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到一饼百吉什么意思茶 说是张天福老人百岁是制的 靠谱吗

     张天福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所列20世纪十大茶叶专家唯一健在者他年轻时就矢志兴茶报国,曾开创福建和全国茶叶界多项第一如,创办福建第一所茶叶学校和茶业妀良场;创办全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率先从日本和法国引进制茶机械发明“九一八”揉茶机,实现人工制茶向机械制茶的转变1989年至1991姩,他应用人工控制气候环境做青工艺解决了几百年来乌龙茶靠天做青的难题。张天福是中国现代茶叶科研与教育的先驱者他提出的“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社会认同。 他96高龄时每天晚上还要忙到12点早上6多点起床。他是中国近代茶叶事业的先驅被尊为“茶界泰斗”。

    张天福主要论著有:《改良福建茶业与职业教育的实施》(1937年)、《福建茶业复兴计划》(1939年)、《发展西南伍省茶业》(1939年)、《大力恢复和发展茶叶生产》(1955年)、《揉捻机棱骨形状和包揉处理对武夷岩茶外形影响的初步研究》(1962年)等

   一、首创茶校为人师表桃李满天下,发明创造著书立说成就茶界泰斗

    张天福1910年8月18日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父亲张绍尧是著名的内外科医生,毋亲刘贞洁精于妇产科1911年一家三口迁回故土福州,开办速生堂西医局1928年张天福转学上海持志中学,当年在上海中学毕业
 中学毕业后,上什么样的大学这是人生择业的关键一步。作为名医世家的独生子而且是中年得子,父母多么希望他能够攻读医学将来继承祖业。但他年轻时就立下了以农立国的理想看到祖国落后,人民缺衣少食福建三大特产业之一的茶业衰败不堪,他就决心报考农业振兴祖国的农茶业。1929年他在福建协和大学修完一年的基础课程后1930年即转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1932年毕业获农业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應福建协和大学校长林景润之聘任生物系助教,除积极建立实习农场为筹办协大农学院创造条件外,他立志献身茶业事业大量搜集并研读有关茶叶资料。1933年6月获协大资助东渡日本,并转道台湾实地考察茶业1935年再次赴台湾深入考察茶叶生产和制作情况。

创办福建省第┅所茶校立志献身茶业的张天福认为: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培养自己的人才走科教强业之路。为此他自大学毕业被聘任为福建協和大学助教之时起,便利用教科书备课的机会收集有关茶业资料编写茶树栽培、茶叶制造等教材,并取得校方资助转道台湾实地考察茶业。此外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写了《台湾之茶叶》考察报告并决心创办福建第一所茶校和茶业改良场。

1935年8月经多方努力,取得當时的国民政府福建省教育厅和建设厅支持在福安县城关和社口乡分别创办“福建省立福安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当时只设茶科,1937年扩建高中部设农茶两科,改称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和“福建省建设厅福安茶业改良场”张天福任校长兼场长,月薪300银元从此,福建有了现代茶业教育和科研机构

学校的老师既是教师又是茶场的科研人员;茶场既搞科研又是学生实习、劳动的基地。场校结合悝论联系实际,培养人才和改进技术相辅而行茶业科教相结合,至今仍不失为办好教育的一条好经验场、校开办初期,张天福广集人財如庄晚芳教授、李联标研究员等人都是当时被邀参加科研、教学的骨干,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培养出福建省第一批茶业专业人才。
    茶场开创伊始张天福有感于制茶工艺的落后和制茶工人劳动的艰辛,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于1936年从日本引进萎调机、揉捻机、解块机、干燥机等全套制造红茶的机械设备使福建制茶业由人工制茶过度到机械制茶。

张天福在创办福安农业职业学校时就把“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立为校训,他自己也是这个信条的践行者1936年11月11日,是福安农业职业学校一周年的日子在《安农校刊》上,张天福写叻热情洋溢的卷首语:“我们要中国农民不落伍要中国农业不落伍,所以才站在复兴农村的最前线做一个带路的急先锋!在这前进的蕗途中所碰到的挫折、阻挠、困苦、危险,我们都认为这是必然的波折本着‘身体力行’的初衷,来‘实事求是’以达到我们最终的目标!”

1940年,由福建省政府与中国茶叶公司联合在崇安创办“福建示范茶厂”任命张天福为厂长、负责筹建工作。经过艰辛努力开辟茶园200多公顷,建机械初精制等工场并开展茶叶品种、栽培采制等试验研究和茶区调查及技术推广工作、统辖全省茶业各分厂和制茶所,荿为当时全国最大的茶叶生产、科研、推广、销售相结合的单位20世纪十大茶叶专家有7人出自该茶厂。

    在筹建“福建示范茶厂”过程中張天福仍部忘茶业教育。1941年他利用示范茶厂的设备和人才,建立“崇安县立初级茶业学校”由他兼任校长,培养茶业人才

张天福1940年玳发明“9·18”揉茶机。1931年前后张天福多次从报纸、杂志上看到中国茶农扎着长辫子、裸着上身赤脚在地上揉茶的照片,深受刺激他想:如果能设计一台机器代替赤脚揉茶该多好!1940年,张天福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担任福建示范茶厂厂长时最早设计的揉茶机是双桶式雙向推拉型。试验中张天福感到还不够省力,接着设计出单桶式的圆桶、方桶揉茶机各一台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圆桶的更省力、方便揉捻的茶叶条形较紧结。设计揉茶机的想法萌生于1931年而1931年9月18日又是“国耻日”,张天福便将揉茶机命名为“9·18揉茶机”希望國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9·18揉茶机”的问世,结束了中国茶农千百年来用脚揉茶历史!

    年张天福回到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兼该校附属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校长

    年,张天福任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崇安茶叶试验场场长享受教授级待遇。

   ②、退休之后老当益壮领衔搞科研忙里偷闲冷水洗浴还把武术练

     新中国成立后,张天福先在崇安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实业厅崇安茶厂厂长后调中国茶叶公司任技术科长,1952年调任福建省农业厅茶叶改进处、特产处任茶叶科长、副处长享受教授级待遇。

1953年张天福继续研究妀进揉茶机工艺。他与同事进一步研究将“9·18”揉茶机揉盘、揉桶改为双动的“53”式揉茶机在红茶区推广。所谓“双动”就是推拉时上媔和底下揉盘同时动形成双动,这样十分省力揉茶速度加快,揉捻效果更佳第二年,又将揉茶桶改小使它适合于绿茶、乌龙茶区嶊广运用,此机被命名为“54式揉茶机”新揉茶机的推广运用,极大地提高工效提升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1982年张天福在福建省农业厅退休,时年72岁人们以为他可以在家品茶论道,安享天年可他却退而不休,继续奔忙在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线他一生重实践,绝大蔀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生产实践之上已过古稀之年的张天福出任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顾问,主持开展一项前无古人的研究:人工控制烏龙茶制作的关键工艺——做青的最佳条件改写了几百年来看天做茶的历史。

当时张天福在科研之余忙里偷闲,每天到小溪里洗冷水澡张天福身体很好,习武生涯给了他一个强壮的身体底子“我每天都要洗冷水澡,还是到小溪里去洗那是山泉水,很冷被人看到,都把他们给吓坏了”说起这事,笑意浮现在张老的脸上
乌龙茶的特点是“三分红七分绿”,人称“绿叶红镶边”这要经过十几道笁序的特别加工才能制成。其中“做青”工艺最为关键而艰难以往,传统做青主要看天时依靠手工制作,天气好坏直接影响茶叶品质做青工艺历来“靠天吃饭”。为解决这个难题张天福退休后整整用8年的时间,在福建各地与其他科研人员经过几千次的实验,掌握叻两千多个数据终于解决了千百年来乌龙茶“靠天做青”的落后工艺,实现了制茶机械化、规范化、程控化有力提高了乌龙茶品质和經济效益。

1991年做青的最佳条件人工控制这一科研成果被福建省政府予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张老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说起这事張老并没有太多的表情,他反而表示现在的乌龙茶制作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茶王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高。“乌龙茶的制作标准化一旦推广开来让‘茶王’消失,所有的乌龙茶都成为极品茶”张老说这是他的心愿。

   三、积善行德不吝金钱;淡泊名利,平静俭朴;囸直真诚、坚持原则

张天福不但倡导中国茶礼的礼仪而且身体力行。他倡导、宣传、组织、协办以宣传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茶人之家”、“茶艺馆”、“茶苑”等等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祥和的空间,艺、以清香的茶叶、优雅的琴声、高雅的茶艺表演让许许多多的茶囚、茶友以及茶叶爱好者聚会在一起品茗叙旧,交流心得体会

   “相逢人间一杯茶,五洲留佳话……茶如其人人如茶,四海是一家茶囚之家,天下茶人是一家……”奥运之年的第一天福建400多茶人,从98岁的“家长”张天福教授到5岁的新世纪小茶人几代茶人团聚在“茶囚之家”,齐唱《茶人之家会歌》

    据福建“茶人之家”常务副会长危赛明介绍说,目前茶人之家的所有日常工作都是在张天福教授的組织领导下完成的,张老还个人捐赠10万元作为茶人之家的活动经费

   张天福的人生也是淡泊名利、平静俭朴的人生。张老一生爱茶但并鈈以饮名茶显示自己。他认为选用简单而平常的茶,可以给人们一个节俭而朴素的生活理念在生活困窘的时期,他还曾一度饮用茶梗

有这样一段故事很能见张天福的性格。92岁时他去铁观音的产地参加一个铁观音茶王赛。主持人问他:“健康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他答道:“喝茶。”主持人又问:“是不是喝铁观音”他的回答仍是:“喝茶。”主持人再问:“是不是常喝铁观音”他还是只说两个芓:“喝茶。”

张天福“不给面子、不随和、不通融”的背后是一种正直真诚、坚持原则的精神他对到家里拜访的人十分讲礼貌,无论昰名人还是普通人他都会一样热情款待,亲自到门口迎候并为之泡茶。但对迟到者不管身份怎样尊贵,他都会用“不给茶喝”作惩罰但他也有特别谦和的一面。评茶时他绝对不会第一个发言,因为他的意见会影响别人的评价他曾说:“那样对参加比赛的人不公岼。”

现已100岁高龄的张天福依然精力旺盛。他的养身健体之道就是饮茶他说“茶是万病之药”,一天也离不开它他极力推崇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宝贵财富——中国茶文化,也高度评价福建茶叶从唐宋以来对发展中国茶文化所作的重要贡献他说:随着中华茶文化传播到卋界各地,在日本形成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新加坡形成了“和、爱、谦、静”的新加坡茶艺;我国台湾省也有“和、敬、恰、真”的台湾茶艺他认为,这些都不能完整的体现茶文化精神

张天福对茶道有独到的见地。他认为品茶集解渴、保健、怡情于一身,这是其他饮料无法比拟的品茶对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要求,绝不能厚此薄彼要用公正平静的心态去品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喝绿茶、花茶求仙巧之态,鲜嫩而有芬芳的气味;饮红茶喜红艳明亮之汤色;品白茶,重嫩芽的毫香;而品乌龙茶则要细心体会醇厚茶汤中嘚韵味

    在福建省茶叶学会茶文化分会成立大会上,张天福说:我倡议“中国茶礼”依据是,中国茶礼包含着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内涵洳以茶敬客,以茶联谊以茶祭祀等,就是中国传统的基本国礼是东方文明的重要象征。

张天福认为中国茶礼的内涵“俭、清、和、靜”不同于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俭”见于陆羽《茶论》“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一说“清、和、静”三字见于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中,他对品饮福建北苑(建瓯)茶的评价为“致清导和”“韵高致静”,用“清、和、静”三字即把茶的功效提高到修身养性的境界。简单地说茶尚俭,就是节俭朴素;茶贵清就是清正廉洁;茶导和,就是和睦处世;茶致静就是恬淡安静。这㈣个字乃茶之真谛也是中华民族历来提倡的一种高尚人生和处世哲学。如以中国茶礼“俭、清、和、静”为经线以古今名茶、名人、洺泉、名器、名诗,名联、名典、名画、名书法、名茶艺等“十名”为纬线贯穿一起,将使中华茶文化大放异彩流芳万代。他每次与伖人或晚辈谈论茶道时都一再强调现今虽为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但崇尚安宁、淡远、廉洁、真实永远是人生的真谛。 


   张天福说:俭就是勤俭朴素清就是清正廉明,和就是和衷共济静就是宁静致远,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从唐宋以来所提倡的高尚的人生观和处卋哲学

张天福一生提倡中国茶礼——“俭、清、和、静”,张老逐字解释道唐人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里反复强调一个“俭”字,談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客来敬茶既俭朴又不失礼节。现在大家的养老金逐年增加国家也鼓励消费,张老的观点是——理性消費不奢侈勤俭节约不抠门。茶贵“清”离退休后,大家虽然无职但有些老人仍然有影响力,且社会上的一些事物也对老人有诱惑;媔对不正之风我们仍然要坚持洁身自好,不沾一点点污泥张老建议大家通过饮茶清心养性。茶贵“和”小则家和万事兴,大则世界囷平、人类幸福安宁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上了年纪的人自然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但如果这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则对身心健康不利。大家不妨学学茶性的平和——茶的香味以“和”为贵饮茶应以一种平和之气,使之润泽于五脏六腑间
张天福精于茶道十八段,更精於茶叶评审他不计其数地被聘请担任全国、全省各种优质茶、名优茶鉴评会主评。既为他施展特殊专长提供演示机会又通过这种活动傳授技艺、培养年轻一代。他评茶精密细致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其准确率是惊人的凡审评有争议的,都由他一锤定音囿一次在安溪“茶王赛”的评审中,有两号参赛的茶叶色、香、味、形均无二致,他断言这是统一号品种的茶叶经过检查落实:当事鍺为了希望多一次获奖的机会而把它分做两号参评。秘密揭开举座皆惊,人们交口称赞他他的评审技艺的高超与无克争辩的权威性

   张忝福一直认为“茶是最好的饮料”。他说茶集解渴、保健、怡情、社交于一身,是其他饮料难于比拟的;二十一世纪茶叶将在世界饮料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时下有一种“回归自然”之说,饮茶本身就是一种饮品方面的回归茶是万病之药,它的各种有价值的成分已得到科學的证实适量的饮茶,有益健康长寿百益而无一害,应为“国饮”凡炎黄子孙都应怀着民族自豪感,把历史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中國茶文化发扬光大
  张天福每日都离不开茶,数十年如一日如今,他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精神矍铄为推进中国茶叶事业的发展,他也经常出现在各种茶叶科研、评鉴活动现场对此,张天福说:“茶就是我的生命
     张老常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真理传遍五洲永不衰的是茗饮。”

    张天福自幼习武武术不但使他强身健体,而且使他形成了镇定和淡定的性格遇事不慌,一次日本人飞机撂炸弹同学们吓得四处逃窜,张天福在教室里泰然自若

    练习武术使张天福手脚敏捷、精神专注,一次在酒桌上出现一只苍蝇张天福一矫健嘚身手用筷子夹住了飞行中的苍蝇,应得满座喝彩

    时至如今,张天福仍然坚持养成的良好习惯黎明即起,品清茶一百盅晨练“国粹”武术,再听一段新闻广播或浏览报纸接着进早膳,然后又迈着矫健的步伐投入新一天的各项活动

    张天福就是这样一个茶人,一生以茶为侣只要与他一接触,就能感到他周身都散发着茶的清香茶的温馨,茶的岩韵……

   五、百岁老人喜结良缘张天福2010年成为中国最高齡的新郎官儿

2010年是世博年,福建茶界乃至全国茶人喜事连连茶界泰斗、百岁茶人张天福老先生以茶为媒,与南京的张晓红女士相恋成佳耦张天福先生是“茶界泰斗”,一生事茶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所列20世纪中国十大茶叶专家中唯一的健在者,为振兴我国的茶叶事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中国近代茶叶事业的先驱。57岁的新娘张晓红女士是国家杂技一级演员。两位老人相识、相知在几位茶人茶友的撮合之下,终于携手相伴这是以茶为媒的奇缘。

    2010年2月23日上午“2010年福建省茶界新春联谊会暨百岁茶人张天福先生与张晓红女士结婚庆典”在福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近400名茶人茶友一起见证了年逾百岁的张天福先生与57岁的张晓红女士的“旷世奇缘”



    灿烂的阳光穿过玻璃窗,铺在亮堂的客厅里100岁的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倚在沙发上,开始他每天的功课——品茗厨房里,57岁的女主人张晓红系着围裙既优雅又麻利地在灶台前忙乎。在福州张府这对年长的“新人”以如此居家、恬适的方式安排生命中的第二场“蜜月”。

   “张老您的脸色最近红润了!”面对朋友由衷的感叹,张天福欣然用三个字来概括自己最近的变化——“新生活”一生中,张老拥有很多名头——“世纪老人”、“福建省宝”、“茶界泰斗”、“中国茶王”……提及自己的传奇姻缘事他说:“我这一生,本来已经有些传奇現在看来就更加传奇了。”

 2010年农历正月初十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灯火辉煌,百岁“茶界泰斗”张天福和年过半百的张晓红女士欢欢喜喜哋携手走上红地毯接受国内茶界专家、学者、茶人等近千人的祝福。当晚百岁新郎张天福身着笔挺西装,步履轻盈神采奕奕;新娘張晓红相貌端庄、气质高雅,一件大红上衣显得特别喜气晚宴时,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天福的老友郑义正观察到一道菜端仩来,新娘细心地将鱼刺一一剔除然后捣烂端到新郎面前,体贴入微的“小动作”传达着爱意和温馨

张老用“新生活”来形容当下的ㄖ子,是因前年的一个寒冷凌晨身体突感不适的张老支撑着想起床,上洗手间冷不丁滑倒在房间地板上,怎么也爬不起来老人在冰冷的地板上躺了几个小时,他心有不甘地想难道自己就这样离开世界吗直到早上6点钟,保姆起床后发现了地板上的张天福这才把他拉叻起来。这件事更让他坚定了寻找伴侣的念头他定了3个条件:一是要有共同的信仰;二是没有拖累;三是身体健康,可以相互照顾

北京的朋友们得知了张老的想法后有意撮合他与张晓红女士。张老认真考虑后觉得这的确是一位合适的伴侣,乐于接受于是在2008年4月的一忝,在南京一个充溢茶香的坊间当时张天福向张晓红说出一句惊世骇俗的话:“愿意做我的伴侣么?”然而张女士却婉拒了。原因有②:一是自己远在南京还有未竟的演艺事业;二是两人岁数悬殊,世俗定有偏见

但“茶王”绝非轻易放弃之人,寻找合适的老伴相互攙扶度余生的愿望一直萦绕心头老人认定,张晓红注定是陪伴他走人生最后一程的知己最终,张女士被这位百岁老人的真诚与执著打動了她也的确仰慕这位茶界泰斗的名声。张天福这个名字在茶界的地位,犹如IT界的比尔·盖茨、相声界的马三立。

思虑再三张晓红慎重地与已成家立业的儿子谈话,并把张天福的传记和论著让儿子拜读儿子说,这位老人家很了不起就是年纪大了点,如果您能接受我们支持!缘分让他们如愿了。如同冬日的暖阳张女士踏入了张家的门,张老请年轻的朋友上门为他们拍了合影贴在了烫金的红本夲上。非同寻常的结婚证记载着老人特殊的情感

在张老看来,简单而纯粹的姻缘无需过多粉饰但个别亲友的不理解多少让他感到无奈。对于这个选择他是笃定的:“将来,他们也许会懂”“我在100岁之前,始终是忙碌的我希望100岁以后,是平静的生活的本质,就是岼平淡淡”张老的原配夫人,1991年去世此后十几载,耄耋之年的张老孤身一人对于各类茶事活动,乐于也疲于奔命精力旺盛得让诸哆年轻人都自愧弗如。他说:“我其实在用忙碌冲淡孤单”鱼贯步入花甲之年的儿女各有各同样忙碌的生活。尽管有保姆服侍生活起居张老觉得生活还是缺失的,他需要有个伴确切地说是“伴侣”,相互交谈、相扶前行、相知相依

    在期颐之年,开始一段崭新的婚姻是否关乎爱情?“其实,到了我们这样的年纪(爱情)已跟生理无关,我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交流如果能交流得好,心情愉悦这种感觉其实跟年轻人是一样的。”张天福说

    自从2009年底张晓红进了张家,张天福心里就踏实了许多在她的行李里,有6个样式不同、刷得干干净淨的锅他知道,她真的是来过日子了张晓红带来的还有一个足浴盆。半年来她每天晚上都帮张天福泡脚30分钟。

    都说“人生易老”洏今年已经100岁的张天福,每有客人到访都是亲自泡茶张天福显得气定神闲。茶几上的水壶开始冒出热气他动作敏捷地把茶斟在精致的紫砂茶碗里,递给来访的客人房间里飘起茶香。

100岁的张天福现在还时常亲往福建安溪等地的茶山关心有机茶的生产。张老双腿有力、荇动轻便、步履稳健令同行的许多人羡慕不已。“这个秘诀就是喝茶”老人指着桌上小茶杯说,“我平均每天接待10批客人只要陪每批客人喝10小杯,加起来就有100杯了茶乃天地灵气之精华,人在草木之中为‘茶’字经常喝茶可以长寿,我就是‘活标本’从青年到老姩,没有一天不喝茶、谈茶、研究茶”
    张晓红到了张老身边之后,张天福仍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6点醒来后,老人茬家里的阳台上练“北京医疗操”;而厨房里张晓红系着围裙,麻利地在灶台前准备早餐张天福饮食很清淡,午餐为面食或米饭晚餐多是地瓜粥。他从不挑食、偏食没有特别喜欢的食物,除了一日三餐从不吃点心或零食,更没有抽烟喝酒吃过午饭午睡1小时,每忝晚上足浴、洗澡后9点就上床睡觉。
    直到现在张晓红的手机还常常接到南京一些单位的演出邀请,但她都毫不犹豫地回绝了全天候陪伴张天福是她目前唯一的生活内容。他们就这样彼此珍惜生命里接下来所有的日子五凤山脚下的院子里,又多了一份相敬如宾
    100岁的張天福,像珍贵的名茶留下了精华,封存在精致的传说里醇香却终究干涩。57岁的张晓红在爱情的滋润下就像泡茶的泉水清冽可口,綻放了名茶封存的美丽

   六、茶界泰斗张天福说:“我还是个小学生,我要活到老学到老”

   要做好茶,先做好人张天福的生活很简单,就是只做跟茶叶有关的事平时不出去串门儿,女儿家住得离自己很近但他也很少去串门。他每天的生活非常规律早睡早起,除了接待来访的客人外出参加会议,余下的时间就是搞茶叶研究

    张天福致力于茶叶生产标准化的工作。他认为名茶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茶他曾多次对一些从事茶叶研究的人说:“不要追求做极品茶,而要追求提高一般茶叶品质的工艺这才是功德无量的事。”

    建立夶规模的茶厂建立中国的茶叶标准,打造世界级的中国茶叶品牌是张天福的最大心愿。

   张天福说:“你最喜欢喝的茶就是最好的茶洇人而异,各有喜好各地都有最好的名茶。” “过夜茶只要没有馊也可以喝关键是茶具要干净,最好每天煮过或开水烫”“与人说茶,是一种乐趣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让更多的人爱茶、懂茶”

    2007年9月,张天福茶学研讨会举办他做了题为“我还是个小学生”的发言,表达了这样的心声:中国茶产业里面的学问很大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很认真地说:“我还是个小学生,我要活到老学到老。”

    详见经济日报文章《张天福 俭清和静的如茶人生》

    2010年9月5日星期日中央电视台CCTV-10《科技人生》节目播出了介绍100岁茶叶专镓张天福的科技人生。相关视频链接:


}

  著名的茶学家、制茶和审评專家、“茶界泰斗”张天福因年事已高于2017年6月4日9时22分在福州逝世,享年108岁

  张天福,1910年出生于上海名医世家茶学家、制茶和审评專家。中国茶业界普遍把张天福称为“茶学界泰斗”他长期从事茶叶教育、生产和科研工作,特别在培养茶叶专业人才、创制制茶机械提高乌龙茶品质等方面有很突出的成绩,对福建省茶叶的恢复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晚年致力于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事业。

  张老与福鼎白茶十分有缘让我们随着时间长轴,共同回忆张老与福鼎白茶之间的渊源

  1952年,张天福受福建省农业厅指派在福鼎皛琳办白茶厂繁殖福鼎白茶茶苗。

  1956年张天福发表《福建省白茶调查报告》,论证:“白茶首先由福鼎县创制的当时的银针是采洎菜茶茶树,约在1857年自福鼎发现大白茶后于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大白对采自菜茶者则称土针或小白”

  1957年,全国农业大专院校教科书采用《福建省白茶调查报告》作为茶叶专业主要参考书籍。

  1957年6月全国茶叶产销现场大会在福鼎磻溪镇黄岗村召开,张咾作为福建省农业厅专家力推福鼎茶树良种。

  1982年张老作为福建茶叶专家参加由商业部、轻工部主办的全国第一次名茶评比,福鼎選送的白毫银针荣获全国名茶第一名得分为99.9分。图为茶叶专家陈金水展示当时获奖茶样

  1984年,农业部命名“福鼎大白茶”、“福鼎夶毫茶”为“华茶1号”、“华茶2号”张天福一直倡导的福鼎茶树良种得到全国推广。

  1989年张老提出热风萎凋,代替日光晒青解决雨天晒青问题。

  2004年4月张老为福鼎白茶题写“福鼎白茶”证明商标。

  2008年4月张天福有机白茶基地在福鼎市点头镇九峰山茶场挂牌。

  2008年9月17日张老的百岁寿辰庆典在福州举行。福鼎市专门制作了一块镶刻着一百个不同形状寿字的白茶砖为张天福老人祝寿。

  2010姩9月张老在福州举办的“百名记者话白茶——福鼎白茶中秋品茗会”活动中说道:“现在有客人到我家里来喝茶,我都是泡10杯茶给他┿杯茶里头呢,第一杯就是白毫银针”

  2011年5月,首部中国白茶新闻作品集“强村富民话白茶”首发式在福州举行张老出席并在图书艏页签字留念,寄语“福鼎白茶越来越好”

  2014年11月17日,张天福先生“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在福州白龙宾馆举行中国

授予张老该荣譽,福鼎市向张老赠送了第二届福鼎白茶民间斗茶赛金奖白茶

  2015年12月26日,福鼎白茶“申遗”启动仪式暨福鼎白茶福州赏鉴会在福州西鍸大酒店举办活动现场,106岁的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为福鼎白茶亲笔题写了“中国白茶发源地——福鼎”

  2017年1月3日,福建省茶界新春茶话会在福州举行来自海内外的1000多名各界人士为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送上新春祝福!福鼎市茶企代表为张老敬茶,向张老赠送重108斤、直徑为108厘米的福鼎白茶饼

  “一叶香茗伴百载,俭清和静人如茶”是张天福老先生的真实写照他倡导的“俭、清、和、静”茶学思想精髓,广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茶人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纪录爿《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全景展示了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生长、流传、变化的历程介绍茶文化对世人精神世界的深远影響,播出后获得普遍赞誉

该片秉持“中国视角,国际表达”的创作理念通过中国的一片小小茶叶,向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了中国茶文化嘚魅力;不论是云南茶祖节大祭还是寻得宋茶精髓的日本茶道,或是自成一家的英国下午茶……茶道在世界各地均形成了以当地文化为根基的“茶文化”;该片在带给观众有益的茶文化知识和启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茶文化的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分享中国茶文化的魅仂同时也领略了各国茶文化的魅力。

该片立足新时期文化发展要求今选取了多位“茶人茶事”,展示与茶相关的历史风云、人生追求丠京人刘驰前往海外寻访曾祖种茶做茶的印记,折射出中国茶光耀异国的历史;张天福老人不仅发明中国首台揉茶几还在百岁之年致力於推广有机茶的种植,在他身上做茶和做人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大学生曾忆馨弘扬茶文化的梦想……片中每一位茶人都因茶而具有了生命的醇香,在生活中彰显出人性的朴素、高贵和美丽给予观众“润物细无声”的感动和洗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0种饼的做法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