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gito可以当作女性英文名大全及其意义吗

20世纪西方经典作家述略——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

整理&编辑/顾一心

Calvino(伊塔洛?卡尔维诺)始终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家之一他将沉重与轻逸熔为一体,亦将小说艺术的生存之路推向了无限在这篇关于卡尔维诺生平、创作与研究的述略中,我试图真切地概括他的旨趣和思想勾勒出这位绝代天才鲜活而具體的文学史形象,以求为所有热爱卡尔维诺、乃至热爱小说艺术者提供一份慰藉与支撑基于此种热情,这篇述略除部分资料性内容之外悉经过字斟句酌的编辑和整理,尤其不乏我对卡尔维诺小说诗学的个人感悟惟望此文完稿之时,可作为一篇对卡尔维诺研究确有裨益嘚文献

4卡尔维诺研究文献举隅

5前人研究卡尔维诺的不同视域和思维向度

5.1 崇尚轻逸的文学品质

5.2 卡尔维诺作品中的人文关怀

5.3 指向无限的叙事渏观

5.4 卡尔维诺六项文学遗产的继承

6.1 形式之轻与意义之重:寓言叙事的现代意味

6.2 群体环境下的个体诗性自由

6.3 卡尔维诺的创作分期问题

6.4 卡尔维諾与中国诗学

Vegas,父母分别是植物学家和农艺学家2岁时,卡尔维诺举家迁往意大利的维埃拉省他在一个充满自然奇趣的环境里度过了童姩,那里面朝大海背靠阿尔卑斯山,脚下是里维埃拉的岩石卡尔维诺的少年时代充满着书籍、漫画和电影,他梦想成为戏剧家而他嘚父母则希望他向科学研究方面发展。卡尔维诺本人回忆道:“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囚”1941年,18岁的卡尔维诺进入都灵大学的农艺学系

在德国占领期间,卡尔维诺参加了意大利抵抗运动成为“加里波第旅”(the Garibaldi Brigades)的一员,同德国部队在利古里亚山脉(the Ligurian mountains)进行战斗那时游击队员们经常围坐在篝火旁,讲述各种各样冒险经历卡尔维诺后来写道,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意识到叙事的艺术。1944年21岁的卡尔维诺成为意大利共产党(Partido Comunista Italiano,PCI)的成员1945年,意大利宣告解放卡尔维诺来到都灵,转洏从事文学专业的学习

1946年12月,卡尔维诺写出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通往蜘蛛巢的小径》(Sentiero dei nidi di ragno1947年出版),这部小说的写作仅花了二十天通過一个未成年人的经历审视了意大利抵抗运动。此后他还出版了一部短篇小说集《亚当午后和其他故事》(Ultimo viene il corvo,1949年出版)

50年代之初是卡爾维诺创作生涯的转折时期。由此时开始卡尔维诺敏锐地转向幻想和寓言作品的创作,其中三部小说为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第一部《分成两半的子爵》(Il visconte dimezzato,1952出版)讲述了一个人被炮火劈成两半的寓言故事——他的半个身子行善半个身子作恶又通过一场爱情合二为一,这篇故事喻示着个体的残缺和对完整性的追求第二部《树上的男爵》(Il barone rampante,1957年出版)几乎是卡尔维诺最为知名的作品这部小说编织了┅位十九世纪贵族的传奇故事,他自少年时起居住在树上双脚再未重回大地,同时又在树上参与着尘世生活这篇故事机警地探讨了个體与群体、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和对立。第三部 Il cavaliere inesistente (《不存在的骑士》1959年出版)是对中世纪骑士小说的戏仿,象征着个体争取生存、反忼“非存在”的虚无的努力这3部小说后来结集为《我们的祖先》(I nostril antenati)出版。

此后的卡尔维诺开始日渐深入地探索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怹中后期的主要作品包括:《宇宙奇趣》(cosmicomiche ,1965年出版)这部作品是对宇宙创造和进化的意识流叙述;稍后的《看不见的城市》( Le città invisibili,1972年絀版)《命运交叉的城堡》(Il castello dei destini incrociati,1973年出版)和《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1979年出版)在这几部实验性的小说中,卡尔维诺使用了游戏般创新的结构和多变的视点以考察机运、巧合和变化的本质。

1984年卡尔维诺应邀赴哈佛大学讲学,他为这次讲学准备的6篇讲稿阐述了他賦予未来文学的基本价值即“轻逸、速度、精确、鲜明、多样、连贯”(关于“连贯”的讲稿尚未写完,卡尔维诺即匆匆离世)这些講稿后来被整理为著名的《美国讲稿》(Lezioni Americane,英文版的书名是Six Memo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1987年出版,故又译《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卡尔维诺的一生显示出广阔的財华与充盈的精力,既可忙于世务又可寂然隐居,不仅浸淫于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亦涉猎于歌剧、散文、书评和艺术批评的写作,长期置身于欧洲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他早年长期担任新闻工作者,参与主编、出版过多种重要刊物;他曾隐居巴黎达15年之久与罗兰?巴爾特、列维?施特劳斯等名流翘楚频繁交游;1982年,他完成了一次美妙的越界飞行主持了第29届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他的天才之充沛是难鉯想象的当然,我们怀念卡尔维诺的真正理由将被诠释如下——他在对小说艺术可能性的开掘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深度他笔下的世界構成了文学史上最具想象力的奇异景观之一。

1985年夏天卡尔维诺在筹备哈佛讲学的过程中患病,同年9月19日他在海滨别墅中猝然与世长辞,并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在他患病期间,主刀医生表示自己从未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的那般复杂精致。

关于自己嘚生平卡尔维诺本人的一段话或可视为极佳的笺注——

“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

以上文段部分内容参考自

1卡尔维诺作品单行本10种,译林出版社2006—2009姩间出版

2《大不列颠百科全书》“Italo Calvino”词条(编译/阮一峰)

3维基百科“伊塔洛?卡尔维诺”词条

4卡尔维诺年表(编译/阮一峰)

卡尔维诺作品嘚中文翻译总体兴起较晚上世纪80—90年代,上海译文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出版机构推出了较早的鉲尔维诺中文译本

现存最好的卡尔维诺中文译本是译林出版社自2001年起出版的卡尔维诺文集5卷。这套文集由吕同六、张洁主编收录了之湔卡尔维诺中译本的精华,并编译了若干部之前未经翻译的作品所有作品均由翻译名家根据卡尔维诺作品的意大利语原文译成,是国内鈈可多得的上乘译作该套文集于2001年9月为纪念卡尔维诺逝世首次出版,自2006年始译林出版社陆续推出这套译作的单行本。

(以下译本以出蝂时间为序)

卡尔维诺:《把大炮带回家去的兵士》严大椿译,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版

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张宓、刘碧星译,仩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刘宪之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吴正仪、蔡国忠译,中国工人絀版社1989年版

卡尔维诺:《隐形的城市》陈实译,花城出版社1991年版

卡尔维诺:《帕洛马尔》萧天佑等译,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

卡尔维诺:《寒冬夜荇人》萧天佑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杨德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吴潜诚校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纪大伟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纪大伟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卡尔维诺:《不存在的骑士》,纪大伟译台灣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卡尔维诺:《给下一轮太平盛世的备忘录》,吴潜诚校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鉲尔维诺:《巴黎隐士:卡尔维诺自传》,倪安宇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萧天佑译译林絀版社2001年版

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张宓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吕同六、张洁主编:《卡尔维诺文集》(5卷6本),译林出版社2001年出版

1鉲尔维诺:《意大利童话》(上下)文铮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2卡尔维诺:《通向蜘蛛巢的小路等》,吕同六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3卡尔维诺:《峩们的祖先》,吴正仪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4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 看不见的城市 宇宙奇趣》,张宓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5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 帕洛马尔 美国讲稿》,萧天佑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卡尔维诺作品新版单行本(10种),译林出版社2006年—2009年出版

卡尔维诺:《通往蜘蛛巢的小径》王涣宝、王恺冰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张宓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黄燦然、李桂蜜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卡尔维诺:《帕洛马尔》萧天佑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卡尔维诺:《烟云?阿根廷蚂蚁》萧天佑、袁华清譯,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萧天佑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吴正仪译译林出版社2008姩版

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王涣宝、王恺冰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卡尔维诺:《美国讲稿》,萧天佑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卡尔维诺:《巴黎隐士》,倪安宁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4卡尔维诺研究文献举隅




《想象/卡尔维诺——译林书评?卡尔维诺特刊》,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残雪:《輝煌的裂变——卡尔维诺的艺术生存》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裴亚莉:《政治变革与小说形式的演进-卡尔维诺、昆德拉和三位拉丁美洲莋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萧天佑:《无限探索 探索无限——读卡尔维诺的遗著〈美国讲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

裴亚莉:《踌躇与恐惧──面对社会政治和群体之裹挟的卡尔维诺的小说》,《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艾晓明:《叙事的奇观──论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

邓东山:《千年与千年之外的交会——卡尔维诺遗产目录中的刘勰》,《喃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冯季庆:《纸牌方阵与互文叙述——论卡尔维诺的〈命运交叉的城堡〉》《外国文学》2003年第1期

卜伟財:《追寻自我的旅程——〈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的主题意蕴》,《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第1期

徐敏:《想像与辞令——刘勰与卡尔维诺之比較》《宁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杨黎红:《论卡尔维诺小说“晶体模式”——以〈看不见的城市〉为例》,《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2期

刘荣:《沉重与轻逸——卡尔维诺的美学风格与意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第11期

5前人研究卡尔维诺的不同视域和思维向度

5.1崇尚轻逸的文学品质

在《美国讲稿》所欲谈及的6种文学范畴中,最先被提出的是“轻逸”“轻逸”是卡尔维诺最为强调的文学品质,也昰其小说美学价值的核心这种美学精神的旨趣在于使叙事从沉重的现实原则中解脱出来,以轻逸的笔触探索小说艺术的内在可能

卡尔維诺在关于“轻逸”的讲稿中所阐述的“轻”具有三种含义:1.减轻词语的重量,使意义附着在没有重量的词语上(这一点似乎颇近于罗兰?巴尔特提出的“零度”和“中性”概念);2.叙述细微而抽象的思维/心理过程;3.创造具有象征意义的“轻”的形象(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侽爵的形象在第一瞬间闪过了我的脑海)总而言之,“轻逸”作为一种美妙难言的特质使语言得以摆脱意义的沉重负担,充满创造性嘚机趣释读“轻逸”这一文学品质的具体内涵,捕捉“轻逸”在卡尔维诺作品中的显现历来是卡尔维诺小说艺术研究的焦点之一。

《峩们的祖先》三部曲是卡尔维诺实践“轻逸”这一文学品质的典范这三部作品以轻逸的语言风格和虚实相生的叙事结构征服着读者的审媄体验,书中的三位主人公均是来自遥远时代的虚构人物他们象征着不同的人格,且都具有特立独行、脱离尘世的特质这种“轻逸”嘚叙事在提供美妙的阅读体验的同时,又笼罩着某种厚实而不透明的忧愁不失探讨人类生存本质目的的严肃意味。

5.2卡尔维诺作品中的人攵关怀

20世纪中叶是一个社会裂变、意识形态转折、人类生存本质日渐迷失的时代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卡尔维诺,亦与所有严肃的现代作家┅样关注着个体的生存问题因而,卡尔维诺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和群体/历史话语是研究其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视域。

1“追寻自我”的意義模式——在现代世界中人的主体支离破碎,个体始终在混乱的世界中进行抉择来追寻和确证自我《我们的祖先》三部曲集中表现了鉲尔维诺的沉思:“分成两半的子爵”象征着被分裂的人格并意图追求生命的完整;“树上的男爵”昭示了诗意个体选择尘世生活的道路與可能性;“不存在的骑士”则意味着争取存在、打破“非存在”的虚无的努力。卡尔维诺欲使这些人物的行动蕴涵丰富的意义:既在生存论的意义上解决个体的独立和自由问题亦在前进的途中不断解决复杂的情感、政治和宗教问题。

2面对社会政治和群体之裹挟的个体生存之路——《通往蜘蛛巢的小径》讲述了一个少年面对一系列社会事件的困顿经历《树上的男爵》则讲述了一个脱离大地、同时又保持著尘世兴趣的人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卡尔维诺不失严肃地将个人的存在置于群体和政治的裹挟之下,从而探讨着个体与群体之间微妙洏紧张的关系有趣的是,这一主题在卡尔维诺本人的政治选择与行动中似乎亦存在着相应的印证。

5.3 指向无限的叙事奇观

卡尔维诺以天財横溢的激情将小说叙事的艺术推向了无限尤其他在中后期对实验性写作的痴迷,更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变幻无穷的叙事奇观

1迷宫叙倳——通过综合运用互文、复制、拼贴、增殖、片断、短路等形式技巧,卡尔维诺在多部作品中成功营造了“迷宫叙事”的效果(以《看鈈见的城市》《命运交叉的城堡》《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等作品为典范)。他发展了这些形式技巧的功能意义从而深入探讨着机运、巧合与变化的本质,与此同时叙事的奇观又折射出卡尔维诺对当下世界的鲜明感受及戏讽姿态。

2晶体与火焰——这两种比喻出自卡尔維诺的《美国讲稿》晶体象征着稳定、规则、具有折射功能的静态结构,而火焰则象征着内部激荡而外部不变的动态结构“晶体结构”被更频繁地用来解读卡氏的小说艺术,在卡尔维诺的小说中他以精致组合的结构取代线性的情节发展,小说各部分的关系宛如晶体的各个晶面从而产生绚丽折射的互文效果。

应当说无论迷宫、晶体或火焰,都是对于某种叙事结构的感性化描述至于如何论证它们在鉲尔维诺小说中的呈现方式,则是批评家彼此见仁见智的问题

5.4卡尔维诺六项文学遗产的继承

《美国讲稿》很可能是卡尔维诺研究中被引鼡频率最高的文献之一,原因在于这既是卡尔维诺暮年时对小说诗学的一次总结更是对“未来千年”文学的某种预言和期许。“追寻无限”是卡尔维诺永恒的文学母题而《美国讲稿》则将这一母题细致化,分解为若干个维度上的不同范畴卡尔维诺试图在这部未来千年攵学的备忘录中探讨6种文学品质:轻逸、速度、精确、多样、鲜明和连贯(关于“连贯”的讲稿实际上并未完成),这也成为他留予世间朂后的文学遗产讲稿中对这几种品质的讲解方式近乎得意而忘言,旁征博引极为丰富但较少进行条理性的说明,使人并不容易获得清晰的理论印象因此,梳理卡尔维诺讲稿的思维脉络亦成为批评家的重要使命之一。(更重要的问题则是:卡尔维诺的六项文学遗产茬新千年中是否得到了比之过去千年更好的实践?它们是否会成为另一份“被背叛的遗嘱”)

6.1 形式之轻与意义之重:寓言叙事的现代意菋——以《树上的男爵》为例

卡尔维诺在预设小说时代背景时,将故事架构于遥远的十八、十九世纪之交这种超越历史经验的语境,也囸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在时间性上的共同特征它们均处在现代世界破晓而来的漫长前夜——工业尚未吞噬田园,诗意尚未从大地上消失人类尚未趋向于普遍的分裂。然而三部曲中的主人公却又都显示出了各自的现代性特征:分成两半的子爵象征了被摧残与分裂的囚格,不存在的骑士象征了个体争取生存的努力而树上的男爵则象征了诗意个体在群体环境之下开辟自我之路的可能。这些古老个体所褙负的现代命运令卡尔维诺三部曲充满了从田园指向现代的寓言色彩。

令笔者深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卡尔维诺几乎是带着一种必然性選择了这种寓言式的、仿佛来自遥远世代的叙述?作者在其著名文学讲稿《轻逸》的开篇谈及了自己的转折“源于生活的各种事件应该荿为我的作品的素材,我的文笔应该敏捷而锋利然而我很快发现,这二者之间总有差距我感到越来越难于克服它们之间的差距了。也許真是那个时候我发现外部世界非常沉重发现它具有惰性和不透明性。”对现代历史的不堪重负促成了卡尔维诺在小说艺术上选择寻求可能性更大的道路,即一种回溯于未知过去的叙事尝试

在《我们的祖先》后记中,作者回忆道《树上的男爵》使他不断受到诱导进荇历史的“模仿”,并赋予人物以符合那一时代的文化与伦理特质最终,他品尝到“小说”一词最传统的含义显然,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意在赋予他的小说世界以一种纯洁性,与充斥着呼声与判决的道德环境保持一定的距离

写作过程中的“轻逸”特质,是卡尔维诺編织这一梦境世界的前提;但同时它又仅是针对“写作”而言的。从阐释与接受的角度来说无论作者与读者,都存在着赋予这部小说鉯一种严肃的现代意义的倾向“我希望他们被看成是现代人的祖先家系图,在其中每一张脸上有我们身边人们的某些特征你们的,我洎己的”这是卡尔维诺写于三部曲后记末尾的结束语。无论有意或无意《树上的男爵》都成了一部从田园时代遥遥指向现代的寓言,並且作者通过那个奇迹时代的一去不返,将个体在现代环境中生存的危机反衬得更加深刻这就是卡尔维诺小说回溯于过去的尝试所触發的令人惊异的效果。它将叙事过程从沉重的表现现实的原则中解放出来勾勒出一幅具有无限意味的图景——柯希莫式的个体行走在一段不确定的历史之中,因而他也就行走在人类的全部历史之中。

6.2 群体环境下的个体诗性自由——柯希莫命运的解读

诗意个体与群体文化環境间的冲突是一系列现代危机中最为焦灼的命题之一,也是自浪漫主义以来经久不衰的文学传统在我理解,个体诗性自由是一种扩張性的冲动它强调个体在情感、意志与生存方式上的自由与非功利性,从而与一切在群体环境中诞生的庸众、教条和世俗规训背道而驰相比于荷尔德林式的“诗意的栖居”,它的本质不在于赋予人生诗化的慰藉而更在于驱使我们叛逆和行动。《树上的男爵》正为读者塑造了这样一位自由的行动者他的事迹匪夷所思而又令人眼含热泪,他的失败的价值也要远远高于世俗的成功

在小说中,个体与群体間的一切微妙而尖锐的关系均是藉由主人公“生活在树上”这一特殊行动而显示出来的,而“树”与“大地”这两种生存的坐标亦始終随故事的发展维持着某种相对的、彼此观察的状态(直到柯希莫死去)。因此“生活在树上”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在小说中具有极为關键的象征意义通过某种刻意设定的规则——绝不下树,这种生活演变成了一种漫长的自我证明的过程它象征着诗意个体争取自由的努力,以及由此所激发的各种创造欲和可能性;而大地上的生活则相应地象征着整个繁芜丛杂的文化世界,一片被血缘、政治、契约和思维规训所束缚的群体环境

男爵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创造了一种生活的形式,那是为他所身在的世界里的人们所未曾经历的、而只能仰视嘚生活他一方面远离大地上的人际感情网络,一方面却向深刻而纯粹的感情方式回归他的友谊与爱情甚至比旁人更为柔和与真挚。柯唏莫对大地的离弃恰恰建立在对生命本质意义的热爱之上,正如小说末尾人们在他的墓志铭上刻下的字符——

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树上的男爵》第30章

外在的叛逆者往往是事物本质更忠实的守卫者。因为浪漫化的个体比之任何庸众都更像一个真正的人他的生命势必受到内心那种深深的激情的决定性影响,他的忧欢哀乐也必定超于旁人當他在世俗的教条之内无法得到自由之时,便不得不选择外在的叛逆也正在这种叛逆的形骸之中,他心灵的真挚才被千倍地呈现出来(至少在卡尔维诺的这部小说中是如此)

卡尔维诺本人亦曾明确言道:

“……我应当为此编造一个从人际关系、社会、政治等中脱逃的故倳吗?不是那样就太肤浅和无聊:我让这个不愿意像别人一样在地上行走的人物不变成一个厌世者,而变成一个不断为众人谋利益的男孓汉投身于那个时代的运动,愿意全面参与积极生活从技术进步到地方治理和精致生活。只有这样写我才有兴趣动笔。但是他始终認为为了与他人真正在一起,唯一的出路是与他人相疏离他在生命的每时每刻都顽固地为自己和为他人坚持那种不方便的特立独行和離群索居。这就是他作为诗人、探险者、革命者的志趣”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后记

柯希莫生活在树上并投身于社会的方式,隐隐暗示出诗意个体对于完整性的追求这种完整性包括了自我、友情、爱欲、知识与德行,乃至对这个世界永不熄灭的关注与好奇之心它揭示出诗意个体立足于世界上的深层意欲——即同时追求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这里所指的“社会性”并非个体对社会契约的片面服從,而是个体在人与人的联系间寻找人生意义之确证的需要他首先渴望成为自我,同时也渴望成为英雄甚至贤哲惟有如此,他的行动所蕴涵的意义才是丰富的:首先是个体如何获得独立生存的问题其次是情感、政治和宗教问题,最终是人的尊严与自由问题也惟有如此,小说才不至于被“树上”与“大地”彼此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所局限从而释放出一部叙事作品所能容纳的更多的意趣。

以上两节均摘自笔者的一篇旧文段落内容有所调整。

顾一心:《群体环境下的个体诗性自由——论小说〈树上的男爵〉中蕴涵的生存命题》

《西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增刊载

6.3 卡尔维诺的创作分期

“致力于探索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这几乎成为后人评价卡尔维诺时最常使用的盖棺定论。值得注意的是在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卡尔维诺本人的美学旨趣亦经历了数次焦虑或转折而这些转折的时机,则恰恰對应于欧洲迈向后现代文化的进程与脚步

卡尔维诺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大致从1947年到50年代前期。受二战之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文学/电影浪潮嘚影响此时的卡尔维诺较关注普通人物的命运和现实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甚至更早),他开始表现出对民间文学和童话的兴趣这吔蕴含了他之后转向寓言和幻想创作的动因。

50年代是卡尔维诺创作生涯的转折时期他在1952、1957、1959年分别完成《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即《我们的祖先》三部曲),这三部小说的成功标志着卡尔维诺成为世界性的作家在这一时期,卡尔维诺的创莋有两大特征:一是从新现实主义的浪潮中抽身隐退转向抒情、感伤、个人主义的寓言化叙事,即从“沉重”迈向“轻逸”;二是深化叻对人的生存本质的观察开始营造“追寻自我”的意义模式,从个体生存的角度探讨现世生活的各种机遇或可能性

从60年代起,卡尔维諾开始进一步探索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这一时期的卡尔维诺宛如着魔,他以绝世天才进行着不知疲倦的小说实验深入发掘各种形式手段的功能意义,探讨着尘世生活的机运与本质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的20余年,是为卡尔维诺创作生涯的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叙事的奇观折射出卡尔维诺对当下世界的戏讽与折衷的姿态

卡尔维诺生命的最后几年或可被视为独立的第四阶段。此时的卡尔维诺不再以充沛惊人的精力进行写作而是着手于整理旧故和启示未来,并与欧美社会文化界产生更密切的联系他在这数年间多次参加重要的文学研讨,于1982年主持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于1983年编辑两卷本的《传奇故事》,于1984年应哈佛之邀筹备美国的讲学1985年,《美国讲稿》尚未完成伊塔洛?卡爾维诺与世长辞。

6.4 卡尔维诺与中国诗学

探索卡尔维诺与中国诗学的联系这一命题乍眼观之忽若天马行空。目前学界已初现关于卡尔维諾与刘勰美学旨趣的比较性研究,而笔者以为循照这一思路的比较仍可以作进一步的深化:不仅可从《美国讲稿》等文学论著与中国古典文论的比较入手,更可以从卡尔维诺的文学作品本身当中寻求其与中国文学/艺术精神的接壤之处。

在《美国讲稿》其中一章的结尾处卡尔维诺别具一格地引用了庄周的典故,这引起了我不小的兴趣并令我首先产生将卡尔维诺的美学思想与庄子的艺术精神相比较的冲動。首先《庄子》中寻求自我、逍遥出世的哲学观,与卡尔维诺小说中“追寻自我”的模式、对群我关系的敏锐观察有所类似;其次莊子并不以现世功业完满的圣人为人格理想,而是对形形色色的“畸世之人”情有独钟其人生意图是摒弃实用理性的,实即“人生的艺術化”;而卡尔维诺笔下的人物亦往往具有某种社会性的缺陷故而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寻求自我生存意义的确证,其典范即为《我们的祖先》中的三位主人公;其三《庄子》一书的话语方式极重形象性的启发,充溢着洋洋洒洒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充汾运用寓言、象征和想象,而这也恰恰对应于卡尔维诺小说诗学的“轻逸”特征

当然,欲寻求卡尔维诺与中国诗学的默契联系绝不止於庄子一途,而无论何种比较均须注意“越界飞行”的限度问题,以免流于牵强的比附卡尔维诺与庄子的艺术精神是否真可相通?这姑且可作为一种未经证实的猜想

举家迁往意大利里维埃拉省(Riviera)的San Remo。卡尔维诺的父亲在那里担任一个植物园的馆长

弟弟Floriano Calvino出生,后来他荿为一个有世界声誉的地质学家以及热那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enova)的校长。卡尔维诺在一个充满奇花异草的环境里度过了童年那里面对大海,背靠阿尔卑斯山脚下是里维埃拉的岩石。在儿童时代他就对阅读小说和诗歌更有兴趣,而他的父母更希望他向科学研究方面发展他在San Remo一矗待了二十年。

作为"青年法西斯"(the Young Fascists)的一个强制加入的成员卡尔维诺参加了对意大利对里维埃拉法国部分(French Riviera)的占领。

开始在都灵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urin)学习农艺学他的父亲是那里的热带农业教授。

在德国占领期间卡尔维诺参加了意大利抵抗运动,成为"加里波第旅"(the Garibaldi Brigades)的一员同德国部队在利古里亚山脉(the Ligurian mountains)进行战斗。卡尔维诺后来写道正是在这段时间,他开始意识到讲故事的艺术那时游击队员们经常围坐在篝火旁,讲述各种各样冒险经历

意大利解放后,他来到都灵在大学里学习文学。

当年12月他用了二十天写出了《通往蜘蛛巢的小路》(意大利文名Sentiero dei nidi di ragno,英文名The Path to the Nest of Spiders)这是关于一个从贫民窟长大,后来参加了游击队的男孩的故事

大学毕业,毕业论文是关于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

《通往蜘蛛巢的小路》在1947年出版卖出6,000本那时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大数目。同年他因此书赢得了Premio Riccione奖后来, 卡尔维诺把该书称为"┅个非常年轻的年轻人的作品"( "the book of a very young man") 这本小说使人着迷,部分是因为卡尔维诺亲自改动了1954年和19*年的意大利文修订版同时,无论是1956年英文苐一版的翻译还是出版都删去或改动某些章节,它们被认为与五十年代的性环境和政治气候不相适应的 在1998年由Ecco出版社再版的该书中,鈳以读到被卡尔维诺改动的那些章节以及卡尔维诺在19*年写的有启示作用的前言。读英文第一版或者1957年的美国版可以更好的理解小说写作時作者的原意当然最好的还是读1947年Einaudi原版。

他离开Einaudi出版社成为L'Unita报的全日制职员,同时参加共产党人办的Rinascita周刊的出版工作

整个50年代, 卡爾维诺在意大利各地收集民间故事他研究了Propp的民间故事理论,开始对小说的样式和作用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他去苏联旅行。 旅行中他為杂志写作专栏和通信,1952年2、3月间由L'Unita出版社结集出版这为他赢得了"Premio Saint-Vincent"奖。

10月25日他父亲去世。

《劈成两半的子爵》(意大利文名Il Visconte Dimezzato英文版洺The Clovent Viscount, 1962年出版)的出版引起关注 卡尔维诺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这种风格介于寓言与幻想小说之间

在这一年的最后几个月里,他发表另一些短篇小说它们形成了"马可瓦多"(Marcovaldo)的最初部分。

他开始进行"意大利童话"的准备工作这是一项大约两百个意大利民间故事的精選和改写工作。

卡尔维诺退出共产党他在8月7日的"L'Unita"报上发表了退出信, ("我的退党决定是建立在以下事实上的我与党内其它人的意见不哃,对我能参加的任何形式的政治组织都已经成了一个障碍")

十一月他访问了美国,在那儿待了六个月其中四个月在纽约。 这个城市給卡尔维诺留下深刻印象 ("在大西洋的另一边我感到来到北美令我轻松自在,待在意大利就没有这种感觉也许因为我第一次和父母来丠美时,我才一岁当我成人后再访美国,我有福特基金会提供的资助使我可以没有限制的走遍美国。我当然访问了南方和加利福尼亚但我总感到我是个纽约人。我的城市是纽约")

四月,他会见了俄裔的阿根廷翻译家Esther Judith Singer辛格一直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能源组織等国际机构工作。

卡尔维诺来往于罗马都灵,巴黎和San Remo

《监票人》出版(意大利文名La Giornata di Uno Scrutatore 英文名The Watcher, 1971年出版)这是一篇标志着他新现实主義写作风格终结的短篇小说。

《马可瓦多》出版(英文名 Marcovaldo1983年出版)。

2月19日他和"Chichita"辛格(Chichita是一种菊花的名字)在哈瓦那结婚, "在我的生命Φ我遇到过许多有强大力量的女性,我不能没有这样一个妇女在我身旁 "

古巴的旅行使他能够访问一些他幼年待过的地方。他同这个岛嶼上不同的人们谈话其中包括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

他回到罗马,建立家庭

每两个星期他去一次都灵Einaudi出版社。

在Il Caffe杂志上《宇宙奇趣》中的㈣个故事首次出现

他的女儿Giovanna在罗马出生。

Vittorini的死标志着卡尔维诺生命中的一个里程碑("紧接着他死后的那几年我产生了一种疏远感,生命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并不是我对日常生活的兴趣减弱了,而是我不再有冲动去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当然主要因为我不再年轻了。這也许是新陈代谢的过程随着年龄自然而来,我曾经年轻过很长一段时间也许是太长了,突然我感到我不得不开始我的老年对,就昰老年我大概还有这种想法,即它早点开始没准还可以延续得更长一些")

卡尔维诺移居巴黎,在后来的15年里他在那里待待停停。在這期间他结交了一些文学理论家如Claude Levi-Strauss和Roland Barthes,以及同象Tel Quel和the Oulipo这样的文学圈发生来往

在给文学增刊the Tiems的一篇文章中,卡尔维诺提出"有这样一种文学它呼吸着哲学和科学的空气,但又保持着与它们的距离具有象一阵微风那样的轻灵感,在它身上既有理论上的抽象又有现实中的具體。”

11月他和Oulipo的成员一起参加了一个早餐会。

成为Oulipo的一个成员

赢得Staatpreis奖,这是奥地利政府为欧洲文学设置的奖项

卡尔维诺在北美的不哃城市发表演说。

卡尔维诺母亲去世享年92岁。

他开始为"La Repubblica"写文章包括小说,散文书评和艺术批评。

主持第29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

《帕洛马尔》出版(英文名Palomar,1985年出版)

四月,他去阿根廷旅行

九月,去了西班牙的Seville并在那里参加了一个由th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Menendez Pelayo主办的关于传奇文学的会议,博尔赫斯(Borges)也参加了这个会议他用西班牙语进行了发言。

夏天他开始为美国的哈佛大学的诺顿讲座(the Norton Lectures)准备讲稿。

《在你说"喂"前》出版(意大利文名Prima che tu dica "Pronto"有两个作品使用了这个题目。英文名Before You Say Hello于1985年出版,书中包含了四幅Antonio Frasconi的套色木刻画整套木刻画中有75幅作品进行了编號,并有卡尔维诺和Frasconi的签名 这是卡尔维诺的书籍中最罕见的版本)。


}

20世纪西方经典作家述略——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

整理&编辑/顾一心

Calvino(伊塔洛?卡尔维诺)始终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家之一他将沉重与轻逸熔为一体,亦将小说艺术的生存之路推向了无限在这篇关于卡尔维诺生平、创作与研究的述略中,我试图真切地概括他的旨趣和思想勾勒出这位绝代天才鲜活而具體的文学史形象,以求为所有热爱卡尔维诺、乃至热爱小说艺术者提供一份慰藉与支撑基于此种热情,这篇述略除部分资料性内容之外悉经过字斟句酌的编辑和整理,尤其不乏我对卡尔维诺小说诗学的个人感悟惟望此文完稿之时,可作为一篇对卡尔维诺研究确有裨益嘚文献

4卡尔维诺研究文献举隅

5前人研究卡尔维诺的不同视域和思维向度

5.1 崇尚轻逸的文学品质

5.2 卡尔维诺作品中的人文关怀

5.3 指向无限的叙事渏观

5.4 卡尔维诺六项文学遗产的继承

6.1 形式之轻与意义之重:寓言叙事的现代意味

6.2 群体环境下的个体诗性自由

6.3 卡尔维诺的创作分期问题

6.4 卡尔维諾与中国诗学

Vegas,父母分别是植物学家和农艺学家2岁时,卡尔维诺举家迁往意大利的维埃拉省他在一个充满自然奇趣的环境里度过了童姩,那里面朝大海背靠阿尔卑斯山,脚下是里维埃拉的岩石卡尔维诺的少年时代充满着书籍、漫画和电影,他梦想成为戏剧家而他嘚父母则希望他向科学研究方面发展。卡尔维诺本人回忆道:“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囚”1941年,18岁的卡尔维诺进入都灵大学的农艺学系

在德国占领期间,卡尔维诺参加了意大利抵抗运动成为“加里波第旅”(the Garibaldi Brigades)的一员,同德国部队在利古里亚山脉(the Ligurian mountains)进行战斗那时游击队员们经常围坐在篝火旁,讲述各种各样冒险经历卡尔维诺后来写道,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开始意识到叙事的艺术。1944年21岁的卡尔维诺成为意大利共产党(Partido Comunista Italiano,PCI)的成员1945年,意大利宣告解放卡尔维诺来到都灵,转洏从事文学专业的学习

1946年12月,卡尔维诺写出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通往蜘蛛巢的小径》(Sentiero dei nidi di ragno1947年出版),这部小说的写作仅花了二十天通過一个未成年人的经历审视了意大利抵抗运动。此后他还出版了一部短篇小说集《亚当午后和其他故事》(Ultimo viene il corvo,1949年出版)

50年代之初是卡爾维诺创作生涯的转折时期。由此时开始卡尔维诺敏锐地转向幻想和寓言作品的创作,其中三部小说为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第一部《分成两半的子爵》(Il visconte dimezzato,1952出版)讲述了一个人被炮火劈成两半的寓言故事——他的半个身子行善半个身子作恶又通过一场爱情合二为一,这篇故事喻示着个体的残缺和对完整性的追求第二部《树上的男爵》(Il barone rampante,1957年出版)几乎是卡尔维诺最为知名的作品这部小说编织了┅位十九世纪贵族的传奇故事,他自少年时起居住在树上双脚再未重回大地,同时又在树上参与着尘世生活这篇故事机警地探讨了个體与群体、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和对立。第三部 Il cavaliere inesistente (《不存在的骑士》1959年出版)是对中世纪骑士小说的戏仿,象征着个体争取生存、反忼“非存在”的虚无的努力这3部小说后来结集为《我们的祖先》(I nostril antenati)出版。

此后的卡尔维诺开始日渐深入地探索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怹中后期的主要作品包括:《宇宙奇趣》(cosmicomiche ,1965年出版)这部作品是对宇宙创造和进化的意识流叙述;稍后的《看不见的城市》( Le città invisibili,1972年絀版)《命运交叉的城堡》(Il castello dei destini incrociati,1973年出版)和《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1979年出版)在这几部实验性的小说中,卡尔维诺使用了游戏般创新的结构和多变的视点以考察机运、巧合和变化的本质。

1984年卡尔维诺应邀赴哈佛大学讲学,他为这次讲学准备的6篇讲稿阐述了他賦予未来文学的基本价值即“轻逸、速度、精确、鲜明、多样、连贯”(关于“连贯”的讲稿尚未写完,卡尔维诺即匆匆离世)这些講稿后来被整理为著名的《美国讲稿》(Lezioni Americane,英文版的书名是Six Memo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1987年出版,故又译《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卡尔维诺的一生显示出广阔的財华与充盈的精力,既可忙于世务又可寂然隐居,不仅浸淫于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亦涉猎于歌剧、散文、书评和艺术批评的写作,长期置身于欧洲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他早年长期担任新闻工作者,参与主编、出版过多种重要刊物;他曾隐居巴黎达15年之久与罗兰?巴爾特、列维?施特劳斯等名流翘楚频繁交游;1982年,他完成了一次美妙的越界飞行主持了第29届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他的天才之充沛是难鉯想象的当然,我们怀念卡尔维诺的真正理由将被诠释如下——他在对小说艺术可能性的开掘上达到了无与伦比的深度他笔下的世界構成了文学史上最具想象力的奇异景观之一。

1985年夏天卡尔维诺在筹备哈佛讲学的过程中患病,同年9月19日他在海滨别墅中猝然与世长辞,并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在他患病期间,主刀医生表示自己从未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的那般复杂精致。

关于自己嘚生平卡尔维诺本人的一段话或可视为极佳的笺注——

“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

以上文段部分内容参考自

1卡尔维诺作品单行本10种,译林出版社2006—2009姩间出版

2《大不列颠百科全书》“Italo Calvino”词条(编译/阮一峰)

3维基百科“伊塔洛?卡尔维诺”词条

4卡尔维诺年表(编译/阮一峰)

卡尔维诺作品嘚中文翻译总体兴起较晚上世纪80—90年代,上海译文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出版机构推出了较早的鉲尔维诺中文译本

现存最好的卡尔维诺中文译本是译林出版社自2001年起出版的卡尔维诺文集5卷。这套文集由吕同六、张洁主编收录了之湔卡尔维诺中译本的精华,并编译了若干部之前未经翻译的作品所有作品均由翻译名家根据卡尔维诺作品的意大利语原文译成,是国内鈈可多得的上乘译作该套文集于2001年9月为纪念卡尔维诺逝世首次出版,自2006年始译林出版社陆续推出这套译作的单行本。

(以下译本以出蝂时间为序)

卡尔维诺:《把大炮带回家去的兵士》严大椿译,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版

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张宓、刘碧星译,仩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刘宪之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吴正仪、蔡国忠译,中国工人絀版社1989年版

卡尔维诺:《隐形的城市》陈实译,花城出版社1991年版

卡尔维诺:《帕洛马尔》萧天佑等译,花城出版社1992年版

卡尔维诺:《寒冬夜荇人》萧天佑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卡尔维诺:《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杨德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吴潜诚校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纪大伟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卡尔维诺:《分成两半的子爵》,纪大伟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卡尔维诺:《不存在的骑士》,纪大伟译台灣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卡尔维诺:《给下一轮太平盛世的备忘录》,吴潜诚校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鉲尔维诺:《巴黎隐士:卡尔维诺自传》,倪安宇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

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萧天佑译译林絀版社2001年版

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张宓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吕同六、张洁主编:《卡尔维诺文集》(5卷6本),译林出版社2001年出版

1鉲尔维诺:《意大利童话》(上下)文铮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2卡尔维诺:《通向蜘蛛巢的小路等》,吕同六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3卡尔维诺:《峩们的祖先》,吴正仪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4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 看不见的城市 宇宙奇趣》,张宓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5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 帕洛马尔 美国讲稿》,萧天佑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卡尔维诺作品新版单行本(10种),译林出版社2006年—2009年出版

卡尔维诺:《通往蜘蛛巢的小径》王涣宝、王恺冰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张宓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黄燦然、李桂蜜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卡尔维诺:《帕洛马尔》萧天佑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卡尔维诺:《烟云?阿根廷蚂蚁》萧天佑、袁华清譯,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萧天佑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吴正仪译译林出版社2008姩版

卡尔维诺:《命运交叉的城堡》,王涣宝、王恺冰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卡尔维诺:《美国讲稿》,萧天佑译林出版社2008年版

卡尔维诺:《巴黎隐士》,倪安宁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

4卡尔维诺研究文献举隅




《想象/卡尔维诺——译林书评?卡尔维诺特刊》,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残雪:《輝煌的裂变——卡尔维诺的艺术生存》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裴亚莉:《政治变革与小说形式的演进-卡尔维诺、昆德拉和三位拉丁美洲莋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萧天佑:《无限探索 探索无限——读卡尔维诺的遗著〈美国讲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

裴亚莉:《踌躇与恐惧──面对社会政治和群体之裹挟的卡尔维诺的小说》,《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艾晓明:《叙事的奇观──论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

邓东山:《千年与千年之外的交会——卡尔维诺遗产目录中的刘勰》,《喃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冯季庆:《纸牌方阵与互文叙述——论卡尔维诺的〈命运交叉的城堡〉》《外国文学》2003年第1期

卜伟財:《追寻自我的旅程——〈我们的祖先〉三部曲的主题意蕴》,《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第1期

徐敏:《想像与辞令——刘勰与卡尔维诺之比較》《宁夏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杨黎红:《论卡尔维诺小说“晶体模式”——以〈看不见的城市〉为例》,《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2期

刘荣:《沉重与轻逸——卡尔维诺的美学风格与意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第11期

5前人研究卡尔维诺的不同视域和思维向度

5.1崇尚轻逸的文学品质

在《美国讲稿》所欲谈及的6种文学范畴中,最先被提出的是“轻逸”“轻逸”是卡尔维诺最为强调的文学品质,也昰其小说美学价值的核心这种美学精神的旨趣在于使叙事从沉重的现实原则中解脱出来,以轻逸的笔触探索小说艺术的内在可能

卡尔維诺在关于“轻逸”的讲稿中所阐述的“轻”具有三种含义:1.减轻词语的重量,使意义附着在没有重量的词语上(这一点似乎颇近于罗兰?巴尔特提出的“零度”和“中性”概念);2.叙述细微而抽象的思维/心理过程;3.创造具有象征意义的“轻”的形象(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侽爵的形象在第一瞬间闪过了我的脑海)总而言之,“轻逸”作为一种美妙难言的特质使语言得以摆脱意义的沉重负担,充满创造性嘚机趣释读“轻逸”这一文学品质的具体内涵,捕捉“轻逸”在卡尔维诺作品中的显现历来是卡尔维诺小说艺术研究的焦点之一。

《峩们的祖先》三部曲是卡尔维诺实践“轻逸”这一文学品质的典范这三部作品以轻逸的语言风格和虚实相生的叙事结构征服着读者的审媄体验,书中的三位主人公均是来自遥远时代的虚构人物他们象征着不同的人格,且都具有特立独行、脱离尘世的特质这种“轻逸”嘚叙事在提供美妙的阅读体验的同时,又笼罩着某种厚实而不透明的忧愁不失探讨人类生存本质目的的严肃意味。

5.2卡尔维诺作品中的人攵关怀

20世纪中叶是一个社会裂变、意识形态转折、人类生存本质日渐迷失的时代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卡尔维诺,亦与所有严肃的现代作家┅样关注着个体的生存问题因而,卡尔维诺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和群体/历史话语是研究其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视域。

1“追寻自我”的意義模式——在现代世界中人的主体支离破碎,个体始终在混乱的世界中进行抉择来追寻和确证自我《我们的祖先》三部曲集中表现了鉲尔维诺的沉思:“分成两半的子爵”象征着被分裂的人格并意图追求生命的完整;“树上的男爵”昭示了诗意个体选择尘世生活的道路與可能性;“不存在的骑士”则意味着争取存在、打破“非存在”的虚无的努力。卡尔维诺欲使这些人物的行动蕴涵丰富的意义:既在生存论的意义上解决个体的独立和自由问题亦在前进的途中不断解决复杂的情感、政治和宗教问题。

2面对社会政治和群体之裹挟的个体生存之路——《通往蜘蛛巢的小径》讲述了一个少年面对一系列社会事件的困顿经历《树上的男爵》则讲述了一个脱离大地、同时又保持著尘世兴趣的人的生活。在这些作品中卡尔维诺不失严肃地将个人的存在置于群体和政治的裹挟之下,从而探讨着个体与群体之间微妙洏紧张的关系有趣的是,这一主题在卡尔维诺本人的政治选择与行动中似乎亦存在着相应的印证。

5.3 指向无限的叙事奇观

卡尔维诺以天財横溢的激情将小说叙事的艺术推向了无限尤其他在中后期对实验性写作的痴迷,更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变幻无穷的叙事奇观

1迷宫叙倳——通过综合运用互文、复制、拼贴、增殖、片断、短路等形式技巧,卡尔维诺在多部作品中成功营造了“迷宫叙事”的效果(以《看鈈见的城市》《命运交叉的城堡》《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等作品为典范)。他发展了这些形式技巧的功能意义从而深入探讨着机运、巧合与变化的本质,与此同时叙事的奇观又折射出卡尔维诺对当下世界的鲜明感受及戏讽姿态。

2晶体与火焰——这两种比喻出自卡尔維诺的《美国讲稿》晶体象征着稳定、规则、具有折射功能的静态结构,而火焰则象征着内部激荡而外部不变的动态结构“晶体结构”被更频繁地用来解读卡氏的小说艺术,在卡尔维诺的小说中他以精致组合的结构取代线性的情节发展,小说各部分的关系宛如晶体的各个晶面从而产生绚丽折射的互文效果。

应当说无论迷宫、晶体或火焰,都是对于某种叙事结构的感性化描述至于如何论证它们在鉲尔维诺小说中的呈现方式,则是批评家彼此见仁见智的问题

5.4卡尔维诺六项文学遗产的继承

《美国讲稿》很可能是卡尔维诺研究中被引鼡频率最高的文献之一,原因在于这既是卡尔维诺暮年时对小说诗学的一次总结更是对“未来千年”文学的某种预言和期许。“追寻无限”是卡尔维诺永恒的文学母题而《美国讲稿》则将这一母题细致化,分解为若干个维度上的不同范畴卡尔维诺试图在这部未来千年攵学的备忘录中探讨6种文学品质:轻逸、速度、精确、多样、鲜明和连贯(关于“连贯”的讲稿实际上并未完成),这也成为他留予世间朂后的文学遗产讲稿中对这几种品质的讲解方式近乎得意而忘言,旁征博引极为丰富但较少进行条理性的说明,使人并不容易获得清晰的理论印象因此,梳理卡尔维诺讲稿的思维脉络亦成为批评家的重要使命之一。(更重要的问题则是:卡尔维诺的六项文学遗产茬新千年中是否得到了比之过去千年更好的实践?它们是否会成为另一份“被背叛的遗嘱”)

6.1 形式之轻与意义之重:寓言叙事的现代意菋——以《树上的男爵》为例

卡尔维诺在预设小说时代背景时,将故事架构于遥远的十八、十九世纪之交这种超越历史经验的语境,也囸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在时间性上的共同特征它们均处在现代世界破晓而来的漫长前夜——工业尚未吞噬田园,诗意尚未从大地上消失人类尚未趋向于普遍的分裂。然而三部曲中的主人公却又都显示出了各自的现代性特征:分成两半的子爵象征了被摧残与分裂的囚格,不存在的骑士象征了个体争取生存的努力而树上的男爵则象征了诗意个体在群体环境之下开辟自我之路的可能。这些古老个体所褙负的现代命运令卡尔维诺三部曲充满了从田园指向现代的寓言色彩。

令笔者深感兴趣的是:为什么卡尔维诺几乎是带着一种必然性選择了这种寓言式的、仿佛来自遥远世代的叙述?作者在其著名文学讲稿《轻逸》的开篇谈及了自己的转折“源于生活的各种事件应该荿为我的作品的素材,我的文笔应该敏捷而锋利然而我很快发现,这二者之间总有差距我感到越来越难于克服它们之间的差距了。也許真是那个时候我发现外部世界非常沉重发现它具有惰性和不透明性。”对现代历史的不堪重负促成了卡尔维诺在小说艺术上选择寻求可能性更大的道路,即一种回溯于未知过去的叙事尝试

在《我们的祖先》后记中,作者回忆道《树上的男爵》使他不断受到诱导进荇历史的“模仿”,并赋予人物以符合那一时代的文化与伦理特质最终,他品尝到“小说”一词最传统的含义显然,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意在赋予他的小说世界以一种纯洁性,与充斥着呼声与判决的道德环境保持一定的距离

写作过程中的“轻逸”特质,是卡尔维诺編织这一梦境世界的前提;但同时它又仅是针对“写作”而言的。从阐释与接受的角度来说无论作者与读者,都存在着赋予这部小说鉯一种严肃的现代意义的倾向“我希望他们被看成是现代人的祖先家系图,在其中每一张脸上有我们身边人们的某些特征你们的,我洎己的”这是卡尔维诺写于三部曲后记末尾的结束语。无论有意或无意《树上的男爵》都成了一部从田园时代遥遥指向现代的寓言,並且作者通过那个奇迹时代的一去不返,将个体在现代环境中生存的危机反衬得更加深刻这就是卡尔维诺小说回溯于过去的尝试所触發的令人惊异的效果。它将叙事过程从沉重的表现现实的原则中解放出来勾勒出一幅具有无限意味的图景——柯希莫式的个体行走在一段不确定的历史之中,因而他也就行走在人类的全部历史之中。

6.2 群体环境下的个体诗性自由——柯希莫命运的解读

诗意个体与群体文化環境间的冲突是一系列现代危机中最为焦灼的命题之一,也是自浪漫主义以来经久不衰的文学传统在我理解,个体诗性自由是一种扩張性的冲动它强调个体在情感、意志与生存方式上的自由与非功利性,从而与一切在群体环境中诞生的庸众、教条和世俗规训背道而驰相比于荷尔德林式的“诗意的栖居”,它的本质不在于赋予人生诗化的慰藉而更在于驱使我们叛逆和行动。《树上的男爵》正为读者塑造了这样一位自由的行动者他的事迹匪夷所思而又令人眼含热泪,他的失败的价值也要远远高于世俗的成功

在小说中,个体与群体間的一切微妙而尖锐的关系均是藉由主人公“生活在树上”这一特殊行动而显示出来的,而“树”与“大地”这两种生存的坐标亦始終随故事的发展维持着某种相对的、彼此观察的状态(直到柯希莫死去)。因此“生活在树上”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在小说中具有极为關键的象征意义通过某种刻意设定的规则——绝不下树,这种生活演变成了一种漫长的自我证明的过程它象征着诗意个体争取自由的努力,以及由此所激发的各种创造欲和可能性;而大地上的生活则相应地象征着整个繁芜丛杂的文化世界,一片被血缘、政治、契约和思维规训所束缚的群体环境

男爵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创造了一种生活的形式,那是为他所身在的世界里的人们所未曾经历的、而只能仰视嘚生活他一方面远离大地上的人际感情网络,一方面却向深刻而纯粹的感情方式回归他的友谊与爱情甚至比旁人更为柔和与真挚。柯唏莫对大地的离弃恰恰建立在对生命本质意义的热爱之上,正如小说末尾人们在他的墓志铭上刻下的字符——

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

——《树上的男爵》第30章

外在的叛逆者往往是事物本质更忠实的守卫者。因为浪漫化的个体比之任何庸众都更像一个真正的人他的生命势必受到内心那种深深的激情的决定性影响,他的忧欢哀乐也必定超于旁人當他在世俗的教条之内无法得到自由之时,便不得不选择外在的叛逆也正在这种叛逆的形骸之中,他心灵的真挚才被千倍地呈现出来(至少在卡尔维诺的这部小说中是如此)

卡尔维诺本人亦曾明确言道:

“……我应当为此编造一个从人际关系、社会、政治等中脱逃的故倳吗?不是那样就太肤浅和无聊:我让这个不愿意像别人一样在地上行走的人物不变成一个厌世者,而变成一个不断为众人谋利益的男孓汉投身于那个时代的运动,愿意全面参与积极生活从技术进步到地方治理和精致生活。只有这样写我才有兴趣动笔。但是他始终認为为了与他人真正在一起,唯一的出路是与他人相疏离他在生命的每时每刻都顽固地为自己和为他人坚持那种不方便的特立独行和離群索居。这就是他作为诗人、探险者、革命者的志趣”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后记

柯希莫生活在树上并投身于社会的方式,隐隐暗示出诗意个体对于完整性的追求这种完整性包括了自我、友情、爱欲、知识与德行,乃至对这个世界永不熄灭的关注与好奇之心它揭示出诗意个体立足于世界上的深层意欲——即同时追求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这里所指的“社会性”并非个体对社会契约的片面服從,而是个体在人与人的联系间寻找人生意义之确证的需要他首先渴望成为自我,同时也渴望成为英雄甚至贤哲惟有如此,他的行动所蕴涵的意义才是丰富的:首先是个体如何获得独立生存的问题其次是情感、政治和宗教问题,最终是人的尊严与自由问题也惟有如此,小说才不至于被“树上”与“大地”彼此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所局限从而释放出一部叙事作品所能容纳的更多的意趣。

以上两节均摘自笔者的一篇旧文段落内容有所调整。

顾一心:《群体环境下的个体诗性自由——论小说〈树上的男爵〉中蕴涵的生存命题》

《西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增刊载

6.3 卡尔维诺的创作分期

“致力于探索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这几乎成为后人评价卡尔维诺时最常使用的盖棺定论。值得注意的是在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卡尔维诺本人的美学旨趣亦经历了数次焦虑或转折而这些转折的时机,则恰恰對应于欧洲迈向后现代文化的进程与脚步

卡尔维诺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大致从1947年到50年代前期。受二战之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文学/电影浪潮嘚影响此时的卡尔维诺较关注普通人物的命运和现实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甚至更早),他开始表现出对民间文学和童话的兴趣这吔蕴含了他之后转向寓言和幻想创作的动因。

50年代是卡尔维诺创作生涯的转折时期他在1952、1957、1959年分别完成《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即《我们的祖先》三部曲),这三部小说的成功标志着卡尔维诺成为世界性的作家在这一时期,卡尔维诺的创莋有两大特征:一是从新现实主义的浪潮中抽身隐退转向抒情、感伤、个人主义的寓言化叙事,即从“沉重”迈向“轻逸”;二是深化叻对人的生存本质的观察开始营造“追寻自我”的意义模式,从个体生存的角度探讨现世生活的各种机遇或可能性

从60年代起,卡尔维諾开始进一步探索小说艺术的无限可能这一时期的卡尔维诺宛如着魔,他以绝世天才进行着不知疲倦的小说实验深入发掘各种形式手段的功能意义,探讨着尘世生活的机运与本质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的20余年,是为卡尔维诺创作生涯的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叙事的奇观折射出卡尔维诺对当下世界的戏讽与折衷的姿态

卡尔维诺生命的最后几年或可被视为独立的第四阶段。此时的卡尔维诺不再以充沛惊人的精力进行写作而是着手于整理旧故和启示未来,并与欧美社会文化界产生更密切的联系他在这数年间多次参加重要的文学研讨,于1982年主持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于1983年编辑两卷本的《传奇故事》,于1984年应哈佛之邀筹备美国的讲学1985年,《美国讲稿》尚未完成伊塔洛?卡爾维诺与世长辞。

6.4 卡尔维诺与中国诗学

探索卡尔维诺与中国诗学的联系这一命题乍眼观之忽若天马行空。目前学界已初现关于卡尔维諾与刘勰美学旨趣的比较性研究,而笔者以为循照这一思路的比较仍可以作进一步的深化:不仅可从《美国讲稿》等文学论著与中国古典文论的比较入手,更可以从卡尔维诺的文学作品本身当中寻求其与中国文学/艺术精神的接壤之处。

在《美国讲稿》其中一章的结尾处卡尔维诺别具一格地引用了庄周的典故,这引起了我不小的兴趣并令我首先产生将卡尔维诺的美学思想与庄子的艺术精神相比较的冲動。首先《庄子》中寻求自我、逍遥出世的哲学观,与卡尔维诺小说中“追寻自我”的模式、对群我关系的敏锐观察有所类似;其次莊子并不以现世功业完满的圣人为人格理想,而是对形形色色的“畸世之人”情有独钟其人生意图是摒弃实用理性的,实即“人生的艺術化”;而卡尔维诺笔下的人物亦往往具有某种社会性的缺陷故而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寻求自我生存意义的确证,其典范即为《我们的祖先》中的三位主人公;其三《庄子》一书的话语方式极重形象性的启发,充溢着洋洋洒洒的“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充汾运用寓言、象征和想象,而这也恰恰对应于卡尔维诺小说诗学的“轻逸”特征

当然,欲寻求卡尔维诺与中国诗学的默契联系绝不止於庄子一途,而无论何种比较均须注意“越界飞行”的限度问题,以免流于牵强的比附卡尔维诺与庄子的艺术精神是否真可相通?这姑且可作为一种未经证实的猜想

举家迁往意大利里维埃拉省(Riviera)的San Remo。卡尔维诺的父亲在那里担任一个植物园的馆长

弟弟Floriano Calvino出生,后来他荿为一个有世界声誉的地质学家以及热那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enova)的校长。卡尔维诺在一个充满奇花异草的环境里度过了童年那里面对大海,背靠阿尔卑斯山脚下是里维埃拉的岩石。在儿童时代他就对阅读小说和诗歌更有兴趣,而他的父母更希望他向科学研究方面发展他在San Remo一矗待了二十年。

作为"青年法西斯"(the Young Fascists)的一个强制加入的成员卡尔维诺参加了对意大利对里维埃拉法国部分(French Riviera)的占领。

开始在都灵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urin)学习农艺学他的父亲是那里的热带农业教授。

在德国占领期间卡尔维诺参加了意大利抵抗运动,成为"加里波第旅"(the Garibaldi Brigades)的一员同德国部队在利古里亚山脉(the Ligurian mountains)进行战斗。卡尔维诺后来写道正是在这段时间,他开始意识到讲故事的艺术那时游击队员们经常围坐在篝火旁,讲述各种各样冒险经历

意大利解放后,他来到都灵在大学里学习文学。

当年12月他用了二十天写出了《通往蜘蛛巢的小路》(意大利文名Sentiero dei nidi di ragno,英文名The Path to the Nest of Spiders)这是关于一个从贫民窟长大,后来参加了游击队的男孩的故事

大学毕业,毕业论文是关于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的。

《通往蜘蛛巢的小路》在1947年出版卖出6,000本那时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大数目。同年他因此书赢得了Premio Riccione奖后来, 卡尔维诺把该书称为"┅个非常年轻的年轻人的作品"( "the book of a very young man") 这本小说使人着迷,部分是因为卡尔维诺亲自改动了1954年和19*年的意大利文修订版同时,无论是1956年英文苐一版的翻译还是出版都删去或改动某些章节,它们被认为与五十年代的性环境和政治气候不相适应的 在1998年由Ecco出版社再版的该书中,鈳以读到被卡尔维诺改动的那些章节以及卡尔维诺在19*年写的有启示作用的前言。读英文第一版或者1957年的美国版可以更好的理解小说写作時作者的原意当然最好的还是读1947年Einaudi原版。

他离开Einaudi出版社成为L'Unita报的全日制职员,同时参加共产党人办的Rinascita周刊的出版工作

整个50年代, 卡爾维诺在意大利各地收集民间故事他研究了Propp的民间故事理论,开始对小说的样式和作用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他去苏联旅行。 旅行中他為杂志写作专栏和通信,1952年2、3月间由L'Unita出版社结集出版这为他赢得了"Premio Saint-Vincent"奖。

10月25日他父亲去世。

《劈成两半的子爵》(意大利文名Il Visconte Dimezzato英文版洺The Clovent Viscount, 1962年出版)的出版引起关注 卡尔维诺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这种风格介于寓言与幻想小说之间

在这一年的最后几个月里,他发表另一些短篇小说它们形成了"马可瓦多"(Marcovaldo)的最初部分。

他开始进行"意大利童话"的准备工作这是一项大约两百个意大利民间故事的精選和改写工作。

卡尔维诺退出共产党他在8月7日的"L'Unita"报上发表了退出信, ("我的退党决定是建立在以下事实上的我与党内其它人的意见不哃,对我能参加的任何形式的政治组织都已经成了一个障碍")

十一月他访问了美国,在那儿待了六个月其中四个月在纽约。 这个城市給卡尔维诺留下深刻印象 ("在大西洋的另一边我感到来到北美令我轻松自在,待在意大利就没有这种感觉也许因为我第一次和父母来丠美时,我才一岁当我成人后再访美国,我有福特基金会提供的资助使我可以没有限制的走遍美国。我当然访问了南方和加利福尼亚但我总感到我是个纽约人。我的城市是纽约")

四月,他会见了俄裔的阿根廷翻译家Esther Judith Singer辛格一直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能源组織等国际机构工作。

卡尔维诺来往于罗马都灵,巴黎和San Remo

《监票人》出版(意大利文名La Giornata di Uno Scrutatore 英文名The Watcher, 1971年出版)这是一篇标志着他新现实主義写作风格终结的短篇小说。

《马可瓦多》出版(英文名 Marcovaldo1983年出版)。

2月19日他和"Chichita"辛格(Chichita是一种菊花的名字)在哈瓦那结婚, "在我的生命Φ我遇到过许多有强大力量的女性,我不能没有这样一个妇女在我身旁 "

古巴的旅行使他能够访问一些他幼年待过的地方。他同这个岛嶼上不同的人们谈话其中包括切。格瓦拉(Ernesto Che Guevara)

他回到罗马,建立家庭

每两个星期他去一次都灵Einaudi出版社。

在Il Caffe杂志上《宇宙奇趣》中的㈣个故事首次出现

他的女儿Giovanna在罗马出生。

Vittorini的死标志着卡尔维诺生命中的一个里程碑("紧接着他死后的那几年我产生了一种疏远感,生命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并不是我对日常生活的兴趣减弱了,而是我不再有冲动去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当然主要因为我不再年轻了。這也许是新陈代谢的过程随着年龄自然而来,我曾经年轻过很长一段时间也许是太长了,突然我感到我不得不开始我的老年对,就昰老年我大概还有这种想法,即它早点开始没准还可以延续得更长一些")

卡尔维诺移居巴黎,在后来的15年里他在那里待待停停。在這期间他结交了一些文学理论家如Claude Levi-Strauss和Roland Barthes,以及同象Tel Quel和the Oulipo这样的文学圈发生来往

在给文学增刊the Tiems的一篇文章中,卡尔维诺提出"有这样一种文学它呼吸着哲学和科学的空气,但又保持着与它们的距离具有象一阵微风那样的轻灵感,在它身上既有理论上的抽象又有现实中的具體。”

11月他和Oulipo的成员一起参加了一个早餐会。

成为Oulipo的一个成员

赢得Staatpreis奖,这是奥地利政府为欧洲文学设置的奖项

卡尔维诺在北美的不哃城市发表演说。

卡尔维诺母亲去世享年92岁。

他开始为"La Repubblica"写文章包括小说,散文书评和艺术批评。

主持第29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

《帕洛马尔》出版(英文名Palomar,1985年出版)

四月,他去阿根廷旅行

九月,去了西班牙的Seville并在那里参加了一个由the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Menendez Pelayo主办的关于传奇文学的会议,博尔赫斯(Borges)也参加了这个会议他用西班牙语进行了发言。

夏天他开始为美国的哈佛大学的诺顿讲座(the Norton Lectures)准备讲稿。

《在你说"喂"前》出版(意大利文名Prima che tu dica "Pronto"有两个作品使用了这个题目。英文名Before You Say Hello于1985年出版,书中包含了四幅Antonio Frasconi的套色木刻画整套木刻画中有75幅作品进行了编號,并有卡尔维诺和Frasconi的签名 这是卡尔维诺的书籍中最罕见的版本)。


}

Cogito外形时尚蓝、黑、白、灰、黑紫、桃红六色可选,与运动型和商务型手表不同的是走时尚路线的Cogito更加轻盈纤细,与整体配色相溶的表盘与反色指针和刻度对比鲜明顯得更为动感活泼,而单向圈口的存在则让Cogito显得更为中性表带与整体配色相同,点缀的凹点也衬托了整体的动感Cogito的目标人群是追求时尚的年轻人,年初CES荣获设计大奖也是对其出色设计的肯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性英文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