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首钢琴纯音乐伤感 主要是钢琴 中间有段人的和声 音调逐渐增高 da-da-da-dddada

如今,当我们在交流时事政治、社会思潮等社会性话题时,常常会提及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个词。&br&首先必须明确一下词义。我认为在上述语境下,社会达尔文主义一词的含义和达尔文进化论没有太大的联系,高票答案说的很明白,我就不做赘述了。&br&而且,其含义和&b&赫&/b&&b&伯特·斯宾塞&/b&(英国哲学家,“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该主义的始创者)对该词的定义也存在很大的不同。&br&斯宾塞是一位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学者,而不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戈培尔手下的笔杆子,他所提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仅仅是一种颇具进步主义色彩的试图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粗浅设想,而且他的论著主要还是在阐明古典自由主义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充分保障个人权利、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反对武力侵略落后文明……&br&后来这个词受到了美国学者&b&理查得·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b&的曲解或者说是再定义,渐渐变成了今天的含义。&br&——&br&那么我们如今所谈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一词是什么含义?&br&只要对当代中国大众初步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人持有这种观点:&br&&blockquote&人类社会的本质就是&黑暗森林&(《三体》),本来就没有什么狗屁道德共识需要我们来维护。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就要自私、厚黑,就要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作为处世准则来奋力拼搏,要有狼性!至于那些“圣母病”患者,他们是在自欺欺人,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无能找借口!这不利于他们个人发展,更不利于我们的祖国早日夺取全球霸权地位!(腥沉夶骸,嗷~&/blockquote&我们称这样的人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br&分析一下这种言论,考察一下他们辩论社会性话题时的惯常表现,可以对社会达尔文主义做出如下定义:&br&&blockquote&虚无化几乎一切道德价值(例如上面提到的英国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强调权力地位和经济资本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甚至可以以此合理化很多歧视性言论和迫害行为。在很多情况下会结合中国特色爱国主义,将其上升到国家发展纲领层面,脑补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战略其实就是这样的……&/blockquote&不难发现,这种观念其实并不新鲜,简而言之就是几种经典谬论的有机结合:&br&&blockquote&中共传统革命语境下,反动地主老财迫害穷苦佃农时自吹自擂的说辞。&br&+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政权搞总体战侵略总动员时自吹自擂的说辞。&br&+市井泼皮无赖欺辱弱势群体、违法乱纪时自吹自擂的说辞。&/blockquote&这种中华田园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脑子里其实并没有多少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方面的学术常识,说他们受到了什么思想家的影响(例如尼采),是不太合适的。&b&他们仅仅是人格不太高尚而已。&/b&&br&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反驳一下社会达尔文主义:&br&&blockquote&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根本谈不到什么社会达尔文主义。本文不是要在学理上全面评价斯宾塞所提出的学说。&b&这里只就通常一般的理解而论,即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也遵循自然界发展的规律,通过生存的竞争,弱肉强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但是事实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不同的,这种规律的运用至少有很大的局限性。关键在于它的大前提:机会平等、规则一致。在自然界,客观条件对所有的物种都是一样的: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以及各种天灾,大家都同样经受,于是有的被淘汰,有的顽强地存续下来,即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是在人类社会,至少在进入“文明”之后,很难有完全平等的条件。&/b&就以美国为例,假如说第一代移民白手起家,相对说来机会平等的话(其种族歧视问题此处姑且不论),到第二代就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了,因为家庭背景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机遇就已经出现差别。正如接力赛,第一棒在同一时间同一起跑线上,优秀者跑在前面,而第二棒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以到达终点的时间来衡量最后一个接棒人的优劣显然不公平。这是最简单化的比喻,社会的发展当然要比这复杂得多,如果听其自然,历史越悠久就越不平等。60年代美国终于通过种族平权的“选举权法”后,为保证其实施又通过特别照顾少数族裔的“肯定性行动”法令。约翰逊总统针对以“机会均等”的名义反对这一法令的意见说过一段话:“你不能把一个因常年带鐐而跛脚的人放在起跑线上,对他说,现在你可以自由地同别人竞赛了”,正说明同样的道理。所以即使完全铲除了世袭贵族的资本主义国家,仅仅靠宪法规定给予一切人以平等的权利是不够的,尽管这是必要条件,还需要一系列照顾弱势群体的政策和措施。所以,不论是被迫还是主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形形色色的福利制度。&br&&br&  至于中国,从来就没有过机会均等,权利平等,现在离相对的机会平等也还差得远。最明显的,天天可以看到的,北京城里几百万“外地”打工仔、打工妹,就不享受与北京市民完全同等的权利。占全国人口起码三分之二的农民在有形的经济、社会福利上,或是无形的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同城里人也远远没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也就不可能有公平的竞争。唯一的还算公平竞赛的全国高考(舞弊的不算),大批失学儿童和少年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出局了。在法制不健全、权力的作用处处可见的今天,就是进入市场经济,也不见得享受到平等机会,达到真正优胜劣汰的机率还是很小的。再深一步说,姑且承认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规则,这“强”与“弱”、“优”与“劣”的标准是什么?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理论上强者就是体魄健康加聪明加勤奋,弱者不是太笨就是太懒,或者体弱、病、残。但是在一个贿赂公行、腐败成凤的地方,一个既聪明又勤奋的人如果坚持正直廉洁,奉公守法,就生存不下去,这种例子比比皆是。问题是由这样的环境来“选择”“适者”,社会能进步、民族能优化吗?&br&&br&  过去在所谓“社会主义”制度下(我用“所谓”,是因为我不认为那是我所理解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大锅饭”、“铁饭碗”的绝对平均主义并不体现机会均等,在本质上不公正的,而且它掩盖了实际上的各种金字塔式的特权。在短缺经济下,极少数人所享受的各方面的特权与广大无权无告的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同今天的贫富差距哪个更大,很难比较。不同的是,那时是静止、僵化的,今天是流动的,希望在流动之中。事实上,今天我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许多并非市场经济本身的问题,而仍然是旧制度改头换面,以各种形式阻挠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所以,老的大锅饭的残余造成庸才压制英才,扼杀创造性的现象与新的两极分化,使弱势群体处于无权、无助的状况,两种现象在现阶段是并存的。要达到健康的、机会平等、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毕竟,社会在动荡中前进,不是死水一潭。不论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走回头路是没有出路的。&br&&br&  关于今天中国的贫富悬殊的严重性,特别是农民的生存困境,已经有许多文章讨论,此处不赘。本文只是想简要说明我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因而不可能得出中国缺乏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结论。&br&&br&  另外,关于“自由主义”,我一向不把自己归属于哪一派,而只是就问题论问题。在有些具体问题上我与一些人的观点相同,在另一些问题上也许正好与另一些人巧合。不过我从不讳言,在大的取向方面,我认为源于欧洲的关于人的基本自由权利,以及为保障这些权利的法制、民主的一系列原则是有普适性的。就广大中国公民而言,自19世纪中叶西学东渐以来,由于种种挫折,这个启蒙过程尚未完成。“自由主义”当然包括平等,没有平等,就谈不到每个人的自由权利。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也证明自由竞争与平等二者不可偏废。在实践中往往产生矛盾,太侧重平等,则导致削弱竞争意识,不利于发挥创造性,今天的北欧国家已经感到这个问题;反之,则两极分化难以遏制,到一定程度也会妨碍经济发展,甚至导致社会动乱。欧美国家根据自己各自的国情,在总的“自由主义”框架下不断左右摆动,调整政策。欧洲称作“左”派和“右”派的,与美国的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内涵和外延就不尽相同。里根主义对当时的美国功过究竟如何,至今美国人争论不休。中国国情如此不同,任何比附只能是牵强附会。在今天的我国,既不能以发展为借口而牺牲广大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也不能因当前的弊病而否定改革,主张倒退,更不能重新肯定那腥风血雨、导致千百万人家破人亡、几乎切断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文化大革命”。&br&&br&&br&
节选自资中筠《从“社会达尔文主义”说起——兼谈学风问题》&/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3f007a3b0228f9bad8e_b.jpg& data-rawwidth=&592& data-rawheight=&4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83f007a3b0228f9bad8e_r.jpg&&&/figure&&br&&br&(我最近很忙,而且怂,不想和高贵天龙人撕逼,故关闭评论
如今,当我们在交流时事政治、社会思潮等社会性话题时,常常会提及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个词。 首先必须明确一下词义。我认为在上述语境下,社会达尔文主义一词的含义和达尔文进化论没有太大的联系,高票答案说的很明白,我就不做赘述了。 而且,其含义和赫伯特…
&p&谢邀&/p&&p&&b&建议去 北京牛街&/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7aae0819dfbbc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27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figure&&p&&b&聚宝源&/b&&/p&&p&北京牛街里的明星店铺是聚宝源涮肉。听说已经上了全国必吃名单,做的也的确是好。羊肉鲜切,立盘不倒,铜锅木炭,久煮不老,烧饼一绝,酥脆小巧,吃遍北京,这家很好。下午开门前也排满了人。拿号排队,机器叫号。店铺有三层,合计百张桌,间隙很小,密密麻麻,服务员多,人声比鼎沸还嘈杂。面对面敬酒得大声说话,否则所有言谈都泥牛入海。结账只能现金而不能刷卡。每次去都有这种感觉,对聚宝源来说,祝老板日进斗金绝对是句诅咒。&/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27c07c90dfe3ac69fcb1f_b.jpg& data-rawwidth=&635& data-rawheight=&6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27c07c90dfe3ac69fcb1f_r.jpg&&&/figure&&p&&b&白记年糕&/b&&/p&&p&北京人口基数极大,做流动客而非回头客生意也能让店铺不倒甚至红火。这是很多名店敢于名不副实的原因。没有动力。牛街的白记年糕也曾有过质量下滑的评价,但也没能阻止吃糕群众排队热情。但这瘦死骆驼比马大,吃起来其实还不错。拳头产品是年糕和驴打滚。年糕特别高,五花三层有金糕点缀,二层豆馅软而规矩,三层糯米软而黏糊,放凉了吃还能吃出年糕应该香味。不得不提的还有驴打滚,好吃并且个大,拳头粗细,豆面满满。相比之下,那种果脯店卖的袖珍版豆面年糕,连叫驴**打滚都不配。&/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e8295dfb1f574a6b01da3c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e8295dfb1f574a6b01da3c6_r.jpg&&&/figure&&p&&b&洪记小吃店&/b&&/p&&p&小吃这种东西,利润小而做法繁,所以先一招鲜,再守江山是小吃美食惯有的生存形式。所以,老北京各种小吃都有字号,爆肚冯,奶酪魏,羊头马,豆腐脑白等。帝街的老爆肚满、宝记豆汁也是其中代表。&/p&&p&但是北京发展过于迅速,房租的暴涨让利小皮薄的小吃辗转腾挪都难以为继,所以坚持一招鲜的小吃店即便在牛街也不多。多数的小吃店都搞混业经营——什么都做,一网打尽。牛街上的洪记小吃店就是典型,店里卖炸糕年糕驴打滚咯吱馓子螺丝转包子窝头牙签肉酱牛羊肉等各类吃食并兼卖炒菜正餐。洪记小吃店算是良心卖家,虽然不至于道道惊艳,但都能守住底线。低价美食这个领域在北京,守住底线和占领制高点一个含义,所以也难得可贵。&/p&&br&&p&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一百元吃遍北京》,可惜出到2014年便戛然而止。在四环房子均价九万的北京城里,商业化和品牌化的饮食势必江河日上。可是,昂贵的菜单里透出的是生意,普通的食材加细节透出这才生活。&/p&&p&&b&最后附上牛街美食地图和推荐餐厅信息给你。&/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39a89eb568db2d830a16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39a89eb568db2d830a16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6de356ad295059ffd0755eda27c5570d_b.jpg& data-rawwidth=&310& data-rawheight=&5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0&&&/figure&
谢邀建议去 北京牛街聚宝源北京牛街里的明星店铺是聚宝源涮肉。听说已经上了全国必吃名单,做的也的确是好。羊肉鲜切,立盘不倒,铜锅木炭,久煮不老,烧饼一绝,酥脆小巧,吃遍北京,这家很好。下午开门前也排满了人。拿号排队,机器叫号。店铺有三层,合…
&p&当今中国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愿意和命运和解,没有之一。&/p&&p&这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p&&p&个个都以为自己是龙傲天,但全中国只能有十四亿分之一的人当龙傲天。&/p&&p&如果我们换成买彩票,除了一些没有希望的赌徒,大部分人心态就是平静的。&/p&&p&但是当我们把这些事情换成“成为一个龙傲天”以后,很多人就开始闹别扭了。&/p&&p&知乎上这样的迹象是很明显的,&/p&&p&“如何看待清华北大毕业生买不了北京的房子”&/p&&p&“如何看待985毕业生找不到工作”&/p&&p&“如何看待年轻人越来越穷”&/p&&p&“如何看待……”&/p&&p&我不知道到底是哪来的案例故事让你们误以为清华北大毕业生就可以立即在北京买房,&/p&&p&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哪来的传言说985的毕业生一定能找到工作,&/p&&p&我更不清楚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年轻人不应该穷,&/p&&p&买房的人比你多干了二十年,凭什么你能买房?&/p&&p&找到工作的人愿意先从扫大街开始,凭什么你能找到工作?&/p&&p&富有的人比你多干了半辈子,凭什么你要富有?&/p&&p&&br&&/p&&p&媒体天天吹这个吹那个,把一个个年轻人的心态都吹上了天。&/p&&p&虽然嘴巴上说低调,说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实际上一个个都在心里把自己当龙傲天。&/p&&p&这是病,不知道怎么治。&/p&&p&&br&&/p&&p&当初我在知乎上回答过一个问题,毕业生有什么道理一定要懂。&/p&&p&我说的是:“坚信自己是个煞笔”。&/p&&p&那个回答点赞的人很多,&/p&&p&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看懂。&/p&&p&&br&&/p&&p&如果社会氛围继续这样浮躁下去,那么题目里令人惋惜的年轻人,只会越来越多。&/p&&p&其根本原因还是,当今年轻人所拥有的中国家庭教育里面,挫折教育这一项,做得太差了。&/p&&p&然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下子受不了打击,于是走上错误的道路。&/p&&p&&br&&/p&&p&某亲戚就是这样的,现在还宅家里,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p&&p&跟他说哪怕是扫大街也先开始做,那肯定是不行的,毕竟龙傲天啊。&/p&&p&龙傲天怎么可以做那么没有逼格的事情,不光自己不同意,&/p&&p&爹妈也是用鄙视的眼光看着我的……&/p&&p&心态上,真的和题目里的这为少年一模一样。&/p&&p&&b&哪怕往前走一步就是悬崖了,&/b&&/p&&p&&b&哪怕所有人都在告诉他前面走一步就会掉下去了,&/b&&/p&&p&&b&也是不肯往后退的。&/b&&/p&&p&&b&因为那不龙傲天。&/b&&/p&&p&&br&&/p&&p&突然想到中午答的问题。&/p&&p&刚毕业做工程,屁股眼子还没坐热了,已经在想着要开什么车了。&/p&&p&这就算不是龙傲天,也是虎啸天了。&/p&&p&我上知乎以后就一直说过,一直说鸡汤才是最害人的,比毒品什么的危害都大。&/p&&p&因为普通人接触不到“要命的赌博”,也接触不到“要命的毒品”。&/p&&p&但是,普通人天天都能接触鸡汤。喝多了,也就以为自己成了龙傲天了。&/p&
当今中国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愿意和命运和解,没有之一。这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个个都以为自己是龙傲天,但全中国只能有十四亿分之一的人当龙傲天。如果我们换成买彩票,除了一些没有希望的赌徒,大部分人心态就是平静的。但是当我们把这些事情换成…
&p&考古学讲的是实物证据,所谓实物就是相对于书本上的文字而言的。夏的概念来源于文献,它和周口店、半坡、二里头这样的概念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不存在考古承认不承认的问题,只存在历史学家是否承认的问题,还有考古证据和文献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耦合的问题。实物没有被文字所记录,或者有文字记录的东西找不到(难以确定)相关实物,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即便是昨天发生的案件,要同时找到目击者(证言)和实物证据相合尚且不容易,更何况古代。&/p&&p&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国内学者认为二里头(考古证据)可以和夏(文献记载)相匹配,而相当部分国外学者(&b&不一定是考古学者&/b&)对此持怀疑或否定态度。但是,这是否真的可以概括为国内外差别是存疑的,而且国外并不否认二里头及其所代表的文明发展水平。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或立场可以试举几例:&/p&&p&1.罗泰:《 中国早期文明中“城市”的发展阶段 》, 《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编辑委员会编《徐苹芳先生纪念文集
上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p&&p&令人好奇的是,与我们观察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情况相似,一些中国青铜时代较大的聚落遗址,包括一些公认的主要国家的都城都不见城墙。一个早期的例子,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图四-1),它或许是中原地区一个成熟的王朝国家最早的都城, ……&/p&&p&《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教授访谈》,《考古与文物》2012年第1期 。&/p&&p&问:对文献记载的夏代是否存在这一问题,国外汉学界是如何看待的?您自己是怎么看的?&/p&&p&罗泰:夏代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时间概念,从公元前的某年到公元前的某年,这个提法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好像现在有分歧的是夏王朝这个概念到底相当于物质文化的哪一个现象。中国学术界现在已经基本上接受了夏王朝就是相当于二里头这个阶段的说法。这一点我们在西方也都知道,是不是这样子,从纯粹考古学的立场来说好像是不重要的。西方对这个问题往往兴趣比较弱,而且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时候最有兴趣的是更加抽象的问题,如社会复杂化过程等等。&/p&&p&严格地说,&b&夏朝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文献历史学问题,不直接牵涉到考古学。&/b&西方汉学界在研究古文献的时候有这么一种习惯,就是首先把文献的成文时间及它的性质弄清楚。&/p&&p&比如《孟子》里有关夏王朝的记载,要首先探索这些记载在《孟子》中的上下文,要明白作者在提到夏王朝时候的意图。换一句话来说,我们不把《孟子》作为关于夏朝历史的一种很可靠的信息,而作为战国时代的某一个人有关夏朝的记忆——而且他刚好在这个地方提到这个记忆背后有具体的、跟战国时代的情况有关的需要,是不是他当时真正知道这个比自己早那么多年的一个时代的实际情况,这现在很难说。当然我们可以看考古材料能否有线索让我们判断《孟子》有关夏代说得对不对,但是考古材料往往不适合解决这个问题。&/p&&p&无论如何,把《孟子》拿来解释公元前二千年前的考古学材料绝对是不行的。所以如果西方学者谈到夏王朝的话,他往往采取这样的一个提法,就是说夏朝在后来某某一个时代的文献中有所反映,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一些事情,那就要等到将来有更可靠的材料再来判断。&/p&&p&&b&另一方面,现在也已经不可否认二里头有一个庞大的国家存在,而且跟二里头以前的晚期新石器时代不但不一样,而且达到了一个完全新的发展阶段,应该符合在中国大规模国家的首先出现,就是西方学者称之为社会复杂化的一个突破。这也许就是以前所提到的这个夏朝,是不是这样,好像从考古的立场来说是无所谓的,我们现在从考古的立场可以很自信地说,社会发展史的现象如何如何,但是这个阶段当时叫什么名字,后来人叫什么名字,好像都比较模糊,而且这也不是考古学一定要关心的课题。&/b&&/p&&p&2.艾兰:《二里头与中华文明的形成:一种新的范式》, 《早期中国历史、思想与文化 》 ,
2011 &/p&&p&以下为摘要 &/p&&p&随着数十年来大量考古发掘资料的积累,中国学者一般认为“夏”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在美国学术界,对于“夏”的存在一般持审慎态度,甚至有极端的修正派史学流派不但对“夏”的历史真实性提出挑战,而且对“中国”这个概念用于先秦时代也提出怀疑。艾兰指出:“历史的”记载总是有着一定撰写目的的,不同于后世对待它们的目的。从殷墟所出的甲骨文来看,其中并无能够证明夏朝存在的确凿证据。所以,她假设“商人有一个关于夏的神话建构,并把它当作与自己的信仰相背的早期族群,而这个神话又被征服商朝的周人重释为一个历史上的朝代”。她认为,尽管“夏”是否为神话有待讨论,但是,如果我们要作历史的重建,并不应该靠那些具有神话性的材料,而应立足于考古学资料。同时,她也发现,一些学者开始不受文献资料的影响,以更为慎重的态度对待文献与考古资料的整合,尝试用确凿的考古学证据证明偃师二里头为中心的早期青铜时代文化的复杂性和成熟性,例如刘莉和陈星灿教授所著的《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State Formation in Early China),他们&b&关于二里头具有了超出任何同时期文化的国家管理水平和疆域的假设,显然是成立的。&/b&&/p&&p&艾兰引用了“文化霸权”概念,认为&b&一种精英文化(elite culture),其最早积淀并形成于公元前二千纪早期并以河南偃师二里头为中心,在商代末叶以前确立了在中国大陆的文化霸权。&/b&如果我们更多的关注于文化影响而非政治权威,就会发现这种“文化霸权”的具体表现:青铜礼器及相关事物(青铜仪仗兵器、特定类型的玉器、依据甲骨裂兆)作为精英文化的权威性标志,其形制与纹饰在晚商的所有中国区域都是共通的。同时,艾兰也认为,中国古代作为礼器而普遍存在的青铜器系斯佩伯(Dan Sperber)所说的“文化表象”(cultural representations),即反复传播(这种传播出于模仿、趋同心理,可能并不传播任何技术便利)。据此,结合“文化霸权”现象,艾兰假设:在古代,如同在现代,“文化表象”有着由强势一方到弱势一方传递的倾向。而且,虽然强势文化的文化样式易于在传播中发生变化,但此等变化均被限制在强势文化已知的基本样式的范围内。&/p&&p&艾兰认为,二里头遗址的重要性不在于它最早使用青铜器,而在于它最早使用青铜铸造礼器。尽管冶铜技术起源于何处尚未可知,但二里头遗址青铜容器铸造中所使用的合范技术显然是中国的传统。况且,无论王城岗和二里头是否为夏都,但嵩山自古就以来就有不同寻常的宗教地位,应是值得注意的现象。据此,结合二里头时代的文化内涵,可知礼制应初步形成于二里头时代,“文化表象”和“文化霸权”在当时很可能已经存在。而与其同时期的大甸子遗址所出的花纹罐,不排除模仿二里头文化木器、漆器的图案的可能。同时,“文化表象”和“文化霸权”也表现在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墟晚商文化和周文化的关系上。通过对这一阶段部分遗物(主要包括可能象征礼制的青铜器和陶器)的形制和纹饰的研究,艾兰认为,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墟晚商文化和周文化在礼器上表现出极强的传承性,从“精英文化”和“文化表象”的角度讲,&b&延续发展的中华古代文明,正是发端于二里头时代所开创的礼制文化。&/b&&/p&&p&3.Liu Li.Academic freedom, political correctness,and early civilisation in Chinese archaeology:the debate on Xia-Erlitou relations.ANTIQUITY 83 (2009): 831–843. 刘莉:学术自由、政治正确与中国考古学中的早期文明:关于二里头-夏关系的争论&/p&&p&先是对三种意见的综述&/p&&p&For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people, 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Xia was the first dynasty in Chinese history. ……In fact, few archaeologists or historians in China today express in publication any doubt regarding the existence of Xia, either as a dynasty or as a people.&/p&&p&In the West,many scholars, but not all (e.g.Childs-Johnson 1995), hold opinion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hinese archaeologists (e.g. Keightley 1978; Allan ; Thorp ; Linduff ; Bagley ; Railey ; ). These opinions may be summarised as follows: &b&The existence of the Xia dynasty is questionable, and the argument that Erlitou represents Xia cannot be proven.&/b& A common critique holds that the dynasticstatus of Xia was invented by the Zhou dynasty, who conquered the Shang, although much less complex in social organisation. The invention of a previous dynasty was intended to&/p&&p&justify the Zhou conquest of Shang under the Mandate of Heaven (Allan ).Moreover, some Xia kings are said to have been Western Zhou fabrications (Keightley ). At present, no contemporary inscribed objects have been unearthed which directly identify the X thus there is no way to prove, with hard evidence, the existence of Xia as a dynasty or as any type of political entity. Nevertheless, 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increasing numbers of sinologists have recently begun to accept that Erlitou shows a high degree of cultural-political sophistication, which can be seen as indicating a civilisation or state-level society (e.g. Allan 2007).&/p&&p&需要注意她列举的艾兰和吉德炜按照我们的标准看与其说是考古学家,不如说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甲骨和金文)或汉学家。&/p&&p&The third view regarding this debate is that, although there is no way at present to prove archaeologically the existence of the Xia as a dynasty, nevertheless early oral traditions may have preserved the memory of a Xia people, who are recorded in ancient texts which have survived in versions datable to the mid- to late first millennium BC. (Liu & Xu ). &b&These two classes of data (legends and archaeology) are not directly comparable, and archaeological data should and can be analysed as primary source-material, independently of traditional texts. &/b&Each of these two types of evidence must be critically studied on its own terms, with methods appropriate to each type of information. Only after the documentary and archaeological records have been independently worked out can they be considered together (Liu & Chen ; Liu 2004: 10; Liu & Xu ).&/p&&p&然后作者针对相关大学学者和学生设计了一些问卷调查,分成中国组和外国组(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进行分析,比如:&/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275bfedb0_b.jpg& data-rawwidth=&1084&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275bfedb0_r.jpg&&&/figure&&p&这个调查的样本数量和覆盖率暂且不论,但光从这一结果看,有一半的国内学者和学生并不投给agree,如果是Agree和Possible相加,则中外并无显著区别,说明问题并不是“国外不承认”这么简单&/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1038cffcaa7cc985df4b819_b.jpg& data-rawwidth=&1297& data-rawheight=&4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1038cffcaa7cc985df4b819_r.jpg&&&/figure&&p&这个问题设计则可能契合题主原意,但是其中有7人指出目前没有决定性证据支持或反对二里头-夏之间的联系。另外遗憾的是没有人选择b,也就是说“不承认”不是出于自己的研究。说白了,关心并真正做这个课题的外国人肯定还是比中国人少太多,罗泰的访谈可以侧面印证。&/p&&p&结论则说:There is nothing inappropriate in the fact that people of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may use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methods to investigate archa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questions and so reach different conclusions. But it would be more productive to promote further intellectual discussion rather than to politicise the debate.&/p&&p&另外是上述 the third view:许宏、刘莉:《关于二里头遗址的省思》,《文物》2008年第1期 。&/p&&p&  最早的包含有商王名字的文字记载是出土于商朝后期都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然而,这些文字材料中没有任何关于夏的记载,也没有关于商的世系。夏商世系出现于更晚的战国至汉代文献中,其中引用最为频繁的是《古本竹书纪年》和《史记》。其成书比商王朝晚700年以上。1920年代,王国维基于他对殷墟出土甲骨文的研究,发现甲骨文中的商王名号与《史记》中的商王世系可以相互对应&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23_ftn3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1]&/a&。王国维进而推论道:“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也”&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23_ftn3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2]&/a&。这一观点为国内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所普遍认同。考古学家认为有必要且有可能找到夏人和夏王朝的文化遗存,最终目标则是要在考古材料与历史文献整合的基础上重建夏史。&/p&&p&这一重建夏商世系的总体取向存在的一个明显的缺陷,是混淆了编年史和口传世系间的差异。前者旨在确切记录真实历史事件的时间序列,而后者则无法得出绝对的时间框架,因为它“有意显示和传达那些被认为是重要的事件,而绝对年代则从不,也不可能是其记录中之一项”&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23_ftn3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3]&/a&。这两类信息往往作为完整的信仰系统出现于古代文献,因为古人并不把它们看作是分隔的实体。然而,对于现代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来说,神话、传说和历史是需要区别对待的。&/p&&p&如前所述,尽管甲骨文是中国包含一个王朝的时间序列在内的最早的文字记录,但它们没有提供一个关于各王在位时间跨度的年谱。由于甲骨文用于记录祭祀仪礼的过程,贞人没有必要有意留下确切的各王在位的时间长度,或者这类信息被认为是不重要的而不必加以记录。吉德炜指出,只有到了殷墟晚期,关于王年的确切记录才出现于祭祀周期,但似乎即使这时商人自己对其以前各王在位的长度也没有明确的观念。因此,商是否记录下了一个确切的商王世系且将其传给其后的王朝,还是值得怀疑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23_ftn3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4]&/a&,更不必说推定的更早的夏世系了。最早见于战国至汉代文献的夏和商的世系不是史学意义上的编年史,宗谱中的早期国王更像是在其后演变过程中被创造、编辑和改进而来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23_ftn3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5]&/a&。因此,不少文献中夏和商的王系应理解为口传的世系。尽管在公元前两千纪的后半商和其他同时期人群中可能有关于夏人的口头传说,夏也很可能是早于商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实体,但在没有夏当时的文字材料发现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王朝的夏的存在还无法得到证明。&/p&&p&&b&古代中国不是惟一为远古王系所困扰的社会。&/b&苏美尔、埃及、玛雅和许多其他文明都有文字记载来证明他们深远而感人的历史,这些历史记载源自口头传说。据Henige对许多古代王朝王室世系的系统研究&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23_ftn3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6]&/a&,一系列纪年上的扭曲变形可以出现在对口头传说社会的王系、宗谱和其他关于历史时间跨度推测的处理上。宗谱可以通过压缩被缩短,在这种情况下,被记住的只有最早的开国的几代和最近立为嫡嗣的四至六代。与此形成对比且更为普遍的是,宗谱也会被人为地延长。在王系中,可以看到对既往时间长度的夸大的描述&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23_ftn3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7]&/a&。&/p&&p&  有充足的例证可以说明王系在时间上被扭曲的情况。例如,苏美尔的王系成文于公元前2100年,记述了到那时为止统治美索不达米亚的王朝的顺序。它列出了前后相继的约115个统治者的名字,但实际上,这些王分属于不同的城市国家,其中许多是同时存在而非先后关系。&b&由于年代上的扭曲,苏美尔的王系把本来600余年的历史时期拉长为一个超过1900年的统治期&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23_ftn3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8]&/a&。公元前一世纪玛雅早期纪念碑上的文字,把其王室的具有重要宗教仪式内容的日历始点追溯到公元前3114年&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23_ftn3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39]&/a&,而这比最早的农业群落出现于这一地区早了1000年&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23_ftn4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40]&/a&。&/b&许多玛雅纪念碑刻铭的主要目的是赞扬统治者和他们的世系,所以一个以世系的连续性和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具有特定的社会、政治和宗教背景的贵族活动的悠久历史被编造出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23_ftn4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41]&/a&。印加和阿兹特克的国君也重写了他们的历史和信仰系统,强调他们与太阳神的神圣联系,以证明他们政治、经济、军事扩张的正当性&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23_ftn4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42]&/a&。&/p&&p&  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历史文献都是政治宣传,但统治者确有明显的政治动机去制造和操纵王系和宗谱。任何对历史的阐述都包含了当代社会的需求。没有理由相信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在创作王室宗谱时对于这样的政治动机具有免疫的功能。事实上,Henige所讨论的口传历史中许多类型的扭曲变形&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23_ftn4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43]&/a&也见于夏商年谱,它们似乎是传说与史实、口传历史和历史记载的混合物。甲骨文和后代文献中某些早期君主的名字可能的确是经若干世代口口相传的真实人物。但这些王系并非王朝历史完整的记述或确切的序列,被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后的历史学家安排给夏商王朝的各种时间跨度,不应被当作等同于编年史的时间框架。利用这些文献材料进行与考古学的整合研究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搞清它们为何又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p&&br&&p&4.
Colin Renfrew在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公众考古讲座的讲演 &/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ssn.cn/zgs/zgs_dh/4669.s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ssn.cn/zgs/zgs_dh/2016&/span&&span class=&invisible&&02/t4669.s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p&&p&&b&有时,我在想,中国考古学者是不是过分依赖于文字书写的历史。曾有一种观念,中国的历史始于商代———在公元前1400年至1300年出现了文明和国家形态的社会。如果你足够勇敢的话,还可以把这个地区的国家和文明起源向前推几百年 (据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b&,即便如此,依然晚于公元前2000年。一旦你只肯相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不会意识到中国考古学界在过去十几年间所取得的成绩。&/p&&p&&b&考证中国的文明起源,或者是国家形态社会的出现,我们不必停留在商代。&/b&良渚遗址以及中国其他地区的研究进展,提供了大量证据———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经进入了文明的发展阶段,可能略晚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除了发达的灌溉体系,早期良渚还有一个人工湖,唯有国家形态的社会才有能力去从事大型的土木工程建设。当然,这种能力在工艺复杂、制作精良 的玉琮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p&&p&  人类与古代器物的制作材料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我想强调的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利用物质并赋予其重要意义,进而表达人类的认知和立场。究竟是大理石还是玉器,如果没有人类的选择,两种材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大的想象余地。人类在加工时进行了量化,给予物质更高的价值,同时与外在世界建立了新的联系,而一些世俗观念与宗教信仰也由此形成。&/p&&p&  再来谈一下国家形态社会的问题。 场下有位同学问,古代中国究竟何时进入国家形态社会? 二里头遗址、陶寺遗址、良渚遗址,哪里的考古发现才是准确的参考答案? 这是一个关于国家形态社会 的定义问题。如果大家的定义一致,那么很容易达成共识。一般来说有三条标准,规模、城市化、文字。很显然,良渚文化满足了前两条,缺少了文字。不过我认 为,这个定义的界限并非牢不可破,在判别是否进入国家形态社会时,社会关系、社会阶层化、社会专业化、礼仪体系中心化等要素同样很关键。我们不能孤立地看 待一种定义,应该与世界其他早期文明国家进行联系和比较,如苏美尔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在对良渚的社会组织结构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后,我们才有可能收集充分 的证据来证明国家形态社会已经形成,这同样也适用于二里头与陶寺的考古工作。要划定一个取得共识的时间界限,目前看来,并不容易。&/p&&p&对Renfrew的访谈:
&/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hepaper.cn/www/v3/jsp/newsDetail_forward_141479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thepaper.cn/www/v3/jsp/&/span&&span class=&invisible&&newsDetail_forward_141479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p&&p&&b&澎湃新闻&/b&: 中国早年有一位考古学的学者曾提出一种方法叫做“二重证据法”,对后来的中国考古学影响至深,也受到很多争议。意思是有两种证据,地下的考古材料和地上的 传世文献,地下材料可以帮助验证传世文献的真实性,您怎么看待这一传统对中国考古学的影响?文献和考古材料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p&&p&&b&伦福儒&/b&: 我认为过分地倚重纸上材料对于中国考古学来说并不是什么优势。过往中国考古学对于朝代更迭的概念十分重视,比如现在人们对秦代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前的 商代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据,&b&可是再往前的夏代就因为材料的有限而显得扑朔迷离,这个话题引得学界诸多争议,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好的理解中国的方式,因为越来 越多的出土材料显示,在商代和有争议的夏代之前,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和晚期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遗存,这在中国考古学过去70年的工作中已经得到了印证 和展现,但我觉得这一时期在中国的考古学上被远远低估了,&/b&其原因就是由于过多依赖于有文字记载的证据。文字固然相当重要,但是如果认为考古学是用来证实或 补充文献记载的话,仅仅作为次要的、辅助的地位,我要说不是这样的,考古学有其独立性。&/p&&p&&b&我对文献资料固然很重视,但是书写是经常被扭曲的,它们是由那些希望表述自己观点的人写成,它们由希望证明自己合法的权力者写成的。&/b&而就像我说,中国关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的考古研究正在蓬勃展开,这一时间段没有任何书写的文字留存,但是越来越多有趣的材料正在重见天日,比如一些可以证明中国早期信仰体系的证据。&/p&&p&……&/p&&p&现在人们还不十分清楚这些技术的起源和发生,所以我刚才说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十分有趣的时代,在过去十年刚刚被重视起来,还没有得到全面的研究。回到你最早的问题,如果人们过于依赖文字的话,那么对中国研究只能始于商代,那你可能会错过至少一半的故事。&/p&&p&而我认为,通常人们认为中国的文明略晚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这两个文明的起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这不假。&b&而中国的文明仅仅在公元前17世纪的商代才开始,这种说法仅仅以文字作为衡量,在我看来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丰富性。&/b&我敢打个小赌,不到十年内,人们就会开始在新石器时代的范畴内讨论中国起源,因为我见到了非常成熟的考古项目,其中出土的精美物件很大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也许有的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们过于谦虚不敢直言“这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p&&p&5.《与张光直先生谈夏文化考古》: 张立东、任飞编 《手铲释天书:与夏文化探索者的对话》,大象出版社,2001&/p&&p&……安阳的发掘让学者们体会到史书里的夏代恐怕也是有根据。不过史语所到了台湾以后,这群安阳的工作者里并没有人专门从事夏代的研究,因为当时没有新的材料。&b&所以李济之先生在课堂上也并没有具体谈到夏代的问题。他的观念是如果没有考古材料,他便不提。&/b&安阳小屯以前的古史他是不讨论的。他当时教课的范围与李玄伯先生是分得很清楚。考古他教,古史李玄伯先生教。 ……&/p&&p&西方学者对夏代问题的保留态度,主要是基于出土文字材料的缺乏。二里头文化从考古证据上来看,还是属于史前;也就是说它没有文字。&b&西方学者不愿意认定二里头是夏代有他们的考虑,而这样的考虑也是出于做学问的谨慎态度。这是可取的,我们不需要去批评。从学术研究的立场来讲,在材料还不完备的时候,不同的说法是可以同时存在的,我们不需要去排斥异说或判定谁是谁非。&/b&&/p&&p&不管怎么说,二里头是不是夏,将来有了新的考古材料以后,必定能够有所定夺。我们现在不需要刻意地对这个问题下个定论。 &/p&&p&讲到民族情感的问题,我想这点是中国人与外国人在做中国考古时所有的一个明显的不同点。中国人做中国考古自然地会有一种文化与历史的使命感,会有一种对自己文化、自己历史的情感在里面。比方说,假如今天我在商丘找到了商代的都城,那种喜悦与高兴,那种与自己文化历史相衔接的感觉,不是一个从事三代考古的西方学者所能体会的。 &/p&&br&&p&6.
G, Jaffe Y. The Earliest States in China: A Long-term Trajectory
Approach[J].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327-364.&/p&&p&这种就是完全不考虑夏问题的研究,吉迪不否认二里头是state-level society,但认为把它视为中国唯一的最早国家的观念还是受了传统史观的影响&/p&&p&Pursuant to the above observations, we argue that the rise of states in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at least two phases. The first phase saw the rise of &b&relatively unstable regional states&/b& during the Longshan and Erlitou periods:the second phase involved the rapid emergence of a&b& supraregional state&/b& during the Erligang period.……It is our conclusion that theories that view Erlitou as the single earliest state in China are still very much rooted in the traditional historical paradigms of dynastic succession.&/p&&p&7.许宏: “夏王朝”考古:学术史 新动向 新思考——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演讲提要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5729ca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夏王朝”考古:学术史·新动向·新思考_考古人许宏_新浪博客&/a&&/p&&p&2010年3月,驹泽大学饭岛武次教授,在敝所(社科院考古所——转载者注)做了一场题为《二里頭文化と夏王朝の年代》的讲座。其中他谈到:&/p&&p&关于这一问题,我在『中国考古学概論』[i]「第8章?第2节中国古代文明」中指出:“认为二里头文化是夏王朝时代的文化应是合理的”。&/p&&p&是年,冈村秀典氏也写了基本上肯定夏王朝存在的文章,并出版了『夏王朝————王権誕生の考古学』[ii],从书名看就是明确提出“夏王朝肯定论”的著作。&/p&&p&2003年以前,日本没有学者肯定夏王朝的存在,这一年可以说是日本关于夏文化考古学的转型年。&/p&&p&除了饭岛、冈村两位先生之外,其他日本学者也有开始持“夏王朝肯定论”者,如宫本一夫教授[iii]等。&/p&&p&…… 因而,对于二里头文化至二里冈文化期的广域王权国家遗存,日本学者(西江清高——转载者注)首倡的“初期王朝”的提法&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23_edn1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xvii]&/a&是妥当的。 &/p&&br&&p&总之,连有些著名学者都觉得1无所谓2难下定论3不同说法可以并存 的问题,普通人一定要弄清楚判定谁是谁非,并且把学术问题泛化,可能是钻牛角尖或过于敏感了。另外,多了解一些考古成果,试着不依赖文献去看待早期历史,很多人还不习惯——也许将来习惯的时候,就不会再纠结这样的问题。&/p&&p&——————————分割另一个独立的问题&/p&&p&如果只是文字的话,姑且不谈甲骨文里有“杞”字与“夏”字(无论是否是表季节或人名)的存在,最直接的一点是甲骨文里是有“后”字的,中国各朝代皆称自家君主为帝、王、皇,惟有夏后氏时期称自家君主为“后”,夏后氏作为联盟共主时期的早商时期(汤之前)称呼夏后氏君主也是“后”,不可能直呼君主名字吧。(妇好也是称后的) &/p&&p&————————&/p&&p&1.后作为君主称号虽然古老,但不是夏朝所专用,比如 《尚书·尧典》说舜即帝位时“班瑞于群后”,又《仲虺之诰》说:“ 徯予后,后来其苏。”前一个“后”指各邦的君长, 后一个“ 后” 指商汤。至于指王后也是有的。 2.甲骨文中的“后”没有与夏相联系的证据,或者结合上下文能指代夏的某位君主。3.君主私名出现在文献或甲骨文上都很正常,比如成汤就是,他的日名(或庙号?)是 “大(天)乙”,尊称是“高祖”。总之,这个逻辑挺奇怪的,还不如谈谈“杞”字与“夏”字呢&/p&
考古学讲的是实物证据,所谓实物就是相对于书本上的文字而言的。夏的概念来源于文献,它和周口店、半坡、二里头这样的概念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不存在考古承认不承认的问题,只存在历史学家是否承认的问题,还有考古证据和文献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耦合的问…
谢邀。&br&&br&我理解题主的疑惑。许多人大概都有类似体验:&br&他们看现代艺术,觉得并不是他们能接受的美。&br&他们去阅读了相关流派知识,发现都是些&b&琐碎的术语,很难懂,各种主义怎么回事啊&/b&……&br&&br&嗯,我想说的是:&br&&b&您能发现那些术语,就对了。因为19世纪后半段,艺术的发展,整体是建筑在之前的高度上的,就是一个越来越行业内创新的玩意。&/b&&br&&b&换句话说:那些东西主要的面向对象,并不只是“已经习惯了某种美”的普通大众。&/b&&br&&b&而是懂一点艺术的受众,或者干脆完全没有艺术熏陶只接受视觉直接刺激的人。&/b&&br&&b&这有点像行业内冷笑话,行业外就不一定懂了。&br&或者换个例子,几个懂行的人,彼此说黑话比划手势;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也许纯粹从感官出发,觉得他们动作声音挺酷;而懂一点语言之道的你就觉得不理解了。&/b&&br&就是这意思。&br&&br&&br&说理由。&br&艺术家在19世纪初期,几乎是集体的,获得了相对的自由。&br&此前:米开朗琪罗一辈子在被教皇委托各类工作;鲁本斯委托多得要找助手画;巴赫每个星期要写新乐曲并演奏;蒙特威尔第许多作品是默认“要演给某几位大人看的”。19世纪之前,艺术家多半是委托制,靠艺术赞助人活。&br&也有靠市民活的,比如伦勃朗、维美尔、哈尔斯这荷兰三大家——结果日子都不太好过。&br&&b&19世纪之前,艺术家并不以创新为第一要务。他们的主业是完成雇主委托的任务。&/b&当然也有离经叛道的宗师,比如博什。你可以想象这是16世纪的作品么?&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b52caaf313e48dad0fd4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b52caaf313e48dad0fd4_r.jpg&&&/figure&&br&&br&&b&19世纪初,艺术家们普遍开始自由化。&/b&贝多芬曾经自认为是自由艺术家了,不必向王族行礼,而且“哪个朋友有困难,我写首曲子就能救济他了”。&br&&b&从那时候开始,艺术家们有了创新的冲动。&/b&比如安格尔坚持比他早三百年的拉斐尔式做派和早二百年的普桑式做派,但德拉克洛瓦、库尔贝再到印象派,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尝试新东西。&br&有人质疑素描的概念(德拉克洛瓦)。&br&有人质疑“为什么我们非要画古典题材”(库尔贝)。&br&有人质疑“凭什么要在画室画,不应该在现场完成捕捉瞬间吗?”(印象派早期)&br&有人质疑“人眼睛真是这么看东西的吗,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色点来画?”(点彩派)&br&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真正历史作用是:他们开辟了一个“我们应该创新”的思潮。自那之后,大家都觉得没必要特意遵循古典的、纯写实的做法了。&br&&b&19世纪之前古典绘画虽然不断变迁,但自文艺复兴后的一个特色,是雕塑化,即,尽量利用光影和色彩,营造一种“画中人就是个3D模型,就在我面前呢”之感。&/b&&br&&b&而19世纪之后,大家都在尽量消解这种雕塑感,解放绘画本身。&/b&&br&&br&莫奈希望停止对自然的简单模仿,取得光学的真实。&br&&br&劳特雷克希望用平板2D做派表达抽象的颜色来制造新的海报效果。&br&&br&高更摒弃了已有的欧洲技法,希望取得颜色的和谐。&br&&br&梵高从歌川广重的画里找到了色彩和平面的意义。&br&&br&塞尚希望将一切事物简化为几何体,然后用颜色来重新构造自然。&br&&br&新艺术希望将美和实用混一,运用运动的线条,运用新材质(钢铁或玻璃)。&br&&br&高迪想用铁与陶土来装饰建筑,制造戏剧空间。&br&&br&纳比画派想用小笔触与非写实的色彩制造几何感。&br&&br&马蒂斯想简化色彩与线条,用色彩和韵律本身,取得“色彩的解放”。&br&&br&毕加索十来岁就画得一手好传统油画,但之后他不断开山立派,不提了吧。&br&&br&我知道以上这些,对非艺术爱好者而言会觉得佶屈聱牙,您只需要记住一件事:&br&&b&仅绘画而言,19世纪之前,大家都是被委托完成那些类雕塑作品。他们一直想创新来着,但时代不太允许。所以大家满足于技巧细腻、完成工作、尽量写实的美。&/b&&br&&b&19世纪之后,大家都是自力更生,创新成了主流思想。不断寻找新的可能性是20世纪初艺术的主流。他们不是为普通大众创作的,他们的艺术语言,是给那些&/b&&br&&b&A “懂一点艺术”&/b&&br&&b&或者&/b&&br&&b&B 愿意放弃原有的一切成见&/b&&br&&b&的受众准备的。&/b&&br&&b&而古典艺术审美,正是他们想革新的。&br&&/b&&br&实际上,音乐的更新迭代也如是。文学的更新迭代也如是。贝多芬初次上演贝九时,门德尔松的爸爸觉得像乌鸦叫;瓦格纳喜欢的人喜欢到死,不喜欢的人恨得咬牙切齿。20世纪音乐调性的模糊让习惯了旧调式的诸位不太习惯。&br&文学,福楼拜认为传统故事写法到19世纪中也就差不多了,以后需要革新的不是故事内容,而是故事的叙述法。到20世纪,乔伊斯、福克纳、博尔赫斯们简直是在变着花玩文体。&br&&br&&b&他们不再只是单纯为了受众完成作品,而是依照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制造新的、有趣的的作品。&/b&&br&&b&这就是19世纪之后的文艺作者与前一代的区别。所以19世纪后期到现在的音乐、绘画与文学,界面都不算太友好,因为他们中许多默认“我们是给行内人看的,他们懂我们这个笑点在哪里”,达利许多致敬作品便是如此,外行人一头雾水。&/b&&br&&br&最后放个几年前写的故事,《&b&蛋炒饭学派发展简史&/b&》,希望可以直观一点吧。&br&&br&&blockquote&最初,蛋炒饭是种曲高和寡的食物。宫廷或贵族奉为珍味,平民偶尔能够享用。因为在物资贫乏的年代,鸡蛋、米饭和葱花并不常见。宫廷在蛋炒饭里加虾仁,贵族在蛋炒饭里加烧腊,平民却只能在蛋炒饭里加青豆。在蛋炒饭的元初时代,一碗碗无名蛋炒饭在世间流动,没有署名,没有争议。&br&&br&后来,善于烹制蛋炒饭的厨师们,开始有了各自的拥趸。闲谈之间,便分了派别。有人拥护萝卜里格斯先生的胡萝卜蛋炒饭,有人热爱加西瓜先生的西瓜皮蛋炒饭,有人认为沙拉酱莫夫先生的腌黄瓜蛋炒饭别具风味。爱好划分了派别,然后彼此远去,划定地界,彼此注视。&br&&br&率先发难的是麦壳稻尔先生。他提出,由于各种原因,传统蛋炒饭已经被世俗习惯所玷污,所以我们需要回归最简单的鸡蛋、稻米和葱花的香味,里寻求蛋炒饭的原味——“回归食物的本原!享用最纯粹、最古典的蛋炒饭!”这一旗帜获得无数赞同。随后,许多厨师开始认真钻研稻米、鸡蛋和葱花的本性,并打出了“最古典蛋炒饭”的招牌。&br&&br&就在“纯正传统蛋炒饭运动”发展到巅峰后,鸡纳蛋·米尔饭先生提出,由于“亦步亦趋的遵循古典炒饭的技巧”,蛋炒饭本来灵动随意的形式,正在日益枯死,陷入机械化。为了抵制这一点,他提出骇人听闻的“蛋炒饭已死”口号。他强调,随着市民阶层对蛋炒饭的大量需求,当重新给予蛋炒饭新鲜的活力。他的口号得到了南方蛋炒饭派的响应。南方蛋炒饭派从此开始高呼“我们要用最新鲜、最多样的食材,烹制口感最微妙的蛋炒饭!”而北方的蛋炒饭派对此持保守意见。他们认为,钻研炒功、火候等才能最大程度发扬蛋炒饭的美味,“无论怎么变化,且记我们做的毕竟是蛋炒饭!”&br&&br&&br&后来,南方蛋炒饭派获得了强力支援。自海外归国的南瓜泥奥泥先生提出,“我们要更多的吸取异域的饮食素材,来获取新口味的蛋炒饭!——为什么不试试南瓜泥蛋炒饭呢?”对此论调,北方蛋炒饭派认为,南方蛋炒饭派的确扩大了蛋炒饭的外延,但也已经模糊了他们的蛋炒饭品位,于是他们发动了强力的“新古典蛋炒饭主义”运动。“蛋炒饭不只是一种食品,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生活方式。如今的蛋炒饭是通过无数年实验而获得,技巧、食材、火候都是最美好的享受!”&br&&br&为了报复新古典主义蛋炒饭运动,南方蛋炒饭派启动了浪漫主义蛋炒饭攻势。香苏亚·披萨先生认为,可以在蛋炒饭里制造“最夸张的口感对比、最鲜明的戏剧性,最让人意想不到的风味!”甚至,“我们要追求更大胆的配色,因为蛋炒饭不只是口味的艺术!”而有一些在南方和北方都做过蛋炒饭的厨师决定中庸一点。他们创制了现实主义蛋炒饭,用较为新潮的调味料,烹制较保守的炒饭,此举获得了大多数蛋炒饭迷的赞同。当然,激进的蛋炒饭迷也认为,“这是一种保守的态度!你必须在新旧两种蛋炒饭之间做选择!”&br&&br&后来,在无数厨师奔忙的过程中,一些新思潮开始酝酿。有一群厨师认为,“其实传统的蛋炒饭都是鸡蛋和饭粒分开……但我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他们经常做蛋包饭以及碎金饭——用蛋液来包裹米饭。如果用极细的炒法,是可以让每粒米饭都被蛋液裹住的……为什么不呢?”于是他们创制了“每颗米都被蛋液包着”的超级蓬松印象蛋炒饭时,但此举遭遇了冷嘲。用霍尔忒先生的话说,“他们就是企图给大众一种蛋炒饭的印象……那玩意也叫蛋炒饭?”可是,评论家无法阻止其他厨师受此灵感催生,开发出了碎炒鸡蛋末炒饭的“点蛋派”,用大块蛋液包裹大块米饭的后印象炒饭,等等。&br&&br&后来,有一些蛋炒饭厨师提出了石破天惊的话语:“蛋炒饭的存在,是因为曾经我们只有鸡蛋、米饭和葱花这些食材……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庞杂的食材和调味料,为啥还要拘泥于蛋炒饭呢?”擅长蛋炒饭的厨师们开始投身于鸭肉炒饭、腊肠炒饭。他们也开始用煎蛋炒饭、铜锅蛋炒饭、咸鸭蛋炒饭、鸵鸟蛋炒饭、恐龙蛋炒饭……蛋炒饭派本身也在动荡中分化。出现了提倡“将饭和蛋完全粉碎,重新组合”的立体主义蛋炒饭派,出现了“把一切传统的手法都毁灭吧,没有任何技法是必需的”蛋蛋主义蛋炒饭派,以及“厨师们已经赶不上时代了,时代的口味只有我们厨房外的人知道”的技术派蛋炒饭,又如“用超级大量的蛋和极少量的饭来制造夸张对比”的表现主义蛋炒饭派,等等……&br&&br&&br&&br&&br&后来,有一天,我打电话叫了一份蛋炒饭外卖。等了一会儿,有人敲门,递给我一个饭盒。打开,里面是一粒米,以及一颗天晓得什么蛋。&br&“这,这是?”我战战兢兢的问。&br&“这是一颗蛇蛋。”送外卖的说。“实际上,蛇在各种神话里,都是一种符号化的体现,代表着诱惑、死亡和攻击性。我们希望制造一种异域风情,当然,这也可以看作一种隐喻。”&br&“那这是……一粒米?”&br&“嗯,我们希望用这粒米代替饭,以制造一种极简主义的印象。”&br&“为什么不炒一下呢?”&br&“炒本身会损害米和蛋的营养。而且,炒这种行为的目的性,会使创作功利化。我们还是希望,能用更简朴的手法,更直接的表现我们的内心。”&br&“……可是这样很吓人哎,太特别了吧?”&br&“嗯,我们希望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来制造印象,这也是一种对传统蛋炒饭审美的突破。现实生活永远更富有表现力。”&br&“……可是我也只是想吃顿饭而已嘛。”&br&“事实上,艺术和生活是没有界限的。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种行动本身,制造一种魔幻和荒诞主义的印象,这也是行为艺术的一种嘛。”&br&“罢了罢了……”我摇头叹息,准备关门,他却提醒我:&br&“您得给钱。”&br&“……为了一颗蛇蛋和一粒米?”&br&“嗯。因为蛋炒饭艺术的钻研,需要世界的关心才能继续下去。”&br&&br&资助完蛋炒饭艺术后,我把饭盒放一边,决定自己炒饭。炒时不免有些紧张——打蛋时,我在思考是否破坏了蛋的完整性;放油时,我在思考是否会过于墨守陈规;下盐时,我在想是否破坏了蛋和油本身的香味;炒饭时,我在琢磨是不是金包银会让胃受不了;最后我随手用香菇和紫菜做个汤时,一直在考虑这是否适合配蛋炒饭……然后我想到:“唔,我是我自己蛋炒饭唯一的食用者”,这种紧张感才开始消除。当然,那得等到饭完全下胃、汤喝完,满嘴油腻的时候了。&/blockquote&
谢邀。 我理解题主的疑惑。许多人大概都有类似体验: 他们看现代艺术,觉得并不是他们能接受的美。 他们去阅读了相关流派知识,发现都是些琐碎的术语,很难懂,各种主义怎么回事啊…… 嗯,我想说的是: 您能发现那些术语,就对了。因为19世纪后半段,艺术…
&p&&/p&&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480000&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3.zhimg.com/80/v2-fcb7b55ec26cb7afe91e5c6_b.jpg& data-lens-id=&480000&&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3.zhimg.com/80/v2-fcb7b55ec26cb7afe91e5c6_b.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480000&/span&
&/a&&p&是我老了还是年轻人们不爱摇滚乐了…&/p&&p&竟然没人提老鲍勃三十周年演唱会,群星合唱《My back pages》的现场吗?&/p&&p&&b&每回听到都热泪盈眶,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可以去挑战一切难事,改变这个世界。&/b&&/p&&p&&b&科普下这群大腕儿、老炮儿。&/b&&/p&&p&◆第一个出场的是飞鸟队长Roger(飞鸟乐队是上世纪6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国摇滚乐队之一)&/p&&p&◆第二个出场的是伤心人乐队金发Tom(布鲁斯摇滚传奇人物)&/p&&p&◆第三个出场的想必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尼尔·杨(摇滚乐诞生以来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这货和CrazyHorse合作的《western hero》是我单曲循环Top10)&/p&&p&◆第四个出场的是埃里克·克莱普顿(这个用汉译,是因为说实在的,我没听过他的音乐,但因为名声大多多少少知道这个人,百大摇滚音乐家里排名53,滚石评选的一百大吉他手里位列第四。)&/p&&p&◆然后Bob Dylan喝的摇摇晃晃的上场了…(这个醉鬼不多介绍了,如图所示是他征服了世界的证据)&/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e016bbb64d1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83& data-rawheight=&1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3&&&/figure&&p&◆最后一个登场的老乔,George Harrison(披头士乐队主因吉他手,啊不多说了,催泪)&/p&&p&六个人,均入主了摇滚名人堂(相当于西方摇滚乐的终身成就奖,只选择那些在摇滚史上留名的摇滚音乐人,选拔苛刻,提名人必须要出道25年以上,以至于乐迷间戏称这是摇滚退休堂)&/p&&p&&b&这其中的大部分人,是我青春期里的英雄。&/b&&/p&&p&&b&英雄主义,理想主义,骑士精神…&/b&&/p&&p&&b&现在提这些可能比我接触到这些词汇的时候更老更久远了,听起来仿佛是只存在于上个世纪的情感。&/b&&/p&&p&&b&但每一次听到《My back pages》,都感觉热血在胸中沸腾,都感觉还有气力去改变这个糟糕的世界。&/b&&/p&&p&&br&&/p&&p&还有这首音乐的现场演奏之所以让人久久不能忘怀。&/p&&p&首先是因为现场灯光和美术好,一丝毫不逊色于如今大多数的摇滚音乐会现场。&/p&&p&其次在云村或B站上的MV视频,清晰度高到都会让人以为这是最近几年或者前几年录的,至少也得是2010年左右。&/p&&p&&b&不,这是Bob的三十周年纪念演唱会,本MV录制于1992年。&/b&&/p&
是我老了还是年轻人们不爱摇滚乐了…竟然没人提老鲍勃三十周年演唱会,群星合唱《My back pages》的现场吗?每回听到都热泪盈眶,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可以去挑战一切难事,改变这个世界。科普下这群大腕儿、老炮儿。◆第一个出场的是飞鸟队长Roger(飞鸟乐…
*章丘铁锅的走红是中国工业的耻辱。&br&&br&1731年德国双立人公司成立,现在工艺是手工捶打?&br&1802年美国杜邦公司成立,现在材料是铸铁?&br&&br&现在是2018年&br&&br&我们还在吹嘘和追捧一锤子一锤子敲出来的铁锅。&br&&br&不知道导演,编剧,摄像,剧务,场务。。。谁会买个铁锅拿回家用?&br&&br&我觉得这帮人脑子都坏了,一帮逆工业化的神经病。&br&&br&很多人在评论里喷我,烦不胜烦,一个一个回复很麻烦,我就一次性写在这里,再有乱七八糟的评,一概删除。&br&&br&我觉得很多人搞混了工匠精神和技术落后的之间的区别,以为用古法,重复低效,不断追加人工的方式就是工匠精神,其实这恰恰和工匠精神背道而驰。工匠精神就是四个字:精益求精!而在精益求精的背后,是不断的技术进步和设备的进步。至于手工艺品,那是奢侈品,是两回事。&br&&br&如果非要拍章丘铁锅,我希望看到的逻辑是这样的:&br&1.章丘铁锅自清朝中叶就因为重量轻,锅面平整,不沾的特点作为贡品,皇家御厨必用。&br&2.达到这种效果的依赖章丘铁匠打一口锅必须要一万多锤的标准。&br&3.这种古法制锅传承到民国时期&br&4.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章丘铁锅慢慢失去了竞争力。&br&5.但是章丘铁匠经过对锅的不断研究和发展,找到了一种最适合作锅的冶炼配方和加工工艺&br&6.现代章丘铁锅的原料是专门定制的,加工成型设备来自于X国精密加工设备,保证误差小于0.n 丝。在成型后,要经过xx道工序,在铁锅的表面形成一层特殊的氧化层和疏油层。。这是进口产品达不到的。&br&7.经过章丘铁匠的工匠精神的探索,中国做出了全世界领先的铁锅,实现量产,体现了大国工匠制造的精神。&br&&br&实际上舌尖3说的是啥?一块铁锤一万遍就是好啊就是好,与众不同,炒鸡蛋不沾,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br&好你个香蕉芭拉,一帮锤子神经病。&br&&br&好多人要和我讨论工匠精神,我贴一个我觉得写的不错的工匠精神的回答:&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2661&/span&&span class=&invisible&&9572/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章丘铁锅的走红是中国工业的耻辱。 1731年德国双立人公司成立,现在工艺是手工捶打? 1802年美国杜邦公司成立,现在材料是铸铁? 现在是2018年 我们还在吹嘘和追捧一锤子一锤子敲出来的铁锅。 不知道导演,编剧,摄像,剧务,场务。。。谁会买个铁锅拿回家…
&p&20世纪,维特根斯坦对于哲学的意义相当于什么呢?大概就类似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意义吧。&br&&/p&&br&&p&概括一下:升维建构。&/p&&br&&p&什么意思呢?在一片“认识论”的海洋中升腾起来,开创哲学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转向:将哲学这艘大船引入“语言学”的大洋。&/p&&br&&p&甭管您在“认识论”上的建树多牛逼,遇到他都得歇菜,因为他思考的深度和你不在一个维度上。&/p&&br&&p&所以,我愿意称维特根斯坦为大师中的大师,20世纪哲学的第一人。&/p&&br&&p&想要了解我们这个时代所有的文化现象背后的秘密,不读维特根斯坦就像没有带铲子的盗墓人。(为自己家的电影如此暗戳戳地做宣传也是醉了。。。)&/p&&br&&p&先不说他的理论(反正宝宝等会一句话就会说完),先说说他这个人吧。&/p&&br&&p&所有的哲学家里,我觉得我和他最亲近。&/p&&br&&p&如果有可能生活在同一个时空,我非常愿意这样设想:他家的窗户我可以时不时爬进去找他玩一下,想起来就说句话,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就在沙发上糊涂地睡去。。。&/p&&br&&p&他生于富豪之家。不是一般的富豪,欧洲当年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对抗,他家就是后勤金库,就是富到这种程度。。。这个家族同样也是书香门第,欧洲的各种音乐家、画家、数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都有他的各种远房亲戚。。。&/p&&br&&p&这种家世像什么呢?像玄幻小说里最喜欢写的东华帝君。。。可以想象的所有荣华富贵、尊贵显要他都占全了。&/p&&br&&p&然而,恰恰是拥有俗世一切财富的人,如他,才把那些东西不当回事吧:他孤独,自闭,害羞,成绩普通,长相平凡,郁郁寡欢,同性恋,不敢告白却在战争中写了整整一厚本的寄不出去的情书。。。&/p&&br&&p&为了不像哥哥们那样自杀而死,他寻遍全世界,终于找到哲学这一扇门,可以拯救他的灵魂,让他得以因生病而死去,而非吞枪或者别的什么方式。。。&/p&&br&&p&他曾经说过,不要轻易和我辩论,你们所想过的,我都已经想过。口气却不是狂妄,而是忧伤。。。&/p&&br&&p&他就像班级里最不起眼的瘦弱的男同学,百米长跑永远跑在最后,被同学欺负的人中老是有他,没想到这样的一个小男孩长到21岁之后就改变了人类思想的整体的航向。。。&/p&&br&&p&疏离,而后成无冕之王。&/p&&br&&p&命运这东西。他妈的。&/p&&br&&p&说说他的哲学思想吧。&/p&&br&&p&康德说,不要说我们要认识世界的本质,我们得先知道,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取决于谁在看。我们所说的一切,都是以人的视角在看。所以,研究研究人吧。人是如何看待万事万物的。&/p&&br&&p&而维特根斯坦进一步说,人是如何理解世界的,只取决于一件事情:人类的语言。没有语言,一切都是扯淡。&/p&&br&&p&哲学从研究这个世界,变成研究人,到了维特根斯坦这里,进一步变成了研究语言。把语言这个事情想明白了,我们就能明白,世界在人类的眼里是什么样的,以及人是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的。&/p&&br&&p&语言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工具。我们,唯一的,工具。&/p&&br&&p&唉。容我叹声气。&/p&&br&&p&如果你真的能明白上面那句话的意思,你的感觉将会是。。。非常非常复杂的。。。混杂了忧伤、无可奈何、顿悟的喜悦、平静。。。&/p&&br&&p&自行体会吧。&/p&&br&&p&维特根斯坦说,世界上是有神秘的事情的,而那些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怎么办呢?沉默。他给出了答案。&/p&&br&&p&佛曰:不可说。&/p&&br&&p&仿佛爱上一个人,那一阵春风吹过额前的碎发,路边的垂柳,夏日的夕阳偏西。。。那种感觉说也说不清楚,只能永刻心底。不能被灌输,只能被激发。&/p&&br&&p&因此,语言是有魔力的。&/p&&br&&p&语言代表了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进一步,语言也就代表了你自己,代表了你存在的全部。&/p&&br&&p&然而,我们并不经常使用命名的权利。我们先是被抛到一个语言环境中,掌握一套语言以及那一套语言背后所有的偏见,然后,我们中有智慧的那一批人,会像哪吒那样,剔骨还父,剔肉还母,挣扎着要用自己的意志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重新命名,以此来塑造一个全新的自己,和,一个全新的世界。&/p&&br&&p&再强调一遍,重新命名,非常非常重要。从理所当然的语言环境中跳脱出来,是拥有智慧的标志。&/p&&br&&p&维特根斯坦后的思想者们,有一个叫福柯,他写了一本书,叫做《疯癫与文明》,这是一本改变了我的书,吐血推荐给各位。这本书很简单,就是用考证的方式告诉所有人,“疯癫”这个词语在不同文明中到底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有些文明中的天才,在另一些文明中就是该被烧死的疯子。&/p&&br&&p&语言玩弄所有人。&/p&&br&&p&想要逃离被设定的命运,就要逃离那一套理所当然的语言。&/p&&br&&p&逃不过的,这一生所见所想,都是旧旧的,并不太有趣。那样的一生,过起来,寡淡的很,无聊的很。&/p&&br&&p&所以,你说,怎么样才可以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呢?&/p&&br&&p&起码要有一套你自己反复琢磨过的语言体系吧,每一个词语你都精确地知道它的意思,并且还能创造新的词语去描述你所见到的新世界。哈哈哈。这是标配哦亲。然后再谈其它。凡是没有突破这一境界的写手,不要谈诺贝尔。&/p&&br&&p&卡夫卡曾经说,他最喜欢的一个作家,有一句话描述墙根下的青苔,那是他觉得最好的文学。&/p&&br&&p&文字的魅力就是这样,一个好的小说开篇第一章就能让你瞬间进入到另一个世界。&/p&&br&&p&日常语言皆然。有些人让人如沐春风的秘密是,他们懂得每一个词语丰富的内涵,懂得每一个停顿,每一声叹息的意义。。。&/p&&br&&p&维特根斯坦说,哲学必须是流动的,因为,日常语言每天都在更新,哲学也随之而变动。&/p&&br&&p&有了网络之后,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创造的新词分享出来,我们的世界因此变得丰富起来,你会惊觉:为什么我迟迟说不出来的东西别人能用如此精妙的两个字概括?这是网络让人着迷的秘密之一。从这个角度看,我想,网文的世界只会变得越来越牛逼,进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语言越来越精妙。&/p&&br&&p&揣摩每一个词,就像从来不认识它们一样。新世界因此展开,智慧因此生发。&/p&&br&&p&如果能穿越到维特根斯坦的年代,我也许会悄悄溜进他的书房,和他一起静静地看书,听他嘀咕语言背后的惊天大秘密。。。&/p&&br&&br&&p&语言即世界。原来我们早已生活在诸多平行世界之中。&/p&
20世纪,维特根斯坦对于哲学的意义相当于什么呢?大概就类似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意义吧。 概括一下:升维建构。 什么意思呢?在一片“认识论”的海洋中升腾起来,开创哲学历史上的第二次大转向:将哲学这艘大船引入“语言学”的大洋。 甭管您在“认识论”上…
&li&&b&休谟的真理&/b&&/li&&p&我说说休谟问题为何引起集体焦虑,以及其毁天灭地的破坏力。&/p&&p&休谟一闷棍干倒了整个科学界。西方哲学岌岌可危,古典哲学近乎全毁。直到康德出现进行了曲线救国,算是把勉强把科学捞起来,剩下唯物主义趟在地上挺尸。&/p&&p&休谟三个难题是什么:&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奇奇:什么是休谟问题?&/a&&/p&&p&&b&因果关系&/b&&/p&&blockquote&休谟因果问题——“我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blockquote&&p&人人都信,却根本无从论证。太阳出来和天亮了、温度上升,总是同时发生,这些事都可以感受,确认。然而其中的因果关系却是看不见的,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证明,看到,听到,摸到,闻到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p&&blockquote&&b&我们从来未曾感觉到因果之间的任何联系&/b&&br&……&br&我们所确实知道的唯一存在物就是知觉,因为这些知觉借着意识直接呈现给我们,它们所以获得了我们最强烈的同意,并且是我们所有结论的原始基础。我们从一个事物的存在可以推断另一个事物的存在的那个唯一的结论,乃是凭借着因果关系,这个关系指出两者之间有一种联系,以及一个事物的存在是依赖另一个事物的存在的。这个关系的观念是从过去的经验得来的,借着过去的经验我们发现,两种存在物恒常结合在一起,并且永远同时呈现在心中。但是除了&b&知觉&/b&之外,既然从未有其他存在物呈现在心中,所以结果就是,我们能够在一些差异的知觉之间观察到一种结合或者因果关系,但是永远无法在&b&知觉&/b&与&b&对象&/b&之间观察到这种关系。因此,&b&我们永远无法从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或者在这个问题上满足我们的理性。&/b&&br&——休谟&/blockquote&&p&人们凭经验习惯性地创造出了因果关系。从未证明过其存在于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根本无法判断。休谟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宣称这样的结论,毕竟并没有足够依据。于是退而求其次:因果关系客观存在的依据不充分。&/p&&p&&&&&&&&&/p&&p&&b&经验的缺陷&/b&&/p&&p&先从简单形象的开始&b&。&/b&举几个例子(本段例子只有黑天鹅和太阳休谟用过。似乎造成了一些误会)。&/p&&p&一、&/p&&blockquote&一个农夫养了一只鸡,每天都喂它,这只鸡于是得出一个结论,每天农夫都来喂它,直到感恩节的前一天它被杀了。这只鸡到死都不知道为什么归纳法失效了(这个例子来自罗素)---- &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高黑科技:因果关系是真实存在,还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 - 知乎&/a&&/blockquote&&p&放在统计学,这叫作&b&&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幸存者偏差&/a&&/b&:为什么所有的鸡都说农夫每天都喂鸡?没喂的都吃了。为什么人们倾向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非物质的看不见!&/p&&p&反例恰恰都被漏掉。做实验经常碰到少量不讲道理的数据,人们说这是坏点,要剔除……太阳明天一定会升起吗?如果我们也把坏点剔除,世界末日理论上根本不存在&/p&&p&&b&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跟真理白白了&/b&。&/p&&p&二、&/p&&p&我们假设有一个巨大的仓库,里面装满了豆子。只有2颗是黑豆,其它都是红豆。每天从仓库中取出一颗。数万年过去,取出的都是红豆,于是,&b&按照科学的思想,仓库里只有红豆。&/b&并且科学家提据此出了万年红豆理论,与试验100%吻合。准确。完美。无懈可击。然而,这里产生了巨大偏差。&/p&&p&牛顿就是那个取豆子的豆童。每次,苹果都从树上往地上掉(红豆)。从没有出现过往天上掉的情形(黑豆)。于是其创立了万有引力学说(红豆定律)。一切都是以拿到红豆为基础。却无法确保未来不出现苹果往天上飞的情况(反重力,黑豆)。从现象推断一般规律靠不住。广义相对论(绿豆)表示,当苹果大到中子星的级别,就不按牛顿说的那么往下掉了,会产生引力波。黄豆扁豆青春痘,防不胜防。&/p&&p&发现澳大利亚之前,人们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p&&p&&&&&&&&&/p&&p&&br&&/p&&p&&b&休谟的毒药——认识的界限&/b&&/p&&p&然而时至今日。&/p&&p&为什么学校里总是教相反的事情呢?&/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f6e7f1d849f94952e7cdb84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f6e7f1d849f94952e7cdb84_r.jpg&&&figcaption&政治 正确&/figcaption&&/figure&&p&有些人可是连解药都没拿到,还躺在地上。似乎不少人认为对唯物主义还有救,我们就亲眼鉴证唯物论如何死掉。并非我要弄死唯物主义,主要其它挨打的都有抢救空间,只有唯物论比较难救活。&/p&&p&&br&&/p&&p&&b&认识的界限&/b&&/p&&p&唯物主义基本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是客观的,可以被认识的。并且唯物主义一个必不可少的目标就是认识这个客观、严谨、规律井然的世界。&/p&&p&休谟远不止踩了因果关系和归纳法那么简单。人们对休谟问题的关注并不完整,休谟的背后有怀疑论、经验论的成果。单纯从因果关系,归纳法出发,是因为这些是休谟首先提出的独到观点,但如果局限于此,无法看清休谟的整体破坏力,更不可能搞清楚后面康德针对休谟和整个怀疑论的解决方案。&/p&&blockquote&贝克莱:在心灵面前,除了知觉以外,就再也没有【任何事物】了。&/blockquote&&p&但休谟认为,既然知觉之外不可知,就不能断定没有任何事物,而必须止步于无从得知。&/p&&p&从高尔吉亚的“如果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b&它】&/b&。”到笛卡尔二元论,到贝克莱,目标都在定义【物】,可知,不可知,不确定。然而,“可定义”本身,不也是某种程度的认识吗?会产生矛盾。到休谟这里,怀疑论的材料已经很丰富,休谟做了调整,打铁必须自身硬,自己得先经得起怀疑:【&b&知觉&/b&】之外无从得知。描述主体换成了知觉,避免对存在进行任何描述。&/p&&p&休谟认为人类对世界的看法,哲学,科学,一切,都只不过是人受人性驱使,总结出来的经验。&b&唯物论认为宇宙的规律都是客观的,是宇宙本身的性质,所以人们才会称之为“客观规律”。休谟却说人对世界的认识和规律总结都是人的意识创造出来的,是知觉,不是存在。所谓的客观世界究竟是不是这样,无从知晓。&/b&于是,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伟大目标变成了“我的世界”。人类所能研究的一切事物都被划进了主观范围之内。那么,在休谟的阴影之下……唯物主义者到底还在忙活些什么呢?&/p&&blockquote&我们&b&永远也不会有任何理由推断说:我们的对象类似于我们的知觉。&/b&因此,那个意见只是由想像的前述那种性质得来的,那种性质就是:想像是从某种先前的知觉得到它的一切观念的。&b&我们除了知觉之外,永远无法再想像任何东西,因而不得不让所有事物与知觉类似。&/b&&/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3ac43ebbe424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23& data-rawheight=&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3ac43ebbe424e_r.jpg&&&/figure&&p&能认知,才能研究。知觉之外,你没感觉到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切认识和结论,都成了镜花水月。敢说你知道,定是脑补。然后,轮到经验论登场。人的认识只不过是经验,但是经验靠不住,你认为变成了你以为。&/p&&p&意识之外无从得知,意识流靠不住。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全被休谟给毁了&b&。&/b&休谟这个“经得住质疑的怀疑论”之后,古典西哲的世界从一拨讲道理的人批判另一拨不讲道理,变成了不讲道理和假装讲道理的两拨人干瞪眼。世界是什么样的人们并不能知晓,只不过&b&世界在唯物论者的意识中被认为是物质的&/b&。至此,唯物论者对这个意识中的物质世界的认识和研究,只不过是意识范围内的一个下级分类……说唯物论死透了不过分吧?&/p&&p&&br&&/p&&p&&b&康德的使命&/b&&/p&&p&人们无法接受休谟的不可知论,又无法扳倒休谟,极其尴尬。只好先当做看不见,该研究啥研究啥。直到以解决休谟难题为己任的康德登场。说康德解决了休谟问题,不太恰当,会使人误以为康德驳倒了休谟。&b&康德吸收了休谟的部分观点,提出了先验论。&/b&&/p&&p&归纳法是彻底没救了,到今天依然挺在地上,但因果关系还有抢救余地。康德说人从来都是在自嗨,根本无法准确理解客观世界。每个人都带着一副有色眼镜看世界,并且每个人的眼镜都一样,你看苹果往下掉,我看也往下掉。但摘掉眼镜之后的世界什么样,苹果往哪飞,苹果还是不是苹果,都是无法知道的事情。因为眼镜无法摘掉。&/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a61d4d46ae0c49fa9a4d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ea61d4d46ae0c49fa9a4d8_r.jpg&&&/figure&&p&&b&康德拯救了谁&/b&&/p&&p&知觉在扩展是人们实实在在感受到的。那么知觉是如何扩展的?是向一无所有的虚无扩展,还是向所谓的客观世界扩展?知觉的扩展是知觉自身的行为,还是与外界存在互动的结果?这都是休谟留下的废墟。从此,觉知与外界的关系和如何互动成为了西哲最关键的主题。&/p&&p&康德历经十余年努力为自己解决了休谟问题——混入休谟的队伍。正面接受问题,第一个成体系地接受了不可知论。基于这个原因,人们有时也把康德称为不可知论者。康德管那不可知的存在物叫“物自体&,通过技术处理,康的解决了知觉与物自体的互动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种不适合学钢琴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