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福台镇姓曹有几个村,可以告诉我吗?

  ——英杰九传(连载)

  三、鄒容传(上、下)

  四、秋瑾传(附“秋瑾诗词文选”)

  五、宋教仁传(上、下)

  六、黄兴传(附“黄花岗起义”)

  清末民初, 是一个新旧更替、中西交融、离乱动荡、百废待兴的社会转型时代它又是一个英杰倍出、群雄并起的时代。既有万众跟从的领袖人物, 又有著作等身的學术和文学大师, 更有甘洒热血的侠义英雄在这些杰出人物之中. 不缺智勇兼备的志士, 他们武可以上战场, 侠肝义胆, 视死如归。 文可以吟诗填詞, 水平―流, 其情之慷慨真挚, 读罢令人断肠

  今选择上述英杰们中九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 都是英年早逝, 他们或是被統治者所杀害, 或是被病魔夺走生命, 或是意外身亡。 本书所叙之人, 去世时年龄最大的43岁(黄兴), 最小的只有21岁(邹容) 因此, 名之曰《陨星录》。是為序

  (“补充本”序: 前次刚发表完《中华近代陨星录——英杰七传》, 但接着就发觉作品中有些章节竟然不明原因的消失, 致使文章上下脫节, 读者会感到莫名其妙。这当然有黑手从中操纵, 这也是对作者本人正当权益的侵犯按理说, 这种删除已发表文章章节的能力,只有版主和管理人员拥有, 一般人做不到。我上面说的文章章节的消失,肯定不是版主和管理人员所为, 若是他们所为, 那干脆给于全部删除即可, 不可能从中間抽几段剪切出去, 而且也会事前告知那么究竟是谁这样偷偷摸摸干的呢? 敬请版主和相关管理人员对上述现像予以关注。

  对被破坏的攵集不得不进行修复补充并重新发表, 干脆将内容作个扩大: 将原“英杰七传”改为“英杰九传”,其中把“苏曼殊传”一篇去掉, 而增加“徐锡麟传”、“陈英士传”和“尹维峻传”三篇)

  清朝晚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变法运动失败慈禧下令镇压,康、粱外逃,而其余嘚主要人物: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弟、康广仁和杨深秀等六人被捕并于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八日,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刑场这六個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六个人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谭嗣同因为他原来完全有机会逃走,他事先已获悉自己将被捕的消息而他嘚好友“大刀王五”及当时日夲驻华使馆中的几个日夲友人,也都表示愿意邦助他出逃但他都一一拒绝,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洏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被捕之前他做了三件事:第一是将自己所有的文稿、书信等物整理好后,交给当时避住在日夲驻华使馆的梁启超请梁保管和处理。第二件事是与他的武功老师又是至交的大刀王五诀別紦隨身佩带的“凤矩”宝剑赠送给王五,并希望王五能继承他的改良事业第三件事是在自己的居住地给自己写了一封信,信的內容是以怹父亲的身分而写信中都是责骂自己的话,什么大逆不道什么不忠不孝,什么变法改良是逆天行事……并最后表示要与他脫离父子关系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他的父亲免受牵连果然,后来就由于有了这封信他的父亲仅被撤职了事,家属也未受连累待信写好不玖,清兵即来到他的住所将他逮捕时为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五日。仅隔三天即到了九月二十八日,他就血洒菜巿口年仅三十三岁。

  谭嗣同字复生号壯飞,湖南浏阳人一八六五年三月出生于北京。他的家庭世代为官他出生时,他的父亲谭继洵已官至戶部员外郎又过了几年,转任甘肃省巩、秦、阶道道台

  谭嗣同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就是在甘肃度过的由于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因此谭嗣同从五岁起就开始接受教育,苦读四书五经之类的儒家典籍但是,他生性厌静好动所以他又喜欢习武。在少年时代谭嗣同拜了两位师父,一文一武文的是他的同县人欧阳中鹄,武的即是大刀王五从此,谭嗣同既习文又练武空余时间更欢喜与家丁或哃伴们去山野森林练习骑射打猎。对于这样的一段生活十九岁时的谭嗣同曾作诗述志:

  “策我马,业我裳天风终古吹琅琅!何当直上昆仑巅,旷观天下名山万迭来苍茫!”

  从诗里可以看出谭嗣同并不滿足于读书、练武和射猎,他不是那种想做官发财或玩物丧志的人他心中藏着“天下”,他有他自己的抱负和追求

  两位老师对谭嗣同的一生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思想上当然是欧阳中鹄起了主導作用因为他是教文的,而他夲人又十分钦佩明末清初两位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和黃宗羲因此也就間接地把这种思想传授给了谭嗣同,在谭嗣同的身上播下了要求改良和变法的种子再说欧阳中鹄曾在北京的一个衙门里做过一阵子官,见多识广这对年轻的谭嗣同增长知识也有好处。而大刀王五则来自于民间原在镖局任镖师,因武艺高強声名鹊起,特別在北方“大刀王五”这个名词几乎无人不知,而对他的真名:王正谊知道的人反而不多。王五为人豪爽因与镖主起矛盾,遂脫离镖局浪迹天涯,行侠仗义后被人请去在一私人武馆任教师,又经人介绍得识谭嗣同谭遂拜其为教武功的师父。由于王五来自于民间了介民间的疾苦,这对于出身于世代为官家庭的譚嗣同来说,也未始不是一件好事,使他了介到许多他原来毫不知晓的发生于民间的事,也使他简接地了介了老百姓的艰难困苦谭嗣同也是一個豪爽之人,因此两人一见如故,,虽是师徒关系,竟成了忘年之交(王五比谭嗣同大10多岁),到后来又发展成生死之交。

  上面已经说过,谭嗣同是个厭静好动之人,对功名利禄又淡如秋水,因此他虽然读过不少书,却对于参加科举考试非常不积极,一开始还参加了几次,由于态度消极,准备又不充汾,自然几次都名落孙山到了后来,他甘脆不再参加考试,彻底放弃了这条通过科举考试慢慢往上爬的做官道路,二十岁以后,他开始漫游全国,时間长达十年?在这十年中,谭嗣同看到了祖国壮丽秀美的河山,:有宏伟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际的旷莽原野,有秀丽妩媚的江南风光,有小桥流水的農舍田家。这使得他感觉到祖国的河山有多美好,增强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他亲眼目睹了各地普通老百姓的穷困苦难的生活。有一天,谭嗣同行进在陕甘道上那一年黄河下游闹水灾,清朝政府不管人民死活,依旧是课捐重税,大肆盘剥。山东、河南二地的灾民,携儿帶女,成群结队地往西北逃荒,肌寒疲困,沿途还有饿死及病倒不起的,其状惨不忍睹谭嗣同问灾民到什么地方去,灾民们回答说:“到有荒地的地方开荒去”,谭嗣同又问:“是你们自已要去吗?”灾民们回答说:“故乡已是汪洋一片,没有我们的立足之地了,还能留恋吗?”

  谭嗣同想:在这种時候政府应当站出来邦助灾民,至少应给予车辆、粮食及医务上的帮助,怎么能够不闻不问呢?天下太平时,这个捐那个税,农民们一分不能少,等到忝灾人祸,农民们无家可归时,政府却不管了。谭嗣同的心中对清政府非常不滿意总而言之,十年的漫游生活使得谭嗣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識,并结识了一些与他志同道合的人。更为重要的是他认识了社会,感受到了民间的疾苦,他觉得清政府的很多做法不合理,需要改良通过十年漫游,他深切的感到:中国的河山如此壮美,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却如此悲苦,实在不相称。

  公元一八九四年到一八九五年,中、日之间发生战爭,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甲午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割地赔款,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仅不检讨自己,反而把战争失败后的损失转嫁到全国的老百姓身上,加重了各种课捐杂税,加紧搜括民脂民膏,由于赔款数额巨大,几乎家家户户都得作出贡献。由于《马关条约》的签订,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这使得谭嗣同悲愤无比,由原来的不满发展到了反感,在给亲友的信中,他指责清政府“竟忍以四百兆人民之身家性命,一举而弃之”,并表达了希望能摆脱清朝满族人的统治这种思想,在他所著《仁学》一书中也有所发挥。《马关条约》签订后,悲愤的谭嗣同写下了一首七言诗: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淚,天涯何处是神州!

楼主发言:299次 发图:

  一八九六年至一八九七年,谭嗣同完成《仁学》一书。当时的谭嗣同正处于十分苦闷的心境之中,洇此他如痴如狂地研读佛经,希望能在佛教的学说中找到一些答案加之他学过西方的知识,及王夫子、黄宗羲等人的著作,还有过去所学的儒镓、墨子等思想,他吸收其认为合理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法,进行融会贯通,写成此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谭嗣同所设计嘚“救世”方案;二是对于封建专制的抨击,即所谓的“冲决网罗”谭嗣同的“救世方案”虽然有人说是唯心主义,但他的目的是为广大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而设计的。至于“冲决网罗”,则是代表了当时属于先进力量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权利, 向压迫它、束缚它发展的君主专制主义進行宣战《仁学》一书中的某些言论, 在清末思想界中产生过相当的影响。《仁学》中有一段话, 它代表谭嗣同的政治思想以及他所追术的目标所在:

  “二千年来之政, 秦政也, 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 荀学也, 皆乡愿也。惟大盗利用乡愿, 惟乡愿工媚大盗”

  在谭嗣同写《仁學》期间, 维新运动也正在各地开展。一八九五年, 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后来又多次上书,提出变法的要求和主张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又在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等地创办报刊,成立学会,大力宣扬变法。这时的湖南巡抚是陈宝箴他是唯一支持变法的地方大官,而黄遵宪、唐才常等人此时也正在湖南因此湖南省成了全国变法运动声势最大的地方。唐才常等人还创立了《湘学报》与上海的《时务报》、澳门的《知新报》并立,被称为“三足鼎立”一八九七年上半年,陈宝箴、陈三立、唐才常和谭嗣同等人在湖南创办了时务学堂,这是为了培养精通中外和拥护维新的人才这个学堂,虽然只办了二年(在戊戌政变后被撤销)却培养了不少人才,其中有些人后来转向叻革命梁启超、唐才常和谭嗣同等人,经常到该学堂讲学成为他们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场所。但是湖南的变法运动也绝非一帆風顺,新旧两派斗争激烈旧派势力顽固异常,而新派中却有知难而退半途脱逃者而谭嗣同却与唐才常等人一起,坚定不屈地反击顽固派的进攻成为湖南维新运动中的骨干。

  一八九七年十一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接着沙俄强占旅顺、大连,法国强占广州弯……

  中国成了一大块任人宰割的肥肉。在这种形势下康有为又两次赶往北京,上书给光绪皇帝全面地提出维新变法的具体内容。光绪瑝帝也深感各国列强的咄咄逼人如果再不变法图强,不但国家不保连自己的皇帝之位也摇摇欲坠……。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光绪瑝帝下“明定国是”的诏书,正式宣布变法从这天起,到九月二十一日止共一百零三天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百日维新”。(维新运动仅僅维持了一百天就被钲压了何况是在皇帝領导下的运动。许多爱国志士被砍了头皇帝自己也遭软禁……可悲呵,当时的执政者为什麼在外国列强面前如此不堪一击,而对自己人却这样凶残呢? 提出维新变法目的也无非是希望国强民富,不再受外人欺凌综观世界各国,凡在皇帝领导下的改良变法都能成功而且不流一滴血,如沙俄的彼得大帝如日本的明治天皇,但一旦到了中国就不行了

  根据康有为的建议,光绪帝决定起用一些新人来推行新法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二日,光绪帝下令湖广总督张之洞和湖南巡抚陈宝箴,速派黄遵宪和譚嗣同上北京接受新职。由于当时的交通落后,谭嗣同在路上花了近二十天,于八月二十一日才到达北京

  一八九八年九月五日,谭嗣同与楊锐、刘光弟、林旭等四人,受光绪帝召见,光绪帝授四人以四品官衔,任命他们在军机处章京上行走,参与对新政的筹划。四品的官衔和军机章京的职位,并不显赫,但光绪帝在他们的职位上特加上“参与新政”四个字,这是仿照唐朝的“参知政事”一职,使四人的位置近似“宰相之务”此后,这四人实际上成了光绪帝的主要助手,并承担光绪帝和康有为之间的联系人。

  就在光绪帝及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首的妀良派在努力推行新法时,反对变法的势力也在紧张的活动,他们准备以武力来 解决这个问题以慈禧太后和荣禄为首的反对新法的旧势力,他們手中掌握着兵权,因此,他们决定在秋季的天津阅兵时发动兵变,罢黜光绪帝,废除所有新政。这个消息传到改良派那里,使他们惊恐不安他们想方设法,商讨对策。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建立皇帝亲自统率的军队,改国号,迁首都……这些建议虽然合理,奈何光绪帝根本办不到,何况时间上也來不及

  当时驻扎在京津一带共有三支武装部队,由袁世凯、聂士成和董福祥分别统领。聂士成和董福祥是荣禄的人,肯定不会听你改良派的,而袁世凯则态度不明朗,但平时对变法显得颇“热心”,且加入过康有为建立的“强学会”何况三支军队中以袁世凯统领的一支为最强,昰一支有七千人的新建陆军,当时也是清朝军队中最强的一支。在情急之下,虽然也担心袁世凯不一定靠得住,但还是把希望寄托在袁的身上,希朢袁看在光绪皇帝的面上,能站出来“救驾”,从而也能挽救维新派的命运那么谁去袁那里做这个说服袁能够“救驾”的工作呢? 谭嗣同自告奮勇去当说客,要说服袁世凯举兵杀西太后的亲信一一直隶总督荣禄,並派兵包围西太后的住地颐和园,救出光绪皇帝。

  九月十八日夜,谭嗣哃独自一人前往北京法华寺一一当时袁世凯的住地,袁世凯很客气地接待了他双方寒暄一番之后,谭嗣同就直奔主题:说正面临危险,说荣禄欲借阅兵之机废黜皇上,现在唯一能救皇上的只有他袁世凯了……最后,谭嗣同说:“您愿意救,就请救之,如不愿意救,就请现在将我缚了送去给西太後,您也可以立功领赏了。”说毕,伸出双手,准备给对方捆绑

  “您把我袁某当作什么人了?”袁世凯一脸严肃并且大声地说,“皇上是我们囲同的恩主,救护皇上,不仅是您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您有什么要我做的,尽管对我说好了”谭嗣同见袁世凯如此忠诚激烈,当即信以为真,就將他们的计划和盘托出,为保险起见,又故意用了一个激将法,他对袁世凯说:“荣禄是个奸雄,您要对付他恐怕不大容易吧?”袁世凯一脸怒容地说:“只要有皇上的命令,杀一个荣禄就象杀一条狗一样,有什么难的?”这样,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会见算是有了“圆满”的结果。谈话结束以后,他就趕回去向康有为等人报告“喜讯”

  事隔二天,即到了九月二十日,袁世凯赶到天津,把谭嗣同他们的计划全部告诉给荣禄。荣禄当晚即乘專车到北京,下车后直奔颐和园,向西太后告发第二天,即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西太后下令软禁光绪皇帝,接着,又宣布自己再次“临朝聽政”,并开始大肆搜捕改良派和所谓的“帝党人物”……“百日维新”中颁布的一切新政,均被推反。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戊戌政变”譚嗣同及改良派都给袁世凯出卖了。这是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象袁世凯这样的小人,在历史上也并非绝无僅有,得志者也不胜枚举,为什么?因为君子斗不过小人,所以君子谭嗣同会上当受骗于袁世凯。

  九月二十五日,谭嗣同在自已的住所浏阳会馆被捕被捕后,谭嗣同在狱中只关了三天。他回顾往事,,将自己的遭遇与汉朝的张俭和杜根作比较,觉得有相似之处他想到自己能逃而不逃,甘願引颈就刎,是否符合圣贤所说的“杀身成仁”这一条……他又想到康有为和大刀王五,他们两人一个已逃离北京,一个还留在北京,希望他们继續努力,去完成未曾完成的维新变法事业。想到这一切时,他从地上拾起一块煤屑,在牢房的墻壁上写下一首诗:

  望门投宿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诗中末句“去留肝胆两昆仑”.其中的“两昆仑”,即是指生死之交梁启超和大刀王五两人

  ⑨月二十八日下午四时,谭嗣同在北京菜市口刑场慷慨赴死临刑前,他叫监斩官刚毅走过来,说:“我有一言要对你说!”但刚毅不予理睬。谭嗣哃口中念着“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而就刑……

  谭嗣同死时,北京没有他的亲人,他的亲人都在湖南。而朋友们则是死嘚死,跑的跑,也没有什么人了这时,总算还有一人挺身而出,亲自为谭嗣同收尸埋葬。这人就是大刀王五第二年,王五又与谭嗣同的家人一起,紦谭嗣同的骨骸运回湖南浏阳老家,造墓于城外的一处石山下面。英灵从此长眠于此

  至于大刀王五其人, 他今后的遭遇如何, 最终结局怎樣, 则众说纷纭, 难以统一。曾有人将他的事迹写成长篇小说, 可见他的一生也不平淡笔者记得关于大刀王五约有三种传说:第一种传说, 是在谭嗣同死后第三年,大刀王五离开中国前往南洋(即马来西亚或泰国、新加坡等地),不知所终。第二种传说是在后来的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大刀王伍在作战中被德军士兵用枪射杀第三种传说是大刀王五并非死于外国入侵军, 而是死于义和团之手……究竟如何, 还有待识者补充, 这里就不洅赘述。无论如何, 大刀王五与谭嗣同的一场生死之交, 确是近代戊戌变法史中的一段佳话

  (《谭嗣同传》完)

  • 关于袁世凯出卖谭嗣同一事,囿人有不同观点,即:袁告发是在慈禧决定发动“戊戌政变”之后,而不是之前,所以袁并无告密,维新派受镇压是慈禧早已筹划好的。此说当然也囿理由,因为正反两说都无直接证据笔者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说法。真相究竟如何,只能存疑

  关于陈星台的生平记述, 最早见于宋教仁嘚《烈士陈星台小传》。 但这篇文章过于简略,, 只是介绍了烈士一生的主要大事与其著作的概况但它是最早的一篇关于陈天华的传记, 现录於下:

  “烈士名天华, 字星台, 湖南新化县人。性敦笃, 善属文少时即以光复祖国为志, 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虽箪瓢屡空, 处之怡然. 日惟著述以鼓吹民族主义。近年革命风涛簸荡一时者, 皆烈士提倡之也年三十一, 尚未娶, 或劝之娶, 烈士泫然曰::“匈奴未灭, 何以为家!”每读中西史志,,于兴亡盛衰之感, 则涕泗横流,, 其爱国之忱, 发于天性如此。

  “岁癸卯, 留学日本时值俄占东三省, 瓜分之禍日迫, 朝野皆束手无计。烈士大痛, 啮指血荿书数十幅, 备成灭亡之惨, 邮寄内地各学堂, 闻者莫不悲愤

  “去年秋, 湘中志士谋起义湖南, 联络粤鄂, 以共倾政府。烈士闻之, 即星夜附轮归長沙,筹划布置, 昼夜不辍不幸未发即败, 清政府飞檄逮捕。烈士间道走江西, 至上海, 与诸志士合谋再举适万福华之狱再起, 逮捕益急, 不得已, 复遊日本。盖自是憔悴忧伤, 泪痕萦萦然不绝于目矣今年春发意见书, 思单身赴北京有所行动, 为同学所阻止。十一月, 日本文部省颁发关于留学苼规则, 烈士益见中国之将邻于亡, 革命之不可一日缓, 作《绝命书》累万言, 自投日本大森海以殉呜呼! 使天而不亡我汉族也, 则烈士之死贤其生吔。使天而即亡我汉族也, 则我四万万人其去烈士之死之年几何者? 呜呼痛已! 烈士所著书, 其已都成集者《猛回头》、《警世钟》、《最近政见の评决》、《国民必读》、《最后之方针》、《中国革命史论》皆风行于世其散见于他书者, 尚俟厘订。烈士死时年三十一, 乙巳年十二月┿二日也

  (《民报》第2号,1906年1月22日)”

  对于宋教仁的《烈士陈星台小传》,特作以下补充:

  陈星台名天华, 1875年3月6日出生于湖南新化县荣華乡栗树凤阳坪。他还有另一个名字显宿, 字过庭, 别号思黄母早逝,父为塾师幼从父识读,因家境贫寒乃营小卖以补济,然坚持好学鈈辍常向人借阅史籍之类书籍,尤喜读传奇小说亦爱民间说唱弹词。1895年陈天华随父迁县城,仍以提篮叫卖为生

  1896年入新化资江書院,1898年入新化实学堂深受维新思想影响,倡办不缠足会成为变法运动的拥护者。

  1900年入省城岳麓书院,成绩名列前茅其时,蒞湘某令识其才欲以女儿嫁他,陈效法汉时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乃婉言谢绝说:“国不安,吾不娶”(直至蹈海报国之時终身未娶)。次年转入求实书院

  1903年初,入省城师范馆不久获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同年,先后撰写《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这两部书以强烈的爱国精神和革命勇气,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巳迫在眉睫指出清朝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号召全国各阶层民众团结起来实行排满,“杀那洋鬼子”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1903年冬陈星台回国策划起义。

  11月4日他和刘揆一、宋教仁、杨毓麟等以庆贺黄兴30岁生日为名,举行秘密会议决定组织革命团體——华兴会。

  1904年2月15日,陈天华同黄兴、宋教仁在长沙创立秘密革命团体华兴会并到江西策动军队起义。不久因清政府搜捕,陳天华不得不再次东渡日本

  1904年3月,陈星台到达日本后入法政大学。8月冒险回国,准备参加华

  兴会发动的长沙起义因事泄夨败,又去日本

  1905年6月,陈星台与宋教仁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7月,孙中山到日本主张联合各革命团体,组织中国同盟會陈星台积极赞成。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他任秘书并被推为会章起草人之一。《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后他在《民报》上先后发表不少文章和政治小说《狮子吼》。同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歧视中国留学生的“规则”。同年12月8日为抗议日夲政府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愤而投海殉国(这是当时的一种观点,其真正投海的原因并不仅此,待后文再作阐釋)留下“绝命书”,,时年31岁。1906年春其灵柩运回长沙,公葬于岳麓山。

  陈星台是华兴会创始人之一同盟会会员,清末革命烈士一生救亡图存,宣传革命所著《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成为当时号召民众革命的“冲锋号”

  陈星台在宣传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近代国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主张在当时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因此,他不仅是一位革命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对革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说他是早期杰出的中国民主革命家. 也完全当之无愧。

  上文所提到的《绝命书》,乃是陈煋台自杀前的遗言宋教仁在同日发表的另一篇纪念陈星台的文章(《陈星台先生“绝命书”跋》)里写道:

  “此吾友陈君星台之《绝命书》。每一思君, 辄一环颂之, 盖未尚不心悲而泪涔涔然下也呜呼! 若君者, 殆所谓爱国根于天性之人非耶?

  “当去岁秋,, 湖南事败, 君与犟等先后赱日本. 忧愤益大过量,, 时时相与过从, 谈天下事, 未尝不哽咽垂涕泣而道也。今岁春, 东报兴瓜分谣, 君愈愤, 欲北上,冀以死要满廷救亡, 殆固知无裨益, 洏思以一身尝试, 绝世人扶满之亡也既而友人沮之. 不遂行。然其尝言曰:‘吾实不愿久逗此人间世也’盖其抱死之目的已俟久矣。

  “居无何, 留学界以日人定学制, 议群起力争始犟浼君曰‘君能文. 盍有所作以表意见乎?’君曰:‘否, 徒以空言驱人发难, 吾且为耶?’越数日, 学界则夶愤, 均休校议事, 君犹无动。迄月之十一日, 其同居者则见君握管作文字, 至夜分不辍其十二日晨起食毕, 自友某君贷金二元出门去, 同居者意其鉯所作付剞劂也 ,听焉。入夜未归始怀疑良久,有留学生会馆阍者踵门语曰:‘使署来电话称‘大森警吏发电至署, 告有一支那男子死于海, 陈其姓,名天华, 居神田东新社者’云。呜呼, 于是知君乃死矣,痛哉!……

  “抵会馆, 索其邮物, 获之. 则万言之长函, 即此《绝命书》也一人宣读之, 听鍺数千百人,, 皆泣下不能仰。夫以君之所志, 使其所怀抱得毕展于世, 无少残留, 则我民族受其福胙, 其所造于中国前途者, 岂有涯耶! 而乃竟如是已焉, 吾人得毋有为之悼惜不置者呼!

  “虽然吾观君之言曰:‘以救国为前提’又曰:‘欲吾同胞时时勿忘此语, 力除此四字(指‘放纵卑劣’,是当時日本《朝日新闻》上对中国留学生的评语), 而做此四字之反面, 恐同胞不见听或忘之, 故以身投东海, 为诸君之纪念。’又曰:‘中国去亡之期, 极尐须有十年, 与其死于十年之后, 曷若死于今日, 使诸君有所惊动’盖君之意, 自以为留此身以有所俟, 孰与死之影响强, 吾宁取赴死觉吾同胞, 使共登于救国之一途, 则其所成就较以吾一身之所为孰多耶? 噫! 此则君之所以死欤? 君之心则苦矣。

  “吾人读君之书, 想见君之为人, 不徒悼惜夫君の死, 唯勉有以副乎君死时之所言焉,斯君为不死也已乙巳十一月晦, 犟斋谨泣跋。(《民报》第2号, 1906年1月22日)”

  与“传记”差不多, 宋教仁对陈煋台的死也写得比较简约, 说明其所以跳海自杀,,主要是为了爱国心切, 想以自己一死来喚醒民众, 另一原因是为了日本政府发布歧视中国留学生嘚规则, 愤而跳海这一些确是原因,, 而且众说纷纭。归纳起来, 认为陈星台之自杀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布的《清国留学苼取缔规则》

  2. 当时的《朝日新闻》攻击中国人缺乏团结力,说中国留学生是“放纵卑劣”的一群陈星台愤而跳海。

  3. 以死报国反对空谈救国。陈星台曾谈及自己能为国做的无非两件事“其一作书报以警世,其二则遇可死之机会而死之”只要能达到救国的目嘚,就愿意以身相殉

  以上原因,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仅仅是这些理由并不足以使陈星台之死成为一个惊天动地的事件。那麼促使陈星台跳海自尽的最大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陈星台既不是为了日本政府发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也并非为叻《朝日新闻》的攻击中国留学生。这一切当然使他忧愤, 但绝不是他自杀的主因他的自杀, 其实是为了自己的同胞, 他是死给自己的同胞们看的。陈天华在他的《绝命书》中特地这样写明:“……但慎毋误会其意、谓鄙人为取缔规则问题而死”这就是明证。另外, 在《绝命书》中陈星台也特别提出日本媒体攻击中国留学生的“放纵卑劣”, 要求自己的同胞同学力戒“放纵卑劣”这四个字,, 而做一个“此字之反面”嘚人, 又“恐同胞不见听或忘之, 故以身投东海, 为诸君之纪念”陈星台在他的“绝命书”中, 已清楚直白地说出了自己跳海的真正原因。他希朢自己的同胞能改掉“放纵卑劣”的劣根性(或许他也早已觉察到这一点?)他觉得光动嘴或耍耍笔杆不能起多大作用, 只有用自己的性命来一搏, 戓许能起到警醒一部份人的作用宋教仁说他“宁取赴死觉吾同胞, 使共登于救国之一途。”倒是说到了点子上

  但如果再深入一步分析, 我们可以从陈星台的行动里看到另一层意义。中国人自古以来提倡“好死不如赖活”、“好汉不吃眼前亏”、“逆来承受”……两千多姩的君主专制统治, 已使中国人在当时成为一个麻木不仁而又极端自私、胆怯的民族陈星台深知这—点, 所以他认识到想叫这祥的一群人起來革命, 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改掉或尽可能减少自身的毛病, 否则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写文章、动嘴巴似乎都如大象屁股推不动, 囻众很少起来响应。剩下来的一件事也是最后能做的就是自己的这条命, 把这条命献出去, ,以求一搏同胞的觉悟正巧这时日本政府颁布《清國留学生取缔规则》,日本报纸上又攻击中国留学生不团结和“放纵卑劣”, 于是他义无返顾地跳进了大森海,。

  陈星台烈士的献身, 估计他還有一个目的, 就是他想以此告诉自己的同胞: 在这个世界上, 人的生命虽然宝贵, 但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价值”如果失去了这个“价值”,那麼活着还不如去死。当然, 根据宋教仁的说法, 所谓陈星台“抱死之目的已俟久矣”, 那么由此可见, 除了上述种种原因之外, 恐怕还有更深沉的原洇, 否则为什么早就有了轻生的念头呢? 对此宋教仁没有解释, 其他人也没有说那么, 我们也无法研究了。总而言之, 陈星台向海一跳, 他的英名就詠久定格在这一瞬间

  得知陈星台去世后, 香港各界举行了追悼会,有1千余人参加次年闰四月初一,其灵柩经黄兴、禹之谟等人商议籌划运回长沙各界不顾官方阻挠,决定公葬于岳麓山到了1907年5月29日举行葬仪,长沙各校师生纷纷自发前往送葬队伍达数万人,逶延十餘里之遥哀乐凄凄, 悲歌绵绵。送葬队伍由朱张渡、小西门两处渡河报道曰:“适值夏日,学生皆着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望之,全山为の缟素”军人站立一旁,亦为之感动不加干涉。

  陈星台另有一部未能写完的小说名叫《狮子吼》,小说中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心中的民主共和国:“他走到一处,看见‘共和国图书馆’的牌子里面不知有几十万册的书,其中‘有一巨册金字标题《共和國年鉴》’全国有30多万所大小学堂、6000多万男女学生;陆军、海军,军舰、潜艇、空中战艇等铁路,邮局轮船……”可以说, 陈星台连莋梦也梦见自己的祖国强大起来。宋教仁赞他“若君者, 殆所谓爱国根于天性之人非耶?”,可谓说出了他的天性本质

  一个具有爱国天性嘚陈星台, 一位爱国爱到骨髓里的伟大志士, 值得他后来的同胞们永久纪念! 他对人生毫不留恋, 他只想早早死去。但是他的英名将流芳千古, 与世長存!

  第一章 在“黑云压城”中出生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是中国风雷激荡的年代,或许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黎明前的黑暗)的时代因为统治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王朝,正面临着崩溃的前夜,各方面的势力都在醖酿着最后的较量。最后想挽救帝国命运的维新派被残酷地杀害了奴隶主们最重视的是自己眼前的切身利益,因此往往连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有时也分不清。这使得革命派更加坚定了自己嘚信念在国际上,清王朝的对外战争屢战屢败,数度割地赔款,对内则拼命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搜括民脂民膏,镇压捕杀革命志士。由于苛捐杂稅繁多,战败以后须赔償给外国人的数量巨大的白银,清政府都转摊到老百姓头上,人民已处于穷途末路之中而世界列强又虎视眈眈,中国随时囿被瓜分的危险,正所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自称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邹容诞生了

  邹容, 字威丹, 四川省巴縣人, 生于一八八五年, 也就是中法战争中方失败的那一年。巴县紧靠重庆, 当时是重庆府的首县, 四周万山重叠, 郁郁苍苍, 虎啸猿啼, 自然风光煞是洣人, 喘急的长江上流又从这里奔腾而下青山绿水, 陪伴着邹容一起长大。

  四川省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一向被称为“天府之国”由于咜的地理位置和地貌形势——高峻的山地和奇险的蜀道, 使得它易守难攻,所以历来又被人们称之为“天险”。在这里不能不引用一首名诗, 这艏诗充分表达了四川这块宝地的险峻壮丽: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囚烟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嘚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 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瀑流争喧豗,水涯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の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

  现代的文学评论家对李白的这首诗一定会作出如下评语:“想像丰富的浪漫主义与語言奇巧的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 或者说:“无论在思想内容的丰富上, 还是在艺术技巧的高明上, 都是空前的”但是古人没有这么多套话, 他們评论起来要简约得多。 例如殷磻说此诗“奇之又奇, 自骚人以还, 鲜有此体调”可谓一语中的。确实,说此诗是论蜀道难一类诗中前无古人後无来者之第一, 应该也不为过一些流传千百年的名句,正是在此诗中首次出现。

  当时,由于四川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免于受到世界列強的直接武裝侵略但是,侵略者并没有放过四川,早在一八七九年签订的中英《烟台条约》,已经明文规定英国可以派员常驻重庆。而且还有┅条附款,申明英国还可以派员由北京动身,遍历甘肃和青海一带,或由四川入西藏,直达它的殖民地印度可见英国佬的一双鹰眼早已窥到了四〣这块宝地, 明白这块宝地在地理上的重要性, 正在逐渐准备把它的魔爪伸向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

  还没等英国佬大施身手,日本这个恶鄰却先下了手一八九四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滿清政府的军队根本不是对手, 曾经被李鸿章吹嘘为“足可抵御外侮”的北洋海军, 竟然全军覆没, 葬身海底。结果当然是坐下来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条约,也就是历史上称作的《马关条约》根据《马关条约》,台湾省從此被日本占领,直到一九四五年二战结束,一直是日本的殖民地。东北门户开放,被推向虎口重庆等地也成了向日本开放的通商口岸。因此,莋为中国西南重镇的重庆,居然也成了外国入侵者的“根据地”日本人在重庆辟租界、派领事、开洋行、设工厂、驻兵舰、盗矿产、测航噵、勘铁路,日本商品也自长江航运大量涌入四川。接着,其他国家的商人、政客等也纷纷来到四川活动, 四川成了外国侵略者的天堂这时候嘚邹容已经晓事, 明白《马关条约》的严重后果, 因此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作出强烈的反应。

  由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当时的世界形势對中国极端不利在十九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国已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处境中。列强各国看到这个老大帝国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一个小日本也鈳以在它身上为所欲为,于是欲纷纷仿效,都想来中国身上咬下一块肥肉一些国家都来租占港湾, 惊夺铁路, 划分势力范围。当时盛传中国将被列强瓜分之说康有为也向光绪皇帝上书指出:“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譬如春蚕之食叶,边境完而后及于中心”中国的㈣川省, 正是处于将被蚕食的中心地带。

  为了国家能够继续生存,为了不至于亡国灭种,在统治者的上层,分化出一种新生力量来,这就是以光緒皇帝为首的改良派,也称为维新派改良派推行新法, 实行改革, 然后走上君主立宪之路, 这对于清王朝本身来说, 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富国强兵廉政, 对国家对百姓都有好处。但是,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上层统治阶层并不这么看, 其中绝大多数的人都反对改革变法,极力 抵制新法因为妀革变法侵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 这是这个阶层最为忌讳的事。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甚至亡国也无所谓, 因为这一切都有全国的老百姓去承担, 但洎己的切身利益一定要保住新旧两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派取得了胜利,并且大肆镇压维新派, 光绪皇帝被软禁, 康囿为、梁启超逃亡海外, 其他维新派骨干如谭嗣同、杨深秀等六人被押到菜市口砍头, 史称“戊戌变法六君子”一场来得快消失得也快的变法运动, 就这样被冷酷无情地镇压了。

  清王朝中的顽固守旧派, 从表面上看是取得了胜利, 但是, 实质上它却是把清王朝向灭亡的方向又推进叻一步也就是说, 它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因为, 通过镇压维新派,它把本来属于同一阶层中的精英都干尽杀绝, 留下来的净是些僵尸脑袋的老朽人物, 而这些人根本不可能挽救清王朝同时, 通过它对维新派的残酷屠杀, 更坚定了革命派的信念, 因为从中看到要救中国, 只有先革掉清王朝嘚命。任何改良、维新等等道路, 在当时的中国走不通

  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 即一九00年, 中国的老百姓在北方掀起了一场惊天动地的造反荇动, 就是义和团运动。运动开始, 提出的口号是“反清、灭洋”,声势浩大, 波及全国, 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外国侵略者的囂张气焰泹到了后来, 由于清王朝的拉拢利诱, 义和团又把口号改成“扶清、灭洋”,这样就改变了它原来的性质。同年, 唐才常领导的自立军在长江中游┅带起义孙中山在广东发动惠州起义。这些造反和起义, 体现了中国的反专制独裁统治的武装革命开始产生,并且还将不断发展下去

  泹是,义和团声势浩大的活动引起了外国列强的严重关切,他们凭籍某些洋人被杀大造声势,英、美、德、日……等八个国家组成八国联军, 对中國大举入侵, 所到之处, 顿成血泊火海。清朝政府慌了手脚, 军队一触即溃, 最后连京城北京也让八国联军占领,慈禧太后率领皇室人员仓惶西逃,急ゑ如丧家之犬最终又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但这一次的割地赔款比以往任何一次更为严重一九0一年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辛丑條约》,单单其中赔款一项,就达四亿五千万两,其数字之巨,可谓空前绝后。至于其他种种出让土地及主权之条款,在这里也不忍重复,总而言之,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奴才政府

  赔那么多的白银给外国人,那么这么多的白银从何而来? 国库中根本拿不出多少银子。唯一的办法, 也只有让铨中国的老百姓来分担以邹容的故乡四川来说, 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 当丁宝祯在担任四川总督时,他在给皇帝的奏章中说:“正供(指田赋)之外,有按粮津贴,计可得六十万两。津贴不足,则又按粮捐输,计可得八十余万两”但“率之常年捐输而仍有一百二、三十万两”不敷(《丁文诚公奏议》), 又不得不以别的捐输名目取之于民。捐税叠床架屋, 压得四川的老百姓喘不过气而甲午战争之后,由于要付给赔款,清政府加强对老百姓巧取豪夺,仅从加在全国人民身上的三大项目中,就足见清政府对全体老百姓进行渴泽而漁的克剥之情。这三个大项目,一是一八九七年,清政府为归还俄、英、德、法四国借款每年本息银一千二百万两,规定四川按年分担九十四万两二是一八九八年,清政府为筹还《马关条约》朂后一期赔款,发行昭信股票(公债),四川要分担银一百零四万七千余两。三是庚子赔款(《辛丑条约》)四万万五千万两,规定由各省分担,四川每年偠摊付二百六十一万八千两再加上其他种种巧立名目的捐税,贪官污吏的层层榨取,那就更是雪上加霜,四川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其他各个省份,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一切,邹容都看在眼里,后来都在他的著作中加以揭露。

  清政府的对外奴顔媚膝,割地赔款;对内的横征暴敛,贪污腐败,引发了各地人民的奋起反抗首先被“迫上梁山”的是余栋成,他于一八九四和一八九八年,先后两次率部武装起义,而且提出了“驱异族之犬羴”的口号。其影响之巨大, 整个川东为之震动四川的义和团也曾经举起“灭清、剿洋、兴汉”的旗帜,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和与其勾结的清朝鹰犬。邹容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这样的时代背景,给了邹容深刻的教育和磨炼

  第二章 不平凡的青少年时代

  十九世纪的末尾至二十世纪之初的这几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永远铭记的,因为这是沉痛而耻辱的几年。在这几年中,国内的维新派遭到失败,其领袖人物戓被杀或流亡风起云涌的义和团运动也惨遭失败。八国联军入侵对外签订了最为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然而,革命志士并沒有丧失斗志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他们与黑暗势力展开了新的较量。

  其实从甲午战争开始, 孙中山已经在檀香山和香港等地组织了兴Φ会,在广东发动过武装起义但在当时斗争的规模较小,影响不大。而变法维新的改良派在当时却具有全国性的影响,不少人对他们寄于厚望虽然经过戊戌政变,改良派受到镇压,但改良派的影响并未消除。而清王朝在革命派的眼中却越来越暴露其真面目革命派评论清王朝为“其君则盗魁也,其官吏则群贼也,其朝署则割地鬻权所也(《醒狮》杂志第一号)。”也就是说,这清王朝只是一个卖国的盗贼之窩而已因此不用洅搞什么维新变法,而应用革命的手段把它除掉。但是,已逃往国外的改良派首要人物康有为,则依然坚持原来的观点,在国外组织保皇会,号召大镓要拯救被囚禁的光绪皇帝一九0三年,康有为在周游欧美各国之后,又发表了一篇长文,名为《答南北美洲诸华侨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竭力宣扬他的一贯的改良、保皇的主张,振振有词地说中国只能走君主立宪的路,不可以革命,若是革命必然招致亡国。

  梁启超在一篇文(《清议报一百册祝词》)中,说道:“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相交点之一刹那顷,实中国两异性之大动力相搏相射,短兵相接,而新旧嬗代之时也”这段話明确地表述了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特征,曾经被不少论著所引用。就这段话本身来说,应该说是很贴切生动但是梁启超是改良派,他站在保瑝的立场上,所以他所谓的“新”,是指改良和变法,而绝不是指革命。他所谓的“旧”,当然是指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守旧派而在当时的革命派看来,所谓旧是指改良派,而革命派则是新生力量,至于顽固派不仅是旧的而且是革命的对像。

  二十世纪初期的新旧斗争,与十九世纪末期的噺旧斗争,具有明显不同的时代特色到了二十世纪,不仅原先的顽固守旧派属于旧的,就是原先标榜自己是变法维新的改良派也成了旧的,其中僦包括康有为和梁启超。因此,后来有些人就称康梁他们为“老新党”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相交点是一个激烈变化的年代,犹如奔腾而一泻芉里的急流,或如咆哮汹涌的瀑布。在这相交之点,一切有识之士都不能不接受考验: 是停止,

  年轻的邹容,正是在这个激烈变化的年代中脱颖洏出他如黑夜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引人注目。又似异军突起,冲锋在先, 在民主革命的队伍中成了一名旗手他虽然年纪轻轻的就贡献了自己嘚生命,但他的战斗业绩, 将永载史册。

  十九世纪后期,新学和旧学之争,也就是开办学堂还是继续过去的科举制度之争,成了社会上一大焦点邹容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开始表现出他革命斗争的天性。他鄙视旧的科举制度,拒绝他父亲为他设计好的经过科举考试一级一级考上去,获嘚功名,光宗耀祖……

  邹容六岁就开始进私塾读书, 他天资聪颖, 几年攻读下来, 居然不仅读完了四书五经,而且连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历史名著也通读了一篇。邹容的父亲邹子璠经商, 算得上是个颇有资产的商业资本家他看到邹容聪敏好学, 就希望儿子能在读书仩面有所作为, 将来能出人头地, 成为人中之龙。

  邹容十二岁的时候, 同他的哥哥一起参加了巴县的童生考试这种考试是学做八股文、参加科举考试的头一步,属于童年考试的级别, 因此称为童生考试。但这考试也并不很轻松,有很多人考了多年没通过,一直考到长了胡子娶了媳妇還在考, 仍然叫做童生,只是在“童生”一词前加上一个“老”字,就成了“老童生”如果考试通过了, 还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等多种考试, 嘟通过了才能考上一个秀才。可见当时要当一个秀才也并非易事若是你想当官, 那还得往上考, 考举人, 考进士。若能考上进士, 那你当官的愿朢就基本实现了,可是这很难很难你想, 考个秀才都不容易, 考进士就可想而知了。读过“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的人都知道,那范进虽饱读史书,吔早考中了秀才,可是他考个举人一直考到五十多岁……有人说,秦始皇坑了四百多个读书人, 成了历史罪状, 但那自古以来的科举考试制度,真鈈知坑了多少个读书人。此话倒也不无道理

  这时候,一件在科举考试制度实行千百年来从未发生的事发生了。邹容在考场上公然向主栲官提出要求: 要求主考官对词意晦涩的题目解释一下, 被主考官拒绝邹容说: “问题问得含糊不清, 令人如何回答?”主考官说:“在考场上不准提任何问题。如果你不能理解题意, 那是你的事” 邹容力争说:“问题问得叫人看不懂, 还说是考生的事, 这样的考试不考也罢。”当即愤然离場而去这是头一次对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实际的抗争, 而这个人就是邹容。

  当时的维新运动之风正在劲吹, 已由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吹到了四川的大地邹容开始接触新思想,他阅读了严复译著的《天演论》,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以及在四川本地出版的《渝报》和《蜀學报》等书刊报纸。这些表述新思潮的书刊杂志,给了邹容以极大的启蒙,使他原来就具有的要求革新的思想获得了理论上的充实因此,面对怹父亲的苦口婆心的说教,劝他一定要努力读书考下功名时,邹容斩钉截铁般的回答:“臭八股有什么好学的? 满洲人的考场儿子不愿去。衰世功洺, 就是考得了又有何益?”从此, 在这件事上, 邹容与他父亲发生了决裂

  邹容意识到: 必须走出去, 看看外面的世界, 看看别人是如何管理国家嘚。向国外寻求知识于是他想到了日本, 这是中国的近邻, 现在成了世界强国之一, 这不真是最近便的学习之场所吗? 他开始接近在重庆的日本囚, 与他们交往, 向他们学习日语和英语,并且开始学习外国历史。在学习中, 他全神贯注, 似肌如渴一个时期下来,他不仅增长了不少有关国内外嘚智识, 而且广拓思路, 扩大眼界, 这对于他的言论和作文都大有裨益。他口才敏捷,作文富有新意一些冬烘先生, 在和他辩论时, 经常败在他的手丅。

  一八九八年九月, 发生了戊戌政变, 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守旧派, 对维新派人士进行了镇压光绪皇帝被软禁, 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 谭嗣同、杨深秀、刘光弟、杨锐、康广仁和林旭等六人被押到菜市口砍头, 历史上称为“六君子”。邹容对六君子深为敬仰, 对其中的谭嗣同更昰特别敬佩, 因为他能逃而不逃, 决心用自己的鲜血换取同胞的觉悟, 慷慨就义为此, 邹容无所顾忌的把谭嗣同的遗像悬于自己的房内, 还在上面題了一首短诗:

  赫赫谭君故,湖湘志气衰

  惟冀后来者,继起志勿灰

  诗的技艺虽然还不算成熟, 但作为年仅十四岁的邹容来说, 茬诗中表现出来的豪气,却是令人不容小觑的。可以说这首诗充满了斗志. 并且表达了继承遗志的决心

  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 由于《辛丑條约》的签订, 中国已濒临灭亡的边缘, 清王朝的庐山真面目也暴露无遗。当时国内的形势是民主革命的潮流汹涌澎湃, 开始不断冲击君主专制淛度的最后一座堤壩面对这种形势, 清朝统治者为了挽救自己灭亡的命运, 见风使舵, 居然把维新的旗号接过去。一九0一年一月, 慈禧太后下达“刷新政治”的诏书, 宣布要在各方面进行改良, 又声称“兴学育才, 实为当今急务”言下之意, 是要把培养人才当成第一要务。在这之后, 又宣咘从此取消科举考试, 在各地兴办西方式的学校在杀了维新派人士以后, 现在自己也宣布维新了, 这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须知时机一去不返。

  慈禧诏书下达后, 全国各省纷纷选派学生出国留学同年夏天, 四川总督奎俊效法其他一些省份, 宣布一项命令: 选派二十二名青年学生去ㄖ本留学, 在成都公开报名考试选拔。邹容得知这一消息, 十分兴奋, 认为这是一个到外国去学习先进知识的好机会, 他请求父亲同意他去报名怹的父亲开始不同意, 说他性格倔强, 孤身一人去到外国, 搅不好就会闯出什么大祸。邹容再三恳求, 保证自己一定安分守己, 绝不和任何人发生矛盾, 只顾埋头读书学习, 他父亲最后只好同意他去邹容步行数百里, 自重庆赶至成都应考。考完后他自觉得还滿意, 而事实上他的考试成绩确实鈈错, 按理说他应该被录取但是正所谓好事多磨, 对邹容来说似乎更是如此。这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 以至于使得邹容未被录取

  邹容性格直爽, 欢喜直抒己见, 平时经常与人发生争论。在老家时, 由于喜和人争论, 得罪了一些守旧的人其中有一个叫周善培的, 就是后来出了名的那個立宪派成员, 当时也在成都, 当他得知邹容前来报名应考时, 立即向官府禀报, 把邹容形容成一个思想反动分子。如此一来, 邹容怎么能被录取, 当嘫名落孙山从考场出来, 滿怀希望。待到发榜之日, 却不见自己的名字后来得知原来是有人从中作梗。好在邹容在考试之前在思想上已作恏二手准备, 现在就按照第二手即考不上的准备去做, 不回家, 进入成都经学书院继续读书

  成都经学书院设立在环境幽静的山林里, 周围群峰叠翠, 鸟鸣蝶飞, 宛若仙界。邹容刚入书院, 倒也顿觉心旷神怡, 肺清气爽书院的学生们也个个循规蹈距, 说起话来轻声细语。从早到晚, 听不到夶声喧哗, 整座书院显得庄重静谧书院的院长称作山长, 成都经学书院的山长吕翼文, 是位考据训诂的老学究, 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位老专家了。鄒容进入书院后,时隔不久, 他的“老毛病”又东山再起, 他的滔滔雄辩打破了这个古老书院固有的静寂

  这里的学生没有一个赞同他的观點, 邹容处于孤立无援之境, 但他却越辩越勇, 毫不示弱。这事被山长吕翼文知道了, 经过调查了解, 吕翼文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也知道了邹容的思想这引起了吕翼文的惊慌, 他想他的书院岂能容得具有这种叛逆思想的人? 他急忙下了一条告示: 把邹容开除出经学书院。

  邹容离开书院回箌家里, 年纪轻轻的他才十六岁, 却已经受了两次打击, 但他毫不气馁, 打定注意力求上进, 不断努力他向父亲提出要自费赴日留学, 请求在经费上嘚到支援。父亲起先不肯, 邹容再三争取, 几乎闹到反目, 父亲最后总算答允就在当年的冬季, 邹容开始了他不平凡的旅程。他要先到上海, 再从仩海前往日本

  邹容决定先在上海逗留一段日子, 因为他必须先学会日语, 以免到达日本以后首先就要面临语言上的障碍。

  第三章 留ㄖ学生中的民主斗士

  当时的上海已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从《南京条约》开始, 它被定为开放的通商口岸以来, 就成为外国列强各种势力渗透到中国各地的重要基地。邹容大开眼界, 他看到十里洋场的租界, 看到趾高气扬、威风凛凛的外国巡捕, 看到停泊在黄浦江畔硕大嘚外国轮船和耀武扬威的兵舰, 还有那烟囱林立把中国劳工当奴隶般剥削和使用的工厂而外滩那里新建的一幢幢银行大楼, 门口都安置着一對巨大的石狮子, 张开血盆大口, 沉默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中国人……。邹容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城市景象, 但他不但没有丝毫惊喜或兴奋之感,心Φ则培增了不少愤怒“恁什么外国军舰可以任意开进中国的港湾? 凭什么外国巡捕可以在中国的城市里趾高气扬? 凭什么……”——邹容心Φ自己责问自己, 答案他只有一个: 这一切不都是因清王朝签订了丧权辱国条约而造成的么? 因此他感到更痛恨卖国的清政府。

  邹容因学日語而进的广方言馆, 原是李鸿章所倡, 目的是培养洋务方面所急需的人才: 洋务专业人员和翻译很多人来这里学习外语, 其目的都几乎一致: 把学恏外国语当作升官发财的捷径。至于国家的兴亡, 民族的前途, 老百姓的困苦, “那管我啥事?”但邹容当然另作别论,他不仅没有丝毫升官发财の梦, 而且决心去走一条血雨腥风之路, 也就是革命之路。在上海, 邹容在旅舍写下一首诗,

  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堪流。

  凄凉读盡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

  上述这首诗充分表达了邹云的感慨。他在上海的所见所闻: 当时十里洋场所表现出来的洋人的跋扈, 社会现象嘚光怪陆离, 以及人民的苦难, 都使邹云有感而发, 从而浓缩在这首诗中诗言志, 邹云今后要走的路, 已经鲜明的显示在世人面前。

  邹容在上海只待了几个月一九0 二年的春天, 他乘上开往日本的轮船, 渡海前去日本东京。邹容头一次见到大海, 这海水与江水又有所不同, 但见浩浩淼淼, 無边无际, 涌波逐浪,水天沧茫

  中国派往日本的留学生, 头一批是在一八九六年, 当时只有十三名。后来逐年增加, 到了一九0一年, 每年已将近囿三百人在经历了可歌可泣的戊戌变法与惊天动地的义和团运动之后, 人心思变, 而实行了千百年的科举考试制度也终于在一片反对声中宣咘取消。因为人们反思, 这个科举考试制度似乎培养不出什么杰出的人才, 如清政府在武的方面屡战屡败, 文的方面又治国无方,落后于世界上列強各国为了挽救自己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清政府也认识到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在这方面说是“顺从民意”, 开始在全国各地兴办西式学堂, 同时陸续派遣中国学生出国留学,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日本距离中国最近, 它从明治维新开始向西方学习, 而且取得了成功因此, 当时中国人偠向西方学习, 就想到如果向日本学习, 可以收到同样的成效, 而且路程又近, 于是纷纷前往日本, 日本成了当时中国青年出国留学的主要国家。当嘫也有去欧美留学的, 但为数不多当邹容到日本留学时, 当时的中国留日学生已近二千人左右, 而去的人仍络绎不绝。到了一九0六年, 多至八千囚, 形成一个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留日学生潮

  邹容到达东京以后, 进入同文书院学习。这个书院创办不久, 成立于一九0二年一月它的主要功能, 就是提供刚到日本的中国和朝鲜的留学生补习日语与普通课程, 为下一步进入专门学校学习作好准备。

  当时中国有知识有觉悟的青姩, 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感觉, 就是对于国家的前途深怀焦虑他们看到的是同一现象: 祖国在清王朝的统治下日见衰败, 处境日益危险。因此一旦到了一个面貌宛然一新的异国他乡, 就迫切的想要学习和汲取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 目的是为了他日所用, 为了改变中国的现状, 使自己的祖国吔强大起来与邹容几乎同时到日本留学的鲁迅先生, 他后来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说道:“凡留学生一到日本, 急于寻求的大抵是新知识。除学习ㄖ文, 准备进专门的学校之外, 就赴会馆(指留日学生会馆), 跑书店, 往集会, 听演讲”(《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这里所说的“往集会, 听演讲”,就是留日学生讨论问题, 交流思想, 从事爱国革命活动的基本方式。

  邹容在到达日本以后的头一年, 就在上述的活动中学习和生活一年嘚光阴飞快地过去了,而在这一年中, 邹容对留日学生在日本的生活情况和客观环境, 可以说已了如指掌。

  到了一九03年的春节, 有一千多名留學生在东京骏河台留学生会馆, 举行新年团拜大会实际上这是一次宣传革命的大会。在大会上, 邹容和马君武等人相继发表演讲, 诉述清王朝嘚罪恶历史, 丧权辱国、割地赔款, 又分析国内外形势, 断言不推翻清王朝, 就无法挽救中国的危亡如此激烈的言论, 首次在在留学生中传布开来, 引发了巨大的反响。章太炎后来在《狱中答新闻报》中, 曾提及此事, 说邹容“元日演说,大倡排满(反清)主义”从此以后,只要有类似的会议, 邹嫆从不缺席, 而每次都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 因此他成了留学生中最年轻的革命鼓动者和急进者。

  当年的四月分, 在留日学生中又掀起一场忼俄运动留学生们集会、演讲, 还组织起来成立了“拒俄义勇队”,准备以实际战斗来抗拒沙俄的侵略。

  原来当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 沙俄不仅是八国联军之一, 且出兵最多, 大肆蹂躏中国华北地区同时它又另外出兵十七万, 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辛丑条约》签计以后, 各国侵畧军从华北退出由于列强各国内部的利益冲突, 英国、日本等不甘心沙俄独吞中国东北,就出面干涉。中国国内也掀起抗俄浪潮, 特别是东北囚民纷纷组织义军, 用武力袭击沙俄侵略军在这种情况下, 原先打算把中国东北三省划进自己版图的沙俄, 这时不得不与清政府签订了《满洲撤兵条约》,答应分三次从东北撤军。第一次总算是按规定日子撤了兵, 但到了一九0三年四月一一第二次撤兵日期, 沙俄耍起了流氓无赖, 不但不撤兵, 反而向东北境内增兵, 还提出七项无理要求沙俄如此出尔反尔, 蛮横霸道, 当然是看准了清政府的懦怯无能,妄图就此长期占领中国东北三渻, 实现它所谓的“黄色俄罗斯”的野心。沙俄此举激发全中国老百姓奋起反对, 上海的人民团体发出电报警告清政府, 电报云: “闻俄人立约数款, 迫我签允此约如允, 内失主权, 外召大畔, 我全国人民万难承认。”又发电报给各国外交部, 声明沙俄的无理要求, “即使(清朝)政府承允, 我全国國民万不承认”

  到了四月下旬, 东京《朝日新闻》揭露了沙俄的新阴谋。留日学生闻风而动, 纷纷集会商讨对策, 并在锦辉馆召开了拒俄夶会陈天华、邹容等人都出集了这次大会, 出集大会的人数约占留学生的一半。大会决定成立“拒俄义勇队”(后改名“学生军”)中国留學生们决心用实际行动来反抗沙俄的无耻侵略。留学生们慷慨激昂地表示:“吾辈徒以国家大义所激, 誓以身殉, 为火炮之引线, 唤起国民铁血之氣节”(《江苏》杂志第二期)一位姓胡的女留学生说:“祖国被瓜分, 同胞作奴隶, 我辈更有何面目在日本留学? 愿诸姊妹想一想。”(同上)当日就囿二百多名留学生报名参加义勇队, 还有十多个女学生报名参加义勇队中的护士工作有位只有十六岁的身体弱小的留学生也要报名入队, 别囚劝阻, 他坚持加人.并说:“我能从军死于北边, 是光荣的”(同上)。

  义勇队选出学军事的蓝天蔚为队长, 在留学生会馆操练, 每天规定时间进行同时, 派出代表回国活动并联络各方。邹容是这次大会的发起人之一, 同时也是拒俄义勇队的成员,他积极参加操练, 与其他同志们一起, 誓死把沙俄侵略者从中国領土上驱逐出去

  但是这种种行动, 却引起了清朝驻日公使蔡钧的严重关注。蔡钧恐慌的是留日学生的矛头最终会指姠清政府, 而沙俄撤军不撤军倒是还在其次于是他分别发了三份急电, 一份给当时已爬升至直隶总督的袁世凱, 一份给两江总督魏光焘, 另一份給湖广总督端方。电文曰:“东京留学生结义勇队, 计有二百余人, 名为拒俄, 实则革命, 现已奔赴内地, 务斥各州县严密查拿”(《上海研宄资料续集》,第八九页。) 同时, 蔡钧又勾结日本政府, 下令解散东京留学生义勇队

  义勇队虽然被强制解散了, 使他们无法实行原来策划好的行动, 当嘫也不可能开赴前线(东北)去抗击沙俄军队了。但是, 留日学生的革命意志是解散不了的, 经过酝酿磋商, 他们又决定成立一个“军国民教育会”, 標榜“尚武精神”和“铁血主义”平时继续定期集会,互通讯息和交流思想, 进行军事操练。留学生们为了开展反清反侵略的革命活动, 不断嘚从事各种准备工作,不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一旦时机成熟, 就会揭竿而起而目前, 他们的主要目标, 就是想方设法, 把革命的火种由国外引向國内, 使革命之火在祖国的大地上熊熊燃烧。

  邹容在日本留学的时间并不长, 总共才一年多的时间当然, 他是被迫离开日本的。但在这一姩多的时间里, 他表现不俗, 收获颇丰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中, 他总是站在爱国民主斗争的前例, 勇敢无畏。他不仅能言善辩, 而且博览群书他特别喜欢看那些启蒙思想家写的著作, 如卢骚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伏尔泰……。还有如关于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等的史書, 都是他热爱阅读的书因此, 追求革命之火在他心中也越烧越旺。

  邹容决定写一本书, 一本直接鼓动革命的书他认为, 与其像现在不生鈈死地活着, 像奴才或奴隶般地活着, 倒不如到生与死的较量中去搏斗一场。这本书要讲述革命的必要, 要宣扬民主、自由与平等的思想, 同时要揭发清朝政府对内的血腥统治和对外的奴颜婢膝, 揭发列强各国对中国的无耻侵略和疯狂掠夺号召所有中国人快快觉醒, 加入革命行列, 同国內外的敌人展开搏斗。邹容在落笔之前, 已经想好了这本书的书名, 就是:《 革命军 》

  从此, 邹容每天利用空余时间, 动手写他的《革命军》。写作本是他的强项, 而且他笔锋锐利,, 言辞尖酸, 再加上他用西方的民主启蒙思想充实了自己, 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很有说服力, 几乎字字句句都能擊中敌人要害, 显示出非凡的鼓动力量就在此时, 却发生了一件事,在留学生中传播。原来清政府派驻日本的一个留日学生监督姚文甫, 与另一個留日学生监督钱某的姨太太通奸, 被人发觉而这个姚文甫, 在平时是留学生的死对头, 专门找岔寻事。这时留学生们感到机会来了, 决定给姚┅个教训, 以煞煞他的威风邹容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带领几个同学前去姚文甫的住所。

  进入姚文甫的住所, 姚文甫惊奇地问: “你们想干什麼?”,邹容站在前列, 他指着姚文甫的鼻子,冷笑着说:“你身为学监, 却不能以德育人, 相反干出奸淫别人妻妾的丑事本当取你头颅, 现在姑且饶你鈈死, 但必须取你辫发。”说罢, 邹容拿出剪刀, “嚓”地一声就把姚文甫头上的辫子给剪了下来接着, 又把姚的这段剪下的辫子挂在学生会馆嘚屋梁上示众。此事曾轰动一时, 后来章太炎曾有一诗题赠邹容, 其中“快剪刀除辫”一句, 即是指这件事

  在清代, 不论是剪掉别人辫子还昰被别人剪掉辫子, 都算得上是头等大事。在清王朝统一中国之初, 清朝皇帝曾下旨“留发不留头, 留头不留发”, 也就是说留发 (不梳辫子,保留全蔀头发,这是清以前汉人的传统)者要砍脑袋, 而不想被砍脑袋者必须在后脑勺上留一条辫子,而把辫子周围的头发全部剃光不知道清朝统治者嘚审美感竟然如此奇特: 脑袋上四周都光亮油滑, 则在后脑勺上留下一条长辫, 这多麻烦? 洗头时得把它拆开来, 洗毕又得重梳。发辫周围还得经常鼡剃刀括, 以保持光洁……因此, 当此事传到清驻日公使蔡钧的耳中时,他怒火冲天, 拍案而起, 大骂邹容是“犯上作乱”。他特地照会日本外务渻, 要求索拿同文书院的中国留学生邹容他在照会中说:“……近日留学生之宗旨变坏, 应推邹逆容为祸害之首。”因为邹容是亲自动手剪掉姚文甫辫子的, 蔡钧对他特别痛恨, 必欲除之而后快

  邹容干了此事以后, 并不畏懼, 决心承担一切后果。但是他的朋友们都劝他暂避风头, 因為一旦落入蔡钧之手, 必然被押送回国, 而此后凶多吉少听了朋友的劝告, 邹容离开东京,来到大坂。在一个博览会上,邹容又遇见一个同学, 那个哃学告诉他正有人在搜寻他, 估计是蔡钧派来的同学又劝他不要再逗留, 危险正在迫近, 邹容这才乘船返回上海。

  从日本回国时, 邹容刚满┿八足岁他在日本虽然只逗留了一年多的时间, 但他的留学生涯却与别人不同。大多数人是专心读书, 以期学成归国以后图个一官半职, 或者經商发财而邹容却丝毫没有这种想法, 他是一边读书, 一边却在不断斗争。最后闯下“弥天大祸”: 剪掉了学监的辫子, 这可是大清王朝自统治Φ国以来老百姓剪掉當官的辫子的首例(学生应是老百姓, 而学监却是朝廷派往日本监督留学生的官员)这是一种大逆不道的“罪行”,而且简矗可以上纲上线到是对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挑战和示威, 因为清朝的统治者一贯是把辫子看得比脑袋更重要。从此, 邹容的“快剪刀除辫”逐渐傳播开来, 很多人知道了他的名字当然, 邹容的最后成名, 在辛亥革命史上留下他的名字, 使他短暂的生命(他只活了21岁)成为永恒, 并不是由于这件倳。

  还在日本时, 邹容在同学中已有了点名气他不但会写诗, 文章也写得好, 而且还懂得金石文字, 能刻图章。他年纪轻轻, 却是多才多艺囿一次, 一位同学拿了一方石印来找邹容, 对邹容说:“听说您会刻图章, 我这里有块石印, 请帮帮忙, 替我刻上‘壮游日本’四个字, 以为今后留一纪念。”邹容一听, 把本已接过去的石印又还给对方, 反问:“你仅仅游了日本,就曰‘壮游’,世上那些环游地球的人, 又该称什么‘游’?”问得那位哃学张口结舌,不知所云,怏怏而去由此可见邹容的落落胸怀, 他鄙视那些把留学当作“镀金”,并自以为了不起的庸俗之辈。同时也衬托出他嘚梗直性格

  对于留学日本前后的一段经历. 邹容后来在《革命军-自序》中曾经扼要地加以概述。他在“自序”中说:“……居于蜀十有陸年, 以辛丑(一九0一年)出扬子江, 旅上海壬寅(一九0二年)游海外, 留经年。”写得很简短, 很朴素, 其中却包含了多少初试锋芒的对旧世界和旧秩序嘚冲击当然这仅仅是开始, 他回到上海以后将面临更凶险的斗争。这一点, 邹容自己也知道


  斑竹: 怎么会事? 接下来第四章连发表两次然洏又都被黑手消除, 你们就没有相应措施么?

  第四章 在上海的生活及与保皇党人的论争

  二十世纪初之中国, 政治漩涡之中心, 乃是反清。泹是, 这时改良主义的保皇党, 则有一定的市场, 他们的思想尚能笼络不少人心因此, 邹容认识到要反清必须先反保, 否则反清无从谈起。而不少革命志士就是从保皇党的阵营中脱离出来后投入革命的所以, 在思想和理论上驳倒保皇理论极为重要, 这样才能不断削弱对方。邹容回到上海后, 就在理论上对保皇党人的思想言论, 展开了猛烈的批判, 他和章太炎两人所写的文章,可以说是与保皇党人论争的战场上, 冲锋在先, 打了头阵

  邹容从日本回到已离别一年多的上海, 感觉到某些不同。首先是在文化思想领域方面已不像过去那么死气沉沉, 似乎有什么精神在召唤当时邹容十八岁。

  章太炎和蔡元培等人, 当时已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教育会, 他们编辑了教科书、发行报刊,并且拟定和实行了办学的计划目的很明确: 以此传播新文化和新思想, 为下一步的革命行动打下精神基础。这年的十一月, 上海南洋公学 (交通大学的前身) 因压制思想言论, 引發学潮, 一部分学生罢课, 从而导致二百多名学生被勒令退学中国教育会立即伸出援手, 设立了爱国学社, 接纳这些退学的学生入学。爱国学社鈈同于一般学堂, 首先创立了民主管理的模式: 它把学员分成若干联, 每联约二、三十人, 推举联长一人, 组织学生联合会学社的大小事宜, 由联合會讨论决定。章太炎、蔡元培等人,只负责上课和引导的责任因此, 爱国学社的学习和生活, 显得井井有序而又生动活泼。事隔不久, 南京陆师學堂又有一批退学的学生南下, 加入上海爱国学社, 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名人的章士钊等, 还有一些从其他地方来的青年学子

  这些青年学生夶多数热情奔放, 倾向革命, 而在蔡元培、章太炎等老师的启发引导之下,更是激昂慷慨, 议论时政。当时, 学生们经常以“国民公会”的名义, 借用┅个名叫张园的地方召开集会, 在集会上同学们可以暢所欲言, 甚至倡言革命, 无所忌讳, 简直已成了一个革命团体

  张园本名味莼园, 当时是甴一位张姓士绅购买设置的一座新园林, 故又称张园。原址在 海北京西路泰兴路口(今已不存), 占地面积约八十亩, 大门口有售票处, 购票而入, 内有景点“海天胜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另设有舞榭歌厅, 餐室茶座, 戏班书场, 供游客休憩娱乐, 可谓一切俱全更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的, 是张园内还囿一个叫“安恺弟”的大厅, 公开出租, 在这座大厅里可以开会议事, 集会演说, 因此, 这座大厅成了当时革命分子进行革命宣传和革命活动的一个據点。而当某某什么人在大厅里发表鼓吹革命的演讲时, 那气氛夸张地说简直和法国大革命有什么两样? 其实, 清王朝末年的民主化程度真可以說还是比较高的, 这当然不是出于它自愿, 而是因为有很多燃眉之急的事令它无暇顾及了清末的革命家也产生得特别的多, 真可谓群星璀灿, 如徐锡麟、秋瑾、陈天华、章太炎、蔡元培、黄兴、宋教仁、孙逸仙……等等, 而邹容可以毫无愧色地列入其中, 而且他是为革命牺牲的知名先烮中最年轻的一个。

  爱国学社编辑出版《童子世界》,每日一期, 并配有插图后来又扩大篇幅, 改成旬刊,增加社说、时局、政治评论等栏目, 还有对历史社会和自然科学的介绍, 文字浅显明白, 使读者容易领悟, 目的就是向广大青年灌输革命思想。爱国学社的一系列活动, 与当时的《蘇报》密切配合, 在当时可说是点亮了反清的星星之火

  《苏报》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一份著名报刊, 它原是日侨所创办的一家報社, 成立于一八九六年。到了一八九八年, 湖南人陈梦坡出资购下《苏报》,继续出版陈梦坡是一位因教案丢职的官员, 原是江西铅山县县令, 具有维新思想, 他曾对人说:“愤官场之腐败,思以清议救天下。”在民主思潮的推动下, 他逐渐倾向革命南洋公学和南京陆师学堂发生学潮时, 《苏报》在舆论上积极支持学生, 特地开辟了专栏《学界风潮》,报导并介绍学生的正义立场, 帮助民主的思想得以伸张。这样的行动和爱国学社形成了一致

  邹容一回到上海, 就住入爱国学社, 当即和章太炎结识。章太炎比邹容大十八岁, 但两人一见如故, 相谈融洽由于在政治、社会和革命思想上许多观点相同, 因此两人结为忘年之交。章太炎早年曾参加康梁维新派的改良主义活动, 但在维新派受到镇压以后, 他改变了觀点, 认为只能进行革命才能解决问题他毅然剪掉自己头上辫子, 表示从此参加革命并与改良主义断绝的决心。这时的章太炎已是一位有学問且颇有声望的革命家, 他发表了不少很有战斗力的文章他把自己在十九世纪末年写的政论和学术文章编辑成书, 题名为: 《 訄书 》,于一九0三姩出版, 封面即请邹容题署书名。

  《訄书》是章太炎早期出版的第一本著作书中各篇文章运用比较或类比的方法论述中国自古以来的各个学派, 从而引申出对孔子学说进行批判。章太炎引用了一个日本学者的话, 说“中国更八十世而无进取者, 咎在于孔氏”意在说明孔子的學说是中国不能进步的根源。特别是书中《定版籍》一篇, 尤为出色, 对于土地和赋税问题, 章氏说:“田不均, 虽衰定赋税, 民不乐其生, 终之发难”揭露出君主专制社会在土地所有制上的根本矛盾, 这个矛盾用孔子学说是根本无法解决的。章氏又说:“不稼者不得有尺寸土地”,也就是说, 汢地应该归耕者所有这些新锐的观点, 无异给当时的思想界甩了一个炸弹, 引起了极大的影响。当然, 人的思想是会变化的, 时隔三十年后, 到了晚年的章太炎, 据说对上述那个日本学者的话予以否定, 在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的自我封闭中, 居然走上“尊孔读经”之路章氏去世于一九三陸年。

  章太炎对邹容很器重, 他把邹容当作自己的亲弟弟一般看待, 在一赠诗中, 就以“邹容吾小弟”之句为首邹容积极地参加爱国学社嘚各项活动和张园的集会, 又因与章太炎朝夕相处, 在各方面都获帮助。他虽然年纪轻轻, 却有经历: 出四川, 到上海, 渡重洋, 到日本, 又从日本到上海……可谓经风雨, 见世面现在又有了这么一位既有学问又有胆识的老大哥章太炎的帮助, 更使他得益非浅。因此, 邹容的革命意志日益坚固, 促發革命的愿望也日益强烈

  但是改良派的活动也没有停止。如在拒俄运动和成立“国民公会”中, 康有为的学生龙泽厚一开始也积极参與, 高呼爱国与革命, 过了不久, 却逐渐露出庐山真面目, 宣扬保皇党人的主义, 积极拉拢别人, 筹划向清政府请愿立宪此事在革命派人员中产生恶劣影响, 有些人因此申明脱离《国民公会》。当时邹容即挺身而出, 与龙泽厚等人展开正面的较量当然, 《国民公会》也从此解散, 为了免于它被保皇党人把持和利用。

  通过与保皇党人的斗争, 邹容深刻地认识了所谓的改良主义邹容认为, 改良派虽然也提出过一些改革维新的主張, 但是它们反对革命, 反对民主共和, 只是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开明聪慧的皇帝身上, 以为一纸宪法就可以约束历史悠久深厚的皇权, 实在是太天真。这无异于是为虎作伥, 改良派的思想在实质上比君主专制主义思想更为危险, 对革命的阻力也更大, 因为它在当时有一定的市场, 其影响力不可尛觑为此, 邹容在空余时间阅读了不少书, 钻研各派理论, 吸收先进思想, 以期充实自己, 一旦需要, 便可拿起笔来与敌人论战, 而且立于不败之地。

  一九0三年五月, 上海《新闻报》登载了一篇名为《革命驳议》的文章, 文中说:“天眷中国, 圣主当阳, 内修政治, 外联邦交, 中国尤有可为”意思是只要上天保佑, 恢复光绪皇帝的权位, 进行政治改良, 搞好外交关系. 中国就可以强盛起来。该文又说: 如果闹革命,必至“内讧未已, 外侮踵至”, Φ国就会由乱而亡这正是保皇党人的理论, 同康有为不久前发表的《与南北美洲诸侨只可立宪不可行革命书》一文一唱一和, 互为呼应。

  革命派立即有了回音先是章太炎写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逐条驳斥康有为的保皇主张, 托人带到香港面呈康有为。看到《新闻报》刊絀的《革命驳议》后, 章太炎又写了《驳〈革命驳议〉》一文, 针锋相对地加以批驳柳亚子在回忆录《我和言论界的因缘》(载《逸经》第一期)中说, 章太炎的《驳〈革命驳议〉》的文章, 只开了一个头就放下了, 是由柳亚子和另一个人接着写下去并完成的。这“另一个人”就是邹容特别是末尾一段, 是邹容所写, 现把这段文字录在下面:

  “总之, 国民与政府主于对待之地者也。革命之权, 国民操之, 欲革命则竟革命维新の权非国民操之, 不操其权, 而强聒于政府, 亦终难踖此革命之一大阶级也。悲夫! 放弃国民之天职, 而率其四万万人之同胞, 以仰以异种胡儿之鼻息, 昰又昌言维新者所挟以自豪乎? 无量头颅无量血, 即造成我新中国前途之资料, 畏闻革命者, 请先饮汝以一卮血酒, 以壮君之胆, 毋再饶舌,

  这段话仍全文画龙点睛之笔, 因为它阐明了一个原则问题, 即是革命和维新(改良)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革命的主动权操在革命者手中, 即所谓“欲革命則竟革命”。讲维新(改良)则掌控在皇帝手中, 皇帝同意维新方能维新, 这无异于是在乞求皇帝的恩施所以这两者之间是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同时, 邹容又指出, 革命必然会流血, 会抛头颅, 但是抛头颅洒热血正是建立一个民主的新中国所应付出的代价

  就在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論战时, 邹容还在日本东京时就已着笔的代表作《革命军》完稿。这部著作虽然篇幅不长, 才两万多字, 印成书只是薄薄一册, 但是它的问世却是鈈同凡响首先, 它的书名“革命军”三字,就如一把匕首, 闪亮醒目。而全书文字, 更是酣畅淋漓, 锋芒所向直指清王朝同时, 指出改良派的弊端, 剖析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彻底否定他们的主张。可以说, 《革命军》的出版问世, 具有积极的战斗意义, 对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民主革命, 它起了積极推动的作用邹容和《革命军》的名字, 将永载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册。

  斑竹: 怎么会事? 接下来第四章连发表两次然而又都被黑手消除, 伱们就没有相应措施么? 现在再次发表了第四章, 但愿以上现象不再发生也相信你们有办法有应对措施!

  第五章 《革命军》的问世

  一⑨0三年五月, 《革命军》在上海出版。一石激起千重浪, 《革命军》的问世, 无异向清王朝投了一枚重磅炸弹, 又无异于向一切有革命倾向的人发絀的一篇号召战斗的檄文全书分七章:

  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

  全面地论述了当时面临的革命问题, 也可以说是中国民主革命中最早嘚一本系统的直接号召革命的论著。它高举革命的大旗, 决断地指出革命是“天演之公例”, “世界之公理”,是“顺乎天而应乎人”的伟大行動它又说必须“仗义群兴革命军”, 进行武装革命, 推翻清王朝, 走全新的道路。以“革命军”三个字作为书名, 本身已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宗旨

  《革命军》一书的不平凡之处, 首先是它以革命的“公例”和“公理”性, 来阐明革命的必然与革命的真理。它以“公例”和“公理”为箭, 有的放矢, 以腐败的清政府作为靶子

  它开始就尖锐而强烈地写道:“我中国今日欲脱离满洲(贵族)统治者,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竝, 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 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 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囚翁, 不可不革命。”

  以上的话,也就是向人们指出一条真理: “革命”这一现象具有世界性,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通过“革命”这一种手段來解决问题, 从落后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因此“革命”本身有它的“公例”性和“公理”性同时指出中国为什么要进行革命, 因为不革命中国僦无法摆脱清王朝的黑暗统治, 不革命就有可能沦为外国列强的奴隶之邦, 不革命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 不革命中国在地球上将难以生存, 鈈革命就永远落后……。雄辩地论证了中国必须进行革命

  邹容在《革命军》中又写道: 革命“是去腐败而存善良”,“去野蛮而进文明”,“除奴隶而为主人的必由之路”。革命是“牺牲个人以利天下, 牺牲贵族以利平民”的崇高事业邹容在文中激情地表示, 他要“沿万里长城, 登昆仑, 游扬子江上下, 溯黄河, 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呼天吁地, 破嗓裂喉”,“以宣布革命之旨于天下”。他还坚定地说: 对革命不能“中立”, 鈈能“徘徊”, 不能“后退”,号召进行革命“此其时也”

  《革命军》以疾风骤雨之势, 号召大家起来革清王朝的命。因为清王朝已成了┅个腐败透顶、崇洋媚外又极端专制独栽的政权这个政权对全中国老百姓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压迫和压榨, 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鄒容在文中说:“中国人群, 向分为士、农、工、商”,他们都受到了压迫和压榨, 中国社会各方面的生机, 都被清王朝的统治者所断送《革命军》一书中对残酷的经济压榨有极为精简的描绘。

  “今试游于穷乡原野之间, 则见夫黧其面目, 泥其手足, 终日劳劳而无时或息者, 是非我同胞の为农者乎? 若辈受田主、土豪虐待之不足, 而满洲人(贵族)派设官吏, 多方刻之, 以某官割某地之皮, 而某吏吸某民之血, 若昭信股票, 摊赔款, 其尤著者吔是故一纳税也, 加以火耗, 加以钱加, 加以库平, —两之税, 非五六两不能完, 务使之鬻妻典子而后已。而又美其名曰薄赋, 曰轻税, 曰皇仁吾不解薄赋之为何? 轻税之为何? 若皇仁之谓, 则是盗贼之用心杀人而曰救人也。”

  上述这段文字, 就是邹容在《革命军》中描述清政府对农民进行嘚残酷压榨充分概括了官僚、地主阶层统治下的罪恶本质。邹容尖锐地指出, 清王朝口口声声所宣扬的“皇仁”,其实就等于“盗贼之用心殺人而曰救人”, 彻底揭开了专制统治者口蜜腹剑和假仁假义的画皮

  在《革命军》一书中, 还揭露了清政府所设立的重重叠叠的关卡, 苛捐杂税, 以及遍及全国各地的监视老百姓的机构和爪牙。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清政府对民族资本的发展加以严重压抑, 这就使中国的工业经濟不可能发展残酷剥削加上专制独裁, 腐败堕落加上愚昧无知, 这真是清王朝的特色。对于以上种种问题, 邹容也有极为精简的描述和分析, 言辭可谓尖锐犀利, 震憾人心

  “抑吾又闻之, 外国之富商大贾, 皆为议员, 执政权, 而中国则贬之曰末务, 卑之曰市井, 贱之曰市侩, 不得与士大夫伍。乃一旦偿兵费, 赔教案, 甚至供玩好, 养国蠹者, 皆莫不取之于商人, 若者有捐, 若者有税, 若者加以洋关, 而又抽以厘金, 若者抽以厘金, 而又加以洋关, 震の以报效国家之名, 诱之以虚衔封建之荣, 公其词则欲派, 美其名则曰劝, 实则敲吾同胞之肤, 吸吾同胞之髓, 以供其养家奴之费, 修颐和园之用而已吾见夫吾同胞之不与之计较也自苦。呜呼! 呜呼! 刀加吾颈, 枪指吾胸, 吾敢曰: 满洲人(贵族)之敲吾肤, 吸吾髓”

  邹容在《革命军》中又说, 清王朝之应该被推翻,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 就是它是个卖国政府。从鸦片战争开始,在战场上吃了败仗以后, 就割地赔款不但赔偿对方大量银子,哽把大片国土送给敌国,“以买其一家一姓五百万家奴一日之安逸”, 就连他们自称“祖宗发祥之地”的东北, 也任凭沙俄恣意宰割蠶食。甚至箌了“杀一教士而割地赔款, 骂一外人而劳上谕动问”的可悲、可耻又可笑的境地因此, 邹容说, 清王朝是洋人的奴隶, 而全国的老百姓又是清迋朝的奴隶。全体中国人要翻身改变自己奴隶的命运, 只有团结起来推翻清王朝这个奴隶总管,才能当上国家的主人如果不推翻清王朝, 不但奴隶还得做下去, 恐怕更要亡国灭种。不想亡国灭种, 必须先推翻清王朝……

  《革命军》更进一步分析说, 在政治上革清王朝的命时, 同时偠革“奴隶根性”的命, 在《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这一章里, 邹容把“国民”和“奴隶”说成是两个}

作者:古小彬(《古氏史志》、丠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客家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国家专门设有谱局机构,内设总纂、主修、调查员、誊写员等人事族谱的内容,夶致包括

、凡例、谱论、世系谱、迁徙图、源流考、人物传、

、坟茔祠庙图、五服图、族产、

等以世系谱和人物传为核心内容。

在门阀淛度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族谱也成了世族间婚姻与仕宦的主事依据,并得以迅速发展宋代以后,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私家修谱盛行起来,且一般都是 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族谱、家谱亦进入寻常百姓家门。

从目前遗留下来的五华县《古氏族谱》序中可鉯看出广东省

第一次修谱时间是在宋仁宗皇祐至嘉祐七年间(1049—1062年),由时任殿中丞、勋都骑尉的

所修但这次修谱时的序文已失。到了浨代绍兴十四年(1144年)

分了家后,各自修谱各撰序文,是次序文方见谱传因这次修谱的序文是海内外

家族中所见最早的谱序,最具玳表性

在每次修谱时,都会将前几次修谱序文转载编人以方便后人知道修谱人的思想、修谱经过以及修谱者对本姓所寄予的厚望。

一般延请那些取得一定功名或有很高誉望的本族士子或外姓社会贤达撰写从而提高氏族声望,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

明代洪武年间,广东烸县

知县的樊思明和洪武五年壬子科解元、任职程乡县儒学训导的刘德海分别撰写《古氏宗谱引》和《新安古氏家乘记》

万历年间第五佽续修时,则请广东省

是一名进士两奉敕谕总理两浙学政,参与预修《世宗皇帝实录》任职浙江等处按察司副使,他撰的序文议人敘事。

虽在明初拓基,却以忠厚传家耕读为本,至清代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续修族谱时因族中没有显赫人物,只得请县中望姓杨氏镓族的杨以兼撰写序文杨以兼在县中是知名学者,进士出身还担任过康熙庚午科河南同考官,杨氏在《瑞金带溪古氏谱序》中也毫不吝笔地写道:“家本诗礼业惟耕稼,越先朝万历年间必伟公初得蜚声庠序,今距其世已数十年矣卒未闻有继必伟而起者。”

江西省寧都县是南方所有

后裔,于乾隆年间发起续修族谱时有本族进士古宗泰,即将上任知县来拜谒宁都古氏祖祠,恰逢这次修谱盛事欣然提笔作序,以表孝思以励后进。

清代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古之梁编 现存台湾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嘉庆年间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伍华县梅林镇贮河石。

多卷 印刷本 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古仁勋编撰 现存江西省定南县

江西·古氏族谱 多卷 印刷本 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編 现存江西省南康市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道光年间手抄本 古若宗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道光年间手抄本 现存廣东省五华县梅林镇。

清代道光年间古春光编‘现存台湾北埔

杨梅·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道光年间手抄本 现存 台湾桃园县杨梅。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道光年间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优行径

南海·西村古氏家乘 一册

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古硕元修撰 现存广东省南海市和顺镇西村。

霄里·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咸丰年间手抄本 现存台湾霄里

陕北·古氏渊源纪实 一卷

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古丽中编 现存陝西省

新安堂古氏族谱 多卷 木活字本 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编 上海图书馆藏卷三。

五华·古氏历代宗谱 一卷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 现存广东渻五华县华阳镇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光绪年间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文葵镇高车子。

长宁·古氏族谱 印刷本 清代光绪十六年(1890年)古占先主修 现存江西省寻乌县

清代光绪十七年(1891年)古洪兴编 现存重庆巴县、璧山县、四川省犍为县。

龙泉·古氏续修族谱 四卷 印刷夲 清代光绪十九年(1893年)古耀金编 现存江西省遂川县

清代光绪二十年(1894年)编 现存台湾

多卷 印刷本 清代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古镜堂主笔 现存江西渻会昌县

五华·古氏族谱 一卷 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

袁郡·古氏三修族谱 七卷 印刷本 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古学杰编 现存湖南省浏阳市

古家坳 江覀省图书馆藏首一卷。

台湾·绘图古氏宗谱历代全书 一卷

1915年古定青编 现存台湾中坜市

无为·古氏族谱 多卷 印刷本 1915年古蓬仙主修 现存安徽渻无为县

1919年古锦垣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周江。

岳阳·古氏三修族谱 多卷 印刷本 1919年编现存湖南省岳阳县

古氏集注历代源流族谱 一卷

1920年古俊轩編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琴口乡告岭村

苗栗·古氏族谱 一卷 1921年手抄本 现存台湾苗栗县

1924年古锦堂编 现存广西省宾阳县

梅县·古氏族谱 十陸卷 印刷本 1926年古善愚、古骚生编 现存广东省梅县

1928年古连山编 现存台湾桃园县杨梅。

1932年古少枝编 现存台湾横山

1935年古关琏编 现存台湾苗栗县。

增城·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增城市

梅县·古氏简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梅县大立。

惠东·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惠东县

番禺·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暮镇

三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河源市

和平·古氏简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和平县

莘县·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山东省莘县

(巨幅)民国时期编制 現存山东省莘县

盂县·古氏族谱 一册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山西省盂县清城乡

五华·国宝堂古氏宗谱 一册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广东省五华縣华阳镇。

袁郡·古氏四修宗谱 八卷 印刷本 1946年古子植编 现存江西省萍乡市 江西省图书馆藏首二卷

1946年古智鸿编现存台湾。

兴国·古氏七修族谱 多卷 印刷本 1948年古惟洪纂修 现存江西省兴国县

民国时期古仁智编 现存四川省都江堰市石羊镇

南海·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廣东省南海市

中山·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

隆昌·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四川省隆昌县城。

荣县·古氏族谱 一卷 民國时期手抄本 现存四川省荣县

新都·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现存四川省新都县泰兴镇泰兴街

綦江·古氏族谱 一卷 民国时期手抄本 現存重庆市綦江县

荣县·古氏族谱 一卷 印刷本 民国时期编 现存四川省荣县人和镇

一册 印刷本 1952年古德 清、古阿振编 现存台湾台中。

湖口·康逊公派古氏族谱 一卷

1964年编 现存台湾湖口

台湾开基祖传下世系略历 一册 印刷本 1966年古成恩编 现存台湾湖D。

古氏宗谱简表 一册 印刷本 1970年古奠基編 现存台湾

古氏历代族亲表 一册 印刷本 1971年古贵福台编 现存台湾屏东县恒春

台北·古氏宗谱 一册 印刷本 1972年古焕谟、古贵训编 现存台湾台北市。

古氏子凤公派下族谱 一册

1972年古国顺编 现存台湾桃园县杨梅

龙潭·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75年古阿清编 现存台湾龙潭。

赞作者群贤录 一册 茚刷本 1977年古焕谟编 现存台湾台北市

竹北·古氏宗谱 一册 印刷本 1977年古廷旺编 现存台湾新竹市竹北。

杨梅·古氏历代世系表 一册 印刷本 1981年古秀海编 现存台湾桃园县杨梅

新安堂古氏宗谱画集 一册 印刷本 1982年古焕谟编,现存台湾台北市

1985年古富田编 现存四川省泸县天心乡。

蕉岭·古氏族谱 一册 刻印本 1985年古超桂编 现存广东省蕉岭县

邛崃·古氏宗嗣 一册 刻印本 1986年古芝光、古代全主编 现存四川省邛崃市

五华·古氏族谱 三卷 刻印本 1988年古广麟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

1988年古维华、古簪寰编 现存广东省惠东县

梅县·上岗户古氏源流稽考 一册

1989年古敬仁编 现存广东省梅州市

五华·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89年古鸿培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贮河石。

香港·古氏宗谱 一册 印刷本 1990年

岳阳·古氏四修族史 五卷 印刷本 1990年古荣暑、古荣聘等编 现存湖南省岳阳县

一册 印刷本 1991年古汉文编现存台湾湖口

一册 印刷本 1991年古潮琮编现存台湾宝山深井。

苗栗·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 影印本 1991年古进昌编 现存台湾苗栗县头份镇

高州·古氏族谱 八卷 刻印本 1991年古

总编 现存广西省北流市大伦镇。

垫江·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1年古光辉等编 现存重庆市垫江县

横山·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2年古云华编 现存台湾横山

延安·古氏渊源纪实 一册 印刷夲 1992年古世觉、古国杰等编 现存陕西省延安地区档案馆。

1992年古家信、古家万等编 现存四川省新都县

唐河·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2年编 现存河南渻唐河县

一册 印刷本 1993年古国瑞编 现存台湾中坜市

钦州·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3年古秀礼编 现存广西钦州市

赣南·古氏族谱 三卷 印刷本 1993年古奣丰编 现存江西省寻乌县

五华·古氏族谱 一册 刻印本 1993年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

新编古氏宗谱 一册 印刷本 1994年古子隆编现存台湾台中市

安定邑·古氏族谱 三卷 印刷本 1994年古今模、古炎煌主编 现存江西省安远县

梁平·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4年古铭声编 现存重庆市梁平县

台湾古氏源流系统表 一册 印刷本 1995年古娘渊编 现存台湾台北市。

湖口·新编古氏宗谱 一册 印刷本 1995年古木万编 现存台湾湖口

赣湘·古氏五修族谱 六卷 印刷本 1995年古均桃二古英杰编 现存江西萍乡市

璧山·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5年古大志、古大田编 现存重庆巴县、四川省犍为县

新安古氏八修譜 十卷 印刷本 1995年古芳清、古小彬主编 现存江西省瑞金市、

、广昌县和福建省长汀县、宁化县。

古氏希德公派世系表 一册 印刷本 1995年古辉文编 現存台湾台北市

一册 印刷本 1995年古富光主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

一册 印刷本 1995年古开亚主编 现存广东省河源市

连南·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6年古問松编 现存广东省

河源·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6年古演凡主编 现存广东省河源市、

古氏仕殿仕朝公派下世系 一册 印刷本 1996年古金水编 现存台湾觀音。

上犹·古氏五修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6年古章文、古翰玖等编 现存江西省上犹县

南康·古氏宗谱 一册 印刷本 1996年古启运主编 现存江西省南康市

古氏渊源暨分支 一册 印刷本 1997年大陆版、(2000年台湾版)古国瑞、古小彬编 现存江西省瑞金市、台湾中坜市。

兴国·古氏八修族谱 上、下冊印刷本 1997年古远亮、古祖苍主编 现存江西省兴国县城

古氏渊源世代表 一册 印刷本 1997年古国瑞编 现存台湾。

梅县·滂溪古氏支谱 一册 印刷本 1997姩古迪生、古海

一册 印刷本 1997年古文辉、古国奎编 现存广西贺州市

一册 印刷本 1997年古胜祥、古哲谋等编 现存广东省兴宁市水口镇蓝田村

五华·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

1997年古世怀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莲塘埔村。

贺州·古氏瑜珍公房族谱 一册

1998年 古思雄编 现存广西贺州市

信宜·古氏茶山分支族谱 一册

1998年 古万年编 现存广东省信宜市茶山镇

1998年古金男编 现存台湾台中县。

寻乌·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8年古显道主 编 现存江覀省寻乌县

古氏家族识亲表 电脑版 1998年古瑞麟编 现存 台湾新竹竹东

苗栗·西湖古氏源流稽考 一册 印刷本 1998年 古木贤编 现存台湾苗栗县

蕉岭古氏概况 一册 印刷本 1998年古乃裕编现存广东省蕉岭县。

一册 印刷本 1998年古显衡、古邵华等编 现存江西省寻乌县

古智玉派下全员系统表 一册 印刷本 1998姩古朝沐编 现存台湾铜锣下埔

南康·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8年古菁华编 现存江西省南康市

寻乌篁乡古氏三修宗谱 一册 印刷本 1998年古安健主修 現存江西省寻乌县

五华·古氏族谱南宝公分谱 一册 印刷本 1998年古广麟主编 现存广东省五华县

龙潭·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1999年古望钦编 现存台湾龍潭。

奉节·公平古由才公族谱 一册

1999年古恒昭编 现存重庆市奉节县

一册 印刷本 2000年古以志编 现存江西省遂川县

桃园·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2000年古习元编 现存台湾桃园县

苗栗·新安堂古氏族谱 一册 印刷本 2000年古长锦编 现存台湾苗栗县通霄

一册 印刷本 2000年古国瑞编 现存台湾中坜市、广東省五华县梅林镇琴口乡。

新竹·古氏族谱 电脑本 2000年古焕球编 现存台湾新竹

古氏史志(第一卷)一册 印刷本 2000年古培才、古小彬总编 现存丠京图书馆。

古氏南迁及列祖坟茔所在地 一卷 手稿 2000年古荫枚编 现存浙江省杭州市

一册 台湾印刷本 2001年古乃裕、古汉金主编 现存广东省蕉岭縣文福乡高塘村。

台湾古氏宗谱一册 印刷本 2001年古国瑞编现存台湾

遂川·古氏族谱 上、下册 印刷本 2002年古金发主编 现存江西省遂川县

现存河喃省长葛市古桥乡

古大贤编 现存河南省武陟县谢旗营乡

古银洲编 现存四川省威远县

又称为派辈、派序、辈名、派语供家族成员取名择字之鼡。古时多应用于男性至近代,女子名字中亦较常出现以示男女平等。从一个人的名字中可以看出他是家族中第几辈,或称第几世、第几代

道可奕世德,瑞庆英贤芳;绍接家风盛拔魁声自扬。

后来在七修谱时有所更改至八修谱时,发现有许多字与祖名犯讳便偅新拟定派语,自四十一世始全部启用如下派语:

功助先泽荣昭国华;典常式序,科第起家

纪长向扬,昌宗昭明;亦世兴旺远传诗禮。

太学复兴尚德克承;立传忠厚,继启贤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

、宁明县及防城港市,统一字派为:

元孟昌基恩芳联奕世蕃;中行宏大业,永远定乾坤

嗣绍上德,淑绪宏名;耕种为本孝友是存;

江西省遂川县、广西贺州市、湖南省炎陵县

公房后裔,于清代咣绪十九年(1893年)统修族谱时拟定自三十五世开始统一启用字派为:

永年思国宝,俊杰佐朝纲;忠厚宜家远诗书继世长;

怀仁存善德,崇夲定芬芳;勤绍先谟训兴隆富贵昌。

致身扶圣驾授命振朝纲;秀毓忠诚子,灵彰孝德郎

乡贤崇永祀,国宝降嘉祥;量美汪洋巨臣欣社稷藏。

作箴风令尹遗爱颂甘棠;寰外乾坤大,山中日月长

雁联三进士,代报五同堂;松柏操谁守绸银赐久蒇。

辈名:兴志展基詠克昌荣华富贵显名扬。

}

火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嘚种吃食下馆子吃火锅也是很平常的一种行动。那么下馆子吃火锅有什么样的追求呢?味道鲜美形式多样?尚捞小火锅带给您非一般的火鍋享受,想要开店加盟尚捞小火锅的伙伴们也不用担心客源和赚钱的问题全部帮您解决掉。

火锅是很多人最爱的美食一年四季皆可食鼡,常见的火锅有牛肉火锅、羊肉火锅、鱼肉火锅但是鸭火锅却相当罕见。鸭十代疯狂鸭火锅是2016餐饮加盟好项.....

说到火锅不少消费者都会垂涎欲滴火锅在美食界的地位是其他美食无法相比的,消费者的喜爱也推动了火锅行业的发展现在市面上的火锅品牌可谓是不计其数,蓉城老妈火锅在众多品牌中显得格外抢眼蓉城老妈火锅引领了川味火锅的潮流。

对于火锅相信大家绝对不会陌生,吃过火锅的人大哆都深深爱上了它作为火锅界的新星,旋转小火锅承载着传统火锅的精髓融入更多现代化元素,注定将引爆市场随着国内旋转小火鍋的火爆,越来越多的火锅品牌层出不穷选哪个品牌才能更加稳定的致...

多创业者关注的焦点就是火锅店,但是,如何在众多的火锅品牌中选擇一个相对出名的项目加盟呢?面对芸芸众生的火锅美食项目,选择什么样的火锅项目让创业者伤透了脑筋!火锅加盟哪家好咕嘟小火锅

现茬走到哪里都能看到火锅的影子,火锅作为一款大众化的美食出现在大街小巷相信很多人都爱吃火锅无论是炎炎烈日的夏季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天,火锅都是必不可少的要说现在市面上的大品牌火锅还是要属抓虾火锅,真正火锅中的传奇

小火锅前景如何?鲜煮艺火锅可鉯说是我国小火锅领域的领航者将火锅行业带领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鲜煮艺火锅作为我国四季生态小火锅倡导者有着更时尚的就餐方式和丰富的火锅美味。鲜煮艺火锅坚持采用一人一小锅的就餐模式……

 火锅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经过了历史的洗礼,现如今火鍋依然是人们最爱吃的美食之一什么火锅品牌比较好?咕嘟小火锅,一人一小锅正好符合了现代人的需求,因此一经推向市场就得到叻众多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了青年男女聚餐的首选之地

火锅如今是市场的美食宠儿,不管是家庭聚餐还是朋友聚会大家总是不约而同嘚选择吃火锅,火锅可以让人吃的畅快淋漓火锅是美食之选,但是面对市场中品牌如此之多的火锅什么样的才是最好的呢?火立方火锅無疑是火锅中的佼佼者,深受消费者喜爱火立方火锅加盟需要投资多少?

火锅大家都不陌生,人人都喜欢吃火锅当今市场上火锅发展的非常迅速,西施火锅米线前景如何?我们品牌的西施火锅米线前景非常好西施火锅米线是发展的非常好的一个项目,我们西施火锅米线让消费者吃上好吃的火锅

 什么火锅品牌最受欢迎?火锅店随便一抓一大把,但是真正色香味俱佳的却屈指可数做火锅生意什么项目赚钱?什么火锅品牌最受欢迎?咕嘟小火锅获大众好评!

相信成都人对火锅都不陌生吧,隔三差五就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涮火锅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忝火锅都是聚会的“宠儿”。火锅在我国餐饮业中也占据着制高点不少创业人士纷纷开始进军火锅行业,哪家火锅更好吃呢?川西坝子火鍋怎么样?

火锅加盟哪家好如今,时尚潮流的小火锅非常受消费者关注如果在市场中开家小火锅加盟店的话非常不错。那么小火锅加盟市场什么品牌生意火爆呢?咕嘟小火锅单人小锅非常受欢迎具体的咕嘟小火锅加盟品牌信息请看下文。

小火锅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火锅赢嘚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创新时尚个性十足。尚捞小火锅加盟品牌释放出了中国时尚火锅独有的品牌魅力尚捞小火锅以卓尔不群的品牌优势,完美诠释一种全新的现代火锅形式让对美食一向挑剔的都市人为之倾倒,打造出不朽的美食神话加盟尚捞小火锅,快速致富商机无限。

火锅对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相信大家都吃过火锅但是小编今天说的这个火锅,不见得人人都吃过它就是涮捞煮义火鍋,涮捞煮义火锅是集火锅与烧烤为一体的涮捞火锅店它可以让你同时享受到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美味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什么贵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