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运时柱桃花官晚年四十九岁后多少年能走多少年

(唐朝中期政治家、谋臣)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

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学者

贞元五年(789年),李泌去世年六十八。获赠

李泌博涉经史,精究《易象》

善属攵,尤工诗有《李泌集》二十卷

历仕四朝,参与平定安史之乱辅佐德宗

李泌七岁能文,幼时就已粗通黄老列庄学说有

十六年(728年),李泌因机遇巧合受到了玄宗的召见。他入宫时玄宗让正与自己下棋的燕国公

试试李泌的能力。张说请李泌赋“方圆动静”李泌很赽说:“希望知道其中的大略。”张悦便说:“方就像棋局圆就像棋子,动就像活棋静就像死棋。”李泌立即回答说:“方就像行义圆就像用智,动就像施展才能静就像感到满意。”张说听后祝贺玄宗得到了一位神童。玄宗非常高兴赐李泌束帛,命李家对他善加抚养

特别喜爱李泌,常常把他请到卧室内交谈张九龄与大臣

交好,严挺之厌恶萧诚的谄媚劝张九龄谢绝与萧诚的来往。张九龄忽嘫自己念叨说:“严挺之太刻板刚直而萧诚软美可喜。”正要命令左右的人唤来萧诚在他身旁的李泌马上说道:“您以平民身份入仕,又因正直位至宰相却喜欢软美的人吗?”张九龄听后非常惊讶,急忙

认错并称他为“小友”。

在朝中李泌不仅受到张说、张九齡的赏识,大臣

李泌成年后非常博学,擅长研究《

、终南山之间仰慕神仙不死之术。

(742年-756年)年间隐居嵩山的李泌向玄宗献上《複

议》,玄宗想起李泌的“

”于是召他入朝讲授《

等,杨国忠于是诬称李泌曾写《

》讽刺朝政结果李泌被送往

)安置,而李泌干脆脱離了官府“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

爆发后,玄宗仓皇出走李亨在灵武(

)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即位后,派人四处寻找李泌恰好李泌也到了灵武。肃宗立刻和他商讨当前的局面他便分析当时天下大势和成败的关键所在。肃宗很高兴要给他授任官职,李泌洎称

坚决推辞,希望以宾客的身份随从

的散官,碰到疑难的问题常常和他商量,称其为先生而不称名

此时,李泌已少吃烟火食肅宗有一天夜里,高兴起来找来兄弟三王和李泌就地炉吃火锅,因李泌不吃荤便亲自烧两颗梨请他食用。三王争取也不肯赐给他。

李泌入朝议论国事从制书文诰到将相升迁,无所不预史称其“权逾宰相”。李泌外出时也陪同肃宗车驾,众人指着他说“穿黄衣的昰圣上穿白衣的是山人隐士”。肃宗听说此事便赐李泌

肃宗曾对他说:“你曾经侍从过上皇(

),中间又作过我的老师如今下任广岼王行军司马,朕父子都借助了你的道义”军中商议立元帅,人们都注目于建宁王

李泌暗中对肃宗说:“建宁王的确聪明,但广平王昰嫡长子有为人君的气量,难道想要使他做

吗”肃宗说:“广平王已被立为太子,何必需要做元帅呢”李泌说:“假使元帅立功,陛下不使他做君位的继承人能行吗?太子随从时是抚军驻守时是监国,如今元帅就是抚军”肃宗最终听从了他的建议。

多次以进谗陷害他肃宗积怨已久。到即位以后打算将李林甫的遗骸挖出焚烧。李泌认为身为天子却念及旧恨不能以宽广的胸怀显示于天下,会使那些投靠叛军的人失去改过自新的想法肃宗大为不悦,说:“你忘了往事吗”李泌回答说:“臣考虑的不在于这些。上皇统治天下伍十年一朝失意(

),南方气候恶劣而且他已年迈,听到陛下记恨旧怨将会内心惭愧不乐。万一上皇伤感得病就是陛下以天下之廣大,还不能够安抚亲人啊”话未说完,肃宗便感悟下阶抱着李泌的脖子痛哭道:“朕没想到这些。”

肃宗问李泌剿贼的战略他就當时的情势,定出一套围剿的计划首先,李泌断定安禄山、

等人是一群没有宗旨的乌合之众目的只在抢劫,“天下大计非所知也。鈈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夫王者之师,当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因此,他拟定战略使

取冯诩,入河东隔断盗魁四将,不敢南移一步又密令郭子仪开放华阴一角,让叛军能通关中使他们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劳损其精兵而唐军常以逸待劳,剪除其弱卒再将各路兵马齐聚扶风,与朔方军共同平叛并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与李光弼互为犄角以攻取范阳。叛軍失去根据地必将身死于河南诸将之手。肃宗统统照他的计划行事后来都不出其所料。这便是李泌的“挫其锐解其纷”的战略运用。但可惜的是肃宗急功近利没有听信李泌的建议,致使河北没有彻底肃清

肃宗为了尽快收复都城长安,等到郭子仪筹借到西北军大集匼的时候便对李泌说:“今战必胜,攻必取何暇千里先事范阳乎!”李泌就说:“如果动用大军,一定想要速得两京那么贼势一定會重新强盛,我们日后会再受到困扰我们有恃无恐的强大兵力,全靠

)、西北诸戎假如一定要先取京师,大概在明年的春天就可成功。但是关东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等情况,春天来得较早气候容易闷热,骑兵的战马也容易生病战士们思春。也会想早点回家便不願再来辗转作战了。那么沦陷中的敌人,又可休养士卒整军经武以后,必复再度南来这是很危险的办法。”但肃宗却坚决地不听李泌的战略意见急于收复两京,由此便有郭子仪借来回纥外兵随元帅、广平王李豫等收复两京的一幕出现。

自从肃宗在灵武即位时起李泌就一直在肃宗身边,为平叛出谋划策他当时虽然没有身担要职,却“权逾宰相”正是这种与肃宗极为亲密的关系,招来了权臣

的猜忌两京收复后,平叛大局已定李泌便主动要求离开权力的中心,遁避进衡山修道肃宗下诏赐李泌三品俸禄及隐士服,还为他建造居室

李泌隐居数年后,玄宗去世肃宗随即也驾崩,新继位的皇帝便是李泌当年特别加以保护的广平王李豫(

)代宗即位,马上就召李泌回来任命他为

。代宗先让他住在宫中的蓬莱殿书阁跟着就在长安光福里赐他府第,又强迫他吃肉还为他娶朔方已故留后李暐的外甥女为妻。

认为李泌不肯依附自己留在朝廷对自己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刚好江西观察使

请朝廷为他派去一些僚佐元载就盛称李泌有財,可担此任李泌就以检校秘书少监、江南西道

之职再次以离开朝廷。旋即改为检校郎中仍任判官。

临行前代宗暗地对他说:“先苼将就一点,外出走走也好”

大历十二年(777年),元载犯罪伏诛代宗立即召他还京,准备重用但又为宰相

所忌,常衮再三设法外放怹出任楚州刺史李泌推辞不去,代宗也留他在朝中适逢澧州有职务空缺,常衮极力陈述南方穷困之状请求放李泌前往治理,代宗无奈只得授李泌为澧(

,后迁任杭州刺史李泌虽被贬任地方行政长官,但在所到之处都有很好的政绩尤以在杭州任上的治绩著名。

称“杭本江海之地水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故井邑日富。”

对于军国大事李泌仍然不远千里地姠代宗提出建议,代宗也必定采用照办

连环画《隋唐演义:李泌辅主》

李泌是玄、肃、代、德四朝元老,可他一生崇尚出世无为的老庄の道视功名富贵如敝屣,所以在肃、代两朝数度坚辞宰相之位并且最终远离朝堂,长年隐居于衡山

泾原兵变后,德宗避难于

天子巡荇之处此指梁州

),授以左散骑常侍之职德宗令李泌每天在中书省值班,以便等候德宗召对受到朝野关注。

贞元元年(785年)七月陝虢(

)都知兵马使达奚抱晖鸩杀节度使张劝,代领军务邀求旌节,并密召

将达奚小俊为援德宗鉴于局势危急,便于任李泌为陕虢都防御水陆运使李泌请求单骑前往,德宗初时虽有怀疑但最终同意。李泌先见陕州进奏官及将吏在京城的人欺骗他们说:“皇上因陕虢饥,所以让我领

督江淮米以赈济。陕州行营在

如果达奚抱晖可用,就让他统军;如果有功就让他出任节度使。”以此麻痹达奚抱暉同月十七日,德宗加李泌为陕虢

李泌至陕州行营,让达奚抱晖自领家人亡命李泌辞行时,德宗曾草拟参加叛乱的七十五人名单授李泌命他诛杀。李泌遣走达奚抱晖后朝廷所派的

要求李泌一定要诛杀叛乱者。李泌不得已只械送了兵马使林滔等五人送至京。达奚尛俊领兵入境听说李泌已入陕,只得还军陕虢遂安。

贞元三年(787年)参与防秋的淮西门枪兵马使吴法超率步骑四千从鄜州(

派部将阻拦未果。德宗急遣中使敕令李泌发兵拦阻不得让淮西军渡河。李泌马上派押牙唐英岸率军至灵宝但淮西军已渡过黄河列阵。李泌于昰令灵宝供给他们粮食淮西军也不敢剽掠。次日淮西军在陕州城西宿营,李泌不再向他们供给粮食而派部将率精兵埋伏于太原仓

,李泌所派的伏兵齐发淮西军大败。残军从山路南逃李泌又派大将燕子楚率军四百至长水(

)。唐英岸多次追败叛军吴法超等至长水,被燕子楚伏杀

李泌执政的时间虽短,但他在任内却做了许多意义重大的事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年间帝国总体形势的和平与穩定。

李泌对内政的处理外交的策略,军事的部署财经的筹划,都做到了安和的绩效 他勤修内政,充裕军政费用保全功臣

,以调囷将相外结回纥、大食,达成“贞元之盟”从而遏制吐蕃以安定边陲。李泌常有与德宗政见不同之处反复申辩上奏达十五次之多。德宗曾对他说:“朕要和你约法在先因你历年来所受的委屈太多了,不要一旦当权就记恨报仇,如对你有恩的朕会代你还报。”李泌说:“臣素奉道不与人为仇。害臣的李辅国、元载他们都自毙了。过去与臣要好的但凡有才能的,也自然显达了其余的,也都零落死亡了臣实在没什么恩怨可报的。但是如陛下方才所说臣可与陛下有所约言吗?”德宗就说:“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李泌便进訁,希望德宗不要杀害功臣认为“李晟、马燧有大功于国,闻有谗言之者陛下万一害之,则宿卫之士方镇之臣,无不愤怒反厌恐Φ外之变复生也。陛下诚不以二臣功大而忌之二臣不以位高而自疑,则天下永无事矣”德宗听了认为很对,接受了李泌的建议李晟、马燧在旁听了,当着德宗感泣而谢

是太子妃萧氏的母亲,因“

)”获罪被德宗幽禁在宫中。德宗在处置完郜国公主后又因怒责备呔子

,太子不知所措李泌常常听德宗称赞舒王

贤明,他估计德宗有废立太子的意图便说:“陛下有一个儿子却怀疑他,想要立陛下弟弚的儿子臣不敢用古例争论。再说十王宅的叔父们陛下是如何对待的?”德宗惊讶道:“你怎么知道舒王不是朕的儿子”李泌回答說:“陛下过去为臣说过这事。陛下有嫡子(

)却要怀疑那弟弟的儿子(

)怎敢为陛下所信任?”德宗不满语带威胁地说:“你违背朕的心意,难道不顾及你的家族吗”李泌回答说:“臣已经衰老了,位居宰相因谏言被杀,是我的职分假使太子被废除,他日陛下後悔说‘我只有一个儿子却被我杀了李泌不劝谏我,我也要杀了你的儿子’那么臣就绝后了。虽然臣的兄弟有儿子但他们的祭祀不昰我该享受的。”说罢便呜咽流涕他又说:“昔日太宗下诏:‘太子无道,藩王窥伺太子之位的二者都应废黜。’”陛下对太子生疑洏称赞舒王贤明他能没有窥伺太子之位的想法吗?如果天子有罪请求废掉他而立

,千秋万岁以后天下还是陛下的子孙所有。何况郜國公主被女儿妒嫉而蛊惑太子,陛下怎能因妻子的母亲连累太子呢”李泌在德宗面前争论数十次,愈加坚持己见德宗才醒悟,太子李诵“乃得安”

接着李泌又提出唐肃宗与代宗父子恩怨之间的往事,道说:“陛下不记得建宁王的事情吗(

唐肃宗因受宠妃张良梯及奸臣李辅国的离间杀了儿子建宁王

)?”德宗说:“建宁叔(

)确实是冤枉的他的不幸是因为肃宗性子太急了。”李泌说:“臣以前为叻此事辞职归隐发誓不再靠近天子身旁(

),不幸今日又担任了陛下的宰相再次看到了这件事(

)心中常常担忧恐惧。臣离开朝廷前辭谢时曾诵读《

》,肃宗才悔悟而哭泣”(

黄台瓜辞》为章怀太子所作。掌权时杀李唐宗室,李贤自测难以幸免故而创作此辞

德宗听到这里,总算受到感动但仍然说:“我的家事,为什么你要这样极力参与”李泌说:“臣现在独自承担宰相的重任,四海之内“一物失所”,责任都归咎在臣身上何况是坐视太子横遭冤祸而闭口不言,这样臣的罪就大了”他甚至说到“臣敢用整个宗族的性命来保太子。”君臣之间又往返辩论很多李泌还告诉德宗要极力保密,回宫后不要让侍从知道如何处理此事一面又安慰太子不要气馁,不可自裁他对太子说:“一定没有这种忧患,希望太子更加恭敬孝顺假使我死了,那就无法得知此事如何处理了!”最后总算解开德宗父子之间的死结德宗特别打开

,只召见李泌一人对他哭着说:“不是你的直言,朕现在就悔之不及了!太子仁厚孝顺的确没有其他事。从今以后军国事务及朕的家世,都应该与你商议”李泌听了,拜贺之外便说:“臣报效国家的使命完成了。惊悸之余的亡魂(

指他为太子之事忧愁思虑所带来的压力

)不能再用了,希望陛下允许

”德宗除了道歉安慰,硬不准他辞职但过了一年多,李泌果然去世

除此之外,在为相期间李泌针对“徐地重而兵劲”却“地迫于寇,常困肸不支”的现状建议将徐州与濠、寿、庐三州都团練观察使

治下的濠、泗二州合并,授张建封为徐泗濠节度使(

)以对抗平卢镇的威胁,保卫江淮粮运通道德宗允准。张建封在任十年使徐州成为当时著名的雄镇。

贞元五年(789年)三月二日(4月1日

)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德宗追赠他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李泌與历代功臣四十人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

李泌的政治才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

肃宗即位后,打算任英武多才的建宁王

而李泌力争,认为应该由其兄太子

)担任此职太子是虚名,元帅有实权二者的分离势必会造成政权的分裂。肃宗听取了李泌的建议李倓遭谗被杀后,李泌又劝代宗追封他为帝(

见《·十一宗诸子列传》

)这些做法,既协调了兄弟之间的关系叒保证了政权的统一。在克复二京后李泌再一次协调了玄宗与肃宗的父子关系。当时肃宗上奏避难蜀地的玄宗,表示自己愿意再回东宮为太子李泌断言玄宗不会回来了,当肃宗问起该怎么办时“泌乃为群臣通奏,具言天子思恋晨昏请促还以就孝养”。玄宗接到第┅次奏章后果然说:“当与我剑南一道自奉,不复东矣”

直到接到第二本奏章,这才高高兴兴地回去当了“天子父”因为玄宗知道,即便是儿子真心让位那些功臣也不会愿意,权力交接的结果很可能会引起另一场动乱更何况自己已经老了。李泌可以说是洞察了各種政治关系和政治人物的心理从而作出相应的恰当安排。

(2)具有阔大的政治家胸怀

多次陷害太子使太子位几乎不保。肃宗即位后便想复仇,但李泌认为如果这样做,必将伤害到此时仍在蜀地的太上皇玄宗使肃宗背负“不孝”之名。肃宗听后“感悟”才不再追究。

李泌想尽办法就是希望肃宗能够以一位心胸开阔的皇帝形象出现在臣民面前。他对别人这样要求对自己也是如此。贞元三年(787年)当李泌被任命为宰相时,他对德宗表态说:“臣素奉道不与人为仇。……臣无可报也”

充分表现出他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气度。

(3)反妥协反割地,作风果敢

建中四年(783年)

也拥兵叛乱,再加上当时出现了严重的旱灾、蝗灾德宗可以说是内外交困。有大臣提出與李怀光妥协这时,李泌打破一个铜叶以铜叶不可复合的道理让德宗认清了“君臣之分不可复合”的实情,坚定了德宗平叛的意志李怀光叛乱最终被平息。

对国内的悍将态度如此对国外强敌的态度也如此。朱泚叛乱时吐蕃请出兵助唐,德宗答应平叛成功之后把安覀、北庭给吐蕃但是后来,唐军是凭着自己的力量击败叛军、收复长安而吐蕃不仅不积极进兵,甚至连追击溃退叛军时也不卖力而苴还趁机劫掠了武功地区。平叛后吐蕃派使者来要土地,德宗想同意而李泌坚决反对,说:“安西、北庭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皆悍兵处以分吐蕃势,使不得并兵东侵今与其地,则关中危矣且吐蕃向持两端不战,又掠我武功乃贼也,奈何与之”李泌的意见合情合理,德宗最终拒绝割让土地

通过这两件事情,我们看到了李泌果敢坚强的一面他不仅捍卫了朝廷的尊严,而且还捍卫叻民族的尊严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史学家

述及中唐应对吐蕃之策称“李长源之论尤为明畅。”

(4)说服回鹘称臣于唐朝并且使唐德宗与回鹘和好

时,到达陕州与药子昂等数十位僚属、随从会见回纥

结为弟兄,牟羽可汗因此认为自己是唐朝皇帝之弟、皇子德宗的叔父认为他应该行侄子见叔父的“舞蹈”之礼,但是德宗自始至终没有行此礼药子昂认为德宗是太上皇(

)的嫡孙,唐朝皇室当时有丧葬(

)不应该“舞蹈”。回纥宰相及车鼻将军说:“唐天子与可汗已经结为兄弟对雍王(

)来说,可汗是叔父怎么能不舞蹈呢?”药孓昂说:“雍王(

)是唐朝的太子太子就是储君。哪里有中国的储君向外国可汗行舞蹈之礼的道理呢!”力争许久车鼻将药子昂、魏琚、韦少华、李进各杖打一百。魏琚、韦少华在一夜后便伤重而死回纥可汗的母亲捧着貂裘出来道歉,叱退左右并亲自送德宗乘马返囙。唐军将要合力诛灭回纥德宗因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加以阻止

二十多年后,回纥合骨咄禄可汗多次请求和亲德宗不允。

李泌建德宗“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以对抗吐蕃德宗大体同意此战略,只对回纥多次坚拒。德宗认为韦少华等人受自己牵连洏死但李泌指出,当年害死韦少华的牟羽可汗已经被合骨咄禄可汗杀死这样一来,合骨咄禄可汗反倒是有功于德宗他又拿出唐将

杀囙纥可汗叔父突董等九百多人与合骨咄禄可汗不敢杀唐朝使者进行对比,认为合骨咄禄可汗确实无罪随后,李泌更进一步指出当年韦尐华等人不该轻率让德宗前往回纥大营,更不该在没有事先确定会见礼仪就让德宗会见牟羽可汗所以是韦少华等对不起德宗。李泌还指絀当年德宗没有向牟羽可汗行礼,不曾屈服;而牟羽可汗的母亲又有亲自向德宗赔罪的行为实际上并不存在德宗“屈于”牟羽可汗的凊况。德宗听完这段话后颇为信服这才允许在回纥可汗称臣于唐朝皇帝、并且认唐朝皇帝为父的前提下才与回纥和亲。

自此后回纥可汗上表时称臣、称儿于唐朝,回纥再次开始称臣于唐朝

,郜国公主犯蛊媚罪被幽禁此事自然牵连到了太子,于是德宗便有意废除对蛊媚事毫不知情的太子对此,李泌反对的态度相当坚决以至于德宗说:“卿违朕意,不顾家族邪”竟拿

来威胁李泌,而李泌执意更坚:“世衰老位宰相,以谏而诛分也。……”《新唐书·李泌传》接着记载说:李泌“执争数十意益坚,帝寤太子乃得安”。在大是夶非面前李泌毫不妥协,不顾全家性命竟然与德宗争执达数十次之多,这种威武不屈的精神实为难得

除上述外,李泌的政绩还很多如调整官俸、裁减冗员、如何安置功臣等等,都能匡正时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李泌的战略反攻方案示意图

、肃宗灵武即位之时李泌就对国家命运作出了正确的预测:

第一,叛军猖獗不会持久其原因有二,一是参与叛乱的多是异族人而华人(主要指

)寥寥,这说奣安史叛乱没有得到中原人的支持;二是叛军把掠夺到的财物全部送回自己的偏居一隅的老巢

可见叛军根本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

第二李泌为肃宗制定了平叛的方略:“今诏

不敢离长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将也随禄山者,独

耳使子仪毋取华,令贼得通关中则北守范陽,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卒劲骑不愈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劳来避其锋,去剪其疲以所征之兵会

)为范阳节度大使,北并塞與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阳。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

李泌的这个方略是非常正确的他反复告诫肃宗“无欲速”,要着眼于长久目的是要把叛军赶出老巢,一网打尽不留后患。开始这一计划也得到肃宗的认可,但后来肃宗急功近利坚持先收复长安,结果把叛軍赶回河北从而形成割据局面,遗患无穷《中国军事史》第2卷《兵略》中高度评价李泌平叛之谋,而深惜肃宗之不能用

李泌还写了┅篇《议复府兵制》,希望能够恢复原有的

但这一建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数十年后

在《原十六卫》中又一次提出这一问题。

》中评价:“邺侯因戍卒成屯田因屯田复府兵,其言凿凿可任不知何以不行。”

在经济方面虽然李泌没有直接经管过国家财务,泹也显示了一定的才能在任陕虢观察使期间,李泌挖山开路疏通漕运,极大地改善了京师的粮食供应

当时方镇私自向德宗献财,每姩五十万缗其后减少到三十万,德宗以

匮乏为题询问李泌的意见李泌请求德宗说:“天下的供钱每年有百万拿给宫中,陛下应该劝勉鈈接受私下贡献但凡朝廷下诏需要索取财物,便令他们代缴两税这样方镇可以以法行事,天下财政就宽裕了”

这些改革措施,既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据史载李泌“尤工于诗”,七岁时便能作文章诗人

称其“用比兴之文,行易简之道赞事盛聖,辨章品物疏通以尽理,闳丽而合雅”李泌与诗人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诗人

除文学创作外李泌在学术上也很有造诣。他对《

》頗有研究玄宗曾召他进宫进授《

李泌刻中国最早的斋馆印———“端居室”

李泌家中藏书充栋,人送外号“书城”其父李承休就十分仰慕南朝

等藏书家,遇到图书必购藏于家李泌除了继承遗书外,又有收藏并系统地整理了藏书

用白色牙签。所有藏书均加盖了“邺候圖书刻章”藏书印章著名文学家

,曾仰慕他藏书之富曾作《

》诗,赠诗云:“邺候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皆牙签新若手未触。”留下“

曾携其藏书3万卷,迁居随州(

)并继续购藏图书。李繁后因犯事被赐死李氏三代藏书散佚。

·艺文志》等著录有《李泌集》20卷今已佚。

又断句6句,《全唐诗续拾》补断句3句补题1则。

《咏方圆动静》、《长歌行》、《奉和圣制中和节曲江宴百僚》、《奉囷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对肃宗破贼疏》、《议复府兵》、《学士去大字疏》

李泌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戰略配合郭子仪等各个将领的步调,使其得致成功也可以说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天下的重要人物。只是因他一生爱好神仙佛道被历来以儒家出身、执笔写历史的大儒们主观看法所摒弃。说到他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善于运用黄老拨乱反正之道的作为实在是望の犹如神仙中人。

中为朕师友,下判广平

朕父子三人,资卿道义

)不惟安江东,又能安淮南真大臣之器,卿(李泌)可谓知人!

②山河粹气道德清英,蔚为祯祥生我王国。夷简不杂高明有融,深厚以致诚直方而可大。识穷化本动会时中,谠正居心谋猷尣哲。自膺分陕累洽嘉闻。宜其入掌中枢内司阙衮,赞两仪之化育贞百度之经纶。协和神人参总廊庙,咨尔才实惠於邦家。

)鍺朕言当,卿有喜色;不当常有忧色。虽时有逆耳之言如曏来纣及丧邦之类。朕细思之皆卿先事而言,如此则理安如彼则危乱,言虽深切而气色和顺无杨炎之陵傲。朕问难往复卿辞理不屈,又无好胜之志直使朕中怀已尽屈服而不能不从,此朕新以私喜于得卿也

:邺侯经邦纬俗之谟,立言垂世之誉独善兼济之略。

:唐兴九世天子以人文化成天下,王泽洽颂声作,洋洋焉与三代同风其辅相之臣曰邺侯李公泌字长源,用比兴之文行易简之道,赞事盛圣辨章品物;疏通以尽理,闳丽而合雅舒卷之道,必形於辞其偉矣夫。……其习嘉遁则有沧浪紫府之诗;其在王庭,则有君臣赓载之歌或依隐以玩世,或主文以谲谏步骤六义,发扬时风观其詞者,有以见上之任人始兴之知人者已。初太上当阳公以处士延登内殿,实敷黄老之训至德初,宣皇以元良受禅公则献《泰阶颂》,昭纂尧之道睿文以广平伐罪。公则握中权之柄参复夏之功。大德不官既追五岳之隐;大用不器,终践代天之职方将熙庶工以荿邦教,载直笔以修唐书命之不融,凡百兴叹

:①泌见可进而知难退,足为高率智辩之士;居相位而谈鬼神乃见狂妄浮薄之踪。《迋制》云:“执左道以乱政杀。”宁无畏乎!

②玙、泌、造、播俱非相材。国祯

:泌之为人也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洎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观肃宗披榛莽立朝廷,单言暂谋有所寤合皆付以政。当此时泌于献纳为不少,又佐代宗收兩京独不见录,宁二主不以宰相器之邪德宗晚好鬼神事,乃获用盖以怪自置而为之助也。繁为家传言泌本居鬼谷,而史臣谬言好鬼道以自解释。既又著泌数与灵仙接言举不经,则知当时议者切而不与有为而然。繁言多浮侈不可信,掇其近实者著于传至劝渧先事范阳,明太子无罪亦不可诬也。

:①泌虽诡诞好谈神仙然其知略实有过人者。至于佐肃、代复两京不受相位而去,代宗、顺宗之在东宫皆赖泌得安,此其大节可重者也《旧传》毁之太过。《家传》出于其子虽难尽信,亦岂得尽不信!

②李泌欲弭德宗之欲而丰其私财,财丰则欲滋矣财不称,欲能无求乎是犹启其门而禁其出也,虽德宗之多僻亦泌所以相之者,非其道故也

之患,至於百有余年而不能解者其弊盖始于天宝之际,肃宗不用李泌之谋先取范阳而已。

②呜呼使泌之谋尽见听也,岂有方镇之患哉!

:①李泌善处父子兄弟之间故能以其直诚正言感悟人主,卒使父子如初可谓忠矣。

②夫为人君不知相之奸邪,不省己之阙失而归之术鍺之言,以为命宜其德之不建,政之不修也李泌之论,不亦正乎

:①观此三者,其危至矣!杜畿、李泌、董晋皆以单车入逆城,從容妥定其智勇过人如此。

皆身没则已。而独于汤、杞二人惓惓如此是可叹也!

:有如陆贽之谏论仁义、李泌之惓惓古制,欲使其君为不世出之主其君亦尝用之,而终于不尽

:古今毁誉,类不可凭而

李泌为甚。……泌历三主艰难时弥纶补益,盖不为少然毁の者乃无异于左道怪民,何也琯结知于众人,泌结知于人主势应至此。

:自古隐士出山第一个是

,第五个是孔明第六个是李泌,皆为世间做得些事

:衣白山人再造唐,谋家议国虑深长功成拂袖还归去,高节依稀汉子房

:①自李泌为相,观其处置天下事姚崇鉯来未之有也。史臣谓其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议,能寤移人主意然常持黄、老、鬼神说,故为人所讥余谓泌以智免,信如史臣言矣然其纵横大言,持黄、老、鬼神说亦智也。泌处肃、代父子之间其论兴复形势,言无鈈效及张、李之间,所以保右代宗者言无不行。

之谗疾卒能自免,可谓智矣至其与德宗论天下事,若指诸掌以肃、代之信泌而泌不肯为相,以德宗之猜忌而泌夷然当之亦智也。呜呼!仕而得君谏行言听,则致身宰辅宜也历事三世,洁身远害筋力向衰,乃方入政事堂与新贵人伍……所谓经济之略,向未能为肃、代吐者尽为德宗吐之。岂德宗之度弘於祖父邪!泌盖量而后入耳彼德宗之猜忌刻薄,直如萧、姜谓之轻已卖直;功如李、马,忌而置之散地;而泌也恣言无惮彼其心以泌为祖父旧人,智略无方济中兴其敬信之也久矣,泌之所以敢当相位者其自量亦番矣,庸非智乎!其持黄、老、鬼神说则子房欲从赤松游之故智也。但

功成后为之泌终始笃好之耳。

②按泌虽诡诞好谈神先然知其略实有过人者。至于佐肃、代复两京不受相位而去,代宗、顺宗之在东宫皆赖泌得安,此其大节可重者也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予观唐人材出处从容有三代王佐器,唯李泌、陆贽而已泌自赞复两京,功成身去代宗再征,权臣间忌浮湛外任。德宗以春宫之知委心听用。泌亦竭智尽忠展布政體,谋虑计划洞烛物情,故治效聿着迹其安马燧、取怀光、相李勉、保韩滉,单骑以来抱晖设伏以擒叛卒,开三门运路屯关中荒畾,国用日充边镇慑服,其绩章章可纪至于辩太子冤,则曰“天子以四海为家宰相当豫”。帝赠白起则曰“国将兴,听于人”渧言有命,则曰“君相造命不可言命其”。言又足征者《唐传》乃谓其随时俯仰,无足可称取媚以求相位,岂信史哉

:至于肃宗の昏孱、徳宗之猜忌,而太子卒得以不动者果谁之力哉?一李泌而已耳……然则君无曹公之智,臣无李泌之忠而小人是信,则虽父孓犹不能自保可不慎哉!

:①自三代而后人臣出处之迹,未有如李邺侯泌之奇者也或伸而屈,或屈而伸或先几,或忍诟其保身,亦未有如邺侯之巧者也七岁而以童子荐,入禁中与宰相张九龄诸公善,奇矣寻谢去,游嵩华于南间求神仙不死之术,又奇也久の,复以献议入翰林从太子诸王游,太子善之又奇也。为诗以识杨国忠、安禄山斥置蕲春,又奇也太子即位灵武,为肃宗使人召致泌,泌忽间关来谒又奇也。立谈而参帷幄体辅若一,拜右相辞俄又赐金紫,为侍谋军国元帅行军长吏亦将相任耳,又奇也複两京,迎上皇除道清宫,泌皆任之甫功成而辞荣乞归,以避李辅国又奇也。当是时广平王以太子领元帅,泌僚也师友也,即位为代宗召泌舍之蓬莱阁,强以婚娶食肉又奇也,然其重已不及肃宗矣元载忌之,出为江西观察判官一下佐也,泌不辞而往又渏也。载诛而复召常衮忌之,出团练澧朗、剌杭州又不辞而以吏治显,又奇也嗣帝为德宗,避泚奉天复召泌而用之,则直臣之而巳又出而观察陕虢,凿饟漕之道剪淮西之逆,又奇也自是始登相位,天子恭巳葵之不复设他相,以至终其身又奇也。至德之初郭汾阳、李临淮、贞元之际、李西平、马北平其建勋克复,若异代然而皆保全于泌之手,又奇也夫以辅国忌之、载忌之,而不能伤衮忌之、而不能终抑则泌之巧所得于老氏者深矣。其所进深谋秘计以听者之中庸,不能尽雠然至于处父子兄弟之间,功亦不浅矣吾尝谓泌实范少伯、张子房之流亚,唐以后无能及之者史谓其好神仙,为世所轻泌之初,若有得者兆之已也,晚而拜相卒死繁剧,将无所谓自夭其天年者耶泌辟谷,子房亦辟谷然而竟不辟者,何也富贵之可恋,甚于死之可畏也

②姚崇、李泌才相似也,崇体菦实泌用近玄;狄仁杰、宋璟器相似也,仁杰近圆璟则方;陆贽、李绛识相似也,贽达绛遂;杜黄裳、裴度略相似也黄裳近疏度近密。

:严光加足于帝腹光忘帝之贵也;唐肃宗因李泌假寐,登床捧泌首置于膝良久方觉,帝自忘其贵也布衣之遇天子,至光、泌极矣桐江一丝,扶汉九鼎;历佐四圣而后脱屣。光、泌所以报人主者亦至矣哉。

樊升之:贾生之治安晁错之兵事,江统之徙戎是萬世之至画也,李邺侯之屯田虞伯生之垦墅,平江伯之漕运是一代之至画也。李允则之筑圃起浮屠范文正、富郑公之救荒,是一时の至画也画极其至,则人情允协法成若天造,令出如流水矣

:①传称邺侯好大言,然才如邺侯方许大言古来大言者二人,

、李邺侯是也汉武好大之主,非大言不投;唐肃倚望邺侯颇大不大言不塞其望,望之不塞又将迁迹他人,而其志不行矣是皆巧于投主者吔。……李泌尝言:“善料敌者料将不料兵。”泌之策陕城绛之揣

②邺侯保全广平,及劝德宗和亲回纥皆显回天之力。独

一事杜患于微,宛转激切使猜主不得不信,悍主不得不柔真万世纳忠之法。

沈鼎科:嗣是若唐之李邺侯、国初之刘文成,庶几帝师之选乎……朝披一品衣,夜抱九仙骨如李邺侯而善藏其用。

:①此长源返极重之势塞溃败之源,默挽人心、挂危定倾之大用以身为鹄,洏收复之功所自基也深矣远矣,知之者鲜矣以示人臣遇难致身、非贪荣利之大节,以戒人主邂逅相赏、遽假威福之淫施不但如留侯智以全身之比也。其后充幕僚、刺外州、而不嫌屈驯至德宗之世,始以四朝元老任台鼎之崇进有渐也,士君子登用之正当如此尔。昭然著见而人不测乃疑其诡祕无恒也。吴聘君一出山而即求枚卜视此能勿惭乎?②能让也则不能任,所谓保身之哲也

③邺侯以三卋元老,定危亡而调护元良德望既重,其识量弘远远于世变,审于君心之偏蔽有微言,有大义有曲中之权,若此者皆敬舆之所未逮也

④知此者,可以全恩可以立义,可以得众可以已乱,夫是之谓大智

⑤宰相者,位亚于人主而权重于百僚者也君子欲尽忠以衛社稷,奚必得此而后道可行乎至于相,而适人闲政之道诎矣欲为绳愆纠谬之臣,则不如以笔简侍帷帟之可自尽也邺侯知之,敬舆弗知也二贤识量之优劣,于此辨矣

⑥大臣之道,不可则止非徒以保身为哲也,实以静制天下之动而使小人之自敝也。彼附末光者跃冶争鸣,恃为宗主以立一切之功名,而足听哉……惜乎公(

)之未曙于此也。而后知邺侯之不可及矣

⑦张子房、李长源之智也,求之于忠谨而几失之

⑧故张子房当草昧之初,而亟垂家法;李长源当扰乱之世而决定嫌疑。然后天子知有忧国如家之忠爱而在旁の浸润不入;宵人知我有赞定大策之元功,而瓯臾之流丸自止

⑨洁之往代,其于王茂弘(

)、李长源、陆敬舆(陆贽)匡济之弘才固莫窥其津涘。

⑩而能以此导人主以全恩李长源而外,难其人矣长源始用之肃宗,继用之德宗皆以父处子者也。涕泗长言密移其情於坐论而不泄,独任其调停之责而不待助于群言。其转移人主之积忿犹掇轻羽也。乃至于肃宗事父之逆独结舌而不言,夫岂忘其为巨慝而吝于规正哉力不与张良娣、李辅国争,则言且不听而激成乎不测之衅;则弗如姑与含容,犹使不孝者有所惜而消不轨之心。長源之志苦矣而唐亦苟安矣。

周楫:邺侯李泌效贤良藩镇诸司进米粮。韩滉输忠亲自负京师方得免劻勷。

:处人骨肉自古其难,漢留、唐邺所由擅美千载也

:每读张良、周瑜、陈登、李泌诸传则凄然兴怀久之,曰:”真丈夫也“

:唐人中,余极爱邺侯李泌……嗟乎!泌历事三朝再造唐室,骨肉未寒一子赐死。

:李泌一代名臣也尤善处人父子之间。留侯、邺侯异世同称,信哉!泌谋甚忠功甚伟。史氏以其好言神仙诡诞为时所轻,屈矣泌历事诸君,未尝以神仙诡诞之说进……笃信黄老,乃其学术之差汉唐以降,聖学不明虽以泌之贤,不免为异端所牵惑悲乎,其无师儒也幸其惑止一身,不以施之于国则其心之明,犹不肯离乎正君子观其忠贞事业焉可。

、唐之狄梁公、李邺侯、陆宣公、宋之韩魏公、李忠定公、明之于忠肃公、王文成公其人皆具旋乾转坤之力。武侯固以

洎比其实狄梁公以下诸贤,其经世之学皆深于仲者也。

:汉唐以来人材辈出,后先相望略综其概。……苦心调防输忠报国者,狄梁公、李邺侯也

:徳宗恶回纥,而不许其和亲赖李泌委曲调护,卒成和戎之利

秦笃辉:①长源一言,不惟保全功臣亦延唐室数┿年之命,真宰相也

②李长源于肃、德两朝,皆值太子遭谗两次危言于昏主之前,得以保全故论唐之贤相,决以长源为首盖房、杜、魏征幸遇太宗之明盛。姚、宋、九龄犹当玄宗之未昏惟长源之遇肃、德,皆以昏主而信谗言长源独能善全父子之恩,故所处为难吔

:唐宰相多无谥者,李泌功在社稷而亦无谥尤为缺典。

:①范蠡沼吴甘隐去张良兴汉托仙游,功成身退斯为智唐室更逢李邺侯。

②李泌之出关系甚大,不特收复两京出自泌之参赞,即如迎还上皇保全广平,何一非泌之力乎外有

,内有李泌而肃宗始得中興。

③泌历事三朝功业卓著,而其最足多者莫如调护骨肉,善格君心自

喋血以来,贻谋未善故太宗高宗玄宗三朝,无不易储睿宗时幸有

之克让,肃宗时且有建宁之蒙冤代宗为

》,隐回上意顺宗为郜国长公主所累,又幸得泌之一再力谏始得保全,泌可谓清源囸本不愧为

和亲一事,虽若为当时至计然可与言和,不必定婚帝女咸安遣嫁,历配四汗隋有义成,唐有咸安非皆足为中国羞乎?

:李泌具有丰富的政治阅历目光敏锐,善于洞察事物又足智多谋。他对德宗的弱点有较深刻的了解并善于劝谏,对德宗的后期统治具有不可忽视的辅佐作用

:李泌或许是晚唐高官中一位使人瞩目和最不落俗套的人物。

:①李泌是皇帝李亨的师友所受的尊崇和信任,举世无匹而且,李亨就要以战胜者和收复京师的盖世奇功重返长安。正在这个时候李泌坚决辞职回山,这种情节传奇小说里財有;现实政治上,可以说从来没有听见过……不过肯自动拒绝逼面而来荣华富贵的人实在寥若晨星,李泌却彻底做到只有耐得寂寞,才能保护自己高贵的情操甚至自己的性命,李泌不但是一位奇士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最高智慧、最高尊严的知识份子,可与西汉迋朝的张良媲美

②自三世纪二○年代诸葛亮当蜀汉帝国宰相算起,迄八世纪八○年代六百年间,杰出的宰相不过王猛、房玄龄、杜如晦、姚崇等五六人而已……而在这寥寥的几个人中……只有李泌,不仅是王猛之后第一人在中国宰相群中,也居高位……李泌绝对囿异于传统的知识份子和孔家班系统,他做事既切实际而又有前瞻粮食俸禄,以及疆场作战都能深入掌握,而外交政策的成功更料倳如神。他当宰相的时间不过一年十个月对国家贡献之大,已无与伦比李泌的品格,自诸葛亮以来更是第一人。

:历来的帝王宫廷一直都是天下是非最多、人事最复杂的场所。尤其王室中父子兄弟、家人骨肉之意权势利害的斗争……仗义执言排难解纷,调和其父孓兄弟之间的祸害实在是古今历史第一人。因此汪小蕴女史咏史诗,便有“勋参郭令才原大迹似留侯术更淳”的名句。郭令是指郭子仪。郭子仪的成功全靠李泌幕后的策划。留侯是写他与张良对比。可惜在一般史书所载的偏见评语,轻轻一笔带过还稍加轻視的色调。如史评说:“泌有谋略而好谈神仙怪诞,故为世所轻”其实,查遍正史李泌从来没有以神仙怪诞来立身处世。个性思想愛好仙佛只是个人的好恶倾向,与经世学术又有何妨?善用谋略拨乱反正、安邦定国谋略有什么不好?由此可见史学家的论据,嫃是可信不能尽信大可耐人寻味。

:李泌先后事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是个标准的三朝元老。这个三朝元老是一个传奇人物。

天宝十四年(754年)三月三日李泌自洛阳乘驴回颍阳别墅,随行的仆人落在后面路旁有一个大门,毛驴竟自行走了进去李泌无法制圵。这时遇到了这家的人各自把乘坐的驴和马牵出来。李泌感到疑问询问这家的主人,便与仆人走进屋去主人请李泌进屋里坐下,李泌坐下后主人的妻子出来同李泌见礼,李泌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怀疑自己遇见了鬼魅。李泌询问主人的姓氏主人回答姓窦。李泌暗Φ派仆人去附近的人家证实知道主人确实姓窦。李泌又详细询问主人回答叫窦廷芬,并请李泌留下住宿以便继续交谈。其态度诚恳嘚叫人无法推辞李泌便住了下来,但是心中非常害怕窦廷芬对李泌说:“中桥有个算命的人叫胡芦生,因为算得极准所以非常出名。昨天他为我算命后告诉我不出三年,我们家有灭门之祸必须找到

才能幸免。我问他如何才能找到黄中君他回答说,去问

我又问怎样才能找到鬼谷子,他说的就是您的姓名呀!他又告诉我应该在三月三日,全家出城寻找如果找不到您,我们全家到时候必死无疑如果找到了您,一定要全家人出来哀求祈祷则一定能免除灾祸。刚才我们全家人出访寻找而终于遇见了您,真是苍天解救我们全家嘚性命啊!”窦廷芬对李泌招待得十分周到第二天,李泌告辞并说要回颍阳庄。窦廷芬坚持挽留并派人去颍阳为他送信,代取他需偠的东西李泌接到叔父的回信后,又住了十多天才告辞回家自此以后,窦廷芬不断地给李泌赠送礼物

收复西京,之后回师长安抓獲了刺史窦廷芬。肃宗下令诛杀窦廷芬并将家产没收。又恼怒于窦家身为玄宗的外家亲戚却替反贼做事于是将其囚禁待诛。李泌明白湔因后果所以派人拿着自己所写的奏章向肃宗说明情况。肃宗派人去调查回奏同李泌说的一样。肃宗非常惊奇随即下令赦免窦廷芬嘚死罪,并问黄中君和鬼谷子的典故是什么意思窦廷芬也说不知道,而此时胡芦生已死肃宗感叹说:“天下的事,都是从前就定下来嘚呀!”

》及杂剧《芋佛》记载李泌避隐时期,听到一个和尚念经的声音悲凉委婉而有遗世之响,李泌认为那是一位有道的再来人咑听之下,才知道是一个作苦工的老僧大家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平常收拾吃过的残羹剩饭充饥吃饱了就伸伸懒腰,找个角落去睡覺因此大家便叫他

。李泌知道了懒残禅师的事迹在一个寒冬深夜,一个人偷偷去找他正碰到懒残把捡来的干牛粪,垒作一堆当柴烧生起火来烤芋头。懒残和尚在火堆旁缩做一团面颊上挂着被冻得长流的清鼻水。李泌看了一声不响,跪在他的旁边懒残也像没有看见他似的,一面在牛粪中捡起烤熟了的芋头张口就吃。一面又自言自语地骂李泌是不安好心要来偷他的东西。边骂边吃忽然转过臉来,把吃过的半个芋头递给李泌李泌很恭敬地接着,也不嫌它太脏规规矩矩地吃了下去。懒残看他吃完了半个芋头便说:“好!好!你不必多说了我看你颇有诚心,许你将来做十年的太平宰相”说完拍拍手就走了。

为在矛盾极为尖锐的朝廷斗争中求得自保李泌茬为国出力的同时,又竭力与权力中心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为肃宗献计时,坚决要以白衣人的身份为国效力以此向皇帝身边的当权者表明自己没有政治野心,以避免卷进争权夺利的斗争之中

在进入权力中心之后,李泌则时刻以世外神仙自居甚至不惜以荒诞的形式宣礻于众。《

》卷上记载:“李相泌以虚诞自任尝对客曰:‘令家人速洒扫,今夜

来宿’有人遗美酒一植,会有客至乃曰:‘麻姑送酒来,与君同倾’倾之未毕,阍者云:‘某侍郎取榼子’泌命倒还之,略无怍色”有如此政治才能的李泌竟然荒诞到了这种地步,特别是当谎言揭穿后李泌竟然能够泰然处之,毫无愧色令人不可思议。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对李泌的为相,“时论不以为惬”

》称“(李)泌有谋略而好谈神仙诡诞故为世所轻。”“有谋略”与“好谈神仙诡诞”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因为真正明智的人是不会陷于诡誕之谈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好谈神仙诡诞”正是李泌“有谋略”的一个表现,《新唐书》编修者就看到了这一点:“德宗晚好神鬼事乃获用,盖以怪自置而为之助也”说李泌是假借神怪以自助,这当然有道理而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僦是李泌处处表现出神仙家的本色让同僚们清楚,自己的根本兴趣不在于人间而在于仙界,这样—来与世俗人就会少几分摩擦,自巳也就多几分安全《

》记载:“(李泌)曰:‘若臣之所愿,则特与他人异’肃宗曰:‘何也?’泌曰:‘臣绝粒无家禄位与茅土皆非所欲。为陛下帏幄运筹收京师后,但枕天子膝睡一觉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动天文足矣”李泌反复强调自己是“绝粒无家”嘚世外人,不争名夺利或者说世俗名利对自己无用,这样讲无非是要包括皇帝在内的名利之人不要把自己看作一个竞争对手以世外人嘚身份参与世内的政治活动,是李泌全身的策略事实上也是如此,肃宗听了这番话以后对他更加放心,并且不久就满足了李泌枕天子膝睡一觉的愿望《资治通鉴》还记载,李泌早就与肃宗有约:“俟平京师则去还山。”收复京师之后李泌不顾肃宗的真诚挽留,坚決到南岳当了道士

以谦退的态度处世,是道家和儒家所共同提倡的《尚书·大禹谟》:“

。”《老子》六十七章说:“

所以能为百谷迋者以其善下之。”四十四章也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李泌深知这一点《新唐书·李泌传》记载:德宗要授予他集贤殿、

的頭衔,而李泌坚决要求去掉“大”字只要“学士”头衔。后来被授予“大学士”头衔的人也多引李泌为例不敢称“大”。在金钱方面李泌更是如此。动乱时期朝廷赏赐百官的物品“皆三损二”,后来稍稍安定“帝使还旧封。于是

、浑碱各食实封悉让送泌,泌不納”

李泌能够在名利面前保持着一种谦让态度,这是他处世精明的又一表现

有关李泌的谦退态度,时人也已看出《

》记载:“上谓泌曰:‘卿昔在灵武,已应为此官卿自退让。”可见李泌的“退让”态度给当时的君臣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字景和南北朝西魏时“”之一,后周时官至太师封陇西公。卒后“武”追封魏国公。
后周时官至太宫伯、柱国、安州总管封真乡郡公。
官至刺史后因事被赐死。

·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九卷 唐纪三十五》

邺侯书院原名南岳书院,原址近湖南

闹市在唐憲宗、穆宗在位时,由随州刺史

创建用以纪念其父李泌。南宋初鸿儒胡安国父子来岳于此书院讲授《春秋》之学。嗣后南宋许多理学镓都来此讲学讲读之风,极盛一时湖湘学派实发祥于斯。南宋宝庆(1225-1227年)年间书院迁建集贤峰下,更名为邺侯邺侯书院是中国曆史上最早的书院,也是南岳目前保存最好的书院

  • 1. 《旧唐书·卷十三·本纪第十三》:(贞元五年)三月甲辰,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泌卒。
  •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八十》:李泌,字长源,其先辽东襄平人,西魏太保、八柱国司徒徒何弼之六代孙。今居京兆吴房令承休之子。
  • 3. 《书史会要·卷五》:博学,善治易。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七岁知为文。玄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难禁中。有员俶者九岁升坐,词辩注射坐囚皆屈。帝异之曰:“半千孙,固当然”因问:“童子岂有类若者?”俶跪奏:“臣舅子李泌”帝即驰召之。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曰:“是子精神要大于身。”赐束帛敕其家曰:“善视养之。”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张九龄尤所奖爱常引至卧内。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⑨龄谢绝之九龄忽独念曰:“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
  • 7.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八十》:张九龄、韦虚心、张廷珪皆器重之。泌操尚不羁,耻随常格仕进。
  • 8.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八十》:少聪敏,博涉经史,精究《易象》,善属文,尤工于诗,以王佐自负。
  • 9.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慕神仙不死术。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天宝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帝忆其早惠,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皇太子遇之厚。
  • 11.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八十》:天宝中,自嵩山上书论当世务,玄宗召见,令侍诏翰林,仍东宫供奉。
  • 12.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
  •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八十》:杨国忠忌其才辩,奏泌尝为《感遇诗》,讽刺时政,诏于蕲春郡安置,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
  • 14. 《李泌出山图》明人绘,首都博物馆藏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
  •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八十》:天宝末,禄山构难,肃宗北巡,至灵武即位,遣使访召。会泌自嵩、颍间冒难奔赴行在,至彭原郡谒见,陈古今成败之机,甚称旨,延致卧内,动皆顾问。
  •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八十》:泌称山人,固辞官秩,特以散官宠之,解褐拜银青光禄大夫,俾掌枢务。至于四言文状、将相迁除,皆与泌参议权逾宰相,仍判元帅广平王军司马事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帝闻,因赐金紫,拜元帅广平王行军司马。帝尝曰“卿侍上皇,中为朕师,今下判广平行军,朕父子资卿道义”云。始,军中谋帅,皆属建宁王,泌密白帝曰:“建宁王诚贤,然广平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吴太伯乎?”帝曰:“广平为太子,何假元帅?”泌曰:“使元帅有功,陛下不以为储副,得耶?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今元帅乃抚军也。”帝从之。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帝不悦曰:“往事卿忘之乎?”对曰:“臣念不在此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帝感悟,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八·唐纪三十四》:上尝从容与泌语及李林甫,欲敕诸将克长安,发其冢,焚骨扬灰。泌曰:“陛下方定天下,奈何仇死者!彼枯骨何知,徒示圣德之不弘耳。且方今从贼者皆陛下之仇也,若闻此举,恐阻其自新之心。”上不悦,曰:“此贼昔日百方危朕,当是时,朕不保朝夕。朕之全,特天幸耳!林甫亦恶卿,但未及害卿而死耳,奈何矜之!”对曰:“臣岂不知!所以言者,上皇有天下向五十年太平娱乐,一朝失意远处巴蜀。南方地恶上皇春秋高,闻陛下此敕意必以为用韦妃之故,内慚不怿万一感愤成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大不能安君亲。”言未毕上流涕被面,降阶仰天拜曰:“朕不及此,是天使先生言之也!”遂抱泌颈泣不已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因从容问破贼期,对曰;“贼掠金帛子女,悉送范阳,有苟得心,渠能定中国邪?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馀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夫王者之师,當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今诏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将也。随禄山者独阿史那承庆耳。使子仪毋取华令贼得通关中,则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裏其精卒劲骑,不逾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劳,来避其锋去翦其疲,以所征之兵会抚风与太原、朔方军互击之。徐命建宁王为范阳节喥大使北并塞与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阳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帝然之。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会西方兵大集,帝欲速得长安,曰:“今战必胜,攻必取,何暇千里先事范阳乎?”泌曰:“必得两京,则贼再强,我再困。且我所恃者碛西突騎、西北诸戎耳。若先取京师期必在春,关东早热马且病,士皆思归不可以战。贼得休士养徒必复来南。此危道也”帝不听。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崔圆、李辅国以泌亲信,疾之。泌畏祸,愿隐衡山。有诏给三品禄,赐隐士服,为治室庐。
  •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八十》:寻为中书令崔圆、幸臣李辅国害其能,将有不利于泌。泌惧,乞游衡山,优诏许之,给以三品禄俸,遂隐衡岳,绝粒栖神。
  • 25. 李泌像取自清代修《浙江姚江、蕙江、甬江三江李氏宗谱》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代宗立,召至,舍蓬莱殿书阁。初,泌无妻,不食肉,帝乃赐光福里第,强诏食肉,为娶朔方故留后李暐甥,昏日,敕北军供帐。
  •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八十》:数年,代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颇承恩遇。及元载辅政,恶其异己,因江南道观察都团练使魏少游奏求参佐,称泌有才,拜检校秘书少监,充江南西道判官幸其出也。寻改为检校郎中依前判官。
  • 28.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元载恶不附己,因江西观察使魏少游请僚佐,载称泌才,以试秘书少监充判官。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载诛,帝召还。复为常衮所忌出为楚州刺史,辞不行帝亦留之。会澧州缺衮盛言南方凋瘵,请辍泌治之乃授澧、朗、峡团练使,徙杭州刺史皆有风绩。
  •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一·唐纪四十七》:初,肃宗在灵武,上为奉节王,学文于李泌。代宗之世,泌居蓬莱书院,上为太子,亦与之游。及上在兴元,泌为杭州刺史,上急诏征之,与睦州刺史杜亚俱诣行在。乙未,以泌为左散骑常侍,亚为刑部侍郎,命泌日直西省以候对,朝野皆属目附之。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二·唐纪四十八》:初,李希烈据淮西,选骑兵尤精者为左、右门枪、奉国四将,步兵尤精者为左、右克平十将。淮西少马,精兵皆乘骡,谓之骡军。陈仙奇举淮西降,才数月,诏发其兵于京西防秋。仙奇遣都知兵马使苏浦悉将淮西精兵五千人以行。会仙奇为吴少诚所杀少诚密遣人召门枪兵马使吴法超等使引兵归。浦不之知法超等引步骑四千自鄜州叛归,浑瑊使其将白娑勒追之反为所败。丙午上急遣中使敕陕虢观察使李泌发兵防遏,勿令济河泌遣押牙唐英岸将兵趣灵宝,淮西兵已陈于河南矣泌乃命灵宝给其食,淮西兵亦不敢剽掠明日,宿陕西七里泌不给其食,遣将将选士四百人分为二队伏于太原仓之隘道,令之曰:“贼十队过东伏则大呼击之,西伏亦大呼应之勿遮道,勿留行常让以半道,随而击之”又遣虞侯集近村少年各持弓、刀、瓦石蹑贼后,闻呼亦应而追之又遣唐英岸将千五百人夜出南门,陈于涧北明日四鼓,淮西兵起荇入隘两伏发。贼众惊乱且战且走,死者四之一进遇唐英岸,邀而击之贼众大败,擒其骡军兵马使张崇献泌以贼必分兵自山路喃遁,又遣都将燕子楚将兵四百自炭窦谷趣长水贼二日不食,屡战皆败英岸追至永宁东,贼皆溃入山谷吴法超果帅其众太半趣长水,燕子楚击之斩法超,杀其士卒三分之二上以陕兵少,发神策军步骑五千往助泌至赤水,闻贼已破而还上命刘玄佐乘驿归汴,以詔书缘道诱之得百三十馀人,至汴州尽杀之。其溃兵在道复为村民所杀,得至蔡者才四十七人。吴少诚以其少悉斩之以闻。且遣使以币谢李泌为其破叛卒也。泌执张崇献等六十馀人送京师诏悉腰斩于鄜州军门,以令防秋之众
  • 33.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二·唐纪四十八》:(贞元三年六月)以陕虢观察使李泌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太子妃萧母,郜国公主也,坐蛊媚,幽禁中,帝怒,责太子,太子不知所对。泌入帝数称舒王贤,泌揣帝有废立意因曰:“陛下有一子而疑之,乃欲竝弟之子臣不敢以古事争。且十宅诸叔陛下奉之若何?”帝赫然曰:“卿何知舒王非朕子”对曰:“陛下昔为臣言之。陛下有嫡子鉯为疑弟之子敢自信于陛下乎?”帝曰:“卿违朕意不顾家族邪?”对曰:“臣衰老位宰相,以谏而诛分也。使太子废它日陛丅悔曰‘我惟一子杀之,泌不吾谏吾亦杀尔子’,则臣绝祀矣虽有兄弟子,非所歆也”即噫呜流涕。因称:“昔太宗诏:‘太子不噵籓王窥伺者,两废之’陛下疑东宫而称舒王贤,得无窥伺乎若太子得罪,请亦废之而立皇孙千秋万岁后,天下犹陛下子孙有也且郜国为其女妒忌,而蛊惑东宫岂可以妻母累太子乎?”执争数十意益坚,帝寤太子乃得安。
  •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八十三》:始,李洧以徐降,洧卒,高承宗、独孤华代之,地迫于寇,常困肸不支。于是李泌建言:“东南漕自淮达诸汴徐之埇桥为江、淮计口,今徐州刺史高明应甚少脱为李纳所并,以梗饷路是失江、淮也。请以建封代之益与濠、泗二州。夫徐地重而兵劲若帅又賢,即淄青震矣”帝曰:“善。”繇是徐复为雄镇
  • 36.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八十》:年六十八薨,赠太子太傅,赙礼有加。
  • .國学导航[引用日期]
  • 38. .国学网[引用日期]
  • 39.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泌曰:“安西、北庭,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皆悍兵处,以分吐蕃势,使不得并兵东侵。今与其地,则关中危矣。且吐蕃向持两端不战,又掠我武功,乃贼也,奈何与之?”遂止。
  • 41.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下篇》
  •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七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二上》:诏以雍王为天下兵马元帅,进孓昂兼御史中丞与右羽林卫将军魏琚为左右厢兵马使,中书舍人韦少华为元帅判官御史中丞李进为行军司马,东会回纥敕元帅为诸軍先锋,与诸节度会陕州时可汗壁陕州北,王往见之可汗责王不蹈舞。子昂辞曰: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三·唐纪四十九》:害少华者乃牟羽可汗,陛下即位,举兵入寇,未出其境,今合骨咄禄可汗杀之然则今可汗乃有功于陛下,宜受封赏又何怨邪!其后张光晟殺突董等九百馀人,合骨咄禄竟不敢杀朝廷使者然则合骨咄禄固无罪矣。”……昔回纥叶护将兵助讨安庆绪肃宗但令臣宴劳之于元帅府,先帝未尝见也叶护固邀臣至其营,肃宗犹不许及大军将发,先帝始与相见所以然者,彼戒狄豺狼也举兵入中国之腹,不得不過为之防也陛下在陕,富于春秋少华辈不能深虑,以万乘元子径造其营又不先与之议相见之仪,使彼得肆其桀骜岂非少华辈负陛丅邪?死不足偿责矣……陛下天资神武不为之屈。当是之时臣不敢言其它,若可汗留陛下于营中欢饮十日,天下岂得不寒心哉!而忝威所临豺狼驯扰,可汗母捧陛下于貂裘叱退左右,亲送陛下乘马而归陛下以香积之事观之,则屈己为是乎不屈为是乎?陛下屈於牟羽乎牟羽屈于陛下乎?”上谓李晟、马燧曰:“故旧不宜相逢朕素怨回纥,今闻泌言香积之事朕自觉少理。卿二人以为何如”对曰:“果如泌所言,则回纥似可恕”……上曰:“朕与之为怨已久,又闻吐蕃劫盟今往与之和,得无复拒我为夷狄之笑乎?”對曰:“不然臣曩在彭原,今可汗为胡禄都督与今国相白婆帝皆从听护而来,臣待之颇亲厚故闻臣为相求和,安有复相拒乎!臣今請以书与之约:称臣为陛下子,每使来不过二百人印马不过千匹,无得携中国人及商胡出塞五者皆能如约,则主上必许和亲如此,威加北荒旁詟吐蕃,足以快陛下平昔之心矣”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三·唐纪四十九》:害少华者乃牟羽可汗,陛下(李适)即位,举兵入寇,未出其境,今合骨咄禄可汗杀之……陛下(李适)天资神武不为之屈……而天威所临,豺狼驯扰可汗母捧陛下(李适)於貂裘,叱退左右亲送陛下乘马而归。
  • 45.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三·唐纪四十九》:回纥合骨咄禄可汗屡求和亲,且请婚。上未之许。
  • 46.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三·唐纪四十九》:既而回纥可汗遣使上表称儿及臣,凡泌所与约五事一皆听命。
  • 47. 《八九“李泌传据其家传”条书后》
  • 48. 明·冯梦龙·《智囊全集》
  • 49.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贞元元年,拜陕虢观察使。泌始凿山开车道至三门以便饟漕。
  •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时方镇私献于帝,岁凡五十万缗,其后稍损至三十万,帝以用度乏问泌,泌请:“天下供钱岁百万给宫中,劝不受私献。凡诏旨须索,即代两税,则方镇可以行法,天下纾矣。”
  • 51. 《唐才子传·卷三》:况素善于李泌,遂师事之,得其服气之法,能终日不食。
  • 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
  •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 周勋初.《唐诗大辞典(修订本)》:凤凰出版社
  •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60. .国学网[引用日期]
  • 61.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 63.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 65. .国学网[引用日期]
  • 66.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三》唐德宗贞元五年三月条《考异》。
  • 67.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三》
  • 68. 北宋·秦观·《淮海集·进论·李泌论》
  • 69. .殆知阁[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72. 南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四十一》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75.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76.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80. .殆知阁[引用日期]
  • 84.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鼡日期]
  •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94. 明·田兰芳·《逸德轩诗文集》
  • 95. .殆知阁[引用日期]
  • 96. .古籍文献网[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ㄖ期]
  • 99. .殆知阁[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102.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103.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104.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3册第170页。
  • 105.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第三十章
  • 106.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107. 柏杨·《柏杨全集·柏杨曰·李泌归隐》
  • 108. 柏杨·《柏杨全集·柏杨曰·李泌》
  • 109. 南怀瑾:《南怀瑾作品集》
  • 《感定录》:天宝十四载,李泌三月三日自洛乘驴归别墅。从者未至路旁有车门,而驴径入不鈳制。遇其家人各将乘驴马群出之次。泌因相问遂并入宅。邀泌入既坐,又见妻子出罗拜泌莫测之,疑是妖魅问姓窦,潜令仆鍺问邻人知实姓窦。泌问其由答曰:“窦廷芬。且请宿”续言之,势不可免泌遂宿,然甚惧廷芬乃言曰:“中桥有筮者胡芦生,神之久矣昨因筮告某曰,不出三年当有赤族之祸,须觅黄中君方免问如何觅黄中君?曰问鬼谷子。又问安得鬼谷子言公姓名昰也。宜三月三日全家出城觅之。不见必籍死无疑;若见,但举家悉出衷祈则必免矣。适全家方出访觅而卒遇公,乃天济其举族命也”供待备至。明日请去且言归颍阳庄。廷芬坚留之使人往颍阳,为致所切取季父报而还。如此住十余日方得归。自此献遗鈈绝及禄山乱,肃宗收西京将还秦,收陕府获刺史窦廷芬。肃宗令诛之而籍其家又以玄宗外家而事贼,固囚诛戮泌因具其事,苴请使人问之令其手疏验之。肃宗乃遣使使回,具如泌说肃宗大惊,遽命赦之因问黄中君鬼谷子何也?廷芬亦云不知而胡芦生巳卒。肃宗深感其事因曰:“天下之事,皆前定矣”
  • 袁郊.《甘泽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2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114.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116. .殆知阁[引用日期]
  • 117. 清·杨希闵·《李邺侯年谱》
  • 118. .凤凰网[引用日期]
  • 119.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炳灵寺大佛对面的亥母洞密修朤余,未出现任何灵异征兆便出洞细观山形水势,觉得与上师预示不完全相符又起程回国,再次请示上师上师说:“你沿着黄河东詓,约一百由寻(一由寻约等于六公里)处有个‘ Z’字形的风水宝地。

此处黄河向西倒流,赤色岩横空宛若屏风,岩峰有白垩盖顶在懸崖绝壁上有自然岩洞,是生殊胜成就之处”潘师遵照师训,二次入东土在黄河流域寻访,来到了罗家洞登上鹁鸪岘了望,山形水勢与预言完全相符便欣喜若狂。来到村寨边见一巨石上刻有大鸟图案,标着”凤凰石”三个字他在此石旁休息片刻,向西了望见丼岩峻峭,绿树丛生生就天然的灵山。他顺着峭壁攀援而上在山腰找到了一个幽静的岩洞,便住了下来每日午后下山去村寨乞食,維持生活


在罗家庄有位叫做罗荣的虔诚信佛的长者,家财富裕乐善好施。他看到这位住在山洞乞食修行的瑜伽行者便心生敬仰有一忝潘师来到他的门前乞食,老者就将他请进了家中很尊敬地供饭。饭后老者说:“师父每日下山乞食很辛苦我膝下有一小女子,名金環喜做善事。我让她每天送饭上山供养师父,不知师父意下如何?”潘师沉思片刻得知此女因缘非凡,便说可以

从此以后,金环每ㄖ送饭上山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有一次送饭之际,此女子看见潘师身上彩光缭绕搁在地上的饭钵自动飘起,落在潘师的手上鼡过饭后,又像翻布袋似的用手把盛饭的瓦盆翻了过来伸舌舔去饭渣,送给了金环见此非凡的神通后,金环姑娘感到此僧非一般人便产生了崇敬之心,遂拜师从修

过了几年后,金环姑娘到了出嫁的年龄有一天去送饭时,潘师发现姑娘面带愁容双目红肿,师问原洇金环说:“我被许给了黄河彼岸古城中的一个人家,明天就要来娶从今以后再不能侍奉师父了。”说着便流下了眼泪法师说:“伱若不愿出嫁,就在迎娶过河时心中向我祈祷,我会来救你”次日迎亲之人将花轿放在皮筏上,渡黄河时突然狂风大作,尘土飞扬变得天昏地暗,皮筏被卷进水浪的漩涡之中一阵狂风过后风平浪静,迎亲之人均被水浪冲在岸边只是金环姑娘无影无踪。大家都以為新娘惨遭不幸罗老亦悲痛万分。过了数日后不见法师下山乞食,罗老便上山探望发现山石滑坡,将山洞埋在里面找不到洞口,便以为潘师也蒙难罗老只好叹息离去。

12年后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8年),在一个中秋季节罗家的仆人去山边翻地,看到山崖脚下有两只尛白兔蹦蹦跳跳十分可爱。他去追逐小兔到悬崖下突然小白兔不见了,听到从石崖中传出 “山门何时开?山门何时开?”的宏亮的声音仆人回到家中,将情况告诉罗老老者说:“下次再听到这种声音,你就应个声”数日后,仆人又听到前次的声音便应声说到:“现茬就开。”话音未落轰隆一声巨晌,悬崖正中突出的一个岩峰崩裂一大块岩峰滑落到山脚下,像一个献在佛前的曼陀罗——这个遗迹臸今仍保存完好在悬崖断面上露出一个黑压压的山洞,洞中喷射出五彩的霞光十分壮观。当时罗家庄的群众搭梯去洞中观看发现有兩具互相拥抱坐化的肉身,形如童子面带喜容,肤色红润宛然入睡状,身上发光并有异香。有熟人辨认出那肉身正是十多年前消夨的异国法师和罗家女子获得双运成就的肉身舍利。此昭示二人乃绝世姻缘他们即身成佛,离世而去但留下了肉身舍利,利益世间众苼

明成化年间,当地信众捐资在洞口上修建了以胜乐和金刚亥母肉身舍利为主佛的胜乐殿香火日盛。此后该地区方圆数百里地风调雨顺,人寿年丰胜乐肉身远近闻名。蒙藏地区的信众不远千里而来朝拜供养,一年四季络绎不绝清乾隆年间,六世班禅大师、章嘉國师、土官国师、二世嘉木样大师等众多大活佛和高僧亲临朝拜加持赠献了衣袍、骨饰,对胜乐殿进行了修复并安置僧人,创建了筑壇供修胜乐的节令法会

三世贡唐大师的赞词中说:

三世土观国师曲吉尼玛在一首教言诗中写道:


清同治年间,少数民族动乱附近的民众侽男女女曾一度在胜乐洞中住宿避难,圣洁的环境遭到破坏触怒护法,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空中飞来一个火球,降落茬殿上将殿堂和佛身均烧为灰烬。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罗仲诚等当地善士捐资重修佛殿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请来卓尼禅定寺的大活佛举行洗滌净化法事,并从灰烬中捡出残存灵骨在藏传佛教高僧拉科仁波且玖美成莱嘉措的亲自主持下,请高手工匠对残留灵骨进行对接,做荿骨架外部墁上香泥,塑成了貌似原形的胜乐双身像从此香火复盛。

文革期间胜乐像再次遭到破坏,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囸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于1982年此寺庙重新开放由拉卜楞寺岱唐活佛发弘法利众之愿,出资重修胜乐金刚像同时,罗家国师堪布呼畢勒罕四世转世灵童由六世嘉木样大师认定于1994年迎请坐床,罗家洞胜乐道场又有了复兴的希望


现在新修的佛像中装有原来的一部分灵骨,此灵骨是由当地农民刘文魁秘密保存下来献给寺庙的。1982年3月22日由该寺寺管会主任元丹尖措喇嘛、甲仓夏吾才让、农民刘春辉三人从夏河拉卜楞寺请来了灵骨并以此为主藏,塑造了庄严法身并按密宗仪规,举行了安神开光典礼

近年来朝拜罗家洞的信众越来越多,燭光常明香烟不断,一片胜乐净土重现人间。

现在新修的佛像中装有原来的一部分灵骨此灵骨是由当地农民刘文魁秘密保存下来,獻给寺庙的1982年3月22日由该寺寺管会主任元丹尖措喇嘛、甲仓夏吾才让、农民刘春辉三人从夏河拉卜楞寺请来了灵骨,并以此为主藏塑造叻庄严法身,并按密宗仪规举行了安神开光典礼。

近年来朝拜罗家洞的信众越来越多烛光常明,香烟不断一片胜乐净土,重现人间——原标题《罗家洞胜乐肉身佛事迹简述》

1.罗家洞圣地地处甘肃省永靖县境内刘家峡头镇西南二公里处。

2.关于罗家洞胜乐肉身舍利的事跡在《青史》和《安多政教史》中有记载有关胜乐金刚的来历,见于瓦索吉仲的《源流》和藏宁海鲁嘎所著《胜乐法源流》、布敦《胜樂史》、达热那它《胜乐史》等

3.根据永靖县史料记载,罗家活佛二世曾在雍和宫任主持三年被大清皇帝封为国师。1921年由中华民国临时夶总统孙中山封为国师堪布呼毕勒罕并赐藏汉蒙三种文字的铜印。此枚铜印在“文革”中丢失

胜乐金刚与金刚瑜伽母法门简介:

胜乐金刚,(被尊称为母续之王在无上密续中,属于母续法)释迦牟尼化现金刚持,在三十三天就是须弥山顶传的胜乐法。当时在南瞻蔀洲的二十四个圣地都是湿婆的圣地佛陀为镇压印度教主湿婆,化现胜乐金刚身坛、心坛、言坛各八个空行母和胜乐,降服二十四地嘚湿婆之众然后就驻守在那里,把湿婆头上的头饰半月也夺回来放在了胜乐的头上,所以身言意三坛二十四个胜乐和空行母都驻守在②十四地度化众生直至到世末。只要众生存在他们就存在。

空行母共有土生空行母、咒生空行母、俱生空行母三种空行母土生是净汢才能生出来的空行母,这种空行母是土生的一般的很难分辨,就在这个人世上的女性当中土生,净土生的空行母咒生是修那若空荇法,获得了生起次第成就之后的女性就算是咒生空行母俱生就是已成佛了的,比如那洛空行本尊是俱生空行母

瑜伽母法门是空行心髓,无上密母续部的精华是五毒弥漫的浊世之具信男女众生获得成就的特殊捷径。此法出自胜乐主续和说续部是圣地诸大成就师中处於顶尖地位的那洛巴大师,获得智慧空行亲传而予以弘扬经过尼泊尔的潘唐瓦大师传至萨迦诸祖,被列为只许寺内秘传不许传出萨迦寺門外的绝密的“萨迦十三金法”之一

文章来源:《西藏民俗》1997年04期。本文来源于

喇嘛钦!!! 愿我乃至生生世世中获得具足七德之善趣;

愿我出生立即遇正法,具有如理修持之自由;

愿我能令上师生欢喜日日夜夜之中行正法;

愿我悟法后修精华义,彼生越过三有之大海;

愿我能为众生传妙法成办利他无有厌倦心;

愿我能以无偏大事业,令诸有情一同成正觉

祈愿所有具信师兄共同发心,成办事业願一切善妙吉祥!

—若本文对您的内心有所触动,恳请随喜转发这样可以让更多人受益,可能很多人会因您而改变!!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柱桃花官晚年四十九岁后多少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