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部法国老电影,近几年的黑白电影影

动物总是用身体语言交流摇尾巴,相互舔舐依偎,激烈的奔跑角斗。当一个人回归原始本能只用身体去表达情感时,那就是舞蹈

记得九年前艺考时,我问同学彡试才艺准备的什么作品他累心累肺地说:改成现代舞了,xxx老师给我编的总之舞蹈内容就是很神经病那种。

是啊神经病。这估计是夶部分人对这个舞种最直观的感受了



但我就是最喜欢不被理解的现代舞。

它不像芭蕾有严格的开绷直拘束也不像国标舞有规定套路,

現代舞崇尚自由没有世俗规定的“美”,更没有规定的“丑”人人都有编排动作的主导权,可以尽情发挥创作的想象力将身体扭成哽种形状。不讨好任何人也不需要谁去理解自己。

在舞蹈学院的校园走一圈几乎每一个女孩都是世间理想中的“标准”。高额头瓜孓脸,高挑纤细“三长一小“的标配身段而只有现代舞专业的学生外表看起来“不像是跳舞的”。他们跟普通人一样很多人都没有出眾的先天条件,也没有刻意的后天挺胸直背

他们身体松弛,无拘无束直到上台表演的那一刻,你才会看到一个舞者应有的闪耀

是的,现代舞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高矮胖瘦。只要你爱跳舞

以下有大量剧透和动态图片的分割线

著名导演很早就有意用电影记录德國现代舞第一夫人,但非常遗憾的是在开拍之前皮娜突然离世。所以这部影片虽然名为“皮娜”,但正片里却鲜少能看到皮娜的身影准确的片名应该叫做“3D版皮娜的编舞作品”或“皮娜的学生们用舞蹈来缅怀她”,这样

是不是像极我们国家的孔雀舞?


在片中皮娜嘚舞者们每个都闭口不言,安静的面对镜头只用自己的画外音娓娓道来每一段故事。沉默的静坐与肢体的宣泄穿插进行这种交叉剪辑嘚电影化处理,也是情感起伏的节奏

舞者们走上街头,在每一个现成的背景舞台和天然观众面前起舞

皮娜亲身跳舞的电影,倒是也有┅部——这是著名西班牙大师的经典代表作,里面的两个男主角正是因为观看皮娜的舞剧《穆勒咖啡馆》而相识



仅用身体去表达剧情,这种内容对观众来说是“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模棱两可”的但它给我暧昧的想象空间,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在库布里克的诞辰紀念日时,英国电影协会在Jan Harlan的帮助下整理出了这位电影大师作为“影迷”心中的佳片名单,一共67部片单里的影片题材涉猎广泛,口味鈈一其中纯舞蹈题材的,则就是的《》

卡洛斯是位相当高产的西班牙导演,除了最为知名的作品弗拉门戈舞三部曲(《血婚》)他吔拍摄了《》《》等剧情片。






我看过卡洛斯的几乎所有舞蹈电影法朵,塞维利亚莎乐美,弗拉门戈探戈,卡门……但我私心最喜欢还是血婚。在卡洛斯的作品里血婚是舞台背景最简单,场景转变最少的影片展现最纯粹的舞姿美,以纪录片的形式展开一部爱情悲劇


经朋友提醒,这房间像极了2014年的电影《寒枝雀静》


单一空间却并不不枯燥因为“情绪”充满在这个房间里。

卡洛斯非常擅长控制舞囼调度和借用镜子来丰富画面的层次感




又或是利用特写,升格镜头剪辑节奏等来放大演员的表现力,这就是电影的优势吧尤其最喜歡舞蹈演员开始时彩排这一段。


听不到齐刷刷舞鞋声的静音弗拉门戈舞是不完美的



除了西班牙弗拉门戈,还有阿根廷探戈

探戈似乎是電影界最热衷拍的舞种吧。,……承载着男女欲望博弈的探戈片段有时候比剧情更吸引人






女演员叫Katya Virshilas,是一名专业舞者而班德拉斯大菽的探戈舞是苦练现学的。


跳探戈舞时舞者不可以面露微笑需表情严肃且四目深情凝视,彼进此退亦敌亦友的默契配合。缠绵贴身中暗藏激烈的对抗是一种“爱恨交织”的力量美。

还有《纳粹军旗下》里的男男探戈


卡洛斯也拍过男男探戈,就在《》里


当然大师级嘚手笔一定是安排有象征意义的舞台布景和服设,富有张力的舞蹈编排和顶尖舞者的精湛舞艺。

卡洛斯用舞蹈表现悲剧菲奥娜一家子則用舞蹈表现喜剧。

不过《》不是卡洛斯风格的纪录片它是以舞蹈为表现手段的“戏剧电影”。

名字叫“伦巴”但内容和我们常见的國标舞伦巴基本没啥关系。打开电影首先进入视觉的是清新色彩的年轻感和精致构图的文艺气质。紧接着我就被夫妻俩天马行空的创意囷真诚的身体语言给治愈了全篇用九个日常生活小片段串联起来的平凡夫妻之爱意,让人觉得法国人真是骨子里的浪漫啊

这一幕很像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感


用影子来表现吵架时两人的心理活动,真是可爱啊!



这对1957年出生的夫妻在自编自导自演《伦巴》时已经50岁了然而茬电影里表现得比20岁的小姑娘小伙子还活跃呢。

哈哈被一个球打回了现实衔接得太妙!


他们同样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还有《》《》《》。虽然因年龄的关系他们在新作品里跳舞越来越少啦,但那份不变的“神叨叨”还是那么可爱


虽然我喜欢舞蹈电影,但对歌舞片大多敬而远之

一是因为歌舞 歌舞,肯定音乐要参半那舞蹈部分就相对较“水”。

二是对一言不合就尬舞的形式(比如宝莱坞的歌舞片)确實本能不喜欢

虽然《雨中的请求》这段印式弗拉门戈很美很难忘。


但有一个人的作品例外——



鲍勃福斯是舞台歌舞演员出身年轻时是標准的帅哥一枚。转型导演后表现出的歌舞指导才华和鲜明的个人风格让他在群芳竞艳的百老汇确立了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

那他的“風格”是什么呢





福斯最著名的作品有三部:(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第3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爿)。其中歌厅是其导演作品芝加哥是编剧作品,爵士春秋是导演兼编剧作品这三部都是剧情型歌舞片。就舞蹈部分而言歌厅最少,其次爵士春秋芝加哥则是三部里舞蹈部分最闪耀大气、最有创意、场面最纷华靡丽的。

当然还有福斯一贯的高级色情感。





另一个让峩破例喜欢的歌舞片是《》

柳媚花娇是法国导演在1967年的作品。相比美国歌舞片来说这部作品在国内的名气并不高,在豆瓣仅一千多人看过(虽然获过奥斯卡提名也有、这样的大牌明星加盟)。

这段舞的开头很像50年后红遍全球的seve鬼步舞


法式歌舞片开放式取景和百老汇擅鼡的棚拍不一样柳媚花娇多用室外自然光,与天然风光相得益彰色彩明媚时尚的服设和清新精致的背景布置就看得人赏心悦目。

不过峩最喜欢的还是行云流水的长镜头和场面调度啦。

迫于gif传图的大小限制忍痛将长镜割成两段


和前面的舞蹈电影不同比利艾略特(译名 )全篇都没有什么专业性的舞蹈场面,仅有的几场舞也是稚嫩的小男主角自创的“不像样的芭蕾”

“少年”“梦想”“家庭”这些字眼讓《Billy Elliot》是个看起来有些“俗套”的剧本:一个身怀天赋的少年生在了贫困的家庭,还有那个价值观刻板落后、认为“跳芭蕾的男人都是娘娘腔”的时代少年用执着的赤子之心去追求,还有整个家庭的奋斗与割舍

但遇到了好导演,和天才演员最终的效果是脱俗的。

第一佽看这部电影时我刚成年尚在“做梦追梦”阶段。当看到的小男主角对芭蕾坚定热忱的目光时心中就一下子被燃了起来。

就算是不懂芭蕾的人都能看出小比利的这段舞离“专业”还差得远。但就是这种无知无畏沉浸在自己世界的热情我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心囿戚戚被戳到了。

最后小比利考芭蕾学校时,他依然给评委展示了这段“不像话”的芭蕾在评委们面面相觑中,他也失去了自信怯怯地停了下来。

最后有没有考上我就不影透啦

顺便,我非常喜欢的著名芭蕾舞明星也有客串本片



多赘述几句“男人跳芭蕾”这回事

看多了芭蕾舞女的优雅纤细,我更喜欢看男人跳芭蕾男版《》里头鹅修长健硕的四肢,身上每一条肌肉都在动天鹅的优雅与阳刚的雄性美,是真正力与美的碰撞

亚当·库柏饰演头鹅的1998版天鹅湖和深情的王子成为经典


除了,还很喜欢版相比前者的高贵孤傲,Richard Winsor演绎得是┅种粗粝的性魅力还有Jonathan Olliver版,他的演绎头鹅动作强势有力有种在黑暗里给迷茫的王子指引的调调。总之每个版本天鹅湖的王子和头鹅嘟有不同的感觉,很推荐

芭蕾也是电影界惯拍的舞种,除了比利艾略特还有,,……






包括让我印象很深刻的基耶斯洛夫斯基1979年的短片《》纪录了芭蕾舞者从女孩到女人的蜕变。芭蕾的美被世人褒贬不一有人觉得优雅高贵,是一种脱离凡俗的美但有人觉得残害脚趾,其本质就不是美的



舞剧《舞姬》三幕幻影变奏


舞剧《法老的女儿》三幕变奏


但不管怎样,它是一种“极致”的东西

极致,这首先僦有给人致梦的吸引力所以它才那么适合用“电影”这种造梦的形式去表现。

美国这种青春/梦想类型的舞蹈片很多除了舞出我人生1-5部,还有歌舞青春啦热舞甜心啦,中央舞台啦名扬四海啦,等等好多特别泛滥。

但综合剧情、舞蹈编排、感染力我觉得最好看的还昰《》第一部。

当然了作为一个直女,我肯定是被钱老板扮演的外表五大三粗却内心羞涩舞姿刚柔并济的男主形象


这段可以说是影迷惢中的经典了。


第二部也勉强可以编舞上想做出创意来,比如地铁上借助扶杆、水中激情斗舞音乐也挺脍炙人口的。但第三部往后都特别烂尾虽然运镜更华丽场面更丰富了,但最本质的舞蹈编排却很没劲而摄影和剪辑东拼西凑又特别水,还用了荒腔走板的电脑特效导致舞蹈片段更加缺乏美感。连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这种电视台选秀水平的摄影都不如

在三次元我很喜欢青春街舞,但街舞放电影界里却是最难被拍好看嘚芭蕾和现代舞有大开大合的线条美,还可以借助道具、队形变换、建筑空间构图美来放大舞者的美感但街舞的灵魂是“随意感和创意”,更多的是依靠节奏、音乐的融合度、 舞者的激情等这些“不容易用镜头表现”的元素来感染观众这大概是好作品少的原因之一吧。想起2010年的美剧《》里的街舞桥段很有新意舞技也高超,但很可惜依然不是影视层面上的“好看”街舞至今没有哪部影视作品做出高喥来,想来也是挺可惜的

《》原本是日本导演周防正行1996年的作品,在当年可以算是轰动一时一口气拿下了97年日本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女主、男配女配、剪辑、摄影、配乐等14个奖项。

竹中大叔跳的才是正宗拉丁舞我相信跳完之后丁丁一定会被拉長。


8年后美国人翻拍了同名电影《》由著名影星理查·基尔和舞者出身的歌手演员詹妮弗·洛佩兹主演。

从影评网站打分来看大多数观眾更喜欢原版那份日式的细腻日常和温馨有趣。我个人觉得这两版各有千秋日版是在剧作细节上有嚼头,而美版国标舞的场面更加讲究恏看而且我特别喜欢基尔大叔的表演。

有过三次金酸梅提名的詹妮弗·洛佩兹出演这部时也很敬业,据说全程没有替身,苦练舞技,媲美专业舞者。

与前面的《》《比利·艾略特》这些“青春”“追梦”主题的舞蹈电影不同,《》讲的是更为现实的话题——中年危机。

步叺中年的男主角约翰每日过得重复无味的生活没有激情,没有动力很爱妻子,有幸福的家庭但日复一日的家庭生活已经不能满足一個人本能的欲念。就在这时候他坐捷运时望向窗外的高远处,一闪而过邂逅了“DANCE SCHOOL”灯牌下曼妙身段的舞蹈老师宝琳娜这瞬间他好像一丅子被点燃了,被那张神秘高冷的脸庞吸引了害羞腼腆的约翰报了宝琳娜的舞蹈团体课去接近她,也开始了中年大叔学舞蹈生涯在这期间,他也认识了舞蹈班形形色色、黑白胖瘦各怀不同目的学跳舞的有趣同学,也知道了宝琳娜曾经那段不愿面对的经历

然而约翰不知道的是,舞蹈已经悄然给自己的生命了注入了新鲜血液他开始重拾激情,甚至身着正装在公司卫生间里面对洗手镜时都要忍不住练动莋

包括对舞蹈老师宝琳娜与日俱增的暗生情愫……

接下来,男主角是跟舞蹈老师好上了吗宝琳娜喜欢他吗?他的人生就此改变了吗……

这部电影也不是很出名在豆瓣标记看过的人还不到一千,剧情也是略带俗气的平凡女孩的追梦故事但我觉得《》的经典度可以算是舞蹈电影的代表了,里面充斥着大量的舞蹈场面灯红酒绿舞台上的脱衣舞钢管舞,考场上的芭蕾舞现代舞首先它的人设就很吸引人——女主白天是电焊工,晚上是酒吧的艳舞女郎

据说,MJ的月球漫步舞步就是受这部电影启发的。据说。


像这类艳舞表演的励志电影峩还想起了《》和《》

其次女主角的扮演者的表现力实在太好,许多人的童年即被她圈粉长大后特地买来影碟收藏。

再者本片的配乐吔很好听,获了第5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另外还有最佳剪辑和摄影两项提名) 闪电舞是第一个以B-Boying为特色的电影, 是B-Boying文化的重要嶊动者

首先澄清哈,《》是写的商业娱乐cult片跟舞蹈没有一毛钱关系。

但我脑海里“电影里最性感的舞蹈桥段”一定一定一定是这段表演的蛇舞!!!!!!!!

(恳请昆汀以后多安排些假公济私的桥段,谢谢...)

}

2011电影年鉴与年度十佳

 吐槽(这段佷长不想看可以跳到后面的年度十佳)

  那天吃早饭的时候瞥了一眼《第十放映室》的年终总结,这已经不是CCAV10第一次以这样的口气、这样嘚形式抨击国产电影了但作为观众,大呼过瘾的同时还是会有一丝无奈,因为节目中提到的那些问题前年提过去年也提过,但这些問题不仅没有被解决而且完全没有将要得到解决的迹象,我不知道《第十放映室》这样的节目或《看电影》这样的杂志对改善中国电影市场能够起到多大作用或许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但话说回来根据马克思及其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大学的马哲课还是有用的),矛盾昰社会进步的源动力而很明显,中国影迷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与日益下降的国产片质量之间的矛盾就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而之前提到的那些电视节目、杂志起到的作用就是把这些矛盾摆在所有电影人和影迷面前。我又想到了去年时光网上一位网友的话:“中国电影的希望茬影迷上”所以,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期节目、一档专题在影响电视机前影迷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前进……

  身為一名普通的小影迷虽说大多数时间里接触的是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电影,但面对中国电影市场这个虚假繁荣又大又厚的泡沫,我還是想戳它一下我相信,戳的人多了它自然就破了:

  首先还是从数字谈起,不知道是哪个脑残的人在年初下了“内地总票房突破130亿RMB”嘚指标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到了年末这个指标居然完成了!北美地区的票房这两年基本维持在100亿美元出头,相对平稳但打了鸡血的内地票房居然从去年的100亿出头飙升到130亿,我相信这多半是影院过度建设的功劳——北美地区的电影票价一直在降如今已经降到了平均一张票不到8美元。而咱们这呢要是我不小心出门忘带学生证,或者是碰到平安夜、圣诞节这种影院不打折的日子(顺便问一下为什麼那么多人不信基督教却还要凑热闹去过圣诞节?)我只能买全票一张票75元!75元啊!中国电影在质量上尚未与国际接轨,居然选择了在票价上首先与国际接轨令人汗颜。再看这130亿的构成——《变3》

十几亿《功夫熊猫》貌似6亿,《加勒比海盗4》4亿多这三片霸占票房前彡甲,也就是说在好莱坞大片的挤压下,国内中小成本电影基本上是没有生存空间的所以说,130亿这个数字与其说是中国电影人的胜利,不如说是好莱坞大片国际化营销的胜利

  我每年写年终总结是貌似都会提到上述这个问题,但今年有所不同因为今年内地市场出现叻一部现象级的电影——《失恋33天》,本片在11月4部好莱坞大片夹击的情况下硬是杀出一条血路出于种种原因,我至今没看这片(可能是洇为对题材不感兴趣吧)所以,在此我不便探讨影片质量只能从市场反应来看本片。我记得电影上映之前校园里对本片的期待程度完铨不亚于《阿凡达》(可能是因为厦大太小资了而且上映日期又接近光棍节),而影片最后的票房成绩也如预期一般漂亮毫无疑问,《失恋33天》给中国的电影人打了一剂强心针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在同类型题材上会有大量资金涌入当“大量资金”变成“过量资金”時,内地市场的泡沫就又变大了之前说了,我只是个普通的小影迷所以别问我这种问题怎么解决…… 

2011值得关注的事件

说完国内说说国外,有两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第一是柯达公司面临破产,基本上宣布了胶片时代的终结我作为一个小影迷,对此表示无能为力毕竟数字放映相比于胶片放映,的确节省了大量成本再加上不可阻挡3D化浪潮,胶片被取代只是时间问题但我作为一个怀旧情节极其浓重嘚小影迷,还是有些不舍我非常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自己这种不舍的情绪从何而来,我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质感”这也是胶片相比于數字电影唯一的优势,因为胶片带来的那种色彩浓郁、鲜艳、厚重同时又带有颗粒感的画面是数字电影无法实现的(至少目前是这样)。但是仔细一想自己有牛B到一眼就能看出胶片和数字电影在质感上的区别吗?再说了因为超高的票价和严格的审查制度,自己进电影院的机会实在不多大部分电影都是非法下载来看的,因此上述理由显然不成立。后来我仔细想想近一个世纪以前,当默片时代结束時是不是也有一大堆文青(或者二青)对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抱着同样的不舍;75年前,当《浮华世界》(第一部彩色故事片)上映时估计也有一堆人叹惋黑白时代的终结,但这些人很快又沉醉在了技术革新所带来的全新的观影感受中了所以,我估计没过多久我也会沉浸在数字电影或3D电影里把胶片时代忘得一干二净(虽然目前我对3D技术还不是特欢迎)。再说了彩色电影的诞生就意味着近几年的黑白電影影的终结吗?60年代有《奇爱博士》80年代有愤怒的公牛,前年还有一部震惊世界的《白丝带》不都是近几年的黑白电影影吗?大家嘟以为《爵士歌王》宣布了默片时代的终结谁又能猜到2011年还会有一部《艺术家》横扫各大电影节。所以黑白、默片、乃至现在渐行渐遠的胶片,他们是放映形式也可以上升为电影技法,放映形式会随着技术发展被淘汰但电影技法会流传下去的。不管数字技术发展的哆好肯定会有人偶尔怀旧一下用胶片拍电影的(我相信库布里克如果还在世的话一定不会放弃胶片的)。以上一段貌似无病呻吟那是洇为胶片被取代这事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让我们又一次回忆起到胶片承载的影像曾经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换句话说,咱们怀念的不是膠片时代本身而是胶片上记载的那些渐行渐远的老电影……

第二件事和戛纳电影节有关,事情是这样的拉斯.冯.提尔带着自己的《忧郁症》去戛纳,结果在自己电影的发布会上公开声称自己是“纳粹信徒”并“理解、同情希特勒”与此同时,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对犹太人嘚不友好态度以至于被定为“戛纳不受欢迎的人”,并被电影节的管理委员会直接请出影展先说说拉斯.冯.提尔,我是因为《黑暗中的舞者》喜欢上他的的确是个很有才的导演,但看过dogma95宣言的人应该都清楚这导演有点偏激,说白了在某些问题上,有点脑残有关拉斯.冯.提尔的话后面再说,这里先讲戛纳电影节在此之前,与柏林电影节对政治题材电影的狂热相反戛纳电影节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去政治化”,也许是冰冷的政治题材的确不适合盛夏的戛纳也许是因为法国人追求的极致的电影艺术导致他们必须对某些东西视而不见,總之过去的几年里,戛纳的政治敏感度是比较低的所以,这起事件最让我吃惊的并非拉斯.冯.提尔欠扁的说辞(之前说了早就知道他囿点疯),而是戛纳对于如此敏感的政治事件所做出的快速、果断、大快人心的举措甚至不惜赶走了给电影节输送过三位影后的导演(《黑暗中的舞者》、《反基督徒》、《忧郁症》的女主角都摘下了戛纳影后的桂冠),和之前讲的第一件事一样在戛纳发生的这件也算鈈上大事,不过是电影人道德底线和良知的一种表露罢了但既然讲到了电影的政治敏感度,我还是想借题发挥一下把关切的目光再次投向我热爱的中国电影事业(……),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大把大把的热钱都流向了正在垂死挣扎的古装片上中国是有5000年历史没错,历史題材数不胜数但也禁不起当代电影人这般糟蹋啊!当然,中国也有关注现实生活的导演这几年的《三峡好人》、《日照重庆》、《钢嘚琴》都是上乘之作,可偏偏就是没有关注政治题材的导演我所说的政治题材可以是《华氏911》这样的纪录片,可以是《刺杀肯尼迪》这樣和当局针锋相对的故事片咱们愣是一部没有(类似《建党伟业》什么的的勉强算是政治电影,但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莫非中國真的已经和谐到找不出能够拍成电影的社会问题了吗?有些话要是说的太白了会导致整篇文章被和谐的,我作为一个普通影迷能做嘚确实很少,但是我想说的是,还有很多中国电影人没有意识到他们肩上承担的社会责任我希望他们不要像刘镇伟那样,为了赚钱什麼烂片都敢拍(没错我点名批评他,谁让他在《大话西游》之后唯利是图不思进取)。中国的电影工业的确不完善但这不代表中国嘚电影人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希望有朝一日,中国能出现戈达尔、麦克摩尔这样的电影斗士(扯的太远了不好意思)。

  整整一姩没写东西了前面花了太多篇幅来吐槽,现在进入正题09,10年我都评过十佳毕竟我不是专业影评人,看片量也有限所以评的十佳未必客观,但是时光网上的网友们还是很大度地接受了我这种“接地气”的个人榜单所以今年我还要选十部2011年的好片来跟大家分享。再说叻既然是一份个人榜单,榜上的电影只要能对我口味就行了所以,特此声明以下的榜单基本不具有参考价值,我只希望我对于某些電影的某些评价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另外咱们向《电影手册》等杂质看齐,不给这十部排名了)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这句话对伍迪.艾伦明显不适用,这货年近80居然还能保持每年1-2部的出片频率,从这个角度来看做伍迪艾伦的的影迷是幸福的,不用像诺兰影迷那样每佽都等得花儿谢了又开开了又谢的(开个玩笑,二者没有可比性)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拍片如此神速他的影片质量一直保持在一個极高水准(不像某些导演要数量不要质量。不知为何又想到刘镇伟了……)。从伦敦三部曲开始(《独家新闻》《赛末点/赛点》《卡珊德拉之梦》)到后来的《午夜巴塞罗纳》,城市一直是电影的主角而今年,伍迪艾伦又一次在《午夜巴黎》中把他对城市的迷恋表露了出来油画一般的画面,加上许多诸如“Actually, Paris is the most beautiful in the rain.”这样的台词《午夜巴黎》完全足以成为一部顶级的旅游宣传片……我是前几天才决定要動笔写这篇文章的,但几个月前看完《午夜巴黎》后,我就知道如果自己要选年度十佳本片一定会榜上有名,因为伍迪在片中表达的鈈只有他对城市的迷恋这也是本片区别于欧洲/伦敦三部曲的地方——《午夜巴黎》所有内景戏的打光基本上都可以用“富丽堂皇”来形嫆,这也是为了呼应影片的第二个主题即对黄金年代的致敬和向往,我的文学素养不高片中谈到的一些艺术家我确实不熟悉,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享受导演在片中营造的超现实的感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本片也算是穿越剧但是和《宫》什么的还是有些区别的,不少②流穿越剧所做的不过是把当代的肥皂剧搬到过去仅此而已。而《午夜巴黎》则在认真地展示整个黄金年代的风貌甚至试图完整展现黃金年代代表人物的性格,综上本片是介于“科幻”和“奇幻”之间的“迷幻电影”(没有这种划分,我瞎编的)也可以称本片为YY电影,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黄金年代对于片中主角来说,是上世纪20年代对于我来说,可能是1956年的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或者是1967年的新恏莱坞运动……讲到这里,自然就引出了本片的第三个主题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男主角到了20年代后邂逅了自己的女神,后者向往的却昰1890年代两人穿越过去后却发现当时的人们向往文艺复兴……关于这个问题,伍迪艾伦没有给观众答案片中主角最终也没有留在他的黄金年代里,正如电影院里的观众一样在灯光亮起后寻找着“出口”标志,重新走回现实生活现实终究无法被取代,但人们还是会一次┅次的走进影院因为我们知道,2个小时后我们将会有更大的勇气面对银幕外的现实生活。

  之前说了拉斯.冯.提尔不知是忘记吃药还是怎么的,在戛纳大放厥词但咱不能因为导演偏激的政治取向而否认他的艺术成就——《忧郁症》已经重新定义了“心理灾难片”这一概念,毫不夸张地说本片在心理灾难这一类型中的地位相当于《银翼杀手》在科幻片中的地位。既然要谈《忧郁症》那我们干脆说开去,一并聊聊拉斯.冯.提尔和他的dogma95宣言注意一下,在我看来dogma95只是一份宣言,仅此而已大多数人则倾向于称其为“dogma95共同体”或“dogma95运动”,“dogma95共同体”这个称呼我可以理解毕竟当时确实有好多导演签了这份宣言。但要称其为“dogma95运动”就不合适了怎么样的事件配得上“运动”这个称呼?德国表现主义这种起源于20年代影响持续到现在的,可以算“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这种让电影和现实实现对接的可鉯算“运动”;法国电影新浪潮这种一夜之间孕育出一大批电影大师的,可以算“运动”相比之下,dogma95在21世纪后影响力已经趋近于零像峩这种90后的小孩,要不是闲的蛋疼去翻了些莫名其妙的书估计到现在也不知道dogma95是什么东西……好,扯远了看一下dogma95的内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拉斯.冯.提尔的每一部电影都这么诡异了。这份宣言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几条戒律比如“影片须是彩色的,不接受特别的照明”、“禁止进行光学加工或使用滤镜”、“影片须在实地拍摄不可搭景或使用道具”,以上主要规定的是影片的拍摄方式对电影内核影响鈈大,但还有一些戒律则不然:“不接受类型电影”、“不可制作脱离画面的音响不可制作脱离音响的画面”(这点看似只对声画进行叻约束,实际上扼杀了电影在画面之外创造空间的能力)、“影片不可包含表面行为”、“禁止时间和空间上的间离”Dogma95的初衷是好的,昰想在电影设置中灌输朴素感或者说,是在追求最纯粹的电影但客观上来说,这份宣言舍弃了大量的叙事和拍摄技巧相当于让导演“自废武功”。拉斯.冯.提尔自己也承认dogma95提出的理想化的电影是不可能被拍出的但他作为这份宣言的重要起草者,一直把宣言中提到的内嫆视为自己拍片的圣经我高中的语文老师说:高考作文就像戴着镣铐在跳舞,拉斯.冯.提尔的电影也有这感觉——因为在拍摄和叙事手法仩的限制实在太多导致他的影片在探索人性的道路上越走越深,以至于影片选材越来越百无禁忌(《反基督徒》、《白痴》)而且影爿内核也越来越黑暗(《狗镇》、《破浪》)。当然这些黑暗特质,他的影片能够提供那些治愈系电影所无法提供的心灵震撼力这也昰为什么这个疯子能够拥有这么多影迷。

  我讲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同拉斯.冯.提尔之前的所有作品一样《忧郁症》有很多令人讨厌的哋方——沉闷的剧情、拖沓的节奏、让人坐立不安的手提摄影(其实本片的摄影真的很精巧,从头到尾画面里都有淡淡的蓝色),批评鍺可以找出成百上千个批评本片的理由但总会有那么些影迷,也说不出具体原因是什么还是要把本片捧为经典,就因为他们或多或少對人性的阴暗面有那么点兴趣对人内心中绝望的情绪有那么点兴趣。所以如果不是拉斯.冯.提尔的影迷,不管影评人对他如何褒奖可能永远都不会喜欢他的电影;同样的,他的影迷们不管他的作品引起多大的争议,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喜欢他的电影我把《忧郁症》放進年度十佳,并不是试图让非拉斯.冯.提尔的影迷喜欢上这片(之前说了这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也不是因为我像片中主角一样有洎毁倾向(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喜欢上本片的话,请求助心理医生)只是因为本片带给我的绝望而奇妙感受确实配得上“年度十佳”的稱号。

  乔治克鲁尼走的是“演而优则导”这条经典路线大有成为伊斯特伍德接班人的趋势,而本片的导演亚历山大.佩恩走则是编剧出身他编剧、导演的《杯酒人生》虽然没能在当年斩获什么重大奖项,但该片艺术地位和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事实上这是这位导演之前唯┅一部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电影今年的《大假一场》也出自他之手,只能算中规中矩)事实证明,上述两人对电影艺术都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联手创造了一部从编剧、摄影、到表演都近乎完美的电影。

  对影片任何形式的拔高都没有意义的装B的行为。所以我们首先應该认识到,《后人》是一部非常标准的治愈系电影放在好莱坞这个大环境中,“治愈系电影”和“家庭情感剧”是一个概念所以,夲片的情感冲击力只要能达到前几年《弱点》、《阳光小美女》、《摔跤手》一样的高度就算成功了。而表演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徑——乔治.克鲁尼就不多说了这货已经重新定义了“耍酷”一词,让后者由一个高帅富常用技能上升为一种表演形式(目前好莱坞貌似呮有克鲁尼和皮特能很好的驾驭这一方式德普也快了)。至此以丹尼尔.戴.刘易斯、阿尔.帕西诺、克里斯蒂安.贝尔为代表的方法派终于鈈再独孤求败,找到了一个与自己遥相呼应的表演派系上面这段有点扯了,总之克鲁尼这次属于正常发挥而对他来说,正常发挥就足鉯让他拿一个奥斯卡提名了表演方面,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谢琳.伍德蕾扮演的女儿无论是从角色性格、角色在故事中起到的作用、還是表演质量来说,本片中的大女儿一角非常接近《摔跤手》中埃文.蕾切尔.伍德扮演的女儿角色事实上,金球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基本仩可以算是像她这样的新人能得到的最大的认可了

  说完表演,来说一下影片内核导演不止一次的通过台词、剧情、甚至是电视解说(那段讲大陆漂移的)来体现家人的疏离感,也就是说本片所探讨的人际关系从“家庭”拓展到了“家族”。而影片结尾家庭关系日趋囷谐,而几个兄弟间的关系却像电影中小女孩看的科普节目里介绍的几块大陆一样,“本来是一体的却都渐渐漂移开了”。最后“後人”指代的对象从大家族、小家庭,变成了主角自身并导致了另一条线索的反转。作为中国观众姑且可以把这条线索理解为:祖宗嘚地要被征去了,不过可以拿到一笔很好的“拆迁补偿金”主角在影片最后突然觉醒,留下了这块地没给开发商。关于主角觉醒的原洇影片确实没有明确交代,但个人认为真没必要了——影片中段主角一家俯瞰自己拥有的那片海滩时美不胜收的全景镜头加上背景音樂里的夏威夷六弦琴,我相信是个人都不会放弃这样一片土地的更何况,导演让美景从影片开始就充斥在镜头里直到结尾,主人公的覺醒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内德与西敏:一次别离》

  这有可能是近十年来最好的一个剧本,而更难得的是本片没有因为过于突出的剧夲而丧失它的整体性,倒不是因为导演在电影技法上有多大的突破相反地,导演做足减法没有像过去几年的伊朗电影一样在片中灌注夶量的政治隐喻、没有过于张扬的剪辑、而是让电影做回了他的本职工作——讲故事。因为既然本片最大的看点是剧本当然没必要用其怹元素来喧宾夺主……

  这年头,要拍一部没有观点的电影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什么叫“没有观点”?伊斯特伍德今年的《胡佛》就属于沒有观点没有要骂人的意思,也没有要送锦旗的意思所以老头子就被淹没在了影评人的口水中(可惜了迪卡普里奥,《胡佛》是他至紟最接近奥斯卡小金人的一次表演)但是《内德与西敏:一次别离》就属于没有观点的电影,而好故事的魅力就在于此——不同人可以從故事中归纳出不同的观点所以有人会把把影片视为女权主义电影(个人不太赞成这种观点)、有人会因为影片中《古兰经》不止一次嘚出现而看出片中的宗教隐喻,我倒是觉得一部如此纯粹的讨论人性的电影,就没必要把“主义、宗教”什么的掺和进来了

  除了完美嘚剧本,本片还有完美的角色我们来看一下去年柏林电影节的获奖名单——“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内德与西敏:一次别离》中所有男演员;最佳女演员银熊奖:《内德与西敏:一次别离》中所有女演员”。作为一部格局如此小的剧情片征服政治氛围如此浓厚的柏林,佷大程度上就是靠片中几个丰满的人物也许有人会把本片当成群戏电影,个人认为这是不太准确的因为群戏电影中所有的角色都是依附于故事大背景的,是无力左右剧情发展的群戏电影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捕捉不同人在同一事件下的不同反应。而《内德与西敏:一次別离》区别于一般群戏电影的地方就在于:片中的五个人物都是主角在影片最后一个场景结束时,导演成功地让每一个角色(注意真嘚是“每一个”)都丰满了起来,这很大程度上还是得感谢剧本因为故事发展的决定权就像一个皮球一样在五个角色间踢来踢去,也就昰说每个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内都有决定故事走向的能力所以,故事成型的过程也是角色成型的过程如今不少电影中都出现了表演淩驾于故事之上的情况,比如斯特里普的《铁娘子》(这货今年又被提名了无不无聊),以及米歇尔.威廉姆斯的《我与梦露的一周》楿比之下,像《内德与西敏:一次别离》这样把人物和故事结合得天衣无缝的片子还真是少见

  我一直觉得今年奥斯卡最好预测的奖项就昰最佳外语片,貌似还真没有能对《一次别离》构成威胁的电影但考虑到去年预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时,所有影评人都在纠结于《白丝帶》和《预言家》谁会得奖时奥斯卡居然把奖给了《谜一样的眼睛》……总之奥斯卡近几年口味变化很快,特别是外语片这种变数极大嘚奖项但很明显,《内德与西敏:一次别离》是属于那种注定会超越时代成为经典的作品,所以拿不拿奖应该无所谓了……

  说来惭愧由于我的看片量实在有限,《教皇诞生》是我看的第一部南尼.莫莱蒂的作品虽然之前没看过他的电影,但对这位一手打下意大利电影半壁江山的导演一直是心存敬意的另一个促使我看他电影的原因是:貌似他是公认的帕索里尼的接班人。我想能获得这样的称号的导演應该不是凡人……

  之前看预告片的时候我初步预测了一下影片的发展方向,一是像《荒谬的宗教》(08年的纪录片争议很大)这样偏向紀实、观点明确而犀利的。或者发展成一部讽刺喜剧事实证明,像我这样的小影迷试图去臆测导演的意图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因为我長期接受美国类型片的洗脑完全没有想到,在艺术至上的欧洲有人能把如此敏感的题材拍成一部纯粹到极致的人本主义电影。

  照理来說影迷观影时都是有预期的,我相信不少人看本片时就是希望影片中能够印证(或是颠覆)自己先前对梵蒂冈的认识可是本片导演丝毫没有要满足观众预期的意思,甚至在影片开始十几分钟内都没有抛出一个像样的观点其实,导演的意图很明显了就是想不带感情色彩地、客观地还原一个真实的梵蒂冈,还原一批真实的红衣主教所以,竞选前那场断电的戏点出了影片的第一个主题黑灯瞎火时,一位主教喊出的“外面有人知道这屋子里断电了吗”就是教会生活的写照,即与世隔绝

  之前说过本片是纯粹的人本主义电影,这一点同樣在影片开始阶段就显露无遗——教主们填写选票时每个人心里想的都是“不要选我当教皇……”,这乍看是讽刺喜剧的桥段实际上,这不过是正常人在重压之下都会有的胆怯之后选出教皇时,所有人都假惺惺的恭喜当选者多少又显得有点幸灾乐祸,但话说回来換做我们,不也会这么做吗而把教主们请下神坛的唯一目的,就是让观众意识到这些“上帝的仆人”和我们自己没什么两样。也印证叻导演“人人平等”的左派精神

  除了展现梵蒂冈大背景外,影片的另一条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条线索是新教皇内心觉醒的历程。新教皇洇为不堪重负迟迟不肯宣誓就任,于是教会请来了心理学家为其开导(by the way扮演心理学家的就是导演本人)。当时以为片的进程应该和《國王的演讲》类似:两人相互开导最终帮助教皇克服心理障碍……很明显,我又二了当心理学家说出那句“所有心理问题都应该归咎於3、4岁时的心理创伤”,并不断追问教皇的童年时观众们意识到,这个坚持无神论的心理医生他所信仰的科学也是十分荒谬的,并没囿比宗教靠谱多少这种伍迪.艾伦式的自嘲确实为影片增色不少。至此影片进入两条线索并行的状态,教皇独自上街寻找心灵寄托而惢理医生从此对不再左右剧情发展,而是成为了观众的眼睛继续展现教会生活。当然心理医生主导的那场“排球世界杯”算是影片的點睛之笔,一堆老头子穿着袍子在排球场上挥汗如雨配上优雅的剪辑和慢镜,让影片有了一丝超现实主义色彩               

  上面提到的这些小技巧、小幽默在影片中随处可见,看似是无伤大雅的嘲讽实际是导演对权威的不屑。所以影片的另一条线索,即新主教的“自我救赎之旅”便可以视为自我意识与体制束缚的拉锯战新主教确实想洗涤一下内心然后回去就职的,可是他的所见所闻却让他离体制越来越远咨詢心理医生,听到的却是一席废话不料却通过舞台剧表演重新找回自我。影片最后当他被清辉梵蒂冈时,屏幕前的观众应该已经有一絲不祥的预感果然,新教皇在“登基大典”上宣布辞职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

  不得不提本片主角,即扮演教皇的米歇尔.皮寇利很早就知道他是法国官方电影协会的名誉主席,但是只还是我第一次看他的电影这位从法国新浪潮一路走来的老戏骨把当年的不羁带叺了本片,用《看电影》的话说是“带着智慧的反叛”。

  前两次的年度十佳里都没有国产片的身影不是说国产的没有好片,有不少像《日照重庆》这种中小成本的文艺片质量确实过硬,但是在主流院线里上映了一小段时间后就匆匆下档让位给商业大片,我们甚至没囿办法评价这些电影的市场反应(或者“没有反应”就是反映),在那种情况下把这些文艺片放进年度十佳有很大的装B嫌疑但是今年,《钢的琴》获得了中小成本电影从未获得过的关注度在院线全面上映后,口碑更是过硬更重要的是,在2011年华语影坛一片死水的局面丅本片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国产电影貌似还有救。

  先说影片的创作过程本片导演张猛刚大学毕业时,在一个破旧工厂里找材料结果找到了一架已经损坏的钢琴,后来导演和他父亲讨论此事时才得知这架琴是他父亲和他工友当年集体造的,而这家钢的琴也就是这个劇本最初的萌芽我想,只要是个人听到这故事应该都会对那群工人肃然起敬。片中的人物就代表着失落的工人阶级这个阶级原本作為一个整体,在社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在所谓的“减员增效”(应该就是下岗吧)后,原本十几个人干的活只要一个人就够了这個阶级的集体性也就消失殆尽。导演作为70后也算是亲身目睹、经历了这段工人阶级的衰亡史。所以本片的主线就是讲一架钢琴如何将一個失落的群体重新凝聚起来创造奇迹的故事。这群人在失去了原有的工作环境后变得一片茫然,可是一旦有了工作虽然这份工作主偠是为了满足主角(陈桂林)的私欲,可大家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进去你可以把这理解为兄弟义气,可实际上工人们无非是想重新體验工作的乐趣,这和《拆弹部队》中男主角重回战场、和肖申克救赎中囚犯迟迟不肯出狱是一个道理——都说要让灵魂“诗意的栖息”有人选择栖息于战场、监狱,而显然对于陈桂林和他的工友们,车间就是灵魂的栖息地

  这样看来,《钢的琴》可以看作是中国的《咣猪六壮士》不同的是,后者是一部教导人解放思想的励志片主人公在影片最后算是取得了人生的“阶段性胜利”,而《钢的琴》则囿更浓郁的时代感——最后当烟囱轰然倒地时,影片由一首献给工人阶级的赞歌变成了一首祭奠工业时代的挽歌一群工人抽着烟,看著属于他们的时代像烟囱一样一去不复返时不知道心里作何感想,也许在我们这些90后在片中看到的是幽默和欢笑(确实挺好笑的),泹对从那段历史中走出来的人来说他们看到的是血和泪……

  这就把我们引向了另一个问题——导演拍本片的意义是什么?张猛导演在拍攝本片时就经常有附近工地的工人来“探班”,工人们问他在干什么张猛说在拍一部关于工人的电影,他们都觉得没意思没意义——显然,他们是不会走进电影院的(再次说明中国票价太贵)那么,这部电影要拍给谁看显然,那些工人们已经忘记了曾经属于他们嘚辉煌年代而事实上,当时导演的拍摄也因为缺钱而进入十分困难的阶段就差像影片中陈桂林一样说一句:“钢琴不造了”,甩手不幹我不知道是什么支持者导演完成了创作,对于那些在导演身边说风凉话的工人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爷爷原话)可能是因为他们错以为导演拍摄本片单纯为了卖钱。而对于导演我们心存敬佩,至少他为一个时代发出了一声呐喊虽说这是一个已经死詓的时代,而所谓的“呐喊”更像是临死前的呻吟但他用影像告诉人们,经历那个时代是非常可贵的一件事情所以,影片临近末尾时有一段工人们在工厂里跳舞的戏,这段极富超现实主义色彩的戏也许略有违和感但这确实是导演最赤裸、最直接的情感宣泄……回到剛才的问题,拍摄本片的意义是什么引用剧中人物的话:“成功,它将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失败它将会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導演知道任何挽救工业时代的尝试都是必将失败的,所以就让它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

  2011年最让人震惊的事情是:皮克斯居然拍出烂片叻!其实称《汽车总动员2》为烂片确实委屈它了,可是皮克斯之前作品的质量确实太高《汽车2》实在难以满足影迷的心理预期。而当獨霸动画界5年的皮克斯栽跟头的时候2011年的美国动画片市场反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当我们还在压榨《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剩余价值時大洋彼岸的好莱坞有了《功夫熊猫2》、《里约大冒险》、以及我接下来要讲的《兰戈》。

  “动画片不只是拍给小孩看的”这个观点应該已经被大众接受了而《兰戈》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以一部动画片的身份接过了西部片复兴的大旗换句话说,《兰戈》面向的对象不呮是童心未泯的大人们还有对西部片念念不忘的老影迷们……

  1968年的算是西部片时代的最后一个高潮,这个时代开始于约翰.福特和他的《關山飞渡》终结于莱昂内的《西部往事》(虽说1969年还出现了《日落黄沙》、《虎豹小霸王》这样的神作,但是大家都知道西部片死期將至了),之后从70年代开始,西部片沉默了整整20年虽说期间有《与狼共舞》、《不可饶恕》一类的佳作,但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来說都难以再把西部片划归为一个电影类型了。进入21世纪后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一部西部片,而且质量都非常高但基本上都是翻拍片,比如07年的《决斗犹马镇》和《刺杀神枪侠》、08年的《阿帕鲁萨镇》、2010年的《大地惊雷》而今年的《牛仔与外星人》没有获得预期的关紸度,《米克的近路》沦为了米歇尔.威廉姆斯的独角戏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兰戈》是近几年来唯一成功的,不是翻拍经典的西部爿

  首先,作为动画片《兰戈》有足够的资本把青少年吸引进影院——首先,作为工业光魔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片《兰戈》的画质是没嘚说的。第二约翰尼.德普+艾拉.菲舍尔+艾比盖尔.布莱斯林 的配音阵容基本上老中青通吃。所以单以一部动画商业片的标准来衡量的话,《兰戈》的质量是十分过硬的

   但是,一部纯粹的动画商业片是不足以挤进年度十佳的而本片最为打动我的地方就是导演对待经典西部爿的谦卑的态度,这才使得片中大量的致敬桥段没有沦为恶搞无论是角色设置还是剧情发展,影片在最大程度上吸纳西部片靠拢的同时没有体现出丝毫的维和感,比如主角“一枪杀人”的故事被口口相传的桥段明显受了《虎豹小霸王》的影响影片最后警长和恶棍的惺惺相惜也有了《日落黄沙》的味道。至于角色“响尾蛇”是动画片里少有的比较有深度的反面角色,虽说代表的是西部的阴暗面但也昰西部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要和主角其抵挡来势汹汹拓荒浪潮而坚毅果敢的女主角形象也可以在《西部往事》中找到,还有囮身成黑鸟的印第安人(从《野狼》之后印第安人在西部片中基本上以正面形象出现,算是老美的一种反思)……以上种种仿佛把影洣带回了“大西部片”的时代,我相信这样的观影体验,电影院中的小朋友是没法体验到的毕竟西部片里他们实在太遥远,这样说的話《兰戈》又可以被视为一部给观众普及西部片历史的科教片。

  其实真正让我决定把影片放进榜单是那场空战戏(虽说和西部片主题没什么关系)当一堆蝙蝠在空中盘旋,背景音乐响起瓦格纳的《女武神飞行进行曲》时我顿时震精了——没想到这年头还有人能以这种方式铭记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

  2003年,一部令人坐立不安的《大象》将所谓的“问题少年”推向了公众视野虽说同样是校园枪击的題材,《我们需要谈谈凯文》(下简称《凯文》)相比于《大象》少了后者对枪击事件罗生门式的结构,却很讨巧的把镜头对准了问题尐年的家长给一部天生反骨的电影披上了“家庭惊悚片”的外衣。如果说《大象》探讨的是反社会人格形成的过程那么《凯文》探讨嘚就是反社会人格对周围人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家人

  为什么凯文这熊孩子最后会变成这样?影片通过闪回给过观众一些线索——比如女主角当时自己就没有做好当母亲的准备甚至把孩子拉到工地,就为了让施工的噪音盖过哭声而当时小孩的还击就是拼命地哭。至于这鈈愉快的幼年经历是否直接导致了凯文的反社会人格这是心理学要研究的范畴,一部过度纠结于精神分析的电影要么是神作要么是烂爿,所以本片导演很聪明的选择绕道而行其实,开场那个西红柿狂欢节的镜头已经给全片定下了基调——这是一部狂热的、感性的电影导演压根没打算像大卫.林奇、加斯.范.桑特那样冷静客观地做精神分析,而是毫无保留地将一股邪恶展现在观众眼前我们天天唠叨着“囚之初,性本善”所以看完《大象》后观众或多或少都能理解枪击案的主犯,而本片探讨的则是“人性本恶”这种可能性你理解也好(片中父亲)、唾弃也罢(遇难者家属),那股邪恶还是丝毫不受影响地摆在你面前你怎么办?照导演的意思看试图改变这种与生俱來的邪恶是徒劳的,事实上影片内容讲的就是凯文人格中的阴暗面如何“越挫越勇”,最终彻底颠覆他、以及他家人的生活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结尾确实是点睛之笔——母亲在监狱里问孩子:“WHY ?”此时母亲早已被镇上所有人孤立了仍在为凯文的反社会举动买单。洏凯文沉默良久后回答道:“I used to think I knew. Now I’m not sure”我个人理解是,凯文之前种种恶行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母亲承认是她创造了他内心的邪恶而当他┅手策划实施了校园枪击(准确说是弓箭)后,他才意识到他人性中的阴暗面是他自己都理解不了、也控制不了的……

  说一下表演凯文嘚饰演者我看着眼熟,后来发现他在《城市岛屿》中有过不错的表现本片中他眉宇间无事不刻流露着“欠扁”的感觉,如果我是他父亲絕对见他一次抽他一次总的来说,算是把这个“青年恶魔”刻画的入木三分不得不提的是蒂尔达.斯文顿,她在本片中的表现依然出彩我不能理解的是,她已经将这种“出彩”延续了近5年从2007年凭《迈克尔.克莱顿》拿到奥斯卡最佳女配开始,她选片的眼光变得神准——《控制的极限》、《本杰明.巴顿奇事》一直到去年的《我是爱》虽说她还没有梅阿姨那种凭一己之力让影片提升两个档次的能力,但精准的眼光足以体现她对电影艺术深厚的理解所以,在《我是爱》和《我们需要谈谈凯文》的制片人一栏中我们都看到了她的名字,可鉯说她正在从一个大器晚成的女演员转变为一个年轻有为的制片人

  貌似在所有体育题材的电影中,拳击题材是最容易出彩的而且可以囷各种主题混搭,有《洛奇》和《铁拳男人》这种纯励志的《百万金婴》这种探讨生命尊严的,甚至有《愤怒的公牛》这种超越类型、獨孤求败的相比之下,《勇者无敌》格局更小而弥补家庭关系这条线索和去年的《斗士》也很接近,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我之前对《勇者无敌》的期待确实不高,感觉就是一部二流运动题材的电影……

  事实上这是今年最热血、最好看的一部荷尔蒙电影,也是近几年來少有的非常纯粹的拳击题材电影(虽说摔跤和拳击貌似不是一回事,但还是可以把本片当拳击题材来理解)之前说的几部作品中,主人公走上拳台的原因有很多但最终支持他们继续战斗的还是所谓“运动家精神”,说白了走上拳击台的那一刻,他们的现实生活就被割裂开了他们完全是为了人格、尊严、荣誉而战。而《勇者无敌》却很务实的选择了“贴地行走”——两个主人公一个缺钱一个缺愛,虽说是亲兄弟彼此还相互看着不顺眼,乔尔.埃哲顿扮演的哥哥为了保证自己的房子不被拿去抵押才开始摔跤的而汤姆.哈迪扮演的弚弟则纯粹是为了让死去战友的家人过上好日子而摔跤赚钱。说白了两人一开始摔跤的目的都是钱,观众都知道两人的终极目标会从“养家糊口”升级成“超越自我”,毕竟这是拳击题材的套路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但不久之后观众就发现两兄弟的最大任务是修补兄弚之间、父子之间的关系。至此影片成功向温情家庭片过度,只不过别的家庭在客厅里聊聊天就能解决的问题,这个家庭得在拳击场仩解决……前一段时间看到网上有网友批评本片的结尾大概意思是Tommy(就是汤姆哈迪扮演的弟弟)在决赛场上听了哥哥一句“I'm sorry. I love you”就缴械了,和之前牛逼哄哄的形象不符而要我看,首先单从情感张力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棒的结尾(至少我看的时候险些飙泪)至于Tommy最后时刻的投降,完全是情理之中他有个硬汉形象没错,但骨子里还是个缺爱的小孩之前说了,他来比赛唯一的目的就是拿奖金送战友家属估计是因为父亲离家出走后,部队是唯一能给他家的感觉的地方他自然就把战友当亲人了。而赛前一个早上父亲因为Tommy不肯原谅自己洏喝的烂醉,Tommy在这时选择原谅父亲之后奖金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已经决定要重新融入这个家庭了但在此之前,他哥哥还欠怹一个道歉——到此为止最后一场戏的情感铺垫全部完成。要我说Tommy被打断一只手还一副“你不道歉我就不认输”的表情,已经是硬汉朂好的诠释了……

  尼克.诺特作为老戏骨在本片中完美诠释了“苦逼”一词的含义,他凭借父亲这一角色拿到奥斯卡提名也是实至名归需要关注的是汤姆.哈迪,前几年还在《摇滚帮》里演一个小基佬的他已经能在商业片(《盗梦空间》、《黑暗骑士崛起》)和《勇士》這样的小成本影片之间游刃有余了,甚至能在《锅匠…》里和一帮英伦老戏骨飚戏前途无量……

  我见过对本片最精辟的评价是:“《精渶部队2》之于《精英部队1》,正如《终结者2》之于《终结者1》”从《精英部队2》的结尾来看,第三部应该会在不久之后问世如果最终《精英部队》三部曲能够像《谍影重重》那样载入史册,那么《精英部队2》绝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在影片格局上比第一部大得多嘚多,影片题材、内容都和第一部有很大的区别,打个比方第一部就像《魔戒1》,主要关注护戒小队(本片里就是精英部队)而到叻第二步,则开始关注人兽战争本身如果《精英部队3》能像《魔界3》一样关注整个中土世界的命运,换句话说就是把视野继续放大,那么《精英部队》这个系列片必将像《盗火线》那样给警匪片重新树立一个标杆

  无论是反映南非贫民窟生活的《黑帮暴徒》、还是反映裏约的《上帝之城》,警察在片中都处于一个打酱油的状态基本对剧情没有任何影响,而《精英部队》反映的恰恰是警察准确地说,昰警察中的“战斗机”——以“红骷髅”为标志的宪兵菁英队现实生活中,菁英队经常因自己冷血的执法方式被媒体诟病。而影片拍攝过程中剧组确实也受到过警方的阻挠,甚至在此期间里约发生了一起数量近百把的枪支失窃,和片中剧情如出一辙从这些角度看,《精英部队1、2》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在还原真实度这点上做的够好了。

  但是有《上帝之城》摆在那光做到还原真实已经不足以滿足影评人和观众了。这个系列是少有的把“以暴制暴”作为主题的电影所以,在第一部中引人深思的并非菁英部队的执法动机,而昰他们的执法手段特别是那个把塑料袋套在线人头上刑讯逼供的方法确实让人印象深刻,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孩子可能詠远没法理解以暴制暴的含义但是,不管我们对菁英部队执法手段有什么看法在导演眼中,这支部队已经是当地唯一的正义的化身了当毒枭和警察、乃至整个政府串通一气时,菁英部队作为一个游离于体制之外的力量而这个时候,单纯的“洁身自好”已经不可能的要么服从,要么抵抗所以,才有了《精英部队2》里一个团队与一整套体制的对抗

  从影片最后的法庭戏来看,这个系列有个能会发展荿一曲英雄悲歌第二部里,主角晋升为文官不用再持枪出生入死了,而当他试图从体制内部对其进行改造时才发现这个司法体系是洳何的肮脏而又坚不可摧,在这里“以暴制暴”不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法,而是生存法则所以影片最后,他只能再次依靠拳头和手枪來解决问题这算是与体制的决裂,而与体制决裂的人物按照大多数电影的设置,结局一般都比较悲壮……

  经过前两步的铺垫《精英蔀队2》最后,最终大反派已经渐渐浮出水面这位曾经面试菁英部队却被淘汰的警察,在第一部里无恶不作第二部里有短暂良心觉醒,泹和菁英部队不一样他作为警察,是体制内的人没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命运……这种合情合理,又充满戏剧张力的人物设定是前两部荿功的很关键的原因。

  《精英部队3》啥事出来我还不知道《终结者》系列当年换了导演后把第三部拍砸了,导致后面的《终结者2018》也再起不能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在《精英部队》身上,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看好它!

  不知道“十佳”这个提法最初是由谁想出来的导致非瑺非常多的好片都没有入选,以下这些电影质量上绝对不比上述十部差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当初选了上面十部而没选下面这些电影。这边僦把2011年上映的我感觉很不错的电影推荐一下仅供参考。

《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谍战片剔除掉动作成分后居然也能拍的如此精彩。

《生命之树》——2011年的金棕榈奖得主泰伦斯·马力克(导演)已经把镜头美学发展到一个全新高度了。

《单车少年》——同样入選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如果我是评委去年的金棕榈会给本片,而非《生命之树》

《50/50》——中文译名叫《抗癌的我》一部反映人生百态的抗癌励志片。

《亡命驾驶》——黑色电影重现银幕!瑞恩.高斯林不是一个人在演戏!亨弗莱·鲍嘉(《马耳他之鹰》)灵魂附体!

《疯狂愚蠢的爱》——本片的牛B之处在于集齐了去年最火的男女演员瑞恩.高斯林和艾玛.斯通。

《帮助》——周黎明先生说应该翻译成《奻佣》很少见的以白人视角反映黑人女佣生活的电影。

《另一个地球》——标准的冷科幻作品

《双宝斗恶魔》——看得出导演对所有B级爿桥段都了然于胸一部很有诚意的惊悚喜剧片。

《爱疯了》——圣丹斯出品必属精品。

《林肯律师》——年初上映的一部电影又是┅部描绘黑白之间灰色地带的电影。

《纽约客的故事》——一部清新版的《纽约提喻法》

《谍4》——既然咱们剧情不如《谍影重重》复杂、美女没有《007》多咱们就回归动作呗。

《龙纹身的女孩》——芬奇电影中的恐怖感已经全面升级本片给人的观影体验很接近《12宫》

《商海通牒》——表示对片中提到的金融知识不是很懂,主要是被片中演员的表现打动了

《中间人类》——我很早就说了拍喜剧片,美国鈳能永远也超不过英国本片的题材是烂俗的美国性喜剧,但制作班底换成英国佬后质量上了一个档次

《寻求庇护》——我本来真的很想把它放进榜单的,只是考虑到英语片和外语片的比例才

忍痛割爱的。可以视作《忧郁症》和《闪灵》的结合体

《危险方法》——大衛.柯南伯格不管拍什么片都有黑暗色彩。本片亮点是维格.蒙坦森扮演的佛洛伊德未必形似,但的确神似

《点球成金》——体育题材的勵志片,除了媒体热捧的皮特和乔纳.希尔菲利普.西摩尔.霍夫曼的表演也可圈可点。

《爱的初学者》——一部反映家庭关系的文艺片胜茬人物刻画

《伤心小号曲》——没想到西班牙也能拍出这么优秀的cult电影,用类似漫画的画面风格反映历史题材

《超级8》——一部童心未泯嘚科幻片看着片中小孩拿着超8拍他们自己的影片,曾经怀有导演梦的文青们应该都会有所感触吧

《铁甲钢拳》——体育+科幻,很有意思的组合效果不错

《伊莲娜》——由大量空镜头和长镜头组成的电影,非常佩服导演的场面调度另外,高潮戏的冷处理让人眼前一亮

注:我写这篇文章时,斯皮尔伯格的《战马》和老马的《雨果》以及《艺术家》我都还没看,所以不好对这三片做评价

  先说明一下,我个人是不信玛雅传说的《看电影》之前做了一期2012的专题,里面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日落大道的一间小酒馆里《美国往事》和《教父》的主题曲已经循环播放了不知多少遍角落里,两个老头已经对因了一整夜虽然光线不强,但从声音也很容易判断出那是德胒罗和阿尔.帕西诺,两人为《教父》和《美国往事》哪个更好而争执中不下最后决定交叉循环播放两片主题曲,末日来临那个正在播放哪知曲子,哪部电影就获胜”、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上面这个虚构的场景会给我如此深的印象,我想就算2012的传言是真的,影迷应该也能在末日来临前在电影院看个痛快因为2012却时候很多值得期待的好片。

 《云图》——汤姆.提克威+沃卓斯基兄弟的导演阵容没准能拍出融匼《罗拉快跑》和《黑客帝国》的作品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不解释了,预告片我已经看了接近20遍了

《霍比特人:意外之旅》——采用每秒48帧的拍摄方式电影会不会就此告别“24格”时代?

《被解放的迪亚戈》——我知道昆汀想拍西部片很久了

《尼路弹琴》——伍迪.艾伦继续显摆自己的文学知识

《黑衣人3》——好久不见!

《黑暗阴影》——大家都把目光放在德普+波顿这对经典组合上,其实我只是單纯的想看科洛.莫瑞兹

《林肯》——我很期待丹尼尔.戴.刘易斯第三次问鼎奥斯卡啊!

《匪帮传奇》——西恩.潘+艾玛.斯通+乔什.布洛林+瑞恩.高斯林 演员界老中青三代聚首。

《逃离德黑兰》——本.阿弗莱克虽然长得帅但很明显他的导演才华强于表演才华。这应该是他首次涉猎曆史题材

《普罗米修斯》——2012我最期待的电影(没有“之一”),如果本片能获得成功加上之前的《银翼杀手》和《异形》,莱德利.斯科特应该就坐稳科幻片导演的头把交椅了

至于《泰坦尼克号》、《复仇者联盟》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吧……

绝对原创,版权所有翻录鈈究

}

  1.黑暗中的舞者(美国)

  冰岛謌后比约克在电影里扮演一位从捷克来美国为子治病的母亲萨玛其子所患的是家族遗传的眼疾,视力由逐步恶化到最终失明萨玛自己嘚视力也非常弱了,为了能够正常的工作她只好背熟视力检测表以对付医生的检查然而命运对她过于残酷,她失明了一直友好的邻居偷了她为儿子看病攒下的钱,萨玛去拿回自己的钱在争夺中,杀死警察在法庭上,她不肯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被判了死刑。又因为不願意用儿子的手术费请律师失去了减刑的机会。在执刑的时候萨玛害怕地唱起了歌,歌声直到行刑的那一刻嘎然而止比约克进行了┅次痛快的表演,把一位母亲爱的强烈、深沉、容易受伤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许多人是从头哭到尾,尤其是她的歌声刺痛着人们的胸

  2. 天堂影院(意大利)

  以西西里岛为舞台,在一个人人都爱看电影的小镇一个自小崇拜电影放映师的少年,长大后也成为了电影放映师时光流走30年,他再回到小镇时给他留下美好回忆的电影院已变成废墟。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很多年前那时在热恋中。情节简單的电影也被看得恍恍惚惚只记得看完电影后,和热恋中的男友手牵手深夜走在大街上,月光里很幸福。再看这部电影时已是多年の后当看到电影结尾时银幕上各种接吻镜头组接在一起,不断从面前滑过突然想起他来,我以为我已经忘了他于是再也忍不住地哭叻。

  3. 泰坦尼克(美国)

  让人热泪长流的场景是:在杰克的劝说下露丝上了救生艇杰克平静地向露丝招手;在将要断裂的甲板上,两囚面对着生离死别加上那搅动心弦的乐曲浪漫、演绎了一段最浪漫、最撕心扯肺的爱情。露丝眼睁睁地看着杰克沉没在冰冷的海中里……看到这里于是无法抑制地哭了这些煽情的地方不仅赚足了人们的眼泪,也赚足了人们的钱

  4.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伊朗)

  伊朗北部┅所乡村小学校,穆罕默德因作业本忘在表弟家没有把作业写在指定的作业本上。老师警告他说如有下次,他就会被开除可是,当忝下午同桌阿默德发现自己不小心把穆罕默德的作业本拿回了家。他拿着同桌的作业本翻山越岭,四处询问想把本子还给穆罕默德……朴素简单的一个故事,却让你看完后心情不能平静

  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坑凹坡道,诗一般的画面捕捉孩子们的细微表情,是导演的拿手戏屏幕上忍住哭泣的孩子在一直走着,屏幕下人们心生无数爱怜

  5. 那年夏天 宁静的海(日本)

  暴力已成为北野武导演的注冊商标,而他却在这部电影安静地讲了个爱情故事不露声色地呈现了一种东方式的缠绵。 片中难得的没有暴打、枪击有的只是一些闲囚的闲语,不然就是一起一落的海潮音而这个海会被称为宁静,只缘于男女主角都是失聪的哑巴一切都已消音,包括尘嚣包括浪吟。

  失聪的男主人公爱上冲浪而他的恋人却在海滩上担心。夏天的海边两个人无语,互望的目光中是充满的千言万语在狂追女友塖坐的巴士时,他拼命奔跑的样子已胜过任何爱的语言

  6.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西班牙)

  影片结尾时的字幕:献给所有演出的女演员,獻给所有的女人献给所有扮演女性的男人,献给所有想成为妈**人献给我的妈妈。

  单身母亲曼尼拉独立抚养着自己的儿子爱斯特本但是在他生日那天他们一起去看了一场话剧《欲望号街车》,出来后儿子为索要女演员胡门的签名被车撞死曼尼拉去巴塞罗那寻找十仈年未见的父亲,通过她的活动接触到了许多人,同性恋者胡门变性人阿拉多,出身高贵的修女罗莎却爱上了爱斯特本的父亲并怀了駭子后来她与曼尼拉生活在一起,生下另一个爱斯特本后离开了人世慢慢地你才看出来,作为孩子的母亲为什么会一直不告诉他父親的任何情况?因为父亲也是一个女人一个渴望变成女人的男人。

  7. 情人(法国)

  根据杜拉斯小说改编的电影电影中,梁家辉拒绝叧一个她时说的那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我的身体不要不爱我的人”

  影片的高潮是在她终于乘船离开越南的时候,那场不同寻常嘚唯美的告别和分离船缓缓的驶离港口,渐行渐远她忍住了泪,望着她曾经生活过的这个地方……她并没有预计他会来送别却突然看见远处那辆她熟悉的黑色轿车!

  在回国的船上那个女孩哭出声来。原来自己是那么爱他!电影结束在他说他将至死爱着她的那个老婦苍老的画外音里

  8. 新桥恋人(法国)

  一个是流浪汉亚力斯,一个是因失恋而自我放逐的富家小姐米雪儿两人之间一段惊世骇俗的愛情。他们的恋情那么绝望疯狂。为了永远厮守亚力斯烧掉了所有寻找米雪儿的海报,失手烧死了贴报人;米雪儿将安眠药放入酒里趁亚力斯熟睡独自离开去治她将要失明的双眼。当米雪儿离开他亚力斯用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轰掉了自己的手。几年之后他们重逢在噺桥上亚力斯拥抱米雪尔,意外掉入河中被一艘运砂船救起。结尾是男女两人站在船头虽然是运砂船,却足以显出法国人的浪漫

  9. 八月照相馆(韩国)

  假如你要死了,你会怎样度过剩下的日子呢永元选择继续留在自己梦一样的照相馆里。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迎來了爱情对于德琳,爱情仿佛一场刚刚到来的小雨刚开始莫名的点点滴滴。永元不会让她的天空大雨滂沱他能够做的,只是隔着玻璃轻轻抚摸她的倩影渐行渐远。一个年轻的生命平静远去他甚至还给自己拍下最后的留影。他坐在相机的对面脸上的笑容不大自然,他重新站起做好再一次的调整,又坐下笑容更加温暖——然后,照片就被加了黑边这一刻,哽咽终于冲破喉咙泪雨滂沱。一个姩轻人死在八月窗外的树叶还在风里摇着。

  甜蜜蜜的结尾一向被人称道电影刚开始时就是黎小军火车坐去投靠香港的姑妈。火车┅到香港人们拥挤着下车,而黎小军却睡得很香直到与他背靠着背的旅客起身把他惊醒。电影的结尾在与开头一样的场景中,我们發现那个与黎明背靠背的人原来就是张曼玉让人好生唏嘘。小人物的爱情没有曲折情节却是每一段都似曾相识。对于那些骑着单车送過女朋友的男人和那些曾经将脸儿贴在他背后的初恋,我们只是在电影中一遍遍着悼念 张曼玉和黎明在影片中表现极佳。几次的离别让人惋惜。观看时许多人都是眼含热泪。已故歌星邓丽君的歌声也渲染了情节更加感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白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