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菌可以吃吗和红菌一起吃吗?

烧烤、小龙虾、酱爆螺,

碰到这种螺千万不要尝试!

(以下是织纹螺本螺了)

当前正值织纹螺生产旺季,春夏季节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提醒:请广大市民朋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勿擅自前往海边采捕贩售织纹螺,出外用餐尽量不食用织纹螺,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织纹螺俗称麦螺、甲锥螺、白螺,是一种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质海底的螺类,我省沿海均有分布。织纹螺体内常含有神经性毒素,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

曾有相关部门检测,由于海洋环境受到污染,织纹螺体内一种叫做“石房哈毒素”的毒性大增。该毒素对人体的经口致死量为0.54-0.9毫克,一颗小小的织纹螺很可能就致人死亡。

从外形上看,织纹螺特征为尾部较尖、细长,约指甲盖大小,壳面常具有1-3条紫褐色或红黄色螺带,肉体为淡黄色。炒熟的织纹螺颜色层次分明,外形小巧。

福建曾有不少织纹螺中毒案例:

●2015年5月,莆田一2岁男童吃织纹螺后中毒或成植物人。

●2007年5月7日,莆田荔城区长丰村,9人食用织纹螺中毒,其中5人住院。

●2005年7月14日,霞浦县溪南镇,渔民陈某食用织纹螺后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5年5月21日,罗源县4人因食用织纹螺发生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

●2004年6月1日,仙游县发生两起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有3人住进医院接受治疗。

●2002年4月至5月,宁德、莆田等地发生多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其中死亡2人。

织纹螺中毒有没有解药?

这是神经毒性,至今没有特效药。这几年医院对病人多数是采取催吐、排泄、洗胃等办法,加快新陈代谢,尽量少地让人体吸收。好在总有人中招,但没发生过死亡的病例。

早在2012年,卫生部就发公告称: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织纹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公告明确了任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采购、加工和销售织纹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发布过风险警示:食用织纹螺中毒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中毒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3小时。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建议避免食用鲜黄花菜,即便食用,每次也不宜超50克。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经肠道吸收后可在体内转变成有毒物质,引起食用者中毒。相比之下,干制黄花菜在制作的过程中经过水蒸气熏蒸、晾晒等工序,能够去除大部分的秋水仙碱,更加安全。秋水仙碱可溶于水,因此,如果吃鲜黄花菜,一定要先经过焯水、泡煮等过程,干黄花菜在食用前最好也要浸泡一下。

两种外观极其相似的野生菌对比(图片选自卯晓岚图谱 周亚娟提供)

野生菌“真假难辨”切勿轻易采食

蘑菇辨识非常困难,同科目野生菌形态相似,但微小差别处导致性质完全不同。毒蕈常与食用菌混合生长,且形态特征与食用菌差异非常微小,采摘者若盲目自信、仅凭经验识别,往往导致误食中毒。传统中食用的“三八菇”“芝麻菌”“石灰菌”“火炭菌”和剧毒鹅膏菌、亚稀褶黑菇等毒菌最易混淆采食。

毒蕈毒素种类多且成分复杂,一种毒蕈可含多种毒素,一种毒素也可存在于多种毒蕈中。因此,毒蕈中毒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目前,国家尚无毒蕈毒素的实验室检验标准和方法,也没有针对性的解毒药物。唯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菌!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在野外找这种东西很有经验,我一眼望去看一下四周的风景就可以知道这些地方会不会长有这种菌,迎风闻一下气味也能找出它们的藏身之所,

}

一场雨来一窝菌,八月,说来就来的大雨,伴随的是闷热的天气,这是闷菌子的好季节。出去闲逛一圈,发现整个农贸市场,都摆满了菌子,各种各样吃过的没吃过的菌子,装在大笆箩小谷篮里,像青菜白菜一样多到爆。你还在想这个八月去哪旅游吗?不如来曲靖吧,美味菌子让你吃个够。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诱人的菌子等着你。

鲜甜美味的鸡枞是菌子中的上品,无论是煮汤还是油炸,都诱惑着你的味蕾。

不过这鸡枞也分好几个品种,这是最好吃的火把鸡枞

有个八十岁老奶奶卖的一窝蜂,全是骨朵,据说煮汤鲜甜无比,不容易吃到的哦。

比起鸡枞的鲜美,黄念头甜脆有嚼头,又是另一种味道。

嫩嫩的脚粗粗的黄念头最好吃。

切成片的黄念头,配上青椒,再加一点墨江地道的老腊肉,色香味它全占齐了。

羊肝菌的种类也很多,根据美味指数,分别是黑羊肝,白羊肝,酸羊肝。

而白羊肝的产量最大,闲逛一天,见到最多的就是白羊肝了。

大部分都是用笆箩背来的,下面就是两笆箩。

菌子一箩一箩吃,这待遇,也只能在墨江能享受了。

最后这个深紫色帽子,白色菌脚的叫酸羊肝。

美味的还不只是它们……

下面这几种颜色相近的菌子,你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吗?

从上到下分别是大红菌、奶浆菌、鸡油菌,铜绿菌(面瓜菌)。

大红菌晒干了煮鸡吃,又香又甜又大补。

奶浆菌切得细细的,配上万能的青椒,味道如同炒牛肉。

鸡油菌听说炒煮都不错,不过暂时没买来吃过。

最后这种铜绿菌据说卖到40块到50块一公斤,炒吃又甜又脆,有个大妈极力向我兜售,我从没吃过,最终没敢尝试。

而吃过的菌子中,下面几种虽算不上特别美味,却是各有特点的个性菌子。

见手青,手一摸,黄色的外壳就会变成青色。

它虽害羞却不孤独,它还有个可爱的妹妹叫红见手青。

生长环境不一样,同一种菌子颜色会不同哦。猜猜它们是什么菌子?

其实他们都是红见手,只是生长环境不一样,于是就像人一样,有了美丑的区别。注意保养,就皮滑肉嫩;风吹日晒,皮肤就粗糙如癞蛤蟆,最后一篮红见手,卖菌子的大妈告诉我又叫癞蛤蟆菌,你看像吗?

青头菌,在一堆黄色、橙色、黑色的菌子中,最小清新。

扫把菌,又叫老鼠脚,你看像不像一把把绑好的扫把?

下面这是荞面菌,嫩黄色的外皮,有点荞粑粑的感觉。

不过这篮有点老,一朵就够煮一碗了,还是大海碗。

马屁泡又称“牛眼睛”,土豆菌;有大、有小,有黑有白有黄。

这个躺在扫把菌铺就的大褥子上的家伙,叫芝麻菌,听说很甜,味道不亚于鸡枞。

老乡说这叫干巴菌,我怎么觉得这和我记忆中那黑乎乎的干巴菌有很大差别呢?

这么多的美味,看过之后,你有没有流口水呢?想要体验买菌子买到不能停,吃美味吃到不想走的快乐,就快来曲靖吧。

最后奉上一盘素炒白羊肝,美味诱惑等着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芝麻菌可以吃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