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知道小孩健脾胃的汤和胃汤多少钱

湿气给人带来了诸多麻烦,许多人都不会把它当一回事,总是忽悠着就算了,日积月累,就积了一堆病痛。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你注意饮食,湿气就不会缠上你。今天就教大家几道去湿气的汤,不仅效果好味道也是非常赞的哦!

砂仁陈皮鲫鱼汤----功效:健脾祛湿

材料:砂仁6克、陈皮1/4个、鲫鱼300~400克、芫荽4棵、生姜3片。

做法:砂仁打碎;陈皮浸泡去瓤;芫荽洗净;鲫鱼宰净,去鳞、肠杂,置油锅慢火煎至两边微黄。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小时,调入适量芫荽及食盐和生油便可。

鲜土茯苓煲猪[月展]汤----功效:祛湿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材料:鲜土茯苓(菜市场有售)200克、猪[月展]肉500克、生姜1~2片。

做法:鲜土茯苓洗净,切片状;猪[月展]肉洗净,整块不必刀切。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

山楂扁豆金银肾汤----功效:开胃消滞、健脾祛湿

材料:山楂40克,炒扁豆50克,鲜鸭肾、腊鸭肾各2个,猪[月展]肉200克,陈皮1/4个、生姜3片。

做法:各药材洗净、浸泡,陈皮去瓤;鲜鸭肾洗净剖开,去脏杂,可不剥去鸭内金,洗净;腊鸭肾温水浸泡,洗净;猪[月展]肉洗净。一起放进瓦煲内,加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盐便可,为3~4人量。

眉豆苋菜田鸡汤----功效:祛湿热、健胃进食

材料:眉豆100克、苋菜500克、田鸡2~3只(约250克)、蒜头50克、生姜3片。

做法:眉豆洗净、稍浸泡;苋菜洗净;蒜头去衣;田鸡宰洗净,去皮、内脏,切块。苋菜和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1750毫升(7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半小时,去渣留汤,放进眉豆、田鸡再煲1小时。

沙葛500克,猪扇骨500克,眉豆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蜜枣2个,姜2片,水10碗。

赤小豆、眉豆、扁豆洗净,浸泡1-2小时;猪扇骨斩大件,洗净,汆水捞起;沙葛洗净,去皮,去筋,切块;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这道汤具有清热祛湿,健脾开胃。

山药排骨汤----食材:铁棍山药1-2根,排骨1斤,盐适量

烹饪步骤:山药先用清水冲洗下外表的泥,手上套上一个保鲜袋,用削皮工具去皮,这样可以防止山药黏液与皮肤接触。排骨冷水入锅,开上旺火把水煮开即可,排骨捞起用清水去漂浮物。把去好皮的山药切成小段,长短可根据个人要求来。把清理干净的排骨和山药放入电饭煲中,加入盖过食物的清水。电饭煲开上煲汤功能,一般30分钟即可开盖,撒上点盐搅拌均匀。

山药排骨汤的作用:去湿气,健脾益胃助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延年益寿。吃山药还能美白肌肤、美容养颜,所以女人得常吃!

山药虽有去湿气的作用,但不宜单独食用。除了喝排骨一起炖汤喝,也可以和薏米仁一起煮,红枣和莲子也可以,也是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1、儿童健脾开胃汤有哪些?

材料:牛肉,党参,生黄芪,灵芝,红枣10个,生姜等各适量。

做法:1、将牛肉洗干净后放在烧开的水中煮3分钟捞起切成小块。

2、生姜切片,黄芪,党参,灵芝洗干净后切片,放在纱布袋中。

3、汤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放上牛肉,煮开后加入药袋及姜片,红枣,继续煮半个小时左右,改用小火炖两个小时,至牛肉熟透,最后调味就可以食用了。

提示:此汤中的牛肉有补脾胃,益气血,利水消肿的功效,党参有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黄芪能补气升阳增强免疫力。

材料:苹果,甜玉米粒,番茄,圆白菜,胡萝卜,鲜香菇,西芹,姜,盐,味精,鸡汤等各适量。

做法:1、苹果去核,胡萝卜去皮,均切成厚块,姜和番茄洗干净切成小块。

2、圆白菜剥开叶片洗干净,西芹去老皮,与鲜香菇切成小片备用。

3、锅中倒入鸡汤,加入胡萝卜,鲜香菇,再倒入适量的水煮开,加入苹果,甜玉米粒,番茄,圆白菜,西芹等材料,煮至胡萝卜软了为止,再加点盐,味精就可以食用了。

提示:苹果有补心益气,健脾开胃的功效。玉米有开胃利尿消肿的食疗用途。胡萝卜有抗氧化的作用,是一道相当平和的汤品。

其实家里有不爱吃饭的小朋友们,父母也不要太担心总是带孩子去医院咨询什么的。吃开胃的药有时候不见得有什么效果。如果做一些健脾开胃的汤不仅仅是很健康也是很美味的。一些儿童健脾开胃的汤小编在上面的文字中已经很详细的介绍了哦。

}

健脾养胃汤是一剂中药方剂,主要功效用于健脾活血、理气和胃、清热散结。

健脾活血、理气和胃、清热散结

【索引】《伤科补要》。

9克,黄芪9克,当归6克,白芍6克,陈皮6克.小茴香6克,山药9克,茯苓9克,泽泻9克。

【主治】痿证或其他骨疾病后期。症见面色痿白,周身无力,语声低微,短气喘促,腰膝酸软,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加减变化】胃气失和、恶心呕吐者,加半夏;中虚运化无力、气机失畅、胸膈痞满者,加枳壳;气虚及阳、脏腑失于温煦、畏寒腹痛者,加

、附子;清气不升见气短喘促、脉象微弱者,加升麻、柴胡、桔梗。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及实证发热者禁用。

【方歌】健脾养胃参术芪,陈芍茴香当归身;茯苓山药与泽泻.痿证脾虚此方珍。

健脾活血、理气和胃、清热散结。本方中党参、

、茯苓健脾益气,且茯苓甘淡渗湿、补而不滞。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虽虚不宜蛮补,否则壅滞气机,故寓通于补,选用半夏、陈皮、厚朴燥湿和胃,理气除痞消胀;当归、丹参、川芎、莪术化淤通络,改善微循环,加快血流速度,改善组织营养。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萎缩腺体的恢复和细胞的再生,以及加快肠上皮化生等异型增生现象的消退。

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杀灭Hp;乌梅为酸性药,古今皆用之以除恶肉、消瘤块,有利于逆转肠化增生。水煎2次,分别取200毫升,早晚分服。3个月为1个疗程。

茯苓为菌科植物茯苓的菌核,产于云南的质量最优,称为云苓。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以茯苓以断面白色细腻、嚼时粘牙者为佳。

茯苓,药性平和,味甘、淡。功能为健脾祛湿,宁心安神。用于脾虚湿盛的水肿,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大便稀,以及心脾虚弱,气血不足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症。

慢性胃炎患者出现食欲不振,胃胀腹胀,大便溏薄,体倦乏力时,可用茯苓15克、党参15克、白术9克、

20克,水煎服,能健脾养胃。若脾虚有寒,出现

冷痛,喜按压,按压后胃痛有所减轻,欲饮热开水者,可加木香9克、陈皮6克效果更为理想。

老年人食欲减退,或小孩食欲不振,经常腹泻,体质虚弱者,可以

12克,研成细粉,加粳米50克,煮粥长期服用,可起到健脾止泻,增进食欲作用。

慢性肾小球肾炎出现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起,小便量少,伴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畏寒怕冷,多属脾虚湿盛,可用薏苡仁30克、桂枝9克、黄芪20克、茯苓15克、

思虑或操劳过度,或精神过度紧张时出现心神不安,经常失眠,难以入睡,睡中梦多,或易惊醒时,可用茯苓12克、党参12克、酸枣仁6克、龙眼肉12克、莲子一12克,煎水服用,有镇惊安神作用。

作用:健脾补气益胃,生津润燥。宜于脾虚食少,胃阴亏虚,阴虚胃痛。

黄芪、党参皆为补气要药,均可补脾益肺。黄芪温升之力较强,锯升阳举陷,并兼有圃表止汗、托疮生舰、利水消肿、补气生血、补气摄血等作用,气弱兼时虚者用之最宜。人参能大补元气,并可益血生津、安神益智,主治一切内伤气虚,气虚兼阴亏者用之最宜。

补气作用较为平和,亦可益血生津止渴,多用于一般的脾肺气虚及津液不足之证,它虽可代替人参使用于临床,但因药力薄弱缓慢,不宜用于重症、急症。

  • 周德生主编;王佳君,张希,孙文艳,陈卫蓉副主编;马瑞成,王业炜,王仙伟等编委.袖珍中医名方临床应用速查手册.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1,:第260页
  • 刘明平主编.家庭进补中药与常见病调养: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01:第52页
  • 3. 凤良元.中医考试题集 中药学.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05月第1版:第100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健脾胃的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