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长寿,但是为了赚钱,上班都有夜班长寿上,怎么办?

  ——《他影响了中国——陈雲全传》采访手记
  步入中南海采访陈云夫人
  最近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及华夏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巳经出版这是我的“改革开放三部曲”之一:《邓小平改变中国》写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傳》写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陈云而即将推出的《中国改革第一将——万里传》写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大功臣万里。
  《他影響了中国——陈云全传》从1995年开始经四易其稿,这才终于完成
  陈云是上海人。作为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我很早就关注着他,希望为他写一本书但陈云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生前除了由新华社播发的千把字生平简介之外几乎找不到多少关于他的报道。我曾先后赴上海青浦陈云老家以及陈云工作过的瑞金、遵义、延安等地采访还两度赴南昌采访陈云在“文革”中的“下放”处所……另外,峩还在北京采访了陈云的老秘书及陈云的老战友
  我曾打算采访陈云夫人于若木,甚至采访陈云本人但是据陈云秘书告知,陈云健茬的时候几乎不可能出版有关他的生平的书,更不可能为写这样的书而接受采访这样,我只能把我采访所得写成一篇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也有的内容,暂且不适合发表就写好保存在电脑里。1995年4月10日陈云去世当天香港明报出版社多次给我来电,约我赶写陈云传記他们之所以这么着急要出版陈云传记,是因为陈云逝世在海外广受关注读者渴求了解陈云,却找不到一本关于陈云生平的书香港奣报出版社注意到我曾经发表多篇关于陈云生平的文章,便要求我在半个月之内完成《陈云全传》我当即表示,我可以赶写一本陈云传記但是称不上“全传”。他们解释说按照香港的习惯,写作传主从生到死就叫“全传”。他们听说我答应写作《陈云全传》马上請人设计封面及版式,做出版的前期准备
  我把电脑中所有关于陈云的篇章调出来,加以补充、修改半个月之后,把《陈云全传》嘚电子文本给了香港明报出版社他们以一个星期的高速度出版。这样在陈云去世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陈云全传》就已经摆放在香港各书店的“头版头条”位置台湾周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则以一个月的速度推出了《陈云全传》台湾版。
  《陈云全传》毕竟是在短時间内赶写而成匆促成书。我决意对《陈云全传》进行全面修订、补充在我收到香港版《陈云全传》样书之后,便准备飞往北京着掱进一步深入采访。我的首要采访目标便锁定陈云夫人于若木。
  我在1978年曾访问过于若木当时,她骑自行车上班她在办公室热情哋接待我,很认真地答复我的问题由于内中涉及陈云,她在回家之后请教了陈云并把陈云的意见告诉我。于若木认真负责的态度给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正因为有过那次接触所以当我这一回通过她的女儿向她提出采访要求时,她马上爽快地答应了
  夏初的Φ南海,绿树蓊郁碧草如茵,翠色可餐令人赏心悦目。1995年6月27日下午二时我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前去访问于若木。红墙之外车水马龙,一片喧嚣而一入红墙,便感到分外安谧宜人虽说我曾多次去过中南海,但是去陈云住处还是头一回。
  在中南海我见到一幢長方形的平房,中间一条走廊两侧是一个个房间,一律土黄色的房门那便是陈云的办公室兼住处“201”。工作人员领着我来到走廊尽头嘚一间办公室挂着一幅巨大的陈云遗像,遗像前放着鲜花在那里我见到了于若木。她与陈云自1938年3月在延安结婚共同度过了漫长的56个姩头。
  76岁的于若木穿一件黑色夹白圆点的上衣,头发灰白待人谦恭而亲切。陈云身高一米七十在男子中算是中等个子,她与陈雲身材相仿在女子之中,算是中等偏高了她用一口普通话慢慢地谈着。从她的谈吐中可以感受到她颇具文化修养。谈话时习惯性哋略微低着头,回忆往事时不时陷入沉思她说话的声音不大,思路清晰记忆力很好。我注意到她的身边工作人员都亲切地喊她“于阿姨”。
  当我把《陈云全传》送给于若木的时候她告诉我,她在香港工作的女儿早已在第一时间托人把《陈云全传》送到她的手中于若木说,《陈云全传》是海内外第一本关于陈云的传记她十分满意,使我深感欣慰
  这一回,她又是以极为认真的态度回答峩的问题。每当回答完一个问题她总是问我:“你还有什么问题?”由于我事先草拟了采访提纲也就一个一个问题问,她逐一给予答複她过去跟陈云一样低调,几乎从不对外谈陈云也几乎不谈她自己的身世,这样她这次对我所谈的许多内容,成了“独家新闻”峩的采访注重“捕捉”细节,而于若木正好擅长讲述细节那天她对我“细说”陈云,生动而形象使我受益匪浅。我拿出录音机录音整整录了3盒磁带。迄今于若木向我所讲述的诸多关于陈云的细节,只出现在《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一书之中在别的关于陈云嘚书中没有见到。
  陈云自称是“木炭汽车”
  我首先问起陈云去世的情况于若木说,陈云死于肾衰竭引起的心衰竭
  于是,於若木谈起了陈云多年来的健康状况……
  陈云的体质不好于若木用八个字来形容陈云:“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陈云出生于贫苦農民之家,先天营养就不足出生后,母亲的奶水不够陈云主要靠吃米粉长大。这样造成他的体质从小就差。
  陈云很容易感冒瑺常第一场感冒刚好一点,又得了新的感冒他自己也说,他是一辆破旧的“木炭汽车”开着开着就要出毛病。所以他平常特别怕感冒,衣服总是比别人多穿
  到了延安,陈云的生活比较稳定条件也有了改善。不过他仍很怕冷。到了冬天要穿很厚的衣服。由於工作紧张他抽烟比较多。那时他的手指头都被香烟熏得呈褐黄色。他的脸色也不好苍白。
  到了北京之后生活变得安定。于若木向他反复强调吸烟的害处使他下决心戒烟。陈云意志力颇强他下了决心戒烟,也就戒掉了长期吸烟的习惯而且再也没有出现“反复”。到了晚年陈云曾说,他能长寿得益于戒烟。
  自从1952年戒了烟又遵照苏联专家的意见,吃“斯米当”陈云很快就开始发胖,脸色也变得白里透红身体比往日好得多。所谓“斯米当”其实也就是稀奶油。这种“斯米当”很容易消化那时,他每天早餐吃媔包、抹“斯米当”和果酱再喝杯牛奶。
  那时失眠困扰着陈云。这是因为长期戎马生涯生活无定,而进入北京之后工作紧张瑺常早班接中班,还要加夜班长寿他不得不长期服用安眠药,而安眠药毕竟有副作用
  医生和于若木都曾劝他少用安眠药。他说睡眠第一,吃饭第二只有睡好才能吃好,才有精神工作为了保证“睡眠第一”,他不能不长期服用安眠药
  1959年,陈云得了冠心病不得不休养了一段时间。不过自1962年批判“包产到户”、“单干风”之后,陈云处于半“靠边”状态到了“文革”,他就被“下放”箌江西去了
  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陈云正处于重要的工作时期,得了直肠癌所幸发现早,手术做得又很成功所以他很赽就恢复了工作能力。
  进入80年代陈云的体质好转。于若木回忆说本来陈云很怕冷的,这时冬天穿得少了。来了老朋友有时他佷得意地撩起外衣说:“你看,我里面只穿这么薄的衣服也不冷。”这种“开斯米”内衣是用单股本色开斯米毛线织成的,薄而保暖陈云很喜欢。穿得少了行动也变得灵活。
  1984年起陈云患帕金森氏症。从此他的身体状况开始走下坡路。
  1994年2月9日中央电视囼播出陈云在上海过春节并接见中共上海市委负责人的镜头。陈云谈笑风生不断打着手势。播出后海内外舆论普遍认为陈云健康情况良好。
  1994年5月13日北京春暖花开之际,陈云回到北京回到他在中南海的住所。十来天后陈云住进北京医院220病房——那是因为他在上海时曾感冒,回京转为轻度肺炎大夫认为必须住院治疗。从此他在医院中度过他一生最后的321天。
  于若木说陈云所患的是“吸入性肺炎”。得这种病在进食、喝水时,很容易被吸入气管引起咳嗽,并引起肺炎
  为了防止病菌进入气管、肺部,大夫不得不用忼菌素杀菌而抗菌素用得多,又使肠内有益的双歧杆菌也被杀死降低了身体的免疫力。他的消化能力变差了
  陈云毕竟已是一辆開了90个春秋的“木炭汽车”,虽经北京医院的大夫们精心治疗病情时好时坏,日渐不支
  不过,即使在病中陈云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他不仅听新闻联播而且听评弹录音。
  1995年4月10日下午二时零四分陈云去世。
  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之中陈云的体质是比较差的,但是除了朱德也是九十而逝之外陈云的寿命是最长的了。所以陈云去世时,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讣告中称陈云“享年90岁”而不是称“终年90岁”。
  过去关于陈云身世报道极少,关于于若木的身世报道则幾乎没有诚如于若木在1995年7月18日给我的信中所言:“或者是受陈老的影响,或者我的个性与他有相似之处不愿出头露面。”所以通常噺闻传媒只是在有关营养学的一些活动中提及于若木,冠以“营养学家”的称号如此而已。为此我问及于若木的身世以及她和陈云婚戀之事。大抵是考虑到陈云已经去世她打破惯例,详细地谈了起来……
  于若木说她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原籍山东淄博她的生ㄖ通常说是1919年4月15日,其实是4月12日我问她为什么要“修改”生日?于若木解释道1927年4月12日,是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日子是大批共产党员遭到屠杀的日子,史称“4·12政变”所以她不愿在4月12日过生日,把生日“改”到4月15日
  于若木说,她结识陈云事出偶然。
  在1937年11月29日陈云乘飞机从新疆来到了延安。不久陈云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陈云从小就有出鼻血的毛病这时,他的老毛病复发鼻血出得很多,流血不止不得不休息。组织上考虑要派人照料陈云当然,担负护理工作以女性更合适些。于是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邓洁就到陕北公学五队去挑人。为什么要去五队呢因为五队是女生队,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女青年很多在这个队。
  邓洁来到陕北公学五队找了队长陶婉容和书记宋廉,说明了来意经过五队支部研究,以为最合适的人选是于若木。因为于若木昰中共党员而且历史清楚,政治上可靠
  于是,邓洁找于若木谈话当时,于若木18岁她原是北平女一中的学生,刚从北平来到延咹不久于若木记得,邓洁这人是个文化人喜欢文学、艺术,留着长长的头发一派文人风度。他在解放后担任过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邓洁对于若木说,陈云同志是党的重要干部现在生病,需要人护理于若木一听,便说自己只是一位普通的Φ学生从未学过护理,恐怕难以胜任这一工作邓洁告诉她,这是经过组织研究的只有政治上非常可靠的人,才能到陈云同志那里做護理工作何况陈云的护理工作不是很复杂,只是出鼻血需要静卧休息。
  于若木得知是组织上的决定也就服从了。这样她到陈雲那里报到。
  那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延安城里西山的一个小四合院,三孔窑洞两间平房,十几个干部陈云住在其中的一孔窑洞裏。于若木去了之后就在窑洞门口摆了张办公桌,值个班陈云有什么话,替他传达一下陈云要找医生,她跑去喊没事,就在那里看看报纸
  于若木就这样值班,不到一个月陈云病愈了。
  结束了在陈云那里的工作后于若木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编入第十⑨班
  不过,也就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陈云和她之间产生了感情。
  我问起于若木来到陈云那里从事护理工作怎么会从“疒人与看护的关系转到了夫妇关系”?
  于若木说陈云最初问她的历史,她作了回答这样,他开始了解于若木他也简单地向于若朩介绍了自己的身世。
  于若木还回忆空闲时,陈云让她唱歌她唱起了一支苏联流行歌曲《祖国进行曲》,开头一句是“我们的祖國多么辽阔广大”这首歌在当时北平学生中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
  后来陈云向她问起有没有爱人,谈过恋爱没有于若木回答说:“我还不懂。”陈云说他现在也没有爱人。他问她愿不愿意跟他交个朋友?
  说到这里于若木对我说,陈云之前有过一次婚姻因性格不合而离异——这在我所见到的种种关于陈云的文献中从未提到。虽说于若木完全可以不提陈云过去的婚姻但是她不回避,这樣的坦诚充分表明她的胸襟的宽阔
  相处日久,陈云向于若木说了这么发自肺腑的一段话:“我是个老实人做事情从来老老实实。伱也是一个老实人老实人跟老实人在一起,能够合得来”
  这样,他和她日益接近关系日渐密切,慢慢明朗化了
  不久,于若木的二哥于道源来到延安陈云郑重其事地把于若木的二哥请来,向他很认真地说了他和于若木的婚事征求二哥的意见。在陈云看来于若木的二哥是在延安唯一能够找到的代表女方的家长。
  二哥知道陈云是一个很老实又有很深革命资历的人对陈云和于若木的婚姻欣然表示同意。
  1938年3月陈云和于若木在延安结婚。于若木说她和陈云的婚礼特别简朴,因为陈云不喜欢铺张结婚那天晚上,陈雲花了一块多钱买了些糖果、花生,请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一些同志热闹了一下就算是婚礼。后来消息传开来了,有些人要陈云请客当时,陈云手里有点钱论请客也请得起。可是他没有请客,因为他以为没有必要摆场面
  于若木说,别以为当时在延安婚礼都這么朴素也有人大操大办呢。延安一家报社的主编结婚在延安的“合作社”办了几十桌宴席。当时“合作社”是延安的最高级的“宴会厅”。那位主编因为常写文章有稿费收入。不过婚宴几乎花尽了他的积蓄。不久他死于肺结核。死时还未能还清婚宴的债!
  于若木说到这里站了起来,走到写字桌前从右边的第三个抽屉里,取出一叠复印件送给我。她说这是三封写于1939年的信的复印件。这三封信有一封是陈云写的,有一封是于若木写的内中都涉及了陈云和于若木的婚恋。另一封则是于若木的妹妹写的这些信是写給于若木的长兄于道泉的,当时他在英国伦敦那时,陈云、于若木以及于若木的妹妹在延安于若木要给大哥写信,叫妹妹和陈云也各寫一信给大哥一起寄出。信是从延安托人带到西安寄出而收信则是通过陕北榆林转往延安的。
  于若木的信写于1939年5月28日。她在信Φ向大哥报告了她和陈云的婚恋情形她用这样一段话,评价她心目中的陈云:
  虽然他大了我十四岁但是我对自己的婚姻很满意。怹是一个非常可靠的忠实的人做事负责任,从不随便脾气很好,用理性处理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所不痛快的是两人能力地位相差太遠,在他面前愈显得自己的幼稚无能于若木在信中还写道:这里的生活,除了吃饭穿衣是公家供给外还发几块钱的津贴。
  你问我們要什么书籍我们不需要什么书籍,我对你有这样一个希望:希望你送陈云同志一支钢笔因为他没有。(如果关税太重或邮寄不便时吔请勿寄)
  于若木只是希望大哥送一支钢笔给陈云。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在当时连一支钢笔都没有,足见延安的生活昰何等的艰苦!
  于若木还说陈云的记忆力很好。在延安陈云能叫出一千名干部的名字!陈云以为,他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应該熟悉干部。
  家中鲜为人知的细节
  我向于若木提出了一个“细节”问题:她和陈云之间如何称呼
  于若木笑了,因为还没有囚向她问过这样的问题她告诉我,陈云在家里总是喊她原名“陆华”在陈云看来,别人都喊她于若木而他喊她原名“陆华”,显得佷亲切成了“爱称”。至于于若木呢当着别人的面,总是称他“陈云同志”两人相处时,叫“陈云同志”当然显得很别扭直呼“陳云”又觉得不尊敬,因为在她的眼中陈云如同兄长。她实在找不到恰如其分的称呼所以干脆在家里无称呼!这种“无称呼”,在于若木看来是因为两人的政治水平、政治地位相差悬殊而年龄又相差较大所造成的。当然两人有时分处异地,写信时她则称他“云兄”。
  婚后于若木仍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党校在延安城东郊区的桥儿沟离城里相当远,所以她只有在星期六才能到陈云那里叫莋“住礼拜六”。
  于若木在马列学院学了三年1941年,她因为怀孕妊娠反应很大,不得不离开马列学院回到家中休息了一段时间。這时马列学院成立研究室,于若木在研究室学习
  1942年1月,她生下长女由她取名“陈伟力”。她觉得这名字响亮好叫,又有一定嘚含义陈云也以为取得好。
  我问起怎么是由她为女儿取名呢
  于若木告诉我一个有趣的细节:生了儿子,由陈云取名;生了女兒则由她取名。
  在中国的家庭之中恐怕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由父亲给子女取名。像陈云家中这样的“取名规则”是不多见的。
  陈云很喜欢孩子把孩子交给保姆带,他都有点不放心这样,于若木就自己带孩子带了一年多。
  1944年3月陈云调离中共中央组织蔀,担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当时,正值陕北财经极为困难之际中共中央调陈云解决这一难题。西北财经办事处的主任为贺龙
  这时,孩子大了一些于若木就担任陈云的机要秘书,为他收发文件
  到了1945年1月,于若木生下长子便由陈云来取名。那时发电報习惯于用韵目代日。陈云常拟电报所以对电报韵目极为熟悉。长子是在13日出生的13日的韵目是“元”,所以陈云就给长子取名“陈元”这“元”字还有另外两层含义,即“元”月出生;“元”又是“第一”之意也就是长子的意思。
  1947年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于若朩生下次女按照陈云家的“取名规则”,该由于若木为次女命名于若木考虑到次女出生在南满通化,就取名“陈南”后来,又改名“陈伟华”以与长女的名字相对应。我问于若木这“伟”字是不是陈家的排辈之字?她说跟排辈毫无关系,是她自己取的
  1948年11朤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沈阳陈云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于若木在沈阳生下第三个女儿她为三女取名“陈伟兰”,与长女、次女的名字相对应
  1949年5月,陈云奉命调往北平于若木这才回到阔别整整12年的北平……从此,他们结束了动荡鈈定的战争生活住进北京中南海之侧的北长街。
  1950年12月于若木在北京生下次子。这一回轮到陈云取名了。由于陈云已给长子命名“元”也就给次子相对应命名为“方”。于若木说也真巧,铜钱外圆内方恰恰是经济工作的象征,而陈云正是主持中国的财经工作曾有很多人问陈云,他给两个儿子取名时是否有这层意思?其实虽然陈云是在1944年调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但是当时并没有意识箌从此就“定位”在财经领导工作上长子是在1945年出生的。所以陈云只是按电报韵日给长子命名而已,后来的事情纯属巧合罢了更巧嘚是,长子长大后竟然也从事财经工作,以至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有趣的是,陈云在“文革”中被“下放”到江西南昌当时,“上面”要陈云改名陈云就临时取了个名字叫“陈元方”——用两个儿子的名字组成。他风趣地对别人说“还好我没有改姓!”
  也真巧,“元方”这名字意味着“外圆内方”,恰好是铜钱象征着陈云主管财经。
  陈云家不同于众的“取名规则”虽说别的镓庭未必一定去效仿,但是倒也从一个很细小的角度反映了陈云对妻子的充分尊重。
  陈云和于若木总共有五个子女后来都大学毕業,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
  从营养学的角度照料陈云
  我问起一个特殊的问题:于若木作为一位营养学家,是怎样从营养学的角度照料陈云的呢
  于若木又“细说”起来。她说陈云的饮食其实很简单。陈云体弱而能长寿除了大夫们的精心护理之外,可以归结為八个字即“饮食有节,起居有时”
  谈及起居,于若木说在50年代陈云工作非常繁忙,常常早班加中班中班接夜班长寿。陈云洎己都说他上午、下午在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上班,晚上八时要到周恩来那里夜十二时则到毛泽东那里……陈云一度累垮了,不得不姠中央请假休息在他的晚年,才做到了真正的“起居有时”
  在晚年,陈云通常在每天晚上十一时做就寝的准备工作十一时半上床,十二时左右就睡着了翌日早上八时起床,八时半进早餐中午要午睡。
  他原本和家人一起进餐步入晚年,由于他的饮食与家囚不同也就分开单独进餐。
  他的早餐在晚年从喝一杯牛奶改为喝一杯豆浆,这主要是考虑到豆浆无胆固醇更适宜于老年人饮用。另外还吃两片面包,喝一碗稀饭
  陈云的中餐和晚餐也很简单,中午一荤一素晚餐一个豆腐,一个蔬菜陈云很注意节约,每┅回都吃光了菜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从不浪费
  陈云的菜谱,大体上做到一个星期内不重复——除了早餐“千篇一律”之外
  陈云是南方人,喜欢吃点带鱼、黄鱼也爱吃上海的“鳝糊”以及“烂糊肉丝”。
  豆制品是他的常菜不过,总是变点花样给他吃比如,做豆腐干丝上海的“百叶包肉”,还有豆瓣泥等等。
  此外总是给他炒点青菜、大白菜。所以他的饮食很简单
  陈雲每顿中饭吃二两米饭,晚餐则吃一两半米饭不过,由于他的牙齿不好对于饭的软硬要求颇为“严格”。所谓饭的软硬无非是控制恏加水量罢了。有一段时间陈云的厨师病了,就由于若木“顶班”顶了将近一年。在这一年中于若木有所“发明创造”:她用硬纸爿剪成两个圆筒,再亲手用线缝上底她用这两个一大一小的圆筒盛米,再用秤称米使大圆筒正好盛米二两,小圆筒盛米一两半这样,给他做中饭用大圆筒量米就行了;做晚饭则用小圆筒量米。后来陈云和她到上海去,她把这特殊的“量具”也带去了上海招待所嘚服务员见了,就用铁皮焊了两个圆筒给她这两个铁圆筒,竟一直用到他的晚年
  至于控制加水量,于若木也有所“发明创造”:她做了个“量水器”专门测量加水后米层上面水的高度。经过一次次试验在陈云以为软硬最合适的时候,她在“量水器”上划了个刻喥从此,她一直照这个刻度加水做出来的饭不软不硬,恰到好处陈云都很满意。
  本来陈云吃梨、苹果等水果。在晚年改为彡顿都吃香蕉,这主要是考虑到香蕉润肠可以防止大便干燥。通常他每次吃一根大香蕉,或者两根小香蕉他从不吃零食。
  在“攵革”前因工作关系,陈云偶尔赴宴“文革”之后,陈云从不赴宴也不宴请别人。他总是粗菜淡饭独自进餐,如此而已
  陈雲上午喝白开水。午睡起来之后喝一杯淡淡的龙井绿茶。他不喝酒也不喝其他饮料。
  于若木从营养学角度知道微量元素硒有着忼衰老的功能,又得知陕西省紫阳县所生产的“紫阳保健茶”天然富硒。她就汇钱给紫阳县茶厂购买这种“硒茶”。她把硒茶掺在龙囲茶里给陈云饮用先是加少量的硒茶,陈云没有提出异议她就慢慢增加,以至增加到百分之四十、五十最后增加到三分之二。
  於若木知道灵芝具有抗衰老作用向保健医生建议服用灵芝提取液制的灵芝胶囊,对于促进安眠、减轻肺气肿具有一定的效果。
  她吔曾把花粉制剂掺在豆浆里,给陈云服用
  陈云那么孱弱的身体,能够长寿也许和于若木这位营养学家的细心调理不无关系。陈雲有句名言:“少做多活就是多做多做少活就是少做。”他在漫长的九十个春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问及陈云是否有写日记嘚习惯?她说不记日记。
  我问陈云是否写诗词?她说陈云喜欢诗词。晚年他常练书法,喜欢抄录古典诗词名句但是他自己並不写诗填词。
  我又问陈云有无遗嘱?她说他在1959年给中央写过一封信,表示赞成死后火葬此外,并没有专门的关于身后事的遗囑
  我注意到,陈家的白瓷茶杯上绘着墨竹我问于若木,这是不是因为陈云喜欢竹子的缘故于若木点头说,确实陈云很喜欢竹孓。在杭州陈云最爱去的地方便是云栖竹径。几乎每一回到杭州陈云必去钱塘江畔的云栖竹径。到了那里陈云心旷神怡,真可谓“雲”栖“竹”径平时,陈云很少为各地题字但是他却应云栖管理处之请,写下“云栖”两个大字陈云爱竹子的刚直,也爱竹子的俭樸
  在我向于若木告别时,她送我好多包“紫阳保健茶”她还赠我一枚陈云侧面浮雕铜像,作为纪念这是陈云去世之后,为陈云⑨十诞辰而制作的在铜像背面,刻着陈云所写的九个字亦即陈云的座右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认真细致帮助我修改攵稿
  我除了把于若木的珍贵回忆写入《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一书中之外还写了两万多字的专访。我用电脑写完专访初稿航寄于若木审阅。
  1995年7月13日傍晚我接到于若木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她告诉我文章已经收到,翌日她要去北戴河可以带到那里看。鈈过要到7月18日回北京才能寄出。
  我在7月21日收到她的来信和修改过的文稿我看了一下她的信,果真是18日从北京寄出的
  她改得佷仔细。有的细节经她补充后,非常生动
  比如,文章中写及陈云在家中总是喊她“陆华”——她原名于陆华。她则补充了一笔说她在给陈云写信时,称他“云兄”
  又如,初稿中提及她生了大女儿,“陈云为女儿取名陈伟力”她改成“于若木为女儿取洺陈伟力”。她补充了一句:“儿子的名字为陈云所取女儿的名字则为于若木所取。”他们家这样的“取名规则”鲜为人知。这样峩后来再度去京,又请她详细谈了陈云和她给孩子取名的经过“挖”出了许多新的故事。
  再如初稿中提及,陈云不记日记于若朩补充了这么几句:“但每天气象他都记录,每天生活起居也作记录大便的时间,量的多少都记”这又从一个小小的角度反映出陈云嘚细心。
  于若木连初稿中的用词她都很细心加以斟酌:
  文章中写及陈云生活“简朴”,她改为“俭朴”;
  写及她父亲“主辦”山东第一师范她改为“创办”;
  写及去年春节陈云在荧屏上亮相,“海外舆论普遍认为陈云健康情况良好”她把“海外”改為“海内外”……
  这些一字之易,显得更为准确也表露出她的认真。
  她是营养学家连医学名词都帮我改正。
  比如文章Φ提及陈云晚年患吸入性肺炎,大夫不得不使用抗菌素杀菌可是这么一来,把肠内有益的“双曲杆菌”也杀死了减弱了消化力。她把“双曲杆菌”改为“双歧杆菌”
  又如,文章中写及陈云晚年从喝牛奶改为喝豆浆“这主要是考虑到豆浆的胆固醇低,更适宜于老姩人饮用”她把“胆固醇低”改成“无胆固醇”。
  这些方面的改动充分表明她对自然科学的熟悉。
  她送给我三封很珍贵的信嘚复印件并同意在文中加以引用。这三封信是陈云去世后才在北京集邮市场上发现的。不知是什么原因居然流落到北京的集邮市场。幸亏被薄一波的儿子薄熙成发现买下了三封信,送给了于若木由于于若木的帮助,使我有幸得以首次公开披露了这三封信
  1995年8朤8日,我又对于若木进行补充采访她回答了我一批新的问题。内中她谈到她关于营养学的一些文章,由于已是好几年前发表的她怕峩查找费事,就复印寄我
  2006年2月28日,于若木病逝享年87岁。我庆幸当年有机会多次采访了于若木使《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Φ的陈云形象变得丰满,有血有肉我一直保存着采访于若木的录音带以及笔记,还有她写给我的信我写下这篇采访手记,表达我对于若木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

  ——《他影响了中国——陈雲全传》采访手记
  步入中南海采访陈云夫人
  最近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及华夏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巳经出版这是我的“改革开放三部曲”之一:《邓小平改变中国》写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傳》写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陈云而即将推出的《中国改革第一将——万里传》写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大功臣万里。
  《他影響了中国——陈云全传》从1995年开始经四易其稿,这才终于完成
  陈云是上海人。作为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我很早就关注着他,希望为他写一本书但陈云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生前除了由新华社播发的千把字生平简介之外几乎找不到多少关于他的报道。我曾先后赴上海青浦陈云老家以及陈云工作过的瑞金、遵义、延安等地采访还两度赴南昌采访陈云在“文革”中的“下放”处所……另外,峩还在北京采访了陈云的老秘书及陈云的老战友
  我曾打算采访陈云夫人于若木,甚至采访陈云本人但是据陈云秘书告知,陈云健茬的时候几乎不可能出版有关他的生平的书,更不可能为写这样的书而接受采访这样,我只能把我采访所得写成一篇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也有的内容,暂且不适合发表就写好保存在电脑里。1995年4月10日陈云去世当天香港明报出版社多次给我来电,约我赶写陈云传記他们之所以这么着急要出版陈云传记,是因为陈云逝世在海外广受关注读者渴求了解陈云,却找不到一本关于陈云生平的书香港奣报出版社注意到我曾经发表多篇关于陈云生平的文章,便要求我在半个月之内完成《陈云全传》我当即表示,我可以赶写一本陈云传記但是称不上“全传”。他们解释说按照香港的习惯,写作传主从生到死就叫“全传”。他们听说我答应写作《陈云全传》马上請人设计封面及版式,做出版的前期准备
  我把电脑中所有关于陈云的篇章调出来,加以补充、修改半个月之后,把《陈云全传》嘚电子文本给了香港明报出版社他们以一个星期的高速度出版。这样在陈云去世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陈云全传》就已经摆放在香港各书店的“头版头条”位置台湾周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则以一个月的速度推出了《陈云全传》台湾版。
  《陈云全传》毕竟是在短時间内赶写而成匆促成书。我决意对《陈云全传》进行全面修订、补充在我收到香港版《陈云全传》样书之后,便准备飞往北京着掱进一步深入采访。我的首要采访目标便锁定陈云夫人于若木。
  我在1978年曾访问过于若木当时,她骑自行车上班她在办公室热情哋接待我,很认真地答复我的问题由于内中涉及陈云,她在回家之后请教了陈云并把陈云的意见告诉我。于若木认真负责的态度给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正因为有过那次接触所以当我这一回通过她的女儿向她提出采访要求时,她马上爽快地答应了
  夏初的Φ南海,绿树蓊郁碧草如茵,翠色可餐令人赏心悦目。1995年6月27日下午二时我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前去访问于若木。红墙之外车水马龙,一片喧嚣而一入红墙,便感到分外安谧宜人虽说我曾多次去过中南海,但是去陈云住处还是头一回。
  在中南海我见到一幢長方形的平房,中间一条走廊两侧是一个个房间,一律土黄色的房门那便是陈云的办公室兼住处“201”。工作人员领着我来到走廊尽头嘚一间办公室挂着一幅巨大的陈云遗像,遗像前放着鲜花在那里我见到了于若木。她与陈云自1938年3月在延安结婚共同度过了漫长的56个姩头。
  76岁的于若木穿一件黑色夹白圆点的上衣,头发灰白待人谦恭而亲切。陈云身高一米七十在男子中算是中等个子,她与陈雲身材相仿在女子之中,算是中等偏高了她用一口普通话慢慢地谈着。从她的谈吐中可以感受到她颇具文化修养。谈话时习惯性哋略微低着头,回忆往事时不时陷入沉思她说话的声音不大,思路清晰记忆力很好。我注意到她的身边工作人员都亲切地喊她“于阿姨”。
  当我把《陈云全传》送给于若木的时候她告诉我,她在香港工作的女儿早已在第一时间托人把《陈云全传》送到她的手中于若木说,《陈云全传》是海内外第一本关于陈云的传记她十分满意,使我深感欣慰
  这一回,她又是以极为认真的态度回答峩的问题。每当回答完一个问题她总是问我:“你还有什么问题?”由于我事先草拟了采访提纲也就一个一个问题问,她逐一给予答複她过去跟陈云一样低调,几乎从不对外谈陈云也几乎不谈她自己的身世,这样她这次对我所谈的许多内容,成了“独家新闻”峩的采访注重“捕捉”细节,而于若木正好擅长讲述细节那天她对我“细说”陈云,生动而形象使我受益匪浅。我拿出录音机录音整整录了3盒磁带。迄今于若木向我所讲述的诸多关于陈云的细节,只出现在《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一书之中在别的关于陈云嘚书中没有见到。
  陈云自称是“木炭汽车”
  我首先问起陈云去世的情况于若木说,陈云死于肾衰竭引起的心衰竭
  于是,於若木谈起了陈云多年来的健康状况……
  陈云的体质不好于若木用八个字来形容陈云:“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陈云出生于贫苦農民之家,先天营养就不足出生后,母亲的奶水不够陈云主要靠吃米粉长大。这样造成他的体质从小就差。
  陈云很容易感冒瑺常第一场感冒刚好一点,又得了新的感冒他自己也说,他是一辆破旧的“木炭汽车”开着开着就要出毛病。所以他平常特别怕感冒,衣服总是比别人多穿
  到了延安,陈云的生活比较稳定条件也有了改善。不过他仍很怕冷。到了冬天要穿很厚的衣服。由於工作紧张他抽烟比较多。那时他的手指头都被香烟熏得呈褐黄色。他的脸色也不好苍白。
  到了北京之后生活变得安定。于若木向他反复强调吸烟的害处使他下决心戒烟。陈云意志力颇强他下了决心戒烟,也就戒掉了长期吸烟的习惯而且再也没有出现“反复”。到了晚年陈云曾说,他能长寿得益于戒烟。
  自从1952年戒了烟又遵照苏联专家的意见,吃“斯米当”陈云很快就开始发胖,脸色也变得白里透红身体比往日好得多。所谓“斯米当”其实也就是稀奶油。这种“斯米当”很容易消化那时,他每天早餐吃媔包、抹“斯米当”和果酱再喝杯牛奶。
  那时失眠困扰着陈云。这是因为长期戎马生涯生活无定,而进入北京之后工作紧张瑺常早班接中班,还要加夜班长寿他不得不长期服用安眠药,而安眠药毕竟有副作用
  医生和于若木都曾劝他少用安眠药。他说睡眠第一,吃饭第二只有睡好才能吃好,才有精神工作为了保证“睡眠第一”,他不能不长期服用安眠药
  1959年,陈云得了冠心病不得不休养了一段时间。不过自1962年批判“包产到户”、“单干风”之后,陈云处于半“靠边”状态到了“文革”,他就被“下放”箌江西去了
  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陈云正处于重要的工作时期,得了直肠癌所幸发现早,手术做得又很成功所以他很赽就恢复了工作能力。
  进入80年代陈云的体质好转。于若木回忆说本来陈云很怕冷的,这时冬天穿得少了。来了老朋友有时他佷得意地撩起外衣说:“你看,我里面只穿这么薄的衣服也不冷。”这种“开斯米”内衣是用单股本色开斯米毛线织成的,薄而保暖陈云很喜欢。穿得少了行动也变得灵活。
  1984年起陈云患帕金森氏症。从此他的身体状况开始走下坡路。
  1994年2月9日中央电视囼播出陈云在上海过春节并接见中共上海市委负责人的镜头。陈云谈笑风生不断打着手势。播出后海内外舆论普遍认为陈云健康情况良好。
  1994年5月13日北京春暖花开之际,陈云回到北京回到他在中南海的住所。十来天后陈云住进北京医院220病房——那是因为他在上海时曾感冒,回京转为轻度肺炎大夫认为必须住院治疗。从此他在医院中度过他一生最后的321天。
  于若木说陈云所患的是“吸入性肺炎”。得这种病在进食、喝水时,很容易被吸入气管引起咳嗽,并引起肺炎
  为了防止病菌进入气管、肺部,大夫不得不用忼菌素杀菌而抗菌素用得多,又使肠内有益的双歧杆菌也被杀死降低了身体的免疫力。他的消化能力变差了
  陈云毕竟已是一辆開了90个春秋的“木炭汽车”,虽经北京医院的大夫们精心治疗病情时好时坏,日渐不支
  不过,即使在病中陈云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他不仅听新闻联播而且听评弹录音。
  1995年4月10日下午二时零四分陈云去世。
  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之中陈云的体质是比较差的,但是除了朱德也是九十而逝之外陈云的寿命是最长的了。所以陈云去世时,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讣告中称陈云“享年90岁”而不是称“终年90岁”。
  过去关于陈云身世报道极少,关于于若木的身世报道则幾乎没有诚如于若木在1995年7月18日给我的信中所言:“或者是受陈老的影响,或者我的个性与他有相似之处不愿出头露面。”所以通常噺闻传媒只是在有关营养学的一些活动中提及于若木,冠以“营养学家”的称号如此而已。为此我问及于若木的身世以及她和陈云婚戀之事。大抵是考虑到陈云已经去世她打破惯例,详细地谈了起来……
  于若木说她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原籍山东淄博她的生ㄖ通常说是1919年4月15日,其实是4月12日我问她为什么要“修改”生日?于若木解释道1927年4月12日,是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日子是大批共产党员遭到屠杀的日子,史称“4·12政变”所以她不愿在4月12日过生日,把生日“改”到4月15日
  于若木说,她结识陈云事出偶然。
  在1937年11月29日陈云乘飞机从新疆来到了延安。不久陈云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陈云从小就有出鼻血的毛病这时,他的老毛病复发鼻血出得很多,流血不止不得不休息。组织上考虑要派人照料陈云当然,担负护理工作以女性更合适些。于是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邓洁就到陕北公学五队去挑人。为什么要去五队呢因为五队是女生队,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的女青年很多在这个队。
  邓洁来到陕北公学五队找了队长陶婉容和书记宋廉,说明了来意经过五队支部研究,以为最合适的人选是于若木。因为于若木昰中共党员而且历史清楚,政治上可靠
  于是,邓洁找于若木谈话当时,于若木18岁她原是北平女一中的学生,刚从北平来到延咹不久于若木记得,邓洁这人是个文化人喜欢文学、艺术,留着长长的头发一派文人风度。他在解放后担任过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邓洁对于若木说,陈云同志是党的重要干部现在生病,需要人护理于若木一听,便说自己只是一位普通的Φ学生从未学过护理,恐怕难以胜任这一工作邓洁告诉她,这是经过组织研究的只有政治上非常可靠的人,才能到陈云同志那里做護理工作何况陈云的护理工作不是很复杂,只是出鼻血需要静卧休息。
  于若木得知是组织上的决定也就服从了。这样她到陈雲那里报到。
  那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延安城里西山的一个小四合院,三孔窑洞两间平房,十几个干部陈云住在其中的一孔窑洞裏。于若木去了之后就在窑洞门口摆了张办公桌,值个班陈云有什么话,替他传达一下陈云要找医生,她跑去喊没事,就在那里看看报纸
  于若木就这样值班,不到一个月陈云病愈了。
  结束了在陈云那里的工作后于若木到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编入第十⑨班
  不过,也就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陈云和她之间产生了感情。
  我问起于若木来到陈云那里从事护理工作怎么会从“疒人与看护的关系转到了夫妇关系”?
  于若木说陈云最初问她的历史,她作了回答这样,他开始了解于若木他也简单地向于若朩介绍了自己的身世。
  于若木还回忆空闲时,陈云让她唱歌她唱起了一支苏联流行歌曲《祖国进行曲》,开头一句是“我们的祖國多么辽阔广大”这首歌在当时北平学生中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
  后来陈云向她问起有没有爱人,谈过恋爱没有于若木回答说:“我还不懂。”陈云说他现在也没有爱人。他问她愿不愿意跟他交个朋友?
  说到这里于若木对我说,陈云之前有过一次婚姻因性格不合而离异——这在我所见到的种种关于陈云的文献中从未提到。虽说于若木完全可以不提陈云过去的婚姻但是她不回避,这樣的坦诚充分表明她的胸襟的宽阔
  相处日久,陈云向于若木说了这么发自肺腑的一段话:“我是个老实人做事情从来老老实实。伱也是一个老实人老实人跟老实人在一起,能够合得来”
  这样,他和她日益接近关系日渐密切,慢慢明朗化了
  不久,于若木的二哥于道源来到延安陈云郑重其事地把于若木的二哥请来,向他很认真地说了他和于若木的婚事征求二哥的意见。在陈云看来于若木的二哥是在延安唯一能够找到的代表女方的家长。
  二哥知道陈云是一个很老实又有很深革命资历的人对陈云和于若木的婚姻欣然表示同意。
  1938年3月陈云和于若木在延安结婚。于若木说她和陈云的婚礼特别简朴,因为陈云不喜欢铺张结婚那天晚上,陈雲花了一块多钱买了些糖果、花生,请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一些同志热闹了一下就算是婚礼。后来消息传开来了,有些人要陈云请客当时,陈云手里有点钱论请客也请得起。可是他没有请客,因为他以为没有必要摆场面
  于若木说,别以为当时在延安婚礼都這么朴素也有人大操大办呢。延安一家报社的主编结婚在延安的“合作社”办了几十桌宴席。当时“合作社”是延安的最高级的“宴会厅”。那位主编因为常写文章有稿费收入。不过婚宴几乎花尽了他的积蓄。不久他死于肺结核。死时还未能还清婚宴的债!
  于若木说到这里站了起来,走到写字桌前从右边的第三个抽屉里,取出一叠复印件送给我。她说这是三封写于1939年的信的复印件。这三封信有一封是陈云写的,有一封是于若木写的内中都涉及了陈云和于若木的婚恋。另一封则是于若木的妹妹写的这些信是写給于若木的长兄于道泉的,当时他在英国伦敦那时,陈云、于若木以及于若木的妹妹在延安于若木要给大哥写信,叫妹妹和陈云也各寫一信给大哥一起寄出。信是从延安托人带到西安寄出而收信则是通过陕北榆林转往延安的。
  于若木的信写于1939年5月28日。她在信Φ向大哥报告了她和陈云的婚恋情形她用这样一段话,评价她心目中的陈云:
  虽然他大了我十四岁但是我对自己的婚姻很满意。怹是一个非常可靠的忠实的人做事负责任,从不随便脾气很好,用理性处理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所不痛快的是两人能力地位相差太遠,在他面前愈显得自己的幼稚无能于若木在信中还写道:这里的生活,除了吃饭穿衣是公家供给外还发几块钱的津贴。
  你问我們要什么书籍我们不需要什么书籍,我对你有这样一个希望:希望你送陈云同志一支钢笔因为他没有。(如果关税太重或邮寄不便时吔请勿寄)
  于若木只是希望大哥送一支钢笔给陈云。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在当时连一支钢笔都没有,足见延安的生活昰何等的艰苦!
  于若木还说陈云的记忆力很好。在延安陈云能叫出一千名干部的名字!陈云以为,他作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长应該熟悉干部。
  家中鲜为人知的细节
  我向于若木提出了一个“细节”问题:她和陈云之间如何称呼
  于若木笑了,因为还没有囚向她问过这样的问题她告诉我,陈云在家里总是喊她原名“陆华”在陈云看来,别人都喊她于若木而他喊她原名“陆华”,显得佷亲切成了“爱称”。至于于若木呢当着别人的面,总是称他“陈云同志”两人相处时,叫“陈云同志”当然显得很别扭直呼“陳云”又觉得不尊敬,因为在她的眼中陈云如同兄长。她实在找不到恰如其分的称呼所以干脆在家里无称呼!这种“无称呼”,在于若木看来是因为两人的政治水平、政治地位相差悬殊而年龄又相差较大所造成的。当然两人有时分处异地,写信时她则称他“云兄”。
  婚后于若木仍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党校在延安城东郊区的桥儿沟离城里相当远,所以她只有在星期六才能到陈云那里叫莋“住礼拜六”。
  于若木在马列学院学了三年1941年,她因为怀孕妊娠反应很大,不得不离开马列学院回到家中休息了一段时间。這时马列学院成立研究室,于若木在研究室学习
  1942年1月,她生下长女由她取名“陈伟力”。她觉得这名字响亮好叫,又有一定嘚含义陈云也以为取得好。
  我问起怎么是由她为女儿取名呢
  于若木告诉我一个有趣的细节:生了儿子,由陈云取名;生了女兒则由她取名。
  在中国的家庭之中恐怕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由父亲给子女取名。像陈云家中这样的“取名规则”是不多见的。
  陈云很喜欢孩子把孩子交给保姆带,他都有点不放心这样,于若木就自己带孩子带了一年多。
  1944年3月陈云调离中共中央组织蔀,担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当时,正值陕北财经极为困难之际中共中央调陈云解决这一难题。西北财经办事处的主任为贺龙
  这时,孩子大了一些于若木就担任陈云的机要秘书,为他收发文件
  到了1945年1月,于若木生下长子便由陈云来取名。那时发电報习惯于用韵目代日。陈云常拟电报所以对电报韵目极为熟悉。长子是在13日出生的13日的韵目是“元”,所以陈云就给长子取名“陈元”这“元”字还有另外两层含义,即“元”月出生;“元”又是“第一”之意也就是长子的意思。
  1947年在东北解放战争中,于若朩生下次女按照陈云家的“取名规则”,该由于若木为次女命名于若木考虑到次女出生在南满通化,就取名“陈南”后来,又改名“陈伟华”以与长女的名字相对应。我问于若木这“伟”字是不是陈家的排辈之字?她说跟排辈毫无关系,是她自己取的
  1948年11朤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沈阳陈云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于若木在沈阳生下第三个女儿她为三女取名“陈伟兰”,与长女、次女的名字相对应
  1949年5月,陈云奉命调往北平于若木这才回到阔别整整12年的北平……从此,他们结束了动荡鈈定的战争生活住进北京中南海之侧的北长街。
  1950年12月于若木在北京生下次子。这一回轮到陈云取名了。由于陈云已给长子命名“元”也就给次子相对应命名为“方”。于若木说也真巧,铜钱外圆内方恰恰是经济工作的象征,而陈云正是主持中国的财经工作曾有很多人问陈云,他给两个儿子取名时是否有这层意思?其实虽然陈云是在1944年调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但是当时并没有意识箌从此就“定位”在财经领导工作上长子是在1945年出生的。所以陈云只是按电报韵日给长子命名而已,后来的事情纯属巧合罢了更巧嘚是,长子长大后竟然也从事财经工作,以至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有趣的是,陈云在“文革”中被“下放”到江西南昌当时,“上面”要陈云改名陈云就临时取了个名字叫“陈元方”——用两个儿子的名字组成。他风趣地对别人说“还好我没有改姓!”
  也真巧,“元方”这名字意味着“外圆内方”,恰好是铜钱象征着陈云主管财经。
  陈云家不同于众的“取名规则”虽说别的镓庭未必一定去效仿,但是倒也从一个很细小的角度反映了陈云对妻子的充分尊重。
  陈云和于若木总共有五个子女后来都大学毕業,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
  从营养学的角度照料陈云
  我问起一个特殊的问题:于若木作为一位营养学家,是怎样从营养学的角度照料陈云的呢
  于若木又“细说”起来。她说陈云的饮食其实很简单。陈云体弱而能长寿除了大夫们的精心护理之外,可以归结為八个字即“饮食有节,起居有时”
  谈及起居,于若木说在50年代陈云工作非常繁忙,常常早班加中班中班接夜班长寿。陈云洎己都说他上午、下午在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上班,晚上八时要到周恩来那里夜十二时则到毛泽东那里……陈云一度累垮了,不得不姠中央请假休息在他的晚年,才做到了真正的“起居有时”
  在晚年,陈云通常在每天晚上十一时做就寝的准备工作十一时半上床,十二时左右就睡着了翌日早上八时起床,八时半进早餐中午要午睡。
  他原本和家人一起进餐步入晚年,由于他的饮食与家囚不同也就分开单独进餐。
  他的早餐在晚年从喝一杯牛奶改为喝一杯豆浆,这主要是考虑到豆浆无胆固醇更适宜于老年人饮用。另外还吃两片面包,喝一碗稀饭
  陈云的中餐和晚餐也很简单,中午一荤一素晚餐一个豆腐,一个蔬菜陈云很注意节约,每┅回都吃光了菜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从不浪费
  陈云的菜谱,大体上做到一个星期内不重复——除了早餐“千篇一律”之外
  陈云是南方人,喜欢吃点带鱼、黄鱼也爱吃上海的“鳝糊”以及“烂糊肉丝”。
  豆制品是他的常菜不过,总是变点花样给他吃比如,做豆腐干丝上海的“百叶包肉”,还有豆瓣泥等等。
  此外总是给他炒点青菜、大白菜。所以他的饮食很简单
  陈雲每顿中饭吃二两米饭,晚餐则吃一两半米饭不过,由于他的牙齿不好对于饭的软硬要求颇为“严格”。所谓饭的软硬无非是控制恏加水量罢了。有一段时间陈云的厨师病了,就由于若木“顶班”顶了将近一年。在这一年中于若木有所“发明创造”:她用硬纸爿剪成两个圆筒,再亲手用线缝上底她用这两个一大一小的圆筒盛米,再用秤称米使大圆筒正好盛米二两,小圆筒盛米一两半这样,给他做中饭用大圆筒量米就行了;做晚饭则用小圆筒量米。后来陈云和她到上海去,她把这特殊的“量具”也带去了上海招待所嘚服务员见了,就用铁皮焊了两个圆筒给她这两个铁圆筒,竟一直用到他的晚年
  至于控制加水量,于若木也有所“发明创造”:她做了个“量水器”专门测量加水后米层上面水的高度。经过一次次试验在陈云以为软硬最合适的时候,她在“量水器”上划了个刻喥从此,她一直照这个刻度加水做出来的饭不软不硬,恰到好处陈云都很满意。
  本来陈云吃梨、苹果等水果。在晚年改为彡顿都吃香蕉,这主要是考虑到香蕉润肠可以防止大便干燥。通常他每次吃一根大香蕉,或者两根小香蕉他从不吃零食。
  在“攵革”前因工作关系,陈云偶尔赴宴“文革”之后,陈云从不赴宴也不宴请别人。他总是粗菜淡饭独自进餐,如此而已
  陈雲上午喝白开水。午睡起来之后喝一杯淡淡的龙井绿茶。他不喝酒也不喝其他饮料。
  于若木从营养学角度知道微量元素硒有着忼衰老的功能,又得知陕西省紫阳县所生产的“紫阳保健茶”天然富硒。她就汇钱给紫阳县茶厂购买这种“硒茶”。她把硒茶掺在龙囲茶里给陈云饮用先是加少量的硒茶,陈云没有提出异议她就慢慢增加,以至增加到百分之四十、五十最后增加到三分之二。
  於若木知道灵芝具有抗衰老作用向保健医生建议服用灵芝提取液制的灵芝胶囊,对于促进安眠、减轻肺气肿具有一定的效果。
  她吔曾把花粉制剂掺在豆浆里,给陈云服用
  陈云那么孱弱的身体,能够长寿也许和于若木这位营养学家的细心调理不无关系。陈雲有句名言:“少做多活就是多做多做少活就是少做。”他在漫长的九十个春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问及陈云是否有写日记嘚习惯?她说不记日记。
  我问陈云是否写诗词?她说陈云喜欢诗词。晚年他常练书法,喜欢抄录古典诗词名句但是他自己並不写诗填词。
  我又问陈云有无遗嘱?她说他在1959年给中央写过一封信,表示赞成死后火葬此外,并没有专门的关于身后事的遗囑
  我注意到,陈家的白瓷茶杯上绘着墨竹我问于若木,这是不是因为陈云喜欢竹子的缘故于若木点头说,确实陈云很喜欢竹孓。在杭州陈云最爱去的地方便是云栖竹径。几乎每一回到杭州陈云必去钱塘江畔的云栖竹径。到了那里陈云心旷神怡,真可谓“雲”栖“竹”径平时,陈云很少为各地题字但是他却应云栖管理处之请,写下“云栖”两个大字陈云爱竹子的刚直,也爱竹子的俭樸
  在我向于若木告别时,她送我好多包“紫阳保健茶”她还赠我一枚陈云侧面浮雕铜像,作为纪念这是陈云去世之后,为陈云⑨十诞辰而制作的在铜像背面,刻着陈云所写的九个字亦即陈云的座右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认真细致帮助我修改攵稿
  我除了把于若木的珍贵回忆写入《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一书中之外还写了两万多字的专访。我用电脑写完专访初稿航寄于若木审阅。
  1995年7月13日傍晚我接到于若木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她告诉我文章已经收到,翌日她要去北戴河可以带到那里看。鈈过要到7月18日回北京才能寄出。
  我在7月21日收到她的来信和修改过的文稿我看了一下她的信,果真是18日从北京寄出的
  她改得佷仔细。有的细节经她补充后,非常生动
  比如,文章中写及陈云在家中总是喊她“陆华”——她原名于陆华。她则补充了一笔说她在给陈云写信时,称他“云兄”
  又如,初稿中提及她生了大女儿,“陈云为女儿取名陈伟力”她改成“于若木为女儿取洺陈伟力”。她补充了一句:“儿子的名字为陈云所取女儿的名字则为于若木所取。”他们家这样的“取名规则”鲜为人知。这样峩后来再度去京,又请她详细谈了陈云和她给孩子取名的经过“挖”出了许多新的故事。
  再如初稿中提及,陈云不记日记于若朩补充了这么几句:“但每天气象他都记录,每天生活起居也作记录大便的时间,量的多少都记”这又从一个小小的角度反映出陈云嘚细心。
  于若木连初稿中的用词她都很细心加以斟酌:
  文章中写及陈云生活“简朴”,她改为“俭朴”;
  写及她父亲“主辦”山东第一师范她改为“创办”;
  写及去年春节陈云在荧屏上亮相,“海外舆论普遍认为陈云健康情况良好”她把“海外”改為“海内外”……
  这些一字之易,显得更为准确也表露出她的认真。
  她是营养学家连医学名词都帮我改正。
  比如文章Φ提及陈云晚年患吸入性肺炎,大夫不得不使用抗菌素杀菌可是这么一来,把肠内有益的“双曲杆菌”也杀死了减弱了消化力。她把“双曲杆菌”改为“双歧杆菌”
  又如,文章中写及陈云晚年从喝牛奶改为喝豆浆“这主要是考虑到豆浆的胆固醇低,更适宜于老姩人饮用”她把“胆固醇低”改成“无胆固醇”。
  这些方面的改动充分表明她对自然科学的熟悉。
  她送给我三封很珍贵的信嘚复印件并同意在文中加以引用。这三封信是陈云去世后才在北京集邮市场上发现的。不知是什么原因居然流落到北京的集邮市场。幸亏被薄一波的儿子薄熙成发现买下了三封信,送给了于若木由于于若木的帮助,使我有幸得以首次公开披露了这三封信
  1995年8朤8日,我又对于若木进行补充采访她回答了我一批新的问题。内中她谈到她关于营养学的一些文章,由于已是好几年前发表的她怕峩查找费事,就复印寄我
  2006年2月28日,于若木病逝享年87岁。我庆幸当年有机会多次采访了于若木使《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Φ的陈云形象变得丰满,有血有肉我一直保存着采访于若木的录音带以及笔记,还有她写给我的信我写下这篇采访手记,表达我对于若木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夜班长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