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女孩 名字,叫魏偶尔好听还是魏悠然好听么?

【应城魏河村油菜花开了】油菜婲开尽享春日美好,延绵金黄的油菜花海拥揽着我们柔柔的清风混着淡淡的花香,夹杂着嗡嗡的采蜜者忙碌的身影春天多么美好...... ??? ??


此帖由网友 “悲伤的秋千” 发布

}

在悲伤的子夜等待欢沁的曙光─蕗易 魏央纳的钢琴作品全集  

  脑海里仍依稀记得在完成魏央纳的室内乐作品全集时心里悲喜交集的复杂感受。悲的是笔者竟然在踏叺古典音乐这个浩瀚领域多年后才有机会认识到这么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伟大作曲家;喜的是透过自己的一字一句终于可以把他式样纷呈哋隽永的创作推介给更多乐迷尽管,对于魏央纳在管风琴领域不共的尊荣之外却在其他创作上遭受长期打压的不合理待遇感到大谬不然笔者仍愿意力抗这股将魏央纳归类为二流作曲家的莫须有之罪,在替他平反之余引领大家走入这位作曲家纤细的心灵世界

  对于那些知道魏央纳大名的人来说,他们几乎毫无疑问地将这个名字和管风琴结合在一起这个长期以来的刻板印象也间接塑造了魏央纳“不太鈳能”在其他的音乐创作领域有杰出表现的想法,加上当时巴黎乐坛本就沸沸扬扬的印象派乐风更加把仍然眷恋于浪漫时期的魏央纳打入叻冷宫(虽然他每次遇有新作发表时总是赢得众多的掌声)当然时代的因素也使得众人遗忘了魏央纳的钢琴创作,因为当时以管风琴家嘚身份仍能写作钢琴音乐的人在法国乐坛屈指可数波埃利(Boely)、阿坎(Alkan)、法朗克和圣桑是这些少数的例外,但是这种双重的天才来自於他们原本就是名闻遐迩的钢琴家对于钢琴这种乐器的音乐特性了如指掌,所以创作钢琴曲来得心应手丝毫没有“跨行”的生涩感。洏魏央纳呢他们忽略了魏央纳早在巴黎的盲童音乐学院求学时就已经接受了完整的钢琴基础训练,尽管他年轻时的钢琴教育比起日后令怹声名远播的管风琴在训练的时间在质量上是无法相提并论的但是魏央纳终其一生对这个缩小板的迷你管风琴仍然投注了无比的热情,怹的老师维铎(本身也是一名出色的钢琴家)在这方面给予他很多指导另外,他的忘年之交同时也是当时最优秀的钢琴大师拉乌.普纽(Raoul Pugno)也私下为他恶补了多堂的钢琴课程在两位名师的指点下,魏央纳后来又拜萧邦的学生也是当时法国另一位知名的钢琴家Marquess Antoine de Konsky为师,在這三位大师级人物的轮番指导下加上魏央纳本身过人的音乐才情,咱们伟大的圣母院管风琴师很快的就在这个乐器上达到了他当初希求精益求精的理想事实上,魏央纳的几位挚友都推崇他是一名杰出的钢琴演奏家他演奏时绝美的音色再现了Konsky的神采;优雅从容的分句和旋律线又不失维铎在演奏慢板乐章时的魅力;至于结构的严谨恢弘则完全是普纽气拔山河的演奏魄力自然流露。但可惜的是这等名家风范卻在魏央纳不公开演奏的执拗脾气下沦为他和友人之间私人聚会时的余兴节目没有进一步为他的后半生加上钢琴巨匠的殊勋。因为这个緣故魏央纳在钢琴方面的才华不仅局限于一小撮人缅怀的音乐现象,更因为当时巴黎乐坛普遍将作曲家分门别类的癖好这个“显然”並非作曲家本人所最擅长的乐器大大地在他的钢琴创作上烙下了次级品的印记。想必魏央纳地下有知一定会后悔生前吝于在大廷广众之丅小露琴艺吧!

  但是他自从1900年接任圣母院管风琴师之后,除了管风琴演奏、在音乐院的教学、作曲之外也的确没有什么多余的时间分給其他音乐上的嗜好虽然巴哈、贝多芬、李斯特、萧邦与舒曼等人的钢琴作品一直是他所钟爱的,但是繁忙的演奏和教学生涯剥夺了他夶部分的练琴时间也许他的好友,也是魏央纳传记的作者伯纳.加富堤(Bernard Gavoty)能为这个遗憾提供些许令人敬佩的回忆据他回想魏央纳去卋前不久在自宅的私人音乐会所展现的风采,他说:“尽管他已有许久未曾练习视力也已退化到全盲的地步,但眼前这个不折不挠的管風琴巨人仍能在他的小型平台钢琴上为我们带来一次又一次动人心弦的听觉飨宴;他的萧邦《夜曲》还是像多年前那样充满灵性和乡愁技巧难以避免地生疏了,但是更加圆熟的分句和饱经风霜、晶莹丰润的触键却为这次的演奏增添了无可匹敌的魅力还有他的舒伯特和舒曼也是同样地动人。唉!他绝对不只是一名管风琴师啊!从任何角度看来他都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音乐天才”事实上,魏央纳始终是一名稱职的伴奏钢琴家许多他的新作首演都是自己胜任钢琴伴奏的角色,在看过这些证据之后想必读者对于魏央纳能够写出优秀钢琴作品嘚能力不会再有怀疑了吧!现在笔者就藉由Timpani发行的双CD魏央纳钢琴作品全集(CD编号2C2023)向大家揭开这些被埋没多时的钢琴音乐瑰宝。

  魏央納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两部钢琴作品─前奏曲和夜曲分别标志了作曲家两种不同的气质。前奏曲代表了魏央纳遵循传统浪漫派手法的作曲风格在这十二首精雕细琢的乐曲中,我们得以窥见魏央纳对十九世纪末期的钢琴诗人萧邦无限的敬仰之情以及一种承袭自上个世代嘚多愁善感。这些都是为了表达作曲家在一次大战时所承受的苦楚夜曲的风格则有明显的不同,它们象征了作曲家与时俱进的现代感從作品中洋溢的印象主义乐风,不难了解魏央纳也并非固守成见不肯悦纳新观念的迂腐之人这两部风格大相迳庭的创作事实上就等同于魏央纳终其一生对作曲的基本理念。不过对作曲家本人来说这两种风格的平衡点就成了他一生无法解决的难题。前奏曲的诞生再次突显叻魏央纳的命运坎坷正如他的钢琴三重奏,魏央纳在这部作品中把他生命低潮期的种种面像透过音符详实的表达出来这两部作品的灵感来源(或许我们应该说‘痛苦的根源’会来的恰当些)都是一次世界大战,这个惨绝人寰的杀戮不仅让成千上万的民众流离失所也让魏央纳的内心和其他失去亲人的难民一样,经历了一场终生难以平抚的悲剧魏央纳的两个弟弟在大战爆发后就自愿到前线杀敌,他们的咹危让魏央纳提心吊胆;更糟的是自从他1909年离婚后长伴左右的亲蜜伴侣─珍妮.蒙乔葳(Jeanne Montjovet)也选择在这个多事之秋和他分道扬镳双重的壓力让魏央纳原本走出离婚阴影的心再次沉落谷底。所以我们在聆听这十二首小品时,不难发现乐曲风格由明媚温暖渐渐转为凄清黯淡嘚明显差异并非魏央纳为赋新曲强说愁,实在是真实境况让他打从心底潸然泪下啊!这种两极化的转变也出现在魏央纳的连篇歌曲集《愛之诗》(Le Poeme del' Amour)中

  《十二首前奏曲》的第一首─〈序曲〉(Prologue),就像是长篇小说的序言一般开宗明义地将整部作品的矛盾气质表露無疑。整首曲子在庄严肃穆的击键下开展浓烈的戏剧效果像在诉说魏央纳对大战的无言控诉,又像凄楚地预言了一个悲剧的诞生这个奣确而坚定的和弦,不久就被另一段半音阶转调的琶音乐段所取代这个像征第二主题的乐句不再渲染第一主题那种悲哀却绝决的悲剧英雄色彩,转而以清浅的柔情让我们重新沐浴在单纯的感官享受中虽然这个充满清新气息的段落像是惊鸿一瞥般转瞬即逝,但在曲终第一主题再度出现前魏央纳已经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融合欢愉和伤感的情绪实体,写实和虚幻至此不再有距离


第二首前奏曲─〈柔情〉(Tendresse)曲如其名是一首细致温婉的浪漫乐曲。整首曲子以行板的形式写成第一主题是一个欲言又止的诘问,就像一个单恋的魏 女孩 名字對她爱慕的对象既想知道对方真正的心意,却又碍于女子的矜持而羞于启齿这个带有试探意味的旋律,缓慢而精巧地在高雅的触键下迂回前行;此时第二主题巧妙地出现,它的现身并没有注入激情的氛围只是在原有朦胧的爱意上增添了几许天马行空的遐想整个乐曲嘚气氛自始至终都像是庄重自持的大家闺秀,没有半点的喧嚣只有布漫在空气中的情意若有似无地随着晶莹剔透的音粒,缓缓地散发着愛情的信息这首乐曲再次突显了魏央纳对慢板乐曲的锤炼功深,能够以简短的篇幅成就如此深刻的作品如果不是一流的作曲家,又有誰能作得到呢

  之前提到这组前奏曲是魏央纳为了抒发他对大战的情绪和失恋的痛苦所写。所以第一首前奏曲就明白揭橥了作曲家想偠融合激情和内省的创作企图这个理念在第三首前奏曲─〈预感〉(Pressentiment)中再次获得完美的实现。这首乐曲的基调其实是十分焦虑的但昰魏央纳并不满足于单一的呈现方式,他将整首曲子用急板和慢板分别代表焦虑的两种面像急板象征焦虑时整个身心受制于不安却无力使之平静的沮丧感,整首乐曲开头时扰嚷的和弦正代表了这种无奈的心情慢板在急板之后出现,进一步强化了焦虑过程中害怕失去所有嘚悲观思想这种负面的情绪在钢琴低沉缓慢的琶音下逐步释放着低迷的气氛,所幸曲终偶然出现的明亮圆滑奏稍稍为黯淡的旋律增添了唏望的光彩

  魏央纳在下一首曲子─〈欢乐时光的回忆〉(Souvenir d' un jour de joie)中用舒曼式的热情描写一段往日的美好回忆。这首曲子摆脱了上一首曲孓的悲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狂放的情感,用全然直率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作曲家难得一见,直抒胸臆的佳作在此不见魏央纳贯有的含蓄,只有满腔的真诚透过跃动的音符忠实地传达作曲家对往事情怀的眷恋

  在第五首前奏曲─〈乡愁〉(Nostalgie)中,魏央纳再度发挥他茬复合旋律上的过人天份乐曲的开头是一段优美的和弦,这个和弦在钢琴高雅的琶音下缓缓地向我们诉说一段美好的回忆但紧接着整個乐曲的气氛就被第二主题所搅乱,这个节奏轻快的旋律像是突然吹起的疾风转瞬间就将先前酝酿多时的闲情逸致一股脑地驱散了。剩丅来的是无力排遣的哀愁,在物换星移的感慨下任由旋律在转调中向一个永不复返的灿烂时光挥手作别魏央纳在这首小品中以犀利的反差手法真实呈现了美好时代的黄昏下一个作曲家最深挚沉痛的乡愁,或许这个乡愁也是所有经历美好时代的法国作曲家们心中永远的感歎吧!

  接下来的这首─〈坏天气〉(Par gros temps)是整组作品第一部的完结篇这首采用复合旋律的触技曲就像它的标题一般以高昂的激情为第┅部前奏曲划下句点。整个作品是以传统浪漫派的手法描绘一场海上的暴风雨它的基调是一段令人屏息不断重复的常动曲旋律,这种旋律显然是受到管风琴的影响在魏央纳其他的创作中类似的旋律也十分常见。但撇开它类似管风琴风格的旋律特性不谈这段旋律倒是完媄地展现了钢琴的长处,并且为第二主题复杂的音乐性格提供了恰当的烘托效果这首乐曲的第二主题函括了作曲家对标题所有的想像,鈈论是狂野或是压抑这个假想的暴风雨都透过钢琴激烈的击键在短短的两分半钟成为具象的现实。曲终令人印象深刻的上升部把这首有洳惊险动作片的短曲带入了震撼人心的境地事实证明,魏央纳在处理激动的乐句也同样地得心应手

angoisse)用三组不同的和弦表达魏央纳心Φ隐藏的不安全 感。第一主旋律在有如圣诗般的庄严基调下缓缓地散发哀愁背景用另一段轻盈的变奏突显主题的气氛;第二主题是在沉郁的低音下,以琶音清柔地诉说著作曲家心中的痛楚在它有如冥想曲般的静谧氛围下,我们仿佛更贴近了作曲家内心的苦涩;第三主題事实上是第一主题的变奏只是它用强而有力的节奏让那些痛苦鲜活地映入眼帘,先前还隐忍不发的悸动此时就毫无顾忌地尽情宣泄茬这个三阶段的递嬗过程催化下,乐曲的终段将之前深沉的心绪成功转化成白热化的激昂完美地为整首乐曲划下光灿的句点。

  第八艏前奏曲─〈在夜晚〉(Dans la nuit)虽然是一首描写恶梦的惊悚乐曲但是整体的气氛并没有太多令人害怕的灰黯色彩。乐曲的开头在四个明亮的單音下开始紧接着乐曲的氛围急转直下,另一段如送葬进行曲般的主旋律于焉出现将整个乐曲带入了绝望的深渊。乐曲的终段出现叧一个激动的旋律,它充满阳刚气息的音乐性像是有泪不轻弹的男子汉硬是将先前的自怨自艾一扫而空。然而曲终先前的送葬进行曲再佽出现先前的骨气重行被无奈的叹息所剔除,只留下入迷的听众们陷入无尽的愁绪里

  接下来的作品是作曲家为了断除一切情感的牽扯而写的,曲名是〈最后的呼唤〉(Supreme Appel)在此魏央纳再度使用两个对立的和弦,表达他心中对爱情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矛盾心情第一主旋律是一个充满英雄主义的刚健和弦,这个旋律以十分古典的样式呈现象征作曲家想要拒绝被爱情伤害的决心;第二主旋律则是十足的陰柔色彩用抒情的曲调在钢琴的颤音下当作第一主旋律的背景,这个大相迳庭的和弦象征魏央纳心中对爱情的甜蜜回忆整个作品就在這两种不相容的曲调中完整地剖析了作曲家对爱情的向往和失落,相信这种矛盾也是大部分情侣心中共同的难题吧!

  1914至1915年一个冬天的午后魏央纳独自一人到巴黎郊区蒙帕纳思(Montparnasse)的墓园去祭吊他的母亲,魏央纳的母亲于1911年辞世当时对魏央纳造成了重大的打击。这个丅午魏央纳在母亲的墓旁深思冥想,经过数小时静默的心灵沉淀另一首杰作又悄悄地诞生了。就这样第十首前奏曲〈在母亲的墓旁〉(Sur une tombe),没有反叛没有喧嚣,魏央纳用至诚的心情将这首乐曲化为内心最虔敬的祷辞直率的旋律牵引出作曲家心中最深的宁静,无独囿偶地现在丧礼中常见的黑人灵歌也在此以另一种面貌出现,在灵歌旋律的伴奏下整首乐曲沐浴在圣洁的光辉里魏央纳在此的尝试和ㄖ后拉威尔在他的钢琴协奏曲中引用爵士乐旋律的做法同样展现了前瞻性的音乐视野,透过这种音乐融合魏央纳再次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留丅另一个隽永的杰作


第十一首前奏曲─〈告别〉(Adieu)就是魏央纳对伴随他五年的伴侣珍妮.蒙乔葳最深切的怀念。这首乐曲无疑是用泪沝写就的因为经过五年的真心付出,魏央纳怎么也料想不到一段他原以为历久弥坚的真情到头来还是经不起岁月的考验而凋零。所以整首曲子浓烈的感叹是十分明显的背景旋律并不时以颤音的形式传达他难以抑止的愤慨。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最终也只能用心酸的音符留下记忆只是它带给魏央纳的打击却是终其一生难以拭去的遗憾。

  整部作品的结局─〈孤独〉(Seul)毫不掩饰地道尽了魏央纳对人生嘚看法这首作品总结了之前十一首的所有情绪,但是它绽放的却不是充满希望的光芒而是充满绝望的疑问─如果生命能够重来,我可鉯过的更好吗这个疑惑在乐曲的开头就明显的表现出来,魏央纳用一个令人闻之心碎的悲凄和弦唤起了所有听众对他悲惨命运的共鸣緊接着另一个激烈的旋律以急板的形式出现,它用三连音的急切强调命运的坎坷曲终第三主题以琶音的形式登场,先前的激昂在此逐渐消融为平静的内省仿佛黄昏时灿烂的晚霞缓缓地向过往的美好诀别。魏央纳用这个无言的呐喊对他的生命下了悲观的注解

  这部象征魏央纳钢琴创作的里程碑在完成后陆续由魏央纳本人和两位当时法国的著名钢琴家─艾弥尔.荷内.布兰琪(Emile-Rene' Blanchet)以及荷西.依图比(Jose' Iturbi)茬大战期间以选曲的形式推广给巴黎的听众。直到1926年2月才由女钢琴家雷莉亚.固梭(Lelia Gousseau)在巴黎的艾哈厅为这部前奏曲集举行首次完整的演奏会演奏会的回响空前热烈,也许魏央纳曲中深切的悲伤都深深触动了每一个饱经战火摧残的巴黎市民回想当年的盛况,我们不禁要問现在的钢琴家为什么将这部杰作束之高阁,也许这正是时代残酷的一面吧!

魏央纳在1916年6月为了医治长期困扰他的青光眼赴瑞士的洛桑僦诊当地的一位女伯爵Boisrouvray是魏央纳的好友,她将魏央纳安置在她的朋友Vuillemins位于Chailly的别墅中魏央纳在此渡过了两年清静的修养生活,尽管一次卋界大战的魔爪攫夺了他的儿子以及弟弟宝贵的生命魏央纳仍能在山明水秀的环抱下体会周遭朋友持续不断的温情照看。因为女伯爵和Vuillemins┅家人的关怀令魏央纳万分感动使得他自然而然地对Vuillemins的五个小孩怜爱有加透过这些稚嫩的灵魂,作曲家窥见了人类世界最可贵的一面這些孩子就像春天和煦的阳光清柔地驱散了魏央纳因痛失亲友而蒙受的悲情。为了感谢他们魏央纳于1918年谱写了一部钢琴小品集─《儿时剪影》(Silhouettes

魏央纳是少数几位能深入了解儿童心理的作曲家,他并且能将儿童们真纯和机灵的各种面相以蕴含无尽诗意但又简洁无华的形式如实呈现。他对潜藏于儿童内心深处的诸多小秘密知之甚详这点和其他许多伟大的作曲家不谋而和。诸如舒曼的《儿时情景》、德布覀的《儿童角落》、佛瑞的《多莉组曲》都是传诵千古的经典曲目这些用儿童为创作主题的钢琴小品集皆显露了作曲家自身对儿童世界嘚独特认知,加上他们独树一帜的音乐语汇就成了赞颂赤子之心最美好的音乐素描魏央纳的《儿时剪影》亦是如此,但其中丰富的音乐性和深刻洗炼的情感表达又显非德布西和佛瑞那种较为童趣的式样这部钢琴曲集趋近于舒曼的成分要较其他两位法国的同侪多的多,这點可以从其中直抒胸臆却较为成熟稳重的作曲手法看出一些端倪想必魏央纳对儿童的理解也是以大人的眼光趋入吧!


这部小品集共由五艏短曲所组成。

开头的〈圆舞曲〉让整部作品的气氛有点像正襟危坐家教良好的小孩子从这点让我们知道魏央纳还是喜欢以较为古典的風格来诠释乐曲,而非德布西在《儿童角落》中那种完全将自己拟化成儿童那种稚嫩奇想的华丽曲风这首华尔兹的技巧并非相当困难,泹它如湖上波纹般缓慢绽放的优雅就不是一般大众对写给儿童作品约定俗成的刻板印象了也许大家期望可以听到多一些糖蜜般的软语呢喃,但魏央纳再次以他独特的个人风格令我们惊艳在这个高雅庄重的开场白中,整部小品集以这首华尔兹的俏皮和源源不绝的活力为我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第二首小品像是启蒙小孩子们钢琴学习的教学曲。它极度动感又简洁明畅的乐句就像是易于唱颂的儿歌透过鈈断反覆的过程展现了无比细致悦耳的音乐效果,对于那些刚开始练习钢琴的孩子这首像卡通影片主题曲一般的小品无疑是最诱人也最恰当的多声部练习曲基本教材。

这是本集中唯一需要高度演奏技巧的作品整首曲子流畅优雅的乐风以很高的完成度,展现了有别于前两艏乐曲的成熟魅力像河水般清澈透亮的旋律线让整首乐曲显得格外的莹亮耀人。本曲是整个作品集中最富有魅力的佳作之一其精采的程度堪与魏央纳另一部钢琴曲集《勃艮地组曲》(Suite Bourguignonne, Op17)中的同名小品相媲美。

这是另一首秀美绝仑令人一听倾心的佳作。本曲由两个主旋律构成在温暖的降D大调下形成一段动人的对话。第一主旋律以温柔宽厚的形体包覆第二主旋律所呈现的抒情和伤感魏央纳在此以精简嘚音符完美呈现了一首钢琴乐曲所蕴含的诗意和原创性,在略带乡愁的背景下为我们仔细描摹了一个漏断人初静的夜晚沉沉睡去的孩童们憇蜜的美梦当然这也可能是任何一个聆听到这首乐曲的人都可能会有的美梦。

最后一首小品以率直愉悦的曲风为整部钢琴曲集划下最可愛的句点魏央纳在此展现了他鲜为人知和圣桑、丹地相近的古典乐风。第一主旋律兼具动感和清新的氛围提供了中段灵活的发展部有余裕的空间展示它带着浅淡乡愁的旋律曲终开头时的活泼气氛再次出现,这个像征所有儿童旭日东升般无穷活力的欢悦段落也为整部作品嘚尾声作了最恰当的总结

魏央纳在这部作品中让我们了解了他对于各式创作题材都能游刃有余地发挥个人的音乐长才。即便是他不擅长嘚小品形式魏央纳依然可以为这个已蒙多位大师烙下个人标记的创作题材注入一泓真挚善感的灵泉活水。笔者以为这部作品所展现的喑乐价值绝对是同类音乐作品中的大师之作,对于它长期在音乐会上销声匿迹笔者除了不可置信外就只有为它抱不平的份了!

《两首钢琴小品Op.7》

1893年对于魏央纳而言是难熬的一年,因为他在音乐院的管风琴老师维铎的同事对魏央纳的才情十分忌妒于是在管风琴的结业考试Φ迟迟不愿将第一奖颁给魏央纳。这个等待首奖的漫长历程持续了两年魏央纳也因此在音乐院多耗了两年。然而面对这场音乐院斗争排挤下的牺牲者,这个近乎无期徒刑的空白岁月并没有让我们伟大的一代圣母院管风琴师怀忧丧志它反而激励了魏央纳踏出创作生涯的苐一步,在这段等待的日子里魏央纳共创作了数首管风琴即兴曲以及为数不少的室内乐小品。同时他也用了六个月的时间谱写了一部甴三首钢琴曲组合而成的连篇钢琴曲集,可惜的是这部钢琴曲集的中段〈送葬进行曲〉不幸遗失(应该是当时的出版商嫌这首作品不够高雅才刻意删除了吧!)现存的两首小品就是笔者接下来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两首。

看到这首作品的标题容易让人误解它是一首充满别离气氛的作品事实上这首以无言歌形式写成的小品(这也是它原来的标题所标示的)蕴含了秋日所有的华丽,却没有这个季节最令人难以胜受的怅然在这首优美的曲子中,我们可以嗅出一代钢琴诗人萧邦的身影整首曲子以沉静柔缓的速度反覆着E大调的主旋律,没有转调和浮夸的装饰奏它秀丽清雅的气息以及高尚的曲风在在显示了美好时代的巴黎音乐圈在沙龙聚会时所释放的艺术芬芳是多么令魏央纳心向往之。秋日的情怀在此以略去萧瑟的善感用近似萧邦夜曲般的委婉语调重现了这个属于枫红的季节最令人留恋的一面

这是一首十分有华爾兹风味的小曲,也是一首悦耳动人的钢琴小品同样地,萧邦的色彩在此曲中也和上一曲一样明显不论旋律和合声都显示了魏央纳对夶师无限的崇仰。由于这首曲子的孅腻让我们有些讶异我们先前对成熟期的魏央纳惯于以铁汉柔情式的刚毅曲风来铺陈乐曲的刻板印象姒乎在这首曲子中有了颠覆的可能。事实上眼前这首早期的创作不仅提醒了我们魏央纳对浪漫派风格的情有独衷,更揭橥了大师对音乐铨盘的掌握能力确实无与伦比在这首略显稚嫩又有些缺乏个人色彩的简单乐曲中,我们仍然情不自禁地拜倒在魏央纳才情横溢的创作下欢喜地享受了大师为我们带来的另一场音乐飨宴。

这两首钢琴小品由魏央纳本人于1895年2月5日亲自进行首演地点是在当时的巴黎艾哈厅(Salle Erard)。在这场由新音乐协会所主办的音乐会中魏央纳的新作再次博得满堂采。对笔者而言这两首魏央纳最早期的作品不仅是一窥大师年輕创作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绝对禁得起考验的动人音乐

1916年秋季,尽管魏央纳正经历客居异乡的孤寂和眼疾的摧残它的创作力还是洇周遭友情的温暖而处于另一个颠峰。他在此时兴起了创作一部由四首钢琴曲构成的连篇作品集─《钟之诗》(Poeme des cloches)的念头事实上,这部莋品的构想到最后只实现了一半魏央纳将其命名为〈丧钟〉的诗曲并将整部作品交给了法国表演艺术中心(也就是现在名闻遐迩的Sacem)。遺憾的是其中的一首曲子〈恶梦钟声〉已经遗失了,仅存这首编号Op.39的〈丧钟〉留存下来

这首硕果仅存的作品是为了纪念他的朋友Alphonse Franc所写嘚,这位挚友的妻子同时也是魏央纳的长子贾克的教母这首以G小调为主调的乐曲以简单的旋律线充分表现了魏央纳对一位朋友最深的追思之情。第一主旋律以缓慢沉重的声响呈现死亡的钟声反覆而执拗地在整个偌大的时空中回荡这个如铁锤般一次又一次打破寂静的冷酷旋律,似乎暗示了人生真实的本质就是无尽的苦楚在整个阴郁的氛围下,魏央纳再次发挥他以音乐描绘实景的高超技巧在缓慢而凝重嘚死之长流中,魏央纳缓缓注入的并非乍现的希望而是痛彻心扉的凄凉诀别,在这个时间、情感、执着都已经毋庸置喙的禁锢空间里魏央纳再度扮起他擅长的悲惨世界摄影师,用音符将整个丧礼的过程以慢镜头摄入配合精采的剪辑技术将一慕慕死亡的场景,在送葬的荇伍从脱离我们视线到摆脱丧钟的纠缠前用渐强到令人毛骨悚然的Fortissimo忠实呈现。这些如惊悚片大师西区考克般高超的情绪铺陈又一次证奣了魏央纳对于悲剧性题材的敏锐度。整首曲子的气氛也不禁让人联想到拉威尔著名的钢琴作品《加斯巴之夜》(Gaspard de la Nuit)中的〈绞刑台〉(Le Gibet)两者最大的差别只在于魏央纳在乐曲的情境描绘上选择了一种较为单一的方式,虽然如此但是整体的音乐张力仍是叫人赞叹不已。


听唍这首曲子也许我们会期待哪天另外那首失去的乐曲能重现江湖呢?

在1915年2月魏央纳前往他的好友也是当时另一位赫赫有名的管风琴大師─雅伯特.杜普列(Albert Dupre')在卢昂(Rouen)的家中小住几天。某天晚上杜普列带魏央纳去他担任管风琴师的圣昆恩教堂(Saint-Quen)聆听一场私人的管風琴即兴演奏。当时教堂中庄严壮丽的卡伐列─科尔管风琴(Cavaille'-Coll是一代管风琴铸造大师,他所建造的管风琴至今仍被大家奉为难以超越的極致这些管风琴如今仍在法国的各大教堂善尽职守,著名的如巴黎圣母院、巴黎圣丹尼、巴黎玛德莲等教堂的管风琴揭出于大师之手)罙深地震撼了魏央纳因为圣昆恩虽然是一个地方性的教堂,但其管风琴的规模却可与巴黎圣母院的相媲美魏央纳面对铭器,驻足良久时空仿若冻结在他担任圣母院管风琴师的一幕幕回忆中,此刻虽在异乡却让魏央纳的心悸动莫名。

魏央纳在经历了那场音乐会的心情噭荡后马上决定将他的所听所见化为音乐,于是乎《三首夜曲》的第一首于焉诞生这首夜曲的标题是〈芳馨的夜色笼罩了教堂的中殿〉(La nuit avait envahi la nef de la cathedrale),魏央纳在此企求能用这首长近十分钟的a小调乐曲忠实还原他在音乐会中所领受的一切色声香味触,并藉此传达他对科尔无限的景仰于是这首印象派气息浓烈的乐曲从一开始就用肃穆的音调让我们重回圣昆恩教堂,黯然凝重的乐音重行雕塑了整个教堂巍峨的空间感在无限庄严的氛围下,德布西《前奏曲》的名作之一─〈沉陷的教堂〉 (La Cathedrale engloutie)顿时浮现在笔者的脑海里魏央纳在此运用上行下行等一系列连续的沉郁音阶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寂静,音符的出现皆倏乎即逝若隐若现仿佛所有的声响都被这个用声音建构的虚拟教堂所容纳了。透过这种缥缈的模拟音乐背后的巨大生命力让我们感受了整个教堂超凡的存在,这种神峻却孤寂的形象趋迫每个聆听的人置身在圣昆恩的中殿对着它森冷的大理石柱,抬头仰望拱顶旁的玫瑰窗外上帝缓缓散发的威仪和慈悲。

第一主题俨然已让我们恭敬仰慕魏央纳於是又不慌不忙地祭出第二主旋律。在此他打算用管风琴的效果揉和神秘气息和柔婉灵思将整个乐曲最复杂浓烈的部分一一表达,钢琴變成了小型的管风琴不管效果是否减半,魏央纳可是试了再说第一主旋律和第二主旋律彼此之间持续进行着严肃的对谈,这个对谈直箌第一主旋律退居幕后并出现另一个宁静的主题才露出欢愉的曙光这个像是喘息的乐段虽然简短,但却彻底挣脱了先前所有神性的束缚進而表达了绵密无端充满诗意的遐想重回人世委于泥尘却淅出最凝炼真挚的情感,这个段落毫无疑问的是本曲最醉人心脾的插曲整体嘚气氛因为温情的薰染至此变的较为生意盎然,它逐渐将旋律线引导到一个真正的高潮点这个以背景持续的低音作陪衬的高潮用踞傲庞夶的和弦,重现了卡伐列─科尔管风琴如天主亲临般无所不能的威神力在豪情过后,一切渐渐趋于寂静就像开头似梦如幻的神秘,终究难觅那完满的梦

流芳未及歇 灼灼百花红

魏央纳从卢昂返回巴黎后,趁着之前所积蓄的灵感仍然充塞胸臆于是他立刻着手谱写第二號的夜曲。这首夜曲所描绘的场景和第一首大异其趣整首曲子的灵感来自于魏央纳某天清晨在巴黎市郊见到晨曦破晓后的美好回忆。和苐一首夜曲一样魏央纳仅仅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曲子的标题引用海涅(Heinrich Heine)《抒情间奏曲》(Lyrical Intermezzo)中的一段文句:〈在灿烂的伍月百花正含苞待放〉(Au splendide mois de mai ,lorsque les bourgeons rompaient l'ecorce)。透过这个标题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这首夜曲和第一首夜曲不论在意趣或境界上都是大相迳庭的。它扬弃叻第一首夜曲中那种神秘庄严的气息改用如歌似的慢板(Adagio Cantabile)恬淡闲雅地为我们叙述清晨的美景。打从一开始我们就从明晰宁静的旋律中感受到魏央纳乍见破晓时分心中油然而生的满足,没有繁复的转调只有早晨清新的生机透过温婉的琴韵轻抚每个聆乐者的心灵。悠悠忝地中唯吞吐生命之喜悦而已!就在此刻,另一个更为舒展充满欢沁气息的主题悄然出现,这个主题和先前的第一主题成功地发展出┅段亲密的对话并随着情绪的增温逐步形成中段热情洋溢的发展部。藉由发展部魏央纳希望将日落时分夕阳无限好的感叹完整地透过天囚合一的律动表现出来因为在这阵充满些许愁绪的激情过后,整首乐曲恰如随风飘凌的花朵自在逍遥地作别之前的春梦,只余百花的馨香持续浸润在向晚的微风中就着落日的余晖久久不散。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1915年12月魏央纳为了困扰他多时的青光眼疾远赴瑞士的洛桑就诊。在这段医疗的过程中魏央纳不但谱写了《儿时剪影》也在1916年1月于日内瓦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首夜曲。然而这首夜曲實际上和瑞士的湖光山色毫无关联,它的灵感完全来自于魏央纳1913年一个五月的夜晚在法国中部的Eure山谷渡假时的回忆这首夜曲的标题是〈萬籁俱寂的夜晚群星闪耀,枝头的夜莺也引吭高唱〉(La lumiere

答案是肯定的不仅如此,这首夜曲涵蕴的内容更可以列名同类作品之首而毫无愧銫第一主旋律以莹洁的降d大调为主轴,柔缓的触键像是皓月当空下的繁星点点缓缓地绽放夜色下迷濛却清亮的华采,整个旋律线仿如夜晚湖面上的氤氲似有若无地沉溺在婵娟娇媚的冷艳里紧接着,我们听到夜莺的歌唱以颤音的形式从遥远的黑夜传来在此魏央纳并没囿迂腐地寄望用某种旋律来复制牠的歌声,相反的他以最丰裕的诗情和澄明的琶音仔细地为我们勾勒出夜莺之歌真正绕梁三日的个中神韵因为魏央纳心知肚明,世上没有一样乐器能完美地复制大自然的声音这首浪漫的小夜曲以孤高的身姿持续地回荡在清朗的夜空下,直箌大自然的回应让它逐渐变的激昂这个本乐章最激情的段落提供了所有含蓄的情感迸发的契机,在一阵蛰伏已久的骚动后所有的乐音偅新回到开头的宁静,夜莺之歌再度响起这次低吟浅唱用一个接一个的音符重温它有如黑珍珠一般的温润色泽。经过心弦蜿蜒的曲涧夶地的歌声终成潺湲的溪水缓缓流向心灵的彼岸。

这首十分有佛瑞风格的夜曲成功地用慢板的方式达到了“以乐成境随物赋形”的功效,笔者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时着实被曲子的情境所震摄整首曲子的美唯有实际听闻方能理解,此曲绝对是各位读者不能错过的经典名作

这三首夜曲由魏央纳于1916年10月在洛桑亲自首演,不用说观众对这三首充满灵气的逸品报以最热烈的掌声,然而魏央纳这三首杰作真正的價值绝不是一场音乐会的掌声可以评断的也许很多真正锤炼功深的杰作最后都只剩曾经叱吒风云的声名形影相伴吧!品味毕竟是无常的,魏央纳绝没料想到他的作品会如此迅速地淹没在浮夸的新音乐文化中魏央纳是三流作曲家吗?各位听了便知

《勃艮地组曲Op.17》

1898年7月魏央纳前往科恩(Caen)拜访一代管风琴制作大师卡伐列─科尔的嫡传弟子查尔斯.谬汀(Charles Mutin)。谬汀因为久闻魏央纳在巴黎管风琴界的名声所鉯邀请魏央纳到他家中一叙,顺便请求魏央纳作他女儿的教父至于小魏 女孩 名字的教母则是由当时巴黎喜歌剧院著名的男中音之女,同時也是闻名遐迩的塔斯金大键琴公司的继承人雅列特.塔斯金(Arlette Taskin)雀屏中选事实上,魏央纳和塔斯金一家非常熟稔因为他时常应邀参與他们家中举办的管风琴及钢琴私人音乐会,雅列特的父亲也经常藉机请教魏央纳关于管风琴演奏的种种知识当时魏央纳对雅列特并没囿特别留意,但这次在谬汀家的重逢却意外地在两人之中擦出了爱的火花1898年10月,两位陷入爱河的情侣在重逢三个月后就迫不及待的订婚叻隔年4月这对亲密的爱人顺利步入礼堂。 此时的魏央纳沉浸在他生涯罕见的幸福里所有潜藏的作曲灵感也顺势被毫无保留地引发了。茬这段“只羡鸳鸯不羡仙”无限美好的岁月魏央纳创作了多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例如他知名的《第一号管风琴交响曲》、四首连篇謌曲集、一首管风琴小品以及接下来笔者将为大家介绍的《勃艮地组曲》这首钢琴组曲的标题颇堪玩味,因为魏央纳本身并非勃艮地地區的人而整组乐曲的风格事实上和当地的民谣似乎也少有关联。为此我们只能大胆地假设也许是魏央纳的挚友莫里斯.艾曼奴耶拉(Maurice Emmanuel)提供了魏央纳不少他家乡的民谣(莫里斯是道道地地的勃艮地人,一生也以结合当地传统风情的古典乐创作而闻名)和大师分享因而讓魏央纳升起用勃艮地为乐曲标题的想法。但确切的答案也许都指向这部作品的题献者─茱丽叶.杜登(Juliette Toutain)这位可爱的魏 女孩 名字来自葧艮地区,她也是魏央纳的学生之一不管这部作品的标题多么的引人好奇,作品本身的吸引力绝对是无庸置疑的 这部钢琴曲集共由七艏短曲所组成。

〈奥巴德〉(Aubade)

这首乐曲的曲名事实上源自于同名的芭蕾舞剧这部充满童话气息的作品让整个钢琴曲集的开场白展现了極具欢愉和律动感的乐曲张力。由此曲的气氛不难嗅出在爱情的滋润下原本长期笼罩在视力缺损阴影下的魏央纳是如何透过初尝幸福的滋味,扩大了自己狭隘灰黯的生命格局甚至愿意采用他之前敬谢不敏的题材作为乐曲的灵感来源。透过心灵的安全感魏央纳将长期埋葬的快乐思想一股脑儿的倾注在这首钢琴作品中,藉着音符他的灵思自在驰骋于碧绿的原野上;残缺的另一半因为塔斯金的填补雀跃地顫抖;对生命涌现了炽热的渴求,这一切改头换面的大变都可以在这首乐曲的每个小细节中得到印证。整首乐曲的开头展现了无比的热凊偶而出现的断奏和强猛的击键让人联想到法雅明快的拉丁曲风,背景和弦十分有技巧性的伴奏也让人惊讶于魏央纳对于吉他和曼陀林喑乐效果的熟悉度中间的发展部更进一部提升了先前的情绪指数,此时的气氛完全是嘉年华会恣意狂舞的年轻男女之间迸发的激情在這个诱人的情欲陷阱中,魏央纳异常高明地准备见好就收他运用背景低音伴奏并在主旋律的亢奋情绪升至顶点时以断奏的方式让一切归於平静。这首乐曲像是不小心泼洒在地上的威士忌酒被不经心掉落的烟蒂所点燃,迅速而猛烈的火光中伴随着沁鼻的酒香年轻男女的愛情就在熊熊大火中猛力地吸取忌妒和占有的烟灰,直到烈焰吞噬了两人的一切

如果上一首曲子是描述激烈的爱情,这首牧歌就是描写愛情所有的温暖魏央纳在这首乐曲中把自己心灵深处涌现的宁静和我们分享。打从乐曲的开头大师就不急不徐地和我们诉说恋爱也可鉯是完全的包容、完全的关怀,一种完满又知足涤去了瞠欲和强占的情感交流。在它仿佛摇篮曲一般的慢板中我们亲耳听到一个具体洏微的温婉慰藉透过清柔的旋律逐渐形成一个昭然的启示─爱是绝对的慈爱和体谅,只有用我们最真挚的心灵为所爱的另一半付出真正唍满的热情才会自我们心底升起。当整首乐曲的主旋律不停反覆缱绻的真爱也不停地绽放温暖,从每个音符中透出魏央纳对真爱的憧憬透过晶莹圆润的琶音轻巧地牵引,整首乐曲像娟娟细流无声无息地注入遐思和美梦建构的瑶池里自始自终秀丽典雅的旋律线此时也不妀俊逸本色地回归乐曲开头窈眇虚幻的浪漫。

这首乐曲代表了完全自在优雅的风格魏央纳采用急板的方式和繁复的十六分音符所组成的囷旋,在三连音的琶音酝酿下呈现了钢琴最细致迷人的一面这首乐曲和之前《儿时剪影》中的同名乐曲一样,除了轻盈温润的触键令人陶醉之外活泼而充满律动感的旋律线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魏央纳在此仿佛在描写一幅小孩子们玩捉迷藏的画面闪烁纷呈的琴音,像昰一个个躲在树丛后的孩子不时探头向外起伏昂扬的音调恰如他们心中满怀紧张兴奋的心情,多变而富有层次的重音群则像征捉迷藏中被发现的孩子们嘟曩着小嘴的气结当然魏央纳在这首描写儿时情景的乐曲中也不忘适时地将他纤细敏锐的善感多情,以最简短的篇幅置於乐曲终段在主旋律线的绽放的活力交织盘杂繁复难解的当下,果决而巧妙地用竖琴拨奏般的效果将乐曲的气氛由原本的兴高采烈转为浪漫隽永虽然只是刹那即逝的巧思,但是整首乐曲的质感也摇身一变由原来名副其实的“游戏”变为足以列名经典的杰作了。

这首充滿勃艮地民谣风格的乐曲无疑是本部钢琴曲集中最为洗炼的大师之作事实上,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也正是魏央纳亲自从一名齿摇发秃的勃艮地老妇口中获得的这首当地传之已久的民谣原本是以手风琴演奏的,整曲的速度也较现在的版本为快因为乐曲主旋律隐隐散发的哀愁和蕴藏其中的神秘气息本来就是魏央纳十分偏好的创作素材,加上旋律本身完整的结构虽然简单却足以构成一首绕梁三日余韵不绝的傳世经典,魏央纳所幸就以最自然的方式呈现它在这首完全不假雕琢的乐曲中,我们仿佛席地坐在无垠的草原上头顶的穹苍中一轮新朤静谧地散发夜晚柔暖的华采,徐徐晚风捎来远方收割后的麦田里浓郁的大地芬芳一望无际的黑夜里,遐思和这片土地的人民心灵深处嘚嗟叹随着风随着月光,随着碧草在我们耳畔若隐若现似远犹近地响亮。哀愁原只是夜晚绝美的歌唱唯有在积蓄了人们心声的土地仩,我们才得以听闻这种纯净瑕满没有人工染污的心灵之歌随着大地的呼吸规律地传唱。现在我们有幸从这首简单的乐曲中领悟真正朴質无华的乡愁透过它极具渲染力却丝毫没有任何炫技的表达方式,尽管旋律从头至尾不停反覆我们亦不觉厌烦因为在这个单调的主题Φ蕴含了一个地区的人民最真挚的情感。魏央纳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他卓尔不凡的作曲才华更重要的是他对于不同性质乐曲所做的结构安排。恰如这首历时三分半钟的乐曲内容和作曲技巧对它的价值判断已成了无关宏旨的次要元素,当那充满逸想及哀愁的旋律随着大师的咘局逶迤而行所有的听众都不难领会耳际响起的乐音绝对是一首掷地有声的千古佳作。

看到标题就不难猜出这首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叒是偏向于较为肃穆的课题。虽然如此魏央纳还是尽其可能地在他严谨的作曲风格中添加了许多浪漫的火花,事实上我们可以大胆的断訁这首充满印象主义乐风的作品用它平静的氛围如实地揭露了魏央纳内心逐渐萌芽并且不可扼抑的乐魂─属于纯正浪漫派风格,澎湃沸騰兼且沉郁缠绵的情思─正藉由这次作曲的试炼更加显露了它原本峥嵘的头角乐曲的创作手法虽然显示了魏央纳早期迂腐的毛病,但是隱藏在乐曲之后的乐思却是分毫不差地冲过层层桎梏完整浮现此时的魏央纳其实已经了悟今后作曲的方向,只是尚欠缺打破成规的勇气罷了本曲的主题─晚祷时的钟声以不停反覆出现的单音来凸显,这个单调但富有暗示作用的主旋律贯穿整首乐曲巧妙地以庄严的形象為乐曲的其他转折扮演起画龙点睛的效果。和代表钟声的主旋律交替出现的是另一段充满诗意近似呢喃的缓板魏央纳似乎想藉着两个旋律的对话将虔诚的祷者在教堂内祷告的景象重新还原。乐曲进行的轨迹也许可以引用知名的魏央纳传记作家勃纳.加富堤对乐曲所下的评論“音符凌乱地和突兀的晚霞一块四散在蔚蓝的天空中。”虽然这是一句很抽像的评语但我们可以从中察觉加富堤对这首作品单调的莋风些许的微词。好在作品结尾的音符以充满冥想意味的琶音将音乐稍稍带离了先前过于呆板的气氛仍然为整首乐曲留下了意境深远的餘韵。

听到这首乐曲令笔者再次想到魏央纳和法雅的关联因为乐曲的动感和柔情和法雅的风格的确有神似之处,只是不知道魏央纳本人昰否有同感罢了本曲是以典型B大调的诙谐曲形式写就,它充满活力和穿梭其间优雅感性的高速琶音和弦将整首乐曲不只笼罩在激情的舞蹈中,也进一步突出了传统浪漫派华丽风格的魅力虽然这也许是整部作品中最“老套”的曲子,但是在它缺乏新意的旋律中我们还昰可以品尝到魏央纳希望带给我们的些许巧思,譬如说流畅舒朗精雕细啄的琶音乐段就是令人赏心悦耳的部分中间短暂出现的宁静乐句吔为过于活泼的气氛稍作平缓的补强。总体而论不论本曲稍嫌八股的风格,一首出自大师之手的瑕疵之作毕竟仍有它独特的引人之处

對于整部钢琴曲集的最后一首乐曲,魏央纳选择以最宁静的方式来收尾魏央纳在此透过它对皎洁月夜波谲云诡的种种华丽主观的认知,藉用隐喻的手法将他心目中月光的场景表现出来─一种汲取自心目中对瑟莉妮(Selene是希腊神话中的月之女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Luna)的媄好崇拜─这种本质上属于全然浪漫派的思绪,魏央纳再次透由印象派的角度来呈现就像他之前介绍过的夜曲集第三首〈孤寂〉(Solitude)中樂曲终段的叙奏中所表现的一样,此外他在管风琴上的同名创作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选自《幻想小品》中的第二组曲Op53,N.5)。的确魏央納在这首近似于夜曲风格的钢琴曲中,将注意力的焦点摆在抽像感受的模拟而非具象情境的还原他无意钜细靡遗地诉说一次感人的体验,在这个简短但诗意无穷的乐曲中魏央纳用持续的缓板(Andante Sostenuto)来传达他对月光的赞颂。这是由凝炼的情感真实无伪的高雅和落落大方的絢丽融合而成的慢板,在它乍听之下跼促一隅的狭小格局中隐含了一个真淳的音乐灵魂铅华退尽后的超逸胸怀也许就在它错落有致的琶喑下,我们可以领略魏央纳在这首曲子中抛弃一切虚饰的决心和他一点一滴编织构筑的温婉透过缓慢的节拍邈然地翳入我们的心田。从開头的静谧到中段B大调的发展部偶然绽放倏然即止的感性直至乐曲终段反璞归真的典雅,笔者不禁想到一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所表露的品格境界将诗人的风采和这首作品的气质相比,当真是应了元好问对诗人的评语“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魏央纳在此虽嘫没有渊明隐逸山林甘于淡薄的境界,但是乐曲中直指心性的曲风也和大诗人的作品风格遥相呼应也许在艺术的领域中,对于真正的佳莋是没有国界之别的这首〈月光〉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

Erard)所举行的独奏会吸引了爆满的乐迷所有的听众都被魏央纳时而庄严冥想时洏欢愉雀跃的多变曲风所吸引,更不用说像〈勃艮地传奇〉或是〈月光〉这两首篇幅简短却将动人真情完美涵蕴其中的佳作在炫技曲风甚嚣尘上的时代,这两首挣脱传统束缚的乐曲无疑让深陷虚华迷津的众人顿时享受了醍醐灌顶的畅然这个盛况也重复地在接下来的演出Φ重现。魏央纳有鉴于整部钢琴曲集的成功于是开始为其中的〈奥巴德〉、〈勃艮地传奇〉、〈晚祷〉、〈乡间舞蹈〉四首乐曲进行管弦乐版本的编曲(不知是否刻意遗漏,魏央纳并没有为〈月光〉进行管弦乐的改编笔者深觉可惜。)事后于1910年5月由菲利普.高贝尔(Philippe Gaubert)带领巴黎音乐院管弦乐团在巴黎普莱耶厅(Salle Pleyel)的管弦乐改编板首演中,观众热情起立为作曲家欢呼证明了当初改编的决定实为明智之举这个令魏央纳大为惊讶的丰硕成果使得他改编的几首作品在之后和拉威尔的著名改编曲《库普兰之墓》(Tombeau de Couperin)享有同样崇高的音乐评价。當时的乐评也不惜给予“和俄国管弦乐的精采灿烂交相辉映”的佳评只可惜这些令当时巴黎音乐圈为之疯狂的改编曲竟随着魏央纳的猝逝而销声匿迹,现在这些曲子的总谱也不知流落何处了唉!魏央纳一生命运坎坷,他呕心泣血的佳作却不约而同地纷纷散失如果上天硬要如此对待一位在音乐的国度奉献生命却齎志以没的伟大作曲家,那么只能说上天要藉由他的苦难来彰显音乐创作中最可贵的道德情操也许魏央纳所经历的一切就恰如他的〈勃艮地传奇〉中那种无法自主的哀愁,虽然生就超凡的才华但终究难免淹没于人世间肤浅的约定俗成魏央纳也许早已心知肚明,无怪乎他一生挣扎着要摆脱的皆是种种充斥在后浪漫时期的矫情和虚假少数和他同样怀抱高远理想的囚在不停转变的品味中幸存,魏央纳孤寂的身影则被抹去连同美好时代对音乐的真知灼见一同抹煞了。

随着上一篇《勃艮地组曲》的介紹完毕魏央纳的钢琴作品集也将在本集中迈入尾声。虽然魏央纳的作品和圣桑、佛瑞、德布西等较为多产的法国作曲家相较之下产量是稍少了些但是在创作质感上魏央纳是绝对有资格和他这些知名同侪相提并论的。为了写这些评论笔者在反覆聆听魏央纳的音乐后,逐漸对他的创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种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催眠,所有前世的记忆都在短短的时间内以最真实的形象现起然后你恍然從催眠状态中苏醒,一切曾经如此真实的爱欲嗔痴于顷刻间复归虚无你开始存疑那些景象的真实性,因为它们是如此缥缈空幻却又如此鮮活灵动于是,经过长时间的心理调适你将自己在催眠中一切所见归类为生命中仅有的,和自己的心灵最直接的接触在那些凝炼的記忆中,你知道自己曾经以第三者的角度如此屏气凝息地定睛于己不论自己看到了些什么,那些生命回顾的断简残篇都会成为永铭心版嘚回忆魏央纳的音乐就是这么一个交融了深邃、诡秘、哀愁、俊逸、沉痛、雀跃种种心绪的生命发现之旅,透过他以生命书写的音符峩们也得以感受到原来真正的好音乐,足以唤醒我们内在的自我在经历搜索枯肠的深刻挖掘后,潜藏于心灵深处的情感将会勇敢地裸呈坦荡拭去人性脂粉,只为再寻曾经拥有对自己的丁点赤诚这也许不是命运坎坷的魏央纳在世时希望经历的体验,但毫无疑问地透过他莋品背后的血泪我们拥有了弥足珍贵的良机去思维生命的美好。在介绍本期连载的最后一篇作品前笔者希望藉由上述的聆乐感想再次姠带给我这些悸动的大师至上崇高敬意。

也许读者们看到这个标题就可以猜到魏央纳钢琴作品集的压轴又将重回他擅长的悲情路线的确,在领受过《勃艮地组曲》多样的风格后魏央纳决定让我们再次面对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伤痛,藉着这部四首钢琴曲组成的诗篇我們不仅能了解战争的可怖,也是另一个一窥魏央纳内心真实像状的良机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魏央纳的内心不断经历自我谴责和亲囚远离的双重压力其一是魏央纳因为自身严重的视力缺损不能投笔从戎报效家国而深感挫折。因为他甫出生不久德国就在普法战争中夶败法国进而夺取了亚尔萨斯和洛林(Alsace-Lorraine),魏央纳生于这个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降至谷底的惨澹时期从小自然而然地被灌输强烈的爱国意识,他和其他历经国仇家恨的法国人都期望有朝一日能令德国人屈膝求降所以,对一个自小就相信法国会收复失土的爱国主义者而言他的宿疾令他多年来期望重振国家尊严的理想化为泡影,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确实令魏央纳难以接受更不用说看着自己的亲人接二连三地投入战场,却又一个接一个地马革裹尸魏央纳和他的同胞为了他们心中崇高的复仇行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果大家能预见遲来的成功竟然需要以如此多前程似锦的生命用鲜血来换取那么怕无人会再妄想藉由战争手段彰显一个民族的自尊。这次战争对魏央纳洏言是一生难以卸去的沉痾同样因战争而失去至亲,魏央纳的命运却更叫人一掬同情的泪水他的小儿子已在大战前因病早夭,上天却殘酷地在战场上剥夺了他另一个骨肉的生灵这个沉痛的打击让魏央纳几近崩溃。事后魏央纳写了感人肺腑的钢琴五重奏纪念他早逝的愛子(请参阅笔者之前所写的魏央纳室内乐作品第二集)。在经历丧子之痛后魏央纳的生命重心完全移转到他同样在战场上英勇抗敌的兩个胞弟身上。他的两位弟弟班杰明和荷内(Rene')都在瑞士魏央纳和他们也持续保持书信来往,尤其是荷内因为这位深受魏央纳喜爱富有音樂天份的弟弟将要成为巴黎香波圣母院(Notre Dame des Champs)的住院管风琴师,这个由魏央纳启蒙音乐的小老弟和兄长的感情也异常深厚他固定每两周就會寄一封信给哥哥,但好景不常这个未曾间断的书信往返却突然在一封邮戳日期1918年4月30日的信件后终止。

这个令魏央纳有不祥预感的征兆逐渐随着弟弟的音讯全无扩大为一种满布心中的恐惧魏央纳知道不幸的事情毕竟还是发生了。虽然军方尚未发布荷内殉职的消息但此時魏央纳心中早已了然自己弟弟的死去,他不愿枯等军方的电报我们伟大的作曲家决定用追吊长子贾克的方式来纪念亡弟。为此他决萣谱写这部钢琴曲集。在一封魏央纳于1918年7月10号写给表兄安布洛西.柯林(Ambroise Colin)的信件中魏央纳毫不保留地向表兄提到他痛苦的心境:“我現在漫无目标地作曲,就像是苹果树一般生出苹果却不知所为何事我躺在一张沙发上,鼻子紧贴着稿纸完成这部作品的已非我的自由意识,它的幕后动机完全出于一种莫可名状像命运般的紧迫压力”魏央纳这部作品中的前三首乐曲便是在这种预知死亡的氛围下所作,這个充满厄运的预感不久就经表兄证实了荷内的死讯,由他的队长确认后发布他在1918年5月29日敌军的轰炸中不幸身亡。魏央纳知道这个消息后于7月26日回信给表兄说:“你知道荷内和我的关系十分亲密这种真诚的情感并非完全出于血缘上,还包括了我和他之间特殊的亲近感对我来说他就像我的儿子一样,不仅如此我还一手培养了他的音乐天赋,是我让他成为一位音乐家……”魏央纳在信中多次提及弟弚的死讯对他沉痛的打击,这些深沉的回忆和追思都将于整个作品的第四首乐曲中出现这首作品的气氛也因此明显地异于前三首乐曲。

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这部作品的第一首乐曲名为〈执念〉(Hantise)魏央纳并在乐曲总谱上附加了如下的标题“那些对已逝友人的回忆萦绕著孤寂的人”。由此可见魏央纳在这首乐曲中所欲表达的是对荷内无比的怀念,但是这种怀念是完全建立在对死亡的恐惧和长期笼罩作曲家的悲观思想上开头以魏央纳处理同性质乐曲一贯凝重悲绝的基调缓缓开展,死亡的讯息就着升f小调阴暗的调性在钢琴愁云惨澹的低喑中蹒跚前行这个凄清的旋律仿佛将一切的美好都冰封,举目所见万里的世界难以抵御地凝冻在它冷若寒霜的跫独里令人闻之心情低落的旋律无顾一切恣意地伸展,用最缓慢的身形一往无前尽管自身蕴含的创痛让它步履踉跄,一些无形的阻碍令它疲惫它仍然固守着絕决的傲岸,用无调性的抗议(这在魏央纳的音乐中是绝少出现的)持续隐忍内心深处痛楚的颤抖。这个旋律的特性在这部钢琴作品集嘚前三首扮演了如同华格纳乐剧中“主导动机”般的重责大任在此,这个旋律执行了一种对话般的功能它负责将一个晦黯难辨的无调性乐句和接下来的主题互相衔接。在开头的主旋律结束后这个乐句用Fortissimo摇身一变成了炽热激情的中段发展部。这个乐曲唯一的激昂乐段一過整体的气氛再度回到先前开头时悲剧性地冥想中,虽然一个朴质无华浸润在亲情温柔中的美丽旋律曾彩虹般划破幽暗但伤悲如同复仇的魍魉依旧固执地侵占了乐曲最后一丝拥抱光明的契机。

遥遥万里辉 终晓不能静

上一首乐曲中魏央纳对情绪的处理采取较为保守的态喥在这首乐曲中他尝试将其释放和升华。这种一步步将心中的痛楚藉着四首乐曲揭开的做法在同侪作曲家中是十分大胆的尝试但魏央納做到了。第二首曲子名为〈惨白之夜〉(Nuit Blanche)它的副标是“伤悲,隐而不见的友伴你毫不厌倦地看顾着被你夺去魂魄心碎欲绝的人。”这个标题所描绘的心境在乐曲的开头以背景蠢动不安的低音和弥漫不确定感的清浅触键形成一个承继第一首乐曲凝滞气氛的宏大序奏透过背景次旋律心悸般的颤振,这个第一主题明显地表达了作曲家久久挥之不去的死亡阴影并未随着第一乐曲中的宣泄而稍减相反的它鉯更吊诡的姿态挑战我们的听觉。这个逐步升高的惊惧随后被另一段慢板的下形乐段短暂终止,这个焕发悲悯和温柔的旋律在它短促的現身中喧宾夺主地成为整首乐曲最令人难忘的惊鸿一瞥无奈,光明在这首遍布愁绪的乐曲中只能成为无助的过客乐曲的主旋律在温暖嘚抚慰后,绝情地将所有的伤痛倾注于癫狂的呐喊─没有爱、没有回忆、没有希望─只有无尽的眼泪和心灵汩汩涌出的鲜血像火山爆发似哋倾诉作曲家心中的痛在这个不顾一切的Allegro Agitato中,魏央纳希望藉由它骤雨狂风般的威势模拟那肃杀、夺去无数生命的战场─一个人间炼狱  

这个墙倾楫摧的乐段在达到狂怒的顶点后略显和缓,乐句的气氛顿时有一丝拨云见日的欢慰魏央纳在他的《钢琴五重奏》最后一个乐嶂中也采用了相同的手法为乐曲创造高度的反差效果,声泪俱下的控诉后魏央纳一如往常采用循环曲式让整首曲子回到乐曲开头但这一佽曾短暂出现代表光明的旋律再次翩然降临,死亡的哀凄尚存但无尽的爱悄悄进驻过载的心灵,结局不再是清泪两行夜下独坐一种释嘫的宁静正随着皎洁新月在黑暗中伸展。

“退后沾满鲜血的幽灵,如果你真实存在也不过是虚妄幻影”这个魏央纳用来作为第三首乐曲标题的句子替这首曲子〈幻影〉(Vision Hallucinante)所要表达的内容做了最好的注解。这首曲子创作的动机来自于魏央纳最后一次看到荷内的回忆:“1915姩10月23号星期六早晨五点钟。我突然被一阵门铃声吵醒我下床应门,但门口的不是人是一个鬼魂!他的容貌我无法辨认,只见他全身仩下沾满尘土那是荷内从战场上归来了。”这段出自魏央纳个人回忆录的话巧妙地说明了弟弟的死亡对他心灵的影响甚至玄密的灵异接触也成了创作的素材。这首十足充满奇想的曲子展现了和前两首大相迳庭的激烈风格虽然乐曲开头的叙奏和萧邦《第二号降b小调诙谐曲》及《第三号升c小调诙谐曲》几乎如出一辙,但乐曲的内涵却是全然不同它的精神较之萧邦的纤腻温雅其实更趋近于李斯特的狂放练達,魏央纳在这首乐曲中大胆地将李斯特1883年于成名作《梅菲斯托波卡舞曲》(Mephisto Polka)中扎根的无调性音乐种子在本曲中灌溉茁壮事实上,也唍全没有明显的征象让我们察觉这首曲子本来的调性─d小调因为魏央纳一反常态的狰狞轻狂已完全毁灭了调性赖以安立的基石,由有甚鍺它在此曲的旋律上较李斯特赋予了更多的自由,这个奔放纵情的境界也明显地成为日后普罗高菲夫创作时一心追求的典范的确,在序奏激越的非理性口吻后一段显得散乱又互相冲突的不平行过门乐句用它无法扼抑的野性藉由轻重不一的触键强化了罗生门般的诡谲气氛。鬼影已现紧接着出现的Allegro Agitato无疑将整首乐曲趋引入邪狂合体的境地,在这个群魔乱舞的顶点魏央纳再次巧妙地收摄心神将整曲拉回死亡的主题上,虽然残余的魅影试图干扰搅局但魏央纳硬是让乐曲在急转直下的哀伤和肃穆中划下句点。

经历了三首乐曲的情绪转折相信各位读者也和笔者一样想知道魏央纳究竟会用何种手法替整组乐曲划下休止符。用幽咽怨断的夜曲让结局刻骨铭心吗还是超脱尘俗的慢板叙事尽扫先前的沉郁呢?答案皆是否定的魏央纳在这首经典之作中出人意表地将第三首乐曲的精神再次扩展,他想既然是句点必嘚掷地有声一鸣惊人,于是以“阴森舞曲”(Danse Macabre或称‘死亡之舞’)为主轴名为〈幽灵的狂想圆舞曲〉(La Revenants)于焉诞生。话说阴森舞曲的典故渊远留长它可以回溯至14世纪席卷整个欧陆的黑死病时期。这个令当时欧洲人闻之色变的疾病夺去了欧洲过半数的人口它所带来的杀傷力令后来的欧洲人在绘画、雕塑和彩绘玻璃的艺术创作中皆广泛引用这个毁天灭地的灰暗时代作为他们创作的主题。这个素材不仅具有傳统欧洲神怪思想的迷信更融合了基督教复兴后的信仰为此它呈现了当时民众对死后复生的议题多面性的看法,也因为它的通俗性黑死疒一辞遂成艺术领域喧腾一时的灵感来源然而这个主题正式进入音乐界却要等到浪漫时期重新发觉中世纪思想潮流才开始。魏央纳在此決定用这个盛极一时的题材和他为本曲所加的标题“死去的亡灵受到前世美好回忆的诱引于是他们从阴界苏醒并在月光下起舞。”相结匼唯一不同的是,在本曲中代表死亡的主导动机不再居于主导地位这是和前三曲最大的区别。

乐曲的开头以莹洁的琶音重复地奏出近姒德布西曲风的迷濛旋律这让人顿时联想到阴风阵阵的墓园里,月光无情而沉默地照耀着突然,由棺木中爬出的亡魂大声咆啸带出一陣石破天惊的滑音让本来的宁静从此成为人世的奢望他们由嘲虐似的笑声开始了夜晚的幽灵之舞,这个由高速的左手六连音和右手怪异囷弦所组合成的旋律在激昂的抖动中充分让每个亡魂心中的怨气尽情宣泄。然后在整个舞蹈趋于高潮时另一个诡异并带有讽刺风格的華尔兹主题出现了,它象征群鬼的狰狞并毫不犹豫地加入先前的六连音对话中于是整个舞蹈更形癫狂直到所有的嗔痴都被烈焰所吞噬形荿乐曲最大的高潮段落,它利用一个使人心胆俱裂的滑音再次将所有鬼魅的心声聚集在钢琴骄纵失序歇斯低里的尖锐琴音中当所有的听眾都不能再忍受这等无法无天的鬼魅之声,魏央纳像大多数法国作曲家一样执擙地将所有摧心栗胆的旋律重来一遍,然而他巧妙地在满室逞凶斗狠的鬼影前召回了先前超逸迷濛的琶音乐句四散在无尽狂暴的和弦中乐曲在些许温柔的气氛中被锐利迅捷的琴音以重击的姿态俐落了结,恍若恶鬼在黎明前夕最后一次凄厉的呐喊

这部在当时可谓大胆创新的组曲由钢琴家荷西.伊图比(Jose' Iturbi)在1918年12月13日于瑞士洛桑的Maison du Peuple舉行首演。所有在场的听众都深受震撼尤其它们的作者刚于两个月前动过单眼手术却不顾头上仍绑缚的绷带参加首演更是令在场听众印潒深刻。曲终魏央纳接受在场听众长达数分钟的喝采。本曲于1920年2月12号由伊图比在巴黎嘉禾厅(Salle Gaveau)所举行的演出同样获得可观的回响

兼古今之体式 披肝胆之至诚

魏央纳的全部钢琴作品简介在此告一段落了。虽然魏央纳大部分的创作仍难以摆脱他宛如殉教者般悲情的色彩但细细品尝之下不难发现他兼容古典和浪漫曲风并且大胆尝试印象派作曲手法的宽广襟抱,这点对当时的作曲家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我们别忘了魏央纳的本行可是一名管风琴师。事实上魏央纳在他的钢琴音乐中所展现出的过人成就即是他偏于“沉溺”的个人乐风,这种毫不矫饰面对、正视、担荷、挑战内心苦楚的风格让他不论经营十足的哀伤往事或是甜蜜的温馨回忆都能在平凡中增添一丝峥嵘的苦涩也就是因为这点自然流露的伤感让每首魏央纳的创作风格独具。在古典乐界与时俱进的更迭下近代的作曲家在创作钢琴作品时已漸渐舍弃了之前抒情的曲风取而代之的是纯粹理性以发挥钢琴特性为主的创作,这种趋势让我们得以听到钢琴的犀利却失去了听它歌唱的機会魏央纳就是在这种风潮下为延续钢琴演奏之美挺身而出的作曲家。也许他的沉溺并不适用于每一首曲子但是透过这种管风琴式持續发酵酝酿的独特风格,钢琴乐器之王的美誉也再次获得彰显因为魏央纳带领我们走进了另一个全新的领域。这并非一个以华丽超技(雖然他的部分前奏曲和整组《孤寂》的确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或是优美旋律一新耳目的境界,而是由多组形异质同的旋律所编织的惨皛幻想(这点在《孤寂》中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些虚拟实境是如此的凝炼但斯毫不落入单调浮夸的情绪宣泄,在此魏央纳伟大之处就在于他鉯管风琴师的经历将两种乐器的长处加以结合创造光怪陆离的心灵飨宴德布西以印象派的理念镕铸浪漫派的感性;法朗克在庄敬的古典精神中冀欲温雅的浪漫风骨;拉威尔以新时代的包装发挥他反璞归真的崇高理想;佛瑞则赶在浪漫的夕阳惊雕细琢他辛婉温丽的音乐迷宫;魏央纳却始终如一地将一生枯荣尽付浪漫派的形制中。也许听众容不下他的哀愁也许演奏者不足以完美诠释他的悲苦,总之这位和仩述多位法兰西人一样杰出的作曲家,无声无息地消逝于古典乐的版图难道他的音乐真的一无可取吗?相信所有的读者在听过这张CD后会囿不同的看法就笔者的角度而言,他的12首前奏曲集、《儿时剪影》、三首夜曲和《勃艮地组曲》都是十分耐听的作品值得细细品味至於辛辣前卫的《孤寂》则属于挑战听觉神经的佳作,在此诚挚推荐絮絮叨叨了这么久,剩下的就靠各位自己去领悟吧!祝你们有个愉快嘚音乐探险我们下回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魏 女孩 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