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武式太极拳13式的无极桩时身体重心在脚掌心上还是脚跟上?

【站桩+坚持】太极拳的站桩究竟有多少种?/太极拳的站桩究竟有多少 — 爱问知识人【第480期】视频教程 | 陈式太极拳-陈小旺大师讲站桩(下)
我的图书馆
【第480期】视频教程 | 陈式太极拳-陈小旺大师讲站桩(下)
道家古琴音乐合集下载:关注太极养生堂微信公众号:taichitang &回复“音乐” 可获得修身养性道家、佛家的音乐以及运动健身、练习太极拳的音乐(定期更新上传)。上一期回顾:& & &大多太极拳爱好者练拳不站桩,其实站桩是太极拳功夫的重要组成部份,既养生又出功夫。在清代太极拳秘谱中有'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桩'一节,说练守中土,练中定劲的重要,'所难中土不离位','定之方中足有根'。太极'八卦九宫桩'谱中说'桩原为练静力,必须静中寓动。静为太极拳之体,动为太极拳之用',我从多年练拳、教拳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站桩对太极拳功夫的提高和加深理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简单介绍太极拳的基本桩式。&  太极拳的桩式很多,可以说式式皆桩,但基本桩式是无极桩和太极桩。&  一、无极桩 太极拳预备式即为无极桩。杨澄甫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写到“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两眼平视,含胸拔背……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又说“人皆於此势易而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於此”。正说明此式的重要,应该单练,细心体会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松腰松胯、气沉丹田的意境和自我控制、调节的能力。呼吸要自然,先呼后吸,呼气时想松,自颈、肩、背、腰、胯节节下松,直到脚掌。吸时心静,含胸拔背,节节上提。一呼一吸,一下一上,是练习上下之圈,以练松沉为主。&  二、太极桩 由起势,双手提至胸前抱球,掌高与胸平齐,如抱气球,五指松开,大指指天,沉肩垂肘,空腋窝。此式主要练撑抱劲,三分撑开意,七分搂抱劲。呼为合、为松,好像气球瘪了,自己变小了。吸为开、为掤,好像气球向四周涨大。除练开合撑抱外,再将无极式的升降练习加入,即呼气时下沉,节节贯串往下松,状如沉入海底深处,吸气时含胸拔背,虚顶顶劲想像自己从水底上浮,飘上天空,直上九宵。这样太极桩一个式子可将无极桩包涵在内。&  站桩要松随,切忌刻意追求,万万不可用力用劲。要有“心如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的洒脱意境,懵懵憧憧,如梦如幻,让思想飞越太空,这样来养神、养气,久而久之,自然可得内气,产生内劲,自己会感到有一种生生不已,欲罢不能的奇妙感受,这时就领悟了站桩的奥秘,会有气若长虹犹贯日,欲将宇宙抱怀中的豪迈情怀。下面用四句话来概括太极桩练习的要领:&      桩功全在一抱中,(开合收放,均在撑抱)      莫求新奇找舒松。(刻意追求,万万不可)      内动得自有象外,(动中求静,静中寓动)      功成妙在无意中。(有心练松,无意成刚)站桩:太极拳最基本的训练方略&在太极拳的基本功训练中,有一种特殊的内功修炼法,这就是站桩。站桩既能养生又能练出功夫,既可修身又可修心,既是习练拳艺的基石又是帮助习练者更深刻地体悟太极拳的便捷法门。太极拳最根本的内容是拥、捋、挤、按、采、捌、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等十三势,而站桩就是练就中定功夫的最佳途径之一。清代太极拳秘谱中有“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桩”之说,并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所难中土不离位。…‘定之方中足有根。”中国功夫中,几乎各家各派都有站桩的修炼内容.而且都把站桩列为最重要的基本功。  多年来.我曾站过少林马步桩、大成拳浑圆桩、太极拳的太极桩、八卦掌的走圈桩、智能气功的三心并站桩,我也研究过峨眉十二桩、形意拳三体桩、定劲桩、醉拳的站桩、自然门的矮步桩等。从本质上看,这些“桩”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派所用“桩”的不同.它们对“桩”的解释和“桩”的内涵也就有了极大的差异。形意拳的尚济老师认为,站桩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要求站立不动的一种练功方法;少林拳系认为,桩的意思是木桩.泛指挟人地中的桩柱,也指树木等砍伐后留在地上的部分.“站桩”指静止不动、像树木一样稳定;蛾眉十二桩的“桩”字.其内涵是四通八达的道路之意,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对此的描述最为恰当:“重江复关之,四会五达之桩。”  站桩对提高身心修养水平及功夫境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20多年的探索,本人根据师传的要旨,基本理清了站桩的内涵。本人认为,作为太极拳内功训练基石,进行三个桩法的训练就足够了.这三个桩法是:无极桩、升降桩、混元桩。  无极桩多在盘拳走架的前后进行,可作为太极拳套路的组成内容之一训练,不需要单独拿出来进行锤炼。升降桩可在日常生活及练拳间隙,见缝插针地进行操练。  三种桩法中.混元桩至为重要,不仅要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修持.在平时还要养成不练拳架也要站混元桩的习惯。  混元桩为“承始承终”之桩法,初学者和功夫高深者都可操练。初学者和功夫高深者同练此桩时,虽然外在姿势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内在的境界则会有“天壤之别”。  混元桩基本站法:先两脚掌贴地外展,然后两脚跟外展,两脚成一个微微的倒八字.比肩略宽,身体微微下蹲,尾闾指地:随之。双手从身体两侧好像抱着一个大气球缓缓上升,提至胸前环抱.两手上不过肩、下不过脐,一般与胸等高。如此站立不动.最少站30分钟。为什么每次至少站30分钟呢?因为中医认为.人的气血在体内运行一周的时间为28分钟。当然,初学者由于体力较弱,站不够30分钟也没有关系,只要坚持锻炼.逐渐就能站够30分钟。一般来说,每天站30分钟,100天后则身体进一步修炼功夫的基础就有了.此即古人所说的百日筑基。  收功:站桩30分钟后,如想结束站桩.就可先两脚后跟贴着地合拢.然后两脚掌也贴着地并拢:两手把怀抱中的大气球好像拢到腹部里边一样自然拢合.男的左手在下.女的右手在下,两手叠在一起;随之,按照左、上、右、下的方向,逆时针揉腹9次;9次结束之后,按照左、下、右、上的方向,再顺时针揉腹9次。&&&&& 最后,保持两手抚于肚脐的姿势.安安静静地站立2。5分钟后,两手还原体侧.成无极桩姿势再站立几分钟。  进步阶梯:在站桩的过程中.练功者并不是站着什么都不做。而是有着丰富的调整身心的内涵在里边。一般来说,站桩姿势摆好后,可根据自身功夫的进阶.进行“七层功夫”的专项修持:第一层抱球开合.第二层丹田内壮。第三层松腰开窍,第四层乾三连.第五层坤六断.第六层内外相合.第七层阶及神明。  混元桩亦称“抱月式站桩”。或“太极桩”。桩功不在于叫什么名称.而在于其中的内涵。其实,许多桩法的内涵差别不大.关键要看练功者能否领悟其中的要旨.并把这些内涵练出来。站桩时要松静安详,切忌刻意刻板.不可用力用劲.要有“心如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的洒脱。更要有m阮兮恍兮.若有若无”的“心包太虚”的天人合一之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还会依次(或交替)闯过“九大身心净化关”。第一,身心不适应关:第二。身心适应关;第三,攻冲病灶关:第四,身心舒适关;第五,皮肉筋脉骨渗透关;第六,徘徊迷茫关;第七,换劲换力关;第八,反思关;第九,净化关。由于每个人的身心素质的不同.练功者何时能闯过这九大身心净化关并没有统一的时间表,全在学练者悟性.也要靠为人师者在整个站桩过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要闯过“九大身心净化关”.要达到太极修炼的“七层功夫”,须得明师的“口传心授”。“九大身心净化关”不仅仅体现在混元桩中.也体现在太极拳锻炼的整个进程中。练武与站桩的好处&&&&& 站桩,是各门派武术必需的功力训练,对于武功的进展很有助益,练拳不如站桩。看少林功夫,其中有专门练习桩功的,并说功久即使站在悬崖,多人推挽也不会失足。两腿如铜浇铁铸一般。足见站桩之重要。&&&& 我看少林秘籍上说:未习武之人,气多上浮,一旦和人较技,站立如僵硬之碑,着手即腾空。足下无根。且一旦动起来,气喘吁吁,别说动手了,自己就手忙脚乱。站桩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而修炼的。过去站桩多为马步。四平大马,根据体力持续一定时间。更有甚者,为了增加难度。头上顶碗,两臂上放两只碗,两大腿上也放两只碗。屁股下面烧着一炷香,一旦偷懒,必挨烫。所以下了功夫的,会有很大收益。不仅武功得到真正的提高,就是身体也能练成金刚之躯。昔日铁桥三腰马功夫硬,双臂挂六个人能行百步,足见功力之深!&&&& 站桩,就是使运动中不再气喘。两脚有力。稳如泰山。功架腰马合一。发出拳来才能有摧毁性的力量。宛如大炮,炮弹出去了,跑身必须坚固,否则会散了架。气功家马春先生曾说:青少年每天坚持半个小时就能出功夫!他说她年轻的时候曾站得全身热气腾腾。全身发紫。正是由于下了大功,才在战争年代从城墙跳下来时,生命没有受到大的伤害。我在电视上看过他的讲座,说每天站桩后,用掌打树。坚持一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我虽然没有下很大的功夫,但是坚持下来了。我家门前有一棵直径20几公分的高大梧桐树,我有时间就去打它,一年后,那棵梧桐树树皮被打得光滑、变了形,裂开了。与周围区别很大。树身明显向被打的另一方向倾斜了。我的掌根变得厚厚的,掌纹变得不清晰了。有一次和同学开玩笑,一掌拍在他的背上,据他说疼了一个星期。说是最害怕我的掌了。&&&& 站桩很艰苦,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轻松,但时间一长,双腿痛苦不堪,酸麻难忍。但这时候应该坚持下去,每日增加时间。站的时候心脏跳得厉害,脉搏的跳动不用摸就能感觉得到。呼吸加深。站后感觉腿上肌肉很紧,但觉得有力。一周后反觉没有力了。这是在换劲的缘故,不要怀疑,坚持下去。因为是浮力,站桩后变得沉实。形意拳的三体式也是这样,比马步要更困难。站的过程中保持功架很不容易。站好了桩,练拳就有基础了。才能渐渐体会到力从足下生。起于腿,发于足,纵于膝,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看了和听了不少练武人的体会,站桩却是对于腿部的力量有很大帮助,对于内功也有很大益处。且脚下有根。不容易摔倒。例如人走在路上、雨后的泥里,有时候觉得脚下一滑,就要倒下,但这时候平时站桩的功夫就显现出来了,自动调整重心,两腿一倒换,马上站稳。即使一只脚滑出去,身体下坐也不会倒在地上。既保护了自己的安全,也不至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惹人看笑话!这样的经历在练武人那里不止一次了。&&&& 我们现在虽然不至于去练什么武功,但练练站桩,不仅对身体是大有益处,而且在面对特殊情况时的应急能力就会有一个相当的帮助。在的基本功训练中,有一种特殊的内功修炼法,这就是站桩。站桩既能养生又能练出功夫,既可修身又可修心,既是习练拳艺的基石又是帮助习练者更深刻地体悟太极拳的便捷法门。太极拳最根本的内容是拥、捋、挤、按、采、捌、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等十三势,而站桩就是练就中定功夫的最佳途径之一。清代太极拳秘谱中有“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桩”之说,并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所难中土不离位。…‘定之方中足有根。”中国功夫中,几乎各家各派都有站桩的修炼内容.而且都把站桩列为最重要的基本功。&&&&  多年来.我曾站过少林马步桩、大成拳浑圆桩、太极拳的太极桩、八卦掌的走圈桩、智能气功的三心并站桩,我也研究过峨眉十二桩、形意拳三体桩、定劲桩、醉拳的站桩、自然门的矮步桩等。从本质上看,这些“桩”都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派所用“桩”的不同.它们对“桩”的解释和“桩”的内涵也就有了极大的差异。形意拳的尚济老师认为,站桩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要求站立不动的一种练功方法;少林拳系认为,桩的意思是木桩.泛指挟人地中的桩柱,也指树木等砍伐后留在地上的部分.“站桩”指静止不动、像树木一样稳定;蛾眉十二桩的“桩”字.其内涵是四通八达的道路之意,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对此的描述最为恰当:“重江复关之,四会五达之桩。”&&&&  站桩对提高身心修养水平及功夫境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20多年的探索,本人根据师传的要旨,基本理清了站桩的内涵。本人认为,作为太极拳内功训练基石,进行三个桩法的训练就足够了.这三个桩法是:无极桩、升降桩、混元桩。&&&&  无极桩多在盘拳走架的前后进行,可作为太极拳套路的组成内容之一训练,不需要单独拿出来进行锤炼。升降桩可在日常生活及练拳间隙,见缝插针地进行操练。&&&&  三种桩法中.混元桩至为重要,不仅要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修持.在平时还要养成不练拳架也要站混元桩的习惯。&&&&  混元桩为“承始承终”之桩法,初学者和功夫高深者都可操练。初学者和功夫高深者同练此桩时,虽然外在姿势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内在的境界则会有“天壤之别”。&&&&  混元桩基本站法:先两脚掌贴地外展,然后两脚跟外展,两脚成一个微微的倒八字.比肩略宽,身体微微下蹲,尾闾指地:随之。双手从身体两侧好像抱着一个大气球缓缓上升,提至胸前环抱.两手上不过肩、下不过脐,一般与胸等高。如此站立不动.最少站30分钟。为什么每次至少站30分钟呢?因为中医认为.人的气血在体内运行一周的时间为28分钟。当然,初学者由于体力较弱,站不够30分钟也没有关系,只要坚持锻炼.逐渐就能站够30分钟。一般来说,每天站30分钟,100天后则身体进一步修炼功夫的基础就有了.此即古人所说的百日筑基。&&&&  收功:站桩30分钟后,如想结束站桩.就可先两脚后跟贴着地合拢.然后两脚掌也贴着地并拢:两手把怀抱中的大气球好像拢到腹部里边一样自然拢合.男的左手在下.女的右手在下,两手叠在一起;随之,按照左、上、右、下的方向,逆时针揉腹9次;9次结束之后,按照左、下、右、上的方向,再顺时针揉腹9次。最后,保持两手抚于肚脐的姿势.安安静静地站立2。5分钟后,两手还原体侧.成无极桩姿势再站立几分钟。&&&&  进步阶梯:在站桩的过程中.练功者并不是站着什么都不做。而是有着丰富的调整身心的内涵在里边。一般来说,站桩姿势摆好后,可根据自身功夫的进阶.进行“七层功夫”的专项修持:第一层抱球开合.第二层丹田内壮。第三层松腰开窍,第四层乾三连.第五层坤六断.第六层内外相合.第七层阶及神明。&&&&  混元桩亦称“抱月式站桩”。或“太极桩”。桩功不在于叫什么名称.而在于其中的内涵。其实,许多桩法的内涵差别不大.关键要看练功者能否领悟其中的要旨.并把这些内涵练出来。站桩时要松静安详,切忌刻意刻板.不可用力用劲.要有“心如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的洒脱。更要有m阮兮恍兮.若有若无”的“心包太虚”的天人合一之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还会依次(或交替)闯过“九大身心净化关”。第一,身心不适应关:第二。身心适应关;第三,攻冲病灶关:第四,身心舒适关;第五,皮肉筋脉骨渗透关;第六,徘徊迷茫关;第七,换劲换力关;第八,反思关;第九,净化关。由于每个人的身心素质的不同.练功者何时能闯过这九大身心净化关并没有统一的时间表,全在学练者悟性.也要靠为人师者在整个站桩过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要闯过“九大身心净化关”.要达到太极修炼的“七层功夫”,须得明师的“口传心授”。“九大身心净化关”不仅仅体现在混元桩中.也体现在太极拳锻炼的整个进程中。《道德经》之站桩求物 《道德经》是中国道家文化开宗立基的经典著作,被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尊为圭臬,奉若“圣经”。同时从“摄生之道”、“养生之道”、“站桩求物”的角度来看待和认识《道德经》,《道德经》对于修身、修心、养生、摄生以及“物”之所状都有着前瞻而又精准的描述,于当世的修性养生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  一、“物”为何物&  &  《道德经》第十四章中讲: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抟之不得,名日徼,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嗷,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就是说,在平常状态下,“物”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这三种状态其实都混合在一起了。只有经过站桩,武功境界达到了“孔德之容”的人,在演练时才能把“物”表现出来,之后又归于无物了。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形象,虽说其象惚恍,但是气势恢弘,大气磅礴。&  这就是中国拳学孜孜以求的核心与实质——“求物”。即求得全身浑元整劲,且此整劲能够一触即发,炸力无断续。这种“物”所表现出来的气势磅礴、气势恢弘、雄壮伟岸、动作大气的神态,是由身内而身外所散发出来的,是真实的,浑然天成的。因为它使外在的形和力与内在的神和意达到了高度和谐与统一,这种高级功夫境界早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机体力学的范畴。&  &  二、站桩求“物”&  &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讲:“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其实这就是站桩功的古代称谓,以站桩姿势站立,双手臂的位置不变,双脚的位移不改,此后再继续观察身体内部所产生的酸麻胀痛等感受与变化,以及循环往复的各种反应。&  老子的“独立不改”和现代的站桩功是养生摄生的高级功法,也是简捷和高效的,然而它又是那样的朴实无华,看上去又那么的简单枯燥,真实“视之不足见”啊。但是我们如果想求得“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的“物”浑元整劲,就必须通过这个枯燥的“站桩”来获得。要真正按照站桩求“物”摄生之道的练习步骤,用《道德经》中的“抱一无离,独立不改”,用《黄帝内经》中的“独立守神”,用现代的“站桩”方法来求得。在没有得到“物”之前,不要像鸟那样去飞,不要像马那样去跑,在没有得到“物”的时候,不要做位置移动的屈伸运动,此也应和着《管子》“心术”中提出的“三毋”学说。&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主张以“静”为主参学悟道,所谓“致虚极,守静笃”,即强调在修炼时注重内悟、内省、内物的体认,并以此来感应、感知人世间和宇宙间的万事万物,用自身的体悟和感觉来认知体内体外的世界。《道德经》中的“抱一无离,独立不改”,同我们现代人所说的“站桩”都是在静态中进行的,只有持久地保持着“站桩”的姿势,才能体认到这种运动变化的规律,才能达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目的,才能最终获得“物”。猜你还喜欢下面有关站桩内容: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太极拳启蒙第一课之武当秘传太乙无极桩
我的图书馆
太极拳启蒙第一课之武当秘传太乙无极桩
王道荃老师介绍太极养生文化&&关于站桩的基本要领:对于初学者我们可以采用五个点贴墙练习法:1.脑后枕骨、2.后背夹脊、 3.后腰命门穴、4.臀部环跳穴、5.脚跟太溪穴。利用身后这五个点慢慢贴近墙面,初学者切记不可急于求成,通过这种贴墙练习了让自己逐渐形成一种习“立身中正”。此后离开墙面再次站桩时,我们很自然便可体验到这种奇妙的“立身中正、放松沉坠“感,今后当我们在行拳走架的过程当中也会随时提醒自己立身中正。把中正安舒的状态逐渐带入我们的行拳之中。太乙无极桩起势站桩首先要注意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与放松& &&& &1百会为首百会虚领:指头顶百会穴有上领之意,脑后枕骨微微上提的状态。首先很多人认为就是硬挺脖子。我们现在可以感觉一下,当你硬挺的话了,你的整个颈部两侧肌肉就会紧张,并且感觉肩部不适,如果用这个要领行拳是达不到放松自然的。但是我们怎么可以找到正确的感觉呢?首先:头顶百会穴感觉微微上引,从而枕骨上提,下颚微内收, 使得整个大椎穴以上有向上牵引之感。大椎穴以下关节向下松沉。形成脊椎后侧二十四节骨节,节节松开,节节贯穿。这可以使得真气行注于骨膜与筋缝之中。假若身体往下一堆,便会导致整个身体气机不畅。太极拳要求了撑筋拔骨就是把骨节一节一节的拔开。在筋膜骨缝撑开这种状态下,是向外膨胀向外扩张的感觉,这是对于头部的要领。&2颈部有同学了平时坐姿不正确。头部可能是歪曲的咱们叫“两耳对肩“”两耳了看一下对自己的肩部有没有歪斜。下颌内收自然脑后枕骨是个上提的状态,喉结不出神意自现。通过掩住自己的喉结,使得整个的咽喉了掩住自己的喉结的位置,这样形成了百会上领。虚灵顶劲:把身形调整好之后,我们通过头顶悬,下颌内收,双目微闭,这个状态,而形成了一个向上牵引叫虚灵顶劲。这个状态太极里,老是说虚灵顶劲,到底什么是虚灵顶劲了?这个顶了是微微的领。这个劲了是暗劲不是明劲。如果是明劲的话,脖子两侧的肌肉感觉是紧张的状态。暗劲是一种撑裹感。& && & & & & & & & & & & & & & & & & & &武当秘传太乙无极桩3双目垂帘对于”双目垂帘”是个什么状态呢?也就是说在闭幕的状态下两眼可以微开一条缝。通过缝隙恍恍惚惚的能够看到外边的光线。在这状态下了既不昏沉,也不会让自己神意外泄。假若两眼大睁的话神意易散,关注点都在外界。如果了双目完全闭紧,则容易昏沉。所以正确要领为:双目垂帘,并以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眼观鼻什么意思呢?它并不是指真正的看自己的鼻子。而是关注鼻前一尺,并想像气息经鼻前一出一入,形成一个有形有相的气柱,这个方法叫做观息法。观息法,就是观看鼻前的呼吸,从而达到调息入定入静,由一念代万念。你如果没有这一个意念,那么在练功中便会万念重生了。所以还是要用一个意念,守住自己的呼吸。关于双目:叫视而不见;在练功中,当我们通过双目之间的缝隙看到了一丝光线和光晕时,也叫作惚兮恍兮其中有物,恍兮惚兮其中有相。就是在这种恍惚之间了,让自己进入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混沌状态。这个状态是最容易接通天地能量的状态,也是最容易进入到静定的状态。眼睛返观内视,看向自己体内,去体察自己的脏腑、经络、气血、皮肤、毛孔以及腠理的身体细微的感受。让身体达到一种外舒适和内舒适的境界。当身体如果不舒适,感觉整个人的身心全都集中在某个点,或者说是集中在你酸痛胀麻的点。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长久坚持后便会有身体越站越松、越空、越通的状态。关于双耳:叫做双耳返听,就是指两个耳朵,不要听外界的声音,要关注自己体内呼吸、心跳、以及体内血液流动的声音。它所谓的听,并不是真的用耳朵去听,所谓的声音的这个听字,“听”字在太极里是常用语。比如太极听劲。何为听劲呢?就是在你非常静的状态下,你的皮肤毛孔感知非常强,在练习推手时,通过沾连粘随,贴着对方走的这个状态下,是可以用皮肤毛孔去感受到细微的变化以及对方这种劲力的来路,方向还有大小,这个是要非常静的状态下,才能体悟到。太极是静中得的,还有一个意思,这个“听”也是在放松状态下达到的一种“待长功能”,当我们眼睛闭上之后了,耳朵是很敏锐的,它甚至可以听到我们心跳的声音,你要能够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证明什么了?证明第一.自己很安静,很内守的状态。第二.身体气血是活跃的状态,身体气血越跃心脏跳动越有力,而且节律感越强。这种状态下真的能达到,这种心息相依的状态,自己的心跳,自己的呼吸,甚至是融为一体。慢慢的感觉到这种感觉,越来越好,越站越通泰,越站身体越松,越站身体感觉气血越顺畅,甚至是不想停歇,这是返观内守,是双目返视,双目返听这个状态。面部肌肉:很多同学不容易注意到面部肌肉,有的同学在平常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是很紧张的状态。在站桩也好,打坐也好,练习睡功也好,等等这些静功我们都要把面部肌肉微微松开。还有就是把头皮上部也松开,这样头皮一松,面部一松,整个身心就是放松的状态。口鼻的问题:有的同学在站桩过程当中不自然的嘴就张开了,嘴一张开马上气就泄掉了。这个状态下是一定要闭住口唇的。咱们说“塞其闷,闭其门,终身不堇,启其闷,济其事,终生不救”。口齿微闭,舌抵上腭,舌尖轻轻一卷,我们上牙膛上方有一个很小的窝;这个窝用舌尖轻轻点住,你舌尖轻轻的点住了这就叫“闭眼胡僧手托天”。这个状态下马上口中就能生出津液。这个津液是作为灌溉中央脾土的,这种津液又为上古之泉,叫作“栽培需靠中宫土,灌溉需凭上古泉”。所谓上古泉,就是口中生出的津液。它也是人生最好最好的补药。通过生津液能够压住自己的心火。我们比如说感觉心烦闷,火气上炎的时候,我们通过舌抵上腭,口中生津,慢慢徐徐吞咽。华池神水这个状态下,能够把心火压住。这个状态叫什么了?火在下水在上就是在易经上讲叫“泰卦”。只有把水放在火上,方它才能蒸腾,才能够运化,才能气化,才能运转周身。你如果水在下,火在上那就麻烦了,火往头上一走。头在古代来讲就是页旁边一个火加一个页字,马上就烦了,心气一上炎,心情就烦躁。火气一上炎,脸部就生痤疮。火气一上炎,口就要干燥,不容易生津液火。要往下盖,在这种状态下就是拿什么盖了?这个口中生津,这个状态去盖她。& & & & & & & & & & & & & & & & &太极桩&(浑圆桩)4意守丹田日常站桩时有的同学就问我,刚开始学要不要意守丹田呢?可以说在初学的时候不要意守。如果说有的同学初学太意念过重的话反而叫适得其反。初学我们就松静自然就好了。你练到一定程度前三田通了。前三田:上丹田为眉心两眉正中印堂穴向内三寸,中丹田两乳正中膻中穴向内三寸,下丹田脐下三寸关元穴向内三寸,这是人的中脉七轮。这个前三田通了之后了意念自然就会守到下丹田,待温热饱满舒适鼓荡这个状态下站桩慢慢的真气就能自行培补;河车就能够自行的搬运,不用你去人为刻意去管它。这就是大自然最好的设计,它都给你安排好了。循行的路线还有自我体内筋络的运动方向时间速率,频次它都给你安排好了。只要在静中求就可以了。首先就是做到松、静、自然。5身体内外舒适有很多同学站桩没有达到松静自然状态,使得整个身心达到不了内外舒适的境界所以就没法调息入定。这个是对头面的要求还有桩功对手肩肘腕这条线整个手臂一定要松,沉,饱满垂坠这个状态。有很多同学手臂平时总是用力,打拳的过程当中恨不得时时刻刻把肌肉绷得非常的紧 。手上也挂着劲,肩也端着松不下来。这种状态是身体还没有达到圈圆灵活、舒松自然的状态。太极无手,太极拳不要去强调手的运化,手为四梢,身枝之余血也;整个手臂是梢节。你只要去关注身体就可以了,你只要身动就能带动手动就可以了。站桩时也是如此,这个力了是“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手”。最后才是手所以手是末节。不用刻意的去用力只要顺遂自然就可以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才桩6肩部肩的问题很多人在日常工作当中,很多人肩总是处在僵紧的状态。有的同学伏案工作或者说用电脑或者久坐的状态,非常的长。很多人的肩部是僵硬的。肩部只要一僵硬,马上就会出现这种气血淤滞的问题。大家记住了那块硬,那一块就是气血淤滞;发生病变的前兆。为什么这么说了?人的气血它是在运化的。我们在睡觉的过程当中是气血周行全身,让全身气血舒服最好的时间。因为我们睡觉时是最放松的状态。但是有很多同学在日常过程当中,习惯了这种紧张的状态,就是松不下来。开着车也端着,肩站立也端着,吃饭睡觉等等肩部都是松不下来的。太极就是把这种松柔静缓的状态,变成一种习惯。达到习惯成自然,二十四小时都是处于这种放松舒适的状态。心灵的放松:对于身体的放松更重要是心性的放松。人对自己的内耗最大的是心性的内耗。你如果二十四小时都是处于心性紧张、不安、焦虑、烦躁的状态对身心的伤害,就特别特别大。最好松的其实是身,最不好松的是心性。所以咱们在借假修真假是什么呢?假是我们的肉身我们先把这个外在的肉身松开,慢慢的再把它松到心里。身体一松,心就能够静下来,心一静气息自然就平和,气息一平和,情绪自然就和顺,这个是自然的道理。所以我们先是从身上开始松。肩部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平时了。太极母式:同学都会太极的母式,母式就是云手。这个云手是非常好的,松肩、松颈、松臂、松腰、松胯、松腿、松膝、松踝的这个功法。我们要知道这个云手里了,捧、捋、挤、按、採、挒、肘、靠八门劲法,全在之内而且阴阳变换,步法、身法全在里面;所以武学宗师陈发科大师晚年只练云手这一式就够了。云手这一式是松肩非常好的功法。我们平常自己在工作之余,学习之余,可以通过云手的功法达到催僵化柔,节节松开的效果。如果说云手不会的同学可以参看我的一些教学视频。这些教学视频里头有云手的单式,或者将来给大家录段单式视频。肩部只要一放松,你的气血马上就能通到手臂。如果双臂是在僵紧的状态下,我们太极里是叫折肩。折肩会造成手臂发自己的力,身体发自己的力,没有形成这种上下相随、前后相合、节节贯穿、松沉静缓的状态。我们通过松肩了,达到肩一松整个手臂达到自然的向下垂坠,从而气血达到指尖有微微发胀,发麻的感觉。我们站桩感觉到了,第一、就是气血能够达到这种梢节。我们在练无极桩时给大家讲无极桩首先是肩部放松,肘部下沉叫沉肩坠肘。这个状态下了马上腋下一空,指尖就微微发胀、发麻的感觉。通过站桩一段时间,比如说我们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可能手臂就有发热、发胀或者气血就有贯得手臂发红、发胀的感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现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象桩7关于呼吸叫作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我们整个身形、开合的变化跟什么有关呢?完全跟我们的呼吸有关系。呼吸!呼吸就是我们行拳走架,站桩的节律表。一呼一吸,其实就是一个阴阳,一个阴阳就是一个太极,一步一太极,一开合一阴阳。收与放、开与合、升与降、起与落这些都是阴阳。太极拳就是阴阳更替的功法,阴到极点就会转化成阳,阳到极点就会生出阴,这是太极发展变化的一个规律。太极是随时随刻都在变化的状态。没有一刻不变,你要找到了那个点,找到它的那个点也不可偏执。认为此刻就是阴,就是阳。你要知道“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所有的招式里面,既有阴又有阳就是中和;叫作“万物负阴而报阳中气以为和”。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没有独阴或孤阳的状态。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太极的这种拳理,你看到阳,就要想到阴在哪儿。你看到阴,就要想到阳在哪儿。这样才是一种阴平阳秘;谓之合道。这个状态通过这种周身关节的松开。通过这种呼吸吐纳达到这种脏腑气血的舒展,达到这种脏腑气血的内运,造成内循环的舒松自然,达到血脉畅通,这个就是太极拳的功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修心是太极拳的基本功&我们在练习呼吸时首先要注意,心平才能气和,你心不平静,气肯定是和不了的。所以练心,才是第一步,因为太极里说的很清楚;拳论里叫以心领意、以意领气、以气催力所以练的根在哪儿呢?练的根是在练心。我们在站桩的过程当中,有同学觉得站桩有什么可站的?往那一站很枯燥就像木头桩一样。有的学员平时练功很刻苦一站一天就站三四个小时家里爱人都给他提意见了,说“你是疯了还是傻了?你往那儿一站整天啥都不干”。其实她体会不到站桩的乐趣、至乐,真的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什么了?你一站到全身通泰、松静自然的状态下你是不想停的。这个状态下比睡觉还要舒适的多,而且会感觉到一身的疲劳都恢复了活力。比如你今天学习或工作繁忙劳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晚上了抽出一段时间来进入站桩功法的状态;马上就能达到元气培补、身体关节、骨骼贯通内脏,通过呼吸吐纳,达到运化的功效从而达到新平气和,精神内守的状态。所以这个呼吸了,他虽然重要但是我们要找到这个根了还是在练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懒扎衣9练拳先练功一开始了可能觉得这个桩功是枯燥的。咱们叫“三年桩功”你打拳之前先练三年桩。很多同学都没有达到,好多同学都急于求成,上来就想学拳。你要知道拔苗可以助长但是伤其根,伐其本。你如果把它拔出来根茎,看似猛地长高了,把根茎给伤到了,这是舍本逐末。我们要知道把这个根先往下扎牢他,上面才能长得起来。比喻说我们在建楼房首先了我们要往下打地基。我们这个楼建的越高地基就要打的越深。否则地基支撑不住,大厦将倾所以了“基”和“础”那一个是关键了?当然是“基”,“基”是土下面的那一层。“础”是土上面的那一层,从他字形上就可以知道“基”了下面是个土,“础”石字边一个出。我们先要叫“筑基”多长时间了叫“百日筑基”通过一百天。这是一个概数,大概三个月,这三个月我们尽量的,就是练这种基础的功法。“桩功是太极拳的核心功法”。我们不说给自己三年的时间。因为我们不想将来耽误一些大事或者等等等……我们想把身体练好,那你就给自己三个月的时间。好好的去练“站桩”“打坐”“呼吸吐纳”的功法。上来先别急于学拳,如果急于学拳根基不牢。第一、身体不正、脚下不稳、气血不畅、呼吸不匀、心态不静、皮毛不通、关节不松、节节不能贯通。这样的状态下,整个人是散的,你打出来的拳,即便是比划下来了,也叫“太极操”没有意义。我们要学的是太极功,不是太极操,这个“功”从什么来了?“功”就从这些基础的功法来站桩、打坐、呼吸、吐纳、导引、这是四门最基础的功法。不要把它空过去。今天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度给大家讲这个站桩了?说明什么了?“一切内功的功法的基础都要从桩功来”。没有桩功的基础,整个太极就形成不了浑圆饱满、中正安舒的状态。太极也叫活动桩,什么叫活动桩了?就是在活动步法运动当中行桩走架。如果说我们在静桩能够把身法练得中正安舒、体态自然、身静体松、心静自然这种状态下了那我们在这太极拳的过程当中,才能把这个状态带到行拳走架当中。10武当十三桩对于要先从什么桩功练起呢?刚才讲了武当桩功大致分为十三种太极母式是十三式分别是什么呢?捧、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大家都知道他对应的是八门、八卦、五行、五象。八卦了,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五行了,就是金,木,水,火,土。八加五正好是十三。所以这个了,是太极的基础的劲法和步法。那么十三种方法了,以前也给大家无数次讲过了。是什么了?是无极生太极,所以我们先要练无极桩。太极生两仪,我们天地初始混沌未开的时候,是一个无极的状态叫无中生有,这个时候没有阴阳,没有开合,没有动静,没有大小,所有都是混沌未分。这个状态叫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是什么了?太极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合抱的状态。我们看这太极图了,她是一个圆,很饱满的、很中正的一个圆。但是他阴阳是合抱在一起的,这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是什么了?是太极生两仪、阴阳离绝、阴离开阳、阳离开阴这个状态下、就是分开叫一分为二。二生三叫两仪生三才,三才是什么了?天、地、人谓之三才。人体内有这个精、气、神为三宝、人身体有上、中、下三焦。天地间有日、月、星这个三才的概念。三才生四象,四象了,就是我们所说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四象生五行,金、木、水、火、土世间万物都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的。五行生六合,六合就是六个方位上、下、左、右、前、后。六合生七星,我们都看过七星参斗北斗,七星指向夜间的方位都是看他来辨别方位。七星生八卦,八卦了,刚才说过了。这个就是九种桩,无极桩、太极桩、两仪桩、三才桩、四象桩、五行桩、六合桩、七星桩、八卦桩、这九种桩功加上刚才讲的,叫守一桩,还有含机桩,降龙桩,和伏虎桩这四种桩正好是十三种桩功。&咱们对于初学着来说尤其是练功在三年以内的同学,先练前边这几种桩功,先把腿这个根了,先能够牢牢扎住。我们太极叫作下盘坚如磐石,落地生根。你这根怎么去生了?首先,叫扎根。往那儿一站,甚至说一两个小时腿很轻松没有感到不适的状态。这根扎得就牢,我们在行拳走架时步法就稳,气血就通。当你腿部有力量,这个是健康的重要前提。有的人身体出现亚健康都是从腿先出现的,为什么了?他把自己练到了上沉下虚,上身很硬,拿哪儿都很硬,拿哪儿都掰不开,拿哪儿都疼,拿哪儿都响,下身又松松垮垮腿上没力量,腿部了,支撑不了身体,整个身体摇摇晃晃的。咱们形容老年人走路,叫步履蹒跚,这个状态就是腿部气血经络产生一些问题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鸡独立11太极拳扎根在于练腿咱们了要练扎根了,首先是练腿,再一个就是练腰。腰部了很多同学是容易出现问题的。现在腰椎间盘突出,还有腰的一些疾病了,椎管狭窄,还有腰的一些问题,还是很严重的,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了?有的是之前受过一些伤,还有的是因为久坐,久站,造成了腰部病变或者是腰部的僵紧。我们这个太极第一步功,就是松腰。你在站桩,是能够把腰背部,背脊骨总共是二十四个小骨节。这二十四个小骨节全都能够松开,这样的话在整个打拳的过程当中,才能够形成脊背的蠕动感。还有脊椎的这种像波浪的这种折叠,前后的折叠,左右就是缠丝。先从脊柱上缠丝,折叠。这种状态下就是把整个的腰、脊背、颈椎都松开了。腰部放松了,首先就是坐胯咱们很多同学了虽然练了一段时间了,但是胯还是没有沉下来,没有松下来。这个在于什么了?一个是在于自己的胯没开之前了,教给过大家功法叫还阳功。躺在床上练的,很简单的一个开胯方法。把这个胯部一打开,胯部一松开,马上这个腰部就能松下来了。所以平时建议大家多练习还阳功。12颈部紧张的问题还有容易出现僵紧的就是自己的颈部。有的同学在站桩或打拳时头部很明显的向前探。这个跟什么有关了?跟经常伏案工作,还有低头看手机,看电脑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通过站桩了来慢慢的达到颈椎的回位。这是自行的一种颈椎的牵引,而不是靠外力,你要靠外力,有可能伤到颈椎。因为颈椎的骨节是非常的缜密的,你如果外力的牵拉了,容易伤到她。慢慢的了我们通过调整坐姿、站姿,站桩时颈椎就是往后微松的状态。慢慢的形成自然,让他达到一种习惯成自然的状态,自然就会自身中正。无极桩手了是自然的下垂,垂着练比倒着手臂这样练,更容易松开手臂,所以我们先要练无极桩。无极桩的要领了之前都跟大家说过了再重复一遍:“两腿平开与肩同宽,脚尖正向前方,十指微微抓地,微微内扣,把脚底涌泉穴给他微微松开,重心前三后七,前脚掌占三成力,后脚跟占七成力,形成了脚底的涌泉穴给它松开,屈膝圆裆,重心落于脚跟。微微的屈膝,膝盖的宽度跟我们脚的宽度是同宽,既不要内扣也不要外张,形成一个像坐在马背的状态叫圆裆。卷臀、尾闾前翻,臀部向下沉坐,尾骨前翻,腰背整个二十四个骨节给他舒松开。腰背叫身似三张弓,很重要的一张弓就是自己脊柱的那张弓。身上备三弓脊柱一个弓,手臂一个弓,腿部一个弓,都是圆啊!没有直线和棱角。你要看一个人打拳站桩时,见棱见角的。首先她是这种气血不畅,还有就是身体没有松下来。圆润饱满,自然柔和的状态是太极站桩初步的要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抱圆守一式13含胸拔背有同学觉得我自己也没挺胸啊,为什么气沉不下去了?咱们所说的挺胸不是物理上的胸往前挺。大家都知道胸往内收一点,含一点这个是物理上的挺胸,还有是意念上的,就是里边了你在含胸时,自然的会把那个中间的有一个隔膜肌,这个隔膜肌如果松不开,这个气绝对是沉不下去的,永远到不了气沉丹田这一步。所以这个关卡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是很多同学疏忽的,很多同学虽然听了我很多很多的课了,但是还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就是气沉不下去。这个隔膜肌她是要通过含胸,慢慢的内收、裹背、松沉自己的鸠尾穴,往下才能够把这隔膜肌一点一点松开,这个气才能深、长、匀、缓叫百川归海;才能够进入到自己的气海当中。这个状态下一定要从中焦开始松,也就是膻中穴内部的这个区域。这个区域就是咱们所谓的心窝的位置。所以咱们说先由心练,一个是从物理上的位置就是这个心窝中丹田,再一个就是从平心静气,内观、返观内守这个状态开始练。14松九大关节整个身法了通过站无极桩了,达到这种身体的九大关节放松。咱们所说的九大关节只是一个概念,但是了咱们最后要松到什么程度了?松到自己身上没有任何一处不适感。这种就是达到外舒适的境界了。如果你在站桩过程当中感觉到身体还有那一块地方不舒服。那说明第一就是有可能站的不对,第二有可能功法不利。咱们在站桩过程当中其实是在做减法,减的是什么了?减的就是身体的不适感,达到身体越站越舒松,越站越自然,越站越不想停的这种状态,这个就是外舒适。那么有很多同学又忽略了,还有一个叫内舒适,什么叫内舒适了?就是我们的脏腑的这种舒适的感觉。脏腑怎么去让他达到这种舒适与自然的状态了?首先要通过呼吸的达到脏腑内运的方法,有的同学在站桩时候了能在通过深、长、匀、缓的呼吸了,有这种肠鸣的感觉。肠鸣是什么了?就是肚子里了有这种咕噜、咕噜的响声,有的时候是腹腔内的这种阴水、浊水把它给它运化开了。这种水液一动了肚子里就有咕噜、咕噜的声音,这个是一个好的现象为什么了?这种阴水、浊水、废水在体内了形成这种真假积聚容易形成一些病灶和一些不该长的一些东西,从水就化成有形有相的这种东西了。还有的时候,有的同学会产生这种排气、排浊的感觉上下通气,比如说上边打嗝,下边想排气这些都是在正常不过了。通过站桩了,通过深长的呼吸达到脏腑的这种内运的过程,当中会排出一些浊气。还有的同学可能会在站桩过程当中,有这种想排宿便的感觉,这种情况应该要尽快的去排把这个站桩终止了。因为你如果不排了,后面也是入不了静定的状态了,后面的都是白练,所以先要排清“浊”,然后在回到原位继续的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心朝天式15分段练功法我们初期了如果站不了多久可以采取分段练功的方法。什么叫分段练功了?我们的一天早晨可能有一点时间,晚上可能有一点时间,那么我们就把练功的时间给他分开。当然了如果有整块的时间效果会更好。咱们太极是一种拳不离手,经不离口这样一种练功生活化,生活练功化的状态。随时随地想起来都可以来练一会儿,我们要有见缝插针的学习精神。慢慢通过找时间的间隔。比如说现在有时间就可以练一会儿桩功,现在有十分钟就可以练一练云手,等等穿插着练,慢慢的就会有提升。如果没有整段时间就分段练功,分段练功了要注意一个就是关于环境的问题。环境不能太复杂、太噪音惊功是更不可以的。就比如说我们站桩要求非常的安静,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把自己的手机、电话等等这些有可能干扰自己的外界因素,给屏蔽掉。再有就是让自己达到一种不被人干扰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说像打坐等这些静功最好能够晚上练。万籁俱静、夜深人静时不会有人打扰你,也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你要心里头有事,很难入静所以咱们城市里的人,“为什么修道者汗牛充栋,成道者凤毛菱角”为什么呢?都是因为杂事、琐事、碎事、缠身造成在练功时精神不能内守。《黄帝内经》讲的很清楚“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练功就是精神内守的状态哦!& & & & &今天因为这个时间的原因咱们就讲到这里。今天了!也非常的感恩大家能够这么晚了,来收听咱们这个太极的课程,如果有什么问题的同学可以在群里头提问&&(太极养心斋一群)&(太极养心斋二群)我给大家解答、解答,如果没有问题也祝福大家:'夜梦吉祥!'.大家早点休息!呆会儿我也要去练功,大家再见!王道荃讲于太极养心斋六月的云彩整理编辑《太极养心斋之武当秘传太极功法课》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路军强武式太极拳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