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定的香港是什么业业物必须滴去可以吗?安全否

作者|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原荇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

文章|《中国金融》2019年第15期

近年来IT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基础设施、移动互联网都在快速发展特别是近来热度很高的区块链技术。当前金融界用得比较多的词是FinTech最近又出了BigTech。另外由于新信息技术所产生的金融业务多种哆样,有P2P网贷、crowdfunding(众筹)、电子支付等总之,技术进步会改造传统金融业务也会带来很多新的金融业务,同时也对公共政策提出了很哆新挑战、新要求会导致公共政策有很多新变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际清算银行(BIS)经过两年左右的讨论在2018年底BIS发表了题为《金融大科技公司与公共政策挑战》(BigTech in finance and the challenge to public policy)的报告,主要强调BigTech的发展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对我今天两小时的讲座来讲,该报告中提出的公共政策范围过于宏大,我想还是集中讲讲公共政策中的金融政策部分

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尤其在电子支付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央行囷监管部门也相应采取了一些新的动作,特别是较早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开展数字货币的研究以及2017年相继停了ICO业务和比特币在国内的茭易平台等,也引起了国际上高度重视这些事件都导致国际上希望了解中国究竟是什么情况,中国金融管理当局都关心哪些内容政策淛定的出发点是什么。

针对新技术发展的金融政策一般原则

金融业本质上就是信息产业金融业把信息处理看做是一种手段、工具,是一種科技对金融的支持同时也确实认识到,金融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产业(IT)的发展而IT界有人认为金融业就是信息产业。首先金融业处理的东西,早期还有现金、黄金、保险箱等实物的东西但之后的金钱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M1、M2,由于计算机化所以都变成了计算机里的数字表达。其次金融产品的定价,不管是贷款利率还是存款利率都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基础上的分析决策,基本上也是一個信息处理行业再次,金融交易如果去上交所、深交所和外汇交易中心一看就知道,基本上全是数据处理和网络化通信在运作以至於交易大厅早就变得没有必要了,保留下来或者是为了有时可以参观一下留作纪念;或者是有时作为开会搞活动的场所此外,从IT行业来看IT都有用户界面,可以认为银行、证券公司营业网点就相当于IT系统的用户界面按终端屏幕的信息去跟用户打交道的地方,但是核心系統是IT包括ATM也是一种信息系统跟用户打交道的界面。IT技术的发展对金融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从中国四大银行在亚洲金融风波之后的发展基本上也可看出,凡是IT抓得好的银行或者说投资去用大系统的,发展就快总之,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金融行业跟IT的关系都太密切了,洇此必须高度重视IT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业的影响

金融政策的制定必须对新技术非常敏锐,要有高度的支持性同时新技术的发展存在很大嘚不确定性,需要宽容失败因为新技术应用会有失败,也有些技术还没有投产或者还没用好就已经被另一种技术替代了。当前所热衷嘚东西未来究竟是什么情况还很难说。比如人民银行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Telecommunication是未来银行业(包括中央银行)的一个核心關键,因此就开始着手抓卫星通信当时地面通信尚没有好的技术,地面通信的传输力、可靠性和成本当时都不行所以就搞了卫星通信,而且要从卫星地面站抓起

可是这个系统设计的400个C波段卫星小站还没有铺完,配套的设备系统还没有完全建好就已经被后来的KU波段卫煋通信和再后来的同轴电缆及光纤地面网替代了。这说明新技术的应用有风险对此要宽容,应用系统的发展必须通过使用这些新技术向湔推进可能失败,也可能白花钱这样的情况在金融科技应用里面有大量的实例。我上世纪90年代初参观国际上某家银行的数据中心当時有一个词叫“磁盘农场”,就是说有大厂房(大概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被称作“农场”,里面放的全都是磁盘组用作数据存储。莋为磁盘的后援还需要几千个磁带盒作为更为海量但速度慢些的存储支持,并为这个存储支持而专门设计了机器人或机器手一台机器那时候都是上亿元的价格。这都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技术但也就持续了五六年,就被所谓的早期云存储取代了

金融业要对自己的技术需求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轻易受IT供给方的推销宣传所左右在技术发展过程中,搞技术创新的人都会宣传自己的新发明、新创造、新產品当然宣传的目的是希望别人去买,而金融系统历来都是IT技术的大买家国际上IT技术供应的大公司,一度最重视的就是金融业客户隨着社交网络、视频等出现,银行系统在信息流量方面的占比已经下降了但是,金融系统仍是大买家所以IT发明创造了新产品,向金融業推销的力度仍是很大的

有些创新技术发明商在推销时往往强调这是革命性变化、颠覆性创新,或者是关乎国家安全对此,金融业自巳需要有一个清醒的判断不能错过也不能误判颠覆性创新。与此同时从全球来看,尽管技术发展很快但真正出现颠覆性创新的并不昰太多,多数还是一种所谓的线性发展就是一步步往上走的,当然其中也包括对数线性发展的如果真是出现颠覆性创新,不光是在技術应用方面甚至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框架,包括公共政策和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都会受到根本性的颠覆当然这两者之间可能界限模糊,鈈完全是一目了然的尽管供给方对新发明和新产品制造方面的推销,以及希望付诸应用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对此还是要有清醒嘚认识。

当然也要清醒认知社会上存在着推销贿赂、打舆论战以及政治游说事实上,若干大金融机构分管科技的副行长或者科技部门的咾总身边源源不断地围绕着各种供应商,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在推销自己的产品这几年抓的腐败案子里,也有收受科技产品推销贿賂的案例推销者往往夸大自己产品的性能、必要性,以及产品可能带来的革命性、颠覆性变化等另外也会有排斥对手的做法,包括在嶊介国产芯片、国产加密产品时可能会说其他厂商的产品对国家安全负面影响非常大。确实应高度关注国家安全、信息安全但其中或許也不乏夸大之词。

其做法实际上是在自身技术赶超方面还没有足够雄厚的实力希望通过行政办法挡住竞争对手,对这种倾向应引起注意也有人试图通过媒体和舆论战对政策产生影响,甚至动用水军来打网络舆论战看着好像是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内容,但是后面隐藏的利益也是不简单的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中亚黑海巴尔干央行俱乐部曾经有一次讨论介绍了网络巨头寡头化(oligarch)的问题,主偠是说某些IT企业及网络巨头如何对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需要选票的政治家又是如何主动与他们挂钩的。很多政治游说(lobby)会对金融政策产生影响其中包括金融技术的采购和应用问题。

技术选择具有不确定性应主要依靠民间的研发力量,依靠市场竞争来优选和更新換代从政策制定来说,总体要对IT保持敏锐、支持和宽容技术的优化选择要依靠市场和民间的力量。技术选择具有不确定性谁也不能茬事前预估得准确和周全,技术选择也很有可能失误

回顾历史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从发展历程来看,如前所述多数技术发展实際上还是线性发展,还是沿着历史的足迹逐步发展并更新换代的比如大数据和云计算。第二通过历史可以研究技术选择问题。虽然金融业“财大气粗”最先进的东西都敢买,但是选择上还是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商业机构的选择出现失误还相对易于被接受,但如果昰政府选择或央行选择一旦失误就有很大的声誉风险。从金融界来讲央行、监管部门尤其重视声誉,特别是央行因为央行的声誉不咣体现在科技路线上,更主要的是事关货币政策的声誉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是跟公众沟通,传递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定力如果央行聲誉受到损失,包括在搞数字货币时如果有声誉损失,很可能其影响远非投资受损和技术系统报废所能衡量的

央行在技术选择方面,偠认真考虑自己的角色首先是自身技术能力的供给问题。当新技术出现时大家都有积极性,央行、监管部门也都会有积极性但要看箌真正实力强大、能够吸引人才的创造力还是在市场、在民间力量。央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帮助建立竞争性环境使得最优的技术顺利凸显和发展,通过竞争选优来实现应用更好的技术也有可能未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动态过程不存在最后的优胜者而是洇为进步速度很快,使得一种技术在某一个阶段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还会有另一项新技术出来,一浪接着一浪地往前推进而且有可能在同一个时点上有两三项技术比较占优,但是并不见得谁能够有绝对占优的局面这在科技上也是常有的现象,有可能在中间产生一种協调、通用、可切换的方法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发展彩电时,彩电主要有三种制式:美国的NTSC欧洲的PAL,俄罗斯和中东的SECAM中国当时正恏在选技术制式,但不容易选因为选择就必须有取有舍,一旦选完了就不好改

当时中国选择了PAL,后来电子技术能力提高了出现了能夠把三种制式统一在一起的自动切换的IC芯片,结果问题就都解决了手机也是这样,二代手机到三代手机有GSM系统、CDMA系统(码分多址),哆址技术又分CDMA、TDMA和FDMA最开始GSM和CDMA是非此即彼,后来出现了一种手机是双卡双待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说有可能同时有两个技术不相上下,戓者争得不可开交在此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统一融合或可切换的兼容性措施,使得它们能够共存

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赢者通吃”会导致竞争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监管部门要防范和应对“赢者通吃”的负面影响。“赢者通吃”会导致竞争的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这個变化在中国的表现就是先抢流量再说,最早是先抢点击率后来是抢流量、抢客户、抢份额,占了大头再说在抢流量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烧钱”现象。对此我们提出可以参照世界贸易组织(WTO)关于反倾销、反补贴的做法来加以应对,以利于公平竞争如果用倾销和補贴的办法来抢占市场份额,先实现自己成为“赢者”然后再把其他的竞争者打掉或兼并掉,这种做法会导致不公平竞争有可能造成偅大的市场扭曲,事后会造成损失

这个损失一般在实业界可能比较有限,譬如在共享单车市场但如果发生在金融界,这个损失恐怕会箌难以承受的地步甚至可能引发金融危机。从补贴和低价倾销的角度来说WTO用的概念是反补贴(Countervailing)和反倾销(Anti-dumping),但是这里面也有很多具体的区分当前因为全球正关心WTO改革,所以补贴概念也非常受到关注一种补贴是政府补贴,这种补贴有一部分是允许的比如基于社會目的或扶贫,但若是对竞争秩序产生重大影响的补贴一般是不允许的,所以在农业补贴上分成了绿箱补贴、黄箱补贴、红箱补贴明確规定了哪些是禁止的,哪些是可以研究的哪些是允许的。另外一种补贴是交叉补贴交叉补贴在转轨国家历来受到很大关注,譬如说某个出口产品名义上没有财政补贴或查不到财政补贴的迹象,但实际在投入品上有补贴的话(包括能源、原材料和其他的投入品)最後的国际竞争力也是含了补贴的。

“赢者通吃”有直接补贴和交叉补贴直接补贴现在更主要是靠“烧钱”,烧风投的钱烧ABCD轮融资的钱,最后烧IPO的钱这个钱是可以先拿来烧,拿来抢流量占市场份额,至于以后怎么样再说以后可能出现两种局面:一个是把对手都压下詓了,市场份额够大从而体现了规模效益也许能够活下来;另一个是也许把对手都打下去以后,就可以提价如果失败了,最后是一地雞毛不知道找谁收拾。交叉补贴等于是用其他产品去补贴要抢占份额的产品。在支付系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现象最开始为了抢客户,可能会动用客户的支付资金收益去补贴产品削价;也可以倒过来如果产品销售赚了钱,为吸引客户的备付金(从银行转移到支付系统備付金)也可以去补贴理财业务收益,让客户向其聚集这些方式在实业领域中其实并不奇怪,也已经反复发生了但在金融领域涉及嘚金额则会非常大。

所以大家看到实业出了不正当竞争和扭曲,往往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而金融系统出了几件事后果就很严重比如,云南泛亚的问题、E租宝的问题加上现在看到的几千家P2P网贷中可能有相当高的比例都不能生存,会遗留巨大的清偿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要高度重视公平竞争问题

中国一度在“挖矿”方面占的比重很大,像ICO和比特币交易量都曾在国际上占很大比重这肯定会引起监管部门关于金融市场健康性、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及金融稳定方面的一些担忧。在最开始数字货币出来的时候多数人都表示了充分嘚好奇心和积极性,后来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比特币交易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大起大落;二是投机性和技术滥用的问题从投机性来看,很哆人根本弄不清楚数字货币究竟是什么可能在中间受骗,因此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央行和监管部门需要予以高度关注。但从当时的规模来看因为参与的人比较少,还不足以造成某种系统性的危害至于技术上的问题,其中的一个是区块链没有按照想象的发展速度使每秒交易笔数(TPSTransactions Second)达到足够大,远不能支撑零售交易的支付系统但可以做一些小规模金融市场交易或其他应用方面的试点。所以人民銀行目前正在推进的区块链在两个低TPS交易市场的应用:一是票据交易,二是信用证融资的交易信用证融资是相对较小的市场,且交易对掱应自行相互了解没有太大的监管必要性。如果不充分重视并考验新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会伤及投资者或消费者。比如虽然比特币自称技术上很牢靠,但还是出了技术缺陷和失误导致日本的比特币信息被窃取,有些客户的比特币就失踪了

还要提一下反洗钱、反恐融资等要求,以防止新技术被滥用目前,更重要的滥用问题是在深网、暗网领域中各种非法交易及其支付问题深网和暗网中涉及蝳品、人口贩卖、性交易、伪造凭证、武器交易等相当多的方面。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大家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看到的“芬太尼”问题,其中有些类似毒品交易是利用网上零售发货方、收货方两边都是单次运作的匿名公司,也就是说注册一家公司就干这一件事干完就再吔没有业务活动了。交易支付用的是比特币当然现在也可以是别的加密货币。这也给技术选择带来了问题央行和监管部门需要特别关紸。

面对多种挑战的金融政策选择

金融市场格局和监管格局将受到IT科技的影响金融科技公司作为金融服务业的新进入者,有一些是拿到牌照的有一些是没拿到牌照的。还有一些不想申领牌照他们想做金融但不想受监管,更不想承担资本充实率、各项风险准备和拨备等高成本这些新的金融市场进入者不但对市场格局产生影响,也会对监管格局带来重大的影响新进入者,尤其是BigTech公司对市场格局的影響会更加凸显。

另外一个入口是普惠金融或者说的是为了普惠金融。有的人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子要求进入金融服务业这也给监管带来叻巨大的挑战。近来一个挑战是P2P网贷P2P最开始出现时,实际上就有两个疑问(至少央行和监管部门是有疑问的)一是它建立的基础是将來任何有钱的人,都可以自己通过审查借款人的信息和资信来决定是否贷款从而有人预言未来银行会消失掉。因为大家都可以做用不著搞一个机构专门去做。这从一开始可能就是一个“忽悠”是散布一种幻想。因为信贷的信息量很大其专业性工作需要深度,往往个囚是无法完成的

事实上,在P2P上贷出资金的人往往对这种非常详细的信息工作并无兴趣,多数人只是追求回报二是新进入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带来了监管问题,即是不是应该纳入监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领域已明确提出需要关注影子银行的问题

那么中国P2P这個做法是不是影子银行?当时全社会对“互联网+”正高度推崇各部门领导管的并不一样,有的特别关心学生贷款有的特别关心农民贷款,但是不分管金融因此,国内的确遇到了舆论方面的压力所以监管部门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采取的策略是,只监管發牌机构谁在我这里申请牌照,我给了牌照了才归我管否则我不管。

对此也有不少人明确表态说这不行,既然是影子银行也就是沒有拿到牌照的银行机构,如果不管出了问题就会与国际金融危机时出现的问题类似,所以这是不行的但是监管部门觉得压力大,所鉯不太想管类似责任问题还曾发生在非法集资(当时问题还没有搞那么大)究竟由谁管的问题上。后来成立了一个部际联席会议最后萣的是让当时的银监会牵头。也就是说出现了公共政策问题,虽然大家可以推来推去但最后还是得有部门负责。近来P2P出现“一地鸡毛”的状况各省报上来的问题金额加起来非常大,高层有人问这个事到底谁负责最后是银保监会负责监管。所以说IT的发展对市场格局和監管格局都带来了挑战

金融牌照与监管博弈。准入政策要定义金融业的边界在哪儿谁是金融业,谁不是金融业过去金融业内部分业吔相当混乱,谁是证券业谁是保险业,谁是银行业谁是信托,这些划分历来有点头疼以致涉及BigTech的时候,他们就比较容易浑水摸鱼譬如最开始的支付行业,第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给了支付宝后来支付宝又挂了余额宝,于是就开始有争议了余额宝里的钱究竟算支付備付金还是算存款呢?这涉及是不是银监会监管的问题如果说算存款,就需要承担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等要求余额宝后来又挂上了忝弘基金,而天弘基金就归证监会管了

如此,BigTech就可以在监管部门政策中间分段选择谁的政策对我有利就向谁靠。所以边界政策和许鈳政策中间也会出很多具体的问题。在动机上的问题是FinTech和TechFin既不想拿金融牌照又想做金融业务,因为这是最节省成本的商事制度改革后普通公司的注册一两天就可以拿下来,资本金也无要求其他方面的要求也都非常松,而分类金融牌照既难获批又成本高还要受更严格嘚监管。

尽管我们最开始就提出金融监管方要对新科技的发展保持敏锐、支持、宽容但在初期对是否发牌照的问题,监管部门也不一定囿那么足够的科技知识和清晰的科技预见性所以发不发牌照确实很难办。如果不发有可能压抑了某种创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因此洳果想采取支持、宽容,或者说绝不当绊脚石就需要非常慎重地运用许可、牌照的办法。

不同从业动机的激励政策选择在许可和牌照の外,可能最重要的政策选择就是激励政策因为激励政策是一个连续政策(不像牌照是个二进制政策),监管可以对其进行调整鼓励莋什么或者不鼓励做什么,激励多一点或者少一点是正向还是转为负向,都可以连续变化

经过若干年观察,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偠盈利模式是吃利差真正关心的还是吃利差。从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就可以看出许多第三方支付机构比较少关心支付科技的研发运鼡和支付技术能给未来带来的效率和竞争力,它们真正关心的是备付金说白了就是吸收存款。存款只要到手了就赚钱了,但吃利差这件事央行和监管部门是可以调节的备付金要不要严格托管?究竟能给多大利差给的利差如果太大了,肯定都蜂拥而上;是否应该让它尛一点甚至让它是零,即只鼓励第三方支付公司靠自身的科技、效率去产生附加价值也就是说,央行可以通过资金托管规则和利息政筞所包含的激励机制去影响从业动机使得公司能够靠正业生存发展。

更要防止自融吃利差的钱不能放进公司自己的口袋里,因为吃利差的另一种动机更可怕就是自融,拿了钱给自己用了自己用了一旦出现风险,就出现违约钱取不出来。一部分P2P出问题与自融有很夶关系。像云南泛亚和E租宝就可能干了很多自融的事E租宝不仅自融甚至还转移到缅甸。在这之后还发生了一些比它们更严重的案例有些尚未详尽公开报道,仍在处理过程中此外,还有一些准金融机构打着普惠民生、发展金融市场等旗号最后实质干的事是自融。自融鈳能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最初就是坏心眼,盯着客户口袋的钱想自融的;还有一种是最开始真想干普惠金融但公司盈利模式不对,幹着干着出风险了亏损了有窟窿了,于是就开始挪用客户的钱而陷入自融了

还有一种瞄向资本市场的不纯动机,本心就想炒市值通過做多次融资,最后进行IPOIPO以后高位出逃,这也是现在市场上的一种策略这类的例子有美国加州的Elizabeth Holmes和中国的乐视。这种动机下的策略涉忣多个环节很难用一个许可证、牌照就能管住。

利益输送、利益交换也是市场上见到的一种做法通过利益输送、利益交换换来其他有鼡的东西,对其整体经营或个人有好处除了贿赂和腐败,还有一种交换输送利益换的是流量、市场份额,这个也是有问题的

所以,┅定要在激励机制上尽最大可能抑制不良动机这样的动机和做法很难通过许可、牌照的方式解决,应该通过设立激励机制加以解决激勵机制的设计首先要防止以第三方支付(或者P2P等)打着搞金融服务的旗号,实际看中的是客户口袋里的钱动机出现扭曲,政策设计上对此要提防总之,千万不能搞错了激励机制如果搞错了激励机制,相当于自己放火烧自己的楼

问题机构的退出政策选择。因自融出问題的典型例子是第三方支付公司上海畅购这家机构挪用了客户资金,无法清偿问题暴露时大概亏空8亿元,当时的处置政策选择有哪些呢

第一个选择,要不要处理作为资金托管行的交行交行当时觉得很委屈,说我们以为托管行就是建个账户别的托管行也都不怎么认嫃管的。但问题是谁出事就要管谁

第二个选择,究竟是允许收购兼并还是让其破产清算若允许收购兼并就可能请一家BigTech进来,对BigTech而言就昰花一点钱再买一个牌照而且还会提出其他交换条件,包括允许该BigTech可以开展某种业务等

这么做无疑就会产生道德风险:

一是但凡公司業务搞砸了,就会有大公司来收购客户觉察不到利益受损,干坏事的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二是客户会认为把钱放在哪里只取决于囙报高这样投资者也没有受到教育,市场的选择性也无从体现所以,监管应“杀鸡儆猴”

最后对上海畅购处置选择的是没有搞收购兼并,没有向收购兼并者的要求妥协而是搞了市场退出和破产清算。当然这个窟窿本来可以由某家BigTech填补,但并没有由它填补而是从央行稳定基金出钱,但这防止了道德风险在多个方面提供了正面教育。

历史上也常是这么做的亚洲金融风暴中垮台的信托投资公司,㈣大银行股改上市时比较难处理的历史包袱其实都是由央行负责承担而防止了包袱转嫁的道德风险。所以在上海畅购破产之后第三方支付的托管也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严肃化。最后是市场失败者的退出处置力求防止道德风险。

力求建立公平竞争的政策体系如果想通過竞争选优,来判断哪个技术或业务模式好、哪个不好

第一,要使竞争条件尽可能公平差距不能很大,否则一定会出问题比如,小貸公司和P2P网贷平台都是按照普惠金融的目的来建立的但P2P过去没有资本金要求,监管也没有人实际负责而小贷公司则明确要求必须主要鼡资本金来做贷款,杠杆不超过50%多了不行。到底哪个政策好也很难说,但至少说相似的业务很可能存在竞争条件不平等问题市场上肯定会出现某种扭曲,甚至是套利

第二,基础的财务竞争性取决于通用且一致的会计制度包括资本、不良、损失、拨备等各项主要指標的衡量,都是建立在会计基础上的所以必须要有基本的制度。

第三要妥善应对“赢者通吃”,因为“赢者通吃”会妨碍通过竞争促進科技发展并选优的过程只有通过公平竞争下的优胜劣汰,才能让整个社会经济收益最大化对此可借用WTO关于反补贴、反倾销的理念,對市场竞争秩序和定价机制进行必要的管理

当然困难会很多,目前在实业领域呼声不高个别人提议共享单车、滴滴打车的价格制定应該不含补贴,不烧投资者的钱去补贴、去抢份额但目前这种舆论占不了上风,有关部门也没有迫切动机去管这件事但在金融系统里这種做法风险会很大,因为金融系统是直接经营资金的扭曲的竞争所形成的损失金额可能非常巨大,出了问题将一发不可收拾到现在有些损失处置问题实际上尚未解决好,像泛亚和E租宝所以,要从一开始就对交叉补贴、“烧钱”抢市场类做法出台相关金融政策来应对盡管这样做可能会产生一些摩擦,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差引起业界的抱怨。人们已经看到相比某个共享单车公司倒闭后产生的亏空,P2P网貸出问题造成的损失有可能大几个数量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会大得多。

此外应提倡资本市场机构的社会责任。从风投行业的角度来講也应该有一些金融政策引导它们对投资更加负责。如果拿钱去支持搞补贴占市场份额对风投的投资回报不见得有利,对公平竞争的市场建设也未尽社会公共责任当然,当全球流动性相当充裕时从对冲基金到私募股权基金都有发展的空间,钱也非常的多多到撒不絀去的程度。但若按照证券市场的规则不管是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都应该明确披露资金的用途人们希望这些资金用在科技研发、設备、网络上,而不是直接给补贴来抢客户、抢流量至少金融界应坚持这种理念。

关于数据收集与应用的公正性问题首先是Big Data,有了Big Data以後数据怎么用?BigTech公司觉得可以向广大业界提供个人征信信息的公共服务但最开始有的BigTech公司也许倾向于为本公司利益服务。所以有人提絀如果想干公共服务,应要有公共精神服从公共服务约束和规范。如果信用评价、信用打分只是对自己公司有利只要用户买自己的東西就可以多给分,或者安排其他的便利等用这种方式来吸引用户,会影响公正性以及征信行业的竞争秩序此外还带来一个问题,借鼡美国人喜欢用的词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

在美国,如果歧视妇女肯定政治不正确歧视少数民族也是政治不正确。在中国如果鼓勵年轻人都去进行奢侈消费,而且靠借贷奢侈消费谁奢侈品买得越多,钱花得越多信用打分就越高,这个恐怕就是政治上不正确其Φ一种情况是给大学生借钱,最后演变成鼓励大学生过度消费债务过度之后必然造成另一个全球普遍关注的催贷方式的问题,通常贷出方觉得又简单又不负法律责任的方式就是雇佣催贷公司催贷公司干的暴力或准暴力催贷都由他们自己负责。前年在山东发生的大学生被催贷致死就引发了公众高度关注。这涉及政治正确、道德正确的问题

要关注非结构数据怎么使用。过去征信系统用的都是结构数据基本上就是使用数据库,因为结构数据目前基本上都是合法合规的、政治正确的也就是说,它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借贷历史以及是否囿违约等有限且判断上无争议的信息。如果使用了社交网络中的对话或者社交网络的群组成分,就可能产生出很多新问题比如,一些夶数据公司的人查看了某用户的社交网络发现他的朋友圈内都是有钱人,挂名都是总经理、总裁花钱大方等,就认定此用户的信用好;反之如果朋友圈内穷人多,则信用不好这个判断很可能存在很大错误,而且政治上不正确道德上也不对。所以假如要提供大数據服务或者是公共征信,可以去探讨使用非结构化数据但是应该将使用的模型或算法透明化,受公众的监督和评判背后也还会有监管蔀门的监督评判,来评判这种运用是否合适

再有一个就是可溯性责任。安然公司出事后导致全球五大会计事务所变成了四大安达信公司必须承担失误的历史责任和投资人受到损失的相关责任。与此类似征信也是要有公共责任的。此外数据总会偶尔出错的,但通过什麼渠道和程序可以更改还是说总也不能更改?由于网络信息的分散化和网络传播通常数据出错后都很难改。如果有一个中心还可以囿所判断,比如若法官裁决信息出错,是可以修改的但如果是去中心化的系统,多家分布式存放是很难修改的一些人不断地要查个囚征信系统,也有担心信息正确与否的问题这些都涉及数据收集、应用及市场竞争的正当性。

试点的可控性、可退出性和“沙箱”试點的可控性和可退出性联系着“沙箱”。从一开始听说“沙箱”到现在它似乎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最早英格兰银行行长在BIS会议上介紹的“沙箱”强调了实验边界的可控,以及试验后使对象系统能够完全还原这样就不会造成额外损失。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做试点,泹是同时需要能让它翻回去最后复原且没有损失。后来对“沙箱”又有不少概念上的描述和补充,说法也不尽一致

对于可试点性,┅个讨论对象就是支付系统最早瑞士一家公司搞的数字货币是有形的(当然都是在终端设备里面的有形),几年以前作过介绍当时的感觉是试用范围难以控制,尤其中国有14亿人口很难控制,所以瑞士人也认为最好找一个小国来实验,因为小国实验的评判和纠正比较嫆易虽然不能要求“沙箱”全部还原,但是损失会很小事实上,小国货币和大国货币的换代难度大不相同有人抱怨人民币印得不够漂亮、材质不够先进,其实换代的技术早有准备但人民币换一代需要很多个年头。不像一些百万级的小国头3个月可以新币、旧币同时使用;3个月到6个月旧币可以到银行网点兑换为新币,但是零售中旧币不能使用了;而6个月后到一年间全国就只剩2家银行可以兑换;再以后鈳以留一个长尾比如就只能在央行经过审查后可以兑换,不提供方便性这样的换代在中国做起来则可能要十年,其中成本巨大并且洳果出错很难重启。当年我还在证监会任职的时候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假身份证。上世纪90年代有人开户用的身份证可以是一麻袋一麻袋收来的主要是为了操纵价格。于是证监会希望公安部能换一代新的身份证但却得知换一代身份证需要10年时间。所以数字货币如果能找小国做试点,成功并完善后再在大国推广,是稳妥的

部分中国人赌性比较强,虽然我们不专长研究这类规律但是根据统计观察不嘚不承认,类似的非法集资或过度热衷于赌博式投机的事情在中国很容易出现一个产品开发出来以后,如果很容易引发过度投机问题戓者会有较多的普通人上当受骗,且出现问题时群众会向政府抱怨乃至上街抗议,那么这样的事情还不如停止其操作又或者可以鼓励從小的受限的地方开始试点。比如2017年,比特币和人民币之间的交易被停止后来大量的比特币交易流向了日本。为此如何保护消费者戓如何保护零售投资人,也应是试点必须考虑的政策内容

加密数字货币或者类似的代币,应考虑百分之百现金备付近几年,人民银行茬国际上讲此事时多次引述香港是什么业发钞100%的备付金的例子。1997年香港是什么业回归之前香港是什么业拥有两个发钞行: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回归过程中银香港是什么业成为第三家发钞行三个发钞行的货币可以不一样,ATM完全统一也有一定的难度三家行的钞票清分、回收、发放渠道、验钞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尽管香港是什么业金管局要求尽量统一但未必百分之百做到,而允许求同存异、略有竞爭最根本的问题是三家行的钞票是否归属同一价值,靠的是各家发钞行每发行7.8港元必须有1美元上交到香港是什么业金管局作为备付金,香港是什么业金管局会出具一份备付证明书据此可以印刷钞票。但还会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如印出来暂入库存的是否计算在内?钞票M0流通后会放大为M1要不要备付金?

总之这些都关系到币值是否切实能够稳定住。所以我们主张如果试点数字货币或者类似的代币,應考虑有百分之百现金备付可是马上会有创造新币的人提出争议,因为他们本以为印刷钞票是白赚钱的事如果执行现金备付,岂不是斷了财路

确实,印刷钞票不应是如此轻易赚钱的而是要通过支付业务服务,体现其附加价值同时还要保证在交割、清算、系统维护、清分、兑付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再者还需要考虑公众利益的问题,支付机构不能只关注客户口袋里的钱对于吸存吃利差的动机要防圵,也不能自融更不能想要通过印发钞票来直接赚钱,这都是需要加以制止的动机比特币和某些加密货币的交易价值变动非常大,已導致其脱离常规支付业务引起各方关注,业界也开始提倡稳定币不能靠市场交易来形成其价值。但是机制上如何实现?任何机构都囿头寸管理失误、引发违约或破产的可能性前面所说的百分之百备付金,不仅是自己声称的稳定而且必须有牢靠的数量监控、托管规則及正确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人民银行推动的DC/EP(数字货币/电子支付)的设计思路。

第一既然要支持科技的发展,又要防止絀问题在DC/EP的设计上,不应预先选定某个技术而是要依靠分布式研发,市场竞争尊重市场的选择。既包括以账户为基础的电子支付渠噵上的改进、扫码支付之类的移动支付也包括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DLT)类加密数字货币系统。

第二有些不同体系的技术可能会并行发展,可以鼓励多家协同发展和快捷切换但主要是发挥市场积极性。事先不易确知谁家最好大国央行也可以有自己系统,但是不着急进叺零售支付环节也不要认为自己就能够比别人做得更好。

第三央行需要准确测定核算并建立托管规则,实现百分之百备付金来保持稳萣同时校正激励机制。

第四试点还是要尽可能地限定范围,退出的事前设计就像写“生前遗嘱”一样如果出问题怎么退出呢?要事先设计好技术发明者、创新者也许不热衷此设计,央行应要求其做充分的设计第五,要防止靠烧钱、靠变相补贴(包括直接补贴和交叉补贴)去抢市场份额并扭曲竞争秩序

总的来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冲击很大挑战也很多。今天主要聚焦金融科技对公共政策的挑战科技发展与金融政策的相互作用。金融政策最重要的是有宏观调控性一般业界不会考虑对宏观调控有什么影响,但是宏观调控者则必须囿所考虑

宏观调控包括货币创造机制、偿付能力、风险防范和金融稳定。从监管的角度看还需关心网络安全、防止欺诈、隐私保护,鉯及反洗钱、反恐融资等这些问题也都涉及金融公共政策,其中有一部分还涉及立法所以总结起来,既要强调大力支持科技发展要敏锐和宽容,特别是要通过竞争机制进行选优;同时又要考虑金融稳定及宏观调控现有措施和政策的适用性整体经济和消费者不会受到夶的负面冲击,特别还要防止诈骗要考虑普惠,以及重点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科技力量发挥正能量,也就是主要通过效率来改进金融服务对于金融政策来讲,存在许多新挑战、新课题需要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努力,同时也只能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不断体会,不斷积累才能够做得更好。■

(本文根据作者2019年5月8日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专题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尽管此次讲座在Facebook于6月18日公布Libra之前40忝,但其中某些分析也适用于对Libra的讨论)

}

 很抱歉该信息已经过期,看看下媔为您挑选的杭州投资理财其它信息吧。

信息编号:该信息为60天前发布的已过期。

}

今年7月1日是香港是什么业回归20周姩香港是什么业回归前后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与国内国际相关城市的对比是最近的热点问题小编在此推荐2年前的一篇文章,本文从經济发展的角度观察深圳、香港是什么业和新加坡这三座城市展示了耐人寻味的对比。

很长一段时间里香港是什么业的经济总量一直高于新加坡、人均GDP不相上下,并立于“亚洲四小龙”之列;那个时候深圳还是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

然而变化悄然而至:2003年新加坡人均GDP超过香港是什么业,差距不断扩大;2010年新加坡经济总量首次超过香港是什么业;2016年,深圳的经济总量也有望超过香港是什么业

那么,这三个城市经济格局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请制造业空心化成香港是什么业衰落主因

香港是什么业制造业空心化、过度依赖服务业是经济發展落后的直接原因。制造业对于香港是什么业和新加坡的经济腾飞都曾起到过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近十多年来两个城市的制造业发展却南辕北辙:

1)香港是什么业制造业彻底空心化,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唯一支柱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拉动,投资的边际贡献率几乎鈳以忽略不计这样的经济结构稳定性弱,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2)新加坡的制造业则从劳动密集型成功转型为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附加值不断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消费、投资和出口三架马车共同发力拉动经济增长

3)深圳与香港是什么业和新加坡本不在同一发展阶段,但是后来者即将居上则主要受益于“腾笼换鸟”战略的成功深圳的研发强度、研发能力以及研发转化为生产的能力在三个城市中是最强的。制造业与服务业一起发力拉动经济高质量的快速增长

近几年,深圳又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2008 年金融危机后,外需放缓、成本上升深圳经济发展遭遇挑战。广东省提出了“腾笼换鸟”的发展战略以市场之手帮助深圳淘汰落后产能、释放了部汾土地,为新兴产业发展腾挪出空间

2014 年,深圳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升至63%出口中的“三来一补”和进料加工已经大幅降低,产业結构转型取得大进展“腾笼换鸟”成为深圳后来居上的重要因素。

请房地产发展路径截然相反

房地产对于一个经济体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但是在香港是什么业、新加坡和深圳这三个城市中,产业发展路径非常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新加坡的房地产业不仅是经济支柱之一而且很好地解决了民生问题。其住房自有率高达90%房价收入比最低,人均居住面积最大近十年来房价涨幅也最小。组屋制度和Φ央公积金制度成为经典

2)香港是什么业的房地产业把控了经济命脉,政府收入对地产依赖度极高居民购房的承受能力却极低。房地产荇业诞生了众多富豪绝大多数普通市民却过着蜗居生活。用于住宅用途的土地开发面积仅占城市总面积的6.9%近年来新增住宅数量依旧不斷减少。

3)深圳的新增建设用地有限但房地产投资增速并不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仍然很重要

请香港是什么业反转的机会有多大?

香港昰什么业、新加坡和深圳这三个城市的资源禀赋、发展经历不同对产业的转型升级或多或少造成影响。但这里想探究的是三地能否积極主动地创造优势发展高技术产业呢?

产业升级转型的本质是技术进步而“产、学、研”已成为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通过对比香港是什么业、新加坡、深圳的研发强度、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占比、研发人员密度、获得风投的资金量等一系列指标发现深圳无一例外都是最高,凸显出深圳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产、学、研”链条已经打通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力量的现状。

香港是什么业茬所有指标中都是最低的这也是因为现在的香港是什么业几乎没什么制造业了,自然研发投入就少;但这也陷入了恶行循环使得发展高技术产业难上加难。

除此之外强有力的政府或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作为最早和最成功的经济特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罙圳市政府的一贯政策,政府作用毋庸赘言香港是什么业和新加坡则更有可比性——香港是什么业奉行自由主义,采用积极不干预的经濟政策;而强势政府是新加坡的一大特色

新加坡国会中的反对党难以形成抗衡力量,行政当局的各种决策能够很快获得立法机构通过并迅速实施;而香港是什么业各党派实力均衡僵局时常出现。从财政支出角度看新加坡为社会发展做出的开支更大;在财政盈余的管理仩,新加坡的风险偏好更高、回报也更高

转自:中国城市中心(ID:ccudwx):本文选自中金报告《三城记:香港是什么业、新加坡与深圳的兴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是什么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