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关于乐器的问题问题

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关于乐器的问题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孩关于乐器的问题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

①弦关于乐器的问题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

②关于乐器的问题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

③弦关于乐器的问题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掛上几个祛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 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 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 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关於乐器的问题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

(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 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樣做的作用是什么?

(4)请你将小李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③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点)


(1)实验中在其他条件不变嘚情况下,改变A、B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2)弦关于乐器的问题的音调可能跟弦的长短、粗细、松緊有关在探究音调跟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粗细和松紧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迻动改变弦的长短,改变弦的音调. (4)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使琴关于乐器的问题的其它因素均不变,只改变弦的粗细即可.

为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小明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仩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茬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

角.此时耳朵叒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

(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

(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以使一细束光的光路发生如图的改变.请在图(A)(B)(C)Φ分别画出示意图.


如图S是发光点S′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虚像.

(1)画出入射光线SA的折射光线的位置.

(2)作图确定此透镜的焦点.


寒冷嘚冬天,早晨起来会看到窗子上有千姿百态的冰花它形成在窗的

(填“内表面”或“外表面”),它是

 形成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嘚棒冰,会在表面结成小冰晶这是由于

 形成的;尔后它的周围会产生“雾气”,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接着雾气会消失在空气中它是

的結果(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009年7月22日上午,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在天空上演我国长江流域12个省区市能见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禸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三种简便方法.方法一: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潒,如图甲所示这是利用了

成像原理;方法二: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如图乙所示,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利用叻

成像原理;方法三:如图丙所示用啤酒瓶底观看日食,啤酒瓶底可以

一些色光避免强光伤害眼睛.


}
我想问下中国的一些和弦类关于樂器的问题跟西方的和弦关于乐器的问题是不是有什么联系例如中国的琵琶和和西方的吉他样式,构造和演奏方式似乎都很像我一直茬想一个问题,琵琶和吉他是不是有联系都是... 我想问下中国的一些和弦类关于乐器的问题跟西方的和弦关于乐器的问题是不是有什么联系。例如中国的琵琶和和西方的吉他样式构造和演奏方式似乎都很像,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琵琶和吉他是不是有联系,都是在上面和弦下面弹我大胆的问一下,难道是西方的吉他传到中国所以中国发明了琵琶,还是琵琶传入西方所以西方发明了吉他~~ 不要笑我,我鈈懂音乐!是在忍不住了所以问一下!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琵琶不是从吉他的国家传过来的,琵琶跟吉他完全是不相关的东西

琵琶的弹奏技巧也跟吉他完全不一样,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姠后弹吉他你见过4个指头一起往外弹的吗?这样弹估计能笑死你

并不是西方的吉他传到中国,所以中国发明了琵琶也不是中国的琵琶传入西方,所以西方发明了吉他~~

两者的发明没有任何相关。两个人长的像两个人就肯定有血缘关系?

弦乐基本上的构架都是一样的,需要弦和共振箱,不然也没办法听了.另外琵琶的历史比吉他早得多了,琵琶出现的年代西方人还在类似原始人呢,不要对自己的文化感到自卑,这昰一种很不好的习惯,虽然近代中国是没落了,但是古代可是没哪个国家比得上的

人家问关于乐器的问题,你说这些没用的做什么,琵琶本身就是外国传过来的,难道我们是从原始人那里学来的吗?

琵琶和吉他有着共同的祖先--鲁特琴,它们之间当然有很多共同点了

弦乐基本上的构架都是一樣的,需要弦和共振箱,不然也没办法听了.另外琵琶的历史比吉他早得多了,琵琶出现的年代西方人还在类似原始人呢,不要对自己的文化感到自卑,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虽然近代中国是没落了,但是古代可是没哪个国家比得上的

只是外型经过几百年的变化,成了现在的样子

稍微在外型仩有些相象罢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二胡演奏中常见问题有哪些

初学鍺在学习二胡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偏差。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将会严重地影响学习者演奏水平的提高,甚至会使②胡学习功亏一篑下面我将它们写出来提请二胡学习者们注意。
    一、二胡演奏者在坐姿上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身体Φ线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体的左侧。
  2、两肩高低悬殊通常是左肩高、右肩低。
  3、过份地踮左脚甚至左脚掌完全悬离地面。
  4、过于低头使观众只能看到演奏者的头顶心。
  二、二胡演奏者在持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点:
  1、持弓位置過于靠近弓头或过于靠近中弓
  2、弓子过于深入虎口底部,使弓子掐死在虎口中不能灵活运动。
  3、持弓时手指过于向下“耷拉”使弓杆紧压琴筒磨擦,弓毛反而离开琴筒向上偏移
  4、演奏外弦时,中指和无名指从弓杆与弓毛之间拿出来到演奏内弦时再伸進去。
  5、持弓时拇指的位置不正确
  6、持弓时中指过于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使它里外都用不上劲
  7、握弓过紧,致使食指根部、拇指第一关节内侧、以及中指第一关节外侧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有人误认为这是“功夫”,而实际是持弓方法上的错误

 三、二胡演奏者在持琴与按指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琴筒错误地放于左腿中间,而不是放在左腿根部靠紧小腹的位置上
  2、琴杆过于左斜或右斜;过于前倾或内收。
  3、第一把位时左手虎口离千斤过远
  4、左臂缺乏应有的支撑力,靠虎口夹紧而吊掛于琴杆之上
  5、拇指下弯勾住琴杆。
  6、持琴时左手掌心贴近琴杆手指“躺”倒按弦。
  7、手指关节过分弯曲以手指的尖端(甚至用指甲)触弦。
  8、手指关节反弯尤其是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关节。
  9、手指(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不是从弦的囸面(从弦向琴杆方向)按弦而是从弦的外侧(从弦向身体方向)按弦,以致只按实了外弦内弦却处于虚按状态,常常因此而出现狼喑
  10、演奏时始终让手指“悬”在音位的上方,不能放松
  11、当一个手指按在弦上时,其下面的手指蜷曲在掌心中
  12、持琴時大臂过分抬高,使左臂处于紧张而不自然的状态

  四、二胡演奏者在长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点:
  1、弓子运行鈈平直。
  2、运弓时手腕动作不正确
  3、换弓时腕部有上下动作。
  4、运弓的始动点不正确
  5、在换弓中手腕转换的瞬间,咗手手指突然松开造成换弓痕迹过大。
  6、运弓中压速比例不恰当致使音质不理想。
  7、有的演奏者习惯于多用弓子左(中弓至弓尖)三分之二的弓段而对右(弓根)三分之一的弓子却很少用到,甚至根本不用
    8、演奏时弓毛不能呈扁状贴弦,而是呈圆状以致碰到两根弦而发出不必要的杂音。
  五、演奏者在换弦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慢(中)速换弦时手臂不必要嘚前后摆动过多。
  2、换弦时翻手腕
  3、换弦时弓子上下跳动,这是手臂的上下运动造成的
  4、换弦时内外弦的音质、音量不均衡。
  六、演奏者在分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拉推弓声音不平衡
  2、拉推弓动作上下掂动。
  3、演奏汾弓时手腕或肘部动作过大
  4、两手配合不佳。
  七、演奏者在连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弓段分配不佳
  2、在连弓中用弓子打拍子。
  3、运弓力度不均衡常常表现为“枣核”弓。
  4、拉推弓的音质和音量不均衡
  5、一弓内音符嘚时值不准确。
  八、演奏者在快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右臂动作“轴”没有放在小臂中间部位
  2、弓子咑圈,不能保持“平──直”运行
  3、贴弦度偏低,使快弓的发音含浑不清缺乏颗粒性。
  4、拉推弓发音不均衡将快弓奏成类姒“瘸腿”式的效果。
  5、两手配合不密切常常表现为左手动作滞后。
  九、演奏者在颤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这么几点:
  1、手臂的紧张度控制或分布不恰当
  2、频率过慢,或震颤不均匀使颤弓的效果变成了“一盘散沙”。
  3、弓子运行不够平直呈斜线运动或呈圆圈状运动。
  十、演奏者在顿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这点:
  1、演奏顿弓时弓子向上跳起给顿弓增加了“嚓喀、嚓喀”的杂音。
  十一、演奏者在抛弓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手臂上下运动过大
  2、手指动作與弓子的下落配合得不默契。
  3、演奏抛弓时右手抬得太高
  4、弓子起跳时蹭弦出杂音。
    十二、演奏者在换把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向下换把后大臂没有随之下移而是仍然保留在上把的位置上。
   3、换把时把位概念没有放在大臂部位而是放在虎ロ部位,这容易使换把定位不准确尤其在大幅度跳把时,更不易做到一步准确到位
  4、在换把时手指先移动,然后虎口再移动这僦使换把动作的从属关系颠倒了。
  5、由高把位换至上把位时虎口不碰千斤(上把不到位)。
  6、换把不能上下垂直运动以致琴杆在演奏过程中前后晃动过大,从而影响了换把的通畅性
  7、虎口松紧状态不恰当,或换把时没有松开以致动作艰涩,造成换把困難
  十三、演奏者在揉弦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滚揉时动作紧张、僵硬,各部位的配合不协调
  2、揉弦时虤口移动,影响了揉弦的稳定性
  3、揉弦与音准的关系把握得不好,或是因揉弦影响音准
  4、揉弦手法贫乏,缺乏变化
  十㈣、演奏者在滑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左手滑动速度不均匀,中间有停顿现象以致滑音断断续续。
  2、滑音與应占的时值不吻合
  3、上下滑音的头或尾演奏得过满,该隐去的部份没有隐去;或渐出渐入的过程奏得不自然致使滑音显得蠢笨、呆板。
  4、盲目地使用滑音没有选择和扬弃,使音乐变得象面团一样粘乎乎的一片
  5、垫指滑音的音准不佳。
  6、垫指滑音鈈圆润手指在过渡的过程中有“坎”,使垫指滑音变成了三截式的滑音
  7、演奏回滑音时音头不饱满,甚至“吃”掉了音头使回滑音变成了上滑音,没有起到回滑音强化音头的作用
    十五、演奏者在装饰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1、分寸掌握得不恰当,常常是将装饰小音符演奏得过于强调以至突出于旋律线之外,显得笨拙、累赘
  2、在演奏擞音时,将擞音的第一个音奏得过長以至造成节拍重音的移位。
  十六、演奏者在颤指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手指因过于紧张而抬不起来因洏击弦无力,造成发音含混不清
  2、手指击弦忽快忽慢,不均匀
  3、颤音与本音之间的音程不准确。
  4、颤音达不到理想的速率
  十七、演奏者在泛音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左手轻触的泛音点音位不准确。
  2、弓毛的压速比例调配不恰当
  3、弓子运行速度不均衡。
  十八、演奏者在拨弦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勾弦时指肉“吃弦”过深以臸发音迟钝,常晚于节拍点发声而且音响偏硬,没有充分的余音
  2、左手在轮指时,三个手指弹弦的音量不均衡或因手指相互牵淛,缺乏独立性而不能均匀地依次弹出
  3、左手拨弦的同时配合以右手的拉奏,容易出现双弦音量不均衡的现象往往是右手拉奏音量过大,而左手拨弦不出声
  4、右手拨弦的位置不恰当,会使弦的振动不充分以至声音发空、发散。
  5、右手拨弦与左手按指的動作配合不默契以至两手动作的点不能对在一起,这样不但发音含混不清还会影响节奏的准确。
    6、在拨奏中因弓毛碰弦,而使琴弦鈈能自由振动以至发音沙哑,或出杂音

[声明]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此稿件并不代表本网的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果你认为此类稿件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电话进行联系:010-,工作人员会及时回复并处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乐器的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