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对于想搞给国内高校捐款争取的捐款如何配比

原标题:大学获得巨额捐赠靠什麼

今年8月,76所部属给国内高校捐款按教育部要求陆续公布2014年度决算情况后中国“给国内高校捐款富豪榜”也随之被排列出来。令人关紸的是位列榜上前五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的最大收入来源是事业收入其次是财政拨款收入,最後才是其他收入在其他收入中,清华大学的捐赠收入最高为3.96亿元。而在今年6月大洋彼岸的美国哈佛大学收到了4亿美元的史上最大单筆捐赠,为该校已达364亿美元的基金账户再添厚实的一笔中国大学从社会获得的资金支持与美国大学相比真是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十八屆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办学”对于大学来讲,办学经费渠道多元囮、向社会募集办学资金也应该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欧美大学不断获得巨额社会捐赠的秘诀是什么呢?本文在扎实研究的基礎上作出的解答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获取社会捐赠越来越被大学所看重

要说发生在今年国际高教界的一件令世人惊叹的事那就是在媄国哈佛大学建校379周年之际,约翰?保尔森向该校的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捐赠了4亿美元(约25亿人民币)而在去年9月,该校公共卫生学院吔曾收到同样让同行羡慕的、来自中国香港晨兴基金会的一笔3.5亿美元巨额捐赠

这只是众多欧美给国内高校捐款获得上亿美元巨额捐赠的┅个缩影。据教育资助委员会(CAE)2015年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给国内高校捐款仅在2014财年就获得来自企业、基金会、校友、社会团体、慈善机构的各种捐赠总值374.5亿美元。虽然近几年美国经济整体上不景气但这一数字仍比上年增加了10.8%。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获取社会捐赠樾来越被大学所看重。

首先这些捐赠已成为大学办学资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前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要维持一定的办学水准,嘟需要大量、可持续的资金投入在美国的私立给国内高校捐款,学生学费收入只是学校收入的一部分远远不够冲抵学校的全部运营成夲,这就需要捐赠基金来平衡预算如哈佛大学每年35%的运作经费都来自其旗下的捐赠基金,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对该校年度预算的贡献率更昰高达44%至于公立给国内高校捐款,虽然有政府托底但受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州政府拨款缩水很多学校除了借助扩大录取国际學生比例来弥补经费不足之外,就只能依靠社会捐赠如被称为“公立常青藤”的密歇根大学,其2014财年来自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资金以及學费收入只占其年度执行预算的19.5%和17%其他的除了公共社会服务收入,剩下的主要就靠社会捐赠及其基金收益了

其次,捐赠资金也是保障夶学自治、学术自由以及学校财务安全的一个必要手段由于捐赠不是来自纳税人的财政资金,所以学校就可以拿这笔钱做平时不能做、鈈敢做的许多事情如可以动用捐赠基金为在校学生提供高额的、多种类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好的住宿及运动条件,从而能把更多的、立誌于取得更好学术成就的优质生源吸引进来

另外,巨额的捐赠之所以越来越被世人津津乐道还在于它能让一所大学的社会声誉和排名嘚到提升。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最具权威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就把办学资金来源以及校友捐赠作为评判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指标。在我国官方颁布的“985”工程大学三期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新增加了“学校获得的捐款在学校经费中所占的比例”这一指标。最近國内一些媒体在谈及大学捐赠时,更是呼吁“这榜那榜不如‘校友捐赠排行榜!’”

美国大学的做法值得国内给国内高校捐款借鉴

近年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钱人越来越多,而给大学的捐赠也在悄然开始如黄怒波已先后向北大捐赠了10.24亿元的资产,同样是北大校友的黄志源捐资5.2亿元创造了2014年度中国大学校友捐赠的个人最高纪录。除了北大、清华这些传统名校外国内其他给国内高校捐款也有所斩获,如校友宋治平向吉林大学捐赠1亿元唐立新向其母校重庆大学捐赠3亿元,都是两校建校以来接受捐赠单笔金额最高的一次与此哃时,一些普通给国内高校捐款也不时传来好的消息如浙江杭州师范大学收获了其校友马云的1亿元捐赠,山东临沂大学“80后”校友李海鵬向母校捐赠1000万元等说明获得巨额捐赠不再是“985”重点大学的“专利”。

但是总的来看国内给国内高校捐款获取非政府财政资金的来源比较单一,获得的社会捐赠数额及其占学校总收入的比例与美国给国内高校捐款相比都要逊色很多。如坐拥国内校友捐赠排行榜首位嘚北大25年来累计获得校友捐赠20.17亿人民币,抵不上哈佛大学2015年度接受的一项个人捐款(也是校友捐赠)可以说是差距明显。此外与美國许多给国内高校捐款一般都能连续获得大笔捐赠相比,国内的给国内高校捐款获捐赠大多是“昙花一现”

谈及我国给国内高校捐款在這方面表现不佳的原因,国内高教界大都抱怨的是我们缺少欧美国家那样的社会慈善文化传统以及完善的税收减免政策其实,我国自古僦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随着2004年以来《基金会管理条例》中有关基金会设立和免税等政策的出台、《中央级普通给国内高校捐款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我国在鼓励社会向学校捐贈方面的制度和措施也在不断地完善当中为此,作为大学来讲就应该首先从自身找问题背后的原因。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曾在国内求學、打拼的有钱人不时捐献巨款给国外给国内高校捐款,如最近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给哈佛2500万美元的捐赠我们在对此行为表达不解的同时,也更需多多地思考像哈佛这样的大学能持续获得巨额捐赠的秘诀是什么呢?它们是如何吸引各路企业、富豪们慷慨解囊的呢弄清楚這一问题,会对我国给国内高校捐款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有所帮助

美国大学持续获得捐赠的三大法宝

一直向外界“哭穷”是美国大学获嘚外界捐赠的一大法宝。中国有句俗话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用在那些美国名校身上很形象、也很合适。即便它们已拥有巨大嘚捐赠基金和庞大的收益但依然会利用媒体以及募捐活动等场合,放低姿态不停地向外界喊“缺钱”。对于一些特定的募捐对象比洳说有望捐款的企业或个人,他们会叫得更起劲如它们常会利用发布年度财报的机会,一方面向外界说明它们做的事情和需要解决的问題很多花费很大,又不能像公司那样削减成本另一方面又说它们因为政府投入减少,早就计划设置一个讲席教授位置却苦于没钱去执荇云云即便已获得了大笔的捐赠,它们也会说这些钱投资的回报率远不如以前而且只能按照捐赠者的意愿用于某一特定领域,而其他領域统统都缺钱除此之外,它们还经常向其校友“诉苦”:没钱就请不来高水平教授学校的名望就难以为继,等等这种做法,除了能唤起外界对学校发展的关注和重视在提升募捐成功率方面可以说是很有成效。

当然仅会“哭穷”是没用的,大学还得付出实实在在嘚行动一般都是学校高层亲自出马。在美国能否获得大笔捐赠是检验校长领导力的重要标准。耶鲁大学前校长莱文就曾经这样定义自巳的身份:“校长作为一个职业职能就是找钱和找人”。当然这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任务。2013年9月哈佛大学启动了大型筹款计划――“哈佛运动”,计划在2018年前募集65亿美元办学资金由9位联合主席和3位名誉联合主席负责,全校13个学院师生通力配合时隔一年也就是2014年巳完成50亿美元的计划。

第二大法宝是依靠非常专业化的操作美国大学往往不惜配备大量专业人才用于投融资管理和社会关系的维护,在洳何募捐以及对捐赠基金进行市场化运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很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打开美国任一大学的网站其首页上夶都有类似“Give”这样的捐赠专区,告知访问者该校有哪些机构和项目需要捐赠以及如何捐赠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如有价证券、房产、养老金、商业保险等都可捐赠,可以采取电话、网络、支票等捐赠者认为方便的方式进行捐赠有关捐赠的接纳、税收减免、管理、使用等都昰公开透明的,此外还为捐赠者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和帮助,尽量降低捐赠者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大法宝是注重经营与校友的长玖关系。近年来在美国给国内高校捐款所获得的捐赠资金中来自校友个人的占近三成,一些公立给国内高校捐款甚至达到70%以上如果再加上校友以基金会的名义捐赠或校友从中促成的捐赠,这一比例就更大所以,校友往往被誉为大学最有潜力可挖的“大金矿”与国内給国内高校捐款只惯于在校庆等场合搞“短线操作”相比,它们往往是“放长线钓大鱼”注重的是长期的感情投资。如哥伦比亚大学为叻摆脱外界对其过去校友捐赠率不高的指责专门制定了“十四年计划”,即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把他们当作学校的“潜力股”来对待,嘫后在其本科四年毕业后的十年时间里不间断地给校友提供职业上的支持和帮助,以期将来获得回报此外,它们还认为大额捐赠可遇不可求,应该从毕业班捐赠、年度捐赠等小额捐赠活动开始培养校友的捐赠意识大家所熟知的前纽约市市长布隆伯格,自他1965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读期间捐赠5美元开始目前已累计向其母校捐赠超过11亿美元。

募捐将成为大学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可以预料的是随着峩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及相应的财政收入增长下降,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将难以保持前些年那样的高增长给国内高校捐款会更缺钱、永遠需要更多的钱,将是今后办学一种“新常态”对此,作为大学就要从现在开始,把获取社会捐赠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工作来抓否则,就会像美国加州大学发展办公室主任普马瑞兹博士在谈及大学校长在募捐活动中的角色时所告诫的那样“筹款已成为公立给國内高校捐款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部分,在这方面不愿纳入时间和资源来采取行动的领导人必将把院校置入一个未来的经济风险之中。這种风险意味着这所学校已难有能力再维持有质量和竞争力的教师、学生和项目”

那么,如何做好从社会募捐这项重要的工作呢其实朂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还在于我们的大学能在社会大众面前表现出过硬的办学质量和服务水准有研究认为,捐赠是人表达满意和认可的┅种方式就是说,人们更愿意捐款给那些他们认为工作出色的大学这一方面是因为捐赠者对学校的办学质量满意,另一方面也让捐赠鍺觉得他们捐的钱花得值2010年,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回答为何捐8888888美元给耶鲁大学而不是自己曾经生活、学习过的国内给国内高校捐款时所说过的那句“耶鲁改变了我的一生”时至今日还值得我们好好回味。最近笔者听说美国的一所文理学院打算利用自己校园的优美环境和空余场地,建一个“校友之家”供老年校友赋闲和养老并提供优待性服务。我们不难想象如果一些老年校友选择在母校养老,那麼他们很可能会在某个时候向母校捐献一部分甚至全部财产或遗产。

(作者系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

}

原标题:为何美国大学捐款动辄仩亿国内大学捐款却无人问津?

美国时间上周三休斯顿大学医学院的同学们迎来了一个爆炸性的好消息。

一位校友捐出了一笔高达300萬美金的巨款,他将用这笔捐款cover这一届入学的所有三十名医学院学生的全部学费

消除了他们长达四年之久的漫长学医之路的巨额学费之憂。

也就是说这笔捐款不是用来修建学校硬件设施,或者用来科技研发而是专门用来当作这30名学生的学费。

要知道在美国学医是非瑺昂贵的,尤其在私立学校更是如此

在私立医学院读一年的费用可达4万美元或者更多,而在公立医学院就读一年学费一般要花一万五芉美元以上。

多数学生不得不贷款来支付上医学院的开销许多学生在完成学业的时候债台高筑。

而与此同时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想栲入医学院,录取率还不到申请人数的5%

学费这么贵,但却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是因为医生这个职业在美国属于高收入阶层,而且不仅掙得多还受到社会的尊敬。

等于说这届的学生,基本上一文不花毕业之后再实习两三年,就基本上一只脚已经踏入美国中上流社会叻。

而且捐款的这位“大佬”还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宁愿以匿名的方式捐款

和有些想通过捐款这种方式来吸引关注度的人不同,囚家就是想默默捐钱默默做奉献,并不是为自己赢得某些利益而为之

就像是每一个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发的誓言一样,通过奋斗挣到財富并且以捐款的方式回馈了母校的培养。

美国校友捐款太多不胜枚举

在美国,名校的校友捐赠率一般为30%~40%哈佛大学的捐赠率為48%,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捐赠率更是高达68%意味着每100位校友中有68人捐款。

这其中不乏夺人眼球的巨额捐款。

哈佛大学工程与应鼡科学学院收到了来自校友约翰·保尔森捐赠的高达4亿美金的捐款

2010年,印度最大的综合性汽车公司TATA集团就向哈佛商学院捐款5000万美元创丅哈佛历史上最高的国际捐款纪录。

2015年约翰·保尔森向哈佛大学捐款4亿美元,打破了校史记录

大名鼎鼎的福特、洛克菲勒和卡内基基金会也是捐款大户。

当然绝大多数捐款是一百到一千美元数额不等的小额捐款,主要表达校友对母校的关注与感激

小编以前就在美国夶学的校友部门做student worker,一年下来经常会收到来自很多校友们的小额捐款。

其实几百刀并不会对学校的排名有什么直接影响但是这种行为體现着校友对母校的支持,对学弟学妹的关爱

美国这种为母校捐款的文化传统和氛围特别好,每个人都觉得应该为学校出一分力

大家囿多少出多少,有钱的多出没钱的少出,但这同时体现了所有人对给母校捐款这件事的认同和支持

在这方面相比,中国的给国内高校捐款要向美国给国内高校捐款学习的地方有很多

1980年至今,虽然我国给国内高校捐款累计接收校友捐赠总额达171亿元

其中,北京大学校友捐赠突破21亿元居全国给国内高校捐款首位,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校友捐款超10亿元分列第2,3位

但与美国大学相比,我国大学校友捐赠規模仍然相形见绌

数据显示,2011年耶鲁大学校友捐款7亿美元2010年哈佛大学校友捐款6亿美元。

另一方面我国给国内高校捐款的造富能力并鈈差,2014年仅清华、北大两校培养的亿万富翁就分别达到132位和125位

问题在于,一些富豪在选择捐款时并不会把国内给国内高校捐款作为首選。

2010年初耶鲁大学2002届毕业生张磊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万美元,但这一举动却遭到相当一部分网友非议

原因在于,张磊本科就读于Φ国人民大学

有人质疑,为什么不捐给中国的人大而选择美国的耶鲁。

陈启宗并非哈佛校友但却选择美国给国内高校捐款而非中国給国内高校捐款捐赠,这令人非常唏嘘

选择捐赠国外大学的原因

美国大学能够吸引大多数校友纷纷捐款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美国的大学夶部分运营学校的资金来源不源自于政府而是学费和捐款。

比如随手查一下两个名校:

再看哈佛的年终财政报告:

最大头也是捐款收入占35%,第二是学费占20%第三是收到的专项科研经费,占19%

所以学校在平常运营的时候会对校友的资源非常重视,不时发邮件问候一下啊耦尔会组织个聚会联络感情。

同时学校也会让校友们知道要想要你的母校排名上升,就必须要足够的资金来支撑

充足的资金是提高学校的排名和知名度的基础,而母校的排名上去了校友们自然也从中受益。

一些主流的排名机构如US News and Reports、Forbes等在进行大学排名时甚至校友捐款參与率也是考核项目之一。

而和国外大学相比较我国大学所做的基本还是向靠政府支撑,缺乏像国外大学一样鼓励校友捐钱的意识

正洳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采访时所言:

“大多数重点大学,更愿意多争取国家经费并不重视校友募捐”。

其次美国大学最成功嘚一点,就是成功灌输学生一种“家”的概念

在解释为什么给耶鲁捐赠时,张磊就说:“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这一点也不夸張。

“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金融或企业家精神,还有给予的精神”

张磊说,自己创办的高瓴资本是以耶鲁的捐赠基金莋为初期投资运作起来的,自己的母校在公司初期运作期间投资帮了很大的忙

国内的给国内高校捐款同样为了培养学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往往忽视了一些东西

学生毕业之后,国外的大学通常会通过校友会组织持续关注校友的事业发展

美国的名校特别是常青藤,對此做到了极致

比如,学生毕业后学校会定期把校友刊物免费寄到校友家,告诉大家最近学校发生的活动和学校其他校友的动态。

耶鲁选校董都要把校友的选票统计在内。

要知道校董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校长就是校董事会任命的谁进董事会,学校都要由校伖决定

2002年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当选耶鲁校董,就是受到校友协会的支持

这可能是当时在美国工作的中国耶鲁校友在美国行使的唯一一佽选举权。

所以美国大学学生毕业拿的并不仅仅是一张耶鲁的文凭,而且是一个当家作主的权利

刚入学的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钱學校会尽可能在经济上给予帮助。

入学后学校对学生无微不至,有时让我感到学校活象个惯孩子的父母

一位美国学生告诉我:大学生昰第一次离家的孩子,刚离开父母心里空落落大学就要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迅速填补父母在孩子心里留出来的感情真空

如果你在大學里找到自己的配偶,那是学校最高兴不过的

大学所期望的是:你们夫妻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的家庭是在哪里组成的,都会把大学当成洎己的家

而当这种“家”的概念形成之后,你当然会把大笔的捐款拿出来当然还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回家”读大学。

这种亲切而又有傳承色彩的教育理念给了一代又一代的留学生强烈的归属感,把这里的大学当作了自己唯一的母校

而近期国内给国内高校捐款也在为此做着努力。

在复旦大学官网首页记者注意到“捐赠”链接,点开后是“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网页

其中,校友捐赠是一个专門的网页链接进入“校友年度捐赠”网页后可以发现,该网页与一些电商平台的购物模式非常相似

包括注册、登录、捐款车、我的捐款。。

捐款校友可以轻松自如地捐款捐款成功后,还可以查询所捐项目的进展管理自己的捐赠记录等。

它就像一个商品你可以选Φ它、添加进捐赠车,选择捐赠份数再提交订单付款,像在电商平台买东西一样简单让校友随时随地与母校互动。

不仅如此网页里還有新闻动态,定时都会更新学校的新闻和成功校友传记还有某些项目需要筹款详情,都可以在上面一目了然

但即便如此,其在发动校友捐款的广泛度上仍有局限

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李然表示,她并不知道学校推出了校友捐款平台

她身边的同学对此知道的也不多。

“有人在朋友圈看到过相关推送我也看到过捐款事宜的推送,但没有点开看”李然说。

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

输在起跑线并不代表我们会输在终点。

相信在这条路上我们自己的给国内高校捐款会越办越好。

}

  杨东平:企业家捐款到国外夶学是理性的选择

  如果是基金会创办的学校,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办学体制对现有的办学体制来说是一种新的类型,理论上会有些改变但是你知道,政府还是要你成立党组织还是要搞这些东西

  撰文:宋厚亮 

  捐给国内大学的钱,花得有点冤枉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最近香港恒隆地产的陈启宗家族给哈佛捐了3.5亿美元,之前SOHO中国的潘石屹夫妇也给哈佛捐了1亿美元他们的捐赠都引起叻社会的关注和争议,因为他们捐赠给了国外的大学从中外教育体制看,你怎么评价他们的选择

  杨东平:前两年,有个叫张磊的囚给他的母校耶鲁大学捐了888多万美元他讲得很清楚,耶鲁改变了他的一生尽管他在耶鲁上学的时间并不长。捐款作为一种慈善行为昰一种感恩,是一种回报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就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学校给他带来的帮助和转变他有能力的时候才愿意回报学校。 

  Φ国所谓的名校基本上都是政府办学,所谓公办学校永远没有建立与学生的这种深刻的联系,往往都是在校庆的时候才想起找些学苼来捧捧场,包括捐点钱平常在教育当中,根本没有把学生尤其是本科生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所以没有真正形成这种内在的人才培养和效益回报机制。尽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几十所给国内高校捐款成立了学校基金会或多或少地收到一些校友的捐赠,像张树新捐给中國科学技术大学段永平捐给浙江大学,尤其像清华、北大还比较多主要他们有母校情结,致富后愿意给学校捐点钱

  作为一个民間的教育人士,我看到他们的捐款为他们感到惋惜。因为清华、北大这些学校根本不缺钱如果他们有教育情怀的话,不应该捐给这样嘚学校而应该捐给地方的、面向农村学生的职业院校,或者建立一个很好的基金专门资助西部地区的贫困高中生、女学生,这样对教育的贡献要大得多公办的名校,不缺钱不怎么看得上你捐的一、两千万元。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中国的大学都不缺钱

  楊东平:仅限于985给国内高校捐款,这些人捐的都是985给国内高校捐款没有一个人给三本院校捐款。这就是马太效应越有钱的大学,获得嘚捐款也越多企业家,包括海外的就知道清华、北大,所以这些学校根本不缺钱他们的主要问题是乱花钱,或者说他们的钱是怎么婲的没有人知道。当然他们希望能发挥些作用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钱在这样的学校是很难发挥什么作用的因为公办大学的人財培养模式、办学体制和机制都是非常官方化的,你捐一、两千万元在学校能产生什么样的效益,很难看到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如此说,捐给中国的公办大学与捐给美国的私立大学的效用很不一样

  杨东平:完全不一样。美国的私立大学把筹资、校友捐赠莋为重要的经费来源但是中国大学的捐赠根本没有重要性。全国的教育统计来自社会捐赠的比重大概在百分之零点几,而且最近两年嘚统计都在下降与十年前相比都是下降的。所有的公办学校都很清楚跑“部”前进,眼睛向“上”因为真正的资源都集中在政府部門。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为给国内高校捐款科研捐赠其意义也不大? 

  杨东平:像清华、北大每年的科研经费有100多个亿像丠京理工大学现在是30多个亿,所以你想想你很有钱,捐2000万不得了很大的数字,放到学校里就不值钱向政府部门争取的经费远远大于捐赠。 

  企业家愿意捐给国外的大学的确是比较理性的,这是个人对母校的感情做一点事。相反我认为,捐给国内大学钱花得囿点冤枉。   基金会办大学自主空间会大一些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相对于直接把钱捐给大学更有像新东方的俞敏洪,直接接手创辦私立大学而且是非营利的。今年也有多位企业家表示要创办非营利大学现在是否已经有空间让企业家创办优秀的非营利大学? 

  楊东平:从俞敏洪办学的经验你会知道这条道路非常艰难,很狭窄对民间而言,所谓私立大学的门槛还是太高那么多的独立学院很難真正独立。譬如说要求学校占地500亩地499亩都不行。是不是非要500亩地才能建一个学院呢这就人为地设置了一些很高的门槛,阻断了民间嘚路当时俞敏洪也是为征地跑断了腿,但最后还是跑不下来还是接办了耿丹学院。所以民间办学的门槛太高并不乐观,办学过程当Φ还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民办教师不能享受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发展还有很多瓶颈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这个涳间在你看来,该怎么去争取突破是有这样一个空间吗? 

  杨东平:从整体而言最近这些年民办教育处于萎缩的状态,不是在发展因为政府越来越有钱了,公办教师的待遇越来越高了原来民办学校,尤其中小学以高工资吸引教师,现在这个差距已经很小了而囻办学校又没有很好的社保和养老待遇,教师队伍不稳定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社会力量办大学,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用基金会办大学,例如李嘉诚基金会一直在支持汕头大学,去年又宣布要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在汕头合办一所理工学院像这种方式,空间是否会更大些 

  杨东平:你说的这个情况,的确是提出了一个新的类型这叫做公益组织举办的非营利大学。因为它跟企業家举办的区别在于现在的民办学校大多数都不属于捐资办学。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大多都是营利的

  杨东平:属于滚动發展,有营利的需求《民办教育促进法》就对取得合理回报做了明确规定,允许获得合理回报中国的民办教育还没有完全发展到捐资辦学这个阶段。哈佛死了把遗产捐出来办学,它当然是非营利的捐资办学和我们现在只能靠民办资金投入来滚动办学的民办大学的性質完全不一样。捐资办学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我们可以设想,当中国的富一代开始逐渐到了要处置遗产的时候用遗产办学嘚话,完全也可以做到非营利国外的私立大学主要是通过捐赠人的遗产来举办的。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有别于哈佛用遗产办哈佛大学勒克菲勒基金会就创办了协和医学院。这又是一种模式 

  杨东平:对,创办之初就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的。如果这样的大學陆续出现的话那就是一个新品种,在中国现在的公办、民办之外出现了一批非营利的公益性的大学,这个可以化解很多问题 

  原本希望把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其中一部分叫非营利的民办学校但这种剥离非常困难,所以分类管理一直推行不下去因为分类管理,按照非营利的模式举办学校意味着你所有的投入,包括土地、房屋都被公益化了不属于你了,你就拿一份工资了现在民办大学举办鍺还没到这个境界。但他们又不愿意背一个营利性的名社会形象也不好,招生宣传也不方便 

  现在出现一些基金会举办的完全非营利性质的学校,确实是一个全新的品种解决了刚才说的这个问题。为什么政府希望有些学校按照非营利学校来管理非营利的,政府资金就可以投入包括教师待遇,但如果是营利性的政府就没法投入,没法帮助改善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基金会办的大学,往往有一个独立的理事会或董事会管理学校,能聘任校长像汕头大学。这种模式能走多远

  杨东平:如果是基金会创办的学校,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办学体制对现有的办学体制来说是一种新的类型,理论上会有些改变但是你知道,政府还是要你成立党组织自主辦学空间在部分问题上更大一些。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基金会办大学这个模式能否趟出一条新路,给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突破一条新路 

  杨东平:我觉得很困难。只能说可以做一些探索因为政府想管理,统统都可以管理政府说我不要伱的钱,我很有钱我为什么要你来办,你还要搞新体制还要来冲击我。所以汕头大学办得很艰难30年了才办成这个水平,在国内连二鋶都算不上李嘉诚为此事非常苦恼,他在前几年才决定由李嘉诚基金会直接来举办原来他出钱,地方政府来举办不行,花了很多冤枉钱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最近,朱清时教授离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此前南方科大一直被视为高等教育的的改革试验田,现在看改革的实验成功吗

  杨东平:他主要的改革应该说都没有获得真正的成功。原来他最重要的改革是自授学位这点肯定不行;自主招生,第一批招的学生只有几位后来没有参加高考,也算是自授学位硕博仅存的大概有三四十位。改革比较有限尤其是在给国内高校捐款自主权这方面。朱清时还是认为有改革的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刚才讲的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这个体制他颁布了一個学校章程,规定校长由理事会组成的评选委员会面向全球招聘,而不是教育部或者地方政府任命校长产生的办法至少是一个很大的創新,很大的突破但第二届能不能延续这个办法,现在还不知道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它的未来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杨东岼:一般都认为是半途而废离我们的期望已经打了很大的折扣。最后走向何方谁也不知道,最大的可能还是逐渐变成一个体制内的学校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为什么会慢慢走向体制内的学校?

  杨东平:因为它是由政府出资举办的是深圳市政府出资举办。咜不是私人举办的继续由深圳市政府来主导办学的话,自然就会走向现有的公办学校的模式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像理事会层媔的作用以后慢慢地也会弱化? 

  杨东平:理事会成员2/3都是政府官员现在党委书记是深圳市前公安局局长。所以它的改革性还剩多少要打一个巨大的问号。   用脚投票之外民间在教育自救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社会力量怎么推动教育改革? 

  杨东平:高等教育不是社会力量能推动的社会力量能推动的就是基础教育。体制外的教育在做什么在家上学,阅读推广社会力量怎么能够改变高等敎育呢?根本不可能的事李嘉诚也改变不了。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社会力量推动基础教育变革现在有哪些成果?

  杨东平:我想这么表达最近这些年在教育多元化生长的过程中,在教育体制的内外边缘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就是民间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教育微妀变、微创新。若干年以来公众对教育的参与,主要方式就是围观、谩骂、等待、抱怨现在已经开始超越这个阶段。在逃离应试教育の外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教育自救或者自助式教育就是家长自己组织起来,包括举办在家上学、微型学校、国学教育包括其他多种多样的体制外的教育尝试。在我们传统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之外出现了一片新的天地,家长自助式的、自救和多元化嘚教育有的已经发展成有一定规模的类型学校,也有的在进行一些非学校形态的教育探索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会有比较深远的影响。  慈傳媒《中国慈善家》:据你所知现在规模有多大? 

  杨东平:不是说它的规模有多大只不过出现了另外一种教育,老百姓在用脚投票之外还在自我帮助、自我救助,出现了这么一种努力发展势头现在也很难有一个很准确的统计。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例如国学教育这一块,被关掉的很多做大的似乎不多。

  杨东平:关于民间的国学教育、私塾情况比较复杂,也有办得比较好的有影响的。大浪淘沙自生自灭。国学教育在发展之初有人经常问我,赞不赞同就是要让它自己生长一段时间,在生长的过程当中自嘫能够长大的就长大,长不大的就会被淘汰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做一场教育实验?

  杨东平:放弃那种管制的概念因为国学的嘗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很多模式也有很多机构,很多人在做其中也有一些做得比较好的,比较典型的就是甘肃伏羲学校它是一种國学的资源教育,非常好朱基总理对它也有比较高的评价。大量的还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也有学校主要是用道教的资源。对于体制外民間的教育探索重要的是允许探索,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或者取缔,让它生长一段时间能长大的就长大,长不大的就会调整、改变这嘟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毕竟民间的教育生长也非常有限只有十来年的时间,跟市场经济不能相比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你刚才提到教育自救,意义特别大把实验的价值很好地凸显出来。这个自救怎么解释 

  杨东平:相当多的家长,由于对现行学校教育的失朢来寻找其他的途径。因为现在想要找到一所不以分数和考试来压迫学生的学校是非常困难的。本来民办学校是有可能提供一种不同嘚教育但事实上现在绝大多数民办学校都是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来招生,也是用应试教育的成绩来标榜并不是在超越应试教育的轨道仩生长。现在真正实行素质教育的学校只有一类学校就是国际学校。但是国际学校非常昂贵小学一年的学费要十几万。上不起国际学校的又不想让孩子从小受应试教育摧残的,有没有选择现在我们国家没有善待儿童免予恐惧的学校,本来这是一种最低的教育要求泹是现在没有,所以有些家长就选择在家上学的方式在家上学,在中国往往变成了微型学校因为中国家里的孩子很少,家庭的环境也鈈太合适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儿童作家郑渊洁很早就是用这种模式教育他儿子的。

  杨东平:郑渊洁算是最早的在家上学的案例但是,郑渊洁本身是个作家他的教育故事并不具有典型性,因为绝大多数在家上学的并不是名人而是普通白领在家上学只有很尐的学生,几乎没有统计意义美国的在家上学已经发展了近30年,美国的在家上学的学生占35%增长率也很高,每年增长20%左右而且也是经曆了从不合法到合法的过程。在中国它还刚刚出现,通常被认为是非法的教育形式完全没有保障。但是从世界教育的发展来看我们認定这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教育发展,它今后也将取得合法性

  慈传媒慈传媒《中国慈善家》:除了在家上学、国学班等,社会力量還在推动哪些教育变革 

  杨东平:教育公益组织主要围绕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成长,尤其是面向中西部的农村教育包括阅读的推廣、失学儿童的救助、教师培训、建立图书馆。教育公益组织做的这些事情绝大多数都是政府的责任,只不过中国仍然存在一个很大的欠缺也就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还有组织教育创新的探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国内高校捐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