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视剧的媒体报道如何找数量对应的分率哪里找

一直有个问题困惑啊从来没人調查过偶看些啥节目,每次看到收视率排行就奇怪怎么算出来的啊?是抽样调查还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題 |

    就是某一两家公司的员工找到几十到几百户好说话,又不太富裕的人家送去两桶油,给人电视上打个孔装个盒子以后这幾家人看电视的时候必须先开他的盒子,然后看的频道和时间就被收集起来了乘以倍数就成为所谓整个城市的收视率,然后这个数据就拿去卖高价钱给电视台什么的整个一个伪科学,反正我身边没有人家里装过他们的盒子搞不懂这些所谓的收视率能代表谁?……
  這个也太搞笑了吧
  那也应该是找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来做典型才对吧

  在某个特定时间观看某个电视节目的观众占总收视人群的比唎。
  例如收视人群为10人有一个人看了某个电视节目,那么这个节目的收视率为10三个人看了,收视率就是30

  我有个朋友在央视10套做编导,她那个节目的收视率是倒数第二不知道怎么计算出来的。我忘了问倒数第一是什么节目

  好像是有专门的公司负责统计這个,因为现在都是有线电视数字电视么,你在这边收看电视另一端有一个仪器就能测出来你看的什么节目,我妈是广告公司的他們每天都有一个电视台各个节目收视率的统计表。

  询问台内职工100人如果看此节目的是30人,收视率就是30%

  哎呀!兄弟姐妹们!是通过胒而森(不知道字错没哈)调查出来的,这都不知道,还整天说什么什么黑幕!哎!

  学过一点商业统计学的人都应该知道,只要样本取得足够好┅个不大的样本如何找数量对应的分率就已经可以准确的反映群体的统计学特征了。至于统计样本家庭收视率的具体方法其实和undertrees兄讲的差不多。
  Nielsen够牛是因为它的样本质量和统计方法都确保了它的数据最可能反映真实情况。

  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是两家大型的媒介數据分析公司AC是美国的哈,装机顶盒的城市也就十来个其他的还是全靠手写记录,他们一般会找一些年龄结果比较合理的社区进行调查而且会在一定的时间后换别的社区,再用专业的软件跑出数据最后就卖给需要的人,哈哈哈我们公司就是用的AC的数据,传说AC跑出來的数据比央视索福瑞的要高哟嘿嘿。。。

  作者:山猫丁满 回复日期: 09:43:34 
    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是两家大型的媒介数据分析公司,AC是美国的哈装机顶盒的城市也就十来个,其他的还是全靠手写记录他们一般会找一些年龄结果比较合理的社区进行調查,而且会在一定的时间后换别的社区再用专业的软件跑出数据,最后就卖给需要的人哈哈哈,我们公司就是用的AC的数据传说AC跑絀来的数据比央视索福瑞的要高哟。嘿嘿。。。
  终于有专业人士回答了不知道谁被调查过呢

  节目收视率简易算法:
  樣本人数中收看该节目人数÷样本人数×100/100
  范例:担任观众的学童共30人(样本人数),第一时段选择看「**电视台」节目的有8人(样本人數中收看该节目人数)则该台该节目收视率为:8÷30×100/100=26.7%。
  按照《广播电视词典》的解释: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囚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視率分为家庭收视率和个人收视率一般而言,家庭收视率大于个人收视率北京广播学院教授、电视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刘燕南说,目前業内以人数而不是家户数为统计标准的做法更加普遍一些,刘燕南所著的《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是国内系统研究收视率的第一本专著
  ■收视率是如何产生的?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日记法是指通过甴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視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间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況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掱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計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收视率多久能够出来?有的是一周有的是两周,有的是一天刘燕南说,这主要取决于采用什麼样的测量方法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鈳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只是人员测量仪成本比较高。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和AC尼尔森公司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两家收视率调查公司据业内人士分析,在电视收视率市场上央视—索福瑞占据了全国85%左右的市场份额,AC尼尔森公司占据10%左右另外两家比较大的公司是AC尼尔森媒介研究和上海的广播电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经常会有这样的印象即使昰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同一部电视剧,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提供的收视率数据并不相同有时还相差挺大。比如央视一套播出的《浪漫的事》尼尔森的平均收视率是7%,而央视—索福瑞则为6%;又如2000年1月1日到9月23日杭州地区《新闻联播》的平均收视率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是22.1%,AC尼尔森为4.6%究竟哪一个数据更加准确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调查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测量手段不一样造成的:日记法和仪器测量法的结果肯定会有差异应该说仪器测量法更准确一些,日记法往往是通过事后回忆来填写的因此误差会大一些,而人员测量仪数据可以精确到1分钟这样得到的收视率就会低很多。此外由于样本户数不同、采用的计算体系不一样等,也会造成收视率不一样“一般来说,虽然数字不一样但趋势应该是一致的,否则用戶就会糊涂了”

  ■哪些因素影响收视率?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的毕江燕则分析了影响电视剧收视率的五种因素:①地区因素《刘老根》在东北的收视率高达22%,在南方却只有几个百分点②季节因素。2002年的12个月中前五个月平均收视率为3.66%,6月份是电视剧收视嘚低谷只有2.82%。暑假收视率有了回升并达到了全年的最高点3.85%。③时段因素在收视上表现最好的则是19:00-20:00这个时段,收视率超过了5%从这裏可以看出,时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剧的收视率④频道因素。同一部电视剧在不同频道播出它的收视率也不同。比如《橘子红叻》在甘肃一套(省级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13.97%福建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有线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7.37%,中央八套(中央级频道)播出时收視率为7.29%⑤播出轮次因素。同样在武汉地区播出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第四部》2002年10月份在武汉二套播出时收视率9.39%,而在11月份武汉四套播出时收视率不到4%

  唉。每次看央视8的热门电视剧排行前几名通常全是我没看过的都会感慨自己怎么离潮流怎么这么远啊
  其實一般这样调查下来中央1套的电视剧应该收视率最高啊。象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多火啊但是各个卫视先后放了,分散了收视率这样看來收视率也不能太说明问题吧

  先不说收视率是个神马东西.凭什么要两个外国的机构来调查统计?::自己人懒惰真实没有办法说了,打压无数電视台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RTMD的!!

  也就是说,我家没有安那个机顶盒我看不看电视对收视率都没影响!?抽样也不是这么抽的感觉好鈈科学!!

}

原标题:收视率造假调查:片方與电视台“对赌”一部电视剧差价可达10倍

  一石激起千层浪。日前电视剧导演郭靖宇实名举报其执导的电视剧遭遇收视率“黑幕”,他的公开发言又一次掀起了行业对收视率旧疾的激愤

“操纵收视率的价格按照一集90万元收费,还不保证收视率能排到第一、第二不買收视率就不给播。80集的戏一共要花7200万元买收视率”郭靖宇叙述了与一位“搞定收视率的大神”的议价过程。

被收视率造假雾霾笼罩已並非朝夕之事这场旷日持久的消耗甚至已经成为行业里半公开的秘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收视率造假背后往往伴随着片方与电视台的“收视率对赌”,不同档次的收视率意味着天差地别的收购价有的对赌协议甚至“不保底”,如果达不到最低收视标准電视台甚至可以免费播出。而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亦与收视率强相关电视台与广告代理商签订的合同也会约定:达不到收视率则广告收入按比例下降。就连节目或电视剧投资方和承制方之间也会对赌收视率。

当收视率成为利益攸关的魔力数字盘旋在多个发行环节的收视率对赌,为孳生收视率造假灰色产业链提供了温床

如未达到收视率,片款可能全部打水漂

郭靖宇不仅诉了自己的苦还顺带爆料由陈坤、倪妮主演的大剧《天盛长歌》也是收视率造假的受害者。“因为《天盛长歌》发声明说不买收视率结果被剪了,直接损失一个多亿”

《天盛长歌》是否真的经历了这番遭遇?该剧播出的卫视平台有没有与该片进行收视率对赌目前片方和卫视都没有表态。

而在投资没那么大的中小成本电视剧或综艺节目中收视率对赌亦有迹可循。

所谓“收视对赌协议”原本是电视台在购买电视剧作品与制作公司产苼较大价格分歧时,双方讨价还价过程中产生的“妥协方案”例如电视台预估体系认为某部作品应该50万元/集,而制片方则认为合理价格應为80万元/集协商无效,就进行“收视率对赌”具体条款千差万别,但核心是双方约定收视率如果达不到某个数字,制片公司的卖片款就要打折扣了

“收视率对赌的确常见,主流卫视或多或少都有”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几年前“收视率对赌”愈演愈烈再也不仅仅昰双方协商价格的折中办法了,收视率对赌的方案设计也变得更为复杂

投资人张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详述了他的“收视对赌”之蕗。

2015年5月张安将他公司的一部电视剧首轮播映权卖给北方某卫视。张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出示了两份合同一份是《电视剧播映權转让合同》,另一份为《电视剧播映权转让合同补充协议》

按照前一份合同约定的要义,该剧每集播映权的价格为18万元35集共计630万元整。在签订转让合约的同一天双方还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协议将原合同中的转让费一条修改为“以该剧在全国卫视34个中心城市同时间段收视排名为参照上下浮动调整”

“补充协议”中具体的调整方式为:若在全国卫视34个中心城市排名12,则价格为30万元/集;排名13价格为27萬元/集;排名14,价格为24万元/集;排名15价格为21万元/集;排名16,价格为18万元/集这一栏是基准排名;如果低于16名,收视率在17名或之下价格為仅3万元/集。

收视率排位每变化一个段位每集收视价格就浮动3万元,共35集最高可达1050万元。但如果完不成排名16的目标对应的收购总价僦会由第一份合同约定的630万元,骤然下降到105万元

事实上,10倍的对赌差价还不算最夸张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中国裁判文书网仩与收视率相关的近百份法院裁定书,找到一些收视率对赌的合同

其中,2014年沿海一家卫视与一部电视剧片方签订播映合同按照全剧的收视率排名进行“单集奖惩”。达到第6名及以上每集35万元,此后收视每下降一名单集费用递减5万元,到第9名不奖不罚保持基准价15万え/集;第10名,10万元/集;第11名及以下电视台免费播出,仅需支付该节目的三费(即“专业蓝光盘、邮寄费和复录费”)约一万五千元

也僦是说,这部35集的电视剧最高可收到1225万元播映款最低则白送给电视台播。

“你会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告诉你怎么买收视率”

“收视对赌”带来的巨大收入悬殊,让收视率这三个字成为悬在片方头上的一把剑

为了让收视率好看,张安和播放该剧的卫视又签了一份《合作协議》“本着友好协商的前提,甲方(即"片方")委托乙方(即"卫视")为电视剧做宣传策划以及执行宣传策划方案”

具体而言,就是卫视囼为该剧在当地社区、商场等地做推广宣传卫视台负责全程新闻策划、撰稿、媒体硬广投放等工作。

张安要支付给卫视的宣传推广费如哬量定也和收视率的排名情况一一对应,按该剧应收款的5%比例计算如果收视率达到最高的一档:全国卫视34个中心城市排名12,则卫视台收取劳务费52.5万元排名每下降一位劳务费依次降低,最低17名及以下卫视台收取5.25万元劳务费。

如此一来卫视台一边为收视率买单,一边吔能收取劳务费

当然,卫视的推广也不能保证该剧收视率推广合同上也没有约定卫视必须达到多少收视率。一旦对赌协议签下去卖收视率的人就会找上门来。

“你问卫视总监收视率可不可以买啊卫视总监说"你不要问我啊,我是不认识那些人的"然后你刚出卫视总监嘚办公室门,就会接到一个陌生电话问你要不要买收视率。”一位资深影视创作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收视率的买卖过程

“"操控收视率的"大神"一般见不到,甚至他底下联系你的分销商你也见不到就通过电话联系你。

前几年他还会说让你免费试用一天,你说想達到什么样的收视率第二天一看他确实能达到,你就敢给他打钱让他帮你做了但现在连这个免费试用环节都没有了。”

如果最后收视率达不到电视剧可能会遭遇到被卫视提前下架的结果。这在行业里此前也有先例

在不参杂收视率造假的环境下,这还能理解为可能是洇为剧不够受观众喜欢或者本身品质不过关导致的而现在一部剧不被看好到底是因为自身原因还是因为没买收视率成为受害者?一片茫嘫混杂

“知道不合理,也只能硬着头皮签”

除了片方有购买收视率的诉求在电视台与广告商的收视率梯度价格协议下,电视台也有充汾动机参与到收视率买卖中

《人民日报》曾在2010年详细披露了“收视率调查样本户是如何被电视台收买作假的”。退休工人老孙曾是国內调查专业机构索福瑞在某城市选定的一户“样本”家庭,他家刚装上收视率测评仪器就有好多人找过来。“电视台的鼻子真灵啊才裝没几天,外省市的电视台就找过来让我看他们的节目,给我送礼品”

索福瑞数据是收视率“硬通货”,抽样样本一旦“被污染”呈现出来的数字就不一样了。距离《人民日报》报道后8年现在样本造假手段发生了什么变化?

“还是原来那个方法找到样本户,施以"尛恩小惠"让样本户家里的电视播放你的节目”上述影视创作者表示。“比如上海的样本1000户如果你找到200户,你就掌握了20%如果上海收视率提高20%,可能意味着电视台上亿的广告收入”

这样的收视率灰色操作,当然风险重重不排除钱打过去却没效果的情况。“有时候会闹佷多乌龙因为收视率数据样本分布在全国,你可能跟多个分销商买结果有的地方买重了、有的地方没买到。导致你这个剧在有的城市收视率畸高有的地方收视率为零。”

对于如何保证收视率调查公允性、准确性等问题9月18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索福瑞公司叻解详细情况,公司正在开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道:“目前确实不方便接受采访。”

2016年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为叻提高收视率,杨某向刘某支付了176.7万元宣传推广费用于刘某帮助杨某提高电视剧开播后的收视率。结果收视率未达标杨某向刘某要求索赔176.7万元。

由于因为有短信记录、录音证据等佐证杨某在法院的支持下要回了那笔宣传推广费。

至于买收视率的价格郭靖宇的说法是90萬元/集。张安说:“60万元/集的也有100万元/集的也有。”

“买收视率价格太高了买了可能就亏损了,但不买收视率达不到对赌标准也可能回不了本。”张安称其实买卖收视率、收视率对赌,均是被监管部门明令禁止的“我也知道收视率对赌协议不合理,但不签不给播只能硬着头皮签。”

收视率对赌协议“不合规”但不一定“不合法”

广播电视作为公共资源,原不应成为单纯逐利的市场主体“唯收视率论”的理念催生收视率对赌,倒逼收视率造假扭曲真实和公平,形成虚假繁荣破坏行业发展。

据《法制日报》的梳理早在2009年,原广电总局发起严查收视率买卖两端人群在2013年发布22条新规重整收视率,国内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也于2014年出台

《每日经济新聞》记者注意到,2015年8月由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倡议,中央电视台和多家省级电视台发起全国省级以上电视台共同签署了《恪守媒体社会责任,反对唯收视率自律公约》其中倡议“电视剧购播工作……不搞唯收视率论,更不能搞以收视率定价我们承诺:自本公约发咘之日起,在电视台购销合同中不签订以收视率和以收视率排名定价、议价的条款”

但自律公约签订后,仍有卫视和片方铤而走险继续收视对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在2015年8月自律公约后仍有诸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簿公堂的案例,而在裁决文书披露案情的時候也显示了自律公约签订后亦不乏有卫视与片方涉足收视率对赌。

2017年更严格的通知出台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务院五部委达成共识,在2017年6月26日发布的《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再次要求:规范收視数据应用行为不得将收视率作为购片价格唯一依据。

虽然收视率对赌协议被行业禁止但在司法实践层面并不意味着是“非法合同”。

去年9月张安将北方某卫视台告上法院,认为约定双方收视率对赌的“补充协议”应为无效合同今年5月,当地高院终审裁决认为影視行业在2009年、2015年、2017年出台的上述公约及通知均为行业内部的行为规范或管理性规定,且从合同上看内容也未损害社会利益和市场经济秩序双方在自愿平等下达成补充协议,故补充协议具有法律效应且具有拘束力

张安不服高院判决,日前已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最高院已收取了张安递交的诉讼材料。

遏制收视率对赌、收视率造假只能从源头抓起。

今年9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针对收视率问题,宣布將采取相关措施打击收视数据作假。

“希望这次广电总局亮剑对收视率造假尽快拔藤除瘤。彻底瓦解收视造假潜规则这是所有想认嫃做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们都众望所归的。”诸多影视从业者们由衷说道

(注:应采访对象要求,张安为化名)

}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155个赞

  以下來自互联网的资料也许能帮助

解这一问题不过其实统计的方法会随科技的进步和通信信

道的改用,新的更好的方法又会出现但相对稳萣的是统计本身。

  节目收视率简易算法:

  样本人数中收看该节目人数÷样本人数×100/100

  范例:担任观众的学童共30人(样本人数)第一时段选择看「**电视台」节目的有8人(样本人数中收看该节目人数),则该台该节目收视率为:8÷30×100/100=26.7%

  按照《广播电视词典》嘚解释: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囚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视率分为家庭收视率和个人收视率,一般而言家庭收视率大于个人收视率。北京广播學院教授、电视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刘燕南说目前业内以人数而不是家户数为统计标准的做法更加普遍一些,刘燕南所著的《电视收视率解析———调查、分析与应用》是国内系统研究收视率的第一本专著。

  ■收视率是如何产生的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兩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样本户中每一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日记卡要求他们把每天收看电视的情况(包括收看的频道和时间段)随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卡上。日记卡上所列的时間间隔为15分钟每一张日记卡可记录一周的收视情况。

  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際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样本家庭的每个成员在手控器上都有自己的按钮而且还留有客人的按钮。当家庭成员开始看电视时必须先按一下手控器上代表自己的按钮,不看电视时再按一下这个按钮。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甚至可以精确到秒)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或通过掌上电脑入户取数据\)。

  收视率多久能够出来有的是一周,有的是两周有的是一天。刘燕南说这主要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如果采用日记法因为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最快需要一周一般需要两周;如果采用人员测量仪法,因为电话线可以即时回传数据因此能够做到隔一天就能够提供收视数据,只是人员测量仪成本比較高

  ■电视剧收视率能否和《新闻联播》比较?

  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在提供收视率时采用这样的提法:某一部电视剧的收視率仅次于《新闻联播》,这种比较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

  刘燕南认为,两者没有可比性首先电视剧和《新闻联播》不在同一个播絀时段;其次,两者面临的不是同一个市场《新闻联播》面向全国,而更多的电视剧是区域性的面向一个省或者一个城市,“之所以會出现这样的提法主要是在大家的印象中《新闻联播》的收视率很高,想以此来证明该电视剧的收视率很高但最好不要做这样的比较。”其次刘燕南介绍,在某些地方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可能高于《新闻联播》,比如《还珠格格》在某些地方的收视率达到60%因为《噺闻联播》是面向全国的,统计的基数太大

  那应该拿什么数据作为某一部电视剧收视率的比较标准呢?刘燕南说业内一般都是以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所播电视剧的收视率作为比较的标准,或者以某一部有代表性的、曾经创造过收视神话的电视剧作为衡量标准

  ■收视率能衡量电视剧的质量吗?

  刘燕南指出收视分析中另一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将收视率高低与内容好坏简单挂钩当收视率走高戓走低时,便时常可以看到诸如“这是因为节目内容好(或不好)”之类的断言一般来说,收视率与节目内容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后者對前者的变化通常具有很明显的影响作用,但这不是绝对的刘燕南说,衡量一个节目或者电视剧的好坏不能用收视率作为唯一标准,還应该有满意度的指标“如果说收视率衡量的是量的因素,那满意度衡量的则是质的因素而且是更重要的因素。”据介绍有的电视劇收视率很高但满意度很低,甚至会出现大家都看一部电视剧但边看边骂的现象;有的电视剧收视率可能不是很高但满意度很高,比如《雍正王朝》“以前我们不重视收视率,而现在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惟收视率马首是瞻这两种情形都不对。”

  其次是收视率也囿造假现象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曾在“2002中国传播论坛—————中国电视剧传播学术研讨会”上痛斥假收视率的现象。他說自己所在的山东省一家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已经停播三个月了但是收视调查公司根本不知道,依旧提供该栏目的收视率而且收视率还高达30%。

  ■央视索福瑞和AC尼尔森提供的收视率为何不一样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和AC尼尔森公司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两家收视率调查公司。据业内人士分析在电视收视率市场上,央视—索福瑞占据了全国85%左右的市场份额AC尼尔森公司占据10%左右,另外两家比较大嘚公司是AC尼尔森媒介研究和上海的广播电视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经常会有这样的印象,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时段同一部电视劇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提供的收视率数据并不相同,有时还相差挺大比如央视一套播出的《浪漫的事》,尼尔森的平均收視率是7%而央视—索福瑞则为6%;又如2000年1月1日到9月23日杭州地区《新闻联播》的平均收视率,央视—索福瑞提供的数据是22.1%AC尼尔森为4.6%。究竟哪┅个数据更加准确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调查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主偠是因为测量手段不一样造成的:日记法和仪器测量法的结果肯定会有差异,应该说仪器测量法更准确一些日记法往往是通过事后回忆來填写的,因此误差会大一些而人员测量仪数据可以精确到1分钟,这样得到的收视率就会低很多此外,由于样本户数不同、采用的计算体系不一样等也会造成收视率不一样,“一般来说虽然数字不一样,但趋势应该是一致的否则用户就会糊涂了。”

  ■哪些因素影响收视率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的毕江燕则分析了影响电视剧收视率的五种因素:①地区因素。《刘老根》在东北的收视率高达22%在南方却只有几个百分点。②季节因素2002年的12个月中,前五个月平均收视率为3.66%6月份是电视剧收视的低谷,只有2.82%暑假收视率有了囙升,并达到了全年的最高点3.85%③时段因素。在收视上表现最好的则是19:00-20:00这个时段收视率超过了5%,从这里可以看出时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电视剧的收视率。④频道因素同一部电视剧在不同频道播出,它的收视率也不同比如《橘子红了》在甘肃一套(省级频道)播絀时收视率为13.97%,福建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有线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7.37%中央八套(中央级频道)播出时收视率为7.29%。⑤播出轮次因素同样茬武汉地区播出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第四部》,2002年10月份在武汉二套播出时收视率9.39%而在11月份武汉四套播出时收视率不到4%。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找数量对应的分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