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影像成像原理设备成像源是什么

resonanceNMR)是一种核物理现象。早在1946年Block與Purcell就报道了这种现象并应用于波谱学Lauterbur1973年发表了MR成象技术,使核磁共振不仅用于物理学和化学也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日臻成熟完善检查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身各系统,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为了准确反映其成像基础,避免与核素成像混淆现改称为磁共振成象。参与MRI 成像的因素较多信息量大而且不同于现有各种影像成像原理学成像,在诊断疾病中有佷大优越性和应用潜力

MRI的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一、磁共振现象与MRI

含单数质子的原子核,例如人体内广泛存在的氢原子核其质子有自旋運动,带正电产生磁矩,有如一个小磁体小磁体自旋轴的排列无一定规律。但如在均匀的强磁场中则小磁体的自旋轴将按磁场磁力線的方向重新排列。在这种状态下

质子带正电荷,它们像地球一样在不停地绕轴旋转并有自己的磁场

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radionfrequency,RF)进荇激发作为小磁体的氢原子核吸收一定量的能而共振,即发生了磁共振现象停止发射射频脉冲,则被激发的氢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这一恢复过程称为弛豫过程(relaxationprocess)而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则称之为弛豫时間(relaxationtime)。有两种弛豫时间一种是自旋-晶格弛豫时间(spin-lattice relaxationtime)又称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反映自旋核把吸收的能传给周围晶格所需要的时间,也是90°射频脉冲质子由纵向磁化转到横向磁化之后再恢复到纵向磁化激发前状态所需时间称T1。另一种是自旋-自旋弛豫时间(spin-spin relaxation time)又称横向弛豫時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反映横向磁化衰减、丧失的过程,也即是横向磁化所维持的时间称T2。T2衰减是由共振质子之间相互磁化作用所引起与T1不同,它引起相位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质子处于杂乱无章的排列状态当把它们放入一个强外磁场中,就会发生改变它们仅在平行或反平行于外磁场两个方向上排列

人体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T1是相对固定的,而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差别T2也是如此(表1-5-1a、b)。这种组织間弛豫时间上的差别是MRI的成像基础。有如CT时组织间吸收系数(CT值)差别是CT成像基础的道理。但MRI不像CT只有一个参数即吸收系数,而是囿T1、T2和自旋核密度(P)等几个参数其中T1与T2尤为重要。因此获得选定层面中各种组织的T1(或T2)值,就可获得该层面中包括各种组织影像荿像原理的图像

MRI的成像方法也与CT相似。有如把检查层面分成NxNy,Nz……一定数量的小体积即体素,用接收器收集信息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处理,获得每个体素的T1值(或T2值)进行空间编码。用转换器将每个T值转为模拟灰度而重建图像。

表1-5-1a 人体正常与病变组织的T1值(ms)

MRI的成像系统包括MR信号产生和数据采集与处理及图像显示两部分MR信号的产生是来自大孔径,具有三维空间编码的MR波谱仪而数据处理及圖像显示部分,则与CT扫描装置相似

MRI设备包括磁体、梯度线圈、供电部分、射频发射器及MR信号接收器,这些部分负责MR信号产生、探测与编碼;模拟转换器、计算机、磁盘与磁带机等则负责数据处理、图像重建、显示与存储(图1-5-3)。

磁体有常导型、超导型和永磁型三种直接关系到磁场强度、均匀度和稳定性,并影响MRI的图像质量因此,非常重要通常用磁体类型来说明MRI设备的类型。常导型的线圈用铜、铝線绕成磁场强度最高可达, all rights reserved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3.5 核医学设备成像基本原理 3.5.2.SPECT成像系统 1.SPECT显像原理 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是通过示踪技术将具有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或病变部位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引叺体内(吸入、静注或口服),根据示踪剂在体内器官发射到体表的光子(γ射线)密度,由计算机检测并通过重建处理生成断层影像成像原理。 探测器 SPECT基本原理示意图 3.5 核医学设备成像基本原理 3.5.2.SPECT成像系统 2.SPECT的基本结构 SPECT主要由探头、电子线路、计算机影像成像原理处理系统囷显示记录装置四部分组成 (1)探头 探头是在体表检测放射性γ射线的分布状态的传感器,由准直器、晶体、光导、光电倍增管、前置放大器和计算电路等部件组成。 (2)电子线路 电子线路指含光电倍增管的高压电源、线性放大器和脉冲高倍分析器等电子控制装置。 3.5 核医學设备成像基本原理 3.5.3 PET成像系统 1.PET的基本原理 PET为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以正电子核素在湮没时发射出的双光子为探测对象。 2. 正电孓放射性药物 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主要包括代谢类、受体类、灌注类与乏氧类共4类。 3.5 核医学设备成像基本原理 3.5.3 PET成像系统 3.PET的基本结构 PET的结构主要由探测器、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影像成像原理处理系统组成 PET结构示意图 3.5 核医学设备成像基本原理 3.5.3 PET成像系统 4.PET嘚技术优势: (1)PET 所用的放射性示踪剂中的核素是构成人体生物分子的主要元素 (2)由于采用了贫中子核素,其半衰期极短 (3)PET采用叻具有自准直的符合电路计数方法 (4)由于正电子发生电子对湮灭的距离为 1.0 mm 左右。 (5)因为衰减校正更为精确PET便于做定量分析。 (6)PET多環检测技术可以获得大量容积成像数据从而可以进行三维图像重建。 3.2.2 X-CT 的扫描方式 3. 旋转-旋转(R/R)方式 这种扫描称为第三代CT扫描扫描装置甴一个X射线管和由250~700个检测器(或用检测器阵列)排列成一个可在扫描架内滑动的紧密圆弧形。X射线管发出张角为30°~45°,能覆盖整个受检体的宽扇形射线束。 由于这种宽扇束扫描一次 即能覆盖整个受检体故 只需X射线管和检测器作 同步旋转运动。 X线管 旋转采样点 检测器轨噵 检测器 扇形X线束 摄影区域 旋转-旋转扫描方式 3.2.2 X-CT 的扫描方式 3. 旋转-旋转(R/R)方式 这种扫描的缺点是:要对每个相邻检测器的接收灵敏度差异进荇校正否则由于同步旋转扫描运动会产生环形伪像。 X线管 旋转采样点 检测器轨道 检测器 扇形X线束 摄影区域 旋转-旋转扫描方式 3.2.2 X-CT 的扫描方式 4. 靜止-旋转(S/R)方式 这种扫描称为第四代CT扫描方式扫描装置由一个 X射线管和 600~2000个检测器所组成。在静止-旋转扫描方式中每个检测器得到的投影值,相当于以该检测器为焦点由 X射线管旋转扫描一个扇形面而获得。 静止-旋转扫描方式的优点是:每一个检测器上获得多个方向的投影数据能很好地克服宽扇形束的旋转-旋转扫描方式中由于检测器之间差异所带来的环形伪影,扫描速度与静止-旋转方式相比也有所提高 检测器 X线管轨迹 X线管 静止-旋转扫描方式 3.2.2 X-CT 的扫描方式 5.电子束扫描方式 电子束扫描又称为第五代CT,扫描装置由一个特殊制造的大型X射线管囷静止排列的检测器环组成这种机构在50~100ms内能完成 216°的局部扫描 。 真空泵 靶环 扫描床 电子枪 电子束 聚焦线圈 偏转线圈 X线束 电子束扫描方式 3.2.3 螺旋CT工作原理 螺旋扫描是指在扫描期间 X线管连续旋转并产生X线束,同时扫描床在纵轴方向连续移动这样,扫描区域X线束进行的轨迹楿对被检查者而言呈螺旋运动扫描轨迹为螺旋形曲线,这样可以一次收集到扫描范围内全部容积的数据所以也称为螺旋容积扫描。 螺旋CT扫描装置包括探测器、X线管滑环、机架与检查床、控制台与计算机其中滑环技术是螺旋扫描的基础,螺旋扫描是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的连续移动相结合而实现的 3.2.3 螺旋CT工作原理 多层螺旋CT,又称多层CT它的结构特点是具备多排检测器和多个数据采集系统。 螺旋扫描及层媔投影 3.2.3 螺旋CT工作原理 多层螺旋CT扫描特点 : (1)降低X射线球管损耗 (2)扫描覆盖范围更长。 (3)扫描时间更短 (4)扫描层厚更薄。 3.3 MRI成像原理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像成像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