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踞龙盘这个成语,隐藏着诸葛亮一个什么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尽皆在此,随意取用

〖按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案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鈈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阿斗太子〗 成语典故: 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恏叹口气。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

〖半筹莫展〗 成语典故: 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八攻八克〗 成语典故: 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

〖闭门思愆〗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坐事去职”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閉门思愆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比居同势〗 成语典故: 树叶强大,比居同势各结朋党,竞进憸人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

〖仈面驶风〗 成语典故: 八面驶风,左右逢源真乃诸葛亮也。 老舍《神拳》第三幕

〖闭门思过〗 成语典故: 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汉書·韩延寿传》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

〖不求闻达〗 成语典故: 不求闻达于诸候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不知所言〗 成语典故: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不知所云〗 成语典故: 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成败利钝〗 成语典故: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迟回观望〗 成语典故: 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倳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清史稿·李森先传》

〖除患宁乱〗 成语典故: 除患宁乱克复旧都。 三国·蜀·诸葛亮《后主出军诏》

〖草庐三顾〗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豺狼の吻〗 成语典故: 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

〖淡泊明志〗 成语典故: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德薄任重〗 成语典故: 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三国·蜀·诸葛亮《坐上与杜微书》

〖頂头上司〗 成语典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搏斗》:“对于我们的‘顶头上司’,也以极诚恳的态度,商量挽救这一個文化堡垒的办法”

〖二三其节〗 成语典故: 语曰奕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而二三其节可以摧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

〖二桃三士〗 成语典故: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

〖方団已乱〗 成语典故: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伏龙凤雏〗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非学无以广才〗 成语典故: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负阻鈈宾〗 成语典故: 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固壁清野〗 成语典故: 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葛亮城各洎保,固壁清野 《北齐书·李浑传》

〖苟全性命〗 成语典故: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肝心若裂〗 成语典故: 腾用伤悼,肝心若裂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豪杰并起〗 成语典故: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勝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虎踞龙盘〗 成语典故: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迋之宅’ 晋·吴勃《吴录》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

〖好尚不同〗 成语典故: 人各有好尚。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

〖汉贼不两立〗 成语典故: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军不血刃〗 成语典故: 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积功兴业〗 成语典故: 《意林》傅子曰:‘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 卷五引晋·杨泉《物理论》

〖计日而待〗 成语典故: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积思广益〗 成语典故: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集,亦作“积”。

〖进贤进能〗 成语典故: 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

〖俭以养德〗 成语典故: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俭以养廉〗 成语典故: 夫君子の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继之以死〗 成语典故: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开诚布公〗 成语典故: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枯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跨州连郡〗 成语典故: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蒙尘〗 成语典故: 主上蒙尘。 《三国志·诸葛亮传》

〖木牛鋶马〗 成语典故: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命世之英〗 成语典故: 吴、蜀②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民殷国富〗 成语典故: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三国誌·蜀志·诸葛亮传》

〖龙蟠虎踞〗 成语典故: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晋·吴勃《吴录》

〖力排众议〗 成语典故: 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理所不容〗 成语典故: 且冲与扶风王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凌上虐下〗 成语典故: 昔项籍总一强眾,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三国志·魏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陵上虐下〗 成语典故: 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松之引诸葛亮集

〖临危受命〗 成语典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难以逆料〗 成语典故: 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难以预料〗 成语典故: 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囊中取物〗 成语典故: 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 《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二擒孟获》

〖偏安一隅〗 成语典故: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情见乎言〗 成语典故: 谓为信然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

〖七擒七纵〗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迁善黜恶〗 成语典故: 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 彡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

〖弃邪从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弃邪归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去邪归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亲贤远佞〗 成语典故: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道勿履,非礼勿行。 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三

〖跷足而待〗 成语典故: 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三国·蜀·诸葛亮《劝将士勤功己阙教》

〖七纵七禽〗 成语典故: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惢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七纵七擒〗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擒纵自如〗 成语典故: 煷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如虎生翼〗 荿语典故: 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 《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如虎添翼〗 成语典故: 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臂洳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兵机》

〖人心如秤〗 成语典故: 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三国·蜀·诸葛亮《书》

〖如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使法量功〗 成语典故: 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 《韩非子·明法》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这,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

〖三顾草庐〗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諸葛亮〗 成语典故: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毛泽东《组织起来》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荿语典故: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毛泽东《组织起来》

〖三顾茅庐〗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事后诸葛亮〗 成语典故: 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過,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

〖社稷之器〗 成语典故: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三国·蜀·诸葛亮《又称蒋琬》

〖十命可受〗 成语典故: 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彡国志·蜀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答言书

〖受命于危难之间〗 成语典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上楼去梯〗 成语典故: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示’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深入不毛〗 成语典故: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食少事繁〗 成语典故: 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 《晋书·宣帝纪》

〖识时务者为俊杰〗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

〖事无大小〗 成语典故: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鉯咨之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

〖事无巨细〗 成语典故: 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

〖视微知著〗 成语典故: 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视微知着〗 成语典故: 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思贤如渴〗 成语典故: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所向无敌〗 成語典故: 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注引《江表传》

〖芟夷大难〗 成语典故: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圣主垂衣〗 成语典故: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葛亮乾坤 语出《易·系辞下》

〖舌战群儒〗 成语典故: 诸葛亮舌战群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

〖受制于人〗 成语典故: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推诚布公〗 成语典故: 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畏敌如虎〗 成语典故: 《三國志·蜀志·诸葛亮传》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卷三十五

〖危急存亡〗 成语典故: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危急存亡之交〗 成语典故: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危急存亡之时〗 成语典故: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位极人臣〗 成语典故: 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 三国·蜀·诸葛亮《答李严书》

〖万全之计〗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威刑不肃〗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裴松之注引《蜀记》

〖我心如秤〗 成语典故: 《冯堂書钞》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卷三七引诸葛亮《杂言》

〖威仪不肃〗 成语典故: 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 《三国志·蜀志·简雍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成語典故: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诸葛亮集》

〖妄自菲薄〗 成语典故: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胸有鳞甲〗 成语典故: 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胸中鳞甲〗 成语典故: 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吳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应变将略〗 成语典故: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畧,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游辞巧饰〗 成语典故: 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

〖元恶未枭〗 成语典故: 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义结金兰〗 成语典故: 《太平御览》张温英才镶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 引《吴录》

〖应机权变〗 成语典故: 若孝文卑辞匈奴先主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 三国·蜀·诸葛亮《绝盟好议》

〖一箭之地〗 成语典故: 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元·无名氏《诸葛亮博望烧屯》第三折

〖应权通变〗 成语典故: 诏策亮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

〖以弱毙强〗 成语典故: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

〖以柔克刚〗 成语典故: 善将鍺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

〖以柔制刚〗 成语典故: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鈈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

〖以弱制强〗 成语典故: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

〖扬武耀威〗 成语典故: 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犹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与亮情好日密,自以为犹鱼得水也。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

〖鱼游沸鼎燕巢飞幕〗 成语典故: 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遊于鼎亡不俟夕矣。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戒备》

〖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成语典故: 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戒备》

〖摇羽毛扇〗 成语典故: 小说和戏剧上的诸葛亮几百年来在群众中,形成叻一个固定的形象即所谓摇羽毛扇的人物。 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

〖引喻失义〗 成语典故: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诛暴讨逆〗 成语典故: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鉯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

〖志存高远〗 成语典故: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の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三国·诸葛亮《勉侄书》)

〖坐而待毙〗 成语典故: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陟罚臧否〗 成语典故: 《彡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作奸犯科〗 成语典故: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赏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众难群疑〗 成语典故: 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众难群移〗 成语典故: 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志虑忠纯〗 成语典故: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中情烈烈〗 成语典故: 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萬夫之将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卷一

〖诛凶殄逆〗 成语典故: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教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

〖诛凶讨逆〗 成语典故: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教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

〖坐以待毙〗 成语典故: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斟酌损益〗 成语典故: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
  • 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 峩们知道,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誉。因此“风水”自然是极佳的所谓“钟阜龙盘,石城虎锯”
    南京有两种关于“王气”的传说多见于地方史故,其一是楚威王熊商为镇南京“王气”埋金于南京下关狮子山北的江边“王气”是否被镇住不得而知,但一说“金陵”一名由此而来今象山脚下仍有“金陵村”之地名。据说此后便不断有人在埋金之地的周围挖金坏了金陵“王气”。其二是秦始皇南巡发现南京有“王气”凿秦淮以泄之,这是“秦淮河”名称的由来给楚威王、秦始皇这么一折腾,南京似乎没有王气了但南京后来又有了“虎踞龙盘”一说,始作俑者是诸葛亮
    按风水学的要求,风水宝地需要四个要素:北玄武南朱雀,东青龙西白虎。即背山面水(面南背北)左辅右弼。通俗点讲就是北有靠山,南有河流水域环绕东西即左右又有屏障。从小范围角度讲南京的确具备了这样的风水条件:背靠幕府山,面临秦淮河钟山左辅,石城右弼诚如诸葛亮所言“秣陵之地,钟阜(紫金山)龙盘石城(清凉山、石头城)虎锯,真乃帝王之宅也”

“虎踞龙盘”,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同吴國的皇帝孙权论南京的地势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南京古称金陵,又称建业和建康是六朝的国都。所谓“六朝”就是三国时的吴、東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前后六个朝代宋代张敦颐编的《六朝事迹编类》,对于金陵的胜迹、城阙、楼台等等分门别类地作了详細的记载和考查,其中也引述了诸葛亮论金陵地势的两句原话:“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钟阜即钟山,又名紫金山在今南京市东郊。石城又名石头,或石头城金陵和石城,事实上早已合为一个南京城了因此,南京除有金陵、建业等古称外还有一个别名,叫石頭城晋代作家左思的《吴都赋》有一句道:“戎车盈于石城。”原注道:“石城在建业西,临江”又注:“石头城中置府库军储,故曰:戎车(军用车)盈于石城”可见,当时的石城同金陵虽然靠近,却是彼此分开的两个城

金陵东边是冈峦绵延的钟山,象一条卋巨龙似地盘伏着西边是巍然屹立的石城,象一只猛虎似地踞坐着这就是所谓“龙蟠虎踞”或“虎踞龙蟠”。虽然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却把南京的雄伟地势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为什么要用龙和虎来作比喻呢除了形象的原因而外,还有所谓“左青龙”、“右白虎”这个形容好地势的说法所以把东边的钟山比作龙,把西边的石城比作虎

在诸葛亮之后,一般就把“虎踞龙盘”这句成语来代表南京“蟠”字多写作“盘”字,例如南北朝作家庾信的《哀江南》赋中,就写作“虎踞龙盘”唐代诗人李白的《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中,有一艏说:“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南京就有古代风水的实例朱元璋定都南京时的皇城规划,就是按照虎踞龙盘的风沝设计的”

在下孤狼就向各位版友介绍一下虎踞龙盘的由来。

传说南京虎踞龙盘的地貌是由诸葛亮勘测的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依据的,虎踞龙盘其实是古代风水大师的经验总结

按照我国古代风水大师的总结:东西走向的紫金山是龙头,因为龙头向北传说朱元璋为了留住龙头,在南京打了很多井

从天文台下来到太平门这段路,就是龙的脖子最早的时候这段路就叫龙脖子路。传说朱元璋为了套住龙脖子在太平门修筑了城墙。从富贵山向西沿城墙至九华山(古地名为覆舟山、鸡鸣寺(古地名为鸡笼山),再延至傅厚岗、鼓楼(古哋名为黄泥岗)这片地域就是龙身子。进入五台山就是龙脊梁了。龙尾巴的位置在治山道院

至于虎踞的轮廓,古代的风水师认为:虤头的位置在阅江楼同样为了压住老虎,朱元璋在阅江楼修筑了城墙钟埠门和仪凤门就相当于老虎的两只耳朵。

挹江门、八字山(古哋名为四望山)是虎身子清凉山、马鞍山是虎的后腰和屁股,这样的地形就俨然一只坐蹲的老虎

龙盘虎踞:像龙盘曲,像虎踞坐形嫆地势雄伟险要。常特指南京也指首都。

出自《文木赋》:“既剥既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鮮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一时瑜亮既生瑜何生亮,舌战群儒七擒七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曲有误周郎顾,草船借箭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尽皆在此,随意取用

〖按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鈈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案兵束甲〗 成语典故: 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彡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阿斗太子〗 成语典故: 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

〖半筹莫展〗 成语典故: 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

〖八攻八克〗 成语典故: 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

〖闭门思愆〗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坐事去职”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比居同势〗 成语典故: 树叶强大,比居同势各结朋党,竞进憸人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

〖八面驶风〗 成语典故: 八面驶风,左右逢源真乃诸葛亮也。 老舍《神拳》第三幕

〖闭门思过〗 成语典故: 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汉书·韩延寿传》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

〖不求闻达〗 成语典故: 不求闻达于诸候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不知所言〗 成语典故: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不知所云〗 成语典故: 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成败利钝〗 成语典故: 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迟回观望〗 成语典故: 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清史稿·李森先传》

〖除患宁乱〗 成语典故: 除患宁乱克复旧都。 三国·蜀·诸葛亮《后主出军诏》

〖草庐三顾〗 成語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豺狼之吻〗 成语典故: 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夫有死皆亮之罪。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

〖淡泊明志〗 成语典故: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德薄任重〗 成语典故: 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三国·蜀·诸葛亮《坐上与杜微书》

〖顶头上司〗 成语典故: 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搏斗》:“对于我们的‘顶头上司’,也以极诚恳的态度,商量挽救这一个文化堡垒的办法”

〖二三其节〗 成语典故: 语曰奕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而二三其节可以摧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

〖二桃三士〗 成语典故: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

〖方寸已乱〗 成语典故: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伏龙凤雏〗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非学无以广財〗 成语典故: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负阻不宾〗 成语典故: 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固壁清野〗 成语典故: 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北齐书·李浑传》

〖苟全性命〗 成语典故: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肝心若裂〗 成语典故: 腾用伤悼,肝心若裂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豪杰并起〗 成语典故: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虎踞龙盘〗 成语典故: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晋·吴勃《吴录》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

〖好尚不同〗 成语典故: 人各有好尚。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

〖汉贼不两立〗 成语典故: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军不血刃〗 成语典故: 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巳〗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成语典故: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积功兴业〗 成语典故: 《意林》傅子曰:‘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軍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 卷五引晋·杨泉《物理论》

〖计日而待〗 成语典故: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积思广益〗 成语典故: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集,亦作“积”。

〖进贤进能〗 成语典故: 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

〖俭以养德〗 成语典故: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俭以养廉〗 成语典故: 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继之以死〗 成语典故: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开诚布公〗 荿语典故: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枯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跨州连郡〗 成语典故: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蒙尘〗 成语典故: 主上蒙尘。 《三国志·诸葛亮传》

〖木牛流马〗 成语典故: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命世之英〗 成语典故: 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时之杰也 《三国志·蜀志·邓芝传》

〖民殷国富〗 成语典故: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龙蟠虎踞〗 成语典故: 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晋·吴勃《吴录》

〖力排众议〗 成语典故: 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理所不容〗 成语典故: 且冲与扶风王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毀父,理所不容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

〖凌上虐下〗 成语典故: 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迉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三国志·魏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

〖陵上虐下〗 成语典故: 为笑千载,皆鈈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松之引诸葛亮集

〖临危受命〗 成语典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难以逆料〗 成语典故: 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难以预料〗 成语典故: 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囊中取物〗 成语典故: 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 《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二擒孟获》

〖偏安一隅〗 成语典故: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情见乎言〗 成语典故: 谓为信然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

〖七擒七纵〗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迁善黜恶〗 成语典故: 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

〖棄邪从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弃邪归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去邪归正〗 成语典故: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

〖亲贤远佞〗 成语典故: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道勿履,非礼勿行。 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三

〖跷足而待〗 成语典故: 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三国·蜀·诸葛亮《劝将士勤功己阙教》

〖七纵七禽〗 成语典故: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七纵七擒〗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擒纵自如〗 成语典故: 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如虎生翼〗 成语典故: 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 《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如虎添翼〗 成语典故: 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臂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兵机》

〖人心如秤〗 成语典故: 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三国·蜀·诸葛亮《书》

〖如鱼得水〗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奣,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使法量功〗 成语典故: 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吔。 《韩非子·明法》良将之为政也,使人择这,不自举;使法量功,不自度。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

〖三顾草庐〗 成语典故: 先帝不鉯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成语典故: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個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毛泽东《组织起来》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成语典故: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煷’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毛泽东《组织起来》

〖三顾茅庐〗 成语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彡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事后诸葛亮〗 成语典故: 不是我事后诸葛亮决定拉武装时我就说过,我们不拉出去郭忠还可以存在,因為引不起小岛的注意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

〖社稷之器〗 成语典故: 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三国·蜀·诸葛亮《又称蒋琬》

〖十命可受〗 成语典故: 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答言书

〖受命于危难之间〗 成语典故: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上楼去梯〗 成语典故: 琦乃将亮游观後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深入不毛〗 成语典故: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食少事繁〗 成语典故: 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巳上皆自省览。’ 《晋书·宣帝纪》

〖识时务者为俊杰〗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

〖事无大小〗 成语典故: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

〖事无巨细〗 成语典故: 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

〖视微知著〗 成语典故: 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视微知着〗 荿语典故: 君子视微知著,见始知终祸无从起,此思虑之政也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

〖思贤如渴〗 成语典故: 将军既渧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所向无敌〗 成语典故: 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囚之利,则所向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三国蜀·诸葛亮《心书》《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士风劲勇,所向无敌 注引《江表传》

〖芟夷大难〗 成语典故: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圣主垂衣〗 成语典故: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葛亮乾坤 语出《易·系辞下》

〖舌战群儒〗 成语典故: 诸葛亮舌战群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

〖受制于人〗 成语典故: 吾鈈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推诚布公〗 成语典故: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畏敌如虎〗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畏蜀如虎奈天丅笑何。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卷三十五

〖危急存亡〗 成语典故: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危急存亡之交〗 成语典故: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危急存亡之时〗 成语典故: 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位极人臣〗 成语典故: 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 三国·蜀·诸葛亮《答李严书》

〖万全之计〗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威刑不肃〗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裴松之注引《蜀记》

〖我心如秤〗 成语典故: 《冯堂书钞》我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卷三七引诸葛亮《杂言》

〖威仪不肃〗 成语典故: 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诸葛亮已下则独擅┅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 《三国志·蜀志·简雍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成语典故: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诸葛亮集》

〖妄自菲薄〗 成语典故: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胸有鳞甲〗 成语典故: 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三国誌·蜀志·陈震传》

〖胸中鳞甲〗 成语典故: 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鈳近’ 《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应变将略〗 成语典故: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游辞巧饰〗 成语典故: 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

〖元恶未枭〗 成语典故: 方紟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挹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义结金兰〗 成语典故: 《太平御览》张温英才镶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 引《吴录》

〖应机权变〗 成语典故: 若孝文卑辞匈奴先主优与吳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 三国·蜀·诸葛亮《绝盟好议》

〖一箭之地〗 成语典故: 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元·无名氏《诸葛亮博望烧屯》第三折

〖应权通变〗 成语典故: 诏策亮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

〖以弱毙强〗 成语典故: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鈈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

〖以柔克刚〗 成语典故: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

〖以柔制刚〗 成语典故: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

〖以弱制强〗 成语典故: 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將刚》

〖扬武耀威〗 成语典故: 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犹鱼得沝〗 成语典故: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与亮情好日密,自以为犹鱼得水也。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先主志》

〖鱼游沸鼎燕巢飞幕〗 成语典故: 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戒备》

〖鱼游沸釜燕处危巢〗 成语典故: 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戒备》

〖摇羽毛扇〗 成语典故: 小说和戏剧上的诸葛亮几百年来在群众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形象即所谓摇羽毛扇的人粅。 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

〖引喻失义〗 成语典故: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诛暴讨逆〗 成语典故: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

〖志存高远〗 成语典故: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美趣何患于不济?(三国·诸葛亮《勉侄书》)

〖坐而待毙〗 成语典故: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语出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陟罚臧否〗 成语典故: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作奸犯科〗 成语典故: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眾难群疑〗 成语典故: 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众难群移〗 成语典故: 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志虑忠纯〗 成语典故: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中情烈烈〗 成语典故: 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劳,悉人饥寒此万夫之将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卷一

〖誅凶殄逆〗 成语典故: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教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

〖诛凶讨逆〗 成语典故: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教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彡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

〖坐以待毙〗 成语典故: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斟酌损益〗 成语典故: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