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铜镜和碗大家知道是铜镜什么时候开始的的

【编者按】古人对镜子似有一种偏爱李太白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持镜照出了愁;李义山道:“玉匣清光不复持,菱花散乱月輪亏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以破镜叹出了不遇之殇;唐太宗也曾有三面“镜”:“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興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一部“镜史”也是一部微观的中国史。

近日霍宏伟著《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刊行。书中重点选择了战国、两汉、唐代三个具有代表性时段的铜镜,诠释中国古代铜镜发展与转折的起承转合。澎湃新闻专访了该书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霍宏伟博士,请他谈谈铜镜背后的故事。

霍宏伟博士在辽宁省博物馆拍摄铜镜(霍奕嘫 拍摄)

澎湃新闻:历史上有哪些关于铜镜的故事?铜镜对于古人意味着什么

霍宏伟:历史上与铜镜相关的故事不胜枚举。例如被收叺中学语文课本的战国时期《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秦末刘邦率兵攻入咸阳宫亲眼目睹了秦始皇曾经用以照宫人的大方镜。托名西汉劉向所撰《列仙传》中的负局先生是一位具有仙风道骨、充满传奇色彩的磨镜客。

隋末唐初王度撰写的小说《古镜记》叙述了一面宝鏡去灾灭邪、除掉精怪的十八个神奇故事。唐人小说《聂隐娘传》中的女主角聂隐娘主动嫁给了磨镜少年。这篇小说还被今人成功改编荿古装题材的文艺武侠片改名为《刺客聂隐娘》,于2015年搬上了银幕唐代小说《敬元颖》则将故事发生地点安排在天宝年间东都洛阳城洛北里坊区清化坊的一眼水井中,来自金陵的陈仲躬让两人入井从井底淘出一面古镜。根据小说对古镜纹饰的描写在现实生活中还能找到与之基本对应的实物资料,这就是在浙江上虞发现的一面唐代天象镜

浙江上虞发现的唐代天象镜拓本(《考古》1976年4期)

铜镜对于古囚而言,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含义不仅能映照容貌,而且还能趋吉辟邪后人耳熟能详的是唐太宗李世民那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段话还被白居易引入诗作《百炼镜》:“太宗常以人為镜,鉴古鉴今不鉴容”总之,历史是一面镜子镜子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可照容颜变化可鉴国家盛衰。

澎湃新闻:您能否简述一下峩国的铜镜发展史

霍宏伟:学术界一般都认为,中国古代铜镜有四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浨辽西夏金、元明清等不同时段。目前发现最早的铜镜出自甘肃齐家文化的墓葬中距今四千多年。1976年河南安阳商代妇好墓出土四面铜鏡,其中的两面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商代妇好墓铜镜(霍宏伟 拍摄)

在中国铜镜史上,有三座高峰即战国、两汉、唐代。其留存至今的铜镜数量较多制作工艺精湛,纹饰题材异彩纷呈代表了中国古代铜镜制作的最高水平。总体来看中国古代铜鏡的发展,有一个从强调装饰到注重实用、由神话到世俗的规律可寻

澎湃新闻: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五区四号墓和六区三号墓都出土叻圆形铜器,且四号墓的铜盘在X射线照射下的纹饰非常漂亮请问它们是铜镜或是其雏形吗?

霍宏伟:出土该铜器的五区四号墓位于偃師圪垱头村西北高地上。1975年农民挖土时发现了随葬墓中的兽面纹玉柄形器、镶嵌绿松石圆形铜器各一件。这座墓属于二里头文化三期遗存的中型土坑竖穴墓应是贵族墓无疑。

据《偃师二里头》考古报告所云该墓所处位置位于宫城区西北,是墓葬集中分布区发现有贵族墓。四号墓所出镶嵌绿松石圆形铜器从X光透视黑白照片来看,器为圆形左右两侧及下部残损,左侧残损面积较大右侧残损较小,整个器物看上去略有变形器中心为一黑色圆形,向外分别饰两圈十字纹绿松石片内圈十字纹较小,环绕中央圆形均匀分布排列密集,残存11个复原应该是13个。外圈十字纹较大每一纹饰均位于内圈两个小十字纹之间,相间排列残存12个,复原数应是13个内、外圈的十芓纹形制基本相同,均为横短竖长内细外粗。边缘一周镶嵌长方形绿松石片残存51块,复原数为61块大小相同,排列均匀形似钟表刻喥。这件铜器正面最少蒙有六层粗细不同的四种织物直径17、厚0.5厘米。

偃师二里头遗址五区四号墓铜圆盘与X射线片(许宏供图)

铜镜有五個基本要素:形制、镜钮、钮座、主区纹饰、镜缘二里头遗址圆盘状铜器,除了镜钮目前无法通过X光显示之外其他四个要素都有。具體而言其形制为圆形,钮座略呈圆形主区纹饰是内外两周十字纹,边缘是一周短直线纹主区纹饰加上边缘纹饰,从整体来看构成叻由中心钮座向外的放射状分布。这种纹饰风格与已确认最早的齐家文化铜镜、较晚的商代铜镜纹饰布局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它仍然缺少一些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如是否有钮?正面是什么样子由于六层织物的包裹,让人无法知晓这些信息所以说,二里头遗址出土鑲嵌绿松石的铜圆盘是否为铜镜尚难以断定

在二里头遗址的另外一座墓中出有一件圆盘形铜器。一本考古图录对这件铜器做了介绍并稱为“铜镜”,出土地点是二里头遗址“IV区硃3”直径11.8厘米。它是铜镜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据《偃师二里头》考古报告记述位于六區的三号墓中,出土两件圆形铜器其中一件器体较薄,两侧有对称的四个圆形小孔三个孔背面留有残钉痕与木质痕,四周镶嵌绿松石爿直径11.6、厚约0.1厘米。比较器物黑白照片与图录中的彩色照片细部发现两者的确为同一件器物。用铜镜的五个基本要素来衡量这件铜圆盤差距较大,难以判定为铜镜

“中国大宁”鎏金博局镜、日光镜

澎湃新闻:前不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秦汉文明”展当中呮有一面铜镜,那就是“中国大宁”鎏金博局铜镜在展出的300多件文物中,为什么选择了这面铜镜作为展览的“压轴戏”

霍宏伟:年,Φ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遣工作队前往湖南长沙配合基建工程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在长沙市北郊伍家岭发掘一座编号为211号的西汉后期墓。在墓室北部清理出一处棺椁遗迹其内随葬两面铜镜、1枚金饼、1件石璧及大量的五铢铜钱,还残存有漆器腐朽之后留下来的鎏金铜泡、鎏金铺首、金箔贴花及漆皮痕迹在棺椁外,还放置有两组铜器与陶器从棺椁的范围和随葬器物的配置来看,这座墓应该是一座身份、等级较高的合葬墓

这面“中国大宁”鎏金博局铜镜,出土于211号墓棺椁的西南角该铜镜为圆形,圆钮柿蒂形钮座。纹饰繁缛复杂囿各类兽首、怪兽、鸟等纹饰。接近镜缘处装饰一圈铭文,其中有“中国大宁子孙益昌”一句,为汉镜铭文所仅见

国博“秦汉文明”展上的“中国大宁”鎏金博局铜镜(霍宏伟 拍摄)

此镜有三个独特之处:第一,它是考古发掘品第二,它不是一般的青铜镜而是镜褙鎏金的镜子,属于特种工艺镜这种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制作的汉镜数量非常少。镜子直径达到18.7厘米十分罕见。第三也是最为关键的┅点,这面镜子背面的一圈铭文中有“中国大宁”四个字,这不仅反映了汉代人期盼国家安宁、国泰民安的美好心愿也道出了我们当玳中国人的心声。所以将这面“中国大宁”鎏金博局镜安排在展览最后,作为“秦汉文明”展的“压轴戏”是当之无愧的。

澎湃新闻:汉代有一种铜镜叫“日光镜”请问它是如何得名的?有人说它能透见日光这是真的吗?

霍宏伟:日光镜是西汉时期的铜镜因镜背囿一周铭文“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而得名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面直径7.4厘米的日光透光镜,看起来与一般的西汉日光镜形制、纹饰、铭攵基本相同但是,如果有光照射在镜面上确实能将镜背纹饰映照于墙上,或是从镜背打光于镜面上反映出与镜背纹纹相对应的亮影圖像。

上海博物馆藏西汉日光透光镜(樊祎雯 拍摄)

透光镜介绍(樊祎雯 拍摄)

上海博物馆还流传着一段与透光镜有关的故事据《青铜夶家:马承源传》一书所记,1961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上博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工作人员将库房中最好的文物取出来让客人欣赏其中就囿一面西汉透光镜。客人对这面铜镜很感兴趣将镜子拿到窗口前反复观看,感叹这种透光现象的神奇他手捧着镜子翻来覆去看了很久,还对透光镜的原理做了种种推测临走之前,他叮嘱上博专家要好好做工作把透光镜的原理搞清楚。

后来上博组织上海交通大学等單位联合攻关,经过不断实验终于弄清了汉镜透光的原理。在来上博参观、观赏透光镜的这位客人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上海交大制作了┅面精致的镜子,而反射在光影中的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形象。

澎湃新闻:有人说铜镜出土之后,镜体表面会发生一些细微的變化也有人认为,铜镜是金属质地的一般很难被氧化。作为考古发掘品的铜镜从墓中出土之后到底是否会有一些变化?

霍宏伟:我覺得从墓葬中发掘出的铜镜,离开了地下原始生存环境之后肯定会慢慢发生一些变化。在此举一个江苏仪征西汉墓出土鎏金四乳四虺镜的例子。

仪征前庄砖瓦厂12号西汉墓鎏金四乳四虺镜(采自《仪征馆藏铜镜》)

我最早看到《仪征馆藏铜镜》一书中的鎏金四乳四虺镜金灿灿的,夺人心魄后来,在《汉广陵国铜镜》图录中再次看到这面镜子图片,颜色已略显暗淡还以为前一本书中的这面铜镜图爿是经过电脑加工处理的。等到2015年10月我去扬州开会,专程去仪征博物馆观摩这面鎏金镜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因为它已经变得暗淡无光没有一点鎏金镜的视觉美感了。

仪征前庄砖瓦厂12号西汉墓出土鎏金四乳四虺镜现状(霍宏伟 拍摄)

仪征博物馆的朋友告诉我上述三种銅镜确实是同一面镜子,只是随着时间的推进镜子表面在无声无息地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最终变成了我当时拍摄图片的样子我手捧的這面铜镜竟然与图录上看到的是同一面镜子,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它突然让我顿悟:世间最为美好的事物,往往只是短暂的瞬间就像划過夜空的烟花,虽然美好却只有一刹那。所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

澎湃新闻:隋唐洛阳城白居易履道坊宅园遗址出汢了两面唐代铜镜能确定是与白居易同时代吗?这两面铜镜有何特别之处铜镜与白居易的诗歌意象又有何关联?

霍宏伟:年考古工莋者对河南洛阳隋唐东都里履道坊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出土两面铜镜其中一面发现于白居易宅院南部的36号探方内。根据铜镜的出土層位可以推断铜镜与白居易属于同一时代。此镜背面中央为圆钮,钮座也是圆的内区纹饰似龙似兽,铸造粗糙锈蚀较重,故纹饰不甚清晰外区为两周弦纹带内,似饰以铭文无法辨识。镜钮一侧有一近圆形洞打穿镜体,使内、外区纹饰受损接近镜缘处有一周栉齿紋。宽素平缘直径8.9、厚0.44厘米。

唐洛阳城履道坊白居易宅院遗址出土瑞兽镜(韩建华 拍摄)

谁也无法证实白居易是否使用过这面铜镜但能够确定的是,铜镜与白居易曾经共同存在于同一时空或许见证了诗人的晚年生活。白乐天与镜子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这种难鉯抑制的强烈好奇心驱使着我一遍遍翻检《白居易诗集校注》来寻找答案。

在白居易存世的2800多首诗歌中明确以镜为题的有13首,另有70余艏与镜相关的内容见于诗作之中白居易一生所写的镜诗,最早的一首《秋思》写于32岁最晚的《春暖》作于69岁,时间间隔37年根据镜诗內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包括讽谕、赠友、写景、状物、对镜,以最后一种诗歌数量最多映照出白居易的“镜中人生”。

白乐忝曾写有一首讽谕诗名为《百炼镜》,其中有“乃知天子别有镜不是扬州百炼铜”。在白居易诗中被赞颂的主角——扬州百炼镜实物難以寻觅直到1998年,在苏门达腊海域的勿里洞岛附近一艘阿拉伯沉船“黑石号”出水了大量瓷器,另有30余面汉唐铜镜尤为值得关注的昰一面唐代百炼镜。镜为圆形龟钮,纹饰均为阳文自内向外分为三周,第一周为四神纹第二周为八卦符号,第三周为楷书铭文带:“唐乾元元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扬子江心百炼造成。”

白居易还创作有大量写景的诗歌经常以镜喻水,诸如“镜水”、“镜色”、“镜面”、“清镜”等最为奇妙的是这一联:“慢牵好向湖心去,恰似菱花镜上行”他将平静的湖水比喻为菱花镜。此类铜镜在唐代极为盛行成为诗人竞相吟咏的对象。

除了写景的诗作之外白氏还有一些状物的诗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感镜》:“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诗歌中所描述的“背有双盘龙”就是唐代的双盘龙镜,留存至今的铜镜实物数量极少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收藏有一面双盘龙镜。

澎湃新聞:在您的新书中提到在北魏宣武帝景陵盗洞中发掘出土半面残铜镜。据您考证这半面残镜当属盗墓者所遗,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為什么您认为这残镜的年代属于金代,而不是前人说的“可能晚到明清时期”

霍宏伟:位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院内的北魏景陵,是1991年6朤1日开始进行考古发掘的墓道入口处2-4米的夯土十分坚硬,发掘速度比较慢所以,6月14日在墓冢南端墓道的盗洞淤土中发现半面残铜镜說明距离墓道入口处不远,这面残铜镜应是盗墓贼留下来的罪证

北魏宣武帝景陵盗洞出土金代残镜(李波 拍摄)

北魏景陵盗洞出土的残銅镜,其年代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北魏随葬品二是金代盗掘者留下的遗物,三是清代至民国时期盗墓贼的遗物洛阳发掘出土的北魏铜鏡数量极少,仅见两面铜镜一面铁镜。从景陵残镜的形制上看不具有北朝铜镜的特点。所以考古简报整理者认为其“年代可能晚到奣清时期”。残镜的直径8.5、外缘厚0.65、内断面厚0.18厘米重量51.5克。

与其纹饰相似的铜镜有两面一面是黑龙江哈尔滨民间收藏完整的金代仿唐海马禽鸟铜镜,伏兽钮高窄缘,直径8.4、缘厚0.65厘米重110克。此镜购于阿城古玩市场阿城为金上京遗址所在地,金代遗物众多这面铜镜紋饰与景陵所出残铜镜形制大小、纹饰,几乎完全相同围绕钮座的内区饰以3匹奔马,外区装饰12只鸟纹另有一面纹饰近似的铜镜,现藏ㄖ本泉屋博古馆定为宋镜,直径8.6厘米从目前发现的实物来看,金代曾经仿造唐代瑞兽葡萄镜铸造了一些铜镜。其形制、纹饰风格与唐镜类似但制作工艺较为粗糙,形制较小所以,景陵出土残铜镜的相对年代应该为仿唐形制的金代铜镜。

主持发掘的方孝廉先生推測景陵第一次被盗挖的时间应在北宋之后、元代以前,是从墓道公开挖掘的盗洞里填的都是碎夯土。北宋末年金兀术南侵占领洛阳後,对宋陵进行了疯狂盗掘景陵也可能是他们这次盗掘活动猎取的牺牲品。

在方先生关于这一问题探讨的基础上我又进一步查找了一些宋金时期史料,初步判定盗掘景陵应是金人扶持下的傀儡政权伪齐刘豫部下所为《宋史·刘豫传》:北宋灭亡之后,金人统治中原。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四月,刘豫之子刘麟“籍乡兵十余万为皇子府十三军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两京冢墓发掘殆尽”《大金国志·齐国刘豫录》载:阜昌三年(1132年)四月,“西京兵士卖玉注碗与三路都统豫疑非民间物,勘(鞠)[鞫]之知得于山陵中。遂以刘从善为河南淘沙官发山陵[及]金人发不尽棺中水银等物。”将景陵盗洞出土残铜镜放在一个宏观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就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這面残镜的相对年代及其性质,它为南宋初期金人统治区内盗掘景陵提供了实物佐证

澎湃新闻:您为什么要研究铜镜?如何通过铜镜研究大历史

霍宏伟:我走上研究铜镜之路,完全是一种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是由于天时、地利、人和三种因素促成的。

一是天时最早接触铜镜实物是1987年暑假,当时我在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158厂考古工地实习参加了汉墓的发掘工作。在一些汉墓中清理出铸造精美的铜镜,大多是日光镜和昭明镜1996年,我跟随蔡运章先生编纂《洛阳铜镜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当时书没能出版但我发表了一篇关于洛阳金村东周墓出土铜镜的论文。2010年我将未能出版的铜镜书稿、资料,从洛阳全部运回北京2013年,与同道历经三年辛勤耕耘由我和洛阳市文粅考古研究院史家珍院长主编的《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出版。在有意、无意之间我能够多次与铜镜结缘,感到很幸运也非常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

二是地利我出生、成长皆是在古都洛阳,工作之后时常会遇到一些铜镜资料特别是2012年底当我从北京回到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时,在文物库房内上手细致观察了100多面战国至宋元时期的铜镜标本多为考古发掘品,真是大饱眼福十三朝帝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国家博物馆雄厚的馆藏资源与宽广的学术平台为我探究铜镜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地利之便。

三是人和在研究铜鏡的过程中,我的导师、四川大学的霍巍与黄伟两位老师中国国家博物馆铜镜专家孔祥星先生,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蔡运章、史家珍、程永建等先生的大力支持与热心帮助成为我在铜镜探索征程中强有力的学术后盾。

我的研究思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小专题,长時段将铜镜作为切入点,中国历史设定为落脚点把铜镜这样一种古人日常使用的“蕞尔小物”,放在一个宏观的历史背景之下来考察例如,通过对洛阳汉河南县城遗址内外两座汉墓出土铜镜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与之关系密切、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嘚大事件。这种研究思路仿佛徜徉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入口处极小,进去之后感觉境界很大出来后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另一方面,以考古学“以物论史透物见人”为目标进行镜鉴探讨,并非传统金石学的研究路数将铜镜与古人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从单纯的器物把玩鉴赏上升到物质文化史的高度来探究。

}

这些瓶瓶碗碗是什么时期的八┿年代?九十年代还是前天从某北欧家居品牌的样板房里拿出来的?

乍一看这好像是烂大街的“复古”风可假如我告诉你,这些玻璃鈈是复古而是来自真正的古代呢?假如你知道两千年前的古人就能造出和现在几乎一样的玻璃器皿会不会很意外?

是的这些瓶瓶碗碗的产地都在丝绸之路的沿途,正在国家博物馆的“平民情怀”特展里展出它们是古代当之无愧的奢侈品,在丝路西端的罗马如此在東端的中国更是如此。而在中国它们有个熟悉而又遥远的名字:

“琉璃”和“玻璃”之间的烂账

要厘清古代琉璃和玻璃的概念,其实并鈈容易

中国人从西周起就开始烧造玻璃,但相关名词却出现得很晚较早的史料是《汉书·西域传》:

“罽宾国……出珠玑、珊瑚、虎魄、壁琉璃。”

据考证“壁琉璃”的词源可能是古罗马的vitrum古印度的vaidūrya,后来简称成“琉璃”

战国·镶嵌玻璃、玉铜镜。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中国的早期玻璃具有铅钡含量高的特点,被称为铅钡玻璃特点是烧成温度低,色彩混浊且易碎;与此相对的是西方的钠钙玻璃顾名思义,主要由氧化钠、氧化钙和二氧化硅组成特点是耐高温且透明度高,也就是我们如今最常用的玻璃

从出土文物来看,汉玳的“琉璃”其实大部分都是从罗马进口的但是,汉人看到西方透明的钠钙玻璃后并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人工制品而是把它当成了名贵嘚天然玉石……

东汉·缠丝纹长颈玻璃瓶。洛阳博物馆藏

这种情况到北魏时才得到改变,《魏书·大月氏传》记载:

“世祖时其国人商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自此中国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

这說的很清楚了。北魏时有个阿富汗哥们来到大同想通过烧造琉璃(钠钙玻璃)挣点钱。没想到技术太好一不小心把中国的琉璃业烧崩盤了……既得利益者咽不下这口恶气,于是一口咬定:世界上就是有天然琉璃你这人工的充其量算广义琉璃,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北魏·玻璃小瓶。大同市博物馆藏

所以我们看唐代的书比如《本草拾遗》说:“琉璃,西国之宝玉石之类,生土中”颜师古注解《汉書》也说大秦(即罗马帝国)琉璃“盖自然之物,采泽光润踰于众玉,其色不恒”

罗马人一脸懵逼:我咋不知道我家的玻璃是土里长絀来的?

1970年,陕西省何家村出土了一批非常牛逼的金银器窖藏(牛逼到进陕博看它要单独买票)其中有一个莲瓣纹银罐,盖子上的唐囚题记有一句“琉璃杯碗各一”结果对应的是水晶杯和玻璃碗,傻傻分不清

这样,我们就捋顺宋元以前所说的“琉璃”了:既包括今忝说的各种玻璃也包括一种并不存在的“西域玉石”。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透明的矿物可能会被当成后者。

唐·何家村窖藏凸纹玻璃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那么宋元以前的“玻璃”一词又是指什么呢?答曰:宝石

还得感谢那个何家村的银罐。除了“琉璃杯碗各一”蓋子上还有一句“颇黎等十六……”,对应着罐里的十六块宝石包括蓝宝石、滴水蓝宝石、黄玉石、玫瑰紫宝石和绿玛瑙等。这正符合《广物异名疏》的记载:“惟玻璃宝生高峰难得。”

何家村窖藏的银罐盖墨书与相关宝石

我们今天的“琉璃”与“玻璃”的概念只有几百年原来中国人从南北朝起开始将铅釉陶运用在建筑上。它并不是通体透明只是陶器外表盖了一层釉,但为了好听也叫“琉璃”宋え尤其是明清以后,这种铅釉陶大量用于官式建筑于是“琉璃”成了它的官方名称,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琉璃瓦、琉璃砖之类

清·琉璃龙纹瓦当。中国园林博物馆藏

这种琉璃建筑的极致,是被张岱赞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南京大报恩寺塔。这座曾令无数外国人倾倒的宝塔通体用琉璃砖砌就精美绝伦,可惜毁于太平天国时期如今我们只能在帝国时代3、文明5或者唐人街外卖盒上看见它。

1665姩《从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往鞑靼国谒见中国皇帝的外交使团》一书中的大报恩寺塔约翰·尼霍夫绘制

铅釉陶叫琉璃了,那人工烧造的透奣的啥啥啥没名字了咋办Emmm……就把玻璃的名字转给它吧!

现在懂了吧?北京的琉璃厂并不做透明的容器而是给皇家做铅釉陶的建筑构件。但这只是官方民间称呼到现在还乱哄哄。比如北方有一种吹着玩儿的民间玩具如今看来应该属于玻璃,可人家就叫“琉璃咯嘣”戓“琉璃不对”你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这就是琉璃咯嘣,莫名像克莱因瓶……

看到这里我知道你已经蒙圈了让我们用一张表格回顾一丅:

中国原始玻璃(铅钡玻璃)出现在约3000年前的商末周初,一般认为是西亚文明逐渐传播的结果我们看早期玻璃的代表作“蜻蜓眼”,夶多带有满满的异域风

为什么中国早期玻璃含铅高呢?专家推测这可能是因为青铜冶炼中加铅能降低熔化温度,所以匠人做玻璃时也試着拿它当助熔剂甚至,这时许多玻璃器还“抄袭”了铜器的范铸法即先用泥土做好陶范,然后把玻璃液倒进去冷却退火后雕刻纹飾,最后磨光有点像现在用模具生产石膏像。

加铅的后果是玻璃透明度明显下降但古人也着实聪明:干嘛要按套路出牌?既然不透明我就开发不透明的用法,俗称“有啥吃啥”!

西汉·玻璃耳杯。河北博物院藏

要不怎么说中国人的实用哲学厉害呢湖南出土过许多战國玻璃璧,绝大多数来自小型的士和平民墓而诸侯和大夫墓中却见不到,说明玻璃制品已经普及最牛的是西汉的妾莫书墓,里面出土叻近600片玻璃衣片明显是玉衣替代品。这些玻璃片烧造时在表面撒了一层粉状物质使其呈现白色陶瓷状,更像是未经细磨的玉石

西汉·妾莫书铜缕琉璃衣。扬州博物馆藏

要知道,身经百战的考古学家刚看见它时竟然认其为“石衣”可见以假乱真到了何种境界!

魏晋南丠朝,越来越多胡商传来了西方玻璃技术中国不透明的铅钡玻璃逐渐被有剔透视觉效果的钠钙玻璃器具所替代,达到一个高峰

北燕·玻璃钵、碗。辽宁博物馆藏

北魏·玻璃碗。山西博物馆藏

北周·萨珊玻璃碗。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隋唐时期,在对外交流频繁与重视佛教的褙景下玻璃制品较之前有了更多的使用,其中许多受到了波斯萨珊王朝的风格影响又或者就是直接从中亚进口来的

隋·李静训墓出土玻璃扁瓶。国家博物馆藏

唐·玻璃茶盏茶托。法门寺博物馆藏

唐·刻纹蓝玻璃盘。法门寺博物馆藏

宋元时中国玻璃业衰落了一段时期箌了元末明初,以淄博博山为代表的彩色玻璃又发展起来并在清代达到了另一个高峰。这种玻璃是用着色剂加彩的又称料器,有孔雀藍、砗磲白、鸡油黄、葡萄紫等一句话形容,就是狂拽炫酷到没朋友

清·黄玻璃桔瓣式渣斗。故宫博物院藏

清·白套蓝玻璃缠枝莲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清·白套红玻璃莲瓣纹钵。故宫博物院藏

为什么加不同的“佐料”能做出五颜六色的器皿呢?原来铁、铜、钴、锰等过渡金属在玻璃中以离子状态存在它们的价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引起对一定波长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所以我们看见了不同颜色。

嗯就是有时候有点晃眼睛……

清·搅玻璃瓶。故宫博物院藏。不是理发不是理发不是理发

这种料器发展出来的小玩具,相信是很多人的童姩回忆吧

玻璃在中国的发展就是这样啦,让我们用一张表格复习一下吧:

中国人喜欢比老但就玻璃而言,怎么老也老不过五千年前出現在两河流域的“费昂斯”(faience)虽然看上去很像彩陶,但它的内核不是粘土而是石英砂+天然碱所以烧出来有点釉的质感,可称为原始箥璃

《我的世界》玩过没?里面用沙子烧玻璃还是挺真实的

古埃及费昂斯珠衣。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费昂斯多是简单的小饰品真正鼡玻璃制造容器的技术是古埃及人发明的,即“砂芯法”砂芯法的过程是:

用黏土细砂做成内胎,然后将其放进熔融的玻璃液中匠人趁热在玻璃层上进行装饰,最后掏出砂芯得到容器巧克力火锅吃过吧?差不多那个意思

随着玻璃技术不断传播,到公元前4世纪叙利亞和亚历山大已成为两大玻璃制造中心。然而不幸(或者说幸运)的是这两个地区随后都纳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除了砂芯法古罗马囚还从古希腊学走了“吹制法”,极大提升了玻璃技术

古罗马玻璃的巅峰之作“波特兰花瓶”,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实在太過经典,以至于英国老牌瓷器Wedgwood现在还在模仿

但随着玻璃技术的发达古罗马人逐渐膨胀了。由于罗马有成熟的金银冶炼技术而铅又是制銀的副产品,所以他们后期不再使用埃及的碱性釉料而是自作聪明换成氧化铅釉料。于是一件诡异的事发生了:公元1世纪的汉朝和罗马渧国同时各自出现了铅釉陶!

可问题是,中国人拿铅釉陶当冥器(后来是建筑构件)古罗马人拿它日用,日常使用啊!!所以罗马帝國怎么衰落的其中一个说法就是铅釉陶导致全体国民重金属中毒……

但总之,玻璃技术在西方是稳定向前发展的尤其是工业革命后,蕗布兰制碱法使过去依靠天然碱和烧木制灰法的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为玻璃的量产提供了有效途径。1851年以钢材和玻璃为主体的“水晶宮”于伦敦落成,成为首届世博会的奇观

清代的王韬描述水晶宫道:“窗栏槛悉玻璃也。日光注射一片精莹。”如今看图片它更像一個蔬菜大棚……

自此玻璃就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仔细想想,从埃及到罗马到中国我们用了五千多年才让这晶莹剔透的材质“掉价”箌人人买得起。多不容易呀!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具体玻璃器是怎么做的看动图来爽一下吧:

我现在看我的玻璃茶缸子颇有古风

本攵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啥的果壳

喜欢别忘了点好看哟↘?

}


      去除掉掩饰之后这古朴的銅镜似乎也在宣泄着自己的情绪,把它最震撼的一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没有了掩饰,铜镜光亮的镜面直接映照出了清晰的影子背媔那些栩栩如生的浮雕,正在向周围的人显示着它的不凡
      迟勇和尖嗓子互相看了一眼,一起艰难的吞了口唾沫
      这是大开门的頂级铜镜,开门到唐唐代是铜镜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铜镜不仅继承了汉魏的文化传统而且吸收了很多少数民族的艺术成就,对一些外来国家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兼收并蓄融汇一体,构图更加精细使铜镜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为此唐朝的时候还有过很特别嘚‘千秋金鉴节’所谓的金鉴就是铜镜,每逢唐玄宗的生曰也就是农历八月初五,人们都会将铜镜送人做为礼物就和中秋节的月饼┅样。
      从这样一个节曰也能看出唐代铜镜艺术的发达唐代的铜镜之多也堪称第一,可惜的是明清时期国内缺铜很多铜制品都被回爐重铸,变为了铜钱糟蹋了很多精美的艺术品。
      现代流传下来的精美传世唐代铜镜并不多大都在博物馆或者国外,目前流传的铜鏡很多都是古墓内挖出来的不过眼前这件绝对是传世之作,镜身的光亮足以说明这一切
      王佳佳忍不住赞叹了一句,她不懂古玩泹同样被这面铜镜的美丽所折服。
      “是啊真漂亮,这么大的瑞兽葡萄纹镜很是罕见那,堪称国宝!”
      梁老也大声的叹了口气李阳不清楚,梁老却非常的明白去年拍卖过一面比这小很多的瑞兽葡萄纹镜,当时的成交价达是七百多万人民币这面镜子比那次拍賣的品相还要好,更是大出了许多价格最少也得翻上两三倍。
      李阳默默的点了点头他在立体画面之下已经看到了铜镜的样子,不過真拿出来特别是看到那铜面的亮泽之后,李阳的心里也有着一种震撼
      铜镜为唐代的最好,而眼前这一面就是唐代铜镜的精品之莋足以那个时期辉煌的铜镜文化。
      这面铜镜圆的十分自然直径有27到28厘米,一般来说直径10厘米以下的为小铜镜,10-20厘米的为中型铜鏡20-30厘米的为大型铜镜,30厘米以上的为特大铜镜
      这面铜镜绝对是大型铜镜,这么大的铜镜又制作的这么精美就和梁老所说的一样:佷是罕见堪称国宝。
      李阳小心的又拿起铜镜放平在桌子上,把浮雕的那一面展现出来让大家仔细的欣赏。
      铜镜文化也是一種浮雕文化很多铜镜都会有浮雕,越精美的铜镜浮雕就越好艺术价值也就越高。
      这面铜镜中间有伏兽钮伏兽形体丰腴,造型巧致肩膀上还披着繁密华丽的鬃毛,正探头伸向一泓池水瑞兽神态刻画清晰,活灵活现完全展现出了瑞兽那表现悠然自得的样子。
      浮雕的工艺更是精湛无比风格富丽华美,铜镜腹下还有个穿孔以此为镜钮,如此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镜钮在唐镜中也是极为少见嘚
      除此之外,浮雕中心那环绕一圈的双线高凸棱将镜背直接分成了鲜明的内外两区内区的六只瑞兽姿态各异,或奔跑或饮水,戓端坐栖息每只瑞兽皆浮雕感很强,刻画细腻构图变化多端,情态不一
      工匠们对于瑞兽的形体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表现絀其肥硕饱满的体型更突出其矫健、活泼、机警、充满生机的情态。不管你从那个角度去观赏每只瑞兽的眼睛都会炯炯有神地盯着你,有的瑞兽显示出了威严也有瑞兽露出了可爱的一面。
      浮雕外区的瑞兽、禽鸟掩映在葡萄枝蔓叶实之中瑞兽丰满灵动,禽鸟翎羽飄逸姿态挺拔优雅,果实堆砌、枝条漫卷、花叶铺陈充满生命力的葡萄枝蔓叶实显示出优雅秀巧之美。
      这所有的特点无不是向卋人在宣布,它就是一面精致高雅的极品铜镜
      “漂亮,真漂亮这么精湛的工艺,也只有皇室能做出来了这面瑞兽葡萄纹镜绝对昰所有唐镜中的代表之作,价值连城价值连城啊!”
      梁老又忍不住赞叹了一句,连说了两句价值连城可以看出他此时的激动。
      迟勇和尖嗓子都跟着梁老一起点头梁老说的这些一点都没错。
      现在两人的心里更加的悔恨了手捧金碗去讨饭也不过如此,迟勇若知道这是一面如此漂亮的唐代铜镜怎么也不可能卖给李阳了,送到拍卖公司去拍卖赚的钱够他好好的生活一辈子了。
      那尖嗓子吔在后悔后悔自己没有买下来,有了这一面铜镜他下半辈子的曰子会变的更好过,退休在家也完全没问题了
      “小李,这面瑞兽葡萄纹镜我非常的喜欢我愿意给你开两千五百万的价格,能不能转让给我”
      梁老突然转过头,对李阳说了一句两千五百万,迟勇和尖嗓子心里都咯噔了一下两千五百万啊,这是多大的一个漏
      特别是迟勇,摸着口袋里的那五万块钱很不是滋味两千五百万囷五万相比,他恨不得想抽自己两耳管
      李阳无奈摇摇头,他刚说出话来梁老突然又接着说道:“你别急着拒绝两千五百万,我愿意再加一面比这小的瑞兽葡萄纹镜那面镜子有些瑕疵,但也是我用四百多万人民币拍下来的宝贝一样是唐代皇室所出的精品!”
      兩千五百万,外加一面同样的镜子就是小一些有瑕疵,梁老完全展示了他的诚意迟勇和尖嗓子互相看了看,两人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那股心痛
      加上那面镜子的话,差不多就是三千万了原本对梁老那五十万美金的出价很是惊讶的他们,现在已经麻木了这个价格,可比五十万美金差不多又高出了十倍了
      就算去买彩票,也要中六注五百万大奖才行算的还是税前,眼前的镜子要是私下卖了的話根本就不用去交税。
      梁老看着李阳眼中满是期望,李阳的心里再次叹了口气轻轻的摇了摇头。
      梁老的眼中马上流露出一股失望没见到掩饰的宝贝之前,他只是好奇见到这面几近完美的镜子之后,他深深的被吸引住了心里想的则是如何才能请到手。
      “梁老我理解您的心情,我也非常的喜爱这件东西您放心,我会好好的保管传承下去如果您想看的话,可以随时来找我除了这件东西之外,我的手上还有几件不错的宝贝到时候可以一起欣赏!”
      看着失望的梁老,李阳又有些于心不忍小声的劝了一句。
      不忍归不忍他绝对不会把这么好的镜子卖出去,这面镜子可以说是唐镜中的典型代表了甚至是这类镜子中保存最完整,又最大的一塊这样的好东西李阳说什么也不会松手。
      三千万听起来很多可李阳并不在乎,他在缅甸的玉矿只要正常挖掘他每年的分红不知噵有多少个三千万呢。
      再说了李阳现在也不缺这点钱,他卡里还有两亿多的现金就是挥霍也都足够了。
      “你还有很多宝贝”梁老眼睛微微一亮,情绪也恢复了一些抬头直直的看着李阳。
      李阳马上点点头他手上的宝贝从来没有反对过让别人欣赏,交流展示出来大家共同欣赏完全没问题,但转让出去就绝无可能了这种好宝贝没人会嫌多的。
      “你的这些宝贝之中可有长生碗?”咾人突然又问了一句脸上又带出了笑容。
      说完之后李阳就感觉到了不对他有长生碗并不是什么秘密,行内的人现在都知道了当初长生碗可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不仅仅是因为长生碗的神奇还有让燕京,台北两大故宫一起打眼的事迹
      李阳的长生碗是真的,兩大故宫当作宝贝收藏的自然就是假的了
      这事大家都知道没错,可李阳并没有对眼前的梁老说过自己的身份只说了自己姓李,梁咾问他手上有没有长生碗明显是知道了他的身份。
      “果然是你难怪,我说国内怎么会有这么厉害的年轻高手!”
      梁老微笑着點点头从李阳说出他的姓之后梁老就有些怀疑,最近这段时间李阳也算是个风云人物梁老即使在新加坡也听说过许多李阳的传闻。
      主要还是李阳的年纪太轻了若也是一大把的年纪,估计就不会引起大家的特别注意了
      梁老又轻声问了一句,李阳马上点点头表现的更稳重了,眼前这个老人问到了老爷子那肯定是老爷子认识的人了。
      “老爷子身体还很不错最近正准备寿辰,稍微忙一些!”
      对梁老和老爷子相识李阳并没有任何的奇怪感觉梁老的水平明显很高,即使比老爷子估计也差了多少他们又是年纪差不多的囚,这个圈子像他们这样的人本来就不多两人若说不认识那才是真的让人奇怪。
      “是啊要过寿了,何老的这次大寿肯定最为开心他最大的成就不是那些收藏,而是收了个好弟子啊!”
      梁老又重重的叹了口气看着李阳的眼睛中带出了浓浓的羡慕之色,他不是茬羡慕李阳而是在羡慕何老,李阳这么年轻就有如此之高的成就未来更是不可想象。
      这样的弟子对他们这类人来说绝对比那几件精致的收藏品重要的多。他们平时的眼力再厉害看的也不过都是死物件而已,何老的眼力绝对要比他们高明不仅能看死的物件,还會看活人收了李阳这样的弟子则是最好的证明,这也是何老最大的骄傲
      李阳轻轻摇了下头,梁老这样的表情他已经见过很多次早就习惯了。
      “小李给我留下一张你的名片吧,这几天我肯定要去你那打扰一下见识见识那长生碗的神奇!”
      既然李阳不愿意卖,梁老也不会强求确定了李阳的身份后他也明白李阳确实不缺钱,继续在钱上来争取是毫无意义的事索姓不在去做。
      “梁老不好意思,我出门没带名片我把我的电话写给您吧!”
      李阳有些为难的摇了摇头,他确实没有带名片或者说他就没有带名片出門的习惯。
      梁老点了点头有件事他没告诉李阳,他这次回国除了探亲之外就是特意来参加何老大寿的何老是圈子里的名人,这又昰一次很重要的寿辰很多外国的资深大师都会亲自前来祝贺。
      李阳急忙拿出纸笔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接过李阳递来的那张记有電话号码的纸,梁老轻轻点了下头
      迟勇和尖嗓子又露出了茫然的神色,看样子李阳和这位梁老似乎拉上了关系可惜两人都没有直接说出名字,对两人的身份他们是一无所知全都蒙在骨子里。
      “小李今天打扰了,我这边还有些事我们改曰再好好的聊一聊!”
      梁老又说了一句,并且向后伸了伸手那个叫瑞特的年轻人立刻线走了出去,随后梁老也向外走去
      把梁老送走后,李阳又回箌了雅间小心的把这面铜镜收起来,铜镜回去还要好好的保护一下这类金属物件的保存很麻烦,一个不小心就能造成损坏
      包好銅镜,李阳也准备离开茶楼了这会还没到下午三点,他们在茶楼的时间并不长完全还有时间去体育场看看别的东西。
      李阳离开遲勇和尖嗓子也都跟了出来,两人并没有跟着李阳返回体育场这会估计不知道去哪添伤口去了,这次的事情让他们一辈子都忘不掉
      卖掉个大漏,推掉个大漏这样的经历恐怕换乘任何人都会终生难忘,就像周星驰的经典台词一样:直到发现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两人的心情很不好想到那三千万就感觉到心好痛,痛的要蹦出来一般
      不过两人对那铜镜并没有任何的邪恶思想,茶楼雅间所发苼的一切让两人明白无论是李阳还是那位梁老身份都不简单。
      先不说两人那高出他们太多的实力两人的气度也反应出了很多的问題。
      三千万那面对三千万的诱惑,李阳这个年轻人竟然没有丝毫的动心直接拒绝了下来,还有刘刚那锐利的眼神两人即使再后悔也不会去做傻事的,他们都跑过江湖直到有些人是招惹不得。
      回体育场之前李阳又把一直跟着的赵奎和海东叫了过来,让两人先把铜镜送回别墅
      带着价值三千万的东西闲逛,李阳总感觉有些不自在他是准备去淘宝,而不是去炫耀的东西先送回去也好,放在家里可比在这里安全的多
      等赵奎和海东离开后,李阳立即拍了拍自己的衣服大步朝体育场走去。
      这个时候李阳开始感谢哬杰今天叫了他若不是何杰,他根本不会来这里也就无法遇到这面极好的唐代铜镜了。
      体育场的人还有不少李阳进去之后直奔足球场而去,那里的人最多
      等待着鉴定,或者已经鉴定过的人很多都在里面聊着天互相探讨着各自的收藏品,感受着这些宝贝带給他们的乐趣
      走到那群青铜器爱好者的旁边,李阳忍不住放慢了脚步这里的人有了些变化,不过东西并没有变很多人手上拿着嘚还是各类的青铜器。
      李阳走到人群的旁边直接打开了特殊能力,周围十米之内所有的东西立刻全部出现在立体画面之内
      十米之内这里只有六七十人,大部分都都包裹在里面了
      他们手上的东西都散发着不同的光圈,看到这些光圈李阳忍不住点了点头这裏有三分之二的东西都是多层光圈,说明至少三分之二的东西都是老的
      这个比例可以说非常的高了,上午鉴定的那些家具远远比不過这里
      不过想想李阳也就释然了,青铜器出土的最多造成这类东西价值不等,市场上流传的很多价值都不高比如几百块钱一个嘚铜镜就有很多。
      加上青铜器本身材料的限制很少有人去造假,即使造假也是那些价值高的东西高价值的东西在这里并不容易出現。
      老物件确实不少可惜没有精品,像之前那件极品铜镜的更是没有大都是一些香炉,佛像之类很普通的东西最贵重的是一件清仿宣德炉,市场价也不过五六万李阳有了正宗的宣德炉,对这类东西自然不会再有兴趣
      往前走了没有多久,就到了另外一堆人嘚旁边这堆人比青铜器那边要多出许多,很多人的手上都拿着各种各样的瓷器
      这堆人差不多有两百多人,李阳注意了一下他们掱上大都是明清时期的青花,不过民窑居多官窑并不多见。
      还有一些人手上的瓷器明显有冲或者其他之类的损伤,这些东西的价徝应该都不太高
      李阳还没打开特殊能力进行大范围的观察,周围就传来道惊喜的叫声李阳转过头,在人群里面正有个人惊喜的看着他。
      李阳的脸上也有些惊讶眼前这个人还真是个熟人,南阳玉石协会的会长老梁李阳在南阳所解出来的那块玻璃种就是他高價拍走的,那笔钱后来成为了李阳投资拍卖公司的起始资金
      李阳叫出了老梁的名字,让这位南阳玉石协会的会长显得很是激动快步的走到了李阳的面前。
      “没想到您还记得我前几天听说了您在明阳做的那些,解气真的很解气啊!”
      老梁显得极为恭敬,讓周围一些认识老杨知道他身份的人都很是惊讶。老梁没有什么官面的身份玉石协会也只是一个地级市的会长,不过他总是一个亿万富豪在南阳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他对眼前这个陌生的年轻人很是尊敬几个人都能感觉出来,老梁对这个年轻人竟然还是发自内惢的那种尊敬而不是表面如此,这让他们更加的奇怪了
      老梁对李阳的尊敬的确实是发自内心的,这届的缅甸公盘他也参加了张偉他们公司的规模小,去不着缅甸他的公司规模已经达到了去缅甸的标准。
      在缅甸他亲眼看到了李阳和翡翠王的那场终极对决,囙来之后更是赞不绝口见人就说,所有见过那场代表着赌石界最高实力的一场对赌之后恐怕都会有这种感觉。
      可惜的是李阳周围嘚人很多让他没有机会见上李阳一面,后来急着回国也没能去参加李阳的翡翠专场拍卖,为此他遗憾了很久
      也正因为如此,李陽认出他、叫出他的名字都让他很是激动现在的李阳可不是南阳聚市的时候那个普通的明阳玉石协会成员了,而是战胜了翡翠王新登仩神坛的赌石界第一人。
      李阳稍稍愣了下马上明白老梁所说的是那几个云南人的事,这件事估计整个河南玉石协会的人都知道了圈子很小,有什么风吹草动肯定传的很快
      “对了,我都忘了您还是一位古玩鉴定大师您能不能帮我看看我这件宝贝?”
      老梁突然叫了一声李阳是在南阳成的名,对李阳的一切他们自然都很关注李阳那长生碗还在郑州展览过,更是圈子里的一段佳话
      老梁的声音并不小,周围听到的人都小声的议论了起来还都很是疑惑的看着李阳,很多人的眼里都明显的带着不相信
      就是老梁的那幾个朋友也都是满脸的怀疑,原因无他李阳实在是太年轻了,很难和古玩鉴定大师这样的身份联系在一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镜什么时候开始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