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航母战斗群战力是战力是很强 但它就没弱点了

航母战斗群是战力是很强 但它就没弱点了?答案你绝对想不到
受过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威胁过的国家,无一不例外都很注重反航母的能力构设。但是,这些国家当中,很少有国家能够做到,对航母战斗群的全知全解,并且针对航母战斗群的弱点进行专门的训练。
伊朗革命卫队的反航母作战演习。其实内行人一看就知道,伊朗的这种做法,很业余,而且很具有代表性。之所以说他有代表性,就是因为,他的认知,代表了许多有心反航母作战的国家。
在很多有心反航母的国家里,他们就是单纯的认为,反航母,就是花钱引进反舰导弹,然后瞬间发射一大波的反舰导弹直至摧毁。这种幼稚的战役设想,就和当年的伊拉克如出一辙,伊拉克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和航母对峙后,开局就被灭了。
说这些国家幼稚,就是因为他们省略了开头最困难的部分而直接跳到了最简单的部分。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那就是找航母。而最简单的打航母,现代军舰没几艘是有厚重装甲的。一发反舰导弹进去那不沉也得退出战场。航母也不例外,除了甲板和特定舱室外,其它大部分的地方,也根本没有多厚的装甲。反舰导弹贯穿完全没问题。
而找一艘航母有多难?举个例子,现代航母战斗群是一个极其精简的战役编制,在这个编制框架内,航母及其护航舰艇,科学的进行了分散。而且,通过一艘巡洋舰乃至驱逐舰,模拟航母的特征,欺骗对方的无线电侦察(美军就曾欺骗了苏军),让敌方误以为这艘巡洋舰是航母。
对于航母战斗群来说,只要本舰不被对方发现,那就绝对不会有任何形式上的战斗损失。相反的,只要被对方发现了,那基本就是九死一生。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现代的反舰导弹技术非常成熟,对于航母这一个点目标,中俄能够做到瞬间发射上百枚反舰导弹袭向航母,而航母战斗群本身,无法防御。
为什么中国斥巨资打造世界最强悍的多维侦察体系?就是因为这点。笔者不否定航母的作战价值和战斗力,但是反航母的体系构建,同样是极其重要的。现在具备多维侦察航母的,只有中美俄三家。其中,中国的反航母体系最为健全,手段最为丰富。(利刃/WK)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日本第7架F-35A编号707于3月12日在名古屋附近的岐阜基地完成了首飞
跟对人做对事学好习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
大船出海——对国产航母工程海试与战斗力生成的解析()
  “中国航母会在不久后抵达美国西海岸吗?”前不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一则报道用了颇为吸引眼球的标题,报道了中国“辽宁”号航母编队进行训练的情况。细看这则报道的内容就会发现,CNN这次当了“标题党”——除了提出一种假设,文章中并没有相关的具体内容,只是综合各方消息称,“辽宁”舰编队穿越第一岛链的编队航行趋于常态化。对此,正如关注中国航母多年的分析家们所说,就“中国航母何时完全形成战斗力”这个问题,外界众说纷纭,但从种种迹象看,中国海军正在快速接近这一目标,其第一艘国产航母已经开始的海上试验说明了这一点。
  随着“辽宁”舰的服役和第一艘国产航母的下水,如今关于中国是否应当拥有航母的争论已经渐渐平息,全世界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中国航母舰队的规模和能否有效生成战斗力的问题上来。这种关切其实反映了某种更为本质的东西——中国的航母是不是形象工程的装饰品?形式上挤进航母俱乐部并不是一件太过困难的事情,比如巴西、阿根廷就都曾是这个俱乐部的成员,泰国至今也仍然保留着西班牙为其建造的那艘小型航母,至于日本、韩国实际上也可视为拥有准航母的非正式会员。不过问题在于,航母俱乐部的会员是分三六九等的,其中的大部分国家只是三流会员(这个范围还要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和印度),所谓的航母充其量只是大号的驱逐舰,玩票的形式远远大于本应有的严肃内涵。事实上,这个俱乐部就像其他挑剔的精英俱乐部一样,不是所有会员都是玩家,有些只是陪玩或者看热闹的,或者只是为了和大佬套个近乎。至于真正的玩家则总是少数,围着小圈子,旁若无人,专注于真正的游戏……那中国会是这样的一个玩家吗?国产航母的海试及其战斗力生成或许会让人们看得更清楚一些。 &
&&& 海试——极富内涵的两个字 
  据新华社2018年5月18日报道,“经过5天连续奋战,我国第二艘航母完成首次海上试验任务,18日中午返抵大连造船厂码头。这次试验从13日开始,多项设备得到进一步测试,达到预期目的。”新闻是简短的,但信息量却是巨大的(正所谓新闻越短、事情越大)。考虑到航空母舰对各国海军的关键作用,航母的试航从来都会被各种各样媒体的聚光灯笼罩,中国国产航母的试航不但不会是例外,或许还要再加一个“更”字。事实上,国产航母的一举一动,牵挂着太多的关注,甚至连拆除脚手架都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显然,航母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军事文化符号,仅就国内而言,对于它的关注就意味着国人国家战略意识的提升,这种提升是伴随着国家实力增长而来的,体现着一种复杂的民族情愫。更何况作为中国海军历史上建造的吨位最大的水面战舰,国产航母的海试作业,同样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所以作为国产航母工程的一个重大标志性节点,“海试”这两个字本身就极富内涵。&
&&& 航母作为高技术密集型武器装备,由成千上万个系统、设备和上亿个部件组成,这些系统、设备和部件需要在实际使用中进行磨合,航母海试就是要找出设计缺陷和故障,然后进行改进和修正——作为航母在正式服役前的重要一环,这是航母形成战斗力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毕竟站在系统科学的角度,搞航母工程实际上就是解决一个开放系统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的问题,海试则是解决这个问题所必须的关键性步骤。一方面,这意味着国产航母工程的上一个重要节点——系泊试验已经宣告结束。在这个节点上,要将航母系泊在码头上,接通岸上的电力,来试动力系统、武器系统等各大系统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动力系统,要试它主机、辅机的控制信号是否通畅,试水温、水压、油压等是否正常。武器系统,要试指挥控制信号发出后,是否能及时到达位于航母各处的火力单元,比如不同口径的火炮、防空导弹和中近程导弹等这个节点的通过,标志着航母内外的航行、生活和战斗设施基本安装完毕,已经是一艘完整的航母平台了,也只有这个节点通过了,刚刚建成的航母平台才能进入到海试的下一个节点,来试验各系统的适航性。
&&& &另一方面,从国产航母的首航时间也能看出不少门道。“辽宁”号从2005年4月26日被拖入大连造船厂的30万吨级船坞进行改造,到2011年8月10日首次海试,中间经历了6年零4个月的时间。而国产航母从2013年11月开建、2017年下水到2018年5月13日正式海试,时间已经被缩短到了4年零5个月,这很直观地体现了我国航母工程的效率正在稳步提升。换句话说,节点时间是国产航母试航中首先值得肯定的一个地方。当然需要看到的是“辽宁”号是由苏联“瓦良格”号深度改装而来的,满载排水量约6万吨,采用滑跃起飞。国产航母是完全重新设计的,但无疑深受“辽宁”号的影响,吨位相似,也采用滑跃起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对“辽宁”号的现代化重构。所以,在改建“辽宁”号中所取得的经验,肯定会反馈到国产航母的建造上,这也是相比于“辽宁”号,国产航母的海试被大大“提前”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产航母开始海试的时间相比“辽宁”号是大大提速了,但这种效率其实还达不到美国20世纪60年代初的水平。对此,最好的一个例子莫过于人类历史上首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CVN-65)——该舰于1958年2月4日安放第一根龙骨,1960年9月24日建成下水,1961年11月25日入列服役,整个周期才不过3年零9个月。再考虑到作为航母平台,无论是吨位还是关键系统的复杂程度,已经退役的“企业”号都要比刚刚开始海试的国产航母要高一个台阶,所以在肯定自己成绩的同时,差距也必须被正视。&
&&& 循序渐近的三个阶段&
&&& 航母工程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其整体性与内在要素的关联度极高,以至于内在要素的微小变化都会对系统整体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出现“细节决定成败”的情况。所以对国产航母平台而言,海试考验的是航母方方面面的性能,事无巨细。不过即便如此,就常识推断,国产航母处女航的测试仍有其侧重所在——这就是动力推进系统。也就是在首航中,要看航母出海实际跑起来之后,动力系统是否正常,各种管路有没有爆管或是泄露的地方。推进系统的检验则主要看螺旋桨和轴承的密封度。作为船舶的主要传动机构,船舶主轴是将主机动力传动输出给螺旋桨的主要机构,这也是船舶动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要让航母在航行中把加速、减速、拐大弯等各种动作都走一遍。一般情况下要在海上高速航行三天三夜,让锅炉全部运转起来,以此检验动力推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如果有条件的话,还要试验航母在不同大小的风浪中倾斜情况怎么样。事实上,在航母首次海试中将动力推进系统作为试验重点是各国航母建设的惯例。仍以美国海军的“企业”号航母为例。1961年10月,“企业”号核动力航母在首次海上试验中就打破了航空母舰的速度记录。美国海军的官方记录,“企业”号凭借核动力疯狂加速,原本应该伴随核动力航母左右的驱逐舰反而被甩在了后面,首次海试,就搞了个大新闻。但需要注意的是,让航母在首航中就疯狂“飙车”之所以成为惯例,不是为了制造噱头,而是因为它的重要。航母的战斗力来自舰载飞机,更具体地说,主要就是多用途的舰载战斗机。航母搭载的战斗机要有足够的性能,相对于数量上限制少得多的岸基战斗机,舰载战斗机要是做不到以一当十,至少也要个顶个,而且不是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那样的个顶个,是上马对上马甚至中马对上马的个顶个。这是航母战斗机的宿命,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舰载战斗机的起飞重量就等于载油量、载弹量,就等于战斗力。所以航母的最高航速越大,在各种状态下动力系统的可靠性越高、性能输出越稳定,舰载飞机的离舰速度就越高,起飞重量就越大,战斗力就越强,航母系统的整体效能就越好。&
&&& 比如对“企业”级或是“尼米兹”级那样的弹射型航母来讲,假定在航母静止状态下弹射可使得30吨重的典型舰载战斗机达到270千米/小时的离舰速度,那航母速度从25节增加到30节可使机翼升力增加3%,也就是说,飞机可额外携带1.8吨燃油或者武器,这是非常可观的。而对国产航母这样需要起降重型战斗机的滑跃式航母来讲,动力推进系统是否能够完全达到设计要求的意义还更重要一些。“辽宁”舰短距起飞-拦阻索降落(Short&Take&Off&and&Barrier&Assisted&Recovery,简称&STOBAR)的方式在国产航母上继续被沿用下来,可以使得重型歼-15战机从航母上无弹射起飞,歼-15重载状态下的战斗力至少不弱于F/A-18E/F。但战斗机发动机推力有限,短跑道的滑跑加速时间也有限,即便在理想状态下的重载率也不如弹射型航母,所以对航母航速的依赖性更强,而如果航母平台本身的航速不够或者动力系统的可靠性不高,不能随时根据需求变换工状,不能长时间稳定工作在这一工况下,那舰载机就只能轻载起飞,航母系统的战斗力就要大打折扣,甚至有“打不”的危险,而“打不的武器是最浪费的武器”。事实上,航母平台的动力推进系统测试是很令人揪心的。此前俄罗斯为印度制造的航母在海试期间8台蒸汽锅炉中的7台被烧毁。英国航母“伊丽莎白”号在海试期间则因为螺旋桨轴周围密封不良,造成海水倒灌,每小时有超过200升海水涌入。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此次国产航母海试最大收获之一可能就是航母动力系统表现突出,作为第一套国产航母动力系统,第一次出海持续工作时间就长达1周,并且在海试结束后依靠自己的动力自行航行返回工厂码头,这初步表明这个关键系统没有出现太大技术问题,设计是合理的,制造和装配质量是过关的,基本经受住了考验,从而为后续海试计划的顺利展开创造了条件。
&&& &对于国产航母工程来讲,首航只是海试这一节点的开端。至于下一次海试重点是什么,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每次海试都会有一个重点。一般情况下,动起来之后紧接着是能听见,能看见,因此下个科目应该是通信、导航、机电等其它系统,但即便这些目标都完成以后,真正的考验还远远没有到来。事实上,航母是一支现代强大海军的支柱,形成强大战斗力要过很多关:建造、下水、舾装、试航改进、服役、建成战斗群……单就试航而言,它就要经历三大阶段:建造和改装时期的“工厂试航”、部队服役前的“役前试航”和整个航母编队完成战力整备前的“编队试航”。所以,国产航母首航之后的后续几次试航,总体上仍将属于“工厂试航”的范畴,考验的只是航母平台本身,在这一阶段的海试过后,航空系统将成为国产航母下一阶段海试的重头戏。要知道,航母试航主要包括航行试验和航空试验。航行试验主要是验证航行的品质,同时也是在实际航行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航母平台是否存在设计问题,能否抵挡海上风浪的影响,是否具备服役条件……试航中所获得的数据是航母改进提高的关键所在,对航母生存能力、作战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役前试航阶段展开的航空试验更为重要。航空母舰是航空系统和母舰系统的组合,没有强大的舰载机,就难以成为航母系统。因此能否完成战机和航母的密切配合舰载机的起降试验十分关键。它主要包括舰载机接近航母试验、舰载机着陆模拟试验、着舰试验、起飞试验和舰载机载重试验等。简而言之,就是对舰面航空设施能否和舰载机相匹配进行各种试验。比如航母上的拦阻索,能否有效拦阻舰载机;舰面设备能否控制和联通好各种信号,在各种环境下引导舰载机;还有甲板的长度是否符合飞机起飞降落的要求,是否需要进行改进等,这些都需要在第二阶段的海试中检测。举例来讲,在“库兹涅佐夫”号海试期间,苏-27K完成了80次飞行验收,米格-29K(老版)完成了74次着舰试验和13次试飞验收。法国“戴高乐”号则在海试中发现了航空系统很多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而将飞行甲板加长4米。显然,只有第二阶段的海试全部完成后,航母才能作为一个功能完备的“海空系统”,加入到“编队试航”这个第三阶段中来,向形成战斗力的目标迈进。 
 & 需要提及的是,在国产航母后续的海试中,有没有包括抗冲击测试这个项目,应该是很值得关注的一个焦点。这也是看“热闹”的外行和看“门道”的内行之间很重要的一个区别。舰船抗爆震试验,即“战斗毁伤测试”,也叫抗冲击测试,是外军军舰交付前重要的海试项目。具体来说,就是在水下设置爆炸物,距离军舰一定距离和深度进行引爆,检查舰体和舰上设备抵抗爆炸冲击波的性能。因为在海战中,军舰主要承受三种冲击,第一是被敌方弹药直接命中的接触性爆炸;第二是水中非接触性爆炸;第三是自身武器发射产生的后坐力。而非接触性爆炸的概率是最高的,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且不可压缩,能高效传递炸药爆炸产生的能量,一些近失弹对舰体的破坏效果甚至比炮弹直接命中更大。如果军舰抗冲击性能不足,就成了昂贵而脆弱的花瓶,所以军舰抗冲击测试意义重大。它们能指明军舰的弱点,下一级舰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升级,从而有效提升军舰的生存能力。美国在这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860年,美军舰艇就开始了抗冲击测试。仅仅从越战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就进行了30多次舰船爆炸试验,新型军舰的首舰都必须接受抗冲击测试,如果军舰有重大改型,也要接受这一测试,这一规定被写进了法典。抗冲击测试可不是花架子,美国规定测试的时候所有舰员都必须在各自岗位执勤,爆炸也是对人员的一次检验。通常情况下,是使用一枚真的水雷,装填1万磅PBX炸药,威力相当于7吨TNT。而且不只是单次实爆,要炸三次。强烈的冲击波会对军舰造成损伤,根据美军的统计,每次测试后对军舰的修理费是造价的5%,但是这些损伤的数据却十分珍贵。中国在抗冲击测试方面则起步较晚,据相关资料记录,国内目前仅做过3次:2007年对“银川”舰做了实爆抗冲击试验;2014年7月,中国海军对新型驱逐舰进行了抗冲击实爆试验,这是中国首次驱逐舰实船抗冲击试验。这次试验央视曾经公开进行了报道,从当时的电视画面上可以看到,在距离军舰相当近的海面上引爆了大当量的炸药,冲天的水柱比舰桥高出几倍很快就笼罩了整艘军舰,可见这次实爆试验是完全动了真格的……那么国产航母的后续海试乃至战斗力生成过程中,是否会有舰船抗冲击测试这一项目?无疑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 国产航母何时能够形成战斗力?&
&&& 首航标志着海试节点的序幕正在徐徐拉开,那么国产航母何时能够入列服役?何时又能够形成战斗力?这两个问号无疑是人们最为关心的。现代航母平台集动力系统、起降系统、舰载机、舰用武器系统、通讯指挥系统、预警平台等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子系统于一体,组成一个完整的海上作战平台。作为大型水面舰艇,交付科研、试验、训练使用后,不仅舰上各类装置、电子系统、武器系统等需要调试,军舰内部各个系统之间需要磨合,与编队中其他舰艇的协同需要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同等都需要较长时间完成。即便是美国海军这样十分成熟的航母使用者,一艘新航母从海试到初步形成战斗力也需要2~3年时间。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有“辽宁”舰的使用经验。“辽宁”舰现在主要担负科研试验任务,相对中国今后其它的自研航母,起到一个种子的作用。舰上各部门的舰员今后可以派生到其他舰艇上作为核心成员,培养新一代航母人。事实也的确如此,从现在公布的消息来看,“辽宁”舰主要担负的是大量的航母所需专业人才的培训工作。这部分工作复杂而琐碎,抛开大家熟悉的舰载机飞行员来说,仅仅是训练一名航空母舰上的地勤油料补给人员,就至少需要18个月的时间。首先要在地面上进行理论学习和模拟训练,除了要学习关于油料的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培训消防、损管等航母专有训练科目,还有其他至少1个副职选项,比如弹药或者维修等(作为战备岗位准备),上舰后还需要3~6个月的见习期,随后才能正式上岗单独操作,最终通过审核后才能得到航母任职资质。这些系统体系化的培训,必须保证至少有1个完整的训练平台可以使用——这就是“辽宁”舰。&
&&& 同时,作为一艘训练舰,作为一个科学试验平台,“辽宁”舰的战斗力生成轨迹&无疑也是清晰可见的。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正式交付中国海军,自此,中国有了自己的航母,海军建设进入崭新篇章。入列仅四年,“辽宁”舰已经连续取得重大突破。2012年11月,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降落在“辽宁”舰上,一举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此时距离“辽宁”舰入列只有两个月。2013年11月,“辽宁”舰从青岛某军港起航赶赴南海,并在南海海域开展科研试验和军事训练活动。这是该舰入列后首次组织跨海区长时间航行训练。2015年12月和2016年8月,先后有两批飞行员驾驶歼-15飞机在“辽宁”舰上成功完成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考核,并通过航母飞行资质认证,中国航母舰载机飞行员队伍不断壮大。2016年12月25日,中国海军“辽宁”舰编队穿越宫古水道,进入西太平洋。这是“辽宁”舰服役后首次驶出“第一岛链”,进入浩瀚大洋。这次行动的意义绝不仅限于地缘——2016年12月以来航母编队的系列活动,可谓是中国航母战斗群的“成人礼”。就在2016年12月中上旬,“辽宁”舰编队刚刚进行了实兵实弹演习。这次演习不仅仅是测试“辽宁”舰本身,还全面测试了舰载机部队的对空、反舰打击能力,并首次以航母编队(即实质上的“航母战斗群”)为主体,演练了从侦察预警到火力打击的全要素科目。这意味着,在“编队整合训练”阶段,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已经首次拥有了初始作战能力一在远航的过程中,“辽宁”舰在陌生海域进行了舰载机的起降训练、海上补给训练、协同指挥训练等。简言之,这是一个已经形成初步战斗力的航母战斗群,带着一个国家的“海军梦”、“航母梦”,在西太平洋上画出自己历史性的航迹。&
&&& 更何况,除了“辽宁”舰的经验,外军航母战斗力生成的体系标准也可以借鉴。比如,在航母舰载机出动回收能力这一判定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指标上,美军制定的指标体系就有着十分明确的指向性意义。在“尼米兹”级和“福特”级航母的战斗力生成建设中,美国海军确定了出动架次率的两个关键性能参数,即持续出动架次率和高峰出动架次率。前者指的是,在30天内(26个飞行日,4个停飞日),每天飞行作业12小时,舰载机的平均日出动作战架次;后者指的是连续四天时间,每天飞行24小时,舰载机的平均日出动作战架次。虽说由于中美两国航母系统的技术规格不同,在指标的具体阈值设定上不可能生搬硬套,但美军航母舰载机出动回收能力指标体系的制定依据却有着明显的可借鉴价值—美国军方不但根据设计参考任务来确定一型航母所面临的威胁、任务和作战环境,并据此提出该型航母的高峰出动架次率和持续出动架次率要求,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出高峰出动架次率和持续出动架次率的要求时,美国海军还特别提出了门限值和目标值的概念。门限值是指一型航母在战斗力生成时必须达到的阈值,目标值则是期望值,但不作为战斗力生成的硬性考核指标。显然,没有大量的经验积累,是不可以能提出如此“老成持重”的战斗力生成指标体系,这也就是借鉴的意义所在一方法和思路的背后是科学规律的凝练。更有意思的是,美军强调高峰出动架次率的战斗力指标体系,同样为俄军所借鉴,而俄军现役航母系统与“辽宁”舰系统之间的亲缘关系是众所周知的,这就使得借鉴有了更为明确的现实性意义。“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舰载机出动回收能力指标的要求主要是从实战出发,重点关注航母在甲板上同时进行多架舰载机出动回收作业的极限能力。由于该舰诞生在冷战背景下,是前苏联为实现与美国展开政治与军事全面对抗的产物,因此在以美军为假想敌的前提下,该舰在提出设计指标时考虑的是与美军大机群作战,必须要以极限能力一次尽可能多地出动和回收舰载机,并发挥苏-33滞空时间长的优势,以保持空中力量相对势均力敌。这实际上就是美军所说的高峰出动架次率的俄式版本。具体来说,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设计飞机出动能力为:飞行甲板可保障单波最大起飞舰载机的数量为15架苏-33舰载机;设计回收保障能力为:飞行甲板可保障每组8架苏-33舰载机以1分钟间隔着舰。第2组舰载机降落的间隔时间要依照艏部飞机调运至停机区和机库里的时间而定。事实上,中国虽然是“航母俱乐部”的后来者,但后来者也有后发优势不仅在很多单项技术上可以一下子站到前沿,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同样可以为我所用,这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在战斗力生成过程中的弯路甚至是错路。歼-20重型四代战斗机的研制、试飞与入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 国产航母处女航的测试侧重——动力推进系统&
&&& 对于刚刚迈入航母俱乐部的中国海军来讲,即便有了“辽宁”舰的经验,并且对外军体系进行借鉴,也仍然面对着巨大的挑战。航空母舰的战斗力生成本质上是一个大量试错的过程,借鉴只是方法而非目的,毕竟没有国家会真正手把手地把所有“门道”全都告诉你,在借鉴的基础上积极进行自我探索才是明智之举。就具体而言,“辽宁”舰进行了10次左右的海试才完成所有测试步骤,首艘国产航母也要出海进行反复测试才能完成全部海试,不可能有捷径可走。更何况,虽然“辽宁”舰的建造、海试乃至战斗力生成为国产航母工程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比如拦阻索、升降机、灯光助降、甲板机位固定、牵引车、装弹、加油、加气、弹药转运等,还有甲板强度和耐用性以及更重要的舰载机匹配试验,但国产航母并不完全是“辽宁”舰的复制品。有军事专家就指出,首艘国产航母与“辽宁”舰相比发生了如下重大变化:1.调整优化飞行甲板和舰岛布局。国产航母飞行甲板的倾斜角度小于“辽宁”舰,舰岛也向右侧边缘有所移动,整个甲板面积扩大了不少。2.机库大大扩展。吃透“辽宁”舰技术后的国产航母,内部空间根据海军的需求,尽量扩大机库空间,容纳更多的海军战斗机。3.舰载电子设备全面升级。有源相控阵雷达、火控雷达等各种电子设备和通讯天线重新整合并高度集成化。这些变化意味着“辽宁”舰的经验不能完全在国产航母上生搬硬套,加入了大量新元素的国产航母有自己的新问题要面对,这反映到其建造、海试、入列服役乃至战斗力生成的全过程中,意味着各种不确定因素不见得就比“辽宁”舰少,仍然带有浓烈的摸索性质。所以,倘若一切顺利,刚刚开始海试的国产航母也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交付部队。交付部队后,国产航母还将展开大量的、强度渐近的训练,最终完成全要素的战斗力建设。 &
&&& 军事软实力含义&
&&& 外媒对国产航母海试及战斗力生成的关注,本质上是对中国军事“软”实力的敏感。至于这其中的原因非常简单,战斗力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力量对比,是物质力量和隐性力量的合力。我们可以把军事实力分为军事硬实力与军事软实力两个部分,其中,军事硬实力是指为武装力量提供的物质与人力资源,是直接形成威慑与打击能力的实力;军事软实力则是指将物质与人力资源转化为有效战斗力的能力,是用非强制手段影响与塑造对方的能力,是间接形成威慑与打击能力的实力,是战斗力的“真正锋利的刀刃(克劳塞维茨语)”。当然,军事软实力并非刚刚出现的新鲜事物。我国古代政治、军事思想中早就有了关于软实力的论述。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说法很典型,他在《道德经》中称:“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无有人间,吾是以知无为之益。”意思是说:天下最柔软的东西,能战胜天下最坚硬的东西,十分形象地揭示了软实力的特殊作用。古代《孙子兵法》等军事思想特别强调“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三国时期的“望梅止渴”、西汉时期的“四面楚歌”等故事,都生动地体现了军事软实力。《荀子》的《议兵》篇则直接提出,决定军队强弱的综合因素应该包括政治和军事、人和武器的结合,而其中政治和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议兵》指出:“隆礼效(检验)功,上也;重禄贵节,次也;上(尚)功贱节,下也。”又说:“好士(爱贤士)者强,政令信者弱。刑威者强,刑侮(轻慢)者弱。械用兵革攻(功)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窳枯(滥恶不坚)便利者弱。重用(慎用)兵者强,轻(易)用兵者弱。权出一者强,权出二者弱。”并认为这是决定军队强弱的“常”理。在这些众多的“常”理中,格外强调军事软实力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军事软实力的一种典型体现,外媒为何对中国海军航母的战斗力生成如此关注?答案已不言自明。事实上,近两年“辽宁”舰航母编队数次穿越第一岛链,到西太平洋遛弯,日本及部分有分裂倾向的台湾人如临大敌为此“操碎了心”,不仅“夹道迎送”,而且接力盯梢。台湾军方一个劲地昭告岛内要“安心”,“一切尽在国军掌握之中”。分析人士说,这很像是走夜路时吹口哨给自己壮胆。这无疑是对国产航母军事软实力进行最好地注解。
&&&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新闻热点多,讨论建议、对策的声音也很多。面对变幻的国际风云,怎么办?其实答案也简单,那就是三个字:“练内功”。说一千道一万国际博弈是综合国力的比拼,是软硬实力结合的较量。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很多事情就将迎刃而解。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几十年来国家发展的成果打底,面对今天的挑战,我们将会遭遇何种被动局面?就以今天提到的航母问题为例。1996年台海危机时,美国派遣了两个航母战斗群进入台海附近海域,以干预事态发展。那时,我们的海军还只是一支“黄水海军”,而我们的空军甚至连第三代战斗机数量都寥寥可数。近年,在南海问题热度最高时,美国又派遣了两个航母战斗群,但其却并未靠近中国大陆,而是越来越多地在远离中国大陆1000千米以外的西太平洋纵深海域活动。这说明,对于双方力量变化的对比,其实美国人也心中有数。如果没有最近20年来的“知耻后勇”、“奋发图强”,没有长期经济高速发展积累的经济基础,没有无数人日夜拼搏、共同建立的全套工业体系,我们就不会有今天应对外部风险的底气。当然,“练内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第一艘国产航母海试只是个开始,以后还会有第二艘、第三艘……而国防建设的进步,需要综合国力的提升;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各级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总之航母是国家军事实力的一个象征,我国航母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强大的人民海军将会是保卫祖国海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期刊架位号[1113]&
  (摘自《坦克装甲车辆》&2018/07 文 含桀)
金陵图书馆微信二维码
金陵图书馆APP二维码
金陵图书馆微博二维码
版权所有:金陵图书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性格要强的女人弱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