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被追求者追杀自己追求的人,想来追杀怎么,和她到底有什么样未来,我又是一个怎么样未来?请回答,谢谢!

暧昧很多年,最后他说,只是妹妹啊。

朝夕相处。他对我很好,就是比对其他人更亲近的那种,更关心我。会跟我讲很多他自己家里的私事,出去玩或者出去比赛都非常照顾我。

那几年,周围的朋友都觉得我们早晚是一对,很般配的那种,非常了解彼此,相处的时间也比较久。

大家经常打趣他,让他好好把握,但是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我以为是因为羞涩他不肯承认,心里肯定是喜欢我的。

我去年去外地工作,他和同事出差过来,约我出来玩。在景区,他给我一个人买了哈根达斯,那会儿他收入很低,还是舍得给我买哈根达斯。

他嘴里默念了一句广告词,爱她就带她吃哈根达斯。

后来,我鼓起勇气想问个结果,说了很多,把我这几年的感情一股脑的对他说了。

他赶忙说,大概是我做了什么让你误会了,我一直把你当妹妹啊。那会儿我终于醒悟,原来他从来没有喜欢过我。

他以前对我有多好,我后来就有多痛。

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跟他结婚,去他家里见父母,还有见他的众多亲戚朋友,还梦见过和他的婚礼。

我全心全意地爱着他,把他放在我心上最重要的位置。没想到,他却不是。

做了所有对我好的事,做了所有只对我做的事,最后却说只是妹妹。

后来呢,我彻底断了念想,也不怎么相信爱情了。

不是不喜欢,只是不够喜欢。

他比我小三岁。微信上认识,半年后见面,互相感觉不错。那时的我临近毕业,是他的学姐。而他校篮球队得的,高、帅。

毕业的时候,我喝的烂醉,在送我回去的路上,他偷偷亲了我,而我假装不知道。毕业以后大半年没有联系。

后来不知怎么的,又恢复了联系。以朋友相约,吃饭,电影,甚至是短途旅行,经常打电话就是两个小时。

没有牵手,没有表白,我们都保持着恰当的距离。

我想着,我们到底有没有可能在一起,他应该也是喜欢我的吧。

但是我心思细腻而敏感,而他呢,大男子主义还幼稚,就这么不清不楚的处了两年。

后来在元旦的时候,我问他,到底有没有可能在一起。他说,没有。所以彻底断了联系,删了微信。

一年之后他再次加我的微信,我拒绝了。

嗯,既然不能在一起,就别暧昧着了吧。

大学的时候,年纪小,神经粗。他以学长的身份,说着为了增强社团凝聚力的话,天天跟我交流。

我带着对社团天真无邪的爱去聚会。后来参加聚会的人越来越少,逐渐稳定到只有我们两个。

两个人都太怂,走过了学校的边边角角,坐遍了学校附近的奶茶店,都没敢牵个手。

后来有一天,坐公交遇到我同学,同学很暧昧的问我他是谁。

他居然超长发挥地说,我承认的话就是男朋友,不承认的话就是死不要脸的、不放弃的追求者。

嗯,下车之后我有了个男朋友。

从此对那一路车都挺有好感。

不好意思,我和暧昧的人在一起了。

在电影院里看外星人,回去的路上他问我冷吗?顺势牵过我的手。在楼梯间接吻,口腔里残留着此前分享的奶茶味道。

应该不算在一起了,毕竟我们谁都没有承认对方男女朋友。

倒春寒的时候去出差,也是去看他。他的避而不见和那时的低温一样猝不及防。

行吧。返程的寂寥飞行中,旁边的座位是空的。

旁边的旁边是误机改签了的乘客,当然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因为,后来的后来,这位乘客在春夏之交的另一次飞行之前问我,要不要做他的女朋友,我说你猜。

后来,我们都笑了很久。

第一次听到《暧昧》这首歌的时候是初中。

那个时候真的不懂什么叫做“暧昧让人受尽委屈,找不到相爱的证据,何时该前进,何时该放弃,连拥抱都没有勇气”。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你说喜欢的电影,Ta也看过,没看过也会马上去看;Ta说好吃的餐馆,你们一起去吃过;你对Ta说过很多跟其他人不会说的话......

你们一起有很多只属于你们两个的回忆,但是,你们不是情侣。

你可能很多次的问自己,我们是什么关系。你也可能在对方表示出想确定关系的时候,你回避。

这种,似有似无,若影若现,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关系;你不敢问,Ta不想答的关系,我们叫做,暧昧。

我问朋友,那个和你暧昧过的人后来怎么样了,她说,死了。

还有朋友问我,如何定义暧昧,我当时的回答是,友情以上,恋人未满。就是你们做了很多恋人才能做的事,然而你们不是情侣。

你搞不清楚你们是朋友还是情侣?你不知道改前进一步,还是马上后退。

什么是暧昧?处于暧昧中的人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暧昧呢?

我们常说的暧昧就是,ambiguous relationship——对彼此关系的定义存在不确定性。(Draucker&Stephenson,2012)不确定对方的感情,不确定是否进入一段关系,不确定是否结束这种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暧昧都产生于“承诺”与“拒绝”之间的矛盾。

其实很多人都会经历类似暧昧的一种状态。

在进入一段关系之前的表现最接近暧昧这种状态。暧昧和追求的区别就在这里,在追求的一段关系中,有一方明确自己想要承诺,以及通过各种信号传递出来。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是暧昧。

故事三其实是追求的故事,但是它在正式变成一段关系之前,那种表现,最接近暧昧。但是双方都愿意做出承诺,这是追求。

处于一段暧昧关系中的两个人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特点。

1.双方对于关系的期望往往存在差异。

暧昧中的双方对于彼此的亲密程度、忠诚度以及责任义务(Obligation)的期望往往都存在差异(Draucker & Stephenson, 2012)。

当你倾向于承诺的时候,你更愿意花时间与对方相处,也会在某些场合做出类似“宣示主权”的行为。

当你倾向于拒绝的时候,你就会适当保持距离,让自己也能与其他人保持一定程度上的亲近。。

双方对关系的期待存在差异,这也就是暧昧的主要原因。

这种感觉就像是,我想跟你好好聊聊,你却叫我早点睡觉。

2.付出与索取的不平衡

当暧昧中的一方更倾向于承诺,而另一方更倾向于拒绝或处于摇摆中时,双方就有可能出现一种付出与索取的不平衡(Silentio, 2011; Stanley, 2014)。

倾向于承诺的人更愿意发自内心的为对方思考,配合度也会更高。但是在暧昧这种没有承诺得而关系中,这种付出通常得不到回应。

当你倾向于承诺的时候,你会

1.着迷(obsessed)。总是花时间设计、幻想你们的未来,花时间去揣摩对方的心思,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表现。

2.付出。你以为付出,释放真心的自己,对Ta就会拉近彼此的关系。似乎,在这段关系中,付出是你唯一可控的事情。

3.试探。用不严肃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承诺的渴望。抱着侥幸的心理,但是你希望得到Ta的回应。

当你倾向于拒绝的时候,你会

1.不排他。和两个或者以上的人保持暧昧的关系。谁都是他的妹妹,谁都是她的哥哥/男闺蜜(并不指代全部)。

2.模糊焦点。当对方表现出需要承诺的诉求的时候,你会尽力模糊焦点,甚至会刻意疏远对方一段时间。

为什么我们会处于这样的一种关系呢?

1.希望保留更多的选择权

承诺意味着失去了选择其他人的权力,拒绝的话意味着失去眼前的这个选择。

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的痛苦。这也是很多人选择暧昧的原因。

暧昧留给双方想象的空间。

那么,暧昧对于我们来说就全是坏处吗?

其实,暧昧关系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好时机。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意象,其实是你自己身上存在的东西。

我们对他人的揣测和想象体现着我们是谁,我们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

在解读同一种行为的时候,你总是倾向去从某一个角度去解读,为什么?

其实这个道理适用于任何问题的思考。

你对别人是不是总是存在某种特定的幻想?哪些东西最吸引我们,哪些是我们最恐惧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一段关系中反应出来。

其次,暧昧是我们练习承受不确定性的好时机。

为什么还不回我微信?Ta是不是不喜欢我?

他怎么又给那个女生点赞了?他们是什么关系?我这样Ta会喜欢吗?

这些都是我们处在一段暧昧关系中会遭遇的问题。

有的人完全无法忍受这种不确定性,这其实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

但是,就算是在一段确定的、有承诺的关系中,也存在不确定性,学会冷静稳定应对不确定性,对关系持久健康的发展有关键性作用。

学会冷静处理不确定性也是我们人生的一课。

最后,如果你总是一次接一次的处于暧昧关系中,无法进入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你可能需要反思一下自己。

(以上理论部分整理自公众号Know Yourself)

最后,我认为,不要让自己过度处于一段暧昧关系中,对双方都不好。了解自己,锻炼承受不确定性的能力也不一定非得在暧昧关系中锻炼。

当别人问起你们是什么关系的时候,你们只会说,我们就是朋友。

但是,你真的缺这个朋友吗?

你不缺能够和你谈天说地的朋友,你不缺和你去看电影的朋友,你不缺和你去旅行的朋友。

你缺的是那个愿意给你承诺,愿意和你走入一段稳定关系的人。

额,但是不排除,你本身只想要一段暧昧关系,那你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你的心理状态了。

你一个人的想象、试探、着迷最后都是苦了自己。

喜欢就大胆的告诉Ta,

我喜欢你很久了,行就行,不行的话我就换人了。

很多人都说,其实暧昧不过是因为不够喜欢而已。

那么,我就有个问题一直困惑了很久。希望听听大家的想法。

每每提到,暧昧,或者说对对方不满意,对对方感到失望,或者是分手,最后大家总是会说,不过是不够喜欢、不爱罢了。

我的问题就是,所有不理想的爱情,真的都是因为不够喜欢、不够爱吗?

一开始我的答案是,不是。

在一段关系中,导致不理想的因素非常多,不一定是因为不爱,其实每个人都很累,有时候真的没有精力再去过多的经营。

但是我转念一想,如果你真的非常喜欢、非常爱一个人的话,那其实绝大部分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那么这种不理想的关系确实是因为不够爱。

但是我依然觉得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这样的,所以这个问题一直很困扰我。

}

原标题:犯罪的留守儿童:被牺牲的6100万人,现在长大了

前几天一位20岁的赵性女子被滴滴顺风车司机奸杀,很多人在谴责滴滴,但少有人注意到留守儿童,这个标签。

从权威媒体报道和记者采访收集的信息:凶手家里的独子,来自四川农村,家庭以种玉米为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自七八岁起)由爷爷奶奶带大,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身材矮小,其貌不扬,性格孤僻,给人感觉老实,平时比较内向,和人交流不多,成绩不好,初中辍学;生性不喜欢被约束,与父母关系不好,不听父母的话;在做滴滴司机之前曾经多次创业(靠父母资助),因为能力不足,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花光父母几十万积蓄;有女朋友(才十六七岁),案件发生前曾在20多家借贷公司有不良记录......

今天的文章有点长,但是很值得一读。

妈妈去哪儿了?一听这话,爷爷奶奶就泪水纵横...

我哭着不让他们走,他们不说什么,妈妈也哭...

这是怎样的悲惨世界?谁来负责?我们今后怎么办?

南方沿海某市的男子监狱车间办公室,门外是犯人们操作缝纫机的轧轧声浪,门内穿着工装的姚义秋按狱规坐在小板凳上,努力回想对襁褓中母亲出走的感受。

顿了一会儿,他又说:“会想她。”

隔着38年的时间,和从湖北乡下到滨海高墙内的遥远距离,姚义秋仍旧没有找到讲述童年情感的语言。就像20岁那年徒然的寻找:偶然听人说在大冶市街头看见了母亲,他和哑巴大哥一起赶去,辗转三天一无所获。

在这座监狱的高墙里,羁押着大量像姚义秋这样的犯人,他们入狱前的角色令人生畏:飞车党、抢劫犯、毒贩、人贩子、盗贼。但再将视角前推,他们在或远或近的时光里,都曾经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留守儿童

当我们开始注意到这个名词时,他们其实已经长大了,在各处角落挣扎求生,谋生的方式千差万别却又无例外地琐碎、卑下,没有闪光之处。

当他们偶尔在社会新闻栏目惊扰人们的目光,多是触犯了法律和人生的红线。而后他们进入高墙,开始了更长久的沉默。少有人的目光落到他们身上,张丹丹是例外。作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学者,有留守儿童经历的服刑人员成了她近年来关心探究的群体。她发现这些犯人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在16岁之前有留守或单亲背景的比例相比于普通的农民工要高出一倍多,达到近20%。这让张丹丹吃惊不已,她设计了对多所监狱的调研方案,试图寻找出留守儿童通向高墙轨迹上的线头和转折。

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背景,对犯人的暴力倾向、情绪不稳定性和感受不公平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这些人的生活轨迹粗粝凌乱,以致抛物线式的沉沦,或许从父母离家那天就已限定。持续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留守儿童数量仍在节节攀升,“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也成为热门话题,但他们步入成年后的轨迹,仍旧处于晦暗中。

姚义秋们是第一代留守儿童。透过高墙,一种无形的线索开始代际传递:姚和其他一些犯人的孩子正在遥远的乡村,重复他们童年的经历。

邓晖的固执,一望可知,即使在这座“文明监狱”的炼炉内也没有化开。

他似乎从幼年起,一直在抗拒着什么,却连自己也说不明白。譬如对于父亲存歿的答案,监狱管教干部的信息是,邓晖的父亲在他两岁时坐牢,之后越狱失踪。而邓晖重复了两次的回答是:父亲在他生下来半年后死去,爷爷奶奶没有告知死因。

引起邓晖抗拒的可能是一句话,或一个词。去年年底,一个犯人小组长责骂了邓晖,邓晖一直暗暗忍到过春节,找机会用地上砖头拍了小组长的脑袋,缝了好几针。事后邓晖被升为“严管”,会见时他的胳臂上带着标记。邓晖心情沉重,但“硬气”着不肯低头。在“硬气”背后,是他对自己的失望:“跟同改关系都不是太好,孤僻,容易发火。”邓晖盼望着早点出去,却又对自己获得减刑没信心。

“一块砖头”式的铤而走险,横亘于曾经的“留守儿童”和今天的囚徒身份之间。记者接触的十几位犯人中,年龄大多是80或90后,罪案绝大多数和暴力相关:

邓晖,原为“飞车党”,在团伙抢劫作案中担任摩托车手,发展了两位女孩入伙,判决时被定为首犯;

姚义秋,伙同他人入室抢劫,用衣服蒙面,手持菜刀逼迫已上床入睡的受害者交出保险柜钥匙;

佘念武,和其他四名留守儿童背景的农民工结伙,拦路抢劫六次,打伤反抗的受害人;

崔凯,因为受同事欺负,手持红酒开瓶器捅瞎对方眼睛;

吴金森,受表哥教唆,组织妇女利用改装的运沙船,偷渡出国卖淫,被定为拐卖妇女罪;

王飞,拦路抢劫团伙成员,敲诈勒索,持凶器拦路抢劫,有次开车撞倒一个摩托车女司机,临时起意顺道抢劫,造成女受害者七级伤残。

在张丹丹的调研中,拦路抢劫和故意伤害是农民工最大宗的犯罪行为,高于民众印象深刻的强奸等罪行,经济智力犯罪比例则很低。

这和她研究得到的结果一致:有留守背景的农民工犯罪群体受教育程度低,年纪更轻,在情绪不稳定、暴力倾向、不公平感等几方面都更严重,而在性格外向性、亲和度、负责任能力上都低于农民工群体的平均水平。

这和他们童年生活在留守或单亲背景下,缺乏人性滋养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人格塑造乃至受教育机会缺失有密切关系。在张丹丹课题组对这个人群发放的问卷调查中,51%的服刑人员表示:童年曾经对于父母不在身边感到不开心。

图 | 纪录片《乡愁》

张丹丹曾组织上千名犯人做过一个“搭档分钱”游戏:两个人分为一组,每组发给一张百元人民币,其中一人扮演领钱者,负责分钱,领钱者有权决定自己分多少,留给同伴多少;同伴则有权接受或者拒绝。领钱者的分配决定一旦被同伴拒绝,这百元人民币将被收回,两人都将一无所获。游戏结果说明,第二个搭档对自我得到公平的意识很高,而第一个人却较少考虑同伴的公平待遇,导致将近40%的犯人搭档最终分钱失败,以一无所获告终。

用留守儿童背景犯人崔凯的话来说,“觉得全世界都欠我的”。

在入狱后的悔罪教育和心理矫正下,多数犯人看起来能顺利谈及自己的过去,以致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个性缺陷的联系有某种认知,有人甚至可以侃侃而谈人生哲学。但这种在强制矫正和评分减刑体系下的反思,有时近乎另一种乐观的面具,他们内心的某些阴影并非真的可以如此轻松面对。

对于参与入室抢劫的经历,姚义秋始终不愿接受自己是主犯,强调自己是“帮忙”,虽然是他拿刀胁迫已经睡下的受害者。而另一宗拐卖妇女出国卖淫的犯人吴金森,仍然觉得自己只是在表哥怂恿下“跟着玩玩”。

邓晖在“飞车党”中的角色是开车,“我技术好,摩托车后座可带4个人”。案发后主犯之一脱逃,被抓的邓晖作为主犯被判决。入狱后他认为自己并未直接动手,一直想不通,“后来想,案子总要有个说法,认了”。实际上,邓晖被定为主犯的理由是,案子中两个从犯的女孩子,都是邓晖叫去入伙的。

很多犯人和家人真正的交流,是在进入高墙后开始的。他们童年时长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对孩子步入牢狱内疚不已,而犯人们自己最感内疚的对象,却是抚养他们的祖父母。

邓晖和相依为命的祖父母感情很深,他之前在外打工时,会常和老人们打电话,听到邓晖的声音,老人们高兴不已,鼓励他在外面好好干。可“最终我令他们失望了”,这负疚成了邓晖在狱中沉重的精神压力。

浙江台州人杨道德10岁之前也由爷爷奶奶抚养。他24岁时因抢劫入狱,父母只能瞒着年老多病的老人,说杨道德刑期短很快就将出狱,而实际上还有5年半。杨道德不知道祖父母是否还等得到这一天。

更多人遇到的情形则是失望加上路途遥远,家人很少探视

一旦走出高墙,“刑满释放犯人”的面具仍旧戴在他们脸上,和内心艰难完成的自我清理和认同产生矛盾,受到更大的挫败。监狱很难联络释放的犯人,“有联系的都是好的,坏的就没有下文”。再次获知情形,往往是犯人几年之后重新犯案,而且一般是回流到这座沿海城市犯罪,被重新抓进这座监狱。

这是高墙内的管教矫正体系无能为力的。

姚义秋的童年世界缺少声音:父亲是哑巴。妈妈离家出走,三兄弟中大哥是哑巴,二哥对于淘气的姚义秋,更多用拳头来说话。妈妈离家的时候姚义秋刚刚知事,虽然家里找不到一张妈妈的照片,但他脑子里一直刻着妈妈最初的样子。

姚家穷,米饭不够只能吃红薯,邻里乡亲不大看得上他们。春天插秧时,耕田的牛都借不到,只好自己用锄头挖地。到姚义秋读书的年纪,家里连一个学期二十块钱都拿不出来,他只念了一学期的书就回家打猪草、做饭。

生长在全是男人的环境中,姚义秋习惯了使用拳头,却一直渴望有个姐妹。直到十五六岁时,大哥找了个身体残疾的嫂子,家里才有了女人的气息,但这点弥补来得太迟,姚义秋已到了出门打工的年龄。

童年时,崔凯和外公外婆呆在甘肃白银市下面的村庄里,他3岁时没了父亲,母亲一直在城里卖服装供养他和弟弟。母子只能个把月见上一面。每次的见面和分别,距离都扯动着崔凯的心,到现在他都记得,那时最向往的事就是和母亲在一起。

9岁那年,他真的进了城,和母亲住在一起,却发现自己仍然像是孤身一人——妈妈忙于生计,没时间理他。他像在乡下时想念母亲那样,开始强烈地想念外公外婆,只要有时间就回乡下呆着。外公外婆虽然也不善言辞,却能给他更多的温暖,相比之下,妈妈似乎只负责提供食宿

乡下的生活并非全然愉快。童年的玩伴们会有意无意提到崔凯“孤儿”的身份,为此他不止一次地打架。进城后母亲没有心力管束,崔凯打架的习惯变本加厉,渐渐发展为学校之间拉帮打群架。

驱动崔凯打架的动力并不是无畏,而是恐惧:“别人打我,我咬着牙说打得好,你等着”,实际上心里唯恐下次遭遇。有时睡着了崔凯也会梦见自己和人打架,打完后被抓,醒来非常郁闷。高考那年,他和一个身高体壮的同学分到同一个考场,从头到尾提心吊胆,出考场后那人果真截住崔凯,揍了他一顿。即使现在回到白银市,崔凯觉得自己的恐惧感也没有消失,为了战胜这种恐惧,他就想法报复回来。

在和母亲的关系中,崔凯逐步由淘气犯错误后的挨打,变为反抗,到后来他开始推搡母亲。“初三以后她打不动我了,只能一边骂一边流泪。”很多年中,对于母亲招惹是非的寡妇身份和生计应酬,崔凯甚至有一种模糊的嫌恶和愤怒,同时又嫌恶自己。

母子之间的情感高墙,直到崔凯进入现实的高墙之后才有机会拆解。服刑期间,监狱管教干部了解到他的心理问题,出路费安排了母亲远道前来探视。

“第一天一小时,第二天两小时。头一天我说,她听,把从小到大,想说的基本上都说了,包括怨。第二天听她说,她跟我讲,妈这样肯定是没做好,但能力范围在那,做不好。妈妈的眼泪像瀑布。我当时撑着,回到监号也流泪了。这次见面后,心结就打开了。”

和解之后,母子之间每个月会通信,有机会就打电话。信中母亲问及崔凯以后作何打算,他告诉母亲,出去后要脚踏实地生活。

“90后”佘念武是河南光山县人,父母每年到山东打工,过年才回家,祖父母一边种田,一边照顾他。对于聚散离别,童年的佘念武感受特别强烈。过年节父母回来时,佘念武高兴得哭,走的时候又难过得哭。“我哭着不让他们走,他们不说什么,妈妈也哭。”

在梦里,佘念武经常看见爸妈回来,带着玩具和衣服,他在这样的梦里才会笑出来。小时候佘念武的学习还好,上初中之中开始泡吧,逃学,爷爷奶奶不知情,只知道塞给他钱,要钱就给,一周给五六十块,佘念武也记不得在网吧里花掉了多少钱。

初三上半学期,佘念武辍学了,父母商量接他去山东,佘念武又舍不得爷爷奶奶。到山东后他插班读书,跟不上学业,和父母发生了严重争执,并在十八岁那年离家出走。父母辗转把他寻回来,可他终究还是辍学回到河南老家。直到犯罪前不久,佘念武的生活轨迹一直在爷爷奶奶所在的河南老家和父母生活的济南之间往返。

吴金森的童年看起来要惬意一些。他家住在广东河源,父母和几个亲戚都在珠海打工,父亲当协警,母亲承包饭堂,在城里起了房子,经济条件不错。吴金森小时候在河源和爷爷奶奶生活,之后去珠海上民办学校,寒暑假仍旧时常回到老家。在乡下,他呆不住,问爷爷奶奶要了钱,自己坐火车到处逛,没钱了就被警察遣送回家。

吴金森的父母重男轻女,作息时间又和他相反,平日里不怎么管束他,只是不断地给钱。在学校里,吴金森和一帮本地同学一起欺负湖南、四川的外籍同学,这些少年本与他同命连枝:父母都在珠海打工,童年都是留守儿童。吴金森就是“看不得他们跳,听见他们说话大声,就过去打”。

打伤了人,妈妈赔点钱了事,告诉他自己没吃亏就好。声名狼藉的吴金森上了当地学校的黑名单,四个月换了三所学校,每到新校,就带一帮人去挑战先前的“老大”。

初一他终于辍学了,这是早晚的事,他从小学六年级就由开迪吧的表哥带着吸食冰毒和麻古,几天就要“麻”一次。一直到他入狱前,父母对此都不知情。

在张丹丹的调研中,“留守儿童”背景的犯人与父母分离的时间平均超过八年。按照人格阶段发展理论,当时他们正处在人格形成的矛盾冲突期,而留守或单亲儿童在自我冲突中孤单无助,还受到外界来的心理伤害,几乎不可能打赢这场“一个人的战争”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9年的调研表明,中国留守儿童严重自卑,对自己的智力和外貌评价偏低,却又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恐怖、偏执、敏感等症状,对父母有怨恨和逆反心理;性格内向容易受欺负,不公平的感觉强烈;容易厌学辍学。陪伴他们成长的,不是温情与引导,而是恐惧与伤害的玩偶。玩偶的阴影,难免会投射到他们的成年人生中。

杨道德成年后的人生轨迹,近似一条逐渐下坠的抛物线。

高一辍学后,杨道德在家呆了两年,2007年到深圳,最初做模具学徒,学了几个月,没学会。改学电脑编程,编程课要读一年,他觉得很辛苦,又换成到理发店上班。这个生计他认为还算轻松,但他理发技术始终不太好,赚的工资不够花,他就向家里要。

时间长了,他嫌理发赚不到钱,离开理发店到街上晃悠,在罗湖区地面四处贴包小姐广告,替人介绍给卖淫场所,赚取差价。“当时没觉得这不是好事,能赚钱就行,有时候挺多的,一天五六百。”

在发小广告时期,杨道德认识了两个朋友,其中一个是同乡。杨道德知道他们干拦路抢劫的勾当,却还是入了伙,跟着他们出道一天抢了四个人,得了4000块钱,然后一起去K歌喝酒。10天后他就被抓了,付出11年刑期的代价

“怕吃苦,小时候受宠,爷爷奶奶没要我干过活。感觉自己从来没认真地做过一件事,谈恋爱也是随便谈一谈。”杨道德觉得,这是自己不知不觉中沉沦的原因。他做事很少思量,连去抢劫都没有想过后果,不知道会坐牢。他后悔当初没有继续学做模具,希望以后出狱还有机会。1987年出生的杨道德,还剩5年半的刑期。

和杨道德差不多的抛物线存在于多数人的成年经历中。佘念武即是其中之一,在山东期间,曾经到蓝翔技校学开挖掘机,毕业后回到河南老家做城市拆迁。但他嫌乡下寂寞,操作挖掘机太枯燥,半年后终究放弃了这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2010年,佘念武到了广州,没有找工作,靠着积蓄和几个同乡四处晃。那年他18岁,出入K厅酒吧,找小姐。到第二年,几个同乡“兄弟”的钱都花光了,又无人想工作,终于想到结伙拦路抢劫的“职业”。他们这个抢劫团伙全部由当年的留守儿童组成,越抢越胆大,在六次作案之后被端掉了,“兄弟”们全都进了监狱。由于脑筋好使,佘念武在团伙中起着“军师”作用被定为主犯,获刑14年

崔凯的人生,则像是一块表层光滑的冰面,突然破裂。2006年崔凯考上了兰州大学计算机系,大学时代崔凯和同学们的关系有所改善,不再打架,靠勤工俭学支付自己的学费。从前的自卑敏感看似减弱,却以别的方式显现——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崔凯总是放不开。

临毕业前崔凯没有四处应聘,而是拿到毕业证后回家呆了四个月,在亲戚的煤场看厂,“熟悉社会”。家人看着心急,安排他到广州另一亲戚开的酒店做客房部主管,在这里崔凯遇到了一位深圳来的老板请他去公司做电脑设计。

2011年制造业不景气,崔凯失业了,开始跑人才市场,应聘到一家国有远洋贸易公司设计部,工资1500元,开始也就打杂,一年多后才有了设计产品的机会,薪酬增长,也渐渐受到重视,成为实际上的设计主管。崔凯没有多少烟酒娱乐的花销,一年下来有了10万元积蓄。

手下一位员工对崔凯心有龃龉,这人身材高大,崔凯唯恐和他正面冲突。一天晚上,同事们一起K歌,那人喝酒后走到崔凯跟前:“要不咱俩练练,我看你很不爽”,接着就开始动手。刚开始崔凯不敢反抗,但对方不肯罢手,一瞬间高考那次面对大个子同学的恐惧又浮现了:“非常愤怒,心想一定把他打趴下,让他看看我发了火是怎么样。”

崔凯随手抄起一个红酒开瓶器,直接捅进了对方眼里。同事的眼睛瞎掉了,崔凯走进了监狱,并把所有积蓄赔偿给对方装假眼。在狱中,崔凯还常想象着出狱后再揍那人。直到妈妈前来探视,他才平息了心底的愤怒,那时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愤怒并不源于“个子将近一米八”的同事,而是自童年起深藏心中的恐惧在那一刻爆发,使他的人生急剧坠落。

在这些农民工犯人中,何涂源是不多的“成功人士”——曾和人合伙开有加工厂。1981年生于湖南祁东县乡下的何涂源,一岁时母亲就因心脏病过世,父亲和5个姐姐照顾他成人,身为幼弟,他深受姐姐们的溺爱。15岁那年,何涂源辍学到东莞跟随姐夫在工地上干活。他“不喜欢累,吃不了苦”,没干多少活儿,一年后去惠州电子厂上班,拿着三四百元的工资又觉得不够花,没意思,回湖南家乡呆了两年后,去另一个姐夫的采石场里帮忙。

没多久他就觉得家乡沉闷,要趁年轻跑一下,再次到了东莞,20岁那年,“喜欢混社会”的何涂源在自己的胳臂上纹上了一条龙。他跟人修过一阵子发电机,逐渐取得老板信任。四、五年后,他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抛光机蜡加工厂,每月收入达到三四万元。这期间何涂源也成了家。

生意兴旺,日子愈发多彩起来——他认识了各路老乡,有开赌场的、有贩毒的,何涂源混迹其间,“吃喝嫖赌不在话下,冰毒K粉也玩,刚玩时三天两夜不睡觉”。他在外包房,甚至个把月不回家,夫妻感情坏了起来,甚至孩子出生他也没什么感觉。花在厂里的心力少了,他的生意也渐渐下滑。何涂源想过戒掉毒瘾,却不能自拔,每月要花掉一两万在毒品上。如果不是因替人藏匿制毒原料被捕,他可能会把所有家底都吸进去。

入狱后厂子归了朋友,妻子带孩子回了娘家,好在二人没有离婚,妻子每月还和他联系,等待剩余两年多刑期后的团聚。何涂源人生线头还有重新搭接的可能,如今回想当初,何涂源一阵阵后怕。

在这条逐渐下沉或者遇到外界力量急坠的抛物线中,最常见的情形是不知不觉的滑落。像杨道德那样“从来没想过”是其中常态。即使进了监狱之后,23岁的吴金森也习惯性地回避警官让他“反思人生”的要求,他自认为“年纪小,不知道怎么反思”。

这种蒙昧从他们的童年已经发端。2015《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白皮书》显示,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迷茫,对未来没有信心和方向感。迷茫感会一直延伸到他们的成年,没有进入主流的意识,在社会边缘辗转飘荡,很多人或早或晚,一脚踏空。

当留守或单亲的孩子长大,情感世界始终有一个无法缝补的破口,令他们无从拥有一份圆满的感情。张丹丹的研究显示,监狱内的留守儿童背景罪犯,结婚率明显低于农民工群体,尤其是暴力和抢劫犯要低一倍左右,绝大多数人成年后的情感都是支离破碎的。

崔凯考上大学后,一个家境好的女同学主动接近他,不时给他买东西,崔凯心里喜欢她,觉得把她带在身边很有面子,心理上有满足感,“填补了空虚”,表面却报以冷遇,害怕表白后被拒绝。他的逻辑是:“我喜欢你,你就得对我更主动。”女同学最终失望而去,崔凯遭受重创,“比一般的事更难受,只能克制自己好好学习”。

崔凯总觉得自己很多感情表达不出来,不知对谁抒发,亦不知抒发对不对。看看书里写的和电视上演的,他能在心里筹划一百种情节,真正去做,又害怕了,一种办法都没有。

入狱后他很是后悔:“再遇到有意的女生,不管成不成,一定要主动。这是进监狱后想通的。”

佘念武在老家开挖掘机期间认识了一个当地的高中生女孩,两人谈了恋爱。佘念武失业期间,女朋友考上了大专,劝他找个正经工作,佘念武当时听不进去,两人因此断了联系。

入狱之后,佘念武思念女友,两人恢复了通讯,但在漫长的刑期和分岔的人生道路前面,这段感情终究无疾而终。对出狱后的期待,佘念武最渴望的是有一段好的感情,一个家。但他与这个期待之间,还隔着近10年刑期,和沉重的犯人履历。

邓晖似乎从没有放下过对同居女友的敌意。两人1998年在邓晖初次去东莞时相识,直到2005年7月才在一起,当时邓晖在快递公司,女友则在手机厂任主管。女友是四川德阳人,家中八兄妹中排行最末,儿时家里养不起把她送了人,长大后她从不提自己的本姓。女孩出身苦,却难得的开朗活泼,主动追求邓晖,二人常去蹦迪、吃宵夜,两年后女友怀孕生子。

邓晖觉得女友同居前后判若两人,什么都要顺着她,让邓晖无法忍受。女友则觉得邓晖寡言少语,性格不好,两人常有争执。邓晖打过女友几次,孩子出生几个月后,两人闹矛盾,邓晖再次出手,女友提出分手。邓晖也不难过:“她跟我说明了,我说你走吧。”两人分手后,邓晖将小孩送回家里由爷爷奶奶抚养。

邓晖被抓前3个月,女友忽然打来电话说自己在老家养病,让邓晖给她寄2000元。邓晖认为当时女友要么走投无路,要么是试探他是否还念旧情,他则给出了一生中最“硬气”的回答:“你家里2000块找不到?我有钱,不寄给你。”邓晖回忆说,尽管在同居生活中他曾屡次动拳头,但“扪心自问,我没什么对不起她。”

被抓之后,邓晖甚至怀疑遭到女友举报,但内心也知道根本不可能。邓晖被捕后,女友去过刘家想看望孩子,却被邓的祖父母拒之门外。

对于女友的敌意,或许潜伏着当年对母亲的怨恨。小时候邓晖偶尔看到其他孩子有父母在身边,觉得自卑。回家问爷爷奶奶:妈妈去哪儿了?一听这话,爷爷奶奶就泪水纵横,邓晖不敢再多问。

“当时我一直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你(母亲)走了,把我一个留下。心里想她,又记恨她。”

邓晖从前并不太顾念孩子,“他生下来到现在七、八岁,三岁时见过一次,当时我回家乡去看他。以后我五年没回老家。”但现在,儿子是邓晖对高墙外世界最大的念想,“很想他,睡觉要想到天亮。”

姚义秋婚恋经历之丰富,堪称一本“教科书”。小时候渴望姐妹的姚义秋,成年后陷入“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的情感泥沼。在福建鞋厂打工时,姚义秋和一位漂亮的湖北同乡姑娘恋爱,在几位追求者中胜出,四年后两人有了小孩,回老家办了结婚。他与妻子感情融洽,但同时却不断地和另外的女人产生纠葛,甚至追求妻子姐夫的干妹子。风言风语让妻子伤了心,两人协议离婚。

图 | 纪录片《乡愁》

妻子去广州打工,重交了男友,姚义秋则去了河南,承包工程赚到几十万块钱,更加一发不可收拾:那些年与他同居过的女子不止十个,最短的几个月,最长的三四年,“很多是玩玩”,但让他至今“念念不忘”的仍然有四五个。

姚义秋曾和一个离过婚的女子同居,还想介绍她到建筑工队,被老板娘以影响不好为由拒绝。姚义秋因此辞职,过后这女子介绍姚义秋和她叔叔合伙包工,姚义秋不识字,合同上签署的都是女人叔叔的名字,结果姚义秋投入了手上所有的积蓄,却没有权力参与结账。姚义秋这才明白自己被坑了,即使如此,这位女子去九江打工后,姚义秋仍然赶去看她,看到她另有了人才作罢。

尽管用情不专,姚义秋最在意的仍是妻子。妻子去广州后,姚义秋仍然给她父母打电话,想争取妻子回来。姚义秋有一张妻子的照片,在狱中仍会时常翻看,“想起她,心里就难受,错在我”。如今,和儿子的联系是姚义秋难得的安慰,也是和妻子之间唯一留存的线索。“他性格活泼,打电话的时候,有时会说想我了,但他跟妈妈关系更好”。

当年在孩子刚出生时,姚义秋曾经屡次和妻子商量让孩子呆在身边。“想到了自己小时候,母亲不在身边。孩子在一起,感情会好些。”可惜妻子要出门打工,孩子最终被送回乡下外公外婆抚养。

回忆往事,姚义秋猜想,“如果小孩带在身边,可能两人不会分手。”

最近,邓晖接到了老家爷爷奶奶托人写的信,说家里没钱,拿不出曾孙上小学的费用。爷爷奶奶都已年过七旬,没有收入,邓晖回信说,实在没钱,就不要让小孩上学了。

这是从事心理矫正的管教干警最担心的事情。留守儿童背景的犯人入狱之后,孩子不仅成为第二代留守儿童,而且抚养他们的老人日趋衰老,辈分间隔更大,经济情形更差。八岁的孩子很可能像邓晖当年一样在三年级辍学,继续重复父亲的轨迹。

这是一条隐秘的链条,在隔代之间传递,超出了监狱心理矫治体系的边界。

监狱内的犯人年龄不少是70-80后,留守儿童的代际传递正在他们入狱前的儿女身上发生。和父母当年近于无声无息的成长不同,6100万留守儿童的社会现象,包括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心话题。

从2006年开始,陆续出现研究留守儿童犯罪的学术论文,以及政法机关的专题调研。但这对多数公众还是一个新生话题,甚至有些耸人听闻。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邵文虹曾透露,从2000年以来,中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已经不容忽视。此外,本世纪初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曾经有一个统计,当时未成年人犯罪率约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这两个并无直接关联的数据被媒体和公众有意无意地归并,造成“留守儿童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这个流传甚广以讹传讹的说法。

实际上,在一些地方的调研中,确实发现了留守儿童犯罪率高出普通儿童的现象,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10年抽样调查显示,该省留守儿童犯罪率高达近13%,高出普通儿童11个百分点。但在全国层面并无相关数据。

主持完成2015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的李亦非称,调研中并未确证小学生的留守背景与犯罪几率有直接联系,但留守儿童在成年后,出现犯罪的几率会更高些。这个问题眼下尚未进入公众视野。

这和监狱管理方的担心一致。一位管教狱警判断,留守儿童背景的犯罪尚未到达高峰期,因为中国打工潮出现在1995年前后,留守儿童现在大都在20岁以下,“他们成年之后进入社会,才是更令人担心的时期”。相比起1980年代的早期打工者,90年代进城的民工普遍没有原始积累的机会,缺乏将孩子接到身边安置或者回乡创业的能力,因而留守问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会更趋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张丹丹研究的犯人群体大体处于75后到90年代前期出生的阶段,在这个时间段,普通农民工群体的留守儿童比例只有9%。而在她2011年做的九个省农村入户调查中,留守儿童比率已经上升到43%

联系前述“农民工服刑人员留守比率远远高出普通农民工”的调研结论,预示着未来成人犯罪的前景更不容乐观。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本文中所有犯人均为化名。

*本文选自袁凌所著《青苔不会消失》一书,中信出版社出版。

}

摘要:梦见打仗。 现在是和平世界了,可是我们也经常在电视剧、电影、历史书等地方看到所谓打仗的场面,有个时候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木有?看的脸红面赤 心跳加速,呵呵。。也有人会梦到打仗的场景,也许是看到打仗的场面,

 梦见打仗。现在是和平世界了,可是我们也经常在电视剧、电影、历史书等地方看到所谓打仗的场面,有个时候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木有?看的脸红面赤  心跳加速,呵呵。。也有人会梦到打仗的场景,也许是看到打仗的场面,也许是自己在打仗,也许是其他什么的,很费解么?起名网为你揭开梦见打仗其中的奥秘。。


梦山上对阵打仗。为危险之象。另也解释成求婚必成。兵字有丘,山上有丘为岳字。《梦林玄解》

 心理学解梦 梦境解说:梦中发生的战争代表冲突和争斗,梦见两人决斗则表示你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造成怎样的影响。这类梦境一般表示你被卷入了一场人为引起的争斗或纠纷之中。


心理分析:战争归根到底是一种残酷暴力的事物,它会引起不幸和恐慌。战争的上的是建立新秩序,但它采用的并非是和平与循序渐进、而是迅速和暴力的方式。它在梦中表示你心中正在经历类似的过程。
精神象征:战争在梦中象征精神上的衰退。你必须理清自己生活中的什么东西正在趋于衰亡。

 梦见战争原版周公解梦 梦大战湖中。男子梦之,主获大利;女子梦之,主得佳配。《断梦秘书》

 心理学解梦 梦境解说:梦中发生的战争代表冲突和争斗,梦见两人决斗则表示你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造成怎样的影响。这类梦境一般表示你被卷入了一场人为引起的争斗或纠纷之中。


心理分析:战争归根到底是一种残酷暴力的事物,它会引起不幸和恐慌。战争的上的是建立新秩序,但它采用的并非是和平与循序渐进、而是迅速和暴力的方式。它在梦中表示你心中正在经历类似的过程。
精神象征:战争在梦中象征精神上的衰退。你必须理清自己生活中的什么东西正在趋于衰亡。

      梦见战争的案例分析 梦境描述:战争是人类的灾难,谁都不希望世界出现战争。像我这么大的年龄,没有经历过战争,可有一次我却梦见世界发生了战争。战争的场面非常可怕,飞机在往下扔炸弹,把我吓醒了。(女性,27岁)


梦境解析:梦中的战争,意味着工作与感情方面的纠葛。在你的心中,存在着恐惧与不安的心理,所以才会梦见战争。男性梦见战争,表明你在工作中会出现矛盾与纠纷。女性梦见战争,表明你在感情中会发生纷争与纠葛。

梦见国家内部发生打仗,作梦人的住地会有潜在疫情出现。
梦见打仗,一种情况是近期参看了有关战争暴力的电影,或者想过战争的话题,夜里就有可能做战争打仗的梦。另一种情况需要针对做梦的具体情节。
梦见自己参加打仗,做事有远见。
商人梦见国内打仗,在国外做生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梦见自己打仗,要懂得放长线钓大鱼,先丢一些饵,花一些小财,可以赚回更多,但是分寸得拿捏得宜,要有所舍得,才能有所回报
单身的人梦见自己打仗,则爱情运势可成功,但不可太性急。
梦见带兵打仗,爱情将波折。容易为小事而争执,但不会导致彻底破裂的局面。

梦见打仗的预兆 考生梦见带兵打仗,预示考试成绩一般。


女人梦见带兵打仗,则您的运势目前虽好,但运势有可能走低,要小心。特别是提防桃色感情的纠纷。
老人梦见带兵打仗,预兆有机会旅行,可,但途中不可言行过份。乐极生悲。
未婚男性梦见和鬼打仗,预兆近期财运方面不佳,从事饮食业,公共事业还可以。
梦见跟人打仗运气会好转。
已婚者梦见跟人打仗,要出远门,阻碍多,最好不要去。
考生梦见跟人打仗,说明考试成绩还好。
梦见打仗枪战,事缓则圆,收拾往日强势的作风,给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与人合作会有所得
学子梦见打仗枪战,预示考试成绩一般。
病人梦见打仗枪战,则近期运程外表美观而内在空虚,所以要先充实内在,才有好运气。要提防小人诽谤。

梦见打仗被人追杀 要能够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目标,稍微运用策略而不是蛮干或强出头,只要你愿意成全别人的想法,就能够顺势得到帮助


小孩儿梦见打仗被人追杀
说明这段时间您的运气虽未通,但逐渐开展,可把握时机,定下计划,迎接黎明到来。

梦见打仗打炮 自我主张太强烈的征候。小心不要因此而遭受朋友们的联合排斥,尤其要注意你的言行。


老人梦见打仗打炮,则近期运程亨通,功名与利益双收,但运气过盛,必隐藏着倾衰的预兆,所以不能骄傲与怠慢。
学生梦见打仗打炮,预兆成绩记得很熟的单词怎么也想不起来,面对题目看了多遍,不知是什么意思。生理上则容易疲倦、失眠、多汗、厌食、心跳加速、头脑混乱,甚至引起神经衰弱。
职场新人梦见打仗打炮,则工作会面临较大的压力,不仅来自于上司,也来自于自我。你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往往会制定有些苛刻的计划,行动却难以跟上。

梦见跟别人打仗 健康方面的运势下降。被原因不明的疲劳缠身,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这时最好在野外锻炼身体


找工作的人梦见跟别人打仗,则求职运气依然较为波动,希望和失望交替出现,放平心态更合适。此外,意气用事往往让错失机会。
离异丧偶者梦见跟别人打仗,可能会有些小麻烦,但不会造成影响,多加谨慎则安。

梦见和人打仗 意味着事业会成功。


毕业生梦见和人打仗,求职运势还算不错,选择的目光较为务实,寻找一个和自己条件相吻合的职位,更容易获得成功。
待考者梦见和人打仗,预兆成绩学习态度是自身对学习的一种认识,学习态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学习态度不应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上,而应建立在快乐(起码应是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探索有效学习方法的基础。兴趣往往暗示理想,而理想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们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打工族梦见和人打仗,主职场在工作上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喜欢的工作就专注,不喜欢的就拖拖拉拉。此外,有被外派或接触外国项目的可能。
梦见飞机打仗,工作上可以获得不少赚钱的机会,透过社交活动或参与联谊社,不仅可以收集到许多理财资讯,还可以多长些见识。你所需要的是多听少说就可,否则会在无意中被别人破坏了你的计划,到头来自己还蒙在鼓里
待考者梦见飞机打仗,预示考试成绩一般。
生意人梦见飞机打仗,说明您的财运平平。

见带兵打仗:爱情将有波折。容易为小事而争执,但不会导致彻底破裂的局面。

考生梦见带兵打仗预示考试成绩一般。

女人梦见带兵打仗则您的运势:目前虽好,但运势有可能走低,要小心。特别是提防桃色感情的纠纷。

老人梦见带兵打仗预兆有机会旅行,可,但途中不可言行过份。乐极生悲。

梦见带兵打仗相关梦境解释
梦到打仗:这是财运转好的先兆。

未婚的人梦到打仗主近期爱情运势:不要盲目,便可成功。

已婚者梦见跟人打仗要出远门,阻碍多,最好不要去。

考生梦见跟人打仗说明考试成绩还好。

梦到和人打仗:意味着事业会成功。

毕业生梦到和人打仗:求职运势还算不错,选择的目光较为务实,寻找一个和自己条件相吻合的职位,更容易获得成功。

待考者梦到和人打仗预兆成绩:学习态度是自身对学习的一种认识,学习态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学习态度不应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上,而应建立在快乐(起码应是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探索有效学习方法的基础。兴趣往往暗示理想,而理想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们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梦见打仗梦境描述: 梦见打仗 我 古代一个将领  从一个城离出发 大概带了几万的兵马 然后泡过一座山看见了敌人的基地,我命令小兵全上,接着我也上了,我不咋的仗打了一般打不过了我拿了以个灰色还是黑色的布盖着自己,然后敌人的一样小兵把头伸到里面看见我也没发出什么动静跟其他人打。打到最后我猛一下弄起来盖布,疯狂的泡会城里,然后城主把他女儿给我让我带她跑,跑到一半先是见了我的亲人,忘了咋回事好像一下就跑了江南,接着我就把‘公主’领上船   刚上来船没怎么动  后来我一转脸看见公主不见了,就开始找找到一半有人偷袭我- -接着全把他们给揍惨了。到船的发动机室离找到她,接着就带她跑就感觉一下跑到了现代来了大概北京那片 走进一家然后有人抢公主找了半天没找到她倒发现1男1女刚上来那男的看不出来想干嘛,接着抽出来1把刀要砍我我一闪打他.cn)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被追求者追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