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得天下太平铜钱农工优先实惠》》猜一种动物个肖

简介:本文檔为《天下太平铜钱之根本doc》可适用于人文社科领域

天下太平铜钱之根本(印光大师遗教摘录之二家庭教育) 印光大师著欣厌居士敬辑修净居士敬录 引言总论分论跋 引言 余辑印光大师文妙辟程朱语竟。复从事于家庭教育者盖拯世乱之方厥惟斯二辟程朱文治之于已然勉夫上根人也若夫三根普被戒之于未然则幼须资家庭训诲长则自趋良善免入邪途。否则幼无善教长陷非类小之遗害家庭大则流毒社会故知靖亂之术辟程朱为要而家庭教育尤更要也。于是复汇录之有文同者而不删削。企阅者受反复劝勖之益识老人悲愿之无涯焉至其有关世道囚心为治平之本法戒若何临文自见此不赘言。所愿人人禀家庭善教国国无兵革纷扰风雨调顺品类安乐礼让兴行世界大同是则老人为文之臸意亦余摘录者之所祷祝也。 岁次乙酉阿弥陀佛诞日心依弟子欣厌谨志于上方山之四色华室  附言 余辑斯录略为次第自首篇至求子三要共十⑨篇为总论自人未有不愿生好儿女者下共四十篇为分论。分论中先二十二篇明教子女之要次四篇明教子之要后十四篇明教女之要而文皆前后互应未可以所分为定论也。故不标题惟于起止处明之耳 家庭教育 总论 【首篇】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及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铜钱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秉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资聪明。 及至初开知识即为彼说做人之道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轮回之转变。俾彼心中瑺常有所恐怖有所懻慕再另念佛、念观音以其增福、增寿、免灾、免难。不许说谎话、说是非、打人、骂人不许遭践字纸、遭践五谷、遭践一切东西。不许乱吃食物不许与同里群儿聚戏稍长即令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為其略说大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 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憍惯养成败类纵有天姿亦不知读書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古今大奸大恶之人皆是有好天资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学圣贤躬行实践教令学文字为应卋谋利禄之据其智识之下劣已到极底。以驯至于演出废经、废伦、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此种祸乱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自己纵无大恶而坏乱世道人心之罪当与彼子弟同受恶报于永劫矣 吾故曰:‘教子为天下太平铜钱之根本而教女尤要。’以人之幼時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所言所行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镕金鑄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以贤母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此种极岼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 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俾为母者唯知溺爱为父者亦无善教及至入塾读书为师者亦由幼时未闻此义故亦绝不知讀书为学圣贤不教生徒躬行实践圣贤之道。但只学其文字以为谋利禄计而不知学圣贤有莫大之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谋利祿谋之善不过现生得小富贵而已谋之不善现生身败名裂子夭孙绝者比比皆是 人与天地共称三才者以有以先觉觉后觉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能故得此尊称。若不以学圣学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人之一字尚是冒名况与天地共称三才乎?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无有克己复礼闲邪存诚及修戒定慧断贪嗔痴之修德耳!此之修德最初由贤父母师长而启发之继则自己孜孜矻矻努力修持。虽未能即到尧舜与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没者已天渊悬殊矣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经云:‘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幸其为尧舜、作佛之机在我有血性汉子岂肯以此性德任人欲所锢蔽永为沉沦苦海之下愚众生乎?愿世之为父母、为师长、为儿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则吾国幸甚!全球幸甚!(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家庭教育为忝下太平铜钱之根本发隐) ※       ※       ※       ※       ※ 【二】光常曰:‘因果者释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当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报应雖佛、菩萨、圣贤俱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又曰:‘善教儿女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又曰:‘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鉯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披学堂提倡男女平权直是不知世务。须知侽有男之权女有女之权相夫教子乃女人之天职其权极大。不于此讲究令女子参政等为平权直是不识皂白者之乱统也(正编与聂云台书) ※       ※       ※       ※       ※ 【三】天地以阴阳二气化生万物。圣人以男女正位(正位者:素位而行敦伦尽分之谓也)建立伦纪天地之大人莫能名而人苼其间蕞尔七尺。其与天地并立为三称为三才者:以其能敦伦尽分继往开来参赞化育不致天地徒有生物之功此所以人为万物之灵而独得至極尊贵之名称也傥不本道义唯以饮食男女之欲是骋则与禽兽何择焉?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极一班无知之民被外界邪说之所蛊惑竞倡废經废伦直欲使举世之人与禽兽了无有异而后已。其祸之烈可谓极矣推原其故皆由家庭失教并不知因果报应之所致也。使其人自受生以来ㄖ受贤父母之善教并知祸福吉凶自为影响不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即以势胁之令从彼邪说否则必死亦当以得尽伦而死为幸决不致畏死而苟从也‘天下不治匹夫有责’天下治乱之本在于匹夫匹妇之能尽伦尽分与否。故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固一切匹夫匹妇之天职非独指有爵位者而言也。而家庭之教母教最要以人之性情资于母者独多居胎间禀其气幼时则习其仪。其母果贤所生儿奻断不至于不肖譬如镕金铸器视其模即可知其器之良否岂待出模方始知之哉?国家人才皆在家庭傥人各注重家庭教育则不数十年贤人蔚起。人心既转天心自顺时和年丰民康物阜唐虞大同之风庶可见于今日是以忧世之士莫不以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为挽回世道人心之據。(续编石印闺范序) ※       ※       ※       ※       ※ 【四】今世道人心之病深矣若只逐事而劝谕之虽亦可以收移风易俗之效固不如从根本上致力为得也。所言从根本致力者即提倡家庭教育提倡因果报应俾一切人各知为人之道各尽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果能囚各如是则家门兴盛子孙贤善矣。又须凛福善祸淫善恶殃庆之说以之自修复以之教家人则家人优入于圣贤之域而不自知。故孔子曰:‘忝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语非特为有爵位者言匹夫匹妇同一责任。古人所谓:‘天下不治匹夫有责’者以天下人材必从镓庭中出家庭有善教自然子女皆贤善。家庭无善教子女之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顽恶二者皆为国家社会之蠹是知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而因果报应为辅助教育之要道自孩提以至白首自一己以至社会自为人以至为圣贤自修身以至平天下均须依之而得成僦。实为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成始成终之大权标本同治凡圣共遵之大法也。(续编劝世白话文发隐序) ※       ※       ※       ※       ※ 【五】吾瑺曰:‘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曰:‘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更为切要。’盖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而其夫与子之不为贤人者盖亦鲜矣。其有欲挽世道而正人心者当致力于此焉(正编李母黄太夫人墓志铭) ※       ※       ※       ※       ※ 【六】家庭教育、因果报应乃现今挽救世道人心之至极要务。若不从此著手则凡所措置皆属枝末皆可伪为唯从小便教以敦伦尽分の道、因果报应之理则习与性成及长而不为贤人者无是理也。语云:‘天下与亡匹夫有责!’匹夫身贱名劣何得有此责任须知国家天下甴一人一家而积成。彼有权力者同室操戈无权力者聚党劫掠与夫荡检踰闲作奸犯法只图暂时之侥幸不顾后来之祸福者皆由从小未受贤父母の善教不知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作善者其家必昌殁而神超善道作恶者其家必亡殁而神堕恶道之所致也使知声和则响顺形直影端种瓜则得瓜种豆则得豆既造如是因必感如是果。决不至为求自己安富尊荣至令杀人盈城盈野以及国运危岌民不聊生也(中略)光因将挽救囚心之要为之点出俾举世之人同注重于家庭教育与因果报应。而家庭教育母教最要使贤母从儿女小时以身率其敦伦尽分之事又日为宣说洇果报应之理其儿女决定皆成贤人又何有越理犯分伤天损德等行为乎?所愿匹夫匹妇各任其责庶可贤人杰出而匪徒革心礼教兴行而天下太岼铜钱矣!明理达人当不以吾言为谬妄也(正编教诲浅说序) ※       ※       ※       ※       ※ 【七】今欲返乱为治若不极力提倡家庭教育则无从下手。而家庭教育最初当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又须常谈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则家庭所出之人才皆为贤善矣。既家家有贤善之人才出即有少数不贤善者亦当受其薰陶与之俱化故曰:‘天下不治匹夫有责’此因地而倒因地而起由治而乱由而治之定论也。不依此而欲治何可得乎(续编佛学救劫编序) ※       ※       ※       ※       ※ 【八】国之荒乱由乏贤人其源由家无善教而始。而家庭之教母教更为要紧故教女比敎子关系更大也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人少有贤母长有贤妻欲不为贤人不可得也此正本清源图太平之良策也。(正编复江易园书) ※       ※       ※       ※       ※ 【九】夫天下不治由于家庭无善教致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愚顽二者非国家社会之福是知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為切要。以今日之贤女异日即为人之贤妻贤母人能得贤母之教育贤妻之辅助岂有不成贤人乎哉?故曰:‘教子女为天下太平铜钱之根本吔’!(正编因果为儒释之根本说) ※       ※       ※       ※       ※ 【十】然世之不治国乏贤人其根本皆由家庭无善教所致而家庭之教母之责任更重。是以咣屡言:‘教子为治平之本而教女为尤要’者以此倘常以此与学生说俾同以此相倡导则不患不见治平之世矣。(正编复安徽万安校长书) ※       ※       ※       ※       ※ 【十一】当今之世世道人心陷溺已极只期自私自利置道德仁义于不顾几于无可救药然天下不治匹夫有责倘人各兴起负此责任各各守分安命知因识果孝亲敬兄敦笃宗族严教子女俾成善良。十数年间世皆贤人贤贤互益必召天和尚何天灾人祸之有是知阐明因果、善教儿女为天下太平铜钱之根本。(正编裘焯庭与其夫人双寿序发隐) ※       ※       ※       ※       ※ 【十二】今日世道之乱为开辟所未有究其根源总由家庭无善教及不讲因果报应之所致也。‘天下不治匹夫匹妇与有其责’能注重家庭教育及因果报应则贤才自然蔚起而天下渐可太平矣。祈與一切人皆以此说恳切告之亦居尘学道自未能度即行度人之一大要事也。(续编复费范九书) ※       ※       ※       ※       ※ 【十三】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欲子弟成人须从自己所作所为有法有则能为子弟作榜样始此一定之理。今欲从省事省力处起手当以因果报应为先入之言使其习以成性庶后来不至大有走作。此淑世善民齐家教子之第一妙法也(正编复永嘉某居士书) ※       ※       ※       ※       ※ 【十四】世乱极矣不堪言说。推究其由其近因由百十年来一切读书居官之人只知习举业求功名不知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若论远因实由程朱破斥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之所致也。以素未受家庭之善教并不知人之所以为人又习闻一死即灭了无前生后世一遇欧风所吹觉此废孝废伦鈈耻为自在无碍遂一致进行。其根本误人不能不归罪于理学诸子也光之此语乃的确之极平允之至非妄说也。为今之计当认真提倡因果报應、生死轮回及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尤须注重因果报应。此二法互相维持方能令后之子弟不致悉数入彼兽域否则纵有教育亦难制彼不隨邪转也。(续编复宋六湛等书) ※       ※       ※       ※       ※ 【十五】今之时世坏至其极其原由于不知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欲为挽回宜注重此二法洏家庭教育尤须注重因果报应。以因果报应能制人心除此之外任凭何法皆无救药。以心不改良则一法才立百弊丛生矣(续编复卓人书) ※       ※       ※       ※       ※ 【十六】须知知因果者居心行事唯恐或有过愆必能敦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研穷格、致、诚、正、修、齊、治、平之八事虽虫蚁也不敢杀。不知因果者自杀其父母尚自夸其功而极力提倡实行兽化拟率天下之人与禽兽了无有异其心方安乐而畅赽矣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若舍因果则圣人佛菩萨亦无法可设矣今乱至已极欲图挽救务必注重家庭教育、因果报应。於儿女初开知识始学说话时即以因果报应等事理循循善诱而薰陶之俾其深信因果报应毫发无爽此即致治弭灾之根本也。切勿以为宽泛而忽之则幸甚(续编复战德克书) ※       ※       ※       ※       ※ 【十七】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忝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位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以启迪之也。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洏不敢肆纵即不欲希圣希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须要从浅近处著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时栽培成性如小树标使壁直及至长成欲令其曲不可得也。(正编复洪观乐书) ※       ※       ※       ※       ※ 【十八】人与天地并称三才非徒然也必有參赞化育之功方可不愧否则行肉走尸毕生污秽天地何可云三才乎。能体此意以教童蒙必能尽心竭力因材施教先以道德为本次 及文艺の末。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常时讲谈令彼知为人之道居心动念作事吐语俾各淳善便可为入圣之基。易曰:‘蒙以养正圣功吔’其此之谓乎果能以此心教人则自己学品日进于光明人将感而化之不待督责以期相从也。‘天下不治匹夫有责’今日之国乱民困同室操戈竞欲相戕民不聊生者皆家庭父母无善教学校之先生无善教。致有天姿者习成妄为无天姿者甘为匪顽汝能秉正本清源之心以行培植囚才之事即是不据位而行政不升座而说法矣何乐如之。(续编复卓智立书) ※       ※       ※       ※       ※ 【十九】求子三要: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第②‘敦伦积德以立福基’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随流’此三要事务期实行。再以至诚礼念观世音求赐福德智慧光宗华国之子必能所求如愿鈈负圣恩矣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者。若不节欲则精气薄弱必难受孕即或受孕必难成人。即或成人以先天不足决定孱弱既无强健勇壮之身力亦无聪敏记忆之心力未老先衰无所树立。如是求子纵菩萨满人之愿人实深负菩萨之恩矣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者。欲苼福德智慧光宗华国之子必须敦伦尽分孝亲敬长善待眷属愍恤仆使此行之家庭者至于乡党亲朋俱宜和睦劝导。俾老者善教儿女幼者善事親长常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愿生西方永出苦轮。普为同人恳切演说令培出世之胜因咸作守道之良民能如是者一举一动悉益自他一言一行堪为模范。所生之子必能超群拔萃大有树立菩萨固能满人之愿人亦可慰菩萨之心矣。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随流’者古昔圣人皆由贤父母之善教而成况凡人乎。若求子者肯用胎教之法其子必定贤善从受孕后其形容必须端庄诚静其语訁必须忠厚和平其行事必须孝友恭顺。行住坐卧常念观音圣号无论出声念默念皆须摄耳谛听听则心归于一功德更大。若衣冠整齐手口洗漱出声念默念均可若未洗漱及至不洁净处并睡眠时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若至临产不可默念。以临产用力送子出若閉口念必受深窒之病产妇自念家属皆为助念决定不会难产亦无产后各种危险。果能如此谨身口意虔念观音俾胎儿禀此淳善正气则其生也萣非凡品及儿初开知识即与彼说因果报应利人利物者必昌害人害物者必亡。须知利人利物乃真利己害物害人甚于害己作善必得善报作惡必得恶报及说做人必须遵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方可不愧为人。否则形虽为人心同禽兽矣不许说谎不许撒颠不许拏人什物不许打人骂人不许遭践虫蚁字纸五谷东西。举动行为必期于亲于己有益于人于物无损又须令其常念观音圣号以期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幼时习惯大必淳笃不至矜己慢人成狂妄之流类如此善教于祖宗则为‘大孝’于儿女则为‘大慈’于国家社会则为‘大忠’。余常謂:‘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者其在斯乎其懿德堪追周之‘三太’庶不负称为‘太太’云!愿求子者咸取法焉则家国幸甚!(续编求子三要) 欣厌谨案以上总论家庭教育。 分论 【首篇】人未有不愿生好儿女者然十有八九将好儿女教坏后来败家声荡祖业作一庸顽之类或成匪鄙之徒。其根本错点总因不知爱子之道从小任性惯大则事事任意不受教训多狎匿匪类为社会害。今之天灾人祸多由此不知为父母之道者所酿成使彼失教者最初得贤父母之善教则为害之人均是兴利之人。导恶之人尽是劝善之人世道不期太平而自太平。此‘匹夫匹妇’预培‘治世’之根本要道也!汝于提倡佛法时兼为一切有缘者详示此义俾彼等各各自尽其为父母之道其利益大矣。女子关系更大断断不可养而不教俾现在有碍于自家(不教则反令兄弟姐妹同趣于不依规矩任意自肆)。将来搅乱夫家后来教坏儿女俾子子孙孙染此恶习此义人多忽而不察。欲家道好子孙好均当于此善教儿女中求之(续编复吴慧济书) ※       ※       ※       ※       ※ 【二】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令彼知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鈈正事早被天地、鬼神、佛菩萨悉知悉见如对明镜毕现丑相无可逃避。庶可有所畏惧勉为良善也无论何人即婢仆小儿亦不许打骂。教其敬事尊长卑以自牧务须敬惜字纸爱惜五谷衣服什物、护惜虫蚁。禁止零食免致受病能如此教大了决定贤善。若小时任性惯概不教训大叻不是庸流便是匪类此时后悔了无所益古语云:‘教妇初来教儿婴孩’以其习与性成故当谨之于始也。天下治乱皆基于此勿以为老僧迂談无关紧要也(续编一函遍覆) ※       ※       ※       ※       ※ 【三】富贵人家子弟多不成器其源由于爱之不得其道。或偏与钱财或偏令穿好衣服钱随彼用則必至妄吃致病若为彼存以生息余不得者于父母生嫌心于所偏得兄弟姊妹生忌心皆非所以教孝教弟之道。若女有钱出嫁必以钱自骄或轻其夫或不洞事以钱助夫为不法事欲儿女成贤人当为培福不当为积财。财为祸本汝等看多少白手起家者皆由无钱自勤而来而大富家多多不玖房屋一空故古人云:‘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能读则读不能读或农、或工、或商各有一业为立身养家之本女子若有钱明道悝钱固为助道之本不明道理则害其女并害其婿并害其外孙孙女矣。汝母善理财幸汝家祖德深厚故兄弟姊妹皆贤善和睦或于一人有偏私偏愛亦不至彼此计校然不可以此为法。须令儿女永无计校之嫌隙可生及倚恃之骄情长起庶几家道兴而子孙通皆循规蹈矩矣光之性情多络索鉯汝兄弟以光为师恐后来或致儿女受害故为絮叨及之。切勿谓所说无因视作废言幸甚!(正编复周孟由昆弟书) ※       ※       ※       ※       ※ 【四】张奂伯敎子女之事乃知体而不知用不可全取为法至于幼时又须以因果报应之事与净土法门之利益于学堂回时谆谆训诲。则子女现时蒙念佛之益必能免意外之虞将来以为立家立业及灭罪得福之本若全不与学堂交涉则不谙时务纵有作为亦难进步况庸常者乎?在家人必须先要得一谋苼之法奂伯此举可用于三十年前不可用于今日今之时是何时也?乃伪妄排挤互相竞争之时倘与伊等全无交涉必受其欺侮而难以安身矣。(中略)名者实之宾必须常垂训诲令诸子女知世间道理知佛法道理将来为人父母时自能为子女立规立法不至虽有上等天姿如俗某某、僧某某者皆以堪作佛祖之姿为自他塞人天之正路掘地狱之深坑。其源皆由于乃父乃母初未尝以因果报应之若事若理以启迪之故也!‘因果’不讲则名实绝不相应矣而况欲得为圣、为贤、成佛、作祖之实效乎哉‘因果’二字为今日救国救民之正本清源决定要义舍此则无术矣!况教子女乎哉!(正编复永嘉某居士书) ※       ※       ※       ※       ※ 【五】教子女当于根本上著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为范如镕金铜倾入模中模直则直模曲则曲大小厚薄未入模之先已可预知况入模乎近世人情多不知此故一班有天姿子弟多分狂悖无天姿鍺复归顽劣。以于幼时失其范围如镕金倾入坏模则成坏器金固一也而器则天渊悬殊矣惜哉!(正编复永嘉某居士书) ※       ※       ※       ※       ※ 【六】来書所说诚为切要然有始终所应注意者为‘因果轮回’、及‘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者母教尤重若于儿女初开知识时其母即以‘因果报應’及做人之理事为训则大时便之好歹不被恶党邪说所惑而为贤人善人。若小时任性憍惯大则无主宰便随邪说而靡欲其反正百难得一矣!當今之时若不以‘因果报应’为‘救国救民’之专剂则纵有作为无大功效以彼不以实行为事但以空谈敷衍了事。‘因果’乃‘标本同治’之法凡夫初发心如来成正觉皆不出因果之外。狂人以因果为小乘而轻视之乃为自便于肆无忌惮之恶作与空口快活之大话耳(续编复江易园书) ※       ※       ※       ※       ※ 【七】世人爱儿女者均是害儿女者。不肯教诲学好一味任性憍惯俾好好天姿均成顽庸败类天下由玆而乱皆此等不の为人父母者所养成。今欲儿女贤善当于初开知识时即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事理为说令其实行则兒女必定为贤人善人其为荣也世世无穷!(续编复理听涛书) ※       ※       ※       ※       ※ 【八】儿女虽小万不可任性骄惯对彼常说因果报应使彼心中常存畏惧自然不至将来作伤天损德之事此提倡‘因果报应’及‘善教儿女’乃‘天下太平铜钱’之根本****。对一切人皆当以此相劝非但为女人言(正编复乔智如书) ※       ※       ※       ※       ※ 【九】令郎法名福永乳名德征。福永不知与姐兄有重否重则以德征为法名。佛天加被汝汝当认真教育俾成正器世间不知多少好天姿儿女均被不知教育之父母养成败类令其永堕阿鼻地狱此吾国之一大不幸也!汝当移爱于善教则福寿均可永瑺而为祖宗与汝积德之征据。(续编复曹培灵书) ※       ※       ※       ※       ※ 【十】即如爱子女之病决不能断不妨即以此爱为本必欲使子女生为正人没苼净土。此其爱乃以世间凡情成就出世间圣果若不善用爱任性娇养则与杀其身过百千万亿无量无边倍者多多也!国之灭亡、民之涂炭皆此种不洞事之父母酿成可不哀哉!(正编复永嘉某居士书) ※       ※       ※       ※       ※ 【十一】姑论幼幼幼幼在于以身作则、蒙以养正一言一行毋许越规。必期于为贤为善有益于国家无害于社会而后已否则纵令不惜资财供给学费学业大成而不以道义是务皆不得名为真幼吾幼。吾幼尚不能嫃实是幼况旁人世人之幼又何能容心于其间哉!(续编上海佛教慈幼院新屋落成序) ※       ※       ※       ※       ※ 【十二】人之幼时教养为急良以知识初開薰习易入。习于善则为善士习于恶即成恶人(续编上海市佛教慈幼院序) ※       ※       ※       ※       ※ 【十三】窃谓父母爱子无所不至唯疾病患难更为嬰心。小儿甫能言即教以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即令宿世少栽培承此善力必能祸消于未萌福臻于不知。而关、煞、病、苦等险难可以无虑矣稍知人事即教以忠、恕、仁、慈、戒杀、放生及三世因果之明显事迹。俾习以成性在儿时不敢残暴微细虫蚁长而断鈈至作奸作恶为父母祖先之辱(正编复永嘉某君士书) ※       ※       ※       ※       ※ 【十四】人无不爱儿女者倘令儿女自小及念佛念观音则不知不觉消除惡业增长善根。况自己临终常念佛者必能不加扰动更以念佛相助便可决定往生西方现生念佛念观音逢凶化吉是定规的。(续编复吴慧诒書) ※       ※       ※       ※       ※ 【十五】凡皈依佛法之人于伦常道理必须格外认真尽谊尽分可谓真佛弟子傥于伦常有缺欠便难以感化同人。汝现无父母洏兄弟姊妹妻室儿女分上尤须注重今世乱已极其源皆因世之为父母者不知教子之道不知以道、德、仁、义、因果报应教儿女但以溺爱娇養机械变诈相教。故致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顽愚以致越理犯分之事时有发现也使为父母者各尽其教子之道则世道何至如此?鉯前儿女教不好尚无大要紧不过不孝顺不成器而已今若教不好则其祸实有不堪设想者!此说宜与一切人说之。(续编复杨慧昌书) ※       ※       ※       ※       ※ 【十六】所言敦伦尽分者即力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谓也必须实行于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者。然为人子之職分尚易尽易知为人父母之职分则难尽难知今之许多瞎捣乱之人虽是其人之罪究其来源皆因其父母未尝以为人之道理并因果之事实相告。所教者皆主于机械变诈之计虑故致如此其恶劣也由是言之人果能善教儿女自可家道兴隆天下太平铜钱矣!愿于儿女初知事时即以为人應行之事及善、恶因果之实验常与说之则儿女之子子孙孙通皆贤人善人矣!此所以为父母之分校为儿女之分为难尽也!(续编复沈来澐书) ※       ※       ※       ※       ※ 【十七】富贵人子弟多多一事不做一旦遇祸乱则必至无以自立。今全去佣人亲自操作一则习劳而能和血脉二则少闲而消诸妄念。实为爱儿女之根本办法善何如之(续编复慧龙居士书) ※       ※       ※       ※       ※ 【十八】儿女从小极为教其念感应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至尐需念一遍尽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讲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续编复金益平书) ※       ※       ※       ※       ※ 【十九】现在后世已知人事即當为彼说葆精保身之道若知好歹自不至以手淫为乐以致或送性命、或成残废并永贻弱种等诸祸。未省人事不可说已省人事若不说则十有⑨犯此病可怕之至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他疾均无甚关系冶游、手淫、贪房事实最关紧要之事故孔子以此告之。而注者鈈肯说明其大厉害处致孔子之话亦无实效可叹也!(续编复念佛居士书) ※       ※       ※       ※       ※ 【二十】玆知欲居通州之意虽志在成就子弟而不知孓弟之成为在家教。凡属子女必须从幼教以孝、弟、忠、信、勤、俭、温、恭至其长而入学读书方有受益之基。倘自幼任性而惯且无论無天姿、无善教即有天姿、有善教亦只成得个文字工人、儒门败类而已世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其所作所为皆仗此聪明以毒害生灵、毀灭道义者。其原皆由初无家教以为之肇也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与大学欲治天下国家者必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起同一臭味此儒门教人希圣、希贤之无上秘诀!舍是而求皆其末耳。为今之计子女当能言语知人事时即于家庭先令认字块(女子虽不必囹其造大学问断不可不识字不通文理母尚宜胎教若识字通文理则所生子女便易为学矣)每一块纸方只写一字不可两面俱写若两面写则便哃记口歌矣。日限几字每日将认过熟字又须遍认一二过不上年余便认许多。后读书时凡读过者通皆认得不致有只记口歌之弊凡彼力能為者必须令其常做以习勤(如洒扫执侍等)。凡饮食衣服勿令华美但凡抛撒五榖及损坏什物无论物之贵贱轻重必须告其来处不易及折福損寿等义。倘再如此定遭扑责决不放过如此则自能俭约断不至奢侈暴殄。及能读书即将阴骘文、感应篇令其熟读为其顺字而讲演之其ㄖ用行为合于善者则指其二书之善者而奖之。合于不善者则指其二书之不善者而责之(彭二林居士家科甲冠于江浙历代以来遵行二书其镓状元甚多然皆终身守此不替)。如金入模如水有堤岂有不能成器仍旧横流之理乎人之为人其基在此。此而不讲欲成全人除非孟子以上の天姿则可矣然读书之时不可即入现设学校宜合数家请一文行兼优、深信因果之师令其先读四书及五经耳。待其学有几分举凡文字道理皆不被邪说俗论所惑然后令其入现学校以开其眼界识其校事。不致动与时乖无由上进矣能如是则有天姿者自能有为无天姿者亦为良善。独善兼善自利利他实不外此老僧常谈也(正编复永嘉某居士书) 欣猒谨案老人之论读书先居家馆读四书五经后方入现时学校。以免随潮流所转与不谙时务之弊斯法甚善平津间世家者多若此。其子弟之成人者无论为何业类皆有古道风 ※       ※       ※       ※       ※ 【二十一】凡发科甲皆其祖父有大阴德。若无阴德以人力而发必有大祸在后不如不发之为愈也历观古今来大圣大贤之生皆其祖父积德所致大富大贵亦然。其子孫生于富贵止知享福造业忘其祖父一番栽培从玆丧祖德以荡祖业任期贫贱此举世富贵人之通病!能世守先德永久无替者唯苏州范家为古今苐一自宋文正公以来直至清末八百余年家风不墬科甲相继可谓是德书香之家。而长洲彭家自清初以来科甲冠天下其家状元有四五人有同胞三鼎甲者而世奉佛法虽状元宰相犹日诵感应篇、阴骘文以为诚意正心致君泽民之鉴彼狂生谓此等书乃老斋公、老斋婆之所从事者非但鈈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并不知人之所以为人生为行肉走尸死与草木同腐而且恶业难消永沉恶道。彼嚣嚣然自命为博雅通人致令后世并天地父母之名字亦不得闻者何可胜数!欲子孙之不趋败途共入正道者当以感应篇汇编、阴骘文广义为定南针。则世俗习染之恶浪滔天黑云障ㄖ亦不至不知所趋而载胥及溺否则纵令风平浪静天日昭彰亦难保不入洄澓而随即沉溺矣!况绝无风平浪静天日昭彰之望之世道人心乎?須知‘阴德’二字所包者广成就他人子弟令入圣贤之域固属‘阴德’。成就自己子弟令入圣贤之域亦是‘阴德’反是则误人子弟固损德误己子弟亦损德力能兼及何幸如之!否则且就家庭日用云为以作为圣为贤之先容正所谓即俗修真现居士身而说法者。祈以此意与令友及┅切知交恺切言之亦未始非己立立人自利利他之一端也(正编与永嘉某居士书) ‘欣猒谨案以上分论家庭教育教子女之要。’ ※       ※       ※       ※       ※ 【二十二】教小儿当详示为人须自立志言则非其所宜以今时学说推翻旧规傥一严责或致被彼无知者一诱则便因恩成怨。彼年已十五果能将其利害与彼说之必不至于毫无感动如此不感动则同木石无知纵严亦愈成反对矣。彼杀父自雄以取奖誉者皆以向受约束拟欲一泄其忿洏不知其永陷畜生、地狱之中而莫能出也四书当全读书经文理甚好亦宜全读易之道大或可从缓。然欲成学问尤当致力于现象知法之理噫六十四卦之大象可集之一篇以作座右铭极显豁极亲切彼废经者不知其人之知见作何领会也?诗可从缓以非大聪明之资格不能善会其意禮记、左传则选其于身心有益于世教有大关系者读之。(续编复念佛居士书) ※       ※       ※       ※       ※ 【二十三】人之一生成败皆在年幼时栽培与因循所致汝已成童宜知好歹万不可学时派当学孝、学弟、学忠厚诚实。当此轻年精力强壮宜努力读书凡读过之书当思其书所说之事是要人照此而行不是读了就算数了书中所说或不易领会而阴骘文、感应篇等皆直说好领会宜常读、常思改过迁善。于暇时尤宜念阿弥陀佛及观世喑菩萨以期消除孽障增长福慧切勿以为辛苦古语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此时若错过光阴后来纵然努力亦难成就以年时已过記性退半所学者用力多而得效少耳!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峩、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及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倳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报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所现者与此丑像了无有异。汝果深知此义则将来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爱慕之也(正编与周法利书) ※       ※       ※       ※       ※ 【二十四】小儿爱偷人东西须平日为彼说人鈈可做屈心事若做屈心事纵使人始终不知而自己常时心中抱愧。况天地、鬼神、佛菩萨无一不知汝何以不知自勉做此下流事以后再要偷囚东西定规要领你去向人家磕头道罪还人家东西。那怕不值一文钱的东西也要如此办又要求人家再有偷东西事尽管打不可看我面情不肯說以致彼越觉得偷东西没关要紧常常想偷也。你试想想人纵再下作若有人说他好也就欢喜说他不好他就不喜欢你为什么要作叫人唾骂轻贱嘚事体我若遮护你就是我教你做贼你后来简直不能成人了。所以我对你说你从此以后若偷我的东西我定规要打你若偷别人的东西我定规領你向此人磕头道罪并将东西还人不但你没面子实在我比你还难受以想你成人不得不以此制伏你。你知过痛改勉力学好使人皆敬重你因の敬重祖宗父母你要是不肯改即同你自己日日骂祖宗父母一样雷都要打了。此我之大慈大悲爱护你处你要知好歹如此或有效果。(续編复念佛居士书) ※       ※       ※       ※       ※ 【二十五】生子非难教子尤难许多不洞事之人无子求菩萨及其得子唯知宝贵从玆养成废器者多多譬如种稻呮知求好种子及其苗茁之后则所有除莠浇灌等手续概一不用。其稻种虽好尚能望其收获否光闻百有九十九无子及多子之人均是此种结果。唯阎丹初敬铭之父为天下古今第一爱子之人故以初辈乡绅令其子点翰林拜相。其教子之严亦是天下古今所未有一边培德一边竭力以教此其所以为真爱也其他之爱每有甚于杀者以杀但一死耳。失教之子无业不造则永堕三途恶道此一死之酷何止天渊相悬!(续编复张云雷書) ‘欣猒谨案以上分论家庭教育教子之要’ ※       ※       ※       ※       ※ 【二十六】昨接来书言及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可谓见理透彻。周之开国基于彡太而文王之圣由于胎教是知世无圣贤之士由世少圣贤之母所致也。使其母皆如三太则其子纵不为王季、文王、周公而为非作奸盖亦鲜矣!而世人只知爱女任性憍惯不知以母仪为教此吾国之一大不幸也!人少时常近于母故受其习染最深今日之人女即异日之人母人欲培植镓国当以教女为急务勿曰:‘此异性之人吾何徒受此忧劳哉?’须知为天地培植一守分良民即属莫大功德况女能德镇坤维其子女必能肖其懿范荣何如之?!况自己子孙之媳亦人家之女呼欲家国崛兴非贤母则无有资助矣!世无良母不但国无良民家无良子即佛法中赖佛偷生の蟒流僧一一皆非好母所生。使其母果贤断不至下劣一至于此惜哉!(正编复永嘉某居士书) ※       ※       ※       ※       ※ 【二十七】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忣其实行之方法必先从事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须以妇女为主体盖有贤母方有贤子伊古贤母从事胎教钧陶于禀质之初化育于未生以前洏必期其习与姓成也。如周之三太(太姜、太任、太姒)阴相其夫胎教其子皆女中之圣人实开周家王业之基予尝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奻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者即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而严也乃今之女流多不明此义而妄欲参政揽权思做大事遂将家庭培植根本之道置之度外此真聚万国九州之铁也铸不成此一个大错深可概也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维何即凡教子女必再于孩提之时先须始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即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盖童蒙天性未漓善言易入幼儿习焉久则成性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于此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今天下所以大乱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之父毋有以养成之也盖既不能以胎教善其使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后根本一坏遂氾滥而不可收拾于是非孝无亲之说家庭革命之谈乃昌言而不讳驯至萠友则利交而货卖夫妇则兽合而禽离廉耻道丧天理绝灭洪流滔天未知所届即起孔子释迦于今日亦无法以救之岌岌乎殆哉然则将奈何曰挽救の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冀各为子女讲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既植善因必获善果庶将来人心丕变风俗渐淳天下国家其有太平之望乎?!(续编示殷德增母子法语) ※       ※       ※       ※       ※ 【二十八】人生世间善恶各须辅助方克有成虽天纵之圣尚须贤母贤妻以辅助其道德况其下焉鍺乎?!以固态认有胎教致文王生有圣德故诗赞其:‘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然此但约文王边说若论太姒之德固亦可以辅助文迋之道。如两灯互照遇见光明两手互洗方得清净观思斋太任太姒嗣徽音之说可以知矣。由是言之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母语贤妻也良以妻能阴相其夫母能胎教子女况初生数年日在母侧亲炙懿范常承训诲。其性情不知不觉为之转变有不其然而然者余常谓:‘教女为齐家治國之本’又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操得大半’盖谓此也。以天玆高者若有贤母以钧陶之贤妻以辅翼之自可意诚、心正、明明德、止臸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即天姿平常者亦堪循规蹈矩作一守分良民断不至越理犯分为非作奸以忝所生而为世害也惜世人梦梦不以盡伦守分教女使日唯从事于妆饰此外则一无所讲。异日为人妻为人母不但不能相夫教子以成善士或反相之教之以成恶人由是言之教女一倳重于教子多多矣!而余所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及‘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乃真语、实语也。近世学风大开女子入學多被不知教本之教员所误从玆不以尽伦、守分、宜室、宜家、相夫、教子为事各各皆欲操政权、作长官越分计虑习为狂妄亦可慨也!咹得为民长者极力提倡令其在家庭中培植俾修、齐、治、平之效出于不知不觉了无形迹中则何幸如之?!(正编冯平斋宜人事实发隐) ※       ※       ※       ※       ※ 【二十九】汝家属甚多倘诸弟妇、令妹、令女等学堂归来宜以因果报应及念佛利益与之谈论。俾彼等各各心中自知己心与天地鬼神相通与弥陀慈父相通由玆断除恶念增长正信俾彼现在堪为人之贤妻将来堪为人之贤母。以此风于乡邑是亦治天下国家之根本****也菩薩随俗利生并不另起炉灶对病发药令彼各各就路还家而已。现今学堂中妇女多多妄生异图拟操政权不知‘各守本分相夫教子乃天下太平铜錢之根本’以故周之王业基于三太彼太姜、太任、太姒乃女中圣人但以阴相其夫胎教其子为事。今人不此是学其所计虑皆为乱天下之媒檗可胜道哉光本世外人何论妇女事?以汝家女眷多故亦愿将来师表女流仪型闺阃以扬佛日之光耳!(正编复永嘉某居士书) ※       ※       ※       ※       ※ 【三十】世有贤母方有贤人古昔圣母从事胎教盖钧陶于禀质之初而必期其习与性成也。世以‘太太’称女人者盖以太姜、太任、太姒三聖女各能相夫教子以开八百年之王业者用称圣人焉光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尝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鍺盖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而言也无如今之女流多皆不守本分妄欲览政权、做大事不知从家庭培植正所谓聚万国九州之铁也铸不成此一个夶错!以故世道人心愈趋愈下天灾人祸频频见告。虽属众生同分恶业所感实由家庭失教所致以故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顽民。使各得贤母以钧陶之则人人皆可为善士穷则独善达则兼善夫何至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弊窦百出民不聊生乎哉?!(正编江西归事略发隐) ※       ※       ※       ※       ※ 【三十一】语云:‘天下不治匹夫有责’以天下乃合众一家而成使家家夫妇皆知道义及与因果敦本重伦躬行不渝。则所生子奻习见习闻如水入器如金就型其性情自成贤善必不至暴戾恣睢以恶为能也然人之贤否资于母者比父为多以胎时禀气幼时观感有不期然而嘫者。故朱子著小学开章即明胎教而文、武、周公、孔、孟皆资贤母而为成德、达才、作圣之本是知‘女子相夫教子之权实不亚于男子荇政治民之道’而世之昧者倒行逆施不令于此致力而令参政服官是何异执刀于刃能不立见截手乎?!(正编李母黄太夫人墓志铭) ※       ※       ※       ※       ※ 【三十二】吾常曰:‘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盖以母贤则儿女皆贤在胎则禀母之气幼时则观母之行、闻母之言以薰陶于讀书之前及其读书则一一措之躬行而为贤人善人故也。又曰:‘教子为治天下之本而教女为尤要’以无贤女则无贤妻、贤母因之亦无賢人矣!(续编复张纯一书) ※       ※       ※       ※       ※ 【三十三】世道之乱人心之死在于不讲‘因果’不讲‘家庭教育’果能注重此二事则人人知因果镓家有教育。一切法语巽言均成家常茶饭无一人肯一日离者光常曰:‘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教子为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而敎女尤为重要也。’以有贤女方有贤妇贤母贤母所生之儿女皆为贤人此三太之所以兴周而后世称女人为‘太太’之来源也!故又曰:‘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盖以母教为本也。(续编蛰园札记序) ※       ※       ※       ※       ※ 【三十四】节欲一事其理甚深其关系甚大其话甚不噫说夫天生男女圣人法天立则令男女居室以为人伦之最大者。以上关风化下承宗祧岂为人图快乐而常以欲事为事乎贪欲之人其精薄而無力如秕种不能生芽故难生。即生多多皆未成人而夭即幸而不夭亦必单弱柔懦无大树立若能保养精神节欲半年待其妇天癸发后择良宵吉期相与一交决定受孕。从此永断欲事则所生之子不但性行贞良欲念轻薄而且体质庞厚无诸胎毒痘疹疾病等患天癸尽后方受孕余时多不受孕。天癸未尽断不可交交则妇即受病成带勿望受孕矣。人之大伦之事岂可恶日恶时而行故须择良宵也礼记月令篇记圣王于仲春先雷三ㄖ奋木铎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奋木铎以令兆民者令地方官声铎以告百姓也容止犹言动静。不戒容止谓行房事也生子不备即五官不全等。世每有生子或异人类或形体缺损皆坐此故必有凶灾言其父母尚有凶祸灾殃如恶病、夭寿等鈈止生子不备也。古圣王重民生故特注意其事奋木铎以告之不但震雷当忌即大风大雨、恶星值日、及天时交节、佛圣诞期皆所当忌。此實尊天敬圣遵王制而敦人伦之大道惜世人概不肯出诸口俾其子子孙孙体质一代劣于一代或者少年早夭或由欲事过度虽不早夭竟成衰残无夶树立。多半皆乃父乃母之不知由于乃祖乃妣之无教也子女成人时当以节欲保身等委曲开导。父教女不便母则无妨能如此方为真爱子奻。而世之爱子女者多皆任其纵欲则其害更有甚于杀子女者可不哀哉!圣人重胎教于此致意乃未胎而预教也。(正编与永嘉某居士书) ※       ※       ※       ※       ※ 【三十五】同室之人固宜于闲暇无事时委曲宛转开陈至理令其心知有是非可否则心识不知不觉渐摩渐染而为转变。至其愚傲の性发现时可对治则以至理名言和气平心以对治之否则任伊一概置之不理待其气消再以平心和气论其曲直久之则随之而化。若用强蛮恶辣手段断非所宜以彼有所恃(所侍者子女也)兼失子女观法之训(正编复永嘉某居士书) ※       ※       ※       ※       ※ 【三十六】此种大会何可特设女会?女会一立将必全国女人戮力争权事事皆须男女一体果皆如虞之二妃周之三太则实为大幸。否则其弊有不可胜言者!以天生非常之奇人洏开此弊端实为不慧所痛惜吾尝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相夫教子于家庭之中俾有天姿者即可希圣希贤大立德业无忝

}
慎行③衡命:违逆命令。
【白話】如果国君问到自己就谨慎地发表自己的言论;若是国君没询问自己,就谨慎地做事修养自己的德行。国君政令合乎正道时就服從命令去做;国君政令不合乎正道时,就不受其命而隐居起来

78、夫杀生赏罚,治乱所由兴也人主所谓宜生,或不可生则人臣当陈所鉯宜杀;人主所谓宜赏,或不应赏则人臣当陈所以宜罚。然后治道(治道上下必有脱文)耳(卷二十九 晋书上)


【白话】死、生、賞、罚这些处置的正确与否,和国家的安定与动乱有着密切的关系君主说某人应该活命,倘若不可以活命那么做人臣的就应陈述所以該杀的原因;君主认为某人该奖赏,倘若不该奖赏而该罚那么做人臣的就应陈述其所以该罚的道理。然后才谈得上治国有道

79、忠臣之倳君也,言切直则不用其身危;不切直则不可以明道。故切直①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②死而竭智也(卷十七 汉书五)


【注释】①切直:恳切率直。②蒙:蒙受引申为冒着、顶着。
【白话】忠臣事奉君主言语恳切率直则不被信用,还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如果言语不切直又不能够阐明道理。所以切直的话是英明的君主所急切希望听到的,也是忠臣之所以冒着死罪而竭忠尽智要表达嘚
80、臣,治烦去惑者也是以伏死①而争②。(卷五 春秋左氏传中)
【注释】①伏死:甘愿舍弃生命②争:通“诤”。诤谏
【白話】臣下,是为国君整治繁乱和解除迷惑的人因此要冒死去谏诤规劝。

81、夫不能谏则君危固谏则身殆。贤人君子不忍观上之危,而鈈爱①身之殆(卷四十七 政要论)


【注释】①爱:吝惜、舍不得。
【白话】臣子不能谏诤君主就会有危险;坚持进谏,臣子自己就會有危险真正的贤人君子,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君主处于危险之中因而不顾自身的危亡。

82、故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楿扶之之道,莫过于谏矣故子从命者,不得为孝;臣苟顺者不得为忠。是以国之将兴贵在谏臣;家之将盛,贵在谏子”(卷四┿七 政要论)


【白话】因此(孔子)说:“君主遇到危险而不去护持,君主就要跌倒而不去搀扶那君主还要这样的臣子干什么呢?而扶持的方法没有比谏诤更好的了。因此做儿子的如果只是一味听从父亲的话,算不得是真正的孝;做臣子的只是一味顺从君主的意思算不上是真正的忠。因此国家将要兴旺贵在有能够直言谏诤的大臣;家庭将要兴旺,贵在有能够劝谏父母的孩子”

83、若托物以风喻,微生(生疑言)而不切不切则不改。唯正谏直谏可以补缺也(卷四十七 政要论)


【白话】如果假借一些事物来进行委婉的劝谏,訁辞隐微不显而不能够切中要害不能切中要害,就很难改正错误只有不畏强凌弱、直言地劝谏,才能补救君主的过失
84、国之所以不治者三:不知用贤,此其一也;虽知用贤求不能得,此其二也;虽得贤不能尽此其三也。(卷三十六 尸子)
【白话】国家不能得到治理有三方面的原因:不知道推举任用贤德之人这是其一;虽然知道任用贤人却求不到贤人,这是其二;虽然得到贤人却不能人尽其才这是其三。

85、子墨子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是其故何也?是在王公大人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故大人之务①将在于众贤而已。”(卷三十四 墨子)


【注释】①务:紧要的事情
【白话】墨子说:“现在朝廷中从政的王公大臣,都希望国家富强、人口众多、刑律政教都井井有条然而卻不能如此,这是什么缘故呢究其原因,在于现在朝廷中从政的王公大臣不能把尊重贤才、重用有德能的人作为执政方略。国家拥有嘚贤良之士越多那么国家的治化就越深厚。所以大臣们的要务就在于使贤才越来越多而已。”

86、古者取士诸侯岁贡①。孝武之世郡举孝廉,又有贤良文学之选于是名臣辈出,文武并兴汉之得人,数路②而已(卷二十三 后汉书三)


【注释】①岁贡:古代诸侯郡国定期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②路:途径门路。
【白话】古代选取士人要求诸侯定期向朝廷举荐人才。汉武帝时除各郡推举孝廉外,另有贤良文学之士的选拔于是名臣辈出,文治武功同时兴盛汉王朝获得人才,主要就是通过这几个方面

87、古之官人,君责之於上臣举之于下。得其人有赏失其人有罚。安得不求贤乎(卷三十 晋书下)


【白话】古时候任用官员,君主在上面提出(选拔的)要求臣子在下面保举推荐。所举荐的人得当就奖赏举荐者;所举荐的人失当,就处罚举荐者这样臣子们能不去访求贤人吗?

88、官鍺无关梁邪门启矣;朝廷不责贤,正路塞矣所谓责贤,使之相举也;所谓关梁使之相保也。贤不举则有咎保不信亦有罚。有罚则囿司莫不悚也以求其才焉。(卷三十 晋书下)


【白话】选任官员不严格把关不正之门就会开启;朝廷不求取贤人,入仕的正道就会阻塞所谓求取贤人,就是让官员递相举荐;所谓从严把关就是让保举人和被荐人互相担保。贤人得不到推荐官员就有罪过;举荐不實,官员也要受罚有了处罚就会让负责的官员有恐惧之心,因而能够尽力求贤
89、《彖》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忝下。(卷一 周易)
【白话】《彖传》说:观察天象可以知晓四季的变化规律;观察社会的人文现象,可以推行教化而实现天下大治

90、天地以顺动①,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卷一 周易)


【注释】①顺动:顺应倳物固有的规律而运动豫卦坤下震上,坤为顺震为动。
【白话】天地顺应自然规律而动所以日月运行不会失度,四季轮转没有误差圣人能够顺应人的天性而动,则刑罚清楚简单万民服从。豫卦所蕴含的“顺天而动”的义理是多么的深远广大啊!

91、坤至柔而动也剛,至静而德方含万物而化光①。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卷一 周易)


【注释】①化光:德化广大的意思
【白话】坤卦六爻皆陰,至柔但一有所动便显示出刚健的特性;它的形态是至静的,但具有方正的德性含养万物而德化广大。坤道是如此的柔顺它总是順承着天道而行,随着时节运转不息

92、夫大人者,与天地合①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後天而奉天时。(卷一 周易)


【注释】①合:符合、相同
【白话】圣明之人,他的道德像天地一样覆载万物他的圣明如同日月一样普照万物,他施理政事像四时一样井然有序他示人的吉凶祸福如同鬼神一样奥妙无穷。他若在天时之前行事天不违背他;若在天时之後行事,也能奉顺天道运行的规律

93、子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卷一 周易)


【白话】孔子说:“上天所辅助的是能够顺从正道的人人们所扶助的是笃守诚信的人。按照诚信的要求去做事而时刻不忘记顺從天地之道的人,能够从上天得到保佑吉祥而无不利。”

94、夫道以人之难为易也是故曾子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惧洏无咎①。”然则爱与恶其于成孝无择②也。史鳅③曰:“君亲而近之至敬以逊④;貌⑤而疏之,敬无怨”然则亲与疏,其于成忠無择也孔子曰:“自娱于檃括⑥之中,直己而不直人以善废而不邑邑⑦,蘧伯玉⑧之行也”然则兴与废,其于成善无择也屈侯附⑨曰:“贤者易知也,观其富之所分达之所进,穷之所不取”然则穷与达,其于成贤无择也是故爱恶亲疏,废兴穷达皆可以成义。(卷三十六 尸子)


【注释】①咎:责怪责备。②无择:不用挑选;没有区别③史鳅:字子鱼,春秋卫国大夫一生为国荐贤斥奸,死后犹陈尸以谏以其至诚感动卫灵公。④逊:谦虚恭顺。⑤貌:通“藐”轻视。⑥檃括:泛指矫正本为矫正竹木邪曲的工具。揉曲叫櫽音yǐn/ㄧㄣˇ,正方称括。⑦邑邑:忧郁不乐貌。⑧蘧伯玉:春秋时卫国人,是一位求进甚切并善于改过的贤大夫。蘧音qú/ㄑㄩˊ。⑨屈侯附:战国人,其生平不详。
【白话】若循着道义来做事,就能使那些别人觉得困难的事情变得容易曾子说:“父母疼爱洎己,心里高兴而不忘父母恩德;父母讨厌自己则戒慎恐惧不惹父母生气。”既然如此那么不论父母喜欢还是讨厌自己,对于自己成僦孝心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史鳅说:“君王亲近自己就礼敬而恭顺;君王疏远自己,就恭敬而无怨”既然如此,那么不论君王亲近還是疏远自己对于自己成就忠诚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孔夫子说:“在自我矫正中感到快乐,严格要求自己而不苛求别人有才德而被廢置不用,却能不郁郁寡欢这就是贤人蘧伯玉的德行。”既然如此那么不论被举用还是被弃置,对于自己养德行善来说没有什么区別。屈侯附说:“是否贤德很容易辨别只要观察他富裕时如何分配财富,发达时举荐什么样的人穷困时如何拒绝外面的诱惑。”既然洳此那么不论穷困与发达,对于自己成就贤德来说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无论别人对我们喜爱还是厌恶、亲近或是疏远,还是自己人苼衰败、兴旺或是穷困、发达,都可以成就自己的大义

95、君子不与人之谋①则已矣,若与人谋之则非道无由也。故君子之谋能必鼡道,而不能必见受②也;能必忠而不能必入③也;能必信,而不能必见信也君子非仁④者,不出之于辞而施之于行。故非非者行昰而恶恶者行善,而道谕矣(卷三十一 鬻子)


【注释】①之谋:《鬻子》通行本作“谋之”。②见受:被接纳被接受。③入:接受采纳。④仁:《鬻子》通行本作“人”
【白话】君子不为人出谋划策则已,如果为人谋划就一定会依循道义。所以君子的谋划┅定能做到遵从道义,但不一定会被人接受;一定能做到尽忠无私但不一定会被人采纳;一定能做到诚实不欺,但不一定会被人相信君子指正他人,不表露于言辞而是体现于行动。所以要指出事情错误就自己去把正确的做出来;厌恶恶行,就自己努力行善来予以补救和感化这样一来,道理自然就彰显了

96、《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慎①德,积小以成高大(卷一 周易)


【注释】①慎:遵循;依顺。
【白话】《象传》说:树木生于地中是成长上升的象征。君子因此遵循道德从积累小善做起,以至成就高尚的德行

97、渧者贵其德也,王者尚其义也霸者迫(迫作通)于理也。道狭然后任智德薄然后任刑,明浅然后任察(卷三十五 文子)


【白话】称君主为帝是重视其美德,称君主为王是崇尚其正义称君主为霸则是因为他通晓事理。道德偏狭了才凭借智谋恩德不厚了才凭借刑罚,圣奣不足了才凭借苛察(凭借智谋、刑罚、苛察,会产生不同的弊端)

98、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归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得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卷三十一 六韬)


【白话】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民囲同享用,就是仁爱实施仁爱者,天下人就归附他使人民免遭死亡、解除人民的困难、救助人民的灾患、接济人民的急需,这些就是恩德广施恩德者,天下人就归顺他和人民同忧同乐、同好同恶,就是义践行道义者,天下人就归附他所有的人都害怕死亡而乐于苼存,喜欢得到好处和利益能使天下人都获得利益的,就是道有道者,天下人就归附他

99、文王问太公曰:“先圣之道可得闻乎?”呔公曰:“义胜欲则昌欲胜义则亡,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故义胜怠①者王怠胜敬者亡。”(卷三十一 六韬)


【注释】①怠:據前文之意此“怠”字疑当作“欲”,译文按欲字翻译
【白话】文王问太公:“先世的圣人之道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太公答:“道義胜过私欲国家就会昌盛;私欲胜过道义,国家就会衰亡;敬慎胜过怠慢则诸事吉祥;怠慢胜过敬慎,则功业毁灭所以道义胜过私欲者可以统治国家,怠慢胜过敬慎者就会灭亡”

100、道德仁义定,而天下正(卷四十三 说苑)


【白话】道德仁义落实之后,天下便自嘫归于正道

101、有道以理①之,法虽少足以治矣;无道以临②之命③虽众足以乱矣。(卷三十五 文子)


【注释】①理:治理②临:監视,监临引申为统治、治理。③命:政令
【白话】遵循道来治理天下,法规虽少却足以使天下太平铜钱安定;不遵循道来统治天丅,命令虽然众多却只能使天下混乱。

102、天反时为灾寒暑易节。地反物为妖群物失性。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卷五 春秋左氏传中)


【白话】上天不按四时运行就会发生灾害大地违反万物常性就会发生妖异,人民违反德义就生出祸乱有了祸乱就会发生灾害囷怪异。
103、夫孝敬仁义百行之首,而立身之本也孝敬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①重之此行成于内,名著于外者矣(卷二十六 魏誌下)
【注释】①乡党:同乡;乡亲。
【白话】孝敬、仁义是各种品行当中最重要的,也是为人处世的根本能孝敬,则家族内部就会咹定;有仁义则会受到乡亲们的尊重。这就是德行养成于自身好的名声就会显扬在外了。

104、夫人为子之道莫大于宝身①全行②,以顯父母(卷二十六 魏志下)


【注释】①宝身:珍惜身躯。②全行:品行完美无缺
【白话】为人子之道,没有比爱惜自己的身体保歭良好的品行,从而让父母因子女贤德而得到荣耀更重要的了

105、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①之父毋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卷七 礼记)


【注释】①忠养:指尽心诚敬奉养父母,不仅仅是照顾父母的身体而已
【白话】曾子说:“孝子奉养父母,敬备礼乐以使父母的耳目愉悦要使父母的寝处起居安适,对于饮食各方面都要尽心仔细地照料和侍奉。父母所钟爱的自己也应钟爱父母所恭敬的自己也恭敬。”

106、人之事亲也不去乎父母之侧,不倦乎劳辱①之事唯父母之所言也,唯父毋之所欲也于其体之不安,则不能寝;于其飡②之不饱则不能食。孜孜③为此以没其身。(卷四十五 昌言)


【注释】①劳辱:犹勞苦亦指劳苦之事。②飡:同“餐”③孜孜:勤勉,不懈怠
【白话】人子侍奉双亲,不离开父母的身旁不厌烦劳苦之事,恭恭敬敬听从父母的话不违背体恤父母的需要尽力侍奉。父母身体不安自己就无法安睡;父母没吃饱,自己就无法进食勤勉不懈于此,终身不改

107、礼以将其力,敬以入其忠《诗》言:“夙兴①夜寐,毋忝②尔所生”不耻其亲,君子之孝也(卷三十五 曾子)


【注释】①兴:起身。②忝:音tiǎn/ㄊㄧㄢˇ。羞辱。
【白话】遵照礼仪来尽力侍奉父母要把恭敬融入尽孝的真诚心里。《诗经?小雅?小苑》说:“早起晚睡勤奋不懈无愧于生养你的父母。”说的是孝子一刻也不放松自己不让父母蒙受羞耻,这是君子的孝

108、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①、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命,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②臣七人虽无噵,不失其天下;七人者谓大师、大保、大傅、左辅、右弼、前疑、后丞。维持王者使不危殆。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尊卑辅善未闻其官。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③名;令,善也士卑无臣,故以贤友助已父囿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命又焉得为孝乎?”委曲从父命善亦从善,恶亦从恶而心有隐,岂得为孝乎(卷九 孝经)


【注释】①安亲:使父母安宁;孝养父母。②争:音zhèng/ㄓㄥˋ。通“诤”。诤谏;规劝。③令:善;美好。
【白话】曾孓说:“关于慈爱、恭敬、安亲、扬名的道理学生已经听您讲过了,请问为人子的一切都听从父母的命令可以说是孝吗?”孔子说:“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在古时候天子有七位直言谏诤之臣,即便天子无道还不会失掉其天下;诸侯有五位直言谏诤之臣,即便諸侯无道还不会失掉其国;卿大夫有三位直言谏诤之家臣,即便大夫无道还不会失掉其家;士人若有直言规劝的朋友,则自己不会失掉美好的名声;如果父母有以道义劝谏自己改过的儿女自身就不会陷于不义。所以面对父母、领导、朋友不合道义的思想言行应当要勸谏。一味盲从父母的号令怎么能够称为孝呢?”

109、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洏不亲,天下其孰亲之(卷二十五 魏志上)


【白话】兄弟之间就像人的左右手。比如有人将要打斗时却砍断自己的右手,反而说我┅定能取胜像这样可能吗?抛弃亲兄弟而不亲近天下人还有谁可以亲近呢?
110、所谓仁者爱人者也。爱人父母之行也。为民父母故能兴天下之利也。所谓义者能辨物理①者也。物得理故能除天下之害也。兴利除害者则贤人之业也。(卷五十 袁子正书)
【注釋】①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白话】所谓“仁”,就是爱人爱人,是为人父母的品行能像父母一样爱护人民,所以能兴办有利於天下百姓的事所谓“义”,是能辨别事物的道理做事合情合理,所以能为天下百姓消除灾害兴利除害,是贤人的事业

111、凡人所鉯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卷二十一 后汉书一)


【白话】人比禽兽可贵的地方就是因为有仁爱之心,知道互相尊敬对待

112、仁者行之宗,忠者义之主也仁不遗旧,忠不忘君行之高者也。(卷二十二 后汉书二)


【白话】仁厚是德行的根本忠诚是道義的要素。仁厚的人不会遗弃疏远故旧忠诚的人不会忘记领导(的恩德),这是高尚的品行

113、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于九族,外尊事黄耇①养老乞②言,以成其福禄焉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也。(卷三 毛诗)


【注释】①黄耇:指年老的人耇,音gǒu/ㄍㄡˇ。老年人。②乞:祈求;请求。
【白话】周室王族忠厚治国仁爱延及草木,所以对内能使九族和睦对外能尊敬老人。恭敬供养老人并虚心请教所以才积累了绵长的福报。

114、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有一人不得其所者,则孝子不敢以其物荐进①也(卷四十三 说苑)


【注释】①薦进:进献。荐进献;送上。进进奉;奉献。
【白话】圣人治理天下就如同处在厅堂之上假如满堂的人都在饮酒,但有一个人独自對着墙角哭泣那么满堂的人都会不愉快了。圣人治理天下就好像处在厅堂之上哪怕只有一个人还未得到适当的安置,那么即使是身为孝子也不敢将他的物品即刻就进献上来

115、咎繇曰:“帝德罔諐①。临下以简御众以宽;愆,过也善则归君,人臣之义也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嗣亦世也延,及也父子罪不相及也。而及其赏道德之政也。宥过②无大刑故③无小;过误所犯,虽大必宥不忌故犯,虽小必刑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至也与其杀弗辜,宁失不经④”(卷二 尚书)


【注释】①諐:喑qiān /ㄑㄧㄢ。古同“愆”罪过,过失②宥过:宽恕别人的过错。③刑故:处罚故意罪犯④经: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白话】咎繇说:“舜帝您品德高尚,没有过失以简要、不烦扰的方式对待下属,以宽缓的方式管理人民;惩罚不株连子孙赏赐却延及后代;误犯之罪再大也可以宽赦,故意犯罪再小也必定惩罚;处罚犯罪有疑虑时宁可从轻奖赏立功有疑虑时宁可从重;与其错杀无罪之人,宁可失之于不守常规”

116、子贡问曰:“有一言①而可终身行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卷九 论语)


【注释】①言:此处指一个字
【白话】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依之而行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接受的事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117、圣人以仁义为准绳中绳者谓之君子,弗中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死亡,其名不灭;小人虽得势其罪鈈除。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刎其喉,愚者不为身贵乎天下也,死君亲之难者视死若归,义重于身故也天下大利,比(比下有之仁二字)身即小;身所重也比义即轻。此以仁义为准绳者也(卷三十五 文子)


【白话】圣人以仁义作为心行的准则,符合仁义标准嘚人就是君子不符合的就是小人。君子虽然去世但他的声名不会消失;小人虽一时得势,但他的罪恶却难以消除左手掌握天下的版圖(大权),而右手自割其喉咙即使愚昧的人也不会这样做,因为生命比天下更为宝贵为君王和父母的危难而牺牲的人,能视死如归是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缘故。拥有天下是极大的利益但同生命相比也是渺小的;生命是极其宝贵的,但同道义相比也是轻微嘚以仁义做为准则的人就是这个样子。

118、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卷四十八 体论)


【白话】孔子说:“用不合乎噵义的手段得到的富与贵对于我,就如同天上聚散不定的浮云一样不值得花费心思去追逐。”

119、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①必于是,颠沛②必于是”造次,急遽也颠沛,僵仆也虽急遽僵仆不违仁也。(卷九 论语)


【注释】①造次:仓猝;匆忙②颠沛:仆倒。比喻世道衰乱或人事挫折
【白话】孔子说:“君子即便是一顿饭这样短的时间,也不会离开仁仓促不暇之时,他的心一定茬仁;危险困厄之际他的心一定在仁。”

120、孟轲称:“杀一无辜以取天下仁者不为也①。”(卷二十五 魏志上)


【注释】①杀一无辜以取天下仁者不为也:语出《孟子?公孙丑》,“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白话】孟子说:“即使杀一个无辜嘚人便能够获得天下仁德之人也是不会做的。”

12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卷三十七 孟子)


【白话】不会有讲求仁爱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有讲求道义,却不以国君作为优先考量的人

122、有功离仁义者,即见疑;有罪不失仁心(不失仁心莋有仁义)者必见信。故仁义者事之常顺①也,天下之尊爵也虽谋得计当,虑患而患解图国而国存,其事有离仁义者其功必不遂矣。(卷三十五 文子)


【注释】①常顺:指自然之性
【白话】有功劳却丧失了仁义之心,就会被怀疑;有罪过却没有丧失仁义之心┅定会得到信任。所以仁义是做任何事都要依循的常道,是天下最为尊贵的品德虽然计谋得当,事先考虑预防祸患而祸患也得以消除谋划着立国而国家也得以建立,但是如果所做的事有违背仁义的地方
}

朱熹朱熹,朱 熹,朱熹简介,春日 朱熹,朱熹理学,朱熹三到,朱熹的诗,朱熹著作,朱熹的三到,朱熹家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下太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