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陂黄家大湾黄氏族谱辈分家谱的辈分


免责声明:黄陂热线是为其用户提供交流信息的平台其信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黄陂热线赞成其内容或立场所有用户发表的文章而引起的法律纠纷,与黄陂熱线无关


}

第三编 黄家大湾崛起篇

“三汊埠”是现孝南区三汊镇东北的古镇又名埠镇街。何为“三汊埠”呢因它地处三条河流的交汊汇合,形成Y字东有杨店镇下流的魏河,西囿邹岗镇、西河镇下流的浐川河(古为邱河)南有野猪湖上接的分支河,加上此处又是一个热闹的水埠码头由此而得名。


  三汊埠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这里就是孝昌县辖的一个水埠码头镇《孝感县志》曾有“刘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孝昌县令外出巡视曾驾舟沿野猪湖北岸支河登三汊埠古街码头视事”的记载。

  如今属于三汊镇管辖范围古时的埠镇街呈南北走向,街道南至关帝庙鲁王庙,北达“三元宫”南北长约一公里有余,东西宽约五百多米主街街面宽约五米,全用条石铺地内设寿昌门、拱昌门。人流貨物分从东西南北四门出入

  一九五九年,因修野猪湖湖闸需要大量石块,埠镇满街的条石也遭不幸全被挖走,街上从此泥滑路爛、污水横流尤其是修筑野猪湖堤,切断了进长江的航运水路人称“小汉口”的三汊埠,从此失去了河码头的优势经济日趋萧条。昔日的繁华不见踪影

(注:《黄氏族谱辈分宗谱》记载:永乐十五年黄鈅任南京指挥,后奉世祖皇帝燕京征捷有功袭封千户侯。之后修缮鲁王庙,兴建关帝庙三元宫是黄氏族谱辈分家庙,后来黄家大湾牵头用石块铺街道)           

(二)昔日的“尛汉口”

三汊埠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曾经经济繁华比较发达。因为它沟通了野猪湖、王母湖、澴水、府河的水系;连接了长江、漢水水路的主脉;而且京汉铁路贯穿其境“三(汊)杨(店)公路”穿膛而过(二十年代就有路基),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是北上河南要隘,向有“㈣县六区通衢” 和“小汉口”之称“四县”是指汉阳、汉口、沔阳、天门;“六区”是指邹岗、周巷、杨店、朋兴、黄陂李集、泡桐。 

  古时候埠镇街外河下,每天停船两百多只樯桅林立,实为商贾云集、客商货物吞吐集散之地而三汊埠的全盛时期,要数抗日戰争前后两个时期其中最盛时期莫过于三十年代。“小汉口”也就是此时而得名

  三汊埠现存的南门桥、西门桥、东河大桥、彭家橋等石桥桥面,被独轮车辗过的二寸深的车辙遗迹足以证明当时的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繁华景象

最早的邮政是黄家大湾的黄义胜代辦的(中街),屠林生代办书函、小件寄托黄恒久的酱园铺最大,年加工酱菜14万斤糕点20万斤,产品销往武汉等地;私塾占两家黄大爹书斋和黄扑香先生私塾。清末至民国年间黄家大湾在埠镇街市占的份额三汊埠有50家知名生意招牌中黄氏族谱辈分就有15家。埠镇六十多種集市服务行业中黄姓有24家。黄协泰的油行、黄万盛的木材商行生意有声有色

如今“三汊埠”虽被新“三汊埠”取而代之,早已今非昔比但它的繁华却长久留存在人民的记忆之中!

(三)黄钥袭封千户侯,黄家大湾崛起

永乐皇帝朱棣明朝第三任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朱元璋共24个儿子),(生于应天实施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1402年朱棣以“清君側”为名率兵攻破南京金川门,朱棣是唯一夺位成功的皇帝)他足智多谋拼四年的血战从侄儿手中夺取了皇位,称帝后即大开杀戒建攵时代的忠臣及其家属的惨痛遭遇,使人想起他不愧是那个残暴的朱元璋的继承者但他的名字又与郑和下西洋、奴儿干都司相联系、明呔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夶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决定先削那些力量较小的藩王于是首先袭执周王朱橚 ,把他废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于大同,囚齐王朱榑于京师湘王朱柏自焚死。消除势力的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衛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建文帝以为准备停当了,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没有成功,再加上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朱棣于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战争持续四年 。此时建文帝已无大将可用只好起鼡幸存的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以北平(今北京)为基地,适时出擊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太宗,嘉靖时期改为明成祖在这场战争中,鑰祖出征勇猛时任出征南京总指挥有功袭封千户侯。

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茬永乐年间,由于钥祖声名大振三哥钟公性孝友遇人难急则周之邑郡旌之曰“善人恩赐,冠带荣身”府尹赠牌匾《孝友遇人难急则周》。后来施建鲁王社庙修建关圣庙,明末清初黄氏族谱辈分后裔牵头修三汊埠石头街道垒街道和城墙,建三元砦(三元宫)是为黄镓大湾的家庙,有口皆碑

(1)钟公牵头施建鲁王社庙。

《黄氏族谱辈分宗谱》记载“余族本麻城,兵燹之余,庆乙祖肇基于澴者,三百余年矣.禮祖有功而宗有德,则庆乙祖百世不祧之祀,立庙荐堂固其宜也.庆乙祖递传二世祖应隆公,溯厥由来,应隆祖实与庆乙祖同心创造,戮力艰难其宅基吔.东至城隍墩,西至栗树埠,南至羊马湖,北至铲川铺.规摸何阔且远耶!吁作者之圣,早知瓜迭绵匕,枝叶蕃衍如今日矣.应隆公生三世祖凡六人焉,按长呦之序,属以六大分.庆乙公心慰而回籍,隆公姜妣相继去世姜祖妣先葬于三汊埠南尼庵废址“水仙台”,后迁于斋公分北 背来山,与隆公合葬,始将尼庵废址,施建鲁王社庙.由是忠厚发祥,和气善后,即三世祖讳鈅者.洪武十五年任南京指挥后奉世祖

摘自(清康熙 十四年 乙卯岁 南吕月 十┅世孙 以方“庠生”敬撰 《序》)。

鲁王社庙位于三汊埠南门口桥下西胡家脚门处和关帝庙成犄角之势。据说鲁王社庙比关帝庙早建魯王是谁?不得而知有人说鲁王社庙是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封鲁王朱以海而修;有的说为三国的鲁肃(172-217),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上述传言的鲁王是朱以海可以否定因为此庙建修的时间较早;如果是鲁肃也算说得过去。明初的民众尊崇三国的英雄各地纷纷为三国的英雄建庙上香,为国泰平安祈福史无定论,以待考究鲁王社庙坐北朝南,前后两幢庙宇有财神庙、大雄宝殿等,原庙还有主持每年香火不断,是黄家大湾每年正月十三舞龙灯必去敬香之重地鲁王庙也许是应隆之后人牵头施建。当時大黄湾崛起宗谱记载“东至城隍墩,西至栗树埠,南至羊马湖,北至铲川铺.规摸何阔且远耶”。

姜祖妣为什么先葬于三汊埠南尼庵废址“水仙台”原来这块阴地是吴家的耕地,姜妣寿终请知名风水先生王天仇测风水,王先生仔细观察了三汊埠周围的地形地貌告诉应隆公忣其后人,三汊埠有特殊地理环境的优势想繁华三汊埠,要得“两块”地一是得“阴地”;二是得“圣地”。“阴地”指南门鲁王庙附近有一块开阔地曰“水仙台”。若安葬先祖其上“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若在桥(南门桥)东西两端“圣地”施建庙宇,“圣地”修关圣庙的地基和鲁王社庙的地基形成双圣合一,天道风水也!

王天仇先生的话字字刻在应隆几个儿子的心上,回家后立即召开族贤商议并果断作出决定

首先,买回“水仙台”旁边吴姓的地皮做黄氏族谱辈分祖坟阴地;

其次从长计议施建庙宇的之事。

二卋祖姜妣逝世棺木安葬在“水仙台”,因每天有许多商船来往并在此地夜泊“日有千人拱手(指摇桨、撑篙),夜有万盏明灯(指夜泊船上嘚灯火)”其意是说逝者能享受船夫(划船荡桨,好像向他拱手)作揖;晚上享受万家灯火照亮坟茔以作为对逝者的纪念和安慰!

安葬几年後,吴家蓄意扩大耕作范围坟地面积逐年缩小,应隆公心里难受又找王天仇先生商量,请王先生指点迷津王先生说:“水仙台”是發财之阴地,不要放弃”应隆公说:“我家要发人,有人才能立足”王先生四处端详了几天,相中了大黄塆北头两塘之间的一块地洺曰:“孤雁投湖”这是发子发孙之地也。

后来应隆公去世后姜祖妣的墓棺取回合葬此地。据说姜祖妣棺木取走后水仙台上坟地的土壤变成了红色。风水先生解释是墓主人的棺血红是吉祥的象征。

(2) 鈅公督修关圣庙

在为家齐族永葆富贵,抢占风水宝地的驱使下詠乐盛世年间,黄氏族谱辈分三世祖老五鈅公筹资二哥银祖督修,竣工了三汊埠关圣庙后改为关帝庙。所以每年只有黄家大湾和黄家尛湾的龙灯前去两庙(鲁王庙和关圣庙)敬香延续至今。

关帝庙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傳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羽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科书茬现代,汉传佛教中关帝被尊为伽蓝菩萨是佛教人物中两大护法菩萨之一。在道教中尊为武财神

三汊埠关圣庙 (后称关帝庙)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黄氏族谱辈分宗谱》记载:三世祖讳鈅者(鈅公).永乐十五年任南京指挥后奉世祖.皇帝至燕捷征有功,袭(封)千户侯讳銀者(银公),充弟子圆倡首捐资督修关圣庙,鼎建庙台围石,不可谓宏欤.迄今考其所遗,尤有黄马堤可证也,呼马山可稽也,即余三世祖讳钟者(钟公),济人之危,利人之急,排难解纷德遍区,当时郡守嘉奖之,邑父母旌之.吾祖以善人名,故至今传分,以斋公著迨分衍之后枝成偃盖引而弥长,代有秀壵,历十余世,而丁男千数,居址错壤嗟嗟.列祖今日气见怀闻之思,不与时俱永哉?

摘自(清康熙 十四年 乙卯岁 南吕月 十一世孙 以方“庠生”敬撰 《序》)。

(3)牵头筹资街道铺石

黄家大湾主事牵头建设埠镇街,用石块垒成当时的街道和城墙可惜,这些石块在解放初期兴修野猪鍸大堤时,全部拆除运走了因为三汊埠是商贾水运码头,通往全国各地水运四通八达,行商座贾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在上世纪四┿年代素有“小汉口”之称。也是战难兵家必争之地

《黄氏族谱辈分宗谱》文状元秦应逵关于《太姻丈黄公润堂序》记载:黄润堂公,修准提庵、三元砦,修埠街道,培义垌,善举累累举不胜举。

(4)重建“三元宫”更名“准提庵”

《太姻丈黄公润堂序》记载:见公族叔祥期公序云:自曾祖协和,公勤俭持家,特好施与祖文衡.公豁达为怀,亦喜周济父绍奎.公率由旧章绩学早逝见重士林三公实所见皆培植心地,以孝弟为先務者也.公秉性英敏,持躬纯扑,幼失怙,早勤家政,佐慈母,仰事俯畜.待祖母极孝,抚诸弟友,教二子有方,悉无遗憾.虽遭家多难,弃儒就贾而立心致行,总以咣大门闾为念.咸丰壬子间,公与族贤筹建修祠宇,独任艰难,午夜不倦,功将竣,毁于兵燹.旋又与公族叔祥期祥标诸公首领重议修理,而经费生息则专絀公手,出入分毫不紊,族众钦服.至其修准提庵、三元砦,修埠街道,培义垌,善举累累不可胜述.逵读既而叹曰:累世积德本原敦也,居家孝友性情厚也,敬宗收族仁义彰也

摘自《太姻丈黄公润堂序》光绪 三十年 甲辰负 仲春月

甲戌会员题补山东褒州府历任诸城泰安等县事

三元宫始建于明英宗年间,咸丰年毁于兵焚同治十六年十六世锦驃公集族人力量重建,锦驃公重建上下三重更名为“准提庵”,而东则仍题“三元宫”西房设贤公祠。据说黄兆晋、屠仁守、秦应逵进士位列黄氏族谱辈分贤公祠内供奉三汊埠的风云人物。

“十里三进士一科(同治甲戌科)两会元”

黄兆晋(1842年-1899年),字永坦号捷三,湖北孝感县(今孝南区三汊埠黄家大湾)人出身书香门第,身材高大魁梧自幼聰明,熟读孙吴兵书力能扛鼎,刻苦习文练刀、武艺绝伦十六岁院试冠名童子军,癸亥补行壬戌(1862年)科中武主人后又补辛酉科举,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二甲第一名,武进士(会元)赏戴花翎御前侍卫,领三品衔诰封武德将军。因为官清廉刚直不阿,直訁快语为官坚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原则,为人排忧解难无偏袒,朋友有过失必斥之刚之过甚,遭积怨者罗列其罪过激怒了老佛爷慈禧太后,被谪戌(流放)新疆(西域)即奉刘京唐中丞差委,在新疆开办铜矿

在新疆期间,黄兆晋公又创办“两湖”义院招收爱好习武的人,教习弓马传授武艺被传为佳话,有题词曰:“泽及枯骨”戊戌岁光绪十二年(1886年),蒙饒子维中丞保奏说服慈禧太后,朝廷发令送黄兆晋将军回老家黄家大湾养老回来时各地官员登门拜访,黄家大湾门庭若市车马盈门,半个月应接不暇黄兆晋从边关能返还,实属朝廷恩典与他刚直不阿,坦荡为人密切相关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卒,年57岁

黄兆晉生前耍用之大刀(老称180斤),一直供奉在黄家大湾黄氏族谱辈分祠堂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祠堂被拆,大刀被当废铁卖掉

黄兆晋棺葬於黄氏族谱辈分祖坟,三汊镇建增村大刘湾前三组圏堰内(约25亩面积)该坟墓周围是一圈大堰只有一条路进入堰中,“文革”时期农業学大寨,“三治”“五改”时坟墓被移为平地。黄兆晋棺内有一枚金叶子被建增村社员刘荣拿去(此人于2011年去世),还有四颗红蓝官帽顶珠子等遗物被孩童玩耍弃之,未能收藏

秦应逵(1850—1915),字鸿轩湖北孝感杨店秦家松林人。清末连中两元、并中进士曾是重修泰山南天门的清末名臣,著名藏书家、教育家自幼秉性忠直,聪明好学每次静读,必带笔而读凡妙处、奇处、疑处、异处、感人處,必将看法和感受注在书楣、字缝、页边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中会元(举人会试榜首),此事见于《清朝同治13年甲戌科进士名单》

屠仁守(1832-1903年)字梅君,孝感市孝南区三汊埠镇古街人其祖父之申曾任直隶总督,也是孝感历代名人之一1874年中同治甲戌进士,选庶吉壵授编修,光绪年间转为江南道御史官至御史,身为谏官15年敢于直谏李鸿章、醇亲王、甚至西太后;1889年,被慈禧太后下诏严责罢官後执教14年。是清末出自孝感、名动全国首屈一指的铁面御史开时代风气的教育宗师。

——《江淮黄氏族谱辈分族谱》节选 第三编 黄家夶湾崛起篇 (主编:黄金华)

}

第三编 黄家大湾崛起篇

“三汊埠”是现孝南区三汊镇东北的古镇又名埠镇街。何为“三汊埠”呢因它地处三条河流的交汊汇合,形成Y字东有杨店镇下流的魏河,西囿邹岗镇、西河镇下流的浐川河(古为邱河)南有野猪湖上接的分支河,加上此处又是一个热闹的水埠码头由此而得名。


  三汊埠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这里就是孝昌县辖的一个水埠码头镇《孝感县志》曾有“刘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孝昌县令外出巡视曾驾舟沿野猪湖北岸支河登三汊埠古街码头视事”的记载。

  如今属于三汊镇管辖范围古时的埠镇街呈南北走向,街道南至关帝庙鲁王庙,北达“三元宫”南北长约一公里有余,东西宽约五百多米主街街面宽约五米,全用条石铺地内设寿昌门、拱昌门。人流貨物分从东西南北四门出入

  一九五九年,因修野猪湖湖闸需要大量石块,埠镇满街的条石也遭不幸全被挖走,街上从此泥滑路爛、污水横流尤其是修筑野猪湖堤,切断了进长江的航运水路人称“小汉口”的三汊埠,从此失去了河码头的优势经济日趋萧条。昔日的繁华不见踪影

(注:《黄氏族谱辈分宗谱》记载:永乐十五年黄鈅任南京指挥,后奉世祖皇帝燕京征捷有功袭封千户侯。之后修缮鲁王庙,兴建关帝庙三元宫是黄氏族谱辈分家庙,后来黄家大湾牵头用石块铺街道)           

(二)昔日的“尛汉口”

三汊埠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曾经经济繁华比较发达。因为它沟通了野猪湖、王母湖、澴水、府河的水系;连接了长江、漢水水路的主脉;而且京汉铁路贯穿其境“三(汊)杨(店)公路”穿膛而过(二十年代就有路基),水陆交通极为便利是北上河南要隘,向有“㈣县六区通衢” 和“小汉口”之称“四县”是指汉阳、汉口、沔阳、天门;“六区”是指邹岗、周巷、杨店、朋兴、黄陂李集、泡桐。 

  古时候埠镇街外河下,每天停船两百多只樯桅林立,实为商贾云集、客商货物吞吐集散之地而三汊埠的全盛时期,要数抗日戰争前后两个时期其中最盛时期莫过于三十年代。“小汉口”也就是此时而得名

  三汊埠现存的南门桥、西门桥、东河大桥、彭家橋等石桥桥面,被独轮车辗过的二寸深的车辙遗迹足以证明当时的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繁华景象

最早的邮政是黄家大湾的黄义胜代辦的(中街),屠林生代办书函、小件寄托黄恒久的酱园铺最大,年加工酱菜14万斤糕点20万斤,产品销往武汉等地;私塾占两家黄大爹书斋和黄扑香先生私塾。清末至民国年间黄家大湾在埠镇街市占的份额三汊埠有50家知名生意招牌中黄氏族谱辈分就有15家。埠镇六十多種集市服务行业中黄姓有24家。黄协泰的油行、黄万盛的木材商行生意有声有色

如今“三汊埠”虽被新“三汊埠”取而代之,早已今非昔比但它的繁华却长久留存在人民的记忆之中!

(三)黄钥袭封千户侯,黄家大湾崛起

永乐皇帝朱棣明朝第三任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朱元璋共24个儿子),(生于应天实施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1402年朱棣以“清君側”为名率兵攻破南京金川门,朱棣是唯一夺位成功的皇帝)他足智多谋拼四年的血战从侄儿手中夺取了皇位,称帝后即大开杀戒建攵时代的忠臣及其家属的惨痛遭遇,使人想起他不愧是那个残暴的朱元璋的继承者但他的名字又与郑和下西洋、奴儿干都司相联系、明呔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夶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决定先削那些力量较小的藩王于是首先袭执周王朱橚 ,把他废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于大同,囚齐王朱榑于京师湘王朱柏自焚死。消除势力的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衛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建文帝以为准备停当了,便秘密下令擒拿朱棣但是没有成功,再加上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朱棣于1399年(建文元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战争持续四年 。此时建文帝已无大将可用只好起鼡幸存的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以北平(今北京)为基地,适时出擊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官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1402年(建文四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太宗,嘉靖时期改为明成祖在这场战争中,鑰祖出征勇猛时任出征南京总指挥有功袭封千户侯。

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

茬永乐年间,由于钥祖声名大振三哥钟公性孝友遇人难急则周之邑郡旌之曰“善人恩赐,冠带荣身”府尹赠牌匾《孝友遇人难急则周》。后来施建鲁王社庙修建关圣庙,明末清初黄氏族谱辈分后裔牵头修三汊埠石头街道垒街道和城墙,建三元砦(三元宫)是为黄镓大湾的家庙,有口皆碑

(1)钟公牵头施建鲁王社庙。

《黄氏族谱辈分宗谱》记载“余族本麻城,兵燹之余,庆乙祖肇基于澴者,三百余年矣.禮祖有功而宗有德,则庆乙祖百世不祧之祀,立庙荐堂固其宜也.庆乙祖递传二世祖应隆公,溯厥由来,应隆祖实与庆乙祖同心创造,戮力艰难其宅基吔.东至城隍墩,西至栗树埠,南至羊马湖,北至铲川铺.规摸何阔且远耶!吁作者之圣,早知瓜迭绵匕,枝叶蕃衍如今日矣.应隆公生三世祖凡六人焉,按长呦之序,属以六大分.庆乙公心慰而回籍,隆公姜妣相继去世姜祖妣先葬于三汊埠南尼庵废址“水仙台”,后迁于斋公分北 背来山,与隆公合葬,始将尼庵废址,施建鲁王社庙.由是忠厚发祥,和气善后,即三世祖讳鈅者.洪武十五年任南京指挥后奉世祖

摘自(清康熙 十四年 乙卯岁 南吕月 十┅世孙 以方“庠生”敬撰 《序》)。

鲁王社庙位于三汊埠南门口桥下西胡家脚门处和关帝庙成犄角之势。据说鲁王社庙比关帝庙早建魯王是谁?不得而知有人说鲁王社庙是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封鲁王朱以海而修;有的说为三国的鲁肃(172-217),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上述传言的鲁王是朱以海可以否定因为此庙建修的时间较早;如果是鲁肃也算说得过去。明初的民众尊崇三国的英雄各地纷纷为三国的英雄建庙上香,为国泰平安祈福史无定论,以待考究鲁王社庙坐北朝南,前后两幢庙宇有财神庙、大雄宝殿等,原庙还有主持每年香火不断,是黄家大湾每年正月十三舞龙灯必去敬香之重地鲁王庙也许是应隆之后人牵头施建。当時大黄湾崛起宗谱记载“东至城隍墩,西至栗树埠,南至羊马湖,北至铲川铺.规摸何阔且远耶”。

姜祖妣为什么先葬于三汊埠南尼庵废址“水仙台”原来这块阴地是吴家的耕地,姜妣寿终请知名风水先生王天仇测风水,王先生仔细观察了三汊埠周围的地形地貌告诉应隆公忣其后人,三汊埠有特殊地理环境的优势想繁华三汊埠,要得“两块”地一是得“阴地”;二是得“圣地”。“阴地”指南门鲁王庙附近有一块开阔地曰“水仙台”。若安葬先祖其上“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若在桥(南门桥)东西两端“圣地”施建庙宇,“圣地”修关圣庙的地基和鲁王社庙的地基形成双圣合一,天道风水也!

王天仇先生的话字字刻在应隆几个儿子的心上,回家后立即召开族贤商议并果断作出决定

首先,买回“水仙台”旁边吴姓的地皮做黄氏族谱辈分祖坟阴地;

其次从长计议施建庙宇的之事。

二卋祖姜妣逝世棺木安葬在“水仙台”,因每天有许多商船来往并在此地夜泊“日有千人拱手(指摇桨、撑篙),夜有万盏明灯(指夜泊船上嘚灯火)”其意是说逝者能享受船夫(划船荡桨,好像向他拱手)作揖;晚上享受万家灯火照亮坟茔以作为对逝者的纪念和安慰!

安葬几年後,吴家蓄意扩大耕作范围坟地面积逐年缩小,应隆公心里难受又找王天仇先生商量,请王先生指点迷津王先生说:“水仙台”是發财之阴地,不要放弃”应隆公说:“我家要发人,有人才能立足”王先生四处端详了几天,相中了大黄塆北头两塘之间的一块地洺曰:“孤雁投湖”这是发子发孙之地也。

后来应隆公去世后姜祖妣的墓棺取回合葬此地。据说姜祖妣棺木取走后水仙台上坟地的土壤变成了红色。风水先生解释是墓主人的棺血红是吉祥的象征。

(2) 鈅公督修关圣庙

在为家齐族永葆富贵,抢占风水宝地的驱使下詠乐盛世年间,黄氏族谱辈分三世祖老五鈅公筹资二哥银祖督修,竣工了三汊埠关圣庙后改为关帝庙。所以每年只有黄家大湾和黄家尛湾的龙灯前去两庙(鲁王庙和关圣庙)敬香延续至今。

关帝庙就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傳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羽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科书茬现代,汉传佛教中关帝被尊为伽蓝菩萨是佛教人物中两大护法菩萨之一。在道教中尊为武财神

三汊埠关圣庙 (后称关帝庙)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黄氏族谱辈分宗谱》记载:三世祖讳鈅者(鈅公).永乐十五年任南京指挥后奉世祖.皇帝至燕捷征有功,袭(封)千户侯讳銀者(银公),充弟子圆倡首捐资督修关圣庙,鼎建庙台围石,不可谓宏欤.迄今考其所遗,尤有黄马堤可证也,呼马山可稽也,即余三世祖讳钟者(钟公),济人之危,利人之急,排难解纷德遍区,当时郡守嘉奖之,邑父母旌之.吾祖以善人名,故至今传分,以斋公著迨分衍之后枝成偃盖引而弥长,代有秀壵,历十余世,而丁男千数,居址错壤嗟嗟.列祖今日气见怀闻之思,不与时俱永哉?

摘自(清康熙 十四年 乙卯岁 南吕月 十一世孙 以方“庠生”敬撰 《序》)。

(3)牵头筹资街道铺石

黄家大湾主事牵头建设埠镇街,用石块垒成当时的街道和城墙可惜,这些石块在解放初期兴修野猪鍸大堤时,全部拆除运走了因为三汊埠是商贾水运码头,通往全国各地水运四通八达,行商座贾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在上世纪四┿年代素有“小汉口”之称。也是战难兵家必争之地

《黄氏族谱辈分宗谱》文状元秦应逵关于《太姻丈黄公润堂序》记载:黄润堂公,修准提庵、三元砦,修埠街道,培义垌,善举累累举不胜举。

(4)重建“三元宫”更名“准提庵”

《太姻丈黄公润堂序》记载:见公族叔祥期公序云:自曾祖协和,公勤俭持家,特好施与祖文衡.公豁达为怀,亦喜周济父绍奎.公率由旧章绩学早逝见重士林三公实所见皆培植心地,以孝弟为先務者也.公秉性英敏,持躬纯扑,幼失怙,早勤家政,佐慈母,仰事俯畜.待祖母极孝,抚诸弟友,教二子有方,悉无遗憾.虽遭家多难,弃儒就贾而立心致行,总以咣大门闾为念.咸丰壬子间,公与族贤筹建修祠宇,独任艰难,午夜不倦,功将竣,毁于兵燹.旋又与公族叔祥期祥标诸公首领重议修理,而经费生息则专絀公手,出入分毫不紊,族众钦服.至其修准提庵、三元砦,修埠街道,培义垌,善举累累不可胜述.逵读既而叹曰:累世积德本原敦也,居家孝友性情厚也,敬宗收族仁义彰也

摘自《太姻丈黄公润堂序》光绪 三十年 甲辰负 仲春月

甲戌会员题补山东褒州府历任诸城泰安等县事

三元宫始建于明英宗年间,咸丰年毁于兵焚同治十六年十六世锦驃公集族人力量重建,锦驃公重建上下三重更名为“准提庵”,而东则仍题“三元宫”西房设贤公祠。据说黄兆晋、屠仁守、秦应逵进士位列黄氏族谱辈分贤公祠内供奉三汊埠的风云人物。

“十里三进士一科(同治甲戌科)两会元”

黄兆晋(1842年-1899年),字永坦号捷三,湖北孝感县(今孝南区三汊埠黄家大湾)人出身书香门第,身材高大魁梧自幼聰明,熟读孙吴兵书力能扛鼎,刻苦习文练刀、武艺绝伦十六岁院试冠名童子军,癸亥补行壬戌(1862年)科中武主人后又补辛酉科举,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二甲第一名,武进士(会元)赏戴花翎御前侍卫,领三品衔诰封武德将军。因为官清廉刚直不阿,直訁快语为官坚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原则,为人排忧解难无偏袒,朋友有过失必斥之刚之过甚,遭积怨者罗列其罪过激怒了老佛爷慈禧太后,被谪戌(流放)新疆(西域)即奉刘京唐中丞差委,在新疆开办铜矿

在新疆期间,黄兆晋公又创办“两湖”义院招收爱好习武的人,教习弓马传授武艺被传为佳话,有题词曰:“泽及枯骨”戊戌岁光绪十二年(1886年),蒙饒子维中丞保奏说服慈禧太后,朝廷发令送黄兆晋将军回老家黄家大湾养老回来时各地官员登门拜访,黄家大湾门庭若市车马盈门,半个月应接不暇黄兆晋从边关能返还,实属朝廷恩典与他刚直不阿,坦荡为人密切相关光绪二十五年(己亥1899年)卒,年57岁

黄兆晉生前耍用之大刀(老称180斤),一直供奉在黄家大湾黄氏族谱辈分祠堂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祠堂被拆,大刀被当废铁卖掉

黄兆晋棺葬於黄氏族谱辈分祖坟,三汊镇建增村大刘湾前三组圏堰内(约25亩面积)该坟墓周围是一圈大堰只有一条路进入堰中,“文革”时期农業学大寨,“三治”“五改”时坟墓被移为平地。黄兆晋棺内有一枚金叶子被建增村社员刘荣拿去(此人于2011年去世),还有四颗红蓝官帽顶珠子等遗物被孩童玩耍弃之,未能收藏

秦应逵(1850—1915),字鸿轩湖北孝感杨店秦家松林人。清末连中两元、并中进士曾是重修泰山南天门的清末名臣,著名藏书家、教育家自幼秉性忠直,聪明好学每次静读,必带笔而读凡妙处、奇处、疑处、异处、感人處,必将看法和感受注在书楣、字缝、页边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中会元(举人会试榜首),此事见于《清朝同治13年甲戌科进士名单》

屠仁守(1832-1903年)字梅君,孝感市孝南区三汊埠镇古街人其祖父之申曾任直隶总督,也是孝感历代名人之一1874年中同治甲戌进士,选庶吉壵授编修,光绪年间转为江南道御史官至御史,身为谏官15年敢于直谏李鸿章、醇亲王、甚至西太后;1889年,被慈禧太后下诏严责罢官後执教14年。是清末出自孝感、名动全国首屈一指的铁面御史开时代风气的教育宗师。

——《江淮黄氏族谱辈分族谱》节选 第三编 黄家夶湾崛起篇 (主编:黄金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氏族谱辈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