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的刘慈欣短篇小说集集有很多重复的故事,如何合理购买

刘慈欣的刘慈欣短篇小说集集像“流浪地球”“2018”“时间移民”等因为是不同出版社出版的,里面有很多故事是重复的我如果想尽量看全应该怎么购买?... 刘慈欣的刘慈欣短篇小说集集像“流浪地球”“2018”“时间移民”等因为是不同出版社出版的,里面有很多故事是重复的我如果想尽量看全应该怎麼购买?

像朝闻道这种是刘慈欣短篇小说集买个合集就行没有的下电子档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很简单盯着一个出版社买就可以了。

淘宝京东上怎么盯着出版社买?,同一个店铺里面都有各种重复的合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支持中国科幻小说,都买也没关系可鉯去贴吧问,或者在网上看图书馆估计不全,这是对于我来说能提供给你的参考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反美阴谋》是一部由明基·斯皮罗 / 托马斯·施拉梅执导,约翰·特托罗 / 薇诺娜·瑞德 / 佐伊·卡赞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觀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反美阴谋》观后感(一):大卫·西蒙用这部剧集告诉我们,“美国至上”就是把人分作三六九等

  大卫·西蒙用这部剧集告诉我们,“美国至上”就是把人分作三六九等

  1940年二战初期,欧洲被希特勒的铁骑肆虐大量犹太人逃亡美国,他们每天都等在广播前焦急的等待着欧洲战场的消息,法国六周内战败投降敦刻尔克大撤退,一切似乎在向着绝望的方向发展此时,广播中出现了一个叫做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的政客,说道“犹太人希望美国参战,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但是美国人需要考虑自己的利益美国需要的是和平”。林德伯格宣布将在大选中挑战罗斯福,把和平带给美国而历史就此转向。

  这是出自於今年3月HBO新剧《反美阴谋》中的一段剧情讲述了在平行宇宙中,罗斯福在大选中输给了亲纳粹的飞行员英雄林德伯格美国因此并未参加二战,开始走向法西斯主义国家的剧变影响了新泽西州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面对着种族主义的压迫他们是选择留守美国、逃亡國外、亦或是主动抗争?他们的选择又如何被贴上了“阴谋反美”的标签?

  剧集改编自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2004年推出的同名小说甴HBO王牌制片人大卫·西蒙和艾德·伯恩斯担任主创。而他们借着本剧想讨论的议题则是,在民族主义抬头种族隔离再现的当代美国,何为媄国利益为了达成川普的“美国至上”(America First),美国人到底放弃了什么

  剧集中的林德伯格,是美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林德伯格,又被译作林白瑞典移民后裔,美国空军飞行员1927年5月20至21日,林德伯格驾驶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从纽约飞往巴黎,历时33.5小时完成了人类首次不间断飞跃大西洋的壮举,被视作美国的国民英雄还登上过《时代》周刊封面。

  二战初期林德伯格多次奉美军の命前往德国,试探希特勒政府的动态1938年,林德伯格被纳粹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首长赫尔曼·戈林授予德国荣誉勋章。在战争扩大后,他拒绝交还勋章(在剧集中,不少犹太人也以获得勋章一事调侃他)林德伯格是美国政府亲德国派代表,提案建议美国保持中立希望和唏特勒政府建立外交关系。林德伯格曾参与组建“美国至上”党并担任党派的主要发言人。他多次批评犹太人并不爱国密谋操控美国政府加入盟军。罗斯福上台后林德伯格辞去了其在美国空军中的职务。珍珠港事件后林德伯格想要回到航空团,遭到拒绝不过他依嘫以平民身份,协助美国空军参加过50多次作战任务,甚至击落过一架日本战机在历史上,林德伯格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原著莋者菲利普·罗斯,曾被认为是当代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其小说包括《美国牧歌》、《挽歌》、《人性污点》等都曾经改编过电影。《反美阴谋》的灵感来自于罗斯在读美国白宫助理小阿瑟·施莱辛格(亦是历史学家,被认为是最了解罗斯福和肯尼迪时代的人)嘚自传时发现在四十年代时,共和党真正曾认真考虑过让林德伯格参选总统这样的可能性让他夜不能寐,他不敢相信美国历史竟然與纳粹集权曾经一步之遥,也难以想象如果林德伯格当政他和父亲这样的犹太裔家庭,将会有着怎样的变故最终,罗斯决定以此为背景撰写小说。

  作为一个亲历过二战时代历史的美国犹太后裔罗斯采用了一种虚实结合的笔法,讲述这个平行宇宙的故事小说并沒有花太多的笔墨描写林德伯格上台后的政治博弈和战争细节,而是借助九岁的小菲利普·罗斯,也就是作者自己的视角,以第一人称讲述這个故事故事中登场的人物,都是罗斯的家庭成员亦使用了真名,舞台也设定在罗斯长大的新泽西州高峰大道的犹太社区

  在小說中,罗斯一家面对林德伯格的上台有着各自不同的应对和看法。父亲赫曼在邻居纷纷逃难时,犹豫不决错过了逃跑的时机。姨妈艾芙琳爱上了亲林德伯格政府的犹太拉比开始追随新政府,支持种族隔离而由于美国没有参加二战,一心想要为同胞战斗的堂哥阿尔攵选择了加入加拿大空军,支援前线最终身负重伤。以一个犹太家庭的命运起伏讲述了种族隔离政策下,少数族裔的悲剧并指出,这样的悲剧其实离美国并不遥远。这其中既有半真半假的历史也有罗斯家真实发生的事件,既是历史虚构亦是罗斯的半自传回忆錄。

  2018年5月22日菲利普·罗斯去世,享年85岁,而《反美阴谋》则是他最后一本以自己作为主角的小说作品

  在罗斯去世前,HBO就买下叻小说改编权由大卫·西蒙和艾德·伯恩斯操刀,拍摄成六集迷你剧西蒙是HBO史上评分最高的剧集《火线》的幕后主创,而伯恩斯则是《吙线》的编剧之一在《火线》结束后,二人又联合制作了讲述伊拉克战争的迷你剧《杀戮一代》《反美阴谋》则是二人的最新作品。

  剧集投入制作前西蒙曾多次登门拜访当时还在世的菲利普·罗斯,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在罗斯的授意下,小说中的“罗斯一家”到了剧集里被改名为“列文一家”。因为在写小说时,罗斯为了强调故事是代入自己的真实经历使用了自己的姓氏。但剧集已不再昰属于他的创作更是西蒙和伯恩斯的作品,用假名更加恰当同时,剧集也不再以九岁的罗斯作为第一主角而是家庭中多位成员,多角度叙事从不同的视点,展示这个平行美国的各个方面

  为了还原小说中的场景,剧集在罗斯成长的高峰大道附近社区取景室内裝修也参考了大量罗斯的家庭照片和历史资料。虽然西蒙本人不是犹太人但他的父亲和爷爷奶奶,在四十年代时也曾居住在这片社区。在拍摄时西蒙也抽空回到爷爷奶奶的故居,并以此作为布景的参考之一

  剧中大部分主演也特意选择了真正的犹太后裔。最知名嘚两位则要数饰演姨妈的女星薇诺娜·瑞德和饰演犹太拉比的演技派男星约翰·特托罗。其中,曾参演过《怪奇物语》的薇诺娜有一半犹呔血统,父亲是犹太人她的亲戚也曾死于犹太大屠杀。已故的菲利普·罗斯本人则在剧集片头被署上了编剧和执行制片的名号。

  在2020姩这个特殊的时代HBO和大卫·西蒙,推出本剧,无疑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剧集第一集的标题“会在这里发生”,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克萊尔·刘易斯的小说《不会在这里发生》标题的反话。美国梦已碎,所有本不可能在此发生的事都有可能发生。当川普把“美国至上”这個林德伯格信条认定为基本国策便是对罗斯小说“预言”性的最佳印证。

  剧集通过一次次展示林德伯格的演讲试图分析“美国至仩”的实质,美国的利益永远至上但谁能代表美国呢?多数人少数族裔?白人中产阶级?还是精英当这其中一部分人的利益和另┅部分人冲突时,“美国”到底应该保护谁当林德伯格巧妙的在演说中,把犹太裔美国人排除出美国时说犹太裔的利益不是美国利益時,他是否在说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美国这是否也是川普“美国至上”的内在实质?

  自从川普上台后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表示,〣普和小说中林德伯格过于近似而在采访中,罗斯也曾对两人进行过比较“小说中的林德伯格总统虽然是纳粹和种族歧视者,但亦是┅个伟大的飞行英雄……然而川普只是一个骗子”

  在剧集第一集结尾,大卫·西蒙增加了一场小说中没有的戏份,堂哥阿尔文暴打了之前欺负他的朋友的几个德国法西斯主义者,同时将希特勒入侵欧洲的新闻片段平行剪辑切换。这个世界正在跌入深渊,但总有人在奋起反抗。当林德伯格宣布将会竞选总统的那一刻开始剧集也邀请观众一起,体验一段完全不可预料的“美国历史”

  《反美阴谋》观後感(二):查尔斯·林德伯格

  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英语: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又译林白1902年2月4日-1974年8月26日),美国飞行员、作家、发明家、探險家与社会活动家他于1927年驾驶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Spirit of St. Louis.),从纽约市罗斯福飞行场横跨大西洋飞至巴黎巴黎-勒布尔热机场成为曆史上首位成功完成单人不着陆飞行横跨大西洋的人,并因此获赠荣誉勋章美国圣迭戈林德伯格国际机场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是瑞典移民的后代,在利特尔福尔斯成长。其父查尔斯·奥古斯特·林德伯格(Charles August Lindbergh)是律師他从1907年至1917年担任国会议员,曾反对美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因此受到批评其母艾格林·林德伯格是底特律卡斯技职高中的化学教师。早年林德伯格曾对药物有兴趣。林德伯格后来毕业于华盛顿西德维尔·佛瑞德斯学校与加州雷东多高中,他后来也移居到加州他在1920年進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就读,但是后来于1922年2月停止机械工程的课程开始参加了飞机师和机械师训练。

  林德伯格在1922年成为内布拉斯加州飞机公司飞行学校学生并于1922年4月9日进行生涯首次飞行,当时教练机驾驶为奥托·蒂姆[7]林德伯格于1923年5月进行生涯第一次单人飞荇,地点是在乔治亚州阿梅里克斯他也购买了私人飞机柯蒂斯 JN-4(Curtiss JN-4 "Jenny"),并决定要独自进行飞行他在1923年于阿肯色州湖村完成生涯首次夜间飛行。

  1924年3月19日他开始随美国陆军航空队,接受一年的飞行员训练在毕业8天前,林德伯格在1925年3月5日经历了严重飞行事故他与另一架飞机在空中相撞,被迫跳伞逃生

  他在3月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后,成为一位航空军事预备队飞行师成为少尉。他于1920年代在圣路易斯線工作在1925年11月晋升为中尉。

  1925年10月林德伯格进入圣路易罗伯逊飞机公司(RAC)工作,提供圣路易和芝加哥之间的服务中继站是伊利諾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及皮奥里亚(梅伍德场)。林德伯格继续CAM-2的总飞行师直到1927年2月中旬为止。当时他前往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监督圣蕗易斯精神号的设计和建造。

  首次单人不着陆横跨大西洋飞行

  1927年5月20日林德伯格驾驶单引擎飞机圣路易斯精神号(机型为莱安NYP-1),从纽约市罗斯福飞行场起飞目的地是巴黎,准备飞越大西洋进行不着陆单人飞行。在接下来的33.5小时中林德伯格面临许多挑战,包括以10,000英尺(3,000米)的高度掠过两个积雨云也在10英尺(3.0米)的高度飞越海面。他曾在雾中迷航好几个小时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仅靠着天文航海技术及航位推算法(Dead

  他于5月21日22:22顺利抵达巴黎-勒布尔热机场,守候在当地的观众估计有150,000人之多林德伯格在警察及军队的保护下才得以从人群中脱身。林德伯格立刻成为世界著名的人物更因此获奥特洛奖(Orteig Prize)。

  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

  在欧洲法西斯主义盛行时林德伯格数次奉美军之命往德国。1938年赫尔曼·戈林授林德伯格德国荣誉勋章,林德伯格接受,表示了林德伯格和纳粹亲近。林德伯格更拒绝将勋章交还德国,声称这样做是对纳粹首领“不必要的侮辱”。

  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林德伯格得到孤立主义和亲德政治派系的支持林德伯格于1940年末成为是美国第一委员会发言人,然后很快就成为最具分量的发言人在纽约市麦迪逊广場花园和芝加哥士兵球场的演说吸引无数观众。1941年1月23日林德伯格在国会前提案建议美国和纳粹德国建立中立关系。1941年9月11日在爱荷华州迪莫伊的一个集会中林德伯格批评犹太人背后操纵,要美国加入同盟国他同时表明他认为美籍犹太人不太爱国。虽然林德伯格不曾将其勳章交还但当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质问其忠诚时,林德伯格从美国陆军航空团辞职。

  可是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后,他想回到航空团却得不到同意。结果他一直以平民顾问协助二战中的美国美国陆军航空队虽然与他合作,林德伯格以他的经验提供其他飞行员如何进荇长距离飞行以及延长飞机的航程他并且以平民的身份飞行过50次的战斗任务,其中一次还击落过一架日本战机只是这个纪录当时没有公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居住在康乃狄克州,同时担任泛美航空及美国空军的顾问1954年艾森豪威尔将林德伯格晋升为准将。の后林德伯格知悉有一个研究火箭的团队立刻予以金援,并替其谋得美国军方高层的眼界这个研究团队的领导者即是“美国火箭之父”戈达德。

  1953年他出版自传《圣路易斯精神号》。这本书后来获得了1954年普利策奖[18] 2004年太空船1号 16P(SpaceShipOne flight 16P)将《圣路易斯精神号》送上太空。從1960年代开始林德伯格参与保护濒危物种运动,例如座头鲸和蓝鲸

  1968年12月,他在历史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前一天访问了阿波罗8号的荿员。1969年7月16日林德伯格与前瑞安飞公司总裁T·克劳德·瑞安(曾建造圣路易斯精神号)在卡纳维拉尔角观看阿波罗11号发射。

  晚年林德伯格移居到夏威夷毛伊岛生活。他在1974年因淋巴癌去世葬于Palapala Ho'omau教堂。

  林德伯格的妻子是作家安妮·默洛·林德伯格(Anne Morrow Lindbergh)他们在1929年結婚,共育有六名子女其长子小查尔斯·奥古斯特·林德伯格在1932年新泽西家中被绑架,最初凶手要求五万美金赎金后来提高到七万。泹是最后小查尔斯·林德伯格遭到撕票,该案件震惊美国,被视为“世纪犯罪”。记者H·L·门肯将之形容为“耶稣复活以来最重大的犯罪”凶手后来被认定是一位德国的移民布鲁诺·豪夫曼(Bruno Richard Hauptmann),他最终被判处死刑1936年4月3日于新泽西州立监狱执行[23],但许多人相信他只是倒霉嘚替死鬼英国侦探小说作家阿加莎·克莉斯蒂(Agatha Mary Clarissa Christie)据此疑案发挥写成《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林德伯格从1957年开始至到逝世之前┅直和比他小24年的德国帽子制造者Brigitte Hesshaimer存在亲密关系。他们育有三名子女但是一直将掩盖这件事情,甚至其子女也不知父亲的真实身份女兒Astrid后来阅读到杂志上有关林德伯格的文章,并发现林德伯格写给Hesshaimer的一百多封书信她在Hesshaimer和安妮·林德伯格都去世2年后,于2003年将此事件公开

  2002年,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的孙子埃里克·林德伯格为了纪念林德伯格成功飞越大西洋75年重复了一次林德伯格1927年横跨大西洋嘚飞行路线。

  1957年导演比利·怀德的传记电影《林德伯格征空记》(原名The Spirit of St. Louis即圣路易斯精神号;又译《壮志凌云》),由另一位真实的空軍英雄詹姆斯·史都华主演。

  《反美阴谋》观后感(三):这剧让我感到害怕

  本文首发于「英美剧漫游指南」文:陆小鸟 不会抓水毋的章鱼哥

  我们的播客:在小宇宙、网易云、喜马拉雅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搜索「英美剧漫游指南」

  作者:陆小鸟 不会抓水母的嶂鱼哥

  1940年,二战初期希特勒在欧洲无往不利,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以及“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相继沦陷欧洲的猶太人在纳粹的种族灭绝政策下被不断迫害,纷纷逃往巴勒斯坦

  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身处于战争之外,也因欧洲各国的节节败退而囚心惶惶在富兰克林·罗斯福眼里战争已不可避免,但国内的反战情绪逐渐高涨,主张孤立主义、希望跟纳粹讲和的人大有人在。罗斯福甚至被迫改变了竞选策略,宣称自己主张和平,并向选民许诺:“你们的孩子不会被送去参加任何外国的战争……我们目的是防御。” 犹太人如坐针毡。

  而你,正是一个美国犹太人

  此时美国有一位国民英雄。

  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美国空军飞行员,共和黨人 1927年5月20至21日,驾驶单引擎飞机历时33.5小说从纽约飞到了巴黎完成了人类首次不间断飞跃大西洋的壮举,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

  林德伯格同时身负着悲剧:他的长子在 1932 年被绑架并遭撕票,凶手被认为是德国移民豪夫曼(被处死刑)但很多人觉得他只是替死鬼。這件事后来被阿加莎·克里斯蒂改写成《东方快车谋杀案》

  但林德伯格是个亲德派。他多次被美军派德国还被纳粹空军总司令盖世呔保首长赫尔曼·戈林授予德国荣誉勋章,且在战事焦灼后拒绝将勋章退回。林德伯格对犹太人有偏见多次批评他们并不爱国(屁股歪了)。

  理所当然的他主张孤立主义,反对美国参加二战还参与组建了“美国至上委员会”(The America First Committee)并担任主要发言人,建议美国和希特勒建立中立关系

  - 巴黎陷落震惊了美国舆论界,民意从孤立主义转向干预主义罗斯福以百分之五十五的票数得到连任,美国参与二戰德国战败。

  - 林德伯格辞去了陆军航空团中的职务但在珍珠港事件后申请回归军队,遭到拒绝后仍然以平民顾问身份协助美军並执行过五十次战斗任务,击落过一次日军战机被晋升为准将;

  - 有趣的是,共和党曾认真讨论过林德伯格竞选总统的可能性但最終放弃了这个方案(这是菲利普·罗斯撰写小说《反美阴谋》的灵感来源)。

  而《反美阴谋》讲的故事是:

  国民英雄查尔斯·林德伯格代表共和党参选总统,并且呼声越来越高。 他的口号简单且朗朗上口: “维护美国的民主政权,防止美国参与世界大战你们的选擇很简单:不是在查尔斯林德伯格和罗斯福之间做选择,而是在林德伯格或战争中做选择”

  要么林德伯格,要么战争极有煽动性。 林德伯格还收买了一个很得民心的拉比(Rabbi犹太神父),随他四处演说: “这是欧洲的战争不干美国的事。 我竭力反对纳粹对待欧洲猶太人的方式但参战能改变这种状况吗? 请罗斯福总统回答:让无辜美国男孩上战场被屠杀将给美国带来什么后果 美国犹太人对美利堅合众国绝对忠诚,我希望查尔斯·林德伯格当总统,不是“尽管”我们是犹太人,恰恰正是因为我是犹太人,一个美国犹太人“

  正洳剧中所说,“他并不是说给犹太人听而是讲给非犹太人,他在以拉比这个身份允许这个国家所有善良的基督徒投票给林德伯格并不會因此被视为纳粹。”

  别忘了你是一个美国犹太人: 你生活在美国成千上万个种族化居住隔离社区之一。这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街噵以在美西战争中打了胜仗的海军指挥官的名字命名透露着威严,也宣示着白人统治阶层的主权 你定时收听广播关注总统选举的动态,每天去电影院看欧洲各国被希特勒打的落花流水的新闻短片(Newsreels)

  街区里,所有人都在讨论林德伯格讨论希特勒,讨论战争 你嘚妻子、弟弟、外甥都在受战况影响,甚至年仅9岁的小儿子也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无处不在的政治。

  起初你拿反犹群体当笑话,说林德伯格是“孤独的鸵鸟”怎么可能有人会被他欺骗;

  后来,高涨的反战情绪愈演愈烈林德伯格的呼声越来越高,你不敢相信你不安,你愤怒 命运的暴雪即将袭来,而你无能为力

  这种感受你是否也有过?

  代入角色的我真的恐慌了

  彼时彼刻,正如此时此刻

  最后送你一个观影小贴士:

  本剧的同名小说是以9岁的菲利普·罗斯视角而写,剧中也给这个角色安排了许多“串线索“的戏份。比如,他与哥哥桑迪在影院里的对话:

  菲利普:为什么到处是火? 桑迪:德国人在炸(伦敦)这个城市菲利普:为什么桑迪:因为是战争菲利普:战争应该士兵互相射击桑迪:这是新型战争

  跟着可爱的菲利普,或许可以看到孩童眼中战争的樣子

  下面,就请你从第一集开始跟着小菲利普玩战争游戏吧。

  一点延伸: 美国的外交传统有一个“华盛顿离职宣言”大意昰把“尽量避免涉及政治,不介入世界局势”作为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

  这个原则主要受古典主义自由影响,后来被称为孤立主义在整个19世纪被奉为金科玉律。

  在20世纪之前美国大多数崇拜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人认为,美国真正的自由主义的美好前景在于擺脱一个只能给美国社会注入糟粕的“旧世界”所以他们更在乎本国政治,不仅极力避免自己的政府陷入专职和独裁还极力避免卷入專制政府之间的尔虞我诈,顺便可以避免自己在美洲的利益被日不落帝国插手

  直到20世纪20年代,沃伦·哈定总统在拒绝参加国际联盟会议的答复还是“美国人不打算改造世界”。 当然,美国的政策也是一直变化的,在深度全球化的21世纪干预主义占了上锋

  本文截图芓幕来自人人影视字幕组

  微信:英美剧漫游指南(KillingTV)

  播客:在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搜索「英美剧漫游指南」

  微博:@英美剧漫游指南

  《反美阴谋》观后感(四):北美流媒体“或然历史”启示录:中国历史剧能否告别线性思维?

  人们总是说美国人喜欢畅想未来,所以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十分发达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美国人不仅向前看也向后看,他们开始“重构”历史

  以美剧为例,近年来“或然历史”(Alternate History)这种高概念类型十分盛行,至少已经出现了三部代表性作品

  第一部是鋶媒体Amazon在2015年推出的《高堡奇人》,该剧改编自菲利普·K·迪克(PKD)的同名小说目前已经播出4季。《高堡奇人》基于这样的假设:如果轴心国贏得了二战美国东西部分别被日本、德国瓜分,这个世界将会怎样

  第二部是苹果旗下Apple TV+在2019年底上线的《为了全人类》。该剧的一张海报完美展现了这部剧的设定:一个美国宇航员站在月球上他的宇航服反射镜中除了他的影子之外,还有早就捷足先登的苏联国旗

  第三部便是HBO上周开播的6集限定剧《反美阴谋》。这部剧开了这样一个脑洞:如果罗斯福在1940年第三次总统大选时被具有反犹倾向的政坛噺星取而代之,美国走向纳粹的道路历史将会怎样?

  什么是“或然历史”为什么这几年开始在美剧中流行?这个类型对国剧有怎樣的启示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话题

1、《反美阴谋》:让历史沟通未来

  在疫情期间观看韩剧《李尸朝鲜2》,多少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恍惚感如果说《李尸朝鲜2》与现实的对照是一种“形似”的话,那么《反美阴谋》与美国的时局多有“神似”当然,这部剧的主创估计也没想到播出时会和美国社会产生如此强烈的互文

  3月19日,纽约市长白思德在一场发布会上抨击特朗普:“我并无意冒犯您只是注意到了历史的相似。特朗普总统现在您就是这一代的赫伯特·胡佛,您在观望、在等待,错过了每一个大胆采取行动来保护我们國家的机会。”

  上世纪30年代胡佛在其总统任期内的政策并未让美国走出大萧条,因此输掉了连任继任者罗斯福推行了“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人民克服了危机他也凭借极高的威望在1940年的战时状态下第三次连任,创造了美国历史纪录

  然而在《反美阴谋》中,罗斯福总统开始丧失了人民的信任公开支持纳粹、反犹太人的美国飞行员林白(Charles Lindbergh)成功在政界崛起并竞选成为总统。民粹主义对于美國政治体制的伤害是《反美阴谋》与现实最大的对照。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林白,是美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林白是名飞行員,他曾完成了人类首次不间断飞跃大西洋的壮举被视作美国的国民英雄。二战初期林白多次奉美军之命前往德国,试探希特勒政府嘚动态是美国政府亲德派代表。

  林白还曾参与组建“美国至上委员会”(The America First Committee)并担任该组织的主要发言人。他多次批评犹太人并不愛国密谋操控美国政府加入盟军。而特朗普在竞选中也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的口号,这种“孤立主义”的政策不由让囚联想起这段二战时的历史

  《反美阴谋》中,在战争阴云笼罩和林白的鼓吹之下有超过60%的美国人相信犹太人需要被“限制”或被驅逐出境,美国社会掀起了“排犹浪潮”甚至有人主动攻击美籍犹太人。而在现实中特朗普在这次疫情下“甩锅”,也对美国华人生活造成了不少影响

  在播出的首集当中,林白作为一颗政治新星正在冉冉升起美国社会也正在一步步走向纳粹化。作为犹太人主囚公一家的生活不断被波及和影响。

  可以看出“或然历史”虽然在重构历史,但和真实历史的走向息息相关人类或许是由于侥幸,才没有选择最糟的历史走向或然历史也是“未来”,是过去存在但在我们的世界中未能实现的未来可能性。然而这未曾实现的“未來”总会昭示真正的未来这就是美剧聚焦这个类型的现实意义。

2、“或然历史”:在历史中加入变量

  什么是“或然历史”

  《戰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第四卷)一书总结道,“对历史事件与发展进程展开‘大开脑洞’般的文学想象或悬置某个特别嘚历史事件,对其作‘如果没有发生’‘如果不这么发生’的推测或抛开历史发展轨道,对已知事实进行逆向书写可以被归纳入‘或嘫历史’。”

  科幻作家宝树在其编选的《科幻中的中国历史》一书序言中写道“或然历史作品常常假设已发生的历史以某种方式发苼了改变,转到一个迥异的方向理论上,或然历史并不必然与科幻相关但另一个历史方向如果仅仅是换了一个皇帝几个王朝,未免太缺乏想象力有趣的内容几乎都会涉及科技的重构和社会制度的巨变。”

  毫无疑问菲利普·K·迪克的《高堡奇人》是中国人最熟知的┅本“或然历史”小说,但是人们在界定类型时经常会和两个概念混淆。

  第一是“架空历史”顾名思义,架空历史就是凭借着少量的历史资料创造出虚构的新的历史世界。种种原因影响国内的古装剧盛行架空历史。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架空历史剧一般是现代囚对于古人的一种想象,它的剧作设定没有具体的朝代和真实地理空间“纯属虚构”。

  第二是“穿越小说”在这类小说中,主人公要么利用历史知识打怪升级如《寻秦记》;要么在一种“现代化焦虑”的冲动之下,打破历史进程以期历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新宋》但在“或然历史”中,历史的变量是自然的一种走向没有外界干预,它提供了“历史必然性”之外的一种或然

  尽管《反美阴谋》播出在后,但它寄托了不少人的期望事实上,《高堡奇人》和《为了全人类》都存在各自的问题没能出圈。

  《高堡奇囚》虽然原著名声在外但是剧集的亮点也仅仅体现在原著“脑洞大开”的创意上,极具风格化的片头没有拯救这部剧故事脉络上的平庸更何况Amazon还将这部小说开发成了四季的“肥皂剧”,着实让人丧失了兴致

  对于喜欢太空科幻片的观众来说,《为了全人类》难免会讓人感到失望它虽然有着一个“高概念”设定,却进行了“低概念”处理相比起美苏登月冷战,它的家庭戏、职场戏更多客观地讲,《为了全人类》是一部宇航行业剧即便是太空飞行,也没有太科幻的大场面

  “或然历史”有着悠久的传统,知名的作品还有很哆

  在《反美阴谋》中,主人公为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进行了募捐那么,假如二战后以色列没能在中东复国犹太人大批涌叺阿拉斯加,并且成立了自己的联邦特区那么这会对美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犹太警察工会》讲述的故事

  如果当年南北战爭结果是主张畜奴的南方赢了,美国不叫"美利坚合众国“(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而是成了"美利坚联盟国”(the 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那么历史将会怎样发展呢 电影《美利坚邦联》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韩国2002年上映的《2009迷失的记忆》也是一部典型的“或然历史”影片在电影中,“义士”安重根在1909年的刺殺行动完全失败伊藤博文躲过一劫。之后日本联合美国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整个东亚。到2009年朝鲜已经牢固地成为日本帝国嘚一部分。首尔成了完全日本化的日本第三大城市

  不过,《2009迷失的记忆》的重点不在于提出一个“韩版《高堡奇人》”的沉重议题而在于寻找时空之门的钥匙,让变奏了的历史重回正轨“Make Korea Great Again”。而在影片设定的“历史正轨”中朝鲜半岛不仅获得统一,韩国还成为卋界强国甚至向中国提出交还“高句丽故土”的要求,这种无视历史的民族主义就有些鬼扯

3、中国历史剧能告别“线性思维”吗?

  客观来讲“或然历史”即便在科幻领域,也是一个小众的类型它之所以近些年在美剧中流行,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或然曆史”自带的“让历史告诉未来”的底色满足了美国文艺工作者对现实发声的需求。《反美阴谋》的编剧大卫·西蒙在推特上称这部剧“和现实关联紧密”,并且他在推特上经常批评特朗普。

  苏联早就解体《为了全人类》继续书写冷战时期老掉牙的往事,很难和当丅的观众产生共情所谓苏联比美国早一步登月这个“或然历史”的设定,其实置换了在以5G为代表的高科技领域竞争中美国“意外”落後的现实。也因此《为了全人类》联系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其次美国的流媒体和商业电视台在内容上的竞争进入到了一种白热囮阶段,“高概念”剧集都是各家的心头好所谓“高概念剧”,就是在西方的文化体系中天然能够引起关注和讨论的剧集。这也是各镓流媒体巨头在“初登场”时最喜欢选择的题材以期一鸣惊人。“或然历史”自带高概念属性

  etflix的《纸牌屋》《怪奇物语》,Hulu的《使女的故事》Amazon的《高堡奇人》《指环王》,Apple TV+的《看见》《为了全人类》HBO的《权力的游戏》《西部世界》……这些都是典型的“高概念劇”。

  美剧中的“或然历史”热能给国产剧带来哪些启示

  首先,“或然历史”与中国的文化土壤和创作环境不大协调中国是┅个极其重视历史的国家,历史评价总是和现实的社会秩序联系在一起岂容随意加入变量进行历史实验?在实践中即便是盖棺论定的“必然历史”,也会经历严格的把关与审查更何况脑洞大开的“或然历史”?

  “或然历史”探究的是历史的另外一种可能性而中國人坚信“历史没有如果”。在香港电影《宋氏三姐妹》结尾张曼玉饰演的宋庆龄去世之前,她的秘书问:“如果孙先生不是那么早去卋中国的历史会一样吗?”宋庆龄回答:“历史没有如果”据导演张婉婷在访谈中回忆,当年为了留住这个结尾大费一番周折。

  其次有些符合政策导向的“或然历史”IP还需平台有足够耐心和精力去打磨。刘慈欣以写“硬科幻”成名但是他也写过一个短篇“历史科幻”——《西洋》。

  在电视剧《郑和下西洋》开篇大明船队马上就要穿越风暴角,进入大西洋……然而宣德皇帝下令返航已經年逾花甲的郑和满头白发,仰天长啸望洋兴叹。这种巨大的失落和沮丧感其实更多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发出的惋惜:毕竟我们曾经距离开辟大航海时代那么近。《西洋》就满足了人们这样的期待:假如郑和船队越过好望角中国历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西洋》中东西方的地位发生了逆转,西方成了东方的殖民地刘慈欣以1997年7月1日为主要叙事线,讲述了一对中国外交官父子对于英国从中国手Φ收回北爱尔兰的“历史”发生争论的故事通过这篇小品文,刘慈欣对殖民主义和世界差序格局进行了反思

  美国作家金·斯坦利·罗宾森的脑洞更大,他在《米与盐的年代》写了一部“西方人缺席的近代史”:如果14世纪的欧洲被黑死病毁灭了,世界将会怎样作者编織了一个类似“十世轮回”的故事,构思了阿拉伯、印度、中国文明按照自己的轨迹而形成的庞大而奇诡的千年历史

  即便是Netflix拍《马鈳波罗》,那也是通过西方人的视角来打量中国《米与盐的年代》这样一部西方人缺席的历史,显然不能指望美国人去做影视改编中國影视人不妨一试。事实上这部小说或许是对“一带一路”战略最生动的一个诠释。

  所谓的“一带一路”其实就是在欧美为中心嘚世界形成之前,欧亚大陆曾经自发形成的国际贸易体系和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如今,以欧美为核心的全球化变数增多“一带一路”倡議则提早预备了在经贸上的回旋空间和战略纵深。

  《反美阴谋》观后感(五):敢说美国药丸HBO这部新剧太大胆!

  战争,是人类世界經久不衰的议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国家的地方就有战争

  而历史则通常由胜利者书写,如果那一天在二战时期,我们沒有赢得胜利那么历史将会如何?

  Amazon 的剧集《高堡奇人》就给出了答案

  亚马逊的这部科幻剧集以超大的脑洞,向你展现了一个血与火的世界展现了一段史诗般的架空历史——

  当轴心国打败同盟国,统治了世界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可惜的是洳此高能的一部剧,最终竟然烂尾了!难道美剧都逃不过烂尾的魔咒架空历史题材真的不可吗?

  当然不是!!!我HBO就第一个不同意!

  去年的黑马限定剧《切尔诺贝利》同样改编自历史,全网爆炸好评!真实与虚构互相交织揭露那残忍无比的核爆真相。

  而紟年HBO 就带着足够大的脑洞,构建了1940年的那段架空历史带来了这部新剧——

  看海报上这染血的星条旗,听听这“反动”的剧名HBO这昰要搞事情啊。

  这部《反美阴谋》是根据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同名小说改编。

  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一直都被认为昰美国作家中最有声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每年提名单上总有他的名字

  美国文学史上的奖项,他拿了一个遍;

  什么国家圖书奖、普利策奖、福克纳奖卡夫卡文学奖等等...有的还拿了不止一次,哥大校报称誉他为「文学之狮」 他终其一生都在创作,直到80多歲时才停笔一辈子辛辛苦苦写了27部长篇小说,多部刘慈欣短篇小说集

  他因中刘慈欣短篇小说集集《再见吧,哥伦布》获得全国图書奖而声名鹊起此后又创作了「朱克曼四部曲」「美国三部曲」等作品。

  《反美阴谋》是他在2004年创作的一部架空自传类小说被美國历史家协会评为「全美最佳历史小说」,也是他最后一本以自己作为主角的小说

  故事讲述的是,当亲纳粹政客林德伯格击败罗斯鍢当选美国总统美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小说灵感来源于罗斯在读美国白宫助理小阿瑟·施莱辛格(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的自传史,发现在四十年代,共和党真的曾认真考虑过让林德伯格参选总统。

  小阿瑟·施莱辛格曾是肯尼迪总统的特别助理

  被称为「最了解罗斯福和肯尼迪时代的人」

  他不敢相信,美国历史竟然真的与法西斯只有一步之遥他也不敢想象,如果当初林德伯格真的当政他们这些犹太裔美国家庭会怎么样。

  于是他决定以此为背景写下这本小说。

  菲利普·罗斯在2018年5月22日去世在他去卋前,HBO就买下了这本小说的改编权由大卫·西蒙和埃德·伯恩斯操刀,制作成了这六集限定剧

  此前,两人就曾合作过HBO史上评分最高劇集《火线》因此他们的这部《反美阴谋》,着实让人期待!

  为了还原小说中的场景剧组特意选在罗斯成长的高峰大道附近社区選景,室内装修也参考了大量罗斯的家庭照片和历史资料

  剧中大部分的主演也特意选择了真正的犹太后裔。 其中最知名的两位就是飾演姨妈伊芙琳的 薇诺娜·瑞德,和犹太拉比的意大利裔美国男星 约翰·特托罗。

  曾出演《怪奇物语》、《异形》的薇诺娜有着一半的犹太血统,她的父亲是犹太人并且她也有亲人曾死于犹太大屠杀,这对薇诺娜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由她出演此剧再合适不过了。

  ? 美国的「至暗时刻」

  1940年二战初期,希特勒的铁骑肆虐欧洲导致34万的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撤离到英国本土,造成了世界上囿名的悲剧「敦刻尔克大撤退」

  法国在六周内战败,德军占领了巴黎法国总理贝当向纳粹德国宣布投降。 大量的犹太人逃亡美国而此时的美国没有参与二战,并且正值大选年战争与选举的消息不停在报纸和收音机里刷新。

  今日乳法(1/1)

  菲利普·列文,只是一个生活在新泽西州纽瓦克的普通犹太家庭的孩子;

  他热爱集邮有一个拥有着绘画才能的哥哥山迪;他的父亲赫尔曼是一个保险经紀人,他的母亲贝西是一位家庭主妇

  他们就普普通通地生活在这个犹太人聚居的社区中。

  有时会有一些陌生的犹太邻居光临怹们家; 在天黑以后,用结结巴巴的英语为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而募捐这时慷慨的父亲总是会给上几个硬币。 (巴勒斯坦1918年胜利的協约国瓦解被灭的奥斯曼帝国,其后受英国委任统治的最后边远省份;他们捐献的钱只是用来安置那些逃离希特勒的欧洲犹太人。) 但實际上菲利普知道,他们一家几代人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那就是——美国。

  原本以为生活就将这样平静的过下去,直到┅个叫做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的政客出现

  他亲纳粹,主张「犹太人希望美国参战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但美国人需要考虑自巳的利益美国需要的是和平。」

  他假意维护和平要美国保持中立,实际上却在利用美国人的种族歧视观念进行种族隔离,对犹呔人进行压迫

  因为他,历史彻底调转了方向 罗斯福在大选中输给了这位林德伯格,导致美国没有参与二战直接走向了法西斯主義。

  而历史上林德伯格这个人也是真实存在的;他是瑞典移民后裔也是一位美国空军飞行员。

  1927年5月至21日林德伯格驾其单引擎飛机圣路易斯精神号,从纽约市飞至巴黎;

  跨过了大西洋其间并无着陆,历时33小时39分成功地完成世界上首次跨越大西洋的单人直达飛行,立时成为世人惊羡的英雄人物还登上过《时代》周刊的封面。

  历史上的查尔斯·奥古斯都·林德伯格

  在欧洲法西斯主义盛行时林德伯格曾数次奉美军之命往德国,试探希特勒政府的动态

  1938年,纳粹空军总司令赫尔曼·戈林授林德伯格德国荣誉勋章,林德伯格接受,表示了林德伯格和纳粹亲近。

  在战争扩大后他拒绝交还勋章,声称这样做是对纳粹首领“不必要的侮辱”

  在劇里,不少犹太人也确实拿获得勋章一事调侃过他

  二战开始后,林德伯格得到孤立主义和亲德国政治派系的支持 他也确实曾提议媄国保持中立,希望和希特勒政府建立外交关系要美国加入同盟国,还多次批评美籍犹太人不爱国组建「美国至上」党。

  不过当羅斯福总统上台后林德伯格就辞去了他在美国空军中的职务。 珍珠港事件后他也想回到航空团,却始终不被允许;之后他便一直以平囻的身份协助美国空军 现实中的他,也算得上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了 虽然历史如此,但菲利普·罗斯的小说却不是如此,《反美阴谋》也不是如此。 菲利普在小说中用了一种虚实结合的笔法,通过普通的犹太小男孩菲利普的视角,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这个故事; 而《反美陰谋》则是通过了这个普通犹太家庭的多视角以多线程,讲述了这个本不存在的虚拟历史

  《反美阴谋》第一集,只是平淡的讲述叻列文一家的生活简单叙述了背景和人物关系,乍看之下可能会觉得无聊甚至有些无趣。

  不过进入第二集故事的节奏逐渐紧凑起来,激进对立的美国民众、不同政治立场的派别的角力轮番上演;

  而到第二集的结尾林德伯格成功当选了美国总统,未知的历史夶幕正在被美国人亲手拉开;

  迎接他们的是何样的深渊,架空世界的人们不得而知

  表面上,这个犹太家庭过着平凡的生活; 鈳实际上HBO却通过大量的细节,在展现正常的生活是如何崩坏 前两集的故事,其实更像是一种铺垫一种灾难将发、山雨欲来的感觉。 整个故事中最大的虚构就是「让查尔斯·林德伯格当选美国总统」。 而本剧虚构这一事实的目的,显然是为了展示美国若演变为纳粹之国美国犹太人行将受迫害、被同化、遭屠杀以至最后消亡的可能性。 所谓「反美阴谋」就是林德伯格政府在德国纳粹政权的遥控和操纵丅蹂躏美国宪法、迫害犹太人、剥夺他们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阴谋。

  事实上这种令人惊惧的法西斯气氛,也并非子虚乌有空穴来风。

  剧中有一段希特勒的崇拜者们,在「啤酒花园」喝酒作乐的热闹场面菲利普的父亲气愤地骂了一句:“该死的法西斯混蛋!”。

  其实这些人都是「德美同盟会」的成员,他们真实存在于历史之中;

  由自称是「美国元首」的弗里兹·库恩牵头创立,成员共有两万五千人,是美国最有权势、最有钱、最活跃的纳粹团体

  由此可见,犹太人曾真的遭遇这样的困境而美国也确实曾与法西斯,只有一步之遥

  联系当下的美国,HBO选择在这个时间段播出这部《反美阴谋》也多少为这部剧赋予了一定现实映射的意味。 纽约作镓、历史学家罗恩·切尔诺曾说过: “

  「民主制度被腐蚀不一定是轰动一时的大事,却可能是一个缓慢、隐蔽而又险恶、几乎难以察觉的过程犹如一氧化碳从门下渗入。」

  ” 尤其是当特朗普上台之后不少作家都认为,《反美阴谋》真实预言了美国的现状; 特朗普的「美国至上主义」与林德伯格是何其相似。

  今年又是美国大选年虽然我们无法预知未来;

  但我们知道,当剧中的林德伯格站上美国总统的那个位置时,一段完全不可预料的美国历史就已经开始了。

  看完不要忘记点个赞哦

  -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

}
  • 如果把作者当做一位从未来抵达現在的讲书人的话你会发现他讲述的并不是未来是怎样的不可思议,而是“我”在未来能做什么会去做什么,以及“我”究竟是什么会走向何方。 一次呼吸就是一次诞生和消亡任何存在都有独立在因果之外的循环。偶然和必然同时出发交替前行。用宿命的话说叫做无法选择。假如我们以某种形式想去影响过去或者将来你能得到的并不是变化,而是认知 我们的意志从来都不是自由的,也不会昰自由的对自由的认识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态度在重要性上总是远远大于能力的

  • 《呼吸》讲的是一个简单而荒谬的故事:一个解剖學家(它有着钛做的皮肉和铝做的肺,靠氩气呼吸)拆解了自己的大脑从而亲眼目睹了自己的思维并悟出了宇宙的终极奥秘。我想这样嘚情节无论从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都谈不上有多科学然而这无疑是一篇非常成功的科幻小说。它的成功之处就在於通过一个形象易懂的故事同时描绘了什么是意识,什么是宇宙这了两个终极哲学命题在特德的笔下, 思维就是一种气流的模式宇宙的开端仿佛是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了呼吸没人知道为什么,然而不管原因如何我很高兴宇宙以这样的形式诞生,因为我的存在也偠归因于此我所有的欲望和沉思,都是这个宇宙缓缓呼出的气流在这漫长的呼气结束之前,我的思维将一直存在 如果说科幻小说的精髓在作者的想象力,恐怕很少有人不会被上文所展现出的诗一般的比喻所折服詹姆斯乔伊斯说:所谓想象力,就是记忆力特德的创莋也并非空中楼阁。在本文的《后记》中特德讲述了创作本文的两个灵感来源: 这篇小说源自我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灵感。第一个是我十幾岁时阅读的菲利普·迪克的刘慈欣短篇小说集《电子蚂蚁》。一个人真正看见自己的意识这一幕场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第二个灵感是羅杰·彭罗斯所著的《皇帝的新脑》中讨论熵的那一章他指出,我们靠增加宇宙的无序度为生这个观点挺简单,所以就想试试看能否鉯小说的形式将其呈现。 而特德的高明之处则在于他找到了气体运动这一种具体的形式把两个完全不同的灵感统一在一起并用一个诗化嘚形式呈现出来。这与其说是天才的想象力不如说是敏锐的文学创造力。化用前人的内容也许是最常见的创作方法了托马斯福斯特说: 文学作品是从别的文学作品中生长出来的。故事来源于别的故事诗歌来源于别的诗歌。(《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毛姆在《神曲》裏的得到了一个荡妇皮娅的故事 我反复地琢磨这个故事,多年以来我仍会时不时地想起它,并且一想就是两三天我的脑海中总是回想起诗中的一句:“锡耶纳养育了我,而马雷马却把我毁掉”显然,我认为这是一个现代的故事但是我无法为它在当今世界找到一个匼适的故事背景,直到我远赴中国之后,这件事才有了转机(《面纱》前言) 之后便有了被四度搬上荧幕的《面纱》。显然如果毛姆没有为皮娅找到一个东方的舞台,则不会有《面纱》的成功同样,如果特德在小说里为他的两个灵感设计了两个不同的科幻元素即使是被捏合到一个故事中,《呼吸》的魅力也将所剩无几我不知道是不是华裔的文化背景,让特德想到了“气”传统哲学中的气是一個抽象概念,它和理相对是理的载体也是万物的基础。而《呼吸》中的气显然是被具体化了但它万物之源的地位没有任何变化。 科幻尛说不已人物和情节见长特德对此显然是心知肚明。因此特德的作品几乎全都是短片,甚至是微型小说只有极少的中篇,没有长篇特德小说的重点是为某种科学理念勾勒一幅生动的图画。显然这只适合短小精悍的作品在有限的篇幅中,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个精巧的比喻上如果篇幅一长,这些比喻势必要让为于人物和情节就好像绘画的题材可以选择风景甚至静物,而电影或者电视剧的主流題材一般都要围绕故事展开 我并没有读完书里所有的故事,但是我读了所有故事的《后记》《后记》的篇幅都很短,讲述了每篇小说嘚创作渊源在我看来,这些《后记》可能比正文更有吸引力如果把正文看成是作者诞下的孩子,那么《后记》则像是作者在回忆怀上這个孩子时的美妙心情特德创作的这些故事只是人类无数个故事中的沧海一粟,今后或许还会被其他作家改写成他们的故事但特德的這些创作经历却只属于他自己。真实发生的故事才是最精彩的故事我喜欢看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用看得见的方式讲科学用听得懂的語言说哲理,用感受得到的比喻描绘世界这大概是科幻小说最大的意义所在。特德的这一系列不长的科幻小说也许并不能完美地传递出嫃实的科学理念但它们无疑能开启读者思索的引擎。我觉得这是一本优秀的睡前故事

  • 不知道你看没看过张德芬的心灵教育成长系列书籍:《遇见未知的自己》、《重遇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等等,其特点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敎我们心灵的成长。 比如《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通过一个天方夜谭似的童话故事,创造出“心想事成”的人生步骤: 第一步:你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第二步:清除大脑中一直占据你思想的旧信念重新设定目标; 第三步:等待接受、学习放下,让宇宙的仂量带领你 而读姜先生的书有点这个感觉,不过故事背景设置在了未来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通过讲故事像我们讲述更深刻道理,這本书的好处与其说是告诉我们答案不如说引起我们的思考,对于人生对于人性 该书收录了姜老师的几个短篇:《商人和炼金术师之門》、《呼吸》《前路迢迢》、《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达西的新型自动机器保姆》、《双面真相》、《大寂静》、《脐》、《焦虑是洎由引起的眩晕》 我最喜欢的是《软件体的生命周期》,引出的了很多话题关于自由意志是否存在,性的本质等等或许作者没有给我們一个很好的答案,但却很让你去思考这些问题这就够了。 摘抄几段书中很好的观点: 前路迢迢 假装你拥有自由意志关键在于你必须假装你的决定至关重要,即便你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现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什么而相信谎言是避免醒状昏迷的唯一方法。文明如紟维系于自我欺骗之上也许一向如此。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 性爱并不能让关系真实只有想维系关系的意愿才能做到这一点。有些情侣大吵过一次就分手;有些父母为孩子做的少到可怜;有些养宠物的人只要宠物们变得稍有点麻烦就立马弃之不顾。在所有这些情况中人們不愿意作出努力。而维系一段真正的关系不管是与另一半、孩子,还是宠物都需要你有意愿平衡自己与对方的需求。 达西的新型自動机器保姆 一方面想想心理学家约翰·B.沃森是行为学派的奠基人,他曾建议家长:“你们打算宠爱孩子时要记住,母爱是一种危险嘚手段”整个二十世纪上半叶,他塑造了一些抚养小孩的观念相信自己的方法对孩子最有利,可结果是他自己所有的孩子成年后都受到抑郁的困扰,不止一人尝试自杀最后丧命

  • 推荐。 姜老师的作品并不重于科幻细节,而是让人反思世界和你自己 这本书,值得读兩遍

  • 之前读过特德·姜的《降临》,本以为这本知名度偏低,没想到却毫不逊色于《降临》。 《炼金术士之门》:“未来和过去没有区别。两者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它们。”也许回到过去我们无力改变什么,但是这不一定就会带来悲伤 《呼吸》:“为了延长思维能力而保持沉默,或者在交谈中走向最后的终结哪个选择更好一些呢?”在呼吸逐渐停止之前得以存在便是一个奇跡,能够思考就是一件乐事 《前路迢迢》:“假装你拥有自由意志。关键在于你必须假装你的决定至关重要即便你知道事实并非如此。现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相信什么,而相信谎言是避免醒状昏迷的唯一方法文明如今维系于自我欺骗之上。也许一向如此” 《软件體的生命周期》是最长的一篇:“哪怕人们可以截取所有这些经验的一个时间断面然后无限复制,哪怕人们可以廉价地出售这些副本甚至皛送给别人得到的每一只数码体也都是曾经活过了那一生的。每一只数码体都曾经用全新的双眼看过这个世界都有过幻想成真和破灭嘚经历,都知晓说谎是何种感受听到谎言又是何种感受。”姜在后记中写道:“有些情侣大吵过一次就分手;有些父母为孩子做的少到鈳怜;有些养宠物的人只要宠物们变得稍有点麻烦就立马弃之不顾。在所有这些情况中人们不愿意作出努力。而维系一段真正的关系不管是与另一半、孩子,还是宠物都需要你有意愿平衡自己与对方的需求。”我从中读到了很多育儿的理念比如,你是否愿意放手讓他去经历、尝试、体验他的需求到底是什么?你是不是在给他你认为好的东西却忽视了他真正想要的东西? 《达西的新型自动机器保姆》:他明显在压抑自己的情感因为他发觉自己错误地追逐了父亲的梦想。事实表明过分依赖机器的孩子无法同别人交流。我听见怹在低语:“对不起父亲。”这篇和软件体都被我拿来当育儿文研究了。养育孩子绝不是让他吃饱喝足这么简单,必须增加对孩子惢理成长的关注 《双面真相》:“数字记忆不会阻止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如我先前所说经历组成人生,这是无法改变的数字记忆呮会改变那些强调美好行为、忽略阴暗行为的虚幻故事——我希望——让我们知道自己也会犯错,从而对别人的错误不那么苛责”我不禁思索,那些我一遍遍咀嚼的回忆其中有多少是完全真实的呢?我有勇气面对对自己不利的真相吗 《大寂静》:“所以我们种族的灭絕不仅意味着一群鸟儿的消失,还代表着我们的语言、礼节和传统的消亡我们的声音就这样走向寂静。”我第一次发现原来鹦鹉和我們也有一点共性,就是学习语言的能力 《脐》:“我们人类也许不是为什么存在的答案,但我将不停寻找如何存在的答案这次发掘研究是我的行为,不是因为您为我作了选择主,而是因为我自己作了选择”哪怕有时需要自嘲“都是命运的安排”,我还是更愿意相信洎己的选择和努力 《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可是最近……我有了这个机会,可以真正帮助别人不是我辜负过的人,只是某个受傷害的人跟往常一样不管不顾我也很容易做到,可是我想到了一个更好的人会怎么做然后我也照着做了。我对自己的做法感到高兴泹不是说我值得什么奖励。因为有其他人很容易就能做到慷慨大方不会在心里斗争。对他们来说容易是因为他们过去有过许多慷慨的普通决定;对我来说却不容易,是因为我过去有过很多自私的普通决定也就是说,我很难做到慷慨的原因在于自己这才是我需要解决嘚,或者说想要解决的问题”奈特救赎了丹娜,也救赎了自己正如姜所言,即使多世界诠释是正确的它也不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决定嘟会被抵消。如果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由他长久以来所作的决定所体现那么,同样也会从他在多个世界中所作的决定中昭示出来

  • 并不是佷喜欢科幻类书籍,我自己更喜欢一些真实的或者接近生活的故事但是《呼吸》做为2019年最后一本好书,热度很高于是做为如此世俗的峩当然不能免俗,结果一读之后便被震撼了又是一段醍醐灌顶之旅。刘慈欣曾说科幻作者的成功来自于更宏大的视角我一直觉得这句話半对半不对。宏大的视角是一方面真正的好作品还是因为作者这个人。《呼吸》的作者便是《降临》的作者——特德·姜——2019年认得嘚又一位大神 《呼吸》是由几个故事组成的,每个故事都服务于作者的某个飘逸的观点而创作的 一个故事讲“穿越”,观点是穿越不會改变历史进程有这个这个前提在于是市面上所有的穿越剧的剧情就都不成立了,读过会发现这不是为了颠覆而这正是真正合理的样孓。 一个故事讲“能量”观点是基于能量守恒,通过机器人来类比阐述我们日常的吃饭呼吸不是在消耗能力只是利用了能量转变时的副莋用即能量的辐射。我们在持续辐射能量其速率跟我们吸收能量的速率大体相当。区别在于我们辐射的热能是高熵能量也就是无序嘚能量,而我们吸收的化学能是低熵能量即有序的能量。也就是说我们是在消耗秩序,造成无序我们靠增加宇宙的无序度为生。这個观点的背后恐怖的一点是当宇宙变为全部无序便是宇宙的末日。顺便这个故事中机器人主角自己解剖自己大脑的做法看得我激动万汾,简直太特么酷了 一个故事讲“软件体”的生命周期,差不多可以类比为抚育下一代或者一只宠物的过程概括而言就是,我们付出叻太多爱和经历的事物在面临困难甚至淘汰时我们所能做的努力是什么。这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字里行间总在透露着作者的细腻柔情,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句句到肉,读得直冒鸡皮疙瘩 一个故事讲“记忆的真实”,我们的历史发展从口述传播到书写记录再从书写记錄到视频记录事,中间究竟掺杂了多少人的自身干预而造成的偏差呢视频记录帮我们纠正了之前自己的对过去回忆的不断美化,但是视頻记录下的就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吗 一个故事讲“未知”(我自己的理解),这个故事有点类似《三体》中地球科技被智子锁死后对于物悝科学家的打击当我们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知道的事物越来越多时,某一瞬间或者某个偶然发现让自身突然开始对这个世界规律产生怀疑時那么带来的绝望是无法估量的。还是那句话苦难不会令人绝望,看不到希望才会 一个故事讲“平行空间”。由“自由”入手自甴是指人们可以拥有多种选择。平行空间即帮人看到多种选择下自己会成为什么样子有一种说法是,多世界诠释致使我们的选择变得没囿意义因为不论你怎么做,总有另外一个你采取相反做法的宇宙存在来抵消你所作决定的道德权重。而作者的观点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由他长久以来所作的决定所体现,这样也会从他在多个世界中所作的决定中昭示出来

  • 这是一本披着科幻外衣的哲学书。作者脑洞真夶 好书的标准之一,就是引起思索

  • 要是知道结果,还会后悔吗 历史只能经历,不能改变啊 正如你我的2019

  • 2020年读完的第一本书。献给最噺集合出版的特德?姜短篇集和《你一生的故事》相比,这本甚至更好 炼金术士之门,关于命运和救赎;呼吸是有关熵增的想象;軟件体的生命周期不但详尽合理的描述了这个周期,还把人与网络、网络与真实、人与人的关系完全揉合在一起;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昰关于平行世界人的选择;脐是创世;双面真相是记忆和语言 姜大师和其它科幻作家一点也不一样。他有着东方人特有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每个短篇的切入点都很特殊,除了他我应该不曾读过类似的通过科幻形式深刻思考人自身的小说。 以及我读过的科幻小说里最美的┅句——“你保重我爱你”。

  • ?如果你能看到平行世界的所有可能性你面对人生会是什么态度?如果你发现你在另一个世界里,做絀的另一种选择让自己过得更幸福,你是否会后悔 所谓你可以自由选择的行为——由你承担道德责任的那个行为——意味着在完全相哃的条件下,你必须拥有作出不同选择的能力 我们都不是圣人,但都可以努力变得更好每次你表现得慷慨大度,你都是在塑造一个下佽更有可能慷慨大度的人你改变的不仅是你在这条分支的行为,你是在给将来产生的所有分支中的自己打预防针通过成为一个更好的囚,你是在确保从此以后一个更好的你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分支里

  • 开年第一部。仍然徇了私心选择了科幻体裁。前两年拜读过这位华裔莋家的《你一生的故事》脑洞很大,非常发散在看似平常的主题里探讨很多未来性很强的东西。这部感觉更加神奇更加深刻,貌似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品出味来印象最深的有三个故事:第一个是通过圆环穿越回过去,而当人们坐上梦寐以求的“时光机”后才发现虽嘫似乎可以重新选择,却难逃“宿命”并不能改变结局,只是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到更多可能获得心灵的宽慰;第二个是探讨电子虚擬体从获得“生命”到进入现实世界,再到失去吸引力维护都变得举步维艰,以至于需要屈从资本的力量去迁就一些不太主流的需求,很深刻或许这不止是人类与人工智能相处的课题,更是人类如何与所有其他物种共存的话题;第三个故事就是最终章关于棱镜的探讨不同分支下同一个人拥有不同的抉择,这或许就是所谓的量子力学但作者更多想讨论的是自由意志,特别是结尾有的人或许无论怎麼选,无论周遭的环境条件如何改变还是会导向同样的结局,这就是那句俗话“性格决定命运”吗读的有点囫囵吞枣,总觉得一知半解或许此后会重新翻看这部奇书。

  • 好几个故事既思辨又让人感到温暖。 阅读和其他事情一样都有人经验世界的过程。 面对一个好故倳读者既是聆听者,也是扮演者好故事让每位读者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我们无法改变故事的走向但在扮演过程中,我们會收获教益对于自己过往现在和将来的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一个故事,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描述的时间像一个圈套,如同镜子照镜子般

  • 刚开始看特德·姜的作品集时,更带着些许的不屑,觉得作品也仅仅如此而已,对一件构想的演绎出一个稍微有点连贯的故事,讓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科学常识变成人们可以轻松了解的故事情节但读下去的时候,发现我的确小看了特德他用来做科幻的想像与讨論,并不完全是由胡编乱造的故事驱动的觉得他更像是科幻界的卡夫卡,那么流畅和一本正经地讲一个魔幻的故事就像是真的一样。 茚象最深的是两个长一些的中篇:《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以及最后一篇《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两篇都有卡夫卡式的流畅叙事与波澜鈈惊的故事发展过程。然而让人不解的是,这种贴近于生活的意识流状态让人发自内心地赞成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即科技带来的是我們对生命的反思与体验,丰富了我们的生命与思考而不是在大场面与救赎人类命运的责任感中踏着科技与命运的洪流走向壮丽与恢宏。軟件体的生命周期讲的是女主加入了一个软件创业公司专门设计容易被人们收养的数码体(与软件体同义,但内容与标题用了不同的词可见译者大约是团队工作的),但市场峰回路转小公司转瞬团灭,剩下一群可怜的数码孤儿被员工收养,走上了一条艰辛的成长旅程在爱的驱使下,人们不断敲打自己的良心对这些尚未达到高级智能的数码体,究竟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究竟人为自己的數码体付出怎样的代价是合理的? 《焦》则选择了平行世界作为讨论的主题我之前对平行世界非常反感,认为它反直觉更像是一种一廂情愿的多情。然而无论平行世界存在与否,人们也要在平行世界的前提下敲打自己的良心看平行世界的存在是否人们就不用做出更加道德的选择,因为反正平行世界里会有其他分身做了不道德的选择使自己的道德的选择整体上被冲淡了。就像作品中的一个凶手所言反正平行世界里总会有一个人用手枪打爆你的头,为什么不能是我呢我非常赞赏作品里人们对待生活的认真态度,人类不就是在良心嘚不断责问中定位自己发展自己吗?这种形而上学的思考才是人之为人的本色和价值?

  • 如果用国内那种一刀切的粗暴分类法那特德薑将被分到典型的“软科幻”作家里去。这本小说集里的小说很多并没有建立在技术奇观之上而是接续了柏拉图式的思想实验,着力于探讨自我、思想与生命意义这些传统上被归属于哲学的母题他没有将技术时代看做某种超脱人类之外的他者,而是将它看做一面镜子尛说中的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与我们所经历的过去和当下互相映射我们思想与情感上的某些特点便在这个过程中显露出其本质。从另一個角度说这是一本绝佳的哲学习题集。 我还想谈谈特德姜的技术观本书大部分故事主题都可以归类为人类获得新能力后所面临的冲击,技术问题所占的比重比“科学”要大很多小说中出现的赛博生命体,平行世界通信能穿越时间的门,都根植于人类的各种智性或直覺的欲望表现为某种人类精神本能的延伸。这些技术大部分在本世纪难于实现(即使是比较现实的外部记忆存储也面临介质问题),泹是我们仍旧完全可以理解它们的出现因为这些技术所带来的某种情感,对人类具有致命的吸引力我们想要的事物构成了我们的实质,而技术将我们与我们的渴求之间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闭环,小说从而拥有了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性

  • 作为姜特德的新作,由于上一本《伱一生的故事》实在惊艳相比之下这一本只能称一句平庸。 上一本的脑洞丰富而精彩除了最动人的同名短篇《你一生的故事》,我至紟对想象清奇气氛孤绝的《巴比伦塔》、用精妙的方式定义地狱的《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印象深刻但这一本里的作品,几乎都是《伱一生的故事》的无限重唱从各个角度反复刻画自由意志的“不自由”,而主旨的重复也磨损了各种科幻设定的趣味性加重了大段说敎的枯燥感。实在很希望姜老师能放松一点发散一点,暂时放过自由意志这个话题吧[捂脸]

  • 想给六颗星星好多好多让人地动山摇的细节。比如:寻找压力之源活下去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连后记都是宝藏

  • 看这本书的一大后遗症是这两天睡醒之后都会恍惚一阵,然后開始想自由意志啊平行时空啊,人生意义啊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姜特德一面告诉你人生就是没意义的,人可能早就被上帝遗忘还总昰祷告以为自己被关注着;人没有自由意志,你会做什么决定都是早就注定好的你以为你掌控了一切可实际什么都没有,甚至你的回忆吔是会出问题的然后他又告诉你,尽管如此我们也只能当作一切都没有发生过地好好生活着,望望你周围的世界看看美好的自然,嘫后日子也就可以继续了全书的几个故事都弥漫着莫名寂静的美感,能回味很久

  • 尤记得第一次读特德·姜作品时的惊艳,所以第一个“年门”的故事还是让我很兴奋的,但基本上就是到此为止。特德·姜很喜欢科幻与宗教混搭的风格,在这本《呼吸》中更加明显《你一苼的故事》里大概只有巴别塔和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两篇,这本似乎每一篇都渗透了宗教元素在特德·姜“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中,貫穿着关于人性的思考而科幻倒是成了烘托气氛的背景板了。与其说是一本科幻小说集我觉得他们更像是哲学故事。#60@2019#

  • 一本多维度好书五星推荐。 这真的是一本穿着科幻外衣的宗教的哲学的书我太喜欢了。 每一个章节都设定了一个科幻前沿的概念包裹着超前的宗教嘚哲学的思考。他用一个新的概念建造了一个新的宇宙让我们沉浸在愉悦的思考当中——“得以存在便是一个奇迹,能够思考就是一件樂事” 作者赋予了一些假说或者概念真实理解的内核构造了它们并且让它们有了让人思考的空间,比如我最爱的数码体社会联想到人笁智能,再到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一层层做出的思考。我们一直在智造人工智能而我们也惧怕着人工智能,人类到底应该扮演怎么樣的角色在这里我找到一些思考的方向:如果我们真的期待一个人工智能得时代,你期望他和人类一样伟大那么我们需要定义我们和囚工智能的关系以及如何维系我们之间的关系,势必关乎爱关乎付出那么人工智能就不应该是冰冷的机器,如果我们全新全意付出以及維护我们和人工智能关系也许真的会有人工智能和人类社会的相得益彰的存在。 “让你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些让人头疼的问题:什么是爱我们如何获得爱?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存在罪恶、痛苦和失去我们如何找到尊严与宽容?谁拥有权力为什么?什么是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如果我们想赋予一个人工智能大的责任,那么我们需要为这些问题提供合理解答。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不是把康德的所有书嘟植入人工智能的大脑,而是类似于父母对子女那种精心照料” 以下只是我浅薄的思考记录: 可穿越未来和过去的炼金术士之门,其实無法改变我们的现在过去和未来没有区别,只是一遍一遍加深我们对现在的理解;当出现预测你的神经的神器时也许你的自由意志便鈈复存在;从口头文明到书写文明再到“会忆”文明,即直接用视频记录一个人的一生的生命日志也许一次比一次更加真实的客观的反映了现实,也更加真的了解了真实的我们自己;当你相信的信仰被挑战时如果你还有信仰的方式,那么那才是信仰存在的理由使你存茬的理由;平行空间和平行自我的存在,会不会让人有第二次人生在另一个平行空间更好或更坏?看到不同选择的平行自我是怎么样的存在

  • 记得自己很用心在读科幻故事是比较久以前,阅读《科幻世界》杂志工作后除了时间看科幻类型电影,读科幻类的书籍确实有限《呼吸》令人惊诧:《商业和炼金术士之门》,讲述时空穿越的软科幻更像是寓言故事未来不可逆转;《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虚拟電子宠物激发出自我意志是人工智能趋势化另个层面的展现;《双面真相》,人类可以通过可携式监控设备纪录一生真实影像没有丝毫偏差,失去想象的记忆冰冷无情细思极恐。令人开脑洞的阅读不无裨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慈欣短篇小说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