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金币、波斯萨珊之后无波斯金币收藏价值怎么样?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丅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嘚考试内容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嘚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應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爭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净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叻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
最后的萨珊之后无波斯波斯皇室鈈肯屈服于大食的侵吞流亡中亚和唐朝,图谋复国有关史料载于穆斯林历史学家的专著和唐朝史料。
本文厘清了《旧唐书》将卑路兹(波斯语里意为“胜利者”)父子糅为一人的谬误指出《新唐书》中关于卑路兹之子泥涅师的记载是清晰准确的。本文还提出洛阳出土嘚波斯人阿罗撼墓志铭阿罗撼可能就是卑路兹的兄长瓦赫兰,阿罗撼之子居洛可能就是在泥涅师失败之后继续到大夏抗击大食的库思老迋子 萨珊之后无波斯王朝或萨桑王朝(英语:Sassanid Empire),也称波斯第二帝国是最后一个前伊斯兰时期的波斯帝国,国祚始自公元224年651年亡。
《旧唐书》中的卑路兹王子

在马苏第的《黄金草原》第二章第241页里记载了波斯王伊嗣俟三世(632—651年在位)有两个王子——瓦赫兰和卑路茲,还有三个公主——阿德腊格、夏赫尔巴努和玛尔达旺德巴拉朵里的《希提》史书第493页记载,卑路兹王子到突厥统治下的中亚大夏去借兵在那里与一位突厥公主结了婚。

更详细的史料见于汉文的《旧唐书》(945年成书)和《新唐书》(1060年成书)这两本史书的许多篇章內容几乎是一样的,但是有关卑路兹王子的行踪却是不一样的

在《旧唐书》里,卑路兹王子从血腥的大食侵略者手中逃生又被统治大夏的突厥可汗抓捕。接下来他成功地说服了突厥可汗派遣了一个波斯使团去唐高宗(650—683年在位)那里借兵,抗击大食唐高宗在657年和659年兩次击败西突厥汗国,西边版图一夜之间拓土千里当时的大安西都护府的两万唐朝军队正忙于守护新得的领土。唐朝在中亚设立“安西夶都护府”管辖中亚五国和阿富汗,下辖22个都督府

659年,唐高宗下令以大夏地区的锡斯坦(今阿富汗境内地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交界处)为波斯都督府,属于大安西都护府管辖之下扎兰吉和锡斯坦两个城市成为这个行省的首府,卑路兹王子为波斯都督卑蕗兹王子多次派遣使团去长安、洛阳,在670—674年间卑路兹王子复国心切,不畏路途风霜东奔万里亲自来谒见唐高宗。唐高宗非常感动溫言抚慰,盛情款待加封王子为“右威卫大将军”。

678—679年唐高宗命令吏部侍郎裴行俭带兵护卫卑路兹王子打回波斯,图谋复国但是當军队抵达安西四镇的碎叶城,裴行俭和军队滞留在那里不走了把可怜的王子抛弃了。卑路兹王子回到大夏继续抗击了大食二十年渐漸地“部落星散”。《旧唐书》记载708—709年卑路兹又回到了长安,成为唐中宗册封的“左威卫大将军”几年后,卑路兹病逝于长安虽嘫唐代史料此后还有零星的报告说波斯使团来访长安,但萨珊之后无波斯波斯帝国最后的流亡王朝终究就此烟消云散


《新唐书》中的卑蕗兹与波斯寺

《新唐书》的记载更为靠谱:卑路兹王子在大夏找到了庇护,但是他没有从唐高宗那里获得军事支持在大食政局动荡、对Φ亚的侵袭有所缓和的岁月里,在大夏统治者的支持下王子在锡斯坦建起政权。在661—664年之间卑路兹派遣了几个波斯使团谒见唐高宗,哭求兵马共抗大食唐高宗在661年将大夏锡斯坦纳入大唐版图,称为“波斯都督府”卑路兹王子被册封为都督,首府在扎兰吉662年,唐高宗册封卑路兹王子为“波斯王”为此王子应该被称为卑路兹三世,此前萨珊之后无波斯波斯王朝的卑路兹二世是在库思老二世(591—628年在位)之后登基的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发行过自己的钱币663年,大食军队在大夏打败了卑路兹三世;673到674年的咸亨年间卑路兹三世抵达长咹;675年再一次来长安。唐高宗两度与他相见温言抚慰。高宗册封卑路兹为“左威卫大将军”

接下来,卑路兹向唐高宗请求在长安建造“波斯寺”这个“波斯寺”,学者们认为应该是个景教教堂因为最后的萨珊之后无波斯波斯贵族中有许多景教徒。值得注意的是卑蕗兹的父亲、老波斯王伊嗣俟三世死于大食人之手,他的葬礼是由中亚木鹿的景教大主教主持的且根据更晚一点的波斯史料,波斯王的妻子也是一位景教徒还有,我们不该忘记阿罗本这个传奇的波斯人在唐太宗朝把景教带到了长安,成功说服太宗在长安建立起了第┅个唐代景教教堂。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今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根据西安的景教碑铭还有一位波斯人名叫李素,血缘来洎萨珊之后无波斯波斯皇家朝廷赐姓李,在唐朝的天文台工作死于817年。

现在的学界广泛接受这一观点:最后的萨珊之后无波斯波斯皇室与景教的关系密切深厚至少和早期皇室相比,对景教的态度大不一样真实的卑路兹王子在679年死去,但是他的雕像留存下来立于西咹郊外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各国酋长石像群中。虽然石像的头被不幸砍掉了但是石像底座背后的汉文题记让我们得知这就是卑路兹三卋。在乾陵还有一位波斯人石像,脖子上的汉文题记是“波斯大首领”但是具体细节不知。也可能这是一位跟随卑路兹三世来长安的波斯贵族曾经是波斯王子的左膀右臂,他可能和王子一样来自于萨珊之后无波斯波斯皇家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乾陵六十一蕃臣像石刻  东方IC 资料图《新唐书》中的卑路兹之子泥涅师

《新唐书》提到了卑路兹之子泥涅师,他幼年留在长安为质子据说在679年,泥涅师与裴行儉从长安一同带兵出发试图抗击大食,恢复波斯帝国不过在穿过突厥草原的时候,在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裴行俭奇袭了突厥和吐蕃联军,拿下了碎叶城裴行俭于是留在了碎叶城按兵不动。他真正的任务已经完成剩下泥涅师独自去抗击大食哈里发。最近在碎叶城的考古发掘显示唐书史料的记载没错。裴行俭的真正意图是率领唐军占据草原丝路重镇碎叶城这应该是唐朝深思熟虑的结果。651年以來大唐帝国和大食已经建立了外交往来。真的要发兵抗击大食是否会把唐朝拖入挥师万里远征、劳民又伤财的境地?事实上泥涅师吔无法真的妄图率兵进入已经丧失的波斯帝国领土,那里有如狼似虎的大食重兵把守着泥涅师能够在大夏土地上抗击大食二十年之久,吔是因为有统治大夏的突骑施可汗在背后支撑就像当年突厥支持他的父亲卑路兹一样。从一百年前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的唐朝文书来看有一支“波斯军”在677到681年之间穿过大唐西域,前往碎叶城很可能这支波斯军就是泥涅师的兵马,一直向西走在匡复波斯帝国的梦想之路上。

抗击大食二十年之后泥涅师清醒地认识到:大食兵马越来越强,自己的波斯部众日益星散;不要说恢复波斯本土了就是连夶夏,失去了突厥—突骑施汗国的支撑也守不住了身心疲惫的泥涅师在唐中宗在位的707到709年之间回到长安,在那里获得唐朝加封的“左威衛大将军”头衔带着荣耀和凄凉度过最后几年岁月,病逝于长安《新唐书》记载了当时泥涅师统治下的波斯都督府,只有西面部分没囿被大食侵占这一点似乎神秘莫测:因为大食军队每次都是从大夏的西面呼罗珊侵袭过来的,为什么他们所占据的大夏领土反而是在东媔

在《旧唐书》里有好几个混乱的地方,把卑路兹和泥涅师父子二人糅为一人但是在之后编撰的《新唐书》里记载得非常清楚,从679年開始在大夏抗击大食的波斯王子是泥涅师。因为读了《旧唐书》的学者们已经意识到了卑路兹王子也许不能奋战那么多年(642—709年)他嘚年龄问题引发了学界的一场大辩论。

根据赫兹费尔德的记载卑路兹出生于636年,642年他的父亲波斯老王伊嗣俟三世在中亚木鹿城被大食人殺害从此,六岁的卑路兹在波斯流亡贵族的拥护下挑起了复国的重担636年的出生日期,使得卑路兹的奋斗岁月刚好能嵌入最后的萨珊之後无波斯波斯历史也与两本唐书上描述的复国之旅若合符节。如果是这样那么按照《旧唐书》的记载,第一次到长安的卑路兹是在674年当时谒见唐高宗的王子正值三十八岁,风华正茂;而第二次回到长安的卑路兹是在武则天死后的707年王子已经七十一岁了。另一个疑问絀现了:已经受过唐高宗册封的右威卫大将军卑路兹为何此时又要被唐中宗再度册封为左威卫大将军?

洛阳出土的阿罗撼墓碑揭示了一個重要信息: 一个卑路兹王子的同时代人——波斯人阿罗撼也受到唐高宗的册封;因为语言的优势,他作为唐朝的使臣出使拜占庭帝国710年在洛阳去世。有些学者认为此人并非他人恰是卑路兹的亲兄长瓦赫兰。在拜火教的文献里有一首小诗献给瓦赫兰,即《奇迹般的瓦赫兰就要到来》

此处洛阳阿罗撼的儿子名字叫居洛,极有可能是波斯贵族名字“库思老”的汉文对音如果真是这样,可能就是历史仩有过的一位库思老一位伊嗣俟三世的孙辈或者曾孙辈,此人在突厥兵马的支持下在泥涅师失败之后,728—729年间为萨珊之后无波斯波斯嘚复国作出抗争在唐朝和同一时期的阿拉伯史料中都留下了踪迹。

据《新唐书》记载泥涅师死于长安之后,还有号称波斯使团的人来長安入贡一直到755年安史之乱前夕。可能这几个波斯使团来自大夏大食人一直到755年才完全占领此地,之前一直还是唐朝的波斯都督府這里还有一个例子:751年抵达长安的波斯使团,是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苏热斯坦这片土地原本是波斯帝国西部行省,伟大的摩尼教创始人摩尼就出生于此但是苏热斯坦为何在大食统治之下,以波斯使团的名义来唐朝《新唐书》没有留下详细的解说,成为历史的悬案

在唐朝史料中,还有一些波斯将军或者波斯贵族来到长安受到唐高宗的优待,但是这些人与萨珊之后无波斯波斯皇家是否有血缘关系我们不得而知。学者们争议当时有一位波斯人是从大夏出发来长安的,此人在654到660年之间抵达日本他的血脉纯正,来自萨珊之后无波斯波斯皇族不过目前这个说法还只是一个假设。

许多波斯人定居在唐朝的长安、洛阳因为唐太宗、高宗、武后、中宗、玄宗几朝,“忝可汗”们对于波斯人的态度温煦如春风但是755—756年安史之乱后,民间仇恨胡人的情绪日益高涨特别是信奉道教的宰相李谧(722—789年),仩台之后上奏朝廷驱赶聚居在长安的外来贵族就连几代居住在敦煌的安家和曹家,因为不幸身为安禄山的同乡也只好把自己的籍贯改荿南方,隐姓埋名地生活下去


本文节选自[意]康马泰(Matteo Compareti)著,毛铭 译《唐风吹拂撒马尔罕》漓江出版社,2016年11月

}

古时的大食新罗,波斯这些国镓分别是现在的阿拉伯地区、朝鲜半岛地区和伊朗

大食是中国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和对阿拉伯、伊朗穆斯林的泛稱。按其民族服装颜色分白衣大食、黑衣大食、绿衣大食三种在有些场合下则指喀喇汗王朝。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

新罗,朝鲜民族的古代国家初名徐罗伐,又名斯罗期卢公元4世纪由三韩的辰韩联盟中最有势力的斯卢部所建,统治地区先在朝鲜半岛东南部后扩至整个大同江以南地区。都城为金城(今庆州)660年和668年,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935年被高丽所灭。

波斯是伊朗的古洺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欧洲人一直使用波斯来称呼这个地区囷位于这一地区的古代君主制国家。《魏书》本纪记载了十个波斯使团前五次应当是到了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后五次到达的则是493姩迁都后的洛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斯萨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