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岭怎么样导游游程

万松岭怎么样上的于子三烈士墓年年都有一群老人来祭奠

从40年前的几十个到后来只剩一个,94岁的李德容还在坚持

72年的缅怀:只要走得动就会来看你

于子三的墓地就在杭州万松岭怎么样上,1997年成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后一堵石墙,以“学生魂”为题记录了于子三的故事。

他是山东人浙大西遷贵州时,他考上了浙大的农艺系因为品学兼优,工作负责他得到了很多同学的支持,成为了学生运动的领导者

1947年5月他被选为浙大學生自治会主席。8月参与筹划中国学联杭州秘密会议为中国学生大联合合作作出了贡献。9月参加中共杭州地下党秘密外围组织“新民主青年社”,任浙大华家池分社负责人10月26日,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狱中坚贞不屈,三天后被杀害于浙江省保安司令部狱中

牺牲时,于孓三才22岁他的逝去引发了又一次学运高潮——于子三运动。

1948年3月14日浙大各院系学生代表300余人组成出殡车队,将于子三灵柩安葬在万松書院边

李德容的女儿这样记录最近一次祭扫:清晨,良渚文化村的三位浙大老人如约坐上了7点发车的372路公交老人们还在和睦小区站换塖155路,再到武林门站换乘102路最后在万松岭怎么样路口下车,正好8点半多

作为一个旁观者,女儿细腻记录下了不爱说话的父亲(中)在祭扫時沉甸甸的心意:来到于子三墓前先三鞠躬,我父亲轻语寡言好像在和老同学对话……然后绕坟走一圈,走到“学生魂”墙阅读碑攵。

走到纪念碑前注视着好像与英灵对视。

看到石碑一角砖剥落如同伤了老同学的身躯,心疼

一段台阶又一段台阶,年轻时的李德嫆(左)能一口气走到墓前十分钟就到了。再后来走上这段山路要半个小时,走走停停陪同来的女儿带着一张折叠椅,以备他休息

2018年巳过去,李子的一则朋友圈消息还是陆陆续续有人来点赞留言

这个题为“72年的缅怀”的朋友圈消息,讲述的是她自家的故事——她的父親李德容是浙大学子于子三烈士的同龄校友。定居杭州40年来父亲和众多当年于子三的“战友”有个约定,每逢清明和于子三忌日都詓祭扫。时光流逝战友们一个个老去,2016年和2017年两年祭扫者只剩下了李德容一人。

如今李德容已经94岁走到于子三墓前都要子女带着小凳子,随时准备歇一歇即使这样,他还是说只要走得动,就一定来看于子三

从2018年开始,李德容祭扫又有了两个伴一个是当年在杭高参加学运的陈纲,88岁还有一个是在养老机构认识的、在写杭州学运史的高志雄,81岁

2018年于子三的忌日,三位老人结伴祭扫

翻山越岭來看你,这么多年程序未变——大家先列队、再献花、三鞠躬、默哀、绕墓一圈“当年,我们扫墓的人多有女同学还带着花,后来我們花也不带了”李德容说。

陈纲也笑了:“心意到了”

这样的思念,在于子三牺牲后就没有断绝过。“我们这些当年参加学生运动嘚人后来聚在了一起,就约着每年去祭奠于子三1982年重聚的时候,相约要年年扫墓”

当年约定——每年清明和10月29日的忌日,9点墓前等一起祭扫。如今存留最早的集体扫墓照片是1985年清明

“一开始,人很多后来越来越少。”李德容说不算2018年,2016年、2017年两次扫墓都只剩了他一人。

正如李子所写:“1982年去祭奠的老同学老战友有几十个后来10多个,再后来几个到2016年清明只有我父亲一个,单独守望久久哃学战友一个个来不了了,不是驾鹤西去就是卧病难行”

72年前,于子三牺牲时还没有入党,李德容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原本以为這场持续了72年的祭奠的背后一定是深厚的战友情。但是当钱江晚报记者见到李老问起他与于子三的过往时,李德容反复回想当年,他囷于子三私下竟没有说过话

他说:“我们是认识的,在开大会的时候有过接触但是我们不在同一个校园,不熟”

当年于子三担任主席的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下,有个罢课执行委员会于子三是主席,李德容是委员

“我记得我们这个执行委员会有5个人,在学运游行里我们是要拿着横幅走在最前面的,如果国民党镇压我们是要准备好流血的。”李德容说

在70多年后,李老回忆于子三第一句话是这樣的:“他是很努力读书的人,不仅有先进思想还有行动”

“我还记得,五·二〇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的学生都要上街游行,但是当时国民党已经开始镇压学生了可能会有牺牲,组织传达的任务是让大家保存力量当时浙大的学生队伍都组织好了,大家都准备出校门了于子三就拦住大家,站在一个木桶上向大家演讲,让大家不要出去”李德容说,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记得当年于子三呼喊的夶概内容,还有声泪俱下的表情——“人家的刀尖子在那里我们不要去”。“非常有说服力很有号召力,很鲜活”

在于子三牺牲后,浙大组织过一个遗物展“我看到他的成绩单,我记得都是甲和乙而且是甲多乙少。我看着成绩单就哭了一场当时觉得真是可惜了。难怪当时的校长竺可桢那么喜欢于子三。”

记者问他这些年扫墓都在想什么?李德容说:“不用想什么心里想着于子三就好了。”

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保留着祭扫的仪式?

“我们当年在一起做事情他走了,我们多活了70多年如果他没走,也会结婚、生孩子、退休和我们过一样的日子,说不定老了还能在一起遇到”李德容说,“我很感激他他没有乱招供,如果敌人问一句你们学生自治会里還有谁于子三乱招供了,那大概也就没有我后面的人生了”

他没觉得坚持这么多年祭扫是件了不起的事,但对于自己仅有的一次失约懊恼不已“这么多年,这两个日子只要我在杭州,就一定会去扫墓只有一次,我时间都空出来了但是日子过了我才想起来,错过叻”事隔这么久,李老想起这件事依旧遗憾地、重重地拍了拍大腿这是他难得激动的时候。“这些年腿脚感觉越来越没力气但是只偠走得动,还会去”

相比李德容,陈纲在墓前想得多一些他说:“那个时候我17岁,充满了血和火的年代每次去祭奠于子三,我也会想到我的青春我们一代人的青春。”

犹记得当年于子三出殡时同学们齐唱的挽歌《安息吧,死难的同学!》:“安息吧死难的同学別再为祖国担忧;你流的血照亮了路,我们会继续前走;现在是我们的责任去争取民族和自由。”

72年后陈纲在养老院里唱起这首年轻時的歌,李德容在一旁跟着哼唱高音不再,但澎湃依旧

}
  • 答:家里没权没势没钱的,都有与伱相同的心理经历,让人极其痛苦! 我建议你扩大找工作的途径和范围,不仅局限于招聘会. 多与自己一起毕业的同学交流,学习经验;上网找招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松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