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香年水稻。2018年水稻多少钱一斤斤?

  吉林大米:长白山头出净水 松嫩沃土稻生香 

  巍巍长白,悠悠碧水。无论是“一处水源供全球”的恒大冰泉,还是以“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标榜自我的农夫山泉,均选择“世界第三水源地”的长白山来作为水源地。 千里松花江,万顷稻花香。然而,当一斤长白之水孕育的吉林水稻,尚比不上一瓶长白山产纯净水的价格,吉林大米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事实愈发明显。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多元化的呈现,加之体力劳动强度的减弱以及人口老龄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人均大米年消费量呈现下降的态势,大米消费开始从吃得饱向吃得好逐步转变,好吃、营养、安全的吉林大米也迎来新的机遇。 

  好吃粗碗白饭仙家味 

  地处世界公认黄金水稻带的吉林省,自古以来就以出产优质稻米而闻名。 

  早在唐朝时期,今日吉林延边至公主岭一带的卢城之稻就已享誉华夏,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馨香,被誉为米中极品,多次向唐王朝纳贡;到了清朝,更成为历代皇室指定的御用贡米。据考证,日本越光稻、韩国釜山稻之母本皆来自卢城之稻。 

  史料记载,公元1682年,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康熙,东巡至吉林市,吃了吉林大米,觉其口感甚佳,连声叫好,并赋诗一首赞美其美味。诗云:山连江城清水停,稻花香遍百里营,粗碗白饭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宁。 

  粳稻育种专家、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教授张文忠表示,大米好吃与否,首先取决于品种,即基因决定论。 

  据记者了解,经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目前吉林省水稻种植比较多的品种有40多个,种植面积占了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95%以上,包含了圆粒、中长粒和长粒三大系列。其中,吉林省自行培育的最著名圆粒水稻---吉粳88,又称超级稻,其米粒形整齐,小椭圆粒,晶莹剔透,做出的米饭甘香、软滑,胀性大,粘性好,出饭多,冷饭不回生,口感食味俱佳,越吃越有嚼头,特点与日本的秋田小町相近。 

  目前,超级稻种植面积占了吉林全省水稻的30%左右,此外,吉粳511、83,丰优307等都属于这类大米。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多种植长粒稻花香2号,其米粒细长,饭味浓香。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五常市相临的榆树市和舒兰市,不仅气候、土质相近,积温还要更高一些,种植的稻花香大米品质和口感也毫不逊色。 

  据记者了解,上述优质的粳稻品种,不仅营养丰富,食味好,也很安全,因为粳稻对重金属的吸收远低于超级(籼)稻等。 

  大米好吃与否,主要体现在大米的食味值方面。食味值一词源于日本,食味值是指食用大米时所感觉到的米饭的外观、黏性、硬度、味觉和气味等。 

  据介绍,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崛起,稻米消费也进入过剩时代,“更好吃的大米”成为日本国民消费新需求,自此日本农业工作者开始把提高大米食味值作为下一阶段育种的最重要目标。 

  日本科学家认为,稻米的品种、产地特点和生产技术是影响食味值的三大因素,其中品种最为重要。 

  目前,以松粮集团、吉林东福为代表的大米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农民土地,建立自己的优质品种水稻种植基地,并采取统一供种 、统一供肥 、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购原粮“五统一”的管理方式组织生产,为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水稻品质、创建大米品牌奠定了基础。 截止到2014年,吉林省内大米加工龙头企业自有基地的优质品种水稻面积已达到140多万亩,占全省水稻总面积的12%。 

  营养地灵物华“一岁稻” 

  看似普普通通的稻米种植,其实是个“手艺活儿”。从选种、适时育秧、移植、生长期管理、收获后的储藏、脱壳加工成精米,直到最后成为摆上餐桌的香喷喷大米饭,是一个繁多、复杂的生产链,每一环节都需要生产者的用心和精心,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大米的品质和营养。 众所周知,大米中的营养主要来自蛋白质。为了提升大米中蛋白质的含量,向来注重细节的日本水稻种植农户通常会提前10天左右收购水稻,以此保证稻米的蛋白质减少流失。 

  地理位置居中的吉林省,140天左右的晚粳稻生长周期也在黑龙江、辽宁粳稻之间,可以有效保障蛋白质含量不流失。 相关专家测算数据显示,吉林省每100克大米中蛋白质6.7克,脂肪0.9克,碳水化合物77.6克,同时还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硒、锌等20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食用能够有效满足人体补充微量元素的需求。 

  专家普遍认为,每百克大米蛋白质含量介于6~7之间,大米的食味值最佳。 

  据记者了解,吉林省内粳稻种植区域从地域上可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地形地貌各有特色的三个地区,所出产的水稻也各有千秋。 

  以延边为代表的吉林省东部地区,系长白山区向丘陵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高达50%以上,土质多由森林腐殖质和火山灰构成,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高,灌溉的水都是长白山上流下来的活水,松软肥沃的土地上所产大米品质优,口感好,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 吉林中部的松辽平原,夏季湿润多雨温热,秋季短促凉爽天气晴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养分积累,主要以松花江、辽河和嫩江上游水系灌溉,水质清澈,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通透性好,非常适合粳稻生长。 

  其中,百里无污染的梅河口水稻标准化种植示范区,春天群群白鹭稻田绿野飞翔,夏季阵阵蛙鸣伴人入眠,有“白鹭蛙田”之称。对大米品质要求近乎苛刻的日本有关企业检测后认为,梅河口种植的秋田小町大米,其外观、香气、味道、粘度、硬度不仅好于国内多个知名品牌,还好于日本本土生产的秋田小町大米,食味分值高达85分。做出的米饭丝丝清香扑鼻,入口柔软滑顺有嚼劲,味道好。 

  西部为松嫩平原,土质多为偏碱性黑油土,水和土壤PH值均大于7,有机质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无污染,经过多年来的熟化改良和引水浇灌,已非常适宜水稻生长,产出的水稻营养丰富,口感好,属于弱碱性食品,可增强机体免疫,防治胃酸过多、关节疼痛、肾脏功能等问题。 

  据专家介绍,决定大米营养水平的除了水土资源外,还有新陈之分。一般来说,水稻储藏最好不要超过一年,储藏超过一年的水稻,会由于酸败等原因造成营养流失,这也是东北产区百姓愿意选择“一岁稻”来吃的根本原因。 

  吉林省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1200万亩,产量在120亿斤左右,折合大米80亿斤,其中省内城镇居民消费50亿斤,外销量30亿斤左右。90%以上的吉林大米通过市场流通进入消费环节,以国家最低保护价进入国储库的水稻少之又少,当年产水稻基本在年内消化完毕,吉林大米企业加工的基本也都是“一岁稻”。只为市场提供新米,也使得吉林大米的营养水平得到进一步保障。 

  安全好大米自监管出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严细的生产管理、科学的生物防治措施,方能生产出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质量安全的吉林水稻。 

  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表示,经国家权威机构多次检测,吉林大米均未检出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和黄曲霉毒素B1等有害物质。 

  铅、镉、汞、无机砷等重金属含量,国家标准每千克小于0.2毫克,质量完全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是目前国内最安全的大米。 

  “吉林的生态环境虽然很好,但我们对大米的质量也不能掉以轻心。广东镉大米超标事件曝光后,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土壤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建立了水稻耕地质量档案,对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投入品加强监管,严格控制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使用,从源头上把住水稻生产安全关”,谈到大米品质安全,韩福春对粮油市场报记者说。 

  据介绍,在稻米流通环节,吉林省不断加强稻米检验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共投资近亿元增 添了省、市、县三级专业检测装备,严格排查稻米收购、贮藏、加工、消费等流通环节中质量安全隐患。 

  同时,吉林省依托大米加工企业,着手建立大米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监管常态化。今年将对省内的“吉林大米产业联盟”企业,免费提供稻米信息采集和监控设备,对企业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全程监控,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 

  韩福春介绍说,农民过去种植水稻只注重产量,对品种要求不高,企业加工稻谷没法自主选择,两者的价值取向很难统一。 

  如今,随着“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稳步推进,也催化着大米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机制的转变。 

  为了不断擦亮“吉林大米”这一品牌,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大米加工企业也开始在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发力。主打火山岩大米的柳河国信米业,目前已经为自己种植的水稻建立了“档案”,从育苗到出米,每一个环节都有记录,做到了所生产的大米“来源清、去向明”。 据记者了解,实施品牌战略后,吉林省不少知名大米加工企业开始积极顺应市场需求,实行“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订单+合作社”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民按照企业的要求优选水稻品种集中种植,优质大米产业链条初成。 数据显示,2014年吉林省以有机、绿色为主的中高端大米产量由2013年的42万吨增加到48.5万吨,同比增加15.5%。这些大米零售价每市斤都在5元以上,好一点的要20多元一斤。 

  以中高端大米平均价格8元/斤计算,普通大米平均价格按2.4元/斤计算,新增的6.5万吨中高端大米就创收4.16亿元。 

  两年来,四处“出击”、八方“行走”的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全面“开花”,“好吃大米在吉林”渐变响亮。 

  7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提出“粮食也要打出品牌”。品牌叫响,品质向优的吉林大米,必将一改“品质好、名气小”尴尬地位,扛起东北大米“好吃、营养、更安全”的“大旗”。 

  (摘自粮油市场报) 

}

  第二天,天一亮小伙伴们都起床了。

  洗漱过后,围在一起吃早饭。

  “大家怎么都起这么早?不多睡会?”木芷兮走到餐厅个时,梦羽舞团五个人都在。

  白晓月甜甜一笑,露出两个小虎牙,“我们想早点去农场逛逛,看看有没有你照片里那么美?”

  “好啊,我一会儿带大家去四处看看。”木芷兮欣然允诺。

  吃过饭,一行人撒欢跑在田野里。

  蓝天白云下面是一大片绿油油的水田,嫩绿的秧苗一行行挺立,整齐均匀,一群白色的鸭子嘎嘎地游过,惊起远处几只白鹭飞起……

  “太美了,眼球被净化了。”

  “好久没闻到泥土的清香。”

  “脚踩土地,有一种特别踏实的感觉。”

  “这么大一片,得有一百多亩吧?”

  看到这一幅田园美景,女孩们纷纷感叹道。

  听到朋友们的感叹,木芷兮也露出开心的笑脸,心里感觉无比满足。

  “这是有机水稻,有二百多亩地。”

  姜雅丽有点讶异:“有机?水稻还有有机的?”

  “当然有啊,完全采用农家肥,不用除草剂、杀虫剂,去年已经丰收过一次,虽然产量是施肥水稻的一半,但是价格是高达三十元一斤。”木芷兮解释道。

  女孩们惊呼声四起:“奸商啊,三元一斤的大米,你竟然卖得贵十倍!”

  “那我问你们,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你是吃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大米,还是吃有机健康的大米?”木芷兮没给她们解释种植成本、人力物力这些投入,而是从健康角度出发反问。

  “当然是——有机大米啦,说真的,现在我在超市,几乎找不到小时候吃的那种香甜可口的大米了,如果你今年丰收了,给我留两袋,让我尝尝是不是小时候的味道。”

  众人一看姜雅丽竟然提前下单了,脑袋瓜自然灵光,你一言我一语的要大米吃。

  木芷兮顿时招架不住:“停,大米收获后,到我的网店买去,小本经营概不赊账啊。”

  众人倒不为难她,承诺去网店购买,虽然有机大米贵,但也不是买不起,只要品质好,就当为朋友扩展销路了。

  李秋芸拔了路边一支狗尾巴草,调侃道:“那除草怎么办?虫子全靠人工捉吗?”

  “种植起来比较麻烦,除草全靠人工,至于虫子吗?看到那些小鸭子了吗?全靠它们喽!”木芷兮指指不远处惬意游泳的一群鸭子。

  李秋芸看着白色的大肥鸭,高声唱:“我们这里养了一群小鸭子,我天天早晨赶着它们到池塘里……”

  一群鸭子顿时吓得扑棱着翅膀飞起来!

  “你是用歌声赶鸭子吗?它们都被你鬼哭狼嚎的歌声吓飞了。”双胞胎的姐姐艾古美实力拆台道。

  “哈哈哈”,女孩们好不留情地哈哈大笑起来。

  李秋芸不开心地嘟起了小嘴,木芷兮赶紧说:“我带你们去摘枇杷好不好?”

  “耶——”一行人转战到枇杷园。

  这片枇杷林是香兮农场创办时就有的,大约八十多亩,木子杨没有动它,每年到了枇杷果成熟的季节,就组织枇杷采摘游。

  枇杷园用铁丝网围起来的,进园要门票,每人三十元,随便吃,吃到饱为止,带走的话二十元一斤。

  木芷兮带着梦羽成员来采摘,自然是不用门票的。

  “我们也体验了一把走后门的感觉。”女孩们笑嘻嘻的说。

  进入园区,大家的目光就被挂满枝头的枇杷吸引住了,黄橙橙的颜色熟得刚刚好,大家一窝蜂涌进园子里。

  姜雅丽和李秋芸是北方女孩,还没见过长在树上的枇杷,好奇道:“原来枇杷树长这个样子,跟苹果树一样嘛。”

  木芷兮上前指导她们如何采摘:“摘枇杷果时,要连着枇杷果的这个小长柄一起摘,这样才能长时间保存,味道也更鲜甜!”

  “说个笑话,我第一次去北方,见到花生竟然长在地里,要从土地里拔出来,把我惊了,我原来一直以为花生跟枇杷树一样,长在树上,结的果子也在树上。”艾古美难得讲起了有趣的经历。

  木芷兮想象了一下,一棵树上挂满花生的场景,顿时笑得肚子都痛了!

  “你别说,还真有长在树上的花生,其实就是南方有一种酸角,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吃。”

  双胞胎妹妹艾古丽连忙为姐姐解围。

  木芷兮摘下一颗枇杷,揭开皮,喂给白晓月吃,问道:“味道怎么样?”

  “酸甜可口,好柔软的果肉。”

  大家一听她这么说,口水都要流下来了,都迫不及待地摘着吃。

  “汁水好多啊,好新鲜。”

  “枇杷味太正了,跟我家那颗枇杷树一样甜。”

  “你尝尝这个,白枇杷口味比黄色的风味更浓。”

  “唔——好吃!”鼻音里的感叹,让我木芷兮忍不住发笑。

  女孩们一个个敞开了肚皮开吃,完全不顾周围人的目光。

  枇杷园里也有一小部分游客,大人小孩提着小篮子在园里忙着采摘,享受收获果子的喜悦,身手利落的人还爬上枇杷树上,摘高处的果子,下面的家人不时提醒他们小心,手机、相机不时发出咔嚓咔嚓声,拍照留影数不胜数。

  “咔嚓”一连串的拍照声传来,几个女孩连忙回头,看到一名穿着白色短袖牛仔裤的年轻男人,举着手机在拍她们。

  男人有点尴尬,挠挠头:“我在拍枇杷树,没拍你们。”

  李秋芸有点不满,直接走过去,“你说没拍我们,手机拿出来我看看?”

  男人把手机背到身后,摇摇头:“真没拍你们,不相信就算了。”说着转身要走。

  她上前一把抓住男人的后领,用力拉回来,“小哥哥,这就是你不对了吧?姐姐我还没看呢。”说着直接去夺他的手机。

  男人个子很高,至少有一米八,他把手机举高,身高一米六的李秋芸,跳起来也够不到。

  其她女孩看到这里又可气又好笑,纷纷指责男人:“你这人怎么这样啊?欺负女孩算什么本事?”

  “就是,有本事手机拿出来看看。”

  “男子汉坦荡荡,没拍我们,怎么会怕我们看?肯定是心里有鬼!”

  听到这边动静,木芷兮急忙提着小篮子从树后绕出来,看到这一幕不经笑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

阳春三月,处于第三积温带的虎林市天还挺冷的,最低气温还在零下,地里厚厚的冻土还没化开,但虎林的农民已经开始忙着备耕。

杨岗镇水稻智能化催芽大棚里,农民们正在听专家讲解水稻浸种催芽技术。六人班村的大棚园区里,不时可以见到农民正在搭建钢架大棚,为水稻育苗做准备。

一项技术年增产水稻6000万斤

“镇里全面推广水稻隔寒增温超高产栽培技术,今年备耕要比往年来得早一些。”镇长张臣介绍说。农技专家介绍说,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育苗技术,说简单点,就是在冻土层下30―35厘米的地方铺设一层20厘米厚的稻壳隔温层,有效隔断地下冻土层上来的寒气;地上扣育苗小拱棚,小拱棚上方再搭建钢架塑料大棚,充分利用光照。这样育出来的苗出苗齐,根系壮,分蘖多,移栽到大田后,水稻产量高、品质好。

正在自家地里加固大棚钢架的农民张金柱编了一段顺口溜:开槽添稻壳,覆盖三层膜,隔寒又增温,增产三成多。“水稻亩产从1000来斤提高到1300多斤,水稻出米率能提高10%,大米品质也普遍提升了一个等级,一亩能增收四五百元。盖一亩育苗大棚成本4000多元,育出来的苗能种40亩大田,算下来,当年的投入产出比就能达到1∶5。”张金柱对这项技术如数家珍,赞不绝口。

虎林市副市长陈均田用“二三四”来归纳水稻隔寒增温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好处:增抢积温200摄氏度,水稻亩均增产300斤,农民亩均增收400元。虎林市委副书记胡明介绍说,这项栽培技术 2010年虎林已推广20万亩,增产粮食6000万斤,在这项技术的强力带动下,2010年,虎林市粮食总产突破20亿斤,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一棵水稻串起一个产业集群

虎林的水稻不仅产量高,品质好,利用率也相当高。

就拿稻壳来说吧。稻壳发电让稻壳成了香饽饽。虎林市清河泉生物质能源热电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稻壳发电厂,每年发电2.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20万吨标准煤。总经理赵宏斌介绍,电厂每年消耗稻壳40万吨,几乎吃掉了方圆七八十公里范围内能收到的所有稻壳。眼下,在虎林,稻壳的身价涨到了每吨250元,仅这一项,虎林农民每年增收3000多万元。

不仅是稻壳,水稻浑身上下在虎林都成了宝:以稻草为原料,虎林发展起了稻草均质板加工;以大米为原料,虎林开发了方便饭加工,建起了米蛋白、米糖、米粉加工项目;以米糠为原料,中粮集团计划在虎林发展米糠油深加工项目;就连稻壳灰在虎林也实现了变废为宝,开发复合肥、提炼单晶硅、多晶硅……一棵水稻在虎林串起了一个产业集群,不仅使稻谷身价倍增,而且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水稻多少钱一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