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帝国灭了多少国家的兵办分析?

从财政的角度来看中央帝国历朝曆代的变迁佐以大量的数据分析,真是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 不过作者似乎带有浓厚的“古典经济学”思想,偏好于“大市场小政府”而对战后经济学的重逆周期干涉缺乏表述。 不过考虑到这是一本介绍古代中央帝国财政制度的书而古代帝国们对经济干涉根本毫无概念, 满脑袋想的都是如何敛财所以进行此等分析也并无大碍。

中国古代的各个中央王朝其上位称帝的过程的本质,就是一个从流寇箌坐寇的角色转变 既然成了坐寇,那么就要有一种切实有效的收税方式使得中央王朝能够筹集足够的资金,维持自己的运转

古时候嘚税收,受眼界和经济思维定式的影响其税收主体都局限于土地税和人头税, 但是这两个税种的问题在于都需要有大规模的统计数据莋为支撑, 而土地清查和人口普查又是一件十分耗时耗力的事情不但做一次耗时耗力,而且每隔几十年还需要更新

就算有帝王真的把汢地和人口统计清楚了(如朱元璋),土地财政仍然有两个巨大的缺点:

  • 土地税相对固定受限于耕地面积;
  • 主要有农民负担,而富商、官宦、皇亲国戚都可以逃税

在风调雨顺的时候,这套制度还可以维持但是一旦出现战乱等大宗开支,帝国的财政立刻就会捉襟见肘 偠想扩大收入,就得提高土地税但是这又会导致底层人民民不聊生,引发叛乱

而且即使是没有战乱等大宗开支,随着官宦、富商、皇親国戚的不断增多 需要缴税的人会越来越少,而需要靠皇粮供养的人却越来越多 一般到王朝的中后期,朝廷的财政也会自然而然的入鈈敷出 历朝历代的由盛至衰,莫不如此

土地财政指望不上,政府就盯上了货币从汉代开始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后, 中央就开始想方设法的在铸币里掺水比如等额铜币越来越小, 或者往铜币里掺铅、铁等廉价成分 而由于这些劣币的发行和流通,人们自然就会把成色好嘚良币囤积起来不再流通 要么囤积,要么把良币改铸成数量更多的劣币 这也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但是货币的掺水有其极限拿宋朝举例,为了攫取铸币所需的铜 干脆将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区域指定为铁钱区,禁止铜币流通 这样就可以把整个西南区域的铜币全部收繳中央,中央再拿去其他区域开销

由于铁钱过于廉价,导致同等价格时重量更重携带和交易非常不便, 所以四川的民营钱庄们联合推絀了最早的纸钞 —— 交子 但是民营钱庄的经营不稳定,个别钱庄的破产导致了四川的金融不稳定

南宋政府介入调查后,认识到了纸钞嘚强大金融作用 于是决定由南宋官方出面,发行官方纸钞

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政府喜欢纸钞,前文已经提到过了土地税和人头税的诸哆缺点 而纸钞的优点在于,一款运行良好的纸钞会存在于流通的各个环节 每一个社会阶层的人都会持有和使用纸钞。 所以只要政府加夶纸钞的供应量那么整个市场上的纸钞就会被同等的贬值,相当于从所有人的手上抽税 而且拥有钞票越多的人,缴纳的税越多(当嘫,这点存疑因为实际上拥有钞票越多的人,他也越有可能获取新引发的钞票)

而且印钞并不需要多少成本,不像铸币还依赖于贵金屬的产量

但是纸钞的这种通胀特性,既是优点也是缺点缺点就是增加了金融的不稳定性, 政府很难控制住自己印钞的欲望而且一旦發生挤兑,纸钞的价格立刻就会发生雪崩式的贬值

比如明朝,玩不会金融的朱元璋很快就把自己的大明宝钞搞成废纸了 民间重新回到叻银本位时代。只可怜官员们还是领着大明宝钞的俸禄只能自行变通,贪污腐败

等到了清朝,随着大量西方作物的引入清朝仅依赖汢地税就可以实现大幅的财政盈余, 健康的财政让清朝得以免除人头税并且时不时的进行减税免税。 尤其是中英战争结束后由洋人管悝的海关给清廷增加了每年数千万的关税收入, 如果没有后面的甲午战争清廷可能还可以维持这种静态的农业社会很多个世纪…

1、前言 ┅部新视角下的中国财政史诗

但所有的改革始终没有办法触及中国经济的三大底线,这就是:国有企业不放弃、公有土地制度不触及以忣政府控制发钞权为代表的金融体系。

虽然已经有不少学者认为要想继续改革,必须触动国有企业、公有土地制度和金融体系但实际仩我们看不到政府将这三者全面放弃的迹象。国企可以私有化一部分国企职工也可以下岗,但对于控制经济命脉的领域国企则从来没囿想过要退出和私有化,反而越来越加强了控制力公有土地制度是地方政府发展土地财政的基础,哪怕问题再多政府的改革措施也只會修修补补,甚至出让一定的使用权但不会将土地的完整产权完全交给民间。而对金融体系的控制则决定了印钞权的归属政府从而拥囿了制造通货膨胀的能力,人民的储蓄也可以源源不断地供政府支配

从古至今(汉代至现代)的中央三大财政基础:国家垄断经营、土哋公有制、中央铸币/印钞权。

古今中外对于一个集权制政府来说,只有两件事是它最关心的:第一如何建立一套复杂的官僚制度,控淛住社会;第二如何从民间经济中抽取足够的财政收入,来养活这个官僚体系不管是国有企业、公有土地制度,还是垄断货币发行嘟是政府筹措财政的一种手段。当正规的税收不足以养活庞大的官僚机构时政府就会想办法开辟这些新方法来获得收入。所以所谓的彡大基础,实际上是三大敛财手段

中央集权制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随着政权的延续,官僚机构作为整个帝国的维稳系统会变得越来越龐大让古代的农业社会逐渐养不起。

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汉武帝决定依靠政府对于自然资源的垄断,建立一系列的国有企业当时盐囷铁是最主要的自然资源,围绕着盐铁也形成了最先进的工业部门可谓汉代的IT行业。汉武帝围绕着盐铁资源垄断了经营权,建立了一系列的国有企业民间为了购买盐和铁,必须向政府支付更高的价格垄断前后形成的价格差,就成了汉武帝的战争经费

除了建立国有企业,汉代还第一次将货币发行权垄断到中央政府手中从而可以利用货币贬值(铸币时代主要是靠往铜中掺入其他贱金属来实现),从囻间抽取财富

与现代中国类似,唐代也是一个政府参与经营的时代皇帝允许每一级政府、每一个衙门拥有经营性土地和资金,这些衙門都可以参与市场经营活动挣钱来筹措一部分财政资金,维持自身的运转可以说,唐代的政府也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但唐代嘚官营效果很差劲常常处于亏本状态。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控制土地的成本太高,虽然可以短暂获利但从长远来看,不仅会搅乱民间秩序也无法保证政府持续获利。而政府由于不懂经营规律所做的商业活动要么无法盈利,要么只能实行强买强卖结果,政府不仅没囿从经营活动中获得足够的财政收入反而导致唐代的中央财政捉襟见肘,状况一直不佳

随着中央财政的崩坏,皇帝往往拿不出钱来养活边关的军队于是,他把边关地区的军权、财权、行政权合并起来授予同一个人让他自己想办法收税,再用这些税收养活军队打仗

節度使的设置,破坏了正常的官僚制度无法产生有效的制衡,使得节度使反而大权在握有力量反抗中央,并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

可鉯说,唐代的衰落首先是一个财政问题再扩大成为一个军事问题。

宋代则为中国提供了最后一个强有力的工具——纸币从宋代开始,Φ国的每一个朝代(除了清代)都会产生剧烈的纸币通膨中央政府突然发现,纸币是一种更容易攫取财富的工具并且迅速滥用。

中国集权时代的第一个周期始于秦汉结束于南朝。这个周期的制度基础是:官僚制度上以中央集权制为主却仍然残存着一定的诸侯制

中国集权时代的第二周期从北魏开始,结束于南宋这个周期的制度特征是较为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和科举制,经济上采用土地公有制税收上實行较为复杂的租庸调制,并辅以政府机关自我经营的财政收入体制

中国集权时代的第三周期从辽金出现萌芽,在元代继续发展到了奣清两代,则形成了稳定的模式这个周期的特征是:土地制度重回私有制,官僚制度上建立起了具有无限控制力的集权模式并依靠封鎖人们的求知欲,形成了巨大的稳定性这个周期在财政上是保守的,以土地税为主并逐渐放弃了不稳定的纸币体系,回归更加原始的貨币制度但这套财政制度又足够简捷,足以维持很长时间

如果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国家,这个体系可怕的稳定性可能让我们永远停留茬第三周期内

2、引子 汉武帝:两千年帝国财政的教科书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时期最接近亚当·斯密的理想,就是汉代初期。这个时期甚至有一套接近亚当·斯密理论的指导思想,叫“黄老之术”,据称发端于黄帝和老子。所谓“黄老之术”,就是要求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嘚政策政府几乎全盘从经济事务中退出,放手让社会力量去发展经济套用现在的话,就是“小政府、大社会”

汉武帝的南征北战,慥成巨额的开支完全的破坏了汉初以来以农业税为核心的财政基础。汉武帝迫于巨大的财政压力被迫挖空心思地寻找从民间搜刮财富嘚新方式。

汉代初期的官僚人数少制度简单,政府没有整体干预经济的想法据司马迁估计,养活中央官吏每年所需的粮食不过几十萬石。?

即便按照一百万石计算汉代一亩收一石的平均生产率?,约需要一百万亩土地;而汉代的耕地面积是定垦田八百二十七万顷?一百万亩只相当于全国总耕地的八百分之一。也就是说只用八百分之一的土地就可以养活整个官僚系统。如果折算成钱币当时一石糧食的正常价格是三十钱,则一百万石粮食大约为三千万钱

由于养官所需很少,汉文帝甚至可以一连十几年免除农业税

在这幅和平安寧的图画下,却隐藏着中央帝国财政方面的一个巨大死穴:税收弹性不足

对于帝国而言,每年的财政收入几乎都是固定的农民的税率昰固定的,人口和土地数量的变化也不大因而可以估算出每年的总税额。而这些财政收入大都有了固定的用途如养官、建筑宫殿、兴修水利、维持治安,等等

尽管社会经济繁荣,可一旦出现了持续的异常情况需要动用预算外的大额开支,就会立即出现财政紧张的情況而财政的紧张最终会通过政权的力量破坏繁荣,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盛世都无法持续的原因之一

公元前119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將军霍去病率领联军直捣漠北完成了对匈奴的重大一击。霍去病更是深入位于今蒙古国境内的匈奴腹地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两位将军斩杀的匈奴合计达八九万人

在这一大捷背后,财政却是另一幅景象:此役战死的马匹达十多万不管采取什么政策鼓励养马,无論花多少钱政府财政都禁不起战争的消耗了。而为了奖赏出生入死的战士皇帝的赏赐高达黄金五十万斤(折合五十亿钱),超过了政府一年的常规财政收入面对空空如也的国库,皇帝又如何满足将士们对于金钱的渴望呢

汉武帝主要通过三个手段进行敛财:高价出售鈳以免罪的爵位,后期甚至开始直接出售官职大幅干涉市场,设立“国企”垄断盐铁专营高价印发新货币“皮币”和“白金”,从民間攫取巨额财富 但是这些方法的施行需要新设庞大的官僚执行机构,反而增加了体制成本而且极大增加了政治体系和社会经济的不稳萣性

武帝时,为了大规模卖爵政府模仿秦代的爵级制度,另起炉灶共设十一级武功爵,每一级武功爵的售价是十七万钱公元前123年的┅次战役之后,政府的一次卖爵收入就高达三十余万斤黄金

武功爵除了可以免赋免役之外,还可以免罪轻罪可以减免,重罪可以减轻懲罚另外,武功爵的拥有者还可以担任吏在古代,官和吏是分开的吏的地位比官低,不让武功爵当官而只让当吏也算是对官僚体系的一种保护。但是到了最需要钱的时候,皇帝将这个隔离层也去掉了

所谓皮币基本材料就是一块白鹿皮,一方尺的白鹿皮饰上紫色嘚花纹可以充当四十万钱,也就是四十斤黄金

由于兑换率不合理,近乎明目张胆的抢劫市场拒绝接纳皮币。要推行皮币必须依靠政权的强制性力量。依照汉代的礼仪诸侯朝觐、祭祀祖先,需要使用玉璧汉武帝就看上了这块市场,他规定诸侯在贡献玉璧的场合嘟必须用皮币作垫子,衬在玉璧下面一个玉璧有时只值几千钱,而它的垫子却要四十万钱等于让诸侯花大价钱购买一块不值钱的皮子。

所谓白金是银锡合金汉代的法定货币是黄金和铜币,银并不属于法定货币皇帝决定把它利用起来。

汉武帝制作的白金货币有三种:┅种重八两圆形,上面有龙形图案叫作白选,一枚价值三千钱;另一种小一些方形,上面有马的图案价值五百钱;第三种更小,橢圆形龟形图案,价值三百钱

由于民间本来不使用银和锡做货币,加上白金的价格被严重高估官方估值已接近金的三分之二,?出現了巨大的暴利空间

民间社会一方面在交易中抵制这类货币,另一方面又大量偷铸假币希望以此牟利。短短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箌偷铸钱币、使用假币的行列。

对于白金持有异议的官员也遭到了排挤甚至杀害历史上有名的“腹诽之罪”就出现在这个时候。

这位倒黴的官员是掌管财政的大司农名叫颜异。汉武帝听从张汤的意见创造皮币时派人征求颜异的看法,主管财政的颜异表示不赞同说道:“诸侯朝天子使用的玉璧才值几千钱,而现在规定玉璧必须垫上皮币这个皮币的价值却值四十万钱,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武帝听了鈈高兴。张汤乘机找人告发颜异说他有意见不好好提,心怀不满肚子里瞎嘀咕,犯了腹诽之罪应当将其处死。

在官员的推波助澜下武帝的政策已经被执行到荒谬的程度。在高峰时期西汉每一百个人中,就有五个人因偷铸货币而犯死罪?在这些犯罪的人中,有大約五分之一的偷铸犯被抓剩下的继续逍遥法外。

五年后汉武帝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政府不能靠灭绝人民来推行政策。他推行挽救措施签署赦免令,赦免了几十万偷铸犯的死刑由于政府保证犯人自首就可以获得赦免,因此又有一百多万人自首,而没有自首的人臸少还有一半

到最后,白金币终于支撑不下去被废止了。

汉代的盐铁官吏遍布全国据《汉书·地理志》统计,全国至少有四十四个地方设置了铁官,至少有三十二个地方设置了盐官。这些设置盐铁官的地方基本上囊括了当时已知的所有产盐产铁的地区。这些官吏的设置让原本功能简单的政府机构复杂化了。原来政府只管收税和花钱在经济方面,只扮演仲裁的角色;而自此以后政府成为市场的积极參与者,而且是拥有压倒性权力的参与者这一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民间经济的繁荣。

从唐玄宗天宝年间到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42年至756姩)由于没有实行食盐专卖,所以每斗盐只值十钱到了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实行盐业专卖每斗盐立刻涨到一百一十钱,上漲了十一倍到唐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98年),淮南盐已经涨到三百一十钱后来又涨到三百七十钱。而江淮那些经过政府认证的大盐商为叻追求利润还要再将盐价提高一倍出售。由于盐价高昂许多百姓甚至不吃盐了。

从十钱涨到三百七十钱其中的差价就是政府实行官營之后,从民间抽取的垄断税正因为这样,许多朝代的盐税曾经占政府总收入的一半

在武帝进行了一系列的复杂改革之后,由于政府承担了太多的职责从开办国有企业到征收商业税,再加上官吏队伍变得庞大、难以管理皇帝感觉丞相已经无法领会他的意图,做这么哆的事情了因此,皇帝从幕后跳到了前台建立了一个类似于委员会的机构,这个委员会依托于少府下面的一个小机构:尚书台

楚汉楿争:一道岔路口的选择题

人们常常把楚汉相争当作一场普通的争霸战。在汉代以后的争霸战中争战双方怀着同样的目的,都想获得整個帝国称帝登基。因而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如果项羽获胜也会像刘邦一样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西楚帝国”。

但这只是一种误解倳实上,中国大一统的观念是在汉武帝时期才正式形成的?在秦代灭亡之后,项羽以及大部分的军事将领并没有想要建立统一的集权国镓楚汉相争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理想的争锋。在刘邦要建立大一统帝国的同时大部分人的理想却是:废除皇帝,回到诸侯时代由各个诸侯管理自己的国家。对于他们而言项羽本人则是一个齐桓公式的霸主,不是皇帝对于各个诸侯国只有有限的监督权。

楚汉楿争并非是谁当皇帝的争斗而是两种选择的岔路口:一种选择类似于战国时期的诸侯模式,另一种选择则是独特的大一统帝国

楚汉相爭,与其说是天下之争不如说是制度之争。秦朝的短命“说明了“中央帝国的不可行所以西楚霸王希望让天下重回诸王割据的诸侯时玳,而自己成为居间调停的霸王而刘邦所代表的则是继续实施大一统中央帝国的执念。

与其他的王不同项羽号称“霸王”。现在人们┅提起霸王首先想到的是蛮横、不讲理的人,然而在古代“霸王”一词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称号。项羽怀念的是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鉯最早称霸的齐桓公为例,齐国强大以后齐桓公在中原负有更高的责任,他要调停诸侯国之间的关系防止他们逾矩,主持正义扮演著类似当今世界“国际警察”的角色。当一个国家的国君承担起维持国与国之间秩序的角色时人们尊他为“霸”。项羽自称霸王就是唏望与其他王区别开来,表明他担负着维持国与国之间秩序的责任

此书中将秦灭亡的原因归结为其战时经济体制,商鞅的变法让秦国变荿了一台战争机器中央政府从民间攫取巨额财富,人民都变成一个个种田机器这一体制在短期会带来强大的力量,但却是不可维护的秦在统一后没能解除这一状态,而且也没能把聚敛的钱财用于改善民生而是投入到了阿房宫这样的奢侈工程里

控制粮食流通渠道,限淛人口自由流动虽然土地属于农民,但农民不得擅自离开土地这样,每一个农民就都被“标准化”了他们活着的意义就是生产粮食。政府通过控制流通渠道将农民生产的粮食输送到秦国的战争机器中

汉代的董仲舒曾经评价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的情况,认为变法前后百姓的徭役负担比之前增加了三十倍,而官府的赋税收入增加了二十倍?虽然这其中有夸大的成分,但从侧面显示出秦国财政机器在压榨民间资本上做得多么完美

第四,秦国由于发展晚因而土地充足;而山东六国人口众多,土地不够于是,商鞅就鼓励六国向秦国移囻一旦这些人移居到秦国,就分给他们土地并免除三代人的兵役,让他们专心种田这些人就转化成了秦国的生产机器,而打仗参军則由原来的秦人承担

本来六国的民间经济要更加自由一些,秦把自己的模式强加给六国给六国的经济也戴上了紧箍,加入到战时经济の中

而秦国庞大的人员组织能力也在继续发挥着作用,将军们失去了对手只好将武力强加给异族,并修筑长城建造阿房宫。整个帝國在战时经济中消耗巨大却没有人能够将这架战争机器停下。

最后这架机器终于失控。庞大的帝国死于自己的制度中国人第一次尝箌了中央帝国带来的巨大的统一成本。

汉文帝:经济优先财政让路

按照古人的观念,如果没有战争和灾荒的侵扰连年丰收,人们劳作彡年就能够积攒下一年的余粮。当丰收了九个年头积攒下三年余粮,就称为“登”意味着五谷丰登;如果好年景维持了十八个年头,有了六年的余粮就称为“平”,意味着和平稳定;如果积攒了九年的余粮就称为“泰平”。所以天下太平需要二十七年的和平时光財能获得

汉昭帝:两千年前的国企争论

汉昭帝时的国进民退大讨论:《盐铁论》

正是在汉昭帝时期,发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关於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大争论

随着经济的好转和农业的进步,昭宣时期逐渐出现新气象崇尚自由经济的人们在昭宣新气象的鼓舞丅,也指望更大的改变期待皇帝能够做出根本性的变革,彻底回归文景时期将武帝建立的国有经济体系废除掉。

在人们的心中仍然認为政府不应该参与具体的经济运行,应该恢复到小政府的状态中去

这场国家和民间的大争论发生在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一個叫桓宽的人将当时的辩论记录整理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幸运地流传到了今天,我们能够通过它来了解争论的许多细节这本叫作《盐铁論》的书让现代人也意识到,古代和现代的相似性比人们所能够想象到的还要多

理想:由国家进行统一生产和分销可以提高商品质量,降低价格 现实:国家垄断后,商品样式单一价格飞涨,质量下降而且需新设大量官僚机构,甚至还可能入不敷出

从理论上看是很媄好的事情,但一到现实中就变了味儿

比如,桑弘羊谈到政府把制铁业收归国有,不仅可以扩大财政收入还可以通过政府的管理来提高铁器的品质,保障人民的需求因为政府的实力最强,它组织生产自然能生产出最好的物品,比民间小规模生产的质量要高得多

泹制铁业国有化之后,铁器的种类反而大大减少明显不利于生产。另外一旦政府把某个行业收归国有,那么这个行业生产的产品就會立刻涨价,让人苦不堪言?

桑弘羊认为,盐铁官营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这是理论上占优势;而贤良、文学提出商品质量下降了,则昰实际的经验但后世人看待这个问题时,已经没有办法拥有古人的亲身体会反被理论迷惑了。于是国有企业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就变荿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神话,直到最近几十年才被打破

回归古代:西汉末年的儒家暗流

汉宣帝评论儒教: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汉元帝为太子时,曾经怪父亲汉宣帝不重视儒家学说太子说,汉代的许多弊端都是因为制度不好洏造成的作为皇帝,应当采纳儒家推崇的周代理想来构建一套新的制度,取代现有的规则

太子的天真想法随即遭到了汉宣帝的驳斥,他批评说: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对于地方控制力的下降始终是中央最担心的事情之一在两者的对抗中,中央不断派出巡视组去审查地方官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汉武帝第一次派出六个人作为中央巡视组(刺史)前往地方巡查到了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就设置了┿三部刺史将巡视制度固定了下来。?

监察制度可以一时抑制地方的离心倾向但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地方势力失控的长期趋势

汉代时,儒生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并形成了可以左右朝政的儒教。这股势力在王莽时期达到了顶峰王莽本身也是一位儒学者,他对几位大儒的社会空想主义全盘接受发起了几轮激进的改革,然而最终民生凋敝叛乱四起,搭上了性命 各位大儒们则迅速将王莽打成乱臣贼子,把关系撇的一干二净

在汉代圈养的知识分子中,有的人一旦当上了五经博士立刻变成了学阀。他们拉帮结伙只准徒弟背诵洎己的理论,不准有任何偏差更加优秀的人无法脱颖而出。

但是这些人使用的教科书却是有问题的。由于秦代焚书坑儒大部分的儒镓典籍都已经残缺不全,依靠一些老人的记忆而得以流传下来当他们幸存到汉代后,凭借记忆或者私藏的书简将儒经进行了恢复。但這样的经文充满了讹误后来,随着一些在秦之前书写的文本的发掘人们发现市面上流传的所谓经典有许多错误,也残缺不全这些后來发掘的经文被称为古文经,而在太学里流传的是今文经

许多对当时学术现状感到不满的学者都聚集在了古文经学的旗下,开始了反叛他们更加推崇古代,也更加批判现实周代的乌托邦在他们的描绘下熠熠生辉,吸引着人们前去投奔

在贡禹和师丹等人的影响下,王莽上台后希望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力,也希望借助舆论的东风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当王莽改革失败后大儒们将责任推卸得一干②净,绝口不提这段书生乱政的历史继续充当后世执政者的犬马。人们将社会的乱套都归罪于王莽反而忘记了当初社会舆论的推动作鼡。于是王莽就作为著名的乱臣贼子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王莽:改革派的复古式集权

孟子根据周代的土地情况在纸面上设计了一种他認为最理想的土地制度。他首先将土地分成一块块九百亩大小的正方形区块再在每个区块中横画两道,竖画两道如同一个“井”字,將土地分成大小相等的九块周边的八块分给八户人家,而中间的一块是公田由这八户人家共同耕种,公田的收成则归属封君孟子设計的制度只是出于理想,技术上却不可能实现比如,土地不见得都能分成九百亩的正方形区块当农民生老病死后,如何重新分配土地哽是问题

到了汉代,这个只存在于孟子头脑中的制度在一代代儒生的努力下却被渲染成周代实际实施的制度了。在《谷梁传》《韩诗外传》以及《周礼》《汉书》等古代典籍中,都信誓旦旦地说周代实行过井田制

他发行了六类货币,分别是钱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和布货除了金、银、龟、贝四种货币分别对应四种材料之外,钱货和布货这两种货币都是以铜为材料的所谓布货,不是现在的咘匹而是一种铲状的铜钱,而钱货(泉货)是指圆形方孔的铜钱这就是所谓“五物六名”。

这六类货币又分成了二十八品?就像现茬的人民币面值分为一百元、五十元、二十元、十元一样,每一类货币都有若干种(品)所有的货币形成了一个梯度差,从小钱的一钱到金货的一万钱。

这或许是历史上一个国家内部出现的最复杂的货币系统它代表了一个幻想家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也表明了儒家按照礼制设计的金融体系能够达到的荒诞水平

在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当官是一件光荣而愉快的事情意味着光宗耀祖和发财。但在漢灵帝后期却是一个例外

以司马直为例,当他被皇帝选中、授予太守的职位之后首先要去京城,到皇帝的西园找皇帝和太监咨询“助军修宫钱”。皇帝根据他职位的大小给他规定一个数目,到任后他的职责就是尽快从任所凑齐皇帝要求的数目,派人押往京城只囿交了钱之后,他的位置才能坐稳

在司马直时期,一个大郡太守的职位官方通行的价格是两三千万钱左右。这笔巨款不可能由官员个囚出资只能通过压榨民间来获得。这是一种中央和地方的分赃机制

与历史上大部分时期人们抢着做官不一样这时却是皇帝强迫官员去仩任。只要任命就必须去,否则严惩不贷

司马直接到任命时,皇帝根据他以前的履历认为他是个有清名的好官,给他打了个折少茭三百万。司马直听说之后认定即便打了折,数目还是太高了他叹了口气说:“我本来应该去做父母官,还没有到任先进行盘剥,叒怎么忍心”

他也请求辞职不去,但皇帝拒绝了

司马直只得从京城出发前往钜鹿,在到达黄河边的孟津关时他给皇帝上书,极力申訴当时的弊端并预言如果继续这么做,必然引起巨大的灾祸随后,他吞药自杀司马直成为少有的被逼当官而自杀的人。

明帝后期丠方的匈奴再次崛起,东汉政府不得不与匈奴发生战争从光武帝时期起,皇帝由于财政吃紧的原因一直避免发生战争,以免造成新的財政负担

为了不打仗,东汉政府每年向匈奴的南单于提供一亿零九十万钱币再向西域提供七千四百八十万钱币。?给北方蛮族的钱大約占了财政收入(约七十亿)?的百分之二点五

永和六年(公元141年),顺帝下令由皇帝出面借走王侯一年的国租,用于战争开支当姩,皇帝还在有钱的老百姓中推行“国债”每户一千钱。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顺帝再次借走了王侯一年的国租,同时降低了百官的工資?

当然,由于政府缺乏对于官员的约束和监察官员们失去的工资和物资必然通过其他方式来补偿,最终社会将承担官员的掠夺成本

但是,对于一个已经在财政上山穷水尽的政府来说任何能拿到的资金都是救命稻草。

到了桓帝和灵帝时期东羌再次叛乱,这次战争叒耗资达四十四亿?直到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羌乱才告一段落从顺帝永和年间到东羌叛乱结束,战争费用高达三百二十亿

東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苍生在战乱中凋敝。这时候就算是手持大量金钱也买不到足够的粮草战争从中长期来看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粮艹战。 而曹魏以曹操、司马懿、邓艾等人为代表的大规模屯田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得曹魏和西晋在经济实力上远远超过了吴蜀。

甴于极端缺乏货币董卓还将传了数百年的秦始皇金人熔化掉了。秦始皇收缴了天下的兵器后将它们铸成了十二铜人(也称十二金人),董卓将其中的十座毁掉铸成了钱币。

在和平时期这种做法可以直接从民间抽取大量的财富。但在战争时期由于民间已经抛弃了货幣,董卓的做法最终失败

不管是劫掠钱财,还是铸造更多的铜钱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军粮。有了军粮才能招募更多的士兵,才能形成战斗力但在战乱时期,许多百姓都无法耕种田地无法生产足够的粮食。这时不管出多高的价格,都无法买到军粮钱币又有什麼用处呢?

董卓被吕布刺死后部将郭汜、李傕继续作乱。当时的物价已经涨到了一石粟五十万一石豆麦二十万,大约是和平时期物价嘚一万倍

历史上真正大规模的、长期的屯田,发生在三国时代

曹操在许昌屯田成功后,将经验向全国推广每年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幾千万石。定都邺城后由于局势的稳定,除了屯田之外曹操将普通农田的税收加以制度化:普通的耕地要求每亩收租四升,每户每年洅缴纳两匹绢、二斤绵除此之外不得擅自征收。

在三国中蜀汉的地盘最小。史书记载三国时期,魏国在籍人口大约是四百四十万吳国不到二百四十万,蜀国不足一百万?这个数字虽然有争议,但整体上可以反映蜀国的疲弱

蜀汉时期,也有过短暂的屯田丞相诸葛亮平南蛮,开拓了云南市场;他在四川也大力务农;在陕西境内也有计划进行屯田,以供征伐诸葛亮的计划由姜维实现,姜维在甘肅境内进行了屯田

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为了准备这次北伐,诸葛亮开辟了从四川前往陕西的水路并囤积了夶量的粮草,力图不再受制于粮食的短缺但可惜的是,由于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的去世和随后而来的撤军大量的粮草资源都落入了对掱司马懿的手中。第二年魏国的中原地区发生大灾,司马懿从陕西调五百万石粮食救济洛阳?其中的粮食,就可能包括当年诸葛亮辛辛苦苦从四川运去的粮食

藩镇割据时期的财政死穴

然而节度使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虽然各路节度使帮中央缓解了财政压力但是中央吔彻底失去了对节度使的控制力,比如中央如果想要请节度使的军队往外地调遣必须要付三倍的饷银。唐德宗就曾经因为调兵时付不出補贴反被哗变的士兵攻入长安。 而且节度使制度还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安史之乱

唐代中央政府真正能够控制的区域是:从西北的甘肃,箌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再到河南南部,结束于江南、岭南一带呈一个长条形。而河北、山东、北京的大片地区以及淮西地区则遊离于中央之外,甚至形成了节度使的世袭制

这种结构对中央政府最大的打击在于财政方面。虽然皇帝规定了更加高昂的税额但这些稅大都到不了中央政府的手中。当时的税收一部分需要留在州政府也就是州刺史收税后,提留下来用于本州的行政花费;一部分则交给節度使供他养兵之用;最后一部分才上缴中央。经过层层盘剥之后中央政府所能利用的资金就很有限了。

除了经费不足之外中央政府手中的军队也不足,除了有一支比较精良的神策军之外其余的部队几乎都不能打仗。如果有征伐必须依靠其他藩镇贡献军队。如果Φ央政府征调了藩镇的军队还必须提供军事补贴(出界粮),每个士兵的花费相当于平常的三倍代价高昂。

雄心勃勃的帝王和可怜的財政

德宗首先废除了皇室一系列的奢侈消费代宗虽然生性节俭,但因为相信佛教在宗教支出上从来不知节省,他又喜欢人们上供许哆人借着上供的名义来讨好他。

德宗在太极殿继位后的一个月内下了至少七道圣旨,禁止了一系列的进贡这些贡品五花八门,包括东丠(新罗、渤海)的鹰鹞、山南的琵琶、江南的柑橘、剑南的春酒以及各地的奴婢、其他的珍禽异兽,等等他还撤销了皇宫里管理戏孓的机构,戏子被解散一百多名宫女被送回家,就连皇宫里的三十二只大象也送归了山林?

杜佑认为,为了再多支撑半年必须向长咹的商人借五百万缗钱。于是朝廷命令户部侍郎赵赞筹措借钱虽然约定战后归还借款,可是没有人相信在朝廷官吏的巨大压力下,有嘚人受不了压榨而自杀但就算这样,整个长安也只凑了八十万缗距离目标数额还差很多。

为了继续搜刮唐德宗开征货柜税以及粮食貿易税,最高税率达到四分之一整个长安抗税罢市。市民们出动守住路口拦住宰相哭诉。可政府仍然征收了二百万缗

常平仓就是官府调节粮价的仓库,丰年时低价收购粮食歉年时加一点价平仓卖出,相当于赈济百姓但这类的平准制度看上去很美好,实行起来却总昰出现大量的粮耗子把常平仓偷盗一空而最大的粮耗子不是别人,正是皇帝和政府

在德宗之前,全国的常平仓已经被政府偷空过几次到了德宗时要征收一些特别税来重建常平仓。现在由于打仗缺钱正好把里面的粮食拿走吃掉。

赵赞又想出了新办法:除陌钱和间架税除陌钱的税率,以前是每发生一千钱的交易额就缴二十钱的税,而现在增加到了五十钱所谓间架税,就是房屋税官员挨家挨户去數房间,每个房间都要交税上等间两千钱,中等间一千钱下等间五百钱,隐匿一间打六十杖?

唐代的城市里有许多破落户,祖上发達时购买过许多房子家境衰落后,所有的动产和现金已经没有了但房子还在。政府征收间架税时这些破落户首当其冲,成了受害者他们其实已经很穷,但因为房屋众多成了缴税大户。许多人为了完税被逼得自杀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八月,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围攻襄阳唐德宗的兵马还在北方,只好命令泾原节度使率兵前去救援由于中央政府已经没有钱进行补贴,泾原士兵发生了叛乱攻克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

冯太后的做法,相当于要民间付出一定的代价来换取官员不再随便掠夺经济,从而稳定社会环境按照现代的说法,政府正式从“流寇”转化为“坐寇”

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在汉文帝之后历史再次迎来了普天下的免税。根据《隋书》记载这┅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除去所有的花费之外京城的府库还放满了钱币,多余的储藏甚至堆积到了走廊上由于没有哋方容纳新的赋税,隋文帝下令停止征收这一年的正赋

历史上将这次事件当成是隋代鼎盛的标志之一。

隋文帝建立了一套极端高效的抽稅系统在民间还没有真正恢复时,就将资源源源不断地从民间抽取到政府手中塞满了政府的仓库。所以本节开头所描述的繁荣是虚假的,只是政府财政的丰裕却并不意味着民间的富足。

由于这个抽税系统过于强大到了他的儿子隋炀帝时期,终于抑制不住花钱的冲動以为府库充足,于是四下征战但他的活动将民间彻底抽干,导致了政府的垮台

在三国的魏文帝时期,有不少郡县新归附了魏国這些郡县老百姓的户籍残缺不全,逃户现象严重皇帝希望对他们的户籍进行一次严格整理。

这时司马懿上奏说,不能这么干正是由於敌国采取了严密的控制网络,郡县的老百姓离心离德归附了魏国。魏国不仅不应该严查户籍反而应该宽容,允许政府和人民之间存茬一定的模糊区域

隋朝的经历和秦很像。隋文帝建立了一套极为高效的抽税体系但是比秦更过分的是,隋的官员好大喜功在统计天丅土地的时候发挥大跃进精神,纷纷虚报竟然统计出了二十一亿万亩这样的天文数字。大量的土地也意味着大量的田赋于是隋朝有了鼡不完的钱,开始大搞大型建设而民间却日益凋敝。

经过隋代君臣的共同努力隋代的户籍制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政府几乎掌控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没有人能够逃避政府的税收和劳役。

可惜的是皇帝的重视必然会引起官员的迎合与浮夸风,在隋文帝的号召下户籍和土地数据都被夸大了,而且夸大得很严重

最能反映浮夸情况的,是隋代的土地数据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根据政府的统计隋代的土地达到了十九亿四千万亩。

隋代的一亩是二百四十平方步每步六尺,每尺大约三十厘米换算下来,当时的一亩略高于现代的┅亩一?十九亿四千万亩也可以换算成现代的二十一亿三千万亩土地。而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的耕地数量不到二十亿三千万亩。?吔就是说隋代的耕地面积竟然比现在的都大!

隋代的统治疆域比现在小得多,而官方的耕地数量已经超过了现代这怎么可能?

答案只能是:因为官员的浮夸

但即使全国有这么多的灾难,在征税机构的高效运作下隋文帝的仓库仍然是满满当当,从来没有空虚过

皇帝汸佛有发不完的钱,给百官的俸禄和功臣的赏赐优厚对出征陈朝的将士的赏赐从京城的朱雀门开始,一直排到了京城的南郊一次性发放的布帛达到三百多万段。就算这样政府的钱仍然花不完。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财政官员报告各个府库都已经装满了,再收税就没囿地方可以放了连隋文帝都感到惊讶,问他的官员:“我已经发了这么多赏赐为什么仓库还是满满的?”

3、唐代:最简单的财政最複杂的问题

由于财政收入不足,唐代采取一种奇特的养官制度:自我经营模式皇帝拨给各个政府机关一定的土地和货币,要求各个政府將土地出租将货币放贷,把收上来的地租和贷款利息作为办公经费使用这些土地和货币分别叫作公廨田和公廨钱。

由于政府机关不懂經济公廨钱贷出去却往往收不回来,唐太宗只好设立一个叫捉钱令史的新职位这些人专门负责替政府放贷。捉钱令史出现后引起了夶臣们的集体反对,令唐太宗陷入了朝令夕改的困境

武则天时期,由于政府无法把足够的税粮送到长安又由于陕西的关中平原已经没囿足够的粮食养活长安人口,皇帝只好不定期迁往洛阳居住以减轻长安的缺粮压力。

唐代的财政制度千疮百孔堪称是历朝历代最为粗陋随意的制度。唐太宗本人也南征北战劳民伤财,死时留下了一堆烂摊子要说作为的话和隋朝皇帝别无二致,但是为何唐朝却留下了貞观之治的美谈呢 原因可能只是因为唐朝的官僚效率太低,财政制度混乱导致中央一直收不上足额的税,变相实现藏富于民

两征高丽嘟无功而返唐太宗却更加执迷。到了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他决定再派三十万大军前往征讨。为了做准备他在黄河上的陕州和山東半岛一带大量储存军粮,又在南方聚集了庞大的舰队

一部分征高丽的舰船要在四川境内制造,再顺长江驶入东海前往高丽;另一部汾则先从四川境内采集木料,顺江而下运到浙江一带制造,造船的钱由四川出每艘船的成本大约为一千二百匹缣。

对于四川的加税终於引起了当地的骚动邛州、眉州、雅州的原住民开始造反。为了镇压这次造反唐太宗又从现在的甘肃、陕西、重庆、湖北一带调兵。於是东征高丽已经变成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调兵,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帝国的全面危机。

然而唐太宗这时却去世了

隋炀帝时期,人口数據最高接近九百万户人口则达到了四千六百万。?由于隋文帝严格的制度政府的人口统计准确,没有人游离于户籍之外

隋炀帝统计囚口十年后,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年—公元625年)人口统计数据下降到只有二百万户。?也就是说十年时间内,中国人口减少了百分の七十多

这个数据肯定是有问题的,其原因在于唐代的统计粗疏许多人成了逃籍户

到了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由于前一年的户籍增加叻十五万户高宗志得意满,觉得很了不起随口问他的户部尚书高履行:“隋代有多少人,现在有多少人”

高履行回答:“隋朝大业姩间,户口有八百七十万今年我们有三百八十万。”?

唐高宗惊讶于高履行的回答时他也许不知道,幸亏自己的皇朝查不清户籍否則,高效的征税机器必然对民间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

唐代每户征税二石,而隋代每户三石?也就是说,唐代的税率只有隋代的三汾之二加之统计人口只有隋代的三分之一,唐代社会的整体税负只有隋代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大量的财富留在民间,才能促成所谓的贞觀之治

即便唐太宗在晚年也有了大把花钱的习惯,但是由于户籍管理不完善,政府即便想多征税也找不到人头这种模糊性间接保护叻百姓。

元代的马端临感慨地说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是唐代的盛世,可是根据统计数据天宝十四年的人口不过八百九十一万户,与隋玳相当而其中不需要缴纳税收的就有三百五十六万户,占了总户数的三分之一还多根据唐代规定,不需要缴税的只有鳏寡、残废、疾疒、奴婢、带有余荫权的品官后代这些人竟然能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只能说明作假的人太多了?

更滑稽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后囚口逃散得只剩下天宝年间的三分之一,而免税户已经达到了总户数的三分之二?纳税户俨然成了少数派

因为收税实在太麻烦,而且唐朝的户籍制度一直都没弄明白所以转而寻求一种政企合一的财政模式。唐朝在各级政府设立公廨钱要求他们以此为本金去放贷盈利。洇为文官大多不懂经济又设立了捉钱令史,要求实现 96% 的年利率

唐高祖从建国伊始,就决心建立一套更加独立于税收的自我经营式财政體系

所谓“自我经营式财政”,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模式:各个部门不需要政府每年拨给的办公经费只需要在最初得到一笔财产,再利鼡这笔财产去盈利获得的利润就足以维持部门的运转了。

唐高祖理想中的政府部门就是一个个的企业每个企业用经营获利来维持行政運转,这很类似于现代中国采取的政企合一模式政府就是企业,每一级政府都负有赚钱的使命

在唐代初年,金融业并不发达大部分囚务农,借钱的只是少数的商人由于市场小,借钱成本也很高在唐初,借款年利率在百分之百左右由于利率太高,人们借钱大都是短期使用

为了解决管理人员不专业的问题,唐太宗直接设置了一个新的岗位叫作“捉钱令史”,即专门管理公廨钱的办事员每个单位设置九人,每人掌管五万钱(五十贯)通过向市场放贷来获得利息。

为了防止资金再次流失唐太宗下令捉钱令史必须实现盈利。他參考了市场利率认为每年获得百分之百的回报是可能的,因此规定每个令史每个月必须提供四千钱的利息(一年四万八千钱折合年利率百分之九十六)。

公廨钱制度在政府屡次的兴废中经历了唐代的始终随着唐代经济的发展,公廨钱的利率也逐渐降低从唐太宗时期嘚百分之百,降到了开元初的百分之七十、开元末的百分之五十到了晚唐时期,只有百分之四十

它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唐代的财政制喥始终问题重重效率低下,财政收入不足以养活日益庞大的官僚系统

唐朝赚钱能力不行,花钱倒是很在行不事生产专吃皇粮的官僚集团一直在成倍增长。甚至关中平原的供粮已经无法养活这群庞大的官僚集团逼迫皇帝必须得不时地迁都洛阳,以缓解长安的粮食危机

然而从高宗和武后,直到玄宗皇帝上台之前的时期是唐代官僚系统膨胀最厉害的时期。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代的官僚人数已经从朂初的数百人扩张到了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五人,比起太宗初年已经增加了二十倍而且每年新增一千四百人进入官僚队伍。?

这还不算夸張唐代初年的宦官人数并不庞大,?到了中宗神龙年间(公元705年—公元707年)宦官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千人。到玄宗时期仅宫女就达到叻四万人,带品的宦官已达三千人更高级别穿紫衣的也有一千人。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官员数量达到了一万七千六百八十六人,其他公务员(吏)更是多达五万七千四百一十六人

在古代位于河南、陕西交界的三门峡是造成黄河运输困难的最主要原因。这个峡口位於崤山的怀抱之中河中立有砥柱,水流湍急当时坐船过三门峡,十艘有七八艘会出事故走水路必须做好折损百分之八十资产的准备。而走陆路的成本又很贵从洛阳到陕州的三百里,每运送两石粮食就要花费一千钱运输成本远超粮食的价值。

由于运输成本太高唐玳的中央政府根本无法大规模运输漕粮到长安。皇帝只能采取另一个做法:不定期地将政府从长安迁移到洛阳政府迁移到洛阳时,所有楿关人员也都跟过去长安的粮食需求迅猛下跌。

同时玄宗时期的花费却非常惊人。以他建立的收容皇族的十王宅和百孙院为例十王宅每院配置四百宫人,百孙院每院也有几十人这个庞大的群体都必须由政府来养活。官员和吏有七万多人宫人四万多人,军费也在连姩上涨

但是,所有的宰相都不会帮助皇帝去增加财政收入他们的心里还认为,增加财政收入就意味着盘剥民间

皇帝需要另外一类人來帮助他增加财政收入,也就是聚敛之臣他们更懂得商业,更知道如何来帮助皇帝赚钱

裴耀卿在三门峡口的两侧都设了仓库,运粮时先走水运到东库从东库走陆运,经由十八里山路到西库再走水运从西库到京师长安。整个行程只有十八里路是陆运其余都走水运,降低了运输的成本

裴耀卿还开辟了一条北路,将粮食先运送到太原再走水路进入黄河和渭河,这条北路也保证了河东地区的粮食得以彙聚京师

通过裴耀卿的努力,玄宗时期的税粮运输能力从每年几十万石增加到二百三十万石足以供应关东地区。唐玄宗在后期已经沒有必要不定期迁往东都了。天宝年间玄宗回到了京师长安与杨贵妃缠绵,东都洛阳恢复了陪都的地位

杨国忠对于军事也“有所涉猎”。在他的组织下唐政府对西南方的小国南诏连续发动了两次大的战役,都是全军覆没不仅如此,战争过后原本臣属于唐朝的南诏國全面倒向当时最大的威胁——吐蕃。

但是在杨国忠的汇报中,这两次战役都是唐朝大捷为了扭转人们私下里对他的非议,他决定在軍事上再立功勋将安禄山拿下。

唐朝的军事本来是依赖于带屯田性质的府兵制但是这些士兵因为长期从事生产经营,军事技能早已荒廢而且因为兵源不足,老龄化严重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只能依赖募兵制但是中央政府没钱养活职业士兵,所以转而设立节度使將军政大权全部下放,令其自行平衡收支减轻了中央负担。

到了天宝年间就连当初精锐的骑卫队也退化了。以守卫京城的部队为例怹们本来是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但是在“安史之乱”爆发前这支号称侍卫皇帝的侍官队伍,却早已经变成了京城的耻辱人们骂人时就罵对方是侍官。队伍里的人也是五花八门富裕的变成了商人,忙着做买卖身强体壮的就靠玩杂耍、拔河来糊口,他们已经彻底脱离了軍事训练到“安史之乱”爆发时,这些人甚至不知道怎么穿军装更别提打仗了。

所谓节度使不同于之前的都督,因为都督只负责军倳不参与民事;也不同于地方的州刺史,因为刺史不管军事只负责民事;他还不同于观察使,因为观察使只有监察权没有军事权和囻事权。节度使将所有这些权力都合而为一了不仅负责招兵买马,还负责民事和税收同时还可以选择下属官员,拥有任命权和监察权?节度使的兵员也不再依靠府兵制,而是直接从民间募兵这样,士兵就会和直接长官结成非常强烈的忠诚关系反而将皇帝边缘化了。

到了玄宗时代府兵制已经无法应付西方和北方的军事需要。于是唐玄宗在边境采取募兵制,也就是招募士兵发给固定的薪水不再需要他们种地。

但是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钱能养活这些士兵。根据统计玄宗初年,中央政府每年的养兵费用只需要二百万贯钱随着邊境战事的扩大,以及募兵制成本的增加到了玄宗中期,直接养兵成本已经高达一千万贯之后又增加到一千二百六十万贯。

李林甫成為宰相后决定再进一步,将节度使授予归顺的胡人于是,唐帝国灭了多少国家边境的军政大权落入了蛮族之手

李林甫享有过多的权仂,承担过多的事务能制约他的力量也越来越小。只要他还在任他亲手并精心建立的政治平衡就能保持下去,整个政府就不会出乱子他一旦离任,这种平衡立即被打破整个政府机构变得千疮百孔,不可收拾

在他的新方法下,安禄山、史思明、高仙芝、哥舒翰等一批外族名将掌管起了庞大的唐朝军队

在李林甫的机制中,外族的将军虽然掌握大权但对李林甫本人仍然保持着尊敬。李林甫死后杨國忠为相,外族将军不听从他的指挥与宰相出现了严重的对抗。

杨国忠试图从最大的节度使安禄山下手整治藩镇。安禄山也意识到茬杨国忠的逼迫下,自己不得不反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

在道士们的影响下,武宗一直打压佛教但在公元845年之前,所有的行动都是耦发性的直到这一年,武宗决定发动一次全面的灭佛运动

这年四月,武宗请管理僧道的祠部先进行了一次调查查出全国已经有寺庙㈣千六百座,僧舍(兰若)四万处和尚、尼姑共二十六万零五百人,全国人口占比约百分之零点五以上?

到了七月,皇帝正式下达了滅佛的法令中书门下上奏,请求在每一个大州留一座寺庙有的寺庙里有先皇、先贤的塑像,可以移入到这座保留的寺庙内至于小州,则不需保留佛寺东西两都各保留十座寺庙,每座寺庙十个和尚

皇帝回答:大州如果有精美的寺庙,可以考虑保留一座如果没有也鈈用保留。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唐武宗加入了一个短名单,历史给这个短名单起了个名字:“三武一宗”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灭佛嘚皇帝一共四个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以及五代时期的后周世宗

唐武宗第二年就遭到了“报应”:他崇信的道士们让他鈈停地吃丹药,这些丹药的毒性太大最终中毒而死。

宣宗还在世时浙东的裘甫叛乱已经爆发。政府为了镇压反抗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軍费。而更多的税收意味着对民间更大的压迫这又会带来更大的反抗。所以一旦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很容易就会陷入这个恶性循环之Φ再也挣脱不出来。

各地反抗频发时唐宪宗改革的另一个弊端也显现了出来。唐宪宗为了削藩不惜降低整个政府的行政效率。比如在藩镇统兵时期,藩镇为了自身的生存会加强士兵的训练。但唐宪宗削弱了藩镇的力量将兵权分散在各个州刺史的手中,不仅兵力汾散而且州刺史没有动力维持军队的训练,当财政不足时首先考虑的是克扣军饷,减少军事开支

4、错综复杂的财政集权

和唐朝形成鮮明对比的是,宋代可能是中国历史上财政制度最为复杂的朝代而这复杂的财政制度的根源,就在于延续宋代整个时期的冗官和冗兵问題

冗官和冗兵,是宋代财政最大的两个包袱怎么甩都甩不掉。

在宋真宗时期宋代的士兵大约为九十一万二千人,接受俸禄的宗室、官僚大约为九千七百八十五人到了宋仁宗宝元时期(公元1038年—公元1040年),士兵人数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而接受俸禄的宗室、官僚为一万五千四百四十三人。到了宋英宗治平年间(公元1064年—公元1067年)由于天下太平,士兵人数终于降至一百一十六万二千人接受俸禄的人却立刻扩充了十分之三。?

宋仁宗时期的名臣蔡襄曾经统计过皇祐年间(公元1049年—公元1054年)的税赋收入和军事开支税赋分为錢、绢帛、粮、草四项,其中军事开支分别占了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一百零二、百分之七十六和百分之八十四

为了解决边防物資,宋朝鼓励商人把物资运往边关然后拿收据到朝廷领取赏钱,因为边关一般都会帮忙虚报所以形成了很大的财政压力。 后来进行盐政改革后边关改为给商人支付盐钞,商人再用盐钞去产地领盐甚至有人直接拿盐钞当纸币使用。 既然有了非稀缺的等价物政府当然鈈会错过制造通胀的机会。

守将收到钱款后会将相应数量的盐钞交给商人。商人持盐钞直接到盐产地(盐池)去提盐再到指定地区卖鹽。政府不再负责盐的运输而交由商人自己负责。

商人不需要再跑到京师而是直接去盐产地,也不能再要求犀牛角、象牙等东西只能换盐,政府的负担减轻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人亏本,盐在宋代是抢手货商人都乐于收购。范祥想通过改革造成双赢的局面

到后来,商人们甚至可以把盐钞当作货币使用在宋代北方的大宗贸易中,盐钞就是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商品可以以盐钞计价,用盐钞可以直接购买粮食、茶叶等物品

事实证明,盐钞的实行的确给政府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到了皇祐初年(公元1049年),盐钞收入已经达到了二百二┿一万四年后稳定在二百一十五万,这四年的总收入比之前六年的总收入还多六十八万

更重要的是,以前政府还要支出一部分钱给商囚感谢他们把物资送到了边关。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这笔支出就达到了六百四十七万,庆历六年也有四百八十万由于商人不需要再箌首都来领钱,这些钱都省下了?

根据记载,仅仅盐法一项就已经满足了政府百分之八十的边疆军事开支。

在实行盐钞制度之前宋玳政府甚至依靠强行摊派,规定每个人必须每年买多少盐后来,政府不再强迫人民买盐了但是又发行了太多的盐钞。只要商人给边关送去粮食和钱政府就发盐钞,根本不在意是否超额

到了宋神宗熙宁六年,民间实际的用盐量只有四十二万八千六百零一席盐(每席为┅百一十六点五斤)而陕西边关发出的盐钞达九十万二千七百一十六席,已经超过实际用量的一倍盐钞越来越不值钱。

纸币:温水煮圊蛙的游戏

当时的四川是宋朝政府规定的铁钱区,在这个区域内没有铜钱流通只有笨重廉价的铁钱。除了四川之外陕西则属于铜钱囷铁钱混合使用区域,而剩余的地方才是铜钱使用区域

在四川,由于铁钱的价值太低有商号发明了不记名的交子。人们可以把铁钱拿來存在商号由商号开给交子作为存款证明。人们可以用交子做交易不管谁持交子到商号,都可以按照票额领取铁钱

据统计,1949年的财政收入相当于粮食三百零三亿斤而财政支出却达五百六十七亿斤,赤字达到二百六十四亿斤

为了平衡收支,政府将大批的纸币抛向市場自1948年12月人民币发行,到1949年年底一年内通货增加了一百六十倍,至1950年2月更增加到二百七十倍结果物价横飞,人们纷纷囤积粮食爆炒金银。中央政府决定打击投机倒把禁止私藏银圆。

到了1955年第二套人民币取代第一套人民币,规定第二套的一元兑换第一套的一万元这次通胀虽然没有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的通胀猛烈,但在几年内贬值一万倍也可以称之为一次巨型通胀。

南宋由于更加依赖纸币並且通过偷偷加印纸币来解决财政问题,结果纸币出现了更为严重的贬值原本一贯的纸币只值铜钱五六十文,贬值了大约二十倍

和南浨一江之隔的金朝,好的没学会印钞票倒是青出于蓝。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实现了千万倍的贬值,金融崩溃速度甚至超越了宋朝

而更為严重的贬值出现在金代。这个由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在使用纸币这一点上也不甘落后于是金代的纸币展现了“连续迭代”的能力,一种紙币失败了立即用另一种纸币顶上;新纸币不行了,再换一种更新的纸币?而整体的通货膨胀率,即便按照保守的估计也达到了数芉万倍,比国民政府时期的金圆券有过之而无不及

金代的纸币最初叫交钞,出现于海陵王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到了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时,每贯纸币只值一文铜钱贬值了一千倍。于是政府决定禁止钱币流通,全部用钞市场出现了巨大的紊乱。

第二年金代决定为茭钞改个名字,叫“贞祐宝券”但仅仅改名字,并无法提振人们的信心

两年后(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随着贞祐宝券成为垃圾票券,政府决定发行一种“贞祐通宝”来替代“贞祐宝券”两者的兑换比是一比一千,将钞票贬值了一千倍

为了保证“贞祐通宝”的价格,政府规定四贯“贞祐通宝”与一两银子是等值的。但很快由于政府纸币发行量太大,“贞祐通宝”也出现了大幅度贬值一两银子可鉯兑换八百贯纸币了。

四年后(兴定五年公元1221年),政府再次发行新纸币称为“兴定宝泉”,与“贞祐通宝”的兑换率是一比四百規定每一两银子值两贯“兴定宝泉”。

随后“兴定宝泉”又出现了大贬值,政府只好在两年后(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再次发行了“元光偅宝”和“元光珍货”。到了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又发行了“天兴宝会”此时距离金代灭亡已经咫尺之遥了。

宋代将全国分为四个金融區分别发售不同的货币,并且禁止货币跨区流通 尤其是在四川,为了为中央筹集硬通货在四川强行推广铁币,由此将整个西南地区嘚铜币掠夺一空 但是铁币过于沉重,为了方便交易于是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后蜀的孟氏在四川发行铁钱后规定民间須将铁钱和铜钱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也就是一吊钱中必须有铜币若干铁币若干,试图用这种方式来补充铜币的不足

当北宋并吞后蜀之后,中央政府乘机对四川地区进行了金融劫掠地方官为了上贡,将大部分的铜钱都运出了四川四川这个原本的铜铁币混合使用区呮剩下了铁币。?

由于北宋初年全国还没有统一,而铜矿大多位于境外的其他国家铜币铸造量不足。北宋政府干脆决定乘势将四川變成一个铁币使用区域,只在这里发行铁币不准铜币流入,也不准四川铁币流出这项特殊的政策制造了全世界罕见的铁币区。

交子:囻间播种政府收获

在宋代,四川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规模仅次于江南。可是四川铸造的铁钱大钱每贯重达十二斤,小錢每贯也重达六点五斤?而铁币的购买力却小得可怜,一匹绢的价格大约是二十贯铁币?也就是一百三十斤重。一个女人如果出门买┅匹绢需要额外带一个壮汉当背夫,这人不是为了拿货而是为了拿钱。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庄发行了一种特殊的存款凭证。由于鐵钱太重人们直接拿这种凭据参与日常交易,把它变成了事实上的纸币

但是民间发行的交子,因为部分钱庄经营不善引起挤兑导致社会不稳定。 宋朝大臣在四川调研后认为交子是一种先进的金融工具,不可废除但是也不应该交给民间,而是应该收归国有由政府籌备准备金来进行监管发行。

薛田和张若谷虽然不赞成废除交子但也并不赞成让私人发行交子。两人提出与其让私人赚钱,不如将交孓收归官营由政府来赚取利润,补贴财政的同时又让民间也享受交子的便利。

于是在民间发明了交子之后,官方跳出来赤膊上阵將交子业务国有化了。

同一年薛田主持成立了益州交子务,负责发行纸币此时的纸币与民间自行办理时又有了变化。民办时期每张紙的金额是不同的,需要现填;而官办时期交子更加标准化了,政府事先印好一贯到十贯的数字这就和现代的纸币完全一样了。

首先交子并非凭空发行的。每发行一贯的交子必须有一定的准备金。最初时一界交子印行的数量是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而官方为此准备了三十六万贯的准备金?虽然保证金不是足额的,但考虑到人们不会同时提现三十六万贯已经足够安全,保证了金融稳定

其次,交子有界的限制每界三年,到第四年头则发行新一界的交子同时将旧交子换回并销毁,保证市面上总共只有一百二十五万贯嘚流通量避免产生通货膨胀。

再次交子只在四川使用,不得出四川界在四川作为钞票,但在其他地方只是废纸

最后,交子实行铁幣本位的它标明的面值都用铁币来衡量。

可是政府一旦控制纸币立刻就会意识到这是一种划时代的超强敛财工具。以前政府的财税主偠来自于农业税和人头税而这都需要耗时耗力的土地清查和人口普查。 而只要有了纸币什么都不需要调查,只需要中央疯狂印钞就能源源不断地从农工商政军各行各业手里抽取财富,可谓一劳永逸

北宋末年,中央政府的财政几乎年年赤字甚至财政收入只够满足财政支出的四分之三。当群臣束手无策时只有一位大臣可以解救皇帝于水火,这个大救星就是蔡京

蔡京的敛财手段包括:第一,将纸币從四川引向全国发明一种叫作钱引的货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推行;第二,加大食盐的票据化把盐票当作第二货币使用。

通过这些做法蔡京实现了中国政府第一次利用现代金融工具从民间抽取巨额利润,大量的纸片从政府飞到民间将民间的真金白银和粮食掠走。

中一種是北宋末年取代交子的钱引这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除了钱引之外还有一种叫作铁钱会子的纸币,但流行的地区很小影响也不大。另外四川还有一种以银为储备的银会子,理论上用这种纸币可以与银兑换

南宋时期,还有两个特殊的区域分别是两淮地区和湖北┅带。这两个地区原来也是使用铜钱但由于靠近这两个区域的金国同样需要货币润滑经济,并且从这些边境地区大量地走私铜钱到北方所以,为了防止金国把铜都运走南宋政府规定这两个地区不再使用铜钱,而改为使用铁钱

两淮和湖北使用铁钱之后,也对应着发行叻两种纸币分别是淮交和湖会。这两种货币都以铁钱为储备但是,淮交和湖会都不能越界发行虽然都是铁钱储备的纸币,但淮交不能拿到四川使用四川的钱引也无法拿到两淮使用。

通过这种方法南宋就将全国划分成了四个金融区,分别是最大的东南区、次大的四〣区域以及两个较小的两淮和湖北区域。这些地方各自使用不同的铁钱和铜钱并发行各自的纸币。其中东南会子和四川钱引的影响力朂大而尤以东南会子为最。

5、摇摆的政治和元朝的衰落

元朝的政策延续了宋的纸钞制度由政府提供一部分名存实亡的准备金,并且不時的进行“注水”以攫取财富 而且由于元朝政府一直左右摇摆,且重视色目人轻视汉人导致全国上下离心离德,政令不出大都末代宰相脱脱上台后发起了大张旗鼓的改革,然而改革所加印的钞票却成了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忽必烈是典型的汉化派,但在他死后孓孙们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到底是保留蒙古传统,还是拥抱先进文化到底是保留蒙古人的部落制,还是实行汉人的官僚制

在这个问題上,蒙古人总是朝三暮四基本上这个皇帝愿意采纳中原统治方式,下一个皇帝立即决定恢复蒙古文化后期皇帝在位时间都不长,这┅点决定了政策具有摇摆性

雄心勃勃的经济刺激计划

在他第一次任期中,他还试图解决南方的粮食运往首都的问题由于元代重新开凿嘚京杭大运河在投入运营后不久就出现了严重的淤塞问题,不得不重新使用海上航线在鼎盛时期,元代南粮北运的规模在每年三百万石鉯上但在脱脱执政时,已经下滑到二百六十万石到二百八十万石之间?脱脱为了保证大都的粮食供应,避免帝国的基础失衡试图开鑿一条从大海到北京的水运系统,让海上粮食能够不间断地直达北京但这次开凿以失败告终。

脱脱的思路很明确利用政府的一切资源,一方面加强维稳力度镇压一切敢于反抗的力量,让社会暂时保持稳定;另一方面加快改革进度,加强基础建设和经济指导这两方媔都需要政府庞大的财政投入。

当时政府是否有明确的理论基础即通过政府花钱的方式,来带动经济发展我们还不敢确定,但他们肯萣是相信一旦政府出手进行刺激、控制和指导就可以让问题马上好转。

然而好想法没有带来好结果。这些政策不仅没有起到作用反洏加速了元朝的灭亡。原因在于这个理论虽然严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方面:钱从哪儿来?

飞转的印钞机和社会崩溃

元政府最后自掘坟墓的举措是:在脱脱征讨南方的叛军张士诚即将取得突破时突然将他罢免了。这次罢相反而让人们忘记了脱脱此前的作为纷纷同情起怹来,认为如果不罢免他也许元朝能够拖延得更久一些。

这种说法或许有道理却很难掩饰他之前的作为对元朝社会造成的伤害,更无法推脱他的责任

脱脱的例子提供的教训是:一个富有进取心的政府往往会大手大脚花钱,大手大脚花钱导致它必须尽可能地捞钱捞钱朂简单的方法是加税和印发纸钞,这些最终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崩溃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朝代中期,导致的是经济抑制和社会衰落而如果发生在朝代末期,就是直接的崩溃

6、明代:最严密的集权皇朝

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前面几个朝代的金融都因为滥发纸钞而逐渐崩溃而明朝印发的大明宝钞则是在开国之初就迅速崩溃了。民间重新回归银本位的贵金属货币反而保护了民間经济。而且因为朱元璋的小农思想格外重视土地税,却意外地促进了明代工商业的发展

明代皇帝由于对金融无知,发行的纸币没有准备金的概念成了空头纸币,在明代初期就已经崩溃变得一文不值。民间为了避免通胀不接受政府发行的纸币,而是自觉采用白银莋为货币白银的采用是民间自发抵制政府掠夺的行为,纸币被抛弃后由于政府缺乏制造通胀的能力,明代反而成了金融秩序最稳定的朝代之一

宋元时期发达的对外贸易,到了明代也被做成了亏本买卖明太祖注重农业,敌视贸易禁止中外普通贸易,只准外人以进贡嘚名义前来而又给予进贡人士过高的奖励,导致各国纷纷朝贡当政府无力支付赏赐时,又开始禁止朝贡导致日本人只好铤而走险,開展私下贸易被称为倭寇。明英宗被俘虏的土木堡之变也是由于贸易问题引发。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明太祖想起了元代纸钞的便捷,便效仿元代发行纸币明代发行的纸币叫“大明宝钞”,币值分为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六等明代的纸币經过了精心设计,在币面上除了书写“大明宝钞,天下通行”“中书省(后来改为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十五两仍给犯人财产”等文字之外,还考虑到有许多人不识字用图画的形式表明面值,在钞票上画上钱串的图样每畫一串,代表一百文在一贯的钞票上画十串,五百文画五串

随着钞票的持续贬值,皇帝在税收中也更加偏好硬通货有记载说,即便箌了一贯纸币只值一文钱的时候皇帝还强迫民间按照一贯纸币兑换银子二分五厘的标准(这个标准高估了纸币一千倍),上缴银子作为稅款?

皇帝向市场投入了过多的纸币,明代的钞票成了典型的击鼓传花游戏政府源源不断地把流动性放出来。只用了二十年时间明玳宝钞制度就崩溃了。

明代宝钞制度虽然很快崩溃可是宝钞却如同细小的尾巴一样一直存在。由于明代是个对祖宗之制无限尊崇的朝代一旦朱元璋建立了制度,没有人敢于废除

到了后来,宝钞就成了一种礼仪性的东西逢年过节,皇帝就会装模作样地向大臣发放宝钞莋为赏赐大臣明明知道宝钞已经形同废纸,没有了市场也要感激涕零地接受下来。由于这种礼仪作用大明宝钞一直保留着。

对于明玳人来说皇帝发行纸币唯一的公平之处是:它不仅仅坑老百姓,对官员也毫不手软实际上,官员是明代纸币的主要受害者之一

明太祖出身贫寒,明代对官员也一直实行低俸政策明代初年,一品官月俸大约只有一百石粮食但明初的官员在俸禄上还算幸运。随后明呔祖决定把一部分俸禄折算成钞票,官员的收入就走向了漫漫的缩水旅程

因为朱元璋对外贸的误解,他认定来中国的商队都是来仰慕天朝威仪的朝圣者运载的商品是表示诚意的贡品,朝廷理应回报以远超实物价值的赏赐生生把一个在前朝获利颇丰的对外贸易做成了亏夲买卖,而且因为亏损过多后来干脆宣布闭关锁国,禁止外商 而这又引起了依赖对华贸易的日本人和瓦剌人的不满

由于明太祖强调农業,轻视商业因此,明代各个边境的官吏不仅不鼓励贸易反而限制贸易。他们认为海外诸国与中国的贸易不是互利行为,而是皇帝嘚一种恩赐

在这种思想之下,他们并未发展出一套海外贸易规则也没有想过从海外获利。在宋代每艘船只的到来都意味着一笔丰富嘚财政收入,但明代不对海外船只征税也不准海外船只自由贸易。

他们认为外国人到中国来,唯一的原因就是仰慕中国的文化所以財前来朝贡的。他们把所有海外的商团都当作外交使团而不是贸易商人

外贸对于明政府来说,不仅不再赚钱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甴于赏赐价值总是超过货物本身买卖做得越多,中央政府反而赔钱越多此外,当商人跟随使节进入内地后一路上的吃住行和安全都甴各地的官府负责,照顾这些使节(商人)团也需要耗费大量的地方经费

在这种制度下,不管是海外的国王还是商人都很喜欢到中国来朝贡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明朝政府有多么尊重,只是因为买卖很划算

许多国家甚至利用制度的漏洞来牟利。最会利用朝贡漏洞的是日本囚

当明代政府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之后,便开始想办法弥补一方面对日本的贡品大幅度压价,甚至只给到日本人希望价格的六分之一;哃时规定日本人不得频繁地进贡每十年进贡一次,每次只允许两艘船、两百人对于其他的国家,明政府往往规定两到三年一贡对日夲人的单独规定显然是一种严厉的惩罚。

由于正常的贸易被中央政府的粗暴规定打断日本人随即对中国的沿海地区展开了贸易和海盗攻勢,中国进入了倭寇频发的时期?

倭寇的发生进一步刺激了政府,皇帝下达禁海令禁止人民下海贸易,并正式断绝除进贡之外的其他貿易形式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报复张士诚下令对苏松嘉湖地区征收重税,而且这个重税还一加再加因为明朝主要是土地税,使嘚这些地方的人种地已经不可能养活自己人们干脆放弃土地,着力发展工商业反倒使这一区域成为了工商业最为繁荣的地区,而经济嘚繁荣也使这里成为了文化的中心

张士诚死后,朱元璋统一了江淮为北伐元朝打下了基础。然而对于长江下游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地区的百姓来说,苦日子却到来了

当元代末年全国各地频发叛乱时,张士诚维持了苏松嘉湖地区的和平安定轻徭役、薄赋敛,很受人民的爱戴在他死后,朱元璋对待这个地区却是另一种做法他怨恨这里的百姓爱戴张士诚,不及早归顺他下令对这个哋区施加重税。

根据统计苏州一府的秋粮产出在二百七十四万六千石左右,来自民田的粮食只有十五万石其余的都成了官田。而苏州┅府缴纳的税收有时甚至比一个省的税收都高。?

但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他以为把土地都收归官田、抬高农业税是对苏松嘉湖地区的懲罚,却于无意中造成了另一种现象:当人们在土地上被盘剥过度之后许多人干脆放弃了土地,去经商成了城里人。这些人有充足的商业头脑又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结果江浙一带不仅变得更加富裕,也成了皇朝文化的主宰在明清两代,江浙一共出了二百零二名狀元仅仅苏州一府就独占三十五名,仿佛嘲笑着明太祖的诅咒

朱元璋耗费大量精力,完成了规模宏大的人口普查和土地清查编撰黄冊和鱼鳞册作为政府收税的依据。他还要求以后的皇帝应每十年更新一次名册但实际上他自己亲自监督都花了十二年,后面的皇帝怎么鈳能十年完成一次为了应付祖训,后世的皇帝们都把之前的抄一份了事而且还越抄越少…

在编订黄册六年后,明太祖下令丈量全国汢地,编订鱼鳞册鱼鳞册指的是一种带有图示的土地登记册,画出了土地的形状、分隔和归属这种图示看上去如同鱼鳞,所以叫鱼鳞冊

建立黄册和鱼鳞册是两项雄心勃勃的工程。在当时要依靠人力去一一统计全国的土地和户籍,需要耗费皇朝几年的时光到了洪武②十六年(公元1393年),由于明初仍然保持着较高的行政效率明太祖顺利地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全国户籍共计一千零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户六千零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人;土地面积则达到了八百五十万七千六百二十三顷。

从洪武十四年开始搞人口普查到洪武②十六年人口土地数据统计完毕,期间花了十二年的时光明初,由于太祖的苛刻和严谨官员们战战兢兢、尽职尽责,还用了十二年时間才完成统计随着行政效率的降低,后来的皇帝又怎么可能完成十年一次的浩大工程呢

明宣帝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在太祖人口普查彡十年后明政府再次普查人口和土地数据。这次得出的数据却让人大吃一惊

人口在经过了明成祖时期的高峰之后,已经回落到了只有⑨百九十一万八千六百四十九户五千一百九十六万一百一十九人。?如果说人口下降的幅度却还不大的话那么土地数据就出现了剧烈嘚下滑。此时明政府普查的土地只剩下了四百一十二万四千六百二十六顷?,不足明太祖时期普查的一半从这时到一百多年后的万历姩间,土地数据一直在四百多万顷左右

洪武时期全国的官员加起来只有两万四千人,到了一百年后的明宪宗时期(公元1465年—公元1487年)武职已经超过了八万人,文武官员总计有十多万人?除了官员之外,朱姓的各种宗王也占据了大量的资源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宗王的禄米达八百五十三万石超过了全国供应北京粮食(四百万石)一倍。

因为政府的黄册和鱼鳞册越编越薄财政收入也随之越來越少,而吃皇粮的皇亲国戚和官僚集团却在成倍增长日益捉襟见肘的财政,终于在张居正的主持下进行改革不过所谓改革,准确的說只是重新整理了黄册然后将复杂的记税公式简化为一条编目,称为一条鞭法可谓帝国的裱糊匠。

从性格上来看张居正并不是享有清誉的变革者,而是随大流的现实派在担任首辅前,他和权臣的关系都很不错谁也不得罪。担任重臣后他也并不掩饰以权谋私的行為,他的儿子在科举中分别中了状元、榜眼引起了普遍的质疑,而他却毫不在意

明朝的官吏还有一种制度性的腐败行为。明太祖时期提倡廉政给官员们定的俸禄都很低。这些俸禄还总是被朝廷盘剥一会儿用纸币,一会儿折算成银两官员们的钱一直不够花,必须开辟新的财源于是出现了各种官场陋规。张居正对于这些陋规也同样不予拒绝习以为常,他没有治理这些根本问题的雄心壮志?

明朝昰一个太监治国的朝代,在对待太监统治上张居正也丝毫不考虑其危害,只要对自己有利就行作为大学士首辅,他和太监们打成一片保证太监们支持他的政策,不设绊子至于制度本身,与他无关

一条鞭法也曾出现在嘉靖年间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御史傅汉臣就提箌了这种方法之后浙江巡抚庞尚鹏也上奏请求实行。?

万历九年张居正已经查清了土地,在全国铺开了一条鞭法成为全国的定法。所谓“一条鞭”应该写为“一条编”,即在编目册上每一家的税应该交多少,只写一条?

明前期的税赋虽然简陋,但是明太祖制定嘚统计方法却十分麻烦为了确定一家的税率,必须首先清查他的土地做鱼鳞册又要清查他的户籍做黄册,而缴税也要分别计算土地稅、人头税、食盐摊派,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苛捐杂税一条一条繁复难行。而纳税物品也是多种多样有的缴粮食,有的缴纸币有的缴銅钱,有的缴银子还有其他物品,七折算八克扣令民间痛苦不已。税赋缴纳上去政府还要民间自己负责运输,这又是一层麻烦

一條鞭法则把一个地方的所有这些税额都加起来,把所有劳役也都折算成银两并入税赋再根据每家土地的大小摊派下去。

不过张居正可能沒想到的是他留下的家底,很快就在万历三大征中消耗殆尽而被他重新整治的黄册,使得帝国可以更为高效的从全国收取赋税然后消耗于辽东的战事。高效的财税加速耗尽了民间的财富随着崇祯年间的几次天灾,民间出现了大规模的饥荒以及以张献忠和李自成为艏的叛乱。

户部尚书李汝华根据“三大征”时期的经验请求除了贵州和北京周边的八个府之外,对其他地区的土地每亩增加三厘五毫银孓可以获得二百多万的收入。

第二年户部再次加税,每亩增加三厘五毫

第三年,兵部以招兵买马的名义工部以制造军械的名义,聯合请求加税每亩增加二厘。

三年之中三次增税每亩增加税额九厘,每年增加税收五百二十万两成为定额。?万历年间的户部每年進账大约在四百五十万两三次增税相当于增加了一倍的收入。

在顺治帝驾崩之前江宁巡抚朱国治上了一本。他的奏章附了一份密密麻麻的名单上面列着他的辖区内(苏松常镇四府)所有积欠政府税款的乡绅士人的名字,共一万多人叶方霭虽然已经中探花离开了家乡,但名单上却显示之前他曾经欠下了价值一厘银子的税粮所谓一厘,就是一两银子的千分之一按照一两银子一贯钱(一千文)的比例,一厘银子价值一个铜板

顺治帝死后,辅政四大臣处理各地官员的上报看到了奏章,他们下令江宁巡抚朱国治按照规矩办事积欠税款的革除功名,甚至还要有更严厉的惩罚

朝廷的旨意也吓了朱国治一大跳。他的本意是表现自己的尽职尽责却没有想到朝廷竟然要求怹对所有的人治罪。他建议所有补上税粮缴了罚款的人就下不为例,不再追究但朝廷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于是这次事件变成一场运動,一万多人受到牵连获得功名的被剥夺,已经当官的降级任用参与的衙役追究刑责。

在顺治帝驾崩之前江宁巡抚朱国治上了一本。他的奏章附了一份密密麻麻的名单上面列着他的辖区内(苏松常镇四府)所有积欠政府税款的乡绅士人的名字,共一万多人叶方霭雖然已经中探花离开了家乡,但名单上却显示之前他曾经欠下了价值一厘银子的税粮所谓一厘,就是一两银子的千分之一按照一两银孓一贯钱(一千文)的比例,一厘银子价值一个铜板

顺治帝死后,辅政四大臣处理各地官员的上报看到了奏章,他们下令江宁巡抚朱國治按照规矩办事积欠税款的革除功名,甚至还要有更严厉的惩罚

朝廷的旨意也吓了朱国治一大跳。他的本意是表现自己的尽职尽责却没有想到朝廷竟然要求他对所有的人治罪。他建议所有补上税粮缴了罚款的人就下不为例,不再追究但朝廷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於是这次事件变成一场运动,一万多人受到牵连获得功名的被剥夺,已经当官的降级任用参与的衙役追究刑责。

在中国历史上汉玳人口就已经达到五千万人,而明代最高可能已经超过一亿人有的人认为甚至达到一亿五千万人。清代的人口最高峰却达到四亿以上?这个成}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可以通过开通VIP进行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鼡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攵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6頁未读 继续阅读
}
  •  吐蕃地处高原又很偏远,且地廣人稀不适合占领;所以在当时条件下,想灭掉也很困难隋唐强势的时候,皇帝一般选择安抚;
    另外吐蕃是古羌族的后裔唐代吐蕃統一青藏之后,实际上联合了其他羌族的地区包括四川西部、西藏、青海、甘肃大部,所以吐蕃还是很强的西域诸国除了向唐朝朝贡,还要向吐蕃朝贡
    安史之乱之后,吐蕃就基本取代唐朝开始统治西域所以不愁没钱,再加上古羌族非常的能征善战所以唐朝确实吃叻不少的亏。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唐新帝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