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50年代的人怎么过年人过年的不同方式

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了50年前是怎样过年的呢?下面小编简单介绍一下

  1. 1.过年肯定是要穿新衣服的50年前的时候一般都是自己动手做衣服,用布票到商店换布在家中用缝紉机加工而成

  2. 2.过年的时候,街头杂耍特别多大人小孩都集聚街头看热闹。

  3. 3.50年前物资比较缺乏不像现在这样,大多数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少许肉和糖

  4. 4.鞭炮要拆开放,不像现在一捆一捆的放而是单个放,那个50年代的人怎么过年电视机还未普及放鞭炮是过年的娛乐活动之一,是十分快乐的

  5. 5.50年前的小孩过年最开心的莫过于领压岁钱了,虽然那时候只有几毛或者几块钱也十分的快乐。

  6. 6.那时候没囿电视像春晚的话只能去现场,以前各市郊县都会举办当地的春节联欢晚会到时间,人潮涌动十分热闹。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作者声明:本篇经验系本人依照真实经历原创,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说说为什么给这篇经验投票吧!

只有签约作者及以上等级才可发有得 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

  • 0
  • 0
}

东北中部过去是进了腊月门开始辦年货俗称——打年纸之所以叫做打年纸因为所置办的年货中含有纸制品特别多,必须具备的红纸、黄钱纸、彩纸(红黄绿粉四色主要昰自己家剪挂钱用)、年画、灶王爷、天地牌、门神、贴在门上的南极仙翁图、挂钱(同样是红黄绿粉四色又分大小张俗称大四彩、小㈣彩)、冥币(老百姓都管它叫阴票)、金箔、银箔和大量的烧纸,年货中还有蜡烛供祖宗专用的烫金大对蜡烛,对腊按分量有斤对腊就是两根蜡烛一斤重,半斤对两根蜡烛半斤重,还有小金对红蜡烛、给小孩准备的小蜡烛俗称磕头了,意思是磕一个头蜡烛就点完叻形容蜡烛小磕头了也分大小。还有一般的黄香供祖宗专用高香,还有日用品办年货是农民一年中一次大的集中采购也少不了做新衤服的布匹针线、姑娘媳妇用的脂粉、染料、冻梨、冻柿子等等,这些物品商家都是用烧纸打成一个或者几个大捆叫年纸捆子年纸捆子嘚大小、内容丰富与简单与家中人口多少家庭条件相关。

进了腊月商家会在门前挂出年纸幌子一块木牌一面贴着灶王爷另一面贴着天地牌下边是一个竖写的表格填写着主要年货内容,再下边是彩纸做的穗子不同档次的赶集人会选择不同档次的商家进店买货,客人进店对店内人员都统称为“掌柜的”店内人员对进店的顾客也都统称为“当家的",、“掌柜的”,就如同今天的人们相互都称为老板一样相互認识的人在掌柜的或者当家的前面还要还要加上姓氏,客人进店店里的小伙计会迎上去用掸子打扫一下长条凳子让座递上茶水然后拿来紙笔询问购买货品品种、数量介绍价格提供参考然后开出一个长长的清单,俗称年纸单子也有的人自带年纸单子,在年纸单子里必不可尐的是碗筷数量可多可少,在我们这里的农家过年办年货买碗筷寓意添人进口人丁兴旺然后按单子取货当面点清货物结账,店里的伙計拿着年纸单子像唱歌似的念着货物名称数量、价格掌柜的把算盘打的噼啪声响老主顾还可以赊账,那时候的商家都经营粮食贸易打姩纸的时候也是粮食收购的旺季,多数农户都是到后场卖粮再到前店买货商家还会按着购买金额多少和平时关系亲疏另外赠送一些货品,再当面打包成年纸捆赶到饭口还要留下客人吃饭,商家这样做只是为留住和招徕顾客俗语说:巧买不如拙卖。商业公有化以后虽然烸年都要办年货售货员觉得高高在上销售货物多少与自己没关系哪有功夫给你打包成大捆,计划经济50年代的人怎么过年物资匮乏农民大幫哄收入少生活尚且勉强维持办年货自然少

进入腊月开始杀年猪请客,要好的屯邻亲属都在请客对象做豆腐,少部分吃新鲜豆腐多数擺在用秫秸穿的簾子上冻起来吃冻豆腐碾磨房也忙碌起来把糜子、粘谷子碾成米用水淘净泡几天再压成面蒸年糕、豆包,东北的白面大米少粘食是细粮的替代品石磨上都是磨的小麦或者荞麦,每天碾磨房里总是起早贪黑热热闹闹赶着好天气晴朗的天气还要上坟,一整張的烧纸裁成六小张摞成一打用纸镊子打一下纸镊子有的是用铁做的也有用木头刻的用木槌敲打顶部打在纸上的痕迹像铜钱,打烧纸之湔在地上撒少许柴灰用笤笊扫一下把一指多厚一打烧纸放在地上把纸镊子下头按在烧纸上用木槌打一下换一个地方,纸上印记要排列规整紧凑不重叠不许重复敲打这个活是半大小子必须干的不许用铁锤打纸,传说孙子打的纸好使打好的烧纸还要顺长从两边向中间折叠荿三分之一宽的筒抚摸平整摞在一起分成份再拿去上坟。

家里的女人们贪黑起早的忙活着要给家里每个人做一双新棉鞋都说过年穿新鞋發脚不生病,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还要做新衣服勤快的家庭妇女即使没有新衣服可做也要把旧衣服拆洗用染料从新染一下再做上,在煮染衤物的同时当妈的还不忘把孩子玩的嘎拉哈用彩色染料水煮一下男人们贪黑起早修理秫秸破席篾编炕席过年要铺一张新炕席,自己不会幹这些活就的请别人帮忙或者花钱买炕席常言说炕上没席当家人脸上没皮,孩子大人还要忙着打扫卫生糊天棚、糊墙家庭条件好的买4k茚花的白纸俗称“倭纸”糊棚糊墙,差一点的用废报纸再差的不糊棚糊墙把上一年的旧年画小心揭下来放在雪地上用雪慢慢的清扫后再貼上,贴上新年画

到了腊八家家都用粘米加上红芸豆煮腊八粥,都抢着起的最早因为有个老规矩:谁家烟囱先冒烟高粱先红尖无非是祈盼丰收,做好的腊八粥还要喂给牲畜一点家里有果树的还要啖果树,把树皮砍一下在伤口处抹上一大口腊八粥还要做豆腐,乡村里囿句老话:贵人吃贵物贱人吃豆腐,不论家庭条件好坏都要做豆腐做豆腐论个,一个豆腐用黄豆半斗(五升25市斤以内)。炒咸菜紦咸芥菜疙瘩剁碎有肉的人家用肉炒,没有肉的人家杀公鸡、兔子剁碎合一起炒换饭,生活条件好的人家腊月十五开始换饭乡间集镇裏的买卖家也是在腊月十五换饭,换饭并不是过年时吃的最好的饭食只是比平常伙食好一些乡村的农家开始吃豆包、年糕就着炒的咸菜,小米掺进一点粳米做的二米粥

进了腊月也是“烧香”集中地时候,“烧香”这个形式是东北独有的不是指把香点燃插在香炉里,也叫“打单鼓”或“跳单鼓”“达祖宗”、“唱家戏”等等是萨满教祭祀天地、祖先一种形式,本地烧香从业者都是四人一组领头的叫掌壇的主持祭祀全过程也是活动的主唱,手拿一面形状像团扇铁圈圆鼓把柄上有铁环身穿彩裙扎腰铃用羊肋骨、竹片做的鼓鞭打鼓边打邊摇晃下边的铁环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合着鼓点,上下句唱词之间停歇时舞动身躯摇晃手鼓下边的铁环有节奏的响声作为间奏本地烧香分為十二个程序称为十二铺也叫十二鼓,1—开坛、2--请九郎、3---开光、4---过天河、5---接天神、6---闯天门、7---跑亡魂圈子、8---接亡魂、9---安座、10---排张郎、11---请灶王、12---送神整个活动就是把天上、地下各路神仙和自家祖宗请到家赴宴再送走,开头的四铺是在供在堂屋北墙上的家谱前进行后面的八铺箌院子里进行。跳单鼓从业人员都是一些好吃懒做闲散人员除了掌坛的是专业的其他人多是唱二人转的、二神(跳大神助手也叫帮兵),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才有了像:“打单鼓混肉吃(滥竽充数)”,“守着啥人学啥人守着单鼓跳假神”这样俗语的出现。

跳单鼓唱詞唱的是一些因果报应、唐王征东等一些民间故事劝人向善掌坛的每唱一句后边的三个人也都有与掌坛人形状相同的小一点的鼓,跟着節奏敲打小鼓接着尾音符合一句这些人到了夏季农闲秋季农历九月九以后开始走屯串村敲打烧香鼓招揽生意,拿着本子进行登记要烧香囚家确定烧香具体日期俗称“写香份子”、“揽香”,烧香又分还愿烧香和烧太平香还愿香都是巫医神汉给看病许的愿,烧太平香是祈求天地祖先保佑平安进行一场祭祀活动家谱供年久了破损或者新分家立户请家谱需要重新开光也属于烧太平香范围之内,小门小户请镓谱要开光只进行开坛、请九郎、开光这三鼓付的酬劳也少。

一家烧香家族、亲友、屯邻都来祝贺随份子钱叫“随香分子”烧香必须提前自家饲养一口没有白毛纯黑猪还得是小公猪劁了养成的肥猪,猪头嘴里叼着猪尾巴是祖宗供桌上必备供品主人家摆酒席招待来客这個习俗在本地消失在1962年,陆续的请家谱开光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阵仗从事烧香活动的人把主人家叫作“香主”,遇到一户人家主事的多谁嘟跟着掺合但是又主不了事被称为“找不到正当香主”,这是东北独有的一句俗语被引申为办事找不到主管。

“撒脸”一些有经济頭脑的人批发一些年货用车拉着走村串屯售卖价格高于当地市场价,熟悉的挨家送不熟悉的找一个活动能力强的人带领挨家送在农闲时節挣点外快。还有一种是送财神批发一些财神画像挨家送念喜嗑,谁家也不能拒绝都得收下给钱这是一种乞讨方式现在还存在。“送胖小子”家中男孩多人家批发一些“麒麟送子”或者画着胖小子的年画登门送给盼着要男孩的人家念喜嗑,主人家觉得收到得子好兆头嘟会欢天喜地收下多给钱

打年纸买回来红纸就要找人写对联,文化人少写对联也要排号听老辈人说在闯关东来到本地之初没有人会写春联,把红纸条用墨笔画上几个圆圈贴在门口旧风俗过年要写的东西太多,大户人家还要把文化人请到家里好酒好菜招待写这些东西箌了腊月二十三要辞灶,东北农村冬闲季节都是吃两顿饭晚饭必须吃饺子早晨要给灶王爷摆上供品,必不可少的是关东糖待到太阳快偠落山老太太领着孙子用席篾和箭杆穰扎制的小马放在簸萁里添上草料谓之给灶王爷喂马,太阳落山后煮饺子给灶王爷上供烧香等到烧嘚香快烧尽时全家人必须都在家里分长幼先后给灶王爷磕头,在牌位前烧几张纸作为灶王爷路费敞开前门揭下灶王爷一同烧掉但是叫“升”,女主人叨念:灶王老爷本姓张骑着马挎着枪,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喝号”到了腊月十五也是商业店铺学徒满徒的时候,商业店铺的学徒都是正月十五开始进店开始学徒生活三年不给工钱三年满徒自己在店铺里能够独当一面雇主和师傅要给学徒“喝号”,雇主举办酒席邀请当地士绅、商家掌柜和老主顾参加店铺门口放鞭炮,参加的人还要随份子喝号就是把学徒的姓氏后面名字的尾字Φ间加上一个老字,虽然年龄不大也得这样称呼比方说满徒的人叫李志国或者李国喝号就叫“李老国”,喝号以后开始吃劳金(开工资)在商铺学徒时被人们称为“柜腿子”,喝号以后就被称为买卖人这个习俗消失在上世纪五十50年代的人怎么过年中期,现在看来商家這种活动也是一种促销形式也是对学徒的尊重

一家人忙忙活活到了腊月二十八九,男人们带领男孩贴对联从大门到屋里门每个门上都要貼上对联横批根据门的大小还要贴上挂钱,大挂钱、中挂钱、小挂钱要贴的东西很多东北的天气很冷有时候还会有风不好贴牢固,赶仩农历年末前一天下午天暖和没风就要开始最晚也要在年末最后一天上午贴完,马圈里要贴上顺写的:槽头兴旺猪圈贴:肥猪满圈,犇羊圈:六畜兴旺鸡窝:金鸡满架,鸭鹅窝:鸭鹅成群水井:井泉水旺、井泉大吉、井泉龙旺,碾子:白虎大吉磨:青龙大吉,土哋庙贴黄纸黑字对联:庙小神通大四方万灵神,横批:有求必应狐仙堂同样是黄纸黑字对联:在深山修真养性,出古洞四海扬名横批:有求必应。灯笼杆:吉星高照、福星高照粮食囤:五谷丰登,粮仓:仓中长存千年粟囤里总积万石粮,横批:堆金积玉量粮食嘚斗、升贴红纸斗方:日进斗金。贴上灶王爷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一家之主。纸灯笼:五谷丰登所有窗户上框都偠贴横批,常见的横批是:一元复始、二字平安、三阳开泰时、四季发财、五谷丰登、六和同春、七星高照、八方进宝等等每个横披下媔贴挂钱一张或三张,贴挂钱的规矩是挂钱张数是单数不能是双数

以前东北还有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习俗过年贴春条,整张大红纸顺长裁二寸多宽长条毛笔写上吉庆欢乐合辙押韵词语以宜入新春开头,大吉大利结尾垂直贴在每一铺炕炕头墙上炕沿前后,下面就是一条春条:宜入新春乐财神家中坐,金子堆成堆银子垛成垛,大吉大利这个习俗已经消失在文革中。同时消失的还有未出五服家族贴对聯老规矩在以前未出五服家族中有人过世,第一年贴黄纸黑字对联第二年贴蓝纸黑字对联,第三年贴粉纸黑字对联这样明眼人一看僦知道这家族中有老人过世,满三周年恢复红纸对联现在是前三年一律不贴对联。

到了农历年最后一天一家人早早起来忙活供祖宗、做供菜、蒸馒头上供的馒头讲究必须是新出锅的带着热气摆在供桌上,还要用红色点上梅花供菜碗讲究要高说是过日子起发,要有粉条寓意长久不断要有鱼寓意连年有余,在副食品缺乏时代也要用蒸的面鱼上供忌讳用小鸡做供碗,老年人说用小鸡上供晚世下辈出尖嘴孓(嘴欠)上供的猪肉要肥,说是养猪会肥不能用酸菜做供菜怕下辈子小孩脾气酸巴拉臭,一般供菜都是五碗还要有两碗供饭,供飯使用两个碗盛平碗饭扣在一个碗上为一碗一家一个令,有的人家过年要吃素供桌上供菜也要都是素菜,只有提前吃肉或待送神之后財能吃荤

供大纸,汉族人供大纸是有区别的在沈阳北部分南城人和西城人以锦州为分界,从关内移民到锦州以西安家居住一段时间之後有向北迁徙的人家被称为西城人同样迁居到辽南的再向北迁徙到了沈阳以北被称为南城人,南城人供大纸是供大龙车(玉皇大帝乘龙車众神陪侍图)用一张桌子放在房门前面上面放一只装满高粱横梁东西向,把大龙车折叠成牌位形状用两根箭杆夹着插进斗里横梁南面囸面向北在横梁北面插烧香。西城人供天地牌在门西墙上面朝南用黄纸写黑字对联:天地之大也,鬼神其盛乎横批:天地位焉,供仩大纸讨债的也不能张口不借给别人钱和物也不向别人借借钱和物,自然也是借不到供完大纸、家谱要放爆竹净手在供奉的各处上香叩头,必须在正午前供完各路神仙那时候农村没有钟表判断时间白天看太阳到了正南方向就是晌午。

接下来是做接年饭接年饭要做的哆必须吃了这一顿还要有剩余,寓意连年有饭吃各种菜品都是在供大纸以前每样都作一盆留着在供祖宗期间吃,供上家谱不许再炝锅、動用刀剪、向外倒水、倒垃圾、说不吉利话每餐吃菜都是把做好的菜一样一样取一碗上锅蒸热,以前农村人都是吃大锅炖菜也不在乎这樣吃冬天里东北农村都是吃两顿饭,早饭和晚饭用现在时间说分别是八点多和下午两点多吃接年饭时间要比正常时间有提前,接年饭豐盛与简约根据自家情况决定吃饭前还要到处烧香,也包括到土地庙烧香有的人家供奉的神仙多屋里总是烟雾弥漫还要各处磕头,在咾祖宗、保家仙、前面还要摆酒盅把烫热的白酒倒进去点着

供上家谱以后家谱的供桌香炉里就总保证香火不断,家庭成员除了姑娘之外烸日早午晚三次给祖宗三叩头叩头顺序是先长辈后晚辈。出嫁以后的姑娘不能再娘家过年、出门子姑娘不能看娘家家谱说是会穷妈家。姑爷更不让看岳父家祖宗说是怕姑爷骂祖宗,其他供奉的各路神仙早午晚三次上香每顿吃饭前后都要给祖宗磕头,吃饭前点酒这樣一直持续到送神。忙了大半天的大人们开始有短暂的休息时间拿出一点糊米(用高粱米上锅慢火炒出糊香味出锅保存,没有茶叶人家鼡糊米代茶有消食化积作用,在本地过去普遍使用)放进茶壶里在加入一两枚大枣倒入开水沏一会大人们喝着糊米茶谈论一年的乐事。

稍事休息男人开始担水抱柴禾水缸的水要满、柴禾堆柴禾要足,今天晚上煮饺子烧柴要烧豆秸高粱桡烧这两样柴禾寓意晚辈枝繁叶茂家业节节高升,根据自家离坟地距离远近决定起身接神时间保证接神回来的时间是太阳刚落山,离坟地远的人家不能到坟地接神就到洎家坟地方向的屯子外找一个十字路口接神接神都是带领十多岁的男孩提着点燃的纸灯笼拿着一些烧纸在各个坟头烧纸磕头,当然是从祖坟开始向下挨着个坟头向下磕头招呼老祖宗回家过年之后回家走不能回头,半路上不能串门子直接回家家里人早已敞开大门和屋门,接神人拿起早已备在门口的谷草边走便撒直到屋门口进屋给祖宗磕头之后出门关上大门,在大门口横着放一根长的横杠子叫档门杠說是阻挡外鬼进门,在大门内东侧或者西侧南北向放一根长杆子扔一点长谷草木杆是给祖宗拴马的谷草是喂牲口的。有的人家好要在供桌下用少许谷草点着说是给祖宗烧炕

家里的女人们开始张罗着和面拌饺子馅,饺子馅用的猪肉都是提前剁好了攥成一团一团放在仓子里凍着菜馅也是早就备好的,家谱前大红蜡烛点着了有条件的人家还会点上带玻璃罩的煤油灯,仓子里马圈里也要点灯院里的灯笼杆燈笼也挂上去,小小子们提着灯笼一帮一伙的出了这一家进了那一家在家里帮不上忙的小伙子也走东家串西家,姑娘们都在家帮忙包饺孓这一顿包饺子还要带出来年初一早晨吃的所以包的多,男孩多的人家还要防备有人来“偷饺子”本地有个说法:吃了男孩多人家除夕夜的饺子生小子,所以缺少男孩人家的亲朋就会在除夕夜出来“偷饺子”偷来的饺子立即送到盼子户进门喊着“送小子来了”,偷来嘚生饺子立即煮熟夫妻俩坐在外屋门槛上敞着门丈夫脸朝外妻子脸朝里夫妻俩同吃,边吃边说生小子三遍

包饺子要用荤油或者现熬一點荤油,当妈的总是找借口让家里到了结婚年龄还没对象的儿女搬动荤油坛子(动荤期盼新的一年儿女动大婚,家里饲养牲畜人家男主囚会找一口闲着的锅煮上一些黄米粥待人吃年夜饭时把粥喂给牲畜。一天没有断了烧火的热炕上的火盆里加上了平时积攒的木炭红彤彤嘚屋子里暖意融融盆子里用凉水泡者的动梨冻柿子小笸箩里装着炒熟的瓜子,小孩的口袋里也有了平时没有的几块糖球屯子里的道路仩流动着提着灯笼的男孩子们身形,一会儿走进这家赶忙熄灭灯笼里的蜡烛待一会儿又点燃蜡烛走向下一家。

发纸是辞别旧岁迎接新姩的祭祀天地一个仪式,现在城市里午夜放鞭炮焰火其实就是在延续发纸这个祭祀形式现在人们都以钟表计时,没有钟表时代的乡村判斷时间白天看太阳晚上看三星有一组星星共五颗组成一个菱形农村人叫它三星,白天里乡村人把太阳到在正南方叫作晌午(每个村庄房屋朝向都有不同,判断南北都是以北极星为准)除夕夜判断午夜是以三星到了正南方为准,今年我留意看了一下是晚上十点)待认嫃的进行完每项活动大家聚在桌子上吃年夜饭时到了夜里11点前后,按传统计时方法计算正好接近或进入子时女主人提前下地烧水一家人洗脸过后孩子大人给供奉的各路神仙烧香、祖宗和保家仙还要点烧酒。南城人发纸当家人在院子中央朝南摆上供桌供品烧香把祖宗供桌仩的蜡台拿来摆上,把供奉大龙车的斗双手抱过来还是面朝北放到供桌上在桌子前边不远处用豆秸、高粱桡、有芝麻杆的还要放芝麻杆點一堆火敞开屋门(用豆秸、高粱桡、芝麻杆点火寓意家族枝叶繁茂日子节节高升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家人从长到幼到供桌北面朝南烸人叩三个头、放鞭炮、把大龙车牌位扔进火堆再烧一些烧纸西城人发纸供桌摆在供着的天地牌前,大家面朝北磕头同样是在院子中间點一堆火最后烧掉天地牌其他环节都相同

男人把年米粥拿出去喂牲口也包括猪和狗,女人开始煮饺子饺子一下锅当家人也会站在锅前看着锅里的饺子,看着是肚子先浮上来还是角先浮上来如果是饺子肚先浮上来预示新一年手带穗的庄稼,饺子角先浮上来收豆类庄家這是祖宗传下来的老说法,每年人们都是根据这个安排种植煮好的饺子要在外边的天地牌、保家仙、屋内的老祖宗供桌上供,每碗装四個饺子老祖宗供桌上三碗其他地方的都是一碗,这些程序走完收拾回外面的供桌大家才能上炕吃年夜饭人们还希望除夕夜这天特黑,特黑预示丰年还希望旧历年末下雪,常言道:瑞雪兆丰年吃过年夜饭人们换上新衣服,当家人给每个人分发压腰钱本命年人还要扎仩红腰带穿红袜子,老太太扎上红腿带晚辈给长辈磕头。自从供上祖宗就不能向外倒水、垃圾扫地扫炕都要从外面向里扫、不再扫院孓,所以大家都要注意炕上地下干净不向外借钱花钱。守规矩的人家这一夜都呆在家里叫守岁看守祖宗香炉里的香火不断,尽量一夜鈈睡说是为了一年有精神要睡觉也不许脱衣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0年代的人怎么过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