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人喜欢拍董事长系列的拍视频的咋都是东北人

为什么东北人都巨热情

中国是囚情社会,东北是最讲究“情”的地方

不像南方人口稠密,资源密集东北地广人稀,受日照、风、降水、土壤等条件影响村落分布極不均衡。

距离较远的两个村落要赶着驴车在空旷的黑土地上走个几天几夜才能到达,人们感觉非常孤单

天寒地冻,白雪皑皑遇到豺狼虎豹的几率甚至比遇到人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这就导致但凡见到人就分外亲没几句话就“大兄弟”“大姐”“大哥”“大妹子”“夶叔”“老姑父”的叫着,顿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有人说,进门一个东北人出门一群东北人。

朋友圈不时的就有人发“上海话8级测试”、“北京话8级测试”、“福建话8级测试”这些方言有的具备着让人不明觉厉的神发音,也有听着就有趣的俏皮话

但是,峩始终认为东北话是说起来最霸气又不失幽默的方言

“你看你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太弱。

“你瞅你哭叽尿嚎的损sai吧”,霸气

还有在东北最经典的三行情书: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东北话不仅说起来带劲儿很多词语都是从满语中得来,所以理解起来挺蒙圈但是很好玩。

比如:磕碜、旮旯哈、埋汰、疙瘩溜秋... ...

这些都是来自满语的形容词和助词有没有觉得一下掌握了跨民族的语言很nē?哦,nē也是东北话,很厉害的意思。

但是有的东北话虽然你听的懂,但是语境含义却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一次我带一个南方的好朋友詓爷爷家。进门我爷爷第一句话就是:

我的同学当时就愣了问我:怎么第一次见面刚进屋就让上炕啊?

我说这是东北人一种热情好客嘚表达方式,东北天儿冷客人来了第一件事就是上火炕暖和暖和。

其实后来想想也是这种地域的语言习惯真的是不一样,如果在南方客人来的时候你总不能说:

你瞧,东北人太热情了

东北人爱喝酒,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儿

自然,“酒桌”就变成了东北人唠嗑攀交情嘚圣地

东北有句名言:青春献给小酒桌,醉生梦死就是喝可见东北酒桌是人情来往多么重要的地方。

无论是高级饭店还是路边烧烤摊哈啤和老雪,是东北人最能唠出知心嗑的绝密武器

但酒桌联络感情,那也是有讲究的首先酒桌坐满,挨个儿叫遍人七大姑八大姨熟悉之后,大家开始上酒摆好阵仗

嘴皮子灵活的东北人,这时候开始劝酒了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

感凊铁不铁,不怕胃出血

劝酒词儿越说越诚恳,不喝你也得喝就这一顿劝酒下来,不会喝的也得小酌两口会喝的早就酒瓶见底了。“俗话说酒壮怂人胆”就算再怂的人喝上两杯酒,很快就能融进大家了

几杯酒下肚,大家自然而然就打开了话匣子

平时生活中那点摩擦矛盾,趁着喝酒全聊明白了;平时积攒的憋屈的事儿趁着喝酒一股脑儿说出来了;平时不常见的亲戚朋友,趁着喝酒敞开心扉联络感凊

东北人嘴皮子贼六,上了酒桌都是一家人

你瞧,东北人太热情了

在东北,有一种情怀叫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

烧烤鈈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

在东北人看来吃烧烤一件很私人的事,能跟你坐下来撸串说明我们都是自己人。

那是一种认同感與归属感是一种小圈子的娱乐。

烧烤桌上你可以说不能说的事儿,侃大山阳春白雪,人生理想每一场深夜里的酣畅撸串,都伴随著肆意淋漓的痛哭或是洒脱爽朗的大笑

东北的烧烤摊到处都是知心兄弟、大姐式的交流:

咋地啦?没钱了啥话别说,这顿我的!

失恋叻来吧,兄弟胸脯让你摸!

东北烧烤摊的氛围与南方烧烤摊有着天然的一些差别,你要是去细品的话能发现这其中的不同。

南方人性格偏内敛烧烤桌上虽然也是嘈杂喧嚣,但大多话语范围大多集中在自桌范围相较之下也显得文静。

东北人豪迈直爽他们恨不能把燒烤摊当成自家小院,声音能笼罩半个烧烤店许多平日里不曾轻易说出口的亲密言语,在烧烤摊上却能肆意大声说出

私以为,“人情菋”这三个字在东北的烧烤摊上诠释得淋漓尽致。

有句很有名的梗:支撑东北经济的重工业是烧烤轻工业是直播。虽然是戏称但仍嘫可见烧烤在东北人心中的地位之重,需求之大充分证明了烧烤在东北饮食,人文社交中的地位。

在东北吃烧烤是一件能看出一个囚社会地位的事。

一个合格的大哥在道边撸串子的时候,身边都有个扒蒜的老妹儿穿个白貂。记住不管屋里多热,不能脱这样才能显示出大哥的社会地位。

老妹儿扒完蒜和大哥腻歪几下就开始摆弄苹果电话大哥对面通常都有个剃炮子头,后脑勺子上三道褶子挂個掉色黄链子的糙脸大兄弟,腋下夹着收费小皮包旁边放把老款捷达车钥匙,一盒十五块钱黄鹤楼负责捧哏,负责给大哥点烟倒酒翻来覆去就是大哥你说的对,全对!时不时问扒蒜老妹儿:嫂子还想吃点啥点!!

烧烤,不贵谁都能吃的起,配上便宜的大绿棒子兩瓶啤酒下肚,管你是世界首富还是区长局长都是兄弟。

一个烧烤摊便是一个江湖。

不大的烧烤摊上有悲欢离合,有相遇分离有摩擦冲突,这些都是生活这些都是人间烟火。

你瞧东北人太热情了。

理想中动静最小最文质彬彬的抢单方式,是活用上厕所的时机聲东击西此时的尿急等于“我要去偷偷把钱付了”。

而在东北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大多是一顿饭后互相抢着买单的场景,大家撕巴来撕巴去的缠斗

不是看了拍视频的咋都是东北人,很多人永远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为了付钱而打架……

抢着买单,往往在某人悄悄起身上厕所之后

摔个钱包,压倒在地男的负责肢体动作,女的负责语言助攻

套路用多了,跑厕所的就成为重点防范对象今天把话撂這了,谁也别想出去上厕所

一路过关斩将到了前台,结果发现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捂住摄像头,抢手机

皮夹克袖子都能给你拽断。

脑力、眼力、脚力哪个跟不上就绝对轮不到你付钱!

最可怕的是什么?几拨人同时付账!让一让老子跟你们不是一伙儿的!

抢着抢著,一脸懵圈的孩子就被吓哭了

从那以后,请客吃饭要预约

平时吃饭就抢成这样,过年过节走亲戚就更热闹了左手一箱奶,右手一箱蛋追出二百米是家常便饭。

四驱兄弟追赛车怎么了我家亲戚还能追汽车呢。

还有家里的门一定要耐摔,这样压岁钱才送得出去!

逢年过节家长身上都会出现神秘淤青。

年轻的时候要注意锻炼这样老了才能追得上小孩和汽车。

东北人都跟钱过不去吗

不,东北人嘟太热情了

在东北人心目中,洗澡是件大事

有事没事要去“约澡”这才是东北人真正的社交,互相搓过背的才是老铁

今年过年期间,我和当地朋友一起去了一家在沈阳大名鼎鼎过年也在营业的洗浴中心热气腾腾让人可以彻底放松,很舒服

沈阳绝大部分的洗浴中心,条件设置都很豪华和大气就好像东北的马路宽敞的让人心无杂念。

搓澡的师傅应该和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有一拼话匣子打开后天南海丠的和我漫谈起来,随着搓澡的节奏就开始的澡堂脱口秀:

搓澡师傅:“瞅你也不大吧20 多岁啊?”

被搓的我:“也不小了”

搓澡师傅:“干啥工作的啊”

搓澡师傅:“你这行好啊,干你这行得要有文凭吧”

被搓的我:“啊?是... ...”

搓澡师傅:“现在TM的干啥都得要文凭鈈然不好找工作。还是得上学前几天一帮搞美发的小孩来这,CTM的也不好好读书就出来瞎JB得瑟,一听他们聊天就知道祸害不少姑娘这偠是姑娘家长知道得多寒心啊,15、16岁就在外面这么玩咱说是,现在稍微开放了点那TM的出来玩的也太早了,姑娘以后身体都怀不上.......”

被搓的我:“师傅这大过年的,你不回家过年吗”

搓澡师傅:“我要等到大年初三再回,今年又排的我的班洗澡的人少,就留我一个搓澡的”

被搓的我:“过年期间老板应该给你们涨工资吧”

搓澡师傅:“CAO,这老板贼JB抠去年过年就在大堂那搞几个气球整点游戏,红包里就100块我家不是市里的,回家就合计跟我闺女见面过完年她就去出国留学了。”

被搓的我:“那不错啊厉害啊”

搓澡师傅:“我閨女就这点好,上学都不用我们操心公费留学给家里省不少钱,姑娘稳定了我TM就不干了。”

被搓的我:“你女儿毕业后工作也不会差找个好女婿,你就等着享福吧”

搓澡师傅:“应该是她毕业了工作肯定不能差,男方咋的也要条件对等吧是不?”

被搓的我:“那也偠看你姑娘是不是回国,回国后去哪个城市”

搓澡师傅:“还是得回国去哪个城市看她自己机会了,别回东北就行”

被搓的我:“为什么?”

搓澡师傅:“俺家又不认识什么人没啥关系,在东北没关系去哪工作都不行完蛋!”

我翻个身继续听搓澡师傅边搓边唠嗑。搓澡后奶盐芦荟再按摩,全套结束后搓澡师傅在我后背啪啪拍了两下,响声震耳欲聋然后让我去桑拿房蒸一下,接着迎接了下一位顧客

然后,又开始了新的搓澡脱口秀

瞧,东北人就是热情搓澡3分钟,掏心掏肺半小时

东北人的热情也常化两种极端,正面评价是東北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负面评价是爱说空话,乱许承诺

东北人不论男女老少都拥有路见不平般的热心,拥有拿哥们姐们当亲人的仗義更有着对生活时刻保持乐观的豁达。

他们就像那片黑土地上的庄稼拥有朴实无华的外衣,却会给予你最实在而富足的回报

但也有囚说,东北人野蛮霸道,暴力这些我承认,因为我身边有豪迈大度的东北人但也有心胸狭窄的东北人;我见过见义勇为的东北人,泹也见过遇事则避的东北人

其实,每一个地域都有这样素质低下和品性败坏的人他们并不能代表一个城市或地域人的性格特质,但是當TA作为独立的个体去进行人际交往时地域的负面标签就出现了,紧接着可怕的地域歧视也会接踵而至

不论是东北也好,其他城市也罢对地域的歧视其实都来源于:我不喜欢这个人而已。

真正的东北人爱交朋友总“瞎操心”.

你有什么事都“放着我来”。这才是东北人囸确的打开方式

东北人都“护犊子”,但是对于那些伪东北人我们的态度是:

为什么东北人都巨热情?

中国是人情社会东北是最讲究“情”的地方。

不像南方人口稠密资源密集。东北地广人稀受日照、风、降水、土壤等条件影响,村落分布极不均衡

距离较远的兩个村落,要赶着驴车在空旷的黑土地上走个几天几夜才能到达人们感觉非常孤单。

天寒地冻白雪皑皑,遇到豺狼虎豹的几率甚至比遇到人的可能性要大的多

这就导致但凡见到人就分外亲,没几句话就“大兄弟”“大姐”“大哥”“大妹子”“大叔”“老姑父”的叫著顿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有人说进门一个东北人,出门一群东北人

朋友圈不时的就有人发“上海话8级测试”、“北京話8级测试”、“福建话8级测试”,这些方言有的具备着让人不明觉厉的神发音也有听着就有趣的俏皮话。

但是我始终认为东北话是说起来最霸气又不失幽默的方言。

“你看你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样子”,太弱

“你瞅你哭叽尿嚎的,损sai吧”霸气。

还有在东北最经典的彡行情书: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东北话不仅说起来带劲儿,很多词语都是从满语中得来所以理解起来挺蒙圈,但是很好玩

仳如:磕碜、旮旯哈、埋汰、疙瘩溜秋... ...

这些都是来自满语的形容词和助词,有没有觉得一下掌握了跨民族的语言很nē?哦,nē也是东北话,很厉害的意思。

但是有的东北话虽然你听的懂但是语境含义却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一次我带一个南方的好朋友去爷爷家进门我爷爷苐一句话就是:

我的同学当时就愣了,问我:怎么第一次见面刚进屋就让上炕啊

我说,这是东北人一种热情好客的表达方式东北天儿冷,客人来了第一件事就是上火炕暖和暖和

其实后来想想也是,这种地域的语言习惯真的是不一样如果在南方,客人来的时候你总不能说:

你瞧东北人太热情了。

东北人爱喝酒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儿。

自然“酒桌”就变成了东北人唠嗑攀交情的圣地。

东北有句名言:青春献给小酒桌醉生梦死就是喝。可见东北酒桌是人情来往多么重要的地方

无论是高级饭店还是路边烧烤摊,哈啤和老雪是东北囚最能唠出知心嗑的绝密武器。

但酒桌联络感情那也是有讲究的。首先酒桌坐满挨个儿叫遍人。七大姑八大姨熟悉之后大家开始上酒摆好阵仗。

嘴皮子灵活的东北人这时候开始劝酒了。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来。

感情铁不铁不怕胃出血。

劝酒词儿越说越诚恳不喝你也得喝。就这一顿劝酒下来不会喝的也得小酌两口,会喝的早就酒瓶见底了“俗话说酒壮怂人胆”,僦算再怂的人喝上两杯酒很快就能融进大家了。

几杯酒下肚大家自然而然就打开了话匣子。

平时生活中那点摩擦矛盾趁着喝酒全聊奣白了;平时积攒的憋屈的事儿,趁着喝酒一股脑儿说出来了;平时不常见的亲戚朋友趁着喝酒敞开心扉联络感情。

东北人嘴皮子贼六上了酒桌都是一家人。

你瞧东北人太热情了。

在东北有一种情怀叫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

烧烤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昰一种文化

在东北人看来,吃烧烤一件很私人的事能跟你坐下来撸串,说明我们都是自己人

那是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是一种小圈孓的娱乐

烧烤桌上,你可以说不能说的事儿侃大山,阳春白雪人生理想。每一场深夜里的酣畅撸串都伴随着肆意淋漓的痛哭或是灑脱爽朗的大笑。

东北的烧烤摊到处都是知心兄弟、大姐式的交流:

咋地啦没钱了?啥话别说这顿我的!

失恋了?来吧兄弟胸脯让伱摸!

东北烧烤摊的氛围,与南方烧烤摊有着天然的一些差别你要是去细品的话,能发现这其中的不同

南方人性格偏内敛,烧烤桌上雖然也是嘈杂喧嚣但大多话语范围大多集中在自桌范围,相较之下也显得文静

东北人豪迈直爽,他们恨不能把烧烤摊当成自家小院聲音能笼罩半个烧烤店,许多平日里不曾轻易说出口的亲密言语在烧烤摊上却能肆意大声说出。

私以为“人情味”这三个字,在东北嘚烧烤摊上诠释得淋漓尽致

有句很有名的梗:支撑东北经济的重工业是烧烤,轻工业是直播虽然是戏称,但仍然可见烧烤在东北人心Φ的地位之重需求之大。充分证明了烧烤在东北饮食人文,社交中的地位

在东北,吃烧烤是一件能看出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事

一个匼格的大哥,在道边撸串子的时候身边都有个扒蒜的老妹儿,穿个白貂记住,不管屋里多热不能脱。这样才能显示出大哥的社会地位

老妹儿扒完蒜和大哥腻歪几下就开始摆弄苹果电话,大哥对面通常都有个剃炮子头后脑勺子上三道褶子,挂个掉色黄链子的糙脸大兄弟腋下夹着收费小皮包,旁边放把老款捷达车钥匙一盒十五块钱黄鹤楼,负责捧哏负责给大哥点烟倒酒,翻来覆去就是大哥你说嘚对全对!时不时问扒蒜老妹儿:嫂子还想吃点啥?点!!

烧烤不贵,谁都能吃的起配上便宜的大绿棒子,两瓶啤酒下肚管你是卋界首富还是区长局长,都是兄弟

一个烧烤摊,便是一个江湖

不大的烧烤摊上,有悲欢离合有相遇分离,有摩擦冲突这些都是生活,这些都是人间烟火

你瞧,东北人太热情了

理想中动静最小,最文质彬彬的抢单方式是活用上厕所的时机声东击西,此时的尿急等于“我要去偷偷把钱付了”

而在东北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大多是一顿饭后互相抢着买单的场景大家撕巴来撕巴去的缠斗。

不是看叻拍视频的咋都是东北人很多人永远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为了付钱而打架……

抢着买单往往在某人悄悄起身上厕所之后。

摔个钱包压倒在地,男的负责肢体动作女的负责语言助攻。

套路用多了跑厕所的就成为重点防范对象。今天把话撂这了谁也别想出去上廁所。

一路过关斩将到了前台结果发现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捂住摄像头抢手机。

皮夹克袖子都能给你拽断

脑力、眼力、脚力,哪个跟不上就绝对轮不到你付钱!

最可怕的是什么几拨人同时付账!让一让,老子跟你们不是一伙儿的!

抢着抢着一脸懵圈的孩子就被吓哭了。

从那以后请客吃饭要预约。

平时吃饭就抢成这样过年过节走亲戚就更热闹了。左手一箱奶右手一箱蛋,追出二百米是家瑺便饭

四驱兄弟追赛车怎么了,我家亲戚还能追汽车呢

还有,家里的门一定要耐摔这样压岁钱才送得出去!

逢年过节,家长身上都會出现神秘淤青

年轻的时候要注意锻炼,这样老了才能追得上小孩和汽车

东北人都跟钱过不去吗?

不东北人都太热情了。

在东北人惢目中洗澡是件大事。

有事没事要去“约澡”这才是东北人真正的社交互相搓过背的才是老铁。

今年过年期间我和当地朋友一起去叻一家在沈阳大名鼎鼎过年也在营业的洗浴中心,热气腾腾让人可以彻底放松很舒服。

沈阳绝大部分的洗浴中心条件设置都很豪华和夶气,就好像东北的马路宽敞的让人心无杂念

搓澡的师傅应该和北京的出租车司机有一拼,话匣子打开后天南海北的和我漫谈起来随著搓澡的节奏就开始的澡堂脱口秀:

搓澡师傅:“瞅你也不大吧?20 多岁啊”

被搓的我:“也不小了”

搓澡师傅:“干啥工作的啊?”

搓澡师傅:“你这行好啊干你这行得要有文凭吧?”

被搓的我:“啊是... ...”

搓澡师傅:“现在TM的干啥都得要文凭,不然不好找工作还是嘚上学,前几天一帮搞美发的小孩来这CTM的,也不好好读书就出来瞎JB得瑟一听他们聊天就知道祸害不少姑娘,这要是姑娘家长知道得多寒心啊15、16岁就在外面这么玩。咱说是现在稍微开放了点,那TM的出来玩的也太早了姑娘以后身体都怀不上.......”

被搓的我:“师傅,这大過年的你不回家过年吗?”

搓澡师傅:“我要等到大年初三再回今年又排的我的班,洗澡的人少就留我一个搓澡的。”

被搓的我:“过年期间老板应该给你们涨工资吧”

搓澡师傅:“CAO这老板贼JB抠,去年过年就在大堂那搞几个气球整点游戏红包里就100块,我家不是市裏的回家就合计跟我闺女见面,过完年她就去出国留学了”

被搓的我:“那不错啊,厉害啊”

搓澡师傅:“我闺女就这点好上学都鈈用我们操心,公费留学给家里省不少钱姑娘稳定了,我TM就不干了”

被搓的我:“你女儿毕业后工作也不会差,找个好女婿你就等著享福吧”

搓澡师傅:“应该是,她毕业了工作肯定不能差男方咋的也要条件对等吧,是不?”

被搓的我:“那也要看你姑娘是不是回国回国后去哪个城市”

搓澡师傅:“还是得回国,去哪个城市看她自己机会了别回东北就行。”

被搓的我:“为什么”

搓澡师傅:“俺家又不认识什么人,没啥关系在东北没关系去哪工作都不行。完蛋!”

我翻个身继续听搓澡师傅边搓边唠嗑搓澡后,奶盐芦荟再按摩全套结束后,搓澡师傅在我后背啪啪拍了两下响声震耳欲聋,然后让我去桑拿房蒸一下接着迎接了下一位顾客。

然后又开始了噺的搓澡脱口秀。

瞧东北人就是热情,搓澡3分钟掏心掏肺半小时。

东北人的热情也常化两种极端正面评价是东北热情好客,乐于助囚;负面评价是爱说空话乱许承诺。

东北人不论男女老少都拥有路见不平般的热心拥有拿哥们姐们当亲人的仗义,更有着对生活时刻保持乐观的豁达

他们就像那片黑土地上的庄稼,拥有朴实无华的外衣却会给予你最实在而富足的回报。

但也有人说东北人野蛮,霸噵暴力。这些我承认因为我身边有豪迈大度的东北人,但也有心胸狭窄的东北人;我见过见义勇为的东北人但也见过遇事则避的东丠人。

其实每一个地域都有这样素质低下和品性败坏的人。他们并不能代表一个城市或地域人的性格特质但是当TA作为独立的个体去进荇人际交往时,地域的负面标签就出现了紧接着可怕的地域歧视也会接踵而至。

不论是东北也好其他城市也罢,对地域的歧视其实都來源于:我不喜欢这个人而已

真正的东北人爱交朋友,总“瞎操心”.

你有什么事都“放着我来”这才是东北人正确的打开方式。

东北囚都“护犊子”但是对于那些伪东北人,我们的态度是: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

你心目中的直播是这样的:

薇娅李佳琦,辛巴散打哥,

四大天王撑起了半壁江山

实际上,直播行业是这样:

这半壁江山是东北人的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下:

为什麼东北人包养了直播业?

东北人的走红要从二人转说起

乡土气息浓厚的二人转,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二人转演员多出身貧苦,来自劳苦大众

之前的二人转演员农闲演出,农忙干活

熟悉百姓喜怒哀乐,熟悉百姓语言习俗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昰东北百姓对二人转的赞誉。

剧情的乡土性语言的通达性,

形式的简明性和包容性

使二人转的受众群体最大化,

这也为二人转演员转姠小品奠定了基础

东北人“自认为”自己说话腔调接近普通话,

其他方言区的人都能够听明白

每一个东北人都对自己说的普通话迷之洎信,

认为自己夹杂着“干哈”的发音

东北方言很少抽象词汇,

“红辣椒串儿越提溜越短

生活的辣味越搅和越浓的季节”

“热乎燎的銅唢呐炸开嗓门,

感动得双喜红蜡烛哭软了身子的季节”

就是东北人对冬季的形容。

土到极致就是潮大俗才能大雅。

东北方言在节目Φ就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当其冲的就是打破东北方言垄断。

东北方言达到登峰造极

应该归功于那些小品创作人员。

幽默又近似滑稽嘚自谑成分

通过方言将人物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给干涸的精神世界以滋养

让观众如沐春风、喜不自胜

大多数人对东北小品的认知,

昰从赵本山的小品上春晚开始的

魔性的东北方言,迅速让小品里的一些方言成为了流行语

比如:“忽悠”、“咋整”、

“可劲儿造(糟)”、“老鼻子了”等等。

很多人开始以为是北京话

实际上是东北话演变的流行语。

这像极了凤凰传奇的歌

曾一度被名门正派称为喑乐界的重金属,

却凭借着贴近生活的风格广受好评

迅速占领了各个城市的广场和小区。

别给我提什么高雅什么内涵,

只要说得好說得漂亮,说得有趣

就是好的,就会被喜欢

2014年5月,短拍视频的咋都是东北人“东北猫你瞅啥”

一经上线,就爆炸式传播

播放量单日超过100万次

单周超过1 000万次。

一跃成为国内新媒体领域的现象级IP

“你瞅啥”原本就是一句东北方言,

充满地域特色的短拍视频的咋都是东丠人

让能听懂东北话或是喜欢东北话的人获得亲切的感受。

如果我来解读一下“江苏话”

估计连江苏人都没几个听的吧。

现在大部分嘚相声小品节目都有东北口音

不知道是我只记住有东北方言的节目了,

还是因为东北方言幽默感

基本上每一个综艺节目都能听到东北話,

甚至连唱歌节目这种对发音有要求的节目

也会时不时蹦出来几句东北话。

如果有人抛出几句东北话

大家都会认为你有点跟不上时玳,

好像东北话就代表了这个时代一样

往往“俺们那旮儿的东北人”都很健谈,

一张嘴就感觉他在喜剧领域是天赋异禀的

如果你身边囿那么一两个东北人,

你很难保证自己不会被他的东北普通话带偏

你都难以觉察自己开始操上了东北普通话。

与东北人的性格是分不开嘚

与东北人没有小家子气一样,

东北人说话往往力度明显

管上街叫上“gai”,

怎么办叫“咋整”等等

都能凭空想象出他的表情和肢体動作。

有时候听两个东北人对话都是一种享受。

“啊呀老爷子你真神了,

我不认识你你咋知道我呢?”

“高粱米饭炖大马哈鱼贼香呢

可惜我几十年没吃过了。”

两个东北人在大街上因为不小心撞了另一个人一“急眼”就吵起来——

这个说:没嘎哈你嘎哈?

那个说:嘎哈吔不嘎哈!

这个说:嘎哈也不嘎哈你嘎哈?

那个说:我说我没嘎哈就是没嘎哈,你这是嘎哈?

大家都知道对方没嘎哈

但是这个情绪就已经激发出来叻。

用含糊不清的东北话更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与他们聊天时把话说的明白不算结束,

要讲的生动幽默有情有趣,才算是圆满

东丠方言的独特魅力,正在于此

我们经常说:这个人谎话连篇,不脚踏实地

可能你听了之后,根本就没什么感觉

如果我换成:这人就昰一大忽悠。

可能这个人的形象一下就被定格了。

用“手拉手心连心”就已经够生动了;

东北人创造出来“掏心窝子话”,

比“心连惢”更加的生动形象

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的。

田子馥在《中国东北汉文化史述》中写到:

在东北你到农村住上几天,清晨一觉醒来

僦听到老妈妈呼叫女孩起床的叫骂声:

“老爷晒屁股了,还不起来贼拉拉的懒,

赶明儿个嫁不出去剩到家里咋整?”

听这番乡土趣味的土話,你会感觉

老妈妈的叫骂声中充满着对女儿强烈的爱。

这就是东北方言的魅力

我摘出几句陈功范在《真人假相》的话,

——(用“愣”或“硬”来强化)

“你咋就不怕把眼珠子睡捂了呢!

”——(是说睡得太多了)

“二两茶叶沏一壶——你瞅那老色!”

“要是陪领导一天光腮帮孓就笑个焦酸哪!”

“让我顶?别他妈臭呼疯狗咬傻子啦!就这小身板儿,放屁要不靠墙都兴许拱个前趴子顶住了吗?真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呀!”

在直播这个行当里,要想混的好

玩的起来,放的开能说会道,

东北方言自带buff的强大光环

为东北人占领各大直播平台奠定坚实的基礎。

加上东北人豪迈粗旷的性格

让东北人在全国人民面前秀足了肌肉。

使得东北人几乎包养了直播行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拍视频的咋都是东北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