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后52天2018年冬至是几月几日日

时令堪愁自觉凉小寒枕月读苍汒。
灯光莫怪蹒跚影翻页心思已发黄。

据称气象资料显示,在二十四节气中小寒往往是气温最低的节气,首句中的“凉”字似乎尚未传递出小寒这天冷气森森的体感次句的语法有些特别,形式上是主谓句连动式但处于主语位置的“小寒”并非主语,而是时间状语实际上此句既是无主句,又是连动式“月”是名词,为“枕”的宾语其实月不可枕;“苍茫”是形容词,作“读”的宾语其实苍汒并不可读。况形容词直接作宾语洵非常态。此句的“小寒”既是点题又照应首句的“时令”。前两句写出在一年中最冷的节气兀自“堪愁”的境况一般而言,室外有月则室内早已是掌灯时分。第三句是祈使句嘱咐灯光,不要责怪“我”身影的蹒跚结句解释之所以发出如此“请求”,是因为“翻页心思已发黄”影的蹒跚,折射出的是年纪老迈结句心思发黄,反映出岁月沧桑合而观之,此詩似是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感:在小寒之夜因寒冷而瑟缩不已的“我”,枕藉着月光眼望苍茫的窗外发呆,忽而目光回缩聚焦于室内燈光下蹒跚的身影,回忆岁月沧桑有无限感慨!

诚然,月光无形不可枕苍茫(夜色)可感不可读。同时“灯光”亦不懂得“责怪”,这里是拟人化的手法;而“心思”无法像书本那样“翻页”更不会“发黄”。此诗在语法修辞运用上的种种特点体现出一种可贵的探索勇气,与古典作品划清了界限随之而来的是场景虚化和内容晦涩。前文对诗意的分析实际上是一种猜谜式的解读。本世纪之初的舊体诗有“实验体”之说这首诗与古典诗作相比,在语言运用上即具有明显的“实验”性质

此诗今年元月七日发布,元月五日为小寒想必为应时之作。然元时值农历冬月三十庶几无月可枕,则第二句的“枕月”非实写是“为诗而诗”造出来的“姿势语”,明矣這与古人“但写真情并实景,任他埋没与流传”的创作模式迥异其趣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莋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每日好诗推送作品除外)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冬至是几月几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