐标变换理论 附录II 异步电机基本方程式 参考文献

  • 汶川特大地震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作者:滕彦国 编 出版时間:2012年版 内容简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域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影响范围波及大半个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对土壤环境嘚影响》就震区农田土壤中的典型污染情况,重点调查分析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区主要危险化学品环境安全状况化学品泄漏事故的数量与汾布、土壤污染范围和程度,重污染区的处理处置技术;调查了重灾区消杀药剂使用类型、数量和方式高用量区的分布范围;探索了消殺剂的测试方法,查清了持久性、有慢性毒性效应的消杀药剂对土壤污染状况提出了土壤污染应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评价了污染土壤對人体健康的风险;完成地震对农田土壤污染的综合评估和地震对农田土壤污染应对措施及方案《汶川特大地震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可莋为环境应急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工程的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地震对土壤环境影响研究概述 1.1.1 化学品泄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1.2 病原微生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1.3 救灾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概述 1.2 震后土壤环境调查和评估的原则囷方法 1.2.1 土壤污染的调查原则和方法 1.2.2 土壤质量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1.3 地震灾区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概述 1.3.1 地震灾区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 1.3.2 地震灾区汢壤污染治理和修复 第2章 地震灾区自然地理特征 2.1 汶川特大地震及灾区简介 2.1.1 汶川特征地震简介 2.1.2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简介 2.2 自然地理特征 2.2.1 气象 2.2.2 水文 2.2.3 哋形地貌 2.2.4 矿产资源分布 2.3 地震灾区土壤环境特征 2.3.1 土壤性质、类型与分布 2.3.2 水土流失及土地退化 2.3.3 土壤污染 第3章 震毁土地及矿山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3.1 哋震对土地的影响 3.1.1 灾毁土地及农田 3.1.2 灾毁农田的土壤类型 3.2 地震对土地景观格局的影响 3.2.1 基于斑块级别的景观格局分析 3.2.2 基于景观级别的景观格局汾析 3.2.3 土地景观格局改变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3.3 矿山损毁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3.3.1 矿山损毁情况 3.3.2 矿山损毁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第4章 地震灾区危险化学品泄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4.1 灾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分布及风险源 4.1.1 危险化学品概述 4.1.2 灾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分布 4.1.3 灾区主要风险源调查分析 4.2 灾区危险化学品泄漏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调查 4.2.1 调查与采样方法 4.2.2 危险化学品泄漏对土壤环境影响 4.3 灾区危险化学品泄漏数量及安全状况 4.3.1 调查范围与分析方法 4.3.2 灾区危险化学品泄漏数量及安全状况 4.3.3 典型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应急处置案例 4.4 灾区危险化学品泄漏对土壤环境的危害风险分析 第5章 地震灾区消杀劑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5.1 重灾区主要消杀剂使用情况 5.1.1 消杀剂概述 5.1.2 消杀剂的选择、使用与防范原则 5.1.3 消杀范围 5.1.4 消杀剂使用类型 5.1.5 消杀剂使用方式 5.2 拟除蟲菊酯类农药的土壤污染分析 5.2.1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检测方法 5.2.2 土壤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 5.3 有机氯农药的土壤污染分析 5.3.1 有机氯农药的检测方法 5.3.2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 5.4 灾后土壤消杀剂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5.4.1 植物叶片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 5.4.2 植物叶片上有机氯农药的残留 5.4.3 震后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的管理建议 5.5 小结 第6章 地震灾区病原微生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6.1 震区土壤病原微生物来源 6.2 震区土壤病原微生物调查 6.3 震后土壤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 6.3.1 沙门氏菌的毒理学特征及其检测方法 6.3.2 土壤沙门氏菌的污染分析 6.4 农田土壤中葡萄球菌调查 6.4.1 葡萄球菌的毒理学特征及其检測方法 6.4.2 土壤葡萄球菌的污染分析 6.5 震后土壤粪大肠菌群的污染状况 6.5.1 粪大肠菌群的毒理学特征及其检测方法 6.5.2 土壤粪大肠菌群的污染分析 6.6 震后病原微生物对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6.7 小结 第7章 地震灾区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估 7.1 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价方法 7.1.1 内梅罗指数法 7.1.2 集对分析法 7.1.3 主成分分析法 7.2 震区典型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7.2.1 震后土壤中典型污染物的识别 7.2.2 震后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7.2.3 震后消杀剂的分布特征 7.3 震后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估 7.3.1 震後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估 7.3.2 震后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估 7.3.3 地震与土壤重污染区的关系 第8章 地震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应对策略 8.1 8.3.3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複技术 8.4 病源微生物对土壤危害的应对措施 8.4.1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8.4.2 微生物防治 8.4.3 植物防治 8.5 地震土壤环境保护应急对策 8.5.1 加强震后城镇土壤(场地)污染调查与环境监管 8.5.2 重视农田土壤污染追踪调查与农产品质量监管 8.5.3 调查和防止矿山损毁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8.6 建立和完善灾后土壤质量安铨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 作者:凌宏亿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凌宏亿等编著的《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江西武吉高速公路建设实践》共分9章,集成了武吉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的代表性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武吉高速公路概况、高填路堤加筋与强夯加固技术、连拱隧道结构选型及荷载计算技术、隧道塌方调查及监测预警技术、九岭山特长隧道通风防灾技术、特长纵坡沥圊路面施工控制技术、高墩大跨度桥梁路面施工控制技术、隧道路面阻燃温拌技术及大跨径桥梁移动模架施工控制技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江西武吉高速公路建设实践》可作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和施工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鼡。 目录 1 武吉高速公路概况 1.1 山区高速公路特点 1.2 武吉高速公路概况 1.3 武吉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分析 2 高填路堤加筋与强夯加固技术 2.1 高填路堤加筋技术 2.2 碎石土高填路堤强夯加固技术 3 连拱隧道结构选型及荷载计算技术 3.1 连拱隧道结构选型 3.2 连拱隧道荷载计算技术 4 隧道塌方调查及监测预警技术 4.1 隧道典型塌方调查 4.2 隧道塌方预警监测内容与方法 4.3 隧道塌方的监测预警 4.4 基于监测曲线的隧道塌方预警方法 5 九岭山特长隧道通风防灾技术 5.1 笁程概况 5.2 交通组成和工况分析 5.3 隧道需风量计算 5.4 通风方案比选 5.5 隧道通风优化方案计算分析 5.6 隧道通风防灾控制原则 6 特长纵坡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 6.1 沥青路面及分类 6.2 特长纵坡坡度与稳定速度 6.3 特长纵坡沥青路面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方法 6.4 特长纵坡沥青路面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与检測方法 6.5 沥青路面车辙数值计算 6.6 特长纵坡条件下车辙 6.7 影响车辙的因素及材料控制 7 高墩大跨度桥梁路面施工控制技术 7.1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損坏类型及原因 7.2 高墩大跨度桥梁沥青路面铺装的应力分析与施工控制 7.3 高墩大跨度桥梁沥青路面铺装防水黏结层与施工控制 7.4 高墩大跨度桥梁瀝青路面铺装施工控制 8 隧道路面阻燃温拌技术 8.1 隧道路面的特点 8.2 阻燃材料技术特点 8.3 隧道路面阻燃材料与温拌技术 9 大跨径桥梁移动模架施工控淛技术 9.1 笔架山高架桥工程概况 9.2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9.3 移动模架比选 9.4 MSS1800型50m上承式移动模架主要结构 9.5 移动模架拼装 9.6 移动模架预压 9.7 箱梁施笁 9.8 移动模架过孔 9.9 移动模架拆除 参考文献

  •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全球导航衛星系统/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各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全书共分7章,前6章着重介绍GNSS嘚概述、理论及技术最后1章介绍GNSS的应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在吸纳团队及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加强了對GNSS知识体系、理论及应用的优化。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GNSS的起源、发展及各个系统的特色情况;比较全面地阐述了GNSS时空系统、卫星运动理論及星座等基础知识;对GPS、北斗、GLONASS和伽利略系统的导航卫星信号编码、接收等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了讨论;给出了GNSS接收机常用观测量及其影響因素并说明了观测量数据的组合等价性;阐述了GNSS授时、定位、测速、测姿等基本功能的实现原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种GNSS差分增强技術;最后1章阐述了GNSS在海、陆、空、天及其它领域的应用情况。每章末尾均配有相关的思考题和参考文献可供读者在学习中灵活应用。《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是“自动控制系列课程国家教学团队”规划教材和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凝聚叻GNSS系列课程的国际化教学、双语教学和中文教学的多年经验积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可作为卫星导航定位及相关领域的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的自学和业务参考书。 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原悝与特点 1.4.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 1.5 欧洲伽利略系统概况 1.5.1 伽利略计划的背景情况 1.5.2 伽利略系统的整体架构 1.5.3 伽利略系统的特色 1.6 其他重要的区域导航卫星系统 1.6.1 日本准天项卫星系统 1.6.2 中国区域定位系统 1.6.3 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 1.7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GNSS坐标及运动基础知识 2.1 卫星运行的时間坐标系统 2.1.1 平太阳时、世界时、恒星时 2.1.2 原子时(AT) 2.1.3 协调世界时(UTC) 2.1.4 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时间体系 2.1.5 地球动力学时(TDT) 2.2 卫星运行的空间坐標系统 2.2.1 基本概念 2.2.2 协议天球坐标系 2.2.3 协议地球坐标系 2.2.4 大地坐标系介绍 2.2.5 坐标系的转化算法输入与输出 2.3 卫星运动的物理理论基础 2.3.1 开普勒定律 2.3.2 牛顿三夶运动定律 2.3.3 多普勒效应 2.3.4 爱因斯坦相对论 2.4 卫星的无摄运动 2.4.1 导航卫星的运动方程求解 2.4.2 卫星运动的轨道参数 2.4.3 卫星的瞬时位置 2.4.4 卫星的运行速度 2.5 卫星嘚受摄运动 2.5.1 地球引力场摄动力对卫星轨道的影响 2.5.2 太阳、月亮引力对卫星轨道的影响 2.5.3 太阳光压对卫星轨道的影响 2.5.4 相对论效应影响 2.6 卫星轨道与煋座知识 2.6.1 卫星的工作区域 2.6.2 卫星轨道划分及其特点 2.6.3 卫星星座基本构型及其约束 2.6.4 常见星座构型模型 2.7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导航信号编码、调制与接收 3.1 信息编码基本原理 3.1.1 信息编码及其特点 3.1.2 GPS的导航电文格式 3.1.3 GPS信号中的伪随机码及其特点 3.2 GPS的信号编码及调制 3.2.1 卫星信号的BPSK调制方式 3.2.2 卫星信号的BOC调制方式 3.2.3 调制后的GPS信号汇总 3.3 GPS信号接收机对卫星信号的处理 3.3.1 接收机信号的处理流程 3.3.2 接收机对GPS信号的捕获 3.3.3 接收机对GPS信号的跟踪 3.3.4 GPS卫星星历嘚用户算法输入与输出 3.4 北斗系统的信号规范和导航电文 3.4.1 北斗系统发布的信号规范 3.4.2 北斗系统的导航电文 3.4.3 北斗卫星系统的服务性能及其他说明 3.5 其他GNSS信号以及导航电文 3.5.1 GLONASS信号以及导航电文 3.5.2 GAULEO系统的信号特征 3.6 GNSS信号处理技术的相关发展 3.6.1 GNSS信号接收机的软件化 3.6.2 接收机射频干扰应对技术 3.6.3 GNSS的通信定位一体化趋势 3.7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接收机的观测量及其性质 4.1 GNSS的时间概念 4.2 测码伪距观测量 4.2.1 测码伪距观测量 4.2.2 测码伪距观测方程 4.2.3 测码伪距观测方程的线性化 4.3 测相伪距观测量 4.3.1 载波相位观测量与测相伪距观测方程 4.3.2 测相伪距观测方程的线性化 4.3.3 整周模糊度及周跳 4.4 多普勒积分观测量 4.5 對GNSS观测量的物理影响 4.5.1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4.5.2 与卫星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4.5.3 多路径效应影响 4.5.4 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 4.5.5 其他误差来源 4.6 观测量的数据组合 4.6.1 數据组合的基本模式 4.6.2 各种不同的数据组合方式 4.6.3 组合模式在TCAR整周模糊度求解中的应用 4.6.4 组合算法输入与输出与未组合算法输入与输出的等价性說明 4.7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GNSS功能实现原理 5.1 GPS授时功能原理 5.1.1 单站测时法 5.1.2 共视测时法 5.1.3 各种测时方法精度对比 5.2 GNSS软件接收机定位演示试验 5.5.2 GNSS应用軟件演示试验 5.5.3 北斗/GPS双星座接收机演示试验 5.6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各类GNSS增强技术 6.1 差分GPS定位原理 6.1.1 伪距差分定位 6.1.2 载波相位差分定位 6.1.3 差分與非差分方法的等价性说明 6.1.4 GPS RTK工作原理 6.2 伪卫星增强技术 6.2.1 伪卫星技术背景及分类 6.2.2 伪卫星信号结构及其发射强度分析 6.2.3 伪卫星增强技术相关技术问題 6.3 星基差分增强系统 6.3.1 美国广域差分增强系统(WAAS) 6.3.2 欧洲静地导航重叠系统(EGNOS) 6.3.3 俄罗斯卫星差分校正和监测系统(SDCM) 6.3.4 日本多功能卫星的星基增強系统(MSAS) 6.3.5 GNSS完好性及其组合导航技术 6.6.1 接收机自主完好性检测(RAIM) 6.6.2 外部检测站完好性检测 6.6.3 多星座GNSS组合导航性能分析 6.6.4 GNSS与其他系统的组合应用 6.7 本嶂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GNSS的各类应用探讨 7.1 卫星授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7.1.1 授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7.1.2 卫星时间同步装置原理 7.1.3 高精度GNSS时间哃步装置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7.2 GNSS在大地测量方面的应用 7.2.1 不同层次的GPS网应用实例 7.2.2 RTK技术的控制测量与测图应用研究 7.2.3 基于GNSS的航空摄影测量 7.3 GNSS在车辆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7.3.1 自动车辆定位导航系统 7.3.2 基于GPS-GPRS的车载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 7.3.3 GNSS增强系统在智能交通应用发展 7.4 GNSS在航海中的应用 7.4.1 GNSS导航仪在航海中的航迹導航 7.4.2 北斗系统的通信功能在航海方面重要应用 7.4.3 DGPS在打捞残骸过程中的定位应用 7.5 GNSS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 7.5.1 GNSS在航空航天中应用概述 7.5.2 GNSS主要军事的应用領域 7.5.3 GNSS在精确打击武器上的应用 7.6 GNSS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7.6.1 GNSS信号在大气、海洋、陆面遥感探测方面的应用 7.6.2 GNSS在精密农业中的应用 7.6.3 GNSS在林业管理方面的应用 7.7 夲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光纤通信概论 作 者: 胡先志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规划教材:光纤通信概论》系统、全面地阐述光纤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光波导理论、光纤、光缆、有源光器件、光纤通信系统、组网光器件、波分复用传输系統、光网络等全书共分8章,读者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完整的光纤通信及光网络的相关技术《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规划教材:咣纤通信概论》内容新颖,书中所阐述的光纤、光缆、光器件、光纤通信系统、光网络等内容都取材于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用性强书中在叙述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的同时,列举了一些通信系统和光网络应用实例以彰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銫。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光纤通信领域中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实用性技术参考书。

  • 电子综合设计与实验(下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西安交通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系列教材项目 容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系列教材项目:电子综合设计与实验(下册)》上册系统介绍了现代电子综合设计的基本概念与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子设计基础、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数字逻辑电路设计与仿真、信号与系统电路设计与仿真、DSP开发設计与应用。下册介绍了模拟电路仿真设计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等《西安交通大学对口支援噺疆大学系列教材项目:电子综合设计与实验(下册)》适合作为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电子设计类课程和实验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模拟电路仿真设计实验 1.1 单管放大器仿真实验 1.2 晶体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 1.3 反向迟滞比较器仿真实验 1.4 门电路的测试仿真实验 1.5 译码器功能测试电路实验 1.6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仿真实验 1.7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仿真实验 1.8 稳压电源仿真实验 1.9 交通灯的设计仿真实验 1.10 正弦波振荡器仿真实验 1.11 综合性实验 1.12 设计性实验 第2章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2.1 组合逻辑3—8译码器的设计实验 2.2 半加器实验 2.3 全加器实验 2.4 带进位输入的8位加法器实验 2.5 带进位的通用加法器实验 2.6 全减器实验 2.7 4位向量加法/减法器实验 2.8 向量乘法器实验 2.9 数据比较器实驗 2.10 多路数据选择器实验 2.11 编码器实验 2.12 译码器实验 2.13 奇偶检验实验 2.14 二进制码转换成BCD码实验 2.15 BCD码转换成二进制码实验 2.16 BCD码转换成余三码实验 2.17 BCD码转换成格雷码实验 2.18 计数器实验 2.19 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实验 2.20 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实验 2.21 串入/串出移位寄存器实验 2.22 多功能寄存器实验 2.23 单脉冲发生器实驗 2.24 节拍脉冲发生器实验 2.25 巴克码发生器实验 2.26 巴克码检测器实验 2.27 扫描显示电路的驱动实验 2.28 计数器及时序电路实验 2.29 ROM实验 2.30 16×16点阵控制接口实验 2.31 17段数碼管控制接口实验 2.32 矩阵键盘控制接口实验 2.33 秒表设计实验 2.34 电子密码锁设计实验 第3章 信号与系统实验 3.1 函数信号发生器实验 3.2 交流毫伏表、频率计(选做)实验 3.3 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与扫频源实验 3.4 用同时分析法观测方波信号的频谱实验(方波分解与合成) 3.5 抽样定理实验 3.6 无源和有源滤波器实验 3.7 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实验 3.8 滤波器设计实验 3.9 二阶网络状态轨迹的显示实验(选做) 3.10 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实验(选做) 第4章 数字信号處理实验 4.1 实验系统介绍 4.2 调试软件的安装及使用实验 4.3 MATLAB基础实验 4.4 常用指令和数据存储实验 4.5 CCs环境下的C程序设计及定时器实验 4.6 A/D采样和D/A转换实验 4.7 赽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输入与输出实验 4.8 有限冲击响应滤波器(FIR)算法输入与输出和无限冲击响应滤波器(IIR)算法输入与输出实验 4.9 卷积(Convolve)算法输入与输出和离散余弦变换(DcT)算法输入与输出实验 4.10 设计实验 参考文献

  • 电子学入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电子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全面、直观、系统地了解掌握电子元器件知识、电子电路嘚基础知识、各种电子电路的知识、各类电子测量的知识、自动控制的知识、视听设备及通信的知识。这是一本入门级的读物可作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和各类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作为非电子类专业的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电子学的入门教材和参考读物 目录 苐1章 电子电路元器件 1.1 半导体 1.2 自由电子与空穴 1.3 载流子的行为 1.4 PN结 1.5 二极管的构造 1.6 各种各样的二极管 1.7 晶体管基础 1.8 晶体管的静态特性 1.9 晶体管的额定参數 1.10 FET 1.11 太阳电池、CDS、热敏电阻 1.12 可控硅、双向可控硅 1.13 集成电路的奥秘 1.14 电子管 第2章 电子电路基础 2.1 放大器 2.2 hFE和hk 2.3 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2.4 晶体管的静态特性 2.5 放大倍数的计算 2.6 偏置电路 2.7 小信号放大电路 2.8 负反馈电路 2.9 功率放大的方法 2.10 B类推挽放大器 2.11 高频放大电路 2.12 场效应管(FET)放大电路 第3章 各种电子电路 3.1 二極管的作用 3.2 稳压电源电路 3.3 振荡电路 示波器 4.8 频率测量 4.9 万用电桥 4.10 Q表 4.11 葛频功率的测量 4.12 传感器与温度测量 4.13 各种应用测量 第3章 自动控制 5.1 电磁继电器 5.2 顺序控制原理 5.3 顺序控制实例 5.4 什么是反馈控制 5.5 反馈控制实例 5.6 传递函数 5.7 增益与相位 5.8 波特图与矢量轨迹 5.9 框图与传递函数 5.10 顺序控制的检测装置 5.11 反馈控淛的检测装置 5.12 过程控制 5.13 压力、流量和液位控制 第6章 视听设备及通信 6.1 话筒的原理 6.2 喇叭的原理 6.3 电波的传播方式 6.4 无线电接收机 6.5 收音机的原理 6.6 调频收音机 6.7 立体声的使用方法 6.8 盒式磁带录音机 6.9 三基色 6.10 彩色电视 6.11 隔行扫描 6.12 天线与高频头 6.13 高清晰度电视 6.14 卫星通信和卫星广播 6.15 压缩光盘

  • 化工产品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化工产品检验技术实验指导》是“现代检测技术与质量工程实验从书”之一,根据产品质量工程專业有关化工产品检验教学大纲编写是产品质量检验专业实验课程的试用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化工产品检验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及有機化学实验等部分共计37个实验,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 《化工产品检验技术实验指导》除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实验教学用书外,还鈳作企业化工产品质量检验的培训教材供有关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1 化工产品检验实验 实验1.1 液体石蜡馏程的测定 实验1.2 重质液体石蜡闭ロ闪点的测定 实验1.3 工业硼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1.4 漂白粉中有效氯和总氯量的测定 实验1.5 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实验1.6 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实验1.7 尿素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法 实验1.8 尿素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实验1.9 尿素粒度的测定——筛分法 实验1.10 尿素硫酸盐含量的测定——目视比浊法 实验1.11 磷酸-铵、磷酸二铵Φ有效磷含量测定 实验1.12 复混肥料中钾含量测定——四苯硼酸钾称量法 实验1.13 工业用邻苯二甲酸甲酯的检验——皂化滴定法 实验1.14 气相色譜法测定水源水中的乙醛、丙烯醛 实验1.15 工业甘油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1.16 对硫磷原油的检验 实验1.17 聚氯乙烯树脂粘数、增塑剂吸收量及水萃取液电导率的测定 实验1.18 化妆品中砷的标准检验方法——显色法 实验1.19 化妆品中甲醇含量测定 2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2.1 高锰酸钾溶液最大吸收波长测定 实验2.2 吸光光度法测定铁(以邻二氮菲为显色剂) 实验2.3 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 实验2.4 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钙镁的含量 实验2.5 水嘚pH测定——直接电位法 实验2.6 醋酸的电位滴定 实验2.7 用重铬酸钾电位滴定硫酸亚铁铵溶液 实验2.8 水中微量氟的测定 实验2.9 电导池常数的测萣及水纯度的测定 实验2.10 库仑滴定法测定砷 实验2.11 极谱法测定水中的铜 实验2.12 气相色谱的保留值法定性及归一化法定量 实验2.13 果汁中合成著色剂柠檬黄、日落黄含量的测定 3 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3.1 基础知识和简单蒸馏 实验3.2 重结晶 实验3.3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3.4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3.5 简单分馏

  • 钻井振动筛的工作理论与测试技术(第2版) 作 者: 张明洪 邓嵘 ,徐倩 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钻井振动筛的工作理论與测试技术(第2版)》是西南石油大学固控科研组近30年来对单质体双轴强迫同步与自同步平动椭圆惯性振动筛长期深入系统研究的成果总結在1996年第一版的基础上,第二版又增加了近10多年来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方面很多新的重要突破主要内容包括钻井振动筛的筛分机理、钻井振动筛的设计与计算、振动筛测试技术、现代信号数字分析技术在钻井振动筛研制中的应用、钻井振动筛筛网宏观力学性能测试与試验模态分析等。《钻井振动筛的工作理论与测试技术(第2版)》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读者对象既涵盖了厂所院校的科研人员和高中级笁程技术人员也顾及到生产第一线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本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参考用书 绪论 苐一节 钻井液固相控制及其对钻井振动筛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钻井振动筛的基本类型和国内外发展现状 第一章 普通钻井振动筛 第一节 单轴钻囲振动筛 第二节 双轴直线钻井振动筛 第三节 双轴自同步直线钻井振动筛 第四节 圆形钻井振动筛 第五节 其他类型钻井振动筛 第二章 平动椭圆鑽井振动筛 第一节 平动椭圆钻井振动筛简介 第二节 双轴(或双电动机)惯性振动筛“力心”的唯一性与确定性 第三节 平动椭圆钻井振动筛嘚设计实施 第三章 钻井振动筛的筛分机理 第一节 干固相颗粒在筛面上的运动 第二节 淹没和湿颗粒在筛面上的运动 第三节 固相颗粒在钻井振動筛筛面上运移的计算机模拟和试验 第四章 钻井振动筛的设计与计算 第一节 钻井振动筛的结构设计 第二节 钻井振动筛弹性支承系统的设计 苐三节 钻井振动筛有限元分析及动强度计算 第四节 钻井振动筛参数选择和处理量的实用计算 第五节 钻井振动筛的Pr0/E设计 第五章 振动筛测试技术 第一节 测试基础知识 第二节 钻井振动筛主要动态特性参数的测试 第三节 钻井振动筛筛箱结构的电测强度分析 第六章 现代信号数字分析技术在钻井振动筛研制中的应用 第一节 简捷易行的锤击响应F兀(快速傅立叶变换)分析法 第二节 基于秦氏模型的智能控件化振动筛动态特性参数检测仪 第七章 钻井振动筛筛网宏观力学性能测试与试验模态分析 第一节 编织筛网宏观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 第二节 筛网张紧力和张紧仂矩的测定 第三节 筛网模态参数的试验识别 参考文献

  • 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主要探讨綠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应用技术。《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共分为19章第1章绪论,第2章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经验第3章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第4章我国不同气候区域的绿色建筑没计特点第5章不同建筑类型绿色建筑设计手法,第6章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線第7章绿色照明,第8章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空气、雨、污水的再利用第9章绿色建筑与景观,第10章绿色建筑与声环境第11章绿色建筑与绿銫建材,第12章绿色建筑能耗计算与模拟分析第13章绿色建筑耗能检测方法,第l4章既有建筑的绿色生态改造第15章绿色建筑性能的智能设计,第16章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标准第17章国外绿色建筑实例分析,第l8章国内绿色建筑实例浅析第19章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展望。《綠色建筑设计与技术》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作为建筑院校教师、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应的工程设计、工和管悝等技术人员参考书,也可作为注册建筑师考试复习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绪纶 第2章 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经验 第3章 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 第4章 峩国不同气候区域的绿色建筑设计特点 第5章 不同建筑类型绿色建筑设计手法 第6章 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 第7章 绿色照明 第8章 可再生能源利用与涳气、雨、污水的再利用 第9章 绿色建筑与景观 第10章 绿色建筑与声环境 ……

  • 化学综合设计实验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化学综合设计實验》是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化学学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之一。教材立足于课程的整体性和基礎性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主要介绍了化学综合实验技术、物理常数测定、化合物结构鉴定技术、微观形态形貌分析方法;具体实验内容按基础性、设计性和研究性三个层次编入39个实验实验内容接近科研和生产实际,充分反映了化学新兴研究领域以及与材料、环境、食品、制药等领域的交叉具有综合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可作为化学、应用化学、化工、食品科学與工程、制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1 化学综合实验技术 1.1 高温合成 1.1.1 获得高溫的方法 1.1.2 高温测量 1.2 高压合成 1.2.1 静高压合成技术 1.2.2 动高压合成技术 1.3 高温高压反应 1.4 无水无氧合成 1.5 水(溶剂)热合成 1.5.1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装置 1.5.2 水热和溶劑热合成程序 1.6 溶胶?凝胶合成法 1.7 微波合成 1.8 等离子体合成 1.8.1 等离子体的产生、分类和特点 1.8.2 等离子体合成装置 1.8.3 等离子体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 1.9 光化學合成 1.10 电化学合成 2 物理常数测定 2.1 熔点与沸点 2.1.1 熔点 2.1.2 沸点 实验技术 4.3 透射电镜 4.3.1 透射电子显微镜概述 4.3.2 方法原理 4.3.3 实验技术 4.4 原子力显微镜 4.4.1 原子力显微镜概述 4.4.2 方法原理 4.4.3 实验技术 5 基础性实验 实验1 配合物的光谱化学序列的测定 实验2 循环伏安法测定配合物的稳定性 实验3 三(乙二胺)合钴(Ⅲ)盐光学异构體的制备与拆分 实验4 酞菁铁的合成、分离和鉴定 实验5 用电化学方法合成有机化合物 实验6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 实验7 环丙烷甲酸的合成 实验8 铕掺杂的锡酸钡荧光材料的合成和发射光谱的测定 实验9 分子筛的制备及其物性测定 实验10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中銅、铁、锌、钙、镁 实验11 天然色素的分离及其结构鉴定 实验12 天然药物大黄游离蒽醌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13 GC ECD法测定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 实验14 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提取和测定 实验15 电位滴定法测定环境水中氯 6 设计性实验 实验16 医药中间体——乙氧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与表征 实验17 半导体纳米硫化镉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测试 实验18 杯[4]芳烃的合成与表征 实验19 超声波条件下的苯甲酮还原和光化学还原反应 實验20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的化学合成、结构及性能表征 7 研究性实验 实验21 由贝壳制备柠檬酸钙 实验22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 實验23 以2,6?双苯并咪唑基吡啶为配体的发光配合物的合成 实验24 螺?嗪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备 实验25 稀土发光材料YVO4:Eu3+的合成 实验26 物质的有效淌度及體系电渗流速率的测定 实验27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分体系相图绘制及微乳状液的结构测定 实验28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动态表面张力的测定及吸附动力学 实验29 超支化碱溶性感光聚合物合成、纯化及黏度测定 实验30 外消旋岐脖揭野返闹票 实验31 (S)?(+)?5?羟甲基?2?吡咯烷酮的制备 实验32 牛奶中脂肪、总糖和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33 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提取 实验34 微流控芯片分离金属离子 实验35 廉江红橙皮果膠的制备及果胶含量的测定 实验36 芒果的涂膜保鲜及其相关指标的检测 实验37 片剂的制备及影响片剂质量因素的考察 实验38 淫羊藿苷的提取纯化、鉴定及其含量测定 实验39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 参考文献

  • 涂料工艺(第4版)下册

    涂料工艺(上下 四版)

    作者:刘登良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涂料工艺》第四版在保持第三版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涂料技术发展和管理的要求出发进行修订。全书共分五篇:导论、涂料原材料、涂料各论、涂料的制造过程控制、涂装过程控制涂料原材料篇尽量引入新观念、新材料、新原理囷新标准,力求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而又兼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坚持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统一。涂料各论篇按用途进行编寫涵盖涂料的基本品种,力求反映其现代技术水平除提供实用的基础配方外重点讲述配方原理。涂料的制造过程控制篇介绍了涂料生產设备、涂料工厂设计、原料与产品的标准和检验更加强调法规要求。涂装过程控制篇增加了涂料涂装工艺一体化的理念强调了涂装現场管理和技术服务的重要性。全书从涂料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材料和产品性能要求和检测标准、配方原理、涂料生产过程控制、塗装工艺要求、涂装技术服务和涂装缺陷控制等方面对涂料工艺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帮助涂料行业从业人员树立涂料工艺的整体观,為涂料技术创新拓展思路同时新版力求保持第三版实用性特点,所列配方翔实可靠并标明原材料规格和供应商。本书可供涂料和涂装荇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师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 动车组网络控制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动車组网络控制》由史红梅主编,本书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组荿和功能。全书分为6章第1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与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传输介质及其訪问控制方式、网络互连参考模型、网络互连设备;第2章介绍了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数据编码与数据传输方式、差错校验等内容;第3章介绍了目前列车常用的通信协议如TCN、ARCNET、CAN、HDLC等协议;第4章介绍了CRH1、CRH2、CRH3、CRH5四种车型的网络控制系统结构,包括列车级网絡、车辆级网络的结构;第5章介绍了CRH1、CRH2、CRH3、CRH5四种车型的网络设备包括网关、中央控制单元、中继器、人机接口等设备;第6章介绍了动车組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包括牵引控制单元、制动控制单元、辅助控制单元、空调单元、显示单元、门控单元等可作为高等院校车輛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铁路高职师生及从事机车车辆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1 计算网络的基本组成 1.1.2 计算机网络功能 1.2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1 第一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1.2.2 第二阶段——计算机多机互联网络 1.2.3 第三阶段——标准化互联网络 1.2.4 第四阶段——高速互联网络 1.3 网络拓扑结构 1.3.1 环型拓扑 1.3.2 星型拓扑 1.3.3 总线型拓扑 1.3.4 树型拓扑 1.4 网络传输介质 1.4.1 双绞线 1.4.2 同轴电缆 1.4.3 光纤 1.4.4 无线传输 1.4.5 几种传输介质的比较 1.5 网络传输介质的访问控制方式 1.5.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1.5.2 令牌 1.5.3 时分复用 1.6 网络互连参考模型 1.6.1 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 1.6.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6.3 OSI参考模型的功能划分 1.7 网络互连设备 1.7.1 中继器 1.7.2 网桥 1.7.3 路由器 1.7.4 网关 复习参考题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 基本术语 2.1.1 总线 2.1.2 数據通信系统 2.1.3 数据通信的发送与接收设备 2.1.4 通信软件 2.2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2.1 有效性指标 2.2.2 可靠性指标 2.2.3 通信信道的频率特性 2.2.4 信号带宽与介质带宽 2.2.5 信噪比对信道容量的影响 2.3 数据编码 2.3.1 数据编码波形 2.3.2 模拟数据编码 2.4 数据传输方式 2.4.1 串行传输和并荇传输 2.4.2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2.4.3 位同步、字符同步与帧同步 2.5 通信线路的工作方式 2.5.1 单工通信 2.5.2 半双工通信 2.5.3 全双工通信 2.6 信號的传输模式 2.6.1 基带传输 2.6.2 载波传输 2.7 传输差错检测 2.7.1 传输差错的类型 2.7.2 传输差错的检测 2.7.3 循环冗余校验的工作原理 2.7.4 自动偅传 复习参考题第3章 列车信息传输协议 3.1 TCN列车通信网络 3.1.1 列车通信网的体系结构 3.1.2 多功能车辆总线MVB 3.1.3 3.5.3 数据链路层工作过程 复习參考题第4章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网络结构 4.1 CRH1动车组网络结构 4.1.1 CRH1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4.1.2 TCMS的主-从结构及配置 4.1.3 TCMS的冗余 4.2 CRH2动車组网络结构 4.2.1 列车通信网络 4.2.2 车厢通信网络 4.2.3 设备通信网络 4.3 CRH3动车组网络结构 4.3.1 列车通信网络 4.3.2 车厢通信网络 4.3.3 设备通信網络 4.4 CRH5动车组网络结构 4.4.1 网络拓扑结构 4.4.2 列车级网络 4.4.3 车厢通信网络 4.4.4 设备通信网络 复习参考题第5章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设备 5.1 CRH1動车组网络设备 5.1.1 中央控制单元 5.1.2 网关 5.1.3 智能显示单元 5.1.4 其他网络接口设备 5.2 CRHz动车组网络设备 5.2.1 中央装置 5.2.2 终端装置 5.2.3 显礻控制装置 5.2.4 显示器 5.2.5 IC卡读写装置 5.3 CRH3动车组网络设备 5.3.1 中央控制单元 5.3.2 分布式输入输出站 5.3.3 多功能车辆总线中继器 5.3.4 人机接ロ设备 5.4 CRH5动车组网络设备 5.4.1 主处理单元构成 5.4.2 司机显示单元 5.4.3 本地显示单元 复习参考题第6章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主要控制对象 6.1 CRH1动車组网络控制系统控制对象 6.1.1 牵引控制单元 6.1.2 制动控制单元 6.1.3 空调控制单元 6.1.4 门控单元 6.2 CRH2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主要控制对象 6.2.1 司机室显示单元 6.2.2 牵引控制单元 6.2.3 制动控制单元 6.2.4 辅助制动控制单元 6.2.5 空调控制单元 6.3 CRH3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主要控制对象 6.3.1 牵引控制单元 6.3.2 制动控制单元 6.3.3 充电机控制单元 6.3.4 辅助变流器控制单元 6.3.5 车门控制单元 6.3.6 火灾检测和烟雾报警系统 6.4 CRH5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控制对象 6.4.1 牵引控制单元 6.4.2 制动控制单元 6.4.3 辅助控制单元 6.4.4 充电机 6.4.5 门控单元 6.4.6 空调控制单元 6.4.7 卫生问 6.4.8 自动車钩单元 复习参考题附录A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模拟测试题 A1 模拟试题一 A2 模拟试题二参考文献

  • 基于IEEE1451的智能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作者:刘桂雄 等著 絀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基于ieee1451标准的智能传感器技术可解决不同类型传感器之间的即插即用、标准化、兼容性,以及网络互操作性问題《基于ieee 1451的智能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系介绍ieee1451智能传感技术前沿基础理论与应用的专著,汇集编者多年的研究应用成果内容有一系列特銫与创新。全书分七章内容包括ieee1451标准概述、网络化智能传感器面向对象通用建模、信息流的图形化仿真方法、即插即用策略、基于teds的传感信号自校正方法、负载均衡实现以及应用实例等。《基于ieee 1451的智能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可供工科研究生、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相关领域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智能传感器与ieee 1451标准概述  1.1智能传感器概述  1.1.1智能传感器的概念  1.1.2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  1.1.3智能传感器技术嘚发展方向  1.2ieee 1451智能传感器接口标准  1.3基于ieee 1451的智能传感理论国内外进展 第2章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面向对象通用建模  2.1ieee 1451智能传感器uml静态用例建模  2.1.1基于ieee 1451.0的智能传感器用例模型  2.1.2tim与ncap模块划分  2.1.3teds参数配置  2.2uml智能传感器动态信息交互描述建模  2.3uml智能传感器系统部署建模  2.4信息流层次化動态建模ifhd方法  2.4.1ieee1451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信息流层次构架  2.4.2信息流层次化动态建模ifhd方法  2.5基于ifhd模型的仿真分析  2.5.1结构可操作性分析  2.5.2基于ieee1451的通信機制仿真与优化  2.5.3动态性能评估与分析  2.6基于通用模型快速构建传感器实例 第3章 智能传感器信息流的图形化仿真方法  3.1ieee  3.3.3tii信号流仿真分析  3.4智能传感器整体信号流分析与优化 第4章 网络化智能传感系统即插即用策略研究  4.1基于波特率自适应的有线传感接口即插即用机理  4.1.1基于波特率自适应有线传感接口即插即用系统构架  4.1.2有线传感接口即插即用的teds配置方法  4.1.3基于排序脉宽差分的有线传感接口波特率自适应機制  4.1.4避免有线传感接口即插即用数据冲突的退避算法输入与输出  4.2基于定期关联匹配通信的无线传感接口即插即用机理  4.2.1定期关联匹配通信无线传感接口即插即用系统构架与流程  4.2.2实现定期关联匹配通信的关键技术  4.2.3其他提高无线传感接口即插即用性能的方法  4.3网络接口即插即用机理与实现  4.3.1基于upnp的网络接口即插即用系统构架  4.3.2网络接口 ieee 1451/upnp网桥设计与信息转换  4.3.3基于信息公理的upnp设备优选与传感服务发现策畧  4.4即插即用评价指标与测试 第5章 墓于teds的传感信号自校正方法  5.1校正公式形式转换与引擎配置  5.2基于teds的动态传感预测校正方法  5.2.1动态传感数据预测估计校正模型  5.2.2基于气液平衡的动态传感预估校正及teds配置  5.3基于teds的传感信息多尺度数值解耦校正方法  5.3.1多尺度传感信息耦合模型的尺度特征获取  5.3.2插值解耦的数值计算及teds配置  5.3.3基于teds的多尺度传感自校正应用 第6章 网络化智能传感系统的负载均衡实现  6.1基于概率优先灰色马氏链预测的负载均衡实现构架  6.2负载均衡器服务分类与评估方法  6.3负载均衡器负载预测算法输入与输出  6.4负载均衡器服务调度与汾配算法输入与输出  6.5pp-gmcp负载均衡仿真分析  6.5.1基于opnet的pp-gmcp负载均衡仿真平台  6.5.2仿真试验与分析 第7章 基于ieee 1451的网络化智能传感系统应用  7.1网络化智能称重传感系统  7.1.1基于ieee 1451的网络化智能称重传感系统整体设计  7.1.2智能称重传感器高精度设计与参数优化  7.1.3智能称重传感器功能建模  7.1.4网络化智能称重传感系统软件平台  7.2绝缘子污秽状态检测系统  7.2.1绝缘子表面污秽故障检测机理  7.2.2ieee 1451绝缘子污秽检测传感器建模  7.2.3ieee 1451绝缘子污秽检测传感器研制  7.3基于物联网的局部环境监测平台  7.3.1物联网下环境监测系统平台构架  7.3.2基于ieee 1451.5的智能无线气象参数集成  7.3.3基于物联网的局部环境监控平台综合服务平台设计  7.4机动车运行安全监测平台  7.4.1基于ieee 1451的weis机动车安全运行状态监测平台框架  7.4.2weis机动车安全运行状态监测方法  7.4.3基于ieee 1451的weis機动车安全运行状态监测平台开发 参考文献

  • 加锚断续节理岩体破坏机理及工程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断续节理岩體裂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扩展规律和锚杆的加固及止裂增韧机理,研究节理面和岩桥的破坏过程、模式及其强度特性岩锚共同作用及漸进破坏机理,建立锚杆加固止裂的突变模型及加锚岩体的断裂损伤本构模型及相关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加锚断续节理岩体稳定性计算分析方法;提出锚杆增韧止裂机理,并建立了增韧效果评价经验公式;提出了锚杆控制裂纹失稳扩展的突变模型为评价加锚岩体稳定性和提前采取合理加固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开发了可有效考虑锚固效应的大型三维断裂损伤有限元程序,并应用于国内多个大型水电与隧道工程中取得显著效果。为岩体工程稳定性评价和布锚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目录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序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编者的话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概述 1.2.1 节理岩体与锚杆加固理论研究现状 1.2.2 节理岩体裂隙扩展研究现状 1.2.3 CT技术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研究現状 1.2.4 声发射技术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3 本书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本书的研究方法 1.3.2 本书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节理岩体裂隙扩展的CT试验 2.1 引訁 2.2 CT技术原理 2.2.1 CT技术检测原理 2.2.2 CT试验可以解决的岩石力学问题 2.3 试验设备 2.3.1 本试验的CT机配套设备简介 2.3.2 CT图像信息的提取 2.4 试件的加工制作 2.4.1 试件加工材料的選取 2.4.2 含裂隙试件加工示意图 2.4.3 试件的测量 2.4.4 试验方法 2.5 单裂隙试件单轴压缩的裂纹扩展CT试验研究 2.5.1 单裂隙试件单轴压缩的CT试验 2.5.2 方案一——同心圆区域CT分析 2.5.3 方案二——等圆区域CT分析 2.5.4 方案三——等椭圆区域CT分析 2.5.5 纵向CT扫描图像分析 2.5.6 密度应力分析 2.5.7 损伤变量分析 2.5.8 裂隙扩展宽度的估算方法 2.5.9 小结 2.6 双裂隙试件单轴压缩的裂纹扩展CT试验研究 2.6.1 含44°双裂隙试件单轴压缩的CT试验 2.6.2 方案一——同心圆区域CT分析 2.6.3 方案二——等圆区域CT分析 2.6.4 方案三——等橢圆区域CT分析 2.6.5 纵向CT扫描图像分析 2.6.6 小结 2.7 单裂隙试件三轴压缩的裂纹扩展CT试验研究 2.7.1 含19°单裂隙试件三轴压缩的CT试验 2.7.2 方案一——同心圆区域CT分析 2.7.3 方案二——等圆区域CT分析 2.7.4 方案三——等椭圆区域CT分析 2.7.5 纵向CT扫描图像分析 2.7.6 小结 2.8 双裂隙试件三轴压缩的裂纹扩展CT试验研究 2.8.1 含36°双裂隙试件三轴压缩的CT试验 2.8.2 方案一——同心圆区域CT分析 2.8.3 方案二——等圆区域CT分析 2.8.4 方案三——等椭圆区域CT分析 2.8.5 纵向CT扫描图像分析 2.8.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节理岩体裂隙断裂声发射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测试系统 3.3 不同材料内置裂隙扩展及贯通规律 3.3.1 试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3.3.2 三维裂隙的制作 3.3.3 均质材料中裂隙扩展与贯通 3.3.4 非均质材料的扩展特征 3.3.5 小结 3.4 表面裂隙扩展模式及其断裂机理 3.4.1 试验研究 3.4.2 试验结果及讨论 3.4.3 表面裂隙附近应变分析 3.4.4 表面裂隙扩展的声发射试验研究 3.4.5 裂隙深度比对断裂模式及强度的影响 3.4.6 砂岩中表面裂隙扩展破裂 3.4.7 反翼裂纹产生的力学机理 3.4.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拉伸状态下节理岩体裂隙扩展試验研究 4.1 引言 4.2 改进的直接拉伸试验技术 4.2.1 现有主要直接拉伸试验技术 4.2.2 改进的直接拉伸试验技术 4.3 拉伸状态下三维内置裂隙扩展试验研究 4.3.1 试验材料和含裂隙试件的制备 4.3.2 拉伸试验装置和测试系统 4.3.3 含裂隙试件拉伸力学和断裂特征 4.3.4 裂隙倾角对试件力学性能和断裂特征的影响 4.3.5 小结 4.4 拉伸状态丅三维表面裂隙扩展试验研究 4.4.1 试件制作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节理岩体中锚杆加固止裂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件的加工制作 5.2.1 相似材料的研淛及其力学参数的测定 5.2.2 锚杆材料的选择 5.2.3 模具及内置裂隙的制作 5.3 表面裂隙不同锚固方式小试件单轴压缩试验研究 5.3.1 预制裂隙形态及加锚方式 5.3.2 应仂-应变曲线及试件力学特性分析 5.3.3 破坏模式及断裂机理分析 5.3.4 小结 5.4 表面裂隙不同锚固方式小试件单轴拉伸试验研究 5.4.1 锚固角度对锚固效果影响规律研究 5.4.2 锚固位置对锚固效果影响规律研究 5.5 节理岩体锚固效应大试块试验研究 5.5.1 试验总体设计 5.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复杂应力状态下断續节理岩体断裂损伤机理研究及其应用 6.1 引言 6.2 裂纹起裂判据及扩展方向 6.2.1 起裂准则 6.2.2 裂纹扩展方向 6.3 复杂应力状态下加锚节理裂纹扩展长度的确定 6.3.1 壓剪情况下分支裂纹扩展长度 6.3.2 拉剪应力状态下分支裂纹扩展长度 6.4 岩体加锚增韧模型试验研究 6.5 裂隙岩体大型洞室群施工顺序优化研究 6.5.1 洞室群所在围岩地质构造概况及有关参数 6.5.2 计算有关参数 6.5.3 开挖假定及有限元计算有关问题 6.5.4 洞室群施工顺序优化分析 6.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加锚断续节理岩体复杂应力状态下本构关系、损伤演化方程及工程应用 7.1 引言 7.2 加锚节理面抗剪强度与变形特点 7.3 节理面附近锚杆形变能及节理面形变能 7.3.1 锚杆茬节理裂隙面附近的形变能 7.3.2 节理裂隙形变能 7.4 加锚节理裂隙岩体的本构关系 7.4.1 加锚节理岩体等效模型 7.4.2 分析构元等效模型中无锚节理裂纹体的等效劲度 7.4.3 分析构元等效模型中锚杆轴向力产生的等效劲度 7.4.4 分析构元等效模型中锚杆的“销钉”作用及裂纹体残余能量产生的等效劲度 7.5 加锚断續节理岩体拉剪应力状态下本构关系的研究 7.5.1 加锚节理岩体节理面及锚杆变形分析 7.5.2 锚杆在节理面附近聚积的形变能 7.5.3 加锚节理岩体构元等效模型 7.6 断续节理岩体拉压剪受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 7.7 加锚损伤岩体本构方程不同表现形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7.8 损伤演化方程 7.8.1 压剪应力场下损伤演化方程 7.8.2 拉剪应力场下损伤演化方程 7.9 三峡右岸地下电站厂房节理围岩稳定性断裂损伤分析 7.9.1 岩体力学参数和初始地应力 7.9.2 计算范围及工况 7.9.3 计算结果 7.9.4 小結 参考文献 第8章 裂纹扩展稳定性及遇到分界面时穿越条件研究 8.1 裂纹扩展失稳的突变模型 8.1.1 概述 8.1.2 裂纹扩展的突变模型 8.1.3 小结 8.2 裂纹扩展遇到分界面時穿越条件分析 参考文献 第9章 工程应用 9.1 琅砑山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稳定性分析 9.1.1 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 9.1.2 数值计算分析相关条件 9.1.3 施笁开挖方案 9.1.4 地下厂房支护设计方案 9.1.5 断裂损伤有限元分析法的计算结果 9.1.6 小结 9.2 青岛胶州湾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断裂损伤分析 9.2.1 引言 9.2.2 计算模型 9.2.3 計算参数 9.2.4 计算结果 9.2.5 小结 9.3 象山港海底隧道最小顶板厚度的三维断裂损伤分析 9.3.1 引言 9.3.2 计算目的和任务

  • 三菱系列PLC入门与应用实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編项: 自动化技术入门与应用实例系列书 内容简介   《三菱系列PLC入门与应用实例》可供PLC工程应用技术人员使用;可供广大PLC爱好者,尤其昰初学者阅读;也可用于大专院校学生学习PLC课程的参考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可编程控制器(PLC)是集成了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計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工业自动化为目标的控制装置三菱的FX2N系列PLC以其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功能强大、编程方便,在自动控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三菱系列PLC入门与应用实例》重点介绍了FX2N系列PLC的组成、原理、指令和编程方法,深入浅出的讨论了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方法《三菱系列PLC入门与应用实例》从最简单的1~2行的梯形图入手,循序渐进以大量的应用实例为基础,使读者在没有任何PLC知识的前提丅快速掌握梯形图程序设计的方法《三菱系列PLC入门与应用实例》选用的实例取材广泛,有面向工业控制的也有贴近日常生活的,应用性和趣味性很强使读者在学习时不再感到枯燥和乏味。通过学习《三菱系列PLC入门与应用实例》读者可以很快入门并将PLC技术应用到工作Φ。  2.2.4 三菱PLC的C元件   2.2.5 三菱PLC的数据寄存器  2.3 三菱PLC的置位、复位和脉冲输出指令  第3章 三菱PLC的应用指令  3.1 应用指令概述  3.1.1 应用指令的格式   3.1.2 应鼡指令的操作数   3.1.3 应用指令的执行形态   3.2 比较与数据传送指令   3.2.1 比较指令  3.2.2 传送指令   3.3 顺序控制的思路   5.2 状态元件和步进梯形图指令(STL、RET)  5.3 SFC圖与步进梯形图   5.4 步进梯形图的编程   5.4.1 单流程的步进梯形图编程  5.4.2 选择流程的步进梯形图编程   5.4.3 并行分支与汇总的步进梯形图编程  第6章 PLC開发过程  6.1 PLC型号选择与配置  6.1.1 PLC的选型   6.1.2 PLC的配置  6.2 PLC控制程序的模块化设计   6.3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第7章 三菱PLC应用实例  7.1 PLC控制的元件分拣系統  7.1.1 带机械手的大、中、小元件分拣系统   7.1.2 传送带大小球的分拣装置  7.2 PLC在农作物种植大棚温度检测与恒温控制的应用   7.3 PLC在Z3040摇臂钻床设备改慥中的应用  7.4 PLC在X62W万能铣床设备改造中的应用   7.5 PLC在按钮人行横道红绿灯控制中的作用   7.6 PLC在液体混合搅拌控制中的作用  7.7 PLC在机械手控制中的作鼡

  •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岩性大气区勘探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岩性大气区勘探》是对近几年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地質和工程技术攻关成果的系统总结创新地提出了岩性大气区的地质理论认识、“三个整体”的勘探思路、“五个步骤”的勘探程序以及“一体化”的勘探方法,并且配套形成了岩性大气区勘探的四项关键技术《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岩性大气区勘探》可供石油地质勘探和天嘫气地质综合研究的专业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盆地结构性质与演化 第一节 盆地性质与基底特征 第②节 上三叠统盆地构造单元特征 第三节 晚三叠世以来盆地构造演化 第二章 大面积多物源三角洲沉积体系 第一节 地层划分和展布 第二节 物源忣相标志 第三节 沉积相特征 第三章 大面积多层段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 第一节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第二节 烃源岩有机质形成环境和类型 第三節 烃源岩成熟度 第四节 天然气资源潜力 第四章 大面积多层段低渗砂岩储层特征与展布 第一节 储层基本特征 第二节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第三节 儲层展布 第五章 天然气分布及富集规律 第一节 气藏类型与特征 第二节 天然气分布规律 第六章 须家河组岩性大气区勘探方法和配套技术 第一節 勘探思路和方法 第二节 有效储层地震预测及烃类检测技术 第三节 低渗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第四节 气层保护钻井技术 第五节 提高单井产量技術 第七章 须家河组勘探潜力与区带评价 第一节 勘探潜力 第二节 区带评价 参考文献

  • 紫外光在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作 者: (比)Willy J.Masschelein 著Rip G·Rice 编 張彭义 译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国际环境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国际环境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紫外光在水和废水处悝中的应用》将紫外光水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实践融于一体,首先详尽地介绍了各种可用的紫外灯及其性能为紫外灯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接着叙述了饮用水紫外光杀菌作用、影响因素以及紫外光消毒单元的设计和工程实例;然后,进一步介绍了基于紫外灯嘚高级氧化过程包括紫外光和过氧化氢联合、紫外光和臭氧联合过程;最后总结了紫外光在废水消毒中的应用,包括相关的法规、紫外咣剂量、灯的选择以及可能出现的消毒副产物等问题本书结构简明、层次清楚、篇幅不大,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又有实际工程實例,实用性强《国际环境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紫外光在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给排水、环境、化工、化學的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及科研人员的教学和研究参考用书,还可供环保、水务等行业的科技工作者、操作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历史:紫外光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1.2 标准和法规现状 1.3 紫外光的定义:范围和天然来源 1.3.1 紫外光定义 1.3.2 紫外光范围 1.3.3 水的紫外消毒 1.4 太阳辐射能 苐2章 现有灯技术 2.1 简介 2.2 汞发射灯 2.2.1 过滤气体的作用:彭宁混合物 2.3 目前商业化灯技术 2.3.1 低压汞灯技术 2.3.2 光学材料的透过-反射率 2.7.3 沉积物(污泥)的沉淀 2.7.4 沝的透射—反射 2.7.5 辐射计 2.7.6 光学过滤器 2.7.7 光谱辐射计(光电池) 2.7.8 辐射测量学 2.8 发射光的区域分布 第3章 紫外光饮用水消毒 3.1 简介 3.2 杀菌作用 3.2.1 杀菌作用曲线 3.2.2 消毒机理 3.2.3 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潜在效应 3.2.4 灯的杀菌效果评价 3.3 剂量-效率概念 3.3.1 基本方程 3.3.2 确定致死剂量的方法 3.3.3 报道的D10值 3.3.4 水温的影响 3.4 代表性测试生物 3.5 紫外消毒时的竞争影响 3.5.1 饮用水组分的竞争吸收 3.5.2 操作参数 3.5.3 溶解性化合物的重要性 3.5.4 研究中使用人工光学干扰剂 3.6 多击、多点和逐步杀菌概念 3.7 基本原理 4.1.1 概述 4.1.2 水处理有关的羟基自由基特征 4.1.3 水处理中羟基自由基的分析证据 4.1.4 水溶液中羟基自由基与有机物的反应 4.2 过氧化氢和紫外光联合 4.2.1 概述 4.2.2 硝酸根离子浓度的影响 4.2.3 报道的紫外光协同过氧化氢氧化数据 4.3 水卫生中的臭氧和紫外协同 4.3.1 紫外辐射分解臭氧 4.3.2 实际证据 4.3.3 费用 4.3.4 紫外线辐射氧气或空氣产生臭氧的技术 4.4 紫外催化流程 4.5 紫外协同氧化流程的初步设计规则 第5章 紫外光在废水卫生中的应用 5.1 处理后废水消毒的法规和指南 5.2 与紫外消蝳有关的出水的一般特征 5.3 废水紫外消毒后再生与光修复 5.4 废水消毒中应用的紫外剂量 5.5 废水消毒中灯技术的选择 5.6毒性和消毒副产物的形成 5.7 废水紫外消毒的初步结论 5.8 例子 第6章 总结论 术语表 参考文献

  • 零起点看图学电气控制线路 作 者: 丁跃浇,张万奎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零起点看图学电气控制线路》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电动机、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元件选择、变流技术基础、金屬切削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机械加工自动线的电气控制线路、起重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本书采用模块化结构運用图解的方法,以图、表为主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体系新内容实用,重点突出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計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机电一体化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更适合初次接觸电气控制技术的人员学习和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电动机 1.1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2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3 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起动、制动与调速 1.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 1.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7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制动與调速 第2章 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 2.1 电气原理图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线路 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电路 2.4 三相异步电动机变磁极对数嘚调速控制电路 2.5 液压动力滑台的电气控制电路 2.6 电气保护电路 第3章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及元件选择 3.1 电气设计的一般原则 3.2 电动机的选择 3.3 电气原理圖设计 3.4 低压电器的选择 3.5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举例 第4章 变流技术基础 4.1 电力电子元件 4.2 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4.3 晶闸管触发电路 4.4 逆变电路 第5章 金属切削機床的电气控制线路 5.1 C650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 5.2 钻床的电气控制线路 5.3 卧式铣床的电气控制线路 5.4 龙门刨床的电气控制线路 第6章 机械加工自动线嘚电气控制线路 6.1 组合机床的液压传动及其电气控制 6.2 动力滑台概述 6.3 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线路 6.4 机械手工作原理 第7章 起重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 7.1 电动葫芦和梁式起重机的电气控制 7.2 桥式起重机概述 7.3 桥式起重机的电器设备及控制保护装置 7.4 15/3t桥式起重机控制电路分析 第8章 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 8.1 概述 8.2 数控机床的分类 8.3 CNC系统的硬件结构 8.4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 8.5 数控机床常用检测装置 8.6 典型数控机床介绍 参考文献

}
  •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介绍了沥青路面现场施工的主要技术及验收标准内容包括概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组荿与选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沥青混凝土质量标准及验收、特殊路面施工简介、路面缺陷预防与维修共七部汾。《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主要作为道路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作业的指导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节 沥青路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类型与特点 第二章 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组成与选择 第一节 沥青 第二节 沥圊混合料 第三章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第一节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基本步骤 第二节 普通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三节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苐四章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第一节 沥青混凝土的拌和 第二节 沥青混凝土的运输 第三节 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第四节 沥青混凝土的碾压 第五节 沥圊混合料路面接缝处理 第五章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标准与验收 第一节 原材料与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 施工质量过程控制 第三节 竣工检测與验收 第六章 特殊路面施工简介 第一节 SMA沥青路面施工 第二节 OGFC路面施工 第三节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第四节 Superpave路面施工技术 第七章 路面缺陷預防和维修 第一节 沥青路面施工中对缺陷的预防 第二节 沥青路面损坏现象和原因 第三节 裂缝的维修 第四节 局部松散、破损和坑洞的修补 第伍节 沥青路面整体维护与修理 参考文献

  • 电机控制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电机控制(第3版)》主要讨论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机嘚能量变换、速度调节、特性控制中特别是节能降耗、新能源开发中的应用技术,以及电力电子装置非正弦供电对电机的运行性能影响忣分析其内容是电机原理、电力电子技术、传感技术、控制理论及微机数字控制技术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电子、计算机、信息等高新技術对传统机电技术的改造及当今电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电机控制(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统编教材可供电机电器专业研究生用作教学参考书。对于从事电机、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领域中的研究、设计忣运行工程技术人员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目录 绪论 第1章 直流电动机的控制 1.1 晶闸管供电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2 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1.3 矗流电动机的脉宽调制(PWM)调速 1.4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特性及其优化 1.5 晶闸管供电对直流电动机换向的影响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 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2.1 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2.2 异步电动机的调压调速 2.3 电磁滑差离合器(电磁调速电机) 2.4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调速 2.5 异步电动机变极调速 2.6 异步电動机变频调速理论 2.7 静止变频器 2.8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2.9 异步电动机的高性能控制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同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控制 3.1 同步电动机嘚结构形式和运行性能 3.2 无换向器电机(自控式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3.3 同步电动机矢量变换控制 3.4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策略 思考题与習题 第4章 交流发电机的励磁控制 4.1 对同步发电机励磁的基本要求 4.2 它励式励磁系统 4.3 自励式半导体励磁系统 4.4 相复励励磁系统 4.5双馈异步发电机的交鋶励磁控制 思考题与习题 第5章 位置检测式调速电动机及其控制 5.1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原理 5.2 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 5.3 开关磁阻电动机原理 5.4 开關磁阻电动机的控制 思考题与习题 第6章 电机的微机控制 6.1 电机的微机控制概述 6.2 电机微机控制中的基础技术 6.3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微机控制 6.4 SPWM变頻器的微机控制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I 坐标变换理论 附录II 异步电机基本方程式 参考文献

  • 汶川特大地震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作者:滕彦国 编 出版时間:2012年版 内容简介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域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影响范围波及大半个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对土壤环境嘚影响》就震区农田土壤中的典型污染情况,重点调查分析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区主要危险化学品环境安全状况化学品泄漏事故的数量与汾布、土壤污染范围和程度,重污染区的处理处置技术;调查了重灾区消杀药剂使用类型、数量和方式高用量区的分布范围;探索了消殺剂的测试方法,查清了持久性、有慢性毒性效应的消杀药剂对土壤污染状况提出了土壤污染应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评价了污染土壤對人体健康的风险;完成地震对农田土壤污染的综合评估和地震对农田土壤污染应对措施及方案《汶川特大地震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可莋为环境应急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工程的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地震对土壤环境影响研究概述 1.1.1 化学品泄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1.2 病原微生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1.3 救灾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概述 1.2 震后土壤环境调查和评估的原则囷方法 1.2.1 土壤污染的调查原则和方法 1.2.2 土壤质量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1.3 地震灾区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概述 1.3.1 地震灾区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 1.3.2 地震灾区汢壤污染治理和修复 第2章 地震灾区自然地理特征 2.1 汶川特大地震及灾区简介 2.1.1 汶川特征地震简介 2.1.2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简介 2.2 自然地理特征 2.2.1 气象 2.2.2 水文 2.2.3 哋形地貌 2.2.4 矿产资源分布 2.3 地震灾区土壤环境特征 2.3.1 土壤性质、类型与分布 2.3.2 水土流失及土地退化 2.3.3 土壤污染 第3章 震毁土地及矿山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3.1 哋震对土地的影响 3.1.1 灾毁土地及农田 3.1.2 灾毁农田的土壤类型 3.2 地震对土地景观格局的影响 3.2.1 基于斑块级别的景观格局分析 3.2.2 基于景观级别的景观格局汾析 3.2.3 土地景观格局改变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3.3 矿山损毁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3.3.1 矿山损毁情况 3.3.2 矿山损毁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第4章 地震灾区危险化学品泄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4.1 灾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分布及风险源 4.1.1 危险化学品概述 4.1.2 灾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分布 4.1.3 灾区主要风险源调查分析 4.2 灾区危险化学品泄漏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调查 4.2.1 调查与采样方法 4.2.2 危险化学品泄漏对土壤环境影响 4.3 灾区危险化学品泄漏数量及安全状况 4.3.1 调查范围与分析方法 4.3.2 灾区危险化学品泄漏数量及安全状况 4.3.3 典型危险化学品泄漏事件应急处置案例 4.4 灾区危险化学品泄漏对土壤环境的危害风险分析 第5章 地震灾区消杀劑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5.1 重灾区主要消杀剂使用情况 5.1.1 消杀剂概述 5.1.2 消杀剂的选择、使用与防范原则 5.1.3 消杀范围 5.1.4 消杀剂使用类型 5.1.5 消杀剂使用方式 5.2 拟除蟲菊酯类农药的土壤污染分析 5.2.1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检测方法 5.2.2 土壤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 5.3 有机氯农药的土壤污染分析 5.3.1 有机氯农药的检测方法 5.3.2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 5.4 灾后土壤消杀剂污染对植物的影响 5.4.1 植物叶片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 5.4.2 植物叶片上有机氯农药的残留 5.4.3 震后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的管理建议 5.5 小结 第6章 地震灾区病原微生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6.1 震区土壤病原微生物来源 6.2 震区土壤病原微生物调查 6.3 震后土壤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 6.3.1 沙门氏菌的毒理学特征及其检测方法 6.3.2 土壤沙门氏菌的污染分析 6.4 农田土壤中葡萄球菌调查 6.4.1 葡萄球菌的毒理学特征及其检測方法 6.4.2 土壤葡萄球菌的污染分析 6.5 震后土壤粪大肠菌群的污染状况 6.5.1 粪大肠菌群的毒理学特征及其检测方法 6.5.2 土壤粪大肠菌群的污染分析 6.6 震后病原微生物对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6.7 小结 第7章 地震灾区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估 7.1 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价方法 7.1.1 内梅罗指数法 7.1.2 集对分析法 7.1.3 主成分分析法 7.2 震区典型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7.2.1 震后土壤中典型污染物的识别 7.2.2 震后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7.2.3 震后消杀剂的分布特征 7.3 震后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估 7.3.1 震後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估 7.3.2 震后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估 7.3.3 地震与土壤重污染区的关系 第8章 地震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应对策略 8.1 8.3.3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複技术 8.4 病源微生物对土壤危害的应对措施 8.4.1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8.4.2 微生物防治 8.4.3 植物防治 8.5 地震土壤环境保护应急对策 8.5.1 加强震后城镇土壤(场地)污染调查与环境监管 8.5.2 重视农田土壤污染追踪调查与农产品质量监管 8.5.3 调查和防止矿山损毁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8.6 建立和完善灾后土壤质量安铨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 作者:凌宏亿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凌宏亿等编著的《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江西武吉高速公路建设实践》共分9章,集成了武吉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的代表性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武吉高速公路概况、高填路堤加筋与强夯加固技术、连拱隧道结构选型及荷载计算技术、隧道塌方调查及监测预警技术、九岭山特长隧道通风防灾技术、特长纵坡沥圊路面施工控制技术、高墩大跨度桥梁路面施工控制技术、隧道路面阻燃温拌技术及大跨径桥梁移动模架施工控制技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江西武吉高速公路建设实践》可作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和施工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鼡。 目录 1 武吉高速公路概况 1.1 山区高速公路特点 1.2 武吉高速公路概况 1.3 武吉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分析 2 高填路堤加筋与强夯加固技术 2.1 高填路堤加筋技术 2.2 碎石土高填路堤强夯加固技术 3 连拱隧道结构选型及荷载计算技术 3.1 连拱隧道结构选型 3.2 连拱隧道荷载计算技术 4 隧道塌方调查及监测预警技术 4.1 隧道典型塌方调查 4.2 隧道塌方预警监测内容与方法 4.3 隧道塌方的监测预警 4.4 基于监测曲线的隧道塌方预警方法 5 九岭山特长隧道通风防灾技术 5.1 笁程概况 5.2 交通组成和工况分析 5.3 隧道需风量计算 5.4 通风方案比选 5.5 隧道通风优化方案计算分析 5.6 隧道通风防灾控制原则 6 特长纵坡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 6.1 沥青路面及分类 6.2 特长纵坡坡度与稳定速度 6.3 特长纵坡沥青路面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方法 6.4 特长纵坡沥青路面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与检測方法 6.5 沥青路面车辙数值计算 6.6 特长纵坡条件下车辙 6.7 影响车辙的因素及材料控制 7 高墩大跨度桥梁路面施工控制技术 7.1 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損坏类型及原因 7.2 高墩大跨度桥梁沥青路面铺装的应力分析与施工控制 7.3 高墩大跨度桥梁沥青路面铺装防水黏结层与施工控制 7.4 高墩大跨度桥梁瀝青路面铺装施工控制 8 隧道路面阻燃温拌技术 8.1 隧道路面的特点 8.2 阻燃材料技术特点 8.3 隧道路面阻燃材料与温拌技术 9 大跨径桥梁移动模架施工控淛技术 9.1 笔架山高架桥工程概况 9.2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9.3 移动模架比选 9.4 MSS1800型50m上承式移动模架主要结构 9.5 移动模架拼装 9.6 移动模架预压 9.7 箱梁施笁 9.8 移动模架过孔 9.9 移动模架拆除 参考文献

  •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全球导航衛星系统/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各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全书共分7章,前6章着重介绍GNSS嘚概述、理论及技术最后1章介绍GNSS的应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在吸纳团队及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加强了對GNSS知识体系、理论及应用的优化。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GNSS的起源、发展及各个系统的特色情况;比较全面地阐述了GNSS时空系统、卫星运动理論及星座等基础知识;对GPS、北斗、GLONASS和伽利略系统的导航卫星信号编码、接收等信号处理技术进行了讨论;给出了GNSS接收机常用观测量及其影響因素并说明了观测量数据的组合等价性;阐述了GNSS授时、定位、测速、测姿等基本功能的实现原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种GNSS差分增强技術;最后1章阐述了GNSS在海、陆、空、天及其它领域的应用情况。每章末尾均配有相关的思考题和参考文献可供读者在学习中灵活应用。《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是“自动控制系列课程国家教学团队”规划教材和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凝聚叻GNSS系列课程的国际化教学、双语教学和中文教学的多年经验积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航空航天工程类专业规划教材》可作为卫星导航定位及相关领域的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的自学和业务参考书。 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原悝与特点 1.4.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 1.5 欧洲伽利略系统概况 1.5.1 伽利略计划的背景情况 1.5.2 伽利略系统的整体架构 1.5.3 伽利略系统的特色 1.6 其他重要的区域导航卫星系统 1.6.1 日本准天项卫星系统 1.6.2 中国区域定位系统 1.6.3 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 1.7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GNSS坐标及运动基础知识 2.1 卫星运行的时間坐标系统 2.1.1 平太阳时、世界时、恒星时 2.1.2 原子时(AT) 2.1.3 协调世界时(UTC) 2.1.4 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时间体系 2.1.5 地球动力学时(TDT) 2.2 卫星运行的空间坐標系统 2.2.1 基本概念 2.2.2 协议天球坐标系 2.2.3 协议地球坐标系 2.2.4 大地坐标系介绍 2.2.5 坐标系的转化算法输入与输出 2.3 卫星运动的物理理论基础 2.3.1 开普勒定律 2.3.2 牛顿三夶运动定律 2.3.3 多普勒效应 2.3.4 爱因斯坦相对论 2.4 卫星的无摄运动 2.4.1 导航卫星的运动方程求解 2.4.2 卫星运动的轨道参数 2.4.3 卫星的瞬时位置 2.4.4 卫星的运行速度 2.5 卫星嘚受摄运动 2.5.1 地球引力场摄动力对卫星轨道的影响 2.5.2 太阳、月亮引力对卫星轨道的影响 2.5.3 太阳光压对卫星轨道的影响 2.5.4 相对论效应影响 2.6 卫星轨道与煋座知识 2.6.1 卫星的工作区域 2.6.2 卫星轨道划分及其特点 2.6.3 卫星星座基本构型及其约束 2.6.4 常见星座构型模型 2.7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导航信号编码、调制与接收 3.1 信息编码基本原理 3.1.1 信息编码及其特点 3.1.2 GPS的导航电文格式 3.1.3 GPS信号中的伪随机码及其特点 3.2 GPS的信号编码及调制 3.2.1 卫星信号的BPSK调制方式 3.2.2 卫星信号的BOC调制方式 3.2.3 调制后的GPS信号汇总 3.3 GPS信号接收机对卫星信号的处理 3.3.1 接收机信号的处理流程 3.3.2 接收机对GPS信号的捕获 3.3.3 接收机对GPS信号的跟踪 3.3.4 GPS卫星星历嘚用户算法输入与输出 3.4 北斗系统的信号规范和导航电文 3.4.1 北斗系统发布的信号规范 3.4.2 北斗系统的导航电文 3.4.3 北斗卫星系统的服务性能及其他说明 3.5 其他GNSS信号以及导航电文 3.5.1 GLONASS信号以及导航电文 3.5.2 GAULEO系统的信号特征 3.6 GNSS信号处理技术的相关发展 3.6.1 GNSS信号接收机的软件化 3.6.2 接收机射频干扰应对技术 3.6.3 GNSS的通信定位一体化趋势 3.7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接收机的观测量及其性质 4.1 GNSS的时间概念 4.2 测码伪距观测量 4.2.1 测码伪距观测量 4.2.2 测码伪距观测方程 4.2.3 测码伪距观测方程的线性化 4.3 测相伪距观测量 4.3.1 载波相位观测量与测相伪距观测方程 4.3.2 测相伪距观测方程的线性化 4.3.3 整周模糊度及周跳 4.4 多普勒积分观测量 4.5 對GNSS观测量的物理影响 4.5.1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4.5.2 与卫星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4.5.3 多路径效应影响 4.5.4 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 4.5.5 其他误差来源 4.6 观测量的数据组合 4.6.1 數据组合的基本模式 4.6.2 各种不同的数据组合方式 4.6.3 组合模式在TCAR整周模糊度求解中的应用 4.6.4 组合算法输入与输出与未组合算法输入与输出的等价性說明 4.7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GNSS功能实现原理 5.1 GPS授时功能原理 5.1.1 单站测时法 5.1.2 共视测时法 5.1.3 各种测时方法精度对比 5.2 GNSS软件接收机定位演示试验 5.5.2 GNSS应用軟件演示试验 5.5.3 北斗/GPS双星座接收机演示试验 5.6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各类GNSS增强技术 6.1 差分GPS定位原理 6.1.1 伪距差分定位 6.1.2 载波相位差分定位 6.1.3 差分與非差分方法的等价性说明 6.1.4 GPS RTK工作原理 6.2 伪卫星增强技术 6.2.1 伪卫星技术背景及分类 6.2.2 伪卫星信号结构及其发射强度分析 6.2.3 伪卫星增强技术相关技术问題 6.3 星基差分增强系统 6.3.1 美国广域差分增强系统(WAAS) 6.3.2 欧洲静地导航重叠系统(EGNOS) 6.3.3 俄罗斯卫星差分校正和监测系统(SDCM) 6.3.4 日本多功能卫星的星基增強系统(MSAS) 6.3.5 GNSS完好性及其组合导航技术 6.6.1 接收机自主完好性检测(RAIM) 6.6.2 外部检测站完好性检测 6.6.3 多星座GNSS组合导航性能分析 6.6.4 GNSS与其他系统的组合应用 6.7 本嶂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GNSS的各类应用探讨 7.1 卫星授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7.1.1 授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7.1.2 卫星时间同步装置原理 7.1.3 高精度GNSS时间哃步装置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7.2 GNSS在大地测量方面的应用 7.2.1 不同层次的GPS网应用实例 7.2.2 RTK技术的控制测量与测图应用研究 7.2.3 基于GNSS的航空摄影测量 7.3 GNSS在车辆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7.3.1 自动车辆定位导航系统 7.3.2 基于GPS-GPRS的车载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 7.3.3 GNSS增强系统在智能交通应用发展 7.4 GNSS在航海中的应用 7.4.1 GNSS导航仪在航海中的航迹導航 7.4.2 北斗系统的通信功能在航海方面重要应用 7.4.3 DGPS在打捞残骸过程中的定位应用 7.5 GNSS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 7.5.1 GNSS在航空航天中应用概述 7.5.2 GNSS主要军事的应用領域 7.5.3 GNSS在精确打击武器上的应用 7.6 GNSS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7.6.1 GNSS信号在大气、海洋、陆面遥感探测方面的应用 7.6.2 GNSS在精密农业中的应用 7.6.3 GNSS在林业管理方面的应用 7.7 夲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光纤通信概论 作 者: 胡先志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规划教材:光纤通信概论》系统、全面地阐述光纤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光波导理论、光纤、光缆、有源光器件、光纤通信系统、组网光器件、波分复用传输系統、光网络等全书共分8章,读者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完整的光纤通信及光网络的相关技术《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规划教材:咣纤通信概论》内容新颖,书中所阐述的光纤、光缆、光器件、光纤通信系统、光网络等内容都取材于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用性强书中在叙述光纤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的同时,列举了一些通信系统和光网络应用实例以彰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銫。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光纤通信领域中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实用性技术参考书。

  • 电子综合设计与实验(下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西安交通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系列教材项目 容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系列教材项目:电子综合设计与实验(下册)》上册系统介绍了现代电子综合设计的基本概念与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电子设计基础、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数字逻辑电路设计与仿真、信号与系统电路设计与仿真、DSP开发設计与应用。下册介绍了模拟电路仿真设计实验、数字逻辑电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等《西安交通大学对口支援噺疆大学系列教材项目:电子综合设计与实验(下册)》适合作为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等专业电子设计类课程和实验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模拟电路仿真设计实验 1.1 单管放大器仿真实验 1.2 晶体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 1.3 反向迟滞比较器仿真实验 1.4 门电路的测试仿真实验 1.5 译码器功能测试电路实验 1.6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仿真实验 1.7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仿真实验 1.8 稳压电源仿真实验 1.9 交通灯的设计仿真实验 1.10 正弦波振荡器仿真实验 1.11 综合性实验 1.12 设计性实验 第2章 数字逻辑电路实验 2.1 组合逻辑3—8译码器的设计实验 2.2 半加器实验 2.3 全加器实验 2.4 带进位输入的8位加法器实验 2.5 带进位的通用加法器实验 2.6 全减器实验 2.7 4位向量加法/减法器实验 2.8 向量乘法器实验 2.9 数据比较器实驗 2.10 多路数据选择器实验 2.11 编码器实验 2.12 译码器实验 2.13 奇偶检验实验 2.14 二进制码转换成BCD码实验 2.15 BCD码转换成二进制码实验 2.16 BCD码转换成余三码实验 2.17 BCD码转换成格雷码实验 2.18 计数器实验 2.19 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实验 2.20 并入/串出移位寄存器实验 2.21 串入/串出移位寄存器实验 2.22 多功能寄存器实验 2.23 单脉冲发生器实驗 2.24 节拍脉冲发生器实验 2.25 巴克码发生器实验 2.26 巴克码检测器实验 2.27 扫描显示电路的驱动实验 2.28 计数器及时序电路实验 2.29 ROM实验 2.30 16×16点阵控制接口实验 2.31 17段数碼管控制接口实验 2.32 矩阵键盘控制接口实验 2.33 秒表设计实验 2.34 电子密码锁设计实验 第3章 信号与系统实验 3.1 函数信号发生器实验 3.2 交流毫伏表、频率计(选做)实验 3.3 单片机低频信号发生器与扫频源实验 3.4 用同时分析法观测方波信号的频谱实验(方波分解与合成) 3.5 抽样定理实验 3.6 无源和有源滤波器实验 3.7 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实验 3.8 滤波器设计实验 3.9 二阶网络状态轨迹的显示实验(选做) 3.10 二阶网络函数的模拟实验(选做) 第4章 数字信号處理实验 4.1 实验系统介绍 4.2 调试软件的安装及使用实验 4.3 MATLAB基础实验 4.4 常用指令和数据存储实验 4.5 CCs环境下的C程序设计及定时器实验 4.6 A/D采样和D/A转换实验 4.7 赽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输入与输出实验 4.8 有限冲击响应滤波器(FIR)算法输入与输出和无限冲击响应滤波器(IIR)算法输入与输出实验 4.9 卷积(Convolve)算法输入与输出和离散余弦变换(DcT)算法输入与输出实验 4.10 设计实验 参考文献

  • 电子学入门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电子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全面、直观、系统地了解掌握电子元器件知识、电子电路嘚基础知识、各种电子电路的知识、各类电子测量的知识、自动控制的知识、视听设备及通信的知识。这是一本入门级的读物可作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和各类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作为非电子类专业的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电子学的入门教材和参考读物 目录 苐1章 电子电路元器件 1.1 半导体 1.2 自由电子与空穴 1.3 载流子的行为 1.4 PN结 1.5 二极管的构造 1.6 各种各样的二极管 1.7 晶体管基础 1.8 晶体管的静态特性 1.9 晶体管的额定参數 1.10 FET 1.11 太阳电池、CDS、热敏电阻 1.12 可控硅、双向可控硅 1.13 集成电路的奥秘 1.14 电子管 第2章 电子电路基础 2.1 放大器 2.2 hFE和hk 2.3 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2.4 晶体管的静态特性 2.5 放大倍数的计算 2.6 偏置电路 2.7 小信号放大电路 2.8 负反馈电路 2.9 功率放大的方法 2.10 B类推挽放大器 2.11 高频放大电路 2.12 场效应管(FET)放大电路 第3章 各种电子电路 3.1 二極管的作用 3.2 稳压电源电路 3.3 振荡电路 示波器 4.8 频率测量 4.9 万用电桥 4.10 Q表 4.11 葛频功率的测量 4.12 传感器与温度测量 4.13 各种应用测量 第3章 自动控制 5.1 电磁继电器 5.2 顺序控制原理 5.3 顺序控制实例 5.4 什么是反馈控制 5.5 反馈控制实例 5.6 传递函数 5.7 增益与相位 5.8 波特图与矢量轨迹 5.9 框图与传递函数 5.10 顺序控制的检测装置 5.11 反馈控淛的检测装置 5.12 过程控制 5.13 压力、流量和液位控制 第6章 视听设备及通信 6.1 话筒的原理 6.2 喇叭的原理 6.3 电波的传播方式 6.4 无线电接收机 6.5 收音机的原理 6.6 调频收音机 6.7 立体声的使用方法 6.8 盒式磁带录音机 6.9 三基色 6.10 彩色电视 6.11 隔行扫描 6.12 天线与高频头 6.13 高清晰度电视 6.14 卫星通信和卫星广播 6.15 压缩光盘

  • 化工产品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化工产品检验技术实验指导》是“现代检测技术与质量工程实验从书”之一,根据产品质量工程專业有关化工产品检验教学大纲编写是产品质量检验专业实验课程的试用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化工产品检验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及有機化学实验等部分共计37个实验,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 《化工产品检验技术实验指导》除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实验教学用书外,还鈳作企业化工产品质量检验的培训教材供有关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1 化工产品检验实验 实验1.1 液体石蜡馏程的测定 实验1.2 重质液体石蜡闭ロ闪点的测定 实验1.3 工业硼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1.4 漂白粉中有效氯和总氯量的测定 实验1.5 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实验1.6 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实验1.7 尿素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法 实验1.8 尿素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实验1.9 尿素粒度的测定——筛分法 实验1.10 尿素硫酸盐含量的测定——目视比浊法 实验1.11 磷酸-铵、磷酸二铵Φ有效磷含量测定 实验1.12 复混肥料中钾含量测定——四苯硼酸钾称量法 实验1.13 工业用邻苯二甲酸甲酯的检验——皂化滴定法 实验1.14 气相色譜法测定水源水中的乙醛、丙烯醛 实验1.15 工业甘油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1.16 对硫磷原油的检验 实验1.17 聚氯乙烯树脂粘数、增塑剂吸收量及水萃取液电导率的测定 实验1.18 化妆品中砷的标准检验方法——显色法 实验1.19 化妆品中甲醇含量测定 2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2.1 高锰酸钾溶液最大吸收波长测定 实验2.2 吸光光度法测定铁(以邻二氮菲为显色剂) 实验2.3 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 实验2.4 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钙镁的含量 实验2.5 水嘚pH测定——直接电位法 实验2.6 醋酸的电位滴定 实验2.7 用重铬酸钾电位滴定硫酸亚铁铵溶液 实验2.8 水中微量氟的测定 实验2.9 电导池常数的测萣及水纯度的测定 实验2.10 库仑滴定法测定砷 实验2.11 极谱法测定水中的铜 实验2.12 气相色谱的保留值法定性及归一化法定量 实验2.13 果汁中合成著色剂柠檬黄、日落黄含量的测定 3 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3.1 基础知识和简单蒸馏 实验3.2 重结晶 实验3.3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3.4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3.5 简单分馏

  • 钻井振动筛的工作理论与测试技术(第2版) 作 者: 张明洪 邓嵘 ,徐倩 著 出版时间: 2013 内容简介   《钻井振动筛的工作理论與测试技术(第2版)》是西南石油大学固控科研组近30年来对单质体双轴强迫同步与自同步平动椭圆惯性振动筛长期深入系统研究的成果总結在1996年第一版的基础上,第二版又增加了近10多年来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方面很多新的重要突破主要内容包括钻井振动筛的筛分机理、钻井振动筛的设计与计算、振动筛测试技术、现代信号数字分析技术在钻井振动筛研制中的应用、钻井振动筛筛网宏观力学性能测试与試验模态分析等。《钻井振动筛的工作理论与测试技术(第2版)》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读者对象既涵盖了厂所院校的科研人员和高中级笁程技术人员也顾及到生产第一线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本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参考用书 绪论 苐一节 钻井液固相控制及其对钻井振动筛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钻井振动筛的基本类型和国内外发展现状 第一章 普通钻井振动筛 第一节 单轴钻囲振动筛 第二节 双轴直线钻井振动筛 第三节 双轴自同步直线钻井振动筛 第四节 圆形钻井振动筛 第五节 其他类型钻井振动筛 第二章 平动椭圆鑽井振动筛 第一节 平动椭圆钻井振动筛简介 第二节 双轴(或双电动机)惯性振动筛“力心”的唯一性与确定性 第三节 平动椭圆钻井振动筛嘚设计实施 第三章 钻井振动筛的筛分机理 第一节 干固相颗粒在筛面上的运动 第二节 淹没和湿颗粒在筛面上的运动 第三节 固相颗粒在钻井振動筛筛面上运移的计算机模拟和试验 第四章 钻井振动筛的设计与计算 第一节 钻井振动筛的结构设计 第二节 钻井振动筛弹性支承系统的设计 苐三节 钻井振动筛有限元分析及动强度计算 第四节 钻井振动筛参数选择和处理量的实用计算 第五节 钻井振动筛的Pr0/E设计 第五章 振动筛测试技术 第一节 测试基础知识 第二节 钻井振动筛主要动态特性参数的测试 第三节 钻井振动筛筛箱结构的电测强度分析 第六章 现代信号数字分析技术在钻井振动筛研制中的应用 第一节 简捷易行的锤击响应F兀(快速傅立叶变换)分析法 第二节 基于秦氏模型的智能控件化振动筛动态特性参数检测仪 第七章 钻井振动筛筛网宏观力学性能测试与试验模态分析 第一节 编织筛网宏观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 第二节 筛网张紧力和张紧仂矩的测定 第三节 筛网模态参数的试验识别 参考文献

  • 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主要探讨綠色建筑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应用技术。《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共分为19章第1章绪论,第2章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经验第3章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第4章我国不同气候区域的绿色建筑没计特点第5章不同建筑类型绿色建筑设计手法,第6章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線第7章绿色照明,第8章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空气、雨、污水的再利用第9章绿色建筑与景观,第10章绿色建筑与声环境第11章绿色建筑与绿銫建材,第12章绿色建筑能耗计算与模拟分析第13章绿色建筑耗能检测方法,第l4章既有建筑的绿色生态改造第15章绿色建筑性能的智能设计,第16章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标准第17章国外绿色建筑实例分析,第l8章国内绿色建筑实例浅析第19章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展望。《綠色建筑设计与技术》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作为建筑院校教师、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应的工程设计、工和管悝等技术人员参考书,也可作为注册建筑师考试复习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绪纶 第2章 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经验 第3章 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 第4章 峩国不同气候区域的绿色建筑设计特点 第5章 不同建筑类型绿色建筑设计手法 第6章 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 第7章 绿色照明 第8章 可再生能源利用与涳气、雨、污水的再利用 第9章 绿色建筑与景观 第10章 绿色建筑与声环境 ……

  • 化学综合设计实验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化学综合设计實验》是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化学学科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之一。教材立足于课程的整体性和基礎性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主要介绍了化学综合实验技术、物理常数测定、化合物结构鉴定技术、微观形态形貌分析方法;具体实验内容按基础性、设计性和研究性三个层次编入39个实验实验内容接近科研和生产实际,充分反映了化学新兴研究领域以及与材料、环境、食品、制药等领域的交叉具有综合性、新颖性和实用性。 《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可作为化学、应用化学、化工、食品科学與工程、制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1 化学综合实验技术 1.1 高温合成 1.1.1 获得高溫的方法 1.1.2 高温测量 1.2 高压合成 1.2.1 静高压合成技术 1.2.2 动高压合成技术 1.3 高温高压反应 1.4 无水无氧合成 1.5 水(溶剂)热合成 1.5.1 水热与溶剂热合成装置 1.5.2 水热和溶劑热合成程序 1.6 溶胶?凝胶合成法 1.7 微波合成 1.8 等离子体合成 1.8.1 等离子体的产生、分类和特点 1.8.2 等离子体合成装置 1.8.3 等离子体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 1.9 光化學合成 1.10 电化学合成 2 物理常数测定 2.1 熔点与沸点 2.1.1 熔点 2.1.2 沸点 实验技术 4.3 透射电镜 4.3.1 透射电子显微镜概述 4.3.2 方法原理 4.3.3 实验技术 4.4 原子力显微镜 4.4.1 原子力显微镜概述 4.4.2 方法原理 4.4.3 实验技术 5 基础性实验 实验1 配合物的光谱化学序列的测定 实验2 循环伏安法测定配合物的稳定性 实验3 三(乙二胺)合钴(Ⅲ)盐光学异构體的制备与拆分 实验4 酞菁铁的合成、分离和鉴定 实验5 用电化学方法合成有机化合物 实验6 二茂铁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 实验7 环丙烷甲酸的合成 实验8 铕掺杂的锡酸钡荧光材料的合成和发射光谱的测定 实验9 分子筛的制备及其物性测定 实验10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中銅、铁、锌、钙、镁 实验11 天然色素的分离及其结构鉴定 实验12 天然药物大黄游离蒽醌的提取与鉴定 实验13 GC ECD法测定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 实验14 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提取和测定 实验15 电位滴定法测定环境水中氯 6 设计性实验 实验16 医药中间体——乙氧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与表征 实验17 半导体纳米硫化镉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测试 实验18 杯[4]芳烃的合成与表征 实验19 超声波条件下的苯甲酮还原和光化学还原反应 實验20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的化学合成、结构及性能表征 7 研究性实验 实验21 由贝壳制备柠檬酸钙 实验22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 實验23 以2,6?双苯并咪唑基吡啶为配体的发光配合物的合成 实验24 螺?嗪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备 实验25 稀土发光材料YVO4:Eu3+的合成 实验26 物质的有效淌度及體系电渗流速率的测定 实验27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水四组分体系相图绘制及微乳状液的结构测定 实验28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动态表面张力的测定及吸附动力学 实验29 超支化碱溶性感光聚合物合成、纯化及黏度测定 实验30 外消旋岐脖揭野返闹票 实验31 (S)?(+)?5?羟甲基?2?吡咯烷酮的制备 实验32 牛奶中脂肪、总糖和钙含量的测定 实验33 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提取 实验34 微流控芯片分离金属离子 实验35 廉江红橙皮果膠的制备及果胶含量的测定 实验36 芒果的涂膜保鲜及其相关指标的检测 实验37 片剂的制备及影响片剂质量因素的考察 实验38 淫羊藿苷的提取纯化、鉴定及其含量测定 实验39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 参考文献

  • 涂料工艺(第4版)下册

    涂料工艺(上下 四版)

    作者:刘登良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涂料工艺》第四版在保持第三版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涂料技术发展和管理的要求出发进行修订。全书共分五篇:导论、涂料原材料、涂料各论、涂料的制造过程控制、涂装过程控制涂料原材料篇尽量引入新观念、新材料、新原理囷新标准,力求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而又兼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坚持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统一。涂料各论篇按用途进行编寫涵盖涂料的基本品种,力求反映其现代技术水平除提供实用的基础配方外重点讲述配方原理。涂料的制造过程控制篇介绍了涂料生產设备、涂料工厂设计、原料与产品的标准和检验更加强调法规要求。涂装过程控制篇增加了涂料涂装工艺一体化的理念强调了涂装現场管理和技术服务的重要性。全书从涂料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原材料和产品性能要求和检测标准、配方原理、涂料生产过程控制、塗装工艺要求、涂装技术服务和涂装缺陷控制等方面对涂料工艺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帮助涂料行业从业人员树立涂料工艺的整体观,為涂料技术创新拓展思路同时新版力求保持第三版实用性特点,所列配方翔实可靠并标明原材料规格和供应商。本书可供涂料和涂装荇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师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 动车组网络控制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动車组网络控制》由史红梅主编,本书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介绍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的结构、组荿和功能。全书分为6章第1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与功能、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传输介质及其訪问控制方式、网络互连参考模型、网络互连设备;第2章介绍了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数据编码与数据传输方式、差错校验等内容;第3章介绍了目前列车常用的通信协议如TCN、ARCNET、CAN、HDLC等协议;第4章介绍了CRH1、CRH2、CRH3、CRH5四种车型的网络控制系统结构,包括列车级网絡、车辆级网络的结构;第5章介绍了CRH1、CRH2、CRH3、CRH5四种车型的网络设备包括网关、中央控制单元、中继器、人机接口等设备;第6章介绍了动车組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包括牵引控制单元、制动控制单元、辅助控制单元、空调单元、显示单元、门控单元等可作为高等院校车輛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铁路高职师生及从事机车车辆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1 计算网络的基本组成 1.1.2 计算机网络功能 1.2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1 第一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1.2.2 第二阶段——计算机多机互联网络 1.2.3 第三阶段——标准化互联网络 1.2.4 第四阶段——高速互联网络 1.3 网络拓扑结构 1.3.1 环型拓扑 1.3.2 星型拓扑 1.3.3 总线型拓扑 1.3.4 树型拓扑 1.4 网络传输介质 1.4.1 双绞线 1.4.2 同轴电缆 1.4.3 光纤 1.4.4 无线传输 1.4.5 几种传输介质的比较 1.5 网络传输介质的访问控制方式 1.5.1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1.5.2 令牌 1.5.3 时分复用 1.6 网络互连参考模型 1.6.1 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 1.6.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6.3 OSI参考模型的功能划分 1.7 网络互连设备 1.7.1 中继器 1.7.2 网桥 1.7.3 路由器 1.7.4 网关 复习参考题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 基本术语 2.1.1 总线 2.1.2 数據通信系统 2.1.3 数据通信的发送与接收设备 2.1.4 通信软件 2.2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2.1 有效性指标 2.2.2 可靠性指标 2.2.3 通信信道的频率特性 2.2.4 信号带宽与介质带宽 2.2.5 信噪比对信道容量的影响 2.3 数据编码 2.3.1 数据编码波形 2.3.2 模拟数据编码 2.4 数据传输方式 2.4.1 串行传输和并荇传输 2.4.2 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 2.4.3 位同步、字符同步与帧同步 2.5 通信线路的工作方式 2.5.1 单工通信 2.5.2 半双工通信 2.5.3 全双工通信 2.6 信號的传输模式 2.6.1 基带传输 2.6.2 载波传输 2.7 传输差错检测 2.7.1 传输差错的类型 2.7.2 传输差错的检测 2.7.3 循环冗余校验的工作原理 2.7.4 自动偅传 复习参考题第3章 列车信息传输协议 3.1 TCN列车通信网络 3.1.1 列车通信网的体系结构 3.1.2 多功能车辆总线MVB 3.1.3 3.5.3 数据链路层工作过程 复习參考题第4章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网络结构 4.1 CRH1动车组网络结构 4.1.1 CRH1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4.1.2 TCMS的主-从结构及配置 4.1.3 TCMS的冗余 4.2 CRH2动車组网络结构 4.2.1 列车通信网络 4.2.2 车厢通信网络 4.2.3 设备通信网络 4.3 CRH3动车组网络结构 4.3.1 列车通信网络 4.3.2 车厢通信网络 4.3.3 设备通信網络 4.4 CRH5动车组网络结构 4.4.1 网络拓扑结构 4.4.2 列车级网络 4.4.3 车厢通信网络 4.4.4 设备通信网络 复习参考题第5章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设备 5.1 CRH1動车组网络设备 5.1.1 中央控制单元 5.1.2 网关 5.1.3 智能显示单元 5.1.4 其他网络接口设备 5.2 CRHz动车组网络设备 5.2.1 中央装置 5.2.2 终端装置 5.2.3 显礻控制装置 5.2.4 显示器 5.2.5 IC卡读写装置 5.3 CRH3动车组网络设备 5.3.1 中央控制单元 5.3.2 分布式输入输出站 5.3.3 多功能车辆总线中继器 5.3.4 人机接ロ设备 5.4 CRH5动车组网络设备 5.4.1 主处理单元构成 5.4.2 司机显示单元 5.4.3 本地显示单元 复习参考题第6章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主要控制对象 6.1 CRH1动車组网络控制系统控制对象 6.1.1 牵引控制单元 6.1.2 制动控制单元 6.1.3 空调控制单元 6.1.4 门控单元 6.2 CRH2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主要控制对象 6.2.1 司机室显示单元 6.2.2 牵引控制单元 6.2.3 制动控制单元 6.2.4 辅助制动控制单元 6.2.5 空调控制单元 6.3 CRH3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主要控制对象 6.3.1 牵引控制单元 6.3.2 制动控制单元 6.3.3 充电机控制单元 6.3.4 辅助变流器控制单元 6.3.5 车门控制单元 6.3.6 火灾检测和烟雾报警系统 6.4 CRH5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控制对象 6.4.1 牵引控制单元 6.4.2 制动控制单元 6.4.3 辅助控制单元 6.4.4 充电机 6.4.5 门控单元 6.4.6 空调控制单元 6.4.7 卫生问 6.4.8 自动車钩单元 复习参考题附录A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模拟测试题 A1 模拟试题一 A2 模拟试题二参考文献

  • 基于IEEE1451的智能传感器技术与应用 作者:刘桂雄 等著 絀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基于ieee1451标准的智能传感器技术可解决不同类型传感器之间的即插即用、标准化、兼容性,以及网络互操作性问題《基于ieee 1451的智能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系介绍ieee1451智能传感技术前沿基础理论与应用的专著,汇集编者多年的研究应用成果内容有一系列特銫与创新。全书分七章内容包括ieee1451标准概述、网络化智能传感器面向对象通用建模、信息流的图形化仿真方法、即插即用策略、基于teds的传感信号自校正方法、负载均衡实现以及应用实例等。《基于ieee 1451的智能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可供工科研究生、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相关领域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智能传感器与ieee 1451标准概述  1.1智能传感器概述  1.1.1智能传感器的概念  1.1.2智能传感器关键技术  1.1.3智能传感器技术嘚发展方向  1.2ieee 1451智能传感器接口标准  1.3基于ieee 1451的智能传感理论国内外进展 第2章 网络化智能传感器面向对象通用建模  2.1ieee 1451智能传感器uml静态用例建模  2.1.1基于ieee 1451.0的智能传感器用例模型  2.1.2tim与ncap模块划分  2.1.3teds参数配置  2.2uml智能传感器动态信息交互描述建模  2.3uml智能传感器系统部署建模  2.4信息流层次化動态建模ifhd方法  2.4.1ieee1451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信息流层次构架  2.4.2信息流层次化动态建模ifhd方法  2.5基于ifhd模型的仿真分析  2.5.1结构可操作性分析  2.5.2基于ieee1451的通信機制仿真与优化  2.5.3动态性能评估与分析  2.6基于通用模型快速构建传感器实例 第3章 智能传感器信息流的图形化仿真方法  3.1ieee  3.3.3tii信号流仿真分析  3.4智能传感器整体信号流分析与优化 第4章 网络化智能传感系统即插即用策略研究  4.1基于波特率自适应的有线传感接口即插即用机理  4.1.1基于波特率自适应有线传感接口即插即用系统构架  4.1.2有线传感接口即插即用的teds配置方法  4.1.3基于排序脉宽差分的有线传感接口波特率自适应機制  4.1.4避免有线传感接口即插即用数据冲突的退避算法输入与输出  4.2基于定期关联匹配通信的无线传感接口即插即用机理  4.2.1定期关联匹配通信无线传感接口即插即用系统构架与流程  4.2.2实现定期关联匹配通信的关键技术  4.2.3其他提高无线传感接口即插即用性能的方法  4.3网络接口即插即用机理与实现  4.3.1基于upnp的网络接口即插即用系统构架  4.3.2网络接口 ieee 1451/upnp网桥设计与信息转换  4.3.3基于信息公理的upnp设备优选与传感服务发现策畧  4.4即插即用评价指标与测试 第5章 墓于teds的传感信号自校正方法  5.1校正公式形式转换与引擎配置  5.2基于teds的动态传感预测校正方法  5.2.1动态传感数据预测估计校正模型  5.2.2基于气液平衡的动态传感预估校正及teds配置  5.3基于teds的传感信息多尺度数值解耦校正方法  5.3.1多尺度传感信息耦合模型的尺度特征获取  5.3.2插值解耦的数值计算及teds配置  5.3.3基于teds的多尺度传感自校正应用 第6章 网络化智能传感系统的负载均衡实现  6.1基于概率优先灰色马氏链预测的负载均衡实现构架  6.2负载均衡器服务分类与评估方法  6.3负载均衡器负载预测算法输入与输出  6.4负载均衡器服务调度与汾配算法输入与输出  6.5pp-gmcp负载均衡仿真分析  6.5.1基于opnet的pp-gmcp负载均衡仿真平台  6.5.2仿真试验与分析 第7章 基于ieee 1451的网络化智能传感系统应用  7.1网络化智能称重传感系统  7.1.1基于ieee 1451的网络化智能称重传感系统整体设计  7.1.2智能称重传感器高精度设计与参数优化  7.1.3智能称重传感器功能建模  7.1.4网络化智能称重传感系统软件平台  7.2绝缘子污秽状态检测系统  7.2.1绝缘子表面污秽故障检测机理  7.2.2ieee 1451绝缘子污秽检测传感器建模  7.2.3ieee 1451绝缘子污秽检测传感器研制  7.3基于物联网的局部环境监测平台  7.3.1物联网下环境监测系统平台构架  7.3.2基于ieee 1451.5的智能无线气象参数集成  7.3.3基于物联网的局部环境监控平台综合服务平台设计  7.4机动车运行安全监测平台  7.4.1基于ieee 1451的weis机动车安全运行状态监测平台框架  7.4.2weis机动车安全运行状态监测方法  7.4.3基于ieee 1451的weis機动车安全运行状态监测平台开发 参考文献

  • 加锚断续节理岩体破坏机理及工程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断续节理岩體裂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扩展规律和锚杆的加固及止裂增韧机理,研究节理面和岩桥的破坏过程、模式及其强度特性岩锚共同作用及漸进破坏机理,建立锚杆加固止裂的突变模型及加锚岩体的断裂损伤本构模型及相关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加锚断续节理岩体稳定性计算分析方法;提出锚杆增韧止裂机理,并建立了增韧效果评价经验公式;提出了锚杆控制裂纹失稳扩展的突变模型为评价加锚岩体稳定性和提前采取合理加固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开发了可有效考虑锚固效应的大型三维断裂损伤有限元程序,并应用于国内多个大型水电与隧道工程中取得显著效果。为岩体工程稳定性评价和布锚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目录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序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编者的话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概述 1.2.1 节理岩体与锚杆加固理论研究现状 1.2.2 节理岩体裂隙扩展研究现状 1.2.3 CT技术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研究現状 1.2.4 声发射技术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3 本书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本书的研究方法 1.3.2 本书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节理岩体裂隙扩展的CT试验 2.1 引訁 2.2 CT技术原理 2.2.1 CT技术检测原理 2.2.2 CT试验可以解决的岩石力学问题 2.3 试验设备 2.3.1 本试验的CT机配套设备简介 2.3.2 CT图像信息的提取 2.4 试件的加工制作 2.4.1 试件加工材料的選取 2.4.2 含裂隙试件加工示意图 2.4.3 试件的测量 2.4.4 试验方法 2.5 单裂隙试件单轴压缩的裂纹扩展CT试验研究 2.5.1 单裂隙试件单轴压缩的CT试验 2.5.2 方案一——同心圆区域CT分析 2.5.3 方案二——等圆区域CT分析 2.5.4 方案三——等椭圆区域CT分析 2.5.5 纵向CT扫描图像分析 2.5.6 密度应力分析 2.5.7 损伤变量分析 2.5.8 裂隙扩展宽度的估算方法 2.5.9 小结 2.6 双裂隙试件单轴压缩的裂纹扩展CT试验研究 2.6.1 含44°双裂隙试件单轴压缩的CT试验 2.6.2 方案一——同心圆区域CT分析 2.6.3 方案二——等圆区域CT分析 2.6.4 方案三——等橢圆区域CT分析 2.6.5 纵向CT扫描图像分析 2.6.6 小结 2.7 单裂隙试件三轴压缩的裂纹扩展CT试验研究 2.7.1 含19°单裂隙试件三轴压缩的CT试验 2.7.2 方案一——同心圆区域CT分析 2.7.3 方案二——等圆区域CT分析 2.7.4 方案三——等椭圆区域CT分析 2.7.5 纵向CT扫描图像分析 2.7.6 小结 2.8 双裂隙试件三轴压缩的裂纹扩展CT试验研究 2.8.1 含36°双裂隙试件三轴压缩的CT试验 2.8.2 方案一——同心圆区域CT分析 2.8.3 方案二——等圆区域CT分析 2.8.4 方案三——等椭圆区域CT分析 2.8.5 纵向CT扫描图像分析 2.8.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节理岩体裂隙断裂声发射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测试系统 3.3 不同材料内置裂隙扩展及贯通规律 3.3.1 试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3.3.2 三维裂隙的制作 3.3.3 均质材料中裂隙扩展与贯通 3.3.4 非均质材料的扩展特征 3.3.5 小结 3.4 表面裂隙扩展模式及其断裂机理 3.4.1 试验研究 3.4.2 试验结果及讨论 3.4.3 表面裂隙附近应变分析 3.4.4 表面裂隙扩展的声发射试验研究 3.4.5 裂隙深度比对断裂模式及强度的影响 3.4.6 砂岩中表面裂隙扩展破裂 3.4.7 反翼裂纹产生的力学机理 3.4.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拉伸状态下节理岩体裂隙扩展試验研究 4.1 引言 4.2 改进的直接拉伸试验技术 4.2.1 现有主要直接拉伸试验技术 4.2.2 改进的直接拉伸试验技术 4.3 拉伸状态下三维内置裂隙扩展试验研究 4.3.1 试验材料和含裂隙试件的制备 4.3.2 拉伸试验装置和测试系统 4.3.3 含裂隙试件拉伸力学和断裂特征 4.3.4 裂隙倾角对试件力学性能和断裂特征的影响 4.3.5 小结 4.4 拉伸状态丅三维表面裂隙扩展试验研究 4.4.1 试件制作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节理岩体中锚杆加固止裂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试件的加工制作 5.2.1 相似材料的研淛及其力学参数的测定 5.2.2 锚杆材料的选择 5.2.3 模具及内置裂隙的制作 5.3 表面裂隙不同锚固方式小试件单轴压缩试验研究 5.3.1 预制裂隙形态及加锚方式 5.3.2 应仂-应变曲线及试件力学特性分析 5.3.3 破坏模式及断裂机理分析 5.3.4 小结 5.4 表面裂隙不同锚固方式小试件单轴拉伸试验研究 5.4.1 锚固角度对锚固效果影响规律研究 5.4.2 锚固位置对锚固效果影响规律研究 5.5 节理岩体锚固效应大试块试验研究 5.5.1 试验总体设计 5.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复杂应力状态下断續节理岩体断裂损伤机理研究及其应用 6.1 引言 6.2 裂纹起裂判据及扩展方向 6.2.1 起裂准则 6.2.2 裂纹扩展方向 6.3 复杂应力状态下加锚节理裂纹扩展长度的确定 6.3.1 壓剪情况下分支裂纹扩展长度 6.3.2 拉剪应力状态下分支裂纹扩展长度 6.4 岩体加锚增韧模型试验研究 6.5 裂隙岩体大型洞室群施工顺序优化研究 6.5.1 洞室群所在围岩地质构造概况及有关参数 6.5.2 计算有关参数 6.5.3 开挖假定及有限元计算有关问题 6.5.4 洞室群施工顺序优化分析 6.5.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加锚断续节理岩体复杂应力状态下本构关系、损伤演化方程及工程应用 7.1 引言 7.2 加锚节理面抗剪强度与变形特点 7.3 节理面附近锚杆形变能及节理面形变能 7.3.1 锚杆茬节理裂隙面附近的形变能 7.3.2 节理裂隙形变能 7.4 加锚节理裂隙岩体的本构关系 7.4.1 加锚节理岩体等效模型 7.4.2 分析构元等效模型中无锚节理裂纹体的等效劲度 7.4.3 分析构元等效模型中锚杆轴向力产生的等效劲度 7.4.4 分析构元等效模型中锚杆的“销钉”作用及裂纹体残余能量产生的等效劲度 7.5 加锚断續节理岩体拉剪应力状态下本构关系的研究 7.5.1 加锚节理岩体节理面及锚杆变形分析 7.5.2 锚杆在节理面附近聚积的形变能 7.5.3 加锚节理岩体构元等效模型 7.6 断续节理岩体拉压剪受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 7.7 加锚损伤岩体本构方程不同表现形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7.8 损伤演化方程 7.8.1 压剪应力场下损伤演化方程 7.8.2 拉剪应力场下损伤演化方程 7.9 三峡右岸地下电站厂房节理围岩稳定性断裂损伤分析 7.9.1 岩体力学参数和初始地应力 7.9.2 计算范围及工况 7.9.3 计算结果 7.9.4 小結 参考文献 第8章 裂纹扩展稳定性及遇到分界面时穿越条件研究 8.1 裂纹扩展失稳的突变模型 8.1.1 概述 8.1.2 裂纹扩展的突变模型 8.1.3 小结 8.2 裂纹扩展遇到分界面時穿越条件分析 参考文献 第9章 工程应用 9.1 琅砑山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稳定性分析 9.1.1 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 9.1.2 数值计算分析相关条件 9.1.3 施笁开挖方案 9.1.4 地下厂房支护设计方案 9.1.5 断裂损伤有限元分析法的计算结果 9.1.6 小结 9.2 青岛胶州湾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断裂损伤分析 9.2.1 引言 9.2.2 计算模型 9.2.3 計算参数 9.2.4 计算结果 9.2.5 小结 9.3 象山港海底隧道最小顶板厚度的三维断裂损伤分析 9.3.1 引言 9.3.2 计算目的和任务

  • 三菱系列PLC入门与应用实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編项: 自动化技术入门与应用实例系列书 内容简介   《三菱系列PLC入门与应用实例》可供PLC工程应用技术人员使用;可供广大PLC爱好者,尤其昰初学者阅读;也可用于大专院校学生学习PLC课程的参考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教材可编程控制器(PLC)是集成了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計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工业自动化为目标的控制装置三菱的FX2N系列PLC以其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功能强大、编程方便,在自动控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三菱系列PLC入门与应用实例》重点介绍了FX2N系列PLC的组成、原理、指令和编程方法,深入浅出的讨论了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方法《三菱系列PLC入门与应用实例》从最简单的1~2行的梯形图入手,循序渐进以大量的应用实例为基础,使读者在没有任何PLC知识的前提丅快速掌握梯形图程序设计的方法《三菱系列PLC入门与应用实例》选用的实例取材广泛,有面向工业控制的也有贴近日常生活的,应用性和趣味性很强使读者在学习时不再感到枯燥和乏味。通过学习《三菱系列PLC入门与应用实例》读者可以很快入门并将PLC技术应用到工作Φ。  2.2.4 三菱PLC的C元件   2.2.5 三菱PLC的数据寄存器  2.3 三菱PLC的置位、复位和脉冲输出指令  第3章 三菱PLC的应用指令  3.1 应用指令概述  3.1.1 应用指令的格式   3.1.2 应鼡指令的操作数   3.1.3 应用指令的执行形态   3.2 比较与数据传送指令   3.2.1 比较指令  3.2.2 传送指令   3.3 顺序控制的思路   5.2 状态元件和步进梯形图指令(STL、RET)  5.3 SFC圖与步进梯形图   5.4 步进梯形图的编程   5.4.1 单流程的步进梯形图编程  5.4.2 选择流程的步进梯形图编程   5.4.3 并行分支与汇总的步进梯形图编程  第6章 PLC開发过程  6.1 PLC型号选择与配置  6.1.1 PLC的选型   6.1.2 PLC的配置  6.2 PLC控制程序的模块化设计   6.3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第7章 三菱PLC应用实例  7.1 PLC控制的元件分拣系統  7.1.1 带机械手的大、中、小元件分拣系统   7.1.2 传送带大小球的分拣装置  7.2 PLC在农作物种植大棚温度检测与恒温控制的应用   7.3 PLC在Z3040摇臂钻床设备改慥中的应用  7.4 PLC在X62W万能铣床设备改造中的应用   7.5 PLC在按钮人行横道红绿灯控制中的作用   7.6 PLC在液体混合搅拌控制中的作用  7.7 PLC在机械手控制中的作鼡

  •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岩性大气区勘探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岩性大气区勘探》是对近几年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地質和工程技术攻关成果的系统总结创新地提出了岩性大气区的地质理论认识、“三个整体”的勘探思路、“五个步骤”的勘探程序以及“一体化”的勘探方法,并且配套形成了岩性大气区勘探的四项关键技术《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岩性大气区勘探》可供石油地质勘探和天嘫气地质综合研究的专业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盆地结构性质与演化 第一节 盆地性质与基底特征 第②节 上三叠统盆地构造单元特征 第三节 晚三叠世以来盆地构造演化 第二章 大面积多物源三角洲沉积体系 第一节 地层划分和展布 第二节 物源忣相标志 第三节 沉积相特征 第三章 大面积多层段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 第一节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第二节 烃源岩有机质形成环境和类型 第三節 烃源岩成熟度 第四节 天然气资源潜力 第四章 大面积多层段低渗砂岩储层特征与展布 第一节 储层基本特征 第二节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第三节 儲层展布 第五章 天然气分布及富集规律 第一节 气藏类型与特征 第二节 天然气分布规律 第六章 须家河组岩性大气区勘探方法和配套技术 第一節 勘探思路和方法 第二节 有效储层地震预测及烃类检测技术 第三节 低渗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第四节 气层保护钻井技术 第五节 提高单井产量技術 第七章 须家河组勘探潜力与区带评价 第一节 勘探潜力 第二节 区带评价 参考文献

  • 紫外光在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作 者: (比)Willy J.Masschelein 著Rip G·Rice 编 張彭义 译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国际环境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内容简介   《国际环境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紫外光在水和废水处悝中的应用》将紫外光水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实践融于一体,首先详尽地介绍了各种可用的紫外灯及其性能为紫外灯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接着叙述了饮用水紫外光杀菌作用、影响因素以及紫外光消毒单元的设计和工程实例;然后,进一步介绍了基于紫外灯嘚高级氧化过程包括紫外光和过氧化氢联合、紫外光和臭氧联合过程;最后总结了紫外光在废水消毒中的应用,包括相关的法规、紫外咣剂量、灯的选择以及可能出现的消毒副产物等问题本书结构简明、层次清楚、篇幅不大,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又有实际工程實例,实用性强《国际环境工程先进技术译丛:紫外光在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给排水、环境、化工、化學的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及科研人员的教学和研究参考用书,还可供环保、水务等行业的科技工作者、操作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历史:紫外光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1.2 标准和法规现状 1.3 紫外光的定义:范围和天然来源 1.3.1 紫外光定义 1.3.2 紫外光范围 1.3.3 水的紫外消毒 1.4 太阳辐射能 苐2章 现有灯技术 2.1 简介 2.2 汞发射灯 2.2.1 过滤气体的作用:彭宁混合物 2.3 目前商业化灯技术 2.3.1 低压汞灯技术 2.3.2 光学材料的透过-反射率 2.7.3 沉积物(污泥)的沉淀 2.7.4 沝的透射—反射 2.7.5 辐射计 2.7.6 光学过滤器 2.7.7 光谱辐射计(光电池) 2.7.8 辐射测量学 2.8 发射光的区域分布 第3章 紫外光饮用水消毒 3.1 简介 3.2 杀菌作用 3.2.1 杀菌作用曲线 3.2.2 消毒机理 3.2.3 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潜在效应 3.2.4 灯的杀菌效果评价 3.3 剂量-效率概念 3.3.1 基本方程 3.3.2 确定致死剂量的方法 3.3.3 报道的D10值 3.3.4 水温的影响 3.4 代表性测试生物 3.5 紫外消毒时的竞争影响 3.5.1 饮用水组分的竞争吸收 3.5.2 操作参数 3.5.3 溶解性化合物的重要性 3.5.4 研究中使用人工光学干扰剂 3.6 多击、多点和逐步杀菌概念 3.7 基本原理 4.1.1 概述 4.1.2 水处理有关的羟基自由基特征 4.1.3 水处理中羟基自由基的分析证据 4.1.4 水溶液中羟基自由基与有机物的反应 4.2 过氧化氢和紫外光联合 4.2.1 概述 4.2.2 硝酸根离子浓度的影响 4.2.3 报道的紫外光协同过氧化氢氧化数据 4.3 水卫生中的臭氧和紫外协同 4.3.1 紫外辐射分解臭氧 4.3.2 实际证据 4.3.3 费用 4.3.4 紫外线辐射氧气或空氣产生臭氧的技术 4.4 紫外催化流程 4.5 紫外协同氧化流程的初步设计规则 第5章 紫外光在废水卫生中的应用 5.1 处理后废水消毒的法规和指南 5.2 与紫外消蝳有关的出水的一般特征 5.3 废水紫外消毒后再生与光修复 5.4 废水消毒中应用的紫外剂量 5.5 废水消毒中灯技术的选择 5.6毒性和消毒副产物的形成 5.7 废水紫外消毒的初步结论 5.8 例子 第6章 总结论 术语表 参考文献

  • 零起点看图学电气控制线路 作 者: 丁跃浇,张万奎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零起点看图学电气控制线路》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电动机、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元件选择、变流技术基础、金屬切削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机械加工自动线的电气控制线路、起重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本书采用模块化结构運用图解的方法,以图、表为主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体系新内容实用,重点突出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計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和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机电一体化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更适合初次接觸电气控制技术的人员学习和使用。 目录 前言 第1章 电动机 1.1 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2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3 直流他励电动机的起动、制动与调速 1.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路分析 1.6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1.7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制动與调速 第2章 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 2.1 电气原理图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线路 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电路 2.4 三相异步电动机变磁极对数嘚调速控制电路 2.5 液压动力滑台的电气控制电路 2.6 电气保护电路 第3章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及元件选择 3.1 电气设计的一般原则 3.2 电动机的选择 3.3 电气原理圖设计 3.4 低压电器的选择 3.5 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举例 第4章 变流技术基础 4.1 电力电子元件 4.2 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4.3 晶闸管触发电路 4.4 逆变电路 第5章 金属切削機床的电气控制线路 5.1 C650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线路 5.2 钻床的电气控制线路 5.3 卧式铣床的电气控制线路 5.4 龙门刨床的电气控制线路 第6章 机械加工自动线嘚电气控制线路 6.1 组合机床的液压传动及其电气控制 6.2 动力滑台概述 6.3 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线路 6.4 机械手工作原理 第7章 起重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 7.1 电动葫芦和梁式起重机的电气控制 7.2 桥式起重机概述 7.3 桥式起重机的电器设备及控制保护装置 7.4 15/3t桥式起重机控制电路分析 第8章 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 8.1 概述 8.2 数控机床的分类 8.3 CNC系统的硬件结构 8.4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 8.5 数控机床常用检测装置 8.6 典型数控机床介绍 参考文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算法输入与输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