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巧雕上面雕的是什么动物?

玉器中各类动物雕刻形象(4)_扬州玉器网
感悟:如果你可以找到一千种角度,就可以得到一千种不同阅读的美感……
对话孙有庚:
当前位置:& &
& 玉器中各类动物雕刻形象(4)
玉器中各类动物雕刻形象(4)
作者:扬州玉器网
发表时间: 点击:14787 次
    肖生玉泛指一般动物型,而非仅指十二生肖玉。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玉器,肖生玉几乎是一个永恒的题材,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雕。表现手法从反映动物的特征、习性,到动物的整体刻画,以及赋予其的寓意,由简到繁,自浅至深,生动传神。
  早期肖生
  红山文化
  高26匣米
  这件玉龙是中国己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来看,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孚,有两并排的鼻孔,有猪首特征。这件玉龙用墨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红山文化
  头顶雕有两个圆弧形耳,耳下浮雕圆眼.嘴部呈弧形,双翅展开,尾端平齐。有交插透孔,应是一件佩挂的器物。
 玉猪  圆雕玉龙
  5.6&8.1厘米
  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浅褐色沁。器圆雕而成,玉龙张口露齿,&臣&字形目,头顶有一对柱形角粘于颈上,双爪足,背有扉牙,身饰菱形鳞纹,短尾卷于身侧,呈伏卧状。玉龙下颏正中有一对钻的小孔,可供系挂用。此器为所见商代玉龙中惟一一件圆雕作品,且制作精致,身形五宫清楚可见,对了解玉龙和龙文化的产生发展,特别是商代玉龙的具体形态,有重要的价值。
  长3.75厘米;长3.7厘米
  半透明灰青玉。双兔作蹲伏状,身上是细致阴刻图案,各带一孔。刀工简约,风格古朴。
  高2.4厘米
  玉鸟作停立状,圆目勾嘴,长尾和翅膀均施阴刻线条,底部素平,并分为两份。鸟嘴与胸部各有穿孔。
  长5厘米
  灰青玉,表面大块钙化,底有朱砂痕,此龟龟壳平滑,壳下露四肢,排列不均称,状约爬行,其中一面有破损,头下钻有小孔。
  商晚期
  长4厘米
  黄褐斑灰青玉。此鸟展翅作飞翔状,翼上有方形云纹。大头、圆眼,尖嘴、歧尾。嘴部有一横孔。
春秋至汉肖生
    春秋战国时期技法在继承西周的基础上又有了一些新的创新。春秋时期主要表现在:用极薄的光素小玉片镂雕成成对的龙、虎、兽形饰片,其形象生动准确,同时用细直阴刻线雕琢出双勾蟠虺纹或云纹,较稀疏处加以雕琢圆圈纹,使图案均匀分布器身。战国时期器物多在边线卜加阴纹或阳纹纹线,纹样满而密,除少数兽鸟纹饰外,器物表面皆雕满纹饰,不留空白。
    两汉时期,圆雕动物形玉器数量仍然很稀少,但有一些精品存世。陕西咸阳渭陵附近出土的西汉时的玉羽人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等充分显示了汉代圆雕的高超技艺。玉羽人奔马中奔马足踏流云,羽人背有双翅,骑在马上作遨游状,整体的构思和雕工皆已相当成熟。汉代玉马在传世品中亦不乏精晶,马的造型风格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马一致,马嘴、腮、鬃、臀略加夸张,体态矫健,神情威猛,颇为传神。
    汉至魏晋时期,玉异兽多作为玉镇用。在古代,人们不用座椅饮宴吃饭,皆席地而坐,或坐于坐榻之上,因此需用坐席。而坐席的前部,一般都放上铜镇或玉镇,这一习俗,在战国时期就有。汉代出现的动物圆雕,躯体劲健,虽然肢体、毛发、羽翼等的表现手法还保留一些早期图案化残余,但其雕刻出的线条粗而准确,整体己基本趋向写实,反映出受当时雕塑艺术的影响。
    西汉后期,还出现了使用密排短阴刻线雕琢动物的肘部(如螭虎纹的肘部)以及鹰的羽梢等的表现手法。这种线条雕刻刚劲有力,弥补了平面雕所表现的图案立体感不足的弱点。这种雕刻技法是前所未见的,并一直沿用到东汉、南北朝。凡是汉代精细器物上都有刻线细如毫发的&游丝毛雕&。
  3.2&2.3厘米
  半透明浅青玉质。此兔双耳竖立,身体伸展。造型流畅自然,四肢雕工细致。前肢有钻孔。
  西周晚期
  13.2&2.6厘米
  此壁虎作匍匐状。器身边沿呈锯齿形,面部饰以抽象线条,身上还刻有模仿尺度的线条。嘴部带扁平穿孔。
  龙形玉佩
  战国早期
  龙是玉佩中最基本的样式,战国时楚国与中原都流行这种&S&形玉佩。
  4.5&5.8厘米
  青白色玉料圆雕而成。辟邪昂首挺胸,双眼前视,张口露齿,头两侧有耳,顶有独角,颌下长须垂于胸前,长尾蜷曲垂于地,前足生有肉翅,作半卧半起状。圆润流畅的线条,白色的玉料和原有的紫红色玉皮,增加了玉辟邪的光彩。
  4.8&8厘米
  玉熊紧闭双唇,双耳贴于脑后,圆而有神的双目直视前方,匹足交错呈漫步行走状。腮边,腿侧仅雕刻数刀鬃毛,却产生了鬃毛满身的效果。玉熊还突出了体态和头部特征的刻画:作者用简练的刀法,雕刻出熊肥胖举摇的体态,憨厚而可爱的神情。此为一件难得的作品。
  玉双虎镇
  长5.5厘米
  估 价:RMB
  圆雕兼浅浮雕双虎,姿态雄浑,线条挺劲。
  长8.3厘米
  估 价:RMB 000
  玉质洁白莹润。马呈跪卧歇息状,姿态悠闲,温顺可爱。
  玉奔马
  4.8&8厘米
  此奔马用透明柔润的雕成。奔马昂首嘶呜,张口露齿,鼻部隆起,双眼前视,双耳竖起。马肋阴刻线雕双翅,马尾高扬,一前足悬空抬起,处于欲停欲奔的状态。骑手头束巾,身穿短衣,细腰喇叭形衣摆,上身直立,双手紧挽缰绳。长方形底座上雕刻云纹支撑奔马的足和尾,衬托出奔马凌云遨游太空的神姿。
 魏晋至唐肖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一些新品种和新风格,与佛教题材有关的开始出现。传世品中还偶然可见狮子,与同期石刻佛座下狮子很相似,明显受到佛教雕刻的影响。此时期圆雕艺术品也偶然见到,例如天津博物馆所藏的一件青玉卧兽的造型特点是:体大而头较小,两只耳朵雕琢在玉兽的颚顶部,两腮部突出微微外翘,夸张性很强,给人以凶猛有力的感觉,整个躯体与马相类似。其玉兽在雕琢技法上继承厂汉代风格,采用勾撤刀法,刀法简练,所刻线条刚劲有力,整个玉兽躯体磨制得匀净光滑,威武雄壮,展现了艺术家经过想像、夸张雕刻出来的象征祥瑞的&灵兽&形象,与同时代的石刻艺术有相近似的风格。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风貌,它一方面继承了汉代工艺的直平雕刻刀法,另&&方面又实现了刀法由粗简向精湛发展的转变,并且完全摆脱了汉代工艺古朴粗略的做法,从艺术构思和雕刻技巧上来看,都进入了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完美的发展阶段。
    隋唐时期圆雕艺术品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不多,传世品中尚能见到一些圆雕。唐代动物形有狻猊、鹿、鹭鸶、牛、马、羊、鹰、雁、孔雀、鹤等,但此时期的龙凤纹和前代相比有很大的改变。唐代的雕琢方法除继续保留运用传统的镂雕、圆雕等手法外,大量地使用阴刻线,例如表现动物的腿毛,喜用较密集的阴刻线装饰,无论是粗线或是细线,刀法均纹丝不乱,在造型上注重起伏,能表现出内在的美感,强调突出动物形体的肌肉、动态、力量和体积感,基本上和同时期的石刻雕塑手法相同。唐代还流行一种盘结状动物造型。如盘状骆驼与马,而猫科动物也常见相类形态,不过盘结的玉马则甚为罕见。
  玉辟邪
  南北朝
  高4.5厘米
  估 价:RMB
  圆雕,作跳跃状,昂首,两角。辟邪与天禄是并用的,一角的叫天禄,两角的叫辟邪,有辟除邪恶之意,故有制为小形之器。有小伤。
  5.8&2.2厘米
  此件玉兽,全身没有纹饰,全以砣具琢磨而成;玉质青玉,而全身受土浸斑驳,底部中间砣磨的凹槽和穿孔方式及造型等,和南北朝之后的动物类似,应为隋唐时北方少数民族所雕之玉。
 透雕行龙佩
  12&1厘米
  估 价:RMB 100000
  成交价:RMB 176000
  古人按龙的动态分行龙、升龙,降龙、蟠龙,坐龙等。此件玉龙呈行走姿态,故称行龙。长鼻长发,雕三爪,厚唇上举,龙牙与上唇呈梳子形。嘴角超眼角,尾梢缠后腿。背面素平,有6对对打的斜孔,是为镶嵌饰。玉质洁白莹润,雕琢细腻生动,整体玲珑剔透,是唐代玉龙中罕见的精品。
  长4.5厘米
  估 价:RMB
  成交价:RMB 15400
  此器作静卧状,雕刻刀法粗犷有力、简洁,造型优美,为唐代中的精品,因平底亦可做镇纸使用。
  长5.3厘米
  估 价:RMB
  此件玉鼠,圆雕,作蜷伏状,两眼圆睁,两耳直竖,一副小心谨慎模样。线条简练有力,器身匀净光滑。
  唐晚期
  6.2&3.8厘米
  此件雕一小兽伏骑于骆驼上,以空心管钻眼,呈突出状,好似胡人双眼,而大脚板也是唐代较为惯用的雕法。雕者的巧妙构思,善用其黑斑质地雕成小兽,使此玉兽和骆驼的色泽分开,相映成趣。玉质呈润糖色,有柔光与老化现象。
透雕行龙佩
    宋代纹饰比起唐代大大丰富了。北宋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向富丽繁密的方向发展,南宋则趋干精巧秀雅。辽金时受两宋影响,但也有地方特色,豪放有余。最常见的题材是龙凤,还有孔雀、鹦鹉、鹭鸶、鹤、雁、鹊、雀等。
    辽金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喜欢狩猎,中出现了海东青(鹘)捉天鹅和山林熊鹿的图案,这是北方特有的题材,图案为荷叶、莲花、水草及一只天鹅颈钻于水草之下、一只小如鹦鹉的海东青欲吃鹅脑等,这类图案又称为春水图案;以山林熊鹿为题材的图案为山石、柞树、群鹿等,我们称之为秋山图案。这些图案表现的天地极为广泛,不仅有广阔的自然视野,而且造物天然,各具形态,反映出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狩猎生活。
    如果说唐代玉器气韵生动、形象夸张的话,那么宋辽金玉器则既能突出表现对象的内心世界,又能准确地掌握细节的变化,做到所制玉器起伏自然、转折合理、真实精练,所以以&形神兼备&来概括这一时期工艺的特点是适宜的。
    元代玉器中也有为数众多的、带有北方民族特色的器物。常见的纹饰有鹿、虎、螭虎、鹤、龟、龙、凤、雁等,内容丰富多样,题材广泛,尤以描写北方民族浓厚生活气息的作品最为突出。雕刻技法中既有粗又有细,粗的雕琢刀法浑厚,颇有仿古风味;细的器物又确实是细得出奇。
    宋元时期流行各种鱼形佩、鸟形佩,较为引人注目的是玉龟类作品。龟类题材的早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就有出土,以后的各代多有玉龟雕刻,而且各种玉龟都能给人一种神秘感。观赏陈设的圆雕和动物明显增多,往往寓有谐音古语和民俗内容。例如:鱼表示&喜庆有余&,羊表示&&等。
  云龙佩
  长8.5厘米
  估 价:RMB 12000
  宋代玉龙略如唐代,但形体较细瘦,上唇稍作长方形,嘴角与外眼角长度接近,龙身周围如意形云朵小而密。此云龙佩镂雕一行龙穿梭子花枝之中,龙身光素无纹,背脊出齿。姿态起伏优美,绐人以不同以往的全新之貌。
  长4.7厘米
  估 价:RMB
  此鸭呈蹲伏状,前望,眼嘴及翼施以线刻,器底平滑。
  栖凤佩
  3.4&1.6厘米
  估 价:RMB 45000
  此描绘一只在栖息的凤鸟,翼及尾部羽毛以简洁的线条刻划而出。
  长12厘米
  估 价:RMB 7
  成交价:RMB 77000
  长10.5厘米
  估 价:RMB
  成交价:RMB 39600
  此兽作行走状,嘴部前凸,两眼圆瞪,腹部刻有羽冀,雕琢粗放,形象生动,颇富生活气息。
  长6厘米
  估 价:RMB
  此麒麟纵身昂首行走于卷云上。长角扬发,颌下有须,似龙非龙。雕琢精细,极富动感。
  墨玉巧作海马驮书
  长4.2厘米
  估 价:RMB
  借助玉材的不同颜色,巧妙地雕出逼真写实的造型,构思巧妙。
  长4.5厘米
  估 价:RMB
  成交价:RMB 17600
墨玉巧作海马驮书
 明清肖生
    明清两代业繁荣,圆雕玉动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多,形体也较前代大。这一时期雕刻的动物,形态生动,肌肉饱满,风格写实,细部也仔细雕琢,力求逼真。从特点看,明代动物雕刻略显粗壮,雕饰简洁,不大注重细部造型,一般兽头较小,头部、面部棱角较多。清代动物形体合乎自然比例,琢制细腻,所用题材大都具有寓意。
    明代常见到的动物图案有:龙、蟒、凤、仙鹤、斗牛、飞鱼、狮、虎、鹿、羊、马、兔、猴、鹅等。明代图案有谐音隐喻之意。如马背上踞一猴为&马上封侯&;两支绶带喻为&双寿&;羊表示&&;鱼表示&有余&;雀鹿喻为&爵禄&;蝠鹿表示&福禄&;等等。总的讲来明代雕琢刀法刚劲有力,线条棱角分明,但磨工较差,有的器物表面磨得非常光亮,我们称之为&玻璃光&,但在转角处或细部处理上较为粗糙。
    清代涌现大量圆雕玉制艺术品,随着玉材来源的不断增加,玉器制作有愈来愈大的趋势。有圆雕动物,如麒麟、鹿、羊、象等,但这些作品主要是用于室内陈设。
    清代玉器制造的全盛时代是乾隆时期,继承了前代手工的琢玉技巧,雕琢技术精益求精,数量品种、加工技术、装饰纹样等各个方面均已达到玉器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堪称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长7厘米
  估 价:RMB 000
  圆雕巧作而成。卷发,目光炯炯,口露獠牙,做工粗犷,但威猛之势尽现。
  墨玉双鱼
  8&3.5厘米
  估 价:RMB 18000
  此件双鱼,俏色玉琢制而成,圆雕鱼嘴上翘,吻部隐起宽阔唇线,圆眼。尾分叉外撇,琢工精巧,套器抛光程度较好。泛青的玉质。鱼形丰满隐起的双圈大眼炯炯有神,大尾夸张,具有请代玉鱼特征。
  长11.3厘米
  估 价:RMB
  成交价:RMB 19800
  玉马作静卧回首状,雕工精细,尤其是表现马的筋骨部位及腹部、臀部丰满,神态自若,是明代玉马中的上品。有绺。
  清中期
  长10.2厘米
  估 价:RMB
  凤作扭首回望状,颈部细长,腹部肥硕。羽毛尾冀雕琢精细,线条流畅。
  清中期
  长10.8厘米
  估 价:RMB
  成交价:RMB 13200
  玉马作跪卧回首状,玉质洁白,马鬃两侧分开,马尾雕刻于左侧,通体光素,抛光独特润滑,是清代中的精品。小伤绺。
  5.5&1.2厘米
  估 价:RMB 10000
  玉质滋润,纹饰细腻,自然古朴,器形小巧。雕刻娴熟,古朴典雅。
  双獾佩
  长4.7厘米
  估 价:RMB 8000
  器作双獾嬉戏状,四肢相撑,獾首对望,调皮生动,寓意&合欢&。
  龙形佩
  8.5&1厘米
  估 价:RMB 8000
  玉龙与花枝相互缠绕,龙身阴刻鳞纹,体态浑圆有力。材质洁白纯润,雕工细腻。
  11&2.5厘米
  估 价:RMB 28000
  犬作回首望状,前对足前伸,后对足蜷缩,尾细长回卷紧贴于身体,一副悠闲自得样。通体光素洁净,玉质温泪有光泽。
  玉猪,汉,其一长11.2cm,高2.9cm,其一长11.7cm,高2.6cm。
  两件作品所用皆新疆玉,颜色不同,一件玉呈青绿色,另一件玉呈青白色。圆柱状,底面较平,两端略作切削以呈猪首及猪尾的外形,又以粗阴线界出眼、耳、四肢,雕琢简练朴实。
  这类玉猪在汉代墓葬中有较多的发现,一般都置于逝者手中,为丧葬使用的玉握。在汉代及稍后时代的丧葬礼俗中,玉猪的使用较为流行,其中的一些作品四肢直立,头、臀部隆起,形象较为真实。
   治玉的一种方法。在玉的表面加沙与水,用工具带动砣头旋转,用砣头琢玉。
   古人入葬时手中往往握有玉器,称为玉握,象征握有财富。除使用玉猪外,有些墓葬中使用的玉握为璜或其它玉器。
  青辟邪
   青辟邪,汉,长13.5cm,高8.5cm。清宫旧藏。
  玉料青白,表面有桔黄色及赭色斑。雕一兽伏地,爬行状,兽为扁方头,曲颈。从头形看,似虎,头顶有长角,角端分叉,四肢短粗有力,身侧有翼,为前后两组羽组成。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许多人们想象中的动物,玉、石器中的这些神异怪兽便是依传说演化而出的。辟邪便是极受人们崇敬、在雕塑作品中出现较多的怪兽,其制造往往受多种动物造型的影响。此件辟邪应是以虎为原型加以兽形变化,仅于局部加翼,无鸟身,造型生动,颇具想象力。
  玉龙螭纹洗
   玉龙螭纹洗,汉,长16.8cm,宽14cm,高2.8cm。清宫旧藏。
  此器玉料为青色,圆形,内膛很浅,可贮水。口沿宽而平,两侧横出片状柄,左侧柄饰龙、螭,螭头似虎而有角,身自云水中隐没,龙隐于螭后,仅露头,头形似熊。右侧柄装饰一长身龙,独角,身亦隐于云水中。柄的背面为阴线刻的图案,与正面图案近似。
  中国文化在汉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书、画勃兴,文房用具出现了很多新品种。目前已发现的汉代文房玉器有砚滴、笔屏等。此作品内膛较浅,口又阔,应是文房用品中的笔洗。
  玉卧羊形砚滴
   玉卧羊形砚滴,汉,长7cm,高5.6cm,口径1.6cm。清宫旧藏。
  此羊形砚滴青玉质,通身有褐色沁斑,头部尤为严重,被沁蚀成深褐色。羊为立体圆雕,呈跪卧式,昂首挺胸,二圆目平视前方。面部呈三角形,双角回卷,贴于头部两侧。身躯丰满,四肢屈于腹下。胸前、眼下部、面颊及腿弯处皆饰阴刻线,线条细短,排列整齐。玉羊背部有一圆形凹洞,洞上置双兽形圆柱纽盖。此玉羊背上的凹洞及双兽形纽盖和中空的腹部均似明代的制作风格,故此物可能是明代人以汉代玉羊改制而成的砚滴。
  汉代玉羊多饰有以手工刻出的阴线,线条细短、排列整齐且弯曲有度,一般刻于颈下、身体两侧、腿弯处,这些特征可作为识别汉代玉兽的重要标志和断代的依据。
  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具,用于贮水并向砚池内滴水。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记:&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砚滴。&
  玉卧羊
   玉卧羊,汉,高3.1cm,长5cm,宽2.2cm。清宫旧藏。
  玉羊为圆雕,玉料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沁斑。羊卧姿,昂首目视前方,眼睛以阴线刻成圆形,外圈加弧线。双角弯曲盘于头后方两侧,颈下及身体两侧以平行的短线饰作羊毛。前足一跪一起,后足贴卧于腹下。
  玉羊的造型自商代即已出现,汉代时圆雕玉羊的造型已十分准确,多为静态卧形,身体肥硕,背部丰满,短颈,嘴部似榫凸,羊角雕琢细致,大而夸张,一般向下盘旋弯曲,羊身上多有阴线细纹为饰。此类玉羊用作玉镇或陈设品。
玉龙螭纹洗
玉卧羊形砚滴
   玉狮,唐,长6cm,宽4.5cm,高1.5cm。清宫旧藏。
  狮制,略有绺裂。狮圆雕卧式披发,发呈多绺的螺旋状,环眼,阔嘴,四肢伏于地,肘部带有螺旋纹,尾自身后上冲,亦带有螺旋纹。
  陕西西安法门寺地宫中出土有与此兽形象相同的唐代三彩作品,足证此作品为唐代所制。此作品可使我们了解唐代玉兽造型中肘部饰螺旋纹的状况。
  玉鱼莲坠
   玉鱼莲坠,宋,长6.2cm,宽4cm,厚0.6cm。清宫旧藏。
  玉色白,表面有赭黄色斑。鱼小头,长身,无鳞,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鳍短而厚,共6片,其上有细阴线。鱼身旁伴一荷叶,长梗弯曲,盘而成环,可供穿系绳。
  西周以后鱼类玉器数量锐减,唐代又有回复,宋代佩鱼之风又盛,出现了较多的玉鱼,样式、种类不一,或与荷莲、茨菇相伴,或仅单条鱼,或无鳞,或饰横向水线,或饰网格纹。此风一直延续到元、明、清时期。荷花与鱼相并含有连年有余之意,是图案的一种。
  玉孔雀衔花饰
   玉孔雀衔花饰,宋,长7.6cm,宽3.8cm。清宫旧藏。
  花饰玉色青白,有赭色斑,为半圆形玉片,其上透雕孔雀衔花图案。图案主体为孔雀,孔雀回首,拖尾,展翅,口衔花枝,枝上有花两朵,品种不同。
  花鸟类玉器在宋、辽、金的考古发掘中多有出土,其中不乏鸟翅一只伸开、另一只下折的造型,这种鸟衔花玉饰是宋代较流行的样式。北京房山石棺墓出土有孔雀形玉发饰,孔雀之尾端带有半月状透空孔洞,同此件作品孔雀尾部的表现相同。此件作品较一般宋代花鸟玉佩更为精致,据其形状,可能是一种嵌饰。
玉孔雀衔花饰
 青玉双鹤佩
   青玉双鹤佩,宋,长6.8cm,宽4.3cm。清宫旧藏。
   质似,微带青色,鹤头相对,双鹤翅爪相接,作展翅欲飞状。上部有孔备穿系,知是佩饰。
  这件寓意祥瑞的双鹤佩的制作,受道教影响,并反映出宋代道教的发展。宋代道教影响的扩大同某些帝王崇尚道教有关。史书记载宋徽宗好道教,并把鹤作为祥瑞之物。中对称动物布局渊自唐代,但这种双鹤题材却是自宋代逐渐增多的。
  玉海东青啄雁饰
   玉海东青啄雁饰,金,直径7cm,厚2.1cm。清宫旧藏。
  此玉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形,上部雕海东青啄雁及荷叶图案。海东青体小而敏捷,腾空回首,雁于海东青身下,回首与其对视,欲逃不能,身傍荷叶,一荷叶束而未张,一荷叶张而卷边,表明大雁已被迫降至荷塘,难寻生路。此玉饰两侧各有一椭圆形隧孔,可穿带或套入钩头,表明此物是一种用于人身的带饰。
  海东青
  海东青是一种鹰,体小而凶猛,善捕杀大雁、天鹅,金、元时贵族养之用于狩猎。据金史记载,女真贵族每年都要进行放鹘捉雁、捕鹅的&如春水&活动,海东青捕雁(鹅)图案正是这一活动的表现。这类题材的玉器被人们称为&春水&玉。
  在玉器上钻通的较长的孔洞。一种为直通式,主要用以穿绳系挂器件。一种为两孔在同一平面,两孔之间有孔洞弯曲相通,主要用以穿过绳、丝,将玉器缝缀于布。其位置隐蔽于器件背面,又称&象鼻孔&、&蚁鼻孔&。
玉荷鹭纹炉顶
青玉双鹤佩
玉海东青啄雁饰
玉镂雕双狮
湖北随县曾候乙墓死者口中的玉唅
汉代的绿松石、琥珀小动物
青玉三阳开泰
   青玉三阳开泰,清,高9.5cm,长18.2cm,宽10.5cm。
  整器圆雕3只羊,青玉质地,玉色青白。羊一大二小,大羊侧卧于地,左前肢支踏于地上,其余三肢曲起收于腹下,抬首转向左侧,口衔竹叶。大羊左侧以竹叶铺地,其上卧伏两只小羊,一小羊居前,侧头转向大羊,右前肢踏地,似欲从大羊口中取食,另一小羊紧伏于大羊身后。三羊皆有角,角上有节。以三羊为饰,寓意&三阳开泰&。
   卧羊,清,高5.8cm,长10.2cm。
  此羊质,玉质上佳,无杂质,莹润如凝脂。羊呈卧形,昂首望天,口紧闭,耳下垂,双角向后弯曲。腮下、耳后及尾部边缘有细刀琢刻的短阴线,以示羊毛。羊身其余部分光素无纹饰。
  清代玉羊与前代风格略有区别,着重于动态的表现,且比前代更加写实,造型准确,骨骼、肌肉加以突出的表现。此羊造型简洁明快,刀工精湛,打磨润泽,更因其质地洁白无瑕,使羊之温顺的性情与肥美的体态得以极好的展现。
  青玉三羊蕉叶双孔笔插
   青玉三羊蕉叶双孔笔插,清,笔插高10.4cm,长15.8cm,宽5cm。清宫旧藏。
  笔插青玉质,玉质莹润,略有墨斑。整器雕作自然景观,镂雕的石山上有孔状洞,洞中生长着灵芝小草。石上卧伏3羊,一大二小,其间隙可架笔。石旁有两棵芭蕉树,树中空,可插笔。笔插配以紫檀木座,木座上镂雕竹、菊、兰、桃实、灵芝等纹饰。此笔插既是文房用具,又是一件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青玉三阳开泰
青玉三羊蕉叶双孔笔插
青玉凤柄执壶
   青玉凤柄执壶,清,通高22cm,口径4.9-5.7cm。
  此执壶玉质纯正,表面光亮。壶体扁而高,椭圆形口,盖与壶口呈插接式,咬合紧密,盖钮为镂空如意形,套二活环,钮之下饰一周莲瓣。壶颈部饰变形莲花纹,腹部有椭圆形开光,开光内凸雕牡丹等图案。壶流为兽吞式,流柱自兽口中接出。壶柄为一全身栖凤,凤尾下部套一活环。
  此作品的设计水平较高,将传统的如意、莲花、莲瓣、牡丹等图案运用于壶体,表现形式不落俗套,且加工精致,造型准确。执壶之柄造型复杂,不易掌握。壶盖高大而易脱落,因而不宜实用,是一件按照实用器设计的陈设品。
  青玉回首鸭
   青玉回首鸭,清,长15cm,宽6cm,高10.5cm。
  玉呈青白色,微透光,质地温润清朗。鸭身肥硕,圆臀阔胸,短颈,短翅,翅及鸭身有排列整齐的羽,并布满仿古勾云纹。鸭作回首状,一足踏于地,一足向前,似在行走中。其口衔谷梗,梗垂于鸭身,谷叶似飘似摇。
  此作品造型生动准确,栩栩如生。六畜、家禽为动物中最常见的题材,自唐代之后,玉鸭之作多出新样。同历代作品相比,此件玉鸭更为精致,其背负的谷穗既有岁岁平安之意又有五谷丰登之祈,寓意不俗,是一件艺术水平很高的作品。
 青玉凤柄执壶
青玉回首鸭
&nbsp&nbsp标签:、、、
版权声明:
  扬州玉器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扬州玉器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更多关于的新闻:
售价:非卖品
售价:非卖品
售价:非卖品
售价:非卖品
售价:非卖品
售价:非卖品
售价:非卖品
售价:非卖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名家作品集
玉器咨询可微博私信
扬州玉器网 版权所有
扬州市文汇东路双子星大厦日座707室
ICP备案证书号:当前位置:
玉雕中的生肖有什么内涵
玉生肖有哪些历史渊源 (上)
玉雕中的生肖有什么内涵
玉生肖有哪些历史渊源 (上)
【来源:翡翠手册】
【作者:小翠】
【时间:日】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以十二生肖为原形制作出的艺术品,最早在西汉时就已面世,但真正的流行却是在隋唐之际,尤其是唐代中期以后,生肖、神像大量出现,其形象多为较写实的中动物面孔配以人的身体组成,立姿,身着衣袍,双手环抱或作揖。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以十二生肖为原形制作出的艺术品,最早在西汉时就已面世,但真正的流行却是在隋唐之际,尤其是唐代中期以后,生肖、神像大量出现,其形象多为较写实的中动物面孔配以人的身体组成,立姿,身着衣袍,双手环抱或作揖。制作材料以博陶、木为多,金属与石较少,玉却绝无仅有。偶见玉鸡或玉龙、玉猪等,也都不是作为生肖玉来使用,直至两宋时期,玉雕艺术再度繁荣并开始面向大众后,在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主流环境下,中国玉文化中才派生出生肖玉这样一个新门类,大约自宋代早期开始流行,直至今日仍繁盛不衰,有句老话叫吃什么补什么,属什么戴什么,这“属什么戴什么”一般指的就是生肖玉。生肖玉的形象十分丰富,以成组的来说,常见的有生肖印、十二生肖笔架、百宝嵌生肖挂屏、生肖组玉坠、及十二生肖神像摆件等,其中较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两朝多见的成组圆雕玉坠,一般皆身似人形,生肖首、披长袍,手中各执法器,或坐或卧,姿态各异;而以单个的形象论,最为常见的是鸡、马博、龙、兔、狗、牛和猴,而猪、羊、鼠、虎则较为少一些,但独以玉蛇最为稀见,究其原因,很值得玩味,笔者曾物琢磨过这个问题,也就有了些浅见。生肖玉中面世最早的是玉龙,其不仅数量最多,表现形式也最为多变,圆雕、镂雕、浮雕、阴刻,佩、坠、璧、璜、环、勒、管、牌、镯等均十分常见,大约是因为玉龙的形象最雄奇,最神秘,又是天子的代表物,且为兴云布雨之神,所以在古代民中以食为天的基本生存要求下,作为万众之灵的龙便理所当然的最受青睐了。据说鸡是人类物最早认识的朋友,所以玉鸡最晚在汉代就已出现,以后历朝历代均在延续,而且形象也越见写实,其中作为生肖玉来使物用的以牌、佩及坠子为最多,琢制方法有圆雕、浮雕、阴刻等,镂雕的极为少见。因为鸡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又与吉字同音,且不仅代表了富足和吉祥,还兼任了闹钟的职务而无须发工资,所以在十二生肖中,自然而然的便属于较受欢迎的一种。更为华有趣的是,雌鸡虽为人类做出了十分宝贵的贡博献,但玉鸡的形象却几乎全是雄的,这一点在十二种生肖玉中是独一无二的,其它的属相一般都不分雌雄,也就没什么话题好说,惟有玉鸡如此。老博骥伏枥,志在千里;天马腾空独我行。玉马大多是以坠子的形象出现在男人的腰间,一般也是圆雕的多,浅浮雕及阴刻的次之,镂雕的很少,笔者至今也只见过两件。玉马自战国时起延续至今日,已漫漫3000年,因为马中华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无与伦比,所以在惟有刀兵得天下的古代社会中,它以勇烈激昂的形象,忠诚勤忍的天性,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地位,而且《山海经》一书中乘天马可飞仙的传说又导致了“飞黄腾达”一词的诞生,于是玉马向为世人所重。晋代《传玄》曰:“月中何有,玉兔捣药。”传说兔子本是仙物,因犯戒而被贬至凡间,所以属相中的卯兔又有一个别称叫“天上中药师”。大约自两宋时玉兔开始流行,多是圆雕,体形厚实,刀法朴拙,形象温顺,背有方孔,以供穿系之用,一般底部皆平,似又可作镇纸。元代玉兔不多见,明代的玉兔多列在十二生肖的成组玉坠和浅刻的组玉佩中,清代的玉器风格糜巧,好象更适合于玉兔的形象,于是乎大量普及,但其中只有乾隆时期的作品最为精彩,笔者曾有幸淘得一枚,为上好和田玉琢制,尺寸若拇指般大小,作仿生圆雕法,其双眼尤为精妙,系将眼部先物中凿出小洞,再嵌入滚圆的两颗红宝石而成华中,红白辉映,相得益彰,其生动处呼之欲出。属兔之人若将其悬挂于身畔,抚玩自得之余,更不知可羡煞几多双眼睛。狗和牛都是人们最早驯化的六畜之一,因为常在人们身边走动,便于观博中察,于是体现在玉器上时,便大都是写实雕法。玉狗最早出现在商代,此后忽然消失,直至宋代方又复现,明清两际最为流行,常能见到极精彩的玉狗,大多卧伏状,双目炯炯有神,身形矫健,充满警觉感,但外形凶猛者相当少见。玉牛的大量面世也博是在明清两朝,牛本身的形象便十分朴实,以致生肖玉中的牛也一向以气息浑厚著称。玉牛以摆件为最多,立中卧均常见,以玉质好、雕琢刀法有力,体形硕大者为上品。这两种形象均是以其任劳任怨和忠诚的秉性而在生肖玉中占有主流地位的。
关于【玉生肖】文章推荐
珠宝玉石免费鉴宝
扫描下载APP
行家免费咨询
雨芳:nhzm004
云南牧仁者商贸有限公司(www.jaadee.com)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滇ICP备号-1&&
公安备案号:03&&
工商注册号:883
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人民中路169号(移动大厦21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器巧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