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24种基本杀法口诀什么意思啊

一般来说,象棋划分成开局、中盘、

三个阶段,在制作电脑象棋时,这三个阶段的演算法也会不同,开局阶段大多以资料库储存开局棋谱,下棋时就由资料库查询得知下一手,当然啦,棋局不可能储存无限多,当局势发展超出资料库范围,就进入了中盘。如果不要求

很高,或是初次制作电脑象棋,中盘和残局可以不用细分,用同样的算法就行了,一般来说程序中一定会有个审局函数和一个对局树,这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当进入残局阶段,因为象棋的残局有许多特例,通常电脑象棋会特别为这些特例建立一个残局资料库和特殊的算法,这里先不讨论。

审局函数是作用在于评估盘面的敌我形势,玩过象棋大师2的人就会知道,在对奕中画面会有个数字随盘势而变化,那就是审局函数算出来的值,电脑透过这个值可以判断目前的局势。审局函数判断

的依据,主要根据下列三项:

子力是评做局势最简单的方法,高手让对手双马或一车来平衡

,就是最好的说明,我们可以看看前人怎么来设计,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象棋的规则胜负在于吃掉对方的主帅,所以将(帅)的值应大于所以其余子力的总和。

在象棋的开局里,对局双方通常会尽速的将车马炮移到重要位置上,尤其是车一定要抢住要线,可见位置对局势的影响。在为位置评分时,可以为每个不同的棋子设计一个二维阵列,用以记录棋盘上每个点的重要性,下面以马()为例。

在象棋里,每一种棋子都有它自己的限制,如果在下棋的过程中,让棋子限制变很多,将会使棋子的能力降低,所以在评估局势时,棋子的灵活度也是考虑的重点。

越高的人,就能看到越远的着手,一个能看到十三步以后着手的人,比一个只能看到五步着手的人棋力肯定是要高。在电脑象棋里,使用对局树来达到往前看的能力。如下图是对局树的一个范例。

当建好对局树之后,再用广度优先搜索或

将最佳着手找出来,在象棋比赛里会有时间限制,所以通常会以广度优先搜索先搜寻到某个深度之后,再针对几个重要着手做深度优先搜索。要特别注意的是,审局函数设计越精准

固然会越高,但是,越精准的审局函数也会计算越久,因为对局树每个结点都要调用审局函数一次,如果审局函数计算太久,在有限时间内,对局树就不能建立太多层,这将影响到电脑的棋力,如何在两者间取得一个平衡,就要靠经验了。

因为象棋的变化很多,如果所有可能着手都要建立对局树,那么对局树将会非常庞大,所以又有各种算法被发展出来,用来对对局树进行剪枝,将不必要的着手先剪枝,目前最常用的当属Alpha-Beta剪枝法。

与象棋协会举办第一届电子计算机象棋大赛,《象棋大师》程序获得冠军

1989,《象棋大师MS2》参加新秀杯升段赛,升为二段棋士

1990,第一届计算机奥林匹克大赛

》参加昭荣杯升段赛,晋升为五段棋士

1999,开始举办人脑对电脑象棋大赛

2001,《ELP》参加新庄市长杯全国比赛,晋升为六段棋士

2004,第一届世界电脑象棋争霸赛

2004,《棋海无涯》参加启泰杯八段赛,获得冠军。

2007,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象棋旋风》获得冠军

2009,2009年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象棋名手》获得冠军

2009,在人机大战中,象棋软件《

》、《佳佳象棋》、《陶情弈趣》以4胜2和的总成绩赢得和

2011,2011年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象棋名手》获得冠军

2012,2012年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

,《象棋名手》获得冠军

2013,2013年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

,《象棋名手》获得冠军

2014,2014年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

,《象棋名手》获得冠军

2015,2015年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

,《象棋名手》获得冠军

2016,2016年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

,《象棋名手》获得冠军

2016,2016年楚河汉界杯亚洲象棋人工智能对决邀请赛

,《象棋名手》获得冠军

2017,2017年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

,《象棋名手》获得冠军

2017,2017年第二届楚河汉界杯亚洲象棋人工智能对决邀请赛

,《象棋旋风》获得冠军

2018,2018年中国计算机博弈锦标赛

,《象棋名手》获得冠军

  • 1. .全国计算机博弈大赛[引用日期]
  • 2. .全国计算机博弈大赛[引用日期]
  • 3. .全国计算机博弈大赛[引用日期]
  • 4. .全国计算机博弈大赛[引用日期]
  • 5. .全国计算机博弈大赛[引用日期]
  • 6. .新浪看点[引用日期]
  • .全国计算机博弈大赛[引用日期]
  • 8. .新浪体育[引用日期]
  • .全国计算机博弈大赛[引用日期]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刘邦项羽的故事啦.

  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大败汉军,刘邦退到荥阳,楚军乘胜追击,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   公元前204年楚军包围了荥阳,刘邦感到形势危急,向项羽求和。项羽听从谋士范增的计策,拒绝汉军的讲和要求,并决定乘胜追击。刘邦势单兵弱,但非常善于用计谋之人。他接受谋士陈平建议,对楚军实行反间计,设法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项羽虽勇却无谋,不知是刘邦的计策,果然对范增生疑,并把他驱逐出军。范增蒙受不白之冤,含恨离开,途中病死。从此,项羽失去了智多星,多误战机。   当时楚军锐气正旺,对荥阳加紧了围攻,形势对汉军非常不利。相貌酷似刘邦的大将纪信为解汉王安危,为了汉军的生存,决定牺牲自己,建议刘邦逃走。刘邦在陈平的劝说下,深被纪信之举所感动,于是让纪信穿上汉王服乘汉王车扮汉王出荥阳东门诈降,自己则趁机从西门出逃至皋。项羽发现上当后即焚了纪信,攻破成皋。刘邦又迅速从成皋逃出,北渡黄河,军至修武,得到韩信的援助,势力又壮大起来。他接受以往教训,决定采取深沟高垒和项羽作持久战,以消耗楚军兵力。同时,又派兵袭楚烧其粮草。   秋天,项羽率兵东进开封、商丘一带作战,留部将曹咎守成皋。并再三嘱咐无论如何不要与汉军交锋。汉军得知情报后,多次到城下叫阵谩骂,曹咎不忍羞辱,怒而率部出城,欲渡过汜水与汉军作战。当船至河中时被汉军突袭而败,曹咎后悔不迭,自知无颜见项羽遂自杀身亡。刘邦复取成皋,屯兵广武,取敖仓之粮而用。   项羽闻知成皋失守,急回师广武,刘邦闭城不出。楚军粮食缺乏不利久战。为了迫使刘邦投降,项羽据城东把俘虏来的刘邦的父亲拉至广武山(今霸王城)上,隔涧要挟刘邦说:"你若不及早投降,我就把你父亲下锅煮死。"刘邦故作镇静地说:“当初咱二人共同反秦,在怀王面前誓盟结为弟兄,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煮咱们的父亲,别忘了给我一碗肉汤”。听后项羽更加恼怒,决定杀掉刘太公。这时,项伯劝项羽道:"杀太公不是时候,也对楚军不利。"项从其言,太公幸存。   此后不久,刘邦兵分两路,一路仍在荥阳同项羽相持,一面派大将韩信抄楚军后路,占领河北、山东一带。从此汉军有了更为巩固的后方,关中的萧何更是源源不断地运来兵员、粮饷。而此时项羽则补给困难,危机四伏,形势发生了逆转,楚军渐弱,汉军日盛。公元前202年秋,楚军粮尽,无奈之下与汉军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即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鸿沟为界”故事的由来。

楚河汉界 是战国时期刘邦和项羽地盘的界线 运用到象棋中比那成了双方的界线

}

传统上用图和文字记述象棋棋局的书籍叫做象棋棋谱,现代除了书籍记录的棋谱外,还有电子棋谱,主要格式有TXT、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交流和研究

,产生了很多电子棋谱。

所记述的象棋棋局排演,可参考吸收其着法,或

中国象棋棋谱《梅花棋谱》 [1]

探讨研究名手的棋艺风格。特别是电子棋谱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很方便地显示棋盘、棋子,并可以控制程序按棋谱走棋,随时回到任何一步棋,同时如果只是想看棋谱的整个过程,还可以让它自动演示。大大方便了

的学习、交流、研究和棋谱的分享。

棋谱通常可以分为开局棋谱、中局棋谱、残局棋谱和全局棋谱。

棋谱记录变化如此之多,我们如何来学习象棋棋谱呢?传统的方法肯定不行,太笨太累了。我们主要还是计算机来学习

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以下2种方法可以让大家很轻松的研究棋谱,学习象棋棋谱上的走法。

1、通过电子棋谱来控制研究棋谱走

法,或通过棋谱的自动演示了观看棋谱的走法。

2、通过象棋棋谱视频来学习象棋棋谱的走法,一般象棋棋谱视频除了演示棋谱的走法外,还有人专门讲解,对于理解和学习棋谱非常有帮助。

现将部分棋谱的详细情况介绍如下:

中国象棋棋谱《梅花棋谱》

”出版的差不多同一个时候,也即是“

”出版后大约六十年左右的时间,

”。这是一部既继承前一个时期象谱艺术的成就而又有高度创造性的全局谱。它的功绩是开拓了布局的另一个方向:屏风马对

。而在梅花谱出现以前,从“金鹏秘诀”一直到“韬略元机”都是以顺手炮为布局的基本方向;也可以说,以前各谱的布局,只是做到整理、保存“金鹏秘诀”的基本面目,并没有新的创造。“梅花谱”是什么时候成书的,已不可查考,我们只知王再越是康熙年间大约是公元一六六二年--一七二二年时候的人,假定他是在三十岁左右写这部棋谱,那么,这时正是“桔中秘”出版后六十年左右,也即是“韬略元机”问世的前后。在这个时间出现了象“

”这样的作品(以及“韬谱”中残局以和局为主酌研究方向)是很自然的,因为从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经过一番动乱之后,到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比较稳定的状态,文化艺术上有了一些新的发展,象棋自然也不会例外。

“梅花谱”原书并未刻印问世,仅系手抄流传,这大约和

的经济情况有很大关系,梅谱序言中就说过“安蹇先生姓王,名再越,字正已,康熙时人。性刚直,家贫力学,不求闻达,而世无知之者,一身坎坷,抑郁无聊,为象戏以消岁月, 得意疾书,爰成六则,名之曰:梅花谱”这篇序言是谁写的,没有注明,也很可能就是王再越 的“

”。但总之可以从这里看到他当时那种

的困苦状况,在这种“一身坎坷”,“世无知之者”的情况下要用木刻版出版象拱谱当然是很困难的,这一点,和“

当时的状况颇为相似,“红楼梦”最初也还不是靠手抄本流传于世的吗?但毕竟这是一部极有价值的,影响力很大的作品,就是手抄,也流传很远,影响很大,据说以后乾隆年间,国手

,以后的“吴绍龙棋谱”,“吴梅圣梅花谱”,“

”,一直到近代的许多棋谱都受到它很大的影响,这又和“红楼梦’’有相仿佛之处,足以证明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的确是为人民所喜爱而不完全受一时某些困难条件所限制,终于要流传后世,发扬光大的。

原谱着法以字代替,即以满盘九十个格线位置,填入九十个字的一首词,以各个不同的字代表一个位置,从某一个字到达某个宇,即表示棋子起着和移动酌终点,另有一种风趣,虽然这不是最好的记谱方法,但也可以看到

全书共分前后两集,都是全局着法。每集又分上、中、下各三卷,分门别类,对

作了专门研究,细致深入,丰富多彩,其中“八局屏风马”是全书的精华,开创了象棋布局的另一个方向。

布局的一个新阶段,对中国象棋艺术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其中尤以八局屏风马更有高度的发挥,是一部继往开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古谱。

中国象棋棋谱《反梅花谱》

《反梅花谱》原称《象棋梅花心法谱》,象棋古谱,晚清

巴吉人编著《象棋梅花心法谱》后,只有手抄本,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才有象棋杂志开始刊登内容,之后整理、出版成书。

至于为何流传时改用《反梅花谱》这个名称,一说是巴吉人中年以后家道中落,决定到上海摆棋为生。离开镇江前,他将该谱赠送给好友兼弟子

。李在得谱后手抄了他认为有用的部份,舍弃了五局龟背炮,并改名为《反梅花谱》。

威力甚大,因此另辟蹊径,著成《象棋梅花心法谱》。现有7局18变和8局17变两种版本。

该谱第一局就强调当头炮能胜屏风马,和《梅花谱》相反。从第二局开始,主张用其它布阵法来制约当头炮的攻势,提出一系列后手布局的课题。

一对多的神奇表演曾让下国际象棋的老外惊呼其为“东方电脑”。记者昨天追问柳大华如何练就一身硬功夫时,53岁的柳大华讲起了自己小时候背诵《梅花谱》的故事。

柳大华小时候跟大哥柳大中学棋,“我大哥当时的棋力大概在武汉市能排

八名的样子,”柳大华说,“我如果水平再想提高的话,就只能自己看棋谱了。”

柳大华回忆说自己看了很多棋谱,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本名叫《梅花谱》的清代古谱。说起这本棋谱,柳大华眼神变亮了许多:“小孩子下棋都喜欢攻杀,而《梅花谱》里的三大内容全是讲攻杀的。我那时也就十来岁吧,觉得这里面的棋谱好精彩啊!于是自己就一遍遍地看,反反复复地背,到最后已经可以倒背如流。”

说《梅花谱》是这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棋谱,一直到自己后来参加全国比赛,还时常不自觉地用《梅花谱》里的招法。“不过后来研究多了才知道,《梅花谱》里其实有很多华而不实的地方,”柳大华说,“比如作者为了表现屏风马如何破

,就会让走当头炮的一方故意出现破绽,而走屏风马的一方则抓住机会,用精妙的攻杀击溃对手。这是吸引读者的好办法,但有失严谨,当代棋手是不会这样下的。”

“你那本《梅花谱》现在还在吗?”记者问。

说,“当年我们家住老平房,地面都是土质的,很潮湿。那本书不知什么时候掉到了床底下,等发现时已经腐烂了。”

棋谱没了,但见谱就背的好习惯却养成了。一本《梅花谱》最终成就了一位引领时代的

象棋棋谱《竹香斋象棋谱》

中国象棋古谱《竹香斋象棋谱》

残局谱,从简单的胜局和实用残局发展为比较复杂、深奥的高级残局是经历很长的时间的。从许多古谱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条发展的线索,这就是:从“

”,也即是明朝以前的残局谱绝大多数是以胜局和实用残局为主的,变化比较简单。“心武残篇”凡例第三则说:“旧谱所列残局,使操必胜之权,黑纵有仙机,亦无得手处,如‘桔中秘’与‘

’皆然也。”这一点,说得很中肯,很显然,这样的残局谱是不能满足象棋艺术发展的要求的,因此,到了清康熙年间出版的“

”就开始采取以和局作为研究残局的主要方向,这样就把残局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更高级的残局---- 排局。这种残局,照前辈名手们所说,具有“相生相克,虚实奇正,起伏顺逆之机”,对人们象棋水平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锻炼上无疑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从“韬略元机”开始,经过“心武残篇”、“

”,都是朝向这个方向努力,而总结了这个方向的成就,代表了这一个时期的残局作品的就是“竹香斋”。它和“

”双双成为象棋艺术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作。

现存“竹香斋”主要版本有清嘉庆九年(公元一八0四年)刊本、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一七年)刊本。前者多数是初二集本(也有三集本),计初集八十四局、二集七十六局(三集四十八局),“成百六之数”;后者分为三集,计初集二册,七十八局;二集二册,七十局;三集四册,四十八局,都是以正和为主,其中以第三集最为深奥。书内有吴映奎序、自序及其子景煦跋等。自序中说:“家嗜象戏已三世,网罗旧谱至百余种。”在当时能收集这样多的棋谱,颇为难得。

黄屋后面有空地一片,布置了山石花木,有建造了几间楼房,添购了善本书及字画,充实其中,名“竹香斋”。并经常与

叙会、探讨、研究棋局,集思广益,

旧谱许多谬误,还收集剖析了当时江湖上流传的不少秘局。该谱即系集中了古谱和江湖秘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排局加以厘正,并取诸家之长而成,因此其内容丰富多彩,着法精深微妙,为历来棋界所推崇,是著名的清代四大排局谱之一。

“竹香斋”的编著者是张乔栋,字兰汀,初号橘洲散人,后改栎洲散人,又称竹香斋主人,生平不详,卒于清嘉庆十七年(一八一二年)。

《蕉竹斋象棋谱》,简称《蕉谱》,作者不详。相传清朝中叶,杭州“棋孟尝”门客搜罗民间残排局,择其精华荟萃而成此书。此谱向无刻本,仅靠抄本流传,以致各本书名、

、局名、图式及着法互有出入。其中福州薛兴顺所藏的抄本,是局数最多、着法最善、来年代最早的珍本,全书四卷,扉页中间直书“蕉竹斋象棋谱”,右上书“宣统庚戊年(1910年)菊月抄”,无序跋和作者、抄者姓名,有排局97局。此外,流传的《蕉竹斋象棋谱》另有吴本37局、

21局,以及52局本和《邹竹斋》、《江湖秘谱》等等多种。1976年魏子丹、丁章照、

一起汇编油印《蕉竹斋汇编》上下两册,计114局。

《桔中秘全局谱》 《桔中秘残局谱》

五年(1632)年刊印,其谱大多选自《

》而经过整理,分类和棋谱的编写方法都比较完整。这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版本最多的一部象棋谱,也是明朝最后的一部象棋谱。

共四卷。它概括了明朝一代和以前时期的象棋艺术成就,成为象棋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的总结。

我们给它这样的评价,是因为:一方面它对后代的棋艺发展有极广泛的影响;另方面在它以后的象棋谱发展了新的局势,而以它为界线标志了前一段象棋艺术的成就。这样的估计大约是不会太过分的。“

壬申年间(公元一六三二年),由东海

辑著,侄朱尔邺、朱景萧校阅(所见木版、石印本,卷一均是“萧”,卷二则是“肃”)。内页题有“桔中秘”三个大字,后附叙文、凡例、全旨(与“

”的“棋经论”大同小异)、残局说、歌诀等,对象棋战略、战术的棋理进行综合阐述和分析。全书分为四卷,卷一、卷二是全局着法,分为得先及

,卷三、卷四系实用残局,共有一百三十三局。从内容看,“桔中秘”基本上是选辑“适情雅趣”而成的,其全局部分与“金鹏秘诀”前后集相同,增补不多,但经过一番整理,接变清楚,对后代编写棋谱工作起了示范作用。“心武残篇”凡例中就说到:旧谱接变之法,以朱进之先生“桔中秘”为最善,可使读者易于参变,是编亦仿朱法。残局部分则只选录实用残局,即所谓 “局中时见,不可不知者”,很有实际价值。这本书流行很广,现存主要版本有会文堂本衙藏板本137图;扉页直书“

书业堂梓”刊本;清咸丰三年(1853年)味根斋校刊本、本衙藏板本、江左书林藏板本(三四均缺残局3页,计6图);还有无扉页,计残局137图,另外三局附注在第8、16、98局处共140局全(符合

《残局说》中“共得百四十局”之数)等。上述各种版本,凡137图者均有附注三局计140局全,131图则均为134局,少三页6局。

一、二卷为全局着法,分得先、饶先与让子三类,着重介绍斗炮局的各种变化,具有快攻速决、激烈相博的特色。

三、四卷载140局实用残局,详细剖析各种胜和棋势。是明清两代版本最多的象棋谱,影响颇大,流传甚广。

内有《全旨》一篇,阐明象棋旨义:

棋虽曲艺,义颇精微,必专心然后有得,必合法然后能超。大抵一局之中,千变万化,有难殚述,然其妙法,必不能出乎范围。如:

破象局,中卒必进;解马局,车炮先行;

辘轳炮,抵敌最妙;重叠车,兑子偏宜。

弃子须要得先;捉子莫教落后。

算隐着,成杀局方进,使急着,有应子宜行。

得先时,切忌着忙;失车后,还叫心定。

子力强,局中寻胜;子力弱,即便寻和。

此局中之定法,决胜之大略也。

有能详察于斯言,参玩图势,则国手可几矣!

象棋棋谱《韬略元机全局谱》

《韬略元机全局谱》 《韬略元机残局谱》

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一七O七年)刊印,全书共有六卷,前四卷是残、排局,后二卷是全局46局。全局部分也系选自“金鹏秘诀”(金鹏诸变),与《

》选刊的“金鹏十八变”大同小异;残、排局共有二百零四局,但其中有些局势是互相雷同的。

”相仿,分为“和局”与“红胜局”两大类,但以96局和局为主体;其余108局为红胜局,多数是杀局,少数为实用残局,比较明朝的残局谱已有进一步的发展,着法也较深奥。从这里可以看到这一个时期,

艺术己开始有了新的发展,残局谱从以胜局为主发展到以和局为主是一个新的变化,成为以后排局----高级残局的出现的开始,反映了棋艺的不断提高和繁荣。

原书是大型的木刻本,扉页中间直书“

”四个大字,上首横刻“象棋谱”三字,右上角“李君泰校定”,左下角“

梓行”。序文末题“康熙四十六年仲冬月张惠春谨识”。书内刻“新选韬略元机象棋谱”九个字,并注有“琅琊王相晋升,金陵张自文心所,汇选。张自美昆所,涂国玺君用,刘沂子浴,合纂。应文玮孔润,张惠春元淑,赵义忠文臣同校。绣谷李君泰,校定。”等字样,有序文一篇。

序文中除与其它棋谱一样说了一段“尝闻帝尧以围棋教丹朱,……”等的棋谱序文八股外,特别说到成书的经过是“……不肖奉先君遗训,订正之书无不敬榨梓,此谱寝馈三十余年,以为游戏而易之,望今以思,殆昧所传矣,急攫所镌,但其卷轶散失,因选金鹏诸变以佐之,其间进退弃取之法,神机妙算,非不智者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矣。因颜之曰:

。要亦顾其喻意何如耳。康熙四十六年仲冬月张惠春谨识”。现存主要版本有

象棋棋谱《百局象棋谱》

中国象棋古谱《百局象棋谱》

这是一部版本很多、流行很广、影响很大的象棋残局谱。最早刻印于清嘉庆六年(公元一八〇一年),以后陆续翻印,直至光绪乙亥年(1886年)还有刊行,形形色色,都是小型木刻本,与后来的石印本、

等的局数次序有所不同。现存主要版本有文余堂刊本、静乐斋刊本、四法堂刊本、清光绪元年(1875年)本堂藏板本、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江左藏版本、翰宝楼藏版本、禅山近文堂藏版本、九思堂藏版本、耕经堂刊本、山渊堂及竹秀山房、

全书和不印堂名等等多种。全书共八卷,分为四册,有残局一百零七局(目录只列一百零四局;其中有同局异名1局,实为106局),着法以和局为主,并以成语、谚语命名。局势大同小异的颇多,其中“车马绝食”与“焚书坑儒”两局竞完全相同,局名很通俗,有点“江湖”气味,例如“

”、“八仙过海”、“霸王卸甲”……很可能是当时流行的

,着法复杂而变化无穷,历来为广大象棋爱好者所欢迎。

由于本书版本很多,书商为了谋利,随便安上许多奇奇怪怪的名称,例如有一种版本书页内就题有“

”四大字,上面又刻有“

先生著”,下署“耕经堂梓行”,目录上又刻“

这一形式多为以后翻印者采用,以致许多人误会它就是“韬略元机”或“适情雅趣”,其实“韬谱”与“适谱”先后相隔九十年,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至于用陈搏作为作者的名字,更是没有根据的事。本书原作者是“三乐居土”,他的真实姓名无法查考,但原书序文中已列明。至于用陈搏作为招徕,则显然是以后翻印的人妄自增加上去的。本书在编辑各方面虽然不很高明,但各个局势却很有可取之处,是研究排局的一部好作品。 清末民初,城乡艺人设摊摆棋的残局,大都取材于《百局》。清末有木刻本《效古子象棋谱》,分上、下两册共19局,全系选自《百局》。

中国象棋古谱《梦入神机》

这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最早版本,它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秘本,出版日期,难以考证(有人说是明初洪武年间的作品,但未见可靠的资料),约刊印

嘉靖之前。全书十卷,现已残缺不全。其中有一部分曾被选编入“

”,自跋所说,可能该书也和“

”有些渊源,但“梅花泉”跋言中说它“皆全枰而无残局”,不知是指“梦谱”的最早版本或另有别的版本,已无法了解。我们所见到的是静海郑国钧所搜集的部分版本,据

说,这是他于1949年从市集上一位姓杜的杂货

那里获得的,据这位姓杜的说,他也是从市集上买来的,原书有十二卷,把它当作废纸用以包货。经郑君再三搜集,只存一、二、三卷残本,计有残局一百八十五局,卷七一册,有残局一百局,共计285图的残局棋势,全书均为图式,未见着法,估计是图着分列,版本和刻印与后来的“

”相仿佛,残局都是以胜局为主,局势虽大多简单,但却很精彩,至于原谱著者姓氏及序、跋等均没有见到,可惜得很。郑国钧将其中与《象棋谱大全》内的《

》雷同的126图,陆续分赠

;后又将所余的159图送给福州《象棋月刊》主编林幼如,林又删去与原版《适情雅趣》所同的15图,并与郑补拟着法,书成后在棋友中流传。后又由魏子丹、丁章照修订,于1977年在杭州油印200册赠棋友。1985年蜀蓉棋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整理本。今郑、林均已逝世,其后情况,迄今未详。仅知

诸先生存有残页二张而已。该谱原图棋子为黑白两种,但黑子是帅、相、兵,白子是将、象、卒,

从这些残缺不全的版本看来,不完整的四卷就已有近三百个残局,且其中许多局势都是“

”所没有的(1570年刊印的“适谱”的引文中曾说:“……玉川

,缉购“金鹏秘诀”、“

”善本,如膺拱壁,不忍私已,以图角胜,乃欣与适情觅豫者共焉,爰题曰适情雅趣,请寿诸梓,以广其传云。”这就是说:“适谱”是集“梦谱”与“金鹏”而刊印的,但就现在所发现的“梦谱”残本看来,“适谱”并没有全部收集进去。),可以看到当时“梦入神机”规模之巨大,材料之丰富,在那时的印刷条件下能出版这样的巨著实在是很不容易的,可惜只剩上

,真今人惋惜不已。明代

父子二人喜藏书,其《脉望馆书目*子类五*象棋》著录《

》一部,十卷。晁 《宝文堂书目》卷下“艺谱”亦著录此谱为

《千顷堂书目》卷十五“

》十卷” ,可知该谱在清初尚完整在世。

中国象棋古谱《适情雅趣》

在现存的古谱中,是最早、最系统、最具有规模的一种,原刊

朝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由金陵徐芝(字玉川)精选,会稽

校正,全书共十卷,分为八册,卷一至卷六共列残局图式五百五十局,每局均用四个字命名,下附着法提要,如“弃双车马炮胜”、“马挂角双炮胜”等,都有线索可寻,易于领会。绝大部分是红先胜,其中卷五及卷六是实用残局(卷六为和局),卷七及卷八是以上六卷的着法。过去有人以为原书无着法,可能是只看到卷一至卷六部分而产生的误会。卷九、卷十分列“金鹏十八变”前、后集全局着法51局,不论先手、后手都以顺手炮为主,具有快攻速杀,搏杀激烈的特色。从这里可以想到当时顺手炮大约是最流行的布局,其中有顺炮横车破横车一局,是很少见的布局。我们还没有见到“金鹏秘诀”的原本,但从“适谱”所精选的部分看来,“金鹏谱”的顺手炮布局已具有很多的变化,这不能不感谢徐芝所作的努力,保留下这样宝贵的资料。

“适谱”书内扉页直题“

”四个大字,上有“爽心怡神”四小字,右上角列“金鹏十八变”五字,左下角列“

、光启堂藏版”字样,这是该书最早的木刻版本。此外还有一种较后的版本,则列“

、怀德堂藏版”字样,但版本及内容则完全相同(有棋图550幅,着法551局,其中第227局“

”局漏图),仅三畏堂本另有一拙逸道人序文,题为“适情雅趣引”, 我们称这一种版本为“三畏光启堂本”,后一种版本为“敦化怀德堂本”。 该谱图式多样,杀法精妙,浅深兼备,有些虽廖廖数着,也甚是微妙。在实战中可以借鉴运用,对初学者提高棋艺大有裨益。

,游艺靡娴,期于适情焉尔矣。棋分围、

,均著声注想,……惟夫象棋,叙全局有金鹏秘诀,摘变形有

……幸遘玉川徐君……缉购“金鹏秘诀”、“梦入神机”善本,如膺拱壁,不忍私已,以图角胜,乃欣与适情觅豫者共焉。……爱题曰:适情雅趣。请寿诸梓,以广其传云。”文的后面署:“隆庆庚午仲夏吉旦拙逸道人书于

中”。引文后,卷首刊有“棋经论”一篇,对象棋着法,作了很中肯的分析,是指导象棋实战的理论文章,对棋战攻守原理颇多阐发,是概括象棋实战理论的早期文章。

象棋棋谱《自出洞来无敌手》

洞字,入手炮五局;来字,顺手炮五局;

无字,袖手炮五局;敌字,出手炮五局,

书的正文前面有凡例四则,也很有趣,兹抄录于下:

一、着棋三快:眼快,心快,手快。

二、着棋三审:审对方之布局,审对方之得先失先,审对方之得势失势。

三、着棋三好:好棋身,好局势,好思想。

四、着棋三胜:气胜,智胜,势胜。

大概这位“纯阳道人”是主张“

”的老祖宗,他处处以争取胜利作为斗争目标,这倒是棋手们所必需有的气派哩。

象棋棋谱中国象棋大辞典

中国象棋大辞典 [3]

详细记录了各种棋谱,有开局终局残局的讲解,已经大量精彩对局,实在是一本好书!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比较经典的古谱也非常有名,这里限于篇幅就不作详细介绍,从略。

比较有名的棋谱类网站有

  • .四月天象棋网[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棋24种基本杀法口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