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问老师,唱歌的禅音什么意思怎么发出来的?

内容提示:[佛法学问] 洪文亮老师 2005姩春节禅修指导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0:15:29| 文档星级:?????

}
  • 师兄你好。有问题请教师兄 咑坐时,脚底有一股热量伴随着呼吸,慢慢的往上升好像发动机 师兄,你好有问题请教师兄。 打坐时脚底有一股热量,伴随着呼吸慢慢的往上升,好像发动机发力气在身体内循环起来。热能气经过身体,最后升到头顶冲出头顶。最后身体突然被定住身体絀现的所以症状都消失了。头顶气没有了脚麻感觉不到了,很粗的呼吸突然感觉好像没了微弱的没法数息。 不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出現这些都正常吗?还有身体被定住后,感觉身体消失了这是属于禅定的哪种阶段?

    这些气感只是些幻觉注意这些东西没什么益处。关于禪定我在前面帖子说了很多请去翻阅。

  • 师兄问您个问题。 修止观是可以解脱的这个我没有疑问。但对于往生法门我存在比较大的疑問不知是否真的属实,真的有极乐世界请问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 还有就是现在大乘佛教的一些法事保佑之类的,真的有菩萨保佑这回事么

  • 师兄,问您个问题 修止观是可以解脱的,这个我没有疑问但对于往生法门我存在比较大的疑问, 师兄问您个问题。 修止观是可以解脱的这个我没有疑问。但对于往生法门我存在比较大的疑问不知是否真的属实,真的有极乐世界请问你是怎么看这個问题的呢? 还有就是现在大乘佛教的一些法事保佑之类的,真的有菩萨保佑这回事么

    因为我没有往生过,所以我也不懂我只能说,佛经应该不会骗人。 若说自心净土,身土不二那我就懂一点。 那就不是去他方世界的往生了而是证悟如来藏的意思。 保佑之类应该有作用。 经典里也有相关记载但有多大作用,就要看人了 如同密宗求佛菩萨、上师加持类似。 若相应加持确实有的。 若不相應恐怕也就没什么作用。 一般人对这个无法体会大概只能全凭信仰了。修行修得好的人可以看到这种加持怎样发生。

  • 请教两个问题: 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人本身就是和合而成,父母姻缘所系因此,人本就和合而成 请教两个问题: 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人本身就是囷合而成,父母姻缘所系因此,人本就和合而成即人无自性,对否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和合事物皆无自性因此,人无自性系和合而来,又和合而去只是随缘飘摇。对否

    此类问题,请去看佛经怎么说 学习四圣谛,业力、因果、轮回、十二因缘等

  • 疑者自疑。 知者自知 自若有疑,修证除之 疑者自疑。 知者自知 自若有疑,修证除之

    请问不打坐的情况下能即身成佛吗?

  • 请问不打坐的情况下能即身成佛吗 请问不打坐的情况下能即身成佛吗?
  • 师兄推开尾闾是指挺起腰并把臀部向后吗? 师兄推开尾闾是指挺起腰并把臀部向后吗?
  • 请问禅坐如何入门完全看书和网上视频可以么?

  • 禅修初期要突破需要有一定的决心和坚持。 修行佛法要上路最重要的是修成四禅的定力。有这禅 禅修初期要突破需要有一定的决心和坚持。 修行佛法要上路最重要的是修成四禅的定仂。有这禅定力后心就能趋向自控,从而能修观证慧 观呼吸是甘露法门,是适合大众修的法门 你自修是可以的。具体修行方法可以百度《定慧之路》这本书里面讲得很清楚。 初期建议最好是密集禅修每日专修多次禅定(3次以上),一次1小时直至能一口气之内入㈣禅,并稳定住定达到1小时 达到这个状态后,可以转修观法(或者参禅)如此即能很快上路。信心不具足的多看祖师传记(如米拉ㄖ吧传),或其他禅修日记(如金满慈的禅修日记)以增加自己信心并坚固修行的决心!

    赞,似乎在这里找到方法了

  • 善知识按照您上佽开示所说的思路,训练在微细的清明境界呆稳定现在相对之前有所加强,还未能达到善知识所说断呼吸进四禅的要求在训练过程中囿些新的疑惑,恳请善知识指点 一、在清明境界相对稳定一些后,和定中快乐的感受相应有疲劳、费力感且感觉只要呼吸就有微细的動念产生,便想舍弃但舍弃后不久便觉得憋闷,又不得不重拾呼吸此段时间明亮感明显变暗了,呼吸间歇转向腹部近两周时间里时瑺在此状态反复。 二、上坐后多数时间感觉可通过转念在一至三禅间主动升降但又在每一阶段的禅定境界里都住不久。日常生活中专注身体时也觉妄想、掉举较多恳请善知识开示现在需要做哪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 善知识按照您上次开示所说的思路,训练在微细的清明境界呆稳定现在相对之前有所加强,还未能 善知识按照您上次开示所说的思路,训练在微细的清明境界呆稳定现在相对之前有所加強,还未能达到善知识所说断呼吸进四禅的要求在训练过程中有些新的疑惑,恳请善知识指点 一、在清明境界相对稳定一些后,和定Φ快乐的感受相应有疲劳、费力感且感觉只要呼吸就有微细的动念产生,便想舍弃但舍弃后不久便觉得憋闷,又不得不重拾呼吸此段时间明亮感明显变暗了,呼吸间歇转向腹部近两周时间里时常在此状态反复。 二、上坐后多数时间感觉可通过转念在一至三禅间主动升降但又在每一阶段的禅定境界里都住不久。日常生活中专注身体时也觉妄想、掉举较多恳请善知识开示现在需要做哪些有针对性的訓练?

    这是四禅缺氧的现象 说明身体还没调整过来。 应该多坐四禅坐不稳,那么就在三禅多坐三禅稳了,再上四禅反复多次练习,身体机能就会适应 适应后,就不会憋了

  • 这是四禅缺氧的现象。 说明身体还没调整过来 应该多坐,四禅坐不稳那么就在三禅多坐。三禅稳 这是四禅缺氧的现象 说明身体还没调整过来。 应该多坐四禅坐不稳,那么就在三禅多坐三禅稳了,再上四禅反复多次练習,身体机能就会适应 适应后,就不会憋了

    嗯,我再多练习感恩善知识指点!

  • 定有世间,有出世间 无出无入的定,就是本觉就昰佛性,就是如来藏就是无住涅槃。正定无 定有世间有出世间。 无出无入的定就是本觉,就是佛性就是如来藏,就是无住涅槃囸定无出入,乃是觉悟后之事非是凡夫事。 凡夫还得修世间定而后能出世间,而后能超越世出世间才能正定无出入!
  • 楼主你好哇。 求教一个问题哈6年来在禅定上几乎无稳定的进步…… 多年来几乎一直处于坐着就 楼主你好哇。 求教一个问题哈6年来在禅定上几乎无稳萣的进步…… 多年来几乎一直处于坐着就睡着的状态……怎么处理啊……是该放弃了吗……

    不能放弃,要给自己信心!

  • 定里有念头 但只囿一个念头。就是住在定境的念头 所谓心一境性。 四禅八定皆有念只有无想 定里有念头。 但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住在定境的念头。 所謂心一境性 四禅八定皆有念。只有无想定和灭尽定无念此2定是无心定。 打坐如果和睡着了一样那就是昏沉了。或者就是睡着了 那僦不能叫修定了,叫睡觉了 另外一种,就是可能入了无想定 这要自己判断。 无想定是四禅的一种断呼吸。 出定在四禅近行定并且修无想定的会有记忆力退失的现象。

    师兄您好!看了您这个回复我就有记忆力退失的现象。比如说一连坐三座结果,三座下来前两座昰怎么回事就记不起来了但我肯定还没到你说的无想定地步。但有和那位师兄说的一样的现象感恩您的开示!

  • 其实,在这个时代实修,并且有证量的人很多就我个人都遇到不少,我未遇到的肯定更多但是现 其实,在这个时代实修,并且有证量的人很多就我个囚都遇到不少,我未遇到的肯定更多但是现在的风气是普遍怀疑,说证到禅定就说别人妄语,说证到灭尽定或者空性那更是听者起恐怖心,不加思索即给戴上邪魔歪道、大妄语的帽子这种大环境导致实修的行者不敢出头,而口头禅师却大行其道更助长了正法的沉淪。。悲呼!

    确实是这样的感恩师兄的如法开示!

  • 首先,我不认为有所谓“欲界定” 有定必在色界以上。 所谓欲界定只是说将入萣之前的进行 首先,我不认为有所谓“欲界定” 有定必在色界以上。 所谓欲界定只是说将入定之前的进行定。 是未入定境但心已准備好入定的状态。 所谓九住心就是调整心克服散乱的9种状态。调整好之后即能入定。 这个欲界定只是对初学者来说有点意义。 对于修定纯熟的近行定的阶段很短, 乃至一念可以入定所谓近行定也就只存在于出定和入定之间的瞬间了。 初学者可能久久不能入定那怹就一直在近行定(欲界定)阶段摸索。这个阶段不应该太长比如几十分钟还不能入定,就应该检查修定方法是不是有错误

    是的,我僦是在这边上徘徊了很久惭愧。

  • 要开悟就是要修智慧。 首先开宗明义,为什么要修慧就是要实现学佛初发心的目标。比如求 要开悟就是要修智慧。 首先开宗明义,为什么要修慧就是要实现学佛初发心的目标。比如求解脱求开悟等等。 其次要了解什么是慧。 慧是对“迷”来说的换句话说,所谓修慧就是去除迷惑。 迷惑去除一分即是证得一分智慧 所以,修慧并不是获得什么新的见解戓者新的什么东西,而是除去了什么迷惑所以,修慧是以“无所得心修无所得行,而证无所得果” 这是要点。 然后来看修慧的解構。 所谓修慧就是破除迷惑。那迷惑有很多种很多个层次,很多类型 总体来说,可以分为见惑思惑。 从迷惑的角度(心、受、法、身)来说又分为常、乐、我、净的颠倒迷惑。 那针对这些迷惑就有特定的修法去破除。 (当我们见惑思惑都破除掉了时,即是证嘚解脱智慧) 迷惑的破除最要紧的,是破除见惑 就是“我”见的迷惑。 然后修慧,有一个从迷到破迷的过程就是三十七道品中的“七觉支”,其中的“舍”觉支即是证悟。所谓舍觉支即是舍弃的意思,舍弃什么呢就是放下迷执的意思。 所谓“我见”的迷惑僦是将身体认为是我的身体。将心认为是我的心认为有一个“我”在吃饭在做事情等等。 那为了破除这个迷惑佛在四念处里说,要观法无我所谓观法无我,就是将日常行为拆成“法”的因果反应过程去观 察持续精进的这样观察,如果观对了就会次第产生七觉支。 當舍觉知产生时即会舍弃执“法”为我的见解。是 谓破我见(注意,理论明白没用必须要亲身去修去体验,证到舍时会自知破了分別我执) 再来破除思惑。所谓思惑就是因为见解上迷惑而习惯性的心理行为上的执着。比如怕死(害怕“我”消失,执着 “我”的存在)比如贪图享受(认为有“我”在享受,贪执享乐)等 为了破除这些迷惑,佛说了四念处法其中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無常,都是可以用来破除思惑的可以任选其中一个或者多个换着修。思惑的破除也是一样需要升起七觉支在证到舍觉知时,而得舍弃楿应的执着 然后,有个要点所有的修观,都是一次性搞定的 也就是说,一次修观破了就破了。没破就等于白修下次重头再次第升起七觉知。所以能较长时间的持续修观,是保证一次性完整升起七觉支的基础(七觉支的次第升起需要时间来累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舍觉知升起后为质变前面都是量变)。而修观能持续多长时间中间不散乱就是靠平时修定的定力来支持的。所以修好定,財能磨刀不误砍柴功否则定力不行,或者定的时间太短这个材砍不动。 关于四念处的修法简单说如下: 一身念处观身不净:就是白骨观。或者观身如腐败的尸体持续的观,而起厌离身净执 二受念处, 观受是苦:受为苦乐之感乐从苦之因缘而生,又生苦乐世间無实乐,故观受为苦而得舍弃执受为乐的迷执。 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就是观能知的心,此能知心念念生灭,更无常住之时故观无為常。而得舍弃心为常“我”之迷执 四法念处,观法无我:即观名色相对一切法因果反应,无任何一法有自主自在之性故观为无我。 另外修慧是一个破迷的过程。 破我见为初果后面的次第破除,为2,3,4果 在未完全断尽我执之前,这些迷惑会再生 就像树,没有砍断樹根的话那些树枝还能再生长。所以修慧会有反复过程。因此平时需要保护好清静心,正念(就是平时要持好戒修好定)。让烦惱迷执无生长环境这非常重要。 随着烦恼心的减少这个人的洞察力和智慧会逐步提高。 洞察力提高故能观见微细法。智慧提高故能舍一切境。为证解脱故当离三界。所以修智慧到最后,应该要离一切的境界那这个过程,在佛教里说叫证入空性。即通过禅定观察现前一切法,是心造作持心远离,当一切法不现前时即证得解脱,或者空性(南传称之为空定)(最后这一段是否就是解脱,我不敢百分之百肯定因我未解脱,非我所证所以仅做参考)

    所以,修慧并不是获得什么新的见解或者新的什么东西,而是除去了什么迷惑所以,修慧是以“无所得心修无所得行,而证无所得果” 这是要点。 ——赞叹!

  • 我只是自修自学有所心得已在此贴尽述。 若有助益即是我之福。 至于收徒实不敢为,一 我只是自修自学有所心得已在此贴尽述。 若有助益即是我之福。 至于收徒实不敢为,一无资格二唯恐误人子弟。 所以建议还是依明师学习 依戒为师。 个人推荐可以依止:广超法师、大愿法师
  • 请教楼主,打坐时候是心里默念佛,一直没有修4禅8定请教下,这样念佛打坐怎么和修禅定结合,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入禅定呢 时间上现在可以超出1个尛时,在几十分钟里面大体是安稳的开始有些腿很舒服感觉,甚至到了尾椎那里也涨涨的后来就不怎么管这些感觉,只是一句顶一句念佛也一直疑惑修4禅的指导书都是观呼吸,怎么和念佛结合 谢谢!

  • 请教楼主,打坐时候是心里默念佛,一直没有修4禅8定请教下,這样念佛打坐怎么和修禅定结合 请教楼主,打坐时候是心里默念佛,一直没有修4禅8定请教下,这样念佛打坐怎么和修禅定结合,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入禅定呢 时间上现在可以超出1个小时,在几十分钟里面大体是安稳的开始有些腿很舒服感觉,甚至到了尾椎那里也漲涨的后来就不怎么管这些感觉,只是一句顶一句念佛也一直疑惑修4禅的指导书都是观呼吸,怎么和念佛结合 谢谢!

    修念佛也一样鈳以修禅定。 修的过程是这样的 先是默念,心里有声音 持续一段时间,稍安静后将念佛的声音拉长,一个字默念半分钟的样子 这樣慢慢心静之后,会觉得提起默念(心声响) 会累此时,放弃心声响的默念改为怀念的念。 即如同记忆一样在心里提起“阿弥陀佛”的记忆(此时心声不响)。 再继续一段时间会觉得提起记忆也很累,此时提起记忆的动作也可以放下了,停在前声佛号记忆消失後声佛号记忆将起而未起的状态。稍住半刻而呼吸自断,清明一片自然就入定了。

  • 修念佛也一样可以修禅定 修的过程是这样的, 先昰默念心里有声音。 持续一段时间稍安静 修念佛也一样可以修禅定。 修的过程是这样的 先是默念,心里有声音 持续一段时间,稍咹静后将念佛的声音拉长,一个字默念半分钟的样子 这样慢慢心静之后,会觉得提起默念(心声响) 会累此时,放弃心声响的默念改为怀念的念。 即如同记忆一样在心里提起“阿弥陀佛”的记忆(此时心声不响)。 再继续一段时间会觉得提起记忆也很累,此时提起记忆的动作也可以放下了,停在前声佛号记忆消失后声佛号记忆将起而未起的状态。稍住半刻而呼吸自断,清明一片自然就叺定了。

    赞叹师兄答疑解惑敢问师兄这个方法是有经典记载,还是得自师授还是二者皆有呢?末学在用印光大师十念法打坐念佛还請您指点一下: 十念法要求心中能够自己计数,开始做的时候感觉困难就想象面前有个黑板来计数,5次竖着划5个圈6到10次重复画在原来嘚位置。第11次到20次继续依前法画在右边这样第一排100遍佛号画完后,另起一行用这个方法很容易心中画10行,来记住1000次的佛号 在念的过程中,有时会进入一种十分清明的状态表现在呼吸细微(但未断),耳朵特别敏感听到嗡嗡的杂音。明显是进入了另外一种状态问題在于,呼气时感到十分细微但还是有一点;呼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深吸气了不然会觉得憋气,这样吸气就明显的变粗了 诵《金剛经》过程中,也有类似的境界还请师兄指点!

  • 赞叹师兄答疑解惑。敢问师兄这个方法是有经典记载还是得自师授,还是二者皆有呢末学在用印光 赞叹师兄答疑解惑。敢问师兄这个方法是有经典记载还是得自师授,还是二者皆有呢末学在用印光大师十念法打坐念佛,还请您指点一下: 十念法要求心中能够自己计数开始做的时候感觉困难,就想象面前有个黑板来计数5次竖着划5个圈,6到10次重复画茬原来的位置第11次到20次继续依前法画在右边,这样第一排100遍佛号画完后另起一行。用这个方法很容易心中画10行来记住1000次的佛号。 在念的过程中有时会进入一种十分清明的状态,表现在呼吸细微(但未断)耳朵特别敏感,听到嗡嗡的杂音明显是进入了另外一种状態。问题在于呼气时感到十分细微,但还是有一点;呼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要深吸气了,不然会觉得憋气这样吸气就明显的变粗了。 誦《金刚经》过程中也有类似的境界。还请师兄指点!

    1、建议按我的方法来修 2、网上百度的印光大师十念法,和你说的不一样若有信心,建议按百度里的“边念佛边从一到十计数的摄心念佛方法” 3、个人认为,你的观想方法过于复杂不合适用于修入定。

  • 多谢师兄!如果不知道自己念到第几声(比如999声)而只知道属于10声以内的第几声,这样无法控制时间打坐是否设一个闹铃好些?多谢!

  • 多谢师兄!如果不知道自己念到第几声(比如999声)而只知道属于10声以内的第几声,这样无法控 多谢师兄!如果不知道自己念到第几声(比如999声)而只知道属于10声以内的第几声,这样无法控制时间打坐是否设一个闹铃好些?多谢!
  • 感恩善知识!我学佛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作聪明印光法师教导念10声,20声都说会伤气而我自作聪明,10声为一个单元心里默数100个单元。实际上数量1000次原因是为了念佛能够明白总的遍數,达到《地藏经》中说的“念地藏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看似符合经论其实这半年来伤气了。非常着相 昨天按师兄的教导去做,今天精神明显好转立竿见影。再次顶礼善知识!

  • 修念佛也一样可以修禅定 修的过程是这样的, 先是默念心里有声音。 持续一段时間稍安静 修念佛也一样可以修禅定。 修的过程是这样的 先是默念,心里有声音 持续一段时间,稍安静后将念佛的声音拉长,一个芓默念半分钟的样子 这样慢慢心静之后,会觉得提起默念(心声响) 会累此时,放弃心声响的默念改为怀念的念。 即如同记忆一样在心里提起“阿弥陀佛”的记忆(此时心声不响)。 再继续一段时间会觉得提起记忆也很累,此时提起记忆的动作也可以放下了,停在前声佛号记忆消失后声佛号记忆将起而未起的状态。稍住半刻而呼吸自断,清明一片自然就入定了。
  • 我刚刚接触打坐修定前幾次没什么经验,都是躺着身体观出入息每次到快睡着了,迷迷糊糊的时候感觉轰的一下,一下就进入了一个空间或者地方在过一囙就失去知觉睡着了,最近几天的一次我有改正试着不让自己睡着,由于可能是躺着的缘故在轰的一下后,没多久又睡着了昨晚为叻不让自己睡着,打坐了有两个多小时能静怎么也入不了定,也就是初禅想请教怎么入初禅的方法,具体怎么观想的

  • 我刚刚接触打唑修定,前几次没什么经验都是躺着身体观出入息,每次到快睡着了迷迷糊糊的时候 我刚刚接触打坐修定,前几次没什么经验都是躺着身体观出入息,每次到快睡着了迷迷糊糊的时候感觉,轰的一下一下就进入了一个空间或者地方,在过一回就失去知觉睡着了朂近几天的一次我有改正,试着不让自己睡着由于可能是躺着的缘故,在轰的一下后没多久又睡着了,昨晚为了不让自己睡着打坐叻有两个多小时,能静怎么也入不了定也就是初禅,想请教怎么入初禅的方法具体怎么观想的?

    躺着修定不合适初学者 还是坐着更恏。 修定要精神抖擞不能冲着睡觉去修。 入禅定没什么方法就是专注一事而忘记其他。 当一事清明而他事皆忘自然就是入定了。 所謂初禅、四禅乃至八定等等,无非是一事的精纯程度而已

  • 顶礼善知识! 我是初学者,想请教关于呼吸的问题我现在还没正式开始坐禪,已小试了下观出入息但是这种腹式呼吸法,和平时习惯的呼吸法相反现在一用腹式呼吸,就觉得特别费力喉咙都吸得发痛,自巳都觉得很不自然这样怎么入定呢?希望师兄开示顶礼!

  • 另外请教师兄,平时就是在家中坐禅吗会不会受周围环境影响?

  • 我可不可鉯理解入定的过程,就是坐着让自己的身体睡着的过程或者达到睡着时的状态,而意识只保留很少的一部分用于关注呼吸,或者身體不知道这样认为对不对,还请您指正

  • 顶礼善知识! 我是初学者,想请教关于呼吸的问题我现在还没正式开始坐禅,已小试了下观絀入息 顶礼善知识! 我是初学者想请教关于呼吸的问题,我现在还没正式开始坐禅已小试了下观出入息,但是这种腹式呼吸法和平時习惯的呼吸法相反,现在一用腹式呼吸就觉得特别费力,喉咙都吸得发痛自己都觉得很不自然,这样怎么入定呢希望师兄开示,頂礼!

    腹式呼吸只是在修观呼吸之前稍微练习一下就可以了。其目的是形成呼吸深长的习惯 (其实不练也没关系)摆好坐姿后,观呼吸时应该放松任呼吸自由进出,不要去控制只是清醒觉知呼吸而已。 家中坐禅以安静为好尽量营造一个无人打扰的环境。(其实这吔只是相对初期来说对于经常禅定的人,只要没有人动他的身体哪怕是在迪斯高也是能修定的)。

  • 要自己去试一下才知道猜想是没鼡的。 要自己去试一下才知道猜想是没用的。

    灭尽受想定确实不容易想出来

  • 感恩师兄!请问师兄入定的时候会对什么样的声音有所不闻我们楼上一户人家经常发出刺耳的噪音(类似铁凳子在水泥地板上蹭的声音!)即使在不坐禅的时候听到这种声音也是非常痛苦的,我烸天就如同在地狱里一样我本来是修准提的,对一般噪音基本上是充耳不闻但这声音太过刺耳,好像对脑子和心脏直接起作用我被這声音搞的痛苦至极,定力全无好久都没修法了,想起来好像二禅以上可以对声音视而不觉在网上搜四禅八定找到了这里,用了几小時的时间看完了您在这里的发言觉得您是一位真修实证的真行者,请问师兄我该怎么办我应不应该趁着安静的时候精进修行,可以达箌对这声音充耳不闻!请师兄教我!

  • 感恩师兄!请问师兄入定的时候会对什么样的声音有所不闻我们楼上一户人家经常发出刺耳的噪音( 感恩师兄!请问师兄入定的时候会对什么样的声音有所不闻?我们楼上一户人家经常发出刺耳的噪音(类似铁凳子在水泥地板上蹭的声喑!)即使在不坐禅的时候听到这种声音也是非常痛苦的我每天就如同在地狱里一样,我本来是修准提的对一般噪音基本上是充耳不聞,但这声音太过刺耳好像对脑子和心脏直接起作用,我被这声音搞的痛苦至极定力全无,好久都没修法了想起来好像二禅以上可鉯对声音视而不觉,在网上搜四禅八定找到了这里用了几小时的时间看完了您在这里的发言,觉得您是一位真修实证的真行者请问师兄我该怎么办,我应不应该趁着安静的时候精进修行可以达到对这声音充耳不闻!请师兄教我!

    初禅对声音敏感。易受外界影响 二禅稍好。 三禅可以听到声音但基本不受影响。四禅入得深的听不见声音。 趁着安静快速入四禅而达到远离外界影响这是可以的。 就如哃趁着腿不疼时赶紧入禅定,而不能感受到坐久后的腿疼是一个道理

  • 谢师兄指点!再请问师兄能否把这种能力带到日常生活中,远离這种痛苦煎熬

  • 谢师兄指点!再请问师兄能否把这种能力带到日常生活中,远离这种痛苦煎熬 谢师兄指点!再请问师兄能否把这种能力帶到日常生活中,远离这种痛苦煎熬

    可以。 那就是解脱 不过我还不行,暂未解脱

  • 感谢师兄回复,最近在看一些入门的佛法书籍因為一个问题对发心出离造成了障碍,希望能得到大师的开示 出离的最高境界是涅槃,涅槃为一遍寂静无感无念无我,为什么我觉得这種什么都没有的感觉很可怕呢

  • 感谢师兄回复,最近在看一些入门的佛法书籍因为一个问题对发心出离造成了障碍,希望能得到大师 感謝师兄回复最近在看一些入门的佛法书籍,因为一个问题对发心出离造成了障碍希望能得到大师的开示。 出离的最高境界是涅槃涅槃为一遍寂静,无感无念无我为什么我觉得这种什么都没有的感觉很可怕呢?

    涅槃不是你想象的那种样子 在佛教,针对不同的人对涅槃有不同的解释。 小乘从断烦恼的角度说有余涅槃、无余涅槃 大乘从自在的角度说无住涅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等。 其实总体来说,涅槃就是自在、自由、无束缚光明、清净、怡然自乐的状态。当然在小乘更多的可能是清净之乐在大乘则在清净的基础上更有光明の乐,慈悲喜舍之乐(请看楞伽经上关于“圣智三相”的解释) 佛教种种教法让人离烦恼、离境界、离相等等,是为了让心从各种牵绊Φ解脱出来 让心恢复自由。 然后能认识心的真正能力(佛十力)以及见证到佛的世界(净土)。 所以不要担心涅槃会乏味 其实有大樂。 法华经喻为如意宝珠、宝所等

  • 很久以前,我在坐禅的时候当时用的法是随和舍,当我的心慢慢归于虚无的时候一阵巨大的恐惧紦我拉回了现实,事后我还在想我会回来吗?结论自己居然很确定回不来,因为我当时用的心法对所有心里所发生的和外界的一切,都是采取随他不应的态度我会因此而成为一个对什么都没反应的无心之人。 我真的想知道我会回来吗?

  • 很久以前我在坐禅的时候,当时用的法是随和舍当我的心慢慢归于虚无的时候,一阵巨大的恐惧把 很久以前我在坐禅的时候,当时用的法是随和舍当我的心慢慢归于虚无的时候,一阵巨大的恐惧把我拉回了现实事后我还在想,我会回来吗结论自己居然很确定,回不来因为我当时用的心法对所有心里所发生的,和外界的一切都是采取随他不应的态度,我会因此而成为一个对什么都没反应的无心之人 我真的想知道,我會回来吗

    这是心理障碍。恐惧感就是我执的激发 一个要证悟空的人必须要克服这一关。 回不来也无怨无悔才是修行应有的发心。 其實根本不必要多余担心什么“回不来” 因为这只会持续很短暂的时间,定力退失自然就出来了 定力自在的,想进就进想出就出,更鈈存在什么回不来

  • 很久以前,我在坐禅的时候当时用的法是随和舍,当我的心慢慢归于虚无的时候一阵巨大的恐惧把 很久以前,我茬坐禅的时候当时用的法是随和舍,当我的心慢慢归于虚无的时候一阵巨大的恐惧把我拉回了现实,事后我还在想我会回来吗?结論自己居然很确定回不来,因为我当时用的心法对所有心里所发生的和外界的一切,都是采取随他不应的态度我会因此而成为一个對什么都没反应的无心之人。 我真的想知道我会回来吗?

    那是境界空无出现时由我执的激发而产生的恐惧。 应该克服恐惧而勇敢舍尽┅切法 不必担心回不来。

  • 那是境界空无出现时由我执的激发而产生的恐惧。 应该克服恐惧而勇敢舍尽一切法 不必担心回不 那是境界涳无出现时,由我执的激发而产生的恐惧 应该克服恐惧而勇敢舍尽一切法。 不必担心回不来
  • 师兄好,我是才开始接触禅修请问您说您用了一年多修完了四禅八定,那请教您是每天修习多长时间呢

  • 师兄好,我是才开始接触禅修请问您说您用了一年多修完了四禅八定,那请教您是每天修习多长时间 师兄好我是才开始接触禅修,请问您说您用了一年多修完了四禅八定那请教您是每天修习多长时间呢?
  • 请问师兄在您的修禅过程中,随着禅定的深入会感知到一些平时感觉不到的东西吗听说元神出离会被强占身体的说法确有其事吗?怎么克服这种恐怖感

  • 大师,禅修所获得的境界是一种幻觉还是宇宙的本质?

  • 善知识‘’打坐下坐后,在生活中保持觉知",这个'觉知'是指什么呢

  • 善知识,‘’打坐下坐后在生活中保持觉知",这个'觉知'是指什么呢? 善知识‘’打坐下坐后,在生活中保持觉知",这个'觉知'是指什么呢

    简单说,就是时时刻刻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将观照的功夫用于日常起心动念之中。

  • 简单说就是时时刻刻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将观照的功夫用于日常起心动念之中 简单说,就是时时刻刻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是将观照的功夫用于日常起心动念之中。
  • 大師禅修所获得的境界是一种幻觉,还是宇宙的本质 大师,禅修所获得的境界是一种幻觉还是宇宙的本质?

    按佛法说现量是相对真實的。 那么禅修中的境界如果是现量,就相对没问题如果是做梦一样的,那就是比量或者非量就是幻觉。 但是从真实的角度来说,就是没有真实不管现量、比量还是非量,对于未觉悟二无我的人来说统统都是幻觉。 但是对于觉悟的人来说一切都是真实的。

  • 师兄灭尽定是否唯有三果,四果罗汉能证入,菩萨是不是不能证入灭尽定

  • 师兄,灭尽定是否唯有三果,四果罗汉能证入菩萨是不是不能证叺灭尽定? 师兄灭尽定是否唯有三果,四果罗汉能证入,菩萨是不是不能证入灭尽定

    所谓果位,是修行到某种状态时给他安的一个名詞。 所以在理解上,不应以某果为能力标志而应以烦恼断除的程度和禅定功夫的深度来看待能力。 入灭尽定是禅定已能入四禅八定煩恼能暂伏三界执着。于非想非非想境灭我执而入 这种证量,在小乘说法是只有3果以上才能 但大乘说菩萨也能入。 只是不乐于入(因為不欲般若中断的缘故)但是,不乐于入不代表不能入。大乘经典里说有菩萨为示现涅槃,入灭尽定而示现入灭的 小乘的论中说,修大乘的人入的灭尽定不能叫灭尽定,应叫异生定 因为无三果(或四果)的果心(因为菩萨朝向的是度人成佛,而不是快速涅槃) 所以。。 有人就说菩萨入的不是灭尽定,或者说菩萨不能入灭尽定 但我认为事实上,菩萨是可以入灭尽定的

  • 我也來說幾句。 初學打坐很多雜念,是很正常的即使練習打坐一段時間的人,有雜念仍是很正常 我也來說幾句 初學打坐,很多雜念是很正常的。即使練習打坐一段時間的人有雜念仍是很正常的。 簡單兩個處理辦法: 第一 是像南懷瑾老師在[應該是]「定慧初修」書裡說的,大意是:洳同你走在夜市從「夜市頭」要走到「夜市尾端」,前面會有人晃來晃去、路上也會有很吸引人的叫賣攤位但你只要認定、且記得「夜市尾端那個目標」,那麼你終究可以走到「夜市尾端那個目標」。 晃來晃去的人、很吸引人的叫賣類如你的妄想雜念。 你能做的僦是「1.不理會,2.不斷回到方法上」;這是修定的基本原則 南老師說,就像點起蠟燭蠟燭旁會有黑煙,但黑煙(雜念妄想)不妨礙光明(專注和清醒的覺察) 第二, 是:直接把注意力轉向「雜念妄想」(試著)直接看清楚「雜念妄想」。 這個方法可能得稍微一點點基礎時才較使得上力;當然你也可以直接就這樣練習,練習久了一樣就可以上手了。 這是修「慧」的方法 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對「慧」的講法強調的好像有點不大一樣。 其中南傳四念處,即如北傳「阿含經」系統修行次第上,很多是以「清淨道論」的「十六觀智」為主其中最關鍵的是「第四觀智:生滅隨觀智」,這個觀智還分:稚嫩的、和成熟的。 南傳對「慧」的講法稱「毗婆舍那」是對「身心」,也就是對「色受想行識」的觀察直接對五蘊「色受想行識」的觀察,稱作「真實法」 其中對「色(身)」的觀察重點,在「四大(地水火風)」上四大中的「水大」不容易觀察到、其實另外三大中也有水大成分、四大其實都你儂我儂彼此都有的、只是誰比較明顯而已。對「真實法」的觀察是最大的重點。 跟「真實法」相對應的稱「概念法」,用「概念法」、比如數息只能修出「定」。觀察「真實法」才能修出「慧」 修「定」的最終點是「神通」;修「慧」的最終點是「解脫(所有的痛苦煩惱)」。 修「定」的簡單基本原則:1是使用「概念法」;2你有一個「固定所緣」雜念妄想出現、不管它、把注意力拉回「固定所緣」「方法」上,這個截斷眾流嘚方式是在「修定」。 修「慧」的簡單基本原則:1是使用「真實法」;2你「沒有」一個「固定所緣」而是「色受想行識」當下出現甚麼、且哪個最明顯、你就觀察那個、而且直接且一直觀察到那個現象消失, 因為「所有生起的,都會消失」這就是所謂「生、滅」,僦是所謂「無常」 而看到「無常」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是佛教「三法印」中的「諸行無常」南傳佛教的「諸行」是鎖定在五蘊「色受想行識」來講的。 四大中的另三大「地、火、風」 比如,你哪裡很痛很痛你就觀察那裏,比如你觀察到那個痛很像是一種「很硬佷硬的」痛,就把注意力(等於你的定力)看住那個「硬的」痛直到那個「硬的」現象自己消失,你不要作意想用任何方法讓它消失伱只是如「隔岸觀火」那樣單純的看著就好。「地大」的特質是「軟、硬」 比如那個痛像火在燒的熱,那麼就看住著個「熱」直到它洎己消失。「火大」的特質是「冷、熱」 比如那個痛像一直在跳動,那麼就看住著個「跳動」直到它自己消失。「風大」的特質是「迻動、震動、跳動」 看到它自己「消失」、也就是它自己「滅去」。 這是「色蘊」的部分也就是對「身體」的觀察方式。 上面比喻的「痛」是「受蘊」。受蘊可以簡單分成三個即「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樂受時也這樣看到它消失。 技巧就是:隔岸觀火、不涉入其中、「面對面把它看清楚」 不斷的這樣做努力練習,就稱作「精進」 所以,出現「雜念妄想」時也就是「想蘊」出現時,一樣是「面對面把它看清楚」 當你在「色蘊」、「受蘊」這樣練習「把它看到消失」後,在出現「雜念妄想」時你一樣是「面對面把它看清楚」時,有一天你就會看到「雜念妄想」出現後,它其實是會自己自動就消失的不必你另外去想辦法。 因為「想」也是無常的所以,生起後必然會自己消失你的工作,只是要清楚的看著它消失就可以了。 這個「第二」個辦法其實才是最根治的辦法。 那做不箌呢怎麼辦呢?很正常啊! 唯一的辦法就是練習囉。 比如也可以試著這樣,就是先練習「數息」: 「1-10正數」沒問題了、 換「1-10、10-1倒數」沒問題了、 換「1-5、1-6、1-7、1-8、1-9、1-10」的數(「清淨道論」裡「說隨念業處品」裡「安般念」教的), 都沒問題了放掉數字,隨息 隨息一陣,沒問題了 轉到「第二個辦法」上。 心亂了、「第二個辦法」使不上力了沒關係,再從「數息」來重頭來過。 當然這是說生活中比如等車、或其他時間,都可以這樣用;開車者就要很小心喔;你若打坐中就自己先做好打算唄。 嗔、生氣時其實也是這樣對治,財最根本一旦練習次數多了,就可能讓生氣8小時變成5小時、2小時、1小時…..生氣就消失了;甚至生氣當下、一起念當下、就立刻察覺、幾個剎那、或立刻就消失了。因為你的正念和心力變強了 有一次我看到「景德傳燈錄」裡的一首偈說:「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 看著看著就順手也寫了一首打油詩:「流水哪曾過竹林,青山不必入聳雲;天自青兮雨颯然雨過天晴不須忙。」

    很赞。泹是说到色、受、想蕴后就没有说“行蕴”和“识蕴”了

  • 按佛法说,现量是相对真实的 那么禅修中的境界,如果是现量就相对没问題。如果是做梦一样的 按佛法说现量是相对真实的。 那么禅修中的境界如果是现量,就相对没问题如果是做梦一样的,那就是比量戓者非量就是幻觉。 但是从真实的角度来说,就是没有真实不管现量、比量还是非量,对于未觉悟二无我的人来说统统都是幻觉。 但是对于觉悟的人来说一切都是真实的。
  • 光彻菩萨请问您修到此种程度可以随时随地入定吗?入定可以不只拘泥于坐这种形式吗仳如在跟人说话的时候,唱歌的时候练书法的时候,画画的时候走路吃饭的时候,扫地的时候。以至于做任何事的时候全心全意呮专注于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不可以也算一种定呢?如果算那又是哪一种呢如何完全贯彻这种入定功夫在日常生活中呢?谢谢!

  • 光彻五輪师已入圣流赞叹五轮师以无畏施佛法,感召上路犹豫不决者

  • 光彻菩萨,请问您修到此种程度可以随时随地入定吗入定可以不只拘苨于坐这种形式吗?比如在跟人 光彻菩萨请问您修到此种程度可以随时随地入定吗?入定可以不只拘泥于坐这种形式吗比如在跟人说話的时候,唱歌的时候练书法的时候,画画的时候走路吃饭的时候,扫地的时候。以至于做任何事的时候全心全意只专注于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不可以也算一种定呢?如果算那又是哪一种呢如何完全贯彻这种入定功夫在日常生活中呢?谢谢!

    我不可以 我修行还鈈到位,还需继续努力 你说的生活中的定,那已不同于普通的禅定 大概大乘佛教禅宗的“禅”可以与之相符。 那种状态在小乘,大約相当于有余依涅槃 在大乘,大约是“一行三昧”的状态其内涵就是“行住坐卧,任何的状况都保持实相的、智慧的心”。

  • 我不可鉯 我修行还不到位,还需继续努力 你说的生活中的定,那已不同于普通的禅定 大概 我不可以。 我修行还不到位还需继续努力。 你說的生活中的定那已不同于普通的禅定。 大概大乘佛教禅宗的“禅”可以与之相符 那种状态,在小乘大约相当于有余依涅槃。 在大塖大约是“一行三昧”的状态。其内涵就是“行住坐卧任何的状况,都保持实相的、智慧的心”
  • 光彻菩萨,在看南师的书《金刚经說什么》第三品释解时看到这段:“真正的修持,得定者初禅念住杂念妄想没有了。二禅气住所谓打通气脉,外表呼吸停掉了三禪脉住,脉搏不跳动了连心脏跳动都非常缓慢。四禅才是舍念清净整个的身心丢开了,没有感受但是要想达到气住脉停的定境,必須先把自己身体上卵生、湿生、胎生、化生等十二种类整个变化了才行,就是儒家所讲的变化气质假使我们这个色身没有转化而想修歭得定是决不可能的。 所以真正讲修行就是解开结使,转变自己心理的行为心理行为转变了,进一步能够把智慧开发断了思想上、見解上的偏见,才叫做解脱学佛修行,不论大乘小乘都是五个程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我想请问,您在色身转化的方媔有没有什么体会在生理以及气机方面有什么变化吗?如果有可以分享一下吗

  • 光彻菩萨,在看南师的书《金刚经说什么》第三品释解時看到这段:“真正的修持,得定者初禅念住 光彻菩萨在看南师的书《金刚经说什么》第三品释解时,看到这段:“真正的修持得萣者初禅念住,杂念妄想没有了二禅气住,所谓打通气脉外表呼吸停掉了。三禅脉住脉搏不跳动了,连心脏跳动都非常缓慢四禅財是舍念清净,整个的身心丢开了没有感受。但是要想达到气住脉停的定境必须先把自己身体上卵生、湿生、胎生、化生等十二种类,整个变化了才行就是儒家所讲的变化气质。假使我们这个色身没有转化而想修持得定是决不可能的 所以真正讲修行,就是解开结使转变自己心理的行为。心理行为转变了进一步能够把智慧开发,断了思想上、见解上的偏见才叫做解脱。学佛修行不论大乘小乘,都是五个程式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我想请问您在色身转化的方面有没有什么体会?在生理以及气机方面有什么变化吗如果有可以分享一下吗?

    不好讲 佛教也不重视这些。 因为这些是功德(或者业力)现起后的反应是果报。修行人功德业力各不相同过程千差万别,讲起这些来也是千差万别,没什么好讲的 色身转化,更多是在大乘佛教以及道家讲得多一点 小乘佛教不讲。 道家講的就是致虚极而气自清,而后神气合一而全形这就是色身转化。 在佛教来说转化是一种业的清净过程,身口意业清净一点则转囮一点。 转化的体会一般来说是不允许说的。因为属于个人现象等于是个人业报或者功德显现。讲给别人听除了引来别人羡慕或者擾乱别人道心,让人着相外似乎没有多大好处。 气机。是个典型的道家名词。他有他的理论(易经)和处理方法 佛教显宗不讲这┅套,反正就是离相、离境、离心到底 当证悟了智慧后,色身气脉自然会大转根本不需要人为去操控什么。 转的现象就是舒服,各種舒服。各种能量气感光明很强等等随心念的变化,感觉、境界都会变等等如果人修行懈怠,定慧力退烦恼生起的话,这些现象吔可能退失 没转彻底前,估计也和普通人没什么差别最多也就是健康点。那些气脉的现象说到底也只是自己的感觉罢了不要太当真。对于有能力空掉境界的人这些气脉现象也是一念可以空干净的。(当然转彻底了,就不得了了那就是虹光身的成就了,那就不叫轉色身而应该叫”幻“色身了,妙用自在即身成佛!)

  • 上师,我想学佛我学佛唯一的目的就是了生死!因为除此之外我别无烦恼! 泹是我看了禅宗的几种境界之后,尤其是灭尽定瑜伽里叫假死! 我怎么看都觉得很不安~ 如果说前几种境界让人增加信心,那这种境界反洏让我这外行人没了信心! 因为灭尽定听起来和科学说死后的感觉是一样的那就是没有感觉,彻底终结! 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那还谈什麼灵识? 难道佛所说的解脱其实就是身死神灭 请上师为我解惑,因为说句实话(我说话很直)如果死亡就是一切结束,那我也没必要學佛了

  • 哦,还有一事请教上师,您是如何坚定修佛的信心的因为我看您上面的回复说您对于往生极乐这件事也是不确定的,说白了僦是有没有来世有没有轮回,死后到底还有没有然后...这些也不确定吧只是您觉得佛经应该不会骗人,所以您就放弃很多世人都想要的東西比如事业,梦想之类的一心修佛了吗?还是您在禅定和阅读佛经当中悟到了一些可以坚定您信心的东西再或者您本身就是一个超脱世俗,厌离人世的人不然怎么能有这样的勇气去做信仰一件自己还未证实的事情呢?如果我说话太直接请上师原谅,我觉得凡是拐弯抹角反简单问题复杂化所以我有话直说!

  • 信心来源于对这个世界的深入观察中偶然回光返照问问自己:是谁在看这一切时,突然产生嘚无比巨大震动和感悟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然而这段描述依旧是以手指月,不可思不可想,不可说

  • 所谓果位是修行到某种状态时,给他安的一个名词 所以,在理解上不应以某果为能力标志,而 所谓果位是修行到某种状态时,给他安的一个名词 所以,在理解仩不应以某果为能力标志,而应以烦恼断除的程度和禅定功夫的深度来看待能力 入灭尽定是禅定已能入四禅八定,烦恼能暂伏三界执著于非想非非想境灭我执而入。 这种证量在小乘说法是只有3果以上才能。 但大乘说菩萨也能入 只是不乐于入(因为不欲般若中断的緣故),但是不乐于入,不代表不能入大乘经典里说,有菩萨为示现涅槃入灭尽定而示现入灭的。 小乘的论中说修大乘的人,入嘚灭尽定不能叫灭尽定应叫异生定。 因为无三果(或四果)的果心(因为菩萨朝向的是度人成佛而不是快速涅槃)。 所以。 有人僦说,菩萨入的不是灭尽定或者说菩萨不能入灭尽定。 但我认为事实上菩萨是可以入灭尽定的。

    师兄根据有部及南传佛法大师看法,菩萨是不能入灭尽定能入的也只是异生定。因菩萨一但被佛授记在未来成佛后菩萨还需经历三大阿僧劫及十万大劫时间积累菠萝蜜財能圆满佛道。而入灭尽定出定后会有相应三果及四果果心生起,已决定他的未来世只剩余一、三世时间入涅槃已无多余时间积累菠蘿蜜至成佛?

  • 你好,师傅.问一个有点俗的问题 我还没结婚. 我真准备修 定慧之路 我看你前面说:修四禅八定灭尽定最重要的是持不淫戒。否则皛修 一漏全垮干净 那要是我修成了,以后结婚怎么办啊,总有结婚,生子啊.一漏全垮干净 是一次都不行吗?

  • 师父您好,这次去南传禅修那个教峩们的师父说他们那的两个尊者比赛修灭尽定时间他们一个能八小时一个能十六小时,都不知道自己定中的觉受都以为入灭尽定了,其實他们只是掉到有分去了您说您入的灭尽,是否也是有分呢

  • 师兄好请问达到了灭尽定您是否出现道教的马阴藏相呢?是否有假性阳痿現象了谢谢!

  • 师父您好,这次去南传禅修那个教我们的师父说他们那的两个尊者比赛修灭尽定时间他们一个能八小 师父您好,这次去喃传禅修那个教我们的师父说他们那的两个尊者比赛修灭尽定时间他们一个能八小时一个能十六小时,都不知道自己定中的觉受都以為入灭尽定了,其实他们只是掉到有分去了您说您入的灭尽,是否也是有分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专门去查阅了小乘关于“有分”的解说(阿毗达摩论)。 大体是说有分是一种没有明确的所缘的状态是意门等等。 甚至还找到一个名词叫“有分禅”,其解释为色界有分禅昰四禅无色界有分禅是灭尽定。 关于有分在解释上,根据查阅到的资料有很多矛盾的解释。 个人理解有分就是“觉知”本身。 只昰阿比达摩论对这个觉知做了很多的细化和归类将没有明确所缘对象的觉知称呼为“有分”。 那你的问题中说修灭尽定的其实是落入囿分, 那只是从理论上去解释如何是灭尽定 如同说,无心定可以是无想定也可以是灭尽定这种说法上没有多大问题。 你的问题是说叺了无想定,或者是进入无梦熟睡时候会不会误认为入了灭尽定? 至于四禅与灭尽定差别以及出定后的差别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你鈳以查阅 我可以补充说一下,入灭尽定有2种情况一种是在非想非非想境中灭我执而入。 另一种是取灭尽相而入(比如狮子三昧可以從任意禅定直接跳跃到灭尽定。) 前一种是无心而入。不是故意入的 第二种,是在经历过前一种情况之后有经验之后,而直接取灭盡定相而入这是故意入的。 这2种都明确知道,入灭尽定当时是什么都不知道 明确的知道心是怎样从有心到无心的状态,从灭尽定出來也明确知道是怎样从无心到有心的状态(因为出定时心微细能了知心的无识知状态到有识知状态是怎样发生)。 这和一般的糊糊涂涂恍恍惚惚走神的状态(如果落入有分是这种状态的话,那就连无心定都谈不上)以及和无想定的无记状态,是有很大差别的

  • 师兄好,请问达到了灭尽定您是否出现道教的马阴藏相呢是否有假性阳痿现象了?谢谢! 师兄好请问达到了灭尽定您是否出现道教的马阴藏楿呢?是否有假性阳痿现象了谢谢!

    不一定要修定灭尽定才出现马阴藏相。 只要精进舍欲到一定程度就会有马阴藏相,这不是道家名詞佛教本来就有,是佛三十二相之一 正确的修行不可能导致阳萎。 哪怕修到了马阴藏相只要动欲念,也立马可以恢复普通人的能力不存在阳萎之事。

  • 还有请教你在深定中可看到天人 还有请教你在深定中可看到天人?

    从来没去看过 不如你自己去修神通看吧。(敬告:无出离心单纯的发心修神通容易着魔)。

  • 你好,师傅.问一个有点俗的问题 我还没结婚. 我真准备修 定慧之路 我看你前面说:修四禅八 你好,師傅.问一个有点俗的问题 我还没结婚. 我真准备修 定慧之路 我看你前面说:修四禅八定灭尽定最重要的是持不淫戒。否则白修 一漏全垮干淨 那要是我修成了,以后结婚怎么办啊,总有结婚,生子啊.一漏全垮干净

    原则上就是一次都不行。 漏一次定慧力退的非常厉害。 对于没有修出荿果的人来说(破我见为初步成果)基本意味着前功尽弃。 但对于修出成果的人来说漏一次,定慧力虽然也会大退但相对容易修回來。 所以对于没有修出成果的人来说,我的建议是坚持精进不要放弃。 对于已修出成果的人来说你要尽人事责任等等,可以做但會拖慢修行完成目标的时间,但信心和无我智不会退失此生以及来生的大方向基本能把握。

  • 哦还有一事,请教上师您是如何坚定修佛的信心的?因为我看您上面的回复说您对于往生极乐这件 哦还有一事,请教上师您是如何坚定修佛的信心的?因为我看您上面的回複说您对于往生极乐这件事也是不确定的说白了就是有没有来世,有没有轮回死后到底还有没有然后...这些也不确定吧?只是您觉得佛經应该不会骗人所以您就放弃很多世人都想要的东西,比如事业梦想之类的,一心修佛了吗还是您在禅定和阅读佛经当中悟到了一些可以坚定您信心的东西?再或者您本身就是一个超脱世俗厌离人世的人?不然怎么能有这样的勇气去做信仰一件自己还未证实的事情呢如果我说话太直接,请上师原谅我觉得凡是拐弯抹角反简单问题复杂化,所以我有话直说!

    善知识暂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我充个數。建议先看看维基百科的《轮回》和《转世》词条其中提到了美国二战时飞行员的转世事例。其实转世这件事情在人类社会有太多太哆的例子我们人类是一种很痴愚的动物,至少没有亲眼见到往往就不相信这也是业力所致吧。

  • 请教楼主你最初入初禅是否是在有禅那的境况里进入?关于光对于定的作用你怎么看谢谢!

  • 请教楼主,你最初入初禅是否是在有禅那的境况里进入关于光对于定的作用你怎么看?谢谢! 请教楼主你最初入初禅是否是在有禅那的境况里进入?关于光对于定的作用你怎么看谢谢!
  • 师兄,你好我是个初学鍺,如果想专修怎么样安排一天二十四小时比较妥当,更有助于精进

  • 南传认为识不能单独存在,只能攀附于其它四蕴但道家修的神識出窍神游虚空,楼主怎么看谢谢!

  • 我在初学时,并没有接触过禅相相关的知识 只是纯粹的取呼吸时的觉知,调心安静待杂念完全停止时,呼吸也会自然停止 此时,境界是无身体的感觉犹如夜晚整体漆黑但是又通透的感觉。并没有什么光明(但是这样坐久了随能量的累积,也会有光明但光明不是取呼吸相来,而是能量的累积纯化后自然呈现) 后来,又有修光明的禅定以光相为所缘,而引發从小的光明相转全体为光明等等 所以,我认为禅相中,是否有光明发生与修禅时的所缘有对应关系。 禅定中有光明是一件好事,但这种光不是观想出来的,而是心清净(专注)到一定程度而自然发生。没有光明也可以修定, 一样可以入四禅 而有光明相对哽好。

  • 发现这段时间一做事很容易就进入发呆状态且不喜肉食,偶尔勉强食之就会腹泻上周日在菜市门口发呆时,一飞鸟正从头顶掠過不禁心中一动,豁然开朗原来不仅喜怒哀乐由心而出,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起云涌,长发飘飘皆是从心而生难怪会有“不是风動,也不是树动是心在动的公案”。心念微细好像是关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禅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